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共9篇)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1
1. 引言
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 因此培养创新型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一般来说, 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和发现。高校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毕业设计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也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目的。但是目前,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设计许多仍然停留在做传统的信息系统的层面上, 在创新能力方面欠缺较多, 因此本文提出计算机专业以大学生科创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现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自实施以来, 吸引了大量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许多高校都创建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 学院为此也创建了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和物联网创新实验室, 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取得了许多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
但是, 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周期一般为1-2 年, 由于大四的学生主要忙于准备考研、毕业设计和就业找工作, 因此一般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但是大二的学生, 仍然在学习C语言、数据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 动手编程能力不强, 对项目的开发更缺乏系统性。另外大二的课时安排也比较满, 学生要学习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余用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就非常有限, 很难深入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影响了科创活动的质量, 同时也制约了科创活动的进度。而到大三之后, 专业课程学习得差不多了,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编程能力之后, 科创项目早已面临结题, 学生无勇武之地, 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2)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覆盖范围比较小。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地手段, 但是由于经费有限,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数量也非常有限, 通常情况下每个班级最多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里来。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科创活动中, 无法获得较多的科研基础及实践锻炼机会。
3. 大学生的毕业设计现状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历经四年的本科教学、投入社会实践前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也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程度的一个标准, 当然也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就目前来说, 大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障。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进行, 一般从上学期开始启动, 虽然历时可达半年之久。但是, 学生同时还开始了就业找工作, 使得他们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调研、分析、设计、实现、撰写论文, 但是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学生暂时放下毕业设计, 而在就业方面投入较多的精力。没找到工作的, 频繁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 无心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工作的, 许多进入单位进行实习, 没有时间进行毕业设计。总之, 学生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 往往敷衍了事, 随便应付一下, 能通过毕业答辩即可。毕业设计本来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难有较好地创新表现。
(2)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性。就我校来说, 由于培养方案中对实践课程的设置通常是针对某一门具体课程而设置的, 缺少综合性的实践课程, 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比较孤立。如, 有单纯的程序设计类的实践课程, 也有单纯的数据库实践课程, 但是缺乏完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综合性实践课程。这样, 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 发现很多知识比较欠缺, 需要重新去学习, 不能够较快地进入到毕业设计状态。
(3) 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不够端正。现在学生与招聘单位双向选择, 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与专业方向不一致, 就认为反正以后不从事相关专业方面的工作, 用不到专业知识, 因此对毕业设计非常不重视, 随便应付一下, 不愿进行深入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进行毕业设计, 希望能够通过毕业设计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 为自己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但是由于毕业设计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往往结合一定实际。部分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课题, 不能够对课题的背景、相关知识进行很好地掌握, 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深度不够, 质量不高, 创新性更无从谈起。
4. 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
基于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及毕业设计现状, 本文提出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将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毕业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互相取长补短, 相互依托,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在低年级的时候, 学校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 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 提出科创课题。或者学生有感兴趣的课题, 可以提出, 经由教师审核后, 也可以作为科创课题。课题选定以后, 各个小组分别参与到科创课题中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课程比较多, 因此指导老师可以利用晚上或者假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交流, 就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进行讨论, 及时进行沟通。在此期间, 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文献, 有效培养学生文件检索、阅读文献等科研能力, 为以后的科研打好基础。同时, 对于可能涉及到的专业知识, 指导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进行知识的储备, 尤其在实践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边学边练, 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另一方面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学生对科创等实践产生了兴趣, 日后的毕业设计就有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进入毕业设计阶段, 学生可以就低年级时进行的科创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为已经有了前期科创活动的基础, 所以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许多课题是从未接触过的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课题的相关知识。另外大四的学生, 在几年的科创活动里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 实际动手能力也经过了锻炼, 在毕业设计阶段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实验设计, 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又节约了时间, 给考研、就业赢得了时间, 有效缓解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矛盾。
5. 结束语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毕业设计是考察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最重要环节, 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避免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的矛盾, 让学生在本科期间将实践贯穿始终, 并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从而实现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摘要:培养科技创新型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大学生科创及各类竞赛及毕业设计等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计算机专业更是如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科创及毕业设计分别存在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将大学生科创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 更好地发挥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科创,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宋淑梅, 杨田林, 辛艳青, 李延辉.关于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_宋淑梅[J].教育教学论坛.2012 (38) 43-44
[2]李冬妮, 陈旵明.培养计算机学科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与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4) :42-44
[3]魏军英, 王静, 王吉岱.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 (3) 14-16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2
在思想上,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上期向党递交入党申请书,并在党校学习结业时被评为“优秀学员”;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学习上,我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在上期荣获院设一等奖学金,并被院列为了冒尖生培养对象。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3
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隶属于河北师范大学, 自2006年开始招收非师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 分普通高考三年制专科和对口升学两年制专科两个层次。因此, 以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具有普遍性、针对性, 相关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问卷调查概要
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总计325人, 由于部分学生毕业时间较长, 调查主要通过电话和E-mail进行回访, 联系起来有一定困难。调查共发放161份问卷, 回收问卷159份, 有效问卷159份。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 男生人数64人, 占40%;女生人数95人, 占60%。
二、工作单位及工种趋于多元化
对现在的单位性质的调查结果显示, 5人在国家机关工作, 26人在事业单位工作, 15人在国有企业工作, 9人在三资企业工作, 89人在私营企业工作, 15人自谋职业。所从事的职业的调查中, 55人从事计算机行业, 10人从事教育行业, 23人从事销售行业, 71人从事其他行业。
结合回访学生的情况, 我们能够体会到, 目前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家庭、毕业生最大的心愿, 以至于出现了部分毕业生在家等待或者先临时上班的情形。当然, 随着社会用人机制的改革, 很多毕业生也纷纷走进企业, 其中在私人企业工作的比重远远大于其他就业单位。此外, 从数据中也体现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逐渐成为一种现实。由从事行业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工种趋于多元化, 但从事本专业还是毕业生的最大心愿。
作为院校, 我们应该切实改进就业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 引导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就业, 这是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一种工作方针。随着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逐步落实, 社会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 非公有制单位及中小企业创造了全社会城镇当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一关键点, 也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 树立扎根基层的理想, 相信小企业也会有大发展。
三、就业区域理想化
对就业地区进行调查显示, 161人中有37人在生源地所属市就业, 57人在北京就业, 58人在省内其地市就业。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地级以上城市就业生达到了152人, 占被调查对象的94.41%;而在基层县城、乡镇工作的只有7人, 仅占被调查对象的4.35%。在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调查中, 35人认为基层就业岗位少, 53人认为待遇低, 23人认为社会保险不到位, 44人认为发展前途有限, 27人认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 19人有其他原因。
以上问题说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就业期望值高。大学生初入社会都会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时代宠儿, 对自己估计过高, 片面追求大城市, 不看中小城市、小企业。因此对于三支一扶、村官计划等到基层工作的机会不感兴趣, 甚至有些人认为返回家乡上班是一件丢人的事情。所以他们即使在城市中做“蚁族”, 过着“蜗居”的生活, 面对着工作不满意、待遇低等种种问题, 仍然坚守着。这个问题已成为社会化的问题, 应该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心。
四、工作状况令人欣慰
在对能否胜任现在的工作的调查中, 有102人能胜任, 56人基本胜任。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99.4%;1人感觉不胜任, 占被调查人数的0.6%。对现在的工作满意程度的调查显示, 21人感到满意, 120人感到基本满意, 18人感觉不满意。
以上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绝大多数人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 超过88.7%的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满意或基本满意。能够胜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成果, 对工作满意度高说明了毕业生在面对社会现实后对社会的一种认可。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 基本能够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因此, 让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 有利于大学生提前定位, 更快地适应社会。
在对就业成功的主要因素的调查中, 42人认为是专业技能, 14人认为是学生干部等实践经历, 60人认为是社会实践, 16人认为是社会关系, 27人认为是其他因素。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实践、学生干部经历等因素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对毕业后调换过几次单位的调查中, 结果显示, 58人从没有换过单位, 35人换过一次单位, 42人换过两次单位, 16人换过三次单位, 7人换过四次及以上的单位。以上数据显示, 随着用人机制的普及,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热衷的就业方式。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毕业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工作, 同时工作单位、行业的变换也给毕业生带来社会阅历的增长, 使毕业生更加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立足社会。
五、就业心态呈现现实性
在对就业主要考虑因素调查中, 有65人考虑的是收入, 44人考虑的是专业对口, 81人考虑的是发展前景, 33人考虑的是兴趣爱好, 32人考虑的是稳定, 34人考虑的是地区因素, 7人考虑的是单位声誉, 48人考虑的是先工作再说。
调查直观地显示收入、发展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词, 很多毕业生在就业后仍然会继续学习, 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在对打算考取的专业资格证书的调查中, 15人想考取软件开发类证书, 39人想考取会计类证书, 15人想考取网络技术类证书, 8人想考取电子商务类证书, 24人想考取教师资格证, 占被调查人数的63.5%。这也说明在就业的压力下, 特别是在参加工作后, 毕业生会对社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会重新给予自己新的定位。
六、就业途径各显神通
首次就业途径的调查数据显示, 19人由学校推荐就业, 55人通过网上招聘找到工作, 31人通过人才招聘会, 35人通过社会关系, 17人通过校友推荐, 还有2人是自主创业。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网上招聘已成为一种主导, 电子商务目前是各公司重要的发展方面。因此, 作为学校, 我们应该重视和发展数字化校园、毕业生就业网站等相关网络设施, 做到既要培养好学生, 又要用先进的理念去辅助好学生就业。
同时, 学校的推荐、人才招聘会、校友推荐等数据说明, 学校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就业平台, 调动一切力量, 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使学生的就业工作更上一层楼。近年来, 我们学院一直致力于以上工作, 专门建立了校友资源库、毕业生用人单位库, 每年召开小型专场招聘会、用人单位和学生见面会等。以上措施的实施, 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保证了毕业生的有效就业。
七、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
在对单位对毕业生重视原因的调查中, 59人选择了专业技能, 39人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 30人选择了组织协调能力, 53人选择了团队协作, 35人选择了个人特长;在对当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调查中, 114人认为毕业生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在对考取资格证书的重要性的调查中, 37人认为很重要, 72人认为比较重要。
以上数据说明,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技能和经验, 即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要求学生有团队协作、组织协调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资格证书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作为学校, 只有紧把社会人才需求的脉搏, 才能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社会接轨。
总之, 此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以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为例) , 从数据上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和提示, 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教育工作者, 学生成才、就业是我们持之以恒的追求。中国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提示我们, 只有改革、开门、开放办学, 走出去、请进来, 把先进企业的理念和用人需求渗透到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之才, 学科建设才会做大, 专业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学校才会发展壮大。
摘要:计算机专业, 曾经作为一个热门专业, 吸引了千万有志青年, 各地区、各学校也增加硬件投入, 着力开设了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然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本科生教育的普及, 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了各相关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以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从该层次毕业生的工作行业、区域、状况、就业心态、就业途径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上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给这一层次学校一些有用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就业,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甡.关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28 (7) .
计算机应届大学毕业生自我评价 篇4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明白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更加全面地掌握了软件编程、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参加了学校网络中心计算机协会,在实际学校的网络维护和为师生计算机故障处理的过程中运用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也结实了很多朋友。
在思想上,我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关注国家的时势要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团总支学生会的一员,在此期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服务于师生。思想觉悟得到了一定提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工作探讨 篇5
关键词: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本科
自1994年我国进行高校扩招至今, 本科层次的学生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科教学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近年来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有了很多争议, 毕业设计工作仍然有序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查, 也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教学任务[1]。计算机专业本科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是学生在实践中开展工作能力的体现, 是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前期实践。为使毕业设计达到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适应社会的需求, 毕业设计的选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1. 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校几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及浙江省的毕业论文抽查反馈意见, 毕业的选题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分述如下:
(1) 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
在高校扩招后普通本科院校几乎都设有了计算机专业, 如此大量的专业设置和招生量, 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师的需求量激增, 普通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普遍为青年人, 参加工作时间短, 教学经验不足, 学历参差不齐。很多教师自己从未做过大的科研项目, 也没有参加实践工作的机会。繁忙的教学工作, 使得很多教师无法深入社会中进行调研, 对社会上人才需求状况没有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自身存在的知识和动手能力的不足, 使得在为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存在很大的难度。
(2) 题目雷同
由于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不成比例, 经常是一位教师要带8个甚至更多的学生, 教学计划中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题目, 每位教师需要出如此大量的题目, 实在是有难度, 因此出现了大量雷同的毕业设计题目。
(3) 题目过难
由于浙江省每年进行毕业论文的抽查工作, 有时为了在抽查中得到好成绩, 学校要显示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 给本科生选定过难的题目, 如神经网络、数据挖掘算法研究等。这些题目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根本做不出来。
(4) 学生选题的盲目性
现在的本科生是自主就业, 毕业设计工作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进行, 这个时期正是学生找工作的时间, 由此带来冲突, 学生无心做毕业设计。所以很多学校都把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提前, 一般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开始。一般由教师给出参考题目, 学生选择, 时间一般一至两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确定自己的设计方向, 实在有些困难。会出现选题的盲目性, 当进入第二学期实习时, 发现所选毕业设计题目与实习内容完全不相关, 出现后期大量改题, 毕业设计的提前工作量成为无用工作。
2. 改进选题工作的一些想法
改进选题工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 两手一起抓, 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首先, 教师必须明确选题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进行题目设计时, 要注意毕业设计选题"三结合"原则,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科研相结合;教育与国民经济建设及社会需求相结合[2]。要注意紧密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生产实际出发, 选题具有实用性, 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综合性。
其次, 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深入的了解, 从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出发。选题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 要让学生在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做出来。如果题目过难, 学生做不出, 就会出现抄袭、造假, 所以教师必须与学生深入交谈, 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 做到真题真做, 实现毕业设计的工作目标。
第三, 教师给学生的选题要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设计实验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几方面考虑, 使得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工作, 能够在多面提高能力, 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第四, 要教育学生必须要端正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 学生们应该懂得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 更要认识到毕业设计是对他们综合能力提高的一次最好的教学。做好毕业设计, 可以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考查时, 具备更多的自信。毕业设计工作与他们的自主就业不是矛盾的两方面, 而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次实践性的最好机会, 通过这个学习可以使他们学到在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通过这种教育, 让学生们改变对毕业设计的理解, 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能动性, 是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一步。
第五, 改变现在的毕业设计选题的办法, 为了避免与学生毕业就业的冲突, 特别是大四的第一学期期末, 很多学生要参加一系列的选拔考试, 可以将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再提前。不是在某一个固定的阶段做选题, 而是在学生进入大二学习后, 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特长指定指导教师, 让学生们把毕业设计选题融入到平时的学习中, 提早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方向, 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有意识的学习一些毕业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 到毕业设计时做到水到渠成。要完成这种方式的选题, 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学生早早进入教师的科研工作, 他们的能力不能做很深的理论研究, 但可以从资料采编、程序编写等入手, 完成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另外一种就是加入社会的公司、企业中, 依据生产实践的要求, 确定设计的内容。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有水平的专业竞赛, 从中找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方向。在最后的毕业设计阶段做到胸有成足, 教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选题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好效果。
3. 结束语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状况下, 本科毕业生面对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要让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尽快能够适应社会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毕业设计的开端就是选题, 有了好的开始才会有好的结果。通过毕业设计选题, 锻炼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路辉, 宁焕生."以人为本"促进本科毕业设计开题工作的几点思考.高教论坛.2009, 4:55-57.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 篇6
目前, 在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应为3年时间, 但是高职学生因学历等各方面原因就业压力相当大, 所以高职院校学生从大三开始, 实习、设计和相关课程的学习就可以不在学校进行了。而学生呢, 是希望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既能搞好学习, 又能找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在这种双向选择模式下, 学生们心里的“满意”工作则需耗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恰好是学生们择业的最佳时间段, 在各种不同层次的学历中, 我们高职生的学历非常不占优势, 而今, 社会竞争就业异常激烈, 我们的学生理所当然优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就业问题。那所谓的毕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一说就变成了空谈。
2、学生在选题上有一定的约束。毕业设计的课题原则上是由负责指导设计的老师出题。近些年, 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设计通常是两个老师带一个班级 (一般情况下, 一个班有四十人以上的学生人数) , 鉴于学生多, 指导老师少的状况, 指导老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拟定好一个题目, 而学生在课题上是不能选题的。教师是依据自己的熟练程度来定制课题的题目的, 对课题的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 所以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常常是有老师而没有学生到设计地点, 教学计划是在被动执行, 而设计质量就更谈不上了。
3、理论分析弱, 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差。学生多, 课题指导老师少。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不进行任何分析, 只要是与自己的论文内容能扒边, 就会照搬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 致使设计内容知识层次杂乱并冗余。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 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指导老师较少, 而要被指导的学生多, 有些院校为了解决该矛盾, 系部管理人员会把学生辅导员或某部分行政老师作为课题的指导老师, 这样的毕业设计指导, 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 而毕业设计的质量根本无从保证。
4、学生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主观认识, 绝大部分学生是以考试过关为目的, 没有相关的处分, 取得毕业证是没问题的心态来面对毕业设计, 目前的社会形势是, 大部分学生一直忙于落实工作, 毕业设计不太重视, 所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很低。
5、不健全的论文指导的管理机构。毕业设计从开始设计到毕业论文的答辩, 大致为一个月时间, 需要的资源内容较多, 所以在整个毕业设计阶段需要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如教务科、计算机机房、论文设计指导老师等, 如果工作协调不好, 会让信息不通畅, 影响整个毕业设计质量。
二、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教学的完善措施
1、毕业设计课题应该尽量多样化, 避免单一化, 设计内容不要空空而谈。高职生的毕业设计应与社会、与相关企业实际相联系,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岗位上能力的培养又可进行就业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已有实习单位, 可结合学生实际所在单位情况和问题进行选题, 设计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论文的选题上给予合适的指导。设计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应尽量安排在实习单位内完成, 能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和答辩效果更佳。
为了使学生在选择毕业设计的研究题目上更能体现自己的专业兴趣, 要求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提前制定, 提前对学生公开,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 申请毕业设计的研究课题。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实行双向选择, 选题一定要有意义, 有创新性, 有可操作性等。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是展示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形成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机会, 是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整体评估。只有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他们才会真正重视并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3、指导教师的选派制度。第一, 指导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经验。要做好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关键需要工程设计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和较强责任心的指导教师。第二, 选聘校外学术水平和学历职称较高的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在解决毕业设计指导人员短缺的问题上, 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可以选聘校外科研单位、机关和企业界学术水平高、科研成绩突出并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担任, 在减轻指导教师短缺造成的压力的同时, 也可以促进指导教师队伍多层次格局和多元化模式的形成。第三, 青年教师可以作为副导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
4、毕业设计的进行方式有待修改。结合专业的情况, 毕业设计基本上都集中在学生毕业的最后一学期完成, 基于这样的局限, 实行宽泛的时间管理, 允许学生在通过开题报告之后即可着手自己的毕业论文工作, 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让学生协调为学历上的提高和找工作的时间上的安排, 减少对毕业设计完成上的时间冲击。针对以上情况, 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毕业课题。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内容的可知度, 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设计, 因为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 学生需要利用计算机完成论文中的很多内容, 客观上就要求开放机房, 同时提高了现有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5、强化日常教学管理, 转变教育观念,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包括严格、认真地执行日常教学系统工作的每一项制度, 涉及出勤、课堂上教与学、课外学习和辅导、考核评估等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有良好的工作及学习习惯。
学校应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与质量进行监控, 强化以下几个环节。第一, 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检查制度。前期督察。主要对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设计指导老师公开的论文选题进行审核等。中期检查。包括开题检查和中期检查两部分。在院 (系) 开展毕业设计开题的基础上, 系部应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开题情况进行抽查。中期检查采取院 (系) 普查、学校抽查的形式, 通过毕业设计中期报告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出勤、指导教师到位、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杜绝“前松后紧”的现象, 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切实起到督促和推动作用。答辩期间检查。学院成立答辩检查组, 深入系部对毕业设计答辩的组织情况、评分情况、学生论文的质量进全面的检查评价, 作为学院对系部教学管理及指导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第二, 认真做好学生答辩和评审工作。答辩应采取公开式答辩方式, 同时邀请同年级或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旁听, 让他们对毕业设计 (论文) 的答辩过程及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 答辩小组成员要求由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 答辩成员一定要事先仔细阅读毕业论文 (设计) , 做到心中有数, 不能边听边看边提问, 克服随意性、增加针对性, 在答辩过程中要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合理, 并详细记录答辩内容, 减少和消除个人感情和感觉评分因素, 以确保成绩的严肃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切实保证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6、需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生科研激励措施。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科研缺乏认识, 没有形成一定的科研意识。为此, 首先应让学生选择参加教师的团队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帮助收集资料。其次, 学院应将学生科研指导工作作为教师考核的条件之一并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 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可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作品。
毕业设计是是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和社会时,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次实战演练。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需学生本人的思想意识领域;需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能力结构;需学校的管理、监督、监控制度等。只要我们共同去关心和关注该项工作,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摘要:毕业设计是重要的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教学计划中是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因此,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 形成规范的论文质量管理体系, 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迫在眉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宪章、彭毓:《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环节规范化管理初探》,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1) 。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7
1 当前高职类计算机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实习环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实习工作启动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学生开始准备应聘求职。一方面,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找的实习单位可能跟所学的专业不是很对口,所以实习兴趣不足,存在着走过场的情况;另一方面,现在的企事业单位即使接纳了学生进入实习,也觉得因为学生缺乏实践能力,担心实习生的操作影响产品质量或工作任务,因此不会安排学生参与一些具体重要的工作。另外,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较大,因此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也尤显得重要。
1.2 毕业设计环节
由于毕业综合实践教学一般都安排在第六学期,通常是由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分散式的。大部分的学生在实习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学生还在找工作阶段,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找到了工作,毕业设计(论文)随便做一下,答辩也会通过的。错误的学习态度导致了许多问题:第一,学生选题是很容易跟风,觉得哪个老师好说话,哪个课题简单,就选哪个,很少去考虑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自己的就业方向。这样就导致了毕业设计选题与实习的实践性脱节,实习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几乎没有推动作用,无法引起学生的重视。第二,由于前期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学生对于毕业论文的撰写很茫然,加之分散的实习地点,指导老师指导不直接、不顺畅,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加之网络资源的便利,论文抄袭和拼凑现象较为普遍,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从教师方面来说,毕业实习通常是学生自主确定实习单位,分散式的,学校指导老师定期通过电话或网络进行检查和指导,管理较为松散。学生在实习单位一边实习,一边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一般也是通过网络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指导和修改。
2 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积极探索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和形式,充分体现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综合实践的“实践性”,与学生就业岗位的“贴近度”,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三个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切实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质量。
2.1 加强校企联动,创新毕业实习教学环节
加强深度的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联动,并对实习生的输送、实习生的管理制度等方面达成一致,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联合企业导师一起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学生们结合实习岗位工作内容,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毕业设计内容,也更有利于他们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延长选题时间,引导学生科学的选题
将毕业综合实践教学工作开展的时间提前至第5学期初,给每位学生安排指导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和行业需求等确定大致的课题方向,这样学生在日常学习和专业实训的同时可以对选题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导师的指导,对课题方向不断修正、完善。并在相关资料收集、处理和方法等方面逐步积累,为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毕业设计的选题:在学生毕业实习过程中,围绕工作实践和行业需求,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是来自行业一线的、跟学生的实习岗位贴近的课题或项目。
2.3 加强毕业综合实践的过程管理
开题是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开端。学生应该根据课题任务书的要求,在进行认真调研、查阅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作出总体规划,填写开题报告。在学生形成开题报告后,就进入设计阶段,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要监督和指导。在每一个环节,师生要进行沟通交流,指导老师也可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对学生的常规指导和进度检查,及时解决学生毕业实习和课题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4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指导
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最终总结。在论文写作环节上,指导教师可以给出如“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格式模板”等文档资料,指导学生拟定提纲、提练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使学生不但加深对本课题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论文的写作水平。
2.5 创新毕业综合实践成果和答辩形式
鼓励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和答辩等环节积极探索,毕业综合实践形式可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采用毕业项目实践、作品制作、就业性顶岗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成果的呈现形式与实践形式相适应,选择调查报告、项目实施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作品设计、说明书、工作过程及岗位流程分析报告等。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小组采取不同形式的毕业答辩。
3 总结
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体系,特别是培养信息人才的计算机专业,随时需要根据专业、技术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而更新。要切实提高毕业综合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我们学校与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充分重视、规范毕业综合实践的各个环节管理,积极探索和实践毕业综合实践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胡继专.关于高职教育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思考[J].教材教法,2009(9).
[2]吴晓琴.探索新模式,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
浅谈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篇8
问题是很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在就业市场上高校的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就业率一直不高。在计算机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 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人才?高校如何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
1、当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1994年国际银联代表、国家银行行长施敏建议我国要比以往重视教育,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也在大力的倡导要重视职业教育, 随着一些高等院校大幅扩招,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就业竞争日趋加剧,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就业形势一样存在于计算机专业中。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人才过剩?还是供需结构性失衡?
学校的扩招就意味着人才过剩吗?其实不然, 近几年来, 虽然一些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模式的改革, 但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仍然局限于原课程体系的框架, 既要按照教学大纲兼顾学生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 又要强调培养学生一定的实践能力。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 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 思考这些事实, 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一些课程比较深、学习难度大, 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效果不好, 而另一些应用性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又很难开展。那么就出现了学校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又不能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 所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出现了一方面社会急需计算机专业人才, 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适合的工作, 反映了我们国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是人才过剩, 而是供需结构性失衡。
3、毕业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IT行业虽然是朝阳产业, 但用人单位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许多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缩减对员工的培训时间, 要求员工既能正常上岗, 又要不经过复杂的培训, 那么就要求招聘员工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很难满足需求。
学生自身综合素质较差, 刚毕业的学生本就缺少实际工作经验, 却又一就业就要选择从事本专业、追求高薪、而自身又不愿吃苦、害怕挫折, 形成了频繁跳槽、所学知识难以积累和运用。作为教师应教育自己的学生,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 都要能够坚持下去, 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 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以难, 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直到最后成功。
4、计算机毕业生就业前景仍然乐观
全球的IT产业基地和跨国公司的计算机研发中心正逐步在我国设立 , 这种世界性的变化正在推动我们国家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二十一世纪初我国IT市场生产总值不足600亿美元, 随着我国IT产业的发展, 我们国家要发展IT产业 , 年均需求不少于100万人才, 其中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量不少于40万人, 目前我国各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不足20万, 缺口还相当大。所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坚信 : 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仍然乐观。现在出现的供需失衡的奇怪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 学生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的优化与整合
针对以上分析,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定程度的优化与整合。
1、计算机专业理论与实操的比例调整
根据以上分析, 目前的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 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所以我们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需要做如下调整。首先, 学校根据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最新大纲, 编写与现实情况相对应的教材, 结合实际。第二, 削减理论教学课时, 把单纯老师讲的时间尽可能的压缩, 让有限的时间用在师生互动与学生的动手练习上, 有条件的院系尽可能多的将教学安排在机房。教师只在课堂开始的时候简单讲解必要的内容, 其它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 让学生在做中学。把教师所讲课程划分成一项项任务, 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样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较好的效果。
2、课程设置应与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经调查, 相当多的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大部分从事计算机销售、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研发展中所占比例很低, 在网络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设计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相对较少, 而实际上这些岗位非常需要人才, 而且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具体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 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社会急需的就业面大的方向转移;在日常的教学中, 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 从基本能力上下功夫, 打好基础, 从综合素质上提高自身素养。
3、结合计算机发展的前沿知识, 开拓思路,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能够针对不断日益更新的软件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将新的软件知识应用到教学中来, 这样既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按照教学大纲开展教学, 那样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 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 效率低, 培养出的学生也缺少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应该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总之, 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教学知识体系, 注重动手实验、实践能力的培养, 做到以用致教,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措施, 就会极大的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工作单位找不到可用之人的现象才能得到逐步解决。
摘要: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普及, 而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出现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能解决, 真正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研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形势下, 学习计算机专业欲从此类专业发展的人很多, 但现实是就业率一直很低。这不仅是我国教育问题, 而且是当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实情况, 分析了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同时分析了现在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提出了关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以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为目的, 改革教学课程设置体系,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就业形势,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 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 篇9
大学工科的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设计之前。它是学生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到企业中, 对专业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有个全面和直观的了解, 提高实践能力, 为后面的毕业设计做准备。另一方面, 学生经历了毕业实习, 亲身体验到专业企业的工作环境, 毕业后能很快地进入同类企业, 顺利地融入相应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其毕业实习尤为重要, 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同类专业教学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训练,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 也是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综合性实习, 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初步的综合检验。通过毕业实习, 学生在接触专业工作、拓宽知识面、走向社会等方面增加感性认识, 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及应用, 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管理技能, 培养、锻炼自己的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及协作能力, 为后面的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 准备翔实的素材, 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面临诸多问题。首先, 因扩招等历史原因, 近些年学校学生在校规模日趋增大, 计算机专业每年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往往达到上百人, 甚至更多。另一方面, 我国的专业计算机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一般为百人以下, 他们很难一下子接纳批量的学生进入自己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有些单位即使在物理上有条件容纳学生毕业实习, 由于担心毕业实习的学生会干扰他们的正常工作, 也不愿意接纳很多学生毕业实习。由于上述因素, 目前一般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困难, 多数只能安排学生分散地到各专业计算机企业做毕业实习, 有的甚至就安排在本校的实验室内做毕业实习。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无法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 往往是走马观花, 变实习为参观, 再加上实习时间短, 实习效果不理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在前两年开始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探索, 以期找到一个能适应目前环境的新实习模式, 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更好地利用毕业实习的实践环节, 真正深入到计算机专业企业, 参与项目开发过程, 提高实践能力。为此我们全力寻求合适的专业实习企业, 改革实习方式, 逐渐构建成项目驱动毕业实习模式, 提高了毕业实习的效果。
2. 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
通过对以往的毕业实习过程的回顾和分析, 我们感觉到:毕业实习效果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毕业实习的学生没有机会动手实践, 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一个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过程的环境, 毕业实习效果一定会有所改善。为此, 我们探索了一个称之为项目驱动的毕业实习模式, 并取得了初步效果。
项目驱动模式就是在实践环节过程中以一个实际计算机开发项目为主线来展开, 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该项目的各个环节中, 环节层层相扣, 实践的组织过程顺序逐步推进, 最终解决一个完整的项目, 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由上可知, 学生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的核心是有合适的企业和一个实际的实习项目, 使实习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 团队合作开发软件项目的训练, 将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提高计算机专业开发能力。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包括实习企业、实习项目、实习组织、实习周期、实习管理和实习考核等要素, 这些要素有机结合, 确保毕业实习达到预定效果。
1) 落实适合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的企业。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是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专业企业。该企业首先要在主观上乐意接受学生进行毕业实习, 在思想上能重视学生的毕业实习, 在客观上又有条件能接纳学生的毕业实习, 最重要的是该企业有合适本专业的实习项目。为此, 我们从愿意与我们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计算机企业中找寻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尽管这样的企业少之又少, 但是只要我们全力挖掘, 还是能找到的。一旦找到合适的毕业实习企业, 我们将与其签订包括毕业实习内容的全面合作协议, 使其成为我们的稳定的实习基地。
2)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项目驱动模式的核心在于有一个合适的实习项目。该项目应能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 应是软件开发项目 (硬件项目的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不适合毕业实习) , 并且是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 (有利于提高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之外, 它还应是个团队开发的项目, 能容纳较多的实习学生参与其中, 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在毕业实习的准备阶段, 实习指导班子应发掘出具有上述条件的项目, 并事先向参与实习的学生介绍该项目, 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和任务, 在思想上和技术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3) 增加毕业实习时间。以往毕业实习安排一周时间, 去头掐尾, 有效毕业实习时间只有3个工作日 (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实习安排准备和实习小结) , 最终只能是实习变参观, 走马观花。若能适当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 使学生能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深入到实习项目中并能参与和完成该实习项目, 实习效果必将大大提高。根据这一思路, 我们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毕业实习大纲, 把毕业实习的时间增加到3周。去掉两头, 有效毕业实习时间可达13个工作日, 是原来的4倍多, 时间利用率有所提高, 确保预定的毕业实习内容项目的完成。
4) 加强指导教师的力量, 由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实习指导班子。学校的专业教师熟悉学生、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实际的计算机开发项目。学校的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密切结合, 可实现优势互补, 使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更为有效。
5) 按企业化、团队开发方式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开发。毕业实习项目驱动模式除了有个合适的实习项目外, 为了让学生体验专业软件开发企业的工作环境, 还需要采用项目开发的团队组织形式。参与毕业实习的学生组成不同的工作小组, 组内学生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 按照确定的进度协同完成小组的任务, 最后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通过团队方式参与项目的开发, 可提高学生团队编程的实践技能。
6) 采用准员工式管理 (考勤、作息制度、做日志、进度考核) 。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准员工式的管理可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体验专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准员工式管理应是全方位的, 包括考勤, 作息制度, 工作进度检查和业绩的考核等内容, 并覆盖整个工作实习过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实习学生能预先适应企业的环境, 在毕业后能更顺利完成身份的转换, 进入相应的专业企业。
7) 严格实习成果考核。毕业实习结束后, 还应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考核不能流于形式或走过场。项目驱动模式的毕业实习考核应包括团队和个人业绩考核。参加实习的学生应提交实习日记, 实习报告等文档资料并通过答辩。指导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上述材料、工作业绩和学生实习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给出相应的毕业实习成绩。
3. 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效果
两年前, 我们开始了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依据该模式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首先, 我们花大力气寻求适宜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的企业。一段时间下来, 我们在当地物色到了数个合适的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并与他们签订了合作协议, 使之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然后我们从他们开发的项目中筛选出一些能让实习学生参与的项目。最后我们组织学生进入该企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
两年中每年我们都有百余名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实习前我们对参加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 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毕业实习的重要性, 在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制订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 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软件项目的部分开发过程, 共同完成了一个基于JAVA的WEB2.0实际项目的开发。参与毕业实习的学生进入项目开发小组, 承担不同的角色, 按照确定的进度协同完成小组的任务, 最后完成整个项目的任务。我们的毕业实习采用这种模式后消除了走马观花的现象,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编程技能。实习考核与对比表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项目开发能力得到了提升, 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和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能力等到锻炼, 对企业的工作环境更加熟悉。我们的跟踪调研和分析表明:这些学生在日后的毕业设计中表现得更为主动、成熟, 毕业设计更加顺利;毕业后, 他们能较好地融入专业企业, 实践能力较高。
4. 结束语
我们的实践探索表明:对工科类应用型学校而言, 毕业实习的项目驱动模式能够改善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提高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对实习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良好作用。如果能适当地延长毕业实习的时间, 其效果将更明显。
参考文献
[1].张悦.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在C语言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2].梁瑜, 胡海艳."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WEB系统开发》课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福建电脑2008 9
[3].唐伟, 李希, 刘毅.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改的研究与实践福建电脑2008 9
【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计算机课程论文05-20
中南大学计算机论文06-26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06-30
计算机大学生毕业生自我介绍08-24
大学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自我鉴定11-18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论文07-01
计算机开发及应用毕业大学生求职信07-25
大学城云空间计算机应用课程建设论文09-02
计算机系应届毕业大学生自我鉴定09-26
济南大学大学计算机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