诙谐语言

2024-12-14

诙谐语言(共11篇)

诙谐语言 篇1

一文体的定义

“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体体式, 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狭义上的文体指文学文体, 包括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征、作品的语言特色或表现风格、作者的语言习惯以及特定创作流派或文学发展阶段的语言风格等。本文主要从语言风格入手, 分析后现代作家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把两类截然相反的语言风格即庄重与诙谐拼贴在一起的作用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二庄重与诙谐语言的拼贴

童庆炳在《文体与文体创造》一书中把文学风格分为八组十六种, 并用八卦图显示出来, 作者认为庄重与幽默不能相兼。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在《演说家》一文中说:“谈小事需朴素无华, 论大事需庄重华丽”, “带有讽刺的诙谐文, 它引起人们悦笑, 近于笑话, 但它的含意在于讽喻, 又跟只是引人发笑的笑话不同。”它可以展现作家的睿智而改变作品的色彩。下面所摘录的例子是《万有引力之虹》中庄重与诙谐两种语言风格的拼贴。在这个例子中, 皇家外科学院研究员波因茨曼博士“刚开始问斯洛索普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波士顿罗克斯伯里的黑人。斯洛索普开始回想起他的大学时光, 在玫瑰园舞厅一个黑暗贫穷的角落”。“波因茨曼安排斯洛索普去经手一个实验来测试美国白人对于黑人的反应。”

白人大学生们吼叫着给台上的小乐队点曲目……他们摇摇晃晃, 大撒酒疯……衣兜里的口琴成了没用的废铜。累赘。无用的摆设。尽管如此, 他还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在玫瑰园舞厅楼上的男厕所里, 他一阵晕眩, 跪倒在一个抽水马桶上, 狂吐起来:啤酒、汉堡、炸薯片、法国作料拌的特大色拉、半瓶摩克葸、晚饭后吃的薄荷糖、克拉克糖块、一磅咸花生, 还有一个拉德克利夫女孩古典鸡尾酒里的那颗樱桃。眼里的泪水流成了串。就在这时, 只听“扑通”一声, 口琴突然掉进了, 哎哟, 掉进了讨厌的马桶里!小水泡立刻沿着口琴亮闪闪的两侧涌上来, 涌到褐色的木质琴面上。琴面上的漆有些地方还在, 有些地方被嘴唇磨掉了。口琴沉入雪白的桶颈, 沉入黑夜的深处, 这些细小的银色泡沫也随之飘散开去……哦, 不, 不, 傻瓜, 口琴已经掉下去了, 不记得啦?低音簧片在碰到瓷壁时响了一阵儿 (雨打在某处的一扇窗户上, 打在外面屋顶上一个薄金属板做的通风管上:波士顿的冷雨) , 然后沉寂于水中。他最后呕出的褐色胆汁状污物在水里盘旋成条纹形冲走了。口琴是叫不回来了。要么就让口琴丢掉, 抛掉欢歌的良缘, 要么就得跟下去。

斯洛索普要跟着口琴从马桶里下去, 那就得头朝下。这样不太好, 因为这样一来屁股就无助地露在了外面, 周围又是些黑人。谁都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不过别无选择。他脸朝下, 进入了恶臭无比的无名黑暗。突然, 沉稳有力的黑色手指开始解他的皮带和裤口, 强有力的手扳开他的双腿, ……

……于是他停止吹风笛, 并且在第二天找到了口琴。这把口琴碰巧是他1938年或1939年在玫瑰园舞厅马桶里丢掉的那一把, 不过年深日久, 他已不记得了。

以上这个例子很明显不是真实的, 但是它却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现实社会。庄重与诙谐两种语言风格在上例中用得很巧妙。“后现代式的语言污染日益浸入生存领域, 无聊的烦语、圆滑的文字、漫不经心的国骂、充斥世界的广告语言, 已经使语言丧失了清新自然的本来面目, 而成为思想贫乏时代人们卑浊处境与心态的表征。”原来经典的传统语言已经慢慢地被粗俗的语言所浸入。这也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特征。斯洛索普向马桶里呕吐的东西是西方现代文明社会的产物 (庄重) , 而马桶、呕吐这些低俗的东西却与西方文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诙谐) , 暗示了理性的西方文化 (白人文化) 是令人作呕的, 只是上层的资本家剥削大众的工具。应该被人类看成如屎一般的废物抛弃掉。此外, 斯洛索普一直带在身上的口琴 (庄重) 也掉进了马桶中 (诙谐) , 更荒唐可笑的是他选择要跟随口琴而进入马桶深处。例子中说他也不想, 不过别无选择。这也成为了波因茨曼测试的结果。种族偏见是美国白人一向存在的心理现象。斯洛索普, 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牺牲品, 无意识地排斥着黑人。托马斯·品钦并不是为黑人的解放而战斗。在他的作品中, 白人和黑人都失去了自我, 都被西方的文化所异化。斯洛索普跟随口琴而进入马桶深处也显示出清教徒对身体的厌恶。身体对于清教徒来说就是敌人, 身体的奢华和享乐是罪恶的, 阻碍了他们进入天堂的路。多年后, 斯洛索普无意中发现了自己已经丢掉的口琴, 这也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无序的, 无法受个人控制的。

三结束语

托马斯·品钦用两种完全不同风格的语言, 即庄重与诙谐的拼贴把美国当时的文明社会描绘得淋漓尽致, 虽然看似荒诞, 却把科学狂人、人性的麻木、道德的沦陷、性泛滥等当代的现象表达得令人称奇。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第三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刘勰.文心雕龙注释 (周振甫注)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4]Douglas Fowler.A Reader’s Guide to Gravity’s rainbow[M].Ardis, 1980

[5]Robert D.Newman.Understanding Thomas Pynchon[M].Columbia, S.C: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86

[6][美]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张文宇、黄向荣译) [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

[7]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50

诙谐语言 篇2

2. 两名二货室友去打乒乓球,由于技术太次,突然想模仿世界冠军好霸气的打球的感觉。于是她们把球抓在手里,然后互相拼命挥球拍,嘴里还带诶嘿哈哈的配音。一呆萌妹纸路过,巨崇拜的说,你们好厉害哦,速度快的球都看不到了!一点点语录网

3. 有天晚上去学美术,蚊子好多,谁知道一只蚊子停在了美术老师的大腿上,过了两秒后,居然死掉了!我对老师说,老师,有只蚊子在你腿上晕了,老师说,当然,我的牛仔裤两个多月没洗了。

4. 宿舍里,熄灯后,奶妈最后一个冲完凉出来,问我,大佬今天你用什么冲凉的,全宿舍都没有香皂了。我只用洗面奶洗了下。我回道,我是海飞丝洗的。旁边的鬼B说,还是我比较吊,用的雕牌透明皂。半天没说话的小B幽幽地说,我特么用的立白洗衣粉,还说不伤手的,洗的全身发烫。

5. 同事上学时候住上铺,晚上放个小桌子看书,早上起来桌子不见了,下床一看糊在下铺脸上,赶紧拿起来,鼻血也干了,眼眶也青了,尼玛居然没醒!叫起来问他,答曰:妈的晚上感觉有东西砸我脸上,懒得醒!懒得醒!真羡慕这睡眠质量!

6. 初中时候,一个平时特严厉的老师正在黑板抄题,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抄错行了。正当班级静静的时候,二货同桌因为我踩到了他掉落的笔而大声咆哮到:你瞎啊!小伙伴们惊呆了!!

7. 高中某一天晚上,寝室几个熄灯后卧谈正嗨,结果别巡视的副校长抓着集体去操场罚站,6个人按军姿标准站着不准说话,突然副校长抽了旁边哥们一巴掌,还说让你笑,过了一会,又抽了一巴掌说你还笑。那哥们满脸委屈的哭着说:我真没笑,只是牙齿有点龅,牙齿有点龅!

8. 不要让你的女朋友有蓝颜,因为她蓝着蓝着你就绿了,不要让你的男朋友有红颜,因为他红着红着你俩就黄了。

9. 请勿骚扰,本人正在骚扰别人。

10. 情人节表白,人家不听;愚人节表白,人家不信;清明节表白,人家不应。唉。

11.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自己未化妆的脸。

12. 做人就要做一个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人。

13.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14. 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

15.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16. 人生就像卫生纸,没事的时候,尽量少扯!

17. 工作,退一步海阔天空,爱情,退一步人去楼空。一点点语录网

18. 自从我变成了狗屎,就再也没有人踩在我头上了。

19.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

20. 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21. 曾经你是我的天与地,如今四面八方都取代你。

22. 每过一天,我就在日历上打个圈。到星期天的时候,才发现日子被我过成了省略号。

23. 你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智商

24. 老天,你让夏天和冬天同房了吧?生出这鬼天气!

血色的诙谐 篇3

科恩兄弟出生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由于父母的开放式教育,从小,科恩兄弟就对犯罪和侦探题材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学毕业后,两人先后来到纽约投身电影事业。1985年,兄弟两人拍摄的电影《血迷宫》上映票房成绩达到了300万,并一举拿下了第一届圣丹斯电影节的重头大奖——评委会大奖。科恩兄弟从此找到了敲开电影制作圈大门的金钥匙,开始在美国影坛崭露头角。90年代初,科恩兄弟又完成了一部新作《巴顿·芬克》。该片使科恩兄弟一举跨入国际著名导演的行列。

2007年,《老无所依》横空出世。《老无所依》改编自麦卡锡的同名小说,这部全新风格的西部电影也被认为是科恩兄弟喜剧元素最少的一部。影片上映之后,首周本土票房就超过了1.2亿美元,海外累积票房达到了86亿。影片更是给兄弟俩带来了迄今为止最多的荣誉,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同时也获得3项英国影艺学院奖,两项金球奖。由此,科恩兄弟在电影界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从科恩兄弟的电影当中不难看出,他们曾受到过许多名导的影响,两人在犯罪场景的设置上偏爱设置紧张的环境,惊悚的气氛,很明显受到黑色惊悚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影响,而两人在人物形象设置和荒诞剧情的设置上又大有库布里克的遗风,同时两人对阴沉环境的塑造又让人们看到了蒂姆伯顿的影子。可以说美国成熟的电影工业机制和两人对于大师风格的完好继承再加上天赋,铸就了这一对电影行业的奇才。

二、罪与罚——科恩兄弟的作品题材

之所以人们认为科恩兄弟的电影是黑色电影,正是因为他们的电影大都与犯罪有关,在其导演生涯所拍摄的14部电影中,除了《金钱帝国》之外,其它的13部都与犯罪有关。犯罪内容更是花样百出:绑架、盗窃、雇凶杀人、黑帮火拼在电影中都有表现。

在我们观看科恩兄弟的影片时,可以发现在他们的电影中,所谓的正义和代表正义的警方是缺失的。在故事的最后对种种犯罪进行惩处和制裁的,不是警察而是无法掌控的命运。比如《血迷宫》整部影片出现在观众眼前的都是一个个心理阴暗的罪犯,对于他们的丑行,则完全没有警方的介入。《老妇杀手》中,警察也是缺失的,从头至尾只出现寥寥几次的警察完全就是一个跑堂的,对于惩处5个罪犯他们没有起到半点作用。在《老无所依》中,即使汤米·里·琼斯扮演的警官是作为主人公出场,但比起杀人如麻的安东·舒格来,他永远要慢上一步,每次都是在惨案发生之后才到场。对于在片中极为强势的舒格,警官可谓毫无办法,甚至完全不能给舒格造成一点威胁。在片尾,警官辞职之后也对社会发出了感慨,表达了面对愈加穷凶极恶的罪犯时的无奈和无解,由此看出,导演认为在真正的邪恶面前正义是苍白和无力的。

三、命运——科恩兄弟永恒的主题

《血迷宫》的开头有这样一段独白:“人们都喜欢抱怨,是事实却是:凡事无绝对,无论你是教皇,美国总统或是年度风云人物,总会遇到一些事情出了岔子,那就继续抱怨吧,去跟你的邻居讲一讲,让他来帮帮忙,然后就看他怎么推脱吧。在俄国,人们总提倡帮助他人,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根据我在德克萨斯州所知道的,在这里,你只能靠你自己。”这段独白不仅仅是《血迷宫》的主题,也是科恩兄弟之后所有影片的共同主题。

(一)《血迷宫》——交织的命运

在《血迷宫》中,老板马迪希望雇佣威瑟杀掉雷和艾比,而威瑟则用假照片骗取酬劳之后,用艾比的枪杀掉马迪,这样不仅得到了钱还能嫁祸艾比,后来发现照片已经被马迪掉包后留下,当他返回取照片时,雷已经将马迪活埋,于是只能继续杀人灭口,但是在杀掉雷之后却被艾比误认为马迪而将其击杀。于是,一个看似完美且毫无漏洞的计划,就在威瑟实施的过程中因为不断的突发情况而彻底走了样。

(二)《冰血暴》——失控的暴力

在《冰血暴》中,“命运主宰一切”的主题更是被科恩兄弟酣畅淋漓地加以展现:杰瑞雇佣两名绑匪盖尔和卡尔,想通过绑架自己的老婆来向有钱的岳父维德敲诈100万美金,用以投资停车场。没想到岳父对他的投资项目非常感兴趣并愿意投资,杰瑞想要停止绑架计划,但是却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绑匪。而另一方面已经绑架成功的两个绑匪因为汽车没有牌照而被巡警盘查,眼看事情就要暴露,盖尔枪杀了巡警,还杀掉了两个过路人。卡尔因为意外的事故而慌了神,紧逼维德付赎金,维德情急之下单刀赴会,卡尔见到来者不是指定的人,直接击杀了维德,而回到住处时,急躁的盖尔已经将人质撕票。后两人又因分赃不均,盖尔直接杀了卡尔。

“小人物的不自量力总会招致命运的嘲弄”,成了科恩兄弟电影的一贯主题。

四、精巧的个性风格——科恩兄弟的银幕手艺

每一个优秀导演的作品都带有浓重的个人烙印和风格特点,比如,昆汀电影中众人喋喋不休的话痨和毫无顾忌的粗口连爆,扎德对电影中油画色彩近乎于偏执的热爱,希区柯克更是犹如强迫症一般,在自己的每一部电影里都要露个脸。作为黑色幽默电影奇才的科恩兄弟,自然也拥有极其鲜明的个人特色。

(一)反悬念多线条的叙事结构

首先在讲述故事方面,科恩兄弟和林奇、昆汀等人虽同为黑色幽默式的叙事,但是科恩兄弟电影中的叙事方法都是顺序,故事遵循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经典模式,整部电影中看不到其它黑色幽默电影惯用的倒叙和闪回的叙事方式。兄弟俩的叙事方式则非常具有惊险片的风格,每场戏都充满了张力,镜头一气呵成,完全没有拖沓和冷场。虽然他们的电影拥有惊险片的元素,而且电影中大量的镜头风格明显受到希区柯克悬疑黑色电影的影响,但是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则完全是与希区柯克叙事方式相反的反悬念式。往往电影一开始,就直接告诉你人物要做什么。比如《冰血暴》中一开始,通过杰瑞和两个绑匪的商谈就把整个影片中最大的悬念和盘托出;《老妇杀手》中,开场不久便知道博士一伙人租用地下室是为了盗取钱库。可以说,在叙事上科恩兄弟要的不是惊悚和悬念,而是在观众已知的时间走向上设置于观众的预期完全相悖的意外。科恩兄弟总是让故事逐渐偏离观众预期的路线,朝完全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的电影带给观众的震撼并非不可捉摸的悬念,而是出人意料的突发状况。然而,就在观众对科恩兄弟的电影逐渐熟悉并对电影中一些毫不起眼的细节开始注意并揣测下一步的走向时,科恩兄弟也开始在电影中放置“陷阱”和“烟幕弹”,电影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和剧情毫无关系而又离奇的枝节,起到了把水搅浑的作用,把观众的注意点引开,使观众无法预料接下来会在哪里发生转折,而这些枝节在之后再也不被提起,直到最后,观众才大呼上当。

(二)凝重阴郁的镜头艺术

就如音乐家必须通过乐谱来承载美好的音律一样,导演必须通过一个个的镜头来对电影进行展现,每一部经典的电影之所以不朽且为人所牢记,除去剧本的优秀,也是因为它的每一个镜头都做到了精湛而又别有寓意。每个看似普通的镜头都是通过了导演的反复推敲才最终确定。科恩兄弟对于镜头艺术独特的驾驭能力,总是让他们的电影别有一番奇异。

科恩兄弟很喜欢在片中使用大号的特写镜头,在使用大特写镜头的同时会对场景再进行深度地推进,将特写的细节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例如在《老无所依》中,当摩斯发现墨西哥毒贩火拼的现场时,刚开始只是远远看到几个小黑点,随后就看到几辆车零散的摆放在那里,紧接着就看到了遍地的死尸,最后再近距离地让你看到地上散落的弹壳,被苍蝇缠绕的已经僵硬的尸体和溅落在四处已经发黑的血液。镜头的逐渐推进带观众一步步走向残忍的暴力现场,将暴力最大限度地展现给观众,从而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

科恩兄弟还会经常固定镜头,以此强化镜头中静的内容,从而给观众造成阴郁、压抑的视觉效果。就如《冰血暴》以白底黑字的字幕开头,镜头定格在一片微微泛蓝的白色之中长达一分多钟,直到出现一辆车拖着另外一辆车从镜头前驶过,才辨别出原来这不是追加上的字幕底色,而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

(三)哥特风格的电影色彩

科恩兄弟的作品通常都会有统一的色调——暗色调,不管是人物的着装还是周围的建筑物或天气环境,都以阴冷的蓝色和黑色为主,也使科恩兄弟的电影带上了哥特的气质。这也与他们对自己电影黑色喜剧的定位有关,尤其是他们的代表作《血迷宫》和《米勒的十字路口》。这两部电影由始至终几乎都笼罩在浓重的黑暗当中,场景大多都是漆黑的雨夜或阴暗的室内,片子的风格也因此变得压抑而阴郁。而在《冰血暴》中,虽然大部分剧情时间是在白天,但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被放在了深冬季节,电影一开始有长达一分钟的定格镜头,就已经把电影的主色调定位了以白和蓝为主的冷色调。这种色彩风格在《老无所依》中得以改变,镜头背景多是金灿灿的沙子和明媚的阳光,然而随着灿烂的阳光而来的还是赤裸裸的暴力血腥,在这部电影中,科恩兄弟采用了冷暴力的处理方式,当出现血腥的场面时,不再使用背景音乐来弱化场面的残酷,而是通过局部特写镜头来放大暴力的残酷性。这种阳光之下的暴力使得犯罪场面更加接近于真实,即使灿烂的阳光也不能消减片子中令人难耐的残忍,虽然相比暗色调使影片抑郁的风格得以消弱,却又加强了影片带来的压抑感。

(四)带有浓重美国文化色彩的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也是科恩兄弟电影的一大特色,他们作品中的音乐通常都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逃狱三王》中的音乐就与片中的事件和场景相呼应。“影片的气氛和场景都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黑人囚犯在空旷的原野上唱着《拉撒路》,使乡巴佬乐队获得自由的《深陷痛苦的人》以及主人公即将被绞刑时掘墓人的歌唱,音乐定义了影片打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南部,它将南部理想化成一片充满信任、乡土气息和甜蜜爱情的乐土。”[2]同时片中种类繁多的曲风也让观众感受到了美国的传统文化。

(五)傻瓜式的人物形象

纵观科恩兄弟的电影,可以归纳为一群傻瓜费尽心思地去干一件傻瓜事,因此可以看到科恩兄弟电影中的每个人都冒着三分傻气,就连以精明强悍形象为代表的蒂尔达·温斯顿和英俊不羁的布拉德·皮特到了科恩兄弟的电影中,也乖乖地变成傻帽。而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布拉德脑袋上顶的那个反叛发型,这个发型是美国朋克小青年的最爱,但是当这个发型顶在已经有3个孩子的老爹头上时,再配上有些二百五且懦弱的角色形象,就显得无比傻帽。科恩兄弟的每部电影都挖空心思地在主人公的脑壳上做文章,争取做到在发型上先声夺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老无所依》中,巴登顶的那个老娘们头了,当观众看到一个如此加长的锅盖扣在一个无所不能的杀手脑门上时,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最后经查证,这个发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个妓院老板娘的发型。就连巴登在发表奥斯卡获奖感言时都感叹:“多谢导演敢于把这个角色给我演,并把这个史上最变态的发型按在我头上。”

(六)离奇反常的道具设置

在影片的道具方面,科恩兄弟似乎酷爱玩非主流,各种各样的奇怪道具在电影中发挥出人意料的作用。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老无所依》中舒格用来杀人越货的那杆枝端肿大、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霰弹枪和开门毁锁还能杀人于无形的气枪,而那杆让舒格视门板为无物的气枪被人爆出是墨西哥用来宰杀公牛的,然而这两种武器杀人时如同切菜一般的表现,倒是和舒格冷峻残忍的形象相得益彰。

五、嘲讽与颠覆——科恩兄弟电影的黑色幽默

在近代,黑色幽默电影制作人奇葩辈出,科恩兄弟无疑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这两人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黑色幽默电影的代言人。科恩兄弟电影中浓重的黑色风格,变形扭曲的人物,以及失控的情节设置,形成了一个独具魅力的“科恩式”的影像。总的来说,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嘲笑

嘲笑是科恩兄弟黑色幽默的一个主要特征,科恩兄弟通常将悲剧型人物置于一种喜剧式的环境当中加以冷嘲热讽。比如影片《巴顿·芬克》, 科恩兄弟通过巴顿·芬克的视角对好莱坞电影业进行了无情地嘲讽。电影开始,初入好莱坞的巴顿·芬克在饭桌上听到制片人告诉他,在好莱坞,随便扔一块石头就能砸到一个作家,几分钟后,巴顿就在厕所里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作家梅修。在同梅修的秘书奥黛丽上床之后,巴顿又知道了原来这个大作家的作品均是奥黛丽代笔完成。这对巴顿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巴顿就开始了不停地咒骂,当奥黛丽被谋杀之后,这位大作家的职业生涯也随之走到了尽头。整部片子的嘲讽意味也随着这一剧情达到了高潮。

(二)解构

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世界中,总是不乏对正统的解构,尤其是对所谓“美国梦”的解构。通过对人追名逐利的刻画,科恩兄弟向世人昭示了资本主义“美国梦”的彻底破产。科恩兄弟还通过一些传统意象上的解构,表达了对“美国梦”的批判。比如《血迷宫》中对于传统牛仔文化的解构,侦探威瑟始终都顶着一顶牛仔帽,并且在片尾用刀捅穿手之后,还忍着痛把刀子拔出来,挣扎着带上牛仔帽。牛仔文化狂野而又不失优雅,但是威瑟则凶狠狡诈。

(三)荒诞

科恩兄弟很善于在电影中刻画荒诞的剧情和人物,这些剧情往往听上去不靠谱和离奇。比如《冰血暴》中,一开场,杰瑞和两个杀手见面,三个人的对话听起来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杰瑞要拜托这两个人帮他做什么,随后就通过盖尔之口知道了,原来杰瑞是委托这两个人帮他绑架自己的老婆来向自己的岳父勒索钱财,看到这里,相信无数观众都已经目瞪口呆。在人物方面,这些人物往往看起来精明强悍,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露出“软柿子”的内在。

余论:科恩兄弟电影的影响

在电影史上,科恩兄弟无疑是一个不容避开的话题,两人开辟的独特的黑色幽默,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一道奇葩,颠覆了以前黑色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喷发式的宣泄和暴力。

作为美国独立电影的扛鼎之将,科恩兄弟影片的真正价值,在于对“邪恶”的正视,并通过对“无常”的表现,使观众体验到不可测的“神意”。不管你是平平庸庸的普通人,还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只要踏入邪恶的领域,即使可以逍遥于法律之外,但是上天终会借命运之手对你进行制裁。从而使人们重新唤起对善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敬畏。

浅谈韩愈诗歌的诙谐幽默 篇4

韩愈诙谐幽默的诗歌大概有六十多首, 如:《嘲鼾睡》、《调张籍》、《郑群赠簟》、《落齿》、《三星行》等等, 有的通篇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写成, 有的中间夹杂诙谐幽默之笔。韩愈的这部分诙谐幽默的诗歌多作于仕途坎坷之时, 而且绝大部分作于阳山之贬和再贬潮州之前, “潮州还后, 则节简严重, 无复此作矣” (樊汝霖语) 。 (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根据这些诗歌的内容, 大体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自嘲与嘲弄他人的作品, 如:《赠刘师服》、《嘲鼾睡》等。

自嘲的诗歌, 以《赠刘师服》为代表。在这首诗中韩愈拿自己开玩笑, 看到别人牙齿牢固而整洁, 就很羡慕, “羡君齿牙牢且洁, 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 所存十馀皆兀臲”。诗的开头从牙齿着笔不得不令人发笑, 继而又用“大肉硬饼如刀截”来比喻刘师服吃饭时的情景, 更让人觉得谐谑有趣。自己的牙齿仅存十余, 只能“合口软嚼如牛呞”, 读到此, 想着当时的情景, 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嘲弄他人的诗歌, 以《嘲鼾睡》为代表。在诗中韩愈着意刻画了人打呼噜时的情状神态, 这种声音“有如阿鼻尸, 长唤忍众罪。马牛惊不食, 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 镜面生痱癗。铁佛闻皱眉, 石人战摇腿。韩愈还说“吾尝闻其声”, 可见对于澹师的鼾声, 韩愈是亲历其境, 并可能身受其难, “孰云天地仁, 吾欲责真宰”。诗中丰富奇妙的的想象, 细腻逼真的描写, 通过诙谐幽默的笔触刻画出来, 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第二类是与朋友间唱和的调笑诗歌, 如:《寄卢仝》、《病中赠张十八》等。

卢仝曾以游戏之笔在《与马异结交诗》诗中写到:“昨日仝不仝, 异自异, 是谓大仝而小异。今日仝自仝, 异不异, 是谓仝不往兮异不至, 直当中兮动天地。”韩愈在《寄卢仝》中同样以游戏之笔写到:“往年弄笔嘲同异, 怪辞惊众谤不已。”在这首诗中, 韩愈首先用漫画的笔法刻画了两个相貌丑怪的奴仆形象:“一奴长须不裹头, 一婢赤脚老无齿。”诗中写到, 一群恶少骑在卢仝家的“屋山”上窥视, 使得卢仝一家难以安宁, 卢仝忍无可忍, 最后遣人向当时任河南令的韩愈告发。韩愈大怒, “立召贼曹呼伍伯, 尽取鼠辈尸诸市”, 卢仝知道了, 又赶紧劝告韩愈不必用猛刑。在陈迩东选注的《韩愈诗选》中, 陈先生指出韩愈这样写是“故张其词”, “故作诙谑语”。可见韩愈只是想吓唬吓唬那些恶少, 故意扬言要将他们处死, 而卢仝却信以为真了, 韩愈在诗中以戏谑的语调嘲笑了卢仝的“傻”, 是朋友间无拘无束的调侃。

《病中赠张十八》一诗就表现出了自嘲和嘲笑张籍的“善意的幽默”。 (第46页韩愈和孟郊的诗歌[美]斯蒂芬·欧文著田欣欣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这首诗写的是韩愈折服张籍的整个过程, 诙谐幽默的特色初露端倪。“诗中描写张籍力可扛鼎, 身体由于骄傲膨胀得像肿瘤, 言语急促不清, 还有酒壶缀洋腔的独特形象……张籍显然急于给韩愈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努力换来的是彻头彻尾的指责。……他通过自嘲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寻找借口, 颂扬张籍, 并且通过请求他像自己一样尽可能轻松地看待事情来取得他的谅解。” (韩愈和孟郊的诗歌第46页)

第三类是转移愤恨之情的嘲讽之作。

有人说:“幽默是转移愤恨之情的文雅方式”。韩愈的这些诗歌用语诙谐而又寓含讽刺, 虽不像讽刺诗那样冷嘲热讽, 却具有讽刺诗的艺术效果。代表作有:《华山女》、《泷吏》、《衡岳》等。

元和十四年正月, 韩愈写了《谏迎佛骨表》向宪宗劝谏, 《华山女》当写于《谏迎佛骨表》的前后。施蛰存先生就把此诗当作讽刺诗, 该诗是对佛道二教辛辣的讽刺。写“街东街西讲佛经, 撞钟吹螺闹宫庭”, “黄衣道士亦讲说”, 却“座下寥落如明星”。道教徒为了战胜佛教徒, 只有让华山女道士“洗妆拭面著冠被”, “遂来升座演真诀”, 结果“扫除众寺人迹绝”。描写的华山女的住处是“云窗雾阁事恍惚, 重重翠幕深金屏”, 以此暗示华山女与“豪家少年”的暧昧关系。韩愈还有一篇反对道教为主题的诗:《谢自然诗》, 二者主题相同, 艺术效果却迥异。可见谐谑手法的艺术力量之大。

另一首《泷吏》也是“嬉笑怒骂而又深入骨髓的力作”, “阎琦在《韩诗论稿》中高度评价了这首诗, 认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痛骂奸臣误国的作品, 要推《泷吏》为巧骂第一。” (韩愈诗歌的谐谑风格陈韩星) 在这首诗中, 韩愈写到自己被贬潮州时向一小吏打听潮州情况时, 却受到小吏一顿数落, 韩愈便觉得自己做官做得一塌糊涂, 读来滑稽幽默, 颇有情趣。

第四类是描写生活琐事的诙谐之作。以《郑群赠簟》、《落齿》、《苦寒》等为代表。

在《郑群赠簟》这首诗中韩愈自言道, “法曹贫贱众所易, 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 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 慢肤多汗真相宜。”这是韩愈嘲笑自己身体肥胖、肚子大、容易出汗、不耐热。据载韩愈是个胖人, 形象不雅观, 但韩愈并不把自己形体的缺点放在心上, 用诙谐之笔展现出来。接下来又写到, 好朋友郑群知道了韩愈喜爱竹簟的心思, 就慷慨地送给了他。韩愈“呼奴扫地铺未了, 光彩照耀惊童儿”, 马上“倒身甘寝”, 觉得好像所有的疾病都痊愈了。诗人用诙谐幽默的笔法把朋友赠簟之事写得生动有趣, 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韩愈不仅经常和朋友开玩笑, 也经常在生活琐事上开自己的玩笑。如《落齿》所写就为掉牙齿这样的微末俗事, 写到自己“去年落一牙, 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 落势殊未已。馀存皆动摇, 尽落应始止。”牙齿的衰落, 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他“始忧衰即死”, 但他挺能想得开, 后来又自我调侃起来, 说“馀存二十馀, 次第知落矣。倘常岁落一, 自足支两纪。”最后还自我安慰道“语讹默固好, 嚼废软还美。”对于韩愈的这种诙谐幽默的笔法, 清代的査慎行在《十二种诗评》中评价是“曲折写来, 只如白话”, 同是清代的朱彝尊却给了很高的评价, 在《批韩诗》中赞道:“真率意, 道得痛快, 正是昌黎本色。”胡守仁先生在《韩孟诗选》也评云:“愈委悉愈有趣。”又说:“语言诙谐, 胸怀开廓, 所谓游戏于斯文者。”

诙谐幽默的句子 篇5

1、装了一整天的孙子,不会兵法的那种。

2、一个比红钻还红的女人,爱上了一个比黄钻还黄的男人。最后来了个比绿钻还绿的小三,生出个儿子,叫会员。

3、上班就是要发扬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

4、永远都不要跟同一个傻子争辩,因为争辩到最后,会分不清谁是傻子。

5、网上自古无娇娘,残花败柳一行行,偶有几对鸳鸯鸟,也是野鸡配色狼。

6、我不会讲话,一见人多就结结巴巴,像羊拉屎一样,不合你的味道请多多包涵。

7、在街上看美女,目光高一点就是欣赏,目光低一点就是流氓。

8、我掐指一算,发现你命里缺我。

9、自从人晒黑了,脸色好看了,牙齿变白了,喝酒都不脸红了。

10、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漂亮的美眉,敢于直面惨淡的单身。

11、我也曾青春逼人,可惜现在青春没了,就剩这么个逼人了。

12、一直对发型不满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不肯承认这是脸的问题。

13、喜欢我的人都是好人;不喜欢我的人都是坏人;;讨厌我的都不是人。

14、炫富就像孔雀开屏,一心想展示华丽的外表,却被人看见了屁眼。

15、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后来便瞎了眼。

16、十年前,我能一掌打死你爸爸,十年后我照样能一掌打死你……去死吧,死蚊子!

17、我是给你刮痧,不是给你刮宫,不下点狠手能干净么!

18、我努力克制心中那集大成的魔,却忽略你可能只是那打酱油的鬼…

19、有屁不放,憋坏心脏;没屁硬挤,锻炼身体;我要放屁,大家注意,屁声一响,大家鼓掌!

20、洗澡是屁股享福,脑袋吃苦;看电影是脑袋享福,屁股吃苦;听你讲话是脑袋、屁股都吃苦。

2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栽在你面前却不知道主犯是你。

22、天赐你一双翅膀,就应该被红烧…

23、我的人生一半是倒霉,另一半是处理倒霉的事。

24、我特别困的时候,道德标准也没有醒,老师们要小心了。

25、一脚揣不出你屎来,算你拉的干净!

26、问世间情为何物?你问我问谁?

27、在这个薄情年代,要想别人对你念念不忘,最好的办法就是欠钱不还!

28、昨天去市里参加放鸽子比赛,结果就我一个人去了。

29、偷吃不是我的错,是我嘴巴的寂寞。

30、因为以前太掏心掏肺了,所以搞得现在没心没肺。

31、月老,你能不能别在用劣质的线给我牵了嘛,隔三差五就断。

32、只有在火车站大排长龙时,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龙的传人”。

33、原本想一口一口吃掉忧愁,不料却一口一口吃成胖子。

34、我认识的人越多,就越喜欢动物。

35、装逼只是瞬间,不要脸才是永恒。

36、总觉得,床吧,铺得太整齐,会有点安度晚年的意思。嗯,还是凌乱些,比较有朝气。

37、要节约用水,尽量和女友一起洗澡。

38、我们只要有一颗自信心,神马都米有鸭梨。

39、只要不下流,我们就是主流!

40、逃课,是一个人的狂欢;上课,是一群人的孤单。

41、所有刻骨铭心的爱都灵魂游离于床上的瞬间!

4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他妈是星期一到星期五。

43、说了晚安去睡的人、往往半小时以后还在得瑟。

44、我觉得打电话挺好的,这样说的每句话都是值钱的。

45、我觉得地球好危险,我想火星了。

46、新时代的女性,上的了厅堂,翻的了围墙,斗的了小三,打的了流氓,就是下不了厨房。

47、瘦不了的永远在骚动,吃不胖的都有恃无恐。

48、天塌下来你顶着,我垫着!

49、以后谁欺负我,我就把他名字刻在木头上,再点上两根白色的蜡烛……

50、世界那么大能认识你,我觉得好不幸。

51、我喜欢孩子,更喜欢造孩子的过程!

诙谐风雅,我怀我师 篇6

教师趣话

钱穆:上课趣说“疑古”

文/陈勇

1931年钱穆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上古史”课程。上课时,有学生问:“听说老师不懂龟甲文,怎么能讲上古史呢?”

钱穆答道:“我不懂龟甲文,因此在课堂上不讲。但同学们应当知道,龟甲文之外还有上古史可讲。你们可以试着听听,看看怎么样。”他接着说:“事有可疑,不专在古。上古也有许多不可疑之处。比如有人姓钱,此钱姓就属古,没有可疑。我相信其有父有祖,乃至高祖、曾祖以上三十几代前,就是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以上还有钱姓。近来有人不姓钱,改姓‘疑古’,自称‘疑古玄同’,这是什么道理?”

钱穆也就是上课举例说明,并没有讽刺钱玄同的意思。不料,一下课就有人来说:“你胆子太大了!”

钱穆问其原因,对方说:“你知道班上有个听课的学生是钱玄同的儿子吗?”

钱穆说知道。对方说:“你还是自己小心点儿为好,不要多惹是非。”

钱穆说:“我讲上古史课,如果也疑古,就没有什么可講的了。”

一天晚上,同事请客,钱穆和钱玄同被安排坐在一起。坐下之后,钱玄同问钱穆说:“你知道我有一个儿子在你班上吗?”

钱穆说:“知道。”

钱玄同又说:“你在班上所讲的一言一句,我的儿子都仔细做了笔记。”

钱穆答道:“是的。像他这样勤奋好学的特别少见。”

钱玄同又说:“他的笔记我都看过,一个字也不漏。”

钱穆以为对方要追究他在班上讲过的话,正想着怎么回答。钱玄同接着说:“我儿子很相信你说的话,不听我的。”钱穆这才放心。

摘自《钱穆传》 人民出版社

编辑/刘伟

“快板”先生:说着快板来上课

文/王民培

老师在讲台上呱哒呱哒地打着竹板,我们在下面随着他的节奏兴高采烈、热火朝天地说着快板——这是干嘛?这是上课。

这是真事儿,20世纪50年代前期,我在北京育才小学读书,那时教地理的李学通老师经常把地理课的内容编成快板,然后油印出来,上课时发给大家。他编的快板有单口,有对口,有群口,合辙押韵妙趣横生,课堂上没几分钟大家就把内容记住了。不但当时记住了,许多东西甚至让我记了半个世纪,难以忘怀。

比如说他讲当时的“华北地区”时,有这样几段:“说华北,不困难,三省二市很简单,河北、山西和绥远,北京天津紧相连。”瞧,一下子就记住了。

当说到华北地区的河流时,快板是:“要说河,就说河,华北的大河数黄河,有海河,支流多,北运河、永定河,大清、子牙、南运河,这些河,泥沙多,泥沙沉积水灾多,咱政府,办法多,又修水库又挖河……”

当讲到华北平原的范围时,李老师的快板是这样编的:“燕山南,淮河北,太行、伏牛两山东,除去山东丘陵地,华北平原划得清!”

我还能背好多段子呢。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上地理课却很快乐。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编辑/刘杨

师生感恩

文/杨兰琴

有一对教数学的老师经过三年的恋爱,喜结良缘,同事撰赠的喜联是:“自由恋爱无三角;人生知音有几何。”嵌入联中的“三角”、“几何”既是数学名词,又含义双关,既切合两位新人的职业,又暗合他们的美满姻缘。

有位教几何的老师与教物理的老师宴尔新婚时,收到这样的喜联:“大圆小圆同心圆心心相印;阴电阳电异性电性性互吸。”联中采撷了几何和物理术语,语意双关,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有两位教生物的老师,有情人终成眷属。同事们所赠喜联为:“恩爱如植物,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婚恋贵同心,精诚团结播种育苗。”此联祝贺这两位新人结婚,意境全新,既影射两人任教科目,又祝贺他们白头偕老,美满姻缘。

有位音乐老师与外语教师喜结秦晋之好,收到的喜联十分奇特。上联是“1234567”,下联是“ABCDEFG”。横批是“OK”。巧合的是,横批中的“O”是音乐符号,“K”又是英文字母。合起来看,“OK”真是正相匹配,永结同心之“好”。

有一教历史的老师与教音乐的老师婚礼庆典时收到的贺联是:“室内容古今中外;窗外飞豆来米发。”此联通俗诙谐,趣味盎然。

一位教植物学的老师与一位教动物学的老师结百年之好,人送喜联曰:“常慕连理花并蒂;今见鸳鸯蝶双飞。”横批是:“瓜熟蒂落。”一时传为佳话。

摘自《闽北日报》

编辑/刘杨

普京:我永远是您的沃洛佳

文/彭龙富

2005年4月,普京应邀对以色列进行国事访问。其间,他在耶路撒冷“大卫城堡”饭店会见一些自苏联移居以色列的二战老兵,令人诧异的是,老兵当中还有一位年近古稀、举止优雅的老妇人,普京看到她,眼神大变,疾步上前,紧紧握住老妇人的手,亲吻她的额头,热情地说:“您怎么在这里?”

之后,两人并肩穿过长长的走廊。普京摸摸有些秃顶的头,轻松地说:“您瞧,岁月无情,我都谢顶了。”老人笑笑:“可你还是一眼认出了我,沃洛佳!”

普京后来向媒体和朋友介绍:“这是我在281中学念书时的德语老师——米娜·莫伊谢耶夫娜!”

莫伊谢耶夫娜1973年离开俄罗斯来到以色列工作生活,现在早已退休。在报上她无意中得知,普京将访问以色列,于是致信俄驻以色列使馆,期望也能和老兵一样被邀请,见见已经分别35年的学生。

不久后,普京派人找到莫伊谢耶夫娜,送给她一套新房的钥匙。原来,普京悄悄派人打听了老人的生活情况,得知老人蜗居在老旧危房,楼层高,也没有电梯,每次回家她都累得气喘吁吁。普京知道老师不喜欢受人恩惠,嘱咐下属从侧面打听老人需要什么样的房子。邻居说老人经常生病,最重要的是附近一要有医院,二要有药店。于是,普京拿出自己的积蓄,为老人挑了一套合意的房子。

别后普京和老师再也没有见过面,但他一直惦念着老师,他说:在老师面前,我是永远的沃洛佳。

摘自《中国青年》

编辑/康良

莱斯·布朗:我是令你骄傲的那个人

文/莱斯·布朗

有一天,我走进一间教室去等一位朋友,那里的老师华盛顿先生突然要求我到黑板上去解答什么问题。我对他说我不能去做。他问:“为什么不能?”

我说:“因为我不是您的学生。”

他说:“这没关系,不管怎样,请到黑板前。”

我还在拒绝,并因一时窘迫说不出话来,就说:“因为我是弱智的学生。”

他注视着我说:“不要再那样说了,别人对你的看法不见得一定符合你的实际情况。”

就这样,华盛顿先生的出现使我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他相信:“没有人会在低标准中升起。”他总是让学生们感到被寄予很高的期望。我们奋斗着,以便能够达到他期望的标准。

有一天,我听到他正给一些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做演讲。“你们拥有伟大的天赋,你们拥有特殊的素质。你们中间如果有人能够对于真实的你、对于你将会给这个星球带来什么给予一瞥的话,那么在历史中,世界将再也不会是相同的了。”

之后,我在停车场赶上了他,对他说:“华盛顿先生,您还记得我吗?我从门外听到大厅内传出了您的声音。先生,您那个演讲是针对我的。您说他们拥有伟大的天赋,我也在那个礼堂,我也拥有吗?先生。”

他说:“是的,布朗。”

“但为什么我的外语、数学和历史都不及格,而且我还不得不到暑期补习班中去补习。我不像我的弟弟、妹妹那样聪明,他们就要到迈阿密州立大学就读了。”

“那没关系,这仅仅意味着你还得加倍去努力。在你的生活中,你的年级不能决定你是谁或者你将来会创造什么。”

“我想给我母亲买一套房子。”

“这是可能的,布朗,你会做到的。还有什么事吗?”他转身打算离开。

“嗯,先生,您记住我的名字,总有一天您会听到它,我一定会让您骄傲。”

几年以后,我制作了5部在公众电视上播放的专题片。当我的节目“你应受报答”在迈阿密的教育电视台上播出时,我让一些朋友通知了他。他从底特律打来电话的时候,我正坐在电话机旁期待着。他问:“请问,我能和布朗先生讲话吗?”

“您是谁?”

“你知道我是谁。”

“噢,华盛顿先生,是您吗?”

“你是令我骄傲的那个人,对吗?”

“是的,先生,我正是。”

(莱斯·布朗:美国著名音乐节目主持人。)

摘编自《教书育人》 编辑/刘杨

各国尊师习俗

日本:尊师不分校内外

课堂礼仪:同学要集体向老师问好,老师允许坐下后方可坐下开始上课。上课不允许随便讲话,发言前先举手。不允许学生迟到,迟到被认为是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不尊重,会被叫去谈话的。

课堂之外:进入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离开时要说“再见”、“打扰了”等。见到老师要右行礼让,鞠45度的躬。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直呼老师姓名,而是说“某某老师”,更不能起外号。学生与老师说话要用敬语——大概类似于“您”。任何情况下,学生都不能打断老师的讲话,哪怕是很委屈。

车上让座:日本人乘车时,只要见到穿“教师服”的人,都会主动让座。

美国:自制礼物

美国孩子送给老师的礼物,都不会太昂贵,通常只是一枚自制的贺卡、一张写有感谢话语的照片,或是自制的小点心。美国人的教育方式普遍鼓励孩子动手动脑,所以很多礼品都由自己亲手制作。但礼物的包装十分讲究,彩色玻璃纸包出的漂亮造型会让人以为是什么珍宝。

匈牙利:赠花示意

匈牙利人把美丽的鲜花视为高雅的礼品,学生家长多在鲜花盛开的时候,采上几朵最好的花送给心爱的老师。

法国:送礼慰问

法国人称老师为“人类智慧的天使”,家长们在每年圣诞节来临之际,都要赠送一份慰问品给老师。

泰国:授荣誉奖

在教师节授给教师荣誉称号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的惯例。如泰国给优秀教师颁发奖状和奖品;波兰将“功勋教师”的光荣称号授给教师中有卓越贡献的人。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婴儿母亲》等

诙谐语言 篇7

关键词:《西游·降魔篇》,诙谐构建,价值重塑

2013年初, “喜剧之王”周星驰重磅推出的电影贺岁档新作《西游·降魔篇》凭借12.45亿的总票房完美收官, 成为华语电影中最卖座的作品之一。这部被大多数人看做是“西游记前传”的电影, 电影讲述了陈玄奘 (文章饰) 在师父的指引和驱魔人段小姐 (舒淇饰) 的帮助下先后收服了沙僧、猪八戒和孙悟空三人, 立地成佛, 最终师徒四人一同西行取经的故事。周氏电影中一直使用的无厘头效果在《西游·降魔篇》中继续带给观众十足的“笑果”。但本部电影在内容设计上, 尤其是在狂欢式的台词设计、传神道具的点睛之作、小爱到大爱的主旨升华、时代主题道德与责任的重构仍然是本电影不可不说的亮点。

一、语言的狂欢:让电影节奏轻松欢快

人物虽然来自古代, 但人物台词的设计并没有古人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而是诙谐的卡通式人物的怪异笑料。《西游·降魔篇》中设定的故事时间是古代, 但是陈玄奘和孙悟空他们说的却不是“之乎者也”, 而是最平实的现代语言, 影片中港台腔调、大陆方言随处可见。从一开始村民们的对话, 到后来空虚公子与随从女佣的对话, 都可以看到方言的搞笑魅力。影片中除了语言种类繁多, 还表现出语言的卡通化特点, 常常有机械性的重复和跳跃性的节奏。比如, 孙悟空向陈玄奘炫耀往事:“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 砍了三天三夜, 眼睛都没眨一下!”陈玄奘问道:“你眼睛不干吗?”孙悟空说:“我他妈说我杀人不眨眼, 你他妈问我眼睛干不干?”

又如舒淇扮演的驱魔人和玄奘在高家庄打斗时, 玄奘问舒淇:

———小姐, 要不要帮忙?

———要。

———怎么帮?

———滚开!

———好!

再如在抓水怪的过程中, 一位寡妇问玄奘:“你有没有死过老公?”“大嫂, 你相信我, 我真的没有老公……”男人是不会有老公的, 这是常识, 而在此处寡妇的疑问让人啼笑皆非, 这是对常识进行颠覆而带来的独特的幽默, 跳跃的语言对话和略显粗俗甚至带有侮辱性的用词, 无意中又戳中观众的笑点。而“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这句话则源于2012年“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 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的不当回应。在《西游·降魔篇》中, 文章扮演的驱魔人遇到舒淇扮演的驱魔人, 当舒淇质疑文章驱魔人身份时, 文章说到了这句“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 原本很严肃的事情仿佛时空转换般移置这里, 给观众带来亲切感的同时却又有滑稽搞笑的效果, 引发观众对驱魔人的资格问题思考的同时, 也平添了几分对文章所扮演的驱魔人的好感, 不仅继承了传统周星驰电影的语言风格, 而且又顺应现下网络文化大行其道的形势, 完美地将最新的网络流行语嵌入电影之中而毫无违和感, 将颠覆性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

二、道具的应用:使叙事效果更加戏谑诙谐

周氏喜剧电影有点类似于后现代主义风格, 是对传统的理性主义影视文学的反叛, 这种风格的电影在人物形象设计, 台词的选择、剧中道具的出场往往会给人一种无厘头式的冲击。剧情的本身就包含着诸多中电影元素的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综合概念[1]。电影中各种光怪陆离的道具的使用使得电影在对深层次的写意有着另一种诙谐的幽默, 它通过入古典戏仿、游戏解构、拼贴等后现代影片制作方式, 呈现给观众的是以陈玄奘一方的主线, 以各路混杂的驱魔人为一方线索, 以及自成一派的段姑娘。电影正是通过三条看似独立却是相互映衬线索拼接的手段, 向观众娓娓道来, 而传神的道具使用, 使得叙事更加得诙谐。

《西游·降魔篇》中有一个小的细节在电影中反复出现, 即一直被玄奘收在怀中的《儿歌三百首》。儿歌是孩童纯真的标志, 是人性真善美的纯真表达, 它作为一本供儿童阅读的启蒙读物, 是众多村民和驱魔人的笑料, 而玄奘在驱魔时所演唱的歌曲更是为人所不齿, 不但没有降服水怪, 反被水怪打了。所以《儿歌三百首》从开始就是一个毫无作用却被玄奘视作瑰宝的东西, 而经过戏剧性的故事的发展, 最后由舒淇扮演的驱魔人将撕毁的《儿歌三百首》重新拼凑, 由于不识字而胡乱拼凑, 结果竟出乎意料地拼成了一部法力无边的《大日如来真经》, 玄奘正是凭借这本经书请来如来降住了孙悟空才免于一场灾难。看似不起眼的《儿歌三百首》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成了真正的经典之作, 《儿歌三百首》经历了这样看似曲折离奇却又别具意味的发展历程, 既增加了戏谑的效果又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周氏无厘头式的搞笑电影在他的后期也往往倾注了令人发省的思考, 正如有人指出无论是搞笑电影还文学作品都应该传达着人类的理想主义, 虽然历经现实的偏倚, 但对真善美的追寻是我们的精神皈依[2]。

三、“小爱”到“大爱”:爱的价值升华

也许这也正是星爷近年来电影思路转变的一个见证, 正如有人说包裹在诙谐风格下的正片却有着不同的哲学思辨, 如同主角选择接受真实的爱恨情仇一般, 我们在人世间也应珍惜时光, 活在当下。但如果观众仅仅是停留在诙谐幽默、戏谑十足的层面, 那么还是会误解了导演的用意的。其实导演还想告诉我们的是社会时代主题变化下的人类价值观的嬗变, 其中爱情的经典仍然是不朽的内容。很多人将《西游·降魔篇》看做是前两部“大话西游”的姊妹篇, 这样说其实不完全正确。《西游·降魔篇》颠覆了前两部“大话西游”的套路, 将影片主题从升华男女之间的“小爱”转化为对于人间的“大爱”。《西游降魔篇》里最动人的当属段小姐对陈玄奘的情意。从捉鱼妖时相识到苦苦追寻再到为保护陈玄奘而死, 段小姐一直在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而陈玄奘却因对至高境界的追寻, 怕被迷惑心智而不断地拒绝, 两个人在一追一躲中产生了情感上的纠葛。

在西游系列影片《大话西游》中, 至尊宝曾深情告白:“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一万年!”而今十几年过去了, 周星驰本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也得到了升华, 他让舒淇饰演的段小姐平静地说:“一万年太久了, 就爱我现在。”段小姐道出了周星驰的心声,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这种平凡的真实超脱了一切甜言蜜语、海誓山盟, 从佛语的角度告诫世人珍惜当下。玄奘在影片最后目光清澈地说:“男女之爱, 也包含在所谓的大爱中。众生之爱皆是爱, 没有大小之分。有过痛苦, 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 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 才能了无牵挂。”感受过痛彻心扉的爱恋和失去的巨大痛苦, 人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才能够超脱尘世, 立地成佛。当段小姐的幻影出现在师徒四人去往西行取经的天空中, 已被赐法号的三藏内心已被大爱充盈而了无牵挂。

《西游·降魔篇》讲述的是关于男女之间的小爱 (而且导演也没有刻意地告诉观众这种爱是否是偏狭的, 而是让观众对照之前的大话西游系列电影重新审视) , 以及超越之外的关于整个社会的大爱, 即爱一切人, 甚至是超越人种的界限。陈玄奘在感情观上有这样透彻的领悟, 大部分归功于其师父的指点与宽容。陈玄奘初识段小姐, 他师父及时察觉到徒弟的“小爱”, 点化徒弟对“大爱小爱”的认识“就差那么一点点”, 甚至默认段小姐和陈玄奘接触, 而非像传统佛教中师父般“棒打鸳鸯”。在影片最后, 师父问陈玄奘:“现在你对大爱小爱、男女之爱是怎么看呢?”“男女之爱, 也包含在所谓的大爱之内, 众生之爱皆是爱, 没有大小之分”“有过牵挂, 了无牵挂”。我们来看看黑王辉[3]关于这段爱与佛的点评, 这也许也是电影想要真正告诉观众的。———

“不过, 有了婚姻这道金箍, 我们才会心无旁骛, 一心向‘佛’。这样, 我们的人生之路, 反而会走得更远, 走得更宽。要不, 总觉得爱情是牢笼, 世界是牢笼, 宛如孙猴子在五指山下那般喋喋不休, 怨天恨地。

《大话西游》, 那叫成长, 《西游·降魔篇》, 那叫成熟。只不过, 二十年悄然流逝, 等我们明白, 却已经在慢慢变老。幸好, 有自己所爱的人在身边陪伴。所以, 才没有陈玄奘那般不幸。而我们, 在脱离仙体之后, 已经成为凡夫俗子。”

———所以真正的抛弃妻子, 遁入佛门也并不是导演要告诉观众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鬼才之处, 人们无需去辩驳救世济人或是顾影自怜才是人生的真谛。或许对于敏锐的观众来说, 佛与爱真的没那么复杂, 也不会像仓央嘉措“不负如来不负卿”的矛盾, 珍惜眼前, 凡夫俗子又有何奈?

陈玄奘的回答告诉观众:没有小爱的大爱是空洞的、华而不实的。有过小爱, 才能学会真正地爱。直至今天, 陈玄奘师父的情感教育理念无疑仍然是科学和人道的。

爱情似乎总是与深刻的主题相远离, 与普渡众生的人间“大爱”相比, 实在是不值一提, 甚至是相对的。以往我们总认为抛去了七情六欲, 舍弃了世俗的生活, 才能够潜心修行, 最终得道。然而佛法告诉世人:“要放下, 但不是放弃, 不舍弃一切众生, 这叫慈悲, 放下一切众生, 这叫智慧”。因此, 陈玄奘的悲哀在于他一厢情愿地认为放弃才能放下, 而他的师父总说, 心中无鹅腿, 吃也无妨, 你心里想, 嘴上却说不要, 差的就是那么“一点点”。陈玄奘关于“小爱”与“大爱”的描述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是以段小姐的死亡作为代价的, 也极其心酸。但也正因如此成就了陈玄奘的转变, 而那份他曾不愿面对甚至轻视的感情最终帮助他得道, 玄奘也走上了自己宿命的道路。陈玄奘对段小姐的感情经历了敬佩—动情—逃避—断然拒绝———正视自己几个阶段, 这一带有佛理的回答也正是其所悟出的“那一点点”。

四、道德到信仰:社会价值的重新强调

如果仅仅是看到了男女之间爱情升华到关于时间万物的博爱、大爱的转变, 其实有些更深层次的意义就可能会被掩盖住了。正如上文所说的, 我们还需要关心电影受众的时代变化, 以及导演试图想告诉我们人类的道德、信仰、承诺、价值、理想、现实。《大话西游》为上世纪90年代的国人带来了反叛、颠覆式地情感的个人宣泄。《西游·降魔篇》则是一部对信仰、道德、爱情等价值观念的重塑之作, 是在“解构后的废墟上试图重建社会道德、理想、信念、信仰的努力”[4], 是对社会整个价值观的重新强调。

首先, 是关于未来与现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情感的描述中, 《西游·降魔篇》中的周星驰与“大话西游”中的周星驰已有不一样的感悟, 从之前的“一万年”到如今的“一万年太久, 我只要现在”, 这种改变不仅符合现代人寻求活在当下的心理态势, 也同佛教禅宗思想中的把握当下的正见正念是一致的。人如果太执着地关注过去和未来, 只能错过现在。也只有把握现在, 你才能够规避失去所附着在心中的隐痛, 也可以更加平和地面对未来而不去懊悔。年轻的我们总会豪情壮志, 年轻的我们总恃才傲物。还记得紫霞曾在《大话西游》里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 他有一天会踩着五彩祥云来娶我。”这句经典台词无不透漏着一种关于爱情的理想, 一份对于未来的狂妄。只是十九年过后, 段小姐在《西游·降魔篇》轻描淡写的说道:“我有一个小理想, 就是可以找到一个如意郎君, 跟他生一个小宝贝, 简简单单过日子。”十九年的时间, 似乎已足够把“满怀壮志”打磨成“简简单单”;十九年的时间, 无论导演还是观众都在时光似水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正如社会缺少什么, 我们就需要什么, 90年代人人都在平凡的生活中沉淀爱情的时候, 理想化的完美情人成为人人梦想的对象, 而如今现代人浮躁空虚的心灵, 却恰恰需要的是这种相濡以沫的平凡却不简单的情感方式。

其次, 是透过主角们的演绎告诉我们关于责任的价值。东方人对于爱情的表达是含蓄内敛的, 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投射了大部分国人的心理。究其历史, 我们中华民族在婚姻上似乎很难有自己“当家作主”的时候, 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到新时期的“门当户对”, 爱情总是排在了物质与“大任”之后。即使在现代社会, 人们的婚姻也不能随心所欲, 甚或连简单的“和喜欢的人组建一个小家庭”也变得复杂困难。被压抑许久的国人在陈玄奘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并在段小姐死的刹那得到了情感上的释放与宣泄。那么在电影中, 正是陈玄奘对于佛的执着, 对于苍生的眷恋, 同样驱魔人同样也是出于自身的职业素养, 都是在告诉观众, 当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现象下的责任重要性的凸显。

再者, 也是最容易被当代人所遗忘, 滞留下的是关于承诺、使命。或许, 曾经他们有一个承诺:“等我事业有成就娶你为妻”但后来, 却又因为事业而毁了这份承诺。陈玄奘拿起砖头要砸自己的手指头, 口中还满口大义。金箍成了带在头上的一个挥之不去的诅咒, 永远也无法摘下。周星驰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对柴静说:“即使绝望了, 也还要加一点点的希望进去。”所以“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是最后的告白, 是最后的忏悔, 也是最后的希望。

最后, 更为重要的是关乎人类的理想与现实。世间有诸般苦难, 时间总是能够让每个人都逐渐失去曾经非常珍惜或者失去后非常悔恨的东西, “失去”可不是轻轻巧巧的两个字, 过来人都知道, 失去的过程远远比失去的结果要痛苦得多。而且失去的过程越是痛苦, 遗留下的伤痛就越是铭心刻骨, 每次忆及都是撕心裂肺。所以世人都有苦难。

人若没有理想, 便和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但理想是个过于大的词, 很多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不切实际的欲望化身而已。比理想更靠谱的, 实际上是自我救赎或者说自度, 能够通过修行化解自身的苦难, 对我等凡人来说足矣。化解不是说要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苦难就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而是用爱, 放下执念, 拥抱此刻的爱, 就是救赎之路, 通往西天, 极乐世界。

《西游·降魔篇》在某种程度上对《大话西游》做了一个完结, 也许这个总结并不完美, 也许影片特效没有达到国际水平, 但是这是周星驰再一次跟随自己的心境为观众们奉献上了一次苦心经营。这是周星驰的西游系列影片在二十年间的成长, 让人在深思的同时也有一丝失望与落寞。欢笑与思考共同让这部影片长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两部电影不仅仅是导演刻意追求的主题不同, 或是哗众取宠的无厘头搞笑, 它更是两个时代社会意识和大众心理差异的折射。这两部的电影两部电影都深深镌刻了各自的社会背景的痕迹, 《西游·降魔篇》反映的是社会一种常态的心里祈求。我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脱冕、颠覆性、性的自然性”[5]狂欢式地语言, 另一方面我们从人物的人生轨迹上感触到的是关乎人类自身的理想、现实、道德、价值观、爱、使命。

参考文献

[1]吴皆凝.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西游降魔篇》[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 (5) :199-200.

[2]傅晓燕.《西游降魔篇》的救赎与诉求[J].电影文学, 2013 (21) :99-100.

[3]黑王辉.爱是一道“金箍”:从《大话西游》与《西游降魔篇》谈起[J].青春期健康, 2013 (5) :94-95.

[4]曲春景, 张卫军.从颠覆到重建:《西游降魔篇》对《大话西游》的反转见证对核心价值的诉求[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37-49.

诙谐语言 篇8

诙谐幽默是人们生活的润滑剂, 能调节人们在紧张忙碌的生活的时候的心态, 及其的富有感染力。它以风趣幽默的形式, 轻松愉悦的交流特点, 合理有效的激发人们联想与思考的空间, 现如今, 这种表现形式正在被更多的人采用, 也已成为先进广告领域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广告大师波迪斯曾经说过:“巧妙地运用幽默, 就没有卖不出的东西”。融入了会写设计元素的广告所具有的亲和力, 往往包含深刻的寓意于轻松幽默的场景之中, 使人们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不知不觉接受了广告人传达出来的观点和理念, 把他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悄悄的植入观众的心理, 从而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 使观众切身的感受广告中的幽默之处, 让人们更容易接受并且牢记, 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汇源企业推出的新品饮料——果汁& 果乐。它的广告语:“水果生汽了”。运用——水果生气了, 这一广告语, 明确的告诉的人们它的产品内容——果汁碳酸饮料。其青春和时尚气息在外观中表露无疑, 在满足了健康多于汽水更, 刺激多于果汁理念的同时, 激烈的刺激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这款饮料所带给我们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广告语诙谐有趣, 广告中的拟人的表现手法, 从而给予他它人类的情感, 使之贴近人们生活, 是人们更容易接受他。在诙谐广告中的, 拟人的表现手法, 不仅能使广告的宣传内容更形象.易于联想, 更给予产品浓厚的人类感情, 诙谐设计广告的魅力就在于此。

广告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品, 而是通过这种艺术形式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以及购买的欲望。诙谐广告颠覆了大众色思维习惯, 比起普通的广告更能吸引人们的特别注意,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 可以更清晰持久的把广告内容刻在观众心里, 使产品的说服力得到提升。因此在广告中添加有趣的语言文字或者图像的, 这样的传达效果就会很好。

1) 人们在运用诙谐广告的过程中, 语言风格应该是轻松愉快的, 把诙谐幽默的元素融入产品的设计和服务之中, 从而达到吸引人们眼球的目的, 增强人们对该产品的记忆, 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

2) 诙谐广告赢在它具有含蓄富有内涵的意味, 在广告的设计中, 灵活的运用拟人、夸张、谐音等表现形式, 激发出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心, 从而有力的增强诙谐广告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提高人们产品的注意力, 达到了出其不意的绝妙效果。只要在广告设计中做到以上两点, 制作一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看起来便是易如反掌了。

二、诙谐设计元素的传播影响

拥有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的诙谐广告, 正在以它自己的方式有效的传播广告所表达的信息。

1) 先进的广告设计中, 符合人们心理需要时当务之急。诙谐广告早已摆脱单一的思维方式, 趋于多元化发展, 并以令人眼前一亮的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娱乐性就是它所具备的最大特点, 它一直坚持着求异、求奇、求突破的观点。在如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 诙谐的生活方式作为最好的精神调节剂, 逐步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诙谐的设计理念能将内在的深层寓意包含在诙谐广告的风趣幽默之中,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他所表达的观点, 放松了心情提高了人们的对这个广告的认知程度。

如:999 皮炎平的广告——“比我还快呢”。这个广告虽然属于小成本制作。但是他有么诙谐的表现手法, 很容易给人以共鸣, 幽默的手法让人很容易记。

2) 将想要表达的理念的含义通过诙谐广告呈现给大家, 同丰富的艺术色彩和真挚感情武装广告本身, 使广告给人的牟利印象慢慢淡化, 循序渐进地让人们接受广告想要告诉人们信息, 起到了自然传播的效果。

3) 诙谐广告内在的内容性、故事性和喜剧性很强, 对人们的注意力是一种强烈的吸引, 有利于加深人们对广告的印象, 对消费者的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而激发他们对产品的购买欲望。言而总之, 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告作品, 一定要有目的性的地, 将广告所蕴含的重要信息灌输予消费者, 使人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 从而形成一种生理上的记忆, 并将此最终转化为实际购买行动力, 如此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广告作品。

如:著名艺术家赵本山老师所代言的广告——泻立停。巧妙的运用谐音和赵本山的搞笑表演烈及总上春晚的名气, 这个广告语望文生义, 消费者听到看到这个名字, 必然会抓住消费者对产品的好奇心理, 使得广告更加的深入人心, 刻画入木三分。

4) 诙谐广告具有特殊的内涵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它可以最恰当的表达出事物最深的艺术含义。以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有趣的艺术形象, 给人们创造生动故事情节的诙谐广告设计, 使广告不再是牟利的手段, 而是变成了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 在大众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 为商品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从而的到更好的销售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东进, 秦勇.现代广告学 (第3版) [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2]赵红梅.浅析我国商业广告中幽默的缺欠[C].东北师范大学.2005

诙谐语言 篇9

一、以画导入———利用漫画为政治教学埋伏笔

严肃的政治知识的传输媒介除了文字,还有诙谐的漫画,这有利于教师摆脱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可以利用漫画为政治教学埋下伏笔,这一伏笔可通过导入环节实现。虽然“万事开头难”,但如果掌握方法,课程导入并不难。以诙谐、幽默、极富讽刺和象征 意味的漫画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内容,在互联网或者报纸、书刊上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漫画,并利用幻灯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说说这些漫画所蕴含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漫画《过门槛》进行导入。结 合漫画中“人 比门高”的现象以及其中的文字“有些时候,你须弯下腰来,才能迈过一道门槛”,让学生进行讨论:“这幅漫画要表明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一切事物都以 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此刻,教师先不要展示答案,让学生也 来列举与此有关的漫画。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漫画,也可以将漫画画到黑板上。有学生谈到了《习惯》这幅漫画,这幅漫画分为三个片段:一头小牛被拴在一棵小树上;树慢慢长大,牛也慢慢长大,牛仍然被拴在树上;树被砍倒,留下树桩,牛习惯被拴在树上,仍然哪也不 去,与被拴着的时候一样。当然,教师要对学生所分享的漫画进行评价或总结,然后自然地引出这一节课要学的知识。

二、以画说理———利用漫画让政治教学内容浅显化

漫画是深奥哲理的具象化显现,所以利用漫画的方式揭示道理再恰当不过。这种揭示暗含着一定时空顺序,可以是漫画与道理同步,相辅相成;可以是由漫画引出道理,或者通过漫画来呈现道理的完整性。但无论是哪种顺序,都需要教师适宜灵活的拿捏,在教学的某一个环节中,让画与理融为一体,合理呈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漫画中的人物关系、逻辑性、讽刺性、夸张性、象征性等进行思考讨论,揣摩漫画的现实意义。

以“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哲学观点的讲解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诙谐、幽默的漫画阐述道理,并根据实际内容来确定漫画与道理阐述的先后顺序。在这里,教师可以在讲解“按客观规律办事”之后列举一些漫画,如《揠苗新说》《这并不是胜利》《你的脉为什么摸不着》等等。这对学生巩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点有重要作用。这些漫画将抽象的哲学问题具体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漫画人物关系、事件逻辑等的分析,谈谈漫画所指向的现实意义,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点。

三、以画作结———利用漫画让政治教学余音绕耳

没有一个恰当的总结,一个个漫画的罗列就是无用功。所以,既然可以利用漫画进行导入,也就可以 利用漫画来结束课堂教学,让政治教学余音绕耳。

以“联系的普遍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 学末尾,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知识点进行漫画的剧情编制和表演。通过漫画剧本编写,并安排人员表演,学生加深 了对知识的印象,也能深刻地了解何为联系,何为普遍性,何为联系的普遍性。在以上环节,有学生从环境的破坏及人类的窘境着手,阐述了环境与人类联系的普遍性,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诙谐语言 篇10

一、紧扣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把握英语教学的特性

英语教学的特性表明, 凡是对教学内容的表达比较强烈, 对比明显, 不断变化, 带有新颖和刺激的艺术效果, 都会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 在进行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部分Let’s talk教学中“It’s so big.”的教学时.教师拿出一条非常大的长裤, 让几个学生穿一穿, 由于裤子太大, 学生被淹没在长裤中, 全班学生会由于处在如此有趣的情景中而笑声连连.教师抓住时机, 用贴切的语气带领学生说“It’s so big.”.此例, 教师在教具上采用了夸张手法, 学生与裤子, 本身没有多大吸引力的两种物体, 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所产生出的情趣, 带给小学生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一种情景, 会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后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有类似“大”与“小”悬殊的情景出现, 学生就会脱口而出:It’s sobig/small!

2. 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夸张手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复、深入浅出地运用, 能满足学生想获得新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持续.例如, 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A部分的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I can see 12, 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 学生已接触过How many...?和4.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出示一幅春天同学们在放风筝的图片 (图中有8只风筝和2只小鸟, 风筝有的大, 有的小, 小鸟小到学生很难用肉眼看清) .第一步:教师与学生对话How many kites?10 kites./10kites?Really?/Yes.第二步:教师问: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Look carefully, please.学生仍答到:10 kites.此时教师边拿出望远镜递给学生, 边继续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now?Oh, 8 kites, not 10 kites.I can see 8 kites.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二步比第一步更吸引学生, 教室里用望远镜似乎有点玄乎, 但让学生有一种真实的感受.从How many kites?到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虽说句子长了, 结构复杂了, 但新的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拓展的, 加上运用了望远镜对情节的夸张, 层层递进, 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学生更容易接受了.

3. 能够使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因素

夸张手法营造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求知热情得到尊重, 学习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更喜欢与教师共同创造合作, 学习兴趣也得到加强和稳定.例如PEP教材第二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My Family”, 有对他人表示赞美和夸奖的语言“Cool!How funny!”的教学.“Cool”一词学生平时能用, 但亲身感受较少.教师可设计一连串的动作:甩头发, 捋头发, 叉腰, 一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此时问:Am I cool?学生定会回答:Cool!接着, 让全班学生Act cool, 这种“带着声音的动作”使学生“看了过瘾、说得过瘾、做得过瘾”.在教师的带动下, 学生们也兴奋地动了起来.

二、运用夸张教学手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夸张手法, 能够活化教学内容, 能够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 这一点与其他教学手法相比, 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上, 夸张手法更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作用.

1. 帮助学生调动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

小学生活泼好动, 记忆力强、模仿力强, 通过夸张手法能够使小学生的特点转变成有利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学资源 (如教材、图片、录音、录象等) , 运用夸张手法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 (如身体姿势、表情、动作等) 方式, 或将两种形式相结合 (如童话、故事、小品、游戏等) 的方式.总之, 夸张手法的运用, 能够更有效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因素.各种积极因素的丰富含义, 在夸张手法的作用下, 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情景, 并且能深深吸引和感染学生, 也能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非常有趣, 他们就会主动地去模仿学习夸张手法表达过的那些有趣的情景和内容, 在这种模仿学习中, 学生的肢体及各种感官也被积极地调动起来.在这种模仿学习中, 由于学生的心情愉快, 学习态度就会从被动转为自觉和主动,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得到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学习效果的提高, 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又会使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更足,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对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形成了良性循环.

2.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增强记忆

英语学习的效果, 很重要的一点是, 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熟记, 直至最终能学而所用.学习英语普遍面临着一个遗忘率高的问题, 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的英语课时较少, 小学生日常能接触英语机会不多, 所学英语知识的复现机会少, 使所学英语知识无法得到必要的强化, 因而容易被遗忘;二是小学生自觉性较差, 课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辅导等.因此, 课堂中适当运用夸张手法,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夸张手法保持形式新颖有趣

教学是艺术, 也是科学.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积极作用, 但要发挥这些积极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科学地运用夸张手法, 否则将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为此, 就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时, 需要引起重视的注意事项作如下分析.

1. 合理适度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夸张手法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接受能力, 轻描淡写、毫无艺术的悬念, 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内容夸张得太离奇, 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 这样不但没有帮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甚至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PEP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部分的Let’s do.有几组反义词的练习, 其中有一句是:Tall, tall, tall!Make yourself tall.有教师为了突出人的高, 采用了夸张手法, 请了一位学生爬上凳子.这样的夸张, 与实际相差太远, 夸张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教育作用.而另一位教师借助了多媒体, 以动画的形式, 设计了一个可爱的洋娃娃, 并让洋娃娃的双眼随着“Big, big, big!Make your eyes big!”的节奏, 逐渐变大.这种夸张生动形象, 恰到好处.夸张手法要适时运用, 在需要的时候夸张而不应整堂课从头到尾地滥用, 这样会不利于夸张手法的有效发挥.所以夸张手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做到合理, 适度, 方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2. 围绕主题

在运用夸张手法时, 要紧紧围绕正在学习的内容.如“apple”的教学, 夸张地描绘一下苹果的特征“It’s a big apple.It’s a red apple.”可加深学生对苹果的理解和兴趣, 也学会了“apple”的发音, 但是如果夸张无限地引申“Where is it from?”把苹果的产地甚至产地的风土人情等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通, 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 即使有兴趣听下去, 其兴趣已经偏离了主题, 这样既浪费时间, 也没有效果.所以, 要避免偏离主题的夸张.

3. 保持新颖

夸张手法的运用要注意保持新颖性, 因为新颖性能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稳定和持续地发展.在教授新单词时, 教师常用的方法是:把所教的物品放在一个盒子里, 教师摇动盒子问学生:“What’s in the box?”开始采用这种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对于同一群学生来说, 这位教师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慢慢失去兴趣.所以运用夸张手法, 要不断采用新颖的形式和内容.

综上所述, 夸张手法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 适当运用夸张手法都会起到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让我们将幽默诙谐带进课堂,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放飞智慧的翅膀, 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类似小品、相声的手法, 利用语言、非语言 (肢体、表情等) 的表现功能, 或借助其他媒体创设生动的情景, 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并能明显地提高英语学习效果.我们称此种教学法为夸张手法.这种手法能深深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因为它非常符合小学生自身那些活泼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 所以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苏志勇视角:诙谐的世相猎手 篇11

国内知名艺术造园企业夏岩集团的执行总裁,虽然拿相机已有二十年,大大小小获奖也有一箩筐,但他从不妄称摄影师。他说,我只是“随便拍拍”。

作为一个顾家好男人,他多数都将自己的镜头之爱献给了家人。

张恩慈

国际资深传媒人。中国杰出传媒女性获得者。其稳重知性的主持风格、机智幽默的语言表达,独特的采访视角,使其主持的《恩慈访谈》成为了一档充满正能量的励志栏目。

当手机内置摄像头让摄影成为一项全民运动乃至“必备技能”的时候,区分普罗大众与专业摄影师的,有时候不仅仅是一套佳能EDS、尼康4D的重型机装备。作为一门视觉的思维艺术,评判摄影作品的品质高下,往往必须拂去构图、光影、色彩等这些表面的物质构成,深入画面背后,深入摄像机镜头之后,深入镜头后面那双观瞻的眼睛和操控的手之后,继而深入到摄影者的大脑中,看看炮制这一切的是怎样的一颗大脑,这大脑中的哲思高度、情绪感受深度,才是决定作品段位和味道的关键所在。于是便出现了闷骚的片子、悲怆的片子、清雅的片子、激越的片子、大音希声的片子、小黠大痴的片子……而看过苏志勇的作品,你会说,这是一种“让人不禁莞尔一笑”的片子。

苏志勇,年轻时做过专业体育老师,如今国内知名艺术造园企业夏岩集团的执行总裁,妻子为音乐教师,儿子是在欧洲求学的一颗冉冉升起的艺界新星,他成长与生活的环境一直与文艺圈保持着水乳交融难以割裂的联系,选择摄影这种表达方式对他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虽然拿相机已有二十年,大大小小获奖也有一箩筐,但他从不妄称摄影师。他说,我只是“随便拍拍”。作为一个顾家好男人,他多数都将自己的镜头之爱献给了家人。

摄影不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交流。从一个人的摄影作品里,我们甚至能看出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观看苏志勇的作品,你会感到,与其他摄影师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他始终对被摄影对象保持着一种“发乎兴,止乎礼”的克制。也许水瓶座的兴奋点总是与众人有落差,与摄友一同外出展开行摄之旅的时候,当周围那些小蜜蜂闪光灯频频咔嚓之时,他却经常处于闲庭信步地观望状态,突然一个激起兴趣的画面闪现时,他才举一下相机。当别人都举起长枪大炮齐齐聚焦着一张异域风情的脸贪婪记录的时候,他却往往拿起“娱记”的八卦精神,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画面。“不爱凑热闹”让苏志勇的作品透着一股“不经意”的率真。他从不愿去粗暴地介入被观察者本真的生活状态,他像一只隐身的龙猫带着毫无公害的微笑,轻悄悄地站到生活现场的锅边灶台,让被观察者毫不设防地在他们的生活底片上进行着最本色的表演,看到高兴处,他就 “凶相毕露”,刷地的举起藏在身后的相机,“偷”下那个精彩的瞬间。

大家都知道,摄影里的抓拍是很考验技术的。高速行运过程中进行抓拍,有时候要求人对器材的联动做到“人机合一”般的反应,这还不够,精彩的抓拍有时候需要的简直是一种透视和“预测”能力,它需要你快速定位一个“有料”的观测点,与此同时你对接下来即将发生的“奇观”及其“最佳机位”做出最迅速的反应,这反应有可能就是一瞬间的灵感,当脑中的一个闪念出现时,你的手脚也同步到位,“咔嚓”——礼成。而有时,抓拍还要用点“诡计”。有一次在滇西小镇采风,有个叮咚闪亮的银匠铺煞是好看,他摆好了相机,但总觉得缺了一点生动,因为掌柜的待在屋内迟迟不肯出来,于是苏志勇掏钱让同行的朋友上前买东西,听到有人呼唤,老板终于从幽暗的后屋走出来,深处一只手撩开悬挂在柜台上方的花花绿绿的挂件,露出半个脸,——这个完美的画面刚好嵌入他的镜头。

除了对被拍摄物保持安全的物理和心理距离,苏志勇的摄影很多时候还带着些善意的“恶趣味”。无论是西客站攒动的编织袋、马路边闲极无聊的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都能激起他支起独特的审美视角,就地创作,用长枪大炮也好,哪怕用手机也好,——像你我那样。他喜好捕捉那些充满思考韵味的画面,譬如承载着遁世修行意味的喇嘛与手中的高科技工具ipad,譬如悠然锤染布料的姥姥和大声嚎啕的孙儿与不知所措的狗,显著对冲的视觉元素却充满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虽然苏志勇始终努力对被摄对象保持着一种疏离,他竭力扮演过客角色,避免与他们对视,但唯独有一处例外——对孩子,苏志勇却直接地敞开了一个缺口。在那里,他与他们毫无顾忌的对视,以目光交流、沟通。因此看他的片子多了,发现他有种“孩童情结”,那些使出浑身力气哭泣的黄口小儿、那些无辜的跟着大人亦步亦趋做着法事的孩童、那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小大人儿、那不小心被他捉到的调皮又羞涩的小孩儿……他对孩子们,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不是吗?——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有什么对孩子好防备的呢?

上一篇:立体装饰下一篇:DOE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