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景观

2024-09-24

寒地景观(精选7篇)

寒地景观 篇1

摘要:阐述了国内外寒地冰雪景观的设计要点与特征, 分析了色彩景观与夜景观在寒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指出寒地的景观美学具有独特魅力, 可增强寒地城市的活力与美感。

关键词:寒地,冰雪景观,色彩景观,夜景观,城市

景观美学是研究自然美的保护和加工、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研究范围涉及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如自然界中未经人工实践所及的奇景和壮观;人工景观如应用自然美的材料, 通过艺术加工所造成的各种景色;人文景观如宗教建筑、城市雕塑、古代桥梁等表现人类文明的各种建筑物。日常的景观是典型的艺术、人造物和自然的混合, 寒地的景观美学正是通过保护和开发具有寒地特征的雪, 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而造就了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的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 同时正因雪给人们带来视觉及皮肤上的冰冷感, 寒地的建筑、雕塑、桥梁等的形态色彩也异于其他地区, 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人文景观。

1 寒地的冰雪景观

寒冷地区冬季较漫长、寒冷, 景观萧条, 人们的户外活动受限, 平日人们户外的跑步、球类运动以及散步、逛街, 以及一些游乐场所在寒地的冬季里都大大的受限。因此, 对寒地的冰雪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 例如改变覆盖在地面上的雪, 形成形态各异的冰雪, 就像雕刻一样, 将冰雪转化为精神粮食, 它能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 还能增添寒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对于提升寒地的形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

冰雪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 但同时, 冰雪是寒地城市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冰雪文化同样是极其丰富的资源。冰雪景观的含义广泛, 既包含以冰雪为主体构成的自然景观, 例如雪雕、冰雕, 也包括利用冰雪开展的人文活动景观, 例如滑雪场、滑冰场, 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 增添了寒地独有的室外活动, 增强了地区的自豪感。而想要发挥寒地独特的魅力, 最重要的在于寒地冰雪景观的设计, 好的冰雪景观的设计能促进市民的生活, 吸引外来游客的眼球。

1.1 国内寒地冰雪景观设计

冰雪景观设计是寒地景观设计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寒地冰雪景观进行总体设计, 主要是在总规划的基础上, 通过对各项因素如现状条件、地理位置、环境影响等的综合分析, 从城市宏观的层面上对城市冰雪景观的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例如:确定冰雕雪雕的主要风格、体量大小、形态和摆放的位置以及周围的景观环境;或者是这个冰雕、雪雕展示的场所的选址以及滑冰场和滑雪场的选址和体量的大小, 平面、立面等。例如哈尔滨, 被誉有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其中的冰雪大世界和兆麟公园的冰雕 (见图1) 、太阳岛的雪雕以及亚布力滑雪场 (见图2) , 同时, 该市对松花江进行了充分的利用, 使以上的场所成为了哈尔滨的名片。它们是当地的居民冬天出去游玩和聚会的场所, 同时也是国内外冬天去旅行的人们必选的地方, 它们是哈尔滨的象征, 是我国寒地的象征, 也是我国寒地景观的象征, 如果你来哈尔滨没有去这些地方就相当于没来。小型的就像各小区或各大学的滑冰场, 例如东北林业大学的滑冰场, 它是人造物, 主要提供滑冰的功能, 但人们无法控制自然元素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审美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也为我们增添景观上的感受。

1.2 国国外外寒寒地地冰冰雪雪景景观观设设计计

国外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也被誉有北美洲的巴黎的美称, 位于加拿大的东部。蒙特利尔市一年大概有四个月是在冰雪的覆盖之下的, 每年该政府要花上千万加元清扫积雪, 但同时, 该市区的雪也成为了最大的景观及游玩资源之一, 该市区将190 hm2皇山作为越野滑雪、滑冰和雪地行走的理想场地, 山的最高处是人造的海狸湖, 在冬天成为蒙特利尔最流行的滑冰场, 吸引了全球各地滑雪爱好者的眼球, 为该市区带来财力和人气。魁北克城市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滑冰场, 包括像著名的圣弗埃一样第一流的滑冰场。人们可以沿着杜弗林阶地坐雪橇滑行, 或者租借木排在魁北克博物馆后面的山岗上飞驰。由于临近落基山, 许多埃德蒙顿的居民都是狂热的高山滑雪者, 而且该市还在河谷公园系统建设了长长的越野滑雪路线和大型户外溜冰区。北欧的挪威在大奥斯陆地区也建设了200 km长、夜间有照明设施的冬季越野滑雪路线, 满足人们冬季滑雪运动的需要[2]。

因此, 对寒地进行冰雪的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给当地人们带来很好的视觉感受, 丰富人们日常生活, 还能对该地区的整体景观大大提高, 提升寒地的象征性及荣誉感。同时, 还能吸引更多外来的游客, 为该地带来人气及财力。

2 寒地的色彩景观

城市色彩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 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寒地城市气候规划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使在漫长的冬季里, 即使城市街道上行人很少时, 其空间环境也是友好和美丽的。而且做到这一点, 城市色彩的作用功不可没。

2.1 沈阳的色彩景观

城市色彩主要由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环境来体现。其中, 建筑色彩往往会给人们留下对城市最直观的印象。以沈阳为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作为城市建筑主体的大量的居住建筑外立面的颜色以灰色居多, 冬季里除了松树外其他的植物万物凋零, 并且人们一到冬季穿的衣服也大多数是黑灰色, 再加上寒地冬季烧煤对空气造成污染以及沈阳有许多重工业的工厂, 对空气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而, 沈阳整体上给人以灰蒙蒙的感觉。

2.2 哈尔滨的色彩景观

哈尔滨的城市色彩景观不仅仅注重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例如中央大街以及老道外的建筑色彩风格, 有一种巴洛克建筑及色彩风格, 同时还结合当地的文化特征、宗教特征、地理位置特征, 营造出一种中华巴洛克的建筑及建筑色彩风格。哈尔滨的索菲亚教堂是典型的拜占庭式东正教教堂, 具有浓烈的宗教特征 (见图3) 。城市的色彩能否让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视觉和心理上都感觉很舒服是很重要的。基于哈尔滨的寒冷气候, 以“温暖、大方、明快”的原则来确定城市的整体规划为暖色系。如米黄色和黄白相间等。如果单一的使用这几种主色调必然会使得整个城市仿佛失去了活力。因此, 结合老建筑的文化色彩, 将城市中大多数的立交桥、公交站牌等设施使用绿红黄等色调 (见图4) 。将各种颜色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进行调节, 使得整座城市既统一又多样化, 色调明朗且温暖。

3 寒地的夜景观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们以及城市对城市的夜景观的需求越来越强, 追求越来越高, 它能增添城市的活力, 丰富人们的生活, 让人们在单调的寒地冬夜里不会那么无聊。城市夜景观的塑造得到了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内的越来越多的行业部门的重视, 夜景观为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寒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增强城市活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寒地的夜景观对寒地城市的总体景观也是有很大意义的, 丰富的夜景观相比灰暗的灯光大大的提升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程度, 可以让人们从别的角度认识这个城市, 全方位的认识寒地城市, 同时还能活跃城市冬夜的气氛, 塑造寒地城市全新的形象。同时, 适宜的灯光效果可以在漫长的冬夜里给人们带来温暖、舒适和安全的心理感受。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的灯光令人兴奋, 使人感到亲切, 增加市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 丰富市民晚间休闲生活, 改变以往寒地城市冬季夜生活枯燥单调的局面。同时, 丰富的夜景观, 增加了城市的明亮度, 使得行人路行的安全度增加以及增加行车安全, 同时还可以减少犯罪, 增强市民的心理安全感。

4 结语

寒地的景观与其他地区同样非常重要, 具有与其他地区景观的共性也有其特性, 因其地区大多数时间在冰雪的覆盖之下。其景观与其他城市有很大的不同, 本文从寒地的冰雪景观、寒地的色彩景观、寒地的夜景观三个方面分析了寒地景观的特殊性, 显现了寒地景观的重要性。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对该城市的形象性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同时可以改变以往寒地单一的视觉感受, 增加城市的活力, 对寒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锐, 车代弟.东北地区寒地村镇景观规划分析与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4) :471-473.

[2]冷红, 袁青.发达国家寒地城市规划建设经验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 2003, 18 (4) :60-66.

寒地景观 篇2

关键词: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冬季使用

随着我们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城市滨水绿地对行洪排涝、城市环境、绿化生态、小气候改善、城市文化甚至城市格局都产生重要影响,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水绿相依的城市血脉,也是带状的绿地系统骨架。滨水绿地景观在缓解城市污染、提升城市形象、提供市民休憩游憩空间、展现城市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治理一条河将改变一座城。

我国北方寒地城市多数为老工业基地,滨水环境污染相对严重。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环境,造成缺水少绿的状况,同时受到经济、文化、城市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滨水绿地景观发展相对滞后,同南方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和差距,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针对性的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首先应关注地域气候的适应性。寒地地区气温低、温差大,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冬季持续时间通常在半年左右。较低的气温对滨水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影响较大,具体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长势缓慢。城市缺少绿化、景观单调、色彩单一,特别是早春、秋冬季节往往给人以萧索清冷的感觉。季节变化明显,植物季相特色尤为突出,但春花、秋色叶的观赏时间都很短,长花期、常绿、彩叶植物种类少。这就要求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应特别注重季相变化的植物搭配,尽量挖掘早春、秋冬季节可观赏的植物品种,注意针阔叶搭配。在硬质景观上,应考虑增加色彩,丰富冬季景观效果。

(二)、冬季交通困扰较大,户外可达性降低,行人出行很少,安全性需要备受关注。在滨水景观的交通组织上更应强化人车分流,铺装采用防滑面层,并且强化交通指引,方便行人顺利到达服务建筑或出入口。

(三)、寒地城市滨水绿地要特别关注冬季的使用功能。冬季户外活动不活跃,绿地内休闲娱乐需求明显减少,户外设施利用率大大降低,且容易破损。户外服务设施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晚运动锻炼人群使用。为保证冬季使用安全和舒适度,在材料选择上应注意扶手等直接接触部位尽量避免使用金属等。

(四)由于寒冷和降雪,寒地城市景观材料耗损较南方地区多。采暖、清雪以及在早春、晚秋季节冰雪的反复冻融,造成硬质景观的冻胀、耗损。特别是在滨水环境下,地下水位相对较高,滨水环境水气较多,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更应充分结合实际,选择牢固耐久的材料,在引入新材料时应充分论证材料的抗冻融性。

二、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综合寒地城市的特殊性,并寻求适宜寒地城市特色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和造景手法:

(一)、从城市空间角度的风貌规划设计

滨水景观河岸空间是构成寒地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組成,是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滨水绿地景观应结合城市空间布局、绿地系统规划以及其所在区域的城市设计,在风貌、定位等方面,突出体现北方粗犷、大气的风貌特色,与城市用地形成相互渗透、互补的空间关系。

(二)、从气候要求角度的功能规划设计

寒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要特别注重气候因素的影响。在使用功能上需考虑冬季使用要求,注重绿地中服务建筑布局的合理性,相对南方城市应适当降低服务半径,避免冬季游人过长时间找不到室内休息的场所。还须要充分考虑寒地城市的气候问题,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材料资源,尽可能的选取在冬季使用舒适的景观材料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发展适合寒地建设的技术,如建筑节能技术等,从而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从环境生态角度的种植规划设计

滨水绿地景观中植物景观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美化环境,还具有水环境修复、堤岸保护等作用。寒地城市相对南方城市,园林树种较少,苗木产业不发达,冬季植物景观单调。在规划设计中应以本土树种为主,引入树种需充分论证,并应四季兼顾,控制好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比例。

(四)、从地域人文角度的景点规划设计

滨水绿地往往是展现城市或区域人文特色的载体和景观名片。在大绿量的生态背景下,景点规划设计是供游人游赏、停留的主要空间,应结合艺术、文化等元素,结合北方特有的冰雪旅游产业,融入冰雕雪雕艺术、民俗展示等文化元素。

结束语:总之,绿地景观生态设计对于居民生活乃至整个寒地城市的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加强对寒地城市滨水绿地的探索,关注寒地城市滨水绿地的发展,在景观的特色性、功能性、经济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完善,使寒地城市更加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六汀.滨水景观设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 凯文·林奇(美),等.总体设计[M].黄富厢,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185.

[3] 孙凤丹,寒地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探讨[M].黄艺术科技,2013.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篇3

1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1) 自然因素:寒地城市具有鲜明的四季特征。尤其在严寒的冬季, 自然因素如气温、寒风、阳光及降雪, 对城市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气温严重制约寒地城市居民的外出活动;空气通过不同的街道走向、建筑物布局时, 可以带给人不同感受的风环境;充足的日照条件可以极大的促进寒地城市人们的身心健康;寒地城市冬季降雪虽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但也会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不便;

2) 交通影响:冬季频繁降雪形成的冰雪路面, 可导致人员出行和机动车速度减缓, 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干扰。同时冬季严寒气温和光滑路面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使平时依靠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人们不得不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 不但造成公共交通的拥挤, 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 也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诸多不便;

3) 绿化景观:由于气候、土壤等因素, 寒地城市可生长的植物品种相对较少。尤其在漫长的冬季, 缺少绿化环境给寒地城市带来一种萧条感, 人们对户外环境的向往度大大降低;

4) 行为方式:人们的行为方式受寒地冬季气候环境的影响巨大。如冬季寒冷的自然因素带给人体感的不适, 加之降雪形成的冰雪路面, 使人们在出行时除了必要的行为活动如上班、上学、看病和日常购物等以外, 其他非必要的行为活动相应减少, 人们冬季户外的休闲娱乐行为大幅减少。并且由于冬季天黑较早、室外气温低, 人们在城市中的夜生活也受到巨大影响。

2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1) 忽略地域因素:当前我国的寒地城市广场, 户外设施设计大多是根据夏季温暖气候条件下考虑的, 却忽略冬季特殊气候对其的影响和使用。长期忽视对冬季户外公共聚集的硬件支持, 使市民的户外文化活动每年周期性中断, 从而造成良好的公共室外活动影响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冬季的寒地广场往往成为大面积的萧条空地, 使人们望而却步;

2) 缺乏功能要求:由于盲目效仿和大搞拿来主义, 导致我国目前的寒地城市广场普遍忽视环境因素, 缺乏功能要求。如硬质铺地过大, 使寒地城市广场在冬季成为步履薄冰的场所;绿化设计的缺乏和不足, 简单的大面积种植草坪, 使寒地城市广场的景观形式平面化, 不仅过于单调乏味并且无法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微气候;

3) 形式重复单调:我国景观设计这一理念引入时间不长, 当前许多广场设计还停留在模仿复制或者盲目建设的阶段。以模仿西方模式作为标准, 导致寒地城市广场缺乏合理的功能定位, 形式单调, 同时也破坏了广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美感。许多广场设计在形式和色彩等方面比较相近, 很难体现空间特点和地方特色。缺乏对使用者的行为体验和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使寒地城市广场无法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和精致、多元化的审美要求。

3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对策

1) 寒地城市广场的色彩:寒地城市冬季色彩单调, 广场的色彩规划应以暖色系为主。在色彩搭配方面, 可先确定某一种暖色系作为主导色, 再根据色彩搭配常识对该种色彩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进行变化调整, 来作为主导色的辅助色和点缀色进行搭配, 使寒地城市广场的色彩既温暖又协调统一。夜景观的色彩设计是寒地广场色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地城市冬季昼短夜长, 适宜的夜景灯光可以在冬日的夜晚为人们提供温馨的室外环境, 还有助于维护广场的安全。并且丰富的夜景观有利于塑造寒地城市形象, 提升人们在夜晚对城市的认知度;

2) 寒地城市广场的绿化:尽管寒地城市冬季漫长, 但同四季如春的南方相比, 具有四季分明气候优势, 因此, 对于寒地广场的绿化设计应强化季节差异。植物搭配考虑四季绿化的需求, “春花、夏叶、秋果、冬态”使每个季节都可体验到植物带来的景观效果, 并利用植物的冬季形态特征, 创造寒地植物特色。绿化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多种乔、灌、藤和草本植物, 在广场空间层次上合理配置, 构建绿色生态的广场植物群落;

3) 寒地城市广场的出行安全及舒适保障:为缓解人们在冬季出行时的不安全因素, 应考虑寒地城市广场周边道路的人车分行, 限制过境车辆并限制车速。同时, 寒地广场内的地面铺装材质及景观设施应考虑防滑设计及遮蔽、融雪的需要。在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冬季避风的休息亭, 可以减轻寒冷带给人体的不适, 温暖的临时休息空间可以有效延长冬季户外的活动时间。注重寒地城市广场的防滑设计, 地面铺装应以冬季使用为主进行设计, 在主干道上采用以深色为主的粗糙质感材料铺装, 即可在主动人工扫雪的基础上利用自身吸热辅助除雪、除冰。采用常见的天然材料如石板、石块、面砖等, 不仅节约耗费并可以缓解雪雨天的防滑。同时, 在广场上下有高差处应设防滑条、扶手;

4) 寒地城市广场的高差设计:在寒地城市环境中大面积的空旷场地不但缺少情趣, 并且在冬季覆雪后会形成“雪反射”。因此寒地城市广场不适宜设计大型空旷场地, 并应适当增加高差, 避免雪反射。在冬季, 有高坡处就优势堆出雪梯能增加场地对儿童的吸引力;下沉的广场对抵御寒冷空气有很好的效果。下沉广场内适当引入绿化进行植物配置, 可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趣味;

5) 寒地城市广场的多样性:我国目前的城市广场形式过于单一, 寒地广场更是如此。可借鉴国外的做法, 依靠政府从规划角度上制定相关鼓励政策, 在机制上引导寒地城市的广场建设。广场的形式应以地方特色为依据, 注重多样性建设, 如兴建室内化公共广场, 地下与半地下结合的城市广场等, 使寒地广场在形式、功能、主题上富有特色, 为寒地城市创造舒适温暖多样的公共环境。

参考文献

[1]闫立杰.寒地城市广场环境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浅谈寒地城市景观设计 篇4

城市景观设计就是为了给人们营造合理的生活和美的空间, 它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科学的综合性的学科。城市景观作为一种人文景观, 是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 是城市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以及文化底蕴。在此, 仅对寒地城市景观设计进行简要的解析, 通过对国内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解析, 来了解中国和西方寒地城市景观的不同, 并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提出更具自身特色的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理念。

寒地城市是指每年至少有2个月的时间日平均气温在0℃或0℃以下, 并且有降雪、昼短夜长现象的城市, 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 区域范围为北纬40°以北的高纬地带。气候寒冷给人们的交往设置了天然的障碍, 影响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如何改善寒地城市景观是寒地城市设计热点之一。如我国北京、天津、西安、兰州、拉萨、沈阳、哈尔滨、长春等一些省区都属于寒地城市。

2 国外代表性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特点

国外寒冷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起步的比较早, 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设计理念, 许多措施、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如瑞典、挪威、丹麦等北欧城市通常采用建筑单体精心的围合出形态积极的户外庭院空间, 并通过调动绿化、小品、围墙等建筑元素来降低风速等一系列措施, 改善了室外局部环境的小气候, 从而延长了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北欧地区的特殊性气候决定了在一年中的多数时间内, 人们不能象中欧特别是南欧国家那样, 有丰富的室外活动和交往, 致使城市设计中更注重人情味和地域性的表现。设计非常讲究使用的舒适性和材料的触觉感受, 充满了人情味且品质突出。北欧各国都有从各自民族传统中汲取设计灵感和进行语言提炼的设计传统, 这种传统导致了北欧设计在用材、设计语言和工艺上都极具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冬夜的漫长使得北欧人对光有特殊的情感。北欧设计师特别重视材料的质感, 通过材料的触感和肌理的把握, 充分体现了北欧设计的人情味和美学品质。许多北欧景观设计作品都表现了设计师对材料的关注, 如地面铺装的设计, 缜密考虑不同石材在不同光线和天气下不同的视觉效果, 产生不同的景观感受。在世界设计流行风格的不断变更的大环境下, 保持着自己城市的景观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3 我国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不足

3.1 不重视寒冷气候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对寒冷地区城市景观设计开展的比较晚, 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设计理论, 在设计中存在生搬硬套已有设计理论的现象, 导致设计的成果满足不了当地的功能性需求。

3.2 缺乏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景观

由于各种利益的驱使, 设计中缺少实地研究的环节, 地域性不强, 对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体现不足, 导致设计风格雷同、设计手法单一, 失去了自身城市的特点。

3.3 缺乏对寒冷城市景观要素的深入研究

由于气候的地域性, 决定了景观要素的特殊性, 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都应有自身的特点, 同样的材质不同的质感和形式, 体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通过对国内寒地城市景观的分析, 及现阶段我国寒地景观设计的剖析, 提出几点设计原则。

4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

4.1 以人为本原则

由于气候寒冷, 寒地城市的景观设计有其独特的功能需求, 满足市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如活动场地尽量设计在避风向阳的地;公共活动空间应满足季节性特点, 使四季都能充满活力的使用;植物配置应以夏季遮阴通风, 冬季向阳防风为首要原则;广场、道路铺装选择防滑抗冻的材料等。景观功能与景观美学充分结合, 将是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

4.2 地域特色性原则

由于气候的因素, 寒冷城市具有地域性特点, 虽然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但是又给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景观资源。一方面通过植物配置形成特有的四季分明的景观;一方面注重特有的冰雪景观给城市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特色, 同时给寒地景观资源的挖掘和创造提出了新的挑战了, 加强季节性再设计, 补充冬季景观的不足, 增强寒地城市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寒冷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 孕育的独特的地域文化,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是反映景观特色最直接的要素, 注重从传统中汲取设计灵感从传统化到民族化再到国际化, 以朴素自然、温馨典雅和功能主义的简洁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形成特有城市景观。

4.3 增强景观要素细节设计的原则

针对寒地城市的地域性, 在景观细节上注入本土的文化元素, 点滴的细节设计, 恰如其分的表达文化元素, 低调而含蓄却能提高文化品位, 充分体现地域性的美学品质, 形成原创的城市景观, 体现鲜明的寒地文化特色, 彰显城市的文化底蕴。

5 结语

寒地城市景观设计, 气候元素尤为重要, 气候元素应从原先与环境的“被动适应”到现在的“主动利用”, 景观设计都应从环境出发, 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都是设计者的基础, 只有充分发挥寒冷气候的特点, 才能彰显寒冷城市的景观特色, 必将形成强烈的、鲜明的地域性独特的城市景观。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国内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 通过对国外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分析, 及现阶段我国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剖析, 提出几点寒地城市景观的设计原则。

关键词:寒地城市,寒冷地区,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徐思淑, 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探究 篇5

寒地城市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城市广场融合了城市历史文化, 体现了城市精神、特质, 展示了城市的文化和风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寒地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中, 地面铺装的景观设计却往往处于容易忽视的位置。在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总存在一些问题:如铺装的色彩设计过于鲜艳、富丽, 形成喧宾夺主混乱的气息;地面铺装选择的材料过多, 各式各样的材料同时存在, 大大破坏广场景观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地面铺装的形式单一, 图案缺少变化等等。这都说明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1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现存问题分析

1.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繁杂内涵不足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存在形态模糊繁杂的问题, 过分追求形式和造型上的变化, 削弱了空间的表达力及控制力, 忽略了广场铺装景观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的铺装景观设计的美感缺失, 削弱了广场空间的性格和气氛, 降低了广场铺装设计的艺术性, 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有的盲目的模仿、照搬照抄国外的广场铺装设计, 没有结合寒地城市自身特点, 合理好处理继承与发展问题;还有的一些主题广场的铺装景观设计没有对主题烘托、氛围感染力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从实体艺术层面上没能反映出寒地城市主题文化的内涵特征。这些都是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的处理不善, 造成了寒地特有的地域文化认同的遗失。

1.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选择忽视气候特性

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忽视寒地城市气候特点, 没有考虑到广场地面铺装材料的防滑性, 不能确保行人安全, 降低了广场使用率。有的广场为了追求美观, 全部使用花岗岩铺装, 但是花岗岩渗水性较差, 遇到冰雪天气, 经行人的踩踏, 很容易在表面形成凝结层, 使材料的防滑性大大降低。有很多广场所使用的花岗岩材料虽用火烧面、斩假面、剁斧面等方法处理, 但由于材料本身的硬度较高, 抗压强度较低, 这样的地面铺装在使用几年之后经常出现碎角、裂纹的情况, 破坏了广场的使用环境, 也增加了维修难度。

1.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运用脱离周围环境

铺装色彩设计如果脱离了环境, 就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 会降低广场的空间表现力。目前, 很多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整体色彩较单一, 最常用的色调是灰色, 并基本作为广场地面主色调使用;绿色次之, 基本以草坪的形式出现;然后是红色、黄色、黑色常作为点缀色出现, 黄色调偶尔成为广场主色;最后是蓝色、橙色、白色、粉色在广场铺装色彩设计中也偶有采用。色彩在寒地广场铺装设计中并没有发挥自己的作用, 设计者不但没有很好的考虑环境中的色调的协调性, 也没能对空间的限定、气氛的营造起到很好的效果。另外, 大部分寒地广场铺装的色彩设计的组合变化突破度也较低, 形成的花色图案也比较陈旧, 弱化了对空间气氛的营造作用, 缺乏丰富的空间表情, 吸引力、感染力明显不足。

2 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方法探析

2.1 广场铺装景观形态设计空间层次丰富

寒地城市冬季时间较长且寒冷多冰雪, 必须考虑不良气候条件对人们户外运动的影响, 使城市广场在不良的气候情况下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广场是人们共享的城市文明舞台, 它既反映作为正常人群的需要, 又要综合考虑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寒地城市广场铺装设计要考虑人行为的多元化需求, 以及人对空间的感受。在铺装设计时应注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城市广场底界面的多层次化有助于改善局部小气候环境, 而且有助于增加空间的趣味性。铺装景观造型的立体化也是寒地城市广场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并可以结合绿化增加其空间活力和趣味。

2.2 广场铺装景观材质设计彰显地域文化

铺装材质的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与地域性特色为出发点, 选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要素在底界面上进行视觉性表达, 以此表现地域性的真实感。应满足使用要求和气候特点, 并提供坚实、耐磨、防滑的材料。材料表面质感也应进行合理选择, 如要营造优美优雅、显得冷静的空间可以选择光滑细腻的材料;如要营造坚实, 稳重, 富有力度的空间可以选择石材。寒地广场铺装材质的设计构思同样需要立意, 通过一定的造型、图案和空间组织将其巧妙地表现出来。根据具体环境, 运用不同质感、图案和色彩的材料, 创造动人的地面景观, 表现和加强场地的特性。结合寒地城市空间的历史和现状、城市文脉, 赋予广场铺装设计的历史性, 使广场铺装设计既立足于现代, 又要很好的与地域、历史、文化结合, 形成自己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2.3 广场铺装景观色彩设计呼应环境色调

任何一座城市广场的色彩都不应是独立存在的, 均应与广场周边的环境色彩融为一体, 相辅相成。广场铺装景观的色彩设计应尊重城市历史, 切不可将广场的色彩与周围建筑色彩相脱节, 形成孤岛式的广场。铺装景观应考虑到铺装色彩和空间性质的符合与统一, 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与侧界面文化艺术效果相协调, 属于它所在的空间性质。寒地城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景观文化, 在寒地广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中, 应该通过地域色彩景观文化的表达, 丰富寒地景观, 体现地域的文化性与历史性, 并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寒地公共空间, 促进人们在空间内的使用和逗留, 增加人群户外活动时间, 形成良好公共空间氛围。所以要善于运用色彩来营造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呼应城市色彩肌理, 展现寒地城市特有的文化色彩。

3 结语

寒地城市广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具有其特殊性, 对于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 针对寒地城市特点, 从地域、气候等视角出发, 探讨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对策, 对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铺装景观作为广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好的广场铺装景观设计是对形态、材质、色彩等方面的巧妙运用, 使人们获得全新体验, 彰显个性特色。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寒地城市广场铺装景观设计中现存的问题, 从寒地城市地域性视角出发提出了广场铺装景观设计的方法, 将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很好的与寒地城市的地域、历史、文化结合, 形成寒地城市独特的广场文化环境。

关键词:寒地城市,地面铺装,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周贤.北方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35-38.

寒地景观 篇6

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项目位于长春市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 占地面积约70公顷。总体场地地势起伏, 建筑、自然景观丰富,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景观。场地南面为福祉大路, 西面为新城大街。校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校区已建成投入使用, 为主要的教学区。南校区占地面积为22公顷, 场地地势相对平整, 场地中心有一条河流自东向西贯穿其中, 河道周围生态良好, 河岸两侧有大片乔木保留完整, 生长年限较长, 是比较宝贵的自然资源。

2 项目定位

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将建设成学校研究的重要基地, 建筑布局主要有教学研究、建筑科技产业园、学生实训基地、建筑博物展示等, 让校园真正意义上成为大学建筑文化产业园区 (图1) 。

3 设计概念的提出

基于该项目场地原是农田的一部分, 便以大地斑块为元素进行联想, 而大地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就是河流。对这两种元素进行选择、提取形成校园中的板块布局。将大地板块布局成场地建筑, 建筑布局结合气候特点建筑上采用了围合式的布局形式, 形成若干个庭院空间, 冬季方便师生的交通联系, 夏季为师生提供一个纳凉休闲的户外庭院。而河流布局成两条景观带, 绿带是学生主要交通流线, 通过这条流线可以通向校园的各个区域, 也是个区域之间最短的交通联系。蓝带是原有河流经过改造的密植树林滨水景观带, 是学生休闲活动的最佳区域, 也是主要景观带。

4 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要素

4.1 景观种植

绿化设计要满足散步、小憩、交谈、读书、观赏等师生在校园绿地中最常发生的活动[1]。绿化设计强调环保、尊重环境, 保留原有树木和补植密林区, 来增强空间层次感。原有树木有些地块绿化稀疏、发育不全、杂乱无章, 需要对树木进行补种、填种。在主要道路附近的隔离带采用地被植物来营造一种特殊的景观种植区域“草沟”, 在冬季可以作为积雪的堆积处, 夏季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原有河道经过改造形成的密植树林滨水景观带, 在河道上游设计为本土水生植物净化小岛。水中增植了主要采用菖蒲、灯芯草、芦苇等不同层次的湿地植物, 过水体自然净化将污水变为清澈水体 (图2) 。

4.2 交通组织

校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行政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 每个空间都相互联系且不相互干扰。景观节点分布于轴线两侧, 景观设计上以大空间围合小空间的布局形式, 结合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 是空间设计更具趣味性。在靠近行政区设置了一个集中停车场以满足行政人员的停车需求, 较多的停车空间也能满足外来人员的停车要求, 同时也避免了校园大型活动的停车要求。校园的南出口位置是满足服务于师生的大型巴士停放区域, 这里人流较少, 临近教学区方便师生。在校园的运动区、后勤服务区也有少量的停车空间, 以满足不同工作人员的停车要求。

4.3 校园广场

校园广场是由展厅、学术中心、食堂和学生公寓围合而成的空间, 是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由于该区域人流量较大, 既要满足集散功能, 也要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设计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人流混乱, 将广场交通流线进行了分类, 形成了多条路线并存。景观设计中采用铺装材料、绿化、景观设施进行分割, 使场地丰富而不失简洁。

4.4 景观设施

景观设施的设计要有特色, 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强烈时代气息, 同时彰显土建特色鲜明的高校校园景观等。将设计和场所所处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与场地的特质相融合, 营造北方地域特色景观, 走差别化战略[2]。景观设施设计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 以人为本、尺度适宜、造型优美、便于使用。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设计, 解决了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同时也创造出丰富的寒地生态景观, 如“草沟”的设计, 雨雪水的回收处理, 在冬、夏季节均能满足一定的功能性和观赏要求。特色植物景观的种植形成了四季各异的景观, 正是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与考虑, 提高了环境的亲和力, 营造了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学习生活环境。

摘要:校园环境是影响高校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师生的心灵和情操,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广大师生的需求。文章以吉林建筑大学南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对寒地城市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结合寒地城市特殊的气候条件, 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塑造寒地城市校园的品牌形象, 创造个性化的校园景观。

关键词:寒地城市,校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美)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寒地景观 篇7

大学是传承文化, 教育后人的场所[1]。大学校园景观是对学校历史、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展现, 也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宜人高雅的校园景观能反映出学校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文化内涵等, 因此, 对校园环境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受南北方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校园景观的营造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特殊条件下的校园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和分析。

1 寒地高校校园景观构成要素

1. 1 应季而变的绿化景观

由于我国寒冷地区四季气温变化较大, 导致了四季不同风格绿化景观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被在同一季节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和形态; 同种植被在同一季节里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姿态各异。受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寒地校园也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象。春之新生、夏之繁盛、秋之成熟、冬之积淀在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富有情趣和生机。

1. 2 别具一格的水体景观

寒地校园水体景观的特殊之处体现在冬季。由于冬季气温降至0 ℃ 以下, 校园人工湖等景观水面结冰, 不仅使校园景象由夏季的清透温婉转变为冷峻肃穆, 也给师生提供了绝佳的娱乐休闲场所。

1. 3 兼容并包的冰雪景观

冰雪景观是寒冷地区特有的景观元素, 具有独特性与兼容性。冬季温度之低为冰雪景观的营造和维护提供了条件, 也铸就了其独特性; 冰雪景观既能独立成景, 也能与其他景观要素融合为景, 这体现了其兼容性。

1. 4 适宜共生的建筑景观

受气候条件制约, 对于寒冷地区而言许多形态丰富的建筑风格尚无法呈现, 而建筑在校园中依然是以背景的身份存在的。但作为寒地高校建筑, 在增加校园景观层次的基础上, 更肩负着调节校园局部微气候的任务。使人们在寒冷的冬季能够拥有舒适的室外交往空间。另外, 在外观方面, 校园建筑单体根据功能搭配适宜的颜色和材质, 可以加强校园的整体感和亲和力。

2 寒地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2. 1 以人为本

大学校园是环境教育的场所, 是师生生活、学习、休憩的场所, 校园景观品质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3]。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必须注重师生行为模式, 以师生的心理需求为依据, 才能塑造生态的、优美的、人性化的校园空间环境[4]。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目标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校园环境, 满足使用者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求是设计的首要任务。因此, 校园景观设计应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 将人们在校园空间的行为和感受作为设计依据, 方能创造出舒适的校园空间。例如寒冷地区的冬季, 对于校园中行走和交流的人们而言, 木质的长椅能够有效隔凉, 要比铁艺长椅或石板座椅更为实用。

“以人为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落实到景观设计中即“以使用者为本”。在设计之初, 可在校内征集景观设计方案与建议, 这倾听民声与诉求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设计完成后,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反馈, 以便为今后的改造和完善做准备。

2. 2 尊重历史

校园的历史文脉是校园景观设计的灵感之源, 忽略校园乃至城市历史文脉而建立的校园景观体系是不完整的, 也是空洞乏味的。因此, 寒地高校景观的设计中, 尊重和传承历史文脉是重要的原则之一。高校景观设计与其所在城市及高校发展历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能够结合校园文脉而呈现出的景观设计作品才更具有感染力和时代特色。寒地高校景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文化和审美趋势, 而地方文化也影响着寒地校园景观设计, 二者相辅相成, 不容分割。例如在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建设过程中, 设计者对原有建筑破旧的砖瓦进行再利用, 使其成为新校区建筑的外观, 并保留了老校区的门柱成为新校区入口的标志性景观。使新老校区在景观细节上形成对话, 在创新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校园历史和传统的解读和敬意。

2. 3 生态优先

校园景观设计的过程中, 要尽量避免对校园原有生态系统的更改和破坏, 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的关系。不要为了追赶潮流和装饰效果而肆意地浪费校园的土地和资源。应在校园生态平衡得到维护的前提下去考虑提升经济效益。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 设计者对于“生态优先”原则的坚持体现在把原有的稻田保留下来, 并通过路网结构设计对场地进行切分。这一设计既维护了生态平衡, 又使得师生可以参与实际耕种过程而获得身心的教育。

2. 4 因地制宜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因此, 许多南方的优秀景观模式无法复制在寒地校园中。在设计中要因地制宜地去营造适合当地气候条件与经济发展程度的校园景观。寒冷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 不利于人们出行, 因此, 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 也要尽量利用绿化和建筑对校园微气候进行调节。如根据冬季盛行风向来布置高大密集的植物防风带以阻挡寒风, 利用建筑围合成的院落营造出冬季适宜户外活动的交往空间等。如北京大学未名湖, 可谓是承载着无数北大学子美好回忆的校园景观。夏季的未名湖与湖心岛环抱, 宁静的湖面与岛上的树荫相映成趣, 唯美动人, 冬季的未名湖银装素裹, 为学子们营造天然的冰上娱乐场地。

3 延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

3. 1 延边大学概况

延边大学创建于1949 年, 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之一, 经过60 余年的建设与发展, 学校已被列为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大学、吉林省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89. 3 公顷, 建筑面积为63. 4 万m2。

3. 1. 1 自然条件

延边大学地处有“教育之乡”美誉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延吉市处于北半球中温带, 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温热多雨, 秋季凉爽少雨, 冬季寒冷漫长。年平均气温在2 ~ 6 ℃ , 极端最低气温可达到零下23 ℃ ~ 零下34℃ , 最高气温在34 ~ 38 ℃ , 属于寒冷地区中较舒适的宜居地带。

3. 1. 2 文化背景

延边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图们江畔的自然景观、“一眼看三国”的防川边境风光、仙景台景区等文化符号都令人流连忘返、记忆深刻。延边冬季漫长, 每年有5 个月处于严冬。春季来临时, 金达莱是最早盛开的花朵, 象征着希望和喜悦, 被奉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山山金达莱, 村村烈士碑”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在革命战争中所做出的贡献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延边校园景观乃至城市景观中普遍运用金达莱花作为色彩铺垫。

3. 2 景观功能分区

根据新老校区各自的特色, 以“二轴三心四区”为重点展开校园景观规划布局。“二轴”指以老校区正门、综合教学楼前广场及两侧松树林、第一教学楼前绿化带和校园后山松树林为老校区轴线; 以新校区民族音乐广场、东公共教学楼到西公共教学楼为轴线的5 号道路为新区轴线。以这两条轴线作为新老校区主要景观带和景观节点分布区域, 并以此为中心向各个组团逐渐发展成散点式景观格局, 每块组团区域与周围景观要素相结合, 形成个性鲜明的景观风貌。“三心”指以科技信息中心前广场、民族音乐广场、综合教学楼前广场为核心, 进行校园景观布局。“四区”指以生态休闲区、学生公寓区、综合教学楼前广场、第一教学楼前广场为中心形成校园绿色长廊, 全面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和亮化 ( 见图1) 。

3. 3 延边大学景观设计

3. 3. 1 设计思路

从学校所处的地理条件出发,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校园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进行科学配比, 结合传统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城市的环境特征, 在景观营造的细节上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历史文脉的传承。

3. 3. 3 设计理念

1) 尊重历史传统, 发扬校园新风。校园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蜕变的基础是对历史的辩证认识和分析。只有对校园历史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避免在创新的过程中丢失原有的文化根基, 而真正做到新老校园的有机对话和文脉传承。例如运用朝鲜族特殊的民用建筑元素, 在整个校园的建设中形成鲜明的校园景观“母题”, 不仅营造了校园的整体风格, 也使校园的文化氛围得到提升 ( 见图2) 。

2) 彰显民族特色, 烘托文化内涵。延边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 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能歌善舞的朝鲜族人民热情、朴实的优秀品质, 构成了延边这座城市经典的人文特色。即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人们走在延大的校园中也能感受到景观建设的细节中所渗透出的校园对于民族文化的坚持和依赖。例如学校的大门设计, 将朝鲜族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融入现代化的校园风格中, 搭配经典而素雅的色彩以及半封闭院落的布局形式, 描绘出一个具有包容性和文化内涵的校园形象 ( 见图3 ~ 4) 。

3) 注重地域特色, 景观高效利用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不仅是塑造校园整体印象, 更是展示城市魅力及地域文化的窗口。延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了延边山水城市的特点, 注重植被种类的多样性及科学配置。如利用赤松、园柏、白扦、垂柳等适寒树种在校园中不同的景观层次, 在细节中体现出校园与自然的融合, 让校园呈现出自然脱俗宛若天成的亲近之感。

4 结语

大学校园景观是校园整体风格的呈现, 也是展示校园风采的主要窗口。通过一定的设计理念和手法, 对寒地高校校园景观进行合理设计和利用, 使之形成校园乃至城市的特色。延边大学景观设计不仅充分展示了朝鲜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也融合了延边这座寒地城市的地域特色。本文对延边大学景观设计进行阐述和分析, 并提炼出适合寒地高校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期望能为设计者提供可以参考的思路。[ID: 002554]

参考文献

[1]高智华.现代校园人文景观的营造[J].广东园林, 2007, 28 (3) :30-32.

[2]曲音昊.东北地区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叶徐夫.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寒地景观】推荐阅读:

景观绿化08-28

景观类型07-15

景观分类07-16

景观雕塑05-12

区域景观05-12

景观分区05-13

景观河道05-14

市政景观05-15

海绵景观05-16

中心景观05-19

上一篇:管理医疗设备下一篇:多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