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护岸(共8篇)
城市护岸 篇1
0 引言
生态护岸在整个城市景观规划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应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与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的步调相一致,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相符合。城市河流是城市构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的生命力越旺盛,越反映了城市生活的健康状态,河岸作为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河流的外貌景观,它对城市的繁荣,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河岸防护工程中曾经存在着一些问题:城市河道护岸工程曾采用直立式混凝土挡土墙的模式,这种模式对景观环境和生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它的优势是在维持护岸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水体与陆地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再加上在以往河岸防护工程中多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体等筑造形式,致使水体恶化方面问题更加严重,这样问题现在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提出新的解决策略来改善此法,并提出多种结构形式的生态型护岸技术。
1 生态护岸的定义与作用
1.1 生态护岸的定义和特点
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1.2 生态护岸的作用
1.2.1 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另外,生态护岸上的大量植被也有涵蓄水分的作用。
1.2.2 保护和建立丰富的生态系统
如果在河道中形成浅滩和深潭,把岸线也做成不规则的,即有宽有窄,使护岸有陡有缓,扩大水面和绿地,与岸边绿地、树林之间形成水、绿网络,增强岸边动植物栖息地的连续性,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丰富的环境条件,形成丰富、稳定的生态系统。这样做的结果是,使河流自身的自净作用也大幅区提高。
2 国外生态护岸技术研究现状
常用的土壤生物护岸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类:
2.1 土壤保持技术
主要是通过植物对护岸的有效覆盖,使其免受表面侵蚀,从而起到保持土壤的作用。主要包括草皮移植、草播种、乔灌树种直播、侵蚀控制网和活枝灌丛席等技术。
2.2 地表加固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降低土壤孔隙水压来加固土层和提高抗滑力。主要包括灌丛席、灌丛层、原木式椰子壳纤维、根系填塞、活性淤泥植物、草卷、活枝扦插、枝条篱墙、活枝柴捆、排水式活枝柴捆、垄沟式种植、压枝和枝干篱墙等技术。
3 国内生态护岸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在生态型护岸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几年在充分吸收国外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鄢俊结合我国现阶段航道工程的植草护坡现状,讨论了各种植草护坡方式的特点和边坡种草的关键技术。
4 生态护岸技术研究工作展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套新的评价体系或标准,以便于对生态型护岸功能有客观科学的评价,单从外表上看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不能被表面上的良好状态迷惑,我们可以采用现有护岸的工程评价手段,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测;可以利用生态学里最常见的种群种类评估来评价护岸生物的生物性能,有一些检测标准可以通过视觉上直接进行观察,例如生态型护岸的亲水性能,而它的景观性方面的特点可以从城市景观学角度对它进行评价分析,只有拥有全套的理论分析评价策略,才能建立起真正合格的“生态型”护岸。护岸的建造也是河道治理的一部分,河道治理工作中包含了这一方面,无论是规划、设计、整治还是管理,我们都要对现在的河道治理进行重新认识,根据现有的河流状况,确定今后的治理方向,加大力度进行护岸管理。
5 结语
护坡生态系统带在整个河流系统中,位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交界处,构成了具有边缘效应的生态交错的地带,它映衬着人类与河流之间的紧密关系,记录着两者之间物质能量的冲突与交换,要想维持并提高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我们可以进行对生态护岸的深入研究,护坡生态系统带的研究对保护整个城镇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可以总结当前国内外生态护岸研究的主要成果,对它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对一些潜在的隐患,也可以进行事先的预测,还可以一些常用的生态护岸技术,为以后的进行生态护岸的研究提供各种各样的参考。
摘要:生态护岸不仅具有传统护岸的行洪、排涝以及水土保持等功能,而且还融入了城市景观、文化和生态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本文在对生态护岸的定义和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生态护岸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常用的生态护岸技术,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生态护岸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研究
园林驳岸和护岸设计 篇2
关键词:园林,驳岸,护岸,设计
1 园林驳岸分类
园林驳岸有多种分类方法,常见的有按结构形式分类、造景分类和按所在材料分类三种[1]。按结构形式分类:重力式、后倾式、插板式、板桩式、混合式。按造景分类:自然式、人工式、混合式。按所在材料分类:天然材料园林驳岸、人工材料园林驳岸。
综合分析的分类法,分类如表1所示。
2 园林驳岸的设计原则
2.1 结构稳定
驳岸的最初功能是规范水的流向,而驳岸在规范水的流向的同时会接受来自水流的冲淘和背后土压力的侵袭,因此驳岸结构稳定是园林驳岸存在的最首要的前提。为满足这一原则,则必须要在充分调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岸坡的潜在威胁与崩塌形式,进行必要的结构稳定性验算、抗倾覆验算与抗滑坡验算,在充分继续科学的论证后,进行经济有效的园林驳岸构造设计。同时也只有园林驳岸抵抗住墙后土压力和流水的冲淘,园林驳岸才能有继续发挥其他能力的余地。
2.2 地域原则
场所地域性也是园林驳岸构造设计的重要原则。该原则不仅要求园林驳岸要与该地域的大环境相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尊重该地域的场所特征,不得无视场所的特有特征,而进行盲目或钻牛角尖式的构造设计。如场所大环境缺水,地下水位低,尊重场所特征的构造设计是要设计一定程度的侧防渗,要摒弃无视场所特征而采用水量充沛地区的典型驳岸构造的做法和想法。
2.3 亲水性原则
景观亲水性是园林驳岸所特有的固有性质。园林驳岸处于风景秀美的园林中,同时具备了水陆两者的众多优点,是园林中比较积聚人气的场所。因此进行必要的景观和亲水设计是园林驳岸本身的要求。良好的景观能给人带来较好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美丽的景观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又可以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它对人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医疗作用,同时亲水性又是人类自身固有的特性,在适宜的位置设置亲水性平台、台阶、木栈道等亲水性设施,将更大程度的加大游客对园林驳岸和滨水的切身体验。
2.4 甘当配角原则
园林驳岸毕竟是园林中一个较小的内容和设计元素,它在园林中充当着四大造园要素的“配角”的角色,不能设计过火、过醒目而超过其他主角的地位,因此色调、色彩等应该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不突兀和喧宾夺主,不适宜用对比色,最宜使用互补色或补色,使之起到很好的园林配角作用。
3 自然的护岸
固化的护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使很多陆上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破坏了可以降低水温的植被,使其不再发挥截留雨水、稳固堤岸、过滤河岸地表径流、净化水质、减少河道沉积物的作用;不仅如此,河道硬化还使一些水生动物也失去了生存、避难地,易被洪水冲走,河岸生物的多样性在降低。
自然的护岸主要用植物切枝或植株,或将其与枯枝及其他材料结合,来防止侵蚀、控制沉积,同时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设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这种护岸类型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有着许多优秀范例。从操作方法、造价与强度、适用范围和特性方面看,自然型护岸可有以下几种形式(见图1):
1)树桩:将活的、易生根的树木切枝直接插入土壤中,利用根系固着土壤,枝叶削减流水能量,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2)柴笼:将活体切枝系成圆柱状的柴捆,顺等高线方向置于岸坡上的浅渠内,适合于堤岸带。3)树枝压条:将活体切枝以交叉或交叠的方式插入土层中,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4)枝条捆包:将树枝压条、木桩和压紧的回填土结合使用,适合于水岸交错带和堤岸带。5)植被格:将活体切枝层间的土壤用自然或合成的织物材料包裹,与树枝压条结合使用,适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6)木笼墙:将原木连锁放置呈箱形,内部回填适宜的材料和活体切枝层,切枝在木笼内生根并伸入岸坡,适合于岸底带。7)树枝沉床:将带有分枝的活体切枝顺斜坡方向放置,形成沉床,切枝被切的一端插入坡脚保护结构中,适合于水岸交错带。8)树木铺面:用缆索将一连串完整的枯树捆在一起,铆入河岸,适合于岸底带。9)原木与根系填料铺面:将原木与根系填料铆入河岸,为生物提供栖息地,适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10)休眠树干:将树干以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形式种植在堤岸上,适合于水岸交错带。11)棕纤维卷:用棕丝细绳将棕纤维系成圆柱形结构物,在河流形成阶段置于坡脚,适合于岸底带和水岸交错带[2]。
参考文献
[1]李胜.园林驳岸构造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14.
[2]田硕.城市河道护岸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模式[J].中国水利,2006,20(2):15.
[3]刘滨谊.论景观水系整治中的护岸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04(10):49.
草皮护坡护岸的特点 篇3
采用在堤坡表面的粘土层上种植草皮进行堤防坡面保护,是保护堤防免受波浪侵蚀的有效方法,在荷兰,大部分堤防的护坡均采用草皮护坡,只有当波浪荷载太大、草皮护坡无法提供足够的护坡保护时才用硬块护坡的方法,
事实上,堤防表面的草皮不仅可以抵抗波浪侵蚀,还可以在农业、生态和景观等方面起很大的作用。
堤防草皮护坡的作用部分是由于植草之间的相互交叠,形成了一种类似屋顶瓦片的结构,从而在坡面水流通过时,可以保护土颗粒不随水流流失。另外,草皮护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草皮根系的蔓延和根瘤的分枝固定了草根之间的土体,从而起到一种加筋的作用。
水下抛石护岸施工质量控制 篇4
关键词:水下抛石护岸,施工质量,控制
水下抛石护岸加固是受冲刷的河床, 岸坡通过抛石覆盖, 以达到防冲作用。由于该护岸形式具有施工方便、石料来源丰富、工程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施工特点
水下抛石护岸为隐蔽工程, 具有战线长、工期紧、交叉作业面多、施工强度高、组织协调工作量大等特点。堤防工程一般在枯水期施工, 而设计枯水位仅根据多年平均枯水位来设定, 因而, 许多不定因素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其次, 河岸地形因受不同流速水流不同时期的淘刷, 淤积的反复过程, 地形及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 地方工程受天气影响大, 雨雾以及大风天气施工均受影响, 其实际有效工日有限。水上作业涉及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对船舶的性能, 抛投的组织, 现场的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 抛石护岸施工方法
抛石护岸施工方法为:划分施工网格、准确定位、掌握测距、合理挂挡、定量抛投、多次抛匀。
抛前水下地形测量→施工区域划分及抛投实验→报批→确定施工参数→测量放样→定位船挡定位→石料船上检查→计量→挂挡→机械、人工抛石→测探仪测量→对比检查 (不合格进行补抛, 合格定位船移位) →竣工水下地形测量。
2.1 抛石网格划分
水下抛石施工的关键是合理划分抛石施工网格, 施工网格划分应根据抛石船只的尺寸 (包括船型尺寸和船底宽度) , 同时挂档抛投的船只数量, 人工或机械抛投的方法及各抛投区抛石厚度的要求, 具体进行划分, 一般将施工网格划分为12.5m×10m。
2.2 抛石防护工程定位船定位
抛石船定位方法主要有顺流法和垂流定位法, 本文主要介绍顺流定位法。
1.计算定位船的提前量S:
S=抛石的飘距+抛石挡位图设计边线其中:抛石的飘距根据实验确定, 具体过程如下:
测量人员在相应的施工基点上安置全站仪, 沿基线方向向上游放出提前量距离, 并定桩进行标示, 作为定位船实际定位控制点 (A点) 。
在实际的定位控制点上安置全站仪, 根据设计挡位边线与基线的夹角定出抛石挡位边线AB, 测出AB的距离并将B点标示在河岸上。用同样地方法测放其他分段桩相应的河岸处点。
在AB点竖立花杆, 将定位船D点拉到两根花杆的延长线上, 抛下定位船上、下游锚。
BD两点用钢丝绳连接, 根据设计边线距基点距离及AB的距离计算出BC的距离。C点即为设计抛石外边线。
定位船定好后, 在钢丝绳上用钢卷尺量出每一挡抛投网格的位置, 并用红线标明抛石船移位位置。
定位船每完成一网格宽度的抛投任务向下游位移一次。
2.3 抛石船移位挂挡
(1) 抛石船只的选用:施工中订立标准船型, 按标准船型划分施工网格, 按标准船型选用装石船只。
(2) 抛投施工:根据所确定的标准船型及有效抛护宽度将抛石标准网格划分为10m×12.5m定位船定位结束后, 机械抛投时抛石船在距离石外边线1.5 m处停下抛锚, 根据定位船提供的挡位基线垂直即可进行施工。
抛石在标准网格中人工抛投时, 应以船两边进行抛布, 从而达到抛投均匀的目的。
(3) 抛石船挂挡:抛石船移位挂挡沿定位船提供的挡位基线进行, 人工投抛时每抛完1m向河岸移动一次。
2.4 石料收方
(1) 块石质量要求:选择的块石要求石质坚硬, 遇水不会破碎或水解, 湿抗压强度大于50mpa软化系数大于0.7。比重不小于2.65t/m3, 不允许使用风化石泥岩和薄比、条状、尖角等形状的块石, 块石的粒径是关系到工程质量好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石料粒径一般选择0.15m~0.5m, 单块单块质量不小于10kg。
(2) 石料方量验收方法: (1) 丈量石方体积;将石料船划分为船舷上部, 船舱二部分进行量方。船舷上部量方时长度测量石料顶部各1次;宽度进行船前、中、后三点测量平均值;高度分测船舷左右各一次取平均值。
(3) 虚方扣除法: (1) 虚方扣除试验在抛投开始时, 抛投过程中, 接近抛定时选用代表性的抛石船进行实际称重, 每个过程不少于2船, 得出的扣方率分别用于不同抛投时间。 (2) 扣方率计算方法:将整船块石进行过磅称重, 计算出整船块石重量, 整船块石重量除以丈量石方体积, 计算出运石船上石料的客重为1.41t/m3, 按客重标准1.7t/m3换算相应扣方率为17%
3. 抛石工程质量控制与措施
抛石顺序先上游, 后下游, 先远后近的程序进行。做到抛投均匀, 不留空挡, 抛石质量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1) 人员控制方面:根据工程流程要求, 在项目部的工程技术部指导下, 现场施工人员分成测量组, 材料供应组, 定位船鉴抛组。每个小组的工作要求衔接严谨, 在施工前, 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岗前培训。施工人员上岗后, 整个抛石工作指定一名项目副经理负责, 对每一名现场工作人员进行跟踪考核, 对不合格者立即转岗或下岗处理。 (2) 材料控制:抛石厚材料要达到设计质量评定要求, 抛下的石料, 因长期受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必须要求石料材质新鲜, 完整, 具有较强的硬度和强度。风化岩石、泥浆、裂隙发育岩石和沌状、条状、带尖角均不得使用。 (3) 块石量方控制:料船到达后现场的验收人员和监理一起对所运块石进行验收, 用钢卷尺量出石料的体积。必要时所运块石进行过磅验收。验收时注意甲板上的石料是否平铺码放, 严禁石料架空。 (4) 抛石过程中施工控制:抛石施工分段, 分层进行, 根据抛石时的水位、流速情况, 通过计算和试抛确定定位船的停靠地点, 抛投过程中潜水员应经常下水察验抛投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抛投位置及抛投方量, 力求抛石位置准确, 抛石覆盖均匀。 (5) 检测控制:每个网格除满足设计处, 还应按设计要求抛投均匀, 每抛定一组网格应进行一次检测, 将检测结果与抛投前测量成果进行比较, 抛投厚度及均匀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若发现漏抛、少抛, 及时进行补抛, 确保每个网格实际的抛投体积与网格设计抛投量控制在0~+10%范围内。
结语
水下抛石是提防工程中进行堤脚防护和堤岸护脚常用的方法之一。方法不太复杂, 但工程量大, 投资额大, 施工时段仅限于枯水季节。在河岸水流动态条件下, 如何控制其施工质量和正确评定抛石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对水下抛石护岸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方法, 希望在施工中起到一定作用, 把护岸治理工程质量搞的更好, 以发挥最大的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关于河道生态护岸技术探究 篇5
1当前的形式特征
我国传统的护岸形式是河岸衬砌硬化、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并实施硬化护坡,此类方式的缺陷非常多,比如使得河道中的各项物体不能有效地和地面之间联系,导致生态受到影响,其自净水平受到影响,其以往的滨水氛围出现了变化,以往的协调的任何河道之间的内在关联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和目前的我们的思想意识之间有非常显著地差距。
2具体的功效
其有着许多的功效特征,接下来重点的分析讲解。
2.1具有显著地防洪等功能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居民对于生存区域的规定也不断的严苛起来,由于不断的开发利用,使得许多的河道规模受到影响,不断的变小,除此之外,因为很多区域雨水多是存在于夏天的时候,这就使得河道的防洪水平受到影响。但是通过我们提到的该项措施来看,其不单单有着别的护岸工艺的优势特征,同时还有着另外的一些特征。接下来具体分析,当夏天出现洪水的时候,因为该项方法是通过许多的树木等来起到防洪的功效的,当水流经坡面区域时,不会影响到河岸,同时还会把许多的洪水存入土中。当水退之后,其中的水会再次的流到何种,起到调蓄的功效,确保高峰合理的应对,降低了洪灾现象的发生几率。所以,其不仅仅有着防洪等功效,同时还能够对水进行调蓄。
2.2具有显著地生态功能
对河道采用生态护岸技术,避免了江水、河道与周边隔离开来的后果,其可以江水、河道和堤防及河边植被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不但调节河流的流速,并且可以为鱼类等水生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避难的场所及必要的物质,使河里与河岸的生物能够相互补充,这样有利于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2.3具有显著地景观等功能
现在非常多的河道的周围都设有绿廊,除此之外,与之对应的很多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出现了,这时长久工作的群众们在周日的时候就有机会和环境接近,能够获取非常轻松舒适的氛围,其符合时代前进。
24具有显著地自我净化等功能
其区域中栽种的许多的树木有着非常强大的根系,它们不仅仅可以吸收养分,同时还能够为各种生物等带来非常优秀的活动区域,对于净化水源来讲意义重大。
3生态护岸技术
它对于促进物种多样化有非常积极地意义,而且还能够明显的提升水质,最主要的是为人类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和自然接触到机遇。其实一个集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及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一个系统工程,和别的护岸形式比对来看,其优点非常的多,很显然会成为当今河道治理的前进方向,是时代前进到一定时期的产物。现在很多的工艺以及物料等都逐渐的被用到护岸工作中,带动了护岸工作的前进。
3.1固土植物护坡
它是使用那些具有发达根系的植被来进行护坡活动,如果水流经过的时候,速度必然会降低,进而带来的影响力也降低,使得水土流失现象不会很严重,同时还可以符合环保的规定,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植被开展造景活动,不断使得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同时还将大气净化。
32自然型护岸
自然型护岸是指在利用植被的同时还采用天然的石材及木材等材料,以此来提升抵御冲刷的水平。比如在日常的水位线以下采用石材及木材对堤岸进行加固处理,在它上部种上作物,此时不仅仅能够使得河道稳定,同时还有很显著地美观色彩,特别是用天然的石材和木材,由于在砌筑的时候中间有空隙,这为水下的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3.3复合型护岸
复合型堤岸是指在自然型堤岸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等材料增强河岸抵抗冲刷能力的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33.1利用纤维织物袋装土护岸,这种护岸是由岩石坡脚、砾石反滤排水、装土的可降解生物纤维编织物及种在编织物上的植物组成,当编织物降解的时候,其上的植物的根系基本上能保证原来编织袋内的土形成一个整体。
3.3.2面坡箱状石笼护岸法,这种方法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制作成梯形的箱装围栏,并在其内部投入较大粒径的石块,这样可以形成很深的鱼巢,然后在箱状围栏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使其缝隙中能长出茂密的水生植物。这种护岸方法,不但可以造景,还为鱼类提供了生存环境和多样化的食物种类。
3.3.3骨架内植草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成一个一个的小框架结构,并用这些框架对土质进行防护,在防护工程结束后,即将边坡分割成若干块状的结构,这样可以在每一个块状的结构内布置不同的植物种类。
3.3.4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亦称绿化混凝土,其是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的,这种护坡形式最大的好处是生态混凝土预制块可以直接作为护坡结构,不仅仅可以加固河道,同时它上面还能够种上许多的植被,使得环境变得更加的美丽,确保防洪和绿化之间有机统一。
3.3.5土壤固化剂法,这种方法是由于固化剂中的水分子能与土壤中的水分子形成化学键,产生很大的吸引力,进而确保水能够依存于它的附近,而且还可以促使植被等获取生存空间,同时还会出现孔隙进而确保土具有合理的防御渗漏的能力。
3.3.6水泥生态种植基,其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其中固体是指土壤、有机质及低碱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研究此类植基础时,用稻草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及氧气。
结语
由于经济高速前进,我们坚信很多全新的工艺特征以及物料等会用在该项工作中,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是用何种物料还是工艺,都不应该盲目的进行,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形式开展分析,而且要和附近的生态之间保持统一。护岸巩义市确保河道合理发展的关键方法,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高速前进,护岸工艺一定可以获取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伟.生态护坡工程系统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38(1):117.
[2]董哲仁,孙东亚.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护岸加固工程施工技术 篇6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标段的护岸加固工程的长度约为5 348 m, 由于水下混凝土的预制块护坡以及水下抛石护脚由两部分组成, 在标段中15+070~18+650为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及接坡石接坡, 18+650~20+400为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及水下抛石护脚。
主要工程项目和工程量计约:
土方开挖:20.98万m3
水下抛石:13.19万m3
接坡石:2.50万m3
浆砌石:1.29万m3
碎石:2.62万m3
粗砂:1.21万m3
C20混凝土预制块:1.89万m3
水上干码块石:1.68万m3
2工程施工现状
工程区域内部的地形主要是西高东低, 沿江一带的地面高程10~13 m, 近堤地段主要是平阔的平原地带。
2.1 地质条件
工程区域内主要是由于岩石的埋藏深度较大的原因导致基层岩石分布着第四系松散的堆积物。自上而下的主要是砂卵砾石、粉细砂、中粗砂、砂壤土、粉质黏土及重粉质壤土。由于部分地段的粉状黏土及重粉质壤土孔隙比较大, 属于高液限的淤泥质土, 具有很强的压缩性。
2.2 河岸现状
岸坡土体下部均为厚砂层, 抗冲性较差, 因此, 崩塌险情一般比较严重。本标段由于太子矶左右汊汇流后主流线的右摆、扁担州左缘的导向作用, 引起岸线崩退。外滩平均宽度约为30~100 m, 外滩高程为10~12 m。
2.3 主要建筑材料
1) 石料场。
由于施工特点, 岩性主要是灰岩, 存储量比较丰富, 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有简易公路直通石料场地, 也有公路可直达工程区。
2) 混凝土骨料料源。
砂料主要从当地固定点购买, 水运至施工区内, 质量基本符合水工用混凝土骨料, 储量能满足设计需要量;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粗骨料主要是从就近的石料厂购买, 水泥从当地购买。
3护岸加固工程施工
3.1 工程特点
本工程受长江水位、气象以及流速的制约, 施工必须要在汛期来临前完成。施工的季节性比较强, 因此, 施工期的水位变化幅度较大, 有效工作期不多, 施工工期比较紧迫。在工程中水上护坎形式较简单, 施工强度较大, 预制的混凝土块工程量比较大, 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必须采用切实可靠的措施来确保工程材料的及时供应, 并在紧迫的工期内完成混凝土的预制及铺砌。水下抛石一般都属于隐蔽的工程, 而且受水流影响较大, 在施工期间河床的变动比较高, 因此, 也会影响抛石的准确性, 尤其是深泓段的抛石施工, 抛石前后的断面不容易进行测量, 这样在一定的基础上受到了河流的冲刷, 容易导致出现陡坎, 也比较容易将抛石聚堆。因此, 要准确地进行定位, 并测量前后抛石的断面, 确保断面达到设计要求。
3.2 施工方案
由于本标段各个断面的护岸形式不同, 需要依次划分好施工的作业面, 并根据各个作业面的要求进行总体的施工布置, 加强有效的管理与监督。
针对工程的实施现状以及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 对材料的配置、劳动力的配置以及施工进度、施工质量进行相应的调控, 最终改善工程的总体施工管理手段, 不断地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性条件, 抓住施工工序的总体性调控, 确保工程有效地实施。
3.3 施工工序
1) 土方开挖。
根据工程施工区域过程中的测量控制网的布置进行分析, 对整体的标段沿线进行施工放样, 以确保准确性。削坡开挖机械的施工主要采用液压挖掘机挖至保护层, 并在运输的过程中主要采用5 t的自卸汽车, 1 m3的挖掘机装料, 人工或5 t自卸汽车运料;渣料场采用59 kW推土机平整, 布置在距堤外脚15 m范围之内, 堆高控制在1~2 m之间。
2) 土方回填。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对于填筑的土料必须采用那种削坡开挖合格的土料, 挖运的设备采用的是削坡开挖设备, 碾压要采用2台HW25A蛙式打夯机, 配4 000 L洒水车1台进行施工。按照填筑的基本要求进行填筑, 并严格控制填筑的质量。在冬雨季施工中, 应及时检查项目的取样, 并以各施工工序中的执行规范标准作为依据。
3) 混凝土预制块制作。
混凝土预制块的制作过程应在开工后及时进行施工, 预制的场地按照要求在指定的位置上进行, 并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实施, 拟在桩号为16+400处布置, 总面积为1 000 m2。
4) 护坡工程
脚槽施工:人工开挖, 1 m3挖掘机捡集土料, 5 t自卸汽车运送至集渣场, 人工砌筑浆砌石脚槽。
混凝土预制块护坡:采用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人工砌筑, 砌筑达到平整、咬合紧密, 并用砂浆封填预制块间的缝隙。护坡坡面上的排水孔呈梅花型布置, 垂直于水流向为每隔4块预制块, 平行于流向为相距2块预制块。
现浇的混凝土的排水沟主要是先进行人工的挖土方, 在底层进行铺设砂石垫层, 在装模的施工中还应进行底板混凝土排水沟的质量控制, 待混凝土初凝的施工达到一定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钢模板, 内外层进行加固控制, 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主要是采用0.35 m3混凝土搅拌机, 进行人工运输、人工振捣及养护。
参考文献
[1]雷国刚, 胡宁, 徐林, 等.水下抛石护岸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J].江西水利科技, 2010 (4) .
[2]臧英平, 张子龙.长江南京段浦口下关沉排及抛石护岸加固工程浅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2 (6) .
生态护岸的应用与探讨 篇7
关键词:生态护岸,功能应用,探讨,陆埠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 水环境急剧恶化, 人类与河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好人类社会发展和河流健康之间的关系, 成为当今社会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长期以来, 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 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 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 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现行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也未明确提出河道护岸的生态学要求, 致使不少地方的河道, 被人为渠化及对河岸的强行硬化。不同程度上忽视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 对生态系统构成了胁迫效应。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 探索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 尽量避免、缓解或补偿水利工程对于水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目标。
1 生态护岸发展背景
1938年德国学者Seifer首先提出了“亲自然河溪治理”的概念。当代河道整治工程逐渐注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注重河道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 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2003年董哲仁教授提出了“生态水工学”一词, 并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近几年国家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转型, 开始了工程水利从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
2002年以前, 宁波市河道整治工程采用传统河道整治办法, 主要采取硬质工程护岸措施, 分隔了水陆之间的连续性, 对河道生态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且投资较大。2006年,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 要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加大环保力度。随后, 新的水利生态建设理念不断转变, 对水生态环境的逐渐重视, 生态护岸也应运而生。
2 生态护岸的应用
2.1 生态护岸种类
2.1.1 自然原型护岸
自然原型护岸的做法通常采用根系发达的固土植物来保护河堤及生态平衡。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岸固土, 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 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 还可以进行景观造景, 在城市河道护岸方面可以借鉴。该种护岸方式主要用于小河、溪流的堤岸和保护一些局部冲蚀的地方, 以保证自然堤岸特性。
2.1.2 人工自然型护岸
人工自然型护岸的做法不仅种植植被, 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 如在坡脚设置各种种植包、采用石笼或木桩等护岸, 斜坡种植植被, 实行乔灌结合, 固堤护岸。在此基础上, 再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 确保大的抗洪能力。此类护岸一方面满足行洪抗冲刷固岸要求, 另一方面, 随着水生植物诸如野草的生长, 会掩盖人工河道特性, 但仍保留石渣和卵石的透水性, 有利于水土交换, 生物生长。
人工自然型护岸有浆砌块石骨架植草护岸、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岸、三维植被网植草护岸、土工格室植草护岸、液压喷拨植草护岸、喷混植草护岸、植生态袋护岸等。
2.2 生态护岸技术
2.2.1 透水性
护岸的透水性功能在生态护岸中尤为重要。河道与河岸之间的相互联系, 使得两者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 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 也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护岸采用的自然材料, 能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 在丰水期, 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 缓解洪灾;在枯水期, 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 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2.2.2 多孔性
生态护岸的结构具备多孔性, 有利于墙后回填土和护岸下土层中孔隙水的排出。同时, 多孔性也是水陆关系紧密连接的重要性能, 能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创造良好的栖息场所, 避免以往因单一的阻水挡墙形式对岸坡生态的不利影响, 可增强河道的自身净化能力。
3 应用实例
3.1 浆砌块石骨架植草护岸
3.1.1 工程概况
陆埠大溪位于姚江中游, 全长15.5 km。整治长度为527 m, 位于陆埠镇镇区。该段采用浆砌块石挡墙, 以砼灌砌石做为基础, 再用浆砌块石做挡墙并在表面铺设方整石, 压顶用150厚C20砼铺设。浆砌块石挡墙断面见图1。
3.1.2 主要性能及作用
浆砌块石挡墙植草护岸是块与块浆砌而成, 块与块之间存在孔隙, 挡土块后是级配碎石并设置土工布将土体与级配碎石隔离开。因此满足生态要求的透水、透气功能, 并且对于景观挡墙可以采取压条的方法达到生长植物的生态防护要求。挡墙整齐、干净, 富于艺术感染力, 面板可根据要求设计成各种图案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这种方法适用水利、航运、市政、园林和交通等领域, 而且也不受季节限制。
3.2 植生态袋护岸
3.2.1 工程概况
应用于陆埠大溪干溪移民新村段整治工程, 重建挡墙1 014.43 m。该段挡墙基础采用C15砼灌砌石, 以上铺设生态袋挡墙, 生态袋用土工格栅固定, 再以砼做为压顶。具体结构型式见图2。
3.2.2 主要性能及作用
植生态袋护岸生态环保, 消音美观, 植被选择可多样化;施工简单、快捷、方便。结构面通过植被的发达根系与坡体结合成一个同质整体, 随着时间延续, 日趋强壮的植被根系使边坡结构的稳定性及牢固性更强;为植被生长提供足够厚度的土壤环境;还具有节约工程建设占地等作用。
3.3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岸
3.3.1 工程概况
应用于陆埠大溪整治工程 (Ⅳ期) 。该工程位于余姚市陆埠镇, 断面有斜坡式断面和复合式断面两种, 总长8 665 m。其中位于陆埠镇江南村段护岸型式采用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岸, 边坡1∶2, 堤顶高程13.27 m~13.70 m, 底高程10.30 m~11.70 m, 护坡宽4.48 m~4.0 m。具体断面型式见图3。
3.3.2 主要性能及作用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岸不仅具有亲水性好, 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水体自净;美化环境, 改善景观等诸多优点, 还具有较强的透水性、稳定性、整体性、可变更性;抗冲刷能力强;耐久性好, 使用寿命长, 造价经济合理等作用。
此外, 此护岸最主要是利用整体结构的柔性好, 具有自适应变形的特点。能适应不均匀沉降, 整体结构不会产生裂缝, 网片的蜂巢状结构最符合力学性能, 具有较强的抗破坏性能。
4 结语
现代生态挡墙与堤防之间既彼此相互联系, 又需要相互依存, 已不是传统意义上自然形态下的堤防。生态护岸首先满足防洪抗冲标准的要求, 构建了其透水、透气、利于植物生长的生态型安全的防护平台。其次, 能满足边坡生态平衡, 建立良性的河道护岸生态系统, 由陆地植物、水生植物、近岸水体等组成了堤防立体生态体系。最后要在对当地自然环境充分了解的基础上, 护岸的结构和功能具备针对性, 与当地自然、文化、经济环境相和谐, 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在余姚地区可考虑杜鹃作为生态植物设计内容;适应场所自然过程。根据生态护岸所在不同环境, 设计成相应的风格;尽量就地取材, 使生态护岸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和谐, 便于管理, 做到“物尽其用, 物美价廉”。总之, 堤防的生态设计要把握其整体性、针对性、多样性与异质性。
参考文献
浅谈平顺抛石护岸质量控制 篇8
护岸工程主要有三种形式:平顺护岸、矶头护岸和丁坝护岸。平顺护岸主要为采用坚硬的块石直接覆盖在河岸岸坡上,以抵御水流的冲刷,因具有取材简便、施工方法灵活,可以分期实施、逐步累计加固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江苏省长江护岸均采用此种形式。平顺抛石护岸施工方法虽然简便,但基本是水下隐蔽工程,其施工质量难以表观反映。平顺抛石护岸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有:抛投位置、抛投数量、均匀程度三个方面。依据《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为使工程达到“抛足、抛准、抛匀”的质量标准,施工中采用的方法是“划分小区、专船定位、合理挂档、定量抛投、多次抛匀”的方法。根据施工图纸确定的抛石护岸范围将整个抛区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然后将每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单元。按图纸上的抛石厚度,先计算并核查每个单元的设计抛石数量,然后对每个单元进行准确、定量、均匀抛投。
1 块石质量控制
抛石护岸工程的施工材料主要是块石,块石的质量、规格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护岸的块石要满足抗水流冲刷的能力,所以不得使用易水解石、风化石。同时块石比重不小于2.4t/m3,石块的含泥量不得超过1%,抛石粒径应大于其抗冲刷粒径,抗冲刷粒径可按下式确定。
D=0.0173V2.78h-0.39
式中:D-块石粒径(m);V-垂线平均流速(m/s);h-垂线水深(m)
抛石粒径还应考虑较好级配及石源条件。根据长江平顺抛石护岸工程的实践经验,块石粒径的范围,中游取0.15~0.45m,下游取0.1~0.40m。块石粒径应在设计范围内,具有良好级配,不宜过大或过小,不符合设计要求粒径的石料不超过5-10%。
2 抛投位置准确度的控制
平顺抛石护岸主要目的就是用设计工程厚度把坍塌部位覆盖起来。所以,块石抛掷位置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根据实践经验,准抛主要从几个方面控制:
2.1 划分施工小区,提高抛投准确性
把整个设计抛投区域按河段位置及坍塌程度划分成几个抛石厚度相对一致的几个区域,然后再对每个区域进行单元划分,每个单元面积按100平方米划分,并对每个单元进行编号,施工时按区域进行编号施工。
2.2 确定抛石的提前量
抛投块石自水面落水点落入水中,由于水流的作用会经过一段水平距离后才落到河底,这段顺水流方向的距离(一般不计横向位移)称抛石漂距。
由于块石在入水过程中要受到水流作用,将顺水流方向(纵向)漂移(一般不计横向位移)一定距离后,才能落到河床或岸坡上,块石在水中漂移距离受流速V(m/s)、块石自身重量W(kg)和水深H(m)等诸因素的影响,下落距离S按下式计算:
S=0.8VH/W1/6
施工时应适时进行水深和流速的测量,调整抛石提前量,块石自身的重量按平均重量为30kg计算。抛石提前量除了落距还应加上装载块石的船身离定位船的距离,抛卸时一律要求块石船顺水流方向垂直挂靠于定位船。
2.3 测量、放样、定位
提高抛石精度的关键,避免造成石材的浪费可以通过精确定位来实现。首先在岸边引入控制点,然后设定一条控制基准线,依据抛石的提前量,放样出固定的断面桩和施工断面桩,并对其进行编号,插上断面旗并保证与定位船通视良好。当断面桩确定后,将定位船拖至施工地点进行抛锚定位。这样以来,定位船受到水流、风浪、潮汐影响最小并且能够按要求进行灵活移动,完成规定动作。定位船定位后,石料船就可挂在定位船上定位抛石。定位船垂直于水流方向,石料船平行于水流方向。最后石料船从上游向下游依次对各区域各单元进行抛投。
3 抛投数量的控制
施工单位测量放样时,沿抛石区域纵向每隔200m左右设一固定断面,作为定点测量检测断面。以该施工断面进行施工前、后测量得出的断面平均厚度作为近似的抛石厚度,再根据每个单元的面积,计算出该单元抛石的体积,最后换算成重量。
3.1 核实吨位,划定水线
石料船准确的荷载也是影响工程石料用量的重要计量手段,因此,准确的统计每艘石料船的实际荷载至关重要。不少石料船主为谋取最大利益,往往运输船的装载吨位和水线,与其实际装载能力有一定的出入。鉴于此种情况,一般会在施工前对石料船的荷载进行逐一复核,重新划定水线,确保石料的数量。施工结束后对石料船进行随机抽取复核。
3.2 现场严把吨位、质量关,做到定量抛投
石料船到达指定位置后首先查水位线核实荷载。检查石料的粒径及材质,可以借助简单的工具进行检验;并对石料的含泥量进行目测,确保不超过规定范围的要求。每个施工单元根据设计要求的抛石数量,分次2到4次进行抛足,并将每次抛投数量分别填在相应单元图内备查。要确保每个单元实际抛石量达到设计量的95-105%,总量控制在99-101%以内。
严格规范水下抛石的计量控制是搞好水下抛石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抛投数量事关抛石工程的质量,主要是通过过程控制来进行严格把关。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3.2.1 加强供货商的管理。
施工前要对石料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并对石料船进行严格的筛选,对船只进行综合评审,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量方区待命。然后对其进行统一的编号管理。
3.2.2 设置相对独立的集中量方区。
这样做法的优势有:一是便于统一计量尺度,减少纠纷;二是加快量方进度。
3.2.3 监理全过程参与量方过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现场记录若有不一致处,则以监理记录为准,在量方区及时开具“五联单”,经计量的船统一调度到预定的定位船抛投点抛投,并由定位船上的施工员根据抛投情况酌情扣除不合格方量。
4“抛匀”的质量控制
抛投的原则是平整均匀。块石大都堆放在船只中间10米左右的船舱范围内,当施工石料船串联挂档时,船头和船尾搭接就会出现10米左右的空白区,必须用定位船顺水流方向移位来进行适当调整,以弥补船头和船尾搭接处的空白区;在垂直水流方向,船与船之间间隔5米挂档抛投,第二次挂档时要横向移位2.5米,以弥补船底空白区。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定位船纵向和石料船横向多次移位,使每单元抛投达到2~4次,从而提高抛石的均匀度。
5 固定断面抛前、抛后测量
在包含固定断面的抛区,抛投工作开始前要做好固定断面的抛前测量工作。抛前固定断面的测量由专业的测量人员利用测深仪和测距仪完成。首先将石料船的一边船舷与固定断面相重合,然后在固定断面线上每隔5m(较窄护岸,点距加密)测量一个点的水深及其至岸上断面旗的距离,将测量成果整理并绘制成图。
在本固定断面所在的抛区抛投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抛后固定断面的测量。测量方法同抛前测量同。将测量的成果与抛前固定断面的测量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每个点的增厚率应在设计厚度的65%-135%之间。完全符合要求后则可进入下一位置的施工。不符合要求的则要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补抛,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6 结束语
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在实际施工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以保证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长江水下平顺抛石护岸工程质量验收办法(试行),2000(5)2-4.
[2]罗淦堂.护岸工程水下抛石数量和质量控制,人民长江,2001(1),24-26.
[3]李先炳.水下抛石施工质量及质量评定,人民长江,2002(8),35-36.
【城市护岸】推荐阅读:
河道护岸05-19
护岸工程09-10
河道护岸工程05-23
护岸工程方案06-08
河道生态护岸技术09-03
河道护岸防洪评价报告11-08
松木桩护岸施工方案01-05
河道堤防护岸施工技术11-22
河道护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08-26
护岸名词解释土木工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