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与心理感受论文

2025-01-05

色彩斑斓与心理感受论文(共7篇)

色彩斑斓与心理感受论文 篇1

春天的满眼绿意, 夏天的姹紫嫣红, 秋天的金色橙黄, 冬天的漫天白雪;漂浮着朵朵白云的天空, 游弋着点点红帆的大海, 奔跑着匹匹骏马的草原, 林立着幢幢高楼的都市……正如许多色彩专家谈到配色时所说的那样, 说到配色, “大自然永远是正确的”。在自然界中, 无论飞鸟走兽、山水风景, 处处都可以看到均衡合理的色彩组合。就这样, 幸运的我们幸福地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

色彩直接反映着大自然的本质和结构。我们的生活, 处处充斥着色彩。色彩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 无论是餐饮食物、衣着打扮、家居装饰这样的生活细节, 还是绘画、摄影、文学等精神世界的艺术创作无不如此。

色彩是一种视觉可见活动下的产物, 在此种看视、观察、感受行为下, 它可以使人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变化。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传达, 因个人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所受教育程度、审美心理需求以及地域风俗、所处的地理环境、国家的文化传承、宗教信仰、传统习惯等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例如黄色, 在中国古代, 黄色是权势的象征, 只有皇族才可以使用, 一般人是无权使用的;在印度和古希腊, 黄色也是皇室的颜色。在这样的国家里, 黄色被认为是吉祥的颜色。然而, 因为犹大的衣服是黄色的, 所以在基督教国家人们的心目中黄色是和“背叛”、“可耻”、“卑鄙”等含义联系在一起的。在美国, 含有“黄色”的词语也大多有“嫉妒”和“猜忌”等不好的含义。世界各地的人们对颜色的偏好也是多样的, 而蓝色则在全世界受到普遍的欢迎。

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天空、海洋、黄土地、绿草原呈现给我们色彩斑斓的视觉盛宴, 而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原因又刺激了个人与色彩之间的一种情感表述需求。人的情感是丰富的, 自然界中的色彩有千万种, 色彩的表现方式有无限种可能的组合, 不同的色彩或是色彩组合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信息。正如维瑞蒂在《色彩观》中所言, 色彩被视为一般大众生活中一项强大的感情因素。大家最有兴趣的自然是色彩对心理和情绪的影响, 虽然科学界和医学界对此持怀疑态度, 这个层面显然是一般人普遍关心的话题, 使得这个基本上属于主观范畴的问题大获重视。那么, 色彩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激情的红色:在所有色彩中, 大家对红色的象征意义最有共识。学者专家告诉我们, 红色被认为代表阳刚、刺激、危险以及性欲激情。红颜色代表火红、激情、热烈、勇气、献血、旗帜、革命、喜庆、叛逆、个性、开心……红色热情洋溢的性格特征带给人们无限的活力与前进的感召力, 红色膨胀性的视觉效果令其拥有强大的力量感, 它的领导风范特性常被用来宣扬一种给人以张力、引领及积极进取、充满斗志的起着龙头作用的大企业的形象精神。在广告设计用色中, 红色也经常被用来作为警示的标志用在诸如防火、禁行、呼吁、提醒等场所中。

鲜艳的橙色:橙色是充满着甜蜜的色彩, 它明亮、鲜艳、充满活力。虽然和热、火有关, 但是不像红色代表炽烈的热情, 红色中若掺入橙色, 偏向红橙的红色即减弱了危险的意味。橙色可以说在所有的原色中独具特色, 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似乎从未注意到它有什么象征意义。橙色的可视度很高, 在众多的色彩中, 它总是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视觉焦点, 并且, 当人们看到橙色时总是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成熟、饱满、令人垂涎欲滴的甜蜜的橙子, 因此, 橙色的视觉食欲感常常被应用于食品的广告包装设计中。在所有的色彩中, 橙色最鲜亮但是却又最没有个性化的特征属性, 从惯常的色彩心理感受来看, 橙色或许也代表一种没有侵略性的活力。

明亮的黄色:黄色鲜艳明亮, 充满着高贵的权力特质, 是令人向往并产生希望与尊崇的颜色, 它所呈现出的明快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及愉悦。但是, 由于地域、风俗、宗教信仰等的差异, 黄色也是嫉妒、耻辱、背叛和懦弱的象征, 因此黄色时常被看做是最暧昧的色彩之一。

黄色明视度高, 又是阳光和金子的颜色, 象征了快乐、知性与启迪, 代表着愉快、光明和权威。不同画家笔下的黄色呈现着不同的风貌。美国写实画家安德鲁·魏斯的水彩画作品《电灯的灯光》 (1975年) 以怀旧的米黄色来表达一股安宁又满溢着淡淡的忧伤与思念的情思, 而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的油画画作中大量运用的明黄色, 却充满着令人激动、颤抖、震撼的兴奋感。

希望的绿色:专家们认为, 绿色代表平衡与和谐, 也是春天、青春、希望和喜乐的象征。在基督教世界里, 绿色代表新生, 和洗礼及圣餐礼有关。绿色是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充满着未来希望的色彩, 它会令人有放松、平和、宁静、自由快乐之感。在弗拉戈纳尔《蒂沃利的小瀑布群》中, 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在充满绿意的画面烘托下, 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幸福就这样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不过, 正如大多数的色彩一样, 绿色也同样具备正反两方面的意义。虽然绿色一般被认为代表着健康和成长, 但有时它也被视作疾病的象征, 例如我们会说某人“脸色发绿”来形容一种病态的感觉。绿色也是嫉妒的颜色, 尤其是它的混合色, 譬如强烈的黄绿色和橄榄绿。

沉静的蓝色:蓝色是在地球上最常见到的色彩, 因为天空和海水都呈现给我们以广阔无垠的蓝色空间视觉感受, 因此, 蓝颜色对于我们的情感诉求来说, 它代表着广阔、深远、安静、平和、理性, 起着安抚、平静、思考的作用。法国画家谢萨克的油画《蓝色背景中的人物》中外形怪异、身体线条简略、面目可憎、无手无腿的人物形象在蓝色背景的映衬下却显得格外地喜气洋洋, 画面呈现出发自内心的宁静与幸福。不过, 蓝色也同样具有暧昧性和神秘性, 此时, 它代表着空想、悲伤和忧郁。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画作就以忧郁的蓝色调描绘了巴黎低下阶层的贫困悲惨。

优雅的紫色:紫色是明度接近于黑色的颜色, 它常和深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例如我们说“气得脸色发紫”就是形容感情的激烈。高贵典雅的紫色充满着贵族气息而令人敬仰, 它优雅无比的色彩感觉超出其它任何色彩。古时候紫色颜料制作工艺困难而且造价昂贵, 因此“皇家紫”成了统治阶级和权贵的象征。同时紫色里由于有蓝色成分的存在, 又拥有宁静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 紫色散发出的淡淡的忧伤、高雅的气息得到了很多女性的喜欢, 因此, 在女性产品的设计中, 例如服饰色彩搭配、化妆品包装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纯洁的白色:在西方文化中, 白色象征纯真、纯洁 (例如新娘子的婚纱礼服, 以及婴儿在教堂受洗时的白色洗礼服) 、朴素、神圣、明快。但是白色也常常引发矛盾的诠释, 在许多其他的文化中, 包括中国、日本和很多非洲国家, 空灵的白色又代表着虚无与死亡。白色是百搭的颜色, 它与任何一种颜色基调搭配都会组合出拥有自己个性的色彩感受。在美国画家沙金特《喷泉, 意大利法斯卡提区陶隆尼亚村》这幅画作中, 画家用白色传达出了一种奢华和悠闲的感觉。

神秘的黑色:黑色常给人以沉稳、阴暗、刚毅、压抑、寂寞之感, 同时, 它的深不可测又会令人产生畏惧、探究的心理。在西方世界里, 黑色代表死亡、丧事以及邪恶;然而对于古埃及人来说, 黑色是其母亲河尼罗河三角洲肥沃土壤的颜色, 因此又意味着生命、成长和幸福。由于黑色的沉稳, 彰显着高贵大气的性格特质, 因此, 在众多的科技类产品设计用色中常被用到, 比如汽车及一些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我们有幸生活在色彩的世界里, 能够运用色彩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徜徉在色彩的海洋中, 尽情地感受着色彩所带来的各种视觉画面:或喜悦或悲伤, 或希望或低落, 或轻松或沉重……谁能够否认在这其中, 在我们自由自在地表达个人情感的每一个瞬间, 色彩起着如此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色彩与情感体验相对应的例子,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 例如:

……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戴望舒《雨巷》

……果然过了一会儿, 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是真红, 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到了最后, 终于冲破了云霞, 金光跳出了海面, 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巴金《海上的日出》

……

在那昏昏欲睡的大地上

嫣红色的晚霞渐渐暗淡;

升起一轮金黄色的月亮,

淡蓝色的夜雾四处弥漫;

草原已昏暗。……

普希金《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

而苹果树上——是细细的绒毛, 还是明净的彩云?

高突的大海好像蓝色的城墙

包围了被阳光映红的整个城市

……

英蓓尔《你想象不到》

每一种色彩的性格特征常常会对应着个人深藏于内心的情感记忆, 不同的色彩语言讲述着各自不同的故事。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慢慢地、从容地娓娓道来……

摘要:色彩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 它会给人们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色彩能够表现感情, 是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工具。色彩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述语言, 每一种颜色所拥有的个性化特征终将成为情感的传递工具。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人类的情感表述与表达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色彩,情感,体验,记忆

参考文献

[1]李莉婷.色彩构成[J].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2001.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 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色彩斑斓与心理感受论文 篇2

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被称为“色性”,色彩的泠暖感觉主要取决于色调。色彩的各种感觉中,首先感觉到的是冷暖感。在绘画与设计中,色彩的冷暖有着很大的适用性,故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表现热烈欢乐的气氛,多考虑用暖色调。

轻重感 色彩的轻重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的色感觉轻,富有动感,暗色具有稳重感。明度相同时,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感觉轻。以色相分,轻重次序排列为白、黄、橙、红、灰、绿、蓝、紫、黑。设计家常利用色彩的轻重感处理画面的均衡,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远近感 远近感是色性、明度、纯度、面积等多种对比造成的错觉现象。亮色、暖色、纯色如红、橙、黄暖色系,看起来有逼近之感,称“前进色”。暗色、冷色、灰色如青、绿、紫冷色系,有推远之感,称“后退色”。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还与背景密切相关,面积对比也很有影响。进退效果在画面上可以造成空间感觉,是设计家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色彩的远近感能产生千变万化的美妙构想,并使主题得以突出强调。

胀缩感 色彩的胀缩感是一种错觉,明度的不同是形成色彩胀缩感的主要因素。运用色彩的胀缩感,典型的实例要算是法国的三色国旗设计了,其红、白、蓝三色的宽度之比为:白30、红

33、蓝

37、三色虽不等分,但在视觉上却造成了感觉上的等分,这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动静感 色彩的动静感也称“奋静感”,是人的情绪在视觉上的反映。红、橙、黄色给人以兴奋感,青、蓝色给人以沉静感,而绿和紫属中性,介乎两种感觉之间。白和黑及纯度高的色给人以紧张感,灰色及纯度低的色给人以舒适感。动静感也来源于人们的联想,它与色彩对心理产生作用有密切关系。色彩的动静感与画面色调气氛和意境有着紧密的关系。色彩的运用应服务于主题,在进行色调设计时,色彩的动静感效果是必不可少的思考因素。

服装色彩与心理 篇3

服装店里那么多衣服,该如何选择呢?除了款式,大部分人都会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实际上,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的服装颜色,对特定颜色的衣服会情有独钟。

我们对服装色彩,的喜好与性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一个人喜欢的服装颜色,可以大致分析出他的性格。如果最近你对服装颜色喜好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你的性格也出现了一些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讲,你今天想穿某某颜色的衣服,这表示你今天的心情与这种颜色一致,而第二天你想穿其他颜色的衣服,则说明你的心情有所变化。

了解了我们对服装颜色的好恶与性格、情绪的关系后,不仅可以通过别人喜欢或讨厌的服装颜色分析他的性格、情绪,以便更好地与之交往,还可以通过自己喜欢或讨厌的服装颜色看清自己的性格和当下情绪,或许可以发现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一面。

黑色

基本性格

喜欢黑色的人,从性格上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善于运用黑色的人”和“利用黑色进行逃避的人”。前者大多生活在大都市,精明而干练。他们一般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局面。他们想让别人在黑色中感觉到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后者则大多很在乎别人的眼色。他们害怕别人对自己品头论足,因而买衣服时常挑黑色,这样才不会太显眼,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心理。

对自己的影响

穿黑色衣服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干扰和伤害,将压力阻挡在外;同时穿黑色衣服可以使自己获得控制对方的力量。

给别人的印象

谁也不能指使我、我说的话一点都没错。

对别人做指示、下命令的场合,穿黑色衣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白色

基本性格

当我们想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时,会想到白色。成年人中,纯粹喜欢白色的人很少,但是向往白色的人却很多。向往白色的人对白色的纯粹和美感怀有憧憬,因而十分偏爱白色的衣服。如果你喜欢白色,这说明你一定是个志向高远的人,不论对恋爱还是事业,都抱有很高的理想和追求,而且多半是个完美主义者。喜欢白色的人会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他们态度认真。才能出众。

对自己的影响

穿白色衣服可以促进内分泌,使皮肤焕发年轻的光彩;而当人想有一个崭新的开始时,穿白色衣服有助于整理心情;但当人必须做出重大决定时,最好不要穿白色衣服。

给别人的印象

我很诚实、很有个性、我会认真听你说话。

白色衣服会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因而与人初次见面时最好搭配其他颜色的衣服。

灰色

基本性格

喜欢灰色的大多为做事干练、教养良好且知识丰富的人。他们总是为别人着想,与人方便,与抛头露面相比,他们宁愿支持和突出他人。他们不会过度兴奋,表现得很稳重,生活也稳稳当当的。喜欢灰色的人大多具有平衡局面的能力。因而很受欢迎。

对自己的影响

穿灰色衣服可以抑制能量的消耗。灰色不是富有活力的颜色,穿灰色衣服会使人行动谨慎。

给别人的印象

不想介入、我是认真的人、我和你的想法一致。

不想听别人对自己谈论工作上的事时,可以穿灰色衣服。

蓝色

基本性格

喜欢蓝色的人不仅有很强的团队协调能力,还很讲礼貌,为人也很谦虚谨慎。他们绝不是头脑冲动的人,在行动前会制定周密的计划,他们还是谨慎派,严格遵守各种规则。喜欢天蓝、水蓝等明亮蓝色的人,一般非常感性,能够自如表达心中的想法;喜欢藏蓝色等深蓝色的人,一般比较理性,喜欢凌驾于他人之上。

对自己的影响

穿蓝色衣服可以刺激新陈代谢,使人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产生新想法。而且穿蓝色衣服可以使自己看起来很苗条。

给别人的印象

解决问题、富有理性、请放心交给我。

深蓝色可以给对方一种可靠感,使自己看起来也更富有理性。

粉色

基本性格

一般而言,在富裕的家庭中长大、家教良好又偏理性的人大多喜欢粉色。喜欢粉色的人性格稳重、温柔,大多都是和平主义者。其中,喜欢淡粉色人不仅具有高贵典雅的气质,还很会照顾他人。喜欢深粉色的人则在性格上比较接近喜欢红色的人,有活泼热情的一面。

对自己的影响

穿粉色的衣服可以使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变得温柔,性格变得温厚;穿粉色衣服可以消除精神紧张,而且可以提高内分泌系统的活力,有“返老还童”的功效。

给别人的印象

请爱护我、我很敏感、我很幸福、我可以照顾别人。

穿粉色的衣服,可以使对方心情平和,可以激发对方的保护欲。

红色

基本性格

性格外向的人大多喜欢红色。喜欢红色的人活泼好动,行动力强,运动神经还很发达,不过行动前不愿深入思考。喜欢红色的人情绪起伏比较大,一旦发起火来,后果不堪设想。他们的行动总是先于思考,说话也是口无遮拦的。此外,喜欢红色的人大多鲁莽、热情,而且极富正义感,他们还很健谈,富有魅力。

对自己的影响

当人无精打采或想打起精神时,穿红色衣服可以让人精神振奋,然而当人容易疲劳或出现慢性疲劳症状时,穿红色衣服反而会更疲劳;当人想开始做一件事时,穿红色衣服可以获得动力。

给别人的印象

请注意我、我精神很好、我想引人注意、我需要刺激。

红色衣服适合初次见面时穿,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但开会时最好不要穿红色,会使对方难以下定决心。

黄色

基本性格

喜欢黄色的人很理性、上进心强、喜欢新事物、讨厌一成不变、好奇心强、爱好钻研……总之,喜欢黄色的人绝对是个“挑战者”。他们性格独特,在人群中往往是中心人物。喜欢黄色的人多是理想主义者,擅长制定各种计划,并一步步实现。

对自己的影响

穿黄色衣服会刺激自己的欲望,激发野心。感觉不安时,穿黄色衣服可以使人镇定,提高自信;想解决难题时,穿黄色衣服可以使自己获得动力。另外,穿黄色衣服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状况。

给别人的印象

我很高兴、快乐地做吧、我喜欢新事物。

当你想与别人改善关系或想和人说话时,穿黄色衣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当处于中立位置要为别人解决纠纷并需要冷静判断时,适合穿黄色衣服。

绿色

基本性格

喜欢绿色的人社会意识比较强、态度认真。他们是和平主义者,和周围的人可以和睦共处,但是警惕性非常高。喜欢绿色的人社会能力强,可以与人和谐相处,但在心底里他们不愿相信任何人,相比与人相处,他们更希望能够在大自然中与动物一起过着恬静的生活。喜欢绿色的人待人礼貌,个性率真,基本不会掩饰内心的想法。

对自己的影响

穿绿色衣服可以使人情绪平稳,告别焦躁的情绪,变得心平气和;当需要做出决定时,穿绿色衣服可以提高决断力;绿色对缓解头痛,缓解眼睛疲劳也有好处。

给别人的印象

和平共处、保持平衡、乐于想办法解决问题。

色彩斑斓与心理感受论文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中小城市迅速崛起, 城市开始不断扩大, 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 而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随着城市化加深, 城市中的多样文化也逐渐流失。但是,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它的故事、它的语言, 而在城市文化中最直观的代表应该就属城市色彩了。

城市色彩, 是由城市所有空间中物体裸露部分的色彩累积而成的。其中包括, 大地、石头、植物、河流、建筑、交通、广告等自然环境颜色和人文环境颜色。同时, 由于光的折射原理, 还会产生颜色被周围环境影响的情况, 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 会因为制作的材料、肌理、受光程度、反光程度而产生不同的环境色。所以, 城市颜色还可以分物体单色和视觉影响色。同样的白色, 依山而建、依海而建、依林而建, 或是独立存在, 它的视觉效果颜色变化是大不相同的。

对于城市色彩的运用更取决于它的特点:

(一) 文化性。城市色彩通过建筑、道路、灯光、户外广告等构成了城市丰富的色彩搭配, 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比如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的罗马老城, 显示了她不朽的尊荣和雍容华贵。极大地保留了历史遗留的文化色彩, 为后人默默地诉说着罗马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如图1) 。

(二) 整体性。对于城市而言, 标志性的符号与植物相互搭配、呼应, 形成特有的记忆组合, 这样的记忆组合不论是放大或是缩小, 其均为一个系列、一个整体, 而城市中的颜色也是如此。城市颜色的搭配与运用能更好地反映该城市的文化与魅力。如法国巴黎, 因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常年阴雨, 极少见阳光, 在城市颜色规划部门的指导下, 埃菲尔铁塔等建筑物全部被刷成奶酪黄与深灰的建筑墙体与屋顶。因此, 奶酪黄与深灰便成了巴黎的标志色彩, 人们不管走到哪里, 只要看到这样的简单明确、整齐划一的搭配便会得知自己是身在巴黎 (如图2) 。

(三) 公共性。公共性也就是城市色彩的公共价值和可识别性。在城市空间中可以通过色彩, 简洁明了地看出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通俗易懂又显而易见, 不论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看到或感受到, 同时也加强了城市的艺术氛围与文化代入感。如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紫禁城, 为了表现出皇家的风范与威严, 其顶部用黄色琉璃瓦, 墙为朱红色, 颜色跳跃鲜亮, 彰显了皇家的雍容华贵。而普通百姓的房屋则为一律的青灰色, 这也是为了表示当时的权力集中制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如图3、图4) 。

图 3、图 4 北京紫禁城

(四) 持久性。当城市的历史文化融入城市色彩当中, 并且与城市的整体色彩氛围统一和谐时, 那这个专属这座城市的色彩就在建筑上得以长久的传承与延续。比如:北京, 在2000 年定下了古旧建筑以灰色为主的复合色的调子, 因而, 当我们想到北京时, 第一时间便会想到青灰色的老胡同与四合院。

(五) 多样性。简·雅各布斯说过:“多样性是大城市的天性。”而城市色彩中的结构也是复杂多样的, 不仅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环境, 还有大众的审美和表现色彩的材质、灯光、技术等不同的排列组合, 所以, 多方面的因素也影响了城市的色彩效果。

综上所述, 城市色彩设计不仅展现了城市特色, 而且也传达了城市的文化精神。当我们进入一个城市,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座城市的色彩, 它向我们诉说它的底蕴, 因为每座城市的故事不同, 经历不同, 所以, 当用颜色来表现时也是独一无二的。当城市色彩真正能体现出城市的内涵, 那么这座城市是不朽的, 也是这座城市文化得以传承的最佳表现。

二、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集中体现。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居民生活质量和地域文化传统最直接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促动下,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而在如此高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 缺乏对城市建筑的整体规划,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由于我国在城市色彩上滞留时间过长, 研究水平不高, 导致中国的城市色彩越发没有特色, 越发同一化。所以,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科学依据, 更需要的是实践经验。同时, 在城市发展中, 城市色彩越发重要, 有计划地、科学地发展城市, 是一个保证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关键方法, 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所以, 城市文化体现在城市色彩上, 就是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治理、提高环境质量的需要。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随着互联网、数码电子、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共同交流沟通更加方便了, 但是国家与国家,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文化界限却正在逐渐削弱。在日益高涨的保护环境的呼声中, 人们渐渐意识到环境与人类密切相关, 城市景观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密切相关。城市色彩强烈的地方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历史性在建设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理。如何通过城市色彩来表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历史底蕴, 在今天全球城市化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从学术角度来看, 中国对于城市色彩发展的长期忽视, 导致了中国缺乏该领域的专业、科技人才, 使中国与国际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在国际上, 有很多国家对城市色彩有较早的意识。以日本为例, 在1918 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 对城市的硬件环境 (交通、公共卫生、空气环保) 进行管理;1968 年出台的《新城市规划》, 其主旨在于创建一个“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1992 年日本又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由此可见国外对城市色彩和规划的重视。因此, 建立一套可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城市色彩进行控制和设计的理论及操控体系, 对于弥补我国色彩景观研究领域的空白、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城市色彩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也可以防止“色彩污染”。“色彩污染”是城市化进程深化的产物, 是由人们对于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出现的。“色彩污染”是指在城市中, 由于颜色运用不当而对人们的心理、生理和城市景观造成的不良影响。伴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素质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的高品质要求意识也在逐渐形成。因此, 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具有和谐统一、美丽宜人、且能够恰当反应地方文化和传统的良好城市景观。

三、南京城市色彩设计与市民文化心理需求分析

由于现今城市高速发展, 而本该丰富是多样的城市色彩也越来越趋于雷同。南京作为六朝古都, 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时代特点的城市, 更应该在城市色彩表现中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和强烈的代表性。从地理位置来看, 南京的特点应该是“虎踞龙盘, 山、水、城、林”式的江南园林, 更是山水丰富的风水宝地。而走在南京城中, 不仅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雪松, 还能够看到遮蔽天空的大梧桐。所以大面积的绿色也是南京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色彩 (如图5) 。

从历史来看, 民国时期南京的建筑风格曾受到西方影响, 大多以石料、木料建造, 给人以淡雅、朴实、肃穆的感受;同时, 青灰白的色彩风格也表现出南京含蓄、古朴的性格特点 (如图6) 。

从民族艺术来看, 每逢节假日便可看到丰富多样的秦淮灯彩, 生动艳丽的七彩南京泥人。而南京的云锦, 配色富丽明快, 主调鲜明强烈, 具有一种庄重、典雅、轩昂的气势;青、大红、黄、墨绿、深蓝、白、黑之间搭配得和谐秀丽, 浓而不重, 重而不艳, 繁而不乱。这样的配色手法与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配色是一脉相传的。不仅如此, 云锦还使用了大量的金银线, 用在花纹边上, 既调和统一了全局色彩, 还使整个作品增添了富丽堂皇的绚丽气息, 更加赏心悦目, 这也是云锦特有的艺术特色 (如图7) 。

对于南京城市的色彩设计, 不仅需要自然、历史、民族、文化的传承, 更需要市民对于这座城市的色彩认同。有些专家认为, 在南京古代文化中, 明代的历史文化规模宏大, 不可忽视, 底蕴之深厚令人惊叹。明代历史文化的代表一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明孝陵, 二是明城墙, 三是明故宫, 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要数明故宫了, 它虽规模宏大, 但其中的布局之严谨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因此, 他们认为, 南京城市颜色的选择应是暖黄色为主。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 南京民国时代的文化才是南京历史上最具特点的。其代表一是总统府, 二是中山陵, 三是大量的民国建筑遗址。所以, 南京的颜色应是浅灰色调, 这样不仅传承了当时中西结合的文化和复古风格, 而且也是民族与西方建筑结合的不同韵味。另外还有不同观点, 因南京的空间特点是“山、水、城、林”, 所以, 南京的颜色应是浅绿色的。

当然也有很多民众认为, 能给人们优美、悦目和舒适感受的色彩, 才是最好的城市色彩。还有的人认为, 因平时自己的工作复杂烦躁, 需要一些亮色, 所以觉得南京应选择黄色;也有人认为, 太花俏的南京并不好看, 乳白或浅灰更显得干净整洁;甚至有人认为, 砖红色更能显出南京的庄重与璀璨。当综合大众对南京的城市印象和深入研究南京城市特点及文化底蕴后, 可以发现这些色彩都处于暖色调的范畴。但是, 作为一个老城, 南京的城市活力色彩就稍逊一筹。因此, 在主色调中加一点明亮的颜色, 这样可以增加南京城市的明快、活力和动感。由此也可看出, 城市色彩的设计应该来源于市民文化心理的定位。

对于城市文化的传承, 南京凝结的城市意向中包含丰富的人文信息。意向是社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 南京的建筑群落和历史文化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不论是民国时期留下的浅灰色系石材建筑, 还是大面积的绿色植物覆盖, 都可以得出南京城市的基本颜色。这不但展示了南京的发展历程, 也体现了南京的文化传统, 凝聚着南京市民内心深厚的家园情结。

四、结语

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 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的经济中心;不仅要保护好本身的历史风貌, 更要让城市具有现代感, 体现出南京的儒雅与活力。与此同时也要强调城市个性的差异, 尊重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心理期待。可以实行“公民参与”的形式, 这种形式不仅具有全民参与的代入感, 而且更有利于了解市民心中的期待, 指导城市努力的方向, 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使南京越发展越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摘要:城市, 既是人类社会形成的标志, 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最直观的反映, 城市所表现出来的色彩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 也以其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渐渐引起关注。

关键词:城市色彩,历史文化,市民心理

参考文献

[1]梁晶, 贺瑞珂, 周玲.基于地域文化的南京城市意象分析[J].美与时代 (上) , 2015, (03) :25-27.

[2]宋立新.城市色彩形象识别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4.

茶包装色彩设计与心理研究 篇5

1 茶包装色彩的基本要求

茶包装的色彩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色彩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其消费欲望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从生理角度上看, 带有刺激性、温暖性的色彩能够让消费者心情愉悦, 研究表明, 在放松状态下消费者对外界刺激的抵触心理较弱, 能积极地接受外界刺激, 容易达成购买行为;反之, 则让消费者压抑、烦闷, 激起消费者心理的防御机制, 难以有效地接收外界信息, 就会极大地削弱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 茶叶的包装设计应充分注重色彩的选择, 依据消费者的心理选择适宜色彩。从人的联想角度来看, 能使人联想到美好事物或场景的色彩, 易让人心情愉悦;反之, 则产生烦闷、焦躁的心情, 以此来进行茶包装设计时, 应根植于某种茶叶代表的茶文化, 以此为根据设计出能引发消费者心理共鸣的色彩组合, 就更容易让消费者对茶叶买单。从性格角度来说, 色彩与消费者的性格密切相连, 会引发消费者情绪的变化。通常情况下, 红色代表鲜艳、热情、开朗;白色象征纯洁、宁静、高雅;黄色为温暖、欢乐、明亮的代表;蓝色代表忧郁和温和;而灰色和黑色则暗示大气、肃穆、沉稳和庄重。因此, 设计师在茶叶包装设计上应较少使用炫目的色彩, 更多地选择自然和谐的颜色, 让消费者产生更舒适的心理体验。笔者认为, 茶包装应以绿色为主色, 黄色作基础色, 带给消费者自然、纯净的感觉。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还应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感知效果, 考虑地域将对颜色理解的差异, 体验不同组合引起消费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 充分运用自然颜色进行排列组合, 选择能使其产生购买欲的色彩搭配。

2 茶包装色彩中的心理内涵

在茶包装的色彩设计中, 设计师应充分考虑到消费人群在茶包装色彩体验时的真实感受,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消费者在观赏茶包装时的心理体验, 以及最易接受、最获认可的色彩组合, 避免造成闭门造车的尴尬。

2.1 色彩心理概述

科学研究表明, 人眼对380mm~780mm可见光的感知, 除去对亮度的分辨外, 还对色彩变化比较敏感。波长不同, 人感受到的色彩就不同, 从而产生不同主观心理, 这就是色彩心理。在长期生活实践中, 人们逐步形成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变化规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从客观方面上来看, 纯净、明亮、饱满的色彩能够使人心情愉悦, 混杂、稀疏、呆板或模糊的色彩则易引起不良情绪;从生理方面上, 刺激性、温暖性的色彩易引起愉快反应;反之, 则使人产生压抑、烦闷的心情。所以在进行茶包装的颜色设计时应避免使用让消费者体验较差的颜色类型及组合。

当然, 颜色的体验也受观看者自身生理变化的影响。列博瑞奇的研究表明, 透纳在1830年之后的绘画面貌有所改变。透纳55岁时, 其眼睛的晶状体变得较暗, 光线散射较为严重, 因此在画作较亮部分总是蒙上一层蓝状薄雾。所以, 设计师在进行颜色设计时应在充分分析消费人群的特点, 了解他们在颜色体验时可能产生的误差, 并有效应对以达到消费者最佳心理感受。

2.2 茶包装色彩引起的心理反应

茶包装设计的色彩搭配不同, 给消费者带来的情绪和审美感受也不同。通常情况下, 茶包装设计首选绿色。绿色是茶叶本色, 是人对茶的第一视觉印象, 茶树及绿茶冲泡后的颜色便是绿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绿色代表生存本能,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帮人摆脱烦躁, 使其产生舒适的感觉。而黄色类似于地面的颜色, 通常为坚固、诚实的代表, 让人觉得稳重踏实。虽然它平淡无奇, 却如母亲般严肃、值得信赖。在茶包装设计中, 绿色和黄色是首选色, 设计者应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反应及视觉感知, 综合运用两种颜色, 进行相互融合及搭配设计, 并在包装设计上形成一定特色, 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同时还应考虑的一点是茶的颜色, 类似的颜色能够让消费者体会到喝茶时的颜色感受, 增强其心理认同, 从而达成消费行为。

3 茶包装色彩心理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3.1 茶包装色彩心理与年龄

有关试验研究表明, 婴儿在出生一个月后就会对颜色产生感知, 但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色彩的喜好也有所不同, 这主要与其对色彩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成熟度有关。儿童大多偏爱鲜艳的颜色, 红色和黄色往往能够吸引婴儿注意力。研究表明, 4岁到9岁的儿童对红色更敏感, 之后最爱的颜色就会转变成绿色。而青少年对颜色的偏爱则以黄色和白色居首, 男生喜欢黄色, 女生喜欢白色, 黑色则很难得到青少年的青睐。这与青少年旺盛的精力和对大自然无限生机的追求相吻合;成年人对色彩的偏爱主要由其所接受的文化知识及生活阅历所决定, 而这可以根据消费群体的收入、所处的社会阶层、地域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颜色设计。所以, 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 要以不同年龄的消费群体对色彩的不同追求为依据, 设计产品卖点。如康师傅绿茶, 它所定位的主要消费人群就是年轻人。其产品是由精选绿茶与柠檬酸调和而成, 色泽光泽莹绿, 口感酸甜爽口, 所以在设计时抓住年轻群体这一消费主体的心理色彩特征, 与茶的主体特色相呼应。以草绿色作为茶包装的主体色调, 借直接实物摄影映衬酸爽特点。此外, 设计者还选用活力健康的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 衣服颜色又与绿色基调形成视觉冲击, 因此广受年轻人推崇。

3.2 茶包装色彩与民族区域

茶包装色彩的选用与民族地域特色也有一定关系。不同国家地区乃至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艺术风俗、宗教思想和知识结构, 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偏爱趋向, 然后反映在茶包装色彩设计上。“四季之汤”是一种日本茶, 它以白色作设计底色, 画面中线选取春花、夏云、秋叶和冬雪等四时之景作为自然代表, 借助淡雅交相辉映的粉红、粉黄与粉绿表现出东方的古典与柔情。同时如彩虹般清新浪漫的色彩, 也与日本民族的饮茶风俗、生活节奏互相映衬, 体现出日本人对文静雅致色彩的偏爱。再如“景谷茶叶”的包装色彩设计, 景谷是云南傣族聚居地出产的名茶。所以, 其色彩设计也以傣族的风俗特色、颜色偏爱作为基础。傣族人崇尚自然, 喜爱绿色与白色。在设计“景谷茶叶”的色彩时, 设计师大胆运用傣锦图案, 形成包装色彩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特色, 以绿色作为整体色调。而由深绿向浅绿的自然过渡, 则反映茶叶纯天然绿色产品的特点与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追求, 大面积的留白更是直接迎合傣族人喜爱白色的心理, 并且显得干净清爽。

3.3 茶包装色彩心理与社会心理

茶包装色彩的选择离不开消费人群的社会心理, 不同社会时期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潮流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艺术流派, 造就不同的色彩审美心理。当色彩被赋予特定时代精神或象征意义时, 便产生某些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迎合消费人群兴趣与愿望的流行色。如建国初期,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大众审美意识单一, 极少考虑包装在愉悦身心方面的作用, 更多地考虑其实用价值, 即储存、保护等功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前进,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大众有了更高层次的文艺审美需求, 所以茶包装设计也随之发生改变, 更加注重包装设计的艺术审美功能。而一个时代的符号也会在同一年龄段人群中留下符号烙印, 所以根据主体消费人群去设计“怀旧”色彩, 也能大大增强消费者的心理认同。

设计师借助独特造型、色彩及图案塑造独具一格的包装, 满足消费者对茶包装的美学需求。尤其是现代化的今天, 礼尚往来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而包装精美的茶叶成为人们互赠来往的时尚礼品, 这就更加提高商家对茶包装色彩搭配的要求。此外, 受大力倡导生态平衡政策的影响, 绿色、红色等自然色调也更受大众欢迎。

4 结语

综上所述, 茶包装的色彩设计影响着包装的视觉体验, 也直接影响消费人群的色彩审美体验。同时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活地区风俗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也影响消费者心理, 进而影响对茶包装色彩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卢浩.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和色彩的运用[J].美术大观, 2011 (1) :119.

[2]彭维新.论中国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视觉效应[J].林区教学, 2012 (2) :103-104.

[3]李德荣.浅谈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发展, 2014 (1) :123-124.

[4]白杨.地域文化特征在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3.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藤宋尧, 米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4.

[6]刘乙秀.毛德宝.装潢设计专业设计[C].包装设计专集.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5.

[7]刘义晴.地域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研究——以将乐擂茶系列包装设计为例[D].湖南工业大学, 2012.

[8]刘利.徐人平.茶包装的色彩心理研究[J].包装工程, 2006 (3) :194-197.

儿童房色彩设计与儿童心理研究 篇6

1 色彩感知与儿童心理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对色彩给予的影响和刺激是不同的, 感知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他是一种就色彩的物理特性而作用于人们身上的心理反应。色彩对儿童心理产生的不同效果往往体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我们一般情况下把儿童分成婴儿期 (0岁~3岁) 、幼儿期 (3岁~6岁) 、学龄期 (6岁~12岁) 、青春期 (12岁~18岁) , 尽管都是儿童, 但每个阶段表现出对色彩的感知并不相同, 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色彩认知效果。研究显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他们对色彩的喜好表现为纯度上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 明度上表现为逐渐增高的趋势, 而色相上也是趋于由暖色向冷色过渡的情况。但个别儿童表现出不同的个例, 这与个别儿童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色彩设计应用上, 尤其室内设计方面, 要多与房间的主人沟通, 了解实际情况。通常情况下儿童房设计根据儿童对色彩感知表现在实际应用中是一种针对低龄期儿童 (包括婴儿期和幼儿期) 的儿童设计丰富的现象, 因为多数低龄儿童无法准确说明自己对色彩的喜好, 婴儿期儿童喜欢的色彩依次为红、黄、绿、橙、蓝、白、黑、紫[1]。幼儿期儿童喜欢橙、白、红、蓝、绿、紫等颜色, 这个时期男孩子和女孩子喜欢的颜色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差别, 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对色彩的性别辨识度已经出现, 男孩一般偏爱两种色彩, 调查显示以黄色和蓝色为主, 还有一部分偏爱绿色;女孩在这个年龄中绝大部分喜欢暖色系的红色和黄色, 还有部分女孩子喜欢橙色、白色等[2]。但任何一种色彩都会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色彩的运用要考虑到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就儿童房常用色彩绿色、蓝色、粉色、紫色进行联想与想象分析, 绿色让居室的儿童联想到草地、树叶、农田、希望、青春、健康;蓝色让居室的儿童联想到天空、大海、广阔, 使人心绪稳定, 而当蓝色明度提高后, 淡淡的蓝色又能让人们想到抽象的词汇, 如理想、独立以及希望, 而明度偏低的蓝色与高明度蓝则不同, 它会使人感觉到高冷, 微微体会到忧郁的内在, 同时它的象征词汇会与诚实、忠诚等连在一起, 可见, 单纯一种色相由于明度不同, 依然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心理反应, 如粉色 (高明度的红色) 则表现为柔美、甜蜜、梦幻、愉快、幸福、温雅的感觉。因此每一种颜色的使用都会与不同的心理感知相结合, 应在设计中慎重使用色彩的这种内在变化与影响。

2 儿童房色彩设计现状

现今中国家庭以独生子女以及二孩的三口和四口之家为主, 儿童房的设计相对于之前有了新的要求。选择激发儿童心理发展的色彩设计方案, 满足家长、独生子女和两个孩子的心理要求, 成为现今中国室内设计中儿童房设计新要求。但事实上, 设计师并没能及时的转变思想, 加之现在关于室内设计中材料环保问题的负面报道, 使得家长对于儿童房的设计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儿童房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要最先考虑儿童房的功能要求, 这个阶段家长经常会忽略色彩对儿童的影响因素;其次, 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开始考虑色彩因素对于儿童房各个功能的要求和布置问题, 但实质上, 大部分家长是缺乏这些相关知识的, 所以会出现根据家长的喜好而选择局部和整体色彩的现象;最后, 在与设计师沟通后, 结合家长的主观需求, 设计师给予一定的专业知识, 两者相互迎合, 最后确定方案。儿童房的色彩是由墙壁色彩、地面色彩、家具色彩以及布艺色彩构成的。设计师常常对儿童房色彩设计单纯从儿童的性别来区分, 一种是男孩的儿童房色彩选择, 另一种则是女孩的儿童房色彩运用, 绿色及蓝色设计针对于男孩子, 女孩选择的粉色和紫色房间设计, 这样划分过于单调。另外一种常规色彩方案运用是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 如婴儿期儿童房设计, 多用纯度较高的色彩, 营造出变幻莫测, 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但色彩运用是否安全、可靠, 是否能够在柔和的色彩运用下刺激儿童对色彩的敏感度考虑不够周到[3]。据相关报道, 孩子的成长在特定的时期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而儿童房是孩子生活的主要空间, 如果在六岁之前不进行应有的刺激和培养, 会错过孩子天性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相反丰富的色彩空间会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对特定时期至关重要[3]。

3 儿童心理与儿童房色彩创新设计

儿童心理与室内设计二者应结合使用, 不能单纯从年龄上划分, 也不能单纯进行性别划分, 而应该在不同的年龄中结合居室的各种功能分区、材质选择以及物品排放等综合运用。将儿童房室内色彩中主体环境色、中间过渡色和少量事物点缀色等进行结合运用, 做到色彩的和谐统一与个性突出。要想做出良好的室内效果, 在设计中采用墙面、地面、房顶的色彩为主体环境色设计, 做大面积色彩选择;加之家具等色彩与环境色的和谐设计;最后用小物件进行色彩点缀, 如画、饰品、玩具等, 突出设计色彩个性。虽然色彩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表现不同, 但无论怎样, 长期的受一种色彩的刺激对儿童的身心是不利的, 因此在色彩运用上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单一色彩, 如大面积的环境色设计, 无论墙面是绿色还是粉色, 屋顶的色彩一般都为墙面色彩的高明度色系, 或者应用白色, 提高屋顶视觉高度。另外, 设计时当三面为统一色彩时, 可以在另一面适当增加图案或者肌理, 增加同一环境色中的变化, 使封闭环境中打破单一视觉感受产生的视觉乏味感。经过专家研究表明, 各个色彩的运用不应该采用单一方案, 在各个色彩设计中, 黄色和绿色对于儿童视力伤害最大, 而且难以恢复, 所以在设计时, 注重环境色大面积使用的同时, 结合中间过渡色彩, 适当增加点缀色的方案最为适合, 而且尽量做到色彩面积的分割, 采用黄金分割比方法应用最为适宜。三部分颜色搭配的最佳方案则是环境色的大面积使用与中间过渡色的协调统一, 另外增加少量点缀色彩的使用, 点缀色尽量做到对比的突出效果, 打破单调的氛围, 增加色彩新意。这样运用到儿童房的室内设计中, 会让空间协调、丰富、明快又舒适。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观念的进步, 儿童房的设计更加注重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儿童房的色彩设计成为室内设计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家长希望通过儿童房的色彩变化改善和调整儿童心理和情绪, 使儿童房的色彩设计起到多元化的作用。实质上, 设计师已经开始探索并实践着这种理念和想法, 希望能够满足家长和孩子的要求。可见, 好的儿童房色彩设计是能够提升儿童色彩认知, 激发个性潜能发挥, 以及提升性格修养的。因此, 设计师本着不断追求完美的理念, 为打造出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合理的色彩运用、愉悦的儿童室内空间而努力。

摘要:对色彩效应作用于儿童心理影响理论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目前儿童房所采用的色彩设计方案, 提出符合儿童心理的房间设计方法, 使儿童房的色彩设计能够激发儿童天生的美感与求知欲, 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色彩设计,儿童心理,儿童房

参考文献

[1]张增慧, 林仲贤, 茅于燕.1.5岁~3岁幼儿的同色配对、颜色爱好及颜色命名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 1984 (1) :7-12.

[2]王秀彩.儿童房色彩设计指要[J].文教资料, 2009 (1) :84-85.

环境心理感受与个人空间 篇7

人和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环境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关心的问题,如今也是建筑学家和规划师、风景园林学家在考虑建筑设计与环境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看,人所生存的环境可分为两大方面,其一是社会安环境。社会环境指是人际关系,单位、组织关系以及某个民族、社会的传统的特定文化氛围。其二是自然环境,是指人的生存的具体物质空间,大一点的是指河流、山脉、平原、丘陵等;小一点是指人生活工作的场所。我们的环境心理感受可以看成是由许多复杂的更小组成单位的环境因子组成,如,(1)视觉因子:光线的强弱明暗、色彩的鲜艳暗淡、物体排列的整齐紊乱,环境的洁净肮脏等;(2)听觉因子:声响、音调、节奏、旋律、乐声、噪音等;(3)嗅觉因子:香味、臭味、刺激性大的刺激性小的等;(4)肤觉因子:寒冷、炎热、潮湿、干燥、等;(5)其它因子;如地理条件的变化,春、夏、秋、冬,阴、晴、雨、雪、风等等。人的心理现象,实质就是脑与环境相作用的产物。任何一个微小的心理活动的变化,都只是脑对环境中某种刺激的一种反映。如不同的光照、不同的色彩会明显引起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长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其心理状态明显存在差异。如长期生活在繁华大城市中的人与长期生活在闭塞小山村中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差异导致在情绪、行为动作上的的强烈反差。

1 拥挤

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所谓拥挤,是指由于受到束缚而产生的一种情绪或情感,是不愉快的、压抑的、消极的。西方学者认为拥挤会引起疾病,也影响个人或整个社会生活,认为一个拥挤城市往往使人联想到不健康外观以及暴戾行为。拥挤是指那种不适的心理状态,它与一种比实用的空间更多的要求相联系,与当时所处的情境相联系。有时虽然你有充足的空间量,但当你需要独处时,即使具有另外的一二人出现,你仍然会感到拥挤,这是心理拥挤感。大城市中不仅有着拥挤的人群,也有着拥挤的建筑。美国风景建筑师西蒙德(J·Simonds)指出“我们当代的计划似乎是尽量把建筑物在城市堆积起来的游戏。许多我们引以为荣的城区,常常仅是建筑物最高、最大与最稠密的地方。在这些建筑堆里,什么被遗忘了呢?是窒息的人。”

2 密度

密度是另一种概念,过分高密度的环境下,人可能感到拥挤,但在节假日里,许多人爱热闹,即使街道与文娱场所人群密度很高,仍然趋之若鹜,不觉得十分拥挤。而由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活动着过多过密的人群,比如有急事穿过闹市区,会使人产生焦急情绪,急于越过人群而增加拥挤感,如某人要想取一条捷径,保持预定的速度和避免碰撞,往往是不可能的。弗里德曼认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其他人的存在就是一种刺激,无论我们对靠近我们的其他人有什么反应、喜欢或厌恶,增长着的密度总会加剧这种反应。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Milgram)认为当人们被近承受过度的刺激时,便体验到了感觉超负荷,这就干扰了人的正常工作能力。他还认为造成社会上人群相互关系紧张有各种城市环境因素,如过大的人口密度、噪声、交通等,破坏“个人空间”及人在感情上的基本要求,引起城市居民的心理负担。

3 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在社会环境中包括了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而当考虑自己的空间时也得要考虑他人的空间。人际关系的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对自己周围空间的使用。索默(R·Sommer)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不可思义不可分的空间范围,它是心理上个人所需要的最小空间范围,即所谓“个人空间气泡”,它控制着人体之间的距离。个人空间气泡又可称为身体缓冲区,它是随着身体而移动的。索默用一个城市公园内一个人单独坐在休息椅一端为例,如果另一陌生人来到椅子前坐下,不坐在另一端而坐在当中,这时原来那人会改变坐姿而偏向另一边,表现出不自在,使后来者轻轻走开或者自己走开,这取决于他自己的个人空间要求,即个人休息时的独处领域要求。个人空间体现了微观空间中心环境———行为关系,它是可移动的有领域性的空间。个人空间是社会的,因为其存在仅仅是当另外有人有意或无意地闯入时,才能被观察到,因此它是看不见的个人空间领域。个人空间随着年龄、性别、人种、民族、文化习俗和彼此的姿态等而变化。

4 私密性

个人或人群有控制自身与他人接近,并决定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程度上与他人交换信息的需要,即要求其所处环境是有隔绝外界干扰的作用,而按自己的想法支配环境和在独处的情况下表达感情,进行自我评价的自由。私密性有孤独、亲密、保留等状态。罗伯特·索默在《私密性的社会生态学》中谈到图书馆读者的私密性要求时认为:“对许多图书馆读者而言,私密性的感觉是不可缺少的———随心所欲能看能写,不致打扰别人,也不致为人所打扰。很少有地方象图书馆阅览室一般有具体的方案保证私密性的存在。在许许多多公共机构中,图书馆是少数几个不允许人们相互交谈的机构之一。”从其对阅览室的调查可以看出,最初十个到达者当中,经常有五分之四的学生是一个人进来,他们均选择空桌子角端的椅子,这是一种维持个人心理安静的私密性要求的反应。公园里的桌椅设置也反应出对私密性的考虑。个人游园时往往喜欢独处,与陌生人同坐在一条椅子上;夫妇、恋人游园休息时,希望座椅能离开公园路径,并在有所隐蔽的场地。“家”是住户自己的生活空间,可以放松自己,可以无拘无束地穿着,可以有比较随便的行为举止,因此,容纳“家”的住宅是私密性场所,是内向性的建筑,尤其是卧室。

以上通过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四个方面简要的说明了人对环境特点的感情和姿态反应,对各种环境场所的接近或回避,以及如何适应环境等。表明了人是从环境的刺激中得到各种信息,环境的认识是由感觉器官与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人类只有通过认知环境,才能从环境中获得指导行为的方法。

摘要:通过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四个方面简要地说明了人对环境特点的感情和姿态反应,对各种环境场所的接近或回避,以及如何适应环境等。

关键词:环境,拥挤,密度,个人空间与空间气泡,私密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DEM技术下一篇:中小企业的战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