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备器材

2024-06-23

新型装备器材(共7篇)

新型装备器材 篇1

以竞技体育为内涵的体育装备, 一直在学校的体育器材装备中占主导地位。由于使用难度高、安全性差等原因, 以单杠、双杠等为主体的一系列器材, 其实并不受学生欢迎。从体育健身, 增强学生体能上讲, 它们也不是最适合的路径与方法。面对中国学生体质与体能指标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现状, 体育课程标准出发, 我们立足学生的健康与体能的增强, 尝试通过学生有兴趣、能参与的路径与方式, 来装备新型的体育器材。2012年我们以专项方式, 在南京市溧水县石湫中学装备了一套“青少年户外体能系列”新型体育器材。这套新型体育器材因具有趣味性和丰富的功能搭配, 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由此构成的体能训练基地也成为石湫中学最受欢迎的体育锻炼与课外体育活动场所。

一、功能与特点

1. 趣味性

不同于传统的学校体育器材, 石湫中学这套“青少年户外体能系列”体育器材, 是结合了游乐设备的趣味性和青少年体能器械优点的杰出设计。它成功地去除了成人化和功利化, 更多的是带有玩耍趣味性, 在保证良好体能训练的同时, 很好地兼顾了趣味性。针对当前青少年户外活动兴趣缺乏的状况, 体育器材的趣味性显得至关重要。它促使初中学生走出教室, 参与户外活动, 并享受运动, 热爱运动, 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

2. 安全与有效的体质体能锻炼

与通常体育教学中的竞技性训练不同, 石湫中学装备的这套体育器材更注重学生多方面身体素质的锻炼。绳网, 攀岩, 滑梯, 攀爬架, 旋转功能, 拉伸, 天梯, 团队拓展, 性格训练, 使得本系列体育器材不仅有趣, 而且有用。上下肢力量, 柔韧性, 平衡性, 胆略, 勇气, 团队协作, 一系列优秀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在利用此套器材时得到激发。身体在玩耍中得到锻炼, 而性格和精神的培养在日常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比长跑等高强度的运动, 这些攀爬活动并不激烈, 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灵敏度、柔韧性及胆识等。因“青少年户外体能系列”在研发之初就结合了拓展训练基地的部分功能, 攀爬、绳网的出色利用, 锻炼通道的有效组织, 使得这些体育器材成为一个放进学校的微型拓展训练基地。

3. 开放性

石湫中学这套户外体育装备, 不受场地限制, 功能比较全面, 很小的场地就能够达到多种锻炼目的;而且不受时间限制, 课间、课外随时可以锻炼, 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可以带动学生们体育锻炼的热潮, 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体育锻炼的兴趣, 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方案与设计

石湫中学青少年体能训练基地是由3款器材组合而成, 分别是马克系列、绳网系列和攀爬系列。

1. 马克系列 (如图1所示)

该器材由南京万德游乐设备有限公司西班牙籍设计师马克设计, 并由资深技术人员改进完善, 同时结合南京教育装备行业采购单位和使用单位的指导与反馈, 改进了相关功能, 融合多种功能于一体, 有效节约了场地, 集成了攀、爬、滑、踩、转、荡、摇、走等多项功能。使用时, 学生的平衡能力、柔韧性、上下肢力量等都得到了有效的锻炼。由于能同时容纳多人参与游戏, 培养了使用者的合作、团结、礼让等意识, 也增加了使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器材中有些设计带有一定的冒险性, 是为了培养青少年的冒险精神, 但不会存在安全威胁。整套器材设计注重锻炼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方便学校组织和学生自发的体能训练课外活动, 是一款开创性的体育装备。

2. 绳网系列 (如图2所示)

近年来在大型游乐设施以及部门拓展训练基地中绳网得到了尝试性应用, 此款产品针对中小学校场地特点及使用者年龄等, 使得绳网的创新性使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它集中了绳网的绝大部分玩法, 如攀、爬、踩、荡、蹦、拉、走, 在有限的场地内集成一体, 规避了大型拓展训练基地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的缺点, 功能性和趣味性获得了提升, 挑战性由高到低设置了不同的档次, 青少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功能部件进行挑战, 或者互相比赛完成所有的功能通路, 同时容纳多人参与游戏, 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有机地融为一体。

3. 攀爬系列 (如图3所示)

此款产品的创新性在于结合了单杠、组合训练器、攀岩等传统体育和拓展训练器材的精华, 是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体能训练器材, 提供了攀爬的4种呈现类型, 显著提升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实景图片展示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分析 篇2

通过对需求弹性的深入研究, 可以显著提高装备器材供应的准确性, 提高装备物流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 通过揭示需求弹性规律, 使各级装备部门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在保证器材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压缩库存, 避免资源浪费, 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经费,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定义及分类

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即装备器材有效需求偏离理论或实际需求的变化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程度之比。装备器材的有效需求随着保障任务、经费供应和装备器材的价格等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大致可分为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任务弹性、属性弹性几类。

装备器材的收入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有效需求量对部队用户单位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这里部队用户的收入是指上级器材保障部门分配给部队用户单位的经费限额。此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缺陷。虽然价格涨跌的幅度与需求量变动的幅度是相同的, 但弹性系数却有不同的数值。这是由于计算的基础和出发点不同而造成的。为了克服这一缺陷, 通常采用变动前后收入和需求量的算术平均数来计算弹性系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器材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任务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其部队用户的装备训练任务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任务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属性弹性是指装备器材的需求量对所需器材的属性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属性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装备器材需求弹性危害及成因

虽然装备器材消耗可根据标准的消耗限额进行预计, 但受训练任务、经费限额和涨价因素等影响, 上级器材管理部门能了解到下级部队的有效需求不一定是理论需求, 而是存在着器材需求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 严重影响了器材筹措、供应决策。装备器材需求弹性直接造成了装备器材的“超”和“欠储”两类互为矛盾的现象, 对装备器材保障十分不利。

由于装备器材供应一般采取“实物限额与经费限额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总部、军区、部队三级管理, 一般采取多级库存的方式逐级供应保障。下级部队一般在预测本级可能的装备器材需求的基础上申领装备器材, 并利用本级库存实施装备器材保障, 客观上产生了“尽量多向上级申请器材, 而不是根据实际装备维修需求情况进行器材的申请和储备”的问题, 存在着器材需求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现象, 严重影响了器材筹措、供应决策。其根本原因是由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造成的。

对于需求的收入弹性, 是由于每年上级器材保障部门分配给下级器材使用部门的经费限额的变化引起的。一般来说, 扣除价格等因素外, 器材保障经费限额是每年递增的。这就使得, 一方面, 受“本位主义”影响, 即使当年的训练任务和维修保障任务相比上一年没有发生变化, 下级器材部门也会尽量用完当前的经费限额来申请尽量多的器材存放于本级仓库“以备急需”。

顾名思义, 需求的价格弹性是由于器材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器材保障的经费限额除以器材的价格就得到器材的数量限额。在上级的器材保障经费限额不能充分满足部队用户器材需求的情况下, 部队用户必然会根据器材价格的变化, 对器材的申领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原价相对较高, 本年价格又上升的器材, 会适当减少申领数量;对原价相对较低, 本年价格又下降的器材, 会增加申领的数量。由此而引起需求的价格弹性。

在理论上计算部队用户的装备器材需求量的时候, 如果一个部队单位本年度的训练任务和产生的装备维修数量是上一年度的两倍, 那么相应的其本年度的器材申领量也应是上一年度的两倍。但实际情况是, 随着任务量和装备维修数量的增加, 其器材申领量并不是成比例增加的, 而大多数情况是比理论计算的需求量要大。这是由于随着任务量的增加, 一些易损件和消耗件的需求量会大幅度的增加, 同时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部队用户主观上总是担心器材满足不了需要, 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器材能保障维修, 总是希望多申领器材, 用增加库存量的方法来确保器材能满足需要。因而就会产生需求的任务弹性。

另外, 由于器材保障的经费限额和器材需求部门的申领计划一般是根据部队的训练任务量来计算的, 这就会造成相同的训练任务量, 不同的训练性质会产生需求的任务弹性。通常会表现在不同的任务在不同的总成部件系统的器材需求的变化量很大。这也是造成需求任务弹性的主要原因。

装备器材的需求弹性在维修保障中, 按照其在维修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的不同, 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不常用器材的属性弹性小, 不论何种情况, 该种器材的需求量不变, 因而弹性为零;二是价值极高、影响大的大部件器材需求量很少, 部队宁愿申领零件进行换件修理, 即此类重要器材的属性弹性较小甚至为零;三是重要性程度低、价值较低, 使用中又常损坏必须更换的器材, 部队总是希望多申请储备, 即此类器材属性弹性较大。

降低装备器材需求弹性的措施

建设面向供应链的器材信息平台。需求弹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各节点上信息的不透明、不一致和不准确, 建设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的器材信息平台, 以实现器材信息的充分共享, 是器材供应链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的信息平台积累器材消耗数据, 实现需求的柔性共享, 达到订货量的动态调整。

探索装备器材供应的新体制。比如用多级联合库存, 以军区 (战区) 为单位, 建立配送中心, 代替现行的各器材使用单位自行储存大量器材的模式, 将大部分器材的储存转移到军区 (战区) 及军师一级的配送中心, 以实现器材在本军区 (战区) 和所属部队的灵活调配, 提高器材保障的效益。

改革优化器材库存管理策略。在分析如何提高器材供应准确性的基础上, 实施现代库存控制策略, 将库存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 是解决需求弹性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向。而建立集成库存管理体系 (VMI) , 实现库存体系的透明化调配是一种有效途径。

建立“效益型”器材保障的管理机制。建立装备器材供应保障的“有价运行机制”, 以装备维修保障任务为核心, 建立“效益型”考核指标, 考核装备器材的供应数量、库存占用情况、管理费投入和其它隐性器材管理成本等情况, 改变以往以争器材份额不注重保障效益的局面。

完善法制法规, 加强装备器材的管理。要用完善的法制法规规范装备器材的管理, 加强器材管理人员的教育, 消除“本位思想”和“小团体”利益思想, 一切要从整个装备器材保障大局出发, 提高我军装备器材保障的效率和效益。

新型装备器材 篇3

一、管理存在问题

就目前而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 带动着各种产业的兴起, 先进设备更是数不胜数, 尤其是消防人员所使用的设备, 但是, 在对该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管理模式不合理。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救援, 基层消防人员也配置了先进的器材, 但是, 管理过程中几乎还是那种手工记录的方式, 根本就没有用到给他们配置的电脑, 即使对电脑进行使用, 也只是简单的进行数据输入、存储, 根本起不到良好的作用。

第二, 装备技师缺乏。消防人员经常性的会组织实战演练, 为的就是能够在实际救援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水平, 因此, 他们对器材的使用方法不断研究, 但是, 在对其进行保养和管理方面, 却没有进行研究, 甚至出现违规存放、不按时保养的现象, 严重影响到它的使用性能。

第三, 理论知识缺乏。在对装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他们几乎都是凭借自己的经验, 表现的比较随意。而且, 也没有相对专业的理论人员, 无法对器材进行管理, 导致出现大量潜在问题, 在实际救援过程中无法发挥其真正作用。

二、装备技师的作用及职责

(一) 装备技师的作用

消防装备技师可以说在器材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管理作用。要想更好地对器材装备进行管理, 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 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制定相对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 还应该对消防人员进行管理, 及时做好记录,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器材的数量进行检查, 并且, 还应该对战斗人员进行管理, 落实消防车的保养情况, 以免不及时保养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 教育作用。作为一名装备技师, 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自己所培训过的知识对学员进行教育, 告诉他们装备就等于自己的生命,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装备的重要性, 同时, 还应该教育他们严格按照装备使用规范来操作, 并定期进行保养, 以便有效防止使用不当带来的人身伤害。

第三, 保障作用。装备技师应该就自身单位的器材进行统一管理, 可以使用编号的方式管理, 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对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责任到人, 并且, 还应该及时对器材进行保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大量发生, 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 装备技师的职责

第一, 管理职责。身为一名消防装备技师, 首先应该对所熟悉的器材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对它们的分类和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 还应该在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对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现有装备分给消防人员自行保管, 实行责任制, 主要就是让这些消防人员可以对自己所使用的装备引起高度重视,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它们及时保养, 以便避免使用寿命的减少。只有装备技师在管理过程中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 才可以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

第二, 加强器材维护。在对器材装备管理过程中, 应该对每一个器材都进行编号, 按照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作用进行存放并记录在案, 定期对这些装备保养, 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它们的使用寿命, 还可以将器材管理工作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让所有消防人员对此格外关注, 从而促使其发挥出真正消防作用。同时, 技师还应该在过程中针对消防人员的器材使用情况, 进行使用技能上的培训。当然, 要想对别人进行技能上的培训, 首先就应该要求自己具有这样的技能, 这就需要在平常生活中, 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四会, 也就是会操作器材, 会有针对性的对器材进行检查, 会对器材进行保养, 还应该会对其所出现的故障进行相应的排查,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己所处的工作, 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另一方面来说, 对器材装备进行管理, 要学会主动, 不能处于被动状态, 这样不利于工作的进行。因此, 基于这种情况, 消防装备技师应该主动去查询相关资料, 或者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知识上的交流, 以便掌握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于自身所具有的器材装备, 在购买后, 首先应该研究它的使用说明, 然后再找相关内容进行辅助, 在此基础上, 将自己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编制, 从而在工作过程中借助这些资料进行器材装备的保养和维护。

正所谓: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 要想用这一工具达到相关目的, 首先应该拥有强大的器材,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 要想做好消防工作, 就必须拥有先进器材, 就目前而言, 先进器材已经存在, 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它们进行管理, 保养好这些器材, 就能够更好地将其利用, 以便促进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 上述所讲相关内容还不是很完善, 还是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器材管理人员可以对管理方法不断研究, 以便借助更多、更好地方法进行器材装备的管理, 为消防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结语

总而言之, 通过上述所讲的相关内容可以得知:就目前而言, 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 火灾不断发生, 这就需要消防人员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 在对自身器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还是应该对方法不断研究, 从而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真正作用, 促使消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燕.浅析消防装备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 2012 (06) .

[2]安耀辉, 郭世东.消防装备技师在器材装备管理中的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05) .

[3]杨政, 范桦, 金义重.对我国消防部队装备管理及建设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9 (12) .

装备器材业务流程优化研究 篇4

目前, 我军的装备器材供应主要是以部门级别为中心进行设置、基于逐级供应的保障模式。这种逐级供应模式的优点在于责任清楚, 层级明确, 业务流程简单, 便于计划和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其自身的职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装备器材供应业务流程过长, 组织结构过多等问题日渐明显, 导致业务流程反应速度下降、工作效率较低。与此同时, 在新技术条件下, 装备器材供应业务流程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变与调整, 致使各种新技术的使用也并没有为原有流程的各方面效率带来应有的提高。因此, 在部队后装合一和师改旅的背景下, 结合B P R理论与部队实际需求, 对现有装备器材供应业务流程进行相应的优化, 是解决目前装备器材供应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改善装备保障效益的重要途径。

装备保障器材业务流程优化需求分析

目前, 装备器材业务流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上报信息不准确。装备机关在制定计划时, 要有一定的依据, 需要对使用分队和器材供应站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处理, 之后再制定计划, 而装备器材信息的层层上报制度往往会导致信息上报不及时、信息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有些单位为了达到装备完好率要求, 上报的信息有一定的主观性, 存在着信息上报不准确现象, 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

其次, 信息传递环节较多。器材改革要求在装备器材保障中降低军师器材库存储备, 增加总部、军区和旅团级的器材库存储备, 增加器材的直供和器材保障频次。但是受制于编制体制和目前信息系统的限制, 虽然器材可以从军区直供到各级仓库, 但是器材的申请和分配的信息仍然采取“逐级传递”的方式, 致使信息传递环节较多, 不仅增加了信息处理量, 还延长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第三, 供应审批环节繁琐。在器材供应阶段, 装备动用环节过多, 审批环节繁琐, 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各部门按职责划分各负其责, 使用单位和器材供应站各自对车辆动用前后进行检查, 工序繁杂、职能重复, 使用分队和器材供应站之间缺乏沟通, 容易存在信息传递速度慢等现象, 不利于装备技术状况的实时掌控。

第四, 器材申请与器材的实际需求不符。受工厂生产及供货周期的影响, 我军装备器材筹措计划的编制周期一般为1年, 即每年年底实施下一年的器材筹措。这种筹措方式需要根据训练及维修计划对部队下一年的器材消耗进行预测, 以预测值为依据编制器材筹措计划。由于器材的实际消耗往往要受到装备使用环境、人员操作水平、训练强度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部队往往无法准确预测器材耗损情况, 特别是新型装备器材的耗损规律更加难以掌握。此外, 由于器材业务机关人员流动较快, 器材申请决策往往以工作经验为依据, 缺乏规范、有效的编制标准, 导致器材业务人员, 特别是缺乏工作经验的器材业务人员在编制器材申请计划时出现盲目决策的问题, 造成器材申请与部队需求的不一致。

借助业务流程优化的思想和方法, 对现有的装备器材保障流程进行改造, 虽然重点在于流程, 但往往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调整。装备器材保障组织机构优化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组织机构的扁平化, 减少业务信息传递的层次, 增加信息交互的频率, 加快装备器材的周转速度, 提高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 满足基层单位的器材需求。

组织机构的调整。在组织构成方面, 实施精益化战略, 精减供应环节, 简化业务关系, 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供应策略的调整。在装备器材供应流程和各组织环节之间的关系方面, 实施“敏捷化”战略。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 改变现有的以年为周期的单周期供货策略, 提高军事装备保障的快速反应能力。

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作为业务流程优化的使能器, 是部门间相互协调、资源共享、简化供应流程的基础。因此, 在装备器材保障业务流程中, 应当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技术, 打破各职能部门及各成员之间信息壁垒, 通过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 使部队需求情况、库存状态、订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主要信息从供应的始点到供应的终点, 实现各部门间信息的有效集成。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对相关器材进行整体、快速、准确、高效的管理、指挥、调度, 从而提高装备器材保障的工作效率和反应能力。此外, 应完善各种自动识别技术, 例如RFID技术、条码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同时, 还应对各种信息化装备进行完善。

整体最优的需求。装备器材保障业务流程的优化不仅仅是进行简化, 而应当是本着总体最优的原则, 以提高效率、减低成本为目的, 使其更加顺畅、合理。通过对装备器材保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分析, 结合部队供应工作的实际情况, 通过精减、合并甚至增加活动节点的办法对流程进行优化, 从而达到供应环节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装备器材业务流程优化与实施

经过周密的理论分析, 结合大量实践经验, 充分运用业务流程优化相关理论, 确定优化后的装备器材业务流程图, 如图1所示。

在器材业务新流程设计完毕后, 还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目的是为了检验该流程优化是否真正有效地满足部队的需要, 从而可以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和始料未及的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

新流程正式运行, 意味着器材业务流程已经从设计阶段到了正式实施阶段。但是, 长久以来, 器材业务流程已经比较完善, 器材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也在其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工作流程的突然转变会给各级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带来暂时的不便, 这势必给新流程的推广和实施带来很大的阻力。针对这个问题, 本部分提出适合我军器材保障业务新流程实施的几点方法。

先试验、再推广。器材保障流程变革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可以试验的方式是先在个别单位进行实施, 待其显示出应有的成效后, 再进行推广和应用, 则它的威胁就不是那么强烈, 在流程的运行和实施当中应当做到循序渐进, 逐步推广。

明确流程的相关绩效指标。器材保障业务流程的实施应尽量避免偏差、为了达到这一点, 首先要明确部队各级装备器材管理部门对器材保障流程运作效益的要求和标准。如果缺乏必要的标准和要求, 就无法有效的衡量流程实际运行情况。在对流程设置相关绩效指标时, 要注意绩效指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要能通过绩效指标反映出流程的真实运行情况。

定期反馈与监督。器材保障流程变革启动后, 部队相关业务部门应实时地对流程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通过数据 (报表) 收集与反馈、专题会议召开等手段来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流程实施部门执行流程的不同情况, 通过设置专门的表单, 定期收集相关绩效指标, 来反映各部门流程执行效果。如果认为有必要, 可以召开定期 (不定期) 专题会议进行研讨, 反映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新流程进行及时的修订。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初探 篇5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概念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顾名思义指的就是装甲等装备器材的运输物流,其一般是为了应对包括军事冲突、自然灾害在内的多种突发情况。在如今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装甲装备物流已经完成了物流各个阶段( 包括装备筹集、包装、 运输、配送等) 的有机整合,成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基础。对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进行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运输对象是以装甲装备为主;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 3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体系层次则是属于国家应急物流体系和军队应急物流体系之内的,是与其他专业器材的应急物流体系处于同等地位的。

2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基本特征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相较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急物流,其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 1器材复杂性

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种类多,价值高,有些还是高精度装备,所以这就对其保管条件和保管要求提出了不同的挑战,器材物资管理具有着很大的复杂性。有些器材物资重量可达数吨,但有的可能只有螺丝帽大小,体积重量复杂不一; 有的保管时需要定期通电检查,而有的需要进行防霉护理,这对保管条件也提出了要求[1]。

2. 2不确定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是因为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活动的进行是由突发事件或各种应急行动所决定的,应急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或管理者无法预知物流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等内容,所以说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具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2. 3军事性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考虑的首选问题是军事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这与常规物流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进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其第一要务就是装甲装备器材安全快速的到达冲突区域或军事行动地点。

2. 4保障超常规性

由于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军队群体,所以,由于其特殊性,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流程可以无限的简化,其目的一般只注重装甲装备物资的安全、 快速、顺利的抵达。

3保障环节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进行需要多方面、多环节的通力合作和共同支持,具体包括应急筹措、应急储备、 应急调配与供应等几个方面。

3. 1应急筹措

在紧急情况下若军队对装甲装备器材有着紧急需求,那么此时就会启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系统,首先要做的就是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筹措,相关单位应该进行应急订购等手段积极地完成军队所需物资的筹措。

3. 2应急储备

应急储备指的是为应对军队群体对装甲装备器材的应急需求而采取的储备措施。应急储备应该要进行事先的谋划, 要以部队的实际情况来对物资需求进行预判,要对其布局、规模进行实时的调整,并对器材物资的进行积极地更新、保管、 更换[2]。

3. 3应急调配与供应

在有着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需求时,要对应急调配与供应环节进行重视,要进行充分的对调配与供应方案进行考虑,以保证所选方案是最优方案,使得有限的器材资源得到最充分或最大的利用,以便保证军队活动的正常需求。

4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

4. 1应急保障指挥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职能包括应急保障指挥, 其具体内容指的是相关管理者或参与者根据自身职责与预案设计,依据实际应急物流状况,对应急物流做出指挥,或提出建议,使得应急物流活动可以安全有序的开展[3]。

4. 2信息集成

在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体系中因为使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所以就很容易实现应急物流信息集成,这样既加强了对于装备器材的管理,又提高了应急物流系统中的应急保障能力,使得装甲装备器材物资在应急物流保障中变得可视可控。

4. 3社会资源征用

装甲装备器材保障应急物流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军队系统的运行,是以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为核心的运输体系。 所以,在进行应急物流运输时要对社会物流资源进行征用,通过军民的共同努力使应急保障物流体系更加的完备。在进行社会资源征用时,相关人员和部门一定要依法征用、合法征用,确保应急保障物流任务的顺利开展。

5国内应急物流体系存在的问题

应急物流体系的建成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还有着种种不足,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5. 1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基础建设相较于运输需求来说尚还有着较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运输通道单一、铁路网络薄弱,民航支线缺乏等方面。而且公路的通达与衔接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内河航道的等级较低。另外,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差异,造成了交通基础建设从东至西逐渐弱化的趋势,再加上物流运输信息网络还有待完善、信息平台建设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应急物流建设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5. 2组织机制不健全

在应急物流体系中所需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各单位抽调的,各类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配送也是由多个部门来完成的。由于人员和组织部门的不统一,这样极有可能造成相互之间的错误,使得应急物流的运输呈现出一盘散沙的状态,效率低下。

5. 3应急物流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应急物流不应该只依靠政府或军队自身的力量,还要更多的依靠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在我国目前的应急物流体系中,应急物流企业的数量和生存状况都不是太好,特别是对于装甲装备器材物资的应急保障运输,由于其保密性,政府和军队很难将其交付给专业企业进行运输。另外,由于有关应急物流的法律法规较少,存在着较多的立法空白,所以,应急物流的进一步建设有较大的不确定性[4]。

6结束语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研究 篇6

装备器材仓库是储存和供应器材的基地,装备器材依托各级仓库进行多级储备。随着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装备器材仓库管理中的应用,装备器材仓库信息化管理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新时期装备器材保障的要求,实现器材仓库信息采集和结果响应自动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与器材供应保障精确化,设计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研究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为提高装备器材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总体结构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改进现有装备器材仓库管理模式,建立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其能够有效融合提高装备器材仓库管理能力的各个构成要素,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科学的辅助决策模块来提高系统的辅助决策能力,建立高效共享、高度集成以及良好可扩充性的信息系统。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是将物联网理念融入装备器材仓库管理系统体系设计中,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各级装备器材仓库业务信息管理的实时高效运作。装备器材仓库管理系统体系构架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控制器、R F I D标签、条形码、智能装置、电子标签、读写器、G P S模块等相关设备和技术。实现装备器材信息的感知,即自动识别并采集所需装备器材信息,包括器材出入库、库存、捡货、配货、盘点等信息。利用条形码、射频标签等表示器材实际数量和位置信息;利用PDA实现器材的快速查找定位和出入库;采用卫星定位和质量检测设备跟踪器材的位置和质量完好信息;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能够监控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对库房进行视频监控、火灾报警和安全防盗监控等。

网络层主要实现网络结点的网络配置、用户管理、结点控制、信息传输等功能,是仓库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平台。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可以依托专用通信网络、近距离无线网技术(如蓝牙通讯、wifi传输、Zig Bee技术)等进行信息传输。网络层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网关技术,以及高速率、低功耗、近距离的感知层通信、节点及组网技术等。

应用层主要包括应用基础层和软件应用层。应用基础层包括基础数据处理、应用集成、云计算、数据挖掘分析、中间件以及网络管理等,实现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划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和决策数据等),对访问权限设定,确定信息的共享程度,通过建立云计算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性能的计算能力,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实现对信息的真实剖析,确保决策正确性等内容;软件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信息系统终端,以建立模块化、集成化、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为目标,充分融合装备器材仓库管理各业务功能,包括智能出入库管理模块、器材信息查询模块、智能仓储环境监控模块等实施器材管理和信息采集的应用系统。

整个系统集成采用基于物联网中间件技术方案。中间件系统位于应用服务的底层,为上层的装备器材仓库业务管理软件屏蔽网络访问和数据操作的复杂性,各子系统之间当需要访问时,只需调用中间件提供的访问接口,就可获取所需数据。整个系统以中间件为中心,各个应用环节通过中间件访问各种资源,例如访问硬件资源(R F I D读写器、L E D显示屏等),存取数据等等。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功能模块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层的功能是将感知和传输来的仓库器材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控制,实现器材仓库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和服务。系统主要业务功能模块包括出入库业务管理模块、器材信息管理模块、智能仓储环境监控模块,实现标签发放管理、器材接收管理、器材入库管理、器材出库管理、器材质量管理、器材查询统计、器材盘点管理、办公监控、环境监控等实施器材管理和信息采集的应用系统。

出入库管理:依托信息系统对器材的出库、入库、盘库、移库等进行信息化作业。对需要出入库的器材进行准确定位,合理制定出入库路线和顺序,提高器材的收发效率,降低器材收发出错率。

器材质量管理:根据不同器材的特性与质量保养要求,采用不同的传感器对器材的质量和保养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定期提醒器材质量管理人员对器材质量进行检测和包装保养,并将结果记录到器材管理数据库中,供相关保障部门掌控。

信息查询统计:根据各种查询条件,查询统计器材在库的情况。了解和掌握器材存放的区域、属性、数量等情况,以便补充器材或者调剂器材,实现高效、自动化的器材管理,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辅助分析依据。

器材需求预测:通过信息化采集技术,实时感知器材消耗及库存信息,及时掌握各单位器材存储和消耗数据。根据对历史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建立需求预测模型,以对器材需求进行需求预测和库存控制。

辅助功能子系统为其它保障子系统提供GIS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共用件管理系统、基础数据维护、信息系统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系统等功能,确保其它分系统能够安全、高效的运行。

装备器材仓库智能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器材信息实时感知。利用RFID射频标签和传感器,实时感知器材信息,为科学分析器材消耗规律,准确预测器材需求数量提供数据基础。在器材出库时,将器材信息与运输载体进行绑定,对运输载体(如车、船、集装箱等)进行准确定位实现对器材的定位。在集装箱内部设定质量传感器,监控整个集装箱内部的器材质量信息,在器材入库时,再将器材信息与载体分离。对于贵重器材,由于价格昂贵,受到损坏时,对全局影响严重,因此采用RFID射频标签和GPS等进行全过程感知。

基于RFID的器材出入库管理。通过RFID标签绑定在器材的包装箱上,对出入库以及在库的器材进行智能化管理。器材在入库之前,在器材包装上建立器材与R F I D标签的绑定,将标签ID、条码信息和货品信息绑定上传服务器,器材进入仓库过程中RFID标签与RFID读写器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进行信息交换,读写器与主控系统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传输,主控系统给器材分配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保证在仓库系统内进行追溯货物的目的。整个器材在仓库内的流通过程中货物的信息都通过RFID标签和读写器与主控制系统进行实时传输。

基于高频R F I D的器材智能盘点。通过部署在货架上的天线实时感知在库器材,实现智能盘点功能。智能感知节点是Zig Bee技术与感知技术的完美结合,在仓库中,可以任意布点、实时输器材的信息,实现与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对仓库进行实时监控、定时盘点。货架内安装了无源读卡器,可实时监控货位上的电子标签,管理员在控制室的系统终端查看器材的库存情况,进行高效、准确的无线远程信息采集与管理并进行分区盘点,库存数据动态实时更新。如果器材出现非法离位,读卡器无法读取到相应货架的标签信息,将自动报警。

基于多重技术的仓库环境监控。通过传感器技术+Zig Bee技术+网络视频监控设备的多重技术手段集成应用,获取器材仓库的环境信息以及库存信息,实现对仓库的全方位监控。通过温度、湿度、红外传感器探测仓库环境数据,将其传给系统与标准数据作对比,以此判断库室内的环境情况,做到实时监控。库内出入口和库房周边重要路口或地段架设网络视频监控器,在库房窗户及通风口处设置红外报警。采集到数据的显示和管理界面,数据会在终端软件及L E D显示灯上得到显示,同时通过设定数据的安全线来提醒管理者对器材仓库中环境进行调整,实现管理监控一体化。

装备与器材栏目第3期选题计划 篇7

在日常教学和训练比赛中运用器材和场地的成功做法,以及改良与完善、维修与维护、自制教学器材的典型实例请配图来稿;同时接受学校运动场地、器材安置和放置的照片配以简要文字说明;以及关注体育教师的常用教学和测量工具等,欢迎广大一线教师踊跃来稿。

(二)专题组稿

第3期:开学初期器材的检测与维修

撰稿提纲:

1.开学初期对于器材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2.对于器材的维修及添置器材有哪些注意事项?

上一篇: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下一篇:城市河道防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