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提升机

2024-10-25

能量提升机(精选12篇)

能量提升机 篇1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 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 不断拓宽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那么, 我们该如何组织有效探究, 尽情释放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能量, 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呢?

一、 探究形式要灵活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不同的探究需要, 可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①个人独立探究;②临时组合探究;③既定小组探究;④全班集体探究。有时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 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彩那天》这课, 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 感受父亲的人格魅力, 懂得诚实、讲信用才是最可贵的。教学时可以采取几种不同的探究方式交叉进行: (一) 让学生反复阅读第7、8 自然段, 提出:①“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这个“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题?②父亲最后拨电话给库伯, 让他把车子开走, 你觉得父亲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 (二)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①学生各自针对上述问题阅读思考, 准备交流; (个人独立探究) ②小组内交流; (既定小组探究) ③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全班集体探究) (三) 老师对各组的发言作点评。灵活的探究形式使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本进行对话,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 真正明白:“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 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的道理, 从而抓住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二、 教师参与要热情

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的参与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乃至对整节课的灵动程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的满腔热情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 学生的内心世界容易和文本产生共鸣。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课情感强烈, 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体会‘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 是这样设计的:请阅读相关段落, 找出描写“痛失父亲”的句子。教师:“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一同感受这难忘的一幕!” (老师配乐朗读“痛失父亲”一段, 学生想象画面) 学生 (男) :“老师, 我想哭, 没有爸爸多不幸呀!”教师:“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缘未到伤心处!”学生:“我想象到当时机场沉寂得很, 只有哭声。”学生:“我想妈妈失去了她所挚爱的人, 一定痛不欲生。”教师:“是啊, 痛失亲人, 只能让泪水任意流淌来解心中的悲切。”学生:“爸爸的嘴没合上, 他肯定想告诉孩子别难过, 要好好照顾妈妈。”学生:“爸爸也可能在说:‘和平, 和平……’ ”教师:“骨肉分离, 这种痛不仅是悲伤, 还有力量, 还有对和平的呼唤。同学们, 让我们用情、用心去朗读, 一起去感受小作者的悲与苦吧!”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老师的热情参与,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究, 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同时, 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这一环节的教学, 尽情释放了每一个学生的探究能量, 使他们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三、 互动交流要积极

在探究过程中, 通过小组内部交流、小组之间对话、全班学生互动等形式, 使全体学生在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乡下人家》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在指导学生“研读品味,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时, 有两种大的进行方式。 (一) 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 读着读着, 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 品味美。 (二) 互动交流:①组内交流, 感受美。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 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②全班互动, 教师点拨。抓住相关语段, 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生活, 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③感情朗读, 明确主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这样的教学设计, 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高涨, 人人都开动了思维的机器。在交流与互动中, 学生的探究能量得以释放, 语文课堂也充满了情趣和灵动。

四、 课堂评价要有效

为了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水平, 必须给予恰当评价。在教学过程中, 应发挥语文课程的评价功能, 用恰当的评价来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释放学生的探究能量, 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探究性学习的评价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的学习成果分出高低或对学生的学习判断对错, 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评价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 并积极进行完善、修正。当学生在对话中有了独特的见解, 教师要及时反馈与鼓励。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 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 才能产生充满生机的活力、充满创造的体验, 也才能在对话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认识, 语文课堂才能显得富有生命力。教师在学生每次学习之后, 应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和激励性评价, 让学生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绩, 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自觉性, 并让语文课堂随之灵动起来。

能量提升机 篇2

2、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

3、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不要有怀才不遇的想法,怀才不遇多半是自己造成的。

5、如果你的眼睛里装满沙子,那么你看到也都是障碍!

6、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7、哪怕只是沧海一粟,老师眼里你们是全部。

8、诚实是成功者最珍贵的品格。

9、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10、你愿苦其自身,必将掌声雷动。

11、做人低三分,做事高三分。

12、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13、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

14、跟雨伞学做人,你不为别人挡风遮雨,谁会把你高高举在头上!

15、当你被失败拥抱时,成功可能正在一边等着吻你。

16、穿透石头的水滴,它的力量来源于日积月累。

17、要得到你想要的某件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18、今日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19、凝聚产生力量,团结孕育希望。

20、与其相信依靠别人,不如相信依靠自己。

21、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

22、我不相信命运,命运只掌握在我手中。

23、有工作是幸福的,会工作是快乐的。

24、我们各自努力,最高处见。

25、趁还年轻好好努力一把,不然怎么知道自己是人物还是废物。

26、只有脚踏实地的人,大地才乐意留下他的脚印。

27、虽然信念有时薄如蝉翼,但只要坚持,它会越来越厚的。

28、决不能放弃,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放弃。

29、今天的成就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有赖于今天的努力。

30、坚持学习,未来可期。

31、你休息的时候别忘记,别人还在前行。

32、不必急于乞求别人认可,要让他们主动看到你。

33、这个世界上,除了天赋,勤奋和努力也能让人走向成功。

34、稗子享受着禾苗一样的待遇,结出的却不是谷穗。

35、谁看不起你都和你没关系,可是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

36、不迷茫,不依附,有自尊,这就是你的底气。

37、别人看不起你,很不幸;自己看不起自己,更不幸。

38、生命不在长而在于好,只要每一次尽力的演示,都值得鼓励与喝彩。

39、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

40、用这生命中的每一秒,给自己一个不后悔的未来。

41、坚定的人,懂得在听不到赞美和肯定的时候,多爱自己一点。

42、与其对你现在所处的位置感到失望,不如乐观地想想你前进的方向。

43、不要炫耀你所拥有的,因为这样会散发你的能量。

44、自己强,比什么都强。

45、与其追捧别人的强大,不如看看自己有多弱!

46、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

47、真正的放手,不是放下别人,而是放下自己。

48、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要学会在雨中跳舞。

49、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我即将得到更好的。

50、年轻时躺在玫瑰上,年老时就会躺在荆棘上。

51、诚信总会给你带来成功,但可能是下一站。

52、待人对事不要太计较,如果太计较就会有悔恨!

53、生命有限,请浪费在更美好的事物上。

54、守住我的善良,陪着我成长。

55、人最可悲的是,有自由的思想,却没有冲破羁绊的勇气。

56、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57、任何一颗心灵的成熟,都必须经过寂寞的洗礼和孤独的磨炼。

58、不是成功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坚持的太少。

59、争分夺秒,永不言弃,相信自己,将赢得一切胜利。

60、多多努力才有资格配上你心里的那个人。

61、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62、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

63、只有你爬到山顶了,这座山才会支撑着你。

64、决定我们一生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65、在人之上,要看得起别人;在人之下,要看得起自己。

提升引导力 传递“正能量” 篇3

关键词:正能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79-1

一、注重思维碰撞,激活正能量

品德课的教学历程就是做人的历程。人生活在社会里,社会就是品德大课堂,品德课堂就是浓缩了的社会。面对生活中的选择,我们不能只是个旁观者,从来没有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品质。学生不是无知的白纸,可以任我们随意地书写,简单地告知对与错、是与非,硬性让学生接受,其结果只能是学生说着言不由衷、整齐划一的假话。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有不同的声音,有思维的碰撞,在碰撞、冲突、思辨中达到思想的求同。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实际,结合当前的重点社会热点,确定切实可行的辩论题目和内容。如《广泛的民主权利》(苏教版九年级第九课),教师通过保钓事件中出示“打砸日系车,是爱国还是害国”的辩题,让学生在激辩中更好地理解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承诺》(苏教版八年级九课),有教师设计了“如何评价飞人刘翔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会对问题的解读,理性地看待事件,而不是简单的人云亦云,学生对承诺的理解也更上了一个层次。《学会亲近社会》(苏教版九年级一课)中设计“面对跌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和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达到教育的目标。教师通过创设思维碰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激活正能量的效果。

二、坚持正面辐射,放大正能量

思想性是本课程的根本性质,也是本课程的灵魂,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和贯彻本课程的思想性特征,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首先,对于初中学生,我们主要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观念、积极的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最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最美人物的评选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的素材。

其次,在进行正面引导教育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忌大而空,脱离学生的实际,从而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一次同题异构研讨活动中,两位老师同上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九课第三框;学会承诺,在完成第三部分“承诺后尽力”而为这一教学目标时,一位老师选取了:“还债局长”胡丙申的视频,来强调他的勤政为民,勇担责任,坚守承诺。但这个材料脱离学生的生活,视频本身又缺乏震撼力,结果是大多数学生游离于情景之外,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而另一位老师选取了一个短片“郑棒棒的故事”,一个最草根、最平凡的真实事例,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却有着最质朴可靠的承诺。一句“缺钱但缺德”的话语让课堂自发地响起掌声。这段视频不仅让学生感动落泪,更是有触动,情感得到激发,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社会生活中的美好、感动通过课堂传递给我们的学生。从抱起小悦悦的“最美婆婆”陈贤妹,到徒手接住坠楼小孩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从勇救学生双腿高位截肢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到车轮下救人的“最美学警”李博亚;……坚持正面辐射,放大社会正能量,努力让学生向最美看齐,引导学生慎独自省,做个日常生活中“最美”的人。

三、依托主题实践,传递正能量

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德育的根基。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苏教版教材每课后都安排了课外实践活动,如九年级教材安排的相关课外实践活动有争做志愿者、弘扬民族文化、当回心理咨询员、情系西部失学儿童、诚信有约等,这些课外主题实践活动的设计目的就在于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来实现知与行的转化,在生活中践行教材内容,增强生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其要求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开展争当志愿者活动:通过第一课《成长在社会》的学习,学生已经从知识、情感上明确作为一个公民要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奉献社会。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项目,诸如为社区义务劳动,争当交通志愿者,到敬老院做义工,关爱空巢老人等,教师通过动员、组织、实践、交流等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同时也以自身的行为让正能量的元素传遍城市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提升培智数学课堂的“正能量” 篇4

1 正确把握数学与生活的“交集”

培智课程将数学课定为“生活数学”, 这说明了培智数学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因此, 教师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将数学学习与智障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通过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使他们学会抽象的数学知识,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1.1 操作——给数学教学注射一支“强心针”

华盛顿大学有一条标语“听过的容易记忆, 看过的容易记住, 做过的容易学会”, 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三者统一的思想不谋而合, 生动地说明了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因此, 在学习数学时只有紧密联系生活, 让智障学生在活动着的环境中操作练习, 才能促使其运用已有经验, 探索数学知识,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2]

例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 结合智障学生的接受能力特点,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 先布置学生观察身边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如:门、窗、课本、小黑板、书桌、地砖等教室内随处可见的东西, 然后让学生动手剪拼正方形、长方形, 并观察分析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学中, 只有选用了与智障学生、教学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操作方法,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好地使智障学生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1.2 合作——给数学思维喷洒一滴“清凉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智障学生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 学生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3]

例如, 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 读写钟表上的时刻8时45分, 就出现几种答案: (1) 9时45分; (2) 8时45分; (3) 9时9分; (4) 8时9分; (5) 9时8分; (6) 9时40分, 等等。教师并没有急于揭晓答案, 而是组织学生讨论:哪个答案正确, 为什么?通过讨论, 学生弄清了读写几时多的时刻, 要先看时针, 时针走过的数就是几时多, 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 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 所以第二个答案正确。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 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 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通过数学学习, 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2 仔细寻找成功与失败的“路线”

实践证明, 数学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界线是:是否教会学生掌握最佳学习方法, 学生学会了好的学习方法, 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而且终身受益。因此, 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智障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使之成为未来的“爱因斯坦”, 从而让主动学习成为主流。

2.1 传递有责任的数学教育的“正能量”

新课标指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也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 恰到好处地传递有责任的数学教育的“正能量”, 能使抽象的知识趣味化,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桔燥的知识多样化, 激发智障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 “垂直与平行”这节课一开始, 教师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在课堂上大胆地让学生自由表达, 并画出在他们心目中的“平行”概念。教学“垂直”这个概念时, 教师结合了在平行线教学这个线索而展开, 放手让学生根据研究“平行”概念的方法自主总结概括出“垂直”概念。由扶到放, 层层递进, 也让学生体会、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通过不断规范、纠正, 指导学生学习概念。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的新理念, 传递着数学学习的“正能量”。[4]

2.2 释放有温度的数学教育的“正能量”

智障学生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低下, 常常表现出对数学活动不感兴趣, 注意力极不稳定, 学习效果差等特点, 教师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多提供运用其触觉、听觉、视觉以及肌感觉的活动或训练, 要释放有温度的数学教育的“正能量”。具体而言,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做到融入生活信息、分享学习成果、沟通知识联系。

例如, 教学“比多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 教师先出示了两个装有红白两色粉笔的盒子, 问:能说出两个盒子里共有多少枝粉笔吗?为什么?智障学生对此感到新鲜, 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纷纷举手回答说:不能。接着教师打开一个盒子倒出红色粉笔, 又问:现在你能说出两盒一共有几枝粉笔吗? (不能) 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要想知道两盒一共有几枝粉笔, 必须先知道红色粉笔的枝数和白色粉笔的枝数。最后教师导出新课:要求两种颜色粉笔的总数, 但其中一种颜色粉笔的枝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枝粉笔?整节数学课, 智障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找准中间问题, 抓住“比多求和”这类题目的规律。[5]

“正能量”是教育之利器, 也是教育之魅力。在智障学生数学教学实践中, 我们都要经常反思:今天, 是否传递了“正能量”?发掘数学教学的“正能量”, 应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修正、提升。真正体现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增强教学效能,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英) 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 8.

[2]王静.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 2010 (6) .

[3]卜骥, 吴旭娇.小学数学教学方略[M].时代文化出版社, 2010, 9.

[4]刘欣欣.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 2011 (2) .

提升自己的正能量句子 篇5

正能量的语录

1.为梦想选择了远方,便没有回头路可以走。所以,要么战死沙场,要么狼狈回乡。

2.人生难免要遭遇挫折与失败,与其用泪水洗刷悔恨,不如用微笑去迎接新的挑战。

3.没有道路直接通向成功,我们必须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来凝结这条漫长的道路。

4.求人不如求己,真正能够解忧的,只有我们自己。

5.淡了,静了,你的生活才会听你的安排。

6.每一天都想放弃,但每一天又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伞的孩子,要努力奔跑。

7.过好每一天,就是过好一生。

8.背负明天的希望,在每一个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才能走得更加坚强。

9.努力些,不然钱还是会流向不缺钱的人,爱也会流向不缺爱的人。

10.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绝望的心,就算什么也不能改变了,至少你还能改变你的态度。

11.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只有一个选择:对生活充满希望,继续前进。

12.努力一点,现在想要的未来都会有。

13.当时间的海潮漫过人生的海滩,那些留下来的闪亮贝壳便是我们最美的记忆。

14.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15.成功的路上只有楼梯,没有电梯。

16.就算全世界都否定我,还有我自己相信我。

17.忘掉所有那些不可能的借口,去坚持那一个可能的理由。

18.事业虽扰人,懒惰害更大。

19.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20.努力奋斗才能成就幸福人生。

正能量的短句

1.人生,只有像茶叶一样,在滚水中反复折腾,浸泡,才能把内在的潜能逼出来。

2.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化茧成蝶。

3.亲爱的,又是新的一天,愿美丽的阳光美丽你的心情,好运与你相伴行。

4.未来是靠把握机会和努力奋斗的,相信,永远比怀疑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5.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

6.运气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气是成功者的谦辞。

7.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第一个辜负你。

8.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9.人生中的一道道门坎,迈过了就是门,迈不过就是坎。

10.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11.成功是送给有准备的人,成功是送给有付出的人,相信是成功的开始,让我们携手共进,创造人生新的辉煌。

12.时光如雨,我们都是雨中行走的人,找到属于自己的伞。

13.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都必须历经风雨。

14.活出生命的精彩,活出生活的质量,活出健康的体魄,这才是硬道理!

15.比我差的人还没放弃,比我好的人仍在努力,我就更没资格说,我无能为力。

16.生命不会走回头路,你只要向前。

17.如果没有梦想,生命也就毫无意义。

18.路是自己选的,所以即使以后会跌倒,会受伤,也都要学会自己承受,自己疗伤。我们都是这样,学会长大的。

19.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20.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

正能量的说说

1.有信心不一定赢,没信心一定会失败。

2.世界上的路千万条,没走过,你真的不知哪条对你是正确的。

3.人要知足常乐,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

4.人是为自己而活的,自己快乐了,过的才是人生。

5.我们最终都要远行,跟稚嫩的自己告别,路途有艰辛,有孤独,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

6.拼你想要的,争你没有的。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7.黑夜的美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遮住了多余的东西。

8.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9.从哭着控诉,到笑着对待,到头来,不过是一场随遇而安。

10.随便你们打击,随便你们怎么伤我,我各种坚强。

11.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

12.咱们总是事后才明白,懂生活,很难,会生活,更难。

13.用一颗浏览的心,去看待人生,一切的得与失隐与显,都是风景与风情。

14.当你越来越漂亮时,自然有人关注你;当你越来越有能力时,自然会有人看得起你。

15.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

16.不怕重头再来,就怕没有未来!

17.努力做个开心的人吧,开心到别人看到你也会变得开心。

18.减少被别人利用的次数,学会减负。

19.只此一生,必须精彩!

20.或许正能量是大家所喜欢的,但是能量是积累和消耗的,不能常驻。如果不能开启自心源动力,正能量也只是梦幻泡影。

正能量的文案

1.梦想是一个天真的词,实现梦想是个残酷的词。

2.一件事可以暂时不做,但不要彻底放弃,而从内心否定自己。

3.挫折是最好的最残酷的生存训练,关键是你有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借它之势成就自己。

4.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5.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6.人不狠,站不稳。该留的留,该滚的滚,今后一律不屈尊!

7.美丽属于自信者,从容属于有备者,奇迹属于执着者。

8.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9.人生得意时,切记看谈。幸福不是人生的商标,而是生活的品质。

10.尽量简化你的生活,你会发现那些被挡住的风景,才是最适宜的人生。

11.完善自我,让能力发挥。

12.你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动物。

1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伤痕,时间才是最好的疗剂。

14.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15.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16.只要立定目标一步一步往前走,人生随时都有翻盘的可能性。

17.等你到了一个阶段,有自己的事情做,有自己向往的地方,不依附任何人成全生命的意义,你谁都可以失去。

18.别喊穷,没人给你钱。

19.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剩下的一二,是特别不如意。

20.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成功是一种观念,成功是一种思想,成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

能量提升机 篇6

数学家高斯赞誉“数学是科学之王”,可见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迷人魅力。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精准性,人一旦深入学科本质撞见思维光芒,就会真真实实爱上数学。把数学变得活泼有趣,其实是使思维活泼有趣,只有体验到思维乐趣,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感性积淀,真正让学生爱上数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知识体系,使得他们对课堂中的原汁数学味嗅觉越来越灵敏。学生的这个特性,使得数学课堂能够以其独特学科特色真正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思维能量才是数学课堂的“颜值”所在。

一、情境呈现数学元素,激思维乐趣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24时计时法》这一内容,教材安排的是一张电视节目预报单。大部分学生对上面的时刻能读能认。但是为了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从学情生成教法,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展示班主任老师的作息时间表,包括老师的起床时间6:00,出门上班7:10时间,午饭时间11:45,阳光活动时间15:20,下班时间17:00,晚饭时间18:00,睡觉时间22:00,要求学生根据时刻,用手势或图画表示太阳的位置。这是个游戏情境,学生肯定是感兴趣的,并能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直接与24时计时法直接关联,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融入了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中,同时学生想要正确表示15:20时的太阳位置,需要切换到“下午3时20分”理解,使学生能直接将探索焦点聚集到本课的难点,所思所论都是围绕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12时)展开的。这样的情境创设既以“数学味”吸引学生,又以“数学味”诱生深入。

二、资料贴近学生生活,让思维落脚

例如学了“比的意义”之后,教材需要介绍“黄金比”。很多教师在介绍这个内容时,无非是将相关“黄金比”的文字内容整理成文字或图片供学生阅读。而这些文字和图片的数量再大,我觉得简单的阅读过程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黄金比带来的美感与作用,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因此我精心制作了一系列图片,包括电视屏幕的长宽数据、模特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数据、摄影画面构图的数据、埃菲尔铁塔的第二层平台高度与总塔高……均以黄金分割点为依据,同时配以另一组对比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中数据进行比值计算,使学生在对比与辨别中发现并欣赏黄金比所带来的和谐比例关系和美学价值。这样的信息呈现通过比值计算,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物品和建筑的设计、美术创造、人体与自然等方面都广泛存在着,体会到生活中设计不是那么随意简单的,而是往往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三、媒体助力化解难点,扫思维障碍

数学课堂需要媒体的协助,但是目前有的教师盲目使用,置教学内容于不顾,有些简单或者易知的知识点,也用多媒体重复加以演示,剥夺了学生表达或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便于教师实物演示的环节也用电脑演示,淡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有些课件又太过繁杂,主次不分,追求动画效果,却忽视了本质的数学知识……其实“成也萧何败萧何”。用在实处,帮助化解难点,帮助学生从中品出“数学味”的多媒体才是必需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声色俱备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呈现图片与文字资料、再现解题思路快捷而方便;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的、多角度的观察,将数学公式、概念等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进行复杂实验的模拟与扩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操作指导明确具体,为思维开路

有效的操作活动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操作,通过操作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是什么等,操作活动要深入问题本质,不要为操作而操作,流于形式。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一座桥梁,它使学生感知进一步积累,形象进一步丰富,经验进一步明晰。操作后一定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对操作结果认真总结、准确归纳,使具体动作与感性认识转化成抽象逻辑与理性认识。

五、讨论按需给足时间,得思维收获

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有“疑”处、有“异”处、有“益”处、需“忆”处、需“议”处给予充分时间让学生讨论。时间不足的课堂讨论只能是“形式主义”,不但浪费时间,影响学生讨论的兴趣,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也无法知道学生真实的思考水平。所以讨论必须给足学生时间,根据学生需要而定,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认真求证、流畅整理才有勇气将其表达出来。学生需要通过双方互动、多方互动,相互启发,才能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时间的保证是必要的,否则中断思维不但引起学生的不满足,而且无法使学生有所收获。

提升语文课堂交往教学的正能量 篇7

一、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导向, 尊重交往教学中的每个学生

交往是一种交往双方互为主体、相互平等的主体间关系, 这就决定了交往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它意味着交往双方的相互承认, 交往双方在交往机会上的均等, 在地位上、权利上和道德上的平等。在交往实践中, 如果交往的双方不能以自由、平等、自主、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 主体—主体关系就会在某种意义上降格为主体—客体关系或物物关系, 这样交往就会被异化。在语文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 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学习语文的手段, 更应该成为一种语文教育情景。独立的自我充分张扬及生生、师生合作性的融入和体现, 是贯穿课堂交往教学全过程的主旋律。例如, 于永正老师在《梅兰芳学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谁愿意读?我想把这个机会给一个不举手的。 (走向一女生) 请站起来。你怎么不举手?是……

生:害怕。 (该生的声音有些发颤)

师: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有些害怕。 (学生会心地笑了) 你现在看一看台下听课的老师, 看一看周围的同学, 再看一看于老师。 (生环顾四周) 好的。我看你呀, 还是比较勇敢的嘛。

生:还是有些害怕。 (笑声)

师:深呼吸, 再深呼吸……好些了吧?

生:好一些。

师:有老师和同学为你撑腰, 能不能把第一段读一读?

生:能。

师:好, 试一试, 错了也不要紧。

(生读, 尚好)

师:看看。多好哇!没错一个字, 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老师指出:“师傅说他的眼神没有神儿”一句, 要在“说”的后面停顿一下。然后让学生领读这一句。领读后, 再请该生读, 有所进步。于老师又请了一位同学读第一段, 读得较好。于老师再请“害怕”的学生仿读, 效果渐好。)

师: (十分高兴地) 真棒!一遍比一遍好。谁也不可能练一两遍就把课文读好, 必须多练习。

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于老师在课堂交往中特意请了一位不敢举手的学生来读课文, 他有意识地面向“学困生”, 旨在面向全体, 从“学困生”所经历的由害怕到不害怕, 由读不好到读得好的过程, 让我们感悟到了语文课堂交往的具体内涵。教师既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使一部分学生成为交往的“宠儿”, 也不能使一部分学生沦落为交往的“弃儿”。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 用不同的方式平等对待学生,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纽带, 强化学生的交往主人翁意识

“主体性, 这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作为交往主人的学生在课堂交往中要有主人翁意识, 认识到自己是交往中的主人, 不是他人的“附属品”或“被控制者”, 才会在课堂交往中发挥主体作用, 显示出个人的独特魅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和当代心理学家都强调学生同伴之间的交往对学生发展有重要影响,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 以充分深入的课堂讨论, 促进交往教学的开展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的常规动作。

在凸显学生交往主体性的课堂中, 整个课堂成为一个交互的“场”, “场”内每一位成员 (教师与学生) 都是互动的因子, 不管这位成员个人特征和课堂行为表现如何, 他们的思维都不断地跟着“场”内的话题而运转, 人人都积极参与“场”内的活动。师生形成教与学的合力与共振, 课堂上的生生交往显著增多, 交往面覆盖每个角落, 评判性交往增加, 学生的思维活跃也有一定的思维深度, 所有人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课堂交往变成一种师生自身的需要, 教也乐, 学也乐, 人人沉浸在学习和创造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班级授课制缺乏真正的群体性, 每个学生只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对教师负责, 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 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无必然的依存关系。因此, 要构建高效课堂, 需建立“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团体中, 所有人都是需要获得发展的对象, 如果仅仅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实现团体的共同发展。

教师在组建“学习共同体”时, 需遵循合理性的原则。一是小组成员人数要合理, 以4~6人为宜。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太少互动不足。二是可以采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依照学生的组织能力、语文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优化组合, 使每个组都有各个层次的学生, 为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三是成员的角色分工应该是动态的, 采取轮流担任的方法。每小组大致确定好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职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兴趣, 也可以改变学生在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 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的机会。另外, 教师要适当地介入共同体的学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极容易形成“优生唱主角, 差生跑龙套”的局面。要避免只求热闹不求实质的弊端,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特别要关爱那些极少发言的“弱小者”。“学习共同体”不是对个人自由的压制, 而是为个人自由和主体性的充分发展提供场所, “共同体”中的学习者在集体活动中更加关注共同学习的过程, 使学习者对成功充满自信。

三、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目标, 强调交往教学的教育性

交往教学作为一种富有生机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前联邦德国产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交往教学论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过程。交往教学十分强调教学的教育性, 要求学校教育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强调学生个性要通过教育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达到成熟, 最终能够摆脱教育, 从受教育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学生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能力, 具备各种才干与自我负责的态度等素质。交往教学在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 特别强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由教师施舍, 而是由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赢得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是互动, 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是教与学双边的共识、共享与共进。这种教学交往不仅促进了学生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 而且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学习氛围中促进了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成长。例如, 薛法根老师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如果我是汤姆, 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 下面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这次, 我演儿子, 你们演汤姆。 (众笑) 先读读爸爸的话, 谁先记住, 谁就演爸爸。

(语言很幽默, 创造一种平等的对话氛围, 看起来是学生占了便宜, 其实有他的用意, 教师故意刁难学生, 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对话和蕴含的道理来说服教师。)

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他对演。

师: (扮演儿子) 拿出一张纸当鱼, 作势往上拖。

生: (扮演父亲) 孩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 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 爸爸, 没人看见我们, 也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嘛, 规定是死的, 人是活的, 爸爸, 不要这么死脑筋。 (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 正确的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 我是你的儿子, 你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听, 可现在是钓鱼, 你不要这么严格嘛!

生:孩子, 无论是在学习上, 还是在生活中, 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众惊叹)

师:爸爸, 今天你不让我把鱼带回家, 我就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 道理已跟你讲清楚了, 你再不听, 回家有你好受的。 (众笑)

师: (做害怕的样子) 爸爸, 你的话是对的, 我就听你的, 把鲈鱼放了吧。

生: (摸摸老师的头) 对了, 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 (众笑)

师:儿子说了那么多理由, 爸爸为什么还是要坚持让儿子放掉呢?让我们一起读读爸爸的话。

(生齐读爸爸的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 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很多教师在讲这篇文章时, 往往会让自己站在说教的立场。但薛老师却在明理过程中巧妙地安排了“父子对话表演”这一教学环节。创设父子对话的情境,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 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 一定会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 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 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 只要条件允许都可以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课堂上允许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成熟的或不成熟的看法, 让学生在争辩中逐渐成熟, 提高判断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 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能量提升机 篇8

一、挖掘内涵,提升价值,积极构建学校精神文化

沾化二中原先在僻远的乡镇,校舍年久失修,师资力量薄弱,招生困难,学校举步维艰。因教育发展的需要2000年迁建于县城,筹建过程时间紧促,资金短缺,只建起了两千平米的教学楼,没有学生宿舍、餐厅,更没有办公楼、功能用房,甚至学生要步行到2公里外的废旧粮仓住宿,用临时搭建的板房当餐厅,困难重重。十几年来,学校边建设边招生,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矗立起一所雄伟壮观、享有社会高声誉的规范化学校。2010年,在学校迁建十周年之际,引导广大教职工深入思考讨论,在如此条件艰苦、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什么支撑学校发展到今天?难道靠的不正是一种实干拼搏、奉献求实的“精气神”吗?从而学校精神呼之而出: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师生共同践行“积跬步至千里”的成功之道;勇争一流的拼搏精神,师生坚韧不拔的毅力,成就学校教育事业;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涵养了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为师风范;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师生以天下为己任,求民族之大是。十余年风雨沧桑,熔铸了四种精神文化,她是学校教职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在大家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学校精神一经提出,深得全体师生员工的认同。学校继而进行了“践行二中精神,争做师德先锋”的演讲活动。经过层层选拔,14名优秀教职工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对教育、教师角色、二中精神的理解,演讲充满了激情,充满了爱,充满了奉献,充满了拼搏,充满了追求,充满了感人的故事,传递出了二中精神的真谛,引起了全体教职工的共鸣,精彩生动地演讲给教职工奉献上一道文化大餐、精神盛宴,在共享、品味、体会中,教职工深刻认识到二中精神是二中人的真实写照,是二中孕育出的宝贵财富。长期的积淀,积极地挖掘凝练,二中精神弥足珍贵,深入人心。

二、精心培育,弘扬践行,努力形成学校文化力

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并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努力提升学校文化力,真正使文化成为凝聚学校师生员工心志、推动学校创造性发展的原动力和支持力,使学校精神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

1、加强“三风一训”建设,弘扬学校精神

为把学校精神贯彻落到实处,更好地发挥灵魂指导作用,发动师生围绕学校精神讨论制定了相应的“三风一训”。校风“行求实,学求是,人求和”,班风“爱为源,身为范,业为善”,学风“立于德,笃与学,成于博”;“修刚毅之品,做笃实之人”是校训,刚毅之品,挺起师生脊梁,笃实为人,奠定立身根基。这些精神文化与学校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追求,使精神具体化。她贴近师生实际,融入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中,内化为师生品质,从而唤醒、激发师生崇高的情感和强烈的进取心,成为师生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强大内驱力,真正发挥学校精神鼓舞士气,凝聚师生的熏陶、引领、促进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践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者既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承担着推进学校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任;又要做学校文化的践行者,做好师生楷模,率先垂范。

学校积极倡树“低碳绿色、干事创业”优良作风。评先选优讲风格,遵循“三个倾斜”: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向事迹突出的教职工倾斜。干群关系保持纯洁,不讲物质金钱,保持“低碳”;不讲人情面子,保持绿色。工作中讲实干奉献,校级领导干部自觉实行带班制度,与中层干部和班主任一起昼夜轮流值勤,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检查记录学校日常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以身作则,不辞辛苦,在全校教职工中起到了带头、带动、带领的作用。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彰显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体现的核心理念是“搏”和“实”,在环境建设上,学校努力打造“搏”文化、“实”文化。我们通过校园伟人雕塑、主题浮雕、奥运文化墙、名人名言、荣誉陈列室、“育人林”、“梅园”、“竹林”等多种载体凸显环境育人、文化熏陶的作用,使“拼搏”、“踏实”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师生的心灵,陶冶校园人美好的情操,激发校园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以人为本,以文化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学校的愿景是“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享受优质教育的鲁北名校”。学校文化为学校立魂聚魄,凝聚师生向着共同的愿景迈进,首先要关照师生的生命发展,让其成为师生敦品立德的熔炉,让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以舒展、成长,潜力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1、营造有高度、有深度的校园文化,创造合作、平等、民主、尊重的教育氛围。

我校坚持爱心育人,用真情关心和爱护师生,注重营造“家”的温馨和谐氛围,通过教代会、工会、学生会等,让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言献策,当家作主,真正将学校作为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同时,学校致力于建设幸福成长的校园,积极开展节日联欢、艺术文化节、秋季运动会、学校环境摄影展等各项活动,让教师快乐工作,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使其能够品味知识馨香,润泽成长智慧,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描绘出幸福快乐的精神底色。

2、学校的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以师德为本。

提高教师修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引领教师钟情于教育事业至关重要。学校通过开展“转变角色、争当名师”读书交流、“青蓝杯”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为每一位教师展示才华和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空间、提供舞台。借助学校文化努力构建教师的人生价值观,唤醒教师职业道德感,激发教师的进取心,营造教师精神绿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在成就事业的同时成就幸福的人生,触发教师的认同感、荣耀感和归属感。

3、以学生为主体,重在立德树人。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创造潜能,从而确保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并成为学校中每个学生的自觉行为,实现“文化自觉”。十八大提出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教育核心价值观的重中之重,引导和教育学生去自觉践行,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塑造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和尊重的学生,其意义远远大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分低能学生。我校每年军训的校训宣讲,高一学生“行为规范月”,“先进个人、先进宿舍、先进班级”的评选表彰,“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系列感恩教育等已成为我校常规活动,用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熏陶树立学生自尊自强的人生观,挖掘他们内心潜在的巨大驱动力。

一所誉满社会的名校是靠精神站立的,当学校精神转化为师生强大内在驱动力的时候,所有的努力都变成自觉、自动和自发,每个人都将倾尽所能,倾其所力。这样的努力中充满奋斗的激情,充满体恤的关爱,充满人性的光辉,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工作忙碌却幸福着,学生早起晚睡却快乐着,文化的陶冶、精神的追求使师生“不待扬鞭自奋蹄”,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能量提升机 篇9

第一, 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树立科学发展意识

我们常常讲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但如何建立保证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直是行政管理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抓实绩效考评就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探索和重要举措。一是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规定、制度和政策, 才能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解决什么是政绩, 为谁创造政绩, 怎样创造政绩的问题, 使科学发展真正成为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确保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二是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方式、方法、程序, 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被考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 使各项工作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只有建立绩效考评监督检查体制和机制, 才能教育和引导被考评部门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经得起群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 最终实现坚持科学发展, 争取快速发展, 促进协调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 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实力, 是一种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发展力和核心竞争力。绩效考评作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 注重质量和效果, 强调落实责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和实施平台, 是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的有力杠杆。一是抓实绩效考评有利于政府机关和广大公务员逐步树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从而推进管理方式方法和理念的创新。二是抓实绩效考评有利于被考评部门和工作人员提高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 以前沿理论、现代理念指导实践, 不断更新升级知识结构, 促使广大公务员学政策, 懂经济, 会管理, 会操作项目, 善精通变通, 用足用活政策,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 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三是抓实绩效考评还对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和更严的要求, 促使每个部门必须在其职能范围内, 做正确地事, 正确地做事。绩效考评有利于健全各部门各就其位、各谋其政、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紧密团结、齐心协力的体制和机制, 从而使部门间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能闲置、衔接不畅得到明显制约和改善, 从而建立健全运转协调、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为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 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更好服务群众

绩效考评凸显服务对象至上的管理理念, 强调政府管理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根本利益为导向, 真正做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办人民群众之所需, 把实情予民、实惠予民、实权予民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与民有机结合起来, 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具有十分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实绩效考评, 有利于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把人民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增强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抓实绩效考评, 同时还将不断促进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 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 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确保工作有效落实

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关键在落实;实现各级党委和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和宏伟目标, 将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关键还是在落实。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宏伟目标的实现, 更需要一个有力的抓手, 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一是抓实绩效考评就是检验、促进和保证各级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完成上述工作质量和效果的一把“尺子”, 为检查工作落实效果提供了一个平台, 发挥好这把“尺子”的作用, 对于推动和促进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及惠民实事落到实处, 使每一项工作都对应到具体工作部门和科室以及具体工作人员。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绩效考评这一重要手段, 做到件件工作有着落, 所有事项有人想、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成效。三是抓实绩效考评, 绩效管理制度设计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比如做好绩效考评的察访核验, 就能及时掌握被考评部门工作完成的进度, 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再比如设计好绩效考评的共性目标项目和内容, 才能确保考评的科学性和公平公正性。

第五, 抓实绩效考评, 才能促进机关自身建设

在各级政府机关开展绩效考评, 有利于进一步转变职能, 降低行政成本, 提高工作效能。一是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和服务对象参与评价政府工作, 将机关和公务员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促使公务员提高能力和素质, 改进作风, 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 从制度上不断激励争先创优。二是将评估结果与公务员的考核、奖惩、职务升降、辞职辞退等挂钩, 促进公务员奋发向上、勤奋工作, 不断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通过对违规决策、执行不力、行政不作为、损害发展软环境等问题进行问责, 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努力建设责任政府。三是推进绩效考评, 有利于促进机关不断改进管理方式, 优化行政资源配置, 有利于严肃行政纪律, 确保政令畅通。

第六, 抓实绩效考评, 方式方法是核心所在

能量提升机 篇10

一、改革教育与教学方法, 让学生储备正能量

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 包括以后工作上个人能力的有力提升。“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用各种形式使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 学习的主人, 生活的主人, 是加强班风建设,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一般规律是学习上有自觉学习与应付式学习, 有主动上进与强迫上进两种形式, 我们作为班主任的就要积极地引导他们: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选择了就读的专业, 就瞄准目标,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下去, 做到每门功课都良好以上, 部分同学可能是应付式的, 无心认真学习, 对于这些学生, 我们也要多鼓励, 激励他们上进,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职业生涯规划、设置个人阶段目标等措施, 使这些学生时刻保持实现目标的自信心。一方面对他们积极地实施鼓励、激励, 各方面抓紧, 管理到位, 思想意识上不松懈, 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们学知识的积极性, 如部分同学平时上课爱讲话, 出现的问题原因是职业学校专业理论确实是很空洞, 但在技能训练课时他们可能有很大的兴趣,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要努力做好新课程体系下的教学改革, 力求做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积极鼓励学生预习、制作学习教具, 在学生中结对子, 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意志力弱的同学形成一个团队, 分组比较学习的效果, 最终按照团队评定每个人的成绩, 切实带动所有学生共同上进、共同提升, 以这种以强带弱, 以团队为评定各人成绩的管理方法, 充分发挥激励学生的正能量, 可以切实增强五年制高职生的自我提升意识。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 挖掘学生潜在的正能量

职业学校的管理是松紧结合, 严肃与宽松互补, 既是学习的充电站, 又是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作为班主任一直关注学生的发展, 挖掘他们的正能量, 关注他们能力的提升。在每个学年度, 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出点子多组织一些活动, 让更多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同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能力, 用其所长, 尽其所能,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如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班级活动:主题班会、包饺子集体活动、篮球对抗赛等, 每项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报名, 充分挖掘自己的正能量, 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适时地举行几次, 使每位同学在平时不断地积累各方面的经验, 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分地施展自己的能力, 使每位同学意识到班级的力量, 意识到自己所处班级的向心力。国家励志奖学金也很丰厚, 对于每个学生的评定不能单单靠学习成绩来定出一、二、三等奖学金, 必须依靠一定的细则, 针对勤、德、能、绩四个方面我们可以对学生做出正面的引导, 学期中途和学期结束每个学生发一张表格, 自己评定自己的得分, 以得分为评定的依据, 分出各个等第, 学生也感到公平、公正。我分别从出勤、升国旗、阳光跑操、卫生常规工作、胸卡、眼保健操、静校、宿舍、考试合格、作业、竞赛、部内活动 (个人) 、全校活动 (个人) 、集体活动比赛、早读励志文章、特殊贡献、校纪校规、处分这18项逐一做了分数细化, 这样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学习中、日常的行为中每位同学的脑海都会显现这张考核表, 都积极地向好的方向迈进。

作为三、四年级的高职生, 一般系部的各项活动组织策划者基本属于他们, 他们经过前两年的历练, 基本上沿用以往学生会的方案组织活动并加以创新, 我们可以鼓励督促班级学生加入系部学生会, 系部的大规模活动如18岁成人仪式、十佳歌手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阳光体育比赛、冬季四项比赛、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大合唱比赛等他们都能够组织得很好, 带领系部1000多名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一面努力。同时也可以到校外去孤寡老人院、去图书馆、去文化中心、去残疾人学校、去公园、去社区,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可以说这些学生充分挖掘了他们的潜在正能量, 同时也带动了班级一大批学生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

三、体验社会形态, 积累与运用正能量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古代书生的读书方式, 现在社会日新月异, 我们是社会人, 也必须做好与社会接轨, 做一个时代感强的管理者。作为专业课老师我们每年都会下企业锻炼, 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另一方面我们也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高职生, 在平时的班会课上班主任给大家讲讲, 鼓励他们到外面走走, 利用假日多去社会实践。高职生在校学习四年, 四年级与前三年级有所区别, 进入四年级明显感觉学生懂事多了, 知道步入社会前的形态, 意识到经济的形态, 他们会利用暑期、寒假、周末时间到肯德基、到饭店、到茶楼、到工厂进行打工, 通过他们与企业的管理人员接触, 了解企业用人的标准与要求, 与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有了一定的严肃感;另一方面与员工接触, 了解了人与人相处之道, 工作的时候必须发扬团队精神, 互相配合、协作才能更好地把工作完成, 通过提前涉及社会和工作, 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和能力, 同时回到现实的学习中他们会更加珍惜学习, 在校期间与同学、老师的相处会进一步融洽, 相信他们到社会上与工作伙伴、企业老板的合作, 也会处理得更加游刃有余。

总之, 加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管理是我们每个五年制班主任的职责, 如何更近地与社会接轨、与时代接轨;如何更好地发挥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潜在能力, 引导他们正能量的充分发挥, 强化他们能力的有力提升,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所有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 积极大胆地探索, 力求创新, 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使我们的五年制高职生真正成为社会各行业需求的人才。

特许高速成长期的提升能量环 篇11

很多特许企业不是倒在初创期,而是倒在了快速成长期。

要知道:创始初期,包括高层管理者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兢兢业业,唯恐疏忽,因此不论管理水平如何,管理力度总是很强。但快速成长期初期的积累则很容易让人麻痹,管理层失去对发展的掌控。随着加盟商数量增多和新竞争者的出现,更使总部觉得“压力过头”。

所以,快速成长期往往被视为一个“关口”。(见图1)

金曙光的经验

北京金曙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早教特许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积累,终于进入快速发展期:加盟商数量剧增,与总部沟通频繁;另外潜在加盟商每天的询问电话量在30个~150个之间。随之而来的是管理压力的增大,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占据了大量时间。

此时他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上马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实施全员营销。

对于加盟商,如果他要想提高当地的营销效果,就必须要在总部的POP模板上设计自己的内容,或讨论新产品的操作细节,但总部如果以传统的信件、电话等方式进行指导和审核,成本大,效果也不好。而通过OA系统则又省又快。

实施全员营销的核心是培育每个人都熟悉公司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对外界的接触点都成为传播公司价值理念的有生力量。全员营销的背后是内部培养体系:公司的战略策划部门、市场部门和人力部门都要参与全员营销培训计划的制订,不仅培养员工技术,还要培养能力,甚至培养具有教育界人士的气质。

上述措施只是一个表面。金曙光作为早期教育特许体系,采取各种措施的基点是:严格区分基于市场为核心的商业理念和基于产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保证两个维度齐头并进地为加盟商提供价值。

提升能量环

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企业安全度过快速发展期的经验,我们把它归纳为一个“提升能量环”(见图2)。如果能强化能量环的各个要点,就可以保证特许企业解决好快速发展期的如下问题:

由于商业运作的成功而忽视产品的继续开发,不能保证加盟商赢利性提升,也无法应对新进入的竞争者。当后来的加盟商发现赢利性一般的时候,对特许体系的疑问就越来越多,对总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由于采用原来的运营流程和手段,致使整个管理链条上效率奇差,导致加盟商甚至基层员工的不满,降低特许体系生产力。

很多员工(包括管理层)对快速成长期的成绩沾沾自喜,忘记企业品牌的持续打造,使得(潜在)加盟商感觉总部某些岗位的服务水平大幅度降低,专业度也不如往常,因而对总部失去信心。

车用发动机能量利用率的提升策略 篇12

(一) GDI技术。

汽油直接喷射发动机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简称为GDI发动机, 是近年来国内外内燃机研究的热点。传统的汽油发动机是将汽油喷射到进气管中, 与空气混合后再进入气缸内燃烧, 而GDI发动机是将汽油直接喷入气缸, 利用缸内气流和活塞表面的燃料雾化与空气形成混合气进行燃烧。GDI发动机具有良好的工作稳定性和负荷性能, 同时低温启动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能实现分层燃烧, 燃油经济性大大提高, 其油耗可达到涡轮增压直喷 (TDI) 柴油机的水平, 且省略了涡轮增压装置, 改进了复杂的高压喷射系统。

(二) HCCI技术。

HCCI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均质混合气压燃烧技术。HCCI发动机和传统的汽油发动机一样, 都是向汽缸里面注入比例非常均匀的空气和燃料混合气。传统的汽油发动机通过火花塞打火, 点燃空气和燃料混合气产生能量。但HCCI发动机则不同, 它的点火过程同柴油发动机相类似, 通过活塞压缩混合气使之温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时自行燃烧。HCCI是一种以往复式汽油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燃烧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汽油机的一种压燃方式。这项技术在90年代初已经被提出并开始实验, 但是当时电子控制技术没有现在成熟, 所以这项技术直到现在才被大众所知。

(三) 混合动力。

将成熟的汽油机技术与电动机技术结合, 形成汽油机与电动机的组合, 作为现代轿车的动力装置, 这是当代汽车工业为保护大气环境及提高能源利用的重大技术措施。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取两方面的措施来节能, 一是减小发动机排量, 并保证其在最佳工况下运行, 从而降低发动机在变工况下的燃油消耗率;二是通过发电回收减速和制动能量, 以降低整车的能耗。由于GDI发动机技术和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 利用以上技术大幅度提高能量利用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要进一步提高燃油能量利用率, 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

二、发动机余热利用

目前, 发动机转变为有效功的热当量占燃料燃烧发热量 (输入热量) 的30~40%, 冷却水散热占20~25%, 尾气散热占40~45%;也就是说, 只利用了燃料化学能的1/3左右, 另外2/3左右的能量则通过发动机的冷却水散热和高温尾气排热而损失掉了, 如果能将这两部分热量加以利用, 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发动机效率。

(一) 温差发电技术。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提出了温差发电器TEG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技术。TEG依据热电直接转换原理, 具有结构简单、无运动部件、无噪声等特点, 在低品位热能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把它安装在内燃机的排气管上, 能够将内燃机运行余热直接转换为电能。车用温差发电器的热源是发动机排气和冷却水带走的余热, 前者的温度可达800℃左右, 后者一般在100℃以下。温差发电器冷源的形式有空气自然对流散热、强迫通风散热、水冷散热和环流散热4种。现在设计的热电偶臂长仅为3~10mm, 冷热端间距很小, 所以, 适当的冷源形式是获得较大温差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表明, 温差发电系统的温差越大、热源温度越高、材料优值越高, 发电器的效率就越高。因此, 提高温差发电器性能的方向是开发高优值的热电材料和高效的转换器结构。由于近50年来, 热电材料的研究没有取得期望的进展, 因此, 利用现有材料开发高效温差发电器就成为了主攻的方向。

(二) 利用发动机预热取暖和制冷。

发动机的余热可以用来取暖或者用来进行吸收式制冷, 但这只是在一些需要的场合才使用, 余热的利用量非常有限。余热式采暖系统是通过在车厢内布置采暖加热盘管和新风加热盘管分别加热车厢内的循环空气及新鲜空气, 以提高车厢空气温度和舒适性。其运行成本低, 经济性好, 加工简单, 使用方便。但是, 这种系统无法在发动机停止工作的时候使用, 且在高寒地区使用时对换热元件要求较高。吸收式制冷通过吸附使制冷剂蒸发吸热, 从而达到制冷效果。吸收式制冷对环境无污染, 但其制冷功率小, 系统笨重, 废热利用率不高。

(三) 利用后接蒸汽循环做功。

德国宝马公司最近开发出了汽油机内置蒸气机构“Turbo Steamer”, 在宝马3系列汽车使用的1.8I4缸发动机的基础上, 试制了增加蒸气机构的发动机。研究结果表明, 发动机燃油效率、输出功率及扭矩分别提高了15, 10 k W和20 N·m。目前, 这项研究已进展到缩小系统尺寸、简化部件等方面的工作。宝马公司预计在10年内将这项技术达到实用水平。在“Turbo Steamer”系统中, 采用了高温和低温两个做功循环, 工质分别是水和乙醇。在高温循环中, 工质先通过蒸气发生器加热达到饱和状态, 再通过过热器达到过热状态, 从而具有较高的做功参数, 再通过高温膨胀器实现做功输出, 做功后乏气通过高温冷凝器将热量传给低温循环, 并实现自身的冷凝, 冷凝后的液体工质再通过泵返回蒸气发生器, 从而完成了一个高温循环。低温循环的做功原理与高温循环相同。在两个循环中, 不仅有各循环工质与发动机排气之间的热交换, 还通过蒸气发生器及蒸气发生器、高温冷凝器实现了低温循环与冷却水、低温循环与高温循环间的热交换, 有效地提高了排气余热的利用率。

三、结语

车用发动机的余热约占到燃料燃烧发热量的2/3, 是一个尚未开发利用的巨大能量源, 虽然发动机的余热可以通过取暖或者通过吸收式、吸附式制冷进行综合利用, 但由于地区和季节的原因, 取暖和制冷所利用的能量仅仅是发动机余热的很小一部分。采用后接蒸气动力循环余热利用方法与降低发动机有害排放物不矛盾, 所采用的提高汽油机排温来提高蒸气动力循环热效率的措施还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排放。因此, 研究发动机的后接蒸气动力循环将为进一步大幅度提高现代汽油机的性能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陆展华.GDI发动机及其稀燃优化技术[J].柴油机, 2003, 6 :36~41, 51

[2].杨妙梁.汽车发动机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0

上一篇:语言变异理论下一篇:重载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