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学的课件

2024-05-10

普通话教学的课件(精选13篇)

普通话教学的课件 篇1

《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能力目标:体会、辨别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与普通话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组成;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2.通过各地方言的比较,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非陕西籍学生每人从自己的家乡话中准备出 5 个与普通话语音、词语及语法方面不同的语句。

二、课堂活动——七嘴八舌说方言

由同学们一一展示自己的方言,教师板书。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有关方言的感性认识,认识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提升学习兴趣并引出汉语方言的种类。

教师准备

1、家乡话(河南话):水流得很毒。

2、陕西话:燎扎咧、好很

三、问题探究

1. 汉语中形成有几大方言?

——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七大方言。

2. 普通话也是一种方言吗?它与方言有何关系?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也是全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普通话也是一种特殊的方言,也就是说,汉语是一个个具体的.方言来体现的;但普通话又不同于方言。它是一种最具影响力和模范作用的权威方言。

3. 课堂辩论“方言,叫我如何对待你?”

——反方:方言代表一种文化,应当留存;正方:方言有碍交流,应该废弃。

四、课堂练习

一、请大家猜猜下面①-⑤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⑥ - ⑧的方言句子是什么意思,然后分别换成普通话的表达方式。

①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黄谷柳《虾球传》)

②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吴语)

③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杜鹏程《保卫延安》)

④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 ( 闽语、粤语 )

⑤这种人少跟他搭界。(吴语)

⑥拨本书我。(吴语)

⑦ 佢 高过我。(粤语)

⑧你格认得?(昆明话)

二、用你的方言读下面这几组字,看看同一组字或同一组词中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声母)是否相同,并跟这些字或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进行比较,总结其中的规律。

①父亲,胡琴;②脑袋,老戴;③黄,王;

④街道,该到;⑤鞋子,孩子;⑥胡,吴;

⑦李姐,理解;⑧轻松,青松;⑨袜,骂;

⑩日头,一头;姿势,知识

【补充练习解析】

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词语差异有更具体的认识。参考答案:①睇,看(“睇”是个古语词,东南方言都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②饭镬,饭锅(“镬”也是古语词);③婆姨,妻子、老婆;④人客,客人(一些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差别在于字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⑤搭界,搭理、联系;⑥拨本书我,给我本书(吴语、粤语等方言的双宾语句是把表物的宾语放在表人的宾语前面,这和普通话的语序相反);⑦佢高过我,他比我高(粤语的比较句格式比普通话更接近古汉语格式,如古汉语格式说这个意思要说“某人高于某人”);⑧你格认得,你认识不认识? / 你认识吗?(有些方言中使用疑问副词来构造类似于普通话反复问句或简单问句的疑问句形式)。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受方言影响而容易混淆的声母加以区分,对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特点有更多的认识。题目中的情况分析:有的方言中唇齿音“ f ”和舌根音“ h ”相混,所以可能“父、胡”的声母相同,如西南官话部分地区、闽南语等。一些方言中也有“胡、吴”声母相同的现象,即都变为零声母音节,如吴方言、粤方言等。有的方言中鼻音“ n ”和边音“ l ”相混,造成“脑、老”同音,如西南方言、江淮官话、湘语、赣语等。有的方言中“鞋、孩”声母相同,是因为部分舌面前辅音“ x ”读成舌根音“ h ”声母。有的方言里“姐、解”声母不同,是因为在方言中“姐”是尖音字,“解”是团音字。有的方言里“青、轻”声母不同,是因为“青”是尖音字,“轻”是团音字,如粤方言、闽方言等。有的方言中原本是轻唇音和重唇音区别的“袜、骂”的声母变得相同,都是鼻音“m”,如粤方言、闽方言等。有的方言中“日、一”同音,是因为用零声母代替辅音声母“ r ”,如东北官话部分地区、粤方言等。有的方言中“姿、知”同声母,则是由于一些方言没有“ zh 、 ch 、 sh 、 r ”这一组舌尖后音(翘舌音)声母,如大部分南方方言。

普通话教学的课件 篇2

关键词:公共体育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课件,大学

序言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高校体育教学资源,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已经成为高校体育教学适应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尤其是多媒体网络课件通过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以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媒体,在网络环境下为学生提供大容量的教学信息,发挥学生学习自主动性和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师生的喜爱。[2]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改善体育教学的传统模式,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多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高校公共体育工作水平和质量,开拓了新的领域。[3]本研究通过《乒乓球》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与制作,对《乒乓球》课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提高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帮助。

1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1 普通高校信息资源优势为公共体育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信息资源保障

高性能校园网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为师生的教学、科研与交流活动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也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高校校园网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模式,有效地整合了高校内部资源,从而改变了师生的教与学的管理观念。网络资源在高校教学与管理中的广泛运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学习的工具化。高校的信息资源优势显现,这为公共体育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了重要平台和信息资源保障。

1.2 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传授主要以教师示范与讲解为主,其中示范最为直观,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也主要通过“示范”来获得“感知”。然而,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各有不同,随着体育教师年龄的增加,有些运动项目教师示范难度也在逐渐加大,示范的效果也在减弱。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体育教学中的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的兴趣,弥补了传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诸多弊端,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4]

1.3 现代信息技术更符合公共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

现代多媒体教学所载信息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及其模拟与仿真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和比拟的。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的快速发展要求,多媒体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图、音、视、动画等体育教学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将体育知识与技术制成网络课件,为学生提供动态的、直接性的信息,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掌握动作的不同要求,观察动作的轨迹、角度、节奏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5]这正是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需要展现的,也是学生所要看到的主体部分。

2 基于WEB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教学设计——以乒乓球教学课件为例

2.1 课件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课件是一个适用于网络教学的网页课件,课件突出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特点,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学习主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个体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学,学生互学,教师指导的互动教学理念。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总体结构是由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所组成。课件的教学目标包括树立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渴望、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对体育产生兴趣、形成良好体育健身习惯、增强体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课件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2.2 课件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课件使用网页开发工具dreamwear8、flash8、photoshop10.0、Forework以及会声会影10.0等软件开发与制作,通过IE浏览器单机或网络均可运行。在体育计算机应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乒乓球》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功能的总体设计,以及课件脚本的制作、文字、图片、音、视等素材的搜集、录入与编辑等工作。图像素材来自乒乓球相关教材、书刊,运用Forework和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像的制作与处理。聘请专职摄像人员拍摄示范乒乓球专项教师的技术动作,并运用会声会影10.0进行视频图像、语音和字幕等合成编辑,并存储为MPG格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影像素材转成FLV格式,实现在网络上的快速传播,完成影像素材的合成与制作。最后采用Dream weaver8、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以及ASP动态网页开发软件等,把各种素材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整合。经过多次的修改与测试运行,借助校园网实现公共体育教学网络化。

2.3 课件结构设计与功能

多媒体网络课件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界面层次选择、导航方式设计、选择按钮和功能按钮确定、不同类型素材连接方式、课程内容展示方式等,设计目的是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作用。根据课件内容结构的总体设计要求,将界面设计为三级结构,即:主界面(即网络课件的主页)、内容选择界面和内容讲解界面(如图2)。

《乒乓球》多媒体网络课件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资源、基本技术、竞赛规则、师生交流、在线考试”六大模块。以整合资源、简洁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其功能如下。

(1)“课程介绍”模块主要讲包括我校乒乓球课程发展历史沿革,乒乓球运动起源、发展、奖杯及主要器材,本部分是学生学习乒乓球课程的导入篇,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教学情况,初步认识乒乓球运动概况。

(2)“教学资源”模块由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及教案三部分组成。使学生对乒乓球专项课教学从整体上的纲要到具体每一节课都有深入的认识,便于教师使用与学生自主学习。

(3)“基本技术”模块是本课件的主体部分,提供完整而优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乒乓球实践教学中主要传授的“乒乓球站位、准备姿势、握拍方法、发球、接发球、正手攻球、反手推挡、反手搓球、正手拉弧圈球、步法移动”等内容。针对教学大纲及计划中出现的技术动作,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文字、图片、音、视频对每个动作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易产生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示范,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供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和视听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掌握和提高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4)“竞赛规则”模块主要包括乒乓球常用竞赛规则,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竞赛规则,以满足学生教学及业余比赛需求。

(5)“师生交流”模块主要以BBS论谈形式进行设计,设置网上讨论答疑功能,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网上互动交流,使体育教学无形中由课堂转到课外,形成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延伸了体育教学时空。同时为师生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促进师生对乒乓球教学的探讨,有助于教师通过实时或异时的交互进行答疑和辅导,解决学生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6)“在线考试”模块主要是关于乒乓球相关理论知识的自我测试与考试,用于检查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评价,同时实现网上理论考试与测评。体育理论知识在线测试的题型主要包括判断题和选择题,以标准化试题的形式为学生理解与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供无纸化的自我测试平台,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3 结论

基于web的体育多媒体网络课件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通过网络课件中创设的学习环境和多媒体集成素材,能够使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得以向外延伸,缓解了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存在个体差异大、学生人数多和师生缺乏交流等诸多现实问题,符合现代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多元化的要求,也符合教师实际使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同时开发与制作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也是高校公共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平斌,郭晶,罗飞虹,等.大学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3):79-80.

[2]张勇,李宏印,王兴林,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研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88-89.

[3]张磊.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科学研究所,2005.

[4]傅小芳.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6(2):87-88.

普通话教学的课件 篇3

摘 要:普通化学是国内外大学普遍开设的,针对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这门课程尽量向学生展示化学学科的全貌,教材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从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起,对其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普通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4.025

普通化学是高等院校针对非化学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理工农医专业学生基本学科素质的课程。该课程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那么,与专业课程相比,普通化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较多,教学课时少①。然而,对非化学类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门课程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我们以地理科学专业为例,班中文科生居多。根据文科生只是在初三和高一接触过化学的学习情况,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文科生了解化学学科并掌握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师们面临的巨大考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首选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将教学信息由静态变为动态,将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对讲授内容产生深刻印象②。结合教学实际,本文以地理科学专业普通化学教学为例,阐述多媒体课件在该门课程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一、多媒体课件在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上任课教师依靠粉笔、黑板进行讲授,难以将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现象、化合物的颜色等直观表达出来。讲课时间比较长致使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然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物质颜色等,让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其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讲授用弹式热量计测定反应的等容反应热的时候,教师利用黑板讲述很难展示出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物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学生面对枯燥的讲述很难理解反应装置、反应前后体系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可以将燃烧热测定的实验视频加入到普通化学课件中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测定方法以及实验过程中物质变化,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教师可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适当拓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授水的净化和废水处理时,教师可以将水污染造成的伤害以图片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直观的看到水污染对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危害,从而节约用水并关注水污染。然后,教师结合目前污水处理技术讲授污水净化方法和装置,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可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基本概念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教师可不用板书去书写,节省的时间用于概念的讲授,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如,在讲授体积功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将体积膨胀过程演示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然后,教师结合板书讲解公式推导过程,两者有效结合使知识点讲授更加清晰明了。

(四)有效调节课堂氛围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传统课堂教学仅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上课时间较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调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氛围方面,多媒体课件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可结合视频、音频以及动画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物质结构基础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很难想象分子的空间构型,当学生听不懂教学内容的时候,课堂氛围很差。然而,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动画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分子结构、杂化轨道的分布等信息,将抽象的结构具体化,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普通化学教学中的两点建议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的参考和教学内容现代化的体现,通过多角度教学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普通化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以下两点③。

(一)教学信息量不易过多

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较大,但过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为了跟上教师讲课速度,学生们只能一概接收上课内容,没时间去思考。多媒体教学虽然节约了一些写板书的时间,但上课速度不宜过快,教师应针对一些知识点仔细讲授,否则,会使地理班的文科生很难接受所授内容。所以,教师应用多媒体应控制教学速度、控制课堂信息量。

(二)教师讲解占主导

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但教师的讲解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的讲解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重点知识认真讲解,难点知识重点讲解,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多媒体展示的同时充分利用板书,保证重点、难点知识内容框架留于黑板上,这既方便学生记笔记,同时也使学生对本堂课程的学习内容有更深的了解。

三、结语

语文的教学课件 篇4

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学生读通读懂课文,并在问题情境中明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学生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3分钟)

1、出示常见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警句,.跟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比较一下,这些警句与现代的读音、意义不同;言简意赅,语意深远… 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写成的。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20分钟)

1.读课题,解题。什么是学弈?1分钟(学弈:学习下围棋。)

2.本文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2分钟(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也是成语“专心致志”的来源.3、指导读文。8分钟a师范读课文,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

b总结老师读文言文的特点:一是速度比较慢,二是句中停顿较多。

c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学生初读课文,做到读懂、读通、读不通的句子作上记号。

4、根据注释自主合作探究,自悟句意文意。10分钟

(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根据注释、插图在文中边批划,边读懂每句话,不明白的做上记号。,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2)反馈疑难问题。(CAI课件显示疑难句子)

(3)自主合作解决疑难,读懂课文。

(教师组织指导小组合作)

组长将各小组成员学习成果汇总集合。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合作成果。

A.汇报疑难句子的解决情况

B.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内容。

(4)小结过渡

5.吟诵,创设情境,体情悟道,熟读成诵 12分钟

(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讨论:

a.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第一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说的他都记得,比较用心,所以比第二个人学得好。)

b.请大家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c.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

(2)播放“专心致志”成语故事,加深体会。

(3)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达到熟读成诵,进一步感悟文言文吟诵的韵味。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课内外延伸积累 5分钟

1、(书面作业)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2、(搜集作业)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学弈

优秀的教学课件 篇5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2.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3.学习议论文严谨的思路、紧密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1.准确理解“灵魂”内涵。

2.举例论证的多角度和典型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谈谈感动自己灵魂的一些人或事,自然引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作者简介: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永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界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

二、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积累词汇。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

(3)理出文章的思路。

2.学生讨论交流:

(1)词汇提示。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

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语言,行为)平凡卑鄙。

恶劣:不道德。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2)明确:这是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论点是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观点是通过对名言的申说提出的。

(3)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把本文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5段):列举事例证明——贤哲及平常人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6段):表达期望——愿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章的说理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的?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1)第二段,举例阿基米德和第欧根尼进行说理。两个例子的角度又各有侧重,一是生命将被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物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精要的议论揭示了所举事例蕴含的道理:在这些有着丰富内在世界的伟人面前,无论是夺取生命的屠刀,还是至高无上的亚力山大大帝,都是那么无足轻重;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2)第三段举一位作家的例子进行论证。它不是单纯的举例,而是把举例和引用紧密相结合。既以王尔德本身的行为为例,又以他的名言为据。侧重阐述献身于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作寄托灵魂的所在。

(3)第五段先叙说一个少女在车厢中专心读书的例子。

3.教师总结:文章举例注意选取事例的典型有力,注意事例的角度各有侧重,事例的叙述突出重点,并且运用简要的分析,将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独立思考,然后讨论问题:

(1)“布鲁诺因坚持自己的学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这例子同样能证明本文的论点,把第三段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例子换成布鲁诺的,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人说,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不好。因为作者选取的三个事例,有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非常典型,有代表性,且注重角度的变化。换成布鲁诺的就和第欧根尼的例子重复了。且第三段的事例既是用来做事实论据,又引用他的名言作道理论据。论证很严密。

(2)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重点让学生明白运用事实论据应注意典型性、代表性和全面性。

四、合作探究,能力迁移

1.研读赏析第一段。

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瞿秋白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名言?试加以阐述。

②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你能说说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吗?

③从平时阅读过的文章中,摘录几句论说人的灵魂生活、精神世界的文字。

(小组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

①这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最可宝贵的是有能思想的灵魂。与之相比,肉身是脆弱的。是不足道的。

②人的高贵主要体现在精神的高贵。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不为名利缠身,不惧权势,不畏邪恶,关注自身修养,追求精神世界的崇高。

③例:“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

2.学完课文,你觉得假如把“高贵”改为“高尚”,好不好?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一个人灵魂的高贵体现在:A.有思想;B.有丰富的精神财富;C.有一种纯正的追求。把“高贵”改为“高尚”不好。因为“高尚”一般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高尚,而本文内容主要不是提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水平或较高的审美趣味,“高贵”虽然也指人的品质,但说人的高贵,又不限于品质这一个方面,本文的“高贵”主要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3.说说你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过的“动人的光彩”。

语文教学与课件教学的关系 篇6

多媒体技术在课改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家常教研课必有之;写个设计依然有之;教学大奖赛更不能少之……凡在此中我们称之为“课件”。课件者,实为课堂教学大机器中的零件,仅此而已。

前不久看了,看了一位名师教学《军神》的一片断:

师:72刀!那是在眼眶中,一刀一刀血淋地割呀!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听听从手术室传来的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刀械声吧,想象一下发生在手术室里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生闭眼体会)

师:(播放手术时器械的音响,师用语言创设情境)这不施用麻药的手术开始了,沃克一声拿起手术刀,第1刀、第2刀,鲜血涌了出来……手术室静得令人窒息……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的`双手在颤抖,额上汗珠滚滚……70刀、71刀、72刀!漫长的三个小时的撕心裂肺的疼痛终于结束了。

(生睁眼)

师:孩子们,老师注意到你们皱起了眉头,谈谈你们的感受,好吗?

……

师:(课件展示17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心读读这段话。

生:(自由读)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地抓住身下的白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被单居然被抓破了。

师:还是让我们亲眼看看这不同寻常的一幕吧!(播放电影片段)

师:请同学们对照刚才的电影片段,谈谈你从这段话的词语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将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起来。老师用生动、符合情境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手术中,学生的心也随着老师的语言一起颤动,每个学生的心中一定有一段属于自已的独特体验。多媒体课件展示的优势配合了老师动情的语言讲述便创造了一幅幅丰满的画面,

可,学生刚立起的画面却被播放的电影片段给扼杀了。倒下去的又何止是那一个个画面呢?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会变成了对录像的观后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创造性的想象被嫁接成了规矩的音像制品;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真切感悟后被硬生生的修改……

面向教学的网页课件探讨 篇7

一、为何要采用基于网页方式的教学模式

目前,比较普遍的多媒体制作软件主要有:微软的Office中的Powerpoint,方正奥斯,Flash,Authorware,VB,清华同方的Ark等等,这些工具在课件制作中各有优势。

但是,在Internet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上海量的信息正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如何把这个技术优势应用于教学,尤其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过滤信息、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等,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我之所以采用网页方式建立课件,是因为首先网页饱含丰富的多媒体特性。其次网页具有多种形式的信息组织方式。再次网页的浏览方式简便。只要将做好的网页课件放在本地网络服务器上,通过教师机的IIS发布,学生地址栏中输入IP地址,所有的课件信息立刻会展现在你的眼前。最后它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方式简化了教学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做好课程网页的准备工作。

第一,教学设计的准备。

1. 确定教学程式。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习惯,确定教学过程及拟采用的教学程式,以便恰当地选择网页的组织结构,这是建立课程网页的第一步。网页是一个多媒体交互界面,在网页上信息的传递是通过超级链接来实现的。

2. 规范教学内容。

网页上的信息是以web方式存储的。在网页课件中,不仅可以书写传统的文字文本,而且可以包含诸如声音、动画、图形、图像、视频等多种格式的多媒体信息。还可以为超文本页面文件添加背景音乐、讲课录音、操作视频等。

3. 对于操作性强的科目,可以在网页课件上嵌入操作过程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掌握学习进度。

第二,建立课程的网页。目前,网页的制作方法很多。你可以用Forntpage、Dreamweaver之类的网页设计应用软件来制作一个比较专业化的网页,你也可以借助像Javascript、ASP等之类的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一些应用程序并应用到网页的制作中,创建真正专业化的网页。

第三,在网络服务器上发布课程的网页。下面介绍在校园网环境中,发布网页的方法。升级教师机为“个人网络服务器”,发布课程的网页。如果你的客户机安装的是Windows XP操作系统,可以再安装Windows的“IIS”组件。这样,你的个人机就可以升级为一个“服务器”了。这时,再将创建的课程网页的所有文件拷贝到一个目录下,然后配置“WEB网络服务器”,发布这个网页课件。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的基础和自学能力参差不齐.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因素。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仅仅是抛砖引玉者,基础好的、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很欢迎这种教学模式,而那些基础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就不知所措了,对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

网页课件发布对教师机依赖性强,大多数教师机安装了教学广播软件,占用了80端口,容易让IIS和教学软件产生端口冲突。解决的办法是可以让IIS使用其它端口,如8080。

环境依赖性强,不利于学生脱机学习。网络环境是这种教学模式赖以实施的基础.离开了网络,学生很难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复习。解决的办法是要求学生下载网页内容,让有计算机的学生可以回去浏览或上网浏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业余自由上机时间浏览课程网页。

参考文献

[1]丁淼.网页设计与制作[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1.

[2]李勇帆.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2.

浅淡品德教学中课件的有效应用 篇8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情感基础。如果教者的课件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就无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兴趣,课件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教学课件设计时,教师要抓住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将那些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体会到教学内容的无尽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前构建出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二、引导再现,感悟体会

知识应该体现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应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中提取相关的素材,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课件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以此为基础,适时运用课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课件运用目的。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相信学生在这样生动画面的呈现中会感悟得更多、更深。也就是说,课件是引导学生再现生活画面的引子,是升华学生感悟的“蒸发器”。如《父母的疼爱》一课中有“讲讲在家里发生的真实故事”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交流日常故事中,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是融于大大小小的点滴故事之中的。可是,有一位教师或许是担心学生说不出来,就运用课件来帮忙,课堂上又是图片又是视频,看似引导说“疼爱”,其实不然。笔者要问:“那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吗?”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只出示一个图片或是一段视频,而且最好取材于本班学生的故事,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故事,感受父母的真爱。这样,学生自然会有更深刻、更真实、最难忘的感受。

三、创设情境,形成规范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践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理解和感悟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可见,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的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情境感染,进而陶冶其情操。在课件准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把精致的教学信息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制作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直观生动的课件,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再配合场景,设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其情感共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包装的学问教学课件 篇9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问学生喜欢那个?让学生体会包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你别看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

(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1.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表面积,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2、学生动手算一算.

3、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

1、今天老师买了两个糖果包,打算把它包成一包送给朋友,你认为可以怎样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各抒己见。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晰问题:包装的方法有多种,到底怎样包装最科学呢?首先让学生说说“最科学”的意义。明确:这节课主要考虑节省包装纸的问题。

2、出示学习要求,学生开始操作探索。 3、学生反馈,进行交流。

明确: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3、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三盒包装时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学生通过重合面比较 。

4、那四盒呢?用这个规律还行吗?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说出自己的方案。(屏幕出示)学生先直观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二)时的表面积。

四、质疑,拓展:

1、通过计算提出质疑: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并不一定最节省,怎样才能确定重合的面积最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算算其他四种方案的表面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规律。

2、各小组计算后, 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再交流 。得出结论:包装后形成的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越小,则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花的勇气》教学课件 篇10

明媚 寂寞 小吕

泛滥 辽阔 厘米

遗憾 壮观 居然

铺满 清晰 气魄

乏味 齐刷刷

词语积累

改天换地 蒙蒙细雨 傲然挺立

明亮夺目 神气十足 拔地而起

怦然一震

自主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结合阅读提示,用笔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从“失望”“遗憾”到“惊奇”“心头怦然一震”?

中心句: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我们应该这样去面对生活: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们都要有勇气去面对,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朗读教学,我的普通话教学 篇11

关键词:环境;误区;普通话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们这儿学生的普通话比城里的孩子普遍要差一截,归结原因不外乎缺少说普通话的环境,平时说的少了,练的少了,就难免生疏。暑假开学后,我接了新升的四年级,在这个班除有极个别的学生读书普通话稍好点外,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那样

的不良习惯。如,唱书、拖腔、平调……一听他们读,有时会忍不住笑起来,可也无可奈何,本来就这样啊。

课堂上课文读得不准,给学生很多方面带来不便:查字典、学生字、考试注音……为了更快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我从很多方面做了尝试。

一、示范朗读,营造说普通话的环境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环境相对单纯,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并不是说到就可以做到的,我采取的方法就是让一个学生起来范读,然后让其他学生给予纠正。

一開始考虑到有些学生不太好意思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就在各组间轮流选一名学生起来范读,其余各组同学都认真听并指出其读的不当之处,当这名同学读完后,大家举手说出他存在的问题。

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学说普通话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起来,在给别人纠正错误时积极踊跃,自己读课文时也更加注意了。

二、集体朗读,纠正学说普通话的误区

有些学生平时在说话时不习惯使用普通话,读课文时字音咬得很不准确,甚至就是错误的,而他自己在说话、朗读时并没有意识到,通过集体朗读,给了这些同学一个纠正自己错误读音的好机会。

比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当大家读到“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时,有好几个同学把“茎”读成了“jìng”,虽然大家读书的声音都很大,可仍能听出这种不和谐,当齐读到第二遍时,原来读错的同学就很注意,结果读得都很正确了。

通过课堂上的齐读,能更快地大面积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当然,前提是班内有一定数量的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

三、朗读比赛,树立学说普通话的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段落比较多,每学完一单元后,我都要求学生汇总一下这一单元要求背诵的段落数目,先在小组内进行选拔,每组选出两名诵读较熟练的同学,参加班内的诵读比赛,因为是背诵,所以更能看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普通话水平的舞台。

在我们教学完第二单元后,又举办了一次诵读比赛,先是在小组内进行初选,当大家都在热情地进行预赛时,有一个叫焦广尚的男孩(化名)却趴在桌上上哭起来,很伤心的样子,我感到很意外,当我走过去询问原因时,一边的同学抢先说:“他没背下来课文,就趴那儿哭了。”这使我很震惊,没想到孩子心中是如此看重这样一次看似平常的小比赛的。这也使我更加坚定了通过课堂普通话诵读比赛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的信念。

四、激发兴趣,引导学说普通话的风气

农村的学生不爱说普通话,环境是一个因素,自己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我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跟学生说:“秦兵马俑举世无双,是享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目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我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为拥有这份历史遗产的自豪感来,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全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学说普通话是我们每个人起码的要求。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引导他们学好普通话,既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做教师的光荣。

(作者单位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响水小学)

浅谈“走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走味,教学,越轨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Internet的普及, 多媒体走近了课堂。多姿多彩的多媒体就像一个风情万种、活力四射的吉普赛女郎, 她信心满满地和以往传统的学究式的课堂模式进行PK。毫无疑议地, 她那充满生机的全方位的视、听有机结合的课堂刺激, 即使是一个有着“三寸不烂之舌”的资深教师, 站在三尺讲台上, 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及。于是乎, 教者不再满足于“粉笔+黑板”这样单线的静态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课件, 以往枯燥、沉寂的课堂被打破了, 课堂效率也极大地提高了。从这些层面来看, 多媒体教学弥补了教者自身的不足, 完善了课堂的教学结构。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多媒体课件也不例外。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带来高效、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运用多媒体就是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和学生作为单纯的灌输者和被动的接受者的状况。可是, 现在有些教者依赖、滥用多媒体, 变成了纯粹的“放映员”“解说员”。这些多媒体教学误区问题超出了教学本身, 是一种教学越轨行为。下面谈一谈多媒体在教学中带来的“走味”误区和解决方法。

1. 喧宾夺主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和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 在课堂上, 要把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放到首要位置, 而多媒体课件只应起到辅助作用, 排在第二位。但是, 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 往往呈现这样一种现象:教者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 他们将自己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直接体现在课件上。上课时则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流程上来, 这种情况下教学流程一旦出现意外, 如果教者还是一味依赖课件, 往往会让课件喧宾夺主。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语文公开课———《获得教养的途径》。教者首先通过音乐导入, 非常好地把大家带进了教学情境中来。接着他在大屏上打出设计好的第1个题目:“什么是修养?什么是教养?”有个学生积极地站起来回答, 很准确地回答出了这2个词的概念。并在把二者区别开的基础上, 又辩证地论述了二者关系。这种情况下, 教者本该表扬、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 并就此拓展开来, 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可教者却很生硬地说:“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 关于二者的关系的话题我们等等再深入讨论。现在我们来看下个问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 在教者事先设计好的课件中, 这个二者的关系问题是第6个问题, 学生的回答对于教者而言, 出现了“超前”行为, 教者为了顺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 不得不把学生的回答生硬地切断, 转移到自己早就设计好的第2个问题上去。此节课明显可以感觉到教者完全受制于课件, 上课时照“屏”宣科, 把教学内容中本应该发挥的亮点完全抹杀掉了, 成了出色的“配音员”, 而学生也被动地成了观众。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 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既然承认了学生具有能动性, 就不应掐断课堂上的“意外”表现。一个成功的教者应该运用自己的教学应变机智将“意外”转化为课堂上的“惊喜”, 这才是最重要的。

2. 走马观花

2013年, 本县高三三轮复习时, 正逢市调研员来校视察。笔者也顺带听了一位资深老教师的一节高三语文课———论述类文本的复习课。说实话, 一节课听下来, 本人头晕脑胀, 再看看学生的反应:一个个就像斗败的公鸡一样, 垂头丧气。课后, 大家交流时, 找出一致的原因:课堂容量太大———三轮比一轮还详细, 光课件就制作了80多张, 45min光展示课件了, 学生又被变相地填鸭了。当然, 这并不是个例。由此, 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很奇怪的现象:很多老师才情飞扬, 知识渊博。他们制作的课件的知识容量也是份量足足, 力争每节课都把学生喂得饱饱的。不过学生的知识消化情况却不太理想, 总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究其原因, 目前, 很多教者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仅仅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重点来对待。他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知识的展示,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走马观花的行为, 是一种知识的硬性灌输。它淡化甚至忽略了情境设计, 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一些枯燥、乏味、理性的东西, 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让学生此时此地囫囵吞枣式地明白了, 彼时彼地就不理解了, 甚至忘得一干二净。

在现在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要求下, 语文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传授, 还要考虑知识接受的情境设计的安排。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过程, “情景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符合课文目标要求的CAI课件, 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 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因此, “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挥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 不仅可以引情入景, 还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情景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 就能寓理于情, 寓教于乐。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者应把情境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用心摸索, 通过设计具体的情景, 再现现实场景;通过悠扬的有感情的音乐衬托出作者当时的心境;通过多样的色彩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缤纷与美好, 让学生们学会用心思考, 用心揣摩, 培养学生良性的审美能力, 让他们能够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汲取知识。

3. 雾里看花

随着网络的普及, 语文教学资源类站点的增多, 语文课件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这也让语文课件具备了一个不可忽略的特点:开放性。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特点, 反过来推动我国语文教学课件制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形下, 很多教者也越来越喜欢在网络上借鉴其他的课件, 这样既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课件教学水平, 也能有效地节约制作时间。但是, 当打开下载的课件时, 往往发现这样一个问题:课件页面非常多, 动不动就50多张ppt;内容特别乱, 上下不衔接, 给人的感觉是课件制作者思路似乎不清晰。其实不然, 目前的很多语文多媒体课件对于其他教者而言, 看上去确实很乱, 但该课件对于那个制作者而言, 其实就是其思维的显现, 也只有那个课件的制作者才知道哪些页面具体有什么内容, 怎么去操作处理。这实际上就体现了课件制作单一性的特点, 这个单一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它是游离群众之外的, 无法对别人进行有效评价。因此, 课件的单一性与开放性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有些教者面对这样的冲突, 若无其事, 不假思索, 不加修改, 照搬照放, 一节课上下来, 就是在“邯郸学步、八哥学舌”, 给人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那么, 在借鉴课件的时候, 该怎样避免这样的冲突。笔者觉得这时候每一位教师都应先好好地向鲁迅先生讨教“拿来主义”的精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教者“要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别人的东西再好, 不适合自己, 那就是糟粕。

小数的性质教学课件 篇13

添上0→改写

小数末尾 0.1米=0.10米=0.100米 大小不变

去掉0→化简

教学设计思想:

为充分发挥学具教学的优势,汲取尝试教学法的精髓,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得”的精神,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学具操作与课件演示达到和谐统一

学生的思维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仍需要依据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来获得概念。因而,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操作实践,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自己获得知识,锻炼自己的分析、推导和概括能力。把概念的关键属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相联系,来加深对小数的性质的理解。

2、创设情境,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课堂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观察、猜想、操作、发现、思考、探究,具有现实背景的问题情境中去准确把握“小数的`性质”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

3、渗透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小数的性质时,注意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合作探究的活动中去,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结论,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堂气氛民主、和谐,让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

4、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课堂中展示商品价格的标签,这样既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更有利于学习小数的化简与改写,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5、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平日教学中,我坚信“只有精心的预设,才有生成的精彩”,面对丰富的课堂生成资源,我不仅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体现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人文关怀,也应该更好的关注和利用来自学生的信息,迅速调整教学思路,顺应学生的理解,游刃有余的面对有效的生成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上一篇:远离垃圾食品倡议书下一篇:医药反商业贿赂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