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 教学反思

2024-09-19

飞向太空 教学反思(共12篇)

飞向太空 教学反思 篇1

《飞向太空》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景识字课文。这篇课文课型新颖,它借助多幅图片组成的画面,创设出一个宇宙空间,让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科学,飞向太空。这些图片旁边都出现了与之相对应的词语,这些词语承载着识字任务,因此本课教学除了指导识字、写字外,还应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太空,了解太空,了解人类在探索太空奥秘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激情引入,情景识字读词语,词语分类,课外拓展,学生质疑。

我以带领同学们到太空去旅行为主线,进行了情景看图片读词语,并相机介绍学生查到的相关资料。当介绍到机器人和宇航员时我让学生想象他们会在这个星球上做些什么,学生想象大胆合理,培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我把词语分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做出了合理的分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外拓展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观看地球遭到破坏的视频,让学生自由地谈体会,对学生进行要爱护地球的思想教育教育。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太空的资料,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了课文后让学生谈学到了什么,自己的打算怎样做,和你对太空还有什么疑惑的质疑,这些设计是要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宇宙的奥秘,深化了主题。

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表达等能力。

尽管整堂课我都努力地按照设计时的想法在做,但备课还是显得过于理想化了些,有些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还有就是学生在介绍资料时都是背诵下来的,语速过快,这就让其他同学没有反应的时间。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改进。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篇2

1.学生对长篇新闻的结构把握不太准确。

2.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不完全了解。

【教学目的】

1.知识能力目标:分析文章的层次与脉络结构,提高分析长篇新闻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关注中国航天,感受到航天人员的敬业、诚信,学习航天人的执著、拼搏、奉献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耐心阅读较长篇幅新闻,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线索,获取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本新闻的写作特色:标题的双重含义,背景材料占主体地位,首尾圆合型结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

分析整合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型】

导读课、合作讨论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展示PPT 1,上课!同学们好,请坐!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神五飞天”)

PPT 2,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顺利送入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圆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但大家可曾想到,这伟大梦想终于成真的背后,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挥洒了多少智慧与汗水,付出了多少牺牲与奉献……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二、向学生展示“飞天”组图

(出示幻灯片三)飞天梦之一 龙在九天 我们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那是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在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翱翔天宇的渴望。

(出示幻灯片四)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让飞天梦具有浪漫色彩,更引发了后人无数的幻想。

(出示幻灯片五)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甘肃敦煌地区的大量的飞天形象,是飞天梦走向现实的一种体现。

(出示幻灯片六)飞天梦之四 万户飞天 六百多年前的万户,身绑土制火箭,勇敢地飞向天空,虽然没有成功,但他的探索精神令人敬佩。万户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尝试乘坐火箭升上天空的第一人。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幻灯片七)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反映最真实最简明的内容。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写主体”的说法,思考:

你能从本则新闻的标题中看出什么?

明确:标题有两层含义(虚实):

其一,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喻指中国飞天梦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这一探索过程。

2.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导语(1-3):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明“神五”发射时间、地点、意义。(描述式+评论式)

主体(4-26):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结尾(27-30):呼应开头,回到导语重点内容——中华民族迎来飞天梦圆的时刻!

现实—历史—现实

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衔接自然,浑然一体,让人印象深刻。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和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主观评价)组成;而主体部分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而《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再次阅读课文主体部分,概括一下。)

3.筛选信息。

课文主体部分按照怎样的顺序回顾了中国航天发展史的重大事件?有哪些重大事件?

明确:时间顺序。

《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主体部分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叉开一笔过渡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4.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新闻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梦想将变为现实,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欣喜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说说“神五”后期的航天发展概况。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总结: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无到有,从航天弱国到航天较强国,彰显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综合国力,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展示出中国跻身太空强国的雄心壮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2.情感教育指导:引导学生了解成就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与数不清的付出,我们在激动与兴奋之余,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无名英雄及集体力量的可贵。

航天英雄获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集体奖。

从2003到2013,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十年路程,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行走的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让我们向载人航天英雄群体致敬。

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中国航天人勇敢地肩负起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的神圣使命,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他们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什么才是爱岗、敬业、诚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是对载人航天精神的高度概括。

五、课堂总结

为实现中华民族载人飞天这一瑰丽梦想,一代代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永不言弃,铸就了“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远未结束;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正向着更远更深处迈进,太空行走、交会对接、绕月登月,甚至飞向火星。(师诵)

让我们和中国航天人一起,和全体中国人民一起,和全世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起,在中国航天精神的激励下,万众一心,与时俱进,为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我们无比瑰丽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生齐诵)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给杨利伟、刘洋、景海涛等航天员写一封信,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篇3

1.知识与能力:掌握、应用新闻结构的类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新闻结构图,快速掌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选用合适的新闻结构,记录身边的新闻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感受中国航天人在科学探索之路上不畏艰险的崇高之美;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成为理性读者。

教学重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难点 快速掌握新闻信息,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体会本文与众不同的构思与写法。

教学方法 微课教学、任务驱动法、例文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创新亮点 一、例文教学举一反三

《道德经》四十二章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新闻在学生阅读之前,有如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片混沌,但混沌之中,必有以突破的途径。本课我从新闻结构入手,让学生读懂新闻。通过学习这“一文”的阅读技巧,实现从“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的阅读技巧的提升,让学生扎实地掌握新闻的阅读方法。

二、角色代入不离新闻

突破了实用文教学窠臼。实用文实用的特征,决定了实用文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文章的信息,而非文学鉴赏。常规课堂教学信息获取与分析枯燥无趣,学生始终是一个看客,游离与教学之外。针对这种情况,我结合新闻任务,设置了播音员、编辑、记者等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自主代入。学生在新闻中完成新闻知识学习,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1.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以上为微课视频截图)

2.发放导学案

第一课时:

1.我是播音员--我播新闻

重温新闻这一刻:

给定新华社新闻报道,以主持人身份播音朗读。

2.我是编辑

(1)画图解惑

本文刊发在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第二天就收到个别读者来信,表示本文文不对题,且结构混乱不符合新闻要求。如果你是编辑该如何解答?尝试用结构图的方式解决读者疑问。

(2)填补结构图

请在已画出结构图的基础上,摘取本文航空大事件,填补结构图。

(3)撰写结语

为纪念神州五号成功发射,报社想做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历史回顾专题展。如果你是编辑,请在该专题片撰写结语。要求:结合文本,依据作者观点进行书写。

(4)提炼情感关键词

.为了更好地推广图片展,请身为编辑的你为此次专题展设置几个情感关键词。

第二课时

我是记者--我写新闻稿

1.组织学生变身现场记者,书写新闻稿

专题图片展在杭州市民中心展出。展览反响热烈取得了极大地成功。如果你在现场,请用新闻报道的形式宣传本次展览。

(引导学生完成新闻写作构思流程图)

课后作业:

以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展示完成新闻稿。

1、学生课前预习新闻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资料。

2、看微课思考问题并完成导学案。以此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1、学生分组。

2、找出本课对应新闻内容。

3、变身播音员朗读本课对应新闻内容,谈谈朗读感受。

1、小组合作,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

2、结合微课视频知识,辨析本文新闻结构类型。

3、小组合作发挥想象,画出本文新闻结构图。

1. 快速阅读全文,摘取航空大事件。

2. 将航空事件按时间顺序,填补结构图。

3. 最后为图片展书写专题结语。

4、理性分析神州五号升空背后的故事

5、概括提炼关键词。

1. 思考运用什么样的新闻结构。

2.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新闻事件的主体。

3. 有什么样的新闻目的。

1. 学生展示以微视频形式上传班级QQ群,学生课下观看打分评价。

2. 展示要求:阐述自己构思构成,以及采用的新闻结构类型与写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微课视频,消解了学生对新闻知识的厌倦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声音与图形营造的情境,有利于学生对于新闻知识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定位信息,快速融入情境

2、重温新闻发生这一课,缩小新闻与学生的距离,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同题材的新闻为什么不一样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角色代入,调动学生积极性,理解本文标题一语双关的含义。

2、消化微课教学知识,实践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3、使学生在合作画结构图的过程中,明白新闻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写法进行微调。

【本环节设计意图】:

1、锻炼学生摘取搜索新闻信息的能力。这是新闻阅读的要求,也是新闻教学的要点。

2、结语撰写,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引领学生分析新闻背后的事实。明确神州五号升空的背后是几代航空人不断努力的结果。

3、概括关键词,锻炼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成为理性的阅读者。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巩固学生对于新闻结构与写法知识的记忆。

2、从新闻结构输入,以新闻写作输出,实用文的教学目的最终指向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新闻写作构思流程图。让学生不惧怕写作,让新闻写作soeasy!

【本环节设计意图】:

1、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学生用讲解方式教别人可以记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

学生展示的过程,也是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过程。在生生互教中,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记忆最大化。

教学反思

《飞向太空的航程》语文老师是在教航天史吗?作为一篇新闻稿,语文老师应该清楚地知道本节课教什么,也应该更清楚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从结构走入新闻,学生完成了他们可以完成的事情(读懂新闻,读对新闻);从结构走出新闻套路,学生完成了他以为自己完不成的事情(写新闻,说新闻)。出入之间,学生已然人在新闻中,学在新闻中。

为所可能,为所不能,学习就是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理解到应用的过程,更是学生从懵懂走向理性的必经之路。希望用这样一堂课,带领学生飞向新闻阅读的彼岸!

本文配套课件下载地址:/ftp/122634.htm

郭慧娟

飞向太空 篇4

“都到齐了吗?”一阵吼叫声响起,所有人立马精神抖擞,是我们的教官——雷欧,一个十分严肃,像面瘫一样的家伙,话虽如此,但他绝对是宇宙空间站最好的长官!

无人敢应,因为那个士兵培训班里挺优秀的人没来……

“1-a-1!给我检查谁没来!”教官明显是火了,可是,这“1-a-1”是我的士兵代码,居然让我检查,我可不想得罪人!但….又不能违令,谁叫我是队长……

我假装走一圈,心里当然知道是谁没来,那个人,名叫萧月月,和我一样,也是个女生,实力不赖,当副队长,士兵代码仅次于我之后(代码是按实力排的),是“1-a-2”,我也知道她为什么不来,她前天就跟我说了,她并不想去宇宙空间站当更光荣的人,她只是想多学点本领能保卫地球就行了,可惜又不能退队…..可能她今天不来的原因就在此吧,不来就登不上飞船,自然也去不了空间站。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完一圈了,回到长官前报告:“报告长官,萧月月,1-a-2,她没来……”我很不情愿说出萧月月,因为她是我很好的朋友,相互信任,可是,作为队长,我也不能隐瞒。

这么一听,长官气的上串下跳,这是精英啊!

“快发推送通知让她来!”长官如此暴躁,我们还是头一次见,看他那样,似乎右眼上的电子镜(可以搜素任何东西的眼镜)都要爆掉了!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是萧月月!她还领着一个人?

“对不起!长官!我来迟了,您看一下…能不能让我弟弟也一起去?他实力不弱的,您可以试试……”萧月月小心翼翼的说道。

我心里嘎登的一下,这萧月月疯了吧,敢在这个时候请求长官加人,会同意吗?就不怕骂她?

“这……1-a-1,你帮忙试试手!”一下子,所有士兵都骚动了,这长官怎么一下子这么仁慈?也有的对我说不要花太多精力……我挥了挥手,示意让他们安静下来。

“好,我就试试看他有多大能耐!”我手上的能量环一下子亮了,进入战斗!

我使用最普通的招式,以免伤害到他,一个踮脚跳,翻到了他的身后,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在我不注意时已经转到了身后做起防御架势,想必是防御属性的吧!看来不可轻敌嘛!但是,不好意思,你还是小看我了,我是三属性,强攻+精神(精神上的攻击)+速度,你也是防不住的。一个俯冲剑下去把防御打破,然后从身后立马抽出另一把剑,使用精神冲击让他分神,以免出差错,就在他不小心之时就把剑放在他脖子旁了。

“打得好!”不知哪一个士兵瞎起哄,随即所有人都叫起来了,“我们的队长果然不是盖的……”

“肃静!”教官喊了一句,接着又恢复了平静,“大家听着,这个小孩被我录取了,他虽然没赢,但反应力灵敏,他叫萧溯,10级,士兵编号9-c-1,好了,大家认识一下吧!”

“次奥,我们这什么队伍啊?这么菜的也能进来?”一个士兵小心嘀咕。

“就是,我们这最烂也只有25级,更别说高高在上的队长了,她都有50级了!”另一位也附和。

“咳……”我站在他们身后,自然听到他们在说什么。

“对不起啊,队长,我们真不是故意说他,他真的很菜…算了,当我们什么都没说!”其中一个赶忙打圆场。

此时教官去指导别的队伍了,现在由我来指挥队伍。

我清了清嗓子,说道:“听着,萧月月,你迟到一次,记你一次过,下次不许,还有,萧溯,教官是因为你10级,我50级,你能应付我一招收下你了,但你记住,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提升不到20级,我就要把你踢掉,然后遣送回地球,明白了吗?有没有异议?”

“是!”萧溯回道。

“很好!”我十分满意,“现在,我们去飞船!”

顿时,队伍炸开了锅,大家都梦寐以求的终于来了,狂奔向飞船,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等待起飞。

没过一会儿,飞船轰鸣,一下子冲向了外太空!

飞向太空作文 篇5

“他”的造型是一条海豚,翅膀是圆形的,飞机的肚子下头有一门炮。飞机的上头有两根避雷针,万一打雷了也能在空中继续飞翔。飞机的尾巴上有一个螺旋桨,如果飞机没油了,就能够启动螺旋桨,螺旋桨是靠温度来旋转的。避雷针后面有一块警告牌,如果前面有事情,就能让后面的飞机换条路线飞。飞机的头顶和翅膀上都有降落伞,如果飞机损坏,能够启动降落伞飘到地面上。

更特殊的是,这架飞机有空气隔离系统,如果你觉得里面太闷,就能够开窗户,一般的飞机是不能开的。

《星际穿越》飞向太空 宇宙无限 篇6

主演: 马修·麦康纳、安妮·海瑟薇

类型: 科幻/悬疑/冒险

上映日期:11月7日(美国)

自从去年8月派拉蒙和华纳联合宣布了这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新片在加拿大亚伯达省开机起,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片就获得了空前的关注,翻翻打分网站,甚至还没上映就被许多人早早贴上了满分,而今,《星际穿越》在影迷千呼万唤中始出来。人们对它的期待,更像是急切地等候着来自太空的讯息,而本片的意义也早已超出了一部影片那么简单,仿佛它真的可以将带领人们开启一场探寻真相的旅程,仿佛所有人都已经做好准备,被即将到来的终极真相所震撼。

本片是诺兰自2010年《盗梦空间》后又一原创剧本,由他和弟弟乔纳森·诺兰共同执笔完成。《星际穿越》把故事设定在未来,那时地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已经让全球农业濒于瘫痪,人类面临着迫切的生存难题。马修·麦康纳饰演的主人公库珀是一位天体物理博士,他与安妮·海瑟薇被选中作为拯救人类未来计划的一员,利用他们针对虫洞的新发现,超越人类对于太空旅行的极限,开始在广袤的宇宙中星际航行,在太阳系之外寻找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影片最初的概念来自加州理工的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此人曾多次在著名的科学赌局中挫败霍金教授,此次由他担当剧本顾问,不仅为虫洞和时间旅行等科幻元素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更是让本片涉及大量科学概念,黑洞理论、相对论、墨菲定律、引力场将轮番登场,奉上一场视觉和脑力的震荡。

在对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探讨之外,影片加入了关于父女之间的感情线,自始至终贯穿影片。当年不得不离开孩子们而踏上太空之旅的库珀,与如今长大成人的女儿已多年未谋面,女儿仍穿着父亲的旧衣等待心中英雄的凯旋。另一方面,步入太空的考察队在一步步深入之后似乎有所发现。有意思的是,电影拍摄期间曾使用假名《芙萝拉的信》,芙萝拉正是诺兰女儿的名字,而诺兰在电影拍摄期间也同样未与家中小女相会。在此,电影的内外构成了一种平行的镜像关系。回到这对父女关系本身,这种父女间的追寻关系同时让本片又指向了另一部科幻经典——1997年的《超时空接触》。在完成了影像文本互文勾连之外,本片也引导着人们不禁好奇追问,这一次,这对父女将会如何完成他们穿越星海的接触?

而诺兰自己也提到,本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2001太空漫游》及《星球大战》影响,可以说在精神上继承了前辈们的衣钵。然而事实上,这部影片承载了更多,你不仅会发现以上提到的《超时空接触》,还有《银翼杀手》,你甚至还会发现塔可夫斯基的《索拉里斯》的影子。广大的科幻迷们,相信诺兰不会让你失望。

经过《盗梦空间》向人类意识最深处的掘进,这一次,《星际穿越》开启了面向最深邃浩瀚的宇宙空间的拓展,诺兰仿佛在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关于“内”与“外”的辩证法。诺兰说,这部电影最终探讨的是人性,作为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人和人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假大空,也许诺兰真正想说的,就在这“内外”之中,你我之间。

《飞向太空》读书笔记 篇7

10月12日凌晨,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期待的日子,一个让全世界都热心关注的日子,长征二号F火箭载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上了太空。经过五昼夜的.飞行,10月17日凌晨成功地着陆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身穿乳白色航天服的两名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从返回舱里依次走出来,向全国人民招手致意。

这已经是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船飞上太空了,之所以我们的飞船能成功上天,是因为有了这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人,他们一代又一代为航天事业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事业的希望,祖国的明天等待我们去创造。同学们,让我们弘扬航天精神,向着祖国美好的未来,努力吧!

编辑推荐: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案 篇8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新闻真实性原则。

2、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3、把握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故事导入)

飞向遥远的太空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一直是我们祖先的梦想。飞天梦之一:龙在九天 飞天梦之二:嫦娥奔月 飞天梦之三:敦煌飞天 飞天梦之四:万户上天。这些故事都印证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而今天当我们举国欢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 升空的时候,我们心中是充满自豪的;但却很少人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中国人《飞向太空的航程》。(故事展开讲解)

(二)重点字词,注意这几个词的读音和写法。

耸入云天 翌年 扭转乾坤 横亘 苛刻

(三)、本文是典型的新闻报道,根据以前学过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即找出本文的标题、电头、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电头: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4—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3)1970年4月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27—30段)∶(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四)、问题探究:

1、本文的标题传达出了什么?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1)点明这则新闻最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2)指明这一事件的意义和新闻价值。

3、这则新闻的主题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别之处?

(1)其没有继续写神5的发射经过,而是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

(2)作者立意很高,借神5的发射成功的里程碑意义,转而把目光投入到历史的深处,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飞天梦及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正是把事件放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讨论∶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今天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一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4、篇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如何体现的?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行文 请举例说明。――用了大量的数字来体现真实性。也写出当时人们心情的激动。

5、根据结语部分找到时间、人物、事件、评论。

6、对新闻知识复习,并比较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的异同。▲

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或者以前发生现在仍能产生社会效应的事实的报道。&分类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社论等,狭义的专指信息。&形式

新闻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新闻也分公众新闻和小道新闻等。&结构

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特点

迅速及时

内容真实

语言简明(及时性、真实性、价值性、简洁性)

结构鲜明(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五)作业∶结合本文,课外搜集资料编写一份“中国航天大事记”。

附: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éng)[ 应用光学家。原籍江苏苏州,生于日本东京。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

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í)[ 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中国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

一、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

《飞向太空》读后感 篇9

10月12日,令全世界瞩目的日子到来了,神舟六号载着两名宇航员飞入了天空,同时也载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想飞入了天空。

“神舟六号顺利返回!”当听到这一个消息后,举国上下立刻欢腾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此时此刻的激动和兴奋是无法用字眼来形容的。我们心中在呐喊,在呼唤。

在这整整五天中,有多少人在等待,有多少人为了神舟六号能顺利飞入太空,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为了能适应在太空的生活,费俊龙和聂海胜接受了多少艰苦的训练,这是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啊!但是这一切付出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的,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我们梦想的实现,换来了我们成功的喜悦,换来了中国的进步!

《飞向太空》读后感 篇10

上天啦,上天啦!杨利伟p费俊龙p聂海胜飞向了太空,不仅仅是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也是中国高新科技的一个展示,更是我们综合国力的具体表现。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每一个航天员的诞生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真可谓“千挑万选”呀!杨利伟p费俊龙p聂海胜正是这“千挑万选”后的“极品”。那么,成为一个航天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呢?首先他们必须要热爱祖国,而且要身体健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要有过人的优秀的心理素质。但是通过了严格选拔只能算是预备航天员,他们还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呢!航天员学习的内容非常多,真可谓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能非常熟练的驾驶各种飞机及熟悉各类飞行器械,要知道他们可是要飞向太空的哦!因为只有成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中国神五p神六的成功,使我想起了中国航天几十年来所走过的艰苦历程。当中国终于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蓝天,送入了太空;当中国的神五p神六在太空遨游令世界所瞩目;当中国在世界航天的排行榜上与美国p俄罗斯齐名,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记我们还拥有一种“特别能吃苦p特别能战斗p特别能攻关p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像中国航天人那样能为国争光p艰苦奋斗p开拓创新p无私奉献,都能以航天英雄为楷模,那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屹立于世界之巅。

飞向太空优秀作文 篇11

正在我说话的同时,飞船的控制室闪起了红灯,向我发出了一声警报“发现不明物体!发现不明物体!”我抬头一看,不远处一座硕大的宫殿耸立在宇宙飞船前,我定睛一看,哦!原来是王母娘娘的宝殿!

我打开了舱门,走上前去,礼貌的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便有一个身着彩衣的仙子来帮我开门,并带我来到了王母娘娘的宝殿。王母娘娘慈祥和蔼的看着我,我便恭恭敬敬地说:“王母娘娘,我来自地球,恕我冒犯,来您的宫殿。”王母娘娘摆摆手,和气地说:“既然都来了,那就在我这儿多住几天吧!我也是很好客的!”“好的,谢娘娘。”我低头说道。就这样,我在宝殿里住了一天。

第二天,我便去嫦娥的月球上玩耍了,嫦娥见有客人来了,便拿出新鲜的水果来招待我。我兴高采烈的对她说:“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不如让我们来把月亮装饰的更加美丽吧!”嫦娥听了,脸上一下子放出灿烂的光芒。首先,我们请孙悟空从他的花果山上搬些挺拔的桃树来种在月球四周,然后请太上老君在月球上建一条笔直的道路,再请百花仙子在路的四周种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啊!月亮真美!

《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子教案 篇12

双辽市职业中专 陆璐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新闻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本文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学习新闻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系国家大事,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新闻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浅谈中国自古以来的飞天梦在哪些地方有所体现?

明确: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夸父逐日”、“敦煌飞天壁画”、“明代万户 飞天实验”

二、导入(背景导入)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三、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四、新课 1.体裁

新闻报道及格式

(1)新闻报道:所谓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格式: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2.课文阅读 3.结构内容(1)标题

生评价标题

师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非常醒目,又非常简约,同时又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限定了写作的范围。(2)内容结构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

生阅读概括

师补充: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

生阅读概括

师补充:叙述半个世界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生阅读讨论概括“航程”(重大历史事件)。师明确六大历史事件

④生讨论:研发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第三部分,结语。总结,回归导语重点内容。

生阅读归纳出结尾内容:时间、人物、事件

师明确:时间:金色的秋日,9时10分。人物:杨利伟,一个勇敢的中国人。事件: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评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猜一猜:“神舟五号”升入太空时,杨利伟将那些东西带入了太空? 4.探究

(1)小组讨论:这篇新闻报道好不好?好在哪里?

明确:写作技巧 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2、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2)通讯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五、练习

针对近两天内学校、班级或生活的周围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写一篇短小、内容完整的新闻通讯。

六、作业

对比阅读:阅读《飞向太空的航程》与《别了,不列颠尼亚》谈感受。

七、总结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板书:

飞 向 太 空 的 航 程

贾永、曹智、白瑞雪

上一篇:“傻小子”历练作文下一篇:普通高考自我鉴定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