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挂靠(共12篇)
工程建设挂靠 篇1
一、施工挂靠
施工挂靠指不具备相应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以赢利为目的, 以具备相应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业务的行为。《建筑法》第26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利用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 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第16条规定:“承包方必须按照其资质等级和标准的经营范围承包任务, 不得无证承包或未经批准越级、越范围承包。”根据以上的规定, 施工挂靠是非法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施工挂靠的现象相当普遍, 而且引起了一系列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各种纠纷,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建筑市场出现一种现象: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一定能找到施工业务, 能找到施工业务的某些单位和个人而没有相应资质条件。按照有关规定, 这些单位和个人不能承揽相应的施工业务。但施工业务带来的经济利益对这些单位和个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为了能承揽到施工业务, 这些单位和个人会通过借用、联营、内部承包等多种途径企图获得施工业务要求的资质, 而具备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某些施工企业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的考虑或管理方面出现的漏洞, 将施工资质借给不具备施工业务要求资质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这样就出现了施工挂靠, 使这些单位和个人能顺利承揽到施工业务。
施工挂靠的形式很多, 但总的特征是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只负责收取挂靠者的施工管理费, 对挂靠者承包的施工项目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权力, 对施工项目的管理只停留在形式上, 不能采取实质性的管理行动。对施工项目的实质性管理权掌握在挂靠者手中。施工挂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借用、联营、内部承包。施工挂靠是以一种不正当的方法与手段、以表面“合法”的形式、达到承揽施工业务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行为。它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施工挂靠的存在使得《建筑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成了一句空话, 造成了有能力的企业承揽不到施工业务, 无能力的个人和企业能揽到施工业务。施工业务的获得不是以施工企业的资质能力为标准, 而主要依据各种社会关系, 这严重冲击了建筑市场的管理法律法规, 造成了建筑市场的混乱。
例如:甲、乙双方之间产生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各种纠纷。资质是判断一个施工企业承担施工任务能力和大小的标准, 是施工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挂靠者没有被挂靠者的资质, 其技术力量、管理能力、经济实力等均没有达到被挂靠者的标准。在承担施工任务时不能按被挂靠者的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的质量、工期、造价均不能达到被挂靠者的标准, 甚至出现“豆腐渣”工程。这样, 在甲、乙双方之间会产生各种包括施工质量、施工工期、工程造价等纠纷。纠纷的出现, 不能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给甲、乙双方都带来损失。
二、施工挂靠的防治
施工挂靠以经济利益为纽带, 涉及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对施工挂靠的预防和治理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 形成防治施工挂靠的系统工程, 将施工挂靠从根本上治理。
1. 政府管理部门
政府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 在施工挂靠的防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应加强执法检查力度, 在建筑市场秩序管理方面, 我国已制定了许多的法律法规文件,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这些法律法规文件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保证这些法律法规文件得到真正的执行, 从源头控制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
加强对施工资质的审查。在招投标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阶段等均要求施工项目承包者出具施工资质原件。目前, 政府管理部门对施工资质原件也进行审查。不过在某些时候, 这种审查流于形式。对怀疑有问题的施工资质原件, 在施工项目承包者的游说下, 或碍于情面、或碍于共同的利益、或施工项目承包者的商业行贿, 对这些施工资质的审查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态度。如果政府管理部门能严格按有关规定对有施工挂靠嫌疑的施工资质原件进行认真的审查。证据确凿的施工挂靠则应坚决制止。这样, 能预防施工挂靠的出现。加大对施工挂靠的检查和处罚力度。施工项目的完成需要一段时间。在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中, 政府管理部门应采用经常性检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项目承包者的施工资质及人员、设备的到位情况。从施工现场的检查情况中可以发现施工项目的承包者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问题。同时, 政府管理部门应设立施工挂靠的举报制度。如果经过检查或举报发现存在施工挂靠的事实, 应按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和施工企业进行处罚, 而不能走过场。这样, 才能保证检查和举报的意义。对施工挂靠的现象应采取坚决的打击措施, 使挂靠者和被挂靠者都必须付出沉痛的代价, 如责令施工项目停工, 清退施工项目承包者, 重新组织招标;对被挂靠者的施工资质采取降级或吊销等。只有严厉的处罚措施, 才能对企图通过施工挂靠承揽施工业务的单位和个人有一种威慑作用。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相关责任人的素质, 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保证能迅速发现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 道德素质能保证相关责任人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事, 对施工挂靠给予应有的处罚和打击。
2. 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是施工项目的业主, 是防治施工挂靠的主体力量。在招标投标阶段, 尤其在对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时加强对投标者的综合考察。对投标者的考察应到公司本部接触投标相关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如果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项目经理和公司相关人员对招标项目的情况不十分熟悉。在投标验证资质证件原件时, 一定要确保项目经理和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是投标单位的人员。对施工挂靠的投标者要坚决拒绝。
签订施工承包合同以后要制定严格的措施确保施工承包合同的实现, 如施工管理人员尤其项目经理的到位。如果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项目经理有可能不按规定常驻施工现场, 或虽常驻现场但对施工项目没有决策权。同时, 被挂靠单位承诺派出的施工管理人员也不能到位。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的人员在项目施工期间应接触较多, 对施工项目承包者应相当熟悉。若发现施工挂靠的现象, 应采取断然措施。首先应责令施工挂靠者停工退场, 同时通知被挂靠单位派投标书承诺的人员继续施工, 否则通知被挂靠单位中止施工合同。其次应报告政府管理部门要求对挂靠者和被挂靠者进行处罚, 同时取消挂靠者和被挂靠者在本单位后续招标工程的投标资格。目前, 挂靠者能承揽到施工业务, 他与建设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建设单位发现施工挂靠的现象后在很多情况下都采用一种容忍或默许的态度, 对施工挂靠不作任何处理或象征性处理。这实际上助长了施工挂靠之风, 最终吃亏的还是建设单位。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施工承包合同后要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判断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另一方面督促施工企业加强对施工项目的管理。若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 施工企业会将责任推到施工项目的承包者即挂靠者身上。若发生施工挂靠现象, 建设单位应采取断然措施, 坚决拒绝施工挂靠。
3. 施工企业
施工企业是施工挂靠的参与者和责任者。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对施工资质的管理, 制定严格资质管理制度。同时, 作为施工企业的经营者不应贪图企业的眼前利益和个人的小利益, 允许挂靠者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施工业务。现在, 我国施工企业数量较多, 对施工业务的竞争也非常激烈。有些施工企业出于争夺建筑市场份额的目的, 或通过收取施工管理费改善企业财务状况, 或按受挂靠者的商业贿赂, 或其他原因, 允许施工挂靠现象的存在。这实际上是一种目光短浅的行为。施工挂靠的现象若被发现, 施工企业将会受到降低或取消施工资质或取消投标资格或罚款等处罚。无论哪种处罚措施与收取的施工管理费相比都不合算。若没有被发现, 挂靠者由于不具备施工要求的资质, 没有能力按施工企业的要求完成施工项目, 同时, 挂靠者认为交了施工管理费, 尽了对施工企业的义务, 对施工企业的信誉不会太关注, 只会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挂靠者在施工质量、施工工期、造价等方面不能达到施工企业的要求, 给施工企业的信誉造成很坏的影响, 最终影响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4. 监理单位
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已是深入人心。建设项目执行工程项目监理制已成为建设单位的共识。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监理主要集中在施工阶段。在项目施工期间, 监理工程师通过旁站、抽查、巡查等方法履行监理委托合同。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对项目承包者的观察判断是否存在施工挂靠的现象。若发现施工挂靠现象, 监理工程师应立即要求施工项目承包者立即停止施工, 同时报告政府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 同时对施工挂靠处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施工挂靠没有处理前, 不能允许施工项目承包者继续施工。
参考文献
[1]李伯辉.建筑工程挂靠经营的责任问题[J].建筑, 2004, 4:34-36.
[2]朱灿坤.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挂靠问题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4, 3:55-58.
[3]方楚忠.对建筑工程施工挂靠问题的剖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04, 3:22-25.
[4]陈汉荣.施工企业挂靠经营的弊端与对策[J].浙江财税与审计, 2005, 7:61-63.
工程建设挂靠 篇2
甲方: 上海通达 _ 乙方:___江苏京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就__龙钢照明_____工程事宜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龙钢照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点:_西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内容及规模:_200-500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期要求:工期为_40___个工作日。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甲方:
1、甲方评价乙方的资质、营业执照、施工业绩、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能力等,并使用乙方的公司名义参加以上项目投标,留存相关资料。
2、审核乙方的各种报表、签证、变更、报告等,在此基础上转呈业主办理有关手续。
3、按_______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发包人”)审定的工程量及决算,确保项目资金到位。
4、参加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检查及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
5、甲方在该合作项目及该项目相关的工作范围内对乙方具有管理权。
乙方:
1、安期提供符合工程质量的产品,和甲方签订销售合同和施工转包合同。
2、收到项目付款一周内,按总项目收款的比例提取产品货款,其他款项支付给甲方。
3、提供前期的产品技术支持。
三、项目组织机构
甲方项目代表:________(项目经理)
乙方项目的代表:________(产品销售和售后负责人)
四、工期
施工工期为_____个工作日。
五、工程质量
1、甲方认真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2、乙方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灯具。
七、工程款与支付
乙方收到项目付款一周内,按总项目收款的比例提取产品货款,其他款项支付给甲方。
预计支付比例为第一年70%,第二年20%,第三年10%。
八、资金管理及费用结算办法
(一)资金管理办法
1、当工程款支付时,乙方方在收到发包人开出有效支票的当日出具正规发票,安总的支付比例扣除乙方的灯具货款,余款在当日向乙方开转账支票,以保障项目所需资金及时到位。
2、甲乙双方协作,共同搞好拖欠工程款的回收工作。
3、甲方对外采购材料、设备、机具租赁、工程分包等,均由甲方方与分供方或分包方签订协议。
4、凡该项目发包人要求办理工程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等银行出具的保证性文书,无论是支付保证金、抵押资金或发生的银行手续费,均由乙方负责。
5、劳保统筹费按省、市劳保统筹办规定,办理结算后全额返还乙方。
九、竣工验收与结算
(一)竣工验收
1、工程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甲方按国家工程竣工验收有关规定,向乙方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及竣工验收报告肆份。
(二)产品质量保修
1、乙方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保修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在质量保修期内承担保修责任。
2、甲方与发包人签定的《工程质量保证书》中甲方的各项义务由乙方顺延承担。
十、违约责任
1、甲方不能按期竣工,所有延期损失由甲方负全责。
2、由于政策性调整、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工程停建或缓建,直至解除合同,乙方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损失将至最低点。
3、乙方未按合同要求提供产品,造成损失,甲方勒令乙方 修改,如修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甲方有权终止合同,所造成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十一、合同生效与终止
1、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待工程竣工、价款结算完毕,除保修内容外,本合同自行终止。
2、乙方如未按合同规定执行,甲方有权中止合同。
3、合同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后,甲、乙双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十二、其他条款
1、本合同未尽事宜,以乙方与发包人签订的《__________施工合同》内容为准,必要时可在协商补充。
2、本合同一式肆份,自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章)乙方(章)
签订地点: 中国·山西·太原
挂靠经营牵绊旅游客运发展 篇3
“目前的挂靠经营方式也决定了我们运管部门的管理水平,这种管理是低层次的,只能是跟在后面查、后面逮、后面罚,那怎么可以呢?安徽‘飞雁快客’品牌已经做起来了,人家靠的是公车公营。”赵猛摇着头,眉头紧皱。
挂靠经营模式的话题由交通部令2005年第10号《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引起。其中,《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国家实行道路客运企业等级评定制度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第九条规定,定线旅游客运按照班车客运管理,非定线旅游客运按照包车客运管理。
该《规定》已于2005年8月1日正式实施。安徽省交通厅结合本省客运管理工作实际,制定了《规定》的贯彻意见。
贯彻意见确定从2005年8月1日至2006年7月31日为《规定》实施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原先配发的合法有效的旧式客运班线标志牌和客运线路附卡继续有效。同时对超类别班线的调整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最后期限。鼓励客运经营者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止挂靠经营,并提供了清理挂靠经营的思路。
赵猛表示,旅游客运作为客运班线的补充,也可以提供包车服务。10号令下发后引起我们的一些困惑,操作起来有困难。交通部的指导思想是要从管理上淡化旅游客运,但是旅游客运车辆运行和包车车辆有所区别。按照《规定》,取消旅游客运线路标识牌,而全部采用包车牌;旅游客运要参照省际客运来管,也就是要求至少有20台车才能行……目前贯彻这一规定仍然处于过渡期,如果管理不力,将会造成市场无序。
记者:安徽曾经为发展旅游客运制定规划吗?
赵猛:老实说,安徽现在还没有专门发展起旅游客运。安徽的运输企业大部分都是班线承包运营,车辆并不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一一我们不说是“挂户”或者“挂靠”,因为线路经营权是企业的。但车辆按月向企业缴纳管理费,所以虽然属于非法经营,但在目前形势下又成为合法收入。这种模式在全国很普遍,是由历史演变过来的。
安徽省内有几个国家级的旅游城市、旅游景点,我们对旅游客运的审批曾有过一个规划。但是现在大部分运输企业对旅游客运不感兴趣,虽然我们要求省内的一些旅游客运企业做大做强,但他们又缺少投资成本。
在大家并非都共同遵守相同的市场法则、市场法则本身也并不严谨的情况下,旅游客运就很难按照预定规划来发展。但我们希望企业必须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在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情况下,实现利益最大化。否则一切规划都将变成鬼话。
记者:原有的国有大型汽车运输企业现在的生存状态怎样?
赵猛:他们有些还没有完成改制。改制涉及的不仅仅是企业一方的利益,仅仅职工的身份置换就需要很大的解决力度。如果改制成本比较高,改制后产生的相关问题消化起来就很难。
目前安徽的旅游运输车辆基本上能够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如果有一个大的财团来投资旅游企业的话,我们是要慎重考虑的。
当然,要规范市场、建立品牌,还有一殴路要走。因为运输业尤其是客运的退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道路运输业的进入门槛比较低,资金周转很快,不像其它行业要考虑销售环节,只要是跑起来,每天都能看到钱,所以谁都不愿退。这也使运输企业在公司化改造时,加大了改革成本。按理说,车辆残值企业可以买过来,班线经营权不给原有经营主,但实际上总要给“补偿”,本来车辆残值5万的,要是不给10万他就不退,我们碰到过很多情况。比如,合肥—滁州线公司化改革中,合肥公司和滁州公司对原有的车辆进行了残值评估,但是原有的经营业户屡次上访,甚至几十台车子开到省交通厅。到头来,我们还要给合肥公司做工作,“你们多拿几个钱吧,给点补偿!”这是长期延续下来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纯粹的公司化改造,所以要充分考虑原有的经营权的消化问题,才能够管理好。
记者:那么,企业就这样被经营方式卡死了喉咙,动弹不得了么?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没有谋求发展的突破口?
赵猛:我现在苦苦探索啊,确实很难。很多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不好,又会引来很多其它的问题……按照目前的承包经营模式,最大的受益者是承包车主,他不顾你什么企业形象,什么企业品牌。我们当然希望企业加大自有车辆的比例,可是他哪有那么多资金呢?现在承包车占了大头,公车公营的部分只能满足整个企业的管理支出,一些老企业都只能维持现状。
应该说,企业经营主体经过交通部几次调整、评审已经确立,但目前企业的内部管理却存在很大问题。当初入行的时候,并不是通过资产评估公司来评审资产,而是由企业自行统计。好几家企业可能是用一根绳子捆在一起进入行业,但是进入以后实际上又各搞各的。
按照现在的管理模式,企业可以组织一部分车辆搞旅游客运,我们希望这些旅游车辆在同一运输公司的管辖下,进行内部统一调配,用这种方式来抵御单纯旅游客运企业的淡季收入难题。
从管理角度来说,我们不能采取强制性规定。目前,加强市场监管、纠正违规,接受社会的监督、维护游客利益这几个方面是我们要对社会承担的责任。按照《行政许可法》,我不可以乱设置,只希望按照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来调整从业者和经营者的利益。
记者:这种情况下,运管部门怎么办?打算无为而治吗?
赵猛:首先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考虑,目前旅游企业的大幅度发展将直接冲击我们的普通班线客运。班线客运有站务服务,营运收入是可以保证的,而旅游客运无法保证营运收入,因为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在目前承包经营的情况下,承包车主就会在外面擅自组客。同时,我们的管理手段很薄弱,很多管理规章难以落实到每一个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身上以及企业经营者的脑海里。
行业管理者不可能管到每一辆车,而是要管到“户”,也就是一个企业。可是,企业的实力决定了它不能够对所有的挂靠车辆实行有效管理。在承包制下,原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现在完全转到了承包者身上,他愿意么?他当然不愿意。所以才有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品牌无从建立的问题……
这几年我们大量工作是进行结构调整,以及部分班线的改造。班线改造、实行高速公路差异化管
理在某些程度上也扶持了一些客运企业,比如安庆飞雁快客公司、蚌埠飞雁、滁州飞雁经营都不错。这些车辆不会超载、也不会沿途载客,因为他们是公司化经营。合肥—蚌埠线现在基本上能保证半小时一班,这条线开通后,蚌埠铁路合肥线甚至停开两班,公路客运密度高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改革也带来一些副产品。原来放得太开,政府要想重新洗牌,根本没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大干快上确实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这是肯定的,但这也带来了行业管理配套措施的缺漏等一系列问题。
改革必定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害者的利益谁来承担?政府是不可能承担的,而只能采取安抚的方式。安徽的旅游客运离理想的距离还相当远……
从政府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看得见、行业管理摸不着确实不假,可是公路再好,而运输秩序不好,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有这个眼光。
记者:从您最新的考虑出发,您怎样化解这些忧虑?
赵猛:安徽现有高速公路通车1294公里(2005年数据),在全国至多处于中等水平,最多的是山东,3000多公里。从公司角度考虑,如果是班线承包,反正是收承包费,就不需要利益核算。而从公车公营看,高速公路客运效益肯定高于普通公路客运,因为里程减少、车辆损耗减少,车辆周转率提高,驾乘人员成本降低,运输效率就会提高。可是高速公路经营承包就会有问题,承包者从自身考虑,上了高速就带不到客,所以往往选择走等级路,这就是目前承包经营模式存在的弊端。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改革来保证乘客利益,就很难改观。
还有一些企业连基本的生产工具都没有,你凭什么经营、怎么能做好?无非是凭借原有的站场资源。这些低层次的经营方式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下降,要想在很短时间内扭转这种经营状况确实很难。比如铜陵只有一家旅游客运企业,你不让他搞,让谁来搞?所以,我在和各市运管处的处长谈话时就提到,虽然企业经理是由市交通局来认命的,运管处处长也是由市交通局认命的,但我希望你们运管处首先要把企业作为一个道路运输业经营者来看,你要为企业服务,但是也不能“服务”到“当了企业的运务”。
我现在担忧的就是,发生其它一些事情,包括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面积的市场无序竞争……现阶段,按照我们的真实思路,只要能保证老百姓能走得掉、基本上走得好、基本上满意,我们也就能满意。
记者:有没有考虑借鉴其它地方的做法呢?
赵猛:江西清理挂靠力度比较大,某些方面现有经营者可以把班线经营权带走一年半载,然后按照交通部现行的客运管理规定,成立新企业。社会的公共资源都是通过政府政策倾斜、审批给予的。如果完全放开,如果企业自有车辆很少,可能要破产。其实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单单在安徽存在,在其它一些省市也同样存在。
由于行业门槛低,安徽运力过剩仍是老大难问题。目前运力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是,在旅游方面考虑,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带来本地人的旅游热,旅游能力和愿望还都不够强。所以目前基本上是外地人通过旅行社过来的,安徽只是做些地接运输。还有些散客可以通过旅行社组团,也可能是自助游、自驾游,就不需要你的旅游车。比如,到九华山的客运班车也远远超过旅游车,在班线车密度能做到每半小时一班车的情况下,就不需要再发展旅游客运了。
工程建设挂靠 篇4
1.1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的概念
对于建筑行业的挂靠, 从法律的角度没有明确的定义。从其内含上来说, 所谓挂靠, 是指被挂靠企业允许他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自己的名义, 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在当前建筑市场, 当事人为规避市场准入问题, 借用他人建筑资质进行施工, 从而在借用人与出借人之间形成了挂靠关系。《建筑法》明文规定建筑挂靠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但从近几年的建筑市场来看, 挂靠却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 出现了无资质的挂靠有资质的, 低资质的挂靠高资质的, 民办的挂靠国有的, 外来的挂靠本地的等等。
1.2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的特征
特征一:被挂靠企业出借资质证书等证件, 挂靠人越级承揽相应的施工项目, 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安全管理人员不到挂靠的施工现场, 形成事实上的人证分离。
特征二:被挂靠企业对挂靠者及工程项目监管不到位, 被挂靠企业不愿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对挂靠项目进行管理, 形成被挂靠单位对项目只收费不管理或少管理的局面。
特征三:雇工与企业的关系不明确。被挂靠单位考虑自身的风险, 挂靠项目现场负责人员往往没有得到被挂靠单位的实际授权, 现场主要管理人员无证上岗, 工程现场的劳务人员没有和被挂靠单位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或者劳务公司没有和被挂靠单位签定劳务分包合同, 作业人员没有和被挂靠单位形成法律上的劳动关系和工资关系, 被挂靠单位也没有给现场人员缴纳各种社会保险。
特征四:被挂靠单位不能实际控制资金的使用。挂靠单位或人员考虑自身资金使用方便或资金安全, 往往工程款直接拨付给项目, 而不进被挂靠单位的账号;或虽拨至被挂靠单位的账号, 被挂靠单位扣除相应的管理费用后, 余款即全部划拨到工程项目上。被挂靠单位对工程款使用情况没有控制。
特征五:挂靠双方没有按《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的要求, 签订内部的《施工项目管理责任书》, 取而代之的是签订协议书, 来规定双方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企图使非法的挂靠关系合法化。
2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的生存环境
挂靠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建筑业时产生的, 建筑业是国家第一批推向市场经济的行业, 到如今, 在市场经济中, 挂靠行为越来越发展壮大, 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造成的, 是社会需要也是适者生存法则, 不是谁要取消就可以取消的。利益驱动是产生挂靠的根本原因, 现在是有资质的公司找不到活, 没资质的老板可以接到大把的工程, 双方合作各取所需, 是双赢局面。同时挂靠把建筑行业的竞争白热化, 为一些保守的或者懒惰的企业和人们挖开了坟墓。
3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同项目法施工的联系和区别
3.1 建设工程施工中项目法施工的概念及其特征
项目法施工是我国施工企业根据经营战略和内外条件, 按照企业项目的内在规律, 通过对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 实现项目合同目标, 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项目法施工的特征有:1) 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独立核算制;不同层次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离;生产要素实行动态优化组合;按科学方法组织施工。2) 项目法施工是改革实践的总结, 企业家富有战略目光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工作者的艰苦探索, 是我国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普遍规律。3) 推行项目法施工的实质是:改变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产关系, 破除行政管理层次过多、行政建制过死和施工生产要素固定化配置体制的束缚,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内部新机制。
3.2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同项目法施工的联系
1) 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2) 两者都是在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项目独立核算制, 不同层次的经济承包责任制, 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分离, 生产要素实行动态优化组合, 按科学方法组织施工。3) 两者都是改变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生产关系, 破除行政管理层次过多、行政建制过死和施工生产要素固定化配置体制的束缚。
3.3 建设工程施工中挂靠施工同项目法施工的区别
1) 项目法施工是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正面产物, 主力军,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2) 挂靠施工是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负面产物, 衍生品, 但它同时也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使建筑业的管理模式日趋完善。
4 对挂靠施工现象合法化转变的探讨
1) 利益驱动是产生挂靠的根本原因, 同时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动力。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的今天,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被挂靠的风险, 应认识到最终会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而“埋单”, 然而企业不能因怕风险, 规避风险而躲, 甚至不发展。企业为了不为挂靠风险“埋单”而又不回避挂靠施工的社会现象, 就应勇于担当, 重在管理, 实现双赢的同时, 共同担当。
2) 重在管理是企业内部要效益促利益的主要手段, 而从挂靠施工的特征上不难看出造成挂靠施工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在于无因管理, 无视管理。并非不能解决, 有问题在合作中解决, 在管理上解决, 在双方对社会责任敢于担当中解决。现在挂靠的很多, 但是有些被挂靠的施工单位的管理还是很好的, 他们内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会对自己公司承包的工程进行现场检查资料检查, 并且还建立了相应的奖罚规定, 毕竟工程款还是要从挂靠单位过的, 只要施工单位加强内部管理, 安全和质量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证的, 挂靠施工工程取得建筑大奖的也为数不少。
3) 对挂靠施工新的理解:企业和个人 (以下简称挂靠方) , 挂靠有资质的企业 (以下简称被挂靠方) , 承接经营业务, 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挂靠方向被挂靠企业上交管理费的行为, 是挂靠行为。挂靠经营行为实质是承包承租经营行为。若挂靠方以被挂靠方名义对外经营, 由被挂靠方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挂靠方的经营收支全部纳入被挂靠方的财务会计核算;挂靠方和被挂靠方的利益分配以被挂靠方的利润为依据;挂靠方与被挂靠方的结算属于内部承包经营行为。
挂靠施工是企业由无到有的可经之路, 是资金原始积累的过程, 是企业传承、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多少民营特级壹级施工企业不是走挂靠———建企———被挂靠———升级而完成年度几十亿的产值, 而他们成功的秘诀无不是“重在管理, 勇于担当”!在当前改变不了挂靠施工现象的情况下, 放眼未来, 挂靠双方为其各自的利益, 勇于担当, 加强管理, 为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 推进建筑业健康和谐发展, 做出各自应有的时代贡献!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目前建筑业市场存在大量的挂靠施工现象, 从挂靠施工的概念及其特征, 生存环境, 同项目法施工的联系和区别, 及“加强管理、勇于担当”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和探讨。
建设工程挂靠法律关系研究 篇5
挂靠现象的普遍存在,与我国现行法律监管存在不足有着莫大的关系。无论从立法、司法和行政监管视角来看,都存在着对挂靠行为规制不足的地方,甚至于说放纵了挂靠行为的发展。挂靠施工行为不仅仅挑战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尤其以资质准入制度,也威胁到了工程质量安全。针对建筑领域的乱象,我国也出台了多部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加以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的遏制了挂靠行为。但是,由于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挂靠行为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众多新形式,立法却依然滞后,跟不上时代发展,使得该违法行为仍然横行于建筑业之中。立法上的不足,也使得在司法和行政上想要更高效的规制挂靠行为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第一节 立法的缺陷
一、立法缺乏科学性
在本文绪论部分,已经对我国当前立法现状展开了分析。立法中虽然很少出现“挂靠”等字眼。但是在立法语言表述中,“借用他人资质”和“企业不得超越资质或使用其他企业的资质进行建筑活动”虽然没有直接用“挂靠”这个词,但其实质上规范了挂靠行为。从目前立法现状来看,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建设工程法律体系。建设工程法律体系以《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为主体,住建部门颁布的部门规章和最高法发布的司法解释为辅助的体系。其中,有关挂靠行为的法律规范散布于各类法律法规之中。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效力位阶不尽相同,规范内容也都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立法思想,缺乏体系性。这就造成了对挂靠行为的规制虽然有法可依,但是究竟适用哪部法律却成了问题。同时,规范挂靠行为的法律规制大部分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案。例如在《建筑法》中的规定就过于抽象,难以在实践中适用。在住建部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挂靠行为的具体情形,但是由于法律位阶较低,一般只针对住建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我国有关立法还具有滞后性。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设工程领域的繁荣。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出现新现象。但是法律的规制却往往跟不上现实的变化。在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转包、分包和挂靠的现象。但是迄今为止,法律上未有专门的条款对三者加以区分。同时,工程内部承包在建设施工实践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但是法律对其规制依然是空白。法律的
滞后性导致大量的实践问题在法律上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和出路。
二、不完善的资质管理制度
在计划经济年代,一切都是分配的,建筑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建设工程往往是由政府统一安排的。由有关部门编制计划,将工程项目按照计划分配给有能力且合适的建设单位。为了方便管理和合理分配工程项目,给不同企业授予一定的等级资质。这一种利用资质管理企业的办法一直延续至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后,资质管理制度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应对新的形势,建设部出台了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和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在资质的评价标准上取消了以前以财务为单一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全方位考察企业的资信能力,采取了增加银行授信额度指标和企业营业税指标等措施。同时新标准还对企业创新、员工构成和素质提出了要求。”1在2015年,住建部出台了《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一步放宽了资质的条件,在对企业财务的要求上取消了注册资本金和结算收入的规定,增加了净资产的规定。同时,劳务资质不再分类和区分等级。
资质管理制度是法律家长主义的体现。法律家长主义认为:“个人的理性是有限的,通常政府是 “智者”和“善意”的,因此在特定情形下,政府可以帮助个人进行选择。”2具体到资质管理制度上而言,便是国家为了工程质量安全等公共利益需要,设置资质等级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建设施工企业。从上述我国资质管理制度演变来看,国家对资质的管理是在逐渐放宽,法律家长主义色彩在消退,但并未完全消失。现行的建筑资质管理制度赋予了住建部门权力,可以将建筑企业分为三六九等。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政府不可能做到理论中所宣称的“智慧”和“客观”,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权力寻租的存在,也必然无法将资质公平的分配。
在当前建设工程领域,资质就代表着工程资源。在资质分配上无法做到公平分配,也意味着建筑资源分配的不合理。这也就是挂靠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过于严格的资质管理制度,使住建部门掌握着重大的权力,可以支配着建设工程资源的分配,这是导致挂靠问题普遍存在的原因,这也是解决挂靠问题的主要障碍。
王东波、刘力作:《我国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载《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年第7期,第66页。黄文艺:《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载《法学研究》2010年第5期,第3页。
第二节 司法的难题
一、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
法律制度上的不完善,也使得挂靠行为的认定成为了司法上的难题。虽然《建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对于借用资质行为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不够具体,只是简单的把挂靠定义为“借用资质”,这使得法官在认定挂靠行为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住建部在2014年颁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一条中列举了挂靠的具体情形,但是其属于部门规章,在司法裁判中只属于参照适用的法律规范。同时,实践中挂靠行为总是会采用各种隐蔽的行为来规避法律,手段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列举式的立法模式始终无法穷尽挂靠行为形式。为了统一认定标准,各个省级法院也不断在司法实践中总结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相关司法文件。比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出台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疑难问题的解答》在第二条、《江苏省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4 条、《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第4点等。”3这些司法文件细化了对挂靠行为的认定,以及挂靠行为所衍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效力问题。但是,这些司法文件只能在一省范围内适用、效力层阶较低,且各省高院在具体规定上还有相互冲突和抵牾之处。
司法文件的混乱,也使得的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各个法院适用的标准也不一致。以挂靠行为中与第三人发生法律行为而产生的责任承担问题,实践中就呈现出以下三种截然相反的几种认定标准:(1)将挂靠行为认为是挂靠企业的内部行为,认定挂靠人为被挂靠方的内部员工,由被挂靠人承担责任。4(2)以挂靠人承担主要责任,被挂靠人承担补充责任。在这种思路下,认定挂靠人是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实际承担者,被挂靠人出借自己资质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5(3)由被挂靠方和挂靠方承担连带责任。这种思路是认定挂靠方和被挂靠 3 唐芬、岳建民:《挂靠施工合同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载《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第104页。在“ 江苏诚达建筑有限公司与陈浩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法院认为虽然王勇和诚达公司存在内部承包施工关系,但相对于整个建设工程而言,作为众鑫工程实际施工人的王勇,在其承包的工程范围 内实施施工、买卖等商事行为应当视为诚达公司同第三人发生的外部法律关系。在“广州市天河建发贸易商行、清远允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刘永保、邵神富、何跃武”一案中,法院认为刘永强在《钢材购销合同》上签字,且刘永保、邵神富、何跃武三人
方在工程领域中均有过错,均需承担责任。6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之所以会对类似的事实作出不同处理结果,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这也正是在对挂靠行为的司法规制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二、挂靠行为的隐蔽性
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造成了审判实践中法律适用的困难,挂靠行为的隐蔽性则使得对事实的认定往往存在偏差。如前所述,挂靠行为总是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式。为了规避监管,挂靠行为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隐蔽。
就挂靠行为性质本身而言,其就是挂靠方和被挂靠方追求共同利益的一个结合。在挂靠关系中,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赢”,挂靠方利用了被挂靠方的资质和名气,而被挂靠方则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在进一步的施工合作中,挂靠方为了追求利润,尽可能的将工程项目做好,被挂靠方由于自身资质和承担的风险,也希望项目能够顺利进行。7两者的利益在施工过程中也达到高度统一。挂靠行为本身是违法行为,被我国《建筑法》所明令禁止。挂靠方和被挂靠方作为利益共同体,自然要想方设法隐蔽挂靠关系,以防止被监管部门所发现。同时,由于挂靠关系只发生在挂靠方和被挂靠方之间,能够证明挂靠关系存在的证据也很难收集。因此,除非发生挂靠方和被挂靠方为了相互推诿责任,自证挂靠关系存在,否则,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挂靠关系的存在。
第三节 行政监管的缺位
一、行政机关监管现状
由于司法的被动性,很多挂靠行为无法进入司法领域,由法官进行裁判。因此,行政监管在规范挂靠行为中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行政机关具有天然的主动性,对违法行为应当积极介入、主动查处。面对建设施工领域内的挂靠行为普遍存在,也正是行政机关施展拳脚,主动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机会。从住建部每季度公布的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的数据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共排查出1307个项目存在各类建筑市场违法行为,其中,存 是合同的实际买受人,应当由他们三人承担清偿货款的责任,作为被挂靠方的湖南省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担补充责任。在“阳东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与广州市南围建材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中”法院认为,合同是陈进晓以阳东二建的名义签订的,虽未盖阳东二建的印章,但是合同涉及的混凝土是为阳东二建承揽的工程所提供的,并且陈进晓在合同履行中,三次出示阳东二建开具的《委托书》,因此,陈进晓与阳东二建负连带清偿责任。参见陈琦:《建筑行业中挂靠施工法律问题探究》,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第19页。
在挂靠行为的项目15个,占违法项目总数的1.15%。8在2018年第二季度,共排查出2312个项目存在各类建筑市场违法行为,其中,存在挂靠行为的项目16个,占违法项目总数的0.69%。”9由此可见,住建部门也是规制挂靠行为的主力军。不过,从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来看,所查处的挂靠行为并不多,在各类建筑市场违法行为中仅仅占到了1%左右。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比较来发现一些端倪。从住建部2014年公布数据显示,查处的挂靠行为占各类建筑违法行为的15%。10数据的变化,显示出住建部门执法取得的效果。但是,这也不能说明住建部门的执法已经完全遏制住了挂靠行为。而且,每年查处的其他建筑违法行为依然很多,且占据很重的比例。近几年曝光出来的安全生产事故来看,不少问题工程都有挂靠施工的现象存在,挂靠行为在这类问题工程中占比居高不下。从这一角度来看,住建部门查处的只是全部挂靠行为很小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结论:住建部门这几年加强执法,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挂靠行为的出现,但是对于普遍存在的挂靠行为,住建部门所查处的只是冰山一角,并且挂靠行为并不是住建部门查处的重点。
二、原因分析
行政机关对挂靠行为漠视,是有着复杂原因背景。在实践中行政机关对于查处挂靠行为总是缺乏动力,主要是受以下原因影响:
第一,挂靠行为具有隐蔽性,难以被查处。挂靠行为往往只发生在挂靠人和被挂靠人之间,外人难以知悉其挂靠行为这一事实。因此,除非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或者内部人员举报,一般行政机关也难以发现挂靠行为的出现。
第二,行政机关与挂靠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作为建设施工领域的住建部门经常与建筑企业打交道。在缺乏有效的监管前提下,住建部门有关人员很容易被建筑企业所腐蚀,放松了监管。在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挂靠行为本身又无明显的危害性,同时,地方政府考虑到一些工程建设关系到GDP和政绩,也使行政监管人员默许这种行为的存在。
第三,从一种经济学分析视角来看,政府监管可以分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所谓事前监管是政府事前对招投标、分包合同和企业、人员资质进行监管,将挂 8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2018年一季度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http://l,2018年9月24日最后一次访问。
9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
2018年二季度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http://,2018年9月24日最后一次访问。参见李初望:《建设施工企业的“挂靠”法律风险及防范》,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硕士生论文,第18-19页。
靠行为扼杀在萌芽中。事后监管是当有人举报或者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时,对挂靠行为进行监管。在事前监管中遇到的困难较大,因为打击对象多,覆盖面广,监管部门难以应对。同时,取证也十分困难。在事后监管中,则打击成本极大的降低了,能够事半功倍的达到监管效果。11因此,监管部门倾向于选择事后监管,而缺乏动力进行事前广泛的监督。
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利弊研究 篇6
关键词: 旅行社 挂靠经营 利弊
一、旅行社挂靠经营
1.内涵
挂靠经营指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其他企业法人名义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其中,允许其他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使用自己名义的企业法人为被挂靠人;使用被挂靠企业法人牌子对外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或公民为挂靠人[1]。
2.挂靠经营旅行社的特点
(1)挂靠旅行社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向被挂靠旅行社缴纳一定的费用,此费用即作为这一时期的挂靠费用,一般为3000元~5000元不等的挂靠费。
(2)挂靠旅行社对外多冠以旅行社门市部、营业部、业务部等名称。挂靠旅行社为了逃避旅行社行政管理部门的查处,在挂靠时通常以旅行社门市部、营业部等名义存在,这样既可以逃避检查又可以利用旅行社的品牌赢得旅游者的信任。
(3)挂靠旅行社不受被挂靠旅行社经营管理规章的约束,在财务、人事、业务网络上相对独立甚至完全独立。一般有自己独立的账户,对外使用旅行社或营业部的印章,并且独立操作团队,而正规的旅行社对服务网点、营业部等实行统一的管理、财务、招徕和咨询服务,团队必须交由总部操作。
二、旅行社挂靠经营的利与弊
1.挂靠经营带来的益处
(1)设立更简单。旅行社挂靠经营使有限的资金用于团队操作,不用为了因交足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后不再有流动资金而愁眉不展,而且减少申请设立正规旅行社的繁琐条件。只要以设立门市部或服务网点为名进行申请即可,更简单、方便。
(2)运营灵活,易于生存。挂靠旅行社因不受被挂靠旅行社规章制度的束缚,因此整个运营体系更灵活,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变化。虽然其生存能力较弱,但面对冲击时,因其成本小,所以在某些程度上比大旅行社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3)扩展业务,提高效率。旅行社对其挂靠社严格管理,进行整体操作,积极设计、研发新线路新产品。挂靠社统一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这样不仅使挂靠社灵活操作,被挂靠社获取收益,而且可与其他大社相競争,达到双方获益。
2.弊端
(1)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旅行社挂靠经营,虽说给挂靠社带来了很多方便,并且表面上减小了压力,但实际上却加速了企业的灭亡。旅游者寻求低价位商品,而挂靠旅行社为了吸引旅游者,一味降价,甚至低于其成本进行操作,渐渐导致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而挂靠社最终的结果则是倒闭。
(2)权利义务的不对等,给被挂靠社带来了经营风险。对被挂靠旅行社自身来说,出租本企业业务经营权,必然对其业务经营活动的持续健康运行不利,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搞挂靠经营的旅行社的命运往往有三种:
第一种是在初期,旅行社业务和规模扩张很快,表现为一派兴旺景象;
第二种是时间不长就会出现麻烦,如被挂靠旅行社业务逐渐下降,待收款项逐渐增多,财务状况走下坡路,挂靠旅行社状况混乱等。
第三种是财务状况和企业信誉状况急转直下,因为挂靠旅行社的恶性竞争使得企业品牌高度受损。质量纠纷、债务纠纷日渐增多,使企业举步维艰[3]。
而被挂靠旅行社最终的命运只有两种:一种是悬崖勒马,下决心清理挂靠部门,积极扩展旅行社业务,使企业洗心革面;另一种则是一蹶不振,艰难度日,甚至倒闭或被吊销营业执照。
(3)债权债务难以处理。一方面,挂靠社不确定性高,组团旅行社经营者担心团队无法顺利完成,因此拖欠地接旅行社的团款,使得地接社零团费或负团费操作。另一方面,挂靠社因流动资金少,在业务繁忙的旺季往往资金周转不灵,这就迫使地接旅行社经营者不得不拖欠酒店或旅游车队的款项。这样就形成组团社拖欠地接社,地接社拖欠酒店、车队这样一种三角债的局面。而因为挂靠社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组团社在收取客人团款时很难一次性收回,使得三角债问题越发严重,债权债务难以处理[4]。
三、解决旅行社挂靠经营的措施
旅行社挂靠经营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整个旅行社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应采取一系列恰当的措施解决此种问题。
1.宏观上使旅行社业积极向垂直分工体系演化
旅行社的分工体系指的是不同类别的旅行社在各个市场区域和旅游产品流通环节中扮演的角色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要解决中国旅行社水平分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对水平分工体系进行改革。应向旅游产业较发达的西方国家学习,将我国旅行社的水平分工体系转向垂直分工体系,让大中小旅行社各尽其职,真正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小型旅行社代理化。
2.中观上修正我国现行的旅游法律法规
(1)按旅行社规模大小制定不同层次的注册资本及质量保证金。按旅行社经营场所的面积、从业人数等确定不同等级的注册资本及质量保证金。并对新旅行社进行不定期的明察暗访,如查到旅行社规模有所变动又未及时予以上报的给予重罚。
(2)制定更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老社、强社、大社及新社、弱社、小社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单纯凭业绩定输赢。要使业绩与服务质量作为共同的指标,且针对旅行社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进行较公平的评比。让旅行社专心提高服务质量,只有服务搞上去,业绩才会跟上来。
(3)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及《旅行社条例》第四十七条简单地指出挂靠行为属于出租、出借及受让或者租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及其处罚方法。因此,需定出单独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什么是挂靠经营,此种现象一经发现就要及时处理,以避免旅行社钻法律漏洞,进行违法经营行为。
3.微观上加强旅行社内部、外部的管理
(1)加大对挂靠经营行为的惩罚力度。上文的法律条文中指出相关惩罚办法,但此种处罚对挂靠旅行社及被挂靠旅行社来说可谓是九牛一毛。因此应加大惩罚力度,此种现象一经发现便处以高额罚款,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相关管理人员终身不得从事旅行社业务经营活动,做到杀鸡儆猴,使整个旅游市场规范化。
(2)改善旅游市场监管手段。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监管的手段仍以人员现场监管为主,手段相对落后,造成较高的成本,直接制约对旅行社挂靠经营行为的监管效果。因此,应充分利用网络监测手段,做到实时监控,避免人为操作的隐性问题。并加强对旅游市场监管人员的筛选和培训,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组织精干的旅游市场监管队伍,打击和遏制困扰旅行社行业的挂靠经营现象,净化我国旅行社业的经营环境,维护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3)旅行社内部加强管理。旅行社挂靠经营这一手段虽然在短期内能够给被挂靠社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宣传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挂靠社的不确定性强、流动性大,因此长期下来毕竟会给旅行社带来损害,并且影响其声誉。因此,为了旅行社的健康发展,内部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对门市部、服务网点统一管理,加强监督,杜绝挂靠现象的发生,确保旅行社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旅行社门市变脸三问.四川日报,2009-9.
[2]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
[3]蔡家成.中国旅行社业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7.
建筑业挂靠工程会计与税务处理 篇7
建筑业的挂靠行为, 通常指的是一部分不具备施工资质或施工资质等级较低的个体建筑户、无证包工队为承揽建筑工程, 采取挂名、挂靠承包经营等方式, 挂靠在施工资质较高的企业或向其借用施工资质进行经营, 而施工企业则向这些建筑队、挂靠队收取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的行为。具体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3条。
《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的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 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 必须经发包单位认可。这是分包工程存在的法规前提。另外, 有些总包工程含有部分非主要或专业性较强的劳务作业, 总承包单位为了工程按期、按质、按量完成, 也会将这部分非主要或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工程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分包单位施工。
二、对挂靠税收处理方式的探讨
假如存在挂靠关系, 通常由挂靠人 (包工头) 自行雇佣工人, 建筑公司和建筑工人不存在直接雇佣关系。没有与建筑公司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支出不能作为计税工资在税前扣除, 而必须到税务机关开具劳务发票, 征收营业税并带征个人所得税。
三、对挂靠会计处理方式的探讨
挂靠工程的会计处理方式可参照总包单位财务处理方法进行。
假设总承包合同的造价为A万元, 分包工程的造价为B万元 (B≤A) , 对总承包单位而言, B是分包工程的总成本;而对分包单位来说, B则是其收入。在施工企业会计实务中, 很多总包人通常会将分包的工程收入纳入本公司的收入, 将所支付的分包工程款作为本公司的施工成本, 因为这样不但全面反映了总承包方的收入与成本, 而且很多总承包单位为了资质方面对业绩的需要, 也迫使它不能放弃本就属于自己的工作量即收入。在税金方面, 总承包单位应以 (A—B) 万元为营业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及相应的税金附加, 同时, 总承包单位又是法定的代扣代缴纳税义务人, 即应以分包人分包的工程造价B万元为基数代扣代缴营业税及相应的税金附加。
[例]2008年4月, 乙公司中标甲的某工程, 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中注明工程合同总造价为600万元, 工期为7个月, 乙经甲同意, 将其中的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分包给丙公司, 分包合同中注明工程造价为150万元丙上交乙4%的管理费 (不考虑乙收取管理费的税金) 。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合同成本为400万元, 工程在当年11月底如期完工。2008年7月, 工程完成一半时, 甲乙双方结算工程款300万元, 实际支付280万元余款工程完工时一次性结清。为简便计算, 假设乙丙公司于完工时一次性结算价款, 且假设只考虑营业税, 总包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1) 2008年6月, 甲乙公司结算总承包价款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3000000
贷:工程结算3000000
实际收到工程款
借:银行存款280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2800000
按开票数计提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贷:银行存款90000
(2) 乙丙公司结算工程款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500000
贷:应付账款——丙公司1500000
乙代扣税金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4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45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代扣代缴营业税45000
贷:银行存款45000
收取管理费并支付余款
借:应付账款——丙公司145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分包收入60000
银行存款1395000
(3) 2008年11月, 甲乙结算余款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3000000
贷:工程结算3000000
按开票数计提税金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0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
上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90000贷:银行存款90000
收取余款
借:银行存款3200000
贷:应收账款3200000
(4) 发生工程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4000000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等4000000
(5) 确认收入与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55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6000000
(6) 工程竣工时, 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
借:工程结算6000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5500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总产值增幅每年保持8%的速度高增长。小公司由于资质门槛的限制, 就采用挂靠工程形式生存。对此, 虽然行业监管部门对此有异议, 毕竟由于建筑业在农民工就业, 增加农村收入方面的天然优势, 挂靠工程形式下生存的农民工数量庞大。本文就建筑业挂靠工程涉及的财税方面的处理作出浅显的探讨, 仅供参考。
关键词:处理,工程,会计,税务,挂靠
参考文献
[1]樊苹漫.完善企业财务机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中国外资.2011 (6)
[2]迟丽华, 于雪.新《企业财务通则》下的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生产力研究.2011 (9)
工程建设挂靠 篇8
1 因果分析图法的说明
因果分析图也叫特性要因图,又叫鱼刺图。特性是指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因是指对质量问题有影响的因素或原因。因而因果分析图法就是把对于结果(问题或特性)有影响的重要因素加以分析和分类,并在图上用箭线将其关系表示出来,通过整理、归纳、分析查找原因,将因果关系搞清,然后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使控制工作系统化、条理化。其应用方法、步骤为:确定需要分析的质量特性或结果→召开调查研究会、分析造成质量问题原因→按大小原因顺序,用箭线逐层逐个标记在图上→逐步分析,找出关键性原因→反复讨论、核对查实,确认关键性原因,采取相应对策[1]。
2 因果分析图的应用
2.1 发现问题
工程建设挂靠现象的泛滥,引发了质量事故和隐患、拖欠工程款、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扰乱了建筑业的行业秩序、诱发了建筑业的行业不正之风、阻碍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进程、削弱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在经济上导致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及国家税收的流失;同时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最终导致行业的畸形发展。工程建设挂靠现象已经成为学术界、建筑业内研究的热点,也似乎成了建筑业的顽症。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关于工程建设挂靠问题的研究,但是主要在于表面挖掘和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简单分析,还没有系统地针对工程建设领域挂靠问题的成因尤其是解决办法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因此笔者拟运用因果分析图对工程建设挂靠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挖掘。
2.2 查找原因
徐国强[2000]分析工程建设挂靠的原因主要有:信息不畅;人情关系;政策负面因素;利益驱动;隐蔽性强;查处不严[2]。
韦智佳[2004]认为工程建设挂靠的原因:监管措施和惩治违规力度不够;利益驱使和行政权力介入,导致有些领导和管理部门干预市场运作;由于对中介组织和市场掮客打击不力,腐败与挂靠互为共生,恶性循环[3]。
通过互联网、其他文章以及调查研究会还收集到产生挂靠的原因主要有:制度体制问题;僧多粥少问题;企业本身管理失控问题;监管部门管理手段滞后问题;投资覆盖面与透明度问题等[4,5,6]。
2.3 关键原因分析
为了查找到产生挂靠的关键因素,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访问。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您认为施工企业承揽业务主要通过:(可多选)”结果如图1所示。
可见,围标、串通投标、违规挂靠承揽所占比重大,都与熟人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熟人文化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您认为中国人处理问题时在情理法上的顺序是”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可见,中国人在情理法观念上把情摆在第一位,然后才讲道理、合理,而把法制观念置之其后。
调查结果显示,16.3%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合理的法胜于无法,有法就要遵守”;83.70%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合理而居然不合法,就表示此法根本不合理,不合理的法我不遵守”;81.4%被调查者认为“合理即合法”,见图3。
调查结果显示:“您认为某市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状况如何”如图4所示。
“您认为导致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丧失的原因主要有:(可多选)”结果如图5所示。
以上结果表明某市的工程建设诚信体系不甚健全。
某市对资质管理进行调查。在调查中,“您认为企业中标是凭什么:(可多选)”多数认为靠行贿、关系、答应不合理条件、串通投标等非法途径。只有9.3%的被调查者认为靠实力和信誉,这些都不可避免与商业贿赂、行政寻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4 主要原因分析与对策
工程建设挂靠成因及对策见表1。
参考文献
[1]陈焰明,王道席.因果分析图法在钱塘江北岸海塘板桩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4(19):52-53.
[2]徐国强.谈谈挂靠行为的存在及其整治[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0(1):59-60.
[3]韦智佳.浅析工程挂靠施工现象[J].广西城镇建设,2004(5):76-77.
[4]徐琳.防止工程投标中“挂靠”现象的解决办法[J].建设监理,2002(6):104.
[5]朱灿坤.关于建筑工程中的挂靠问题及对策[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3):43-45.
工程建设挂靠 篇9
一、母子公司体制下的项目工程核算
一般而言,建筑子公司具备承接建筑工程的建筑资质,由于子公司具有法人地位,可以对外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必须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就是说,如果子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是通过其自身的建筑资质而中标的,则该工程项目显然是通过子公司进行独立财务会计核算,子公司直接与建设方或甲方进行决算,所有的工程项目收入和成本都以子公司作为会计主体进行核算,在工程所在地缴纳营业税,在子公司所在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但在实践中存在一种现象:子公司承接的工程项目是以母公司的资质进行中标的,或子公司自身找的项目,由于自身资质不够,必须以母公司的特级资质进行中标的。对这种工程项目应该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呢?总的核算原则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采用纯建筑劳务分包(或叫清包工)的形式进行处理。具体核算建议如下:
(一)建设方或甲方与母公司进行工程项目决算,母公司给建设方或甲方开建安发票,收入在母公司进行核算。
(二)所有工程项目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必须在母公司核算,人工费用由子公司开建筑劳务发票给母公司进成本,子公司只做建筑劳务收入的账。
基于母公司根本没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所有的建筑施工工作由子公司运作完成,但建筑合同是母公司与建设方或甲方签订的,施工成本在子公司而母公司没有施工成本的考虑,子公司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以母公司的名义去采购建筑材料,租赁各种建筑设备,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和设备租赁方开具以母公司为抬头的材料发票。也就是说,子公司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和期间费用(诸如业务招待费用、评审费用、咨询费用等)必须开母公司的抬头发票,至于人工费用,子公司应该视同建筑劳务分包,给母公司开具建安发票入母公司的人工成本,子公司只做劳务收入的账。
(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应该签订总分包合同,并到工程所在地的地税局进行备案,子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在工程所在地地税局,开一张抬头为建设方或甲方名字的建安发票,同时开一张抬头为母公司名字的建安发票,母公司代替子公司(相当于分包方)扣缴纳建筑业的营业税,并在给子公司支付劳务费用时进行抵扣。
案例分析:母公司乙建筑公司的子公司丙,以其母公司乙的资质从甲公司投标一项工程,工期10个月,总承包收入8000万元,完全由其子公司丙公司承建,其中人工费用为2000万元,丙公司完成工程累计发生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等合同成本5500万元,项目在当年12月份如期完工。其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
1.母公司——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子公司丙完成项目发生成本费用,并把所有开具以母公司名义抬头的材料费、机械费和期间费用发票,交给母公司时
(2)收到甲公司一次性结算的总承包款时
(3)计提营业税金及代扣营业税时
计提营业税金=(8000-2000)×30%=180(万元)
(4)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时
(5)与分包方子公司——丙公司进行工程完工验工结算时
(6)向子公司支付人工费用时
(7)乙公司确认该项目收入与费用时
(8)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2.子公司丙建筑公司的会计处理
(1)收到母公司的,人工费用时
(2)将母公司扣缴的人工费用的营业税计入成本时
3.有关材料款支付问题
由于母公司没有参与施工,是子公司全权进行施工,为了更好的操作,母公司应该与子公司之间签订授权委托书,母公司授权子公司进行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事项,所有材料款、设备租赁款必须从母公司账上打入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出租方。
二、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核算
由于分公司没有法人地位,不可以对外签订民事建筑合同,因此,实践中的总分公司之间的所有工程项目建设,都是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招投标的,建设方或甲方只认总公司而不认分公司,即在工程结算时,建设方或甲方只与总公司结算而不跟分公司结算。在总分公司体制下的工程项目如何进行核算,在实践中因分公司是否财务独立核算而不同。现分述如下:
(一)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所谓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是指,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都在分公司核算,分公司以分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而不独立核算是指分公司以总公司的名义建立会计账本进行成本和收入的核算。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应按照以下办法处理:
分公司以工程项目的存续为生命周期,在账务上,与总公司的款项往来属于“内部往来”,分公司对项目的核算制度要求与总公司保持一致,每个会计期末,总公司需要将其纳入编制汇总财务报表。
案例分析:甲路桥工程有限公司系一家具有特级施工资质的总公司,于2012年1月与客户签订了一项总额为5000万元的公路施工承包合同,该工程全部由其分公司乙公司承建,该施工3月份已全面开工,计划在2013年9月完工,预计该工程的总成本为4500万元,2月份根据合同预收工程款300万元已如期到总公司的账,假设至2012年末工程实际发生成本2700万元,全部由总公司支付给其分公司乙的账上,总公司与建设方已结算工程价款1800万元,假设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该公司2012年的财税处理如下:
1.总公司甲的会计核算
(1)收到预收工程款时的账务处理:
(2)缴纳预收账款的营业税时:
(3)登记发生成本时:
同时,
(4)年底确认收入时:
(5)提取收入的营业税金时:
(6)登记已结算工程款时:
(7)2013年9月完工,总公司与甲方结算工程款时
(8)2013年收到结算款时
(9)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对冲结平时
2.分公司乙的会计核算
(1)收到总公司拨付的工程款时
(2)登记发生成本时:
当然,如果分公司要反映收入,则必须总公司与甲方必须商量好,甲方同意把工程款直接打入分公司账上,分公司以自己而不是总公司的名义与甲方结算并开具发票给甲方。但到年底,总公司还是要编制汇总财务报表,按照总分公司企业所得税预缴分配管理办法进行报税。
(二)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对于分公司财务不独立核算下的工程项目的会计核算,很简单,总公司在各分公司所在地设立银行分账号,对分公司实行收支两条线,各分公司承建总公司招投标的项目,一律以总公司的名义建账,以总公司的名义进行会计核算,而且可以考虑全国各地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特别是财务负责人全部由总公司进行派遣,即实行分公司财务人员由总公司派遣制度。
(三)实行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非独立核算相结合的办法
由于子公司具有建筑资质承接工程项目的能力,所以子公司需要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情况不是很经常发生,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结算,建议在子公司所在地再注册一个分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制度。即母公司的子公司与母公司的分公司在一起办工,一套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只是多了一套以母公司名义建立的账本。凡是需要以母公司的建筑资质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通过财务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进行核算,即按照上面(二)项所过的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
三、挂靠体制下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
被挂靠企业对挂靠工程可以实行以下两种财务核算办法。
(一)报账制
挂靠工程财务核算功能在被挂靠企业范围内进行施工,挂靠方作为一个普通的项目管理部提供核算的原始单据,最终的财务核算经营成果是合同管理费。
案例分析:某“挂靠施工”工程造价10000元,发生合同成本8000元,营业税费率3%,双方商定的管理费率2%,工程质量保证金(尾款)500元。不考虑期间费用。被挂靠方核算过程如下(单位:万元):
1.被挂靠方的会计核算
(1)发生工程成本支出(收到挂靠方转来的材料发票等)
(2)工程竣工结算
(3)收工程款9500(暂扣工程尾款5%)
(4)剩余利润=工程造价-管理费-合同成本-工程造价×营业税率=10000-10000×2%8000-10000×3%=1500(元)
(说明:此剩余利润为已扣除承担的营业税费的净额。挂靠方开具建筑劳务发票缴纳的营业税费,应由挂靠单位自己承担。)
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时
(5)支付剩余利润(暂扣尾款质量保证金500于工程保修期满支付)(=1500-500尾款)
(6)收取建设单位工程尾款,支付挂靠方尾款质量保证金
(7)确认收入、费用、营业税费用、计算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10000-9500-300=200(元)(实行报账制度,被挂靠方向挂靠方收取的管理费用自然就形成税后利润,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
(8)缴纳营业税费
(9)建造合同完成,冲销“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
2.挂靠方的账务处理
挂靠方在所有的该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中,应以被挂靠方名义取得合法有效票据,并交给被挂靠方进行报账。
(1)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的工程款时,处理为:
(2)挂靠方将成本票据(含该项目工程管理费)的结算单交付被挂靠单位时,凭签字认可的票据结算单处理为:
(3)挂靠方开具劳务1500元发票给被挂靠方,收到被挂靠方支付的剩余利润扣除质量保证金500元时
(4)收到被挂靠方从建设方转来的质量保证金时
(二)总分公司制
挂靠工程作为被挂靠企业的项目分公司,以工程项目的存续为生命周期;在账务上,与被挂靠企业的款项往来属于“内部往来”;最终财务核算经营成果就是合同约定的管理费;项目分公司的核算制度要求与被挂靠企业保持一致;每个会计期末,被挂靠企业需要将其纳入编制汇总财务报表。
关系从句挂靠偏向探析 篇10
关键词:关系从句,挂靠偏向,分析
一、句子理解策略
(一) 迟关闭策略
迟关闭策略最早是由Frazier及其同事提出的, 他们认为:大脑接受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通过采取迟关闭策略来理解输入大脑中的话语, 即当语法正确时, 我们习惯将将要处理的成分挂靠到正在处理的短句上。举例说明:
a.Though George kept on reading the story Sue bothered him. (1160ms)
b.Though George kept on reading the story still bothered him. (1545ms)
明显b受试读时间长于a受试读时间, 这是迟关闭策略造成的, 人们倾向于将the story挂靠到正在处理的reading上, b句不符合这一原则, 从而延长的阅读时间, 增加了这句话的理解难度。
(二) 解释假设
解释假设主要是针对非主要成分挂靠问题而言的, 非主要分成主要是指对句法结构可有可无的装饰成分, 如关系从句。主要成分是指对句法结构不可缺少的成分, 如非定时句补语。实践证明, 人们在了解非主要分成时, 不一定非得采取迟关闭策略。
非主要成分和主要成分是解释假设句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这两种成分时遵循不同原则, 具体如下:
第一, 抓住一切机会将语言输入到XP中, 这是一种主要关系成分。或者将XP放在当前论旨处理的范围内。第二, 在处理论旨范围内的非主要成分XP时, 需要遵循非结构性和结构性的原则。非结构性原则主要包括指示原则和避免模糊原则。如果当前论旨范围内存在两个以上非主要成分可靠挂靠时, 在进行最后挂靠时, 需要充分考虑这几个词组。
(三) 基于经验的策略
调整假设最早是由Mitchell et al提出的, 这一假设是建立在经验句子处理策略上。当出现歧义时, 激活了多重句法分析方法, 根据句法出现频率排序, 选出频率最高的句法分析。调整假设提供了与RC挂靠歧义不一致的方法:通过语料数据库进行统计。Mitchell et al在收集语料数据库的过程中发现, 如果就近挂靠数据在一种语言中占据较大比例, 在RC挂靠歧义中, 人们偏向于就近挂靠。人们在学习二语过程中, 随着对二语熟悉程度的提高, 学习者逐渐表现出与二语为母语的人一样的非就近挂靠习惯。
二、有关歧义RC挂靠偏好的二语研究
Dussias通过“在线”自控速句子阅读方法 (SPR) 和“离线”问卷调查法 (ENS) 对两组二语学习者 (母语为英语的西语学习者、母语为西语的英语学习者) 进行调查, 研究歧义RC挂靠偏好情况 (见表1中B1类) 。结果如下:两组二语学习者都阅读英语句子时都倾向于就近挂靠。Dussias认为该实验说明母语句子处理策略对二语没有直接影响,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迟关闭原则的影响。但是可以看出, 母语为西语的学习者产生挂靠偏好的原因是英语歧义消除策略直接影响着母语歧义消除策略。
Papadopoulou通过“在线”SPR和“离线”AJT两种方法对二语学习者 (母语为俄语或希腊语, 二语为西语) 和西语母语者进行测试, 研究其对N1-with-N2-RC和N1-of-N2-RC两种句式的RC挂靠偏好。实验目的是验证调整假设与解释假设。在N1-of-N2-RC句式上, 希腊语、西语、俄语都偏向非就近挂靠, 根据调整假设, 一语组和二语组应该都出现倾向于非就近挂靠的现象。但是实验结果是:二语组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挂靠倾向。如果将介词换成with时, 一语组和二语组都呈现非就近挂靠倾向。所以该实验支持解释假设, 不支持调整假设。
以上两个实验都采取了“在线”SPR方式来测试二语学习者挂靠偏好, 都未得出确切的结果。在分析母语句子处理策略对二语影响时, 只分析了N1-of-N2-RC这种句式, 存在一定局限性。
三、汉语RC挂靠歧义
汉语RC主要是通过“的”字将其修饰的中心名词连接起来, Thompson根据修饰中心名词的功能将汉语RC划分为宾语RC和主语RC。举例说明:
a.他们种的水果
b.种水果的农人
a是宾语RC, b是主语RC, 其修饰中心名词是“农人”, 充当主语成分。Hsiao对宾语RC和主语RC的处理难易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RC的处理难度不同。为了消除这种干扰, 下面使用主语RC研究其挂靠歧义。
综上所述, 在消除汉语RC挂靠歧义时, 必须遵循迟关闭原则, 二语特定策略和母语策略对英语RC的处理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 离线任务理性直接影响着RC挂靠偏好。需要注意的是, 本文对RC消除歧义的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 “自控速阅读”结果不够全面, 这表明需要通过更明光的眼动技术来验证这种实验工具。所以说, 本文研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证实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蔡莉, 敖锋.汉语关系从句挂靠偏向的语料库研究[J].外国语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14, 30 (06) :93-94.
[2]蔡莉, 敖锋.英汉关系从句挂靠偏向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 2014, 11 (05) :44-45
房地产开发挂靠合同之效力分析 篇11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挂靠合同;效力分析
房地产开发挂靠是指允许挂靠人在一定期间内使用被挂靠人的资质进行房地产经营活动的行为。这种经营方式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于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资质审核非常严格,因此挂靠人在没有相关资质的情况下为规避市场准入问题,利用被挂靠人的开发资质获得房地产开发经营权。被挂靠人可向挂靠人收取相应的挂靠费。虽然在利益分配上对于双方都非常有利,但是同时在风险承担上双方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房地产开发挂靠合同的法律约束,成为二者角逐的重点。
一、挂靠合同性质
房地产挂靠合同是在房地产开发中甲乙双方根据各自需要合作开发。挂靠合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挂靠方不具备相应的房地产开发资质,而借助被挂靠的资质及等级以该企业的名义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被挂靠方对挂靠方的经营活动不做干预,仅收取挂靠费。另外一种是挂靠方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而借助被挂靠方的资质及等级以该企业的名义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而被挂靠方不仅要收取挂靠方的挂靠费,同时对其开发的项目负责经营活动。这种挂靠合同的区别在于,被挂靠方只收取挂靠费而不参与经营的合同被视为单纯的名义借贷合同,即形式上的挂靠合同,而被挂靠方参与了挂靠方的经营活动被视为合作开发合同。如果合同双方都不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那么双方的合同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1]第15条的规定判定合同无效。
二、挂靠开发房地产合同效力认定
挂靠开发房地产合同效力应认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根据被挂靠方是否参与挂靠方房地产项目经营活动,来确定合同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如果被挂靠方没有参与挂靠方的经营活动中,仅收取了挂靠费,那么该合同被视为单纯的名义借贷合同,即形式上的挂靠合同。如果被挂靠方参与了挂靠方的经营活动,那么该合同被视为合作开发合同,此类挂靠开发虽然挂靠一方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但该挂靠开发合同应认定为有效合同。
2.合同内容合法性问题
房地产开发经营项并不属于国家禁止经营、限制经营及特许经营范围。根据《城市房产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对未取得房地产开发经营权或者开发资质的企业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活动,可勒令其停止房地产开发活动,没收所得,并处以罚款,但规定中未涉及对所涉及到的房地产开发合同效力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议纪要》[2[的第二条第3点规定:如果交易行为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那么应认定合同有效,而在行政管理上如税收、行政罚款等方面进行补充。而挂靠经营在经营性质上按具有资质一方认定,可视该合同有效。
3.是否违反强制性法律
一些人认为根据《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和行政强制性法规的合同被视为无效合同,而房地产挂靠合同应属于此类。但是仔细分析《合同法》第52条规定内容,在第四项规定中,合同目的和合同内容都未涉及违反法律和行政强制性法规的可认定合同有效。而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内容,[3[未取得相应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开发经营的可要求其限期整改、罚款并吊销执照,在法律约束上只有行政处罚责任,而对于挂靠开发效力并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本文认为,房地产挂靠合同有效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等级规范性质上为行政管理规范,未涉及其所从事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效力问题。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4[中虽然规定了未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从事相应房地产开发经营,但在法律责任条款仅规定了限期整改、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及吊销资质等级证书等行政责任,而未规定此类行为的民事效力。基于这一规章性质上为行政管理规范,同时基于该规章对于不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开发经营行为仅规定了行政处罚责任,因此房地产开发挂靠开发合同也应认定为有效。
4.公共利益要件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级资质的审核中,该审核行为属于行政许可行为,如果未取得相关资质而进行了房地产开发活动那么该企业需要承担行政管理法上的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工程施工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没有资质将在质量上难以获得保障,它会涉及社会公众利益,未取得相应资质等级除应承担行政管理法上的责任外,还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从公众利益角度分析,根据《建筑法》第13条规定:建筑企业在未获得资质的情况下不可从事建筑活动,对借用资质签订的合同被视为无效,而对于合作开发的项目,如果有一方具有有效资质,则可以认定合同有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房地产开发挂靠合同中如果属于合作开发的,则该合同属有效合同,而形式上的挂靠合同效力如何还有待商榷,但是根据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尚无法对房地产开发挂靠合同确定无效。
参考文献:
[1]刘牛.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的社会原因及其预防对策[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林达.建设工程挂靠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J].福建法学,2011(04)
[3]周洁.建筑施工企业“挂靠经营”现象分析及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1
户口挂靠费凭什么任性 篇12
据《新京报》载, 临近毕业季, 许多大学生找到工作后却出现意想不到的烦恼:把户口从大学迁到异地工作的城市, 需找个地方挂靠, 竟要向当地人才中心缴纳多达数千元的挂靠费和每年数百元的管理费。北京、天津、南京等多个城市均存在人才中心收取集体户口挂靠资、管理费的现象。
首先, 我们需要追问户口挂靠费的合法性。事业性收费本来是指事业单位为社会或个人提供特定服务, 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实施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补偿性收费。据此来看, 户口挂靠费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作为收费依据吗?
《户口登记条例》第三条规文, “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 由各单位指定专人, 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 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大学生就业, 其户口符合某个城市的准入条件, 只是由于暂时不具备单独立户的条件, 或者由于一些民企、外企、银行等单位因种种原因没有设立集体户口, 于是, 不得不将户籍挂靠在当地人才中心, 这是符合《户口登记条例》规定的。须知, 保证每一个具有本地户籍的市民登记户口, 是地方政府最起码的责任, 凭什么要登记户口者交钱?
居民的户口登记在派出所, 需要向派出所缴纳登记费和每年的管理费吗?假如大学生的工作单位就有集体户, 他还需要向单位交钱吗?所以, 各地人才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户口挂靠, 仅仅是代表政府提供一项最基本的服务, 根本不应该收费。如果地方人才服务中心认为自己付出了劳动, 那应该向政府索要办公费、劳务费, 而不应该向被服务人收取, 这和派出所民警管理户籍的费用必须由政府开支同理。
第二个问题, 就是收费标准。由于没有法定标准, 一些地方收取户口挂靠费甚至到了“狮子大开口”的地步。在户籍管理实现无纸化、电子化管理且全国联网后, 所谓户籍关系挂靠, 只不过是公安部门在户籍挂靠单位的名下加上一个人的姓名, 户籍关系的迁移、变动主要通过公安机关办理, 用人单位或人才市场等机构几乎没有托管成本。
户口挂靠费的收费理由和收费标准都没有法律依据, 属于应坚决取缔的乱收费。深圳、重庆等地就已取消或部分取消户籍管理费, 有些省市如辽宁省就从来不收户口挂靠费。当务之急是全国应该一律明令取消户口挂靠费和管理费, 取消之后还需查查已收的费用花到哪里去了并向民众公开。
【工程建设挂靠】推荐阅读:
建设工程挂靠合同10-03
建设工程挂靠协议书11-12
酒店建设工程资质挂靠合作协议09-02
建设工程挂靠行为、转包、违法分包法律责任与风险规避11-09
挂靠工程09-07
工程挂靠公司协议05-16
工程资质挂靠合作协议10-23
工程挂靠承诺书09-02
中级工程师挂靠合同08-22
工程项目挂靠合作协议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