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笔记的技巧

2024-08-27

做好笔记的技巧(通用7篇)

做好笔记的技巧 篇1

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人员, 做好教师工作是一项创造性非常强的工作, 要使教师群体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领导既要以情感管理为杠杆, 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思想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 努力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结合政策教育、形势教育、师德教育、业务教育等手段, 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 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配合公平、公开的评估机制和分配制度, 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要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工作必须先要了解他们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要做好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工作, 首先要详细地了解每一位教师, 包括他的性格、爱好、能力、特长等, 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 做好思想工作还要“因人而异”, 因为每一位教师受教育、生活环境、性格的形成、心理的承受能力等各有差异, 即使是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就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所以, 学校管理者必须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世界。例如, 张老师到校迟到次数比较多, 如果仅从迟到的表象来说, 是不对的, 但是当你了解她之后, 你就会对她的迟到给予宽容, 因为她上有多病的婆婆, 下有年幼的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先要给婆婆熬药、做早点, 再送孩子去幼儿园, 等忙完这一切再急急忙忙赶到学校时, 就可能会迟到, 如果你不名就里, 妄加定义追责她的迟到, 她肯定会感到有压力甚至会有思想负担, 因为她在单位工作非常敬业, 她用自己加倍的工作来报答领导对她的宽容, 如果不了解情况尽只管追究她的迟到, 给她施加压力, 就会大大挫伤她的工作积极性。

二、理解是做好青年教师思想工作的金钥匙

青年教师由于初出茅庐, 没有工作经验, 性子比较急躁, 在对待学生上又没有什么耐心, 遇到状况更不知道如何妥善解决, 所以作为管理者, 必须要有一颗宽大的胸怀去包容他们、理解他们, 多给他们机会和鼓励, 心平气和地坐下来, 将心比心, 用自己的坦诚和诚心去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 使大家从感情上接受对方, 让他们向你敞开心扉, 说出自己的苦与乐、悲与欢, 也争取让年轻教师能理解领导, 支持领导的工作, 只有这样, 思想工作才可以做到点子上, 收到良好的效果。小陈老师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 由于说话太直, 得罪了家长, 家长也有了过激的语言, 结果陈老师和家长吵了起来, 又跑到校领导那里诉苦, 当领导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 就给陈老师上了一节“换位思考”的思想课, 慢慢地陈老师才知道原来错在自己, 所以他就主动找到家长道歉, 获得家长的原谅和理解, 陈老师也懂得了和家长交流原来也要技巧和方法。

三、尊重和关心是做好年轻教师思想工作的关键

作为思想工作者, 必须尊重每一位教师, 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尊重他们的人格, 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一定要耐心听完、耐心看完。例如:刘老师在墙面布置的过程中突发奇想, 把学生用废旧材料做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聚集起来, 把教室的一个墙面打扮得很漂亮, 不但废品利用了, 而且布置的墙面很新颖、很别致, 领导检查的时候, 咋一看感觉破坏了墙面的格局, 但是当学生兴高采烈地观赏自己的作品, 还在不停的议论:“×××的盘子真好看”“×××的脸谱很漂亮”时, 校领导才知道, 原来墙面还可以成为学生展示作品和学习交流的平台, 感觉这个创意很独特, 所以就召集全校的班主任来观摩、学习、再改进, 把区角和墙面布置发展成了本校的特色来推广。所以管理者必须要懂得发现老师的闪光点, 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样, 在管理者的呵护下他们就会很快成长起来, 就会很快成为学校的新生力量。受到尊重的他们就会更加刻苦、更加努力地去工作。有什么学习的机会一定要先考虑到年轻人, 多给他们学习进修的机会, 决不可以认为他们一没有资历、二没有功劳, 用排资论辈的方法来圈圈点点, 而要把好思想关, 争取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好姐妹、好伙伴, 主动服务和温暖、关怀每一位年轻教师, 使其感受到学校的亲情, 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因此, 对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如住房问题、经济收入、子女入托、入学等问题想办法给予解决, 决不可以上纲上线, 让年轻教师感到自己人轻言微, 做什么事情还要看领导的脸色, 而压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认为领导说的就是对的, 所以作为思想工作者, 必须要全方位地去关心他们, 急其所急, 排其所难, 在他们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面前, 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工作上的失误等, 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去关心他们、尊重他们。

四、注重师德、倡导教风、增强责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爱岗敬业是青年教师成长的第一要务, 作为思想工作者, 要鼓励和帮助每个青年教师树立这一牢固的崇高思想, 增强爱岗敬业的责任感, 树立良好的教风。一个学校的教风好坏、学风好坏, 与教师自身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刚踏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思想意识还比较薄弱, 虽说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 但对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职业的规范性、课堂教学的常规性了解得还不是很全面, 这就应注重对其进行师德教育, 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精, 以及爱岗敬业、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教风严谨的品质。

综上所述,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既不能急于求成, 又不能放松懈怠, 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进行, 用心去搞好这一项工作, 这样方能奏效。

摘要:年轻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系统一支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 他们不但有活跃的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维, 还有充沛的精力和对工作的热情, 所以如何利用青年教师的优势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对学校管理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学校应做好一个学校教师的思想工作, 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这是提高本校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年轻教师,思想工作,师德

政治课堂笔记记与用的技巧 篇2

一、记什么

1. 记知识结构

韩愈早在《进学解》中就曾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因此,每节新授课教师都应要求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涵盖了一堂课的主要知识点,而且揭示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课堂知识的浓缩和精华,所以,学生应该把它记下来。为了更为直观,提倡用各种示意图、表格等呈现知识结构。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可以用这样一张表概括:

当然,记的时候不需要千篇一律,更不要一字不落。比如上表中普遍性原理的内容、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写上序号即可。这样做既能节约时间,又为课后回忆留下空间。

2. 记重、难点解析

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与此相适应,课堂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情境设置、问题探究来突破重点、难点。

3. 记疑点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怀疑,则不能见真理。新课程强调学生对于问题探究过程的全程参与,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亲自体验,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们的交流、评价、表述、解释等都是开放性的,彼此未必完全一致,凡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课后再求教老师,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决,防止存在“夹生饭”。例如,学完《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二框后,几位同学不约而同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一定是教师没有对“一定意义”作必要的阐述。可见,学生的疑问有时源自学生自身的问题,有时源自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4. 记感悟

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课堂探究、讨论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新想法,有时会有顿悟。这些思维的火花应该及时记下来,为课后的探究做好准备,否则可能会转瞬即逝。

二、怎么用

1. 及时整理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要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取丝;而应该像蜜蜂,既收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可见,学生不仅要记笔记,更应该整理笔记。课上的记录只是临时的笔录,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使其避免出现再看时自己看不懂、想不全、讲不通的情况。课后整理就是在原笔记基础上进行补充、修改、完善,这也是一个知识巩固和再回顾、再领悟的过程。同时,笔记内容的整理实际上是学生思维的加工过程,学生对自己进行的探究活动进行概括和提炼,不仅能够创新思维,产生新的问题、解释或结论,而且对提高思维质量和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2. 经常翻阅

在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后(如一课、一个单元、一本书),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笔记,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和反思。由于学生已完成了一“块”内容的学习,此时他们就能够从一个较高的、较完整的角度审视自己当时都做了什么、产生了哪些疑问、为什么当时得出了不完整的结论等。这种反思不仅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极为重要,而且也对其在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尤为有利。这种复习的效果是简单地通过看教科书复习所难以达到的。这种“常回家看看”的学习方法遵循了记忆规律,其效果是临时抱佛脚所“抱”不出来的。

3. 交流反思

每个同学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所以,笔记的形式、内容等都会因人而异,但各有优缺点。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教师应定期组织课堂笔记交流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借鉴,扬长避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做笔记的水平,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每学期开展两次班级优秀课堂笔记评比活动,对胜出者予以表彰,鼓励大家的积极性。

三、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笔记记与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以下两组关系。

1. 记录与参与的关系

学生听、想、说与记笔记在时间上是存在一定冲突的,听清、听懂、理解别人的发言是记的前提,想是学生参加活动的核心,积极思考才能产生与他人共鸣或相对的观点,这样才能促进活动向纵深发展。在探究进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加活动是第一位的,记是第二位的,记笔记不能干扰、中断思维和交流的进程。教师要通过时间分配、活动安排等方法引导学生先集中注意力参加活动,在活动停顿的时间适时提醒学生进行高度概括和简要记录。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录的技巧。比如,记录要点、关键词,用自己能明白的符号进行速记等,提高记录的速度。

2. 笔记与课本的关系

做好笔记的技巧 篇3

新闻中可以有好几件事, 但是主线只能有一条。几百万字的小说, 也就一两个主角几个主要配角。两个小时的电影也就一两个主角。如果每个人都是重点都是主角, 那么谁都不是重点也不是主角, 观众对谁也不会留下印象。在几分钟的新闻节目中, 把一个人一条线说清楚就可以了。写稿的过程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条几分钟的片子, 如果脉络不够清晰, 那可能是留的东西太多了。

2 两到三个起伏

没有“伏”就没有“起”。“文似看山不喜平”。采制一条典型人物新闻报道很容易通篇夸奖;也可能记流水账, 做成一个电视版的人物简历。仔细想想, 人物故事不曲折, 怎么能出高潮, 出感情的爆发点呢?没有“伏”, 怎么来“起”呢?新闻记者在采写典型人物进行新闻报道时, 可以把“可是”“没想到”“却”三个词, 嵌入到新闻结构中。

3 一到两个细节

细节是电视新闻的“灵魂”。什么是细节?所谓细节就是指那些细小的、局部的环节或情节, 一般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腻叙述单元。细节就像“血肉”, 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独到精细的细节表现, 人物会更富有生气, 客观事物的本质也展现得更鲜明、具体。细节可以是一样东西, 可能是一个数字, 可能是一件事, 可能是一句同期, 等等。

在采制典型人物新闻报道时, 一定要精心采访一到两个细节, 而且是一定要让观众记得住的细节。在做人物报道的节目时, 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细节, 有些细节比较微小, 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偷偷溜走, 不易发现, 而且这些细节很容易与流水账相混淆, 这个时候应该捕捉到真正有效的细节。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绝不会和流水账混淆, 而且能让人过目不忘。

4 一段纪实

如何采制一段有效的纪实片段, 从工作方法上来讲, 需要记者根据纪实的需要和走基层的方法去拍摄。

2011年5月24日,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275个红手印留下我们的指导员》, 这个片子就是由红手印这一个细节引发的人物报道。采访对象属于不善于表达的人。记者和他一起待了十天, 一开始他根本不说话, 没法形成有效的采访。怎么办呢?不能一起聊, 就一起走, 记者就和他一起进山, 然后才发现了方便面的细节, 有了跋山涉水中的对话。

怎么能提高发现细节的能力, 怎么捕捉人物内心, 怎么展开采访。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走基层的方法来获得纪实的需要。卡帕说:“我的照片拍得不够好, 是因为我离得不够近。”同样, 如果找不到细节, 那是因为你和他接触得不够多。如果他不和你说话, 是因为你和他接触得还不够多。如果他不对你袒露内心, 也是因为你和他接触得还不够多。

5 一到两句反话

反话问出正意, 更为有效衬托人物。一般来说, 做个典型人物, 主人公的采访肯定是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态度, 其他人物的采访都是夸他。换个角度来说, 如果能让主人公说自己不想干, 寓褒于贬, 会有更好的效果。

从新闻的真实性来说, 不管是做人物还是什么其他的报道, 作为记者不应该忘了质疑, 一个人那样的付出, 不管是什么目的, 难道一点动摇没有?把他的动摇展示出来人物更真实, 也更有血有肉。主人公正面说的话, 尤其不涉及细节, 只表态的话, 其实很雷同, 而他动摇的那一刹那, 一定是会有细节的, 会让观众有意外感。

《275个红手印留下我们的指导员》中指导员手里搓着叶子, 吭哧半天也没说出来话, 求着记者别采访他, 能不能换别的说。节目播出的这段采访, 嗯嗯啊啊, 虽然很占时长, 看着着急, 但是完全诠释了这个人的性格。

怎么采访好人物同期。许多记者常常容易陷入到采访对象表态的同期当中, 很多时候评判人物采访的好与不好, 通常的标准是采访人物是否说到采访者的心坎上, 并非采访对象真实的表达。

另外, 采访典型人物最忌讳的是仰视, 当然也不能俯视, 笔者认为最好的是平视。只有平视才能和他平等交流, 这样心态才能健康。仰视不可能做到客观, 特别是采访有名望的人, 甚至要有意识地解构或者打破他在公众前的神秘形象, 要把他拉到普通人的行列。写普通人物不普通的一面, 写典型人物的时候就要展示他普通的一面, 这种东西往往最代表一个人的本质。

做好典型人物电视新闻报道的方法很多, 采写典型人物的技巧也不少, 但是, 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 如果能真正掌握一条主线, 两到三个起伏, 一到两个细节, 一段纪实, 一到两句“反话”这样的技巧并加以运用, 一篇能打动观众的典型人物电视新闻报道就基本算是成功了。

参考文献

[1]徐明位.如何做好电视新闻中典型人物报道[J].声屏世界, 2015 (3) .

如何让初中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 篇4

一、记什么

许多中学生不会做课堂笔记, 往往将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 结果上课手忙脚乱, 下课仍是一知半解。因此, 要做好课堂笔记, 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 首先要明确在英语课堂中究竟应该记些什么。

1. 记新知识和要点

韩愈早在《进学解》中就曾说过:“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在听课过程当中, 最忌不加选择, 有言必录。学生要形成筛选新知识, 把握要点的意识, 把筛选出的新知识及要点及时记下来, 记全记清, 并要具有概括性和条理性。具体地说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可以记板书 (包括课件) 。板书一般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或知识要点,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课文内容和知识体系;第二记讲课重点, 如对中西文化背景的介绍 (简明扼要) , 对每个单元标题的解析, 对重、难点的分析, 对重点段落句子的品读等;第三记补充的有关内容, 这些补充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

2. 记疑点和问题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不怀疑, 则不能见真理。对于疑点的把握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上, 把课堂中来自各方的知识与自己原来已有的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比较和判断。对于不能准确判断的, 学生就应当记录下来, 课后求教老师、同学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而对于问题的记录, 主要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者作业出现的问题, 记录下来提醒自己, 便于课后弄懂。

3. 记心得和顿悟

心得是认识活动中的体验, 顿悟是灵感, 是经过苦思冥想、积极思维后出现的突发性、创造性思维成果。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心得、顿悟都是反复思考、不断酝酿而获得的一种体会、观点、猜想、构思, 但这些思想的火花会稍纵即逝。为了课下整理、完善这些学习灵感, 学生应将自己即时的思绪用非常简练的词语, 及时记录, 以备深入探讨。

二、怎么记

1. 格式要求

首先学生要学会使用常规性的或自己独创的符号标记;用序号将每一个知识要点排好, 标注出其来源, 便于以后查实或更正;使用双色笔标注出重、难点, 以便节约时间, 节省空间。

2. 确定记笔记的符号和位置

初中英语课本内容信息含量很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使用各种标记符号, 在生词、重点句型、有疑问的地方标上相应的符号, 形成自己的符号系统。一般来说, 笔记记在英语课本上较好。空白地方记重要的句型和目标语言等, 课文后面记知识点、语法点等, 对生词、短语、句子的理解, 则可直接记在行文中或旁边。也可记在能长时间保存的专用笔记本上, 笔记本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来记知识点, 还可方便归纳、总结和添加例句。

3. 边听边记, 听记结合

有的学生上课只顾记不顾听, 结果往往对新学内容仍一知半解, 所记笔记既无条理, 又不完整;有的学生只顾听不顾记, 过后如坠入云山雾海, 对知识仍是一知半解。听和记看起来似乎相互矛盾, 实际上却是统一的。听课抓住了重点, 笔记就能抓住关键, 笔记就能简明扼要、详略得当。

4. 整理归纳, 完善笔记

培根说过:“我们不应该像蚂蚁, 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 既采集又整理, 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可见, 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科学地做笔记的方法, 还应引导其合理地整理和归纳笔记。学生可以对照课本和笔记, 及时增补或删改相关的笔记, 对有的笔记也可以加以编号、分类或摘抄。如把学习句型时特殊的语法现象、一词多义、词类转换 (构词法) 等进行课文或单元的总结归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并消化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 还有利于他们触类旁通, 逐步地把书本上的和笔记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做好语法填空题的几个技巧 篇5

一、通读全文, 理解语篇

语法填空题形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对话形式。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对话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情景和说话语气等。另一种为短文形式的语法填空。学生要在通读文章的过程中, 掌握文章的大意, 搞清主题、段落层次, 做到心中有数, 先易后难, 会的直接填上, 尽量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高的分数。不会的先放置起来, 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紧密联系上下文或后面的提示。检查时进一步推理, 最终填出答案。

二、解题技巧

(一) 根据提示词填空

根据上下文来分析句子成分, 首先根据空格处所填词的词性来确定词形。具体做法如下:

1.实义动词

如果空格处需要填实义动词, 要考虑该词的时态, 语态及主谓一致等问题。例如, As soon as I_____ (give) the task, I began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it.本句中as soon 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从句中缺少谓语动词, 主语I和give之间存在着被动关系, 根据上下文时态可确定为一般过去时态的被动语态, 故答案为was given。由此可见让学生充分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非常重要的。

2.非谓语动词

如果发现括号中所给的动词要用非谓语形式, 那么就从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及过去分词等形式入手。例如, At the party, all the guests________ (invite) come from Africa.在此句中不难看出come是谓语动词, 由此判断所给出的动词要用非谓语形式, 此处guests和invite存在被动关系, 而且考察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 所以填invited.再例如, The meeting________ (hold) tomorrow will be important.通过分析得出:will be是谓语, 而hold为非谓语动词, 并且与主语存在被动关系, 且时间状语又为tomorrow, 不难得出答案为不定式的被动形式to be held.

3.名词。名词通常考察的形式为复数形式或其变化的形式等。例如, Why do so many people reach success and then fail?One of the big_______ (reason) is that we think success is a one-way street.仔细分析应填reason的复数形式:reasons.

4.代词。代词在此题中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有人称代词, 不定代词, 反身代词等。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变化。人称代词要注意数, 格及性别的变化。不定代词要注意所指代或修饰的词是什么。例如, Everyone can enjoy___ (it) free Wi-Fi here.此处考察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所以填its.由此可以推出各种人称的主格, 宾格, 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及反身代词。这里以I为例, 例如, I (主格) , me (宾格) , my (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 mine (名称性的物主代词) 和myself (反身代词) 等等。再例如, He was glad to know________ (he) was among the names.初看时较简单, he可以直接作主语, 但与后面的among the names意思不一致, 再分析得出他的名字在这些名字之中, 而不是他在名字之中。所以填his, 此时his应该解释为his name其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在形式上同名词性的物主代词完全一致。

5.形容词, 副词。形容词多放在名词前做定语, 或在系动词之后做表语, 也可作宾语补足语, 定语等形式。而副词可以修饰动词, 形容词及副词本身。同时注意是否有比较级或最高级形式。例如, The product will make our life________ (easy) and more convenient., 分析得知, 形容词easy作宾语our life的补足语, 有连接词and连接了more convenient所要用比较级形式为:easier.

(二) 无提示词的题。通读全文, 发现有无提示词的题时, 应从连词, 介词, 冠词等入手。做完后反复检查做到万无一失。例如, Where shall we go_______lunch?该题考查介词, 根据题意填for。介词包括时间, 方位, 方式等。介词还可以与动词, 名词, 形容词搭配构成固定搭配。常用的介词有in, on, for, with, within, out, by, through等。而连词考察的范围较广, 主要为并列句, 复合句, 常用的连词有and, or, but, so, because, when, while等, 当然有的表示因果关系, 有的表达转折, 有的表达并列关系, 例如,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waiting at the bus station, _______some of them looked very anxious.此句考察并列连词, 表达并列关系, 所以填and。冠词的基本用法就是放在名词前, 可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两种。例如, I know_______John Lennon, but not______famous one.分析得知第一空填a, 第二空填the.

做好笔记的技巧 篇6

关键词:文书处理,公文传阅,功能与价值,原则与特点,技巧性

本文将从公文传阅的功能与价值, 有序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则与特点及如何灵活掌握公文传阅的技巧等三个方面, 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公文传阅的功能与价值

公文传阅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有关大政方针和命令指示, 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通过公文传阅来实现的。一些急事、紧事、要事, 大多通过公文传阅进行指示落实, 一旦传晚、传错、丢失, 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公文传阅, 追求“流水式”批示效应, 领导成员和有关部门依次阅文, 然后把批示 (意见) 内容集中起来才能形成民主决策。而且公文传阅是领导之间交流认识、统一思想的过程, 通过公文传阅互相通气, 交换看法, 可以避免对一切问题产生歧义, 有助于领导之间取得共识。并可以实现公文处理过程的完整记录, 形成准确的文书档案。

二、公文传阅的原则与特点

在公文传阅过程中, 文书人员要准确把握, 灵活掌握其有序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和特点, 切忌机械地、教条主义地、僵化地传阅。

公文传阅, 顺序很重要。在公文传阅过程中, 对于所有的公文, 文书一般先送办公室主任阅读、把关, 然后送其他需要阅读的对象。这里又有一般程序和特殊程序之分, 一般程序是, 阅件一般先传主要领导后传主管领导, 再传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办件则应先传主管领导, 一方面有利于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意见, 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执行者按照主管领导的批示意见进行落实。公文传阅的特殊程序是, 紧急公文, 专送公文和需要某位领导直接阅批的公文, 应按照先办后传, 急用者先阅, 跳跃式传阅等方式处理。

公文传阅的时效性很强, 快速和及时是公文传阅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保证公文及时传阅呢?一是取送及时。收到文件后, 马上进行清点、登记、分发, 保证公文传阅的顺畅。二是适当调整阅读顺序。有些文件传阅范围很广, 需要很多领导和部门阅知, 如果始终按一个固定顺序传阅, 遇上领导外出开会或办事, 定会影响传阅的时间和进度。因此, 不失时机地适当调整一下传阅顺序, 便可加快公文传阅的进度。三是承办部门优先阅文。有的文件要某个或某几个部门承办, 并且时效要求较强, 如果等所有的领导都阅定后再送给部门阅处, 势必耽误部门办理。主要领导阅后, 即可给承办部门阅办, 然后接着送其他领导传阅。四是掌握领导阅文规律。捕捉时机送阅文件, 也可根据领导阅文快慢, 适当掌握领导每次阅文数量, 这样, 就能避免公文的延误、堆积。

公文传阅要注意安全性原则。保证安全是公文传阅的内在要求。这里安全指的是杜绝文件的遗失和密件的泄密。怎样才能有效地把握住公文传阅的安全性原则呢?一是要建立文件的登记、接收制度。登记簿上注有文件号、送阅部门、接收人、接收时间、退回时间、备注等栏目。这样既做到了心中有数, 避免了盲目传阅, 一旦出现文件遗失的情况, 既便于查询, 也便于确定责任。二是杜绝文件横传, 公文传阅应以文书部门为中点进行传阅, 不允许抛开文书人员在应阅人之间横传, 以免传阅文件进行失控、遗失。三是公文传阅要由专人负责到底, 其他人员包括办公室主任都不得代行其职。四是严格按照阅文范围和领导确定范围组织传阅, 既不能随意扩大, 也不能随意缩小。五是设置密级文件夹。封面贴有“密件:标志, 提醒领导不要带出办公室阅文, 密级文件即阅即退, 没有阅完的也要暂时收回, 以保证公文传阅的安全保密。

三、公文传阅有一定的技巧

公文传阅不是简单的蛮干、乱干, 还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文书人员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 就能取得最佳的传阅效果。

公文呈送要把好时间关。要求文书人员必须掌握领导的工作规律、工作动态和作息时间, 一般要选择领导不在的时间。这样, 既惊动不了领导, 又让你有时间做一下文件的整理工作。给领导呈送公文, 还要进一步考虑到领导的最佳精神状态。这需要文书人员细心, 时时处处为领导考虑, 做一个合格的文书。

公文摆放顺序把握好轻重缓急。给领导送文件, 还要注意一下公文的摆放顺序问题。一般是按文件内容的重要程度, 将最重要的文件放在上面, 依次类推。对于文件是否重要的判断, 需要文书人员先阅读一下文件的具体内容, 将那些与本单位有直接关系的文件放在最上面, 而那些关系不大, 甚至没有多大关系的文件放在最后。

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传阅顺序。虽然文件传阅有一定的顺序, 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掌握。比如:领导的传阅顺序;如果遇有一领导外出, 要及时将文件传给下一位领导, 待这位领导回来后, 再补传, 如果后面的领导有批示意见, 还要传给前面的领导阅知, 如果文件的内容比较具体, 应先给分管的领导传阅, 其他的领导再延续阅知。如果涉及到具体部门办理时, 应先给这些部门办理, 再呈送给领导阅知。

做好笔记的技巧 篇7

我将做课堂笔记贯穿于整个初三历史教学过程的始终, 指导学生做好三轮历史课堂笔记, 分别为:课时课堂笔记、单元课堂笔记和专题课堂笔记。

第一轮:课时课堂笔记。

本轮笔记分二步:第一步是在每课的课题上作一纲要式笔记。

做纲要式笔记首先要确定标题,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集中归纳为一个或两个考点, 直接采用考点作标题。如九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我首先将标题确定为文艺复兴运动。其次我再依据《中考指要》中的考点聚焦的知识要素、测试水平以及重点解析等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详细的分解, 将每一个考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要点, 要求学生把他们记下来, 形成纲要式笔记。如九年级上册的第四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我围绕着美国独立战争这一考点组建了一个纲要:1.战争的根本原因。2.战争的经过: (1)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2) 《独立宣言》; (3) 转折性战役; (4) 约克镇投降; (5) 结束的时间和标志。3.战争的影响。4.战争的性质。5.如何评价华盛顿。

第二步是在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部分指导学生做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我根据纲要式笔记中的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字、词、句子进行勾划, 并要在教材的空白处简记题目、要求、补充内容等。以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第五课《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为例, 针对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件《人权宣言》这个知识点, 我先指导学生用各种符号标划出《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名称、主要内容;接着又让他们在旁边批注出《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 (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最后让学生写出对《人权宣言》的评价 (进步性:它体现了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反对, 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 具有进步性。局限性:它明确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本质) 。指导学生做好标划和批注式笔记, 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考点所涉及到的小知识点, 掌握好每一个小知识点, 并打下扎实的历史基本功。而且, 这种笔记可以随听随记, 简捷方便, 对今后的复习、考试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轮:单元课堂笔记。

第一轮的复习中, 我根据《中考指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十七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记一个纲要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对于第二轮的的课堂笔记, 我要求学生必须将笔记记在每册书的目录部分, 以方便复习和考试时查阅。以七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为例,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了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以及科技、文化成就, 涉及到14个考点。我将标题定为《隋唐时期》, 将隋、唐的考点分开整合, 并在每一考点后注明页码。具体如下:1.隋朝:1隋的统一 (P2) 2隋朝大运河 (P4) 3赵州桥 (P41) 2.唐朝:1政治上:贞观之治 (P8) 、科举制 (P20) 、唐的疆域 (P17) 2民族交往与对外交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P27) 、鉴真东渡 (P32) 、玄奘西行 (P34) 3科技文化成就:雕版印刷术 (P40) 、火药 (P41) 、李白和杜甫 (P45) 、莫高窟 (P47) 。在第二轮课堂笔记中, 我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 建立了一个个“块状”形的知识网络体系, 形成知识链, 构成知识网, 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能快速定位, 并能根据笔记上标注的页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考点, 从而为准确答题奠定了基础。

第三轮:专题课堂笔记。

第三轮复习是专题复习。因为专题复习能围绕着一定的线索将分散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点组合成一个个知识群, 连缀成一条条知识链, 进而编织成一张疏而不漏的知识网。所以在第三轮复习中, 我一边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总结, 一边指导学生将专题笔记记在同册书的封面或封底的空白处。如我在复习中国古代史边疆地区领土问题这个专题时, 对西藏问题涉及到的考点做了如下笔记:1.唐朝文成公主入藏, 密切了汉藏联系;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 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3.清朝确立班禅制度, 1727年设置了驻藏大臣;4.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和平解放西藏。通过此专题笔记, 学生在复习中不仅能从总体上把握西藏问题, 而且在考试中还能集中查阅, 节省了学生的翻书时间, 提高了答题效率。

总之, 通过指导学生做好这三轮课堂笔记, 有助于学生逐层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渐次构建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归纳、理解、总结等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可靠性评估平台下一篇:动态安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