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困惑

2024-09-23

自由的困惑(精选10篇)

自由的困惑 篇1

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7月,家电下乡的全部9大类产品(电冰箱/冷柜、彩电、手机、洗衣机、计算机、空调器、热水器、微波炉和电磁炉)合计销售金额达250.46亿元,且呈现出逐月增长的态势。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志高空调”)华北大区总监刘志告诉本刊记者,借助家电下乡计划,志高空调的销售额增长了10%左右。“截至目前,家电下乡产品已占到公司销售额的20%多,而且按照我们的预计,到了年底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攀升。”

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农村消费市场逐渐爆发的购买热情,家电下乡的市场规模正在日益膨胀。有数据表明,今年财政补贴的家电下乡资金将达到104亿元,预计会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并放大农村市场近7倍的购买力。

然而,由于目前家电下乡中标企业鱼龙混杂,售假现象屡见不鲜,而大型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对农村市场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受流通、售后问题的困扰,眼下家电下乡计划的执行正面临着不小的尴尬。

对此,知名家电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陆刃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政策非常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现实问题,所以9200亿的数字只是理论上的分析,并不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之前暴露出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家电下乡计划的意义就会打上折扣。”

宣传偏失

对国内的很多家电企业来说,尽管旗下的家电产品已经走进了农民兄弟们的厨房、客厅、卧室,但是这些企业却仍然缺乏对农村市场的足够认识。陆刃波认为,多数企业的兴趣在于市场推广上,却忽略了对农村市场的调研,因此对农民的消费习惯以及对政策的理解往往不全面。这样一来,很多企业在其“城市包围农村”的市场推广计划中,往往忽略了较为重要的宣传要点,比如说对家电下乡政策的宣传和解读。

在陆看来,企业要想在家电下乡中赢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农村消费者充分理解家电下乡政策的方方面面,而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电视、报纸、网络这样的宣传渠道并不能让农村消费者明白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好处。

对于陆的说法,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门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承认,那些主战场在城市的厂商的确对农村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宣传的内容也集中在产品的广告和企业的动态消息上,真正对家电下乡政策进行宣传的企业非常少。

对此,陆提醒道,“刺激农村消费者的购买神经,政府的宣传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在于企业的宣传。”而由农村市场起家的志高空调则深谙此道,刘志告诉记者,志高空调的策略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制定论了销售到哪里、服务就到哪里、宣传就到哪里的策略。”

庞杂的主体

如果说企业在宣传上的偏失只是阻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放大,那么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的鱼龙混杂以及售假事件的层出不穷,则让家电下乡这块金字招牌黯然失色。

据本刊记者调查了解,截至目前,中标家电下乡的洗衣机厂家共有68家,电磁炉厂家23家,计算机厂家16家,彩电厂家20家,热水器厂家104家,微波炉厂家6家,空调厂家20家,手机厂家23家,冰箱厂家60家。然而,中标企业数量“热闹”的背后却是很多企业销售业绩的差强人意。记者查阅了一下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在今年8月份的统计数字中,有一家洗衣机企业仅销售了1台产品,有两家洗衣机企业也只销售了2台产品,而在其他家电产品的销售统计中,类似的少得可怜的销售业绩也并不少见。

在国内知名家电企业看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某些小品牌想方设法去中标,只是为了借家电下乡的招牌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

在今年早些时候,记者曾在商务部公布的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名单中看到,仅浙江慈溪市(县级市——编者注)就有32家企业拿到了家电下乡的通行证,其中大部分企业的名字却鲜有耳闻;今年第二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名单中,共有19家来自广东佛山的企业上榜,而绝大多数企业同样名不见经传。

面对良莠不齐的中标企业,上海卓跃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庞亚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不无担心:“对于那些大品牌来说,消费者不太担心他们的质量、售后服务,但是在主流品牌之外,还充斥着这么多的小品牌,而他们的质量能让消费者放心吗?售后服务能跟得上吗?”

美菱营销部门上述负责人也表达了同样的感慨。“就怕那些小企业出售不合格的产品,因为他们的表现同样影响着大品牌企业的家电下乡战略的实施。”

为此,在早前召开的“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就指出,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假借家电下乡名义,制售假劣产品,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为此,商务部等部门决定于今年7月至明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借家电下乡等名义制售假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流通、售后堪忧

记者了解到,按照家电下乡政策的规定,如果企业没有获得流通标,那么它就失去了产品的流通资格,只能依靠中标的流通企业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对于那些没有销售网络资源的小企业来说,即使千方百计成为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却仍然面临着流通环节断裂的问题。

慈溪市一家中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慈溪当地的很多企业都遇到了“中标产品销售不出去”的困难。据记者了解,在慈溪当地,目前约有1/3左右的中标企业因为申报价格过低而没有生产产品,或由于渠道的问题没有将产品投放市场。

事实上,这些企业也可以找中标的流通企业,但对于依靠价格竞争生存的小企业而言,向中标的流通企业缴纳的“挂靠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开支。“本来就没钱赚了,还要交挂靠费,这样还有多少赚头?而且我们的产品本身就不好销,实际上不生产反而更好。”上述慈溪企业负责人苦笑道。

除了流通环节受阻外,售后问题同样不容乐观。本刊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早前公布的上半年家电类投诉结果中了解到,尽管全国的家电投诉量整体下降,但是涉及到家电下乡地区的投诉量却明显上升,而售后服务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仍然成为了投诉热点。

根据中消协的调查,在今年上半年的投诉统计中,首批家电下乡试点省份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的电视机的投诉量由去年同期的1462件增加到1625件,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而其中的大部分投诉是因为产品的质量或售后服务而引起的。

“相比售后环节,企业更愿意在销售环节上下功夫,而两端的不对称则是造成售后跟不上的主要原因。”庞亚辉认为。在陆刃波看来,由于农村市场较为分散,而且数量也大,这也给企业的售后服务带来了难度。“尽管这样,中标企业还是要尽可能地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这不仅关系到农村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三农建设的问题。”

自由的困惑 篇2

综上,估计比较占了很大一部分。

过去,人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在田里养孩子,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忙着下地,在雨中织毛衣;偶尔有空的时候,爸妈都很缺。毕竟都是一个地方的人。你家和我家的情况大致相同。就算你家今天吃肉,我家明天也可能包个饺子。再奢华,再奢华,也不能夸张。在邻居之间,我们都知道区别。

但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朋友圈出来之后,有一种无形的不平衡,竞争越来越激烈。

听金星老师说的一句关于朋友圈的话,她说有时候觉得朋友圈是仇人圈。

为什么这么说?

金老师举了个例子。

有时候她录制节目很晚,很累,就觉得这个时候回家洗个热水澡休息一下会很美。可以,拿起手机翻翻朋友圈,这张你旅行的地方的美图,还有正在吃大餐的那个人的照片。这个时候,自己的困难和别人的闲适享受,这个自己心里的落差,会把原本疲惫的心情混合成莫名的羡慕。

工作累了不要紧,但是看到千里之外的人的娱乐你能感觉好吗?

还有一点就是朋友圈里经常有仁人志士和成功人士的例子。

读书太多,会变得浮躁。

人怎么能这么能干,怎么能老是去高档餐厅,晒名牌,开豪车,抱美女,然后回头看自己,满满的不争气。

这种问题在一篇文章里讨论过。

他说,在快餐的影响下,媒体习惯于将结果直接呈现给读者。巨大的落差和遥不可及的感觉会给观众很多刺激,让他们的文章很容易赢得关注。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只看到他们成功人士云里雾里的奢侈享受,却没有人深刻理解他们光环过后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好像人家的黄金属性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这样一种由来已久的心态怎么能不浮躁呢?

眩晕:困惑之后与自由之前 篇3

蜥蜴、运动的飞机模型、特别设置的场景,再加上虚虚实实的摄影技巧与后期剪辑,甚至声音的处理都有专业音乐人的参与,让这部短视频作品拥有了陌生化日常事物的特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经典气质:它更象是一段段静默的画面而非“叙事”或者“情节”。

另一件展出“终结的进程”有些舞台剧的特点,刘雨佳讲到,源于夏尔丹的一张画:小孩与陀螺,她把画中的桌面作为视频的背景,陀螺也从一个变成两个,用长镜头高速拍摄,然后再放慢,没有生命的物体在舞台上自行运转,相互影响,且导向最终的结局。刘雨佳希望在不使用剪辑、不打断动作,且延长物体运动进程的情况下,仍然连续、完整地呈现物在舞台上的运动和叙事;拍摄的真实时间被破坏,而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却仍保留在观看和体验的“内在时间”里。从而不同于与电视或电影里的“拼贴时间”

老实说,作为观众,这个作品并没有“第三人”那样易于理解,它给人的困惑多于解决困惑之后的自由之感,正如在另一个年轻艺术家陈飞的展览前言里,凯伦·史密斯质疑:为什么在今日,如果没有相关的创作自述;或一个作为信誉保证的批评文本存在,如此大量的艺术作品反而无法再在时间、场域、社会历史及文化语境中自我成立?

影像艺术作为相对新兴的艺术方式,得到不少艺术家的青睐,受众面似乎也更广一些。这大概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在开幕式上,不论是朋友还是媒体,都忙着跟刘雨佳聊天的原因。尽管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是2014年,但对多数观众来说,可能是第一次见到。而且不免会有了解其作品脉络的兴趣:从第一部录像作品《The Ray》开始,片中所有的元素都有自己的二重身或镜中像,但这种镜像关系都基于一个第三方,或许是时间,或许是偶然的外在关系,或许是某种影像客体。有点可惜的是,最新作品《黑色海洋》并没有在此展出。至于“眩晕”,也是一个电影名字,它的另一个译名更广为人知:《迷魂记》。

人生问题的困惑 篇4

这个问题, 是具有根本性的。

1980年5月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啊, 为什么越走越窄?”。多年以后真相大白, 原来这是编辑们主动策划的一篇文章, 并非是“读者来信”。

这封信当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讨论:人生的意义何在?其背景是文革的结束, 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真空。

那时我在高中, 自然也读了那些讨论的文章, 而且也做了点思考。不过那个时候, 这些问题对我来说还有点远, 所以并没有很深的触动。

记得最后报纸上也没有讨论出一个让大家信服的结论。这也预示了中国社会将进入一个复杂的过渡状态。当时给我印象最深的, 就是有人说了大意上这样的一段话:“人生是一个过程, 走到尽头, 你就会理解它的意义。”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胡扯。到死才能明白意义, 那我们还讨论它干什么?

我自己当时的结论简单而清晰。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 生命不过是蛋白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这是恩格斯说的, 我很认可。人类是宇宙演化中一个偶然现象, 所以人类的诞生和存在, 只不过是像高山河流, 草木鱼虾一样, 属于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从根本上来看, 谈不上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和价值。

“价值”只是人的大脑中的一个主观意识的产物, 不存在客观依据。

所以你认为人生有什么价值, 它就有什么价值, 各种观点都无所谓对错。因为它无非是人的主观意识强加在人这个客观存在之上的一种观念而已。

这就是我当时的理解, 我觉得是一种相当“纯粹”的“唯物主义”的理解。

后来上了大学, 经历越来越多, 困惑也越来越大。回头再看, 这个解释好像还是有点问题, 不能解决我的疑问, 好像也不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再后来, 这个问题在我的心中越变越严重, 一直困惑我很多年。我不断地思考, 不断地探寻。

当初我到悉尼留学, 觉得自己可以在西方社会文化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是当我到了悉尼, 很快就发现, 虽然那是一个比我们发达得多的社会, 也比我们要文明规矩, 可是本质上它却与我所期望的正常社会相去挺远。在那个社会中衡量一切的标准, 最后都落实到物质利益之上, 简单, 明确。可这与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 现实的中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用利益衡量一切方面, 变得与他们很像了。

当Laurence给我那本《初心》之后, 我猛然间明白了, 我想找的东西, 不在西方, 而在中国, 尽管我还不知道它是什么, 它在哪里。

这也是我回国的一个原因。

这个问题, 到今天我也不敢说解决了。但是困惑确实少了。这是一个非常漫长复杂的过程, 没有办法在这里详细解释。因为对生命意义和本质的认识, 确实是一个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感悟的过程。并不能用几个简单的事件, 就把它阐述清楚。所以, 当初与潘晓的讨论中, 有人说要走过生命的旅程, 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 也并不完全是在胡说八道, 或敷衍了事, 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实我谈的很多内容, 都是我对这个问题多年探寻之后的理解和认识。

以上讲了一些我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 对我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事情, 以及明白的道理。其实我相信, 大家每一个人, 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甚至比我经历的还要丰富、精彩;大家也都听过或知道我明白的这些道理。除了满足你们的好奇心之外, 我之所以还要讲这些事情, 一来是想告诉大家, 我的经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很普通也很平常;另外就是想让大家知道, 我这么多年走到今天,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或秘笈, 我只是在不断地认识、体会和实践那些非常简单的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班级管理的困惑 篇5

今年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在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们,娇生惯养、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承受挫折能力差。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学生越来越难管,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遇到无理取闹的家长该如何沟通、面对形形色色的问题学生该如何转化教育等等。通过处理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他们了,更不能用老办法了。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分析思考,做出让双方尽可能满意的决定。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班级中隐藏着几大矛盾:即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矛盾、班主任和“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破坏了班级良好的发展轨道。

一、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矛盾

由于我是中途接到的四年级,家长和孩子都已经适应了原来老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面对一个新的班主任,他们的心里是怀疑的,甚至是不信任的,所以在接到这个班不久,由于有些孩子不大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式,成绩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有的家长打电话来质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把一件小事也拿到微信群里说,挑起其他家长的对老师的不满。在我的耐心解释下,大部分家长已经能够理解老师。后来大部分孩子已经适应了老师的教学方式,成绩也回升,但个别家长依然把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怪在老师的身上。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二、班主任和“问题学生”的矛盾

班上有几名学生,上课总爱讲话,下课爱恶作剧,捉弄别的同学,作业完成也不认真,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行为及做法不对,老师的教导都对,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找到了这个学生管不住自己的主要原因是意志力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强。可见他这种行为不是一天两天所养成的,要想让他短时间改掉,似乎很难,因为他已经上瘾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怎样的教育才能帮助他改正过来?

以上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困惑,还请各位老师指点迷津,提出更加合理妥善的建议,共筹班级管理,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学习名著的困惑 篇6

他的话引起大家的深思, 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这些名著距离我们的年代久远, 不容易引起共鸣;这些名著属外国作品, 与我们的思想、文化、生活有很大的差异, 不容易接受。

讨论中, 我们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少年时光。我们是在学雷锋的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是在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江姐的故事里走过来的, 我们对《苦菜花》《江姐》《野火春风斗古城》情有独钟, 我们甚至感慨:为什么不把《在烈火中永生》《青春之歌》等这些描写先烈事迹的书当名著看呢!它们不是更适合我们的革命传统主义教育吗?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吗?

可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生活背景, 并由此带来认知、认同差异。我们的老前辈是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一代, 当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们的精神食粮, 而我们这些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却更多地从书籍、电影中了解到共和国诞生的代价, 无数革命先烈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 至今仍对反映那个年代的战争片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

那么, 现在呢, 我们的中学生又在接受什么样的熏陶呢?下面是我耳闻目睹的几件事, 你或许能从中悟出点什么吧!

走在拥挤的放学路上, 一位小学生这样对同伴说:“刘胡兰真傻, 问你什么就说什么吧, 干吗那么嘴硬!”

小学组织四、五年级学生观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影, 十一岁的外甥回家对我说:“今天老师让我们去看电影, 名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可并没有见炼钢铁呀!”

我女儿今年14岁, 上初二, 去年暑假就迷上了杨红樱、秦文君的校园文学, 《女生贾梅》更是百看不厌。她经常读《时文选粹》《中学生阅读》《智慧背囊》等, 也不能说不高雅, 走上邪路, 总觉得不符合课标要求。《水浒传》《三国演义》上小学就买了儿童版的, 却从来不看, 《西游记》《红楼梦》更无从问津, 就是百科全书、名人传记、成语故事、上下五千年也不感兴趣。我不知道她将来会成为哪一类人才, 但读书的不丰富、不广泛, 使她很难走在学习的前列。我很困惑, 为什么这些名著走不进学生的世界。

目前, 因为要考试名著内容, 很多学生不管爱与不爱, 不得不组织些零碎的镜头, 东拼西凑, 强行记忆。但我知道, 这并不是发自心底的声音, 而是无奈的中考压力使然。

的确我们的学生日子也不好过, 他们大多数忙着做练习, 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起早贪黑, 挑灯夜战, 以求能进入高等学府, 使自己的前程锦绣灿烂, 参考资料、各类试卷一摞压一摞, 哪里有名著摆放的位置?一次次考试, 一次次排名, 紧绷的神经哪有时间和名著交谈?

初三一次模拟考试中, 一篇反映战争内容的阅读文后有这样一道题:写出你所知道的战争时代的小英雄事迹及对你的影响。很多学生一脸茫然, 不得已竟写了董存瑞、邱少云, 一部分同学显然受了电视剧《小兵张嘎》的影响, 才知道那时还有一个叫张嘎的小英雄, 绝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小英雄雨来、送鸡毛信的海娃, 被敌人刺死的王二小……

更有一类学生到处悬挂、张贴歌星、影星照片, 从服饰到发型处处模仿。上学要带mp3, 下课要哼唱他们的歌曲, 而上课睡觉、完不成作业、考试不及格更与他们形影不离。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一片空虚。没有了阅读, 我们的德育是多么可怕的一片空白, 学生是非不分, 乃至我们现在一切都必须从头做起, “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总之, 我不知道是名著的不适宜, 还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学生不热爱读书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教育必须阅读, 必须进行真正的阅读, 以阅读促进思维和精神的共同成长却是当务之急, 但怎样实现二者的结合却一筹莫展。

我很困惑, 在困惑中不能自拔。

特别是在当前的升学考试中, 我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语文佼佼者与平价生失之交臂, 需要家长拿上万元的高价上高中时, 我不敢再领我的学生尽情徜徉在语文的乐园, 他们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英语和数理化, 以便将来顺利考上高中和大学。

蒸包子的困惑 篇7

那是一个星期天,刚看完一个美食节目,妈妈兴冲冲地宣布道:“我来试试。”想着美食节目里热腾腾、暄乎乎的包子,我也无限期盼起来。

七手八脚一通忙活,包子都包好了,就等开蒸了。突然,妈妈举着笼屉问了一个问题:“你说,我这里一屉包子豆沙馅的好熟,一屉包子肉馅的不好熟。进蒸笼的时候,我们该把好熟的放在最上面,还是把不好熟的最上面呢?”

这个问题还真难倒我了呢!看着我一脸迷惑的样子,妈妈接着说:“我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次妖怪捉到了唐僧师徒四人,要把他们四个蒸了吃,唐僧皮薄好熟,八戒皮厚难熟,你去《西游记》里找找,最后他们是把唐僧放最上面还是最下面了?要不,妖怪怎么蒸唐僧,咱们就怎么蒸包子。”

看着妈妈一副沾沾自喜的样子,我心里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蒸包子到蒸唐僧,这都哪儿跟哪儿啊?难道天下的妈妈们都是蒸包子的时候去查《西游记》吗?”我内心哀号着。

但为了美味的包子,我还是无可奈何地搬来了《西游记》。果然,在第七十七回中,唐僧师徒过狮驼岭时,妖怪把唐僧放在最上面蒸,猪八戒放在最下面蒸。孙悟空认为妖怪放错了,没经验,是“雏儿妖精”。孙悟空说:“蒸东西,都打上面起,不好熟的,应该放上面。”

于是,我们按照孙悟空的说法蒸了包子。不过,悟空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决定一探究竟。我先问了问楼下晒太阳的邻居们,没想到,问题一抛出,大家居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起来。对于这个问题,邻居们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蒸汽往上跑,蒸笼上面最热,所以不好熟的放上面,这和悟空说的一样。另一派则表示,那所有的蒸汽都是自下而上跑的,所以最下面接触到蒸汽最热,而蒸汽跑到最上面的时候就变凉了,所以,不好熟的放下面。这和悟空说的背道而驰了。

这里没有统一答案,我决定换个地方问问。我来到门口的早点铺,早点铺的师傅正蒸着包子呢,一听我的问题,他很肯定地说:“下面好熟,你看,我每天卖包子,只要掀开盖子,看看最上面一层熟没熟,只要上面的熟了,下面的就一定熟了。而且,你看,我这里一面卖包子,一面还包新的呢,我每次包好了新的,我都是搁在最下面。要是上面好熟的话,那新包的包子我该搁最上面了。这肯定没错,打从我爷爷起,我们就是这么做的。”我一听郁闷了:“这么说来,悟空错了?”

两个相反的答案,到底哪个才是对的?突然间,我想起了物理老师。我相信,他一定能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到处拜师学艺的孙大圣了。

听了我的问题,物理老师哈哈笑起来,说:“蒸包子,靠的是水蒸汽液化放出的热量(潜热),水蒸汽通常是升到在蒸笼最上面液化放热,最上面的包子熟得快,所以,悟空说的是对的。不过,卖早点的师傅也没说错,一则是蒸笼层数太多了,水蒸汽到不了最上面就液化了。另一则是户外温度低,竹制的蒸笼密封性差,也使得水蒸汽不到最上面就冷却了。所以,他们的生活经验都对,物理原理也不错,但同样的物理原理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也不同哦。”

说到这里,你们总算弄明白了我的所说“小小包子,大大学问”了吧。我学到的学问有:第一,物理原理不能生搬硬套,要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第二,《西游记》之所以伟大,在于作家能认真地观察生活,而我们,也要学着这么做;第三,生活中处处皆是学问,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了。

“触摸科学”征稿启事

您可以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也可以是惹人喜爱的学生。只要您的作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可操作或复制性,均可向我们赐稿。

征稿形式:动手实验、科技小发明(创造),以及其中的所思、所得、所感写成的科学小论文。另外,只要和科学有关的,有文采,其他题材也可以考虑。

作品一经录用,即有样刊和稿酬寄出,来稿请注明撰稿人姓名、通讯地址、电子邮箱及联系电话。别忘了附上一张你的照片哦,也许不久你就能在杂志上看到自己的靓影!

来稿请寄:南京市中山东路三条巷4-1号科学大众杂志社“触摸科学”栏目收

邮编:210002

E-mail:luyan1017@yahoo.com.cn

冰上运动的困惑 篇8

对于这个问题, 以往一些教学参考书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冰刀与冰面摩擦产生的热量, 使与冰刀接触的冰融化成水, 起到了润滑作用, 从而使摩擦力大大减小, 所以穿着带有冰刀的鞋子可以在冰面上快速地滑行;而在玻璃上就不行了, 因为玻璃不能熔化变成水。这个解释其实并不正确。冰刀在冰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非常小, 仅靠摩擦产生的热量不可能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使冰融化。因为冰的融化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这需要时间。

滑冰运动员在冰面上滑行时, 冰刀的两侧及其下面确实有水, 而这些起到润滑作用的水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存在的?我们都知道, 在通常情况下 (1个标准大气压) , 冰的融点是0℃。当外界的压强减小时, 冰的融点会随之升高;当外界压强增大时, 冰的融点会随之降低。

穿着冰鞋的运动员滑行时, 由于冰刀对冰面的压强增大, 使冰刀下面的冰的融点下降, 从而使得这部分冰融化, 于是在冰刀的周围就会有一层薄薄的水包围着冰刀。正是由于这层水起到润滑作用, 大大地减小了滑冰运动员前进的摩擦阻力, 所以运动员可以在冰面上“健步”如飞。当冰刀滑过之后, 由于这个附加的压强随之消失, 因此只要外界的温度在0℃以下, 原来在冰刀作用下融化成的水, 马上又会结成冰。更为奇妙有趣的是, 冰刀滑过之处还不会在冰面上留下划痕。

对于这一解释, 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模拟实验来予以说明。当环境温度不高于0℃时 (保证冰不会因为环境温度高而融化) , 在桌面上放置一块冰, 将两端挂有重物的细铁丝搭在冰块上。我们会看到, 细铁丝下面的冰由于受到压强较大而融化, 从而使得铁丝在冰块中不断地下移。而细铁丝刚经过的上方的水, 又会因压强减小而结冰, 最终细铁丝会从整个冰块中穿过, 而冰块却完好如初。

这个解释看似完美无缺, 可是实际的计算结果表明, 当一个质量为70千克的人穿着冰鞋站在冰面上时, 只能对冰面产生3.5×105帕的压强, 这样的压强对冰的融点影响不大, 只能使冰的融点下降0.1℃左右, 因此这个解释无法令人信服。

冰面存在薄水层

当对上述问题的解释出现新的困难时, 于是一种新的理论又随之诞生了。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冰上有水。可也有不少科学家对这种理论持怀疑态度。鉴于此, 另一种听起来非常简单的解释出现了——冰的表面原本就非常平滑, 并且当冰的温度在-22℃以上时, 冰的表面上始终会有一层薄薄的、永远不会凝固的水。

早在1850年, 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 就曾简单地提出过这种理论。1996年, 美国科学家的实验又证明了这一理论。劳伦斯柏克利实验室的化学家萨姆和物理学家胡佛利用电子束轰击冰面, 同时使用仪器记录了从冰面弹回的电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出乎意料的是, 电子撞击到冰面后弹回的轨道似乎是变化不定的, 沿多个方向散乱地反弹开来。这说明, 看起来平滑的冰面并不是完全平整的。

萨姆认为, 从实验结果看, 冰之所以滑的原因, 只可能是冰面的最上层并没有真正冷凝, 而是有薄薄的一层水, 这层水起着永久性润滑剂的作用。当冰刀等物体压到冰面时, 水分子就会被压到冰面的细微缝隙处, 从而使冰的表面非常平滑。这样冰面的摩擦力就会更小, 所以就会更滑了。

布恩格的困惑 篇9

其中, 印象最深的一段内容是, 她回忆起中德甘河示范农场场长布恩格时, 提到布恩格曾对她说, 自己在甘河的5年间, 始终充满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这并不是说, 布恩格在甘河搞示范农场项目时是孤家寡人, 隐居在深山老林, 相反, 他身边其实有很多工作人员, 也有很多当地农民跑过来向他“取经”。

布恩格的孤独感, 来自于交流上的困难。这种交流, 指的是专业上的。

张莉还说, 虽然布恩格在当地感到很孤独, 但他却非常乐意参加在中国举办的各种农业、农机行业交流会。在与这些专家们交谈时, 他的孤独感就会一扫而空。

布恩格并不是什么专家、学者, 相反, 他只是德国的一名普通农场主, 是一位农民。

既然是农民, 那为什么他和中国农民难以交流, 反而和中国的农业、农机专家有说不完的话呢?

前不久, 笔者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 一位在街头篮球场上非常有名的篮球运动员去参加CBA浙江广厦队的选秀试训, 在试训过程中, 由于身体条件上的巨大差距, 他多年积累的自信被一点点摧毁。

在职业球员眼中, 业余球员的水平即使再高, 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如鸿沟一般难以抹平。

在布恩格眼中, 这种差距似乎更大。这也是他身在中国农民之中, 却倍感孤独的原因。

张莉介绍, 德国农民“上岗”是非常困难的, 而在中国, 农民似乎是最最“零门槛”的一项技能。

“什么都干不好, 就回家种地吧!”这在国内似乎是一句带有侮辱性的话, 而在德国, 这一点却完全行不通。

张莉介绍, 德国农民想要取得经营土地的资格, 需要进入专业学校进行学习培训, 了解土地、农机和农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然后还要到德国农业部门制定的具备教学资格的农场进行学习实践, 最后要通过德国农业部门的相关考试。而这一过程, 没有两到三年是下不来的。

在德国, 成为一名职业农民, 意味着不光要了解土地的知识、农机的知识, 还要对整个农产品市场走势、农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具备足够的了解, 这意味着德国的职业农民, 不但是一名农人, 还是一名独立决策的“经济人”。

因而, 德国职业农民特别注重对土地、土壤的保护, 注重长远利益, 并具备管理大面积土地的能力。通常, 德国农场的面积从几千到几万亩 (1亩=1/15 hm2) , 而经营者仅为3~5个家庭成员。

这也是为什么, 德国农民来到中国, 能够交谈、对话的对象不是中国农民, 而是中国的农业专家。

2015年7月初, 国土部宣布, 北京市大兴区、天津市蓟县、河北省定州市等33个县级试点区域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方案已经获得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复, 改革试点工作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十八大”以来就一直呼声很高的土地改革, 如今真正进入了实际操作阶段。

这也意味着, 不久的将来, 中国农民普遍反映的土地确权问题, 有望得到切实解决。那么, 今后中国的农业经营者, 其专业程度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土地经营的成败。

农业是朝阳产业, 农业现代化的大潮势不可挡, 也正因此, 农民这个职业, 将来不可能再是一项简单的、粗放的工作。如果不能成为一个专业的土地经营者, 未来, 我们恐怕面临的情况将是——“连农民也做不成”!

毕竟, 咱是专业“玩”土地的, 对不?

直面亲子作业的困惑 篇10

——教师的话

●“亲子作业”是现代课程观的必然产物, 随着课程改革的需要而逐渐深入到幼儿园中。它是主题教学活动的延伸, 也是课程内容在生活中的实践。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相互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 孩子的发展需要家长的共同支持和配合, 而“亲子作业”正是家长与孩子增进感情的平台, 也很好地践行了《纲要》的精神。

●我们将亲子作业通过艺术加工来布置展览, 一来可以丰富我们班级的主题墙, 二来可以让家长和孩子进行观察和交流。

●但是从“亲子作业”的完成情况看, 存在一些现象, 比如:有时候的亲子作业是收集一些资料, 然而发现常常有孩子没有完成;有时候我们布置的亲子作业是小制作, 但是发现大多数是家长制作的。

●我们布置的亲子作业趣味性强, 采用一定的游戏化方式。然而, 我们发现, 每每学期初, 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能较好地配合幼儿园协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亲子作业, 但是慢慢地, 家长的积极性逐渐消退, 到学期末时, 参与者寥寥无几。有时候, 有的作业是课堂上需要运用的, 没办法, 老师只能请准备的孩子交流, 或者教师空口说白话, 孩子们也就缺少了相应的主动性, 沦为被动的接受者。

……

细细品味教师的这些话语, 我们由此可以认定:

1.幼儿园的亲子作业具有趣味性、游戏化的特点。

2.亲子作业操作的主体为幼儿, 鼓励用孩子的方式来表达, 家长只是协助者, 在操作活动中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 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

3.亲子作业的目的主要是巩固知识、迁移经验、拓展眼界。

亲子作业之所以被我们幼儿园教师所青睐, 正是因为它具有如此鲜明的作用和教育价值, 但是家长们是否接受, 是否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呢?我们也来听听家长们的倾诉。

——家长的话

●我们觉得亲子作业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但是, 幼儿园的亲子作业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着本质的不同, 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孩子的接受特点布置的, 是孩子能独立进行完成的, 家长只是起到监督和检测作用。但是, 我们的孩子现在还缺少独立做事的能力, 需要我们家长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这让我们家长身心疲惫, 我们白天上班, 晚上回家还要花上很长的时间去辅导孩子的亲子作业, 确实很累。

●也不是我们家长不愿意配合幼儿园, 不愿意去帮助我们的孩子。其实, 因为有时候我们家长都不知道布置的作业如何去做, 不懂作业的制作方法, 有时候还不知道材料如何去收集。比如:在主题教学活动中, 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制作“龙船”, 本身我们对龙船的结构不是很了解, 于是从了解结构、收集材料、再进行制作花费了我们几乎两天的时间。但是孩子呢?他从开始的兴奋到兴趣逐渐的减退, 到最后这个作业发动了全家来完成, 真的有点兴师动众,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获得了什么呢?

●我们大多数家长都有固定的工作, 工作的强度也不低。孩子平时由爷爷奶奶带, 爷爷奶奶缺少上网查资料、制作物品的能力, 不是爷爷奶奶不愿意协助, 只是真的有点爱莫能助, 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师将亲子作业布置出来这种方法很好, 但是这会不会成为家长、孩子攀比的又一形式呢?

……

站在老师的立场, 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一片用心和满腔的责任, 而听了家长的肺腑之言, 我们觉得做个现代幼儿的家长也确实不易。那么, 教师与家长是否就这样各执一词呢?作为幼儿园教师, 应在两者之间占据主动性, 主动剖析问题, 寻求解决双方困惑的途径, 或许这种途径不是唯一的、绝对的, 但是寻找合适的才是当务之急。

——直面家园困惑, 寻找沟通途径

家园双方的困惑都是有据可循的, 要转变各自的观点和行为需要双方做出努力。那么, 就让我们教师首先从“亲子作业”的根源上寻找突破口, 以再次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一、无限沟通, 真诚坦言

协调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行动, 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理解。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应该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 协调彼此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取得教育目标的一致。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不能仅仅停留于形式, 不能为了沟通而沟通, 而是要积极地在发现问题后双方寻求理解和互纳的桥梁。沟通也不能仅仅停留于每学期的一次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活动, 而是在工作中的时时刻刻。同样, 对于家长而言, 被动地和老师沟通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寻找机会了解教师的工作和孩子的发展情况, 并及时和老师交流。

二、换位思考, 彼此体谅

沟通是教师与家长相互理解的第一步, 要达到真正的理解那就必须得换位思考。那么在“亲子作业”这个问题上教师与家长如何来进行换位思考呢?

教师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

1. 今天布置的亲子作业难易程度怎样呢?

策略:

*在设计亲子作业时, 首先考虑班级中孩子的能力特点, 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 当然根据不同年龄班孩子估计时间, 然后考虑家长的知识结构, 站在普通家长的角度去看待自己设计的亲子作业。

*利用一日活动中的空余时间与幼儿讲解亲子作业的做法和要求, 鼓励幼儿独立完成。

2. 要是有的家庭没有电脑那该如何办呢?

策略:

*可以向幼儿了解家中是否有电脑, 然后有针对性地发放亲子作业单。

*对没有电脑的家庭, 教师可以先下载一些相关的资料, 发给这部分幼儿, 让幼儿将资料带回家, 让家长利用这些资料对幼儿进行知识经验的丰富和拓展。

3.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 如果进行小制作, 需要花费大约多长时间呢?

策略:

*确实, 很多家长在辅导幼儿制作小制作的时候, 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为了避免家长走弯路, 教师可以自己先完成一个小制作, 估计用时和难易, 然后进行修正。

*可以设置小制作的步骤图或说明书, 在步骤图或说明书上可以提示家长, 哪部分需要幼儿独立完成, 哪部分是需要家长协助的, 这样更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

4. 这个主题中需要家长收集的材料容易吗?

策略:

*家庭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很难预测他们对资源的熟悉和掌握。因此, 对一些比较难寻觅的资源, 不要做硬性规定。

*可以分组分内容进行收集, 达到资源共享。

5. 白天辛苦了一天, 晚上我还有多少精力来辅导我的孩子呢?

策略:

*对于一些由爷爷奶奶带的个别孩子有时可以采用“由教师辅导”完成的方法进行, 减轻家庭的负担。

*可以将一个主题中的“亲子作业”罗列分类, 然后进行筛选, 挑部分必需家长配合的亲子作业布置。

*可以多利用双休日布置亲子作业, 平时尽量少布置, 以利于父母进行协助。

家长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

1.教师布置的亲子作业一定有其必要性, 因此我们应理解作业的意义, 尽可能地去协助幼儿完成。

2.教育孩子的任务不是教师一方的责任, 我们家长更是担当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在各种亲子作业中, 逐渐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这又何尝不是好事呢?

如此沟通和换位思考后, 我想任何困惑都能迎刃而解。我们的每项工作都要考虑合适的“度”, 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置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事情, 或许这样才是最能取得互相理解的方法之一。

三、合作完成, 共享资源

亲子作业的方式各种各样, 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利用各种资源来完成。那么我们的亲子作业是否也可以在“资源共享”的原则下进行呢?比如, 一个社区 (邻居) 的孩子共同来完成一份亲子作业,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 而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还可以增进邻里感情。

上一篇:务工育龄妇女下一篇:煤矿避难硐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