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2024-10-08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共8篇)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1

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到好处的作文评语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训练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总结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认真写好作文评语。写好作文评语, 笔者认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评语要突出重点

教师给学生作文写评语, 不宜面面俱到, 应把握重点。现实中, 一些教师本着高度的责任心, 对学生作文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直至文章整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 无一疏漏, 这种做法所反映出的认真敬业态度, 我们不敢妄加指责, 但这种做法本身我们不敢苟同。面面俱到的评语虽然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但同时也使学生难以看到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写作训练重点, 而且如果存在的问题指出过多, 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所以作文评语应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作文教学阶段目标以及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来写, 只需突出一两个主要问题, 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训练, 循序渐进地克服不足。

二. 评语应注重启发

评语的最大功能是唤起学生的悟性, 激发灵感, 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写评语应善于“留白”, 不一定非写得透。对于技巧性、知识性问题当然写得具体明白一些为好, 对于认识上、思维方面的问题不妨引而不发, 为学生留点思考的余地。例如, 一个学生根据蜜蜂采花酿蜜写了一篇议论文, 但论题与论点只限于蜜蜂的勤劳与酿蜜的关系。教师看后觉得立意不新, 于是在评语中写到:“思想观点正确, 但立意不够新颖, 能否以更新的角度去写呢?想一想蜜蜂采花为什么能酿出蜜?这里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这段富有启发性的评语,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灵感, 学生对文章进行了较大修改, 从更新、更深的角度展开思路, 首先谈到人应广泛地学习, 积累知识, 然后重点谈到要善于“消化”和“吸收”, 这样才能酿出醇美香甜的“蜜”来奉献给社会。可见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评语“点拨了学生的心灵, 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更新、更深的角度去思考。

三. 评语需讲求谐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 必不乐学。”评语也是如此。枯燥无味, 僵硬刻板的评语, 学生必不乐意看, 也就起不到导向的作用。一句充满幽默谐趣的评语, 可以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即使是批评, 学生也乐于接受, 成为师生关系的黏合剂, 而且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不令人不思考”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络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什么就不可以放点“盐”呢?有位男生写字时, 总喜欢写特别长的撇捺竖, 全篇很不整洁, 我在评语中写道“看你的字真累!长枪知椿, 刀光剑影, 弄得人心惊肉跳, 你能饶过看你字的人吗?”;还有一位女生, 习惯写在格子线上, 且不成行, 我给她写道:“字要写在格子中间, 既不要上爬下坐, 也不要左挪右占。切记, 侵略乃不义之举!”这些幽默风趣的作文评语很快在同学中间传开, 使当事者受到了批评, 旁观者受到了警戒。当然, 评语中运用幽默, 在于寓庄于谐, 妙语解颐, 而不是讽刺挖苦, 因此, 使用要适度。

四. 评语宜鼓励为主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 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学生的作文无论优劣, 总是颇费心思写出来的, 教师应尊重他们的劳动, 理解他们的想法, 懂得欣赏他们。即使文章很差, 只要态度认真, 也应沙里淘金, 点滴肯定, 让他们“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 不要有任何一点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当学生看到自己文中的佳处被老师发现并加以赞赏时, 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成就感。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极易升华为认真作文的动力。

恰到好处的作文评语, 如同一束绚丽的阳光, 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真情与厚望, 照亮了学生的心灵, 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从而使学生更努力写好作文, 升华自己的文章。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2

谈“点滴积累,终成大志”作文

・・・・ 谈“点滴积累,终成大志”・・・・・・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北京东路小学 五(4)班 李似拙有句格言叫“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只有勤奋,才有智慧;只有积累,才能成才!读了《滴水穿石的启示》,我更加坚信这个道理:只有平时注重积累,才能实现远大理想。《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为我们列举了三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李时珍自幼刻苦好学,注重积累,最终写成《本草纲目》。爱迪生自谋生路,边打工边积累经验,一生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齐白石也是平时注意观察、积累,加上勤奋练习,终成一代名家。三个不同的人物,一个是古代医学家,一个是近代的发明家,一个是现代画家,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国度,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注重观察,一点一滴的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他们都在不同的领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反观我们班上的一些同学,不重视平时的积累,脑中无事物,下笔难煞人。一到考试就露出了尾巴,抓耳挠腮,脸红脖子粗。甚至有些人连周记都无法按时交。所以我们要像《滴水穿石的启示》所说的那样,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坚持平时对生活、事物、环境的仔细观察,积累知识和经验,最终才能走上通往成功的桥梁。点滴积累,终成大志!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3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等级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A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因此,我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在错误的地方做上某种提示符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改正。也可用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写上“再想想”、“运算顺序对吗”等。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正确方法,而且彻底掌握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二、拓宽思路,激活创新意识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果学生有了独到的解法,我就在这道题边打了大大的“☆”,并写道:“解得巧,真聪明!”肯定其独特见解。

三、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作业做得又对又好的学生,除了打上“优☆”外,还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真棒!”“好极了!”“very good!”每次全班还评出一个字写得好,作业正确率高的同学们,解题最有创意的学生,打上“best!”。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得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

有的学生经常由于粗心而出错,我总是首先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4

众所周知, 写作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训练过程, 问题虽出在学生身上, 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总是一成不变地使用综合类评语, 如“优”“良”等, 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学生会为了在下次得到同样的认可而努力, 并希望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但是, 若千篇一律地使用, 就会使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写作水平, 并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此类评价视而不见。作为教师, 在作文批语中应注入生命的活力, 关注学生思想的成长, 采用商榷口吻和幽默语气, 用感情鼓励学生, 使之成为学生心中高层次的、营养丰富的精神快餐。

一、带一点儿商榷

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不喜欢老师高高在上的姿态和盛气凌人的说教, 期望和老师展开情感和思想的相互交流。因此, 教师写作文评语时, 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任意修改, 而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避免使用简单评判式的肯定或否定语气, 否则常常会引起学生的盲目顺从或逆反心理。采用商榷式的评语, 可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从中得到丰富的启示。例如, 有位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对他怎么“严”, 事事都“管”着, 且非常喜欢唠叨, 直到“耳朵都生出茧来”, 因此“我非常不喜欢她”。看了这篇文章, 笔者觉得很沉重:母亲在学生心中竟然成了“魔鬼”的代名词。笔者没有立即训斥学生, 而是带着商量的口吻写道: “你真的很不喜欢妈妈的唠叨吗?但你是否想过, 假如有一天缺少母亲的唠叨会怎么样呢?”

等下次上交作文后, 只见我的评语后面续了一段话: “这件事我还真没有仔细想过, 如果母亲不唠叨, 那么我早上可能会迟到;如果母亲不唠叨, 那么我可能因为衣服少穿而感冒了;如果没有母亲的唠叨, 我的成绩又得下降了……”多么深刻的启示啊!又如, 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较优秀的作文, 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马虎。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的评语: “如此优美的文章, 如果配上工整的文字书写, 将会相得益彰。你认为呢?”从此以后, 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再比如: “若将标题换成《×××》是否更加妥当呢?”“想一想, 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等等。这种商榷式的评语, 既富有启发性, 又不失指导性, 不仅让学生“知其然”, 更能“知其所以然”, 学生修改起作文, 方向更明确、效果更明显。

二、来一点儿幽默

苏联教育家米哈依尔·斯维特洛夫说过: “教育家最主要的, 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体现, 是生活中的盐。”我们的评语为何不放点“盐”呢?当看到一篇错别字很多的作文时, 有教师评道: “这篇作文从内容到结构都不错, 可惜错别字太猖狂, 害得那些‘非错别字们’个个唉声叹气、叫苦连天。为了伸张正义, 来不及跟你商量, 我已把这些错别字全部揪出来示众, 请你把他们各打五十大板, 然后关押起来, 什么时候改造好了, 再放他们出来。”有的学生习惯把字写在格子线上, 且不成行, 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 “请把它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 也不要左挪右占, 请记住, 侵略乃不义之举也。”

又如,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 “我远远地看见前面走过来一位老人, 他头发灰白, 满脸皱纹……”我为之写了这样一条评语: “你是长着千里眼, 还是戴着望远镜呢?”结果学生们竞相传阅, 他们在之后的习作中很少再出现此类错误了。这些批语, 诙谐中见真情, 幽默中见力量, 可以达到一种“笑过之后又令人深思”的效果。

三、用一点儿感情

《毛诗序》也说: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激荡于胸, 吐纳成言, 为情作文, 始为文学。因此, 表现人情味是作文的首要。那么, 在评语中溢注真情, 用热诚的话如春风般抚慰学生, 用知心的话如阳光般温暖学生, 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评语实际上是师生内心情感的交流, 对学生的褒贬臧否, 无不对其心灵产生一种冲击, 尤其是当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时, 他们希冀能得到心灵上的呼应。如有位学生用浓重的笔墨写出了自己在月圆之夜对亲人的思念与自己的孤独, 教师写道: “你以你手写你心, 你以你心抒真情。但是请记住, 你并不孤独, 因为时刻都有我这个大朋友与你相伴!”有位学生在作文中抒写人生的苦楚, 教师批道: “孩子, 你要明白, 人生, 不仅仅是苦楚。真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如此——幸福与苦楚联袂而行。换个角度去看待一切, 你会发现, 人生原来是如此美好!”还有一些简单的话, 如: “从文中可见你美丽的心灵” “文章折射出你对他人的爱”或“相信你一定会解决生活中这些烦恼的”等, 都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 知识的种子就孕育在这片土壤上。这种教学在触及学生的情感上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相信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 都喜欢这种与教师在作文上的交流。

四、多一点儿鼓励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 “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 是被人欣赏的渴望。”在每个学生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愿望, 但因知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作文不可能每篇都尽善尽美, 甚至有时一塌糊涂。此时如果教师一一指出其文章的毛病, 势必把文章批得千疮百孔, 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也就荡然无存。因此, 写作文评语一定要多给些鼓励性的语言, 要由衷地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喝彩, 哪怕只有一个词语用得生动, 一个句子写得形象, 一个标点用得精彩, 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加以肯定, 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比如“水灵灵的小叶片透着嫩红, 浅浅的红晕向叶片的四周渗去”这一句, 教师可以给“渗”“透”字加标号, 并旁批: “一透一渗, 二字绝妙!”再如: “可喜可贺, 又一篇佳作问世了!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巧妙的前后照应, 证明你已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类似这样的评语, 蕴含着教师真诚的赞许, 相信学生读后一定会受到莫大的鼓舞, 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5

鉴赏诗词是高考必考内容,从开始,考题从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考题形式有所改变,但考查内容仍没变,主要考鉴赏诗词的内容和技法。备考鉴赏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懂得鉴赏诗词的方法,找到打开鉴赏诗词之门的钥匙。只有这样,鉴赏诗词之门才会为学生所开,才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怎样鉴赏诗词?

鉴赏诗词的风格。风格是指作者比较固定的在多数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特征。比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写的是忧愁,李白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了他忧愁的惨状:因忧愁他头发变白,且头发一下长了几千丈。夸张手法的使用,不仅突出了李白忧愁的沉重,而且使他的诗有了艺术风格上的飘逸。跟这首诗一样,他的许多诗风格都飘逸。比如他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他写诗赠别朋友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他描绘经过险峻三峡时的情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这些诗句都极度夸张,富于飘逸特色,充分展示了他飘逸的风格。

又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逃难江南,喜遇以前在皇亲国戚家里常相会的老朋友李龟年时写的。老朋友好不容易相见了,该多高兴啊,且现在是“江南好风景”。但杜甫在高兴之余却点明是在“落花时节”与君相逢。即:我与你好不容易相见,是该高兴啊,但现在我们国破家亡,却无法尽情的欢呼。“落花时节”给他们的喜相逢宠上一层沉重压抑的氛围。杜甫的诗就是这样,就算他写的是喜事,但由于他经历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显得沉重压抑。所以他的诗风格主要是沉郁,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登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等等。这些诗句都带有杜甫沉重的感慨、忧伤和无奈,使他的诗形成沉郁的鲜明风格。

即使同一种题材,由于作者的经历,艺术修养等不同,写出的诗词也有不同的风格。

比如同是《咏梅》,陆游这样写: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陆游通过生长于险恶环境,仍保持高洁品格的梅花形象,抒写了自己不屈服于险恶环境,要坚守自己纯洁品格的情怀。这里流露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固有的“世人皆浊,唯我独清”的清高,风格婉约。而毛泽东则这样写: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唯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浪漫时,它在丛中笑。

这首词,毛泽东写出了梅花纵然生长在悬崖冰层中,也不屈不挠,乐观向上,奋发有为地装扮大地的形象。当在它的努力带动下,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百花开放,万物争艳时,它能谦逊、宽容地藏身于花丛中,欣慰自豪地欢笑着,从不邀功受宠。毛泽东通过梅花这个形象,一扫中国古文人所固有的怨恨离愁之糜糜之音,抒发了豪迈之情,风格豪迈奔放。

对于同一个作者,常有不只一种风格的作品。如上文讲到的毛泽东,他还写有《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意象是崇高宏大的,如千里的冰,万里的雪,莽莽长城,滔滔黄河,舞动的群山,奔驰的高原……作者通过这些宏大的形象,抒写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要主宰天下的豪情壮志,整首词气势磅碍,豪情万丈。风格豪迈雄奇。而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虞美人》等词的风格,则是婉约的。如《虞美人》: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此词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前,因两人吵架,毛泽东被杨开慧疏远而写的。此词写出毛泽东痛彻骨髓的忧愁,是典型的婉约词。

鉴赏诗词的意境。意境是指诗词中情感、观念与环境、气氛的统一体。诗词一般都有优美的意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首诗中,初平的水面,低低的云脚,早来的莺儿,暖和的树木,新到的燕子,春潮涌动的泥土,迷人的乱花,矮嫩的小草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这首诗写出了早春所特有的环境气氛,这是诗歌的“境”,同时抒写了诗人热爱迷醉的情怀。这是诗歌的“意”,这首诗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的“最爱”是作者抑制不住的感情流露。类似的有优美意境的诗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柳宗元的《江雪》、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夸张、比兴、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映衬等。

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在此诗中,勾践灭吴时的盛况和如今只有野鸟纷飞的凄凉景况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明显运用对比手法。由于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显得更加深沉,用了对比手法的诗词还有李煜的《虞美人》,辛弃疾的《破阵子》等。又如乐府民歌《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诗中说,如果山脉没了山峰,江水全部干涸,冬天打起阵阵雷来,夏天下起雪来,我才敢与你断绝交往,很明显,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这里用到了夸张的手法,正是由于夸张的运用,才痛快淋漓地抒发了“我”对心上人坚贞不渝的爱。用到夸张手法的诗词还有李白的《秋浦歌》、《望庐山瀑布》,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长沙》等。

再如乐府民歌《饮马长江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此诗由河边的青草思恋着远方的古道,引入了对诗中的主人公苦苦思恋心上人而不得见的`叙写。开头两句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所以是比兴手法。由于用了比兴手法,很好地奠定了下文的缠绵的抒情基调。用到比兴手法的诗词还有《关且鸟 》《孔雀东南飞》等。在《饮马长江窟行》诗中,作者写到主人公对心上人是“远道不可思”(心上人不在身旁,在他乡,无法见到他的,所以思念他也没用,不如不去思念他),是“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这是主人公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事实,是实写。而作者写到主人公“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这是主人公梦中出现的不实在的事实,是虚幻的,主人公一觉醒来后就没了的,所以这写法是虚写。此诗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由于运用了虚实结合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恋由清醒到迷醉,乃至胡涂的心理历程--这是多么痴情的思恋!用到虚实结合手法的诗词还有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苏轼的《江城子》等。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曲词的意象主要有“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太阳”和“人”,这些意象有共同的特征:荒凉、破败、死气沉沉、没有活气,它们是曲词中典型的“景”,在此“景”里面,有一个浪迹天涯,长年在外,居无定所,伤心欲绝的人,他的心是死水一潭,这里的情和景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所以是用了景情相融的手法。用了景情相融手法的诗词还有柳宗元的《江雪》、李商隐的《巴山夜雨》等。

又如杜牧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江,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诗中,破碎的宫殿,寂寞的花儿,白发苍苍的宫女,无限荣光的过去,互相映衬,把盛唐风光的不再重现,生动地反映出来,给人以世道多变,人生无常的无限感慨。这首诗,由于用了映衬手法,诗的形象更加丰富鲜明,富有表现力。用到映衬手法的诗词还有李白的《望敬亭山》、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鉴赏诗词中选词用句的修辞奥妙。

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把春天铺天盖地地向江南扑面而来的气息充分地展示了出来。而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的句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句子:“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因分别是饱含深刻哲理,抒发博大豪情的句子而成为名句。类似的名句还有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这些词句都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需深入鉴赏品味。

鉴赏诗词应从以上几方面下苦功夫,此外多背诵一些名诗词,更利于提高鉴赏能力。郭沫若在回顾幼年学诗时说:“儿时囫囵地背了许多唐诗,当时并不解其意,然而入肚了。年长事更,逐渐明之,解之,融于心,调度于笔。”正如郭老所说,对于诗词,只有背熟了,才能“明之,解之,融于心”,乃至“调度于笔”。

欧从芸

初中作文训练点滴谈 篇6

笔者先前教初中时,三年的计划是这样的:

制定了三年的作文教学内容后,再具体制定每一学期的实际训练步骤。以初一上学期为例:

一、 精心设计作文训练的形式

由于初一学生是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他们年龄的特点、作文基础、思维能力都不可能立即要求写出结构完整、长篇大论的作文来,为此,初期训练的重点是复习小学学过的记叙要素,例如,让学生将目睹耳闻的一件事,依提示写承几个短段,第一段,要求写出“事情进行的情形”等等,这些提示,实际上是复习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学生在把几个分解的短段连缀成文时,可以进一步理解记叙要素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停留于叙述阶段。对人和事作具体的描绘和刻画不够,进入初中阶段后,就要逐步学会描写。为做好学生作文训练中的这个衔接工作,笔者紧扣教材中的《老山界》《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设计片段作文练习和小作文,提示学生要注意描写人物神态、表情、心理、对话。训练设计时以范文某一部分内容作为学生习作的借鉴,内容为学生熟悉的。这样,学生对所写事件、人物比较熟悉,容易把握人物、事件的特点。而这一点,正是完成人物神态、心情描写的关键。这类描写训练的方式,注意了记叙和描写的衔接性。在单纯记叙联系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议论、抒情,从而增加记人叙事的深度,深化记叙文的思想内容,这样精心设计,因势利导,不断将作文教学引向新的阶段。

二、 设计作文训练的指导方法

对于作文初习者,将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逐步引导他们将阅读时获得的语言基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作文技巧,是一种主要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给学生以仿例,不离开阅读教学随意命题。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写作实践较少,一进初中,作文量陡然增加,要求也明显提高。要使他们顺利过渡,对于训练设计者来说,不认真考虑在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语言表达时恰当运用修辞手段以增强文章表现力等方面的指导方法,是不行的。

由于练习形式和指导方法都是从初一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重视了中小学两个不同训练阶段以及进入中学以后各个训练时期之间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水平。笔者教的两个班121人,初一上学期每人写片段作文41篇,写记叙文15篇,96%的学生对作文表现初浓厚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作文评语点滴谈论文 篇7

一、多样化的符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 针对长期以来数学教师习惯于用“√”“×”两种符号来批改作业的情况, 极易导致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对数学老师的感觉也不如语文老师亲切。为此, 我把批改作业的符号多样化。比如:有些学生在解题中只错了一个数字或某个数字写得不规范时, 用“○”圈出那个数字提醒学生注意;用“?”来表示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过程存在疑问;而不要用一个大“×”全盘否定。同时我不用百分制或五分制, 而是用笑脸来代替, 解题全部正确、字迹清楚、作业规范就画上三个笑脸, 如果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够好, 那就画两个或一个笑脸。符号也是一种语言, 运用得好可以提醒学生错误的原因, 指出改正的关键, 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 增强学生作业订正时的指示性。

二、指导性评语,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在批改数学作业时, 当有学生出现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 教师要就地给予评语, 一语道破存在的问题。先用符号指出其错误之处, 并在旁边写上适当的评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自查。比如:在计算题作业的错题根据实际情况写上“再想想这一步该怎么做”“运算顺序对吗”“读读法则再做”“注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图形旋转的作业中写上“闭眼想一想图形的旋转方向”, 在应用题作业的错题边则写上“数量关系理清了吗”等等。

三、启发性评语, 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数学作业批改中的评语, 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 拓宽学生的思路, 开发潜能,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有多种解法的题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方法, 对此, 教师可以写上“是不是还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解法”“爱思考的你肯定还有其他方法”“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如解“原来车上有15人, 到站了下车5人, 上车6人, 现在车上有几人?”一般解法都是15-5+6=16 (人) , 而有一个同学除了这种还写了解法二:15+6-5=16 (人) ;解法三:15+ (6-5) =16 (人) 。我在这道题边打了个大大的笑脸, 并写道:“这种方法很棒!你很会思考, 继续努力!”肯定其独特见解。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敢于大胆地去想、去做, 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开启心灵, 驰骋想象;使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敢于想一些常规解法之外的方法, 敢于尝试。

四、激励性评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自信心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教师在批改作业时, 在作业后面更应写上客观的激励性评语以激发学生奋进。例如:字写得好、作业正确率高, 解题富有创意的作业, 打上“你好棒”“你的作业像风景一样令人赏心悦目”“改你的作业是老师最愉快的事情”“老师很享受批改你的作业”等赞赏的话语。对于作业的正确率很高, 但书写质量差了一点的学生就可以写“你很聪明, 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 那就更好了”“慢慢写, 写清楚, 你就可以得到三个笑脸”。对于因粗心而出现的错误, 首先要肯定作业其他方面的长处,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然后做出鼓励, 再提出殷切希望。诸如“如果你能再细心一些, 就很好啦”“希望你告别粗心, 与细心交朋友”或者“再细心一些, 准行”等纠错的建议。这样的评语, 用红笔写在作业本上, 很醒目, 学生看到一次就会提醒自己一次:做题要细心, 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

作文教学策略点滴谈 篇8

按照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所提出的“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生活活动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加强学生的作文体验”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态地、全方位地、立体地展现生活。《文心雕龙》说:“人秉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体验生命,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自己亲身的经历或体验,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作文。作文是最不能立竿见影的教学,追求短时效应,反而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打破“统一命题—布置写作—课堂讲评”的单调呆板套路,注重作文过程指导,注重作文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注重学生学法的培养与指导,采取课内作文与课外练笔相结合,命题作文与自主作文相结合,教师精批与学生互改相结合,集体点评和面对面交流相结合,作文写作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创作欲望。作文指导应指在要害处,导在学生的兴奋点上,让学生眼亮心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唤醒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其神游其中,使他们有话可说,产生不吐不快的强烈冲动。

二、充分挖掘作文课堂教学以外的潜在资源

教育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的语言文字训练,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突破单纯的作文指导课和讲评课的束缚,充分挖掘各种潜在的教学资源,在语文实践活动与写作教学有机整合上多想办法,多下工夫。教师可以借助校园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可利用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校园广播、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笔会交流、写作论坛、征文投稿、辩论采访、编排课本剧、编写小论文、主办校报校刊等。长期坚持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在高考指挥棒高悬的现实条件下观照,表面上好像浪费了一些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实际上它能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激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语文成绩的整体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三 、给 学 生 创 造 拥 抱 生 活 、体 验 生活的条件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如果能细心观察、细心体会、真心感受,定能从中挖掘出丰富的资源。作文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生活是作文素材的源头。生活即课堂,社会即课堂,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好生活这部大书。可以分专题让学生整理素材,诸如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环境变化、家乡趣闻、民俗文化、人间温情、四季更替等,使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丰富素材。可以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变成生活的主人,建议家长在假日里带孩子到工厂听听老板们的创业史,去摸摸机器,做做工人师傅的徒弟,体验创业的艰辛;可以到田间地头出一身汗,滚一身泥巴,捉捉知了,摸摸小鱼。这样,不但能积累素材,还能学到和收集到群众鲜活的口头语言,丰富写作的源泉,让学生有感而发,有东西可写,将“苦差事”变成“愉快事”。

四、 注重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上一篇:管理机制国有企业财务下一篇:整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