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2024-10-26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共7篇)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1

工程装备维修器材精确化保障要求保障物资必须“适量”[1],既不能造成用时短缺,也不能过量储备,因此,使用前对工程装备保障物资的需求进行精确的预测非常重要。

本文根据工程装备维修器材精确化保障业务中的数据需求情况,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方法,对相关数据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运用数学建模理论,研究提出更为精确合理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Data Mining)[2]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技术角度看,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含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工程装备保障工作中,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各种示意图、数据表格,也包括大量的文档资料,并且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工程装备保障物资情况瞬息万变,战场反馈的许多数据如果不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可能就会成为无用数据甚至是错误数据,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把大量的原始数据转换成有价值的信息,是能否实现工程装备保障物资精确化保障的关键。由其技术特点可以看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 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标准研究

在构成装备的零配件中,不是所有项目都可以作为维修器材的,可以作维修器材的,也不一定适合用时维修工作。此外,受经费保障能力和用时保障条件的限制,也需要对各级单项维修器材进行筛选,以确保最急需、最实用的维修器材品种和数量得以储备,求得需求和能力的有效平衡。

2.1 影响参数分析

(1)外部损伤影响。指由外部因素造成的装备损伤,与装备类型、工作样式、工作条件等有关。

(2)故障影响。指装备使用过程中故障损坏的可能性参数,与器材的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有关。

(3)关键性影响。指该零部件在装备系统中所起作用及器材损坏结果对系统性能影响程度。

(4)限时可更换性影响。指该零部件在有限时间内可拆装更换的难易程度影响。如损伤工程装备修理时间超过工程保障任务完成时间限制,对其修理不再对目前的工作具有意义。

(5)保障性影响。指用时对器材筹措供应条件的要求,与器材的筹措方式和运输能力有关。

(6)经济性影响。即零部件成本、价格大小的影响。

以上(1)到(6)的影响程度均分为很高、高、低、很低四级。

2.2 确定因素集和评价集

定义:称a=(a L,a M,a U)为三角模糊数[3],如果它的隶属函数为μa(X):R→[0,1],即:

式中,X∈R,0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维修器材消耗影响参数指标均属模型性指标,可以用三角模糊数进行判断。三角模糊数具有直观、使用简便、可表达多种语言变量的特点。根据专家对某对象的评价选取相应的a L、a M、a U值,对于上述影响因素指标属性的评价可采用“很低”(VL)、“低”(L),“高”(H),“很高”(VH)等4个语言变量,它们可分别记为VL=(0.1,0.2,0.3),L=(0.2,0.3,0.4),H=(0.6,0.7,0.8),VH=(0.8,0.9,1.0)。

考虑任意两个三角模糊数为:a=(a L,a M,a U)和b=(b L,bM,b U),根据扩展原理,有相应的模糊数运算规则如下:

依维修器材消耗影响因素分析,可设定因素集为:

C={c1,c2,c3,c4,c5,c6}={工作损伤,故障,关键性,限时可更换性,保障性,经济性}。

评价集选择为:V={v1,v2,v3,v4}={效果很好,效果好,效果差,效果很差}。

2.3 维修器材基数单件需求计算模型

(1)损耗装备依据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时维修器材的消耗量主要取决于工程装备的损伤情况。依据工程装备的主要功能,结合其执行工程保障任务的环境恶劣程度,将工程装备分成一、二两个类别:

一类装备主要包括参加高强度、复杂条件施工行动的装备如推土机、多用工程车、岸滩路面器材等。这类装备正面和深度受损可能性大,而且抢救抢修较难,因此损伤率及重度损坏程度预计较高,维修器材消耗量较大。

二类后备装备以及负责协助任务的装备。这类装备直接损坏几率较小,主要是外露件、精密件、液压件、棉胶制品及其它材质脆弱、易于破损的零、部件和总成的损坏,因此,这类装备相对于一类装备的损伤率和重度损坏率预计较低一些,相应的维修器材的消耗也较少。

(2)维修器材基数标准单项需求计算模型

进行维修器材基数单项需求计算时,首先要考虑装备的类别,即一、二类装备,不同类别的装备用时损伤的概率不同,单个基数中对单项维修器材的需求也不相同,其次要考虑单项维修器材的易损性,容易损坏的维修器材应相应增加单件数量,另外,还要考虑维修器材的使用损坏情况以及工作强度影响情况。综合考虑各因素后,可以得出维修器材基数单件需求计算模型[4]。

式中:Pij-某型装备某项维修器材需求量,i为装备序号,j为器材序号;Nij-某型装备某项维修器材单装用量;ndij-某型装备某项维修器材损伤系数,该参数主要由维修器材部位、装备防护能力以及维修器材易损程度决定;ηk-装备种类影响系数,k=1或2,η1取值范围为0.5~0.6,η2取值范围为0.25~0.5;ηsij-某型装备某项器材使用损坏影响系数,随着维修级别增加,该系数逐渐增大;ηq-工作使用强度加大系数。

确定维修器材基数项目和单项需求量后,就可以确定相应装备维修器材的基数标准。

3 维修器材需求量建模与实例分析

3.1 维修器材需求量计算模型

运用资源重构[5]的思想,根据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标准计算方法原理,将维修器材基数箱组中各单项器材分为易损件和非易损件,并综合考虑装备数量、损伤率和损伤程度系数,建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需求计算模型如下:

式中:Xi为某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需求量;Si为某型工程装备数量;Ei为某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保障装备数。

Pmax(xi易)为某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箱组易损件最大用尽概率,其计算公式如式(4)所示:

其中,Pi为某型工程装备损伤率;ki为某型工程装备一级维修器材基数使用系数,根据工程装备保障力量用时保障任务情况,可以得出:ki=kq+kz×η,其中,kq为轻损程度系数,kz为中损程度系数,η为中损装备修复系数;N易i为基数箱组中某易损件数量;N易总为基数箱组中易损件总数;N非总为基数箱组中非易损件总数。

Pmin(xi非)为某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箱组非易损件最小用尽概率,其计算公式如式(5)所示:

其中,Pi为某型工程装备损伤率;ki为某型工程装备一级维修器材基数使用系数,根据工程装备保障力量用时保障任务情况,可以得出:ki=kq+kz×η,其中,kq为轻损程度系数,kz为中损程度系数,η为中损装备修复系数;N非i为基数箱组中某非易损件数量;N易总为基数箱组中易损件总数;N非总为基数箱组中非易损件总数。

将式(4)和式(5)代入式(3)中可得到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需求计算模型:

式中,Ni为某型工程装备维修器材基数箱组单项器材件数。

3.2 实例分析

假设某次工作行动中共有45台a型推土机参加工程保障任务,预计损伤率为45%,轻损比例为0.4,中损比例为0.25,重损比例为0.25,报废比例为0.10,维修保障力量承担20%中损装备抢修任务,a型推土机维修器材基数标准见表1所示。现对a型推土机维修器材需求量进行预测。

根据原始算法计算过程如下:

根据模型1-12基本算法,运用计算流程通过编程可计算a型推土机维修器材需求量为16个基数。

4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实施装备保障,常常是把一切保障资源按计划基数送达,大量的资源堆集,极易造成损失和浪费。本文通过数据挖掘和需求计算,保障部门可随时了解所属单位的需求,并运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和分析实际情况,预测未来消耗和保障任务量。

/件

参考文献

[1]林干,王兴安,迟维英.装备精确化保障研究[J].地面防空武器,2004(1):37-42.

[2]范明,孟小峰.数据挖掘与概念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王世明.排序决策的三角模糊数方法[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5-46.

[4]王乃超.基于产品维修策略的保障设备需求量计算模型研究[J].系统与电子技术,2009(5):1267-1269.

[5]韦韫.装配资源重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9上半月):2059-2063.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初探 篇2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概念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装甲等装备器材的运输物流,其一般是为了应对包括军事冲突、自然灾害在内的多种突发情况。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装甲装备物流已经完成了物流各个阶段( 包括装备筹集、包装、 运输、配送等) 的有机整合,成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基础。对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运输对象是以装甲装备为主;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 3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体系层次则是属于国家应急物流体系和军队应急物流体系之内的,是与其他专业器材的应急物流体系处于同等地位的。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基本特征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相较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急物流,其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 1器材复杂性

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种类多,价值高,有些还是高精度装备,所以这就对其保管条件和保管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器材物资管理具有着很大的复杂性。有些器材物资重量可达数吨,但有的可能只有螺丝帽大小,体积重量复杂不一; 有的保管时需要定期通电检查,而有的需要进行防霉护理,这对保管条件也提出了要求[1]。

2. 2不确定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活动的进行是由突发事件或各种应急行动所决定的,应急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或管理者无法预知物流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等内容,所以说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 3军事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考虑的首选问题是军事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这与常规物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进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其第一要务就是装甲装备器材安全快速的到达冲突区域或军事行动地点。

2. 4保障超常规性

由于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军队群体,所以,由于其特殊性,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流程可以无限的简化,其目的一般只注重装甲装备物资的安全、 快速、顺利的抵达。

3保障环节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支持,具体包括应急筹措、应急储备、 应急调配与供应等几个方面。

3. 1应急筹措

在紧急情况下若军队对装甲装备器材有着紧急需求,那么此时就会启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筹措,相关单位应该进行应急订购等手段积极地完成军队所需物资的筹措。

3. 2应急储备

应急储备指的是为应对军队群体对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需求而采取的储备措施。应急储备应该要进行事先的谋划, 要以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对物资需求进行预判,要对其布局、规模进行实时的调整,并对器材物资的进行积极地更新、保管、 更换[2]。

3. 3应急调配与供应

在有着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需求时,要对应急调配与供应环节进行重视,要进行充分的对调配与供应方案进行考虑,以保证所选方案是最优方案,使得有限的器材资源得到最充分或最大的利用,以便保证军队活动的正常需求。

4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

4. 1应急保障指挥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包括应急保障指挥, 其具体内容指的是相关管理者或参与者根据自身职责与预案设计,依据实际应急物流状况,对应急物流做出指挥,或提出建议,使得应急物流活动可以安全有序的开展[3]。

4. 2信息集成

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体系中因为使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所以就很容易实现应急物流信息集成,这样既加强了对于装备器材的管理,又提高了应急物流系统中的应急保障能力,使得装甲装备器材物资在应急物流保障中变得可视可控。

4. 3社会资源征用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军队系统的运行,是以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运输体系。 所以,在进行应急物流运输时要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征用,通过军民的共同努力使应急保障物流体系更加的完备。在进行社会资源征用时,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要依法征用、合法征用,确保应急保障物流任务的顺利开展。

5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成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还有着种种不足,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5.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相较于运输需求来说尚还有着较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运输通道单一、铁路网络薄弱,民航支线缺乏等方面。而且公路的通达与衔接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内河航道的等级较低。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异,造成了交通基础建设从东至西逐渐弱化的趋势,再加上物流运输信息网络还有待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5. 2组织机制不健全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所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各单位抽调的,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配送也是由多个部门来完成的。由于人员和组织部门的不统一,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间的错误,使得应急物流的运输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效率低下。

5. 3应急物流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应急物流不应该只依靠政府或军队自身的力量,还要更多的依靠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体系中,应急物流企业的数量和生存状况都不是太好,特别是对于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的应急保障运输,由于其保密性,政府和军队很难将其交付给专业企业进行运输。另外,由于有关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较少,存在着较多的立法空白,所以,应急物流的进一步建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

6结束语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3

装备维修器材,是指用于武器装备维修和配套所需的各种物资,它是实施武器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的好坏,是武器装备能否保持和恢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装备维修器材的管理工作繁杂,涉及装备维修器材的计划、筹措、储存、供应等多项活动,其目标是实现对维修器材流通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决策、监督和调节,实现装备维修器材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

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分析研究,主要是抽取具体管理工作中的业务逻辑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系统建模搭建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统一的业务流程体系,从业务分工、业务过程和业务信息等方面建立一套统一、涵盖所有业务活动的流程架构,建立流程的衔接体系,以清晰的展现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的业务分类、层次和逻辑,并间接的反映运行过程中涉及的组织中不同维度的信息。

1 业务流程建模简介

1.1 基本概念

自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有关过程的组织管理与流程优化的工作就一直在进行。只不过在没有引进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前,这些工作是由人通过手工方式来完成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实现从具体的业务活动中抽取业务流程逻辑,并对业务流程逻辑进行深入的分析、规范、优化,来不断提高实际业务工作的效率。

流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的,任何人类活动都有一定的节奏,都可以按照时间展开,从而形成沿着时间轴流动的过程。所谓业务流程,是指在具有组织功能的组织结构中,能够实现业务目标和策略的相互连接的过程和活动集。业务流程建模则是以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为目标的、根据业务流程和流程定义进行描述和建立模型的过程[1,2,3,4]。

1.2 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建模方法

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建模的主要目标就是描绘当前装备维修器材的管理模型。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模型中的要素主要由三方面组成: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信息;通过对这三要素的有效组织与描述,即可实现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体系的清晰、细致的刻画。因此,在构建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模型的过程中,主要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我们用组成结构树来描述系统的组织结构;用职责执行流程图和业务协作流程图来描述系统的业务流程;用信息/表单内容图和信息/表单关系图来描述系统的业务信息;如图1所示。其中,业务流程主要用于明确装备维修器材管理过程中不同机构、岗位在完成其承担的任务时何时介入、如何介入、每项任务完成的程序以及信息的状态、信息的流动方式,以清晰地描述装备维修器材管理工作的业务流程。

2 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建模

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业务流程建模,首先是对当前业务状况进行描述,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流程描述模版、流程描述方法和标准,展现流程全貌与业务结构、流程走向、端到端的流程路径,展现整个流程体系的各种要素,如组织岗位、岗位职责、活动步骤、数据信息等,并能够建立组合和联系。下面对组成结构树、职责执行流程图、业务协作流程图以及业务信息的设计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2.1 组成结构树

用树形结构描述描述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体系中的组织分工,能够简洁、直观的勾画出组织的层次关系和隶属关系。除描述组织的组成关系外,组成结构树还可以十分精细地描述分工情况,描述岗位担负的工作职责、展开描述履行职责的工作步骤等。结构树中的每个层次由行为单元节点组成,这些单元的基本类型依次为“机构→部门→工作岗位→岗位职责→活动步骤”,其中“机构、部门、工作岗位、岗位职责”还可称为组织单元或活动主体,这构成了结构树树的层次关系。图2为组成结构树示意图。

2.2 职责执行流程图

在组成结构树中可以看出每个工作岗位包含数量不一的职责,要完成某一职责必须经过若干步骤来实现。职责执行流程图通过顺序执行、条件分支、循环执行等逻辑单元形成执行工作步骤的逻辑流程,以描述每个工作岗位自身如何完成其具体工作职责。图3所示为器材审价职责执行流程图。图中说明了器材审价工作需要的工作步骤,同时,也描绘了不同步骤所涉及的业务数据表单以及对该表单相应字段的操作权限(读、写、改、审),如图3所示。在“组织审核审价结果”步骤涉及到写“单位产品审查情况汇总表”(连接线上不同箭头代表不同的操作权限)。

2.3 业务协作流程图

业务协作流程图用于描述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工作协作流程,从宏观角度来描述部门、岗位之间的工作交接过程。如果为每个微观的工作细节都设计协作流程,那么最终的流程体系将会非常庞大、臃肿。因此,在设计时的粒度应适中。在业务协作流程图中,明确了各活动间所传递的业务数据表单及其状态(待审、待批、已审等)。图4为器材审价业务协作流程图。

2.4 业务信息

在装备维修器材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信息/表单,如何对这些信息/表单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是业务流程建模过程中必须重点研究的工作。在本设计中,通过建立信息/表单内容清单,来描述业务协作流程中出现业务信息表单及表单中的每一信息项目;而用信息/表单关系图,来描述信息表单栏目之间的计算关系、函数关系。图5所示为“审价申请表”和“单位产品审价情况汇总表”之间的关系图。该图说明了两个表是通过“产品名称”字段进行关联,箭头方向说明了两个表的引用关系。

3 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优化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可将装备维修器材业务划分为结构设计和运行设计两个层次:组织结构属于结构设计;业务流程和业务信息属于运行设计。结构设计是运行设计的基础,反过来运行设计又可为结构设计优化提供支撑。由于军队性质的特殊性,暂不考虑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而主要针对运行设计进行优化。

业务流程优化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在流程优化之前,首先要对建立的当前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模型进行分析、诊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部队实际需求的满足情况:包括部队正常训练、专项申请以及战术储备等方面的需求;

(2)业务流程的资源消耗情况: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和时间资源;

(3)业务流程的瓶颈环节:重点是影响关键流程效益的瓶颈环节;

(4)业务流程的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定义、组织结构及其合理性等。

在所有的业务流程中,关键流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管理效率的高低。因此,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应从众多流程中筛选出关键流程,关键流程的筛选可采用漏斗原理逐步进行。对于需要进行优化的关键流程可借助鱼骨图法从Management、Man、Method、Material、Machine、Environment六个方面来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直至原因非常明确;这样,解决方案就可以很容易的形成[1]。图6为鱼骨图分析法示意图。

4 结束语

本文对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建模及优化的方法进行了描述,介绍了基于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业务信息三要素进行建模的基本过程。建立在三要素基础上的模型体系,可以明确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及相关任务分工,清晰的展示业务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人、财、物及其相互关系,及时发现业务流程中的错误、不合理环节并进行改进、完善和优化。

应用装备维修器材业务流程建模的成果,可以很好地指导装备维修器材管理工作,提高整个业务流程运行的效率、成本、质量,确保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葛星、黄鹏:《流程管理理论设计工具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5,89-90。

[2]李春玲:《集疏中心作业流程设计与优化》[D];吉林大学,2006:14-15。

[3]志斌、严隽薇、吴启迪:《企业过程建模体系的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1):40-44。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4

1 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参与国防建设的各工业企业已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为国防服务不再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盈利是任何企业不可回避的现实要求。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在市场环境下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大部分装备维修器材筹措布局沿用计划经济时代分工负责方式,许多器材按照定点负责方式生产,缺乏竞争活力,存在采购效率低、效益差和舞弊隐患,维修器材采购中的拖进度、降指标、超经费现象时有发生。

(2)维修器材涉及专业众多,一种大型复杂装备维修器材数以万计,而多数的维修器材年度需求量在个位数,因而造成品种多、批量少的现状,工厂因为获利少不愿组织生产。

(3)多数器材只有一家生产工厂,即使某种器材有多家工厂生产,但往往同一种器材各军区采购价格相差很大。

2 美军维修器材采购现状

2.1 管理体制

美军的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属于美军物资补给工作的一部分,其装备维修器材属于补给品中的第九类,即修理各种武器装备用的零件、部件、总成、配件、附件、工具等。

美军物资供应工作中的一大原则,是“一体化物资器材管理”,即任何一种物资和器材在全军范围内只由一个归口部门管理。目的是避免机构重复和工作重复。根据此项原则,美军在物资供应上形成了通用物资统供和专用物资专供的采购体制。在零备件采购上也是如此,国防后勤局与美国政府系统的联邦勤务总署保持联系,掌管联邦物资目录,负责三军通用零备件包括通用五金、电子器材等的采购;而各军种的专用器材装备的零备件,则由各军种的相应机构(如陆军器材司令部)自行负责。

2.2 运行机制

美军在维修器材采购中非常重视采购活动的军事经济效益,并制定了单一来源价格监控机制和竞争机制来保证采购活动的有效实施。

2.2.1 单一来源价格监控机制

美军维修器材采购中,合同官将对器材采购活动负责,对于单一来源维修器材实施严格的价格监控机制。具体内容包括:

(1)对于任何单一来源维修器材,如果器材在最近的一年时间内价格增加了25%及以上,合同将不得授予。

(2)如果价格超出增长限制,合同官也可以授予合同,但必须在合同首页注明合同符合以下条件:

(1)合同官已经评估了备件价格,并推断价格增长是公平合理的;

(2)尽管价格上升,但出于国家安全利益需要购买。

(3)如果价格没有超出增长限制,合同官仍需对以合理价格采购器材负责。

(4)在计算目前价格与原先价格增长百分比时,必须考虑采购数量、物价增长的影响,平衡达成比较的所有因素。

(5)在采办金额限额以下的采办活动中,对于25%的增长限制率,各采购部门和机构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增长限制浮动率。

2.2.2 竞争采购机制

为了节省经费提高采购效益,美军在采购活动中历来重视引入竞争机制,自从1947年颁布《武装部队采购法》正式拉开竞争性采购的序幕以来,美军不断完善竞争机制,深化完善竞争采购实施。在维修器材采购领域,为解决单一来源采购种种弊端,美军除了按《联邦采办条例》(FAR)第六部分竞争采购要求实施采购外,设计开展了备件突破计划,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备件突破计划中,美军将对各物资供应中心所辖器材实施筛选,并将筛选后的器材分类,标识采购理论编码AMC'S(Acquisition Method Codes),AMC'S赋码1-5,其中代码1、2即表示备件属可竞争类。器材选按时间限制分为两类,即全筛选和有限筛选,其中有限筛选只适用于全筛选时间不充裕或紧急采购情况。筛选将主要从经济效益、技术数据获取性、质量保证等方面考虑,以有限筛选为例,其考虑技术数据、质量要求等因素过程如图1所示。

3 装备维修器材采购设计

一方面,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以美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军队在维修器材采购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用了许多方法与手段,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虽然我军与美军相比,在人员编成、机构设置以及武器装备配备方面有诸多不同,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与其也有较大差异,但其追求采购军事经济效益的方式、方法对我军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结合维修器材采购特点,针对我军维修器材采购存在问题,并参考美军维修器材采购方法,对我军装备维修器材采购进行了设计。

3.1 采购系统结构设计

鉴于目前装备维修器材采购面临的问题,应当对目前的装备维修器材采购结构进行创新性设计,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顺应军民一体化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兼顾当前的维修器材采购现实环境。应以“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为指导思想,构建以总部为主导的集中采购和以部队为辅助的分散采购相结合的采购系统结构,取代现行的三级采购体制,突出强调对器材采购的统筹统管,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我军器材采购采用的两级负责制,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分为总部、部队两级。由总部构建维修器材采购中心,下设通用器材组和若干专业组,并开发装备维修器材采购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器材采购活动。部队采购的装备维修器材为标准零件或部队可自制的器材,总部采购器材为除部队采购外的各类专用器材和通用物资,总部器材采购系统结构如图2。

较以往采购系统结构而言,总部、部队两级采购体制有如下优势:

(1)较之三级采购体制,两级体制更能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形成数量规模积累效益,利于器材购置经费的统管统用,可有效防止经费的挪用闲置问题。

(2)两级体制,便于将同种同类器材的集中采购,杜绝同种器材不同价格的问题,使有限的维修器材购置经费发挥更大效益。

(3)两级体制,便于总部控制全军维修器材资源数量,规划维修资源,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装备保障体系。

(4)两级体制,将更好地发挥器材采购的竞争性,总部器材采购系统将包含各类维修器材部队使用方需求、工厂供应方资源、仓库存储方资源等相关信息,便于打破器材按照定点方式生产现状,有效促使工厂供应方按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总部、部队两级采购体制的实施存在以下难点:

(1)两级体制将使总部级维修器材采购任务加重,涉及专业众多,器材来源广泛,如果没有统筹规划,不能建立起全军统一的器材采购管理系统,千头万绪的采购工作很可能造成采购活动的混乱,达不到最初目的。

(2)总部和部队维修器材采购分工方面,虽然已按筹措难度及经额大小简单分为部队采购标准件、自制件,但如何建立起区分器材采购任务的标准仍需要做很多工作。

3.2 采购系统运行设计

采购系统需要正常运转,必须用一套有效的机制加以引导、约束,要实现采购军事经济效益,必须围绕“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的指导思想建立起同类器材集中机制、竞争采购识别机制、采购行为监控机制、采购效益激励机制。

3.2.1 同类器材集中机制

按照三级采购体制,虽然是同种维修器材,但由于需求部门不同,维修器材采购价格差别很大,全军维修器材由于分散采购而使得经费不能有效利用,实行同类维修器材集中采购,要求任何一种总部级器材在全军范围内只由一个归口单位采购,必将便于监管并取得数量规模积累效益。

3.2.2 竞争采购识别机制

竞争是我军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维修器材有其本身的特点,并非所有的器材都适合竞争,建立维修器材竞争识别机制,判别竞争的必要条件,如采购竞争节省费用可观性、竞争实施的技术可行性、竞争实施的军事安全性等,将进一步深化我军维修器材竞争性采购实施,提高军事经济效益。

3.2.3 采购行为监控机制

维修器材采购各组织的行为以及采购活动实施应该受到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监控组织挂靠总装审计部门,可由审计部门临时抽调组成,设置年度监督和不定期抽查监督,检查采购组织是否尽职尽责,采购活动是否满足条件要求,采购程序实施是否规范,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有无徇私舞弊行为等。

3.2.4 采购效益激励机制

系统结构设计下,维修器材采购是由各采购组织分头实施的,在各级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促进各级工作的积极性,也将形成一种争先评优的竞争氛围,如甲部队与乙部队的采购效益比较,总部A采购组与B采购组的比较。

4 结束语

集中采购和竞争采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采购的基本形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采购效益的保证。建立两级采购体制,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打破维修器材各军区分散采购,指令性采购程度严重的状况,将保证维修器材采购资源的合理获取,最大限度地发挥采购的军事经济效益。

摘要:文章首先指出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美军的维修器材采购现状。最后,在借鉴美军做法并结合我军实际的基础上,以“发展集中采购与竞争采购”为指导思想设计了装备维修器材采购系统结构与运行。

关键词:维修器材采购系统,结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Defense Procurement Acquisition Policy Office.Acquisition of Replenishment Parts[EB/OL].(2008-01-10)[2009-01-12].http://www.acq.osd.mil/dpap/dars/dfars/html/current/217_75.htm.

[2]Inspector General Dept of Defense Arlington va.The Spare Parts Breakout Program[R].ADA385997,1990.

[3]曹小平,路广安.装备维修器材保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5.

[4]梁海斌,高崎,等.军械维修器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张双平.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方法研究[D].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5

装甲装备战备维修器材 (以下简称:战备器材) 储备模块化是指将若干个执行规定功能, 工艺上相互联系的独立模块组成一个整体装入与之配套的集装箱内, 形成各种独立的保障单元。它可视维修任务、规模、性质等的不同, 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合, 对维修机构实施快速、有效、精确的保障。本文采用模块化的思想, 提出了战备器材模块化储备改革的设想, 以期解决战备器材储备中存在的与装甲装备维修改革的要求不一致, 全面储备方式不经济, 基数标准的组成形式不科学等问题。

模块化具有以下基本含义: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模块。其组成模块应符合四个条件:具有独立的功能;具有联接要素;具有互换性;是一组有不同用途的, 不同结构的基本单元。包括模块分解化和模块集中化两个过程。最终要获得能基本满足各种不同功能和需要的系统。结构、界面和标准统称为“模块化”三要素。模块运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标准化模块组装成新系统, 二是将新系统置于新的环境中运行, 并在运行中对模块的组合与运行进行多适应性地调整和变化。

在设计战备器材模块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需求牵引原则;功能明确原则;通用性原则;典型部件原则;可扩充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模块化设计依据

根据装甲装备受损程度以及维修所需要的时间等因素, 装甲装备受击损坏分为:轻损、中损、重损和报废等级别。现代作战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战场允许受损装备修理的时间非常有限。有效抢修时限是衡量装甲装备是否具有野战抢修价值的基本尺度。装甲装备修理时间, 根据维修力量编组情况, 一般伴随修理分队遂行xx分钟以内的维修任务、基本维修分队遂行x小时以内的维修任务。装备受损定级时, 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受损装备维修所需要的时间。因此, 在设计战备器材模块时, 同一模块内的器材必须对应装备受损的同一级别, 同时考虑零部件更换 (修复) 时间。

装甲车辆型号的不同, 它们的结构也不同, 但归纳起来, 坦克按结构分类, 一般可以分为:动力装置、传动装置、行动部分、操纵部分、装甲车体、炮塔、灭火装置、三防系统、随车工具、武器部分、火控部分、观瞄仪器、通信设备、电器设备、备品附件等。各个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本体、燃料供给系、进排气与增压系统、润滑系、冷却系、启动系、加温系、高压空气系、电控系等。

装备结构越来越多的采用模块化设计, 不同装备型号之间的通用的部件越来越多, 因此, 在考虑设计战备器材模块时应参考装备结构特点。

修理力量的主要来源来自旅 (团) 修理营、军 (师) 修理营、军区修理大队 (营) 和工厂的修理人员等。平时旅 (团) 修理营承担装备小修和检修工作。军 (师) 和军区修理营 (大队) 承担装备中修工作。工厂承担装备大修工作。

按照维修改革的要求, 战役以上的维修保障机构主要完成扩展部件集中修复、新装备高新技术系统项修巡修、战时装备保障技术支援和信息支援任务, 提高保障质量和效率, 形成对战术级维修机构平战时保障强大的支援能力;战术级维修机构主要承担换件修理任务, 减少原件修理、旧品翻新和零件制配等任务, 剥离与战时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职能, 力求使平、战时保障任务一致, 减少在修时间, 降低保障难度, 提高战时伴随保障能力。要确立基本维修保障单元。建立完成基本维修保障任务的维修人员专业、数量和维修资源品种、数量的最小编配模块, 作为保障能力的基本计算单位。

因此, 在设计战备器材模块时, 应该考虑到不同的修理能力对器材保障的要求也不同。

对于装备战时使用损坏所需器材, 可以通过分析装备日常使用所需器材的消耗规律得到, 然后结合零部件更换 (修复) 时间、装备结构进行划分或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战备器材模块种类和数量。

作战任务涉及作战类型、作战强度、作战持续时间等要素。

通常情况下, 作战强度越大, 战斗越激烈, 装备维修所需器材数量越多。作战强度是一个分析型主观变量, 一般根据作战双方的军事实力, 武器装备性能, 作战激烈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很难用确切的数值来进行量化, 可以借鉴历史或外军近期作战的战况来衡量作战强度, 同时也要考虑敌对双方的军事实力。

作战持续时间也是影响器材需求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 作战时间与所需要的器材数量是成正比例的, 作战时间越长, 维修器材需求就越大。不同器材的需求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不同的, 可以根据不同器材的消耗特性, 按照不同作战阶段和时间节点, 确定器材需求量预计。

设计的模块, 必须在器材供应分队的投送能力之内。另外, 装甲装备乘员携带一定的维修器材, 对于快速恢复装备战斗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模块设计步骤

根据装备受损分类标准和有效抢修时间, 得到每种受损类别装备修复所需的零部件, 再结合装备结构, 设计战损维修器材储备单元。

根据装备日常使用故障规律, 对平时故障器材消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再结合装备结构, 得到日常维修器材储备单元。

对战损维修器材储备单元和日常维修器材储备单元进行对比分析, 根据维修时间、修理机构的维修能力、投送能力等因素, 通过归类、拆分、合并、调整等, 得到标准化的战备器材单元。

战备器材单元应具备模块的基本条件, 即:具有独立的功能, 如A电台维修器材战术储备单元、xx型自动装弹机维修器材战役储备单元、xx综合传动装置维修器材战略储备单元等;具有联接要素, 通过属性标明适用装备型号、功能、最少更换 (修理) 时间、重量、体积、运力要求等信息;具有互换性, 如A电台维修器材战术储备单元既可以用在A式坦克上, 可以用在B式坦克、C式履带步兵战车、D式两栖突击车等多种型号装备上;是一组有不同用途的, 不同结构的基本单元, 如A电台维修器材战术储备单元由天线、收发信机、受话器等6项10件器材组成。

根据作战单元 (如:营、连) 的装备型号、数量, 假设装备全部受损后, 计算得到保障作战单元维修所需战备器材保障单元的数量和比例。这些模块供部队在储备和运用战备器材时参考使用。

结合建制部队拥有的作战单元数、装备编成、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以及部队的地域、气候等因素, 在充分预估装备受损概率等数据后, 在参考模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 储备或使用战备器材保障单元, 形成任务模块。

根据部队可能担负的作战任务, 构建针对该部队的部队模块。部队储备的战备器材单元数应是各种任务模块的所含战备器材单元数的并集。

模块运用

战备器材实行模块化储备后, 在运用时, 应当有针对性地选用模块, 或者进行重新组合。同时, 根据需要制定采购、组配、运载、携行、储备等相关规章制定, 并开展模块组合训练, 提高精确化保障能力。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6

现在的装备器材保障过程中,装备器材门类众多,装备器材的配置、动用、维修以及工作状态等信息大多需要依靠人工进行收集,且不同业务部门对于装备器材信息的分类、统计和应用需求各有差异,使得装备器材保障工作繁重,效率不高。

EPC技术是一项综合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物品编码规则以及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综合体系,建立EPC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军内互联网络装备器材信息的流通和共享,提高了装备信息保障的实时性、准确性和透明性,充分了解了库存装备信息以及在途装备器材的位置、状态信息,从而达到优化配送以及在途物资重新调配,有利于形成动态、精确的保障力量,大大增强了我军信息化战场的综合保障能力,改善了我军装备器材的保障现状。

1 EPC网络简介

EPC系统的信息网络系统是建立在全球互联网的基础上,由EPC标签、识读器、中间件服务器、Internet、ONS服务器、PML服务器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其中,中间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数据校对、识读器协调、数据传送、数据存储和任务管理;对象名称解析服务(ONS)是一个自动的网络服务系统,类似于域名解析服务(DNS),ONS给Savant系统指明了存储产品的有关信息的服务器;实体标记语言(PML)是基于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可扩展标识语言(XML)发展而来的,用于描述有关产品信息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2 EPC网络技术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通过中间件管理软件系统实现信息网络传输,通过对象命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实现定位,以及通过实体标记语言(Physical Markup Language,PML)实现信息共享,最终实现我军装备器材的实物互联。

2.1 信息网络传输的实现

信息网络传输主要通过对中间件的开发研究进行实现。其主要工作是解决读写器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匹配问题,以及数据的采集控制问题。根据任务需求,本文采用分布式的架构,设定了多级中间件平台,如图2所示。

图2所示的结构中,边缘中间件ES(Edge Ser-ver)直接连结并管理数个射频读写器和传感器,针对所采集到的装备器材信息,进行初步的数据处理;集成中间件IS(Internal Server)接收所有ES传回信息,不直接控制读写器和传感器,负责对外进行数据交换与命令接收等工作,同时IS还可以通过ES,实现对象追踪功能、对象搜寻功能以及对象数量统计等功能。为防止数据重复和冗余,ES和IS之间只进行纵向流通,即IS只存储其子节点ES的数据,而不与横向兄弟节点进行数据交换。按照图3所示的中间件分布式结构,可以将巨大的数据量进行分流,减轻了网络和服务器的负担。对于其中具体的中间件,本课题拟定的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中间件功能结构主要包括采集器接口、程序处理模块及应用程序接口三大部分。其中,采集器接口负责前端和读写器以及传感器的硬件通信接口。程序处理模块中事件处理模块用于响应不同的任务,实现对采集器操控配置以及数据的采集过滤等操作;实时事件数据库用于记录和存储不同的事件数据,以提供给用户使用;任务处理模块用于对协调和调度不同用户任务;用户自定义模块与应用程序接口相关联,用于制定任务规则和产生任务指令,并读取事件数据。应用程序接口负责后端与用户设定的应用软件的通信接口。

具体到各个模块,采集器接口的实现可根据读写器和嵌入式传感器的通信端口所定义的传输协议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转换;程序处理模块中用户自定义模块主要是通过API函数进行实现,其余三个功能模块为EPC Global技术规范中所定义的标准组成模块,可参照规范给出设计方法,应用COM组件技术和SQL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实现;应用程序接口与用户自定义模块相似,也主要是通过API函数进行实现,但同时需要考虑针对于互联网络的TCP/IP通信协议的绑定问题。

2.2 信息共享服务的实现

信息共享服务主要通过存储有用PML语言描述的装备器材信息的EPC服务器进行实现。其主要工作是对于装备器材信息及相关事件的语义表达及EPC服务器的事件处理。PML语言以可扩展标识语言(XML)为基础并加以扩展,根据中间件传送来的EPC数据和传感器观测数据,进行实例化的事件描述,主要包括EPC代码、时间、地点、数量、成分、状态、环境以及行为等元素。本文主要依据PML语义规范来对装备器材的保障事件进行描述,并采用SQL数据库的形式,以EPC代码为索引进行信息服务。

EPC服务器对于PML描述信息的存取控制,通过捕获和查询事件接口来实现,如图4所示。其中捕获事件用于获取中间件传送过来的EPC代码和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更新;查询事件用于响应应用程序以EPC代码为索引的查询,并返回相关信息。本课题对于这两个事件模块依据EPC信息服务规范,采用API函数进行实现。

2.3 信息定位服务的实现

信息定位服务主要通过ONS服务器的对象名地址解析进行实现。其主要工作是对中间件传送来的EPC进行转换和解析,从而得到存储有相关EPC信息的EPC服务器地址。本课题对于ONS服务器采用分布式多层次架构设计,并依据ONS技术规范进行转换和解析算法的实现。ONS服务器的转换和解析过程如图5所示。

3 基于EPC网络的军械信息管理系统的实例设计

目前我军的仓储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还是人工管理, EPC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解决对仓库物资流动有关的信息管理。

将RFID标签贴于仓库内的托盘、包装箱或元件上,标签内包涵元件规格、序列号等信息,当物资通过安装在预置地点的RFID识读器时,便可以完成库存信息的自动盘点,无线局域网将数据传输到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中共享,指挥中心便能够得到实时的物资储存信息。大大加快了装备物资在物流供应链中的流通速度,减少了人工操作失误,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防止由于货物的耗损和统计差错而可能导致的缺货。

硬件配置结构如图6所示。

软件组成结构如图7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基于军械管理信息系统EPC网络构架的组成及内容,并通过EPC技术在军事仓库中的实例应用,实现装备器材信息化、可视化以及物资分配的智能化,有效提高军事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虽然目前仍面临着诸多难题与挑战,但随着EPC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军事物流体系的日益完善,这些难题和挑战都将迎刃而解,EPC技术必将在军事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庹朝永,郭稳涛.基于RFID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1:72-75.

[2]于贝贝,周宪江,廖荣民,等.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13(3):82-85.

[3]蔡开裕.基于FRID军械故事能力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008.

[4]成修治,李宇成.RFID中间件的结构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8,28(4):1055-1060.

[5]EPCglobal.The Application Level Events(ALE)Specification Ver-sion1.1[S].2008.

[6]EPCglobal.EPC Information Services(EPCIS)Version1.0.1Speci-fication[S].2007.

[7]Joseph E.Hoag,Craig W.Thompson.Architect-ing RFID Middle-ware[J].IEEEInternet Computing,2006,10(9):88-92.

[8]王爱玲,盛小宝,夏志君.美军军事物流领域中RFID应用研究[J].物流科技,2007(5):160-162.

[9]游战清,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0]Malekpour A,Ling T C,Lim W C.Location Determination Using Radio Frequency RSSI and D-eterministic Algorithm[C].2008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ervices Research Conference,2008,5(5):488-495.

装备维修器材保障 篇7

维修器材是实施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1],是实施换件修理的必要物质条件,能否及时有效地提供维修所需器材,直接影响到装备的可用性。而在具体实施保障的过程中,保障能力是保证损坏装备及时、有效恢复其性能的关键。因此,如何科学系统地反映维修器材的保障能力对于提高部队的“三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定的系统或环境中,任何内部系统或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保障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当前能够定量考核的指标及标准较少[2,3],而且对评价指标如何数量化表示描述的还不够详细[4],从而使有关部门的决策缺乏度量的依据。本文以基层级维修机构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如何建立相应的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来比较科学地对维修器材保障系统的保障能力作出评价。

1 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分析

维修器材保障系统是对维修器材保障进行组织、监督、控制并实施,以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维修器材保障的系统。它是实施维修器材保障各方面要素的集合。

1.1 维修器材保障系统的界定

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主要由装备、维修机构、维修机构器材库、器材仓库和器材供应商等组成。其中,装备是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保障的对象;维修机构负责装备的修复等工作;维修机构器材库向维修机构提供维修所需的器材;器材仓库负责向维修机构器材库提供所需的器材,并承担器材的请领和大部分的购置任务。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组成要素相互结合可以组成不同的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不同的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往往具有不同的维修保障能力。为了分析问题方便,本文所指的维修机构和器材仓库均属同一级别。维修机构为基层级维修机构,器材仓库为军区级器材仓库,则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1.2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作如下假设:

(1)装备为同批次同型号装备,技战术性能一致;

(2)装备的使用环境、使用时间、使用强度等条件一样,装备的损坏程度是相当的。

1.2.1 维修机构

对于同一级别的维修机构来说,维修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越高,维修设施、设备越先进,就能以较少的器材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维修任务,则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则保障能力越低。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维修人员素质、维修设施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1.2.2 库存水平

器材的库存品种越丰富,库存数量越大,库存质量越好,则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则越低。但是,过高的库存水平必将增加器材的购置费用和库存费用,并给器材供应商施以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积压浪费。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库存品种、库存数量、库存质量、器材购置经费、库存费用、市场供应情况。

1.2.3 器材的获取时间

器材的获取时间是指从维修机构提出申请到获得所需维修器材的时间。它反映了供应保障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器材的获取时间越短,则保障能力越强,反之,则保障能力越低。与此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包装设备、运输设备、信息管理手段、信息管理人员。

2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

2.1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要考虑多因素、多目标、多准则,是一项复杂决策。层次分析法[5](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适用于解决结构较为复杂、决策准则较多而且不易量化的决策问题,它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决策者的推理过程进行量化描述,可以避免决策者在结构复杂和方案较多时逻辑推理上的失误,使维修器材保障能力的评价较为合理。

通过对维修器材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的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AHP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2.2 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模型的求解

首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借助模糊数学中隶属函数的概念,定性指标可用模糊评分法确定,如对某一指标的模糊评语集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那么,经量化后指标最优隶属度就表示成,1,0.75,0.5,0.25,0,。同时,根据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指标的特性,定量指标分效益型(越大越好)和成本型(越小越好)。设Vij为方案Pi。

关于指标Bj的定量值,i=1,2,…,s,j=1,2,…,n,s为保障系统的数目,n为指标的个数。各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公式如下:

对效益型指标:

对成本型指标,先求出:

然后令,最后得到标准化的值,即:

其次,用专家问卷调查方式,构造判断矩阵,经层次分析后得到各指标的权值Wj。

最后,进行保障系统优劣的综合排序。记Vi为第i个保障系统的综合评分,对于图2的结构,其综合评价过程可表示为:

式中,Bij为保障系统i第j个指标的标准化值。

3 算例

经跟踪调查和询问有关专家,得到的维修器材保障各指标特征如表1所示,试对各个保障系统的维修器材保障能力作出评价。

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统一,所以不具有可比性。根据上述的求解步骤,代入公式(1)~(3)得到各指标值标准化的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采取专家问卷调查方式,构造判断矩阵,经层次分析后各指标权重的结果如表3所示。

最后,代入公式(4)求得各个保障系统的评价结果。保障系统1:V1=0.6718;保障系统2:V2=0.7473;保障系统3:V3=0.6092。由评价结果可知,3个保障系统的维修器材保障能力强弱依次为:保障系统2、保障系统1、保障系统3。

4 结束语

本文以基层级维修机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维修器材保障系统的界定和影响保障能力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基于AHP法的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结构模型,可以比较科学的对维修器材保障能力作出评价。同时,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以为维修保障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辅助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梁海斌,高崎,赵建民,等.装备维修器材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赵文霞,王铁宁,张宏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应急器材保障计划优化方法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18(5):103-106.

[3]于娜,高崎.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33(8):136-139.

[4]李会山,郑炳良,王亮,等.车辆器材保障能力的综合评价[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20(1):31-33.

上一篇:城乡统一下一篇:幼儿创新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