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共4篇)
新疆沙湾 篇1
摘要:近几年, 中央1号文件频频对农业工作发声, 从农业的规模、效率, 到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循环。2014年, 中央1号文件2/3的篇幅对农业发展把脉, 其中多次提到农业科技的创新与应用, 并强调“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 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 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 由此, 农业科技的创新、应用和财政专项资金的关系将更加密切, 对农业技术科室的财务人员专项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农技中心,专项资金,管理情况,建议
一、沙湾县农技中心现行职责
沙湾县地处天山北麓中段, 全县总面积1.31平方公里, 下辖9镇3乡3个农林牧场, 可耕地面积110万亩, 草场880万亩, 自然林40万亩。
沙湾县农技中心隶属沙湾县农业局, 属于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 其基本职责在于“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的决策参谋、技术推广与指导、农情预测预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总结与推广、农资市场管理、有害生物入侵及防范等”, 农技中心承担的公共服务更关乎“三农”发展的根本, 而农技中心的财务管理也将随着县情、农情不断走向精细化, 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管理下, 助力“三农”发展。
二、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析
(一) 财政拨款中专项资金呈现波动较大
据统计, 2010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420.01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26.90%, 2011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1589.15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43.27%, 2012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679.33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30.98%, 2013年, 农技中心财政拨款386.13万元, 其中专项资金12.43%。近四年的数据显示, 作为“主要用于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聘请专家培训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以及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建设等”的专项资金, 并没有一个良好的稳健增长趋势。
(二) 第一产业产值涨幅再起需要科技作为杠杆
2010年, 我县第一产业产值275176万元, 以2010年的价格计算, 2011年同比上涨9.0%, 2012年同比上涨7.5%, 2013年同比上涨7.5%;2010年, 我县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4%, 2011年为33.2%, 2012年为35.5%, 2013年为34.7%;其中, 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2010年为74.5%, 2011年为74.5%, 2012年为72.1%, 2013年为67.9%。
4年间我县第一产业产业增长达到24.56%, 但是, 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幅空间在逐渐减少。种植业所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 而第一产业的产值在逐年上升。一降一升, 对传统种植业敲响了警钟, 在以种植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县域, 科学技术的投入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可小觑的经济杠杆力量——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投入在保证农业增产, 进一步降低种植成本、减小灾害损失的同时, 做好县委县政府农村工作的决策参谋角色成为关键。
三、财政农业科技专项资金投入产生的问题
(一) 农业短期低效导致对农业技术推广实际重视不足, 农业技术有心无力
一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阶段我县都是农业大县。但是, 由于农产品进入市场基本为初级农产品, 相对于工业、服务业等对地方经济贡献值过小, 导致农业科技关注度较低。
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单位改革, 农业技术相关公共服务经历了从“政府提供”到“政府辅助、市场指导”再到“农户需求、政府部分购买”, 农业推广单位尤其是乡镇单位技术人员流失, 即使是每年有新招聘进入的人员, 也是非农业技术相关专业。
三是薪酬设计缺少对开展一线技术服务的支持。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是作物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保障。而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农时有限, 人员有限, 农业技术人员薪酬和其他人员执行同标准, 专项资金几乎不关注特定人群薪酬投入。
(二) 农业技术服务和专项资金不同步导致监管错位
一是因农时的要求, 往往从上一年进入冬季开始, 各项农业技术培训、学习以及下一年农资储备工作就已经开始, 而基于全盘预算的要求, 从预算“一上”到“一下”之间至少经历3个月时间:预算批复之前, 与农业技术相关的专项工作开展没有预算前期约束, 预算批复之后, 农业技术服务已经从“上”移至“一线”, 前期培训缺失或是培训与实施同步进行导致专项投入产出比下降。
二是农业技术所提供的决策参考、技术服务、农资市场监管以及农作物疫情监控与实物采购、示范区等建设不同, 多数以无形服务的形式存在, 缺少实物展示, 项目施行前期缺少有效的执行方案, 实施过程中人员产生常规范围内的燃油费、车辆维修维护以及餐费等费用无法依项目严格区分, 而项目效果产生过程较长, 在人员缺少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全程监管, 目前只能做到事前监管、事中抽查监管、事后凭纸质证据监管。
三是由于农业技术相关工作的特殊性, 导致多数专项工作需要跨年度开展, 年终决算导致少量专项资金列支后转为往来资金, 第二年因缺少“帽子”而弱化了资金性质, 产生“靠”用现象。
(三) 政府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交叉导致科技投入专项资金分割零散使用
一是国家部门机关的职能划分, 到县级各局单位都有对应单位, 各司其职。而农业科技的应用是通过农、林、水等多个模块配合实现效益最大化的, 但是各局单位自己的专项项目、200多个行政村使得专项资金零散。
二是部门单位职能交叉, 交叉单位技术专项资金方向一致, 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合作、分块施行, 且因各单位职能不同, 实施侧重点也不同, 对于农业科技应用影响有限。
四、财政农业科技专项资金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是通过上层设计, 合成大局机关单位。现国家层面已经基本完成部门合并工作, 县级农口单位需要上层合理设计并着力推进, 以“政府规划机构、市场需求动向、政府购买服务”为方向, 整合农、林、水、畜等技术人员, 形成一支精简、有力的技术队伍, 以技术合作等方式集中向市场购买技术公共服务, 以此减少各局单位之间各司其职、缺少合作的专项资金浪费。同时, 通过合并也可以使技术人员专心做技术。
二是通过奖励薪酬的设计, 对科技应用人员进行立体考核, 即通过自身业务素质、一线综合服务、技术推广成果、人才梯队建设以及经验的理论总结等全方位的考核进行年度奖励薪酬专项计划, 逐步建立县乡村科技应用梯队, 稳定技术从业人员队伍。
三是对专项资金进行跨年度设计。根据农业科技相关工作的特殊性, 可以通过专项项目的实施计划将农业科技专项施行跨年度设计, 对专项资金施行项目库集中管理, 项目库项目进度受业务主管部门、财务人员以及审计部门动态监管。
四是以“项目责任人”方式推进项目, 即技术人员既作为技术把关人员, 又作为项目牵头人, 通过自身技术方向及能力, 牵头购买相关公共服务后为生产一线提供服务, 并作为责任人进行全程管理、负责, 项目结束后通过效果评估、项目库项目分析等方式进行项目审计评分对项目责任人定级, 作为下一个项目责任人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森, 赵子坤.从财政体制优化视角谈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强化[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 2013, (9) .
[2]刘鹏飞, 施传员, 王龙明.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 2013, (9) .
[3]江西省财政厅.江西:构建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有效机制[J].中国财政, 2012, (4) .
新疆沙湾 篇2
本俱乐部主要是由沙湾县第二小学为主体的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爱好 者按自愿原则建立的专业性、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宗旨
本俱乐部宗旨是在县体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体育法》, 充分利用我校的体育设施和人才资源,积极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 有机地组织青少年利用业余时间, 培养他们对各有关体育项目的锻炼 兴趣,增强体质,提高技能。同时打好基础,为有效挖掘竞技体育优 秀后备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第四条:管理
本俱乐部自觉接受县文化体育局的业务指导及监督管理, 县文化体育 局为本俱乐部的业务主管单位。
第五条:住所
本俱乐部住所设在沙湾县沙城路 号,邮政编码 832100,电话: 0993-6018404。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六条: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业务范围
一、宣传、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纲要》。
二、利用依托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作为俱乐部的开设项目,其场地、设施提供给俱乐部安排使用。俱乐部教练员由依托学校具有高中初级 职称的专项体育术科老师和社区体育术科老师担任。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开展培训、竞赛活动。
三、组织和举办俱乐部的体育竞赛,检查培训、辅导效果,促进运动 技术水平提高。
四、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做好培训、竞赛、交流等活动的安排,不断 总结经验, 改进工作。努力学习自治区及全国同类俱乐部的先进经验。
五、积极主动联络周边学校体育界的同行,相互支持、配合,共同促 进俱乐部和学校体育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调动社会有关方面积极因 素,扩大社会效益。使俱乐部新型化、社会化并具公益性的青少年体 育组织之特点更鲜明。
六、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使工作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更符合上级要求。
第三章 会 员
第七条:申请加入本俱乐部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俱乐部采取自愿入会原则。
二、会员必须拥护、遵守本俱乐部的章程,执行本俱乐部的决议,积 极响应落实本俱乐部安排的各项计划和工作任务。
三、按时缴纳会费。第八条:会员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填写入会登记表。
二、经俱乐部理事会讨论、审批、通过。
三、缴纳会费。
四、由俱乐部理事会发给会员证。第九条:会员享有的权利
一、有参加本俱乐部组织的各项目的教学培训、竞赛、交流活动的权 利,有选项和转项的权利;
二、对本组织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三、有获得本俱乐部各项服务优先的权利;
四、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第十条: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遵守俱乐部章程和决议;
二、维护本俱乐部的合法权益;
三、完成本俱乐部交办的工作任务和培训计划;
四、按规定按时交纳会费;
五、向本俱乐部提供真实的有关资料;
六、爱惜训练器材、设施,注意训练安全,服从教练。第十一条:退会
一、会员退会应书面通知本俱乐部并交回会员证;
二、会员如不按时缴纳会费达一个月以上者则视为自动退会。第十二条:对会员处罚的规定
凡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 经俱乐部理事会商讨通过按 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停止活动及以予除名的处罚。
第四章:组织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本俱乐部设立理事会,每届三年,理事会是本俱乐部的最 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成员为 人,理事由单位推荐,每届任期三年, 理事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理事会对俱乐部行使下列事项决定权:
一、业务活动计划
二、财务 算与决算方案
三、增加或者减少开办资金的方案
四、合并,分立,变更,解散方案
五、内部机构的设置
六、聘任或者解聘俱乐部理事长, 秘书长的其聘任或者解聘的俱乐部 理事长等财务负责人
七、制订内部管理制度
八、修改章程
九、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第十五条: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召开理事会 议
一、理事长认为必要时二、三分之一理事联名提议时
第十六条:理事会设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五名,理事长,副理事 长由全体理事过半数选举产生和更换。
第十七条:副理事协助理事长工作,理事长不能行使职权时,由理事 长指定副理事长代其行使职权。
第十八条:理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制和按出席会议理事人数, 少数服 从多数的原则,当赞成票和反对票数相等时,理事长有权最后决定。
第十九条:召开理事会议,理事长或理事长指定的人员于会议召开前通知全体理事,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一并告知理事,不能出席会议的,可书面委托其他理事代为出席理事会议。
第二十条:出席理事会的人数须为全体理事人数的二分之一以上,会议决定必须超过参加会议人数二分之一时,通过的决议方可有效。
第二十一条:理事会议对所议事项作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理事须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理事对理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理事会记录由理事长指定的人员存档保管 第二十二条:理事长为本俱乐部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三条:理事长由理事会全体理事过半数选举产生和更换 第二十四条: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议的实施情况
三、代表俱乐部签署有关文件
四、法律,法规和俱乐部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五条:俱乐部理事长,秘书长对理事会负责,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支持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议
二、组织实施业务活动计划
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设置的方案
四、制订管理制度
五、提请聘任或解聘本俱乐部副职和财务负责人
六、出任或解聘内设机构负责人员
第二十六条:俱乐部可设立监事会,监事同由俱乐部从业人员中产生或更换,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成员及其他管理人员进行监督。
第二十七条: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并推选1名召集人,监事会中的从业人员代表由俱乐部从业人员民主选举产生。
第二十八条: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俱乐部的财务
二、对理事,俱乐部主要领导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的 行为进行监督
三、俱乐部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的行为损害俱乐部利益 时,要求俱乐部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等予以纠正
第二十九条:监事会议实行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制度,监事会决议须经过半数监事表决同意,方可有效。
第三十条:监事的任期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第五章: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一条:理事长为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第三十二条:理事长由理事会全体理事过半数选举产生和更换
第三十三条: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
三、代表单位签署有关文件
四、法律,法规和单位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六章:资产管理,使用原则 第三十四条:本俱乐部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政府资助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利息
五、捐赠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五条: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盈余不得分红 第三十六条: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三十七条: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
第七章: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八条:对本单位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通过
第三十九条:修改的章程,须在理事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生效。
第八章:终止程序及终止后资产处理
第四十条:本俱乐部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的,由理事会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四十一条:本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散和清算
一、因不可抗拒力量迫使单位无法继续活动
二、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
三、单位宣布破产
第四十二条:本俱乐部终止前,须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本俱乐部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手续后即为终止。
第四十四条:本单位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民办企业单位登记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
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五条:本章程经2010年8月12日理事会通过 第四十六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归理事会
第四十七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青少年俱乐部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正常而有序的开 展,使俱乐部的管理正规化、制度化。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俱乐部会员的管理
1、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员证由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 俱乐部统一印发,会员有按时交纳会费的义务,会员有入会 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
2、学生和青少年入会时先向俱乐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 入会;无法定责任能力的少年入会时,须经其法定监护人同 意,方可入会。
3、会员在参加俱乐部活动时,要服从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爱 护场地和器材。
二、俱乐部体育指导员的管理
1、体育指导员应热爱青少年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 德、文化修养,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的方法。
2、体育指导员在上岗前,要进行培训,经测试合格后方可录 用。
3、俱乐部对体育指导员实行聘用制,在聘用期间,每 以考核,并结合工作量 以适当补助。
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场地的管理
1、田径场地的管理
(1 本田径场地及设施是供沙湾二小体育教学和俱乐部会员 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2 校外人员和家属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入内。(3 场地严禁一切车辆(包括自行车的通行和停放。(4 严禁在场地内堆放杂物、丢弃果皮、纸屑。
(5 在田径场内活动严禁穿非塑胶专用跑鞋、非运动鞋。塑 胶跑道上严禁一切球类活动。
(6 会员必须爱护场内的草坪,塑胶跑道、体育器械和其它 设施。有意破坏者,除批评教育外,给予相应赔偿。
2、球类场地的管理
(1 在俱乐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向会员开放。(2 会员持《会员证》到指定场地进行活动。
(3 俱乐部工作人员,定期对场地进行清扫和维护。保证活 动的正常开展。
3、室内场地的管理
(1 会员在活动期间, 严禁大声喧哗, 自觉维护场地的卫生, 爱护场地和器材。活动时严禁携带与本活动项目无关的
器材入内。
(2 会员持《会员证》方可入内。
(3 俱乐部工作人员,每天对场地进行清扫和维护。保持室 内清洁。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器材管理制度
1、俱乐部活动器材设立专人。
2、俱乐部所有器材全部进行资产登记。
3、器材发放,应有发放人和各网点负责人共同签字。
4、发放各网点的器材应进行登记备案,必须与俱乐部账目相 符。
5、定期对各网点器材进行检查,严禁俱乐部资产出现流失现 象。
6、需更换的器材以消耗较大的器材应经管理人员登记、申请, 由俱乐部统一进行更换补充。
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会员活动制度(一 团体会员
1、所设网点应根据不同项目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业余时 间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并就项目配备专人进行指导。
2、保证每个会员每周在训练网点接受有指导的体育活动
2次以上,每次不少于 1小时。
3、俱乐部应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积极组织各种体育 培训、竞赛、交流表演活动,保证团体会员每年在俱 乐部组织集体活动不少于 2— 3次。
(二 个体会员
1、个体会员根据不同项目,由俱乐部进行统一安排,在各 项目教练员专门指导下,开展体育活动。
2、俱乐部活动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具体制定。
3、按照活动项目组织会员在俱乐部接受有指导的体育活 动每周 2— 3次。
4、通过不定期组织各种体育培训、竞赛、交流表演等活动, 制造声势及影响,吸收广大青少年参加。
沙湾县沙城路社区阳光体育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
1、单独设立账户,配备财务人员,实行独立核算,做到专款专 用。
2、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统一管理。
3、各项收入及时入账,分项如实填报,账目清楚。
4、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主管管理按照批准的有关规定审核办理, 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审核。
5、结余资金,余额结转下年使用。
新疆沙湾 篇3
近期, 在对广东省岭南文化本土色彩元素展示形式的搜寻过程中, 发现了有着“南国民间艺术奇葩”之称--“沙湾飘色”, 怀着对传统民俗艺术表演的好奇, 笔者在近期对沙湾古镇的诸多古建筑、古街道等进行了实地采风, 通过对“中国民间艺术 (飘色) 之乡”的地理、民俗以及环境背后文化底蕴的进一步了解, 深入认识沙湾飘色的特色内涵和价值。
一、沙湾飘色起源、结构组成与形制
沙湾飘色是流传于广东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 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所谓色是指每逢酬神庙会或重大节庆日, 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 以巡游的形式表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进行表演, 其神奇之处在于, 演员们 (均为儿童) 由经过精心伪装的色梗支撑凌空而立, 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 营造出"飘"的效果。
沙湾飘色起源于何时, 以及如何产生, 在沙湾当地, 一直以来流传三种说法:一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以色代戏;二是沙湾
廊、内墙、内回廊、塔心室五个部分, 延续了五代双套筒结构。塔内置有楼梯, 布置在内回廊中, 可供游人登塔游赏。“登塔的楼梯就布置在回廊中, 各层楼梯位置变幻不一, 以逆时针方向沿回廊盘旋而上。”每上一层, 都可以看到清乾隆皇帝游此时在每层的题字匾额, 依次为: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在六和塔每层的内墙外壁和外墙甬道两边设有壁龛, 下置台座上保存着精美的宋代砖雕, 上面刻有大量图案, 有人物类、植物类、飞禽走兽类、佛教故事类等各种题材, 这些图案雕刻精细, 栩栩如生。在塔心室藻井内和额枋间均施彩绘, 在塔内回廊甬道的壁龛墙上有精美的壁画艺术, 内容多为佛教、道教题材。塔内还保存着南宋尚书省牒碑、《金刚经》刻石及明线刻真武像, 这些碑刻都是六和塔历史的实物见证。
现存六和塔砖身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原构, 葫芦形塔刹为元统二年 (1334) 重修所筑葫芦形塔刹, 木构外檐围廊为光绪二十六年朱智重修时所加改, 它凝聚了自南宋到明清、民国直至近年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各种历史文化信息。
登到六和最上层, 钱塘江畔岭纵横。
千年胜迹垂千古, 百代游人尽百生。
木筏联铺津浪阔, 铁桥飞渡堑云平。人李路远带回的北帝塑像所形成的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之日;三是员岗的崔氏家族传入, 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 一板一个故事, 在结构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色彩鲜艳的色柜, 用于承载演员和隐藏色梗;二是儿童演员, 空中飘着的演员称“飘”, 坐在下面的叫“屏”, 女孩子扮演“屏”多, 男孩子扮演“飘”多, 对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一般由两个小孩扮演, 但是这些年随着技术的发达, 开始出现一屏多飘的壮丽景象 (如《赛龙夺锦》新版) 。三是色梗, 即连接色柜和演员的钢条, 因此飘色的成败与色梗的设计和制作有很大关系, 是飘色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二、沙湾飘色的色彩风格
1. 从色彩活动产生的本质上看, 飘色作为一种具有审美品性
的艺术活动形式, 其色彩本质却显示出生命力的神趣, 原因在于适合当时人们对色彩本质的一种需求;由于当时清朝廷对粤剧的禁止, 人们受到条件的制约, 在社会环境的精神压制状态下, 以小孩扮成戏曲中的人物, 抬着在各村游行, 用一种似演习又不唱戏的艺术活动形式, 通过色彩的本质表现, 呈现色彩感性的顽强精神意志。
2. 从色彩感情和色彩感觉的共同作用看, 由于飘色多在重大
的节庆日举行, 比如为了庆祝丰收或者重要事件, 其要表达的是一种喜庆、热闹的气氛, 以及吉祥如意等等, 作为独到的色彩审美活动形式, 沙湾飘色的感情色彩表现赋予其鲜明的色彩个性, 多以明艳和能突出主题的色彩为主, 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白色等, 将色彩艺术活动中的象征转化为反映色彩本质需要的符
我来适见轮车过, 俯听晴空霹雳声。
这是郭沫若同志登上六和塔时即兴赋的诗——《登六和塔》。此诗向众人展示的正是钱塘江边千年古塔的雄姿。
六和塔历经千年的历史兴衰, 它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一座古塔, 南宋原物的砖砌塔身, 元代所筑的葫芦塔刹, 完整的宋代砖雕, 明清时期的壁画艺术, 保存完好的南宋尚书省牒碑、
《金刚经》刻石、乾隆御碑, 这些遗存都是历史的印迹, 对考察六和塔历史的演变、丰富的文化、精湛的建筑技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宇力:《六和塔》, 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8.10。
[2]梁思成:《梁思成文集 (一)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982.12。
[3]郭黛姮:《文物建筑保护理论的实践——浙江杭州六和塔的保护与维修》, 载《建筑师 (第50期)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2。
[4]曲海峰:《六和塔》,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12。
号。随着真正意义上的色彩本质解放, 转变为一种有目的的自由使用, 使环境和历史的色彩选择需要倾向于这些鲜艳的色彩表现, 这些都是民族传统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产生作用。
传统沙湾飘色有200多个板色, 现在挖掘整理出来的近百个, 其中仍在经常表演的有42个, 对沙湾东村、南村、西村、北村现有资料中的35个飘色色板做了颜色统计 (飘色中的标牌涉及广绣的具体研究, 因此只对飘、屏、色柜颜色分析) , 对其的色彩认知分析结果如下:
红色系列:█红色7次, █胭脂红2次, █玫瑰红13次;
橙色系列:█橙色3次, █浅橙色5次;
黄色系列:█黄色31次, █浅黄色12次;
蓝色系列:█浅蓝3次, █天蓝3次;
绿色系列:█深绿1次, █鲜绿3次, █浅绿4次, █海绿色3次
紫色系列:█紫色3次
无彩系列:□白色12次
其中, 红色、黄色、白色的使用频率最多, 黄色更是达到31次, 而次之的色彩有玫瑰红13次, 白色12次, 浅黄色12次。在沙湾飘色的色彩设色搭配中, 大部分沿用了如红配黄, 红配白等民族色彩表现情感色彩特征的搭配习惯, 黄色与金色近, 在色彩中明度最高, 而波长在可见光谱中最长的红色, 总能给人激动、兴奋的刺激性, 另外红色的感觉总是和血液联系在一起, 是人类最原始的色彩反映, 能激起人内心的共鸣和联想。黄色的放射性与红色的情感交织, 产生了喜庆艳丽的色彩装饰效果。
三、沙湾飘色的色彩形成来源
1. 粤剧的影响
从沙湾飘色是“以色代戏”可以看出, 沙湾飘色深受粤剧的影响, 因此, 在飘色表演时看到粤剧的题材内容, 以及装饰和造型服饰运用在飘色板色中不足为奇。
首先是对粤剧题材直接的吸收和借鉴, 如失传的《精忠报国》《六国大封相》《刘邦斩蛇》和现存板色《昭君出塞》《游龙戏凤》《冰剑寒梅》等等。
其次, 对粤剧“红白脸”的模仿。
“红白脸”是先把整个脸涂上白色粉底, 然后围绕著眼睛及颧骨涂抹红色胭脂, 有时候画了长长的眉毛, 并使用鲜红色的口红。沙湾飘色多为表达传统题材的表演, 因此不管是“屏”还是“飘”一律借用粤剧中的红白脸。
2. 广绣的影响
广绣的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例如, 绣喜帐用“威彩”, 绣文房用品用“淡彩”。沙湾飘色因受粤剧的影响, 其服饰主要来源于粤剧服饰—绣花戏服 (刺花戏服) 。粤剧服饰分为十色, 包括属于原色的「正五色」 (红, 黄, 绿, 白, 黑) 和属于混合色的「间五色」 (紫, 粉红, 蓝, 湖绿, 古铜) , 从颜色分析中可发现沙湾飘色的色彩多从十色中选择。
沙湾飘色对粤剧服饰的借鉴主要表现在褶子、披、云肩、靠、靠旗、长袍、马褂、马蹄袖等。褶子:粤剧名为「海青」或「斜领」, 衣料分硬面及软面锻制两种, 颜色则有正五色 (红、黄、绿、白、黑) 和间五色 (紫、蓝、粉缸、古铜、湖绿) 。帔:四周绣有龙凤鹤等花纹, 衣服颜色有红、黄、蓝、紫、粉红等。靠:靠服颜色约有紫、黑、蓝、红、绿、黄、白和粉红八色。蟒:帝王穿五爪明黄蟒, 官蟒为四爪, 依官阶分红、黄 (淡黄) 、绿、白、黑五色。
3. 广东音乐的影响
在色彩与音乐的诸多关系中, 大概没有比色阶和音阶更明显接近的因素了。这种数字相同的关系, 在人们看来好像是故意安排。其实, 它们的出现在本质上还是由于人的感觉、感情的共通, 并且产生的时间先后之分。
传统的中国五音音阶民族音乐与中国民族色彩中的五色体系是互相呼应的, 这种色彩与音乐的感觉本质的内在联系, 使色彩与音乐之间变得更加生动感人, 更有节奏和韵律感, 广东音乐与我国民族音乐同属于五声音阶。广东当地民歌是岭南音乐化地方语言, 而广东音乐则是器乐化的岭南音乐特色语言, 另外广东音乐尝试使用西洋乐器与中式民族乐器合奏, 这种中西结合的特色使广东音乐具有浓厚的岭南音乐色彩。
沙湾飘色受广东音乐到影响, 增强了其外在表现力的丰富性, 来自广东音乐为题材的板色有《雨打芭蕉》《青云直上》《娱乐升平》《赛龙夺锦》等, 以上几种板色, 就是根据音乐意义表达决定了飘色色彩的主色调性, 比如《雨打芭蕉》中就直接在色柜上放置一棵芭蕉树, 再现了雨点打在芭蕉上的清脆声响, 表现了色彩的节奏性。加上在表演时, 适时的演奏音乐曲目《雨打芭蕉》, 真正达到声色并茂。另外, 很多的飘色色板中, 演员已经穿了黄色的衣服或者红色的衣服, 色柜仍旧采用相同的颜色, 这样两次再现了强烈的视觉节奏, 色彩交替出现或重复出现的节奏律动, 也增强了沙湾飘色在色彩节奏上的丰富性。
四、沙湾飘色色彩艺术的状况和设想
改革开放以来, 沙湾飘色得到政府的支持, 从资金上加以扶持, 重视沙湾飘色传承人的申报、保护和培养工作, 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不断改革创新, 推出新主题、新题材、新形势的飘色。2012年5月13日, 沙湾飘色协会的成立, 协会将以保护、传承、发扬沙湾传统民间飘色艺术为基本宗旨, 通过搜集、修复、保存等方式保护传统飘色技艺、器材和服饰, 并努力培养下一代飘色艺人, 同时加强飘色艺术交流活动, 积极创作新色, 创新飘色技艺, 从而更全面、深刻地展示独具特色的沙湾飘色艺术风采, 促进飘色艺术的活态传承。
尽管沙湾飘色已经有了良好发展, 但是作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 笔者有几个设想, 也许并不成熟, 不过仅供参考:
1. 在飘色表演的技术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纤材料的发明, 建议利用光纤的可塑性运用在飘色的服饰和头饰等方面, 增加飘色色彩的丰富性。
2. 相关产品的开发
A、虽然沙湾古镇旅游网的宣传让我们记住了沙湾飘色, 但是沙湾飘色是有时节性的特点, 除了特定日子举行, 其他时间是无法观看的。因此, 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展示沙湾飘色活动中的各类用具及历史活动展览的展厅。
B、旅游纪念品。每个旅客可以保留如泥人塑像那样的飘色模型纪念品。
C、开发为儿童读物, 将故事和图片结合, 形成一个普及知识传承下去。
五、结语
沙湾飘色作为广东省的一个文化符号, 色彩赋予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尽管目前未恢复的板色还有很多, 但是假以时日,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 加上沙湾票色传承人的不断增多, 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定会使沙湾飘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李广源.《东方色彩研究》.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2].梁一儒《民族审美心理学概论》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3].李广元、李黎《中西色彩比较》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4].东美红《文化沙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新疆沙湾 篇4
1沙湾古镇“民田—沙田”空间格局的形成
1.1自然冲积成陆——客观基础
据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关于广州“八到”的记载:“正南至大海七十里”。 唐代里的计算方式一般有大里与小里两种, 大里一里约531米,小里一里约442.5米(见图1)。按唐制里程推算,广州正南七十里大约在今沙湾至顺德大良一带,故可推断唐代以前沙湾古镇所在地还是以青萝嶂为中心的小海岛。据宋代邓光荐《浮墟山记》记载: “番禺以南,海浩无涯,岛屿洲潭,不可胜计” (见图2)。可推断大约在宋代位于番禺的沙湾古镇以北已冲击成陆,古镇以南也已形成了一块以青萝嶂及周边山岗围合的台地, 为人们定居于此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这块冲积平原向东南不断地拓展,与此同时,不断地提供了可供沙田开发的大量土地,为“民田—沙田”空间格局的形成创造了客观基础。
1.2五大宗族垄断土地所有权——决定因素
据《沙湾镇志》1及“相关历史资料”2分析可知,南宋以前,沙湾古镇已有部分渔民居住于此;然而,从南宋末年开始,何、李、黎、王、 赵五大宗族陆续迁入沙湾古镇,五大宗族都为官宦或贵族世家,借助他们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巨大优势,强势垄断了该区域的土地所有权,包括周边未来潜在的沙田开发权。因此, 1949年前,沙湾古镇的居民类型大体可分为两个团体:其一,垄断土地所有权的五大宗族居民;其二,没有土地的农民等。在农耕文明时期, 五大宗族通过垄断土地所有权进一步巩固与壮大了自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及文化教育上的优势;相反,农民等因没有土地,造成他们的社会、 经济地位低下,文化教育水平落后;正是因为二者地位悬殊,且在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前者可凭借垄断土地所有权轻易地控制与排斥后者,最终导致沙湾古镇在同一区域内分化出了特征各异、之间界限分明又紧密联系的两种聚落类型,因当地人将五大宗族的居住区称作民田区,而将杂姓农民等的居住区称作沙田区,故本文将这两种聚落类型的空间组合称作“民田—沙田”空间格局。
一直以来,沙湾古镇宗族势力都严控自身领地民田区,排斥外来人口,就算是长期服务于他们的奴仆也只有临时的居住权,这有一个例子能够说明。据位于沙湾古镇“仁让公局”旧址外的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 “四姓公禁”碑记载:“我乡主仆之分最严, 凡奴仆赎身者,例应远迁异地。如在本乡居住,其子孙冠婚、丧祭、屋制、服饰,仍要守奴仆之分,永远不得创立大小祠宇。倘不遵约束,我绅士切勿瞻徇容庇,并许乡人投首,即着更保驱逐,本局将其屋宇地段投价给回。现因办理王仆陈亚湛一款,特申明禁, 用垂永久。”沙湾古镇的宗族势力要求赎身奴仆应远迁异地、禁止奴仆建造祠堂等,很可能是为了防止外来人口获得当地正当身份及借此获取当地的沙田开发权,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巩固自身对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控制。
1.3五大宗族抵御外部侵扰——强化因素
原沙湾古镇民田区可谓广东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拥有远近闻名的“三街六市”3, 历史上常遭强盗、沙匪抢劫4。在这种情况下, 沙湾古镇五大宗族组织营建了民田区系统的防卫体系(包括:护镇河、堡墙、炮台、闸门等)5,在抵御外部侵扰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民田—沙田”空间格局。
2沙湾古镇“民田—沙田”空间格局的历史特征
2.1沙湾古镇民田区与沙田区范围的区分
本文民田区与沙田区空间的区分,不同于地理学按地表属性进行宏观区分,而是基于区域空间内涵(包括:社会关系、文化、空间形态特征等)的理解,进行相对微观、具体的区分。据《沙湾镇志》、《番禺县沙湾镇(本善乡)建设志1930-1988》等文献分析可知,清末五大宗族居住的民田区主要分为“一居三坊十三里”6;杂姓农民居住的沙田区主要依附在民田区旁,没有固定的界限范围。在此,主要是为了确定清末沙湾古镇民田区的空间范围及民田区与沙田区的边界。据清末《番禺县总图》、沙湾古镇70岁以上村民的回忆及现场指认历史场景(因沙湾古镇的破坏主要在“土地改革”以后,所以选择古镇中古稀长者进行深度访谈),可以基本辨别出清末沙湾古镇民田区的空间范围(见图3、图4)。
2.2民田区空间的历史特征
2.2.1空间结构
受宗族内部各层级的社会关系影响,民田区内部形成了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1)同族聚居
同族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关系,这种关系在沙湾古镇尤为突出。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强化同族关系有利于凝聚族群的力量,进而抢占沙田开发。据“相关资料”及实地调研可知,受同族关系影响, 民田区内五大宗族各自都形成了较为独立的宗族领地,各宗族领地一般都自成里坊,并以巷道、里坊门、社坛等元素进行划分(见图5、图6)。历史上各宗族领地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族群的强弱不断变化,其中何族领地一直在扩张,较其余四族领地面积之和还大。据《沙湾镇志》记载可知,官巷里、承芳里原为赵氏领地,“承芳” 暗喻承袭赵宋帝主的遗芳,“官巷”暗喻赵宋官家之巷,随着赵氏衰落,后转变为何氏宗族领地。
(2)房族分化
随着族群不断扩大,受土地资源、财产等制约,族群内部又分化出房族,为同族内血缘亲疏关系的进一步细化,房族在空间结构上既统一于大宗族空间领域,又与其他房族相对独立。房族空间结构的分化,无疑更有利于族群内部的管理,大的房族可自成里坊,小的房族由于之间关系较亲密,他们常共用一个坊或里。以经术里为例,据《沙湾镇志》记载:“至明中叶,黎南珍的裔孙日渐蕃昌,始分为东、西两房,东房仍居‘东边地’,西房居市墟边。而东房人口发展更为兴盛,子孙居住之地更往东北方向继续扩展,随后又分为前街(今安宁东街二宅巷至天海黎公祠前一带)与后冈(今经术路和京兆小学至坭墩巷一带)两房分支。”
2.2.2空间布局
基于上述空间结构,在适应本土环境的需要与宗族管理体制强有力地控制与约束下,民田区内主要采用了岭南广府地区惯用的、规整的“梳式布局”,仅靠近山边的部分区域采取了顺应山势的灵活布局方式,但其布局也力求规整;又因民田区平面东西较宽,而南北较窄,导致主要街道多以东西横向展开,并辅以南北竖向的邻里巷道;民田区内建筑大多为东南朝向,建筑密度虽高, 却秩序井然,加之建筑普遍低矮,整体上非常利于通风、遮阳等需要。
根据民田区街巷不同的功能与特征, 大致可分为三类:(1)商业街(主要代表:安宁街),街道宽度基本在3~4米之间, 两旁建筑多为2层,檐口高度约为7.5米, 街道宽高比约在0.4~0.53之间,整体尺度亲近宜人,街道两旁以商铺、茶楼、宗祠、 庙宇等公共建筑为主,地面统一铺设了麻石板,风格古朴;作为民田区内的核心街道, 是承担商业、人际交往、节日庆祝等众多活动的重要场所,人声鼎沸。(2)主干街(主要代表:车陂街、官巷里大街等),街道宽度基本在2.5~3米之间,街道宽高比约在0.33~0.4之间,较商业街显得略窄,街道两旁以大户人家的宅院为主,也大多都铺设了麻石板,主要用于联络各里坊,人流量相对适中。(3)邻里巷道(主要代表有:惠岩巷、 三达巷等),巷道宽度基本在0.8~2米之间, 巷道宽高比约在0.11~0.26之间,巷道两旁多为房屋山墙面,有侧门进出,其中许多为断头巷,感觉十分狭窄私密,巷内日照时间极短,这种私密的“冷巷”为炎热地区邻里间私密交往的重要场所,人流量较少;巷道地面几乎都有铺设,类型相对丰富, 主要有:麻石、红砂岩、砖块、碎石等(见图7)。
2.2.3建筑
历史上民田区经济富裕、文化生活丰富、 文人辈出,促使区内建筑类型多样又精致,可谓广府地区民间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从建筑功能上看,主要有:民居、宗祠、商铺、寺庙、 茶楼、塔、石桥等。其中以大量精致的宗祠最为显著。从建筑使用的主体材料上看,主要有: 清水砖屋、蚝壳墙建筑、红砂岩建筑等长期性建筑。其中以清水砖屋最多,许多建筑将清水砖、蚝壳、红砂岩等材料组合使用,只是使用比例大小不一(见图8—10)。大多数建筑都装饰精巧,汇集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 陶塑等岭南精湛的建筑装饰工艺。限于文章篇幅,在此不再展开探讨。
2.3沙田区空间的历史特征
2.3.1空间结构
历史上沙湾古镇沙田区居民基本为受民田区宗族成员雇用于耕作的低层劳动力,人口来自四面八方,姓氏庞杂,因一种松散的、 临时的业缘关系,而居住在民田区周边。他们没有土地,只有临时居住权,且作为农民, 自身又缺乏组织性;因此,沙湾古镇沙田区并未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聚落空间结构, 亦无明显的聚落空间范围。
2.3.2空间布局
沙田区的农民,一为了方便管理自己的耕作土地,二为了方便生活用水及纳凉,三为了方便停靠平日里捕捞用的渔船,一般都在各自耕作土地附近的河边居住(故当地人称他们为“疍民”);因此,聚落空间布局零散,呈点状独处或局部沿河呈条状。沙田区内无街巷,交通主要依赖围垦田地、鱼塘所形成的土质小路(当地人称“基围壆”) 或水路。
2.3.3建筑
沙田区的农民多为临时居民,常根据各地耕作土地所能获取利润的大小,不断寻求新的耕作土地,并更换居住地;因此,沙田区的民居建筑多为临时性的、简易的茅寮或松皮屋。不幸的是,现沙湾古镇周边的茅寮、 松皮屋已全部拆毁,仅附近大稳村仍保存了一些,可略窥一二(见图11、图12)。 “茅寮一般用稻草或蔗筴叶遮盖屋顶,内部用竹和小杉作架,墙以稻草和稀泥糊成,屋内少有间隔;人口多的,多盖几间,分别作为就寝、 烹饪、储物的地方。”松皮屋与茅竂颇为相似, 只是建筑材料多以松皮代之。此外,受经济、 土地使用权等条件制约,沙田区内几乎没有任何公共建筑。
2.4民田区与沙田区空间的历史特征对比
沙湾古镇民田区与沙田区空间的历史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
3沙湾古镇历史保护规划的几点建议
3.1民田区与沙田区需共同保护发展
历史上,沙湾古镇的民田区与沙田区虽相互分隔,却又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反映了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空间文化与空间特征,同为沙湾古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似乎仅关注民田区的价值及保护,而忽视了沙田区对维持沙湾古镇传统风貌完整性的重要作用,原沙田区多地被任意改作建设用地,沙田区内的众多水涌也被填塞, 传统的茅寮、松皮屋更被视作贫穷落后的象征, 连同它的优点都被人们彻底地遗弃。今驻足沙湾古镇的观光者或许只能知晓该地为宗族聚居区,而不知其原为岭南远近闻名、自然风光秀美的山水村镇。因此,在沙湾古镇将民田区与周边现存沙田区的适当范围共同保护发展至关重要。现今,沙湾古镇民田区内虽兴建了许多干扰传统风貌的现代建筑,但整体格局仍基本保存完整,故宜将原“一居三坊十三里”的空间范围进行整体性的保护与控制;而古镇周边沙田区破坏严重,仅古镇西面保存了部分沙田与水涌,故宜在古镇西面适当恢复原沙田区的部分风貌特征,并加以保护控制,这不仅述说了真实的历史场景,又丰富了古镇风貌的多样性,且多样的环境体验更利于古镇发展多元化旅游。
3.2民田区与沙田区的特征各表
通过理清民田区、沙田区各自的内容、 特征及二者现已模糊的边界,之后在明确的空间范围内真实地反映二者各自的场所精神与空间特征。
在民田区:首先,应尊重民田区内历史上形成的各层级空间结构,强化各层级空间结构的边界,并突出不同空间领域的装饰特征差异,其中着重修复破坏的里坊门、社坛、 水井、各族各房祠堂等空间划分的标志;其次,应尊重历史街巷肌理,延续区内较规整的、集中的“梳式布局”方式;再次,在进行必要的建筑更新活动时,宜传承清水砖屋、 蚝壳墙建筑等民田区传统建筑风貌为主。
在(现存)沙田区:首先,宜延续零散的、 超低建筑密度的空间布局方式,除兴建一些必要的小型公共服务设施外,应减少与严控人工建设活动,区内以呈现自然风貌特征为主;其次,建筑风貌的传承应乐于吸取沙田区传统茅寮、松皮屋小巧玲珑、融于自然的风貌特征, 这种传统建筑样式现今仍具有价值,通过改进与发展仍能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这早已在沙湾古镇附近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大稳村得到有力的现实证明(见图13、图14);再次, 应谨防沙田区风貌被民田区风貌吞噬,避免因主观认同的偏差与急功近利地发展旅游,而导致现存沙田区内盲目地兴建大量具有民田区建筑风貌的假古董。
3.3强化民田区与沙田区现已模糊的边界
在“土地改革”后,维护民田区的堡墙、 炮台几乎完全被拆毁,分隔民田区与沙田区的内护镇河被填平,从此民田区与沙田区的空间界限日益变得模糊。着重强化民田区与沙田区边界两旁的风貌特征差异,可避免因二者各自的区域不易辨识,而导致相互渗透式的风貌干扰。
4结语
【新疆沙湾】推荐阅读:
新疆沙湾县10-21
沙湾县调研报告06-05
响沙湾之游作文06-14
老沙湾司法所工作汇报材料07-06
沙湾县团委隆重举办“青春沙湾耀五月,高举团旗跟党走”——建团90周年暨“五四”运动93周年文艺晚会10-08
沙湾一中2013年新生军训工作总结09-02
响沙湾小学生作文500字10-08
沙湾镇林斜村生态村建设工作总结06-19
老沙湾镇中心学校学校慢性病防治实施方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