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精选11篇)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1
1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现状
1.1 体育旅游的特点
对于体育旅游本身来讲, 它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的特点:第一, 专业性强。通常体育旅游要求参与者必须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如为了现场观看比赛的体育旅游项目, 就要求旅游者懂得最起码的体育比赛规则, 此项体育运动的特点以及比赛参与者的参赛风格, 实力状况等方面的知识。第二, 安全系数低。时至今日, 已经形成了种类繁多体育旅游项目, 而且不同体育旅游项目安全系数是有很大差异的。通常来说, 健身类、观赏型、挑战极限类三大类体育旅游的安全系数是逐次降低的, 但从绝对数值来看, 三类体育旅游的安全系数都比较低。以观赏型的赛事旅游为例, 通常是人多混杂而且赛事竞争都非常激烈, 旅游者通常不能控制个人情绪, 导致安全事故。第三, 时效性强。较强的时效性是体育旅游具有的典型特点之一, 错过最佳时期, 体育旅游市场便随之消失。以赛事旅游为例, 旅游者的目的就是观赏比赛, 旅游者各消费活动也都是在赛事期间, 或者赛事前后的某段时间进行的, 因此进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必须注重体育旅游的时效性。第四, 体育旅游花费较大。体育旅游所需的许多东西是专业的, 可替代性很低, 因此属于高消费范畴。无论健身型的高尔夫运动健身游还是惊险刺激的娱乐旅游, 都需要花费较高价格购买门票。而且旅游者在参与体育旅游之前, 有时还要请私人教练给于一定指导, 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
1.2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资源
我国国土广大、历史悠久、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是我国能够深入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坚实后盾, 它为开展与开发各项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可能。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川河流是进行漂流、跳水、登山、攀岩、溜索等活动的天然场所;我国漫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沿海城市为游泳、赛船、皮艇、划水等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内蒙古大草原是旅游者骑马、射箭的好去处;东北地区有着开展冬季滑雪的自然环境。另外, 我国众多的民族有着种类不同的体育旅游项目, 每个旅游项目又各具特色, 它是我国民族旅游的瑰宝[2]。旅游者通过参加民族旅游项目能够深入了解该民族的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 领略别具风格的体育文化与艺术魅力;还能够起到放松心情, 减轻压力、改进体质, 强身健体的效果。假如开发得当, 民族体育活动还将会带动民族旅游的巨大发展。所以说, 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空间广大。
1.3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1.3.1 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经营理念
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绝大部分是各个系统内部的或者是盈利性的, 众多旅游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与此同时, 在这有限的体育旅游空间里, 相关的旅游产品市场价格较高, 市场地位不合理, 高消费现象严重, 消费人群的面积窄, 均属中上层消费人群;而消费人群中处于中下层的却不在经营者的目标市场以内, 也未形成相关的经营理念, 他们也因此失去了消费人群的大多数。还有,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低又在深层次上限制了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
1.3.2 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
对于我国的体育旅游来说,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体育旅游发展也就谈不上成熟。服务质量差就是一个表现。所谓旅游服务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部门为他们提供的包括设施服务在内的种种服务的总和, 它是体育旅游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以旅游过程为例, 首先对该地区旅游部门是否将其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加以宣传, 吸引来众多的旅游人群;其次在旅游过程中是否能够提供详备的资料宣传, 是否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 是否具有达到规格要求的体育器材, 是否能够提供周到的食宿服务以及能否做好体育旅游的善后工作都将对体育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还有, 我国体育旅游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1.3.3 居民收入制约体育旅游市场需求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和衡量居民生活状况的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来看,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偏高, 我国居民的日常消费仍以求生存的基本食物为主。加上我国在经济上呈现的东西地区与城乡地区严重差距, 就直接将体育旅游的消费人群限定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大城市里, 从而在根本上决定了我国体育旅游的低水平状况。我国经济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因素极大地导致了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量不足。还有, 从体育旅游业本身来说, 体育旅游业存在的安全保障性不高与体育旅游业不完善的管理法律法规也导致了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量不足。
1.3.4 缺少体育旅游相关扶植政策
我国体育旅游业起步晚、发展程度不高, 因此并没有为社会和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体育旅游业具体不归属于哪个部门, 它的社会影响力难以发挥出来, 国家也就不重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因此, 也就没有出台相关的旅游扶植政策, 体育旅游的发展也就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资金短缺就会进一步制约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体育旅游产品市场的发展等等。
2 发展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意义
2.1 有利于国内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 必然会带来旅游人数的增多, 这样就会增大对国内旅游资源的需求。可以说我国旅游资源目前开发利用率不高的最根本原因在于需求不足, 进而导致资金的不足。但是由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所拉动的国内旅游资源的需求, 会使各开发商看到开发旅游资源的利润空间, 增加开发商投资的积极性。
2.2 可以带动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是整个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存在于发展和旅游产业密切相关[4]。体育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体育运动器材、场地, 同时还需要便利的旅游代步工具, 旅游纪念品以及体育旅游场地附近的宾馆酒店等。这些都是整个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旅游对这些项目的拉动, 显现了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对国内旅游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
2.3 推进我国体育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旅游业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特点的国际性产业, 作为旅游业一部分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 不但可以吸引国际资金注入我国体育旅游市场[5], 而且可以吸引大量国外体育爱好者到我国参与体育旅游, 这样我国体育品牌就可以不出国门做品牌的国际宣传, 使更多国外游客认识中国体育品牌, 并将更多的我国体育产品带到世界各地, 增加我国体育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从而推进我国体育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3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部门协作, 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体育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它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交叉产业, 目前国家并没有将其明确地归入到哪一个部门, 所以要想使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取得深入发展, 提高它的经济效益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 比如体育项目资源开发、体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体育旅游参与者的安全保护措施等等。因此, 要破除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部门的分工管理, 促进两大产业的交相融合, 携手发展体育旅游业。具体发展策略是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要抛开门户差异积极合作, 利用旅游产业的分布广泛、人员众多的积极优势, 制订体育旅游产业的具体发展计划, 做大、做强这个新兴产业;旅游部门应当紧跟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形式, 组建相关的旅游社团, 完善相关服务质量, 促进新兴的体育旅游的健康发展。
3.2 规范管理, 积极开展产业导向
对于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从内外两个方面积极推进。内在方面:首先, 要积极深入地了解体育旅游业的特点, 建设系统完备的管理体系, 营造良好的体育旅游氛围。其次结合国际服务业与旅游业的有关法律法规, 制定出体育旅游业的积极发展的各项有关细则, 达到国内体育旅游业与国际化相关产业的同步连接。外在方面:首先, 针对体育旅游产品生产与经营之间存在的问题, 要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与监督, 合理调整它们之间的矛盾。其次, 政府要积极扶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给予体育旅游业深入发展的一些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 表彰在体育旅游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旅行社, 引导其他旅行社向这些旅行社积极靠拢。
3.3 细化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针对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因消费人群年龄差异和消费需求差异而引起体育旅游差别的特征, 体育旅游部门应当根据这种差异, 适当地设立的项目以应对不同消费人群的消费需求。因此, 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要以消费人群的需求为依据, 细化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完善相关产业链, 促进各种消费市场的发展。
3.4 完善体育旅游促销模式
体育旅游产业体系建成以后, 是要靠相关的促销模式来推进其发展的。通过完备的体育旅游促销模式可以引导消费人群加深对各种体育产品的再认识, 将消费人群的潜意识自发消费转变为有意识自觉消费, 进一步带动各种体育消费产品的扩大再生产。所以, 要积极运用影视传媒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以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目的, 完善体育旅游促销模式。
3.5 加强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 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当前我国体育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而且懂管理、懂营销、同时又热衷于体育旅游市场的高尖端管理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对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我国体育旅游人才的待遇, 培养他们对体育旅游的热情, 增强各人才的归属感, 在加强培训现有人才的基础上, 做到既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人才队伍, 又能有效的留住这些人才。
4 结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旅游所具有的专业性强、安全系数低、时效性强以及体育旅游花费较大等特点, 以及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 指出存在的项目单一、运转周期短;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没有出台相关的旅游扶植政策等制约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因素。最后本文提出破除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部门的分工, 促进两大产业的交相融合;同时应做规范管理、积极开展产业导向;细化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积极运用影视传媒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完善体育旅游促销模式;加强现有人才培训,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等促使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取得深入发展的建议。
摘要: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存在着项目单一、运转周期短、体育设施不完备、需求不足、服务质量差以及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等缺陷。要想使体育旅游消费经济取得深入发展, 应破除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部门的分工管理, 促进两大产业的交相融合。同时积极开展产业导向, 细化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完善体育旅游促销模式。在加强培训现有人才的基础上,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人才队伍。
关键词: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现状,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雷艳云.对2007-2008年我国体育旅游研究的述评[J].辽宁体育科技, 2010.
[2]陈志军.我国体青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3]吴畏.试论体育旅游的开发[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4]张丰涛.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4.
[5]金明灿.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J].科教文汇, 2009.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2
您好,我是重庆工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2010级学生。为了获得第一手旅游信息,同时也让各位对自己的旅游情况有所认识,为以后的出行计划做更充分的准备,我们特别设计了此份调查问卷。希望耽误您几分钟时间以了解您的旅游状况,在符合的选项前的方框内打钩。
1.您的性别是?
□男□女
2.您是哪个年级的学生?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
3你的专业属于?
A 文科(思政、历史、经管、文学、教育等)B 理工科 C 艺术类(音乐、美术、播音主持)
4.周末或者节假日,您经常采用下列哪些消遣方式(可多选)?
□参加学校或自己组织的活动□旅游□逛街或者到市区娱乐 □休息(在寝室打游戏、看电影等)□进行体育运动
□其他______
5.目前如果自己有闲钱,您会选择以下哪些消费方式?
□出去吃吃喝喝□旅游□买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
□买衣服、化妆品□存起来,以后再做打算
6.您对大学生旅游的态度是?
□提倡,可以丰富大学生活,增广见闻
□无所谓,大学生旅游可有可无
□不提倡,大学生旅游影响学习,增加经济负担
7.您认为阻碍大学生出游的最大问题是?
□资金不足□闲暇时间不足□缺少同伴□以上都有□其他____
8.您如果去旅游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价格□景点□时间□同伴
9.你的出游频率?
□1年一次□1年2-4次□1年3-5次□更多
10.您上大学以来旅游过几次?
□没有过□一次□两次□三次□三次以上
11.您如果出游地点一般选择在哪里?
□省外□省内□市内□国外
12.您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类型是?
□繁华都市,例如北上广、港澳等□水乡古镇,例如苏杭、磁器口古镇等 □名胜古迹,例如故宫、长城等□海滨海岛,例如海南、大连、青岛等 □自然奇观,例如张家界、奉节天坑第□其他______
13.您一般选在什么时候出游?
□寒暑假□法定节假日(如五一、十一)□周末□其他______
14.您的出游同伴一般是?
□同学□朋友□家人□男(女)朋友
15.您出行前一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旅游信息?
□旅行社□宣传海报、媒体广告□朋友同学介绍推荐□网络查找
16.您的出行方式是?
□旅行社跟团□找几个朋友自助游□班级、集体出行□独自出游探险
17.您出游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休闲娱乐,缓解工作学习中的压力□结交驴友,希望在旅途中邂逅志同道合的人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增长见识□喜欢拍照摄影、写生绘画等
□没有目的,就是想出去走走□其他______
18.您出行的主要开销是?
□交通□住宿□门票□购物□饮食□娱乐
19.您对旅行中购物点的态度。
□喜欢,可以买到当地特产和纪念品,经济实惠
□无所谓,购物点可有可无,可以忽略
□反感,浪费时间,东西质量层次不齐,很可能被宰
20你每年用于旅游的花费大概是多少元*
□200以下□200~500□500~800□800~1500□1500以上
21.您本学期有旅游的打算吗?
□有,请简要介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关于在高校旅游方面,你有哪些建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希望您学习进步,旅游愉快!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3
里约奥运会在全民热情中落幕,当天,欧迅体育(430617.OC)董秘在朋友圈中发出对运动员们的真情呼唤:“每一个人都值得尊重,他们都该赢得与其价值相匹配的市场价值,而此正是体育产业发展的百年机遇。”
作为国内首家登陆新三板的民营体育公司,欧迅体育同样是本届奥运会的大赢家。奥运前,欧迅体育签约的马术运动员华天,在里约奥运会上获马术三项个人赛第八名,刷新了中国奥运马术最好成绩。而且,凭借俊朗的外形、英伦式的优雅,华天成为众多粉丝心目中的体育男神,未来商业价值十分值得期待。
除了签约明星运动员外,欧迅体育还成为2016奥迪A3–腾讯体育“跑向里约”路跑活动的独家运营机构,负责此活动的宣传公关、推广策划、运营及管理,完成了核心赛事与大众日常运动无缝对接的全新营销试验。
8月3日,欧迅体育再发布公告称与日本电通签订协议,获得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在泰国、阿富汗、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柬埔寨及老挝六国新媒体转播权利,成为新三板上唯一获得国外奥运转播权的公司。
围绕里约奥运的“三连打”,只是欧迅体育业务的一个缩影,其已形成了以赛事经营为核心,由媒体版权、赞助咨询和票务承销三轮驱动的业务结构—以赛事运营贯通上下游,获取优质IP;以票房承销打开体育消费市场,分享体育消费大蛋糕。
三大变现通道:版权+赞助+票务
欧迅体育早期以体育赛事赞助咨询管理进入体育产业,2012年,增加了资源策划管理和媒体内容管理两项业务。2015年,欧迅体育与中超中甲等五家俱乐部签订票务合作协议,取得后者5年以上长期票务运营权,引入体育票房营销业务。当年收入格局就发生很大变化,有1/3左右的营收直接来自体育消费人群(图1)。
票房承销初期投入较大,因此项目早期多为净亏损。不过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票务收入情况(图2)来看,中国观众现场观看比赛的市场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与电影票房增长相类比,2013到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从217亿元增长到440亿元,而体育票务2015年仅收入10亿元,不到电影票房的3%,与马拉松、中超、CBA的旺盛人气非常不符,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凭借行业先入、渠道成本优势和票务数据积累,欧迅体育有望在票务承销业务中建立壁垒,预计票务承销业务将在2016年实现毛利。此外,其还将以球票销售为切入口,直接获取重度体育迷用户,围绕球迷开发高溢价球队周边衍生品,终端消费市场将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专注赛事运营优势,策略性布局赛事IP
自2015年强势进入票务承销市场后,围绕2016奥运之年,欧迅体育的布局更是紧锣密鼓,2月至7月,先后与阿里、大连国际马拉松、法国网球协会、中国跳水队、腾讯、西班牙媒普罗活动制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7月25日,欧迅体育与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签订了“互联网+体育”项目,将独家为山东鲁能足球俱乐部搭建综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以此为契机深入布局“互联网+体育”,进一步提高公司互联网体育品牌影响力。
欧迅体育积极承办运营多项赛事,以赛事运营方的角色占据了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旗下主营赛事包括WTA广州女子网球公开赛、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太湖图影国际半程马拉松、海口国际沙滩马拉松等。
随着诸多资本大佬开始以气吞山河之势在赛事IP领域一掷千金,欧迅体育更加专注于其在赛事运营领域的优势,一方面精选布局IP,以参与性赛事为主,选择有精确受众、较为成熟的赛事,确保通过报名费、商业赞助、转播版权和门票收入等渠道可成功变现,以覆盖选手出场费、宣传推广等费用成本;另一方面,在较为热门和昂贵的观赏性赛事IP,如足球、篮球项目上避免在上游布局,而选择与阿里、腾讯等战略伙伴合作,借助互联网巨头的资本优势,获取优质赛事资源,充分发挥自身赛事运营的经验,提高赛事质量与营收。除此以外,欧迅体育还将以产业基金的形式,借助资本的力量,获得足球、路跑等优质赛事资源。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4
一、辽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在不断增长
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日趋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入到体育健身活动中, 体育旅游项目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辽宁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良好的旅游资源为辽宁的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各市县区积极开发本地资源、整合区域体育优势, 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也拉动了当地居民的健身热情。如鞍山的千山国际登山节、旅游节、梨花节, 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大连的长兴岛每年举行的环岛自行车赛, 不仅参赛的人数多达3千~5千人, 更为壮观的是全岛3、4万居民全部走出家门观看比赛, 其场面令主办单位和主持者大为震惊。资料显示, 辽宁省目前的体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上海、浙江。
二、制约辽宁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因素
1. 经济因素
(1) 人们收人水平对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影响。目前我国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中, 一级城市体育旅游消费人群与二、三级城市体育旅游的差别非常大, 辽宁省目前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主要经济来源靠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如沈阳、大连, 省内中小型城市体育旅游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 这种不平衡就限制了整体旅游消费市场产业链的延伸。
(2) 人们收人增长的波动性对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影响。个人收入增长是具有波动性的,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的制约。当人们的收入增长率大幅增加时, 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就会随之增加, 相对用于体育消费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从而人们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水平就有所上升。反之, 就会降低。北京奥运会后, 我国也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波动, 这对体育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2. 体育旅游人才因素
(1) 辽宁省体育旅游人才匮乏。调查显示, 随着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急需大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但目前辽宁省极少有专业人员从事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致使辽宁省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难以被科学的开发, 形成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胜地;其次, 缺乏体育旅游营销人才, 导致体育旅游市场难以做大;最后, 辽宁省体育旅游的组织者多为非专业人员, 导游人员的体育旅游经验匮乏, 整体素质不高, 体育旅游的功能即因此不能得以真正发挥, 从而严重影响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奖金短缺是困扰和阻碍辽宁省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我国体育旅游发展来看, 南方经济发达省市的资金投入要明显高于辽宁省。
目前我国既懂经营管理又懂体育的人才仅数百人, 能对体育市场进行深度开发的人更屈指可数。而到2 0 1 0年, 我国至少需要1万名体育经营人才, 作为奥运城市的沈阳也同样面临着体育经营人才匮乏的现状。
(2) 体育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急需解决。体育经营人才的素质决定体育产业的未来。现阶段辽宁省体育旅游市场人才短缺的现状可以解决首先通过整合全球人力资源, 营造有利于体育经营人才成长的环境, 选派国内优秀人才到海外学习世界先进的经营理念, 辽宁省政府和相关企业可以制定优惠政策, 积极引进合适的留学归国人才或者具有在外企工作经验的人才, 也可直接引进国外成功的体育经纪人, 以解燃眉之急。其次, 通过省内高校的适当配合, 在省内高校开设相关专业, 根据体育产业的发展, 灵活制定教学计划, 以培养精通多学科知识的学院派人才, 甚至推出体育经济类的MBA项目。再次是在“实战”中成长。
三、结论与建议
1. 发展辽宁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发展新兴体育行业
积极开拓群众性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兴趣体育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开发组织不同层次体育旅游消费品的生产, 以满足不同层次体育消费者的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光明发展前景的新兴交叉体育旅游行业, 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户外拓展训练等。积极发展这些新兴项目, 不但可以促进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 而且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引导人们体育旅游消费观念
首先, 应重视大众体育旅游项目的组织和开展, 仓储良好条件, 提供必要帮助, 以积极稳妥的途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旅游消费。其次, 积极引导家庭体育旅游消费。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家庭和亲情的民族, 家庭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此针对不同家庭需求开发多种组织形式的体育旅游, 丰富大众的消费热情。
3. 保护消费者权益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观念, 消费者是现代体育市场经济的主体, 因而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再次加强体育旅游市场监督和管理, 确保公平、竞争有序。针对体育旅游中存在的拉客、宰客、收费不标准等情况,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应市场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管理, 以促进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只有体育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证, 才能提高人们对体育旅游的兴趣, 从而提高体育旅游市场消费水平。
摘要: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现状的研究, 从理论上阐述了辽宁省体育旅游消费水平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分析影响辽宁省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的几点因素, 为发展辽宁省体育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消费,现状
参考文献
[1]宋凯:辽宁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设想[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5
9月7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以中国出境游客为研究对象,针对不断变化发展的旅游业态新热点、新诉求进行调查与分析,力求指导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何提升对中国出境游客的吸引力和旅游体验。
本次调查的项目内容达97项,必填的问卷内容416条。通过线下以及互联网和微博、微信等手段,对17810个在4月之前一年内出境的旅游者作了定向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7813份。调查中的出境游客不包括前往港澳台的游客。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客源市场。,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在国际游客中的比重达到9.58%,中国出境旅游消费总额达到1650亿美元,出境旅游消费在国际旅游收入中的比重达到11%。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出境游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中国出境游客人数必将持续增长,二三线城市出境游市场潜力巨大;选择长线旅游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更为频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中国出境游客旅游热情逐步提升,在旅游上的投入也较大,41.59% 的游客将生活总支出的20%以上用于旅游;中国出境旅游形式更加多元,游客对旅游的个性化与差异化要求逐步提升,“私人定制”式的组团旅游、跟着“达人”去旅游、特种主题旅游,最具市场吸引力;本次调查显示,67%以上的游客通过互联网预订酒店机票、搜索旅游攻略、查询旅游目的地信息和购买门票。
本次调查执行方益普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海岚在表示,很多调查结果非常有趣,比如,超过1/3的受调查者认为,旅游在生活中与恋爱婚姻、家庭财富、事业发展、学习教育、健康保障、子女成长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的重要内容。中国游客一旦走出国门前往境外旅游,脚步就不会停止。有37.7%的受调查游客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出境旅游,每年安排多次出境游的占比达36.86%。另外,对于亚洲热门目的地的选择与出游者的`收入基本无关,而选择欧美目的地则与游客家庭收入正相关。
情感因素对中国出境游客旅游决策及行为的影响重大。调查显示,情感影响一方面来自“他人”的传播,另一方面来自“自身”的体验。良好的体验和旅游归来的意犹未尽是中国游客再次出游的最大动力,也是他们互相推荐传播和建立口碑的原动力。
“口碑”在中国出境游客选择境外旅游城市的过程中作用明显,有74.64%的受调查者会加入相关的微信群、QQ群和论坛获取相关信息,44.12%的受调查者会向亲友咨询。“传播”已经成为中国游客境外游归来后的自发常态行为,有90.52%和84.40%的游客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进行传播。87.05%的人在境外游结束后会发微博、微信传播,67.23%的人会制作图片和音像资料在网络上发布,65.30%的受调查者通过论坛和博客发布游记,77.60%的受调查者会向他人推荐。
李海岚介绍,与其他国家游客不同,中国出境游游客通常会兼顾多个目的,其中旅游观光为首要目的(占比83.60%),其次为休闲度假(占比67.57%),第三为购物(占比35.95%)。有趣的是,中国游客在选择境外旅行目的地时,是否是知名旅游城市是他们考量的重要因素,20~20,超过一半受调查者因为“知名”而前往某个境外旅游城市。
论河南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 篇6
关键词: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
目前,在假日和闲暇时间外出旅游已成为调节身心的重要手段,人们的旅游消费理念也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难以满足长期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人们需要,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旅游正逐渐受到市场青睐。本研究正是从人们的体育健康理念和健康需要出发,就我省开展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省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体育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体育旅游是体育事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并从观光旅游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特色旅游,是体育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在旅游途中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康复锻炼及文体交流活动的总和;狭义上的体育旅游是旅游者借助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其诸种功能,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达到丰富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活动。
体育旅游是对传统的观光旅游的一种充实,它既不同于体育运动也不同于传统旅游,体育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体育旅游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劳、增强体质,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2)体育旅游更注重的是体会体育旅游的过程,在重复过程中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体验更大的乐趣。(3)体育旅游的许多活动都需要经过专业训练后才能参加,如攀岩、登山、探险等。(4)体育旅游大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错过时间,比赛结束或气候条件不允许都会影响旅游的效果。(5)体育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群和新闻媒体,对赛事举办城市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社会效应大。(6)体育旅游项目需要全体旅游者的共同参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气氛,极大地加强旅游者愉悦身心的效应。
体育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体育旅游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许多国家都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旅游项目大力扶持和发展。例如,意大利发展体育旅游的年产值目前已达500亿美元;欧洲的一些国家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约占一个国家生产总值的1%~2%;2000年悉尼奥运会大大推动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使澳大利亚增加了15万个就业机会。
体育旅游不仅能为社会体育开辟一条谋求经济效益、发挥经济功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社会体育架起一座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世界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的桥梁。由于现代体育旅游产业以商品化形式服务社会,能为广大体育旅游者提供各种类型的体育旅游资源和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外出观赏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必将受到广大体育旅游者的欢迎,形成了相当大的体育旅游消费市场。申奥成功,北京也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和旅游热点。
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的现状和优势
河南省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虽然河南省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旅游业的发展还很不完善。突出表现在:旅游景点的开发分散、没有形成规模、精品旅游资源少;受自然气候、环境的影响,旅游淡季时间比较长;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与开发投入、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还不能完全吸引客源等方面。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旅游方式,在河南省还处于初级阶段,是旅游业的弱项。河南省在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应有效连接旅游资源,实现市场共建、资源共享、客源互动的合作目标。河南省有着十分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铁路、公路、民航三位一体构成了迅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河南省具有多种旅游资源,例如山地、草地资源,冰雪旅游资源,水上旅游资源,再加上传统的体育比赛和传统的少林、太极年会。河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遵循规律,综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要注重特色,避免盲目重复投资。同时要依据体育旅游的社会效益、人文效益、生态效益做出综合决策。
完善体育旅游法规建设。通过规范体育旅游市场竞争秩序,规范旅游企业和经营者经营行为,打造良好的体育旅游软环境;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经营者及导游的资格审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对体育旅游的设备进行不定期安全检查。
体育和旅游部门协调,促进体育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交叉的事业,因此造成体育旅游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这就需要体育和旅游部门协调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使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互相促进,获得双赢。
女性旅游的消费市场研究 篇7
近年来, 我国女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这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都有女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问世, 但相对集中于女性情感、职业歧视、家庭暴力、性别失调、婚姻制度和女性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而对女性的消费研究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响。女性作为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身就有研究的必要性。中际广告协会主席K.bole明确说到:“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旅游活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社会现象, 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技术更新等有密切的关系。只有达到一定的生活条件, 人们才会实现真正的旅游消费。女性旅游市场的繁荣是伴随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而来的。Smith和Clurman认为, 女性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独立群体, 而且自1990年起, 已成为旅游市场上急速成长的一群。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国内有关旅游市场的细分研究包括地理细分、人口特征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等多个研究角度。而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 针对女性目标市场的细分化也只是在汽车、食品业、化工、服装业等工业产品市场上日渐成熟。在国内, 对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的引导和细分还处于萌芽状态, 但是研究和探讨这一特定市场的消费特征和倾向, 提出并实施针对女性旅游消费市场的对策和措施, 既表达了对女性的尊重和人文关怀, 也对启动新的一轮旅游经济增长有着举足轻的作用。
女性旅游市场主要是指旅游目标消费群以女性为主体, 为专门适应女性旅游消费的特点而形成的特定旅游市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及旅游客源市场的激烈竞争, 也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客源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宠。2002年, 全国已有超过70%的相关行业单位把女性市场作为当年市场开发的第一目标。
学界对女性旅游市场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 主要体现在美国学者对酒店内商务女性的研究。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性别与旅游相关因素的关系时, 也间接涉及对女性旅游者的些许研究。
女性休闲旅游是正在崛起的旅游市场之一。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者总数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但在总量上仍未与男性旅游者持平, 而且女性的休闲生活质量并不高, 休闲活动内容单一, 休而不闲、闲而不悦的情况比较普遍。是什么阻碍了女性更多地参与休闲旅游并获得高质量体验呢?
旅游市场细分界定了谁最有可能成为某种旅游产品的消费者, 目标市场是所有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中关注的焦点。一系列的旅游开发实例使人们日益认识到研究旅游者行为及客源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女性消费市场庞大且极具开发潜力。有调查显示, 在77.5%的家庭中妻子至少有一半的决策权, 10%的家庭则完全由妻子掌握消费支出。
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就业人数的提高以及家庭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 女性外出度假和公务旅游的人数呈上升趋势, 2002年我国女性出游率占52.6%, 而男性只占47.4%。
本文拟对女性旅游的消费行为现状及原因进行综述与分析, 进而对女性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展开探讨, 以期对女性旅游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创新作用。
二、女性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旅游动机研究
1、发展现状研究
(1) 我国女性旅游日渐成熟。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旅游市场已悄然形成了女性旅游大军。主要表现在:一是参加旅游的女性人数增多, 从近几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抽样调查人数及其构成来看, 女性旅游者的数量一直多于男性旅游者且一直处于增长的趋势 (见图1) , 中国国内城镇居民出游性别构成中, 女性出游人数比重超过男性, 始终保持在56%左右, 且较为稳定。
二是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收入的女性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比例不同, 中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职员旅游消费需求最强 (见图二) 。
(2) 女性旅游服务设施逐渐增长。
尽管我国女性旅游市场细分和引导尚处于萌芽状态, 但在上海、广州、温州等地的高星级酒店中已相继开辟了“女士楼层”, 一些旅行社也开发了女性商务游, 女性个性化旅游项目, 为女性客人量身定制产品及其服务。一方面,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提高, 就业人数增加, 女性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增加。另一方面, 女性群体的消费由“代理消费”发展到“消费代理”阶段, 即女性独立地为自己也为和她们相关的人群进行消费决策, 执行着种种“消费代理”的任务。根据旅游消费决策主导权的情况, 把家庭旅游决策划分为四种类型:丈夫起主导作用的决策类型;妻子起主导作用的决策类型;双方决定的决策类型;共同决定的决策类型。在四种类型的决策中, 妻子起着主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特别在旅游花费、交通工具、餐饮等方面的决策, 一般都由女性安排。
2、旅游动机研究
(1) 旅游购物是女性旅游的主要动机。
大多数女性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偏好主要集中于购物、观光等, 购物是女性旅游尤其是出国旅游的重要动机。Laing对英国游客抽样调查, 发现女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展现出更多活跃性的行为是购物活动, 大半以上的女性均倾向闲逛和购物。根据Janpan Tourism Marking针对日本女性旅游者的调查, 有高达79%的女性游客出国旅游是为了购物, 购物对女性而言名列首位, 而男性仅排第三。究其原因, 台湾陈昭如认为旅游购物能满足女性追求时髦、流行、炫耀的心理需求, 能为现代女性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如放松、避开平常繁复琐事, 购物占了女性旅游消费的大半。谢江红在文中也提出女性旅游中热衷购物的原因主要是女性感情细腻购物能满足女性炫耀的心理以及女性天性喜欢购物。
2、“空巢家庭”与女性旅游动机
“空巢家庭”指子女皆已离家的只有中老年夫妇的家庭, 部分家庭的夫妇一般受过一定的教育。“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平均年龄为45~57岁, 如果城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 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30年左右。
“空巢家庭”对于旅游市场的意义在于它给中年母亲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助长了“空巢家庭”女性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空巢家庭”也给父母带来了极大的无奈和困惑, 尤其是感情细腻的母亲, 她们会采取措施来克服“空巢”带来的孤独寂寞的心理, 而旅游作为一种有效的放松心情的方法常常被她们用来作为充实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手段。因此, 中国未来“空巢家庭”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将使中老年女性旅游市场为一个极具魅力、潜力巨大的市场, 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生机, 预示了这一旅游市场的巨大发展机遇。
三、女性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研究女性旅游消费,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全面启动女性旅游消费服务, 为开发女性旅游消费市场服务。从以上女性旅游消费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女性旅游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1、开发“女性特色”的旅游产品
结合女性旅游心理需求特点, 必须细分旅游市场, 了解女性消费群体的特点, 针对目标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和进行营销组织策略, 这不仅是不同类型女性旅游的不同需求, 而且是旅游市场营销活动针对性的基本需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教育程度段上的女性各自的需要侧重点有很大的区别, 应有针对性地设计旅游产品项目, 女性心理特征决定了她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 同时要树立女性精品服务观念, 。
有了余钱最愿往哪花?由华坤女性调查中心完成的一项专门针对城市女性的调查显示:选择旅游的比例最高, 占.23%, 其次为保健, 占27.54%, 选择文化教育的占20.83%, 居第三位, 美容居第四位, 比例为12.91%。针对女性普遍的旅游消费特点, 推出“女性化”的旅游产品组合, 使女性游客在满足旅游需求的同时也使她们其它的爱好与需求得到满足, , 从而为她们带来尽可能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可以设计一些共同性的旅游产品, 比如:女性美容旅游、减肥旅游、素食旅游、购物旅游、保健旅游、修学旅游等具有鲜明那些特点的旅游产品, 也可以在具体细节方面体现女性化, 比如:女性餐厅、女性酒吧、女性客房等。
2、加强市场营销, 推广女性旅游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女性在家庭中充当的角色的影响, 她们的旅游动机受外界因素干扰很大。这就需要旅游行业对女性的消费理念进行引导, 旅游企业对女性“摇摆”的旅游动机进行激发, , 开发出适合女性旅游的产品和服务, 排除困扰她们的诸如“安全”、“家庭”、“孩子”、“价格”、“时间”等问题, 让她们加入到旅游行列中来, 也让整个旅游市场因她们的身影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针对女性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动机, 在旅游市场营销上运用柔性营销。这是女性旅游需求特点的的客观要求。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有柔性特质, 销售环境富于柔性情调, 比如用女性钟爱的鲜花装点环境;赠送巧克力、婴儿手足模型作为礼物;
同时, 女性旅游消费的热点, 决定了促销方式的特殊性。一是要设计吸引女性旅游的广告, , 旅游宣传要适应女性和时代的发展, 即较多运用网络、报纸、时尚杂志、电视等社会媒体, 把有关的信息提前告诉女性。二是情感促销, 女性比男性更具感情化, 一旦对某一旅游产品产生偏爱, 便会在较长时间里成为它的忠实顾客, 因此, 要以高质量的服务, 耐心周到的讲解, 人性化、女性化的服务设施给女性以人文关怀, 激发女性的情感共鸣。
3、追求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其天性的影响, 大多数旅游者都有着节俭的习惯。在较大开支的项目上, 更是精打细算, 不厌其烦地货比三家。因而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女性旅游者总希望把有关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和体力成本等降到最低限度, 而同时又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 即追求顾客让渡价值的最大化, 以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因此在对女性旅游服务过程中, 要善于运用价格促销策略。适时进行低价与高价相结合的促销策略, 对于一些传统的旅游项目, 可进行让利降价促销, 通过团队折扣, 抓住女性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心理, 打价格牌, 其中传统女性将是营销的重点, 而对于一些新开发的线路, 尤其是市场上刚推出个性化纯女性团队项目, 诸如健身、美容、购物、体验游等项目, 其目标市场往往是经济承受力较强, 追求精神和心理满足的高收入女性, , 她们更注重的是产品的质量, 可适时使用高价策略, 使其感到物有所值。
摘要: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女性旅游在国际及国内的发展状况来看, 这一旅游市场日趋重要, 已经在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有相当地位。本文通过分析女性旅游的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旅游动机的研究, 尤其是对女性旅游的购物动机和“空巢家庭”对女性旅游的影响的研究, 进而提出开发我国女性旅游市场的可行性。
关键词:女性旅游,购物动机,“空巢家庭”影响,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朱易安, 柏桦.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8
一、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是旅游市场营销的逻辑起点
旅游市场营销主要涉及旅游目的地营销与旅游企业营销两大部分;前者重在区域旅游品牌形象与整体旅游产品, 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牵头;后者重在旅游企业产品与旅游企业形象, 由旅游企业进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旅游行业从政治事业向经济产业的转型, 以及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旅游需求 (据国际经验,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向休闲多样化 (据国际经验, 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 需求的发展, 区域旅游发展也经历了从注重资源开发到经营管理的转变, 旅游产业也从卖方市场 (Seller's market) 逐渐过渡到买方市场 (Buy's market) , 旅游消费需求不仅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之一。这就需要针对旅游消费需求———包括如何产生需求、需求有什么特点, 以及如何满足需求———这些属于消费行为范围而进行旅游市场营销组合, 旅游消费行为成为旅游市场营销的逻辑起点, 旅游市场营销研究将从以往的宏观、定性层面转向微观、数量层面, 旅游市场营销也将进入精细化时代。
总体上看, 我国不少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正从粗放式营销向精细化营销转变, 进入到目标营销、客户关系营销、整合营销等更高境界, 制定的营销策略也更加注重系统性、科学性与精细化, 一些国外移入的营销手段与分析工具也开始得到应用, 但业界还没有真正实现从“4P”向“4C” (consumer-消费者需求、Cost-消费者购买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 理念上转变, 站在消费者或客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并据此制定“4P”营销组合。例如, 众多的旅游规划、策划文本只是依赖官方统计数据, 简单地按照地理、收入、职业、年龄等变量细分目标市场就作出了营销组合策划, “假、大、空”而无用。
在旅游业中, 旅游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即旅游消费行为既是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逻辑起点, 也是整个旅游营销管理体系中的逻辑起点,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07年桂林阳朔举办的第二届旅游营销年会上, 笔者曾倡导应该把旅游消费行为调研作为旅游市场营销的起点。其实, 西方国家对消费行为的研究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蓬勃展开, 国外商学院也都有“消费行为学”等重要课程;美国顶尖的消费行为学期刊《消费者行为研究》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对消费行为的研究细致而充分, 具有相当的学术性。其中, 尽管对旅游消费行为的系统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但研究活动也已蓬勃展开, 诸多与旅游相关的学院也开设了“旅游消费行为学”等课程。这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市场营销, 包括旅游市场营销的精细化趋势。在我国, 无论是商学院还是独立的旅游学院能够开出相关课程还较少, 所用教科书也都是翻译本 (如美国学者Soloman, Abraham Pizam) 或国内派生版。此外, 从一些市场营销与旅游市场营销的学术与实战期刊看, 定位、渠道、价格策略、品牌建设、广告策略更多地成为关注焦点, 而对消费者、休闲消费者、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深入研究还远远不够。
二、有效旅游市场营销的前提是洞悉旅游需求
有效的旅游市场营销除了注重营销效率, 即投入产出比外, 关键强调营销效果, 即要达到营销目标, 满足旅游市场需求。而满足需求的前提是洞悉需求, 旅游消费者或客户的需求包括如何产生需求、需求具有什么特点, 以及如何满足需求等, 这些都属于旅游消费行为的范围。具体地说, 旅游消费行为包括旅游购买者在从产生消费需要、寻找产品信息、进行产品比较, 到确定产品和品牌备选库、选择产品和品牌、实际购买过程, 再到最后消费, 并对下一次购买产生反馈影响这几个阶段中的种种行为, 概括地说涉及“需要→计划→购买→使用→感受行为”五大阶段。其中旅游消费者不仅是个体消费者, 也包括集体消费者, 如奖励旅游者、商务旅游者、家庭旅游者等。在每一次营销过程中, 对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将会给旅游营销者提供丰富的、有益营销的信息, 但关键需要立足于日常的生活与商业活动, 站在旅游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行为。例如, 广东人既是创造生活, 又是享受生活的一群;广东人的旅游消费、休闲消费既比较实在又偏重享受, 强调物有所值。在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选择方面, 越来越偏重以“休闲度假”为平台的“度假+观光+娱乐 (文化、体育、保健) +购物+专题+特种”旅游形式;在旅游方式方面, 愈益偏向以家庭、邻居、朋友、俱乐部、驴友为组织的自助自驾游;在旅游距离方面, “小闲”偏重1-3小时路程的“一站式”环城休闲度假带游, “中闲”、“大闲”偏重中长距离的“度假+观光+娱乐+购物+专题”游;在旅游消费群方面, 除了城市居民热衷于乡村休闲度假外, 还有大量改革开放以来的省内外移民的回乡"探亲访友+度假"游, 以及各个单位的会议旅游与奖励旅游, 乃至商务旅游都纷纷加入到休闲度假旅游行列。而具体到不同家庭、组织、职业、阶层、文化、年龄、性别的人群又各不相同, 圈层结构十分明显, 所以会所、俱乐部、驴友等自发组织也很多。
各种市场调研手段, 如访谈、问卷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旅游消费行为研究方法, 但由于受到样本数量限制, 以及国人有时应付访谈、问卷而导致信息失真的问题, 贴近市场的观察往往也是一种更为有效, 也更能发掘实际行为的手段。在收集旅游消费行为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过程中, 能否真正站在对方角度, 体会每一个细节、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也是问题的关键。但许多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 不知不觉地还总是从自己出发。在旅游规划与策划中的SWOT (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 竞争分析时, 通常是将优势、劣势和竞争对手逐项展开对比, 但却忽视了每一项因素在旅游消费者或客户心目中的位置或重要程度, 象无车一族最希望旅游企业提供“一站式”交通服务, 有车一族最希望旅游目的地提供详尽导游与有关补给服务一样;另如, 广东作为温泉大省, 其中粤北阳山县“森林温泉”与其他地区一些豪奢的主题温泉休闲度假区相比, 看起来就象几个澡塘子, 且路途较远, 但由于位于森林深处, 清新静谧, 反而成了香港中老年人的度假乐园, 满足了城市中老年人渴望清新静谧的需要。可见, 某某旅游产品的特色之“最”还远远比不上某某目标消费者的需要之“最"重要。旅游规划策划和营销传播人员需要对目标消费者或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详尽分析, 找出哪些是影响购买的关键因素, 哪些是次要因素, 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因素, 并赋予不同权重后, 再来比较优势、劣势问题, 从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组合, 形成有效的营销供给, 以满足消费需求, 减少供给浪费。
三、成功旅游市场营销的基础是贴近旅游市场
在外参团旅游、住宿酒店, 经常看到有关旅行社、酒店对相关客人的满意度调查, 其中主要涉及住宿、餐饮、娱乐、导游、交通、购物等方面, 依据“语义量表”满意度等级也从3个到7个不等, 得出结论也常是百分之几十不满意, 百分之几十满意等大而又大的笼统数据, 看似一个良好的客人满意度调查, 实质上什么也没有, 更无法指导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客人究竟在什么环节上不满意?什么类型的客人不满意?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环节与人员身上?是消费者或服务者的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是常规环节还是非常规环节?如何通过“PDCA循环” (Plan、Do、Check、Action) 有针对性地去加以解决和避免?这就需要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营销人员形成合力, 而不是互相扯皮, "一头扎在"市场上, 从细微处去真正了解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而不是几个简单的座谈会或问卷调查所能解决问题的。例如, 在一次广州的茶楼品早茶中, 一位客人自带了上等名贵茶叶招待外国朋友, 但服务人员就象冲“大路”茶一样为其服务, 没有展示与名茶相匹配的茶艺茶仪, 结果令客人扫兴不已, 也就自然没有回头的想法了。可见, 在服务企业中, 服务人员的营销培训是多么重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旅游营销策略的制定与旅游营销措施的推出无疑都应该立足于对旅游市场的精细化调研。就旅游营销策略来说, 对旅游消费者的调研属于“纲”, 对竞争对手的调研与自己企业的分析属于“目”。“纲举目张”, 旅游消费者需求是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的努力方向, 没有对旅游消费行为分析的基础, 对周围竞争的分析与自我实力的评估就失去了立足点。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企业“流行”用旅游客源地的规划与策划人员来进行旅游规划与策划的原因。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9
1 在当前的旅游市场中, 存在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一方面, 旅游企业没有充分地进行企业及其产品的广告宣传, 或旅游企业有隐瞒真实旅游服务信息的故意, 更有甚者可能在广告宣传中夸大其词, 散布虚假产品服务信息等;另一方面, 游客掌握旅游市场信息少, 有可能是个体没有在消费之前的重视信息的收集等原因。但无论哪种原因的市场信息不对称, 都使游客处于消费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从不同角度看, 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表现在诸多的方面:
1.1 从不对称的内容来看
表现为游客了解、掌握的信息与供应商实际提供的产品不符。一般来说, 旅游产品由以下内容组合而成:景区的概貌, 景区中的景点特色、旅游线路、旅游项目的数量、旅游项目的功能、旅游日常安排、旅游所用交通工具、住宿条件、餐饮条件、导游服务、旅游产品价格等。由于旅游企业对上述旅游产品中的组合内容宣传不充分, 或存在超出事实的宣传, 而使消费者不知晓, 形成游客与旅游企业之间在信息内容上的不对称。
1.2 从知晓信息的路径来看
有时表现为直接的不对称, 有时表现为间接的不对称。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属于直接的不对称, 而旅行社与旅游景区之间、导游员与旅行社、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游客与旅游景区的间接信息不对称。
1.3 从信息不对称的主体上来看
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游客与旅行社之间、游客与导游员之间、导游员与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之间, 存在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具体表现为:
1.3.1 游客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很多情况下, 游客不经过旅行社直接前往旅游景区旅游。游客在到景区之前, 一般慕名而来, 游客对旅游景区有关旅游信息来源于景区的广告媒体宣传, 或来源于人际传播, 或第三方媒体评价等, 但无论通过哪个途径获得的旅游景区的信息, 都是不全面的。同时, 旅游景区内的旅游项目改造、服务人员水准变化、管理方式变化、市场供求价格的变化等, 游客不可能做到随时对之动态掌握, 这些往往造成消费者的预期消费价值与真实的消费功能不同。尤其在某些情况下, 旅游景区在广告媒体宣传中, 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 出现故意对某些信息不公布, 或进行美化景区的信息宣传的现象, 这些都容易引起游客的利益损失。
1.3.2 游客与旅行社的信息不对称
引起他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 由于旅游社与游客处于不同的信息获取地位上。旅行社是处于旅游景区与游客之间的中间商, 它作为旅游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 能够接触到大量生产者信息, 其收集范围、收集数量上较消费者来说, 具有绝对的优势, 而消费者一般为信息的被动接触者, 他们与旅游社相比, 显然处于信息收集的劣势地位, 因而存在与之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二是, 由于旅行社担当旅游产品组合的角色, 他们可以将各种景区的不同旅游项目组合起来, 设计、组合出不同类型、价格的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掌握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而对于消费者个体来说, 其个人能力有限, 因此游客与旅游社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从经营利益出发的旅行社, 在很多情况下, 是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旅游信息传输给消费者, 而对其不利的旅游信息矢口不谈, 也形成信息的不对称;三是, 由于旅游产品本事不是实体消费者, 消费者在消费之前看不到、摸不着, 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是通过旅游服务人员来实现的, 离开了服务人员旅游产品将不复存在。同一旅游产品在由不同服务水准的旅行社, 有不同的服务人员提供服务时, 消费者得到的服务体验是不同的。由于旅游这种特殊产品存在的虚拟性、差异性特征, 使得消费者在消费之前仅能以较少的线索获知、评价其服务质量, 获取少量的旅游消费信息, 这种情况将直接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1.3.3 游客与导游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在游客和导游员的关系中, 游客是委托人, 委托导游员办理自己所要消费的旅游事宜, 而导游员是代理人, 代理游客办理游客消费相关事宜。作为代理人, 导游员通过导游合同、导游计划应当对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自己亲自经办的交通、住宿、门票等游客开支内容、旅游项目应当有较为详尽的了解, 但作为游客由于处于被告知的位置, 在很多情况下则对相关的门票、乘车、消费旅游项目的收费、服务等信息内容不尽清楚。同时导游因自己的不正当的折扣利益, 很多情况下故意向游客隐瞒相关服务信息。因此, 游客与导游员之间也存在着旅游信息的不对称。
1.3.4 导游员与旅行社或旅游景区的信息不对称
导游员一般为旅游景区或旅行社聘用的人员。从旅行社和景区的自身利益出发, 旅行社和景区不可能将所有的经营信息告知导游员, 这使得导游员与其单位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 导游员对旅行社或旅游景区的信息的掌握是不全面的, 这将直接导致游客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不对称;另外导游是一项独立性较强的工作, 导游员为了获得自己的个人利益, 常常因为游客对情况的不熟悉、不知晓, 擅自变更旅行计划、旅行线路, 或用其他欺骗手段安排游客游览计划外线路, 对游客进行额外消费。由于导游员远离旅行社独立工作, 旅行社难以做到对导游员的有效工作监督, 这种有违职业道德的行为形成的信息不对称, 使得游客的利益经常被侵犯。
2 由于旅游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常常使游客的权益蒙受损失
由于旅游中的市场信息不对称, 尤其是游客对有关旅游消费的信息知晓少, 或得到的信息不真实等问题, 常常使得游客在消费利益上蒙受很多利益损失。其地消费者的利益侵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游客经济上遭受损失
很多旅游社利用游客不知道旅游景区或旅行项目价格、行程消费价格等情况, 故意抬高旅游组合产品价格, 使消费者在不自觉中消费了高价格的旅游项目, 使旅游经营企业赚取了游客高额利润;有的旅游景区则故意设置收费陷阱, 在不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 在景区内实行层层收费, 使消费者处于被动、“挨宰”的状态;有的导游员为了谋取非法收入, 利用游客对景区环境不熟悉情况, 擅自改变旅游线路, 减少旅游项目服务, 或增加收费项目, 使游客增加了费用支出。
2.2 游客消费内容上的受损
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旅游社和导游员的承诺以及所进行的广告宣传内容与提供的服务承诺不符, 使很多消费者在经过消费后才知道上当, 或直至消费终结还被蒙在鼓里。
因此说, 由于当前旅游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在旅游市场中处于占有市场信息的绝对位置, 使得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比较突出, 这导致了游客利益受到损失的问题十分严重, 旅游市场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不解决, 游客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保障。
3 规范旅游市场监督管理, 促进市场信息对称下的游客合法权益保护
在市场经济中, 买卖双方应当在权益上是平等的主体。在旅游市场中, 应当按照平等的原则,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出发,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1 经营企业应从打造企业品牌出发, 加强自身经营信息的透明度
作为旅游企业来说, 无论是旅游景区还是旅行社, 应当从旅游行业的职业操入手, 保持自身长远利益, 打造信誉品牌出发, 加强景区和旅行社自身经营行为自我管理、自我规范。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经营行为的制度建设, 实现企业经营行为的标准化、统一化, 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规范的产品服务。
3.2 经营企业应强化自律意识, 自觉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旅游企业不但要取得经济效益, 也要履行社会责任, 取得社会效益。因此旅游企业作为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休闲服务的机构, 应坚持自律意识, 从尊重消费者权益, 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 加强自我行为的自律建设。应做好企业内部的管理, 加强自我监督, 强化自律行为的规范, 同时在发布旅游信息, 在广告媒体宣传中, 要坚持真实性、公开性, 将自己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功能、服务价格向社会公布, 保障做到服务公开、收费公开等。
3.3 旅行社、导游员应发挥游客的代理作用, 维护消费者权益
旅行社应从科学组合旅游产品, 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 加强与旅游景区的沟通, 将质优、价廉的产品推荐给消费者。旅游社要向消费者公开产品价格、产品服务等信息, 使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选择。作为导游员无论隶属于旅行社还是景区, 都要严格履行旅游合同、旅行计划, 不擅自调整旅游线路, 不随意变更旅行安排, 自觉为游客利益着想, 积极与旅游景区、旅行社进行有效沟通, 争取和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
3.4 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自律建设, 加强行业内企业经营行为的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
要在国家旅游执法部门的指导下, 完善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 强化旅游经营行为的行业监督职能, 健全旅游行业的行业规范, 加强旅游的行风建设, 促进旅游企业的规范经营, 合法经营。
3.5 国家应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规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
国家应完善出台旅游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 规范旅游企业的市场行为。要加大旅游行业经营监督、检查的执法力度, 加强对旅游企业日常的经营市场管理, 打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不法经营行为, 对于严重违规, 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案件, 要依法处置, 坚决打击, 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的稳定, 保持旅游经营秩序的稳定。
在加强旅游行业监督与建设的同时, 作为消费者的游客也要在消费中, 积极进行有关旅游消费项目的信息搜集, 多获取较多的旅游产品信息。在旅游消费者中, 应尽量选择信誉好、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
参考文献
[1]谭波.试论低价旅游团与游客利益之间的关系——读新《旅行社条例》有感[J].消费导刊, 2009, (12) .
[2]梁江川, 陈南江.广东省高档温泉度假区游客利益细分研究[J].旅游学刊, 2006, (5) .
[3]本报记者杨洪梅, 刘波;通讯员金永红, 妮娜, 孙效哲.怎样维护我们的旅游权益[N].内蒙古日报 (汉) , 2010-04-16 (012) .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10
1 旅游消费市场的分析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旅游消费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 旅游在人均GDP较高的国家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项目。同时, 而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联动效应, 它可以促进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 全世界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将会继续高速增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 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 旅游消费市场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居民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美元/人时, 居民就具备了国内旅游动机;达到1000美元/人时, 居民就会产生出国旅游的动机;超过3000美元/人, 将产生洲际旅游动机。二是居民的闲暇时间相应增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们从事劳动时间逐渐减少, 各种假期日益增多, 人们用于休息和享受的时间就会相应的多起来, 外出旅游无疑是一种开阔眼界, 提升生活质量的好方式。三是旅游消费需求的进一步增强。美国《幸福》杂志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 时间、质量、健康、环境与家庭是消费者集中追求的5个目标, 能同时满足这5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这一行业。
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时期,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经济开始回暖, 继续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增长, 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额将突破37万亿元, 人均GDP将达到4000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 我国劳动者一般都享受着双休日和其他一系列假期。这些都使我国公民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旅游愿望。因此, 我国国际和国内旅游消费市场蕴含着相当深厚的潜力, 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 必须看到, 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现代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步较晚, 还处于初级阶段, 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还存在着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2 旅游消费拉动内需作用明显
自2000年全国假日办推行黄金周以来, 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假日旅游有效拉动了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旅游是综合消费行为, 具有很强的消费关联性。涉及了食、宿、行、购、游等多个领域, 派生消费领域更为宽广;在产业方面, 旅游消费直接或间接的带动100多个行业的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的资料显示, 旅游收入每增长1元可使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从业者每增加1人可增加4.2个社会就业机会, 在发达国家, 旅游已从某种时尚的象征演变为一种必须的生活方式, 成为继食、宿之后的第三大消费项目。以其投入少、效益高、增长快、活力强, 被誉为“朝阳产业”。而在我国,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 旅游业保持着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 70%的工薪阶层已处于适宜国内旅游区间, 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从旅游产业本身来讲, 一方面旅游产品属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最终产品,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属立竿见影型。例如, 耐用品的消费属于一次购买长期使用, 而旅游产品则与之不同, 具有服务消费特有的多次重复的性质, 正是旅游业这种重要性的存在, 使得旅游资源不会随旅游消费的不断增加而发生价值衰减, 所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 运用税收政策——扩大旅游市场消费需求
3.1 扩大旅游消费, 增强其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要扩大旅游消费, 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 需要政府运用科学化、制度化、长期化的财税政策的有力支撑, 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 提升消费能力, 形成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2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有效增加旅游消费需求
旅游产品的消费是需要“有钱”和“有闲”两个支撑点来实现的。其中“有钱”是首要的, 是基础。
改革开放最大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进一步的降低, 为居民旅游消费奠定了基础。但应该看到,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日益拉大, 居民收入的稳定性较差。居民面临着住房、医疗、交通、教育、养老等诸多问题。加之社会转型期的下岗、失业等不可预见的问题, 使得当前处于一种“有钱不敢花”的高储蓄、低消费的发展趋势, 使得旅游市场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正因为如此, 增加居民的稳定的可支配收入, 提高居民的有效购买力, 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扩大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根本出路。
首先,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占群体80%的这部分居民才是提升整体消费能力的基础, 需要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比例, 进一步提高居民的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有率, 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其次, 改革税收制度。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 放宽税前扣除范围, 增加个人的可支配收入, 鼓励个人消费需求, 增加社会总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改善民生。要增加财政支出中用于保证民生的支出。把财政补贴定位于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民生上, 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入, 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领域, 切实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才能提高居民享受生活的意愿, 从而使居民增加其他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3.3 增加居民可支配时间, 拓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
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可有效地解决旅游消费需求与闲暇时间不足的矛盾, 要逐渐降低带薪休假的执行标准, 适当增加带薪休假的天数, 进一步扩大享受带薪休假的行业和人员范围, 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保障。继续执行“黄金周”制度。自从1995年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 07年实行两个黄金周、五个小长假的休假制度, 我国的法定假日达到了114天, 而且假日分布更为合理, 要有利于人们的出行旅游。
3.4 增加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产业扶植政策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不可而语, 旅游产业对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作用明显, 因此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 要把旅游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设立一系列的具体相关指标, 同时, 加强旅游景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金融的政策支持、合理规划旅游资源、满足旅游消费的需求。
首先, 要创新投资方式, 除了继续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之外, 还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 鼓励更多的旅游企业进入自备市场融资, 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民间闲置资金, 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旅游市场的开发。例如山西绵山就是个人资金开发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
其次, 要按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合理规划, 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同时, 加大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等旅游及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开发与保护并重, 使绿色旅游成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植形成持续性推动。
3.5 刺激居民旅游消费需求
首先, 要进一步激励旅游企业的产品开发, 通过财政贴息、担保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措施推动旅游企业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提升文化含量、科技含量, 使产品由粗放型向精品集约化发展, 满足多层次多旅游消费需求。
其次, 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市场监管职能的财政支出, 各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市场监管支出。进一步完善旅游的监管机制, 加强旅游业诚信建设, 避免由于安全性的原因抑制消费。
总之, 采取积极有效的税收政策, 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增强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 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经济由出口依赖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旅游产业在我国作为新兴产业, 潜力巨大。本文论述了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消费对内需的拉动, 并且进一步论证了通过税收政策, 加大对旅游行业的支持力度, 拓展旅游业的市场空间, 能够有效增加旅游消费需求, 进而带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旅游,消费,市场,税收
参考文献
[1]戴柏华.完善引导消费的财税政策扩大消费需求[EB/OL].中国政府网.
[2]曾令华.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体育旅游消费市场 篇11
一、从旅游消费市场角度分析
现在旅游消费的发展引发了旅游文化的产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档案是一种文化产物, 各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产品都是对文化的反映。在文化层次, 档案与旅游有着相同之处, 两者都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旅游消费市场主要包括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两大部分。
1. 旅游消费主体情况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迅速兴起, 1997年-2001年, 单国内旅游总数达到35.85亿人次。1997年国内旅游人数6.44亿人次, 1998年为6.94亿人次, 1999年为7.19亿人次, 2000年为7.44亿人次, 2001年为7.84亿人次, 旅游业已开始转为社会需求中的一个高速发展的消费热点。1997年——2001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逐年增长, 1997年为328.2元, 1998年为344.5元, 1999年为394.0元, 2000年为426.6元, 2001年增至449.5元。由此可见, 旅游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 开发档案文化产品是发展旅游业和档案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要的重要方面。面对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 拥有资源丰富的档案行业, 必将在这个大市场中得到长足发展。
2. 旅游消费客体情况分析。
从产品开发看, 旅游消费优势产品不足。以上海为例, 上海每年接待的境内外游客分别在7000万和160万人次左右, 商机如此诱人。最初, 上海旅游纪念品的产销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纪念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5%不到, 远远低于国际比例30%的水平。原因很简单, 产品个性特色不明显, 激不起游客的购买欲。旅游业目前的难点在于如何开发高文化含量的产品。如果说旅游市场的强烈地诱惑着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 那么旅游市场产品的薄弱又刺激着档案文化产品的开发。由此可见, 拥有着旅游业无法比拟的信息资源优势和编研人才优势的档案行业, 在文化产品开发方面, 必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 档案文化产品在旅游消费背景下, 在当今市场经济如此活跃的条件下, 必然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通过旅游活动中的档案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达到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从旅游者消费心理角度分析
前段部分是从旅游消费市场进行分析了档案文化产品的市场前景, 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吸引着档案文化产品的发展。以下从旅游者的消费心理, 来挖掘档案文化产品的发展潜力。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分为: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和旅游者消费承受程度两方面内容。
1.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情况。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 旅游对于旅游者来说是种文化休闲生活方式。在旅游中, 旅游者通过旅游来满足某些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满足物质形态的基础上, 人们也希望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消费社会化和享受时尚化、追求文化的心理需求推动旅游消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 在追求着物质形态上的需求的同时, 也在追求着精神形态的需求。从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分析, 档案文化产品作为一种能为社会接受的文化载体, 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符合旅游者追求精神文化需求和开拓知识面的心理需求。
2. 旅游者消费承受程度。
档案文化产品是由编研人员以市场需求和政治影响为导向, 充分利用和挖掘了档案的信息的产品。在一定范围内, 档案文化产品是以商品形式进入旅游消费市场。由于档案文化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档案的社会效益, 那么在给档案文化产品进行定价时, 需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水平。上海市档案馆开发的专题片《追忆》, 全片拥有长达600分钟的真实记录, 运用了大量档案史料和特殊载体档案, 全景式多角度的寻觅追忆, 把上海历史档案里60个经典故事拍摄成视频短篇, 呈现在广大市民群众和来沪旅游者面前。此部专题片不仅蕴藏着浓厚的历史底蕴, 在进行商业定价时, 充分考虑了旅游者消费承受程度, 每册以94元的价格进行销售。这个价格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 不管是从产品制造质量方面还是从产品文化质量方面, 都是在其消费的承受程度范围内。从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角度, 档案文化产品在旅游市场中对于旅游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我们没有必要给档案文化产品贴上一个“文化性”或“服务性”的绝对标签。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考虑, 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提升社会效益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李伟.旅游文化学[M].科学出版社, 2006 (11) .
[2]冯绍霆.论档案馆文化产品开发[J].中国档案, 2004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