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服务

2024-09-10

网络化服务(共11篇)

网络化服务 篇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 档案信息服务正在逐渐实现网络化, 其服务网络化将对高校的档案管理产生推动作用。因此, 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的档案信息服务功能, 并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 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以服务内容创新来实现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开展探讨。

一、高校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化的现状

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利用网络技术来协助高校的档案信息管理成为高校实现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完善档案信息处理系统, 将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

即使现在科学技术在高速发展, 但是我国高校的档案工作仍是处于从属地位,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档案信息形式多样、内容繁复、时间跨度大, 同时专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 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也不是很深入, 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档案信息的利用率也不高;二是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导致档案处于了从属的地位, 没能够引起高校的真正重视, 这使得高校在档案管理上的投入不足, 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三是档案需求者的要求复杂多样,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难以预见其使用意图, 这样就无法按需提供服务, 只能采取被动的要什么找什么的服务方式, 不能像网络那样实现档案信息查阅的快捷、高效、准确。

这样分析看来, 只有充分利用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手段才能有效解决高校档案信息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体现出档案信息的真正价值。建立高校网中的各类数据库, 实现各种数据的同源而出, 能够使归档数据变得及时又准确。高校的管理对象数量多又具有明显的流动性, 如学生的入学与毕业、教职工的入职与离退等, 若想准确统计这些信息, 按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方式只能在归档后才能调出, 但是, 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这些数据, 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存在问题

虽说高校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

第一, 在信息采集、整理方面, 很多高校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并不重视, 信息的采集面窄小, 也不够完整, 数据库规模小、类型单一, 无法满足需求。第二, 网络化建设水平不一, 标准化水平低,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因为各高校对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同, 在档案信息建设、管理上经济水平和技术实力也不尽相同, 而目前已研制出的档案系统应用软件大都没有遵照国际标准, 使得大多数高校档案馆无主题标引, 不能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同时, 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发展标准, 各高校档案馆的发展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会带来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隐患。第三,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但是由于不同的高校分属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 形成了高校分散领导的管理体制, 这样就造成了高校自成系统、自我发展、各自为政的局面, 大多数高校档案馆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封闭的管理方式, 缺乏校际、馆际间的合作与共享, 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 还会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阻碍我国高校档案馆的标准化、自动化。

除以上提到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内容上存在的不足。服务内容作为网络化档案信息的主要内容, 是其重要的基石, 也是高校档案馆提供服务的源泉。目前很多高校的档案信息并不全面, 缺乏丰富、优质的服务内容, 如此的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只不过是空有其壳而已。从我国高校的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现状来看, 在内容方面有三大主要问题:一是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档案馆的馆藏中, 很多都是以学生、教职工的基本情况为主, 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信息归档, 如历史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等, 无法全面满足师生的需求。二是电子档案较少, 或因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或是碍于电子档案的安全问题, 不少高校档案馆的馆藏电子档案偏少, 这就制约了网上档案信息的数量。三是网上可供利用的信息不多, 从已建立网站的档案馆的情况看, 档案信息少、更新滞后的问题普遍存在, 更遑论全文检索的服务。

三、实现以服务内容为创新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措施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是现代高校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高校本身便是一个信息源, 而其中的档案馆, 更应具有开放性, 对高校档案馆管理的创新必须要打破传统模式, 那么针对以服务内容为主的创新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呢?

1、丰富、特色的档案信息体系

加大档案法律、法规和征集、收集范围的宣传力度, 搜集各门类的档案资料, 如名人档案、专业档案等, 还要重视重大事件档案、重点科研项目档案的收集、更新及管理, 建立并将其完善为一个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富有特色的档案信息体系。

另外, 在这个基础上, 还可以突出高校档案馆的教育功能, 建立校史展览室、荣誉室、教学及科研成果展览室等, 使其成为外界了解学校的窗口,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2、加强档案信息标准化管理

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的网络化, 就必须要以标准化为基石, 确保互通互联、信息共享。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构建档案信息标准体系已成为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高校档案馆而言, 加强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建设, 最主要的是确定、推行档案数据库信息著录格式标准。因此, 高校档案馆要加快档案分类主题的一体化步伐, 提供联机检索服务, 并对档案网络上的语义控制进行规范, 为高校网络营造统一、规范的档案信息检索语言环境。

3、增强档案服务功能

高校档案教育正在逐步发展, 许多高校也开始设档案文秘专业、档案课程及会计档案等课程, 而高校中的档案工作人员, 要逐渐将思想向开放型转变, 具备指导学生专业实习能力。另一方面, 还要建立高校学生个人档案、诚信档案、教职工家庭情况档案等多种内容的档案信息, 并提供技术指导, 建立相应的服务项目。

4、加强编研工作

高校档案馆应立足于本校档案资料, 贴近学校工作实际, 开展高水平的编研工作。在对新知识的获取, 新领域的接触, 新信息的收集等方面, 高校有着其他机构无法企及的优势, 如高校每年都会举办学术研讨会, 也会有大量的科研论文发表, 产生许多科研成果, 还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硕士、博士, 高校档案馆应充分利用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源, 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将其传播出去。另外, 还要及时了解档案事业的新动态、新问题, 开展调研工作, 不断推动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创新。

5、加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

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档案信息网站是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 是高校档案馆为社会服务的新形式。虽然我国目前档案网站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仍是存在问题的, 依据相关中国档案网站研究课题组的调查数据, 在我国被调查的142个包括高校档案馆在内的国家综合档案馆网站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网站名称、域名不规范, 更新滞后, 宣传手段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 高校档案馆应意识到, 档案网站不仅仅是档案馆的再现和复制, 它需要有自己的服务空间和手段。

建立高校档案网站, 首先要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依据符合本馆数字化馆藏和信息用户的需求, 对档案信息网站进行准确的服务定位。其次, 要制定正确、有效的发展战略, 统一规划、统筹兼顾, 加强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最后, 要积极借鉴国外大型档案信息网站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高校档案信息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高校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已是当今主流, 在这样的形势下, 档案服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全面充分地实现其服务职能, 并进行创新, 这是网络时代对档案信息服务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校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必将不断进步, 新的管理模式也必将会进一步推动高校档案馆网络化的实现和发展, 作为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 要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加快高校档案信息网络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高校对档案的网络化综合利用需求在逐日增大, 实现以网络为核心的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将是未来高校开展档案管理和服务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档案信息服务, 不仅要求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提供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利用方式, 还要紧随时代步伐, 在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 最终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

关键词:档案管理,服务创新,网络化

参考文献

[1]刘敏:《谈网络档案信息服务的十大障碍》, 《兰台世界》, 2008 (6) 。

[2]孙逊:《他山之石:略论美国NARA网站建设的特色——兼谈对我国档案网站建没的启示》, 《山西档案》, 2008 (5) 。

[3]段荣婷:《论国际档案信息标准化现状、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档案学研究》, 2008 (1) 。

[4]杜艳华:《档案信息网络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煤炭技术》, 2009, 28 (7) 。

网络化服务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反思

一、新形势改进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必要性

1.引领校园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一个有机体,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高校学生思维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社会上各种前沿信息、最新思潮等都能很快在高校中传播开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给高校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校园文化,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图书馆,也代表着一种校园文化,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献向学生提供学习的场地、资料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学生传递各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充实自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随着网络的普及,图书馆网络化服务逐渐发展起来,数字图书馆使读者足不出户便可轻松获得文献资料检索。应从三个方面理解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一是通过互联网实现校与校之间、校与校外之间各资料库的资源共享,构建全方位的网络服务体系;二是建立专业数据库,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三是图书馆网络服务,主要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换打破传统的手工信息服务,使学习范围更为广泛。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与建设凸显高校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正确引导师生的价值取向。

2.拓展课堂教育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育中,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形式,而图书馆则为课堂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补充。高校的课程设置只能满足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必备技能的学习,而图书馆则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资料库。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使学生更快捷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视野宽阔、掌握高新技术的大学生。图书馆拓展了课堂教育的各方面,然而,图书数量有限,传统的借阅形式效率低、检索量少,无法满足学生对信息量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四通八达、涵盖面广、内涵丰富的立体图书借阅搜索系统十分必要。实现资源共享,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对图书馆的要求,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快速、便捷、全面的获取自己所需资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学习范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图书馆丰富的信息储备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图书馆网络服务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实现知识更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有助于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对知识的需求。

3.实现信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新时期的高校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在此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责任。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觉拓宽视野、娴熟的获取信息等重任。新形势下,网络时代已然到来,形形色色的信息充斥着网络平台,信息的传递更为方便快捷。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服务,不仅要注重整体资源库的建设、改革,更要注重内容建设,它代表着整个学校和师生的精神风貌,也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各资源库之间交流的平台。图书馆网站,主要包括图书馆概况、信息检索、馆藏书目查询、读者服务和网上交流等。图书馆网站资源丰富、检索速度快,达到质量与效率的统一,学生可以时时刻刻通过高校内部信息网进入图书馆网站借阅、咨询、检索图书。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查询方式、网站形式、网站内容等,这些都可以向广大学生征集,不仅可以集众人之智,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二、着力提升高校图书馆网络服务的反思

1.注重服务理念的提升

提升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必须要注重服务理念的提升。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转变思想,树立“以师生为核心”的理念,才能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服务理念落实到工作各环节,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推动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网络服务系统。

2.注重服务的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

提升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必须要注重服务的网络化、自动化、标准化。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文献量急剧增加,促使读者面临选择困扰,因而,其特别希望能够借助自动化、标准的图书馆网络系统,迅速准确的找寻自己所需信息。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手段,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有效减少无谓的人工劳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工作效能,改善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读者在短时内可以检索到远隔万里的文献资料。

3.注重文献资源的整合应用

提升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必须要注重文献资源的整合应用。当前,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片面强调网络资源的数量,把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都投入到规模的扩大上,轻视网络资源的质量、管理。过于重视课件的开发、搜集,对课件的整合优化重视不够;现有的资源,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皆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特别是优质资源严重匮乏;网络资源技术标准不一致,尚未实现资源共享。鉴于上述问题,我们不得不反思,要想提升图书馆网络化服务水平,强化网络资源的整合、优化,构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调整优化现有服务机制和方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任务。

4.注重图书馆员工的专业化服务

提升图书馆网络化服务,必须要注重提升馆员的专业化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图书馆员须具备硕士学历专业资格证书,拥有信息、专业知识、公共关系等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求必应,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就要求馆员既要具备渊博知识、熟练的检索技能,也要具备判断力、责任感,更要具备爱岗敬业精神。强化图书馆员的培训,积极举办职业化培训班,提升馆员的业务技能。鼓励图书馆员攻读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不断丰富学识和提高知识层次,提升图书馆员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莉.试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0)

图书馆服务与网络化 篇3

首先必须提高图书馆理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要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掌握图书馆的构成、功能、作用、图书、期刊、报纸的分类及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一个图书馆理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其次, 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住处社会, 随着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要求我们图书馆工作者要了解掌握许多原来不了解不熟悉的广博知识。如电脑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等方面的知识。网络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随着internet的发展, 网络悄然进入图书馆, 图书馆局域网纷纷建立, 各类型图书馆都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主页, 将馆藏资源上网, 也不断从网上获取自己所需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期刊、网上公共目录、参考工具资料、电子论坛、网络数据库、最新期刊目次、电子报刊、政府信息、在线图书馆以及网络指南与搜索引擎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 从中汲取知识, 增长才干。于是, 各图书馆为满足读者学习的需求, 纷纷建立了各种类型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阅览室, 为读者利用网络文献, 学习和掌握知识提供方便。

再次, 对学生素质教育发挥很好作用。大学生, 特别是刚入校的学生, 他们还没有从被动接受教育的思维习惯中转变过来,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 他们把任课教师开出的书目当作指引, 但在课外阅读方面, 其目的、能力、方式等没有固定的模式, 易随波逐流。而图书馆正是要配合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做好对学生的导读工作。同时要各级传授给学生图书馆藏文献资源,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另外, 我馆现在实行了短期外借服务。1、短期外借服务的对象:我校图书馆主要是针对从事科研工作、教学的部分教职工、做毕业设计的毕业班学生或开展某项专题活动的集体 (团总支、学生会等) 开展的。2、短期外借的具体方法:持相关的证件, 将所借图书填写在登记卡, 哪有必要还要留下联系电话 (当有其他读者急需时可随时联系) , 待工作人员输完手续后方可带出室外。3、短期外借图书的数量:多数图书馆规定短期外借服务读者每次外借图书不得超出两册。4、短期外借的期限:短期外借的期限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图书馆闭馆时间借阅, 如期刊管理部门在下班前半小时可允许读者办理外借手续, 并要求读者在翌日上班后半小时内及时归还, 周末和其他节假日的借阅方式依此类推。另一种方式是外借时间定为2至3天, 对个别特殊需要的读者可提供一周的借阅时间, 超期可制定罚款规定。短期外借服务的功效:

1、缓解了因复本量少而在流通库存中借不到书的难题。

图书馆经费紧张是困扰图书馆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购书经费严重的短缺, 许多图书馆不得不将所购图书的副本量一减再减, 新书进馆后, 大部分图书直接进入阅览室, 尤其是报刊, 能够进入流通库中流通的很少。在阅览室中开展短期借阅服务后, 读者在流通库中借不到书的难题, 在阅览室中得到了解决。

2、短期外借服务方便了读者, 提高图书利用率。以往读者来阅览室看书, 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很不方便,

特别是对一些特定环境下的用书 (如开卷考试用书、计算机操作程序等) , 读者的态度无非是量少则复印、抄录或撕页, 量多则偷书或放弃不看。开展短期借阅后, 就大大方便了读者, 节省了阅读时间, 同时改变了阅览座位拥挤的现象, 减少了图书期刊的利用率。

3、同时, 短期外借服务实现了借阅兼顾。

阅览室的主要职能就是方便读者查阅资料, 有人担心在阅览室开展短期借阅的图书在读者手中滞留, 会给读者查阅资料带来不便, 其实不然, 因为一是短期借阅, 借阅的周期短;二是借阅如果是高校的学生, 因为他们都是有组织, 有具体单位、系、班级, 如有需要立刻可以和他们取得联系的, 同时也可向教师阅览室求助的, 如是公共图书馆, 则要求读者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 能够随时联系。

二、让数字化的电大图书馆顺利进入网络化

这是在完成建设校园网、开通互联网和家庭计算机上网的基础上, 以数字化图书馆为前提,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型服务体系。学校图书馆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进入社会信息服务体系, 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源。信息的商品价值, 也将因此而得以充分体现, 并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同时, 这一过程并非一所学校可以孤立实现, 而是需要全行业, 全社会的合作运用。

总之, 提高图书馆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障, 也是面向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需要, 尽管图书馆员素质的培养是长期的, 而非一蹴而就的工作, 但作为图书馆人, 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实, 放眼未来, 以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以积极态度迎接明天的挑战。

摘要:图书馆为学生和教师服好务, 首先图书馆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图书馆采取了短期外借服务给读者带来了许多好处。另外, 本文介绍了电大图书馆怎样运用这些来实现网络化的过程。

网络服务合同 篇4

乙方:XXXXXXXXXXXXXXX(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推动XXXXXXXXXXXXXXXX应用,加快企业发展,扩大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为乙方承做企业网站并提供网络服务,根据企业要求建设企业网站一个,建站方案附后。

二、乙方的权利

1.享受甲方提供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

2.在XXXXXXXXXXXXXXXX网及合作网站发布企业产品供应、求购、招聘、合作及商务代理信息;

3.根据企业要求提供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信息,介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咨询行业资讯等;

4.提供企业产品动态价格信息,报告行业内主要产品价格走势,进行市场行情分析;

5.其他事宜以双方协商为准。

三、乙方应及时向甲方提供企业介绍,产品目录、价格信息,提供产品供求、商务代理、招商引资、项目合作、招聘员工等各种书面及图片材料。

四、甲、乙双方协议期限一年,自XXXXXXXX年XXXXXX月XXXXXX日至XXXXXXXXX年XXXXXXX月XXXXXX日,网站制作维护费用按XXXXXXXXX元收取,乙方应在协议生效后向甲方予交纳XXXXXXXXX%的企业网站制作维护使用费XXXXXXXXX元。网站建设期限XXXXXXXXX天,网站建成经乙方验收后一次性支付余款。

五、协议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顺延服务年限,每年交纳维护使用费XXXXXXXXX元,如有变更以双方协商一致为准。

六、根据乙方需要,甲方为乙方申请XXXXXXXX、XXXXXXXX网址注册,XXXXXXXX、百度等搜索引擎关键词排名搜索广告,费用按照服务方提供的标准收取。?

七、甲方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乙方的各项权利,加强对商标、专利、实用技术等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企业、个人的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

八、如一方未履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应视为违反合同,违约方应负责向另一方赔偿违约引起的一切直接和可得利益的损失。

九、本协议经双方负责人签字后生效,协议一式两份。

十、本协议未尽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建站方案(略)

甲方:XXXXXXXXXXXXXXXXX

负责人:XXXXXXXXXXXXXXX

乙方:XXXXXXXXXXXXXXXXX

负责人:XXXXXXXXXXXXXXX

XXXXXX年XXXXX月XXXXXX日

网络化服务 篇5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网络化;几点思考

建设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就是要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化体系建设尽管起步较晚,却是一项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建设。

1 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中国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正在形成新的格局。2006年已通电话行政村达到98.9%,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各类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整合电话网、电视网、电脑网优势而成的“三电合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已扩展到100个县以上;我国农村信息网络化人才培养得到加强,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网络联盟”已初步建成中心门户网站,10多万农民接受了实用科教知识服务。2007年,将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继续强化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的形成,逐步建立一批公用农业数据库,强化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扩大覆盖范围,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在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等方面的作用日渐显现。

2 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薄弱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农业信息网、三农在线、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中国农机新闻网等国家和省部级农业信息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县、乡、村信息网络化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在中西部许多贫困乡村,有的农民甚至连电脑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互联网普及率极低。据调查,互联网用户中农、林、牧、渔业用户仅占1.9%。

(2) 农村信息网络化管理及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管理人员信息化知识缺乏,跟不上网络技术信息发展步伐;资深农业信息分析人员不足,使大量信息资源仅停留在低水平开发状态;基层信息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农村能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员比例很低。

(3) 农村网络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

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共享程度低。在信息分类分级、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尽合理,给农户和企业的信息查询使用带来很大困难。

(4) 农村网络信息发布渠道不畅

相当多城镇和乡村没有建立起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基层农业部门和企业之间缺乏网络沟通手段。由于信息网络服务不畅,有些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丰产不增收的窘境,“卖瓜难”、“卖菜难”一度令丰收的农民长长叹息。如果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网络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这一难题就能得以有效解决。

3 解决农村信息网络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几点对策

(1) 政府要积极推动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工作

政府应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市场网络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第三届农业网站发展论坛暨农业商务信息服务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3日在沈阳市举行。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新形势下农业网站提供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等公益性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农业网站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促进农产品流通中的特殊作用;新形势下农业网站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以及经验。

(2) 切实加强农业网络信息服务队伍建设

建立完善的市、区、乡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着力加强管理队伍、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按照分级负责、分类报纸杂志的原则,加大对各级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形成一支懂业务、善服务、能吃苦、会开拓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这对农村网络信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有效地整合农村网络信息资源

应在农村地区建立信息网站群和统一的农业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加强农村信息网站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采集和发布制度,推动农业信息规范化、标准化;丰富服务内容,扩大信息服务覆盖面等。今年9月西安市农业局与联通公司开展了主要是以手机短信、专家咨询热线、登录互联网等方式,向农民用户传递科技致富信息、农副产品价格行情和农副产品供求信息的活动,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电子农务和通信服务带来的便利。为帮助农民解决夏季水果、蔬菜“卖难”, 今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商务部利用互联网促销取得明显成效。举办的 “新农村商网夏季水果蔬菜网上购销对接会”,通过网上网下结合,一个月时间成交总额为16.94亿元,涉及21个省(区、市)135个县的1659个行政村。

(4) 大力建设农村网络信息发布平台

大力加强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互联网等现代信息资源建设,大力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让电脑、宽带不断进入农民的生产、生活中。集涉农政府部门、农民经济组织、相关企业等各方力量,由涉农政府部门牵头,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农村信息机等硬件的投入费用,农民经济组织负责提供场地和信息服务的日常管理,相关企业负责建立农村信息网和政务通平台,提供部分电脑、信息机、SIM卡等信息服务终端,组织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形成政企互动、各方参与、协同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田永胜.《中国之重——权威人士谈新农村建设》.红旗出版社,2006.9.

网络化服务 篇6

农机科技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是由3个子平台组成:农机科技资源子平台、农机产学研合作创新子平台、农机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子平台。服务平台将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整合和优化农机科技资源, 建设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的农机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平台的建设为农民、农机企业、科研院所提供共享服务的科技资源, 通过科技资源、技术创新、科学研究三方面共享服务建设, 形成网络化、社会化的公益服务体系。

2 PHP模式开发网络化服务平台特点

在PHP模式下的“农机科技网络化服务平台”是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开放平台, 可以通过平台将分布的资源信息连接起来。所有的服务都是通过网络来执行的, 各种应用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Web的分布式应用, 通过PHP服务数据库中心平台可以形成资源共享, 实现跨领域、跨企业的合作, 优势互补。PHP模式下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应用进行更新升级和维护, 配合扩展软件, 提供解决方案和为用户进行相关的培训。

3 平台系统体系结构

“农机科技网络化服务平台”建设由农机科技资源子平台、农机产学研合作创新子平台、农机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子平台组成, 如下图所示。

3.1 农机科技资源子平台

3.1.1 政策法规数据库

收集我国各级农机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及条约等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和指导性文件建立相关数据库, 为全社会提供农机行业政策法规。

3.1.2 专家数据库

以我市农机专家为基础, 组建专家数据库, 要求不断添加和更新、完善数据库内容, 以便为我市农机科技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专家咨询、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提供可选的专家资源。

3.1.3 科技文献数据库

科技文献数据库主要以“山西省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为基础, 同时与万方数据资源、维普数据资源、中国农业知识数据库、农机行业数据库等数据库实现超链接。

3.1.4 农机企业数据库

农机企业数据库, 将全面采集全省农机企业信息, 全面掌握企业人员配置、技术设备等创新能力的信息, 通过数据库的运行, 能够为我市科学管理农机企业提供数据支持。

3.1.5 专家服务中心

主要功能是科研人员和农机专家通过网络信息、语音、视频及时准确地为我市农民朋友提供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 实现农科教功能, 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为企业开展信息化技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知识产权 (标准、专利) 及其他技术咨询服务。

3.2 产学研合作创新子平台

3.2.1 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系统

该系统通过积聚我省农机科技领域的资源, 为农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推广以及相关的试验、产品分析测试服务;为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引进科技项目并提供中试平台, 为企业制造装备数控化改造及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提供服务, 为我市农机产品技术交易和成果转移提供便利的交流平台。

3.2.2 协同办公系统

针对农机科研部门的实际工作需求, 围绕沟通、协作、协调三个环节, 提供公文管理、综合事务、个人办公、沟通交流、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

3.3 农机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子平台

农机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子平台就是通过把我市分散在高校、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等的农机科学仪器进行整合集成, 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避免、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和引进, 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益, 保持科学仪器设备的先进性, 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为政府配置采购仪器设备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3.3.1 仪器设备数据库

组建全市农机科学仪器设备数据库。将分散在高校、科研单位、农机企业等农机仪器设备予以整合。

3.3.2 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系统

实行入网会员注册机制, 用户可直接通过协作共用网查询入网仪器设备, 对网上仪器设备进行使用预约, 也可直接与仪器设备依托单位联系, 仪器设备依托单位可根据预约需求, 与用户联系, 实现科学仪器设备网上的信息录入、发布、预约、租赁等工作。

4 功能模块设计

4.1 用户注册模块

该模块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用户远程注册, 当用户输入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后, 由系统后台判断该用户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 就给出相应修改信息, 如果不存在, 自动把用户登记信息写到数据库中, 完成注册。

4.2 信息服务功能模块

任何访客均可以查看到网站发布的信息, 可以通过平台留言咨询请求帮助。

4.3 数据库模块

该模块可以给用户提供所需的资源信息, 浏览者可以在这里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4.4 系统管理模块

图书馆服务中的信息网络化 篇7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信息网络化,对策

信息网络化是由数字化技术, 信息存贮技术, 数据库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与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支撑的知识信息资源的一种崭新的运动形式, 也是信息社会化和信息产业化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知识信息网络化不仅推动了传统文献资源网络的根本性转变, 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及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接促进了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一、信息网络化给图书馆服务带来的影响

当前, Internet的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及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工具和手段, 正对图书馆服务业产生巨大的冲击。随着电子多媒体知识库和网络的创建, 实体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正在萎缩甚至消失。图书馆工作者越来越绕过传统文献信息资源, 引导读者和用户利用先进的知识检索工具, 去查找他们各自所需要的信息。具体来说, 知识信息网络化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用户剧增, 传递速度极快。

据统计, 1995年12月, 我国因特网装机数量为400台, 用户为3 000人;到1999年底, 我国网民人数已达890万, 上网计算机总数达到350万台。时至今日, 计算机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有大幅度提高, 目前网民达到3.84亿, 居世界第一位。

2.网络化环境下用户对知识信息需要发生变化。

在网络化环境下, 用户对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需求发生了变化, 主要有四点特征, 即:知识信息需求的全方位与综合化;信息需求的开放化与社会化;知识信息需求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知识信息需求的集成化与高效化。具体而言, 用户会向图书馆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要求图书馆数据库网络化, 能提供各种最新信息及回溯性资料; (2) 要求不受时间限制, 可随时得到所需资料; (3) 要求对用户提出的各种信息需求, 图书馆都能给予快速便捷的回答; (4) 要求用户通过终端得到的是经过图书馆鉴别、选择和加工的有价值的信息; (5) 要求用户获取信息最好是免费的。在新的社会环境中, 图书馆用户及其知识信息需求结构的变化, 将决定现代图书馆的知识信息服务内容、模式与管理机制。

3.图书馆发展面临困境。

目前, 图书馆知识信息网络化势在必行, 但其所需的经费却是令国内许多图书馆望而却步的。长久以来, 我国图书馆面临的最大困境是经费不足, 经费增长速度远低于书刊价格上涨速度。经费不足的问题,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知识信息网络化发展。杰出的控制论学者罗斯·阿什比曾说过:在数学上有一个可以证明的定律, 即当整个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时候, 最不稳定的那个子系统就最有可能控制其他系统。图书馆系统由人员、藏书、经费、时间、信息、建筑设备等子系统构成, 经费子系统的波动会导致图书馆一系列“虚脱”反应, 如新增藏书量锐减、人才流失、各种设备得不到改善、服务手段跟不上需要, 最后导致图书馆服务水平下降, 读者流失, 社会形象差。

二、图书馆可以与知识信息网络兼容互补

知识信息网络化是一个必然趋势, 知识信息网络在信息的传递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但也有它的弱势和盲点。图书馆作为人类创造的最重要的传播间接知识信息资源和开发直接知识信息资源的社会系统, 在满足用户知识信息需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与知识信息资源网络兼容互补。我国电信行业基本是国家垄断的经营模式, 与国外相比, 数据通信线路的资费偏高。许多ISP运营商由于运营成本过高, 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广大用户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

1.图书馆具有不可取代的独家优势。

信息媒体演变的历史表明, 没有一种媒体可以满足所有的要求或使所有的用户满意。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传播、开发系统之一, 与教育系统、情报系统和大众传播系统等信息资源传播系统相比较, 图书馆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图书馆已在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 我国上网的图书馆已有相当数量, 包括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中科院图书馆, 其中尤以大学图书馆居多。

三、图书馆服务适应知识信息网络化的对策研究

1.尽快建立图书馆网络化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知识信息网络结构上的无序性和空间上的无限延展性, 为图书馆之间的联合、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和文献处理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借助网络平台, 既可实现馆际文献信息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也可提高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的可知可获性, 还可完成网上采购和联机共享编目。这样, 在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便能构成既松散又统一的社会化网络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2.大力开展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服务。

据统计, 因特网上目前至少含有900个大型联网图书馆、600个联网的学术文库、5 000多种网上杂志、1 000多种新闻媒体的网络版, 总计约50多万个信息源。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资源, 用户需要图书馆提供详尽的网络导航服务。在国外, 早已有了“网络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电子资源图书馆员”等称呼。我国图书馆界也已开始行动, 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参考部搜集了有关“海外中国研究”的网址逾百个并作了简要介绍, 这在Internet上是走在前列的, 无疑给研究者提供了方便。

3.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网络知识信息营销。

随着互联网用途的多样化扩张, 世界各地图书馆纷纷上网为读者提供各种类型的知识信息服务, 并把抢占这一科技高点视为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网络环境中, 图书馆开展知识信息营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吸引力,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图书馆网络知识信息营销的最大特点在于以读者为主导。读者将拥有比过去更大的选择自由, 他们可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信息, 而不受地域限制。通过进入感兴趣的图书馆网址或虚拟图书馆, 读者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使搜索更显个性。图书馆也可以根据读者反馈的信息和要求, 通过自动服务系统提供特别服务。 (2) 图书馆网络知识信息营销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是实现全程营销的理想工具。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图书馆的营销决策有的放矢, 从根本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3) 图书馆网络知识信息营销能满足读者知识信息获取方便性的需求, 提高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 (4) 图书馆网络知识信息营销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免除读者的舟车之劳, 为读者节省大量开支。

4.图书馆应培训网络知识信息用户。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图书馆知识信息网络将发展成为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复杂的协作系统。网上信息的组织方式、检索和获得方式, 较之传统文献组织、检索和获得方式, 具有更为复杂多样、技术含量更高、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更高等特点。目前, 我国公民中不会用计算机的人不在少数, 这是制约我国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因此, 今后图书馆要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用户培训, 网上的用户教育应是多目标和多层次的培训, 一般分为网络管理层、网络使用层和网络维护层, 可让用户借助指南性的资料、录像带或光盘自我教育, 或在本馆网站上开设培训课程。

5.图书馆应不断创造读者的信息需求。

创造读者的信息需求, 是指图书馆以馆藏知识信息资源或网络知识信息资源为依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断研究开发索引类、汇编类、综述类、述评类或预测类信息产品, 引导读者的信息消费。这种强调图书馆能动作用的活动, 还能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 去创造隐藏于读者自身的可能需求, 开拓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

图书馆应认真分析当前知识信息网络化环境的特点, 密切关注社会知识信息需求的新变化, 充分利用知识信息网络, 着力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促进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发展趋势[J].情报科学, 2004 (4) .

[2]刘久昌.读者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1.

[3]沈扬, 董慕生.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初探[J].图书学研究, 2002 (3) .

解析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 篇8

时代的发展进步, 使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着信息量缺乏, 查找过程繁琐, 阅读效率低等缺点。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渐渐成为了新时代人们关注的热点。这种新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 使用户在进行信息查阅时, 可以方便快捷的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这种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 网络化图书馆个性定制服务的涵义

网络化图书馆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 实现图书信息网络化的一种数字化图书馆。这种网络化的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定制服务, 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1.1 从用户角度看个性定制服务的涵义

从用户角度来看, 这种个性定制服务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阅读范围, 来定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定制服务。这样的服务方式, 可以很方便的让用户查询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资料, 跳过繁琐的查询、借阅流程, 实现图书阅读的高效性。

1.2 从信息提供者方面看个性定制服务的涵义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人员, 负责图书的看管与借阅工作。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千篇一律, 用户想要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而这种网络化的图书馆个性定制服务, 可以让信息提供者充分了解每位用户的兴趣爱好, 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这种个性化定制服务同样对信息提供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类别

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为了满足用户高要求的新型服务模式。这种个性定制服务, 根据定制内容的不同,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资源的个性定制

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以纸张为载体的图书形式保存。这种信息资源不仅内容单一, 而且占用过多存放空间, 查询不方便。新时代下的网络化图书馆, 将传统信息资源转为电子信息, 有利于信息存储, 查询信息的过程也变得更为便捷。这种新型信息资源的个性化定制, 是由新型的信息服务系统, 对用户的爱好与选择进行分析, 归纳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信息类型, 有针对性的提供给用户。例如用户爱好阅读汽车方面的杂志, 这种新型信息服务系统就可以将与汽车有关的图书信息加以分类, 选择出最具时效性, 最符合用户审美观的信息, 直接推送到该用户访问的页面上。这样不仅省去了用户查询的过程, 也实行了对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所以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 首先要从信息资源定制开始。

2.2 检索系统的个性定制

用户在查询信息资料时, 由于不同的人知识水平与业务范围各不相同, 就会输入不同的检索关键词。这就对检索系统的功能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如果可以在检索系统中实现个性定制, 就可以更为便捷的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料的查询服务。

通过这种个性定制, 每个用户在输入检索关键词时, 系统会将最符合用户喜好和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优先排列。这样节省了用户在检索结果中查询资料的时间。再高级一些的设想, 可以在个性化定制的检索系统中, 加入一个对用户近期内历史检索记录的分析单元。通过系统分析出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料, 把系统中的资料更新, 推送到用户指定的联系方式中。这样的检索系统个性定制, 才是符合新时代用户需求的新型定制服务。

2.3 使用界面的个性定制

每个用户在新时代的网络化图书馆中, 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帐号, 类似与传统图书馆中的借记证。这种账号可以帮助用户登录网络化图书馆的服务系统, 并且可以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与所需信息类型进行记录, 方便用户的下次使用。例如在进行图书阅读过程中的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横版竖版的使用等等, 这些用户使用信息的记录, 离不开使用界面的个性定制。

2.4 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定制

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 还包括对用户进行的服务定制。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自己选择的服务, 得到信息资料更新的定时推送;还可以通过检索系统, 获得与自己检索图书信息专业有关的专家联系方式, 与专家在网络中进行交流, 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疑惑;用户还可以通过服务定制, 找到同时在阅读相同图书资料的使用者, 大家在一起交流心得, 分享体会等等。这些个性服务的定制, 对新时代的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 起到了促进作用。

3. 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的重要意义

网络化图书馆通过个性定制服务, 可以加强我国的图书信息资料的保存与管理, 还可以在满足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新型需求的同时, 促进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这种个性定制服务, 提高了网络时代下用户获得图书信息资源的效率, 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详细解析了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的涵义与实行过程, 还对这种个性定制服务的意义做出了分析。这种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 不仅是对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 也是新时代下满足用户新型需求的保证。大大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社会中各行各业开始改变传统的生产服务模式, 开始网络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图书馆作为收集图书供人们查询参考的社会服务机构, 更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 利用好网络的便捷性与高效性, 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 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新型需求。本文将对网络化图书馆的个性定制服务进行解析。

关键词:网络化图书馆,个性定制服务,解析

参考文献

[1]钱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12) :103-106.

[2]刘卫忠.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06 (05) :185-189.

网络知识挖掘与网络知识服务 篇9

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自动地从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 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知识的过程。

1 网络知识挖掘的发现技术

网上信息及其组织形式各不相同, 是一个庞大的、无序的异构型数据库, 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等问题, 难以统一处理。Data Mining (数据挖掘) 的目的就是有效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需要的答案, 实现“数据-〉信息-〉知识-〉价值”的转变过程。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挖掘比面向单个数据库的数据挖掘要复杂得多。网络知识挖掘是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 自动地从由异构数据组成的网络文档中发现和抽取知识, 从概念及相关因素的延伸比较上找出用户需要的深层次知识的过程。目的是将用户从海量的、综合的网络信息源中解脱出来, 不考虑原始数据细节, 直接与数据所反映的知识打交道, 使处理结果以可读、精练、概括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使其主要精力真正能够用到分析本质问题, 提高决策水平上去。

1.1 路径分析

可以用许多曲线图解法来进行路径分析, 一个曲线代表了web页面间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1.2 关联规则

规则反映了数据项中某些属性或数据集中某些数据项之间的统计相关性, 基于规则中处理的变量的类别, 关联规则可以分为布尔型和数值型。关联规则用于发现数据项之间的联系, 在网络挖掘中发现某一用户的引用页面和服务器上多种页面之间的联系。

1.3 序列模式

序列模式挖掘是基于时间或者其他序列的经常发生的模式, 应用序列模式是为了发现一些交互模式, 如在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项后面跟着另一个数据项。很多数据都是这种时间序列形式的, 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市场趋势分析, 客户保留和天气预测, Web访问模式预测等等。

1.4 聚类和分类

根据一些数据项的共同特征来对数据库进行分类。分类在数据挖掘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可以基于用户的一些人口统计信息和访问模式对访问某文档的用户进行偏好描述。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 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 能对未来数据进行预测。聚类分析可以将有相似特征的用户或者数据聚集在一起, 按照相似性归成若干类别, 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类别的个体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小, 而不同类别上的个体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大。聚类web日志的用户信息数据可以用来制定未来市场营销策略。

2 网络知识挖掘的类型

2.1 网络知识的挖掘

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不仅包括对网页内容本身的挖掘, 也包括其链接模式, 以及用户访问、存取、浏览、发布、操作等操作行为、访问行为所产生的信息的挖掘。有效地研究、挖掘、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 有的放矢地吸引用户群, 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找出信息分布的规律, 发现信息内在的关联性, 挖掘隐藏在网络信息中的知识并形成模型。

2.2 用户知识的挖掘

对用户知识的挖掘是指用户访问网络是的信息和用户个人信息的挖掘。网站服务器会保留用户的访问记录, 记录关于用户访问的信息活动, 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从中得出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兴趣, 从而改进网站的结构, 也可以用于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 构建知识库

知识库的构造基于信息簇, 信息簇是信息源经过整合和重组转变而成。因此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 如数据知识库、程序知识库、系统知识库等。

数据知识库是由经过加工、组织的信息构成的具有知识挖掘功能的数据库。知识仓库就属于这类知识库。程序知识库是由程序、规则、培训教程, 操作标准等过程知识构成的知识库。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程序知识库出现, 专家系统应属程序知识库的范畴。系统知识库是一种高级知识库, 是信息分析、只是整合的产物, 可反映知识的复杂关系, 提供知识图表、竞争分析、国际形势等复杂知识产品。

作为信息资源的知识库, 要形成一定的规模且检索便捷。内容新颖, 能够不断地更新, 以保持数据的准确、全面和及时。如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网络oc Lc把互联网上的信息经过系统化的整理, 通过主题词即可搜索;且oc Lc的worldcat数据库随时更新, 每年以200多万条记录的速度增长。

4 网络知识服务的特点

4.1 从检索到解决问题

传统信息资源的不均衡性和获取信息资源的困难性, 都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形成, 通过文献检索与传递服务在用户需求中正在逐渐弱化。信息用户日益关注的不是简单得到信息文献, 而是愿意从众多文献信息中获取对自己有用和能解决问题的信息内容。

4.2 信息需求社会化

信息需求分析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利用信息服务的用户日益增多。在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中, 信息革命是处在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文化层次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因特网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 其涉及内容广泛差异大。信息服务必须从面向部门的信息需求向面向社会的知识需求模式转变, 建立一种个性化知识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用户的知识取向, 提供不同的知识服务。

4.3 需求知识的讨论与分享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 获取信息已不是困难的事情, 信息的分析和提炼才是关键问题, 能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提炼判断, 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其中, 思考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思考, 分析提炼出有用的信息。通过与人的交流和探讨, 增加人们知识结构中知识元之间的连接, 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知识服务应立足与为用户创造一种有利于创新思考的讨论和共享环境。知识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补充增加新知识, 并运用新知识来创造新能力, 保存竞争的优势。所以现在人们的共识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资源共享, 才可以创造出1+1大于2的能量。

5 网络知识服务

5.1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这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是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为基础, 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 以全球信息资源为依托, 服务与全世界的用户。为全世界各地的用户提高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按照咨询专家的专业分工服务, 以集成化的馆内外知识资源和技术为系统交流平台。通过专家根据自身知识和可以获取的资源生成答案并反馈给用户, 并保存答案文档系统中, 以备以后查询, 形成知识资源库。如:美国教育部资助的虚拟咨询台系统 (VRD) 是一个代表性的合作咨询项目, 它以80多个专家咨询网络为基础, 提供7*24小时服务。

5.2 知识学习服务

知识学习服务是指人们提供通过对已有显性知识的学习而产生属于自己的隐形知识的各种服务。由于人们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有很大不同, 因此, 图书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主要表现为网络自主学习、网络远程教育、开放存取带来的知识利用率。

5.3 个性化知识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更高层次的智力技术服务活动, 通过使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 根据兴趣用户的信息及时主动的推荐用户需要的知识信息, 并根据用户信息的反馈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知识增值和智能重组, 将蕴藏于海量信息中隐形有用的信息知识, 给予整理、利用, 并以全新的可运用的形式个性化的显现出来, 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 并最终形成专业知识库和知识仓库。

参考文献

[1]黄玉梅.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 2002.3

[2]陈兰.知识管理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质量服务模式.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6.5

[3]刘莉莎等.图书馆知识合集与知识管理技术.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5

[4]陈光前等.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的途径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5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信息服务 篇10

一、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1.构建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在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大众式服务受到了冲击。网络化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21世纪图书馆读者的基本需求。而构建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则是当代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网络化信息服务的基础,是链接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完善图书馆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增强图书馆在未来知识经济中核心能力的重要举措。其次,在网络环境下,网上信息的受控性、随意性差,网上信息庞杂无序,而现有的搜索引擎功能还不够完善,一次检索往往会出现若干条命中记录,这令信息用户无所适从。所以,面对与日俱增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用户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专门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最佳信息。图书馆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权威性。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信息,应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②准确性。信息服务平台的信息内容应当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信息应当经过深层次加工和处理,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信息服务平台的资源也应当说明来源与出处,以确保引用事实和数据的准确。③适用性。即信息服务平台必须具有链接简单、操作方便、访问灵活的特点,可通过多种检索点和途径进行查询。④评估性。是指信息服务平台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序过程中,为使信息资源达到权威性、准确性、适时性所能进行的最佳实时监控的程度。

2.编制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随着全球数据交换的日益频繁,网络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当我们在网络的知识海洋中冲浪的时候,在我们为其巨大的信息量和瞬间的更新速度而惊喜的时候,也会因其信息的包罗万象、参差不齐而尴尬。面对这种困境,图书馆编制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则显得非常关键。搜索引擎其功能主要是聚集各种资料和信息,利用超文本、多媒体技术,编制学科专业和专题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检索指南,建立网上学科、专业和专题信息引导系统,供读者检索查询。目前,搜索引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分类索引的主题资源指南,它按主题分类,用户根据主题目录进行查找。如著名的“雅虎”、“搜狐”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主题资源指南。另一种是关键词检索。通过输入需要查找的主题词,将相关的信息列举出来,供用户选用,像国内查找中文网站的3721网站,只要输入需要查找的网站的中文关键词或拼音字头缩写,该引擎就能自动列出相关的网站。

3.建立信息导航库。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网络资源将会更加丰富,信息集成自动化程度将迅速提高。但信息资源网络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噪音。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据了我们大量的网上时间,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仍很困难。因此,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要想提高服务质量并赢得市场,应利用专业技术优势,建立相应的信息导航库。信息导航库在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建设是突破传统信息资源建设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对网上信息服务模式的一种探索。信息导航库是指图书馆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特别是超文本技术,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采集、筛选,然后利用适合的分类法和主题词表,将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序的组织,并进行分类和主题标引,最后生成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从而使广大专业人员能及时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信息,提高查询质量。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系统(CALIS)已着手建设我国最大的专业学科导航库。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该重点学科导航库已初具规模,现已由48所高校完成了390个学科导航,其中有28%左右以建库形式生成动态网页,而绝大多数则通过物理链接建成静态网页。静态网页采用超链接完成相关信息间的有机结合,从而集中不同学科的网站,并按特定分类体系将网络原始资源有序组织,建成学科导航。该种方式由于编制人员无须深奥的编程语言知识,现已被大学图书馆和专业技术机构普遍采用。

二、在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

1.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要发展,要想做好信息服务,首先从观念上要有一个更新,必须紧跟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树立大图书馆观、以人为本观,以用户为中心观、合作与共享观、竞争观、市场营销观。要强化创新服务观,研究国内外现代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先进理论,树立以知识服务为主的观念。网络信息技术将“图书馆馆藏”的概念扩展为图书馆资源,现代图书馆工作重心从重收藏走向重开发利用已成定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要有较强的网络化意识,必须突破传统手工服务方式,以建立、推广、普及方便适用的图书情报计算机检索和提供网络为己任,把目光放在整个网络上,而不仅仅局限于馆藏。同时,要积极开发网络信息产品,使信息服务得以良性开展。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原则,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闭关自守”、被动服务的思维定式,坚持以市场需要为准则,学会研究市场,不断开拓有潜力、能发展的服务领域,开展个性化主动服务。在开展图书馆的跟踪服务、定题服务、剪报服务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信息服务的特点,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情况,进行针对性服务。实践证明,只有主动适应市场、开拓市场,并不断在市场竞争中找准自己的服务对象,才不会被市场所淘汰。

3.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稳定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由“被动接受”发展到“主动选择”,这就要求图书馆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其一切信息服务活动要全面奉行“服务围着用户转”的行为准则,坚持对用户的优质服务制度,全面贯彻“以用户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中谋求效益的提高。

4.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巨大生产力的创造者。网络环境下,新型服务不断增加,为了适应服务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一支知识面广、专业性强、服务技能高的人才队伍。图书馆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加强交流活动和学术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出鼓励学习的政策,为工作人员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学习,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人才队伍的素质整体提高,真正达到有效开展信息服务的要求。图书馆在严把队伍关的同时,要加快引进专业图书馆信息人员,积极引进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优化人员结构,要敢于启用、重用具有网络信息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人,增加懂技术和有能力人员的比例,要想办法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用感情留住人,以事业激励人。

5.以用户为中心,以现代技术为桥梁,以信息为主导,以宏观组织、法规为控制。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用户分为若干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也必须因人而异,图书馆首先要高度重视用户信息能力的培养,教会用户如何利用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其次要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把握用户的需求,以强化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时效性与针对性,真正体现以用户为中心。

在信息服务中,信息服务人员利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建立信息服务系统,为信息使用人员提供服务。这一过程中,现代技术作为桥梁的作用就显得极为突出。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要在图书馆乃至社会这个宏观环境中进行,它也是图书馆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与图书馆整体工作及发展规划相适应、相协调,而不能与之冲突,不能脱离这个整体。同时,信息服务又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要以此为控制,决不能突破这个界限。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图书馆)

网络化服务 篇11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一类机构。这类机构主要开展与科技创新直接相关的信息交流、决策咨询、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以及科技鉴定等业务,对政府、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王健、王树恩,2009)。它是科技与经济之间的中介服务机构。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始融入到各领域的经济建设中,在加速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 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截止2007年底,我国大中城市共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九万多个,相关从业人员近一百四十万余人。其中,各类型的科技咨询机构近两万多家,从业人员近五十万人,生产力促进中心也发展到一千三百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各种服务使企业增加销售额六百多亿元。但是处于规范化以及市场化的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其发展进程中也碰到了若干问题。目前,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对政府部门的依附性仍然很高,市场化程度低,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和狭隘,各地区之间机构主体的发展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并且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内存在着大量的重复性投资和重复性劳动,网络化程度很低,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密切相关的各个实体之间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渠道(彭育园,2005;包迪鸿,李金林,2007;欧凌峰、周霞、李海基,2009;等等)。总体而言,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内的资源共享和整合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健全的监管机制仍处于缺位状态。

2 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转换,关键在规模化发展信息服务产业,要害在建立新的信息服务理念和适合国情的科技服务产业运行机理,造就新型信息服务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的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它是缓解和改善科技中介服务业现今面临的信息不畅和资源浪费的重要途径,只有实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化才能使我国当前在上游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顺利进入到下游,改善下游(主要是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竞争力,并实现上游本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下游的有效需求信息又能及时通过科技中介反馈到上游,实现上游与下游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甄选并形成互动发展的局面。

所谓科技中介服务的“网络化”,主要指区域或行业各类主体应用互联网来发布和征询技术或其它项目、业务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实现虚拟空间中不同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对接,其实体形式与价值则在现实生产生活中得到最终体现。网络化的本质目的是使得中介服务机构能够更好地提供科技服务,其保证手段是高效地整合与对接不同的信息资源。但是在保证手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1)区域内或行业内各个主体如何共享各自的部分私有资源,使得该私有资源转化为公共资源?(2)采用何种方式来整合各类资源,资源整合前的对接功能如何实现?(3)在构建机构网络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整合的资源?如何对整个科技服务业进行有效的实时掌控和指导?

要回答或者是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科技中介机构的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娄成武、陈德权,2003;魏宜瑞,2004;熊小奇,2007)。然而通过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现状分析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到,虽然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网络化构建是大家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叶卉、王培根,2004;李俊、于会萍,2008;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2009),然而目前实务界以及学者们对于如何进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化构建却大多仍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未见有学者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化构建模式。为此,本文提出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概念,用于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业的综合性网络系统,实现科技中介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和统一调控。

3 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网络化模式

(1)模式的构建

构建一个综合性的网络系统,传统的方式是各个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的连接与交互采用星型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圆点代表每个机构实体的独立网络系统)。这种连接方式虽然便于实现与管理,但劣势在于该系统不易进行结构与功能上的扩展,难以应对系统变化所带来的结构调整的问题,也难以应对因需求的改变与增多而引起的需求整合问题。基于此,应该采用新的连接方式来提高综合系统的可扩展性与整合性。

现代化的软件设计方法一般都采用一种松散耦合的方式来构建大型复杂系统,以分布式的方式融合各个独立分散的系统从而形成综合网络化系统(王满红、陈荣华,2007)。为此,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模式来实现科技中介系统的网络化。该方式不仅提高系统在分布式异构环境中进行有效服务交互的功能性,还提高系统的可扩展与可用性,进而实现系统的资源共享和整合。

科技中介服务总线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

科技中介服务总线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总线服务器、总线、业务与数据。总线服务器为服务总线的功能层,能够提供的功能有安全管理、上层监控与调控、业务与数据管理、服务管理和系统管理。总线是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连接中枢,该总线具有无限扩展的可能,各个科技中介服务系统可以以一种服务的方式部署到总线之上。科技中介机构的系统通过统一的适配器无缝地接入到总线中,接入后中介可以向总线提供若干个业务(Business,简称B)和数据(Data,简称D)。其中,业务代表着科技中介独立系统的业务功能模块,数据代表着中介系统中所存储的专业数据,业务和数据可以统称为资源(Source,简称S),则易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k表示业务和数据的所有者,i为业务和数据的下标,Sk表示第k个所有者所拥有的资源,Bi,k表示第k个所有者拥有的第i个业务,Di,k表示第k个所有者拥有的第i个数据,i≥0,K≥0。

因为科技中介服务总线一个主要的功能在于其业务与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为此下文详细介绍科技中介服务总线如何进行跨主体、跨区域、跨平台性的资源共享和整合。

在服务总线结构中,业务和数据的拥有者为资源的所有者(Owner,简称O),与之对应的是资源的消费者(Consumer,简称为C),C可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消费需求(Needs,简称为N)来消费资源O的资源。

根据以上的概念界定,给出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以下若干定义。

定义1:资源发布。资源的所有者k向总线发布一系列的业务Bi,k与数据Bi,k,称为资源发布。

定义2:资源发现。当一个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提出消费需求时,他在跨区域的网络中进行资源查找的过程称为资源发现。当Nl⊆{Bi1,k1,Bi2,k2,L,Bih,kh,Di1,k1,Di2,k2,L,Dim,km,}时,称为消费者l提出的需求被一组BD满足,其中ih,km>0。

定义3:资源消费。资源消费者根据被满足的资源的所有者属性项查询到资源的所有者,对该资源所有者进行请求,双方达成共识后,所有者向消费者提供资源服务,消费者享受服务的过程就是资源消费。

资源的发布、发现以及消费过程构筑了连接资源、资源所有者和资源消费者三个主体的协作模式(SOC模式,Source/Owner/Customer模式)。科技中介服务总线内部的SOC模式如图3所示。

在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服务网络中,消费类别一般为自身缺乏相关资源,而通过资源发现消费其他所有者的资源,即kml。下面如果没有做特别说明,均是以这种方式进行资源消费。

SOC模式是总线内部服务的核心交互模式。资源的提供者为各个科技中介机构,他们是资源的所有者。服务总线是Bi,kDi,k的载体,所有的Bi,kDi,k均在服务总线上进行跨平台与区域的传递。按照事先设定的契约,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服务总线进行业务和数据的交换与传递,从而实现资源的发现与消费,使得机构内部的孤立资源呈现出一种可共享的特性。上层监控与调控的用户可以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是业内监管部门,他们也可以使用服务总线对所有中介机构进行全局的控制。

在此我们将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通过对科技中介系统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布局,实现以局部整合与全局整合为特征的中介服务。

微观层次的运行主要实现对各个科技中介机构内部系统的资源共享与整合。一个机构的内部系统有若干个Bi,k和Di,k,在最理想的情况下,采用总线机制的网络化构建方式可以使得对于任意的i,j(i,j>0,且i≠j),有Bi,k∩Bj,k=∅,Di,k∩Dj,k=∅,即同一机构其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和业务都是非交叠的。依据此方式构筑的网络化系统可以减少内部系统的数据冗余和业务的重叠,降低系统实现成本,提高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中观层次的运行主要实现对机构间资源的发现与消费,各个科技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服务总线向其他中介机构提供Bi,k和Di,k。这种方式产生的根源是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需要所决定的。科技中介是企业与科研机构沟通之桥梁,企业通过科技中介机构提交服务需求时,科技中介对应产生的服务是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但是如果科技中介机构现有的资源不能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企业的话,那么依照传统的方式,科技中介机构要么是进一步完善资源,要么是放弃跟企业进行交互。如果采用科技中介服务总线则可以为各个机构建立有效沟通的渠道,降低中介的独立性,加大相互间的交互力度。在中观层次中,各个机构作为资源的所有者可向总线中按统一规则或者契约有价地开放各自的资源,并为所开放的资源进行功能与性质上的描述。当某一中介机构缺乏某一资源时(此种机构可称为资源消费者),可以在总线进行资源发现;当总线上某一资源满足资源消费者的需求时,消费者向提供者提交使用申请,提供者接到申请后可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服务完成后消费者要向提供者支付一定的费用。当然,在总线结构下,中介机构既可以是资源所有者,也可以是消费者,最常见的情况是机构具有提供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宏观层次的运行主要实现科技中介的上层管理部门对科技中介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全局的把握。科技中介的上层管理部门是科技中介的服务辅助部门,在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层管理部门可以应用上层监控与调控系统实时地或者周期性地获取行业内数据,对行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全面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并及时地进行政策指导。

(2)模式的应用

采用总线模式构建的科技中介服务系统不仅可以突破原有分散系统的局限性,还可以在科技中介的全局层面上给行业带来优势。

1)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内部的应用。

通过采用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系统,科技中介机构首先可以对机构内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消除机构内部的信息孤岛,减少重复性的工作,减少资金的投入;其次,基于机构间的资源整合的方法可以提高机构原有软硬件的限制,提高机构的功能性,当机构内缺乏相关的资源条件时,如信息资源或人力资源等,均可以通过科技中介服务总线来查询相关资源,从而最大化服务效果;再次,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总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行业内各个机构由于地域等因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现象,机构即使自身资源薄弱,依然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资源的发现与消费,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突破了自身条件的束缚,实现效率最大化;最后,采用科技中介服务总线能够给中介机构带来更高的适应性。总线结构的可扩展性高,当机构想要增加新的业务或者数据的时候,总线可以方便地把新增的业务和数据接入到自身构架中,减少机构的接入与运营成本。此外,由于科技行业变化迅速,随着时间的推进,科技需求在不断增多的同时也在不断变化,总线结构能够在需求变化的同时迅速做出调整,使得机构服务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自身的适应性大大提高.

2)对整个行业的资源整合和统一调控。

科技中介服务与政府职能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政府的价值取向及其宏观愿景又对企业、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不能完全脱离政府而单独存在,因此作为一个成熟的科技中介服务系统,应该充分协调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整个行业的优势。一方面,政府在国家创新大系统中可实现的功能有制定政策法规、建立各项制度等,通过总线结构,政府的这些举措可以迅速地反馈到各个中介服务机构。第二方面,政府在有限的投资金额下,可以在全局范围内对投资项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合与优化,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第三方面,政府等相关智能部门可以通过总线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信息、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统计。当职能部门发现行业呈现某种不良发展态势的时候,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比如项目投资配置甚至是政策法规进行调控,从而保证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科技中介服务业网络化模式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网络集群的构建。企业网络是企业在认识到知识、信息、能力和偏好的分布不均匀的基础上构造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机构(网络型结构)。企业网络的核心思想是基于企业的相互依存性所带来的对企业网络每个个体的效率放大效应,即通过相互依存和合作来提高企业网络中每个个体的价值和效率。为此,总线结构有利于对企业网络集群的结构、内部互动模式、集群适应性、集群鲁棒性以及集群中企业的生存、持续成长等特征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单独机构的运行,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集群对外来压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抵抗能力。

(3)模式实现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构建起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系统,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行业的优势,有若干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

1)网络化构建模式的标准的制定。

进一步研究总线框架,确定框架的构建细节,其中包括:制定框架接口标准,安全性标准;确定业务和数据的描述方式;确定业务和数据的总线查询方式以及服务响应方式;确定业务与数据的利益分配问题,等等。

2)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模式的规范化。

服务总线的规范化运作离不开科技中介机构运作的规范化,中介机构的规范化是总线规范化的前提与保障。中介机构不能规范化,那么总线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极端情况下甚至是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应该对中介结构实行市场化并建立相关的行业监管部门,形成统一规范的服务流程,建立科技中介结构的申办管理和资格认定制度,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约束中介组织的行为。

3)相关政策的制定及落实。

政府还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来保障行业的发展以及总线的运行,维护各个中介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开放式环境下中介机构的隐私,维护总线中的业务与数据的安全。

4)模式实现主体的有效合作。

科技中介服务总线是一个跨平台、跨区域的综合复杂系统,从模式的表现形式来看,它的实现主体为科技服务中介以及上层行业监管部门,模式的服务对象为企业、高校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而模式的主要实现者为具有构建大型复杂系统能力的软件公司。因此,在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网络化构建模式的标准制定后,需要模式的实现主体、服务对象和实现者的通力合作才能构建有效的、有用的、能够为科技产业做出贡献的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系统。

4 结束语

科技中介服务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类第三方实体,它们的健康发展与运作不仅协调了政府、大学及科研院所、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又在科技创新的传播过程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化的发展,采用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网络化模式,既实现了机构间的有效沟通渠道,实现机构资源的共享,也可实现整个中介服务业的宏观监控与调控。

摘要: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环节,科技中介服务在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发挥纽带与桥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在资源共享和整合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网络化构建方法,以期通过该模式实现整个科技中介服务业的资源整合和统一调控。

关键词:科技中介服务总线,网络化,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王健,王树恩.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与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67-69

[2]彭育园.政府管理部门在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842-844

[3]包迪鸿,李金林.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科技政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6):35-39

[4]欧凌峰,周霞,李海基.广东省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171-173

[5]娄成武,陈德权.国内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3(5):105-109

[6]魏宜瑞.科技中介机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4(4):111-114

[7]熊小奇.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50-53

[8]叶卉,王培根.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信息服务网络[J].科技和产业,2004,4(8):25-27

[9]李俊,于会萍.科技中介机构运作模式及发展走向[J].科技管理,2008(2):87-88

[10]唐丽艳,王国红,张秋艳.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网络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0):79-82

上一篇:古典诗词诵读教学例谈下一篇:数据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