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趣味教学指要(精选7篇)
政治课趣味教学指要 篇1
一些高中政治教师时常感叹政治课难教,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政治课堂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改进教学方法, 实现趣味教学, 让课堂变得活泼有趣, 学生自然也就对政治课有了兴趣。
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 课本中包含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仅靠照本宣科式的讲解, 必然会令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难以活跃起来, 更别提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了,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 摸索出一些提高课堂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现总结如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师生和谐相处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学生喜欢这个老师, 才愿意上老师的课, 自然也就对老师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真挚的师生情感, 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教师和蔼的微笑, 期待的眼神, 赞扬的话语, 都会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 会让他们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油然而生。因此, 政治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让每个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主动地去学习。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 确定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由此可见, 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塑造卓越的人格魅力。当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 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提高自身素质, 精益求精地钻研业务, 力求让自己的个人形象和业务水平达到日益完善的境界。
二、引入社会热点问题, 吸引学生积极讨论
恰当的引入社会热点问题,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注对热点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 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我引入现在的社会热点问题———居民购房, 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我举了一个例子:一对情侣准备买房, 他们所在的城市房价比较高, 按照他们目前的收入状况, 有两套房子可以选择, 一套普通的50万, 一套较好的90万。普通的可以比较轻松的买下来, 较好的则需要贷款30万。这对情侣想买90万的房子, 因为这套房子位置好, 交通方便。但是他们的父母则想让他们买50万的, 因为买这套不会有太大的经济压力。我讲完之后, 让同学们分组讨论, 让他们分析应该买哪一套房子。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 两组同学踊跃发言, 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 通过社会实际问题的引入, 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又让他们领悟到了该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寓教于乐
随着近年来网络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教学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如果教师想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教师不再是简单的备好课就行了, 而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课堂内容所需要的资料, 然后用来制作网络课件。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声音、漫画、视频等, 如果把它们合理的利用起来, 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 我在讲“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教学课题时, 因为这一课题内容多、容量大, 仅凭苍白的文字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便在备课的时候特意上网搜索了一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漫画和当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时的一些照片, 搭配上必要的文字解释, 告诉学生们资料对应的事件和处理结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不仅贴近实际生活, 而且非常形象, 学生们通过直观的材料, 认识到哪些举动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看完多媒体课件后, 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他们根据自己看到的案例, 展开热烈的讨论,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 既掌握了这一课题的基本内涵, 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四、理论融入趣味事例, 引起学生共鸣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这样的体会, 举一些趣味性强的例子, 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如果只是一味地宣讲理论, 则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因此, 我们在教授整治理论的时候, 要融入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事例, 以此调动起学生听课的兴趣。
例如, 我在进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教学时, 我告诉学生, 只是简单的用一根狗尾巴草或者仅仅是一根线, 就可以把河蟹钓上来。学生们听完都觉得不可能, 没有饵河蟹怎么可能轻易的上当呢?我看到学生们来了兴趣, 就把自己小时候在农村钓蟹的经历讲给大家听, 并且告诉同学们, 螃蟹的习性是只要让它的钳子碰到的东西, 它都会紧紧地钳住不放, 所以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把螃蟹钓上来。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完全被我贴近生活的事例吸引了, 他们不仅理解了为什么用一根线就能钓螃蟹, 还形象生动的体会了认识来自于实践的道理,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的兴趣。
再如, 我在进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时, 我把某位名人偷税漏税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后一片哗然, 他们在感叹名人挣那么多钱还偷税漏税的同时, 对名人应该交什么税、交多少税、怎么个交法等问题也相当感兴趣。我顺势把这些问题一一向学生做了解释。趣味十足的例子引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还让他们在不断的追问中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同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实践证明, 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学好思想政治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愿意去学, 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学。政治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教材, 探讨可行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张家港市后塍高中南校区)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和提高政治觉悟。因此, 高中政治课的趣味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和利用多媒体准备课件等几方面入手, 对趣味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趣味教学,方法
浅析高中政治趣味性教学方法 篇2
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将枯燥的、静止的教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有生命力的知识, 就显得格外重要。
增加教学趣味性的方法有多种, 生活不绝, 那么教学设计的灵感也会源源不断。本文从知识讲解的形式和知识的巩固复习这两个环节进行探讨, 希求能够找到可实现的和可以有效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的趣味性教学方法。
二、知识讲解的形式新颖别致
形式是整体性的器皿,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中事物的各方向的发展。新颖别致的教学形式所能带来的益处是多方面的, 寓教于乐的同时, 又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身上各方面的潜力。
1. 创设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而“知之者”与“乐之者”最大的区别便是前者被动接受, 后者主动探索。因此, 教学首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成功开启探索之门。例如:关于理性消费这一知识点, 可将消费类型分为盲从型、求实型、夸张型、冲动型。然后充分考虑同学们的意愿, 将其分为五组, 其中四组分别就上述四种类型中的一种表演其消费过程, 通过消费行为将这些类型的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最后一组的学生就负责观察总结, 在表演结束之后分别就其行为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此一来, 每位同学都必须参与到其中来, 同时也要对主题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 从而保证同学围绕所学知识展开一系列的活动, 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与理解。
2. 激活学生大脑中的问号
人都有一定的好奇心, 尤其是即将成年的高中生, 更是在脑中有着满满的问号。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这些原有的问号与教材知识结合起来, 其成效也将会非常乐观。
人在年轻时都有着一颗较为敏感的心, 对不同与差异有着很强的觉察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 反向解读课本上的概念。例如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的生产劳动率二者成反比这一概念, 教师可顺势给学生打一个问号:“既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商品价值量, 那么商家为什么还要冒着吃亏的危险去提高相应的劳动生产率呢?”事实上, 很多学生看到课本上的概念也早在心中打了一个小小的问号, 教师这样公开挑明矛盾点, 学生的疑问就会相继涌出, 既活跃了思维, 也能趁机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把握, 又能将其思维转移到更深、更广的层面上, 从而使其学会从全局出发, 辩证联系地思考相关问题。
3. 增设一定比例的课堂辩论环节
辩论是学习最有效的方式, 不怕观点错误, 就怕根本不开口、不动脑地思考和表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们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以辩论为载体, 今日的产婆术辩论便是当时流传至今广为运用的辩论法。
在政治课堂上, 辩论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问题都是越辨越明, 又可通过多方位的辩论形成学生立体式的知识框架, 对其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益处。例如:在讲我国的国体时, 为了加深学生对“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解, 可采取与别的形式的国体横向比较的方法。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为三组, 分别代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然后要求学生就自己代表的角色查资料, 自备辩论稿, 进行讨论式的辩论。如此就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同时也培养其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三、练习方式多元化
要想保证高中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就要确保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吸引学生, 促进其思考。前面就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进行了探讨, 但新知识点毕竟经常都被学生遗忘, 因此就其善后教学———知识点的巩固也应进行一定的趣味设计。
1. 采用竞赛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处于热血期,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骄傲, 对自己也有着不同的期待。教师可利用其不愿服输的心理, 就所学知识展开相关的知识竞赛, 看谁答得又多、又快、又准。
例如:关于投资理财这一内容, 教师可将班内同学分为三组, 在这节内容开始之间, 便提前告知这三组同学在新课结束之时将进行一场知识竞赛, 竞赛的题目由各组同学拟好之后, 交由教师主持, 三组同学共同抢答。这样, 就能使得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 从多方面对知识点进行思考, 更透彻地把握所学理论知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 邀请同学总结所学章节的知识点
在一个章节学习结束或复习的时候, 教师可暂居幕后, 邀请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事先教师可大致讲一下总结知识点的方法等, 逐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总结。这样一来, 既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又能使其掌握一定的总结技巧, 有助于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为其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教育是立国利民的大事, 高中生的政治课程学习更能为学生今后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建立产生不小的影响。学得好的话, 学生既能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 又能树立良好的政治意识;反之, 则根本谈不上自身政治意识的树立。因此, 应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兰兰.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2011, (10) :31.
[2]李春爱.浅谈如何实现高中政治课的高效教学[J].科技信息, 2012, (4) :315.
[3]李薇.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中学, 2012, (4) :39-39.
如何加强初中政治教学的趣味性 篇3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
在过去的教学中, 一直是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写, 学生看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图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具有直观、简明、形象、生动的特点, 这些教学方式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 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 教师在讲初中思想政治中《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 按照过去的方式, 照本宣科地读, 死记硬背地记, 学生显然提不起学习精神, 而如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关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记录图片或视频, 学生们能够置身其中, 感受到祖国统一的激动人心。同样的课程,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不仅能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更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变传统沉闷课堂气氛, 创建活跃、宽松的教学情境
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打破过去沉闷的课堂气氛, 语言应生动形象, 语气要抑扬顿挫, 通过笑话、幽默等授课方式拉近师生的距离, 避免学生听觉疲劳, 集中学生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问、活跃地去思考、去分析和讨论, 从而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和兴趣。
通过课堂, 培养他们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课堂互动方式, 比如, 分组讨论、课堂自由提问、辩论、竞赛等形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给予他们一定压力, 同时又让他们感觉具有挑战性, 在教学实践中, 充分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和毅力。
三、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 轻实践”观念, 注重实践同时结合现实
目前, 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知识轻实践的缺陷和弊端。虽然教材中有多种形式探究和实践活动, 但实际在课堂上运用得则非常少。这种重知识轻实践的教学方式, 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当大程度地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和激情。
知识源自生活, 教师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多关注生活, 多从生活中积累经验, 将书本和现实结合, 强调课本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理念。初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 如果教师局限于课本说教, 不善于结合身边事件和社会现实, 学生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对抗心理。坦然面对现实, 从生活和现实中的问题出发, 不仅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 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和社会观, 为走向社会奠定基础。例如, 教学初中思想政治课《承受挫折》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讲述一些自己身边的例子, 以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认识挫折并学会如何承受挫折, 增强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此外, 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举典型材料的例子, 当讲到其中某个新观点或者新概念时, 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感性材料, 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 更好地把握观点和概念。
初中生正处于求知欲最旺盛的阶段, 认知能力也不断提高。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 学生是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充当一个主导的地位。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以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精神,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在教学方式上力求改善并创新, 建设趣味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摘要: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联, 它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和体育等。初中思想政治课对初中生智育和德育有着重要意义, 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也关系着我国的未来和发展。然而, 当今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学生们背诵和记忆死知识、死概念, 这使得学生们普遍对思想政治课产生一种枯燥无趣的反感情绪。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沉闷而枯燥, 学生们普遍不喜欢上该课程, 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这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和目的。由此可见, 增加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非常关键。本文就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趣味性课堂
参考文献
[1].徐莉、夏晓梅, 《合作学习理论概述及意义分析》, 《学术论坛》, 2008
[2].华应龙, 《记我的一次反思教学经历》, 《人民教育》, 2004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趣味的作用 篇4
一、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无味的刻板看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无聊、空洞, 如此等等, 是不少学生先入为主的看法, 这一看法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看法。如果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这个看法, 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遇到一个思想认识上的障碍, 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重视, 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理解、接受, 因而, 教师应当努力地通过自己的教学消除学生头脑中那种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和形成新的印象。而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新的印象, 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要做到生动有趣、富有趣味。
二、使教学变为有趣的说理
事实上, 学生并非一般地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 也并非一般地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学生反感的仅仅是枯燥的说教, 学生喜欢的是“有趣的说理”。学生并不是不喜欢道理, 也并不是不喜欢教师讲道理, 学生喜欢教师有趣地讲道理。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无疑要讲道理, 学生也要听道理, 但学生喜欢, 也更希望教师把道理讲得有趣。如果教师仅仅是讲道理而没有趣味, 那么他的教学就有可能变成学生不喜欢的“枯燥的说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为“有趣的说理”,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
三、紧紧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如果枯燥乏味, 就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这种现象如果出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 就更不应当, 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 使得教师的教学等于无效劳动,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一点也不能达到, 或者说很少能达到。因而应当努力避免这种现象。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的有效办法就是教师的教学要富有趣味。教师的课堂教学富有趣味, 才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参与课堂教学, 避免学生上课时可能发生的瞌睡等现象, 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享受的课
教师的教学富有趣味, 就会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充满乐趣, 就会使课堂教学变成学生的幸福享受。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愉快地吸收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道理、思想、观念, 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五、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开心的课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一本正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这里应当破除一种偏颇的看法, 即认为, 思想政治理论只能用严肃刻板的形式来讲而不能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讲。其实, 我们翻阅毛泽东的著作, 可以看到, 毛泽东的许多文章和演讲都是富有趣味、生动活泼的, 是幽默“搞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调整自己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本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心境。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本身应当成为调整学生情绪的课堂, 通过课堂教学, 使学生消除不良情绪, 产生和形成良好的情绪, 从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变得轻松
高校是探讨、传授、传播高深学问的机构, 因而, 教师在教学中所讲授的道理必须是深刻的道理。教师只讲深刻的道理还不够, 还必须要吸引学生, 而要吸引学生就必须富有趣味。这样, 学生就会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深刻的道理。“轻”与“重”是相对的, “松”与“紧”是相对的。“重”给人以压力感, “紧”给人以紧张感。这里的“轻松”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压力感和紧张感, 感觉不到课程的深奥难懂。在这种心理状态下,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思想政治理论, 比较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趣味正可以起到这样一种作用。
七、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思想政治理论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意义, 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澄.激发学生潜能培养高素质人才[M].清华名师谈治学育人[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268.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篇5
那么,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趣味教学呢?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 无论做什么事情, 只要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便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一部优秀的电影, 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 紧扣观众的心弦, 使观众欲罢不能。教师讲课也是如此, 由于课堂开始, 学生的注意力还没有高度集中, 所以教师要想迅速提起学生对课堂的强烈兴趣, 必须精心设计导入部分, 激发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导入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诗歌导入、音像导入,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 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演小品、展开时政点评等进行导入。总之, 不管运用哪种手段导入, 其目的都是要巧妙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创造力, 而学生也会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 探索问题, 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是创造、保持趣味性的基本条件
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 于是出现了“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这往往会形成教师单方面表演、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这种学习方式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 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适时引入趣味教学法, 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方式, 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型, 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活泼、创新的课堂氛围, 这是学生树立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 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 应当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耐心与爱心,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他们的自尊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让学生如坐春风般愉快学习,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亲其师, 信其道”,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身边有很多丰富的典型实例, 作为教师就应该做个有心人, 时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并随时与教材内容挂钩, 以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运用, 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 必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到“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 联系学生自身实际, 联系当前学生辍学现象严重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中引出家庭侵害、学校侵害、社会侵害, 紧接着让学生讨论面对这些侵害应如何做。学生们热情高涨, 议论纷纷, 激发了强烈的兴趣, 牢固地掌握了课本知识。
2. 联系社会实际
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强烈的新闻性和鲜明的时代性, 中学生也对当今社会热点有强烈兴趣, 而现行教材具有滞后性, 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多联系社会生活中与教材有关的材料, 特别是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 及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到“国际关系”时, 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如美国与利比亚的战争、美国与伊朗的关系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生们热情高涨、各抒己见, 纷纷对当前的时局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们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牢固地掌握了基本知识和枯燥的政治理论观点,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最后,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产生满足感, 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 学生进而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文教学指要 篇6
一、教给观察方法,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用眼睛观察事物是最常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教给观察事物的方法。观察一定要仔细、有序。一次习作课上,我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虎皮兰”的作文,我先把自家种植的虎皮兰放在讲台上,供学生近距离观察,接着介绍虎皮兰的产地,植物种类及适宜生长的环境,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总体观察虎皮兰的外形———叶子一片片的簇拥而立, 叶片挺拔,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把利剑;继而摘下一片叶子让每个学生看看有什么特点。经过仔细观察,学生知道虎皮兰远看是绿色的,但是每片叶子的叶缘有金黄色的镶边,叶面上还有类似于老虎身上斑纹的纹路,学生因此而悟出“虎皮兰”的名称来源于它的叶纹特征,观察之后写一篇以《虎皮兰》为题的说明文就不难。教学方法总要从尝试实践中总结起来,再付诸实践才能使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因此,在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方面,我在开展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观察方法,在观察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创新实践。如:“在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的过程中,我带领学生越校园,走进果园观察家乡的香蕉,大部分同学都能讲出香蕉的特点,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把它的特点写具体,积极引导学生联想,由香蕉果想到香蕉树,由香蕉树想到农民种植的辛苦,由农民种植的辛苦想到浪费的可耻。这样,学生回到校园后,就觉得有内容可写,同时拓展了想象的空间,培养了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 老师”。小学生好 奇心强 ,对事物敏 感 ,对他们不了解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常常要“打破沙锅问”。直观具体的事物, 生动活泼的问好及形式多样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练笔,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次,我看到班上小强用绳子绑着一块砖头拖着跑,一边跑一边笑。看他开心的样子,我忍不住凑过去说:“玩得那么高兴,让我玩一玩吧! ”他说:“老师,我是不是像牵了一只狗? “原来他正将砖头想象成小狗,我赶紧说:”看它跳来跳去,还真像一只可爱的小狗呢!你将刚才玩的和心里想的写下来,明天读给大家听,好吗? ”他回家果然写了好几句话,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但能写出他在做什么,还写出心理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又如在组织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游戏时, 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画鼻子、击鼓传花、抢椅子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兴趣盎然。进行完激烈的游戏后,我及时组织学生聊天,只要内容与刚才的游戏有关即可。有的学生说出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心情,有的说出游戏时的紧张气氛等,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板书出重点,给学生思路,课后我发现学生都能较顺利地完成这篇习作。
三、注重写作素材与语言的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比如一次课上,我由于临时有事,离开教室仅仅5分钟,等我回教学室里,课堂一片混乱。见此情景,我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说话, 并进行思想教育及写作指导, 组织学生写一篇作文———《老师不在的5分钟》,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比我预想的好。又如班上几个调皮学生竟利用双休日爬窗进办公室偷老师的东西,在全校引起轰动,我在班上教育他们的同时让他们将此事写成一篇作文。学生因为对当天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有素材可写,所以写起来就得心应手。生活是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作文材料宝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从平常小事着眼,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作为作文素材。生活中的素材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就如有“神助”,轻而易举。
学生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是写不好作文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读读背背”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块园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我们学的课文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里面有许多规范、优秀的词句可供学习、积累。如《槐乡的孩子》一课中,描写天气热的语句是这样表述的: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知了、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日常习作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课外阅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词句天地,平时应多鼓励学生多读一些健康有益书籍,边读边记录,把课外书中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天长日久便积少成多。
四、培养勤练笔多修改的习惯
好作文是练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修改十分重要。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无一不是几经修改。我想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练习,写作也一样,训练不到一定程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会、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多练笔的习惯,滴水石穿,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勤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写作习惯也就养成。在指导学生自改作文时,我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地传授学生自改方法和要领。在自改过程中,根据班级学生的素质不同,进行分类,中上程度的学生习作自改的要求较高、较全面;中下程度的学生,进行自改,偏重字、词、句的修改,而后逐步提高。同时发挥集体力量,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我帮你改,你改我帮。互改后,换回自己的作文,针对修改内容进行领会,若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可以讨论,共同寻求满意的改法。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指要 篇7
1 英语课堂设计的功用
有些资深教师凭借多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应对课堂突发事故反应迅速,从而认为可以不需要设计课堂教学。然而,多数教师在终生教学生涯中都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一直坚持备课。从学生的视角看,教学设计恰恰证明了教师的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认真程度。编写教案正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特征的体现;而缺乏教案标志着这些教师劳动特质的相反面,是与教学规律相违背的。
无论正式与否,教学设计总会给教学设定一个框架、一种整体的模型。诚然,在课堂的某些环节教师可以脱离教案,但它毕竟是课堂教学的纲领,避免课堂教学的任意性,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对于课堂上所发生的事情能灵活机动、创造性地作出反应,但他们也需要提前思考,预设要求学生达到的目的,以及怎样达到这种目的。
教学设计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给教师思考课程进度和思考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机会。在课堂上,教案有助于提醒教师意在做什么?———特别是当教师分心或者一时忘记预设意图时。同时,教案还会给学生学会英语带来信心:学生通过教案立刻得知教师是否考虑了课程,并决定是否采取积极的态度与教师配合。
教案是计划:一种课堂结构的预设。教师期望课堂按计划发展,但情况往往并非如此。所有情况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设备不管用、学生厌学、学生以前做过、学生问些突然的问题或者突发奇想。这时,教师就要灵活机动,就要脱离教案来满足学生的某种愿望。有时,教案需要完全被抛弃,教师只有下课后再看看教案,看是否有些内容下次课还可以用。
2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
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可简可繁。有些资深教师手册中可能只记录着语言活动的名称、书页、听写活动的开头部分,或者关于某个特别学生的记录。这些笔记看上去很空洞,但实际上给教师提供了提醒注意的必要事项。而有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可能很详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每一句话都记录在案。根据英语课程的深度,对所讲知识的准备要下不同的功夫;如果是《高级英语》,需要对词汇、句子、课文做全英文讲解,设计到语法分析、修辞、语义语用分析、文体分析、篇章分析、互文性、跨学科性等等;可见,教师对知识的备课量是很大的,而所有这些在教案或教学设计中都要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应强调教法的设计。所有教学设计都有相同的成分:要说明教学的对象、教学的内容、怎么教和学,用什么教具等等。这样一个书面设计要详述的第一件事是教学对象描述:班额、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合作程度等。教学设计的第二个内容是:教师和学生想干什么———学习某项语法、写个记叙文、听一段采访、读一篇文章等。浏览教学设计便能识别要学习或要做的事情的逻辑序列。教学设计的第三个方面应说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怎么做。是两人一组?教师仅仅放磁带或者通过讨论运动开始一节课?如果一系列的四个活动项目都是教师领着做听写,那么这个序列是高度重复性的,因此学生很可能被这些不断的重复搞得越来越消极。对于每项活动,教师通常都要指出这个活动做多长时间以及要使用哪些教具:简单的录音机还是全功能的多媒体?
目前,许多学校比较成熟的教案模式凸显了教学过程的五步法: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复习→新授→巩固→作业)、板书、教学后记。这个方案强调了教学的规律性,也为许多年轻教师提供了一种借鉴。教学设计还应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以及本节课和前后课的一致性。为此,有必要深入探讨语言活动的诸多设计问题。
3 英语课堂活动问题举例
近年来,交际教学法与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有机嫁接倍受英语课堂教学的青睐。当今不同层次的英语教材(小学、中学、大学)大多采用了这一模式。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任务化来培养其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做事,在做事过程中运用所学语言。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上,通过任务驱动以及一个个语言活动任务的实现使得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价值、激发学习动机、体验成功、自我完善、培养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同时,学生还会有机会思考、决策、应变,能培养性格、情感、及语言策略等高级能力,最大限度地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设计这些语言任务驱动呢?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学设计过程既是备课过程。备课的三要素: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所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哪些学生支持这项语言活动?班级的构成将影响教师设计教案的方式。当决定使用某个活动时,学生的年龄、水平、文化背景以及个性特征都需要考虑进去。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通常有一部分叫做“班级描述”以提醒自己到底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
其次,活动的原因。这个活动必须是整个语言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另外,教师和学生是否喜欢这个活动也是要考虑的因素。预先考虑好一项活动会达到什么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是怎样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得到了提高?它可能给予学生在词汇领域的更好理解;可能在特定的话题范围让学生更流畅。它可能起到这样一种效果:在应对较长较难的口头故事时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策略;它也可能只是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如果难以说出某项活动可能达到的目标,这项活动就不值得使用。在教案中,这通常被叫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要明确。
第三,活动持续的时间。有些活动似乎很有创造性,但仅仅持续几分钟就结束。有的活动需要准备时间、讨论时间、学生-计划时间,等等。往往使教师最担心的是:下课铃响了,而某项活动还没完成。所以考虑好一项活动要占用多长时间是教案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教案中要给活动“定时”很有必要。另外,预设活动的时间,还可以使教师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使之得以有效处理。那么,教师就要靠语言学等相关知识作为支撑来洞悉语言活动的实质运作过程,以预设这些问题,并有足够的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需要哪些教具?教案中通常指出要使用的教具或附上学生需要的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黑板、录音机、投影仪、角色表演所需卡片、PPT课件等。考虑到教室和设备的局限性也很重要;当然,多媒体教室会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五,语言活动是怎样进行的?谁先做什么?什么时候以及如何组成两人一组或小组?教师什么时候作出指令?做什么指令?资深教师可能在脑海中早已勾画出了一个固定的流程;但是,当尝试新东西时,也要仔细地考虑活动的运行机制。教案中,这些通常被称为“教学过程”,并被注明活动的类型。有时用注解的形式如,“TQ→SA”代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S→S”表示两人小组活动,“B→G”表示男女分组。
最后,要考虑如何保持活动系列的连贯性。某项活动本身会激发学生投入运用规范的语言;但是,它和前后的活动有什么联系呢?是否有语言的衔接?也许两三个活动是靠话题联系起来的,一个活动自然引起另一个活动。也许某个活动和它前面的没有联系:于此,可以打破课程的单调性或起到“变速杆”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课程整体有一个合理的勾画并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教案中。
4 课时系列规划
课堂活动贵在有多样性,用教师行为矫正学生以及教师的厌倦;换言之,当教师设计一节课时,要嵌入活动的变化和练习的多样性。整堂课可以有一个整体主题,但在这个主题范围内学生用英语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寻求由多样性和兴趣所激发的信心,并持续这种信心的连贯性。要把这种连贯性渗透到一系列教案中,建立一个衔接的过程模式及话题链,使学生感到朝向总体语言学习目标的一步步的提升,及时建立成就感。
尽管如此,课程的“可预测性”和“千篇一律”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尽管课程需要连贯性,但教师必须记住:如果学生确切地知道所期待的事情,那么很可能不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更能使学生有积极性。同样,今天如果开始和昨天同样的活动,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到那么有热情。理想的系列活动(比如三周的)会有以一个或多个话题为基础贯穿其中的线索;在这期间,多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都得到合理的安排;所教的语言会在一个逻辑序列中行进。这就要有一个能够给学习过程带来多样性和兴趣的活动范围。一个长的(比如两周)教学序列是由较短的序列(比如六节课)构成的,而他们又是由更为小的序列(比如每课一两节)构成的。而在课堂教学层面上,我们必须确保教学的三个方面:学生感兴趣并积极投入、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活动。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