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班级成败

2024-08-28

细节决定班级成败(共12篇)

细节决定班级成败 篇1

高考中有一句最时髦的话, 就是“细节决定成败”。说的是在高考中学生要仔细审题, 切不可粗心大意, 否则就会错失良机导致失败。班级管理也是如此, 没有仔细和耐心是做不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

我带的是高三艺术班,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了考艺术专业出去跟专业老师学习就用去了四个月 (这些日子是不学习文化知识的) , 加上基础较差, 怎样教育这些学生努力学习, 争取高考成功就成为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 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细心再细心、耐心再耐心, 还要制定相关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一、帮助学生减压,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舒缓紧张的心理。

专业考试完之后, 许多学生怕自己专业不过关, 思想波动比较大。我就告诉学生不要紧张, 一般的情况下专业考试至少有90%以上的人会过关。学生放下思想包袱以后学习开始有起色。专业考试成绩下来了, 我班果然有大半的学生通过本科专业考试。专业考试完以后, 过了一段时间, 各个院校专业考试成绩公布, 学生又开始埋怨自己想去的学校又不录取自己, 不想去的学校录取了也不想去, 学习情绪极其低落。这时我又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前看, 只要自己文化成绩总分高, 总会有好的学校录取自己的, 对自己要有信心。通过仔细、耐心的解释工作学生又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学习劲头越来越足。随着高考的临近, 社会、家长、学校都会不约而同地传递一种信息, 比如“高考对你太重要了, 一定要考好”“高考决定着你的前途和命运”“最后几天一定要再加把劲, 做好最后的冲刺”等等, 这些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考生施加压力, 使考生思想负担越来越重, 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其实, 这时考生的知识水平已基本定型, 考前最重要的不再是知识的冲刺, 而是心态的调整。如何让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走进考场, 才能发挥出最高水平。因此我特别注意为学生减压, 让学生做好心理缓冲。

首先, 让学生学会放松。虽然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试题, 可是越临近高考可能反而觉得知识生疏了, 一想到高考, 心跳就会加速。这都是情绪紧张的表现, 多数是因为过度疲劳、过度焦虑引起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提醒, 帮助学生学会放松, 缓解紧张的神经, 可让学生养成利用课间做深呼吸的习惯, 而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多听一些较松、愉快的音乐, 适当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慢跑等等。

其次, 增强学生的自信。离高考越近, 学生越感到自己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再加上有些学生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 很容易对高考丧失信心。这种不自信往往通过学生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 如:表情严肃, 低头走路, 话语沉重, 见老师不理不睬等等。针对这些表现, 我通过以下办法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 让学生大声说话, 把微笑挂在脸上;走路时挺胸抬头, 大步快走;内心不断给自己强化积极的自我暗示, 用“我能行”“我会发挥好的”“我每天都在进步”等正面信息, 代替“我万一考不好怎么办”“我怎么总是这么差呀”“考不好我一这生可就完了”等负面信息。这样学生的信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增强, 这比苦口婆心地做学生思想工作要有效得多。

二、帮助学生做好复习计划及应试策略。

高考复习已经到了最后阶段, 为了帮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让学生从基础抓起, 回归教材。每年高考, 都有很多学生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丢分, 所以最后的复习阶段一定要重视抓基础。我让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 按照各科教师的要求, 调整好复习策略, 制定好高考前的复习计划, 不能让学生我行我素, 想看什么就看什么, 毫无目的乱看。建议学生不要再大量做题, 要从各种复习资料和题海中走出来, 静下心来, 回归教材, 重点突破高考考试说明大纲, 让学生逐个原理、观点的记忆、背诵、理解, 层层推进, 直到熟练运用为止, 还要求学生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其次, 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制订计划。高考前一两周, 各学校一般都要把时间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时, 我让学生制定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时间。让学生自己列一份详细的清单, 其中包括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复习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小技巧等等, 以便能在高考中细心地完成考试, 确保万无一失。

再次, 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考试时要求学生:一是书写规范, 卷面整洁。现在几乎考试都采用网上阅卷的办法, 如果字写得不规范, 卷面不清楚, 会直接影响考试的成绩。二是沉着冷静, 先易后难。拿到试卷后, 不急不慌, 不要急于答题, 要先对试卷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分出难易, 从易入手, 先易后难。这样既有利于对基础分的把握, 又能增加自信。遇到难题, 也不要紧张, 一定要保持冷静, 相信我难人亦难, 不让自己的情绪波动。三是要认真审题, 细心答题。审题时要逐字逐句, 认真周全, 要避免因审题不清而丢冤枉分的现象;答题时, 不慌不忙, 细心稳健, 步骤全面。

三、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于细微处见精神

这些年带高三毕业班,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非常重要。因此, 我尽力用细节感动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首先,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一定首先要做到, 目的是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规范中、遵守纪律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每天早上我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 微笑着对学生说:“你今天看起来很不错。”“今天你进步了吗?”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及和谐的班级气氛。然后与学生一道打扫清洁区和教室的卫生, “老师扫地”有些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认为扫地那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任务, 老师无须插手, 布置任务就行了;其实老师参与扫地就要把自己与学生看成一个平等的主体, 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 让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切感、信赖感。我这样做了以后, 经常听到学生说:“班主任你真好!, 有了学生的信赖, 班级工作做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其次, 针对高三学生的成长我专门编了一本“班级记事录”, 由班长保存着, 记录我班每位学生成长的足迹。比如:如何搞好班级管理, 老师我有话想对你说, 人生的价值, 时事热点和国际形势, 学习交流,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 都成了学生尽情书写的话题。“班级记事录”成为我班学生直抒胸臆, 表达喜怒哀乐, 沟通信息的平台。一旦某个同学在记事录里露出情绪低落的苗头, 马上就有一批热心的同学上前“加油打气”, 可谓“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由于年龄相仿, 朝夕相处, 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有着老师不可替代的作用。班记事录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而且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一扫高三时段的单调、紧张、沉闷, 使班级气氛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总之,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班主任要一步一个脚印地, 仔细、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好每一件班级事务, 于细微处见精神, 从各种细节处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细节决定班级成败 篇2

我们看到的《细节决定成败》等大量书籍,都从声称“魔鬼藏在细节中”,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细节,却没有发现细节中的魔鬼!没有“魔鬼”这一灵魂,所谓的“细节”只是一个海市蜃楼的空壳。

按照“错层”的思路想来,只有错开表层,才能发现本质。细节肯定是外在表现,那么,到底是什么细节?又是什么决定细节呢?

“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一句流行语,我在这里不想批驳这句话,另外提出像什么“战略决定成败”的口号。其实,“细节决定成败”不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绝对命题,这句话只不过是充分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而已。成败之事,很多时候不是某一个因素能决定的。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决定成败。如果一定要说成败都是由“某某”决定的,发而过于吹毛求疵了。

在这里,让我们先承认细节的重要性,但是,我想问的是:如果说“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即使提出“细节决定成败”的汪中球先生本人,似乎对此也没有深究。但是,这是一个不可不究的问题。

因为决定细节的决不是细心、严谨、认真等人为因素,对细节的重视与否不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从根本上讲,细节是一种贵族精神。

只有追求并坚持贵族精神的人,才会在细节上下功夫。德国人注重细节、日本人注重细节,是因为他们很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细节的琢磨上。

中国并不是一个天生粗枝大叶的民族,即使上千年之前出土的很多玉器、青铜器等古董,那种精湛的工艺和繁复的细节依然令我们赞叹。但是,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王宫贵族的墓葬重出土的。普通老百姓使用的器具还是非常粗糙。今天的收藏界中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官窑”。官窑出产的瓷器一般来讲都是非常精美的,因为官窑的产品都是供给王宫贵族统治阶级的,所以,可以不惜金钱和材料,只追求精美。

从这个意义上讲,细节不是来自性格,而是来自经济条件背后的贵族精神。一个人生活在温饱边缘的人是不会在乎细节的,

在乎细节的都是有钱有闲的贵族。哪怕是没落的贵族,但是细节精神却已经渗进骨子里。

就像“那五”。《那五》是邓友梅先生的一篇小说,表现的是没落清朝贵族那五“倒驴不倒架”的故事。那五没落之后,“穷了仍然有穷的讲究。窝头个儿大了不吃,咸菜切粗了难咽。偶尔吃顿炸酱面,他得把肉馅分去一半,按仿膳的作法单炒一小碟肉末夹烧饼吃。云奶奶用体己钱把衣裳给他赎出来之后,他又恢复了一天三换装的排场。换一回叫云奶奶洗一回,洗一回还要烫一回。稍有点不平整,就皱着眉说:"像牛嘴里嚼过似的,叫人怎么穿哪?”

这就是细节和贵族精神。 老百姓是不会在乎窝头大小、咸菜粗细、衣服平整与否的――有口饭吃就不错了。

现在很多机关与企业都开始注重细节,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细节不是来自细心,而是来自温饱之后的贵族精神。细心的结果是少出错误,而很难提前注意并预先设计好所有的细节。

让我在此处“长篇”引用一些文字,因为这些关于上海地铁的文字是《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所津津乐道的:

上海的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二号线投入运营才知道其中有那么多的细节被二号线忽略了。结果二号线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一号线,似乎至今仍未实现收支平衡。现将我所知的二号线忽略的细节罗列于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1。三级台阶 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不是和地面齐平的,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要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不要小看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它可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一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与之相较地铁二号线曾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2。转弯。 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不会直接通到室外,而二号线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这一个转弯大大减少了地铁站台和外部的热量交换,从而减轻了空调的压力,使得一号线的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3。地面装饰线 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在里面铺设同一色彩地砖。这样的装饰,给予乘客心理上暗示,从而使所有的人都会下意识地站在地砖所在的范围内,和地铁保持了大约50厘米的距离,保证了乘客的安全。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使得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门的人员来提醒乘客。

细节决定成败,什么决定细节? 篇3

我们再进一步思考,既然是细节决定成败,那么什么决定细节呢?我们通常说的细节是指具体做事的过程、方法和态度,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把具体事情做正确就能确保成功吗?事情应该不会那么简单。

方向决定细节

前几日,一个企业的老板找笔者聊天,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楚”。因为他的企业最近一段时间经营状况不好,他认为主要原因是他的企业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才导致出现这种每况愈下的经营现状。这位老板希望笔者能去给企业的团队做做封闭式培训,好好地给这帮浮躁的家伙“洗洗脑”。

我们按照老板的要求,对该企业进行了培训前的专项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是老板反映的团队老化,做事浮躁,不能把具体的事情做好,而是出现了老板不能“正确做事”的问题,导致执行团队的努力成为无用功,或者是南辕北辙,执行团队也是怨声载道。

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沟通才发现,了解到该企业的老板是一个事无巨细的“管家婆”。因为主要精力全部消耗于日常工作,导致老板对自身决策的职责缺失,老板也是只顾低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比如,企业的执行团队认为,自己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可以说生产成本控制到行业最佳状态,产品质量没有任何瑕疵。但就是产品跟不上市场的发展,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非常差,这意味着再好的细节,执行团队拼尽全力的工作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畅销问题。

这不是偶然的现象,因为随着消费从生存型消费走向享受型消费之后,企业就必须面临着经营的本质性转型,这个时期,正确的做事成为企业的战略,只有正确的做事才能保证把事情做正确是有效的,否则企业就会出现“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和“枪头不快努折枪杆”的内耗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方向决定细节。

我们经常给企业的管理者讲一个管理案例,就是假如一辆大货车突然爆胎了,一个管理者最应该做的是找千斤顶,而不是给团队洗脑,让大家竭尽全力地去抬车换轮胎。但是,我们的管理者往往会出现动员团队抬车换轮胎,甚至是在这个决策下去评价员工的工作细节以及态度。

现实中,我们遇到更多的情况是,企业的方向性问题,不是企业团队的执行力问题,更不是做好细节的问题。当企业的决策方向出现了问题,或者企业的决策无为时,员工无论如何努力,如何注重细节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事情失败的根源。

一个方便面企业连年出现亏损,企业的决策者认为是促销力度太大,为什么促销力度大呢?决策者归结的原因是销售团队能力不行,靠促销换销量。而我们的调研发现,该企业的促销力度远远低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后来分析发现,问题根源是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且产品定价过低所致。根据分析发现,即使该企业不做任何促销也要亏损,原因是产品还没有出库企业就已经赔钱了。

细节决定成败,全局决定细节

生产成本的控制是销售人员能改变的吗?定价是销售人员的决策问题吗?我们的企业埋怨销售人员的能力,工作态度,甚至是市场运作的细节。能解决问题吗?

答案是显然的。

2012年以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拐点期,这个拐点的本质就是主流消费群体的转移,公酒时代结束,民酒时代到来。过去的营销策略失效,企业需要重新塑造市场模式和营销策略。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市场运作转型,还是对未来抱有幻想,无法走出传统经营模式下的舒适空间。他们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做公关,做客情调研,甚至更加强调细节,想抓住最后一棵救命的稻草。

但是收效甚微,原因是什么?刻舟求剑。时过境迁,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够改变我们的策略和方向,总是在舟与剑的固有认识上下工夫。最终结局不是南辕北辙,就是“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

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合成谬误”。而“合成谬误”最容易出现在细节管理上,因为每一个细节做得都非常好,但就是会出现这些做得非常好的细节没有服务于全局,单一的看每一个工作都是正确的,都无可挑剔,但是这些非常好的细节工作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全局,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结局。

我们经常说,一个企业好的营销体系应该是“五好”体系,即定位好,产品好,定价好,运作好,服务好。我们也经常惋惜一个企业非常好的产品最后没有好的销售表现,我们也经常感叹一个看似没有什么卖点的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了非常畅销的局面。

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全局改变了细节。比如一个卖点非常好的产品,如果缺少一个正确的定价策略,也会导致产品失败。一个卖点一般的产品如果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格策略,也会出现不俗的市场表现。

很多企业的决策者相信细节决定成败,也会非常关注细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是决策者的思维模式。但是绝大多数执行团队都会关注方向,因为执行团队最担心的就是做“无用功”。

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因为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必须明白,关注细节的本身是希望员工能够认真做事,态度正确,充满激情。但我们也必须明白,一件事情的成功,一个企业的成功,固然离不开关注细节,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全局,离开正确的方向和全局,细节就无从谈起。

细节决定班级成败 篇4

一、从自身的细节入手去影响学生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例如学生对于喜欢的明星、歌星的服饰、发式、行为就会进行模仿。在学校, 班主任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这就需要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言行、着装等细节, 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表率。学校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我们知道, 只有高尚才能孕育高尚, 爱心才能培养爱心。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 班主任的言谈举止都处于学生的关注下, 一个小的细节就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当然也可能使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毁于一旦。例如上课时的接打手机, 升旗时和同事的说话, 答应学生的事情没有兑现, 夏天穿拖鞋, 扣子系得不到位, 女班主任的首饰佩戴, 穿着打扮是否合体, 甚至班主任办公桌上物品的摆放是否有条理, 等等, 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班主任言而无信, 怎么能教育学生要信守承诺呢?班主任心中对升旗都不尊重, 怎么能够教育学生要爱祖国呢?班主任的衣着不整, 怎么要求学生注意仪表呢?班主任自己的办公桌都不整理, 怎么要求学生一定要干净整洁呢?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见到开着没关的水管, 我们需要做的是亲手关上, 而不是指着流水的水管大谈节约的意义。想让学生怎么做, 班主任自己就要怎么做, 从自己身边的细节入手, 去感染学生, 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 使教育完成于无形中。

二、关注班级管理中的细节, 教会学生自我管理

首先, 卫生工作一直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 在家里没有养成好的劳动和卫生习惯, 劳动技能较差。刚开始, 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劳动, 打扫教室和清洁区时, 教师要手把手地去教学生, 教给学生劳动技能。例如刚刚入学的学生还没有建立班集体观念, 垃圾总也不放到垃圾筒里。遇到这种情况, 班主任不能只是说“×××把你脚下的纸扔到垃圾桶里”, 班主任应该自己俯下身子, 把垃圾拿起来扔到垃圾桶中。一段时间下来, 学生不但学会了怎么劳动, 还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养成教育就在这些点滴细节中进行了渗透。

其次, 对班级管理实行量化、细化管理。班主任把班级日常工作进行量化、细化管理, 例如保持教室整洁情况、上课迟到情况、熄灯后的情况、学生出操情况, 等等, 由学生自己轮流相互考核, 班长一周汇总一次。对于班集体中的事情细化到黑板有专人擦洗, 垃圾桶、窗台、门的清洗以及灯的开关等都有专人负责。

三、在集体活动中注意细节, 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班集体的凝聚力不能仅凭班主任的说教, 更主要的是要靠一些集体活动, 如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 班主任不能做个旁观者, 要能够进入到班集体中。例如运动会中, 为运动员加油, 亲自为学生服务;歌咏比赛, 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设计队形、动作。通过这些行动, 学生知道班集体的成功需要每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从而形成班集体凝聚力。

四、从细节入手关心学生

班主任的身份是多重的, 既是教师又是朋友, 还是妈妈, 甚至是哥们儿、姐妹。要想做到这些, 就要从细节入手去关心学生。例如开学初期, 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天气变化, 及时提醒学生增减衣服;流感来了, 提醒学生预防;学生病了, 带着学生就医;晚上查宿舍, 为学生掖好被角……作为班主任, 这些工作能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教会学生去关心别人。

五、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我常问学生:一条很粗的铁链子, 中间用牵牛花藤连接, 那么这条铁链的拉力由什么决定呢?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 细节决定成败, 最脆弱的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 关注学生有哪些习惯是铁链中的“牵牛花藤”, 从而去修正和强化它的力量。例如对学生的衣着、发式要有具体要求, 女生不能染发, 男生不能留长发, 具体到什么位置都要有清楚的规定;学生的拉锁开了, 我们不要先去批评, 而要亲手给他拉上, 这样学生再也不会忘记拉拉锁了;值日学生对讲桌清扫不彻底, 班主任亲手再整理一遍, 学生看到班主任的认真负责, 以后也会慢慢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就由这样的一个个细节串缀起来;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做一个细节的串缀者,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无穷。

班主任工作就是细节的串缀, 是琐碎而繁杂的, 是长期艰巨的工程。每一个教育活动都是由细节组成的, 正如一滴水能够折射出整个海洋, 对这些细节的关注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日常管理。每一个班主任都应该从细节入手, 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摘要: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要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就必须能够从小事入手, 利用细节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担任班主任一职的经验, 从几个方面出发, 探讨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中的若干细节。

关键词:细节,成败,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邵显松.着手细节, 水到渠成——浅谈班主任工作管理[J].学园:教育科研, 2011 (22) :183.

态度决定高度 细节决定成败 篇5

——访就业指导部陈柳

初见她时在就业指导服务部,她穿着一身素净的白衣服,下面配着一条淡蓝的牛仔裤。手头拿着一份文件,没说话多久,她就拿着这份文件到各个办公室去串门了。要再想拉着和她聊时,她也不知去哪了,只在最后离开时,看到了她。这时她手中又拿着一份文件,寒暄告别后,她又不知钻哪去了。

陈柳是工商学院07物流管理(本)的一名学生。现担任就业指导服务部主席、08物流管理辅导员和学生分会副主席。

工作起来的她特别的投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这时“陈柳语录”最常提及的一句话,也是她对就业部成员们的要求。陈柳对干部们的要求是:态度。“犯错,你要给我写检讨书,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要让我认识到。”她注重细节。在就业指导部活动、招聘大会等场地的布置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她的工作也让她更加注重细节:对各系院的名称一定得敏感,不能错一个字;领导要走直线,所以布置场地时就要注意下点功夫;领导的水何时加、怎样加等。“老师注重到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老师没注意到的,我们也要注意到。”这是在前一阵首届职业规划大赛复赛结束后,他们开例会时陈柳对他们的要求。就业指导服务部余丽云讲到,有一次在贴信封邮票时,邮票贴偏了点,她就要求重贴。在我们眼中细如沙的东西,在她眼中细如珍。

有人称她为工作狂,一闲下来就要找事做。她听后微微一笑:“工作狂的英文单词是,我很喜欢这个词,更有积极意义。倾入高度的热情去工作,既然要做,也要享受生活。做得好也要玩的颠。”陈柳享受生活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包括旅游。说是旅游倒不如说旅行更贴切。旅游更多的是游玩,旅行更多的是成长自己。家住上饶的陈柳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老家出发到三清山,一天一个来回。大多数女生是很难有这个毅力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这还是一个态度问题,只要你想做,就没有做不到的。”他去过许多地方包括安义古镇、上清古镇、安徽鸿村、绍兴巷南古镇等,这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她说:“一个人不能没有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就找一个文化气息浓的地方熏陶下去自己。”喜欢旅游还有一个因素因为喜欢体验不同的生活。旅游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增长见闻和知识,也潜移默化地让她思维宽广,心胸开阔。“阅历、阅历,只有阅过之后,才有这个历。”

体验生活是她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则是她的兼职。从高考完后,她每年寒暑假都去工作。她做过许多工作诸如:导购员、为学校招生、惠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网络编辑等。这些锻炼了她的口才和胆量。在去年第五届“诚信杯”辩论赛中,陈柳为辩论赛冠军;而2007年到2008第五期“三分钟即兴演讲”活动中,获得“十佳选手”荣誉称号;以及江西省“朋友杯”ERP模拟沙盘大赛一等奖。同时,也为自己进入社会做了一个好的规划。她现在正在学习日语,毕业之后想在外企工作,喜欢外企的氛围,更欣赏日本的创新。她说5年之后,不论怎样都要去日本工作或学习。

做志愿者则是她体验生活的另一种方式。在我校50年校庆时,陈柳担任校史讲解员并为队长。她说虽只是3天却学到了一个月要学到的东西,因为在这3天却锻炼者你的各种能力。在离校庆不久的时间,挑战杯迎来了,陈柳再次担任志愿者并为队长。同时荣获了第十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江西赛区决赛“优秀志愿者”称号。在今年的世博志愿服务队伍中,陈柳顺利的通过了我省的决赛。为了申请世博志愿者,她花了将近一年的准备,亲自到上海世博园区转了一天。没有真正到世博做志愿者她是遗憾的。“做志愿者是享受最大的快乐,它不带任何利益点,心态会很平和。做事充满高度热情。”

多次参与有关就业方面的活动并且在我校第三届模拟招聘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陈柳来说。在就业的问题上他给我们提出了几条建议:一要培养自信度,敢于站在台前表达自己;二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盲目跟风;三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组织能力、学一样东西的速度、办事效率等;四要高度自觉性,主动地接受、争取。

她喜欢的一句格言是:像向日葵一样活着。吸收着阳光和雨露,成长了自己,也感染他人。

备战,细节决定成败 篇6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足坛,备战工作已经被强调到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如果备战工作不到位,直接后果就可能是悔之莫及的失败。0K!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比赛之前,看看那些或算是“正规”和或算是“另类”的备战方式。

常规备战

1、体能训练

虽然现代足球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但最基本的体能却是任何球队都不敢懈怠的方面,毕竟,再华丽的技术也要充沛的体能做保证。尤其是英超的曼联、切尔西等强队,每个赛季除了要进行38场高强度的联赛外,还要参加冠军联赛、足总杯、联赛杯等多项赛事,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保证,球队必然会被赛程拖垮。所以,赛前的体能训练是这些球队的必修课。综观世界足坛,常规的体能训练方式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跑步、进健身房、理疗等等,不过也有特立独行者,比如闻名遐迩的米兰实验室,AC米兰过去几个赛季能取得优秀的战绩,与该实验室制定的特殊体能训练方式密不可分。

案例1

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

葡萄牙人莫里尼奥在英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用自己的足球哲学和训练方式,将切尔西改造成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球队。莫里尼奥的足球哲学中有很浓重的防守味道,这注定葡萄牙人会对球队的体能训练倾注更多的关心。莫里尼奥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视,使得他经常会越俎代庖干起体能教练的工作,莫里尼奥的体能训练计划并没有特殊之处,但他会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体能训练方式。可以肯定,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切尔西断然不会在密集严酷的多线战场左右逢源,同样,如果没有莫里尼奥狠抓体能训练,兰帕德也不可能在2005/2006赛季创下英超的连续出场纪录。

案例2

传奇米兰实验室

米兰实验室是由AC米兰全力建造的高科技研究中心,它为AC米兰在国内和国外取得好成绩立下过汗马功劳。米兰实验室主要负责对球员心理和生理的管理,在生理管理方面,体能训练又成为重中之重,比如加图索能成为意甲赛场上有名的“跑不死”,米兰实验室功不可没。米兰实验室总是在研究各种新式体能训练、康复和理疗方法,专家们就曾为2006年夏天新加盟的古尔库夫制定了有趣的体能训练方式在30米长的沙地里沿直线往返跑;而后在长方形沙地中左右折线跳跃前进,每跳五趟休息一分钟。前一项练股二头肌力量,后一项练关节和肌肉弹性。这样的独特训练方式也让古尔库夫进步神速。

2、战术研究

如果说体能训练是最基本的备战方式,那么战术研究则是最重要的备战方式。面对不同的对手,研究其战术打法、阵型配置非常重要,只有对敌人的战术了然于胸,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安排,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现代足球中,研究对手战术最常见的方法是观看比赛录像,很多主教练赛前甚至会组织队员一起观看对手的录像,并通过各个位置的详细讲解和安排,让队员清楚自己在场上该如何跑位、该如何防守和进攻。观看比赛录像进行战术研究,这在我们国内联赛中是最为常见的现象。当然,备战除了研究对手也要研究自己,这也暗合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术思想。

案例1

佩克曼的1000张DVD

1000张比赛录像DVD,疯狂的佩克曼将它们带到了德国。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佩克曼不辞辛苦从阿根廷带到德国的这些东西,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阿根廷人没能越过东道主德国的关隘。佩克曼喜欢通过比赛录像研究对手,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据阿根廷《奥莱报》介绍,他带到德国的比赛录像只是他所收藏录像的1/5而已。当然,这些比赛录像还是给佩克曼提供了很多的帮助,至少在小组赛中,阿根廷人的表现告诉人们蓝白战车也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佩克曼通过录像研究透了对手,却没能通过录像研究透自己的球员,放弃梅西就让失败的佩克曼饱受指责。

案例2

看贝尼特斯的99变

“想猜贝尼特斯的首发阵容?算了吧,还不如去买六合彩!”这是《独立报》发出的感叹。你不能否认贝尼特斯的执教能力,可他的轮换制却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而且,他的排兵布阵更是屡屡遭到英国媒体的质疑。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西班牙教头战术研究的结果。可以肯定的是,贝尼特斯每场比赛前都少不了对自己战术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球员状态的研究,他看重的是球队整体而不是个人。从2005年2月5日到2006年10月31日,贝尼特斯连续99场比赛对首发阵容进行轮换,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让你惊诧的数字。你怎么能不惊诧呢?99场比赛中,贝尼特斯竟然使用了41名球员!

3、减压

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在一些重要比赛(如德比战、生死战以及决赛)的前夕,每一个球员的神经都会非常紧张,这时候,球队管理层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为球员减压,从而让球员们在比赛中保持心态平和并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最常见的减压方式无疑是给球员放假。在很多人看来,大战前夕给球员放假是不明智的做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无法肯定球员私自外出会惹出什么麻烦,所以很多主教练赛前不会给球员假期。但是,有些教练却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并因此取得了不错的战绩。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克林斯曼就打了几把很漂亮的“休假牌”。

案例1

德国队72年第一假

自德国人1934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以来,从没有在大赛期间正式放假的先例,但在2006年世界杯期间,克林斯曼“破戒”了。因此,当克林斯曼在小组赛后“给全体球员放假30小时”的决定出来时,德国媒体为之一惊,他们忽然发现“这是国家队72年来的第一次自由活动”。德国球队向来以纪律严明著称,队员在大赛期间根本别想偷得闲暇出去放松,不过克林斯曼并不这样看,相反,他认为适当让队员自由活动可以给他们减压。当然,德国队员也没有让克林斯曼失望,尽管他们在家或在宾馆里潇洒愉快了30小时,可回到球场上,他们依然是生龙活虎,并在1/8决赛中轻松战胜瑞典。

案例2

克拉夫的逆反思维

布赖恩克拉夫,英格兰足坛最与众不同的主教练。之所以说

他与众不同,不是因为他敢扇基恩的耳光,也不是因为他口无遮拦,而是因为他独特的逆反思维。克拉夫给诺丁汉森林球迷留下了永远的回忆,他与常人不同的执教方法,直到今时今日还让人津津乐道。当年克拉夫在带领诺丁汉森林参加

欧洲比赛时,比赛前一夜他非但不会将球员们关在宾馆里,反而让队员们出去狂欢,结果球队往往在第二天的比赛中能取得出色的成绩。

非常规备战方式

1、心理战

心理战又可以叫做口水战。当今世界足坛玩心理战的高手很多,英超联赛中该类战事尤为激烈和残酷。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和贝尼特斯,这四人是如今英超心理战的大师,尤其是前三者,每当他们的球队相互交锋时,赛前总少不了一场心理大战。如今的足坛非常奇怪,教练或球员的任何一句话经过媒体放大加工后,产生的作用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很多时候,心理战甚至成了比赛的胜负关键。这就为心理战打下了坚实的生存根基。不过,心理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可能刺穿对手的心脏,也有可能割断自己的喉咙。

案例1

温格险伤切尔西

弗格森、温格、莫里尼奥,三人之间的心理战不胜枚举,过去

两个赛季,心理战的最大赢家无疑是莫里尼奥,不过,在2006/2007赛季中,莫里尼奥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蚕食。三个男人之间最近的一次心理战的主演是温格,在2006年12月11日阿森纳客场挑战切尔西的比赛前,温格向切尔西开炮,讽刺蓝军踢的是丑陋的防守足球,并称切尔西距离“伟大”还很远。温格的心理战术让切尔西人异常愤怒,蓝军在比赛中表现得非常浮躁,如果不是埃辛的神来之笔,切尔西将极有可能被温格的心理战术所伤。不过,从切尔西在比赛中的表现看,温格成为了这次心理战的赢家。

案例2

米歇尔斯胜利之道

心理战术除了可以让对手受伤以外,还能起到激励自己球员的作用。“全攻全守之父”米歇尔斯也谙熟心理战术。1988年欧洲杯半决赛,荷兰遭遇德国,赛前米歇尔斯高喊“足球就是战争”,激励自己的球员勿忘国耻,结果受到主教练鼓舞的荷兰队一鼓作气击败西德闯进决赛。1992年欧洲杯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荷兰再次遇到德国人,米歇尔斯赛前对自己的球员说:“好好踢,我们至少能进他们3球!”主教练的信心传递到了球员身上,该场比赛的最后比分为3比1,荷兰队真的打进了3球。

案例3

佩雷拉自大酿苦果

强大的巴西队用得着使用心理战术吗?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不过,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时任巴西队主教练佩雷拉还是选择了使用心理战术。其时,距离国际足联规定的上报大名单时间尚早,可佩雷拉却早早将球队小组赛首场比赛首发阵容公布于众。佩雷拉的心理战术无外乎是向他的对手们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强大,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巴西队因此也就成为了众矢之的,主力阵容被人家研究得非常透彻,他过于自信的心理战术非但没有让对手受伤,到最后却是伤到了自己。在小组赛首战,克罗地亚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也仅仅是一球小负于桑巴军团。由此可见,心理战术并非万能法宝。

2、小动作

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在功利泛滥保守盛行的当代足坛,为求胜利大家都可以“不择手段”,于是乎,在比赛前的备战工作中,搞小动作、使阴招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和心理战一样,小动作也是具有两面性,它既可能让对手中招无还手之力并最终缴械投降,它也可能激励对手并因此产生巨大的作战能力最终让自己欲哭无泪,到头来还落得个“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案例1

切尔西两度计陷巴萨

2005/2006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狭路相逢,为了限制对手的技术优势,切尔西在草皮上做起了文章,他们给自己的球场上洒了大量的水,让斯坦福桥原本就泥泞不堪的场地变得更加惨不忍睹,但莫里尼奥万万没有想到,虽然泥泞的场地限制了巴塞罗那的技术,可同时也使自己球队的推进速度大大降低,更加让切尔西人难以接受的是,那场比赛赢球的却是巴塞罗那。2006/2007赛季冠军联赛小组赛,切尔西与巴塞罗那又一次碰面,这一回蓝军依旧在草皮上做文章,只不过不是洒水而是下沙。据《太阳报》报道,切尔西在球场上足足洒了有几吨沙。恶搞的《太阳报》还派出了记者牵了几匹骆驼前往斯坦福桥,以讽刺蓝军将球场搞成“人造沙漠”的举动。不过就算被媒体嘲弄,但“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次蓝军终于笑到了最后,以一场胜利报了上赛季的一箭之仇。

案例2

马拉多纳偷放“迷魂药”

“球王”马拉多纳可谓是“恶迹斑斑”,先不说枪击记者

事件以及吸食可卡因等球场外的事情,球场内马拉多纳也有让人不可思议的阴招。据马拉多纳自己披露,1990年世界杯1/8决赛,阿根廷与巴西相遇,比赛前,马拉多纳给了巴西左后卫布兰科一瓶水,里面掺有镇静剂。布兰科饮用后随后便在场上有如梦游,无法正常发挥水平。那场比赛,马拉多纳一记妙传助攻卡尼吉亚进球,阿根廷1比0淘汰了巴西。因为“迷魂药”事件,2006年德国世界杯预选赛上巴西客场挑战阿根廷时,巴西人声称要自带饮用水,目的就是怕阿根廷人再出阴招。

3、情报战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在足球比赛中可以理解为情报。比赛开始之前,搜集对手的情报异常重要。情报战在足球比赛中很普遍。假设AC米兰遭遇利物浦,可以肯定,AC米兰比赛时会有利物浦的人观看,而利物浦比赛时也会有AC米兰人去侦察。不过,情报战也是一门学问,除了会搜集之外,还必须懂得如何区别真假,毕竟放假消息的现象并不少。说到情报战,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德国队的情报工作做得相当好,足以名留球史。

案例1

莱曼的小纸条

那是一张长10厘米、宽9厘米的普通便笺,上面印有柏林绿林区“皇宫酒店”的字样。正是这张很不起眼的小纸条,主宰了德国与阿根廷的1/4决赛,它也帮助德国人点球淘汰了阿根廷。其时,德国与阿根廷的比赛进入点球大战,德国队的守门员教练科普克悄悄把一张小纸条塞给了莱曼。点球战开始后,每当阿根廷队里站出一名球员,莱曼就掏出纸条看一眼。结果,莱曼如有神助地先后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射来的点球扑出,将阿根廷人送回了家。后来小纸条上的内容被曝光,原来上面写着的是阿根廷球员主罚点球的详细资料。科普克按照阿根廷队已经确定的罚点球顺序,将所有需要的提示写在了上面:克鲁斯,原地不动,球门右下;阿亚拉,低平球,左下角;马克西,右侧死角,坎比亚索,等待,原地不动,左下角,这居然于实战中完全吻合!

上个月,莱曼将这张小纸条拍卖,居然拍得了100万欧元的天价!虽然所得收入是捐献给慈善机构的,但这足以让莱曼和科普克自豪的了。

结语

意识决定投入, 细节决定成败 篇7

我校在长期校园安全工作中, 主动向兄弟学校学习, 不断在挫折中汲取教训,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在细节里追求创新, 逐渐形成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一套安全工作机制和方法。我们认为, 抓安全首要在意识, 其次重布局抓细节。

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灵魂, 没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 要做好安全工作是不可想象的。我校把安全意识与办学的效益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质量意识结合起来, 树立抓安全就是抓办学“生产力”的理念, 每年采取讲座、主题会议、广播、闭路电视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开展全校性“二本”安全意识教育。一是通过收集整理省内外学生伤害事故而导致个人命运、家人情感变化的事例, 编印成册发到各班学习, 对学生开展“人本安全意识”教育, 让学生懂得个人安全不仅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相关, 还与父母、家人的情感幸福相连, 让学生明白讲安全就是对自己负责, 对家人负责, 也是对他人负责;二是通过安全事故导致学校形象受损、公物损坏、学生流失、补救投入、责任追究等实例分析会、报告会, 对教职工进行“成本安全意识”教育, 克服“安全工作不是主业”的思想, 树立抓安全就是抓效益的观念, 在思想上主动把自己的工作业绩、职业生命、政治前途与安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自觉地在每一项业务工作中履行安全责任。

意识引领着决策, 责任落实于行动。长期的安全宣传教育, 使我校大多数师生安全责任意识有了普遍提高, 为学校全面展开安全工作布局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办学资源调配上, 我校领导班子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本、安全为基”的原则, 把安全工作作为牵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加大安全的物防、技防投入比例, 近三年共投入300多万元建立起了较完备的安全保障设施, 做到校园监控不留死角, 消防设施证件齐全。建立起了桂林洋地区中职学校第一个标准警务室, 为警校联动建立了基地。

在安全人防的时空布局上, 我校从2010年开始, 根据寄宿型学校管理的需要, 建立了三位一体的校园值班体系:由保卫科牵头, 校警与桂林洋联防队合作建立了校园治安巡逻值班岗, 重点负责治安防范;由校级领导带班, 全校行政人员参与建立了行政综合值班岗, 负责学校8小时外综合事务的监管;由学生科牵头, 全体班主任参与, 建立学生秩序值班岗, 重点对学生课外活动秩序、晚修和作息纪律进行维护和检查。每学期全校两个校区参与各类校园值班的教职工达3500多人次, 在值班中及时发现和制止了一些偶发性的安全事件苗头, 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有力维护了学校24小时的安全有序运转。在值班工作中, 我校校级领导率先垂范, 坚持到场带班, 中层干部主动带头, 与值班人员坚守一线, 是我校值班工作体系能长期有效运转的关键。

在制度推动和责任落实上, 我校实行“一岗三责”的工作责任评价纠查制度, 即将每一岗位分解为三种责任, 实行岗位廉政责任、岗位安全责任与业务绩效捆绑推动, 每一岗位附带安全注意事项和履职要求。每年召开一次全校性安全工作大会, 全校从上到下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 对岗位履职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在学校工作计划、重大活动或工作方案中必须有安全专项和专责人员, 否则不予通过。学校坚持每月一大查、每周一小查的安全排查制度, 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和业务范围, 由科室详细列出不同岗位的安全风险点, 制作成岗位安全排查整改表, 逐一进行排查、登记、签名并存档。对排查不认真、整改不及时而存在“事故征候”或发生安全事故的, 学校严格实行责任倒查和惩处。

自从2013年“5·31”我校20多名学生参与群体闹事的事件之后, 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汲取教训, 及时调整了安全工作思路, 完善安全手段和方法。我们根据长期的观察发现, 中职学校学生同乡会的出现, 会导致学生个体矛盾群体化, 简单问题复杂化。“同乡会”的幕后操纵, 是学校难以有效调解、淡化学生之间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我校将取缔“学生同乡会”组织列入校园安全维稳综合治理的重要任务来抓, 主要采取三方面的措施, 一是每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一次“同乡会”危害性教育, 引导学生认清“同乡会”本质, 开展“五湖四海”精神和团结友爱的主题教育;二是大力开展校园社团活动, 加强不同市县学生的活动交流, 促进相互了解;三是每班设立安全信息员, 每学期举办一次安全信息员培训, 及时发现调解学生矛盾, 及时处理组织同乡会的苗头。经过近两年的努力, 取得了明显成效。

虽然近两年来, 我校没有出现明显安全事故。但我们依然如履薄冰, 安全工作丝毫不敢放松。总的体会有如下三点:

一是上级安全文件永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航标。每年省教育厅都会根据安全形势需要、动态变化和规范要求下发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因此, 正确理解文件精神, 及时掌握安全动态, 结合校情创造性落实文件要求, 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不出差错的重要保证。

二是安全工作不能有侥幸心理。不能认为某一件事一般不会发生, 不必要浪费人力物力, 而放松了整治, 待事故发生后又追悔莫及。

细节,决定成败 篇8

我也是无聊地看着那几个工人洗车, 虽然这店很简陋, 可洗车的程度却和别的店并无区别, 撒泡沫、擦拭,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我那辆本来满是泥泞的车就一下子变得光亮如新了。就在我以为那车已洗好了时, 店主却从一旁拉过一台吸尘器, 亲自吸起车内的灰尘来。我倒是挺奇怪的, 因为在这个小城里洗车, 为了赶时间, 极少有洗车店会主动给顾客吸车内的灰尘。一般都是在车主的要求下才会不情愿地吸上几下。可店主显得很认真, 拿着吸尘器将车的前前后后都吸了个遍, 遇到不干净的地方, 还拿来清洁剂和毛巾擦拭几下。

忙活了好一会儿, 店主才将车内打扫干净。我付了钱刚想上车, 可店主却叫住了我。我以为是我付的钱不够, 可那牌子明明是写着这个价, 一下子我的心底里就腾起对店主的厌恶。可店主却笑着从一旁取来一块垫子, 放在我的车门边, 示意我可以上车。我这才明白这是店主的一番好意, 因为洗了车, 而且我的车比较脏, 车旁边全是污水了。店主是让我站在垫子上进入车内, 不会弄脏刚洗干净的车子。

进入车子, 我感到车内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我知道是我对这小店的感觉起了变化, 店主用几个小小的洗车细节俘虏了我, 我决定下次洗车还来这个地方。不但如此,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还为这个偏僻的洗车店介绍了好些朋友去洗车, 而朋友回来告诉我, 那里的细节服务也感动了他们, 他们也介绍了好些朋友去洗车。

我知道这家简陋的洗车店能生存下去的答案, 那就是用心去服务客人, 而心与心的交融是最让人感动的。

细节决定成败 篇9

某年初, 我市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为各县委书记、县长和市直单位一把手,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 这是一次比较重要的会议。根据办公室筹备工作分工, 小刘负责制作会务册。会议通知下发后, 各单位按会议通知要求, 上报与会人员名单, 小刘都做好了记录, 他对这项工作可谓轻车熟路, 自认为不会出现问题。哪知会议召开前大家领到会务册后, 有的同志询问我们某副县长什么时候提拔为县长时, 大家才发现出错了。原来某县的县长根据组织安排交流到外地工作, 参加会议的是常务副县长, 小刘在制作会务册时按照老套路把“副县长”变成了“县长”。因为大家对干部人事问题都比较关注, 主持会议的市领导发现这个问题后在会前专门进行了解释。少了一个“副”字, 使会议承办工作出现了失误, 给当事人添了不少麻烦, 也损害了办公室的形象。会议结束后, 领导严肃地批评了小刘, 要求他事后总结反思, 坚决杜绝此类事情发生。

案例二:录音笔忘记充电, 会议记录内容残缺

有一次, 市级某领导主持召开工作调度会, 市领导将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根据工作分工, 小李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因为会议纪要要下发到各有关部门、单位。为确保记录效果, 小李事先准备了录音笔, 可等到要用时才发现没电了, 原来前几天科里别的同志用了, 但来时他却没检查。会议期间他只好用最快的速度记录, 由于会议事项多, 他没有记全, 领导专门强调的两条工作要求没有记下来。领导在审阅上报的会议纪要材料后批示:记录不完整, 内容整理齐全后再下发。幸好与会的另一位同志用手机录了音, 他通过听录音, 才补全了会议纪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

上述两起案例可以说是办公室所有“大事”中的“小事”, 它告诫我们, 勿以事小而不为, 勿以小事而轻视, 应该做到小事不小, 多从细节处做起, 滴水不漏。日常工作过程中应时时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责任, 工作中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 小心、细致、认真。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细致的工作作风。工作中要格外重视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环节、小事情、小部位, 否则, 一个字词、一个数字、一个符号的差错, 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 给全局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对工作中每一个拿不准或没有绝对把握的问题, 要亲自核实清楚, 必要时还应该到相关单位、一线去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材料, 确保事情的真实性。“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大事物、大事情都是由若干小事情积累组合而成, 一个人的失误可能造成整个团队的失败, 我们只有把办公室的每一件小事做好了, 办公室的整体工作才不会出乱子。

作为办公室人员, 在思想上要注意树立形象观念。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从本职岗位的每个环节做起, 从自身的每个细节抓起, 充分展现办公室的整体风貌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个人事小, 工作事大, 不能因为个人而破坏办公室的形象, 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作风。办公室工作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长期做办公室工作身心会很疲惫, 办公室人员要坚持做到有苦不怕苦、有难不畏难, 正确处理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 能够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乐于奉献, 尽心尽力地去干, 实实在在地去做。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高效的工作作风。目前党政办公室工作节奏很快, 对办公室人员要求也很高, 办公室人员要反应快、启动快、节奏快, 一旦接受任务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要马上行动, 不能有丝毫的拖沓, 努力跟上领导的节奏, 做到快而有序、忙而不乱。

作为办公室人员, 要养成照章办事的作风。办公室工作头绪多、环节多、规矩多、出错的概率很大。为此, 办公室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按领导意图办事, 拿不准的要及时请示汇报, 克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 尽可能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细节决定成败 篇10

一、对教材的细节处理, 凸显课标精神

如化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这一标准的要求是: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 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理解科学的本质,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增进对科学的情感。这一个标准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四个一级主题能落实到每个具体的知识点上来说, 要求是很笼统的。整个教材中的探究实验非常多, 每个实验看似单摆浮搁, 但实际上它们的终极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而要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就需要在全方位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关注细节。如:对物质中碳、氢元素的验证探究, 虽然是在第七单元中通过甲烷燃烧这一探究实验才明确提出, 但实质上, 从第一单元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就已经开始渗透, 在第三单元氢气的学习、第六单元碳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又进一步深化, 最终在第七单元形成完善的、系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堂上, 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

关注学生的细节, 不仅包括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情绪上的细节变化。如:在第九单元的学习中, 对于“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的问题的提出, 我本以为会非常顺利地解决。实际授课时, 对于“搅拌”这一措施, 学生都接受, 但对于“加热”这一措施, 绝大部分学生都同意, 只有一个平时不太愿意学习的学生在下面小声地提出异议, 看到他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鼓励他说出他的想法。他说:“如果我要溶解雀巢冰咖啡, 加热好用吗?冰咖啡不就是要用冷水冲吗?即使用热水冲好了也成了热咖啡了, 而不是我想要的冰咖啡了。”他的话音刚落, 其他同学立马就大笑、批评, 说他抬杠等等。这时我注意到他眼中的一丝失望和后悔, 于是马上对他的话给予了肯定,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你想得非常周到, 说明你在生活中很注意观察和思考, 那么你能设计实验来亲自验证一下吗?”他眼睛立刻放出了喜悦和被肯定的光芒, 高兴地答道:“好!”此时我看到其他同学也都跃跃欲试, 就马上说:“那咱们一起来设计实验吧。”这节课我设想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但对于这一实验的设计让全班学生都深刻体会到了观察、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 这些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真正明白了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比我就题论题的讲解效果要强百倍。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学生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火花, 可能就是这一点“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三、课后及时反馈, 关注细节

这学期几乎是每一天都要考一张反馈小卷, 做到当天就反馈。在批卷时, 将学生的典型错误记录在本, 牢记在心。讲解时, 针对每一道题都能指出是哪个人、怎么错的。学生感到很吃惊, 吃惊之余感到老师是如此地关注自己, 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坚持天天如此, 不给学生懈怠的机会。学生每天为了不被点名, 绷紧了弦, 课后加倍努力, 认真复习。

细节融资决定成败 篇11

有了这些真实的案例,再加上操盘的经验,我们经纬有了一定高度。在融资的细节方面,说几个重点。

第一点,就是海阔天空去考虑,不要被人民币或者美元局限。今年的A股,最近一段时间火爆,但是不要被眼前的东西诱惑,因为这不一定适合你的公司。你要考虑中期和长期,我的公司定位在哪里,是不是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如果真的要去美国,能做到多大量级,小的话是非常尴尬的。没有流量,没人理你。

很多的美元基金就是这样。看国内过去两三年的市场,都是傲慢、自大、不理解和不屑,比如对国内的乐视、暴风就是如此。但请大家不要再说暴风、乐视怎么样,它们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打破之前的固态思考,认真地去考虑所有美元、人民币融资的可能性。

第二点,融资是一个非常严谨的流程。这有点像圈猫,让一群猫从A点到B点是非常困难的,需要严谨思考。很多创始人在这方面过于随意,一个投资公司找他,他就跟投资者聊。我认为,在你没想清楚之前,宁愿谁都不见。

但是,一旦想要融资,就要有结果,哪怕拿到的钱是预期的一半,只要出来融,就要有结果,不能随意,这是非常严谨的事。在那段时间,融资比你做任何事情都重要。如果因为随意而失败是非常泄气的过程。

现在有些估值很高的公司,都不够严谨。融资轻易开始,随意结束。如果你要开始,三个月之内钱必须要到,人民币一个半月到位。做一切努力让目标实现。中间不尽人意的估值和金额不是最重要的,拿到钱,证明我能继续凶悍地打仗,这最重要。

第三点,战略投资拿还是不拿。如果不站队,第二、第三竞争对手有可能站队。背靠巨头,他们有资源,有持续的资金,但他们会牺牲一部分战略决策权。当然很多东西要看创始人自己,你足够牛,可以做到能拿到战略的钱的同时还不太影响公司的发展,自然最好。

所以笼统地说,任何的战略投资跟你们聊,都需要谨慎。我们很多创始人说融资如何如何。我说只要你数据好、估值好,就可以去融,不要担心稀释。公司做得好,你可以问董事会要期权,他们能把你怎么样?做得好的公司创始人应该在董事会帮团队争取更多的期权。

如果今天猎聘戴科彬说,你们给我10%,我们要“打仗”。董事会怎么样呢?大眼瞪小眼,还是要给。刘强东上市前也要求期权增持一下,不管谁有什么其他想法,人家做得那么好,最后还是只有给。公司做得好,你们做得好,就可以在董事会获得更多的空间,自主权也更高。公司做得不好,你再要就不应该,事实就是这么简单。

第四点,拿到钱不要太抠,对核心团队好一点。我建议你们B轮、C轮融资金额比较大的时候,在那一轮拿出10%~15%的老股套现奖励自己的核心团队。特别是做得好的公司,创始人应该在董事会里帮助团队争取更多的期权。在恰当的时候,考虑拿点钱回去给老婆和孩子,要不然家人觉得你是神经病,透支生命地在工作,生活又苦哈哈的,好几年一分钱都拿不回来。这点真的要这么做,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套现一点,这样能安抚家里人,然后创业者才能后顾无忧地再拼命打仗。

如果我的公司,融了2000万美元,我会主动说你们套现10%~15%,即200~300万美元,给你最核心的六到七个人,比例可以自己考虑,不要自己拿太多。创始人股份多一点,拿30%~50%,剩下的给兄弟们分一下。至少他们拿一些现金回去,只会更加团结。

张增军:细节决定成败 篇12

扭亏为盈

“几年前的华威桥店由于地理位置、周围小区改造等客观因素,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当时作为部门经理的张增军,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05年, 总部领导考虑到我在华威桥超市做了几年经理, 对超市情况比较了解, 所以让我接手店长工作。我当时也没多想, 就觉得只要是店长职责所在, 事无巨细, 我都要尽全力去做好, 不能辜负了总部领导和店内员工们的期望。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 与总部的支持和全店员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张增军是在2005年接手华威桥店的店长工作的, 而在此后的3年里, 从2005年减亏167万元, 2006年减亏70万元, 到2007年扭亏为盈, 目标赢利达到80万元, 业绩是显而易见的。谈到扭亏为盈的秘诀, 张增军说:“没有什么秘诀, 如果真有的话, 就是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

张增军介绍, 华威桥店的定位是社区超市, 由于位置相对偏僻, 所以来购物的基本上都是附近的住户。2003年以前,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 销售额不太理想, 但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 华威桥店的日均销售额已经从2003年初的3万元上升到15万元以上。

“这是行业协会和华普总部的领导们给予我们店集体的荣誉, 是华威桥店所有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凝聚了每一名辛勤工作的员工的心血。”谈到获得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颁发的2007年度金牌店长的感受时, 张增军诚恳地说。

注重细节

在张增军办公室的写字板中间, 分列着2007年和2008年的工作目标, 除了一些赢利目标条目外, 还写着:加强卫生间和服务台的日常维护和服务。张增军工作的细致可见一斑。

“很少见他在办公室里坐着, 他经常在店里到处巡场, 他是个很细致的人, 从来不放过一个细节问题, 而且遇到问题就要马上解决。”店内的员工谈起张增军时充满了敬佩。

一次, 张增军在巡场时发现, 一些负责水果专柜的员工为了提高销售, 把好看的水果放在最上层, 而把外观稍次些的水果放在下面, 吸引消费者购买。张增军当场予以制止:“这是弄虚作假, 当顾客将水果买回家, 发现自己拿的水果远不如上面的好看时, 他们就会产生不信任心理, 对超市今后的销售会造成不良影响。”

如何做好社区店的经营?张增军意识到只有在社区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才能得到社区居民的认同, 吸引大量的居民前来购物。

于是, 每年在过节的时候, 华普超市都会给社区里的低保户送一些粮、油, 2007年夏天还赠送了一批电扇。这一系列举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同, 华普超市逐渐在社区居民心中树立了良好的社区企业形象。这也是华普总部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华威桥店附近有家自行车旧货市场, 前几年曾发生过来超市购物的居民丢失自行车的现象。张增军观察到, 一些顾客由于怕丢车, 有的匆忙购物, 有的在门口犹豫一下还是推车走了。虽然自行车的管理不属于超市的职责范围, 但张增军并没有把它当作份外之事, 在其它超市还没有建立存车设施的时候, 他先是设立了收费存车处, 后经总部批准改为免费存车, 并提供免费气筒, 即使不到超市购物的居民也可以使用, 这些举动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致称赞。

“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条件是做好社区超市的基础, 只有加强人性化服务, 让社区居民从细微之处感受到关怀体贴, 才能让社区超市赢得市场。”张增军感触颇深。

“拳头”团队

店长就像足球队的“教练”, 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 而且还要懂得如何选人、用人。一个聪明的店长要根据每个店员不同的工作特点, 充分发挥其特长。

张增军接手华威桥店后, 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了两次人事调整, 2007年又深度调整了一次。在大幅降低了管控费用的同时, 也让华威桥店的管理团队处在了最佳状态,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店长管理店铺的最高境界是用人格魅力去管理员工, 张增军对待所有员工的态度是友善和一视同仁的。

“他对员工特别好, 我们很少见他发脾气。”一位店员听说有记者要采访店长时高兴地介绍, “他在巡场时还经常帮我们干活, 常有些顾客说‘你们店长怎么一会儿在生鲜这边儿, 一会儿又跑到小商品区去了, 还帮着收拾货架, 真不像个店长, 倒像是个‘帮工的。’”

“我们遇到争执时会找他解决, 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向他请教, 连生活中遇到困难也会找他帮忙, 对于员工来说, 他是领导、是朋友、是家人……”另一名店员争着说。

张增军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张放大了的集体照, 据了解, 这是华威桥店的管理层员工做拓展训练时的合影, 他们给自己的团队起名叫“拳头”队, 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手指的力量是有限的, 而当五个手指紧紧地握在一起变成拳头时, 所产生的力量更是无穷的。

张增军表示:“只要时间和条件充许, 我希望我们店里的每个员工都能一起做拓展训练, 让所有的员工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张增军一直把所有的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 员工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 员工的问题就是他的问题。张增军认为, 作为店长, 树立员工的团队意识是管理中最重要的, 只有让每个员工都意识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 才能将员工们的心凝聚在一起。

一位员工讲起了去年发生过的一件事, 一名店员在指证扒手的偷盗行为时受到威胁, 那人扬言要报复这个店员。“不用怕!”张增军听说后安慰道, “我会让防损部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店员轮流和你在同一个服务区, 保护你的安全, 下班打车回家, 钱由我来出。”

张增军说:“这么做,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这名员工的人身安全, 另一方面也是让所有的员工都意识到, 华普超市华威桥店是一个团结的集体, 每一名员工都不是孤立的, 在为集体做出贡献的同时, 也理所当然会受到集体的关心和保护。”

从这件事后, 华威桥店内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每一个员工都会勇敢地站出来制止让集体利益受损的行为, 从而真正实现了全员防损。

淡然得失

“既然选择了做店长, 就等于选择放弃大部分家庭责任。”张增军谈到家人时, 微微停顿了一下, 轻叹了口气:“在店里我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个细节, 可能因为所有精力都投在店里了, 所以每天回到家, 什么都不想管。”每当张增军问及妻子是否对自己有意见时, 他的妻子总是淡淡的一句话:“有, 不过习惯了!”

“我儿子很聪明, 上三年级了, 学习成绩很好, 而且酷爱围棋, 现在已经是业余四段了。”张增军举起自己放在办公桌上的儿子的照片, 他眼里流露出作为父亲的自豪。“虽然我不能像其他的父亲那样接送自己的儿子去学围棋, 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他玩耍, 我只能尽我所能去补偿他, 我想孩子大了是会理解我的。”

“随着北京的发展, 这两年我们店附近建成了许多小区, 明年将会有大量回迁和搬迁的居民入住, 这对我们店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但同时对店面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是我的一块心病。”在去库房的路上, 张增军一边健步如飞地走着, 一边介绍了他下一步的发展计划, “目前我们店的人效、地效、店面大小离预期还有很大的差距, 我希望下一步在获取总部更多的支持下, 更新卖场环境、扩大规模, 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将华威桥店做成最好的社区店。”

“快把烟熄灭了, 这儿不能吸烟。”当看到一个搬运工在一辆送货车的车尾边吸香烟边卸货时, 张增军忙上去制止。听到提醒, 那名搬运工急忙用脚把烟踩灭, 张增军走过去微笑着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搬运工不好意思地笑了。

上一篇:现代城市居住空间论文下一篇: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