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步骤

2024-12-26

基本步骤(共11篇)

基本步骤 篇1

摘要:介绍了按照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要求, 利用Excel对地铁车辆限界进行校核的基本步骤, 以便于对他方提供的计算报告或软件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验算。

关键词:地铁车辆,限界计算,校核

在地铁车辆设计过程中, 地铁车辆限界关系着车辆的运行安全。当前, 国内的地铁车辆限界大多采用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限界校核贯穿了车辆的设计、生产、运营调试的全过程, 下面介绍一种在不采用计算软件的情况下, 利用Excel按照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进行地铁车辆限界校核的计算方法。

1 地铁车辆限界基本概念

1. 1 基准坐标系

基准坐标系是垂直于直线轨道线路中心线的二维平面直角坐标 (见图1) 。横坐标轴 ( X轴) 与设计轨顶平面相切, 纵坐标轴 (Y轴) 垂直于轨顶平面, 该基准坐标系的原点为轨距中心点[1]。

1. 2 计算车辆及其轮廓线

当前制定限界时设定的某种车辆, 包括各项构造参数、横断面轮廓尺寸及水平投影轮廓尺寸等, 均是车辆限界核算的依据。计算车辆横断面上最外点的连线为计算车辆轮廓线[1]。

1. 3 偏移及偏移量

在基准坐标系内, 因车辆和轨道的公差、磨耗量、弹性变形量、车辆各种振动等原因, 车辆在运行中偏离轮廓线上各计算坐标点定义的基准位置, 这种现象称为偏移。在横坐标方向的偏移称为横向偏移, 在纵坐标方向的偏移称为竖向 (向上或向下) 偏移。上述偏移的量值为偏移量。

1. 4 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计算车辆 (不论是空车或重车) 在平直轨道上按规定速度运行, 计及了规定的车辆和轨道的公差值、磨耗量、弹性变形量以及车辆的振动等正常状态下运行的各种限定因素而产生的车辆各部位横向和竖向动态偏移后的统计轨迹, 并以基准坐标系表示的界线 (不包括故障工况) [1]。车辆限界实际上就是“动态包络线”。

1. 5 车辆限界计算要素

(1) 转向架轮对处于轨道上最不利的运行位置。

(2) 轮对与转向架构架之间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

(3) 转向架构架与车体间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

(4) 车辆的空重车挠度变化及竖向振动。

(5) 车辆的制造公差。 (6) 车辆的维修限度。

(6) 车辆的维修限度。

(7) 因车辆制造、载荷不对称引起的偏斜。

(8) 车辆一系悬挂和二系悬挂的侧滚位移量。。

(9) 车体相对于轨道线路最不利的倾斜位移量。

(10) 轨道线路的垂向及横向几何偏差、磨耗、维修限度及弹性变形量[1]。

2 限界校核

下面以B2 型地铁车辆为例进行说明。车辆运行线路轨距为1 435 mm, 整体道床, 且站台与车辆间水平距离为100 mm, 站台面距轨顶垂直高度为1 050 mm, 车辆采用架空接触网受电弓受流方式, 列车编组: + Tc* Mp* M = M* Mp* Tc + ( + 为全自动车钩, = 为半自动车钩, * 为半永久牵引杆) , 各种工况下的载客量 (乘客60 kg /人) 如表1 所示, 车辆主要参数如表2 所示。

/mm

2. 1 参数整理

(1) 收集计算车辆相关CAD图纸 (比例为1∶1) , 包括列车编组图及车顶、车下设备各断面图, 如受电弓、空调、废排等的断面 (见图2) 。

(2) 收集计算车辆相关参数。计算参数包括车辆参数 (含受电弓、车体、转向架) 、轨道参数、接触网参数。可参照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中的“车辆限界计算用参数表”, 根据计算车辆、运营线路的轨道及接触网的实际情况做相应修改或选择。以车辆定距为例:若计算车辆为标准中规定的A型车, 则车辆定距选择表中的15. 7 m;若为标准中规定的B型车, 则车辆定距选择表中的12. 6 m;若计算车辆的定距与标准中的不一致, 则取实际设计值。其他参数值均参照此方法确定。

(3) 描绘车辆轮廓点。将车辆各断面进行叠加, 按图1 所示的基准坐标系, 以折线逼近曲线的原则绘制计算车辆轮廓线, 车辆轮廓线包括受电弓、车体 (包括空调、废排、车门以及车体外部安装的凸出车体的设备等) 、转向架 (构架、簧下部分、踏面、轮缘) 。将坐标系Ⅰ象限中轮廓线的各点进行标序 (见图3) , 并在基准坐标系中找出各点坐标值备用。描绘完成的轮廓线示意图如图3 所示。

2. 2 编辑计算表

利用Excel的公式编辑及计算功能, 将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3. 1. 3 ”条中的公式在Excel中编辑形成计算表。计算表中应按受电弓、车体、构架、簧下、轮缘、踏面各部分分别编辑相应的计算公式, 且计算表中分参数输入区、结果输出区及计算过程区。其中, 参数输入区包括计算车辆轮廓坐标点、计算用各参数;结果输出区包括各轮廓点的横向和纵向偏移量、各轮廓点计及相应偏移量后形成的坐标值。截取的部分计算表如图4 所示。

2. 3 计算及结果处理

根据计算车辆的运行环境 ( 隧道、直线地面或高架) 、载荷状态 (AW0 ~ AW3) 、运行速度、风速、站台等进行组合, 整理出需要进行校核的工况, 具体以计算车辆相关的要求 (如标书要求、合同要求、线路特殊要求等) 为准, 通常有以下工况:

(1) 直线地面 (AW0 ~ AW3) , 最高运行速度为Vmax, 正常风速;

(2) 直线隧道 (AW0 ~ AW3) , 最高运行速度为Vmax, 正常风速;

(3) 直线地面站台 (AW0 ~ AW3) , 速度为V (停车或限速越站) ;

(4) 直线隧道站台 (AW0 ~ AW3) , 速度为V (停车或限速越站) ;

(5) 直线地面 (AW0 ~ AW3) , 速度为V (停车或限速) , 飓风。

根据列出的工况逐一进行计算。当对某工况进行限界计算时, 需要先对参数输入区中部分因工况不同而引起变化的计算参数进行修改, 在结果输出区中相应输出限界校核结果。

不同工况的限界校核结果即为各轮廓点 (x, y) 分别计及相应的横向及竖向偏移量后形成的坐标点 (x', y') , 将各点 (x', y') 用CAD在基准坐标系中依次连线而形成动态包络线。在相应动态包络线的同一基准坐标系中, 将计算车辆须满足的车辆限界分别与计算出来的各工况的车辆动态包络线进行比较, 若动态包络线在规定的车辆限界内, 则限界校核满足要求;若动态包络线超出规定的车辆限界, 则不满足限界要求, 此时须先分析引起超限部位超出限界的因素, 然后修改其相应因素的设计值并再次校核, 直至满足限界要求为止。

某项目的直线地面 (或高架) 限界的计算结果示意如图5 所示。

3 参数取值注意项点

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中规定的众多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种限制条件在具体的计算中比较复杂,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同的工况, 限界校核用的部分计算参数需要相应变化, 常见的注意项点如表3 所示。

在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中, 公式3. 1.3 - 1 中的“ΔShd”为受电弓相对车体横向晃动量, 仅用于计算受电弓偏移量, 计算其他部位时该“ΔShd”应取0。此外, 3. 1. 3 - 1、3. 1. 3 - 6、3. 1. 3 -7、3. 1. 3 - 8、3. 1. 3 - 9、3. 1. 3 - 10 等公式当中的“1 500”为滚动圆名义距离, 若计算车辆的运行轨距发生变化, 该值应相应变化[3]。

4 结束语

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对地铁车辆进行限界校核, 是一种基础的计算方法, 简单易懂, 计算结果可靠, 便于校核人员熟悉计算原理及过程、便于查找错误, 可用于验算和校核计算机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也可供地铁车辆限界设计人员学习和参考。

参考文献

[1]CJJ 96—2003地铁限界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罗湘平, 沈培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限界计算方法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2, (2) :40-46.

[3]倪昌.轨道交通限界分类及其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 2008, 21 (2) :7-9.

基本步骤 篇2

罗云羽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的步骤的内涵: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组织语言、修改和各个步骤的具体写作方法。

2.学会运用掌握的基本步骤、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

了解写作的步骤的内涵: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组织语言、修改和各个步骤的具体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3.学会运用掌握的基本步骤、方法进行写作实践。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定中心

一、审题

1、师:在作文时,首先要仔细审查、分析、研究作文题目,切实弄清题目的意思,全面分析题目的要求、时间、地点、人物、数量等范围,切实掌握题目的关键词(题眼)和隐性关键词,确定文章写作中心和写作方向,这就叫做“审清题目”。如果见到题目,不假思索,或囫囵吞枣,动笔就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就会“走题”,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丈”。

2、小练习:根据下面一组文题,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 ①牡丹花 ②难忘的一节课 ③我的妹妹 ④夏天的田野 ⑤有趣的中队活动 ⑥可爱的小花猫 ⑦我和同桌 ⑧我错了 ⑨爸爸 ⑩我的文具盒 • 这组作文题中,写人为主的有(),其中写“我”为主的有(),写“他(她)”为主的有(),写“我们”为主的有()。记事为主的有()。写景写物的有()。

二、立意,定中心

1、师:定中心,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确立了中心思想,才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写作的具体材料。

• 确立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思想健康,观点正确,能够表达出作者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真诚美好的心灵,能够运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事物,认识事物;②集中:一篇文章要集中表明一个中心思想,讲清一件事情,确立的中心思想要贯通全文的首尾;③深刻:确立的中心思想能给读者有较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2、小练习

• 如果写《慈母心》这个题目,下面三组材料,哪一组最典型,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思想? •(1)一天中午,妈妈冒着狂风暴雨赶回来给我烧中午饭。烧好饭,她看着我吃得那么香甜,感到欣慰,可她自己却因时间晚了,没来得及吃饭就上班去了。•(2)一天中午,妈妈匆匆赶回来为我烧中午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

•(3)一天中午,妈妈回来了,她气呼呼地说:“单位里买了今天中午的电影票,都是为了你才赶回来,还不知道来不来得及去看电影。”我说:“妈,以后要是再碰上这样的事,你就不要回来了吧!”妈妈说:“算了,不要说了,快吃饭吧。”

三、选材

1、师:选材,就是从与作文题目有关的种种材料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能表现中心 思想的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具体的材料(具体事例)来表达的。

2、选择材料好比裁剪衣服。做衣服必须量身裁衣,选择材料像做衣服那样,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无论是叙述事情,描绘人物,或者抒发感情,每写一句话都要与中心息息相关。凡是与中心有关的就要着重写,而且要写具体;关系不够密切的则少写,一笔带过;与中心无关的干脆不写。因此,选择文章的材料必须经过筛选、取舍后决定采用,才能突出中心,避免平淡、无味。

3、小练习:请看看下面的中心与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在序号边打“√”。

• 题目:我的同桌

• 中心:通过几个具体事例,表现我的同桌助人为乐的品质。

• 材料:①我的同桌经常帮助邻居赵大爷做好事。②我的同桌在学校运动会上表现得很顽强,长跑比赛跌伤了脚,仍然坚持跑到终点。③我的同桌冒着风雨,上山帮助一个小同学寻回丢失的书包。④我的同桌很讲卫生,天天换洗衣服,不随地丢纸碎笔屑。

4、小练习: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取舍下面的材料,并指出哪些材料要详写,哪些材料要略写。

• 题目:试卷发下以后

• 中心思想:诚实比分数更宝贵,表现少年儿童诚实的优秀品质。

• 材料:①大家盼望早点发下语文试卷。②老师发语文试卷。③两个同学不及格。④同学们议论分数。⑤我的分数最高,心里很高兴。⑥同桌的同学问我一道试题。⑦我发现自己的试卷上老师漏改了一个错字。⑧对不对老师说?我心里很矛盾。⑨我决心找老师扣除多给的分数。⑩老师表扬了我。• 应取的材料是:(①⑥)应舍的材料是:(③⑥)• 应详写的材料是:(⑦⑧⑨)应略写的材料是:(①②④⑤⑩)

四、构思:构架文章结构(谋篇布局)

1、师:一般谋篇布局通过编写作文提纲来实现,是结构的总设计,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编写作文提纲实际上就是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和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在确定题目和确定中心思想后,将作文材料条理化、具体化。也就是说,将作文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把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主次详略、材料的先后顺序作统筹安排,用标题或段意的形式写下来

2、小练习:(1)、下面两份提纲,哪份写得好,为什么?

1、第一次做饭

• 第一段:我决心学做饭。• 第二段:我做饭的经过。• 第三段: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2、第一次做饭

• 中心思想:通过第一次做饭这件事,说明做事情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好。• 第一段:暑假的一天,我决心学做饭。(略写)• 第二段:我第一次学做饭的经过。• ①舀米洗米。(略写)

• ②我拿不定主意往盘里放水的深浅。(详写)• ③煲饭过程中我的动作、心情和心理活动。(详写)• ④饭变成了稀粥,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略写)• 第三段:通过第一次做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略写)

五、组织语言,撰写作文

• 师:作文语言如何出彩 • •

佳酿总是经过长久的酿造才有它独特的芳醇,文章也是一样,只有用心去锤打语言,才能够让你的作品字字珠玑,充满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文章文采飞扬呢? •

1.巧用动词,把事物写活。

动词不仅能够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还能够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古往今来,人们对动词的使用总是情有独钟。“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则春之意境全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噪”和“鸣”起到了动静互化的效果;“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描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写出了月光轻柔缓和的流动之美。2.活用形容词,绘声绘色绘形。

灵活运用形容词能把事物描写得生动而又贴切,能够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让人充分感知所描写的对象。“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碧万顷的是圆圆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曲曲折折”写尽荷塘的形状,而“田田、亭亭、层层、袅娜”等一连串形容词的运用,则写尽了荷花的风致,也写出了荷塘的优雅、朦胧、幽静之美。这是绘形绘色的

3.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拟人和排比。一篇作文至少有9处修辞。(1)比喻能让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让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而通俗。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便是运用比喻修辞的范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作者先把山比作眉黛,语出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横波,山是眉峰聚”,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但作者并未就此止步,而是由此生发开去,带出另一个新鲜的比喻“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可谓独出心裁,熨帖自然。此语一出,使“山”和“小屋”的形象呈现出新颖动人之感。

(2)拟人的主要作用是化无情为有情,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老舍《济南的冬天》这样写道:“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3)排比从来都是一种能让你的作文熠熠生辉、文采顿生的修辞。“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的美景„„”语言文采斐然,给人以美的感受。(4).化用、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和典故。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适当引用古诗词,会为你的语言增添文学底蕴;名言警句意义深远,耐人寻味,不失时机地引用或化用名言,会为你的文章增添几分深刻;历史典故都是先贤圣哲们生命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遗产,在写作中,有时候下笔千言却不如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更具有说服力。以下文字,足以说明问题。

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此段妙用古诗句和名言,使文章意深神凝,文采飞扬,非常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5)突出中心

最简单的方法:每个自然段的末尾都有题目的字眼出现,或整个题目出现。

头像素描的基本步骤及要点 篇3

定构图

上下的位置决定了头的大小,尽量把构图画得向上一些,原则上不要超过原有大小;左右的位置首先看人脸的方向,鼻子前面的位置多留一些。多观察基本比例,人的脸型是瘦还是胖,不要大意。

找三停

首先注意的是人的基本动态,在一般情况下,两个眼睛的位置都不是水平的,多少有一些倾斜。其次看整个头部是仰视还是俯视,一般平视的机会不太多,平视的时候眼睛一般在头部的上下二分之一处,仰视眼睛高,俯视低些。在确定眼睛的位置后,找出眉弓、鼻底的位置。

找鼻子的位置

在确定三停的基础上,先看脸的朝向一侧鼻根外侧距离脸的轮廓距离,再找鼻根的宽度,之后找两边鼻翼的位置,用流畅的线条把鼻子大的体积表现一下。

眼球的范围

注意是眼球的范围,不要过早地去找眼皮的具体形,上下左右找到以后,找一下球体的感觉,把暗面表现一下。

嘴的范围

下嘴唇最突出的位置是从鼻底到下巴二分之一的地方,口裂稍高一些。确定口裂的高度以后,找上嘴唇总厚度和下嘴唇方肌的厚度,然后定出嘴角。嘴的体积应该找到两侧口轮匝肌的范围,人中是最前端的位置,不要找唇线,重点在嘴的体积,把整个暗面大概铺一下。

耳朵轮廓

首先根据眼角外侧的位置看鬓角到眼角的距离,找出鬓角的宽度:看你的角度,如果能看到两侧鬓角的话,一定要一起画,高度要和眼睛方向一致;如果只能看到一侧的鬓角,多注意鬓角到耳朵的距离。耳朵先看高度,再看宽度,定出大的轮廓就可以了。

头顶轮廓

根据鬓角和耳朵的位置,找出发迹线和头发外轮廓,注意发迹不要勾的太死,要放松一些。如果额头的轮廓一侧看不到头发,一定要注意眉弓的厚度、额结节转折的位置。

脸型轮廓

有耳朵位置以后,根据鬓角的位置,看颧骨最外面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侧耳朵的时候,脸前面的颧骨是最突出的地方,向下要注意两个位置的穿插:能看到咬肌时,咬肌在颧骨下面;看不到咬肌时,口轮匝肌在颧骨前面,下颚在咬肌或者口轮匝肌的前面。耳朵这一侧在找轮廓的时候,注意几点:耳朵是略微倾斜的,在下颚最后面开始的地方看准和耳朵的关系;下颚后面转折的地方是和嘴角等高的;下巴不要用单线来勾,一定要看出下巴本身的厚度和脖子的距离;顺手定出脖子和衣领肩线的位置。

步骤二:找大结构

额头的结构

额头正面的范围是从两个眼睛正中的位置垂直向上到额结节向后转折的位置,这中间的范围是正面朝前的,从颞线向后颧骨以上眉弓后面的部分是额头侧面的部分,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斜面的范围。

脸部的结构

从眼角正下面颧骨的正面范围加上嘴的正面范围(鼻子两侧),再加上下巴正面的范围是脸的正面,脸的侧面是颧骨的侧面加上咬肌侧面的范围,侧面和正面之间的范围就是脸斜面的范围。

脖子的结构

脖子就是喉结加上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大的感觉是圆柱体。一般情况下,脖子后面大部分都被衣领遮住了,所以我们只要在大的圆柱体的基础上重视喉结的结构就可以了。

头发的结构

头发的结构最基本的感觉是和头一体的,随着额头体积的转折变化,其次头发是有厚度的,长头发要根据发型进行分组,注意抓特征。

步骤三:分析五官的结构

在这一步,调整形是很重要的,在深入的同时,检查一开始定大形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正。

眉弓、眼睛

眼睛是球体,扣在眉弓里面。先找出眉弓围绕眼球向里折的范围,重点在鼻根的位置,两侧眉弓要一起画。

眼睛的具体形态要先找出上眼皮最高处,再定两个眼角,连起来就好了,注意眼皮的厚度,不要用单线。下眼皮的方法一样,注意上眼皮包着下眼皮。两个黑眼珠的方向要一致,注意黑眼珠上部被上眼皮遮住三分之一,同时看准眼皮具体的特征,把眼皮的体积画一下。

鼻子

在鼻子范围的基础上,先找鼻头,鼻头接近球体的感觉,我们就按球体来塑造。把鼻子向下的面整个压一下,找两个鼻孔的形状,注意方向和眼睛一致。两侧鼻翼外沿的弧线向中间连起来,整个鼻头的范围基本占鼻根到鼻底的一半。之后画鼻梁,首先注意鼻根的位置——两个眼睛中线连起来的位置,鼻梁的体积按圆柱体来理解,五调子要完整,高光的方向要和鼻头一致。

画嘴先找人中,按人中的方向找嘴中间的位置,这样嘴的方向就不会出问题。找准两侧嘴角的位置,注意唇线不要抠得太死,上嘴唇的两端最后要藏在嘴角里。

下嘴唇一定要注意体积,不要抠唇线,一要注意下唇方肌的体积,是上下转折的;二要注意左右的转折,跟着整个头部的交接线画,一般有两个转折:一是人中,二是颧骨下面转折点与下嘴唇中点连线的位置,嘴的体积最外侧在口轮匝肌外面结束。

耳朵

耳朵的形态一般是倾斜的,注意下面朝前一些。体积的重点抓上面的耳轮和下面的耳垂位置突出感,中间是凹下去的。另外,要注意耳轮的厚度,不要画成薄片,

步骤四:调整黑白灰秩序

头像的基本黑白灰关系要把握以下几点:

五官要突出

眼睛上重颜色的一般秩序:上眼皮与黑眼珠重叠的位置第一,瞳孔第二,亮面一侧眼角第三,暗面一侧眼角第四;整个上眼皮比下眼皮重;抓住下眼皮的体积,包括所有的投影都加重。眉弓重颜色的一般秩序:向光一侧向下转折位置加重,鼻根内侧与眼球转折处加重,强化眉弓在眼睛上的投影;眉毛最后画在眉弓上,抓特征。鼻子重颜色的一般秩序:两个鼻孔亮面一侧要重些,鼻孔与鼻头的边缘最重;强化鼻底暗面,加强交界线;加强鼻子的投影。嘴唇重颜色的一般秩序:口裂中间最重,其次是亮面一侧的嘴角,下来是暗面一侧的嘴角;大关系是口裂最重,下来是下唇方肌与下嘴唇转折处,其次是下唇方肌下沿。

脸部的黑白灰

抓整个面部大的交界线,但是颜色一定要弱化,否则就会吃掉五官的颜色。按我们一开始分的三个大方向的面来塑造,体积出来就可以了,重点在于脸的轮廓上面的几处重颜色,最重的颜色在下巴上,亮面一侧下巴轮廓最重,暗面一侧是下巴底下到脖子之间的面重,其他的轮廓秩序为向上的位置弱,向下一些的重。下巴和脖子的感觉是:下巴对比强,脖子是灰的。

头发的黑白灰

画头发用线时,尽量按照生长的方向给线,把握住头发大的交接线和面部一致的原则,画出头发的厚度、特征。最重的颜色一般在亮面一侧的额头外面,第二重在暗面头发耳朵后面的轮廓处,第三重在交接线处。

脖子周围的黑白灰

主要压亮面一侧脖子外面衣领暗面,暗面一侧抓投影关系,投影最前沿重些,其他都是灰的。

步骤五:统一对比,完成画面

调整画面不协调的地方,刻画一些小的细节,比如明显的皱纹等等,调整各部分的衔接位置,完成画面。

(墨 言)

识读电路图的基本步骤 篇4

在电力行业, 正确识读电路图是做好设备运行维护和设备检修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笔者将识读电路图的基本步骤总结如下, 以供初学者学习参考。

1 阅读设备说明书

阅读设备说明书, 目的是了解设备的机械结构、电气传动方式、对电气控制的要求、设备和元件的布置情况, 以及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各种开关按钮的作用、各种电气符号等。

2 看图纸说明

看图纸说明, 搞清楚设计的内容和施工要求, 就能了解图纸的大体情况, 抓住看图的要点。图纸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设备材料明细表、元件明细表、设计和施工说明书等。由此对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总体要求做大致了解, 有助于抓住识图的重点内容。然后看有关电气图, 步骤是:从标题栏、技术说明到图形、元件明细表, 从总体到局部, 从电源到负载, 从主电路到辅助电路, 从电路到元件,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3 看电气原理图

为了进一步理解系统或分系统的工作原理, 需要仔细地看电路图。对于复杂的电路图, 还应先看相关的逻辑图和功能图。看电路图时, 先要分清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 再按先看主电路、后看辅助电路的顺序读图。

看主电路时, 一般是由上而下, 即由电源经开关设备及导线向负载方向看, 也就是看电源是怎样给负载供电的。看辅助电路时,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即先看电源, 再依次看各个回路, 分清各辅助电路对主电路的控制、保护、测量、指示、监视功能, 以及组成和工作原理。

4 看安装接线图

安装接线图是以电路为依据的, 因此要对照电路图来看安装接线图。看安装接线图时, 同样是先看主电路图, 再看辅助电路。看主电路时, 从电源引入端开始, 顺序经开关设备、线路到负载。看辅助电路时, 要从电源的一端到电源的另一端, 按元件连接顺序对每一个回路进行分析。

安装接线图中的线号是电气元件间导线连接的标记, 线号相同的导线原则上都可以接在一起。由于安装接线图多采用单线表示, 因此对导线的走向应加以辨别, 还要搞清楚端子排内外电路的连接。

5 看展开接线图

识读展开接线图时, 应结合电路图一起进行。看展开接线图时, 一般是先看各展开回路名称, 然后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识读。这里要注意的是, 在展开接线图中, 同一电气元件的各部件是按其功能分别画在不同回路中的 (同一电气元件的各部件均标注同一项目代号, 其项目代号通常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编号组成) , 因此, 读图时要注意该元件各部件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样需要指出的是, 一些展开接线图的回路在分析其功能时, 往往不一定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动作的, 而可能是交叉的, 识读时应加以注意。

6 看平面、剖面布置图

看电气布置图时, 要先了解土建、管道等相关图样, 然后看电气设备的位置, 由投影关系详细分析各设备具体位置及尺寸, 并弄清楚各电气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 线路的引入、引出、走向等。

由于要识读的图样类型不同, 识读时的步骤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实际读图时, 要根据图形的类型作相应调整。

探究学习基本步骤与问题类型研究 篇5

关键词:探究学习;基本步骤;问题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32-02

一、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

1.体育教师讲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对于学生探究学习来说,什么因素是必备条件,那就是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体育知识储备,他们是否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思考与回答问题的能力。如果这些知识与能力不足,那么,探究学习实际上是很难有效地进行的。下面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这些体育知识和能力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得呢?一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通过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在探究学习实践中,我们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与体育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2.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设计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学习中面临的“目的虽然明确但怎么才能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当学生在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不契合、不匹配时,疑难问题会成为学生急切必须解决的心理困境问题。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首先是要给予学生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学习内容,然后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机,继而是开发学生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新问题的创新性解决能力等。合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根本在于必须合理地进行问题设计,严格来说,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问题的探究学习,是对学生没有产生一定心理困境的学习,探究的意义和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所以,合理地设计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3.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要素

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都大同小异,问题会经常地出现,同样也会降临到许多老师和学生头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发觉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把它提出来,这就是老师和学生都存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差异的问题。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敏锐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当然由体育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探究学习是比较多见的。探究学习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有一定深度、有一定难度的,一般来说是从记忆性问题开始,其后向理解性问题过渡,最后向创造性与批判性问题推进,所谓先易后难、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就是这个意思。

4.探究学习时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最重要

问题提出之后,如何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体育教师要考虑下述一系列的问题,如确定探究学习的进度;预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明确探究学习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明确体育教师指导的重点,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怎样指导才算充分;及时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适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适时指导学生向其他人或同学求助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在探究学习中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也充分表明了探究学习时体育教师的组织与指导是多么的重要。

5.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不可少

探究学习的及时反馈与总结必不可少,探究学习中,体育教师的理解更深刻,知识与技能的水平更高,在探究学习与指导中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在不受众多背景性知识的约束下,可能会有更独特的视角,因此,在探究学习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应加以鼓励。探究学习中,学生可能并没有找到应该有的答案,可能有一些对问题的不同于常理的理解,也可能因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准备不足而没有真正投入到探究学习之中,体育教师要思考不同情况出现后的对策,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

二、探究学习的问题类型

探究学习的关键是要能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一定难度、具有一定探究意义与价值的问题。那么,探究学习的问题都有哪些类型呢?常见的问题类型有以下几种,我们以体育老师在抢篮板球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为例,对问题类型进行分类叙述。

1.“是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指出或确认某个经验事实。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现在看一场篮球比赛录像,我们观察到,投篮命中率高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可以达到60%~70%的比率,而投篮命中率低的球队一般投篮命中率却只有30%~40%,那么,60%~70%与30%~40%之间的比率差距是怎么造成的呢?学生讨论后,回答:“60%~70%的球队比30%~40%的球队抢到篮板球多。”“很对,这说明抢篮板球的学习是不是很重要?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与掌握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师用探究问题做课的导入很成功。

2.“为什么”类型

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寻找事物或现象之间内在的因果联系,从而对某个或某类经验事实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或者针对某种理论提供一层比一层深的理论解释。如看录像中,体育教师继续提问:“下面注意观察,抢篮板球成功技术实际上只占20%,如果几个人抢篮板球,怎样才能有效地抢到篮板球?”学生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然后选了一名学生进行回答:“要想抢到篮板球,我们感觉要先站好有利位置进行卡位。” 体育老师说:“回答得很好,这正是我们这节课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内容。”这个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3.“有何用”类型

可以从事物或现象的应用方面提出问题。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同学们注意看,我做两个不同的示范动作,这两个示范动作不同点在什么地方?有学生抢先回答:“一个动作有转身,一个动作没有转身。”“很好。”体育教师进而追问:“转身为什么呢?”学生不太坚定地回答:“为了寻找起跳时机。”另一名学生赶紧接着回答:“还是为了有利于快攻。”这个问题链对抢篮板球后的快攻路径交代得很清楚,把学生的思路一步步引导到体育教师想要的答案上。体育教师继续问:“抢篮板球时,双手和单手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回答:“单手高。”很实用的问题一下就让学生理解了单双手抢篮板球的不同意义了。

4.“如何做”类型

根据对学生“如何做”要求的不同,需要学生能将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如体育教师提的探究问题是:“下面我们要观察的是,一个进攻队员正在运球(教师示范),防守队员可以有三种常用的破坏他运球的动作,哪三种动作呢?”一名学生回答:“我知道可以掏球。”学生一边回答一边做了一个掏球的动作,“正确,还有么?”体育教师肯定后,再做了一个防守动作,学生回答:“防守。”“很好,如果我做这个动作呢?”(教师做了一个长传动作),学生回答:“跑”“对,也就是快攻。”体育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继续问:“如果投篮呢?” 学生回答:“抢篮板球。”上述问题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不停地思考根据动作变化怎样进行积极的反应,解决“如何做”的问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不错。

基本步骤 篇6

1 基本检查法

现在惯用的耳、目、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对病畜直接检查, 既是基本检查法。包括问、视、触、叩、测温等。条件较好的地方, 配有辅助的特殊检验法, 如化验室常规检查、动物试验等。直接检查法貌似陈旧、粗糙、简陋。但真正动用起来, 想达到心手相应、应付自如, 却是不容易的事, 需要反复实践, 积累经验并且在理论上钻研提高。认识来源于实践, 正确的诊断治疗方案来源于对病畜的调查研究, 利用直接的优势抓住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材料。有条不紊地进行问诊、视诊、触诊、嗅诊和测温等。

(1) 问诊。了解病畜初期情况, 找出是原发病或是继发病及其病原病因的线索。

(2) 视诊。中医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 视诊是了解病畜全部情况, 即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 要注意病畜的年龄体况、神经系统活动所表现出精神外貌、状况异常姿势行为。如:破伤风病、狂犬病、伪狂犬病[1]、醋酮病、膝盖骨脱位并等, 当时可确诊。腹痛病虽不能直接定为某种胃肠病, 但也是几种胃肠病的主症。如:中医所说“蹇唇似笑冷伤脾, 口吐清涎胃冷虚打尾伸腰痛可知, 回头观腹肠中痛, 鼻脓腥臭肺经亏”, 观看病畜大小便情况, 诊断泌尿系统病, 消化系统病也有重大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 心与小肠, 肝与胆, 脾与胃, 肾与膀胱”, 意思是说肺与大肠同时病, 则说明此病难医, 愈后不良。其他以此类推, 了解了这些对病的轻重愈后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3) 触诊。触诊是利用手掌手指手背甚至直接感觉, 检查患畜各部情况, 判定其温度、硬度、疼痛、形状、声响、活动和弹性、脉搏检查等, 有些病当时可确诊, 触诊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有重大作用。

(4) 嗅诊。该法虽然应用不广, 对呼吸出带臭的气味, 判定为呼吸系统疾病[2];带烂苹果味, 判定为酮体病;排粪带酸臭味, 判定为肠内容物含碳水化合物较多发酵所致。反刍食团, 有逼人不能忍的特殊味, 判定为患前胃迟缓病等, 较准确可靠。

(5) 叩诊, 嗅诊。是借助于简单的器械搜集与病情有关的资料, 它是直接检测循环呼吸系统新陈代谢等功能好坏, 可以显示出病不同阶段机体机能演变情况。也是愈后的依据。

(6) 测温。一般说器官有炎症或有传染、原虫病、体温均偏高, 未经治疗体温自降愈后不良, 低于常温的病, 愈后也不好。

总之, 运用对病畜的调查、观察、检查, 在临床实践中搜集丰富合乎实际的各项资料, 并客观描述和记载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诊断。

2 诊断步骤

2.1 初步诊断

把搜集的症状综合起来, 加以具体分析, 去伪存真再进行推理判断, 这是抽象的思维进行认识疾病本质的过程, 症状不同判断也不同, 症状虽同但轻重程度呈现的时机不同, 各种和个体差异, 其重要性也不一样。因此, 对症状必须仔细思考, 才能正确认症, 作出正确的诊断。

2.2 区别症状

分清主次, 从畜体组织结构所发生的量变、质变以判断疾病的存在。这些变化情况成为症状, 随着疾病的演变, 症状有规律的呈现, 这些症状有的表现明显, 突然出现;有的不明显甚至不显, 只要细致地观察, 按步骤检查可以找出线索。症状的分类方法很多, 如故有症状与偶然症状、功能症状与解剖症状。原发症状与继发症状前驱症状与后遗症状等, 一般分类如下。

(1) 示病症状。表现其特有, 并且其他疾病从不出现的症状, 如听诊心脏有拍水音, 即可判定为创伤性心囊炎。马来因点眼呈阳性反应, 即为马鼻疽病。

(2) 局部症状。常在病畜某器官或组织表现明显的局部反应, 即为局部症状。如患畜采食时, 常吐出嚼过的食物, 表现为牙齿病。关节有炎症显跛行。

(3) 一般症状或全身症状。家畜是在中枢神经系统调解下的统一体, 并且与环境保持相对平衡关系, 一旦发生病变, 不是某一局部发病, 而是整个机体对于致病因素的反应。任何疾病可能出现全身倦怠、精神萎顿、食欲减少、体温升高、脉搏变换等。此种变化的症状, 虽不能作为确诊病的根据材料, 但全身症状的有无轻重变化等, 对于病势轻重病的种类性质、病程愈后等的判断, 均可提供有力的参考。

(4) 症候群。有些症状同时或相继出现而又相互联系, 这就是症候群, 也称综合症。如病畜疲劳、咳嗽、呼吸困难、心脏收缩期杂音、出现腹水或肺水肿, 继而导致心脏衰竭。在各种症状中, 示病症状、局部症状、症候群三者有决定诊断意义。全身症状可作为判定病情轻重愈后的参考。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应进行区别, 主次是相对的, 对不同的病期、个体, 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如病畜处于极危险期, 则注意全身症状的变化, 是否将死亡处于病的明显期, 则注意示病症状。查明症状原因, 对患畜诊断何种病, 还要确定其发病的原因及其性质, 就要从问诊调查了解, 结合生理与病理知识而加以判定。

2.3 找出症状的相关性

机体是统一的整体, 各器官组织是密切相关的, 临床上根据疾病出现时间的先后, 而且区别原发病与继发病[3,4]。总之, 把所搜集到的资料和症状进行归纳整理, 分清主次, 查明原因, 分析其相互关系, 作出正确诊断。临床诊断采用方法是推理判断法。运用步骤是先用鉴别症状, 后用论证症状。此2种诊断思维方法是结合交错运用的, 在疾病的早期缺示病症状, 仅根据病的某一或几个主要症状提出相似的疾病, 这就是鉴别诊断法。对简单易认的疾病, 即从起病情况、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疾病经过治疗效果等, 找出完全符合某一疾病的论据, 这就是论证诊断法。愈后判断是对疾病的时间及其转归提出相应的看法, 这不仅是畜主最关心的事, 对于兽医临床人员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有了正确的愈后判断, 可作为判定防治措施的参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必须通过防治实践效果来验证。实践论证, 初步诊断是正确的, 此初步才变成最后的诊断。总之,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有基础知识丰富经验和高度智力的一种科学技术, 通过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就是兽医临床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黄忠森, 王强, 孙跃进.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S1) :20-23.

[2]胡恒龙, 王强, 左瑞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制[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S1) :29-33.

[3]张雯雯.猪衣原体病的诊断与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2012 (1) :25-27.

基本步骤 篇7

1 城市房产测绘的特点

根据房产测绘的内容和特点, 作为城市测绘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房产测绘的特点总结起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房产测绘成果重要内容的房产图是平面图, 其上只要求平面位置准确, 不表示高程, 不绘制等高线。

1.2 房产图上对房屋及与房屋、房产有关要素的要求比其它图种要详细得多。

例如房屋, 不单要表示结构性质, 还要表示出层次、用途及建成年份等。

1.3 房产图对房屋及房屋的权属界线和用地界线等的表示, 精度要求比较高。

1.4 房产图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测量控制点、界址点、房屋权利界线、用地界线、附属设施、围护物、产别、结构、用途、用地分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房产编号以及各种名称和数字注记等。

1.5 为了能清楚地表示出所需内容, 房产图的测绘比例尺均比较大, 一般为1:

500, 1:1000, 甚至更大比例尺。比例尺的大小主要根据测区内房屋的稠密程度而定。

2 城市房产测绘的主要用途

房产测绘是城市测绘的组成部分城市房屋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工作。它不仅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所必需, 而且是城市房屋规划不可缺少的工作。因此, 它在城市现代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管理方面, 房产测绘为城市房地产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房地产产权、使用权范围界线、面积和房屋建筑物的分布、座落、位置、形状、占有、结构、层数、建成年份、用途及土地使用等基本情况, 并提供各项基础数据。为加强城市房产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合理地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 妥善安排住宅的修建, 制定旧城区的房屋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等工作服务。在经济方面,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有关房屋和土地图纸资料, 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现状及变化, 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内容, 可提供可靠的依据, 亦为开展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重要材料。同时也可为城镇财政、税务等部门研究确定土地分类等级, 制定税费标准, 提供基础资料。在法制方面, 房产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 它是加强房地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证、保障房地产占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管理的重要依据。

3 房产测绘的基本作业步骤

房产图可以是实测成图, 也可以是编绘成图。实测成图可分为用平板仪测图、航空摄影测量法测图及用野外数据采集数字化测图。但是它们都必须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要先做控制测量, 然后再进行碎部测量。概城市房产测绘可分为:测区基本控制测量、房产图根控制测童、房产碎部测量、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及必要的修侧或补测、房产测绘成果输出等内容。现将主要步骤概括起来, 要求过程简介如下。

3.1 预测图纸资料的检查

设计图纸是建筑面积预测的首要资料。一套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应包括规划总平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楼梯及阳台详图等;检查其图纸是否经过相关规划部门审批, 只有经过了相应部门审批的图纸才是房屋面积预测算的合法依据;检查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外檐详图、楼梯及阳台详图是否一致, 设计单位为了提高效率可能会让不同设计人员分工协作完成同一幢建筑的平、立、剖面图, 而在设计过程中很可能会有变更, 如设计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图纸前后不一致;检查平面图上套型、尺寸标注是否清楚, 若套型、尺寸不清, 无法完成平面图的绘制;检查设计单位提供的对图纸上如水泵房、电表间、配电室、制冷机房、消防控制室等公用设施部位功能使用说明是否清楚、齐全;特别注意设计图上的文字注释, 如:平台、入户花园、连通阳台、架空层等等, 是否与房产测量的有关性质界定一致。

3.2 尺寸数据采集

在设计图上, 设计的尺寸有柱轴心尺寸, 结构外墙尺寸, 保温厚度等, 这些与我们所需的计算套内面积的墙体中心尺寸, 计算房屋建筑面积的墙边沿尺寸, 需要经过换算, 所以, 在作业时, 要看清图上标注的是哪个部位的尺寸;在使用面积预测换算边长数据时, 还要考虑到房屋竣工后实际状况。如:设计为轴间距离为1000cm, 墙厚20cm, 则两墙体间距离为980cm, 加上墙体两侧粉灰层的厚度各2cm, 实际为976cm;否则, 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相差很大;对于有些房屋边长没有标注的尺寸, 我们也可以通过查阅结构图。另外, 通过查阅开发商提供的建筑设计光盘也是一个简捷的办法;要看清设计图各层上下之间的结构关系。因房屋预测算和实测存在时间上的前后差异, 而在不同时期测算规范很可能有变更, 在实测时应特别注意追述房屋预测算时规范, 注意相应规范的应用和生效时间, 维持成果前后的一致性。

3.3 测区基本控制测量

基本控制测量主要为房产界址点的测量和房产图根控制网的施测提供基础控制。所以测区基本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在测区的地面上建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精密测定地面基本控制点的位置, 以满足测量区图根加密、房产界址点测量和房产图测绘的需要。测区基本平面控制网一般采用二、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要求进行。经过数据处理后获得各控制点的坐标, 作为平面位置的基本控制。

3.4 房产图根控制测量

房产图根控制测量是对加密的图根控制点的位置的测量工作。这些图根点作为测站, 直接测绘其周围的房产界址点及相关的房产要素。为了保证房产测绘的精度, 考虑测区基本控制点在内。房产图根点的点位精度和点的密度应以满足相应等级房产测绘的需要。

3.5 房产碎部测量

房产碎部测量主要包括房产要素测量和房产图绘制。房产要素测量主要包括房产界址测量、境界测量、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陆地交通和水域测量以及其它相关地物测量等内容。房产图绘制是按照《房产测量规范》的要求将房产要素测绘到图纸上或将房产要素以数字格式在数字图上反映的而进行的数据采集、存储、输出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 具体的房产图测绘作业方法也可分为白纸测图、航测成图, 编绘法成图, 数字化测图等。每种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因不同的测绘单位的实际的技术力量及仪器设备条件的不同, 以及用图单位的要求得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选择。

3.6 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

房产图的清绘与整饰是指按《房产测量规范》和《房产图图式》的要求对铅笔原图或数字房产原图上地物位置、线条、符号、注记等图面要紊进行加工, 为房产图的印刷、复制及其它用途提供条件。

3.7 成果输出

即将编辑好的图件打印输出或以文件形式保存在计算机硬盘或其它存储介质上, 将清绘和整饰好的房产图件晒制成蓝图。应当指出的是, 房产测绘成果包括房产薄册、房产数据和房产图集。

4 结束语

总之, 房产测绘特点多样、突出, 房产测绘作业基本步骤复杂、繁琐。只有熟悉房产测绘的特点, 掌握房产测绘基本作业步骤。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房产测绘作为保障房产交易有序公平进行的基本技术越来越受到同仁们的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了房产测绘特点, 并深入地研究了房产测绘基本作业的步骤。

浅谈任务型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篇8

一、两步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章和表格 (通过浏览文章首段和末段, 或每段的首句, 了解文章大意。通过观察表格结构和大致内容, 帮助考生进一步掌握文章内容) 。

第二步:结合表格看文章 (根据五定四原则边看表格, 边读文章) 。

二、五定法

1.定位:把表格中要填的词所在句子或短语与文中相关位置对应起来;

2.定意:确定所定位句子含义并推敲所要填的词意;

3.定词:通过定意决定所填的词, 可借助一意的多种表达方式来确定要填的词;

4.定性:填词时要确定词性, 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所填词的词性;

5.定形:应注意名词的可数和不可数、单数和复数的变化;人称代词的格、数等的变化;动词应注意时态、语态, 非谓语动词以及主谓一致方面的不同形式;形容词和副词应注意其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不同形式。填词时要注意词的大小写。

三、解题四原则

(一) 词组优先原则 (看表格, 根据词组推)

原文It determines ou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转换成表格中:It is your dominant motivational focus that decides what you are good at or______in.

分析:根据词组优先原则, 词组be poor in/be weak in答案为poor/weak。

(二) 同问对称原则

1.表格内容上下对称

原文You can do it by making an ad in the newspapers or magazines…转换成表格中:_________for your car for the sale.

分析:根据表格上下advantage of selling an old car;preparation of your car for the sale得知答案为名词。答案为:advertising或advertisement.

2.and, but as well as…前后对称

原文It helps the employee to perform better and increases his or her efficiency…

转换成表格中:Employees with goals can perform better as well as_______efficiency and time management.

分析:根据表格中as well as前的perform, 得知答案为动词原形。答案为:increase.

(三) 信息反推原则 (根据右信息栏, 上下标题栏, 总结归纳词)

表格右边信息栏Slow down and take the time;Try to keep the driving time;Leave enough time to family;可以推断左边为归纳词。答案为Suggestions/Tips/Advice.

◆归纳词的特征有:概括性, 在最大程度上覆盖栏内信息;针对性, 量体裁衣, 大小适度;醒目性, 简洁。

常见概括性词有:原因:reason, cause;结果:result, effect;目的:aim, purpose;方法:measure, solution, way, method;观点:opinion, view, attitude;异同:differences, similarities;优劣:advantages, disadvantages;其它:time, purpose, behavior, feeling。

(四) 信息转换原则

(1) 词性转换。即将一种词类转换成另一种词类, 主要包括动词与名词转换、形容词与副词转换、形容词与名词转换。解题方法很简单, 只要在文中找到关键词即可。例如:

1.IMF called on all players to cooperate closely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IMF called for close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global economy.

2.Learn to listen sympathetically.-Learn to listen in a sympathetic way.

(2) 词组互换。

1.We are putting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The environment is under pressure.

2.Inspiration is vital to creativity.-Inspir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reativity.

(3) 句子结构转换。做此类题首先要理解题意, 其次仔细比较原句和题目, 明白出题人的意图, 只要找出题眼就不难得出答案。

a) 主被动互换

You must practice your fire escape plan.-Your fire escape plan must be practiced.

b) 并列句/从句/分词转换

Women who want more children-Woman wanting more children.

c) 意义转换

Sinc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The jump is higher, therefore/so/consequently, there is more time to swing the rope.

基本步骤 篇9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只有掌握网络攻击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才能准确的将其检测出来, 才能更好的防范网络攻击。从技术上来说, 网络攻击的主要动机是取得所攻击的目标机的超级管理员权限, 从而可以操控目标机, 安装病毒程序、修改资源配置、隐藏行踪等等。网络攻击的方法非常多, 但是主要方法是完成攻击前的信息收集、完成主要的权限提升和完成主要的后门留置等。

1 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

网络攻击一般情况下是利用网络存在的漏洞和安全缺陷对系统和资源进行的攻击, 一般的网络攻击主要包括3个步骤:

1) 第一步:搜集信息

攻击者在选定将要攻击的网络资源的时候需要分析被攻击的环境, 这就要求攻击者大量的收集与汇总被攻击的目标的相关信息, 包括攻击目标的操作系统、类型、网络拓扑结构等等, 攻击者搜集信息的手段非常多, 但一般采用7个步骤来搜集信息, 并且攻击者在这7步中都会利用对应的工具来搜集攻击目标的信息。搜集信息的7个步骤分别是:搜集初始信息、搜集攻击对象所在的网络地址范围、搜集活动的机器、搜索入口点与开放端口、分清主机操作系统、弄清端口对应的运行的服务和画出网络拓扑图。

2) 第二步:寻找系统安全弱点

攻击者在第一步已经搜集到了足够的信息, 接下来攻击者会根据搜集到的被攻击网络的相关信息, 对被攻击对象的网络上的主机进行全方位探测, 以便发现被攻击对象的安全漏洞与弱点。攻击者主要会利用两个方法去探测系统弱点:

(1) 运用“补丁”程序探测突破口

攻击者会通过前期准备阶段搜集到的信息寻找“补丁”程序的接口, 然后编写对应的攻击程序通过这个接口入侵被攻击系统。

(2) 运用扫描器寻找系统安全漏洞

目标系统的管理员使用扫描器扫描系统就会扫描出系统当前多存在的安全漏洞, 然后修补漏洞加强系统的安全防御体系。但是攻击者就会利用扫描器去扫描系统漏洞, 目前较为流行的扫描器是安全管理员网络分析工具SATAN、因特网安全扫描程序IIS、Nessus、NSS等等。

3) 第三步:实施攻击

攻击者通过上述方法探测到系统存在的弱点后, 就开始对系统进行攻击。攻击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分为3种形式:

(1) 掩盖行踪, 预留后门

攻击者入侵被攻击系统后, 会尽量掩盖可能留下的侵入痕迹, 并在受损的系统中探测新的安全漏洞或者留下后门, 以便再次实施入侵时使用。

(2) 安装探测程序

攻击者入侵系统后可能会在系统中安装探测程序软件, 即使攻击者退出之后, 探测软件仍然可以窥探所在系统的活动, 搜集攻击者所需要的信息, 并源源不断的将窥探到的秘密信息传送给安装程序的攻击者。

(3) 取得特权, 扩大攻击范围

攻击者很有可能会进一步的去探测受损系统在网络中的信任等级, 然后利用该信任等级所具有的权限, 对整个被攻击系统展开全方面攻击。一旦攻击者获得管理员或者根用户权限后, 后果将不堪设想。

2 网络攻击的检测技术

2.1 使用数据流特征检测

攻击者在进行信息扫描之前会构造被攻击对象的IP数据包, 然后通过某端口发送毫无意义的数据包, 这主要是因为各种操作系统对这种无意义的数据包的处理方式不同, 攻击者会解析返回的数据包, 那么我们可以从下面3种思路去检测系统被非法扫描。

1) 统计分析。预先定义某个固定时间段的连接次数, 在此时间段内如果发现连接次数超过预定义值, 则认为端口被非法扫描;

2) 特征匹配。通常情况下攻击者发送的数据包都含有端口扫描特征的相关数据, 比如:当攻击者尝试UDP端口扫描时, 数据包中会有content:“s UDP”数据等等。可以通过分析扫面特征数据来检测端口是否被非法扫描

2.2 本地权限攻击检测

检查文件完备性、监测行为、对比检查系统快照均是最为流行的检测技术。

1) 检查文件完备性。定期检查常用库文件与系统文件的完备性。通常情况下会使用checksum的方式, 对比较重要的文件做先验快照, 检测这些重要文件的访问, 检查这些文件的完备性作, 结合行为监测法, 防止重要文件遭到欺骗攻击与覆盖攻击;

2) 行为监测法。行为监测法主要从两个方面监测:一是监测所有程序进程的堆栈变化, 以便维护程序运行期的堆栈合法性。以防御被攻击对象遭到竞争条件攻击与本地溢出攻击;二是监测内存的活动, 跟踪内存容量的非正常变化, 检测、监控中断向量。

拦截、仲裁来自ftp服务目录、互联网服务的相关脚本执行目录等敏感目录。审计对这些目录的文件写入操作, 防止非法程序的写入与上传。监测执行系统服务程序的命令, 控制数据库服务程序的相关接口, 防止使用系统服务程序提升权限;

3) 对比检查系统快照。先验快照系统中的重要的公共信息, 如系统的环境变量、配置参数, 检测对这些系统变量的访问, 防止遭到篡改导向攻击。

2.3 常用后门留置检测技术

1) 对比检测法。后门留置检测时, 最重要的是检测木马的异常行为与可疑踪迹。木马程序入侵目标网络成功之后, 攻击者会用尽各种隐藏踪迹的措施去防止用户发现, 因此在检测木马程序入侵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木马程序可能利用的隐藏技术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规避, 只有这样才会发现木马程序入侵时所引起的异常现象从而使隐身的木马“现形”。常用的检测木马程序异常行为与可疑踪迹的措施包括对比检测法、监测系统资源法、防篡改文件法和分析协议法等;

2) 监测系统资源法。监测系统资源法是指利用监控目标主机系统资源的方式去监控木马程序入侵引起的异常行为;

3) 防篡改文件法。防篡改文件法是指在打开新的文件之前, 用户首先就要检验此文件的身份信息以确保新文件没有被别人修改。标识文件的指纹信息就是文件的身份信息, 文件的身份信息可以通过md5检验与数字签名的方式生成;

4) 分析协议法。分析协议法是对比分析监听的网络会话与某种标准的网络协议, 从而去判断监听的网络会话是否被木马程序入侵。

3 结论

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 非法用户的网络攻击造成了网络的种种不安全。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攻击的步骤, 并给出了防止网络攻击的基本检测技术, 只有掌握了网络攻击的步骤, 才能将网络攻击拒之门外, 才能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带动了网络信息的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与各企业的关注。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 熟悉网络攻击的步骤与方法对构建网络安全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总结与提炼了目前网络攻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并针对网络攻击的步骤提出了检测的技术。

关键词:网络攻击,权限,后门,扫描,木马

参考文献

[1]张敏波编著.网络安全实战详解[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5.

[2]王景伟, 郭英敏.密码技术在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 2009 (4) :27-28.

基本步骤 篇10

一、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首先要解决对在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问题。目前的现状是,江苏、云南、上海、山东、山西等地区认真、主动、积极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学校,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足够充分的认识;而没有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学校,对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认识”,或者说是处于“零认识”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民身份概念不清。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享有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我国公民。有人觉得小学生还不是公民,一个人只有年满18岁才算公民。这是错误的。在我国,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公民身份。小学生也是公民,是未成年公民。小学生对自己公民身份的认同,小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缺少必要的、专门的教育,这种身份认同和意识养成是难以自发完成的。如果对小学生的公民身份都没有确认和尊重,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就只会流于口号。

第二,公民意识尚未形成。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是以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的集合。一个国家的国民只有具备完整的公民意识,才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国民的公民意识是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一所学校的校长、一个地区的教育行政官员的公民意识还处于未知状态,那么在这所学校、这个地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就只会是一句空话。

第三,对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是贯彻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必要举措;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前提和条件。小学生是我国公民的一个特殊群体,小学生也依法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相应权利;小学生也有相应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认为小学生不能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或者把小学生排除在民主政治建设之外,不仅不科学而且十分有害。不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重视和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教育的严重失职。

二、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公民意识养成和确立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主体性,即公民个体对自己国家主人翁地位的自我认识的不断提升;二是参与性,即公民个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动积极参与。小学生有自己的身心特点,对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一定要遵循儿童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规范。在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活动探究—— 以真实、具体问题为对象进行活动探究。小学生的公民意识,需要通过小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才能逐步唤醒、激发和增强,试图以公民教育读本之类的阅读和讲学来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小学生的公民意识,也绝不是简单地对公民、公民意识概念的认知、识记和背诵。没有具体、真实的活动、体验和探究,学生的公民意识就不可能真正养成和确立。只有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和体会与公民意识密切相关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也只有在以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过程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显现和提升。江苏所有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学校,都是以项目活动形式进行的。每一个班级的每一个项目活动都有明确、具体的真实问题,并且都开展了真实的活动、体验和探究。

第二,学生主体——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都以学生为主体。在江苏小学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提出解决的方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他们的潜能和水平常常会超出成人的想象。“垃圾车漏污水”是城市司空见惯的一个现象,南京市力学小学四(7)班的学生以此为研究对象,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国内外相关设施、环境卫生危害等不同层面分析思考,提出相应策略,并在鼓楼区政府礼堂以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进行展示,产生了广泛影响。陈艳老师感叹:“活动伊始,作为班主任,我的心中充满了疑惑,……随着活动的步步深入,我的疑惑被一个个惊喜取代。经历着这个过程的他们每天都有变化。” 于睿青同学的家长感慨:“整整一个学期,我目睹了女儿在这项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点点滴滴的付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该项活动对女儿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课题引领—— 以课题研究方式引领整个项目活动的推进。江苏省小学公民意识教育活动,从一开始就以“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研究”为课题(江苏省教研室第六期重点立项课题),聚集了一批德育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学研究人员,对推进公民意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及时分析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并不断反思总结,逐步积累经验,再有计划地在全省推广。在课题引领下,一大批热心公民意识教育的骨干教师成长起来,一大批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先进学校涌现出来。

三、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步骤

在江苏,小学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基本上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1.选择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选择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起点。问题选择看似简单,但其实不然。怎么选择问题和选择什么问题都有规范。选择问题的一般程序是:

第一,教师(经过专门培训)作说明和动员,用合适的话语向不同年级的学生解释什么是社区公共问题(社区公共问题是一个复杂概念,在小学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上,社区公共问题通常指社区中存在的和大多数人利益相关并有待政府部门加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关注和发现自己生活的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

第二,让学生在调查、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自己最关注的社区公共问题。从教师作说明和动员,到学生提出自己最关注的社区公共问题,通常以三天至一周为宜。时间太短可能会使调查、思考缺少深度;时间太长又会使学生关注问题的热情降低。

第三,教师和学生一起,把所有提及的公共问题编号列示(通常由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向全班学生陈述为什么关注这一问题,并在教室的黑板上书写出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类、整理,列出全班同学关注的社区公共问题,以便选定要研究的问题。

2.确定要研究的问题

在列出全班同学关注的社区公共问题之后,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确定班级要研究的社区公共问题。

投票表决的方式是:每人2票,可以将2票投给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将2票投给不同的问题。得票最多的问题即被确定为班级共同研究的社区公共问题。

投票表决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民主”,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在群体中要尊重多数人的意愿,从而达到训练、养成民主意识的目的。

在确定要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不必担心学生把握不准问题或者担心学生选择的问题没有所谓的“研究价值”。因为,学生成长中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是不能超越和替代的。况且,即便学生通过投票确定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有太多难处而不能继续或者不能深入,但这样的过程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成长中的磨练。

3.调查收集有关资料

调查收集资料需要进行分工,分工也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

调查收集资料的分工通常先以“对象”为前提,即按图书馆、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社区居民的访谈,有关政府专门机关和相关问题专家学者等类别进行分工。调查收集资料需要精心研究访问对象,设计访谈问题,并且要注意相应的礼仪和程序。

调查收集资料之后,要对资料尝试按“问题描述”“现有政策”“解决方案”“行动计划”四个方面进行加工整理。加工整理后的资料要做成相应的“文件夹”和“展示版”。在加工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的分工也以自愿选择为主,允许和鼓励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转换身份和角色。

4.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收集相关法律规定、政府文件及有关背景资料等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讨论、研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以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为依托,以寻求政府有关部门的认同、支持为原则,以学生自己的身体力行为支撑。当然,学生受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有不完善的方面;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有些解决问题的方案虽然具有可行性,但要促成问题的真正和最终解决,其过程可能会很缓慢或者很困难。而这也正是社会的一种真实,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感悟到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复杂和困难并不是一件坏事。

5.举行模拟听证展示

模拟听证展示活动是公民意识教育的精华。

模拟听证展示由学生和“听证员”共同完成。听证员通常是相关问题的政府部门官员和有关问题的专家。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也可以由有关教师扮演。

一次模拟听证展示通常用40分钟,分为4个部分,即:问题描述、现有政策、解决方案、行动计划。每部分用时10分钟,其中陈述4分钟,答辩6分钟。

问题描述——陈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何影响着社区公众的生活,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会有什么危害等等。

现有政策——列出相关的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说明和分析相关问题未能解决的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尝试提出增加或修改相关法律条文规定或提请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的建议,以促成问题的最终解决。

行动计划——说明为促使问题的解决学生自己做了哪些具体工作,提出了什么具体建议,开展了什么具体的活动。

模拟听证展示活动虽然是模拟的,但其问题、理念和程序都是真实具体的,因而对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6.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一个真实社区公共问题从提出、确定到举行模拟听证,通常要三个月至一学期甚至一学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随时总结反思,也需要终结性的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既可以是针对各个步骤、环节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也可以是针对学生个体或团队的。总结反思要真实、具体、细致,从而为进一步搞好活动积累经验。当然,总结反思的过程,也是学生公民意识不断提升和增强的过程。

加强小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既是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的历史职责,也是德育工作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在小学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认识和解决。本文对小学公民意识教育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认识和思考还比较粗浅,若能引起更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和重视,相信小学公民意识教育将会进入一个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新阶段。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江苏南京210013)

基本步骤 篇11

以Cu+HNO3—Cu (NO3) 2+NO2+H2O为例:

1.标变价: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不变价的元素不必标出.

Cu0+ΗΝΟ3+5Cu (ΝΟ3) 2+2+5+ΝΟ2+4+Η2Ο

2.求转移电子数:通常选用1 mol的氧化剂和1 mol的还原刑作标准, 根据元素的变价求出1 mol的氧化剂和1 mol的还原剂中所有变价元素得失电子数.

Cu0Cu+2:化合价升高2

Ν+5Ν+4:化合价降低1

说明:该步是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的关键, 所谓的配平技巧主要就是不同情况下求取得失电子数的方法, 例如, 当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个物质, 而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两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配平KClO3—KCl+O2时, 初学者易以KClO3为标准计算得失电子数, 从而出现反应物系数不好确定的困难, 此时若以产物KCl和O2为标准计算得失电子数则容易确定系数, 这即所谓的逆向配平技巧.

3.根据得失电子数的最小公倍数求标准物的系数

Cu0Cu+2:2Ν+5Ν+41|×1×2

4.将所求得系数添加在标准物前, 然后据此确定含有变价元素的产物系数, 使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并满足得失电子守恒关系.

Cu+2HNO3—Cu (NO3) 2+2NO2+H2O

说明: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 但在题目中有时是填空式的方框, 那么, 1也要填写.

5.利用观察法配平未参加反应的元素原子个数, 使反应方程式满足质量守恒规律

Cu+4HNO3—Cu (NO3) 2+2NO2+2H2O

说明:该反应中有2mol硝酸起了酸的作用, 所以硝酸前的系数成了4;通常在配平未变价的原子时, 先配平原子团 (如该例中起酸作用的硝酸根) , 再配H, 然后配O.

6.检查所配方程式将短线改为等号

Cu+4HNO3Cu (NO3) 2+2NO2+2H2O

说明:从理论上讲, 检查所配方程式是否平衡要检查是否满足得失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一般说来, 一个守恒成立其他大多也能成立, 不必样样检查, 若是离子反应检查电荷守恒最方便.

二、常用技巧

1.反应物和产物中变价原子数不同时, 可以先添加系数

例如:NH3+O2—N2+H2O

该反应配平时, 若以1 mol NH3和1 mol O2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 则配平后, 出现分数系数, 还需要调整系数为整数, 比较方便的方法是先在NH3前添加系数2 (因产物N2为双原子分子, 所以NH3的系数至少也是2) , 然后以2 mol NH3和1 mol O2作标准求系数更方便.

答案:4 3 2 6

2.一种物质中有两种或多种元素变价时, 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求1mol该物质得失电子的总数即可, 即所谓的整体配平法.

例如:Cu2S+HNO3—Cu (NO3) 2+NO+H2SO4+H2O

该反应的反应物Cu2S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升高, 所以把Cu2S看作一个整体, 求得1 mol Cu2S所失电子的总数为10e-.

答案:3 22 6 10 3 8

3.当氧化剂或还原剂是多种物质, 或者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 而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是两种独立的物质时, 选用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为标准来计算得失电子数将更方便, 此即是所谓的逆向配平技巧.

例如:P+CuSO4+H2O—Cu3P+H3PO4+H2SO4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P、CuSO4, 还原剂是P, 以反应物作标准求得失电子数比较困难, 但是氧化产物只有H3PO4、还原产物只有Cu3P, 所以以1 mol H3PO4和1 mol Cu3P作标准物容易求得失电子数,

答案:11 15 24 5 6 15

4.对无法用常规方法确定化合价的物质, 可以用拟价法, 即可以随便假定元素的化合价, 只要整个化合物的价态满足代数和为零原则就可以, 因为这样对该反应的电子得失数没有影响.

例如:Fe3C+HNO3—Fe (NO3) 3+NO2+CO2+H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的Fe3C的价态不好确定, 我们不防假设其中Fe的价态为+3价, 那么C的价态就应是-9价, 如此则成了一个普通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选取1 mol的Fe3C和1 mol的HNO3为标准, 即可求出得失电子数.

如果假设Fe3C中Fe为0价, 那么C为0价, 再将Fe3C看作一个整体, 同样能配平.

答案:1 22 3 13 1 11

5.一定系数关系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例如:S+KNO3+C—K2S+N2+CO2

虽然该反应中得电子的一方不止一种物质, 而是有S和KNO3两种物质, 但由于两者的还原产物K2S的制约, 实际上限制了S与KNO3的物质的量比为1∶2, 所以我们可以把1 mol S和2 mol KNO3作为一个整体来看, 从而求得氧化剂得电子总数, 进而配平整个反应.

答案:1 2 3 1 1 3

6.不定系数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例如:FeS2+C+O2—Fe3O4+CO+S

在该反应中, 氧化剂O2是夺取电子的一方;而另一方除C失去电子外, FeS2作为整体也表现为失去电子, 像这种特殊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 可看成为FeS2, C分别与O2的两个彼此独立反应的加和.假设题目没有给出FeS2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个限制条件, 那么这种方程式的配平将是不确定的.换言之, 其系数可能有无数套:

①2C+O22CO

②3FeS2+2O2Fe3O4+6S

即①·x+②·y, 得:

3yFeS2+2xC+ (2y+x) O2=yFe3O4+2xCO+6yS (其中xy均为自然数)

7.有机物参入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首先规定有机物中H为+1价, O为-2价, 并以此确定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再根据还原剂化合阶升高总数与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相等原则, 结合观察法配平.

例如:H2C2O4+KMnO4+H2SO4-CO2+K2SO4+MnSO4+H2O

H2C2O4中, 令H为+1价, O为-2价.则C的平均化合价为+3价.1个H2C2O4化介价升高数为2, 1个KMnO4化合价降低数为5, 最小公倍数为10, 故H2C2O4的系数为5, KMnO4的系数为2.配平的方程式为:

5H2C2O4+2KMnO4+3H2SO410CO2+K2SO4+2MnSO4+8H2O

8.缺项方程式的配平:如果所给的化学方程式中有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写出来, 在配平时, 如果所空缺的物质不发生电子的得失, 仅仅是提供一种发生反应的酸、碱、中性的环境, 可先把有化合价升降的元素配平, 再确定出所缺的物质, 把系数填上即可.

例如:BiO-3+Mn2++__—Bi3++MnO-4+H2O

首先根据化合价的升降配平有变价元素的有关物质:

5BiO-3+2Mn2++__-5Bi3++2MnO-4+H2O

根据氧原子守恒, 可以确定H2O的系数为7, 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可以确定反应物所缺的是氢离子H+

答案:5 2 14H+ 5 2 7

三、考题今昔

1. (1992年上海)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Fe (OH) 3+ ( ) NaOH+ ( ) Cl2 ( ) Na2FeO4+ ( ) NaCl+ ( ) H2O

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

答案:2 10 3 — 2 6 8 6e-

2. (2003年上海) 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 往往悬挂涂有CuI的滤纸, 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 其反应为:4CuI+Hg→Cu2HgI4+2Cu

(1) 上述反应产物Cu2HgI4中, Cu元素显__价.

(2) 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__, 当有1 mol CuI参与反应时, 转移电子__mol.

(3) CuI可由Cu2+与I-直接反应制得, 请配平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u2++□I-—□CuI+□I-3

答案: (1) +1 (2) CuI 0.5 (3) 2 5 2 1

3. (2007年上海)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 (SO4) 3, 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 (甲) 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 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__.

(2) 反应中硝酸体现了__, __性质.

(3) 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 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mol.

(4) 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 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 原因是:__.

答案: (1) 14HNO3+3Cu2O=6Cu (NO3) 2+2NO↑+7H2O (2) 酸性;氧化性 (3) 0.6 mol

(4) 使用了较浓的硝酸, 产物中有部分NO2生成

评析:以上三题均考察了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是三道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题目紧紧围绕着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考察内容逐渐由单纯考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到兼顾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再到同时考察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计算等, 考察的内容加大了, 考察的知识面和深度都有增加;考察的形式也由直接的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到间接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和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然后书写并配平的形式, 体现出了由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的变化, 题目新颖灵活, 定性与定量结合,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区分度明显.近年来各地对此知识的考察一直是热而不衰, 值得注意.

上一篇:净出口额下一篇: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