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计实验

2024-05-23

自主设计实验(精选12篇)

自主设计实验 篇1

针灸学实验包括经络腧穴的基本训练、刺法灸法等常用临床技能训练、常见疾病针灸机制研究和经络腧穴机制研究等等。根据教学规律, 上述实验一般分为基本型、应用型、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传统的实验教学, 把各项实验"固化"起来, 让学生按步骤操作, 严格完成实验细节, "复制"出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 固然是针灸教学基本训练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但是, 实验的安排相对"僵化", 不能满足新时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与实验室的学习实践密切相关[1]。实验教学, 除了完成必要的基本训练, 还应该大幅度增加"创新"型实验[2], 让针灸实验突破"固化"的实验模式, 为学生创造一个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动手能力的平台。在突破"固化"实验框架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自创"针灸实验。这种基于自主设计的实验,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点带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指导, 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题

万事开头难, 学生自主设计针灸实验一定要基于兴趣。在学习中发现了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双手和脑子来寻找答案。寻找答案的过程, 就是学生设计、完成实验的过程, 就是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

练习针刺时, 初次接触毫针针刺的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畏惧。同学说, 好紧张啊!看见针刺过来, 有点心跳啊!遇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 观察针刺后心跳是否加快;如加快, 加快的幅度又是多少?学生有了兴趣, 会主动表示想自己设计一个实验, 观察比较针刺前、留针中和出针后心率的变化。

练习拔火罐时, 正好有一个学生感冒了, 学生提出来请老师用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教师趁此机会,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针对感冒病情, 制定出相对规范的拔火罐的治疗方案。对该感冒的学生治疗后, 跟踪观察疗效。那位痊愈的学生和参与讨论、制定治疗方案的学生们, 非常惊异于拔火罐治疗感冒的疗效。于是, 教师有目的地启发他们, 系统观察疗效需要一定的样本量、需要系统的观察、需要数理统计。同学们非常感兴趣, 自主设计了一个拔火罐治疗感冒的观察实验。

学生学习总是避免不了考试, 相当比例的学生出现考前紧张、焦虑。学生在完成艾灸实验时, 顺便针对自己的考前焦虑进行了有目的的干预, 发现艾灸的方法, 能够帮助自己舒缓焦虑和紧张。学生很高兴地反应给老师, 老师及时地指导她向其他同学推广, 帮助更多的同学调节考前的紧张心境, 也同时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观察。

学生学习时, 对中西医结合的具体方式方法很感兴趣。有同学提问, 我们的机能实验课程只是西医的干预方法, 中医实验课程又只是中医的干预方法, 可不可以设计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实验?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开始设计针刺配合西药干预血压的实验。

基于学习兴趣, 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 例子还很多很多, 比如穴位与痛经的关系研究、比如针感的观察比较、比如针刺补写手法的研究、比如穴位体表简易定位方法、比如亚健康的穴位保健研究等等, 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发现和提出了问题, 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 自己确定研究目标, 自主进行实验设计。

2 设计

学生基于兴趣, 交上来的实验方案, 相对缺乏系统训练。教师要根据科研的基本规律, 向同学们讲解设计实验的基本要素。首先, 要提出假说, 要清楚你设计的这个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问题。接着, 要围绕假说进行实验的设计, 实验的相关环节都是为了证明假说而服务的。为了证明A, 要先证明B, 或者还要更加优先证明C。一步一步, 分清脉络, 理顺关系, 严格安排。然后, 还要指导学生们学会运用随机、对照、盲法、统计等等实验技能, 从不同侧面完善实验。

设计观察针刺后心率变化的同学, 运用了针刺假穴的方法, 来比较针刺神门穴后, 心率的变异;设计拔火罐治疗感冒实验的同学, 运用了口服感冒通来对比疗效;考前焦虑的观察, 运用了不进行针刺干预的空白组进行对照;针刺与药物结合降低血压的实验, 分别在针刺与药物结合、单纯针刺、单纯药物等不同方法之间进行了比较。这些设计, 都得到了教师的肯定。

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同时, 要有目的地教会学生查阅文献。利用图书馆、互联网, 查阅与实验相关的文献。从别人的文章中借鉴, 再与你的实际条件相结合, 制定出可行的方案。观察疾病, 首先要了解诊断标准, 观察疗效, 要找到权威的疗效评判指标;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还要展开相关的培训。比如, 进行心理学量表检测, 要进行相关培训;数理统计, 要经过专门培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还要进行可行性方面的综合培训, 要让学生设计的实验, 在教学实验室中能够完成, 在一定经费支持、一定时间限度、一定的知识技能范畴内, 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并从实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开阔眼界。

3 实施

实施过程中难免失败, 如如何面对失败, 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的关键环节。学生提出了假说, 设计了实验, 从文字上看一切都好, 随机、对照等等都有纳入, 实验步骤也相对翔实。但是, 一到动手操作环节, 就会或多或少出现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分析失败的原因, 找出问题所在, 进一步完善实验。比如, 可能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调试和操作出了差错, 可能是观察指标选择不到位, 可能是统计方法选择不当, 等等等等, 在实践中、在失败中, 不断总结, 不断提高。

前文提到的观察针刺后心率变化的实验, 学生的假说是针刺后心跳加快, 观察的结果, 却是针刺后心率降低。反复规范实验步骤、扩大样本量后, 还是这个结果。学生非常迷惑。这时, 教师指导学生查阅文献, 借鉴别人的实验和报道, 终于让学生明白了针刺对植物神经的调整作用。

失败不可怕, 从失败中最能得到提高和锻炼。一步一步的失败, 最终让我们完善了实验, 获得了成功。但是, 这还不是最后的成功。教师在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后, 还会进一步要求他们"重复"实验, "指导"别的小组重复他们的实验, 对实验方案进行再修改、再完善。

4 总结

实验顺利完成了, 实验方案也详细地记录在案了。但是, 从选题, 到设计, 到实施, 中间的收获和体会, 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 并且把经验进行推广, 启发更多的同学参加自主的针灸实验设计。另一方面, 同学们的实验心得, 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总结提炼成研究文章, 试着向专业杂志投稿。总结这个环节, 除了在同一年级的同学中进行交流和讨论, 更重要的是请上一届的师兄师姐对下一届的师弟师妹现身说法, 让针灸实验室的"创新"精神不断延续。

近年来, 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 放手不放眼地让学生完成自主针灸实验, 从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等环节严格把关, 针灸实验教学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的实验比例逐年提高, 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针灸实验文章也频繁见刊于科技期刊。针灸实验的创新, 与针灸创新基地、中医药文化社团、学生课外科研、挑战杯课题等活动融为一炉, 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深化作用。

摘要:本文总结了针灸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完成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做法和经验。实验设计选题时, 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 题目来源于针灸相关知识的学习。设计时, 就相关的科研素质、基本要求, 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培训, 针对假说完善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 进一步完善实验细节。实验顺利完成后, 指导学生抓紧总结, 将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让学生对针灸实验进行自主设计和自主完成,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针灸实验,自主设计实验,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威, 张晓伟, 熊梦辉, 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开放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 2009, 6 (11) :21~23.

[2]张耀华, 王瑞玲, 刘旭光.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室开放[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22 (2) :133~135.

自主设计实验 篇2

(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之美称,相传黄帝时期就有了著名的《弹歌》。在祖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诗歌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诗歌按体裁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同时,通过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对祖国精美语言文字的感悟,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大纲》小学语文教材

2、《现代课堂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题实验的具体内容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词及课外积累的诗词。

四、课题实验的具体操作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促进发展”五个要素,实质上正是反映了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发展过程。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采用引导、谈话、激趣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活跃、自主的课堂氛围。通过一些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辅助课件或实际资料,让学生在情感上进入诗歌所反映的情境中,继而首先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2、“五动”教学法

“五动”即动脑、动手、动眼、动耳、动口。

(1)动脑:即启动思维思考诗歌的意境,想象诗歌所展现出的画面,由画面来理解诗意。

(2)动手:把自己根据诗意构思出的图画画在纸上或演示在黑板上,或是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实际的表演,这样通过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3)动眼:即观察。观察图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景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和习惯。

(4)动耳:即利用电教媒体,让学生用耳听读或听说,感受诗歌文字的美,继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和欣赏美的能力水平。

(5)动口:即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感知,有感情朗读,朗诵;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像讲故事一样复述出来。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动”教学法,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背—读—议—演—画—品”教学法

(1)“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陷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3)“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4)“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取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5)“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6)“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五、课题实验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即实验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生”为本,尽量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定标、自学、讨论、巩固、小结”等环节来操作运用。

2、实践性原则:

即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学生作为认识主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可通过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表演,语言描绘等一些可具体操作的手段来进行教学。

3、整体性原则:

即全体学生都尽量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不管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都能体会到诗歌中语言文字的美及祖国文化的灿烂。

六、课题实验的目标:

通过本实验,激发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和近现代优秀的诗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以及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探索小学诗歌阅读的新途径新方法,继而在实验结束时,形成经验论文。

七、实验对象:

天国小学四年级,甘河小学五年级。

八、实验周期:三年

2003年7月

诗歌教学中学生“读”的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阅读教学重在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诗歌教学中读更是非常重要,古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口颔涎流,滋味无穷”、“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等等之说。诗歌教学中的“读”,在下认为应分以下三步进行:一曰初读,二曰细读,三曰品读。

一、初读

创设情境,引读全诗,初知诗意。

学生的任何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诗歌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同样十分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例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如,一个富有情趣的谜语、一幅优美的图画、富有竞争的背诵展示、一段意味深长的故事等,都能让学生兴奋起来,产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随即就要进行新课的学习——引读全诗。引读就是老师或优生进行示范朗读,低段诗歌教学中最好由老师或录音示范朗读,而中高段诗歌教学则可由学生竞读,让学生通过对同伴的朗读的自主性的评价来能动地选取朗读范例。无论是学生示范朗读还是老师的示范朗读(即引读)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节奏,即诗句的停顿、重音等。(2)、读时要让学生(听的学生)看图、展开想象。(3)要读出感情,注意速度和语调,尽量将作者的情感在读中传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让听者受到感染,产生朗读欲望。这个时候就可安排学生自由朗读或集体朗读,也可安排小组朗读,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一试身手的机会。在此环节中,学生初知了诗的大意,为进一步理解诗句内容打好了知识和情感准备。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竞背自己知道的五言古诗,将学生带入一个浓郁的诗歌学习氛围;然后让学生自由读新诗后竞读,通过几个优生的竞读示范后,学生心目中有了自己的范例;再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全诗(小组,集体轮流进行),并轮流看画面想象诗句内容。

二、细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

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细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细读环节的安排时机(也就是什么情况下安排细读)。具体地说,应当是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理解了诗句内容,对诗句内容有了新的感受,急于用朗读来抒发的情况下安排。(2)、细读形式。读的形式要多样,个人竞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分组竞读,自由朗读等,依实际情况(学生的习惯、兴趣等)而定。还可创设一定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激情进行细读,读出真情实感,读出诗句的激昂、婉转、诗情、画意。(3)、细读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追求同一,因为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体验、知识层次等(即具有个性差异),所以不能让学生以同一语气、语调进行朗读。比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时,当学生理解了诗句中的重点词后,我安排学生朗读,并让他们注意读出感情、体验,这一次孩子们比开初读得更好,更能体现诗意。接着我又安排孩子们争取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站起来的孩子读得真好,完全读出了诗的意境。

三、品读

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韵。

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领悟了诗句的情感。就要让学生对诗句进行品读,凭借情感、经验体验语感,诵出诗句的韵味。品读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体验、情感进行吟诵。因为吟诵时学生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产生的强烈的共鸣。吟诵时把课文的美与学生领悟到的美融合在一起,所以“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在临近结束时,就可让孩子们反复吟诵,诵出作者“松下问童子”时的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时的失望,“只在此山中”时的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云深不知处”时的惘然若失、无可奈何。反复的吟诵中,孩子们会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诗句的美妙,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品读,还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真情流露。情境的创设要依诗的内容而定,要避免“千课一面”:可设置角色——学生扮乖孙,老师扮奶奶,进行“背给奶奶听”, 表演, ;展示CAI画面(或动画),引学生入境,进行吟诵;设置合适的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读诵;汇报“演出”,即兴诗歌朗读比赛等。

二○○二年四月二十日

诗歌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设计

三郎小学

宋光明

我国素有“诗乡”、“诗国”的美称。远在黄帝时期就有著名的《弹歌》;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就出现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战国后期又出现了第二部诗歌总集——《楚辞》,其代表作是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两汉时期出现了“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氏父子和“竹林七贤”的诗在艺术上都有较高的成就;唐代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黄金时代,诗作近五万首,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诗人;宋代诗歌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诗歌教学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积累语言,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小学语文新大纲明确要求学生每学年背诵20至30篇优秀诗文。

小学诗歌教学中如何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呢?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探索:

一、“背” 以背引入,重视积累,创设情境。

新大纲重视了学生的积累语言和收集能力的培养,课前布置学生对所的古诗进行收集整理,对他们收集整理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学古诗时让孩子们将自已能背下的古诗背出来,既检查了孩子课前的预习情况,又创设了一种诗的氛围,为新的诗歌内容的学习准备了情境。在教学古诗《寻隐者不遇》时,我先问孩子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了,谁来背一背?”孩子们踊跃举手,将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自己能背的古诗背给大家听。等到孩子们背完了,我说:“大家没有古诗了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寻隐者不遇》!”孩子们兴趣盎然,立刻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读” 初读感知,体现自我。

借着孩子们对诗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新课内容进行初读感知,在自由的初读中体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待大家读完后,可让学生个体竞读,看谁读得好,读得有感情。谁读得好,由学生自己去评价,去模仿。如果课文配有画面,还可让学生分成小组读轮流读:一组读,一组看画面。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对诗句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打基础,作好了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必要让学生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语调去读,而就让他们充分地体现自我,自己认为该怎么读好就怎么读。其实在听了别人读之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榜样,模仿读好。)

三、“议” 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

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也就说有了自己的见解。与此同时也有了疑问:对诗句的意思不明白,或对诗中的某些字词不理解。这就是说,孩子们进入了“愤悱”状态,“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此时就要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见解,道出自己的困惑。这是安排孩子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好时机,就要让他们带着问题,目标明确地进行讨论,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让孩子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告诉他们:“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说给大家听,将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如果小组讨论都不能解决的,小组学习完后再全班共同来解决。”孩子们按照教师的安排活动开来。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孩子们讨论学习后,提出了问题:“寻隐者不遇”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先问,“‘隐者’是什么意思?”有孩子答道,“‘隐者’就是隐居的人。”“寻隐者”又是什么意思呢?“不遇”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在别人的发言和老师的启发下明白了。总之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尽量不要包办。

孩子们没有问题要问了,这个环节还不算完,还需要检查一下各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或者说叫交流小组学习信息。让每个组以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具体说来可进行以下操作:让孩子们说出(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前面发言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可进行补充;有了较为合理的答案或大家认同的结论后,再笔记下来;这样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增加了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益。

四、“演” 演出诗句内容,再现诗句,感悟诗句情感。

通过小组学习,孩子们对诗句内容有了较深的理解,可根据诗的内容适当安排学生演一演诗的内容,如教学《寻隐者不遇》时,可安排学生根据诗句内容演一演,将童子与诗人的对话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用表演的方式再现出来。演分两个环节,先让学生在下面根据诗句内容,与同组同学相互演。再到台上为全班同学演,台上同学演时,下面同学要认真看,看后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孩子们的演,将诗句内容用孩子们的体态语言再现了出来,也将诗中隐藏的对话凸现了出来,使孩子们感悟到古诗用语之精炼。又如教学《游园不值》一诗时,可让学生演一演诗人的动作表情,从中感悟诗人对苍苔的怜爱和游园不值的失落及看到红杏出墙的欣慰之情。

五、“画” 画出诗句内容,再创诗的意境,培养创新意识。

不少诗句都包含了富有诗意的画面,特别以王维的诗为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理解了诗句内容,对于富含画意的诗,可让学生根据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想象画或临摹画、简笔画,通过画可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画。孩子们马上画起来,不一会儿动作快的同学就画完了,画的内容很有意思。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也可让孩子们画一画诗反映的画面:稀疏的篱笆、弯弯的小径、新绿的树枝、急走追蝶的儿童、金黄的菜花、飞舞的黄蝶。教学《咏柳》一诗时,可让学生画出诗中所描绘的柳树:枝叶繁茂、生机勃勃„„

六、“品” 品读诗句,品出韵味。

理解了诗句意思,感悟了诗句情感,这时再来读诗句,其感受就和初读肯定不同。这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悟,进行富有情感的品读。品读不必追求同一的语调,要珍重学生的个性,多让学生展示自己,读出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韵味,只要是学生的真情实感,就是非常宝贵的。此环节,还可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比如,学完一首诗后问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后,回家愿意背给爷爷或者奶奶听吗?现在,老师就是你们的奶奶,大家就是乖孙孙,一起来把今天教的诗背给奶奶听一听„„

当然,教有法,教无定法,以上环节要视具体的诗而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自主设计实验 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自主性;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5-0073-02

【教材简析】

三年级第三单元是“水”单元,其中《生命离不开水》一课中,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草每天喝多少水?”的实践活动,目的使学生亲眼目睹植物需要水分的事实,加深对“水帮助动植物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第一单元中的动手环节比较简单,是“玩”科学。第二单元是观察和记录,然后进行比较等,探究“味”不浓。而第三单元的活动就有典型的“做”科学、探究过程了。但如何探究,学生几乎是一窍不通的。因此,这个活动有一定难度。

【教学实录】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来进行实验验证呢?

生:可以用动物和植物进行实验。

师:用哪种动物或者植物呢?

生:用蚂蚁。

生:不行,水多了蚂蚁会淹死。

生:用鱼。

生:也不行。鱼要游动,就要大盆,就看不出水面的变化了。

师:用小动物进行实验,好像挺难施行的。怎么办呢?

生:我觉得用植物比较好。

师:这个主意不错,我们就用比较常见的植物进行实验吧。用什么植物比较好呢?

生:可以用树。

生:树太大了,放在哪啊?

生:用花。

生:我觉得用小草更好。

师:你怎么会想到小草呢?

生:小草随处可见,而且挖几棵也没关系,要是大家都用花做实验的话,得要挖多少花呀?

师:哦,我们实验用的材料要选比较常见的、好找的、经济实惠的。那一次实验挖多少棵小草呢?

生:一棵就够了。

师:挖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不能把小草的根弄断了。

师:为什么呢?

生:把根弄断,小草会死,就算不死,也吸收不到水。

师:怎么挖才能保证小草根部的完整性呢?

生:把周围的土都挖上来,然后将土去掉就可以了。

师:怎么去掉土呢?

生:用手轻轻地拍打。

生:可以放在水里轻轻地洗一洗。

师:放在什么样的容器里比较合适呢?

生:饮料瓶。

生:杯子。

师:这些容器确实都可以放,但是,要便于我们观察水面的变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容器更合适些呢?

生:小一点的,只要能把小草的根部都放进去就可以了。

师:都放进去,放到什么位置合适呢?

生:让小草的根部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

师:为什么?

生:这样就能保证小草每天都吸收到水,直到容器里的水都没有了为止。

师:那怎么观察呢?如何知道水被小草吸收掉了呢?

生:看水面有没有下降。

生:可以做一个纸条,写上刻度,一看就知道了。

生:也可以直接用直尺量一量。

师:每天观察到的数据要——

生:及时记录下来。

师:为了观察效果更加明显,我们可以将小草放在阳光下。可是这样的话,水分会被阳光蒸发掉,如何保证这些水都是让小草喝掉的,而不是被阳光蒸发掉的呢?

生(沉思片刻):

用塑料袋包,水分不会蒸发掉。

生:包的时候把小草的叶子部分空在外面。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素养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如果老师将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一一告诉学生,他们也能完成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主动性肯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在本实验中,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从实验材料、实验器材到实验方法、注意事项,都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与本课所学知识相结合,逐一解决了实验中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提出合理的意见进行补充、完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精讲点拨,起到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效果。如:学生从用动物进行实验推翻后改为用植物,到用小草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语言寥寥无几,只是在最后总结“我们实验用的材料要选比较常见的、好找的、经济实惠的”,从而概括出选择材料的方法。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探讨“怎样保持小草根部的完整性”、“用什么容器?”、“如何放置?”、“怎么观察?”、“如何使小草喝水的效果更明显?”等问题。学生不合理、不完善的设计,教师并不急于否定,而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纠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切,都是在谈话过程中完成的,没有刻意“设计”的痕迹,而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却了解得很深入,可谓达到了教学的至高境界——“教学无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实验前的充分备课,保证了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减少了实验中的失误。

自主设计实验 篇4

关键词:自主实验能力,本科生教学,专业实验课,设计性实验

实验教学是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也是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实验教学是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实验教学的高级阶段,是培养学生整合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验方法,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实际技能,形成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造能力,构建全面的能力结构的重要学习阶段[1]。

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表明,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过多开设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囿于实验教材的内容限制,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本科生自主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年级的专业实验课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以打破实验教材的限制,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性实验为自主性实验。而自主性实验活动可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本科生自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过程:教师给出开放性的实验题目,提供较为宽泛的实验条件,由学生综合应用既往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优选实验方法、自选实验仪器,自主完成实验,独立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自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2]。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让学生突破教学模式、实验教材的严格限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实验课题的开放性、实验条件的多样性、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知识转化能力、实验组织与实施能力,培养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能力。为此,作者在中药学专业3年级的专业实验课———《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中开设“黄芩饮片的炮制及其质量研究”设计性实验,围绕本科生自主实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准备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室、自主总结实验等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不同于既往的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成为实验课的主体。而实验课中的教师角色,从“保姆”变成导师,从“指挥官”变成引路人。因此,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引导。

检索与优选相关文献: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科技文献浩如烟海,许多学生在文献检索课上学习了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却面对检索到的海量专业文献束手无策,难以取舍。因此,专业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文献,如何优选文献。一方面通过高级检索、多条件分层地检索,提高相关文献的查准率;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从文献在数据库中的浏览、下载、被引频次高低,基金、单位等级等因素入手,分析相关文献的可靠性,优选适宜的专业文献。

实验设计的基本规律和逻辑思维:作为学生参与的第一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作者在中药炮制学设计性实验中注重学生学习和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要求,如实验对象的取样和分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的进度计划、工作分工等设计要求,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中实验设计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在实验对象的抽样选择上走向社会,从医院、药店多方采样;鼓励炮制加工方法的设计突破书本限制,积极寻求历史上记载的、行之有效的传统加工炮制方法。在实验方法的选择中提倡批判性思维,避免学生人云亦云,全盘照抄文献中的实验方法,而是要求学生分析、比较多个文献的实验方法,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合理性、创新性、环保性,做到优中选优。

实验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由于长期习惯于验证性实验教学,学生一开始对设计性实验没有《实验指导》不太适应,总想找到一篇最合适的文献将其中的实验方法从头到尾照搬过来,认为这样的设计才比较保险。因此,教师在实验设计阶段应积极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杜绝学生在实验设计中采用拿来主义和抄袭的作风。例如,笔者在设计性实验中规定,将实验设计分为样品加工、提取、测定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的实验方法至少要参考2-3篇专业文献,不允许1篇文献照抄到底。各小组的实验设计不能完全雷同,否则后交者扣分。用成绩评价的硬性指标督促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多篇相关文献中分析、比较,选择、确定适合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参数,自主设计出符合设计性实验的时间进度、仪器条件要求的实验方案。

2学生自主实施实验能力的培养

既往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学生使用的仪器、药品、试剂、辅料等全部依赖实验员预先准备好,学生拿来就用,一些学生甚至不了解常用试剂、药品的规格和原形态,实验过程由带教教师事先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跟随,实验中收集多少实验资料、何时收集、如何收集,也要听从带教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自行更改。实验的原始记录往往简单、粗糙,甚至敷衍了事。由带教教师和实验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学生最多做做卫生值日工作。以上种种,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但无法体现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本科生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教师管的越多,学生学到的就越少。因此,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应当有别于既往的验证性实验,通过开放实验室,使学生介入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工作,亲自动手、亲身感受一个完整的实验研究实施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自主实施实验研究的能力。

学生自主实验实施能力的培养,包括自主准备实验条件、自主完成实验过程、自主收集实验资料以及自主管理实验室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自主准备实验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性实验中,将实验准备的过程交给学生负责,由实验小组商讨后提交《综合性实验仪器物品申请表》,写明实验仪器的型号、规格、数量,写明试剂、药品、中药材、辅料的规格、数量,由实验员统一订购。实验室开放后,玻璃仪器由学生根据《仪器物品申请表》从仪器室自选,试剂、药品由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自行配制、加工,实验样品由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自主抽样和炮制加工。

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性实验,学生要学会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自主安排实验进度和先后次序,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学会实验原始记录的规范书写,学会预先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实验项目、时间和人员的合理安排。只有具备了以上能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性实验的研究任务。

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使用开放实验室,实验员由实验室的管理者变为监督者,学生成为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因此,当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后,首先清点仪器、选定值日生,由实验小组负责本组仪器、物品的管理,值日生负责公用仪器、物品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实验者要学会精密仪器的使用申请、登记和一般维护,要学会实验室废弃物的规范处理,值日生负责实验室安全卫生秩序的监督检查,纠正实验者对于实验室废弃物的错误投放行为。

3学生自主总结实验能力的培养

既往的验证性实验,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操作可以根据《实验指导》亦步亦趋,而对于实验结果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显得比较薄弱,学生在实验报告的“讨论”中经常感到无从入手、无话可说。即便勉强进行讨论,也多为就事论事,或是照抄书本。学生自主总结实验能力的匮乏,表现在缺乏逻辑思维的训练,仅仅认识事物的表象,无法深入分析实验资料,缺乏统计学处理,难以从规律上认识和总结实验结果等方面。因此,在设计性实验的总结阶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统计学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规律性结论;通过与前人研究文献的横向比较,分析和揭示实验结果的本质及其炮制原理;对实验中的意外现象进行专业分析,未解决问题的讨论及进一步的研究设想等。实验总结的目的在于揭示科学问题的本质,有利于促进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还要求学生按照科学论文的书写格式,自主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引言(介绍实验对象、方法、范围、目的等)、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及统计学处理、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等方面系统总结实验过程,用科学语言和术语汇报实验成果,提高本科生的科学写作素养。

化学自主实验 篇5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

实验目的 了解控制化学反应条件的作用 通过观察亚甲基蓝和亚甲基白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习观察方法,体验对比实验法

实验原理

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反应体系交替发生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当反应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通常采用只改变某个因素,而维持其他因素不变的对照实验法进行研究。

实验用品

0.1%亚甲基蓝溶液、30%NaOH溶液、葡萄糖、蒸馏水。

锥形瓶、试管、滴管、橡胶塞、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计时器。实验步骤 锥形瓶中加50mL水,1.5克葡萄糖,逐滴滴入8~10滴0.1%亚甲基蓝,振荡至溶液呈蓝色。加入2mL30%NaOH溶液,振荡并静置锥形瓶,观察并记录现象。再振荡锥形瓶至溶液变蓝,又静置锥形瓶,连续记录两次振荡周期(NaOH的用量不能太多)。将溶液分装在两个小试管中,1号试管装满,2号试管装半管,均用塞子塞好,振荡,静置。把1号试管溶液分一半到3号试管中,再在3号试管中加5滴0.1%亚甲基蓝,塞好两支试管,振荡、静置。将1、3号试管置于40℃水浴中,约10min后振荡、静置(水浴加热至40℃,水温不能太高。否则,溶液变黄失效)。实验结束时,集中回收反应溶液,留作以后使用。

实验现象

1.溶液呈蓝色

2.溶液褪色 约25秒

3.1试管 始终呈无色 2试管 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 约45秒 4.1试管 振荡后变蓝,然后自下而上褪色 19秒 3试管 振荡试管后蓝色较1试管深,然后自下而上褪色,16秒

5.振荡后迅速变蓝,然后迅速褪色 2~3秒

注意事项 NaOH的用量太多或水浴加热的水温太高会导致葡萄糖在强碱性条件下形成双键在不同位置的烯醇式和碳键断裂分解为醛,醛又聚合生成树脂状物质,最终溶液变黄失效。

NaOH浓度太高也会使葡萄糖还原能力过强而导致无法变蓝。混合液静置较长时间后也会变成金黄色而失效。

2、人工琥珀的制作

工具与材料

酒精灯、三角架,烧杯,石棉网,玻璃棒、特级白松香,酒精,白卡纸,小型鞘翅目昆虫。活动过程

1.用白卡纸折一个5厘米X 3厘米X 3厘米的纸盒(图2-2-7—])。

2.在盒子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把事先处理好的小型鞘翅目昆虫固定在盒子正中。

3.把松香放人烧杯中,再加上少量酒精(10份松香加1份酒精)。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直到松香熔化。待烧杯中酒精蒸发完后,取下烧杯稍稍冷却(图2-2-7-2)。4.把松香慢慢地浇人事先放好昆虫的纸盒内,以免生气泡。浇制最好一次性完成,以免产生层次交界的痕迹。

5.当松香凝结变硬后,小心去掉纸盒,用快刀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松香。这时,琥珀标本仅上面一个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他五个面均呈粗糙半透明状。6.用手指蘸少许酒精快速地把五个面分别摩擦到透明为止(图2-2-7-3)。

说明与延伸

松香包埋标本在夏季应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因为松香的熔点较低,室温超过35℃时容易变形。

3、滴水生烟

“滴水生烟”实验中的金属粉末不仅可以是铝,还可以是镁、锌、铁、铜等。其中反应的发生,是由于金属与碘水中的酸(碘与氯相似,有与氯类似的与水反应生成少量酸)发生放热反应,从而引发金属与碘的放热反应,并导致“多余”碘单质的升华(产生美丽的紫红色烟)。

实验原理: 碘与锌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实验用品: 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 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

实验步骤:

(1)用药匙的小匙分别取少量干燥的碘和锌粉,在纸上混合均匀。

(2)用小纸条将碘和锌的混合物送入锥形瓶底中央,用带滴管(预先吸入水)的橡皮塞塞住锥形瓶口。

(3)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4滴水,观察现象。

(4)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Na2 CO3 溶液,振荡以吸收碘,防止污染。

4、叶脉书签

叶脉书签就是除去表皮和叶肉组织,而只由叶脉做成。书签上可以看到中间一条较粗壮的叶脉称主脉,在主脉上分出许多较小的分支称侧脉;侧脉上又分出更细小的分支称细脉。这样一分再分,最后把整个叶脉系统联成网状结构。把这种网状叶脉染成各种颜色,系上丝带,即成漂亮的叶脉书签了。

实验材料:

1.叶子。一般以常绿木本植物为好。如桂花叶、石楠叶、木瓜叶、桉枝叶、茶树叶、玉兰叶等。2.氢氧化钠。3.无水碳酸钠。4.烧杯。5.铁架台。6.酒精灯。7.毛质柔软的旧牙刷。8.玻璃板(刷叶脉时垫)

所选的用作书签的叶子要符合两大要求:

1、叶脉为网状脉。横向脉如银杏树叶、针形叶如松针均不可取。

2、叶脉清晰、完整,这样才能确保叶脉不会与叶肉一起被腐蚀烂,也减少去除叶肉时叶脉被刷断的发生率。

实验步骤:

1.选择叶片。选择叶脉粗壮而密的树叶。在叶片充分成熟并开始老化的夏末或秋季选叶制作。

2.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叶片。在不锈钢锅或铁锅内将配好的碱液煮沸后放入洗净的叶子适量,煮沸,这时常用玻棒或镊子轻轻翻动,防止叶片叠压,使其均匀受热。(应开窗通风,因为煮叶片时有臭味)

3.煮沸5分钟左右,待叶子变黑后,捞取一片叶子,放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盆中。小心翼翼的用清水洗净。(注意:该操作取放叶子一定不要用手直接取放,防止氢氧化钠腐蚀手面。用镊子或夹子取放。)

4.当叶片上残留碱液漂洗干净后取出,把叶片平铺在一块玻璃上,用小试管刷或毛质柔软的旧牙刷轻轻顺着叶脉的方向刷掉叶片两面已烂的叶肉,一边刷一边常用小流量的自来水冲洗,直到只留下叶脉。

5.将叶脉放入双氧水中浸泡24小时,以达到漂白效果。

6.刷净的叶脉片,漂洗后放在玻璃片上晾干。当晾到半干半湿状时涂上所需的各种染料,然后夹在旧书报纸中,吸干水分后取出,即可成为叶脉书签使用。干燥后用红、蓝墨水或其它染色剂染成你所喜爱的颜色,再在叶柄上系一根彩色丝绸带,便制得一片叶脉清晰、色质艳丽、美观实用的叶脉书签。

自主设计实验 篇6

医学检验教育自主设计实验人才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又称实验诊断,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课是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环节和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核心。检验专业课上所安排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们按照实验指导菜单照方实验,这些传统的经典实验可以满足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实验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校检验专业实验课开设了自主设计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在系统学习完基础与专业理论与实验课程之后,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密切相关而实验课中没有涉及的,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创新设计而完成的实验。自主设计实验提供了一个初步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创新思维,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实验题目后,借助老师、互联网、图书馆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找出实验的关键所在,设计实验方案,在方案中适当的改进实验技术与方法,之后将初步拟定的实验方案交予指导老师审阅,老师就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提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后,将实验方案再次重新修改完善后进入实验的实施阶段。实验方案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础要求、详细的实验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预期的实验结果、老师的评审意见。实验方案经老师讨论批准后,学生按实验方案所需的材料、试剂和仪器等用品申请单,主管教学老师审批签字后,交实验带教老师购买,领取实验用品后按照实验方案开始实施实验,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小组内讨论,必要时请老师帮助解决。认真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完成实验报告。

在专业课的自主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综合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系统理论基础,利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形态学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及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等其他医学检验专业课的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遵循“科学性、自主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如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影响因素、烯霉毒素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新生豆芽中酶含量的测定、洗涤剂中磷含量的测定、维生素C及抗生素对血液及尿液生化物质测定的干扰、竹纤维物品抑菌作用、林蛙油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的组化免疫,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无论是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还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都是一些基础实验,同时也贴近生活,富有意义。自主设计实验不仅激发了我们主动参与实验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融会贯通,而且通过小组内成员的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自主设计性试验中,我们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自主设计,亲自动手,从平时被动地按照实验指导机械地完成实验操作转变为主动设计实施实验,最终得到实验结果,分享实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将实验结果发论文形式报告并向杂志投稿,有的一个实验小组发表了4篇文章。

我们小组在自主设计性实验中,选择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这个题目,确定了实验题目后,我们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初步拟定了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的审阅和修改后,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和形态学技术,而且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试剂、仪器设备实验室都能够提供。染色体显带技术在临床中对于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举足轻重,临床上已用于疾病的诊断、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在预后判断和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遗传学和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课中却没有安排这一实验,所以我们选择本实验来补充我们检验专业的基础技能实验。在充分完成实验准备(包括试剂的配制、器材的清洗和高压灭菌)后,分别采集小组成员的静脉血加入植物凝集素在体外培养,72h后加入秋水仙碱应用液后经离心、低渗处理、固定、Giemsa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当小组成员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的染色体时,兴奋、自豪和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核心,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力地推动了生命科学向前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就是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之前的许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了染色体,但一直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有了切身的体会:一条小小的染色體竞包含了庞大的遗传信息,控制着复杂而精细的生命活动,生命的奥秘如此神奇。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没有采用先经过淋巴细胞分离后再进行培养这一步骤,大胆创新,直接将静脉全血在体外培养以获得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考虑到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的比例非常少,而且分离步骤繁琐,尚需要分离液,分离效果不佳,容易丢失,最终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简化实验步骤,节约了实验成本,取得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自主设计性试验,丰富了我们专业实验课程,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我们初步具备了科研能力和科学素养,让每一个同学都获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艳,郝峰,张磊,等.优化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内容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200-203.

[2]李艳,曹慧玲,郝峰,等.PBL教学在检验专业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68-69.

[3]赵臣,李艳,袁忠海等.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1,(24):206.

自主设计实验 篇7

一、新课引入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已经学过许多的化学反应,在学习这些反应时,我们一般只了解其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反应发生时的现象,而一般不考虑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从质量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化学反应。

二、新授课

(一)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简介

1.人们最初的观点:质量不守恒。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2.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夫和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质量守恒定律,并为化学界公认。

3.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用极其准确的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二)实验部分——验证在化学反应中质量是否守恒

<一>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演示实验)

实验装置图:如右图(1)所示

【观察思考】

1.如何称量物质的质量?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质量为多少?

2.发生反应时的现象如何?

3.反应后所有物质的质量为多少,比较称量结果。

【实验现象】

白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师生分析】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2.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如锥形瓶等)的质量不变。

3. 根据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化以及以及未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不变,可知:m(白磷)+m(氧气)=m(五氧化二磷)即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02页实验4-11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4-11】

(1)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2)观察反应现象;

(3)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比较称量的结果。

【学生回答】生成蓝色沉淀,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师生分析】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 氢氧化铜。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重质量相等,以及未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不变。可知:

m(硫酸铜)+m(氢氧化钠)=m(硫酸钠)+m(硫酸钠)。

即参加反应的物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硫酸钠和氢氧化铜)的质量总和。

<三>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阅读】教材102页实验4-12

【学生分组操作实验4-12】

(1)称量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2)观察反应现象;

(3)称量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比较称量的结果。

【学生回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师生分析】

1.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2.根据反应前后物质重质量相等,以及未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不变。可知:

m(碳酸钙)+m(盐酸)=m(氯化钙)+m(二氧化碳)+m(水)

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碳酸钙和盐酸)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物质(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总和。

三、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复习化学反应的实质(从分子—原子角度复习)。

2.以水电解为例,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

3.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因此质量守恒。

4.练习:已知反应Cu+4HNO3(浓)=Cu(NO3)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注重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 注重对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意识、思维方法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激发兴趣、 并体验快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统一与和谐发展。另外,该探究学习紧扣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设置一些真实、有趣的实验情境来诱发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在原有的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紧张、活泼的氛围中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摘要:实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重要结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守恒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描述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

自主设计实验 篇8

实验课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占有3/5的比例。实验课能使学生消化、吸收和提炼理论课讲授的知识,是学好普通昆虫学不可替代的环节。而目前普通昆虫学的实验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减少单一性、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自主性和实际操作性实验是普通昆虫学实验课的改革方向。

1 普通昆虫学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开设的限制条件

普通昆虫学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开设具有诸多限制条件。

(1)开设对象的理论水平不足。普通昆虫学是最先向植保专业学生开设的与昆虫相关的课程。开设对象对专业一无所知,对生物知识也知之甚少。此时向学生开设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设计难度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普通昆虫学基本实验的综合、补充、拓展和提升,不是几个基本实验简单相加和重复,这进一步加大了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设计难度。

(2)开设对象的课程重,空闲时间少。二年级本科生课程任务重,空闲时间少。无足够时间设计和实施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这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尽量少占用学生时间,且能够达到一定的综合程度和自主性。

(3)实验室使用率过高,无法满足低年级学生长时间占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教学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实验任务繁重,无法供低年级学生长时间使用。这要求开设的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尽量少占用实验室,最好能在实验室以外的场所完成。

2 理想实验材料的选择

家蚕是植保专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理想的实验对象,主要有以下理由。

(1)家蚕的饲养、产品开发以及理论研究成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家蚕为实验对象,易被学生接受。远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便和家蚕结下了不解之缘,掌握了养蚕缫丝和织绸技术。从汉代开始,大批蚕丝和绢绸便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中亚、西亚和地中海沿岸,或通过海运到达日本、朝鲜和印度等国[3]。因此,蚕丝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中国赢得了声誉。养蚕缫丝和织绸技术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

进入现代,在我国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家蚕领域的研究日新月异,特别是我国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领导完成的“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打破了日本对家蚕研究的垄断地位,开创了我国家蚕研究和应用的辉煌前景。此项成果于2004年在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发表[4],获得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我国对家蚕饲养、产品开发和理论研究的贡献,常被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授课老师作为生物学研究成就实例反复讲述。家蚕的饲养和观察甚至在幼儿园或小学便作为课外活动而安排过。因此,即使是胆小的女生,也能接受和认同蚕宝宝,愿意饲养和仔细观察。以家蚕为实验材料可克服学生对昆虫幼虫的厌恶和恐惧心理,为随后在专业课和实习过程中观察和操作多种幼虫奠定基础。

(2)蚕丝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家蚕成为了最早驯化的昆虫种类之一,饲养技术成熟。用桑叶、人工和半人工饲料[5]均可饲养,方法简单,省时、省力,适合于课程任务重、空闲时间少的二年级本科生作为课外实验任务。

(3)家蚕经驯化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而所需饲养空间小。鞋盒、小纸盒甚至火柴盒、一次性纸杯、各种广口玻璃和塑料容器,均可用于家蚕饲养。学生可在宿舍饲养和观察家蚕。这缓解了教学实验室空间小、使用频率高的压力。

(4)家蚕的个体发育历期与普通昆虫学开设时间吻合。有利于二年级本科生同步感性认知和验证在理论课和实验课上接触的各种概念、名称和技能。

3 家蚕饲养与观察的实验设计

针对二年级本科生生物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知识不足以及家蚕的个体发育历期与普通昆虫学理论教学同步的特点,家蚕饲养与观察的实验设计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3.1 综合性实验

南京农业大学普通昆虫学参考的实验教材为荣秀兰主编的《普通昆虫学实验指导》。该实验教材从实验一至实验九大都以形态和生物学观察为主。开设家蚕的饲养与观察实验,可将实验教材中前9个实验的大部分观察内容整合,形成一个综合性大实验。以补充、完善和拓展实验内容,加深学生对昆虫形态特征和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具体做法是:在春季家蚕越冬卵将孵化时,以3~5粒为一组分装于直径约10 cm的塑料培养皿或一次性纸杯等替代容器中,以湿润棉花球保湿,每个学生1份;同时配备10倍左右的放大镜,以便于观察。在发放越冬卵时,同时给学生2张表格。一张是饲养操作项目记录如每日更换桑叶或人工饲料、清除食物残渣及粪便;另一张是观察项目记录,以避免学生遗忘观察内容。

观察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发育过程。如胚胎发育、孵化、幼虫龄期、幼虫的取食期与漫游期(蜕皮准备期)、蜕皮过程、蜕的收取、化蛹及蛹历期、羽化及展翅、成虫寿命等。二是行为。孵化行为、幼虫对食物的搜寻和摄取行为、蜕皮和化蛹行为、成虫羽化行为、交配和产卵行为。三是形态。如幼虫和成虫形态(头部包括头壳形状、缝和沟以及硬度、口器、单眼个数及排列、触角;胸部包括胸足和气门;腹部包括腹足、气门和肛门等腹末结构)、蛹发育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和成虫器官的逐步形成等。这些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内容,学生将家蚕越冬卵带回宿舍,自行观察。

3.2 自主性实验

自主性实验不宜太难、太耗时,应是家蚕综合性观察实验内容的延伸。

(1)实验题目的选择。可参照“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模式将学生3~5个人分为一组,先由实验老师设定多个题目,每组学生选择1个题目进行实验。这些题目包括:一是各个发育阶段的历期。如卵发育历期、幼虫历期、蛹历期和成虫寿命等。温度与各发育阶段历期长短的关系,即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法则。安排此类自主性实验时,可特意将南北朝向不同的几个宿舍的学生分成一组。朝向不同,宿舍里的温度也不同,故这些学生统计的历期长短应有差异,但有效积温相似。结果可印证有效积温法则。二是各种行为的日节律。如取食、蜕皮、化蛹、羽化、交配和产卵的日节律观察。可改变饲养环境如光照、温度的日变化进一步测定各种行为日节律的调控机制。三是各种农用化合物如蚕桑区农田和蔬菜地使用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刺激剂、化肥等,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硫化物、粉尘等施用于桑叶或加入人工饲料后对家蚕取食、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以上化学品种类很多,作用机制各异,故可设计出多种多样的自主性实验。但应注意选取的化学品必须对人安全。

此外,也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但二年级本科生由于生物学知识不系统,教师应适时指导。选题完成后,各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用具、对照与处理设置、实验记录指标、数据分析方法等。

(2)实验用具。以上自主性实验用具种类有限,如发育历期和有效积温测定仅需增加1个量程50℃的酒精温度计;行为的日节律测定由于多数学生均有手表,不需增加任何实验用具;测定家蚕的取食量仅需增加坐标纸(量桑叶面积)或天平(称取人工饲料重量);测定家蚕的生长速度也仅需增加天平。此外,以上自主性实验操作步骤也简单,均可在学生宿舍完成。

(3)实验的互动过程。在家蚕饲养与观察综合性实验和自主性实验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可利用每周的实验课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学生的观察进度及解答学生的问题,督促学生认真观察和操作以及时完成实验内容。

4 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家蚕饲养与观察实验结束之后,实验教师可选一些比较典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报告撰写的范例讲解,要求各组同学进行数据整理和结果分析,并按照标准研究论文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对各自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由于此时学生尚未学习生物统计学等课程,根据实验内容,实验教师应协助每组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使学生掌握对应的数据分析方法。

5 结语

高等农业院校植保类人才应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从专业基础课抓起。普通昆虫学是第一门向植保专业学生开设的昆虫学专业基础课,在实验课中加入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内容,不仅可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论文写作的能力。为随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和毕业实习的实施,以及将来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摘要: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的植保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减少单一性、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而增加综合性、自主性和实际操作性实验。针对二年级本科生特点及课程安排情况,就普通昆虫学课程中家蚕的饲养与观察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以期培养学生的基本研究方法。

关键词:普通昆虫学,综合自主性实验,实例设计

参考文献

[1]杨瑞生,秦利,刘限.对害虫防治学课程的初步探索[J].吉林教育,2008(17):20-21.

[2]张建民,王文凯,李传仁,等.普通昆虫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11-12.

[3]王荫长.昆虫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XIA QINGYOU,ZHOU ZEYANG,LU CHENG,et al.A draft sequence for the genome of the domesticated silkworm(Bombyx mori)[J].Science,2004(306):1937-1940.

自主设计实验 篇9

关键词:生理学,自主性设计,验证性实验,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前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6年7月的中外校长论坛上演讲时坦承:“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不够,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这番话深刻阐明了培养大学生创新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生理实验教学作为高等医科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它不但肩负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且还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创新能力是以实践动手为基础的,学生只有在既动脑又动手的实验过程中才能产生创新思维。因此说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其它教学环节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

而经典的生理实验多属于验证性实验,主要是学生按照实验指导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着重于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并验证理论课所学的重要知识,是一种“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教学模式。目前对验证性实验的总体看法是它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为了适应医学行业对人才创新性实践的特殊要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生理学自主设计性实验。诚然,自主设计性以其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科研思维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但验证性实验真的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满足不了转化医学形势下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了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何深度挖掘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使其成为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桥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我们现阶段实验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课题。

1 经典实验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打下扎实的手术操作技能基础

生理学实验课是医科大学生最早接触的生物机能学实验。此时的学生还未进行局部解剖学和动物外科学的课程学习,对于像“家兔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尿生成的调节”等都要涉及手术的操作过程的实验来说,学生的操作难度相当大。学生通过经典的生理学实验的学习过程,掌握了很多重要的实验技术和手术操作,比如神经的分离、蛙心灌流等,为今后的自主设计性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自主设计性实验对象一般为SD大鼠,而经典实验中的动物一般为家兔,如果没有对家兔动脉进行插管的实践基础,那么大鼠的动脉估计连分离都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并且作为验证性实验的优点之一就是结果相对比较确定,那么学生在实验中出现一些与预期不相符合的结果时,一般首先考虑的是操作方面出现的偏差,相对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原因,这样针对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辅导和改进,从而不断熟练学生的操作技术。而自主设计性实验虽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但是毕竟它的本质还是实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能力去解决问题,得到结果,如果不在传统实验中对实验的操作技术进行千锤百炼,那么自己动手完成设计性实验只能成为一句空谈。

2 自主性实验中实验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掌握的实验技术为基础

自主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科研思维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每一个知识点的拓展都可以设计出各个层次不同难度的实验,如何让自主设计性实验更具有可实施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角度是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衡量标准。我们通常会让学生尽其所能的从各个角度,不同水平去设计实验,然后让他们自己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技术从中挑出可行性最大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2]。如在“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的经典实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某种心血管物质的血管活性作用进行研究,学生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器官、细胞水平都设计了实验,但是像细胞培养、膜片钳等实验技术对于本科生来说不具有可行性。对于血管舒缩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的就是平滑肌和内皮细胞,离体动脉环灌流的实验恰好可以从这两种细胞的角度验证活性物质对血管的生物学作用,并且从技术操作的角度来看,该实验和离体小肠的灌流技术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掌握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我们在学生通过“家兔小肠平滑肌特性”的实验,掌握离体小肠平滑肌的取材和灌流技术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设计了大鼠离体动脉环灌流的实验来研究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经典实验为自主设计性实验打下扎实的科研思维基础

目前一说到验证性实验,大部分人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并且,由于实验结果的相对明确性,发挥不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很多教育改革学者认为的验证性实验的主要弊病。但是,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真的没有思想性,真的已经沦为仅仅是对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感性重现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验证性实验虽然步骤固定,结果也比较明确,但是它们能从那么多的实验中脱颖而出作为教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走入医学的科研殿堂,这本身就说明了它们的不凡之处,那么如何挖掘它们深层次的内涵则成为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如家兔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是学生实验中循环生理学的重点实验。那么常规的做法就是按照实验步骤,依次分离出血管和神经,再按照实验项目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刺激神经和给予一些心血管活性药物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学生在进行血压调节的实验课之前,一般都已经学习过了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体液调控的理论部分,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比如迷走神经既是传入神经,也是传出神经,但是如何对其的传导特性进行验证呢?虽然这只是实验环节中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非常简单,就是剪断迷走神经,分别刺激两个断端即可,但是这个答案给学生思维方式带来的冲击绝不仅仅是循规蹈矩按照实验步骤的要求剪断迷走神经后看断端效应所能比拟的[3]。

同时,学生实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需要深度的挖掘。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课重点主要是通过既定的操作得到相对明确的结果,从而使得学生对理论课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而每个实验之间相对显得比较独立,容易让学生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而人体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名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如果不善于从整体上去把握,不善于使用广泛联系的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只会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庸医。比如在开设的实验课中,“家兔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蛙心灌流”、“家兔尿生成的调节”和“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之间都是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的。在进行血压的体液调节的时候一般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也知道它们具有正性的“变力、变时和变传导”作用,但是在整体的给药是要受到体内复杂的网络调控功能的影响的,去甲肾上腺素所产生的心率加快的效应程度不及其升高血压所导致的窦弓反射引起的心率减慢的效应程度,最终反而心率是降低的,这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疑惑,这时候就需要启发学生从离体的角度来看待一个药物的生物活性,从而将其与“蛙心灌流”的实验结合起来。这种思维方式从表明上看仅是简单的联系,但它却包含了重要的科研思维,即“整体-离体-细胞-离体-整体”,从而在学生的脑海里播下一颗科研的种子。

4 自主设计性实验的科研思路是对经典验证性实验的延伸和深化

自主设计性实验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命题。本科生对于某个领域的背景知识的了解还是相对匮乏,而进行自主设计性实验只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的方法,因此通过实验建立科研的思维体系的意义远大于从技术层面完成实验本身。在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命题环节,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动手能力,也要切实起到锻炼学生创新型和开拓型思维的能力的目的,那么比较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性实验的题目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并且具有能够进一步延伸成为本科生课外作品的潜力[4]。例如“如何研究雌激素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这个命题中“雌激素”是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过的内容,对它的生物学作用有一些了解,而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可以结合验证性实验中的“家兔血压的调节”和“蛙心灌流”的设计思路,对学生来说难度不算太大,并且这一命题也是目前内分泌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如果真的有对此实验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兴趣小组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个课题做细做深,形成科研文章发表。

经典的验证性实验是一座宝库,“身在宝山要识宝”,通过深度挖掘和吃透验证性实验的精髓,贯彻“在传承中创新”的方针,将传统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辩证统一的看待验证和创新的问题,才能真正将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落到实处,从而培养出适应转化医学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林丽,任安经,袁文俊,等.自主性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10,9(8):1106-1108.

[2]张琰敏,马蓓,韩红,等.分析性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2):172-173.

[3]王丽刚,倪鑫.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6):716-718.

自主设计实验 篇10

一、确立改革目标

(一) 确立指导思想

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和科学探索过程中,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严谨周密的工作作风、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实验课的指导思想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创新能力, 而不是掌握某个具体实验如何去做。

(二) 确立目标

专家在设置实验课的初衷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但是, 目前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的实验课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机械性地、被动地学习实验过程, 教师做完基本操作后学生再去模仿老师实验教学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 束缚了学生创造力, 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教学的目标如下。

1. 希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通过实验课来发现新的问题, 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忽视用什么方法和策略来使想学生学习, 最终学生对实验原理和过程的掌握程度还是一知半解, 当换成一个实验原理相同的实验, 让其独立来完成时还是不能完成, 这样最终只能培养出一个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的学生。这掩盖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致使学生学习知识的缺陷暴露在今后就业工作中。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应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

二、具体改革措施

(一)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

进行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一个系统的项目, 不是让学生漫天遐想, 而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之后主观积极地创造性思维, 因此这个过程需要一步一步实现。

1. 大学一年级时候的应该开设一些以介绍实验仪器操作为主的实验课内容, 这门课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更多地介绍给学生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只有在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 学生才能够用实验工具解决类似的问题, 学生才有可能使用各种仪器进行交叉研究, 达到创新的目的。将沈阳体育学院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全部教给学生, 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但是可以由每名教师负责自己专业的部分, 这样既相对地减少了工作量, 同时也能保证教学质量。

2. 大学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可以实施一些验证性实验课内容, 开设这些实验课的目的是以学生观察某些实验现象、验证某些结论、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操作为主, 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机能。

3.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学习了一些专业课基础上, 可以增加自主创新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 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自主创新设计性实验可以以实验技能大赛的形式开展, 目前我们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实验技能大赛已经开展了几年, 对于学生机能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在自主创新性实验的创新性和应用性上还不够, 还应该强调应用性。通过自主创新性实验的实施帮助学生实现创新, 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二) 增加自主设计性实验比例

目前我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虽有自主设计性实验内容, 但比例过小, 从教学大纲上来看只有一次课, 根本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实验还是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这些实验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 偏重于演示实验、验证理论。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自行确定研究项目、实验设计过程、查阅资料、实验具体操作、数据统计分析、最后评价。

考核对于自主创新性实验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时至关重要的, 自主创新性实验在整门课程的成绩中应该占有较大比例, 这样也会迫使学生重视自主创新性实验。主要从学生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实验操作过程和表现、最终报告形成三个方面评价。一些非常好的实验设计, 实验实施得到数据后, 经过老师的修改形成一篇科研论文可以投向核心期刊, 这样增加了学生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三) 实验教学管理

自主创新实验的实施必然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 教师会很辛苦, 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教务部门应该提供相应的奖励。同时教务部门还应该确立认定学生实验成果的相关政策, 以确保自主创新实验教学能顺利进行, 学校教务部门可以给予学生奖励。另外, 实验室管理上应该更加具有灵活性,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 想作为今后自主创新性实验中重点开发研究的实验仪器应该开放给学生, 学生按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使用实验仪器, 这样一是提高了我院实验仪器的利用率, 增加科研成果, 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手段。

总之, 体育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对培养体育学院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研作风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关于“三性”实验的精神, 对体育专业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实验教学应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有机的整合实验内容, 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 灵活安排实验课时,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来促进当代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展实验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目前沈阳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课的教学情况为研究对象, 提出了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养成科学求真的态度。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自主设计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慧, 娄淑杰, 张剑, 魏安奎.“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04) .

[2]王玮.高校体育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 2007, (05) .

[3]薛鹏, 胡振东, 李蕾.从学习主动性角度谈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10, (34) .

[4]高俊, 付艳敏.普通高校体育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 (07) .

[5]周进, 陈丹, 李军汉.开设运动生理学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 (01) .

自主设计实验 篇11

一、个性化自主实验的设计

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提出实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实地观察记录,通过一定程度的自主体验和实验去探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教学活动。

1.实验设计的原则

(1)实验内容与生物教材内容互补原则。生物教材,是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和逻辑顺序而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其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现代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知识,尤其是应用科技领域里的知识日新月异,利用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可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这些学科新知识。同时,一些应用性、分类性、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可使生物学科知识内容得以补充,个性化自主实验内容与学科教材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渗透,有助于完善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体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相统一原则。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的设计要面向大多数学生,立足于全面素质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个性化自主实验的自主性特点,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机会,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生物学特长生脱颖而出,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生物学基础。

(3)实效性和因地制宜原则。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内在的联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会针对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生物学现象或问题展开实验,用学科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难题。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地的生活环境、学校的教学条件及家庭的生活条件等,不能别人搞什么,你也搞什么,应重视实效性和可行性。

(4)趣味性和自主性原则。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应多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同时,高中生物个性化自主实验的主体是学生,活动气氛活跃,学生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教师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

2.学生个性化自主实验的类型

(1)补充型实验。补充型实验是指以提高国家课程的非实验教学内容成效而设计的实验。补充型实验有助于实现内在于必修课程中的实验教学目标。该实验主要是教材中的非实验内容,根据补充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

(2)拓展型实验。拓展型实验是指以拓宽必修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而设计的实验。拓展型实验的目的是拓宽必修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内化价值观和掌握技能的机会,这些内容与学生所学必修课程专题有关,但超出必修课程所覆盖的广度和深度。知识内容紧贴国家生物课程而进行拓展。

(3)创造型实验。创造型实验是指全新的实验内容的设计。突出学校和地方特色的项目研究实验,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型。在对这部分的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以学生能实际感觉和亲身体验的事物和现象为基础,师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实验课题,形成实验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这部分内容较前两类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个性化自主实验的初步设计

从补充型实验开始,经过拓展型实验,达到创造型实验。补充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一般由教师根据生物教材内容和实验室条件进行选择确定,然后由学生选择其中一些实验进行自主参与。拓展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创造型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型实验一般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对选题进行判断,重在可行性、实用性和创造性。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及效果,实事求是。学生对此类实验内容的学习,要善始善终,学习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评价,主要形式是针对做过的实验进行一定的分析,提炼出自己的初步观点,要求每个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按照问题提出、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收获与体会等五个步骤把整个实验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经反复修改认为满意后,学校组织成果评审小组,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报告交流活动,通过论文答辩、科技成果展示等形式,对每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根据实验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新颖性评出一、二、三等奖等,给优胜者以奖励。

二、个性化自主实验的实施

1.个性化自主实验的实施

开展个性化自主实验的操作流程为:选题→申报→准备→实验→交流五步。选题就是学生根据教师公布的个性化自主实验课题选择要进行的实验,或自主确定的实验课题。申报就是对确定的实验课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讨论,填写实验申报表,上交教务处,等待审批,学校根据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等对实验课题进行审定。准备就是申报被审批通过同意实施后,学生和教师共同为实验的实施准备好一切条件,为实验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进行合理的实验小组组建。实验就是学生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和指导工作。交流就是实验结束后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一定形式的呈现,并在一定的范围内交流,与其他同学共享实验成果。

(1)学生自主选题与申报。学期初由生物教师公布本学期实验室准备开展的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开展时间要求等,经全校公示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提前提出实验申请,并在相应的时间内自行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除自主选择教师公布的实验项目外,还可以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需要填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申请表”(表略),经教师和教务处审核同意后进行实施。

(2)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学生自选择好实验项目后,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成实验小组,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可自行去实验室开展实验。事先生物实验员根据实验项目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仪器,尽量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当然有些实验材料需与学生共同准备。个性化自主实验时学生要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实验结束后做好整理工作。

(3)学生自主开展交流。学生在个性化自主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形成实验成果,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开展一定层面的交流。学生可以就实验成果形成一篇小论文、小制作或一些成果图片,在成果交流的时候,要求学生做成PPT文档和书面文字材料,便于学校存档。

2.个性化自主实验的实施保障

(1)教师指导到位。自主是相对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实验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否则可能导致学生放任自流,不仅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出现安全问题。指导的重点一是过程指导,使实验能够顺利实施,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帮助,使其树立自信。

(2)组织管理到位。首先是任务明确。在学生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包括实验结束后要有成果(上交实验报告等)。其次是责任明确,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管理,除了实验室管理人员到位外,生物教师也应到现场进行管理和指导,同时对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3)实验室开放到位。①开放时间合理。科学安排、制定实验室开放计划和开放时间安排表,从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自主实验活动出发,尽可能方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个性化自主实验。我校采用固定时间和不固定时间两种:固定时间为每周三和周五下午3~4节课;不固定时间是根据实验内容和要求,可以随时实验,随时借用实验室和实验材料及用具。②实验设备完善。开展学生个性化自主实验对实验室的设备要求较高,学校应根据学生实验的需要,定期更新和装备实验仪器,添齐添足,这就需要学校给予支持。③指导教师到位。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会用到一些较为复杂的仪器和设备,这就需要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的支持,及时辅导学生使用这些设备,或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自主设计实验 篇12

一、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概况

在当前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表现的最差。原因是,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的人在三年的高级中学物理教育中极少做实验, 教师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放在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上了。所以固然有许多的人具有很强的物理理论知识, 但是动手实验的能力极其缺乏。比如:某个学校的教师在第一堂对于大一新生进行考核的电学实验中,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有近一半的学生竟然忘记打开电源或者是使电源接触不严而导致操作失败, 同时在操作成功的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按照教材上的固有思路进行的, 缺乏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独到见解[1]。

二、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 大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严重缺乏动手操作能力。

许多的大学新生由于以前在实验中就缺乏动手能力, 再加上他自己进入大学校园后也不认真的进行实验教学中的动手操作, 所以一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极低。

2. 学校教师重视力度不够。

现在有许多的学校和教师虽然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实验, 但是仍然有许多的关键性实验无法开展, 究其根源是学校的教学经费不充足, 无法购买一些昂贵的物理实验器具和原材料[2]。

三、当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的方法

1.学校要加大师资质量的投入。没有强大资金作为保障, 是不可能进行新兴的教学实验方案的引入、新型实验器具的购买、大量的教学物理原料的引进、大量物理实验活动的展开。同时还要聘请一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优秀人民教师来进行日常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全面的自主操作能力。

2.教师要开展层次式实验教学。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操作上要进行层次式的实验教学活动, 也就是渐进式、由浅入深的进行实验步骤、方法的指导和应用。比如:我们可以把实验的层次分为基础实验层次、设计实验层次、物理工程综合实验层次、课外研究实验层次四个方面, 在每一个方面重点的讲述一个实验的内容, 这样可以使实验有条不紊的进行。如进行示波器实验教学时, 可以紧紧的围绕关于波的概念及示波器的使用来进行, 同时还可以把以前一些分散式的实验如声速测量、整流滤波电路、波形动态观测、RC充放电路等在这里进行一个集中的优化和整合[3]。

3. 教师要主题式主动教学。

在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想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可以采用主体式主动教学模式。所谓的主体式主动教学模式就是在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进行抓主旨求精干的实验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就是紧紧抓住一个主题不放, 联系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一起, 采用引导、思考、问题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和对于问题的深深思考[4]。

4. 教师要利用软件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学会利用现代的科技辅助实验教学。比如:在进行物理实验时, 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实验流程的模拟化操作, 以验证自己实验方案的准确性和实验的效率。

5. 物理实验教学制度的确立。

在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想要保障实验教学的日常化和连贯化、保障学校的许多经费对于物理实验进行倾斜, 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制度, 保证大学物理实验活动的完全展开[5]。

6. 实践化的实验教学。

在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活动课程的全面展开时, 一定要非常的重视教学实验活动的社会化实践。因为物理实验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 并且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的修正和完善。所以学校可以在每年的寒暑假都推荐出一大批的学生到全国的各个物理科研或者是验证物理实验知识的工厂企业去进行短期的实习工作, 这样不仅会锻炼了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 更可以在这种真实的实践中验证在课堂上的实验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寒暑假的实践活动中增加一份收入。

7. 课外研究理论创新。

在大学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研究和理论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外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课堂上的实验知识了解, 而在深刻的了解下、再进行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可以进行理论上的创新和再加工, 对很多的问题就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不同的处理方式[6]。

进行大学物理的实验活动改革, 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进行理论知识的重新构建。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验的能力, 是21世纪培养全面智能化素质化人才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就当前大学物理的概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概况,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志君, 魏高尧, 隋成华.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培养自主实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6:272-274+327.

[2]李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深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4, 01:45-49+53.

[3]刘军山, 邢红宏, 苏学军, 张纪磊.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大学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04:189-191.

[4]谢莉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 2009.

[5]解光勇, 施卫, 屈光辉.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实验, 2012, 02:106-108.

上一篇:心肺联合移植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大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