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服务技术(精选11篇)
网络服务技术 篇1
0 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和Internet的快速发展,网络会议、视频点播、远程教学、资源下载等大量实时服务在网络上被广泛应用,需要占用大量网络带宽,而且不同业务流对Qos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都迫切要求网络传输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因此,如何保障网络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1 网络服务质量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期,Seitz和Wortendyke等人在研究APPANET中的X.25通信时提出基于用户的性能评价问题,这是关于Qo S研究的最早文献;1997年9月,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制定了有关网络Qo S定义与服务的一系列RFC标准,定义Qos为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要求。由于Internet建立在TCP/IP协议族的基础上,IP协议采用尽力而为的工作方式,报文无优先级之分,当大量报文同时需要处理时易造成网络延迟、丢包等情况。这就要求针对不同级别的要求,对网络资源采用不同的分配和调度策略,尽可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1]。
2 Qos服务质量主要技术分析
2.1 Qos的主要性能参数
实际上,Qos问题主要是由网络对业务性能要求的支持能力不足引起的。Qo S保证就是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安排,确保网络满足各项业务的要求,目的是为各种业务流(如数据、图像、多媒体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Qos保证。用来保证Qos的性能参数包括:(1)可用性,指用户到IP业务之间连接的可靠性;(2)延迟,指IP包从网络入口点到达出口点所需的传输时间间隔;(3)延迟抖动,指在同一条路径上发送的一组数据流中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异;(4)丢包率,指IP包在网络节点之间传输时丢失的IP包数与己发送的IP包总数的比值;(5)吞吐量,指网络中IP包的传输速率。
2.2 典型网络服务质量的模型
服务质量模型是网络服务性能的综合体现。在实现Qo S保证的机制上,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团体提出了不同的控制机制和策略,如ISO提出了基于ODP分布式环境的Qo S控制;ATM论坛提出了Qo S控制策略和实现;IETF也提出的集成服务模型,区分业务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2]等。目前,网络Qo S的典型模型有:尽力而为服务(Best effort Service)、集成服务和区分服务,使用不同的服务模型可以完成网络承载业务不同的Qo S保障。
传统的IP网络采取尽力而为的处理原则,对数据的处理就是公平竞争,处理方式简单,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不利于运营管理,因而提出了集成服务模型。
集成服务是针对流的,支持三种流类型:保证服务,控制负荷,尽力而为的服务。其基本思想就是采用资源预留协议为业务流保留带宽,预留网络资源来实现Qos保障。RSVP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在一条路径上预留带宽资源时,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先向接收方发送路径消息,接收端收到消息后发送一个资源预留请求类别的RESV消息,为该数据请求资源,沿途的每个路由器采用输入控制过程,决定是否接受该请求。如果该请求被拒绝,路由器给接收方发送一个出错信息,终止端信令处理过程:否则,路由器为该数据流分配所请求的资源。集成服务能预留所需资源,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但其复杂度高、开销大、可扩展性较差,实现复杂而不能满足Qo S的要求。
目前,区分服务模型已经成为解决IP网络服务质量问题的主要模型。区分服务使用分组标记和按类排队的方法,定义一组数量较小的服务类型和优先级,在网络的边缘对所有分组进行分类,并标记每个分组所属的服务类型,对不同种类的报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应用报文优先得到服务。其工作方式是:对到达的数据包根据业务流的Qos要求进行分类并使用区分服务码点进行标记,复杂的业务流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中进行,逐跳转发等简单功能则在核心路由器中完成。在区分服务中,不同级别的分组得到不同级别的服务,很好地适应了IP网络的特点,实现简单且具有很强的可扩展。
2.3 服务质量技术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组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和服务质量技术,综合实现网络的Qo S。比如文献3利用MPLS技术来解决服务质量问题;文献4对可重构网络体系结构提出了一个确保可重构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文献5提出了一种将Qos R与MPLS+Diff Serv相结合的综合服务质量模型。
事实上,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特征,设计面向应用问题的体系结构,研究下一代网络的服务质量及策略、流量工程、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都将是未来Qos研究的趋势。
3 结束语
目前,有关Qos保证技术问题的研究仍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本文分析了现有网络服务质量的特点和现状,提出有效地结合各种Qos技术更好地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改进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闯,单志广,任丰原.计算机网络的服务质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S.Blake,D.Black,M.Carlson,E.Davies,Z.Wang,W.Weiss.An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IETF,RFC 2475,1998,12.
[3]李刚健,段锦.基于MPLS的网络服务质量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29(2):80-83.
[4]刘强,王斌强,韩振昊.基于可重构网络的服务质量研究.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9,10(1):64-67.
[5]夏利,关少颖,赵娟,王光兴.一种新的IP网络服务质量模型.东北大学学报,2005,26(4):230-233.
第三代网络技术:网格计算技术 篇2
关键词:网格计算;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7-31291-02
The Third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y:Grid Computing Technology
XIAO Xiao-fei
(Shandong Business School,Yantai 264005,China)
Abstract:Grid computing is the next wave of the Internet. It is applied for sharing distributed resources and making full use of idle resourc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ts background ,development,basic concepts, constitution, function and key technological points.Finally, it explores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Key words:Grid computing;supercomputer;constitution
1 引言
“信息技术的大浪潮将造就2005~2020年十五年的黄金时代。到2020年,由此产生的互联网将成长为一个20万亿美元产值的大工业。这一波的本质特征,就是万维网升华为网格。”1这段话来自《福布斯》杂志最近发布的市场趋势报告。
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以及生活理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第一代Internet的作用就是把遍布于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TCP/IP协议连接在一起,其主要应用为E-mail;第二代Internet则通过Web信息浏览及电子商务应用等信息服务,实现了全球网页的连通;第三代Internet将“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这就是网格计算(Gird Computing)。2
2 网格计算
尽管计算机发展非常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瓶颈,这样就使得一些超大规模的应用问题无法仅仅通过一台或两台高性能的计算机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想象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能否通过利用广域互连技术使其像电力资源那样输送到每一用户,来求解一些大规模科学与工程计算等问题,从而形成了计算网格(又称网格计算系统)。而网格计算作为虚拟的整体而使用在地理上分散的异构计算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高速互连的异构计算机、数据库、科学仪器、文件和超级计算系统等。使用计算网格,一方面能使人们聚集分散的计算能力,形成超级计算的能力,解决诸如虚拟核爆炸、新药研制、气象预报和环境等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领域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使人们共享广域网络中的异构资源,使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 网格计算的功能特点
由于网格计算是在Internet和Web上的第三代网络技术,所以其功能也必然会比Internet和Web技术要高级,总体说来,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五个方面:第一,高带宽,主干网网络计划的带宽一般都在1Gbps以上。第二,计算速度、数据处理速度高。第三,可动态的调动资源,而且能够更有效的共享资源。第四,网上社区将日益增多,地球村指日可待。第五,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地生产知识,使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总体说来,网格技术的特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考虑:异构性、可扩展性、动态自适应性。
(1)异构性是指,网格系统由分布在 Internet上的各类资源组成,包括各类主机、工作站甚至PC机,它们是异构的,可运行在UNIX、NT等各种操作系统下,也可以是上述机型的机群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或其它设备。由于网格分布在广域网上不同管理域的各种计算资源中,怎样实现异构机器之间的协作和转换是网格计算的首要问题。(2)可扩展性是指,元计算系统初期的计算规模较小,随着超级计算机系统的不断加入,系统的计算规模也随之扩大。要在网格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应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致降低网格计算的性能。(3)动态自适应性是指,在网格计算中,某一资源出现故障或失败的可能性较高,资源管理必须能动态监视和管理网格资源,从可利用的资源中选取最佳资源服务。
4 网格计算的体系结构
由于网格计算还处于计划阶段,实际的应用还非常有限,所以到现在仍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协议,就目前来说,网格计算的体系结构主要有三种分层方法:一种是3个层次的系统,一种是5个层次的系统,另外一种是7个层次的系统。
(1)3层的网格计算系统,主要由资源层、中间件层、应用层组成。其中,网格资源层是构成网格系统的硬件基础,它包括各种计算资源,如超级计算机、贵重仪器、可视设备、现有应用软件等,这些计算机资源通过网络设备连接起来,仅仅实现计算资源在物理上的连通。网格中间件层是指一系列工具和协议软件,其功能是屏蔽网格资源层中的计算资源的分布、异构特性,向网络应用层提供透明、一致的使用接口,同时提供用户编程接口和相应的环境,以支持网格应用的开发。网格应用层是用户需求的具体体现。在网格操作系统的支持下,网格用户可以使用其提供的工具或环境开发各种应用系统。能否在网格系统上开发应用系统以解决各种大型计算问题是衡量网格系统优劣的关健指标。3
(2)5层的网格计算系统,主要由构造层、连接层、资源层、汇集层和应用层组成。构造层的功能是向上提供网格中可供共享的资源,比如处理能力、存储系统、目录、网格资源、分布式文件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簇、计算机集群等。连接层是网格中网络事务处理通信与授权控制的核心协议。主要实现的是构造层提交的各种资源间的数据交换、各资源间的授权验证、安全控制、资源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传输、路由及名字解析。资源层是对单个资源实施控制,与可用资源进行安全握手、对资源做初始化、监测资源运行状况、统计与付费等有关的资源使用数据。汇集层是将资源层提交的受控资源汇集在一起,供虚拟组织的应用程序共享、调用。为了对来自应用的共享进行管理和控制,汇集层提供目录服务、资源分配、日程安排、资源代理、资源监测诊断、网格启动、负荷控制、账户管理等多种功能。应用层是网格上用户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通过各层的API调用相应的服务,再通过服务调用网格上的资源来完成任务。应用程序的开发涉及大量的库函数,为便于网格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创建支持网格计算的库函数。
(3)7层的网格计算系统,由网格资源层、网格中间间层、网格应用层、网络结构层、网格服务层、网络应用工具层和应用层组成。其中前三层和3层系统完全一样,只是多了4层辅助功能,网络结构层提供资源相关、站点相关的基本功能,便于高层分布式网格服务的实现;网格服务层实现资源无关和应用无关的功能,网格服务的实现涉及到地域和机构的分布;网格应用工具层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和组件以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应用层由用户开发的应用系统组成,网格用户可以使用其他层次的接口和服务完成网格应用的开发。
迄今为止,网格计算还没有正式的标准,但在核心技术上,相关机构与企业已达成一致:由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与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合作开发的Globus Toolkit已成为网格计算事实上的标准4,大约有12家计算机和软件厂商已宣布采用 Globus Toolkit作为一种开放架构和开放标准基础设施,也就是本文的5层分层方法。
4 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及与相关技术的比较
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有以下5点:
(1)网格节点。作为网格计算资源的提供者,它包括高端服务器、集群系统、MPP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等。这些资源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布式的,系统具有异构特性。
(2)宽带网络系统。在网格计算环境中,为做到计算能力的“即连即通”,使用户得到延迟小、可靠的通信服务,需要高质量的宽带网络系统支持。
(3)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工具。计算资源的管理工具要解决资源的描述、组织和管理等关键问题。任务调度工具的作用是根据当前系统的负载情况,对系统内的任务进行动态调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它们属于网格计算的中间件。
(4)监测工具。新近兴起的网格计算对资源监测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网格在广义上是一个广域异构资源的有机集合体,提供透明的远程访问、资源共享、分布计算等功能。与目前的因特网相比,它覆盖更多的资源,各个节点联系起来更加紧密,整体拓扑结构更为有序。这些新的特征都需要新的资源监测工具与之适应。
(5)应用层的可视化工具。网格计算的主要领域是科学计算,它往往伴随着海量的数据,而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想通过人工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十分困难。如果把计算结果转换成直观的图形信息,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摆脱理解数据的困难。这就要研究能在网格计算中传输和读取数据的可视化工具,并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从网格计算的定义我们不难发现,网格计算之所以很难定义,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网格计算综合运用了很多相关技术,将多种技术的长处融合在一起,。
与网络技术相比,由于网格计算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所以它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但可以解决很多网络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性能、速度、安全等方面要面对新的挑战;与分布式系统相比,虽然两者都是位于多个管理域下的超级计算机通过不可靠的网络进行连接,并需要对广域的、分布的动态资源进行集成分布式强调一个逻辑虚拟的集中环境,网格则更强调不同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并且网格计算对性能的要求更高,所以网格在编程模型及接口与分布式有极大的差别;与中间件相比,网格计算需要大量中间件技术的支持,各种中间件技术都可为网格技术所使用,中间件技术是网格计算的核心;与超级计算系统相比,网格计算需要超级计算系统提供计算功能,需要超级计算系统相互协作进行通信,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
5 网格计算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促进网格计算的广泛应用,实现让用户随心所欲地共享网格计算中的各种资源,还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异构性:由于网格由分布在广域网上不同管理域的各种计算资源组成,怎样实现异构机器间的合作和转换是首要问题。第二,可扩展性:要在网格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应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不降低性能。第三,动态自适应性:在网格计算中,某一资源出现故障或失败的可能性较高,资源管理必须能动态监视和管理网格资源,从可利用的资源中选取最佳资源服务。自动故障检测和恢复对于任何网格软件来说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第四,安全性:由于开放了网络,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访问权限,必须确保它的安全性,安全机制应该嵌入到网格软件最核心的层次上。包括登录认证、可信赖、完整性和记账等方面的安全性,这是网格计算的难点,也是系统成败的关键。第五,高带宽需求:有限的网络带宽满足不了网格计算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这就限制了适合在网格上运行的应用类型,应提高现有网络的带宽以更好的发挥网格计算的优势。第六,人机通信的问题:必须提供丰富的用户接口和编程环境,提供最常用的语言,如C、C++、MPI、PVM以及分布式共享存储器和一些函数库等;提供直观的用户访问接口,包括WEB方式,使用户可在任何位置、任何平台上使用系统资源。第七,知识产权问题:在网格计算中很多被共享的数据都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八,协议和服务标准:网格应用的最大难题是标准协议的建立体系结构的确定。最后,如何在网格系统平台建好之后实现应用的平滑移植,是网格计算走向主流应用的又一大障碍。网格技术要求用户将原有的计算密集型应用标准化,并平移到新的系统之中。
网格计算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领域,该系统的发展和数据密集、大规模应用的发展相吻合,是一项有很有研究价值的技术。综观国际网格技术的激烈竞争与迅猛发展,设想运用前所未闻的计算能力所能完成的工作,我们都会明白,构建全球网格(Great Global Grid)的前景几乎是无法抗拒的。美国阿尔贡国家实验室ANL的科学家 Rick Stevens曾经指出:“就像最初的ARPANET成为 Internet的中心一样,就把Tera Grid看作是形成全球网格中心的雏形吧!”5另外,由于网格的商业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其它领域如生物、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格计算的需求也非常巨大,可以预计,在最近的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成功的网格计算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http://dev.csdn.net/article/69/69779.shtm[DB/OL].
[2]吴为,刘海平,朱仲英.第三代Internet——网格计算技术若干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3(19),11.
[3]陈世清.网格计算——新一代因特网[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3,2.
[4]http://www.cstec.org/info/business4.asp?column=201&id=765[DB/OL].
网络攻击技术——拒绝服务 篇3
关键词:DOS,攻击,拒绝
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带宽攻击指以极大的通信量冲击网络,使得所有可用网络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后导致合法的用户请求就无法通过。连通性攻击指用大量的连接请求冲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操作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如图1所示。
1 分布式拒绝服务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是一种基于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
一个比较完善的DDoS攻击体系分成三层,如图2。
1)攻击者:攻击者所用的计算机是攻击主控台,可以是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甚至可以是一个活动的便携机。攻击者操纵整个攻击过程,它向主控端发送攻击命令。
2)主控端:主控端是攻击者非法侵入并控制的一些主机,这些主机还分别控制大量的代理主机。主控端主机的上面安装了特定的程序,因此它们可以接受攻击者发来的特殊指令,并且可以把这些命令发送到代理主机上。
3)代理端:代理端同样也是攻击者侵入并控制的一批主机,它们上面运行攻击器程序,接受和运行主控端发来的命令。代理端主机是攻击的执行者,由它向受害者主机实际发起攻击。
2 DDoS的主要攻击方式及防范策略
2.1 死亡之ping(ping of death)
由于在早期的阶段,路由器对包的最大尺寸都有限制,许多操作系统对TCP/IP栈的实现在ICMP包上都是规定64KB,并且在对包的标题头进行读取之后,要根据该标题头里包含的信息来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当产生畸形的,声称自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的包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过64K上限时,就会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TCP/IP堆栈崩溃,致使接受方宕机。
2.2 SYN Flooding攻击
对Windows NT攻击很有效,使用一个伪装的地址向目标计算机发送连接请求叫做IP欺骗技术。当目标计算机收到这样的请求后,就会使用一些资源来为新的连接提供服务,接着回复请求一个肯定答复(叫做SYN-ACK)。由于SYN-ACK是返回到一个伪装的地址,没有任何响应。于是目标计算机将继续设法发送SYN-ACK。一些系统都有缺省的回复次数和超时时间,只有回复一定的次量、或者超时时,占用的资源才会释放。NT设罢为可回复5次,每次等待时间加倍:则:3+6+12+24+48+96=189S
2.3 Land攻击
在Land攻击中,一个特别打造的SYN包它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被设置成某一个服务器地址,此举将导致接收服务器向它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消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消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每一个这样的连接都将保留直到超时掉,对Land攻击反应不同,许多UNIX实现将崩溃,NT变的极其缓慢(大约持续五分钟)。
2.4 Smurf攻击
基于互联网控制信息包(ICMP)的Smurf攻击是一种强力的拒绝服务攻击方法,主要利用的是IP协议的直接广播特性。Smurf攻击对被攻击的网络,以及被利用来做扩散器的网络都具有破坏性。在这种拒绝服务攻击中,主要的角色有:攻击者、中间代理(也就是所说的扩散器);牺牲品(目标主机)。
2.4.1 Smurf攻击的过程
Smurf攻击并不十分可怕;它仅仅是利用IP路由漏洞的攻击方法。攻击通常分为以下五步:
1)锁定一个被攻击的主机(通常是一些Web服务);
2)寻找可做为中间代理的站点,用来对攻击实施放大(通常会选择多个,以便更好地隐藏自己,伪装攻);
3)黑客给中间代理站点的广播地址发送大量的ICMP包(主要是指Ping echo包)。这些数据包全都以被攻击的主机的IP地址做为IP包的源地址;
4)中间代理向其所在的子网上的所有主机发送源IP地址欺骗的数据包;
5)中间代理主机对被攻击的网络进行响应。
2.4.2 防止你的网络遭受Smurf攻击
首先,千万不能让你的网络里的人发起这样的攻击。在Smurf攻击中,有大量的源欺骗的IP数据包离开了第一个网络
通过在路由器上使用输出过滤,你就可以滤掉这样的包,从而阻止从你的网络中发起的Smurf攻击。
在路由器上增加这类过滤规则的命令是:
Access-list 100 permit IP{你的网络号}{你的网络子网掩码}any
其次,停止你的网络做为中间代理。如果没有必须要向外发送广播数据包的情况,就可以在路由器的每个接口上设置禁止直接广播,命令如下:
2.5 Fraggle攻击
Fraggle攻击与Smurf攻击类似,但它使用的不是ICMP,而是UDP Echo。
可以在防火墙上过滤掉UDP应答消息来防范
2.6 炸弹攻击
炸弹攻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工具软件,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向目标机发送大量垃圾信息,或是发送超出系统接收范围的信息,使对方出现负载过重、网络堵塞等状况,从而造成目标的系统崩溃及拒绝服务。常见的炸弹攻击有邮件炸弹、聊天室炸弹等。
防御:对邮件地址进行配置,自动删除来自同一主机的过量或重复的消息。
3 配置路由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来抵御DDoS攻击
3.1 抵御Smurf
1)确定是否成为了攻击平台:对不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进行监控;监控大容量的回音请求和回音应答信息包。
2)避免被当做一个攻击平台:在所有路由器上禁止IP广播功能;将不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过滤掉。
3)减轻攻击的危害:在边界路由器对回音应答信息包进行过滤,并丢弃;对于Cisco路由器,使用CAR来规定回音应答信息包可以使用的带宽最大值。
3.2 抵御trinoo
1)确定是否成为了攻击平台:在master程序和代理程序之间的通讯都是使用UDP协议,因此对使用UDP协议(类别17)进行过滤;攻击者用TCP端口27655与master程序连接,因此对使用TCP(类别6)端口27655连接的流进行过滤;master与代理之间的通讯必须要包含字符串“l44”,并被引导到代理的UDP端口27444,因此对与UDP端口27444连接且包含字符串“l44”的数据流进行过滤。
2)避免被用作攻击平台:将不是来自于你的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过滤掉。
3)减轻攻击的危害:从理论上说,可以对有相同源IP地址的、相同目的IP地址的、相同源端口的、不通目的端口的UDP信息包序列进行过滤,并丢弃它们。
3.3 抵御TFN和TFN2K
1)确定是否成为了攻击平台:对不是来自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进行监控。
2)避免被用作攻击平台:不允许一切到你的网络上的ICMP回音和回音应答信息包,当然这会影响所有要使用这些功能的Internet程序;将不是来源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过滤掉。
3.4 抵御Stacheldraht
1)确定是否成为了攻击平台:对ID域中包含值666、数据域中包含字符串“skillz”或ID域中包含值667、数据域中包含字符串“ficken”的ICMP回音应答信息包进行过滤;对源地址为“3.3.3.3”的ICMP信息包和ICMP信息包数据域中包含字符串“spoofworks”的数据流进行过滤。
2)避免被用作攻击平台:不允许一切到你的网络上的ICMP回音和回音应答信息包,当然这会影响所有要使用这些功能的Internet程序;将不是来源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过滤掉;将不是来源于内部网络的信息包过滤掉。
4 总结
网络安全中,拒绝服务攻击以其危害巨大,难以防御等特点成为黑客经常采用的攻击手段。本文从原理、对网络的危害以及防范方法上面来分析拒绝服务攻击,如何防范拒绝服务攻击。
参考文献
[1]赵安军.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俞承杭.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网络服务技术 篇4
笑傲江湖之三层交换篇
令狐冲十四岁那年进入华山,那年岳琳珊八岁,岳不群白天给两人指点剑法,晚上令狐冲给小师妹讲故事哄她入睡。后来,岳不群陆续收了劳德诺,陆大有等徒弟,又忙于修炼紫霞神功,就没有时间指点徒弟。于是他做了一个HUB,从此华山派实现教育电子化,岳不群在网上同时给每个徒弟授课,这种方法很快在五岳剑派内部推广。为了在五岳剑派之间互连,嵩山派掌门左冷禅研制出路由器,使得五岳剑派之间可以互联互通。令狐冲晚上就通过网络给小师妹讲故事。
很快,岳琳珊已经十六岁,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了。令狐冲发现自己的目光总是不由自主的在小师妹身上停留,每次和小师妹在一起的时候,总能听到自己强烈的心跳声,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茶饭不思后,终于有一天晚上,令狐冲在网上给小师妹发了一首情意绵绵的诗: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蜜蜂我是花,你是梳子我是头发,你是牙膏我是牙刷。
第二天,华山派开例会,令狐冲怀着忐率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会议室,发现小师妹红着脸躲在师父后面,而其它的师弟都在偷偷朝自己笑,开完会,一个调皮的师弟就过来叫牙刷师兄,赶紧蒙面逃走。问陆大有,才知道是劳德诺用一个叫NetXRay的工具把自己在网上的大作全抓了出来。令狐冲悔恨万分,于是,闭门研究RFC,成功的研制出LanSwitch。它能够识别设备MAC地址,这样,令狐冲发送给小师妹的数据只有她一个人能够收到。令狐冲晚上可以在网上放心的给小师妹讲故事,偶尔手痒还能敲几句平时心里想又说不出口的话来过瘾,然后,红着脸想象小师妹看到后的表情。
注:LanSwitch是二层交换设备,它可以理解二层网络协议地址MAC地址。二层交换机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收集资料去建立它本身的地址表,这个表相当简单,主要标明某个MAC地址是在哪个端口上被发现的,所以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封包时,它会检查该封包的目的MAC地址,核对一下自己的地址表以决定从哪个端口发送出去。而不是象HUB那样,任何一个发方数据都会出现在HUB的所有端口上(不管是否为你所需)。这样,LanSwitch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接下来的一年,岳不群大量招收门徒,华山派得以极大的壮大,所使用的LanSwitch也多次级连。但门徒中难免鱼龙混杂,当时华山派一批三、四代弟子崇拜万里独行田伯光,成立了一个田协,经常广播争论比赛八百米还是一千米很合理的问题;第三代弟子中有一个叫xxx的,每天在华山派内部广播xx大法;更让令狐冲受不了的是,随着师父年龄的增大,变得越来越罗嗦,每句话都要重复二十遍,然后在网上广播。令狐冲想和小师妹,陆大有等人专门使用一个广播域,但如果另外使用一个LanSwitch的话,师父肯定不会同意,于是,他修改了LanSwitch的软件,把小师妹,陆大有等人和自己划成一个虚拟网(VLAN),其它人使用另外的VLAN,广播包只在VLAN内发送,VLAN间通过路由器连接。岳不群也深受田协,xxx其害,但为与左冷禅抗争,用人之际,只能隐忍,知道了这件事,大为高兴,但仍为令狐冲私自修改软件一事,罚他到思过崖面壁一年,一年之内不得下山。在华山派内重新使用VLAN进行子网划分,分为五个子网,师父和师娘,小师妹还有林平之在一个VLAN,xx功弟子用一个VLAN;田协弟子用一个VLAN,其它弟子用一个VLAN,而思过崖上也有单独的一个VLAN。令狐冲到了思过崖,并不难过,终于,世界安静了,依靠左冷禅的路由器,令狐冲还可以每天在网上给小师妹讲故事,聊天。
注:局域网交换机的引入,使得网络节点间可独享带宽,但是,对于二层广播报文,二层交换机会在各网络节点上进行广播;同时,对于二层交换机无法识别的MAC地址,也必须在广播域内进行广播。当多个二层交换机级连时,二层交换网络上的所有设备都会收到广播消息。在一个大型的二层广播域内,大量的广播使二层转发的效率大大减低,为了避免在大型交换机上进行的广播所引起的广播风暴,需要在一个二层交换网络内进一步划分为多个虚拟网(VLAN)。在一个虚拟网(VLAN)内,由一个工作站发出的信息只能发送到具有相同虚拟网号(VLANID)的其他站点,其它虚拟网(VLAN)的成员收不到这些信息或广播帧。采用虚拟网(VLAN)可以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和增加网络的安全性。不同虚拟网(VLAN)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进行,
但是幸福永远是短暂的,接下来总是无尽的烦恼。随着整个五岳剑派势力的增大,路由器的速度越来越慢。令狐冲发现每次给小师妹讲故事时,小师妹的回答总是姗姗来迟,而且话也很少,总是“嗯”,“噢”或者“我听着呢”。终于有一天,路由器再也PING不通的,令狐冲三天没有得到小师妹的消息,对着空空的显示屏,再也忍不住,在一个下着雪的晚上,偷偷下山找小师妹,到了小师妹窗前,发现小师妹正在网上和小林子热烈的聊天,全没注意一边的自己,内心一阵酸痛,回到思过崖,大病一场。病好后潜心研究,终于有一天,做出来一个路由器,这时,令狐冲发现,此时华山派已经有了三十个VLAN,路由器必须为每个VLAN分配一个接口,接口不够用,而且,两个子网内通过路由器的交换速度远远低于二层交换的速度。
注:二层交换机划分虚拟子网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不同虚拟子网之间的转发需要通过其它路由器来实现。二层交换机的不同VLAN节点间的转发需要通过路由器设备来实现大大浪费了端口,而路由器的高成本,低效率又使它无法满足大量子网情况下的三层转发需求,三层交换的概念就在这种情况下被提了出来。
这天晚上,令狐冲心灰意懒,借酒消愁,这时,一个黑影出现在他的面前,原来是一个道风仙骨的老人,正是风清扬。风清扬听了令狐冲的疑惑,说:路由器接口不够,把路由器做在LanSwitch内部不就可以了;交换速度慢,是因为路由器查找的是网段路由,而LanSwitch直接查MAC对应出端口,当然速度快。为什么不能直接根据IP地址查到出端口呢?令狐冲一听,大为仰慕,但还是不明白,IP地址那么多,而且经常变化,如何能够直接查到出端口呢?风清扬说:
“你先坐下,让我来问你,华山派有多少弟子?”
“一万六千左右。”
“你全知道他们住哪里吗?”
“不知道。”
“岳不群要你找一个不知道住哪里的人,如何去找?”
“查华山派电话号码查询系统,找到他的地址,然后去找他。”
“如果你回来后再让你找这个人,又如何去找?”
“如何....,查华山派电话号码查询系统,找到他的地址,然后去找他。”
“你不知道到这个人的地址吗?”
“知道,但师父说,华山派的地址那么多,而且经常变化,不用知道地址。”
“岳不群这小子,把徒弟都教成木头了!我问你,你自己认为应该如何找?”
“直接去找!”
“好!你这人还不算太苯。那你知道了一个人的地址后,是不是永远记住了?”
“有的人记住了。其它的都忘了。”
“为什么忘了?”
“因为我记不了那么多人,而且一段时间没有去找他。”
“华山派电话号码查询系统里的地址是如何获得的?”
“我在空旷处大喊一声他的名字,他听到后就会来找我,告诉我他的地址。”
风清扬又问了大把类似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然后风清扬说:“现在你明白根据IP地址直接查出端口的道理了吗?等到你明白这个道理,你自然会做出三层交换机来”,令狐冲仔细回忆了今天的话,终于明白了和二层转发由MAC地址对应到出端口的道理一样,三层转发也可以直接由IP地址对应到出端口,IP地址的路由可以通过ARP来学习,同样需要老化。这样,VLAN间转发除第一个包需要通过ARP获得主机路由外,其它的报文直接根据IP地址就能够查找到出端口,转发速度远远高于路由器转发的速度。抬头看时,风清扬已经走了。
一年后,令狐冲下思过崖,成功的推出QuidwayS8016路由交换机。实现了VLAN间的互通,并且与嵩山,黑木崖等路由器实现互通。
注:三层交换机是在二层交换机的基础上增加三层交换功能,但它不是简单的二层交换机加路由器,二而是采用了不同的转发机制。路由器的转发采用最长匹配的方式,实现复杂,通常使用软件来实现,。而三层交换机的路由查找是针对流的,它利用CACHE技术,很容易采用ASIC实现,因此,可以大大的节约成本,并实现快速转发。
很多文章会提及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一般的比较是三层交换机又快又便宜。这些话没有错,但场合是汇聚层。我们看到,在汇聚层,面向三层交换机直接下挂的主机,因为能够获得其主机路由,所以三层交换机能够实现快速查找;而对于通过其它路由器连接多个子网后到达的主机,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处理是一样的,同样采用最长匹配的方法查找到下一跳,由下一跳路由器进行转发。
技术热线·网络问答 篇5
A在单位的电脑中打开IE浏览器,单击菜单“工具/Internet选项”,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内容”选项卡,单击“证书”按钮,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农行的数字证书,然后单击“导出”保存到优盘等设备,回到家后,用同样的方法打开“Internet选项”,单击“导入”将数字证书导入到系统中即可。
NOD32为何与MsN“不和”
Q只要同时开启MSN和NOD32,CPU就会占用100%资源,而关闭其中的任何一个,CPU就会不再占用这么多资源。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A在NOD32中将c:Documents and settingsA dministratorcontacts你的MSN账户邮箱contactcoll.cache文件添加到排除列表中即可解决CPU占用100%资源的问题。
如何让Opera支持ActiveX
Q我在使用opera浏览器时,总无法用它观看在线电影,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原来是oPera不支持ActiveX插件所致。请问,如何能让opera支持ActiveX插件?
A首先到http://www.meadco.tom/neptune/download/下载一个插件程序,安装后在opera浏览器中打开http://www opera.com/s upport/sea rch/supsearch.dml?index=415,在打开的页面上找到“view in IE”链接并用鼠标将其拖到opera浏览器的工具栏上,以后就可以直接通过点击“view in IE”,按钮来打开这类网页了。
Maxthon为何无法调用迅雷了
Q我进行了一次病毒扫描,之后发现Maxthon浏览器无法直接调用迅雷下载文件了。请问,如何让Maxthon直接调用迅雷进行下载?
A首先打开Maxthon,单击菜单“工具/游戏设置中心”,然后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文件下载”项,选择“使用外部下载工具”,最后在“外部下载工具设置”列表中选择迅雷即可。
为何打开窗口总是出现提醒页面
Q最近我在打开一些网站时,总会出现一个提醒页面,显示“访问该网站可能危害你的计算机”的信息。请问如何才能不让该页面弹出?
A这可能是当地ISP服务商推出的一项服务,你可以直接在页面中找到“今后不要再提醒点击这里”链接并点击,即可取消该页面再次出现了。
QQ游戏2007为何登录很慢
Q最近我将QQ游戏大厅升级到最新版本时,登录速度极慢,还有假死的现象,重新安装好几次亦如此。请问这是什么原因?
A这是QQ游戏大厅程序本身的问题,可能是加载的广告以及其他相关数据太大而导致的。如果你嫌速度慢,可以卸载更换到V2006正式版去使用。
如何备份lE7的搜索引擎
Q我在IE7浏览器中设置了自己平时习惯使用的搜索引擎,现在需要重新安装系统了。请问,设置的搜索引擎项能否备份以供以后使用?
网络服务技术 篇6
1 计算机网络的风险分析
1.1 实体风险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实体风险, 是指计算机或网络本身发生的风险, 如: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 整个网络运行的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支撑。此类问题引起的风险, 总称为实体风险。实体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多, 如:环境、高温、外力等, 实体风险的破坏性大, 具有突发性、不可恢复的特点, 一旦发生实体风险,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很难恢复成原样, 表明实体风险的破坏性。
1.2 网络风险
计算机网络风险, 集中体现在运行、传输、保存等方面, 同样受到风险因素的干扰, 尤其是外部攻击, 如:木马、病毒, 引起网络信息丢失, 严重时还会造成系统瘫痪。攻击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风险漏洞, 植入病毒, 恶意篡改网络信息, 窃取用户的加密文件。例如:攻击者篡改了网络信息的传输路径, 网络信息传输时, 会发出“拒绝服务”的警告, 导致网络信息无法正常的完成传输。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安全措施
2.1 实体风险的安全保护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体风险中的安全控制, 主要以预防为主, 致力于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消除实体干扰。例如:计算机网络运行, 尽量不选择高温的环境中, 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防止温度过高烧毁计算机设备, 遇到雷雨天气时, 关闭计算机和网络, 预防雷击破坏, 全面保护计算机的实体安全, 由此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除此以外, 用户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 还要遵循安全的使用原则, 积极配合实体风险的防护措施, 体现风险预防的积极性。
2.2 网络风险的安全保护
网络风险安全保护的措施比较多, 注重风险防护。例举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安全保护措施, 如:
2.2.1 防火墙
其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防护软件, 有效阻挡外部攻击, 主动拦截试图进入网络内部的攻击行为, 在计算机网络运行中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2.2.2 入侵检测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 综合规划入侵检测的应用, 降低恶意攻击的机率, 当计算机检测到入侵行为时, 会发出报警, 提示用户计算机网络存在异常, 用户及时检测并采取安全保护技术, 预防发生网络攻击;
2.2.3 数据加密
其为网络数据的安全保障,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技术种类较多, 如对称加密, 需要按照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需求, 选择合理的加密技术, 保护计算机的网络数据。
3 计算机网络的防御技术
3.1 端口扫描
用户通过主机端口, 向服务器发送连接的请求指令, 端口检测计算机的服务方式。当端口存在攻击时, 扫描攻击并将其传输到计算机网络内, 计算机启动防火墙程序, 提供防御手段, 防火墙在防御攻击的过程中, 计算机会监控入侵的过程, 便于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强化网络的防御能力。
3.2 阻隔攻击
计算机网络防御中的阻隔攻击中, 网络IP需要连接到80端口, 计算机网络存有攻击行为时, 80端口阻断外部的攻击者, 攻击者不能连接上网。阻隔攻击还可限制服务器的行为, 选择恰当的防火墙, 既可以阻隔外部的攻击, 又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防御能力, 发挥阻隔攻击的主动保护作用。
3.3 漏洞修复
漏洞修复是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中的重点,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运行状态, 升级漏洞修复。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的修复软件, 能够及时更新病毒库, 用户可以通过软件下载漏洞补丁, 修复计算机上的漏洞, 保障计算机软件防护的稳定性。漏洞修复防御技术的核心是杀毒软件, 清除计算机网络中潜在的木马、病毒。
3.4 隐藏IP
计算机网络的攻击者, 解析网络IP, 按照IP路径入侵计算机内部。计算机网络防御技术中, 采取隐藏IP的方法, 促使攻击者无法找到计算机网络的真实IP, 使用代理服务器隐藏计算机的IP, 即使攻击者检测到代理服务器, 也不能解析计算机的真实IP, 保护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4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中, 需要明确网络技术中的风险, 便于落实安全措施, 同时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状态, 规划网络防御技术的应用, 降低计算机网络风险的发生机率, 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防御技术, 抵抗外部的恶意攻击, 确保计算机网络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
参考文献
[1]张伟杰.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分析[J].硅谷, 2014, 16:197+199.
[2]赵亮.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07:88-89.
网络服务技术 篇7
网络技术是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 对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是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满足人类不同的需求, 网络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值得人们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1 网络技术发展概述
1.1 网络技术的产生
网络技术的产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 并与计算机技术进行联合的发展, 通常二者被合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通过介质将计算机之间进行连接, 并且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来进行数据的通信,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1]。网络技术的起源是在美国,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用于军事通讯, 后来慢慢发展为普遍的民用, 然而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兴起主要是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在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并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 计算机网络最开始的网络连接模式是“终端——通信线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逐渐成为了现在的多种连接模式, 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以及城域网MAN。网络连接的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最初多采用有线的通信形式, 如电话线、光纤和双绞线等, 现在则更多的采用卫星等无线网络的连接形式, 这样的传输材料可以使传输的效率更快, 传播的区域也更广[2]。计算机网络的服务方式也由单一发展为多样化的服务, 与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有机的集合, 可以实现视频、声音等多媒体资源的网络共享。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最初的军事、国防方面的应用, 逐渐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处理方式也从集中处理发展到现在的个人计算机独立处理为主, 计算机的体积在逐渐缩小。
2 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 今后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向着集成化、开放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才能满足用户对于信息时代的数据处理要求, 在信息服务和多媒体的应用, 信息传输效率和处理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将逐渐打破时间、地点对网络使用的限制, 具有移动性特点, 提升上网的速度, 完善无线网络技术, 使用户的使用更加便捷[3]。
2.2 新兴网络及其前景
传统的网络技术有两种, 一种是以太网, 一种是令牌网, 在以往的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逐渐出现了许多新兴的网络, 例如高速以太网、光纤数据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等, 分别具有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光纤数据网络主要用于近距离、高速的数据传输, 其拥有非常独特的双环设计, 可以维护网络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即使一环对其有所损伤也不会影响光纤数据网络的正常运行[4]。而且光纤数据网络与传统网络技术相比传输效率高、抗干扰的能力也较强, 但是这种网络技术的成本较高, 普及程度低。无线局域网是新兴的比较流行的网络技术, 从军用逐渐发展成商业化, 连通性和可扩充性较强, 但特别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3 网络技术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网络信息所受到的安全威胁正在日益增多, 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计算机互联网络自身存在安全性问题, 网络攻击手段也在不断增加, 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 将会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
3 网络技术的应用
3.1 网络应用
目前的网络应用中, 使用率最高的是以太网, 有70%的使用率, 其次是令牌环网, 使用率也达到了26%。以太网是一种基带的局域网, 与其他网络相比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以太网的拓扑机构很简单, 各个站点之间相互独立, 发生故障时不对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而且易于扩充[5]。以太网的传输材料选用的是双绞线, 双绞线的特点是线间辐射小、传输速度快, 而且方便对其进行扩充和管理。以太网与其他网络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对总线宽带以及传输速率的要求也更高。
3.2 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技术最主要的涉及领域是通信, 目前主要在使用的网络技术是数字、语音、多媒体三网合一技术和IPv6协议。三网合一技术就是将计算机网与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进行有机的结合, 拓展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 是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创新。三网合一可以将使用成本减少, 网络用户在使用上也更加方便, 网络技术的使用效率更高, 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同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如电子商务、远程教学等。
IP协议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发研制出来的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它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IPv4曾经被非常广泛的应用, 但人们对网络服务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 IPv4的地址资源、路由效率等各个方面的功能都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所以逐渐被IPv6协议所代替。IPv6协议是互联网最新版本的协议, 新增加了许多功能, 如地址自动配置、路由器探测等, 安全性更高, 能够有效的避免和拦截网络入侵[6]。
3.3 网络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时代在进步, 科技在发展, 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面积普及的今天, 网络技术已经被应用在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网络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领域无处不在, 本文只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银行的电子银行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服务系统, 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 使金融用户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结语
网络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在社会进步的基础上, 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并将在更多的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今后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会与更多相关的技术相结合,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加多样化和多功能的网络服务, 促进人类社会更加高速的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并且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和网络规模的扩大, 网络信号的处理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影响了网络用户的通信速度和质量, 对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本文将从网络技术的起源角度, 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网络技术,发展前景,起源,应用
参考文献
[1]冯松军.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12.
[2]谭世梅, 张纪元.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 2008 (14) :120-121.
[3]姚新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科技, 2014 (1) :7.
[4]徐磊.网络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5]梁煜.郑州通信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MSTP技术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 2010.
无线通信网络服务技术的优化 篇8
无线通信的通信方式是通过空间中自由传播的电磁波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构成了无线通信的两大部分。一种借助于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就是微波通信, 由地面的若干相邻的移动物体或者地球站构成微波通信, 并以卫星为中继站的通信就是卫星通信。近年来, 无线网络用户高速增长、规模壮大的同时, 与之相匹配的新业务得到开展及应用。在此背景下无线网络的扩容、覆盖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造成了与用户的分布出现一些缝隙不能很好结合, 也就浪费了有限的网络资源。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一问题,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保证无线网路的高效运行, 不仅需要预先科学规划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还要根据用户需求在网络建成后进行网络优化。在无线通信网络发生较大改动或者投入运行时, 对小区参数和基站设备微调的过程就是无线通信网络优化。其目的就是使无线通信网络干扰减少、覆盖均匀, 最终实现了给用户提供优质通信的目标。网络运营中存在的覆盖面不全、语音质量差、 接人问题、掉话、网络拥塞、转换成功率低等问题, 网络运营商一旦发现就必须进行网络优化。网络的可靠性与可用性通过通信网络的不断优化, 会进一步的加强, 不仅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也能使运营商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
二、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与方法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为了保证无线网络优化到达我们想要的结果, 一些相应的流程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无线网络优化需要不断地循环进行, 并且也是循环整个优化流程, 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环节, 只有这样, 我们的无线网络才能稳定而安全运行。无线网络优化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采集数据。
无线网络优化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采集数据, 而采集数据这个步骤则是在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 主要分为采集话务的相关数据和采集无线通信网络中基站数据。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 有几个方面的工作, 我们是必须要完成的:一是系统数据。移动通信系统中, 系统的数据主要是指相关设备的一些设置参数和它相应的一些警告信息。二是路测。在走廊或者屋内, 在移动台是待机和连接这两种模式下, 通过相应的设备, 进行信号测量和拨打, 来得到一些无线环境下的数据。要想知道网络现在的运行状态与我们的规划是否存在不同, 或者想知道我们的网络中是否存在干扰、盲区、小区、孤岛等这些现象, 那么, 路测数据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三是CQT测试。为了有效的掌握和处理在双方通话当中出现的如掉话, 噪声和其他一些涉及通话质量和通话效果的相关的问题, 我们采取一种高效的方式——电话拨打, 来进行测试。为了方便以后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我们必须要认真而详细的统计数据, 应重点对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方进行测试, 以此来掌握信号的覆盖问题。四是OMC。运用该仪器, 记录包括掉话率和接通率等整个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情况。
(二) 分析系统性能。
在无线网络通信系统中, 我们需要统计并且分析通话的情况。着重注意那些掉话率高的区域, 在整个无线通信网络中, 为了给后面的分配工作做好准备, 我们就要了解话务量, 并且统计和分析它,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掌握话务量的分布情况。分析无线网络。在无线网络中, 掉话、接入失败、切换失败、高误帧率等这些都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掉话。造成掉话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 漏做邻小区、盲区被覆盖、交换链路上出现了失败、设备的硬件出现故障、出现深度衰落以及阴影衰落、对搜索窗设置的长度出现问题、还有其他的网络对此网络的干扰。接入和切换失败。出现接入失败的原因有许多, 例如, 盲区遭到覆盖、功率控制上出现了问题、关于接入控制的一些参数设置不合适、导频的强度不够或者噪点污染、主叫被叫接入的时间以及交换机接续时间过长。切换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现了干扰,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就必须要对规划的频率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审查, 以此来寻找干扰, 并且排除此干扰源。
(三) 优化方案的实施与测试。
无线通信网络中, 首先是对性能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性能后, 我们进一步的去实施和检测此方案。要想把优化后的方案实施的好, 有几个问题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比如, 对信号覆盖的优化、对硬件设备以及系统的优化、通话量的优化、分析干扰信号、对整个网络的框架结构进行优化、配置合适的无线参数以及信道容量、对领区优化等。在无线网络中, 还有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当我们把此优化方案进行实施后, 还要对此网络进行检测, 比如检测它的覆盖范围、接入情况、信号干扰问题、掉话率、信道容量等问题。
三、加强无线通信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分析
(一) 安全防护技术在通信终端上的应用。
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通信终端进行安全防护:一是针对通信终端的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性, 要不断关注他们的漏洞并及时进行修补;二是每隔一定的时间, 就要对通信终端进行检测。为了防止有人黑入通信终端进行更改数据等操作, 我们要定期的对终端状态进行检测。三是在通信终端安装一些安全软件, 如安全卫士。实时监测终端的任何活动, 假如发现了收发数据突增等异常现象, 要马上进行安全检测以此来保证终端的安全。四是保证输入/输出的安全。为了得到好的通信终端进出消息的及时性和安全性, 就要避免其他一些软件对I/O口的非法更改行为。
(二) 无线接入网访问控制方案。
一是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确认和对密钥进行分配。判断是不是合法用户, 可以根据“请求———响应”的方法, 通过比较传回的数据和之前的数据是否相同来判断。二是在无线接口上进行加密和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要想阻止非法访问者, 我们可以利用无线网络接口, 并且给它分配一个安全系数比较高的密钥, 以此来提高安全性。三是连接构架时, 我们利用可信赖的网络。安全检测发生在通信终端上, 我们利用该构架来进行检测, 看它的安全级别是否达到我们预先设置好的标准, 假如没有达到, 那么我们就隔离并且限制其连接。四是检测远程平台。能否允许用户接入网络的远程平台, 我们要对其进行安全检测, 假如它不符合我们预先设定好的标准, 那么就禁止它连接。
(三) 通信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需要提升。
通信终端的用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来提升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 来避免自己的终端收到他人的恶意攻击:当碰到陌生连接时, 我们不要随意进入, 同时, 对于一些安全系数不高的网络, 我们尽力不去访问;在通信终端, 当软件有漏洞需要打补丁时, 我们要及时修补。在使用无线通信网络时, 我们要是能做到以上这几点, 我们的通信终端的安全性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结语
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就要不断的提高服务质量, 而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在高科技时代中能否成功, 即我们必须要做好对无线通信网络的优化问题, 只有做好优化问题, 才能够保证我们的无线通信网络有一个宏伟的蓝图。
参考文献
[1].陈昕, 王忠亮.GSM交换无线网络优化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张永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主要方式[J].石河子科技, 2009
[3].申艳秋.GSM移动通信网络优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网络控制技术技术状态诊断 篇9
列车网络控制与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总线通讯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 简称为TCMS (the Train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大多数的TCMS系统是采用TCN标准的列车网络系统, 具有WTB (列车总线) 和MVB (车辆总线) 串行接口, 设有冗余的列车控制单元CCU (Center Control Unit) , 两个动力单元间的通讯通过WTB进行数据传输, 各动力单元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CCU之间同过MVB进行数据传输。
2 诊断系统概述
诊断系统的任务是在列车运行, 维护和维修期间对司乘人员有效的查找故障提供故障信息, 从而缩短故障查找时间, 为维护人员在列车回库前提供技术信息。
2.1 诊断系统组成
诊断系统为司机和列车乘务员在操作列车时提供帮助, 以便有效地排除故障, 实现安全可靠的乘客服务。诊断系统是模块化结构, 并有故障等级区分、结构之分。
按照结构诊断系统分为如下两种等级:子系统诊断;动车组中央诊断。子系统诊断监控所有子系统相关的元件和功能, 识别故障和故障原因, 自身进行存储并报告给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 参考相对应的列车的状态, 制止可能出现的连续故障。列组中央诊断可控制输出必要的信息, 显示给相关人员, 存储子系统报告的功能。
每个系统的诊断以监测或元件测试的形式集成在列车组中。每个功能都可进行诊断, 并报告可能的故障和各自的功能限制给列车中央诊断系统, 以便进行诊断。列车中央诊断系统可对其进行存储、分类和显示。诊断系统监视下列电气系统:制动;牵引;门;空调系统;旅客信息系统;自动列车保护系统;辅助变流器系统;列车控制系统;MMI;高压系统;车载电源;火警系统;厕所系统;控制系统;转向架;内部和外部照明系统。
如果组件和系统没有直接连接至MVB的接口 (如LSS) , 可通过集成网络信息采集模块将故障信息反馈列车控制系统。
下图1显示了动车组诊断系统的结构:
2.2 诊断的功能
故障诊断的主要功能有: (1) 建立故障日志, 含维护状态信息。故障诊断系统自动存储带有日期、时间、公里数和相关环境参数以及运行数据的故障事件/诊断结果。 (2) 查找、定位故障部件。故障诊断系统指导司机或地勤人员在机车发生故障时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3) 查找、存储及分析零星故障。 (4) 自动刷新程序。
诊断系统的任务包括分析列车在两种操作模式下子系统的状态: (1) 行驶之前, 使用子系统和优先列车控制系统中的监测功能检查列车必要功能 (制动、旅客紧急制动和MMI) 的操作。试验结果报告给中央动车组诊断系统进行诊断, 并连续存储试验结果。 (2) 行驶期间, 相关列车操作参数和数据一直由子系统和中央动车组诊断系统进行监控, 如果出现偏差或故障, 则进行报告。如果检测到监控数据的临界范围, 诊断系统会通过MMI向司机或乘务员报告, 并显示可能的措施。
2.3 诊断信息的读取
(1) 故障诊断信息可以通过服务接口读取。中央诊断控制单元及各子系统的控制单元设置必要的服务接口, 以方便维护人员实时观测控制单元的运行情况和下载相应的诊断数据。
(2) 通过网络传输向地面报告诊断数据。由动车组中央诊断系统自动记录诊断信息, 通过GSM系统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传输每个诊断事件的故障诊断代码、故障车车号和发生时间。
摘要: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列车控制及信息传输也在飞速发展进步。列车速度提升、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多操作指导、旅客界面信息优化升级等都对动车网络系统控制及信息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保证列车各方面的控制需求, 列车的网络控制系统不断提升。网络性能提升的同时网络系统自身及各子系统诊断技术也要不断优化, 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实时性和准确性。本文基于TCN网络系统, 简要介绍了列车的网络控制技术技术状态诊断系统。
关键词:列车,网络,诊断
参考文献
[1]王华胜.动车组整车可靠性的验证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 2010.
[2]倪文波, 王雪梅.高速列车网络与控制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3]钱立新.世界高速铁路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
网络监视技术研究 篇10
关键词:网络监视;故障监视;性能监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11-02
Research on Network Monitoring Technology
Han Yongqi1,LI Taihao2,Zhang Yun3
(1.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130118
China; Information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130118,China; Development College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130600 China)
Abstract: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is a collection about consisting of a set of tools for network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 combination of organic is used to manage networks and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network software and hardware.It i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management, but also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network, creating blogs,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network status.
Keywords: Network monitoring;Fault monitoring;Performance monitoring
一、概述
网络监视(Networking Monitoring)主要是对那些终端系统、中间系统以及子网的状态和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监视和故障监视。性能监视关注的是可用性、时延、准确性、吞吐量、利用率、丢包率等。故障监视则主要关注引起网络系统故障的硬故障和软故障,收集告警信息以及其他与故障相关的网络数据,以便及时发现故障。要想及时发现网络故障,自然离不开对网络设备的监视,以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
网络监视具有三个主要的设计部分:
(一)对被监视信息的访问:如何定义被监视信息以及如何将它们传递给网络管理者。
(二)监视机制的设计:从被管资源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三)被监视信息的应用:在各种管理功能区中如何充分利用那些被监视的信息。
二、信息采集
可以使用两种从网络设备上收集信息的技术:轮询和事件报告。
轮询是网络管理者和代理之间进行的请求和响应的过程。管理者可以对它授权范围内的代理发送查询命令并请求各种信息的值,代理则将其MIB中的信息作为响应。为了进行实时监视,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去轮询代理,获得数据来评价网络的运行状况。
事件报告则由代理主动发起,管理者则处于监视的角色来等待接收信息。代理可能定期或预先设置周期,也可能当有重大事件或异常事件发生时主动生成报告,这对于实时监视很有效。对于那些状态或值变化相对较小的监视对象而言,可以比轮询更有效一些。
轮询和事件报告是网络监视系统所采取的两种最有效方法,但是,对于不同的管理系统,二者各有侧重。电信管理系统更多使用事件报告,而SNMP管理则不依赖事件报告。OSI系统管理更倾向于在两种方法间找个平衡点,在进行选择时,可以基于以下几点:
(一)每种方法所生成的网络数据流量。
(二)关键情况下的可靠性。
(三)所需的时延。
(四)所支持的网络监视应用等。
三、性能监视
管理一个网络需要能够对网络的性能进行衡量,只有在对某个系统性能能够监视的情况下才能对它进行管理。管理者多面临如何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网络数据指标的选取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的网络监视系统中最常用的指标基本上相同。如吞吐量、利用率、丢包率等。
(一)吞吐量
吞吐量是指数据在网络上发送的速率,是一种面向应用的指标,一般表示为每秒位数(bps)、每秒字节数(Bps)或者每秒的包数(pps)。计算公式为:
Throughout = bytes/time(某段时间间隔内传输的字节数/时间间隔)
吞吐量的测量只能使用被动式单点测量方法,目前吞吐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提取关键设备的相关变量;用包捕获的方法在关键节点上捕获数据包并分析统计。监视一定时间段的吞吐量指标可以规划带宽需求,有可能发现性能故障点。
(二)利用率
利用率是网络资源使用频度的动态参量,是比吞吐量更精细的指标。用于搜索潜在网络瓶颈和拥塞区域,也可以知道哪些资源未得到充分使用。网络管理者通过分析有可能发现资源被过度使用或者利用率不高,对网络进行调整,规划负载平衡,有效的使用资源。
1.接口利用率。
接口利用率是网络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接口的运行状况可以通过监视利用率来实现,接口利用率可以表示为流过指定接口的字节数相对于接口带宽的百分比。利用采集interfaces组的变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IfUtilizationRate =
其中:Δt是时间长,ΔifInOctets是采集的输入字节数,ΔifOutOctets是采集的输出字节数,ifSpeed是接口的传输速率。
同样,也可以利用接口表中输入字节数和输出字节数分别计算输入利用率和输出利用率。
2.CPU和内存利用率。
CPU利用率反映了设备的繁忙程度,对发现网络拥塞和均衡网络负荷起到重要作用。但是,CPU利用率在公有的MIB中没有定义,大多在厂商自定义的私有变量中表示,Cicso定义了CiccoProcessMIB(标识为:1.3.6.1.4.1.9.9.109)与ciscoMemoryPoolMIB(标识为:1.3.6.1.4.1.9.9.48)来管理CPU和内存。要得到设备的CPU和内存利用率就必须知道该设备的生产厂商和设备的型号,然后在对应的MIB库定义文件中查找相应的MIB变量。
(三)丢包率
数据包的丢失有时是网络出现异常的不良征兆,所以丢包率是网络监视的又一重要指标。一般要低于15%,高于这个数值网络通常就不可用了。可以利用采集interfaces组的变量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DropRate =
Indrop=ifInUcastPkts2+inInNUcastPkts2-ifInUcastPkts1- ifInNUcastPkts1
Outdrop=ifOutUcastPkts2+inOutNUcastPkts2-ifOutUcastPkts1-ifOutNUcastPkts1
其中,DropRate为包丢弃率;ifInDiscard2和ifInDiscard1表示两个不同的时刻所取得的ifInDiscard变量的值,ifInDiscard表示输入方向丢弃的报文数,ifOutDiscard表示输出方向丢弃的报文数,ifInUcastPkts表示发送给上层协议的子网单播通信的报文数,ifOutUcastPkts表示上层协议请求发向子网的单播通信地址的报文数,ifOutNUcastPkts表示上层协议请求发向子网的非单播通信地址的报文数。
四、故障监视
故障监视的目标是尽可能在故障出现时及时发现并找到故障原因以采取修复措施或在故障出现之前进行预警。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定位和诊断故障比较困难。对于故障的观测而言,有以下三个相关问题:
(一)不能观测的故障:一些故障不能在本地所观测的。
(二)可以部分观测的故障:故障可能能够观测到,但是仅靠观测可能不能确定发生问题的原因。
(三)观测的不确定性:即是能够对故障进行细致观测,但是观测过程也可能存在不确定性甚至不一致性。
如果观测到故障,就要将故障进行隔离排查,定位,修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几个问题:
1.太多的观测结果和潜在原因。
2.诊断过程和本地恢复过程有冲突。
3.缺乏自动化测试工具。
因此,故障监视应具有以下功能:
(1)必须能够检测并报告故障。管理代理可以维护有关重大事件的日志,管理系统可以使用这些日志。主要通过轮询来运行的系统需要依靠这些日志。监视代理可以向管理站主动报告,但为避免网络过载,应合理限制故障报告。
(2)最好能够故障预警。这需要设置门限值,当被监视的变量超过门限值则发出报告。如果门限值设置的比较低,则网络管理者可以能够在问题萌芽时得到及时的通知并采取措施以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3)帮助故障进行隔离诊断。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一些连通性测试、完整性测试、诊断性测试等测试功能。
(4)一个有效的用户界面。通过监视系统与管理者的密切协作,才能更好的实现故障的隔离、诊断和修复。
五、发展趋势
网络监视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已成为网络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相应于网络的发展,对网络监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灵活性
网络管理框架可以适应网络配置快速和经常的改变。
(二)可伸缩性
能够管理不同规模、不同复杂度的网络,并可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而不断扩展。
(三)简化性
减少必须的人为参与的因素,提高自组织能力,并减少学习延迟。
(四)可靠性
能够对网络故障做出预测,并且即使网络的部分区域失效但整个网络仍能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网络攻击技术与网络安全探析 篇11
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各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经济领域,各部门之间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换,从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相互之间联系便捷,克服区域的局限性。但网络攻击时时存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1 网络攻击的含义及分类
所谓网络攻击,就是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漏洞、木马病毒等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攻击,从而获取所需信息的行为。网络攻击主要分为两类,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黑客通过技术手段对所需信息就行非法访问的行为叫做主动攻击。而被动攻击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其隐蔽性较高,用户一般难以察觉。
2 常用的网络攻击技术
网络攻击技术手段多样且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攻击者水平的要求不断降低,危害进一步扩大。现在,互联网上经常遇到的网络攻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解码类攻击
在网络上,一般通过木马病毒获得用户的密码文件。然后使用口令猜测程序对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破解。此类攻击对技术的要求较低,是较为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2.2 未授权访问攻击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复杂性不断增强,在方便我们操作使用的同时,也为网络攻击埋下隐患。攻击者通过系统本身隐藏的漏洞、系统管理策略的疏忽等对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获取计算机的最高权限。这类攻击隐蔽性较高,通常在人们没有察觉的时候,手中的计算机就成为了黑客的傀儡机。
2.3 电子邮件类攻击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邮件逐步取代传统的信件,成为我们日常通讯中越来越重要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类的攻击主要是电子邮件炸弹,其通过垃圾邮件的大量发送使得目标邮箱的空间撑爆。当攻击目标众多,垃圾邮件的发送量巨大时,会导致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运行迟缓、瘫痪,从而导致用户不能进行邮件的收发。
2.4 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窃密
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无线网络带给人们方便、便捷的同时,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征使得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大为降低。即便是使用了加密技术,信息也能够被破解,这容易造成用户信息的泄露。
当前社会,主流高端的笔记本电脑的标准配置的是迅驰移动计算机技术,通过此技术的应用,笔记本能够实现无线网络的自动寻址与连接,而且具有相同工具的计算机之间也能进行网络互连,其有效具有为100米。此类技术的应用使得处理信息的速度与便捷性进一步提高,但是搭配此类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在处理涉密信息时,容易因无线网络的自动互联而造成泄密,且隐蔽性高,不易察觉。而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并具有无线联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只要上互联网或被无线互联,其系统本身具有的漏洞就很容易导致计算机权限被黑客窃取,黑客通过权限将笔记本的麦克风开启,从而造成泄密。
2.5 网络攻击者通过网络监听进行攻击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使用计算机上网时,其主机通过网络监听对本机的网络状态、信息传输和数据流情况进行监听。作为主机服务用户的模式,网络监听有效为用户网络冲浪进行服务,但攻击者通过相应的工具把目标主机的接口设为监听模式能对传输的信息就行捕获,从而获得目标的用户权限,进而实施攻击。
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3.1 完善计算机与网络管理制度
对保密性较强的部门或企业,应对计算机使用实施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预防为主。对涉密计算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不能把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进行关联,并做好相应的物理隔绝措施。对系统更新的补丁,我们应做到及时安装,从而完善系统漏洞,提高防御水平。实施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意义重大,能够较为有效的防止涉密信息的流失。
3.2 合理使用防护软件保护计算机
计算机的使用者应及时下载、使用合法的防护软件,做好完善的预防措施。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防火墙能有效防止网络黑客的攻击,对木马等病毒及时识别与隔离。防火墙可以看做是网络防护的城墙,能对来自互联网的入侵做到及时识别,并将之拒之门外,从而有效保护计算机的安全。
3.3 整体防护措施
由于互联网攻击手段多样,单一的使用防护软件并不能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全面的防护。只有对计算机实行整体防护措施,才能有效保护计算机信息安全。整体防护措施通过将反应性与主动性两种防护措施进行有机结合,有层次、分级别的对网络及终端进行保护,具有互操作、集成和管理方便的特点。对计算机进行整体防护,应做到创建、部署、管理和报告与终端防护和终端遵从相关的各类终端安全活动。通过各类防护措施的整体使用与相互结合,形成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
3.4 借助 GTI 系统
所谓GTI,即全球威胁智能感知系统。系统主要由四类信誉库组成,即全球网址信誉库、全球网址分类库、全球邮件消息信誉库和全球网络链接信誉库。此系统对世界各地收集的威胁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并实时进行更新。应用此系统,能有效防止大部分网络攻击,预警及时有力。
3.5 应用加密技术
进行网络连接时,我们可以运用加密技术对IP进行加密。这样可使数据传输的保密性与真实性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保证数据安全。相对于防火墙,此类技术具有灵活性的有力优势,能够积极、有效地保护用户的静态信息安全。
3.6 运用入侵检测技术
IDS又称为入侵检测系统,此系统通过对网络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进而判定是否属于网络攻击,对网络攻击实时进行驱逐。运用此类技术,即可对主机与网络兼得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测,又可对外来攻击及入侵实时进行预警与防护。此系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的网络防护能力,相对于防火墙, 此系统能做到智能分析,对网络攻击进行实时驱逐。而且,IDS技术能将受到攻击后的计算机进行受损检测,并将攻击者数据及相关特征、信息添加到相应数据库中,从而对同类型的攻击进行规避,有效提高计算机防护能力。
3.7 对人员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
针对于计算机网络攻击的多样性与危害性,我们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人员应对攻击的能力。针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攻击,我们应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最有效的防御措施,形成相应的防范规则手册。做到遇到攻击不盲目应对,从而提高防范水平。
4 结语
【网络服务技术】推荐阅读:
网络技术集成管理服务10-30
网络服务模式06-12
网络服务系统06-21
网络服务平台07-07
网络服务协议07-25
免费网络服务10-02
促进网络服务交易健康发展规范网络服务交易行为的指导意见09-05
网络知识服务07-24
网络服务器07-29
公共网络信息服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