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的理解

2024-06-26

对幸福的理解(精选12篇)

对幸福的理解 篇1

对幸福的理解

儿时从来不曾问过大人什么叫幸福?自己也从来不曾想过我生活得幸福吗这样的问题。直到如今,年纪已一大把了,才琢磨透了幸福的滋味。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人生阅历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以我个人拙见,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就是心中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愿望实现后,那种喜悦和满足感。

儿时,看到别的小朋友手里拿着搅糖,一边津津有味地搅着,一边口里还念念有词:搅糖搅糖,越搅越多,我好生羡慕。直到有一天,自己那双稚嫩的小手上也笨拙地搅着那块心仪已久的搅糖时,心里竟有股说不出的快乐。那也许就是幸福的萌芽,只不过那时年幼,还不懂事。

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长大了,心中的愿望也多了、大了、变了。比如,憧憬考上名牌大学、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称心的伴侣、住在大城市里,过上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但是那种当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愿望实现了的时候,心中那种喜悦和满足感却仍然没有变。

幼时和年轻时的愿望更多的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忽略了精神上的需求。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一路走来,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这是令人遗憾的。

如今,人到中年,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对幸福的`理解也渐渐改变了。不再追求那永远无法填满的物质的沟壑,而是更加注重精神上的需求。觉得身心健康、夫妻恩爱、吃饭香、睡觉踏实、工作顺心、心境平和,就是最大的幸福。

除此之外,忙碌的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它能让我体会到那种被别人、被社会需要的感觉。它能让我体会到生活的丰富,精神的充实。

其实,幸福就像空气,就像阳光,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包围着我们。只是我们缺少一双敏锐的眼睛而没有发现,抑或是忙碌的生活让我们的心变得麻木,从而无法感受到那些微小的幸福。

从今天开始,擦亮我们的慧眼,拂去我们心灵的灰尘,去发现,去感受我们身边的幸福,你会发现,原来幸福竟是那么简单。

对幸福的理解 篇2

7岁的我感到家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从外面玩回来,母亲见到我,哭了。母亲说:“你父亲死了。”

我一下蒙了。我已记不清当时的自己是什么反应,没有哭泣是肯定的。从那时我才知道,悲痛至极的人是哭不出来的。

人的长大是突然间的事。

经此变故,我稚嫩的肩开始分担家族的忧愁。

就在这一年,我带着一身重孝走进了北京方家胡同小学。

这是一所老学校,在有名的国子监南边,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担任过校长。我进学校时,绝不知道什么是老舍,我连当时的校长是谁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班主任马玉琴,是一个梳着短发的美丽的女人。在课堂上,她常常给我们讲她的家,讲她的孩子大光、二光,这使她和我们一下拉得很近。

在学校,我整天也不讲一句话,也不跟同学们玩,课间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或在教室里默默地坐着,或站在操场旁边望着天边发呆。同学们也不理我,开学两个月了,大家还叫不上我的名字。我最怕同学们谈论有关父亲的话题,只要谁一提到他爸爸如何如何,我的眼圈马上就会红。我的忧郁、孤独、敏感很快引起了马老师的注意。有一天课间操以后,她向我走来,我的不合群在这个班里可能是太明显了。

马老师靠在我的旁边低声问我:“你在给谁戴孝?”我说:“父亲。”

马老师什么也不说,她把我搂进她的怀里。

我的脸紧紧贴着我的老师,我感觉到了由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热和那好闻的气息。我想掉眼泪,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泪,我就强忍着,喉咙像堵了一大块棉花,只是抽搐,发哽。

老师什么也没问,老师很体谅我。一年级期末,我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进了家街道小厂糊纸盒,每月可以挣18块钱,这就为我增添了一个任务,即每天下午放学后将3岁的妹妹从幼儿园接回家。有一天临到我值日,扫完教室天已经很晚了,我匆匆赶到幼儿园,小班教室里已经没人了,我以为母亲将她接走了。到家一看,门锁着,母亲加班,我才感觉到了不妙,赶紧转身朝幼儿园跑。从我们家到幼儿园足有公共汽车4站的路程,直跑得我两眼发黑,进了幼儿园差点没一头栽倒在地上。进了小班的门,我才看见坐在门背后的妹妹,她一个人一声不吭地坐在那儿等我,阿姨把她交给了看门的老头,自己下班了,那个老头又把这件事给忘了。看到孤单的小妹一个人害怕地缩在墙角,我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我说:“你为什么不使劲哭哇?”妹妹噙着眼泪说:“你会来接我的。”

那天我蹲下来,让妹妹趴到我的背上,我要背着她回家,我发誓不让她走一步路,以补偿我的过失。我背着她走过一条一条胡同,妹妹几次要下来我都不允,这使她感到了较我更甚的不安,她开始讨好我,在我的背上为我唱她那天新学的儿歌,我还记得那儿歌: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跳呀跳呀一二一 ,小熊小熊点点头呀, 小洋娃娃笑嘻嘻。

路灯亮了,天上有寒星在闪烁,胡同里没有一个人,有葱花炝锅的香味飘出。我背着妹妹一步一步地走,我们的影子映在路上,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两行清冷的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淌进嘴里,那味道又苦又涩。

妹妹还在奶声奶气地唱: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跳呀跳呀一二一……

是第几遍的重复了,不知道。那是为我而唱的,送给我的歌。

以后,到我值日的日子,我都感到紧张和恐惧,生怕又把妹妹一个人留在那空旷的教室。每每还没到下午下课,我就把笤帚抢在手里,拢在脚底下,以便一下课就能及时进入清理工作。有好几次,老师刚说完“下课”,班长的“起立”还没有出口,我的笤帚就已经挥动起来。

这天,做完值日马老师留下了我,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匆忙。当时我急得直发抖,要哭了,只会说:“晚了,晚了!”老师问什么晚了,我说:“接我妹妹晚了。”马老师说:“是这么回事呀,别着急,我用自行车把你带过去。”

那天,我是坐在马老师的车后座上去幼儿园的。

马老师免去了我放学后的值日,改为负责课间教室的地面清洁。恩若救急,一芥千金。

我真想对老师从心底说一声谢谢!

如今,我也到了老师当年的年龄,多少童年的往事都已淡化得如烟如缕,惟有零星碎片在记忆中闪光。

(选自《视野》)

【阅读训练】

1.文章开篇写家庭的变故,其目的是什么?

2.“恩若救急,一芥千金。”语言精练,含义深刻,请结合语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马老师关心“我”的事?

4.请任选角度对文中画线语句作简要赏析。

5.阅读全文并写出你对标题“理解的幸福”的理解。

(周俊根 设计)

(参考答案见37页)

《理解的幸福》参考答案:

心理学的应用及对幸福的理解 篇3

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广告人想,什么样的画面和词汇可以吸引观众;领导人想,我做什么样的演说是最能引起听众共鸣的;教育者想,我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营业员想,顾客是否真心想买这件衣服……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无所不在。如果我们从学术领域来分,我们可以把心理学分成: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司法心理学、广告与消费心理学、人事组织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诸多领域。

其实在我们研究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将这些学科完全地分割开来。当我们要探讨“幸福”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单独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来研究,对于“幸福”的看法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即使同样的年龄层次对幸福的体验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还要考虑社会心理学。一个从小在上海长大的,父母都是忙碌的企业白领的8岁孩子,对于她来说,也许父母两个人陪她出去玩一天就是她渴望的幸福,但是对于一对来自山区的外来民工的8岁孩子来说,也许一顿麦当劳,就让他感到非常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感受,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是如何看待“幸福”的?

1 幸福的宗教学含义

从有了人类开始,人类对于幸福的追求就从来没有放弃过。许我宗教也是为了教导大家如何更好地生活。佛教说,为什么感到麻烦?为什么会有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心有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欲望,总是不断地索求,总是不能被满足,所以我们没有体会到幸福。

我们不难看出,佛教上说的幸福,其实说是一个人的心态,拥有平和的心态,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除了佛教,其他的宗教也致力于探讨幸福的含义。道教认为,生活在世上是一件幸福,所以,道教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作为最高目标。基督教说“幸福就是拥有上帝”。幸福只有在上帝那里才能找到,只有坚强的意志和无尽的爱才能找到上帝。“因此,寻求上帝就是对幸福的羡慕,找到上帝就是得到幸福本身。”可见,基督教说的幸福也是内心的一种追求。

无论是哪一种宗教形式,对幸福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强调主观意识概念,其实也是一种主观幸福感。

2 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心理状态。

2.1 主观幸福感概述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己个人的生活状态、生活及工作的环境、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件的主观满意度,同时也是发生这些事件时个体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高于消积的情绪体验,我们可界定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是比较高的,反之,则较低。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观性,它存在于个体的体验中,个体对自己是否幸福的感觉主要依靠自我对事件的评价,这个评价标准是个体自己制定的标准,不依赖于他人与外界的评价体系,每个人都有同等程度的幸福感觉,但很有可能他们遇到的事件是不一样的。

(2)主观幸福感更强调主体能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情绪体验中,不可能只存在一种情绪,一件事件可能会带来积极与消极的两种对立的情绪,主观幸福感更强调积极的情绪高于消积的情绪。

(3)整体性,不是指个体对单一的生活领域评估后的体验,而是指个体对整个生活评价后的总的体验。

2.2 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事实上,相同的事件对不同的人会带来不同的主观幸福体验。比如同样得到60分的考试成绩,对于总是不及格的学生来讲,就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但对于总是拿高分的同学来讲,就是一种消极的体验。个人对事件的期望值有着很直接的关系。

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对主观幸福观的感受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见表1。

我们注意知足充欲这个指标,55岁以上人群的得分最高。该指标反映的是人们对自身物质生活状况的体验。对这个指标的评分既取决于个体实际所拥有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比如住房条件、饮食状况、交通便利等等,同时更多地与个人对物质生活的主观期待有关。对于55岁以上的人来讲,由于其度过了人生多半的时间,经历了许多事情,可以更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物质需求,抛弃了许多浮华的幻想。大部分人已经要准备安度晚年,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身体健康、家人平安对生活的意义,反而对物质的东西不再刻意地要求,其主观幸福感要高于其他年龄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老年人往往要比年青人对物质的追求看的淡一点,而更倾向于子女可以给予的精神上的安慰。

一个人如果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期望值,即使经过了艰苦的努力,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也不一定可以实现。这样反而更容易打击个体的自信心,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另外,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我们是否能够达到目标,我们达到目标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是否成功,这些因素也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有目标并不能保证生活的快乐,只有当我们为了达到目标所选择的方式方法符合个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通过努力可以看到成果,个体才能够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快乐。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所以当助人变成一种交易的时候,并不会给人带来快乐,因为我们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助人,更多地是为了得到回报,一旦无法获得回报,助人的行为就会给个体带来苦恼。

除了个人层面,就社会层面来讲,个体所生活的环境,其周围成员的幸福感也会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例如在改革开放前,大家的生活模式比较相同,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上的差异性不是很大,同时也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大家通常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面对一个日新月异,差异性日渐加大的社会,社会中他人对个人生活的冲击越来越大,当个体意识到自我生活情况与外界他人存在较大差异时,这时无论是自我意识,还是自我信心都会受到冲击,其主观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趋势。

个体对其所生活的社会的主观感觉及对周边环境的操控能力也直接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人是社会的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这个环境,抛开社会来讨论个人的幸福是没有意义的。个体对环境的依赖我们称为个体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主要是指个体对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所以,当社会大环境动荡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也会随着下降。

除此之外,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还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体的身体状况;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家庭可支配收入等;社会因素如受教育程度、婚姻质量、亲情关系、人际交往等;文化因素如文化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所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与测量还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探讨主观幸福感?我们都知道,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指数是GDP的增长,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幸福指数。幸福指数就是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测量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把主观幸福感数量化的结果。我们一再强调,社会发展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精神发展和谐发展,幸福指数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均衡发展的软指标。所以,在当前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我们要用更多的精力来分析和帮助民生提高主观幸福感。

Psychology Application and to Happy Understanding

Duan Yapi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individual value orientation, the expected value,the social comparison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o the individual subjective happy heart’s influence,how to regard and enhance the subjective happy heart correctly.

我对幸福的理解作文 篇4

雷鸣般的响声将我从思量中拉了回来,子弹在身边穿梭,地上的路牌告诉我,这里是叙利亚。又是一阵枪声,我只得把自己躲进一幢崩塌房屋的空隙间,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可还是不断有人涌进来,恐怖,悲伤浮此刻他们脸上。突然听到几声啜泣声,一位老妇紧急抱着她的儿子,两人身上都有伤。老妇说“我可是几乎跑了整个市区,才找到你,我的儿子……”旁边的人也被母子亲情所感动,这是幸福吧,我想。

一声爆炸声将我带到另一个国度。

这里几乎寸草不生,孩子骨瘦如柴,眼里流露的是空洞无助的目光。在一阵呻吟声中,一只小手抓住我的脚,贪欲地望着我手里的食物,我赶紧给了他,一阵狼吞虎咽后,他的神情恢复了些,对我说“谢谢”,那如同星星般纯净的眼神,令我难忘,助人为乐带来的满足感,这也是幸福吧,我想。

一声秃鹫声将我带到另一个地方。

这是个医院,洁白干净。一位患者躺在床上,神情忧郁。位医生走了过来,告诉他,病已经基本治愈,可以出院了。他立马欣喜若狂。这是幸福吧,我想。

一缕阳光射进来,我醒了……

我醒了?哦。我刚在梦中游啊。

我对教师幸福感的简单理解 篇5

我对教师幸福感的简单理解

我高中毕业考大学时,每个批次的志愿几乎都报考了师范院校,因为我想当一位老师,因为我觉得当一位老师很幸福!所谓教师幸福感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感受到这个职业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产生愉悦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简单的理解为,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热爱和怀念,自身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其实人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况且,有了好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少些狭隘多些豁达,就会视教育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之中、创造之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正如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学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还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教师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而这种幸福感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得了的,也只有教师才能专门享受得到的,这一点是让其他行业人员羡慕不已的。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无比的快乐,当看到自己教的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时,心里觉得非常的幸福。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就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把自己的学生培养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幸福的理解美文 篇6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没有概念,没有定义,一个人只有从內心感觉到幸福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境,它没有条件,没有前提,是与拥有的物质完全无关的一种心境,一个人只有拥有一种平和的心境,便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总以为幸福很远很大,很复杂很难求,事实上,它很近很小,很单纯很熟悉。

农民披星戴月,日夜劳作,想到今年的好收成,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带有泥土味的.笑容是一种幸福;

工人守着机床单调乏味地工作,一月到头,手里哗哗地数着工资是一种幸福;

把风筝放上蓝天,把希望放飞未来的少年是一种幸福;

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茶泡得浓浓酽酽的晚年是一种幸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美妙境界是一种幸福;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绵绵情意是一种幸福。

总以为幸福是名满天下,富甲一方;是名车佳人,灯红酒绿;是离家的“机票”,移民的“绿卡”;是远渡重洋,周游世界。其实,幸福与这些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就幸福而言,粗茶淡饭和锦衣玉食没有多少区别,达官贵人的显赫和荣华,平民百姓自然不敢奢望,平民百姓的闲适和自在,达官贵人也可望而不可及。

要知道,当人们张罗着一座宫殿,一座城池作为献给拿破仑之子的新年礼物时,其子却只想要一双农民的木屐,穿上它,与那些赤足在污泥中嬉戏的玩童一道玩耍。

要知道,有很多人活得风光而奢侈,却一点儿都没领会到幸福的意义,有的人一生平淡,却有着最真实的幸福。

幸福不可追逐。

幸福很懂得人的心理,它总是喜欢潜伏起来,让你看不见,摸不着。

假如你一味地追逐,它会毫不留情地离你而去。当你舒心坦然,不为所追的时候,它才轻轻地叩开你心扉,露出害羞的面孔。

当你大声呼唤“我要幸福”的时候,请你轻声点,别把幸福吓跑了。

幸福无须等待。

幸福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过程。幸福就在我们心里,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那些对幸福无外不在而又熟视无睹的人,那些把幸福一味寄托在遥远未来的人,那些把幸福当成最终目标追求的人,是永远得不到幸福的。

幸福不要贪婪。

获得幸福,知足是一种廉价的方式。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即使拥有显赫的地位,无穷的财富,却始终得不到幸福感。而知足者,却能在极简单的物质条件中,得到满足和快乐。

只要你拨去生命中欲望的蕃篱,拥有一种平静淡泊的心境,幸福就自然跟在你身后了。

幸福在于付出。

幸福不仅来源于获得,更在于给予。有爱心、有善行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多行善事,广种福田,懂得付出,是获得幸福的源泉。

幸福各不相同。

遨游书海是读书人的幸福;商海沉浮是生意人的幸福;白头偕老是有情人的幸福;救死扶伤是白衣天使的幸福;战死疆场,为国捐躯是忠心报国者的幸福;看着孩子天天长大,渐渐出息是天下为父为母者的幸福。

对资产组减值的理解 篇7

一、资产组的认定

资产组是指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的现金流入。对于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同时,在认定资产组时应当考虑企业管理层生产经营活动的方式和对资产的持续使用或者处置的决策方式等。对于资产组的认定很重要,因为当有迹象表明一项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时,企业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然而,企业并不一定能够对所有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此时,就应以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二、资产组减值的认定和处理

首先要判断资产组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包括内部迹象和外部迹象。内部迹象如毁损、闲置或准备重组等,这些迹象外界无法观察到,由企业根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来判断。外部迹象如市价大幅度下跌、设备老旧、环境法律限制等。如确定资产组存在减值迹象,应当估计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资产组账面的确定基础与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式一致。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包括可直接归属于资产组与可以合理和一致地分摊至资产组的资产账面价值,通常不包括已确认负债的账面价值。

在确定了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后,将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当账面价值低于可收回金额时,表明资产组已发生了减值,应将减值损失按照资产组内各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总账面价值的比重,分摊到资产组内的各项资产中。

例1:某公司会计期末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发现,某资产组很可能发生了减值。已知该资产组包括固定资产A、B和一项负债,其中固定资产A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固定资产B的账面价值为100万元,负债账面价值为50万元,即扣除负债后的资产账面价值为350万元。该公司经调研后得出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00万元,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330万元,即该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为330万元。因资产组的账面价值350万元高于其可收回金额,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按照新准则要求,应将减值损失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分摊到资产组内的固定资产。因此,固定资产A应分摊的减值损失为15万元,固定资产B应分摊的减值损失为5万元。

三、总部资产减值的认定和处理

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资产。总部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例2:某公司在A、B、C三地拥有三家分公司,这三家分公司的经营活动由一个总部负责运作。由于A、B、C三家分公司均能产生独立于其他分公司的现金流入,所以被认定为三个资产组。2006年12月,企业经营所处的技术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出现减值迹象,需进行减值测试。假设总部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50万元,可合理分摊。A公司资产的使用寿命为10年,B、C公司和总部资产的使用寿命为20年。减值测试时,A、B、C三个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和200万元,测算出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19万元、156万元和200万元。现需要对该公司A、B、C三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首先,要将总部资产分配至各资产组。由于各资产组的使用寿命不同,不能直接按其账面价值分配总部资产,而应根据各资产组使用寿命对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按各资产组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来分配总部资产。B、C资产组的使用寿命是A资产组使用寿命的2倍,所以分配总部资产时的账面价值应为:100+2×150+2×200=800(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A资产组的数额=150×100/800=18.75(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B资产组的数额=150×300/800=56.25(万元)

总部资产应分配给C资产组的数额=150×400/800=75(万元)

分配后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为:

A资产组账面价值=100+18.75=118.75(万元)

B资产组账面价值=150+56.25=206.25(万元)

C资产组账面价值=200+75=275(万元)

其次,进行减值测试:

A资产组账面价值=118.75万元,可收回金额=219万元,未发生减值;

B资产组账面价值=206.25万元,可收回金额=156万元,发生减值损失50.25万元;

C资产组账面价值=275万元,可收回金额=200万元,发生减值损失75万元;

最后,将各资产组的减值额在总部资产和各资产组之间进行分配:

B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50.25×56.25/206.25=13.7 (万元)

分配给B资产组本身的数额=50.25×150/206.25=36.55(万元)

C资产组减值额分配给总部资产的数额=75×75/275=20.45 (万元)

分配给C资产组本身的数额=75×200/275=54.55(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资产组内的资产项目,分摊减值损失后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说明该项资产多分摊了减值损失,应进行再次分配,将多分摊的部分减值损失再分摊给其他资产。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四、商誉减值的认定和处理

对保险的理解 篇8

保险是必需品

在香港和台湾,保险的概念已是相当普及,几乎达到每位成年人必有一至两张保单。假如你参考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每位成年人更是有三至五张保单不等。

中国内地居民还没有买保险的原因,我感觉多因为:

1、 工资不高,每月家庭收入不足1万元。

内地很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都很低,外企白领算是好一点,但很多人都不超过每月5000元工资。假如爱人也只是赚3000元,一个家庭的收入就不超过1万元人民币。

扣除供房2500元,养孩子1000元,养父母1000元,平常生活费每人每月2000元,每月花费也要8500元,加上偶尔外出旅游,实在说不上有任何积蓄。

这个时候,保险概念就算明白,也买不了。家庭更需要的是增加收入。

2、 家庭月收入在1—2万之间

这一类家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愈来愈多。以前的国营单位,都是一包到底,无论住房、医疗,一切都由单位承担。现在住房改革、医疗改革,单位一步一步统统放手,由个人自行承担。这些费用,都转嫁到个人头上。因此,保险成为必需品。

一生必需的三种保险:

意外险+医疗险:保费2000元起/年

养老分红险:保费5000元起/年

重大疾病险:保费7000元起/年

选择40岁以上的保险代理人

买保险最重要的是选代理人,因为代理人是代表保险公司提供服务给你。挑选代理人可参考以下标准:

1、 入行超过五年以上——他把保险当作是终身职业,对保险条款及细节都会比较熟。

2、 年龄超过40岁——他会很珍惜自己的工作。

缴费年期愈短愈合适

如今市场上销售的保险单,大部分都是要缴付20年。我碰到过很多实例,当事人在年

轻力壮、事业顺利时,负担每年5000—20000元的保费,是很容易的。

但当年纪到了40岁以后,有了家庭负担,有供房、供车、旅游等的费用,假如有一天工作不顺利,甚至失业。这时,要再找一份合适工作的话,快的要三个月,慢的一两年也不稀奇。到那个时候,要负担每年至少5000元的保费,就会感到困难重重了。

假如保费断交,不但保障会停止,而且如果前10年储蓄的成分不多,根本拿不到所交保费的三四成,实在不划算。

保费可以缩短至10年,甚至5年交,当然每年缴费会贵很多。但在好的保险公司保险一旦供满,已交的保费将在10年后便可以返还;一般的保险公司,也会在20年后将所有已交的保费返还给你。账户永远都属于自己,一天不拿钱兑现,保障永远都生效。

播种理解 收获幸福 篇9

通山县实验小学:徐 琳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唯独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和理解,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作为一个教师,我始终牢记陶先生的话,并让它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生根发芽,生发出无穷的魅力。在工作中,总有许多让我感动的地方,就如我与学生陈博、金汗洋的交往,就犹如一缕淡淡的清香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去年刚接手六

(二)班时,我对学生情况不甚了解,有其他老师就跟我说:“这个班有几个活宝贝,若你能制服他们,那这个班级就会太平,否则〃〃〃〃〃〃”在有这样的提醒的基础上,我见到我的学生时,我首先注意到了他:陈博,一个挺帅气的男孩,从他那双闪着调皮的眼睛中,我发现了他的聪慧。而在我关注他的同时,他也正侧着脑袋看着我。这时,我让学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他站起来说:“俺老陈——”他的话刚一开口,下面的同学已经是一片笑声,而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他一边扭动着身体一边歪着头看我的反应!说:“下面,请老师自我介绍。”看他反过来向我开炮了。我笑了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的名字,说:“陈博是陈家的博士哦。我呢,因为父母说我严重缺木就为我取了双木加王,希望我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陈家的博士?!”他重复了一句,“我是陈家的博士!嘿嘿,有意思!”他似乎满意地坐下了,而我的话显然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纷纷要求我也给他们诠释一下名字。

事后,陈博单独找到我,跟我说起这件事,他说:“徐老师,当时我是想给你难堪,没想到,你居然把我说成是陈家的博士!老师,你知道吗,从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人这样评价过我呢,所有的人都说我是混世魔王!我喜欢你,老师!嘿嘿〃〃〃〃〃〃。”他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初次的见面,我显然是获得了他的信任。

“陈家的博士”这只是一句十分简单的话,我当时的确是抓住了这个教育的机会,巧妙地把坏事变成了好事。而我当时仅仅是为了控制场面,转移大家的注意力,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后来我在叶圣陶先生的话中找到了答案:教育的重点在“育”。教师唯有怀揣一颗爱心,在幼小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才会收获一份金灿灿的果实!我想我就是给了陈博一份希望:他是陈家的博士!我的这份希望使他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接班的第二个星期,我又见识了金汗洋的“与众不同”。记得那次刚打下课铃就有值周班干跑到我的办公室:“老师,快去看看,张电电哭了!”我急急地跟她走进教室,看到了那个名叫张电电的文静女孩正哭得伤心。我马上了解了情况,奇怪的是没有人愿意多说什么,只是目光一致地望着后排的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头昂得高高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我,他就是金汗洋。看到大家的样子,我心里明白了几分。于是,我把他带到教室外的走廊里,问了他事情的前因后果。他的回答颇出乎我的意料:“谁让她那么小气,一块橡皮有什么了不起,等我用完了会还给她的。她干嘛非找着我要回?真讨厌,所以我就骂了她。”金汗洋的话语里居然没有丝毫的不安,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言语之中似乎还透着一股“得理不饶人”的劲。看着他的那股劲,我压住了内心的怒火。在其他老师那里我了解到金汗洋同学平时情绪容易激动,自控能力比较差,不但经常打人,还喜欢与同学发生争执,不管是什么场合他都要一争到底。上课时,则在课堂上随意说笑、下座位、乱跑。他时常还会带些小玩具,不仅自己玩,还会影响周围的同学听课,扰乱课堂纪律。

当天下午放学我又去他家进行了家访,得知他父母离异,而他父亲认为只要学习好才能出人头地,望子成龙的父亲给金汉洋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有心教育,却教子无方。为生活奔波的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对金汉洋进行教育,更谈不上交流与沟通,于是他采取了最简单也是最粗暴的办法——打骂。而金汉洋在这其中耳濡目染,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会了以暴制暴。另外,金汉洋的爷爷奶奶视其为“小皇帝”,百依百顺,生怕他对自己有一丁点不满意,以至于金汉洋在读四年级时吃饭都由奶奶喂,而且爷爷奶奶还经常为做的菜不合金汉洋的胃口做自我检讨,换个花样逗他开心。如此一来,也就让金汗洋养成了为所欲为的霸道习性。

第二天中午,我就走到金汗洋旁边,微笑着对他说:“有空吗?我想和你聊聊。”他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兴冲冲地跟我走出了教室。到了办公室后,我问他:“最近感觉好吗?”“感觉?什么感觉?”他反问我。“和同学相处的感觉,和我还有其他老师的感觉呀!”“还可以吧!”他不知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接着说:“我能当你的朋友吗?”他一个劲地点头。“那么,你能为我这个朋友做点什么吗?”金汗洋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脸一下子就有些红了。“既然你把我当作你的朋友,那么你就该为我考虑,不应该让我为难吧?”他稍稍沉思了一会,说:“老师,你别说了,说得我不好意思了。我知道怎么做了。”说完他一溜烟跑走了。次日早上,我发现我的办公桌上有一张纸条,一看是金汗洋写给我的。上面写道:“老师,我从小就没有了妈妈,你和我的两次简短的谈话,让我感受到了母爱般的温馨。我以后一定会改掉一切不好的习惯,做一个不让人讨厌的人。”看着看着,我眼睛湿润了〃〃〃〃〃〃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既然是人,他就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一个在别人眼里不出色的孩子,他更需要的是朋友,是尊重。在这件事上,我认为,对于金汗洋的霸道,我给予的是理解和教育,唤醒了他的良知,维护了他的自尊。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和同学打架了,也没有那种得理不饶人的气势了。后来,他还跟我说:“徐老师,你真好,是你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朋友,作为朋友,我不能给你抹黑!”

对幸福的理解 篇10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说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您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接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色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

4、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5、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

答案:

1、“自豪”的词典义是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这里的语境义是表现了男子因为有儿子帮他推车而感到幸福的心理。

2、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即警察和男孩“推车爬坡”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

3、不矛盾。父亲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年幼的儿子懂得疼爱爸爸,“红着脸、喘着粗气”推车爬坡,是感动的“泪”;“幸福极了”也是因父亲感受到儿子的爱,内心很满足。

4、不但交代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气氛,在前后呼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或答“雨为情节的发展创造环境,渲染气氛,也为父与子爱的给予和回报构筑背景,达到情景交融之效”也可)

我对探究的理解 篇11

关键词:探究;问题;解释;激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078-01

我在《科学课》杂志上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他在自述文章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那时父亲常带我去山上玩,在漫步丛林的时候,爸爸说:“看见那鸟了吗?那是只斯氏鸣禽。在意大利人们叫它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鹈。现在你仅仅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它,可是你还是不懂得它。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从那时起我就懂得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这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记得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说过:人类在陳述知识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获得知识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科学教育来说,恰恰是特别有意义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像科学家一样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体验学习科学中的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得到确实的提高。现在我们的科学课就是以探究为核心的。它就像一缕春风吹进了我们科学课的课堂。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怎样引导学生探究的:

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研究发现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即这个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激发学生的好要奇心和探究欲望。我经常利用生动的语言、故事、实验、游戏、魔术、录像等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情境,触及学生思维中最敏感的部位,引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研究的兴趣。我在教学《摆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演示3次,每次都用10秒钟,学生数摆动的次数。然后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生:我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一样的。老师又让同学们自己做一个摆,记录你的摆在10秒钟内摆动的次数。学生做完实验后,汇报结果是7-12次不等。师:都是用10秒钟,为什么我做的摆和各组做的摆摆动的次数不一样呢?你想提个什么问题?生:摆在什么情况下摆得快?什么情况下摆得慢叫呢?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有关系?我想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我在设计教学时,总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提出各自的想法,然后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让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科学规律、体验科学过程。

如我在教《物体传声》时,在学习了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后,让学生猜想声音还能在什么物体中传播?然后提问: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你们能用实验来验证吗?接着请同学们根据教室里的各种物品和实验桌上的材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真的像小科学家似的忙开了,他们不仅发现了老师给准备的水、绳子能传声,还发现了桌子、玻璃、水管、尺子等都能传声,有的同学通过听心跳发现了人体也能传声。

记得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怕戴上“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帽子,许多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不敢指导,我也如此。于是课堂常常出现学生探究活动不能最终完成,或有过程无结果,学生处于无助的状态,探究的兴趣也大打折扣。我认为从目前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情况来看,适时、恰当的引导还是必不可少的。

对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理解 篇12

一、自主管理的目标应由学生“主动”确立

学生“参与”的管理并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这不过是班主任(或是学校领导)将原来由自己承担的任务或拥有的一部分管理职能下放给学生,如,让学生负责卫生、纪律等方面的检查,担当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的评委等;学校或班集体的教育要求并没有转化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为,其管理方法仍然是通过外在的量化方式,配合以必要的强制和惩罚措施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质依然是他律式的行为管理。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所实施的“管理行为”往往不是出于个人的自觉,而是为了完成学校领导或班主任布置的任务,管理的内容、目标、方法也大多是由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确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按照教师们的指示行事,违反了就可能受到批评甚至被取消管理资格。

笔者认为,真正的自主管理应该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其行为方式是由学生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自主确定的,而不完全依赖于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自主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学生“主动”确立的,应体现学生的主观意愿和内在需要。因此,在实施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确立被学生广泛认可的目标,学生根据这样的目标自主地承担相应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管理的根本特征———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体现出来。其一,师生应共同制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这包括教师、家长和同伴的接纳与支持,其中,以班集体为单位构成的同伴支持系统是学生最为有效的成长动力。通过参与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制定,学生知道在这个集体中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目标的内容和价值导向能够有更深的理解;在参与制定目标和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自身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班集体荣誉感,这种对目标的确立、认可与接纳有利于强化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师生应共同制定人生规划目标。学生也应作好人生规划,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人生规划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欠缺的一项内容,人生规划能力也是学生能力构成体系中薄弱的一环。有效的规划包括远景目标、近期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很多时候,学生的人生发展是由教师规划的,大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立了“考学”的“远大目标”,先不说有些学生无法达到这一目标,就是目标的确立本身也并非学生的自主行为。自主制定人生规划目标比参与制定班集体奋斗目标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人生发展也是学生更为关心的现实问题。我们不仅要在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帮助学生设计、制定人生规划目标,将这两方面工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热情和内在动力。

二、自主管理应在过程中体现学生的“自觉”参与

观察目前学生的自主管理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学生承担了具体的管理任务并积极地参与了过程管理,但仍有学生仅仅是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有些学生甚至为了自己或所在集体(小组或班)的荣誉而采取不恰当的行为方式(如作弊等)。对此,学校常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组织师生对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进行跟踪性监督,如,有学校设立举报信箱以监督学生的行为,有的班主任出台硬性规定(如责任追究制度)以强化学生的管理责任等。但这些做法都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真正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空间很小,进行自主管理的自觉性更无法调动起来,所进行的管理也不过是对教师管理方式的模仿或延续。

要实现学生真正的自主管理,就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提高学生自觉性的关键。为此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其一,应该有可行的管理要求。管理要求的科学制定和管理职责的合理定位是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的重要保证,不同的管理要求对学生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有一所小学是这样实施学生的“自主管理”的:学生负责检查卫生,为了使每个学生尽到“管理责任”,学校规定每个检查卫生的学生每天最少要给自己检查的班扣掉2分。为了表现出自己的“尽责”,很多承担检查任务的学生甚至会带上纸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扔下,然后在计分册中写上“扣2分”,就算完成了学校规定的“管理”目标。显然,这严重降低了学生管理的信度,更不利于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二,应恰当增强学生在管理中的责任感。真正的自主管理应该体现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即学生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是出于达到某一目标、维护某项荣誉、实现某种承诺的需要而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行为上的自觉。这种自觉有赖于学生责任感的生成,而责任感的生成是强化个体道德感的前提之一。在实践中,应培养和增强学生在自主管理中的责任感,使学生有理由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行为负责。比如,有的学校将原来由学生检查文明礼仪行为的制度,改为“文明礼仪免查班”制度,学校制定出免查标准、特殊待遇(如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检查该班学生的文明礼仪状况等)、处罚措施(如文明礼仪水平下降予以“摘牌”等)。“文明礼仪免查班”的确定,由各个班自主申请,随后学校可以举行隆重的授牌、摘牌仪式。授牌、摘牌不同于流动红旗的“流动”过程,因为流动红旗是到期必须摘下的,流动红旗被摘下并不代表这个班的文明礼仪出现了问题;但“文明礼仪免查班”的摘牌则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这个班的学生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而造成的,对于班集体和学生个人来说意味着荣誉的丧失。为了避免被摘牌,为了维护班集体荣誉,全班学生就要尽到自主管理的责任。同时,因为申请“文明礼仪免查班”是自愿的,所以学生们对班集体荣誉的承诺和维护是主动的、自觉的,笔者理解这样的管理才是真正的自主管理。

三、自主管理应满足学生情感和心理上的“自足”需要

自主管理的结果不仅体现为学生自主管理任务的完成,更体现为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自足”状态能够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自主管理效果的真正体现。

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这需要教师为学生的自主管理提供支持的氛围和参与的机会,并通过正向的评价引导,不断强化学生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两点需要关注。其一,应强化学生的荣誉感。目前,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性教育观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提升主体的自育水平为目标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方式。具体来说,主体性德育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主体性教育观为指导。

主体性德育是主体性教育观在德育领域中的具体化,它要求教育者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以促进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2. 以主体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关系,促进人的

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学校在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还设立了文明监督岗,让执勤的学生监督其他学生的行为。但是在一些学校,很多执勤的学生并未认真履行职责,而是以一种应付差事的心态在参与管理,这样的文明监督岗形同虚设,这样的学生自主管理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笔者在一所学校调查时发现,执勤的学生不仅精神面貌好,工作也极为负责。后来了解到,这所学校规定,只有在上一周表现优异或有明显进步的学生才可能获得执勤的资格,执勤人员的确定采取学生申请、教师推荐和学校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这和大部分学校采取的轮流执勤的方式不同。执勤人员是大家公认的优秀、上进的学生,这就在无形中把学生自主管理的舞台变成了奖励先进、让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执勤的学生体验到了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这就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不强、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其二,应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每个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有一种“重塑自我”的心理,通常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渴望塑造“完美”的自我形象,渴望得到教师、同学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倾向,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一有利的教育时机,引导学生自主确立目标,便能够为以后的自主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重点确立能够激发学生荣誉感的管理目标,而不仅仅是过分控制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过分注重管理评价指标的量化等。这样,学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激发自主管理的自觉性,并能让学生在真正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应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体验道德情感,让学生感悟人生,感受成功,进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愉快、“自足”的情绪状态下,自主管理的意识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领域不断扩大,自主管理的形式不断创新,自主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

对主体性德育的现实思考

■河北省内丘县第二中学张建辉

自由、全面、协调的发展。主体性德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本,以学生主动的道德理解和建构为目的;把学生看作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统一体,在德育过程中体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教育目标不再是单纯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伦理的承担者,而是将学生造就成为尊重自身、他人和集体的权力与利益,同时获得自我创新和全面发展的人。

3. 以提升主体的自育水平为目标。

上一篇:like的反义词下一篇:(全英文论文)从翻译审美分析食品品牌名称翻译的原则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