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分析(共12篇)
群众分析 篇1
1. 引言
群众文艺的发展与时代紧密地相连, 更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是新时期下文化大发展、文化大改革、文化大繁荣的必在过程和必然结果。加快群众文艺大改革, 就要牢牢地加强群众性的文化生活的建设, 积极地推进群众文艺的进步, 加快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建设和文化繁荣。
2.群众文艺大改革与群众的关系
1.1 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生活
群众文艺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群众文艺的内容的发展来源于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文艺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分支, 着力体现了文艺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 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群众文艺是与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离、紧密结合的, 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做到齐头并进, 才能够加快群众文艺的大发展和大改革。
1.2 群众文艺是群众性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群众文艺来源于群众性的文艺生活, 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成为群众文艺的主要内容。面对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群众文化生活, 并不是所有的群众生活都能够成为群众文艺的主体, 这个时候需要去粗存精, 改善那些不合理的、庸俗的大众文艺, 同时也要将优质的文化生活提取出来, 融入群众的文艺创造中, 形成高雅的群众文艺, 被广泛地传播出去, 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和关注。总体说来, 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生活, 群众生活为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是群众文艺发展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3.群众性生活成为群众文艺决定性因素
2.1 群众生活是群众文艺的主要内容的来源
群众性的生活是群众文艺的主体和主要来源, 群众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 群众的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群众文艺的丰富程度。群众性生活的高雅与否决定了群众文艺是否得以有效地传承和发展, 所以这两者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群众的活动范围是很广的, 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 如文学作品的创作、民间故事的传承、各种剧种的传诵等等, 这些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有的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传播, 有的是通过口头传播的, 总之传播途径很广泛。这些途径正好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群众文艺的发展和进步, 让优秀的文化的成果广泛地传播到人民群众之中去。
2.2 群众文艺的发展从群众生活提取有利的艺术元素
面对种类繁多的群众性艺术生活, 善于从这些内容中提取有价值的艺术元素, 是加快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若要从根本上提高群众文艺的发展, 就需要从群众生活提取有利的艺术元素,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果, 把它们完整地记录下来, 并加以改进和提升, 才能够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创作。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 群众的生活是原材料, 不断地对群众的生活进行升华是群众文艺发展的关键。善于从群众的生活中提取优质的文艺性的精华, 并将之扩散出去, 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群众文艺能够沿着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前进, 取得较为明显而快速的成果。
4.如何从群众生活的视角进行群众文艺的改革
3.1 要充分地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
群众生活是群众文艺发展的根本和原动力, 要想加快群众文艺的建设就要从群众的生活抓起, 从根本上加快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建设, 丰富群众性生活。对于丰富群众性生活不仅要从理论上提高群众对于群众艺术的认识, 还要为群众进行更好地艺术生活创造条件, 提供必备的支撑和保障。要丰富群众的艺术生活, 就要坚持以群众的艺术生活委指导, 不断地挖掘有可能成为群众文艺的优质素材, 加以整合, 成为活灵活现的群众文艺素材。党和国家及地方的政府都日益地重视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群众文艺的建设, 例如建立地方公共图书馆、创建地方歌剧社等等,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保证。
3.2 用敏锐的视角挖掘群众生活的艺术元素
群众性的生活是形而下的, 而群众文艺是对群众性生活的理论总结然后在以各种形而下的形式表现出来, 群众文艺是对群众性生活不断地提炼和升华的过程。在不断地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中就是不断地提取生活的艺术元素的过程, 要善于采用敏锐的视角, 广泛地深入群众的生活, 去逐步地探寻群众的艺术成果。由于在很多时候群众的生活是形而下的, 仅仅靠群众自身的理论是无法完成将现实提升为理论的任务的, 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者把这个工作做好。
3.3 与时俱进, 加强文化艺术精神的创造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体, 在物质财富日益发展的今天, 对于建设精神文明, 不断地丰富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件亟待解决的事情。坚持群众文艺的发展, 需要做到与时俱进, 把群众文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相结合, 不断地扎实人民群众, 逐渐地深入群众的生活, 积极地推进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改革, 从根本上重视加强文化艺术精神的创造。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大力度地丰富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 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大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方向, 不断地进行探索, 找到发展群众文艺的路子, 广泛地结合广大人民群众, 并及时对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进行有益的指导, 这样才能够实现群众文艺的发展和传承。
5. 结语
群众文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大改革的重要成分, 与时代和党的方针是紧密结合的。群众文艺的发展离不开群众的生活, 只有积极地推进群众的文化生活, 丰富他们生活的内涵, 从群众的生活中提取有利的元素, 才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丰富群众的文艺生活的建设, 加快群众文艺的兴旺和繁荣。
群众分析 篇2
深入开展增强群众观念、增强自组组织、增强惠民措施,做群众的贴心人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坚实基础,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执政党,就是因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当前以及今后,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依靠群众,仍然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信任,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始终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树立群众观点,努力提高认识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促进、保证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武器。要不断深化学习、提高素养,加深对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把握衡量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标准,畅通群众表达意见的渠道,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以真心换取群众的心里话。
树立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良好形象,要把权力使在为群众服务上。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尤其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要把心思用在 1
解决群众疾苦上。要时刻做到心系基层办好事,履行职责带好头,群众面前做榜样,献身事业当好官。凡是群众生活上的难题,都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做到以关心群众促稳定,以解决问题促发展。
二、树立群众观点,认真查找差距
在群众观念上,通过自查自看,我觉得自己的群众观念牢固,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关系为核心,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无不尊重群众、不相信群众,对群众感情冷漠等问题
在工作上,通过自查自看,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能够一切以群众利益为重,照顾群众意愿,按照局党组统一安排部署,使各项决策的制定首先考虑群众利益,把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把为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把群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无不顾群众意愿,不顾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
在工作作风上,结合工作实际,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对党的认识,树立奋发有为、艰苦奋斗、尽职尽责、敢抓敢管,求
真务实、真抓实干,善于总结、勇于探索的良好作风。工作扎实认真,无慵懒散现象,或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久拖不决甚至放任不管的现象发生。
始终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工作,始终坚持群众立场,时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也是对每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和执政考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是党的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每位党员应尽的义务和根本的人生价值观,每位党员都必须通过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牢固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我作为水务局的副调研员,在驻村工作中,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服务方法、工作机制、工作手段,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各项工作,真正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强职能、创一流,严规范、强基础,转作风、做奉献,重学习、提素质,熟基层、摸实情,做基层的服务员、群众的贴心人
三、加强自身建设,明确整改方向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身进步的阶梯,把知识作为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排除干扰,静下心来多学,做好计划勤学,抓住重点深学,努力做深入学、持久学的表率。牢固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坚持带着问题学,本着“学要管用”的精神学,着眼于正在做的事情学,做到学习和工作
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理论联系实际上狠下工夫,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树立为民服务理念。多听听基层干部群众的诉求和建议,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多出一些好招、新招、实招,更好的满足群众的需要。做到坚持为民服务,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真正弄清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更加注重抓落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落实在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的全过程,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行动上关心群众、利益上维护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坚持为民办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主要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核心重在抓落实上,不搞形象工作、表面工作,真正干一些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事情。
三是坚持慎微慎独,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践行廉洁从政承诺,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时刻以《党章》和《廉政准则》要求自己,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生活正派,努力抵制不正之风侵蚀,不谋私利。认真对照有没有与《廉政准则》“八大方面”“52个不准”存在不相符的地方,有没有把“52个不
准”当作自己的法制准线,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八个反对”,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管住自己,守住小节,防微杜渐,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实际行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党员干部。
当前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分析 篇3
【关键词】群众路线;为民;务实;清廉
0.引言
群众路线从1929年9月28日的首次提出至今,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党夺取革命顺利、谋求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富民强以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振兴这一历史使命的致胜法宝。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党的群众路线有着新的解读和时代内涵。
1.群众路线的提出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革命斗争和长期艰苦奋斗积累的宝贵财富,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闪光点。
早在1929年9月28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首次阐述了“群众路线”这一基本概念:“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到了194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进一步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一切为了群众”可以被看做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因为党所开展的一切工作和各项努力都是设身处地为了广大人民利益着想,广大人民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这也是每一位党员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最高信标。“一切依靠群众”可以被看做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力量来源和不朽动力,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必须依赖于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去解决和应对中国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可以被看做是党的根本领导方式和工作途经,任何方针和政策的制定都要借鉴和征集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意见,国家大事交由人民群众去探讨、去执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为民、务实和清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群众路线”时代内涵新的解读,其中,“为民”可以被看做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务实”可以被看做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而“清廉”则可以被看做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保障。
2.1“为民”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最终目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作为一个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中所有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精神财富的缔结者,人民群众可以被看做是推动历史演变、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各项制度变革的最主要力量。所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可以代表整个社会的最终利益。“为民”作为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利益出发点,同样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凡是能够真正做到执政为民,用政府的实际行动获取广大民众信任,才有可能很好地贯彻和落实各项工作,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的全面进步。
2.2“务实”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
“务实”作为党的群众路线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内容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革新领导方法以及工作方法的具体表现。“务实”还可以被理解为“实事求是”。早在解放前的1941年底,毛泽东同志就认为,党校校训应当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也曾在全党工作会议上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所以说,坚持“务实”这一根本途径去开展各项工作,而非处心积虑去“投机倒把”,才能够确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就。
2.3“清廉”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保障
我国党章中有如下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群众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因此,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提倡“清廉”,以此为基础保障去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谋发展。一个国家的领导政党如果没有了“清廉”,就不可能实现“为民”这一根本目的,也不可能做到“务实”这一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途径,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这一政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抛弃。
3.新时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3.1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把握“为民”这一最终目的
牢牢把握“为民”这一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在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民要求党员干部“知民所想,察民所虑,亲民所爱,为民所需”,始终惦记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始终想着为人民群众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实事,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爱戴。
3.2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贯彻“务实”这一根本途径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应对和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去加以解决,而不能搞文山会海,或者“走过场”,更不能“以文件落实文件”。“务实”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多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作决策时多开展调研活动,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和请教。贯彻“务实”还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长远利益,多办惠民生、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3.3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守“清廉”这一基础保障
坚守“清廉”,首先要虚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建议,诚恳接受人民群众对自身各项工作的监督,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依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其次是要坚决反对奢靡,因为“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再次,是要坚决反对腐败。有的党员干部“一朝权在手,便把私来谋”,把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对人民疾苦麻木不仁,甚至徇私舞弊、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党的事业。
4.结语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它将始终成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路线,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搞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根本路线。 [科]
【参考文献】
[1]韦健玲,丁俊萍.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基于20世纪20至40年代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2:24-30.
群众分析 篇4
一、对群众舞蹈的认识
我们通常那个所说的群众舞蹈都属于舞蹈艺术学科的范畴, 并且其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健身舞、集体舞以及民间舞等。群众舞蹈作为一种新兴的舞蹈不仅有着专业舞蹈的专业性, 同时更加具备着专业舞蹈所没有的特点, 比如说群众舞蹈具有更高的娱乐性、群众性。相对于传统的舞蹈而言, 群众舞蹈的表演主体一般都是有群众组成的, 并且群众依靠群众舞蹈进行健康或者培养兴趣爱好。群众舞蹈一般是由群众自己创作的, 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观众也是周围的群众, 人们通过群众舞蹈对自己的情感以及情绪进行表达。群众舞蹈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艺术, 其主要包括多层次、多元化、雅与俗以及融普与提高四种表演形式。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群众舞蹈在未来将会呈现出以下两种发展趋势:第一, 群众舞蹈更加舞蹈化, 也就是说群众舞蹈将会变得更加专业, 在表演的过程中与专业性的舞蹈相结合, 从而使群众舞蹈不仅具有更强的娱乐性, 同时更能保证群众舞蹈的观赏价值以及表演性变得更高, 更能生动形象的表达表演者的情感。第二, 群众舞蹈的自娱性变得更强。群众舞蹈一般是在公共的场所进行表演的, 并且观众也都是群众, 再加上群众舞蹈一般与人们平时的生活相适应, 所以这就决定了群众舞蹈在群众之间的感染力变得更强, 群众舞蹈能够充分的体现人们的内心情感, 对人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映。
二、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
(一) 群众舞蹈能够进一步传承群众文化
对于群众舞蹈而言,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群众舞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并且还能够传承和发扬群众文化。我们都知道,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我国的民间舞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并且各种舞蹈的内容和风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一些舞蹈在专业角度上属于同一种类, 但是由于地域以及风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所以造成了这些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形式同样存在着和差异, 不同地域的舞蹈一般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所以, 群众舞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传承群众文化的作用, 并且还通过融合地方特色的方式对群众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促进了我国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 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着标杆的作用
目前, 群众舞蹈在我国的各地都有着分布, 群众舞蹈已经逐步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 并且群众舞蹈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在众多的舞蹈中, 群众舞蹈更加能够烘托广场的氛围, 增添广场文化的感染力。除此之外, 群众舞蹈还可以表达人门的真实情感, 在群众文化中发挥着标杆的作用。
三、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意义
(一) 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 人们只有拥有强健的身躯才能保证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而在平时的生活中, 适当的进行一些群众舞蹈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群众舞蹈, 人们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自身的身体平衡能力, 并且还能够促进肢体间的协调性。除此之外, 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通过群众舞蹈进行健身还可以对自身肌肉的结构和力量进行一定的改变, 使自身的柔韧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新陈代谢, 既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 同时又可以减缓身体的衰老。从专业角度来讲, 群众舞蹈属于一种有氧运动, 人们在进行群众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身体的状态进行调整, 从而保持身心的愉悦以及精神的升华。
(二) 群众舞蹈有利于培养人们健全的品格
迄今为止, 舞蹈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都与人们德育的培养息息相关, 可以说人们在舞蹈的作用下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健全品格。在平时的生活中, 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在潜意识里加强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观念,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在群众舞蹈的熏陶下, 人们能够逐渐的培养出真善美的健全品格, 使自身的精神得到升华、品质得到提高。除此之外, 群众舞蹈还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力。我们都知道, 任何一种舞蹈的学习都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进行熟练的掌握与表演, 而在训练的过程中, 表演者又要克服重重困难, 这种学习经历能够对人的意志进行充分的磨练, 促进人们建立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并且群众舞蹈的团体表演特点还决定了人们通过群众舞蹈能够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从而促进人们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提高自身的纪律意识以及团队意识。
(三) 群众舞蹈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促进智力的开发
群众舞蹈除了能够培养人的健全品格以及促进人的强身健体之外, 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 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群众舞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对运动频率以及节奏的掌握和分析能够促进大脑的思维扩展以及创新。除此之外, 群众舞蹈还可以提高人们的感知能力以及记忆力。人们通过对群众舞蹈的学习能够促进自身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 促进人体大脑的发育以及身体的协调。最后, 适当的群众舞蹈还可以促进人们智商和情商的提高, 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总而言之,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群众舞蹈在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普及的越来越广泛, 通过群众舞蹈的普及与发展, 人们逐步的实现了自身体格的强健、品格的健全以及思维的扩展。再加上群众舞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所以最终决定了群众文化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群众舞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变得更加普及, 将会成为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摘要: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中既包括物质生活水平, 也包括精神文化水平。在人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越来越多的群众文化生活得到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群众舞蹈等。群众舞蹈在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在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运用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及提升人们的审美观念。针对这个问题, 本文对群众舞蹈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然后详细研究了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最后就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群众舞蹈,群众文化,基本概念,作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晓峰.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 2014, 05:261.
[2]田竟厶.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 14:152-153.
[3]李敏.浅析广场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 2014, 14:110-111.
群众观点教育分析检查报告 篇5
党委副书记、镇长***为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我镇认真开展了群众观点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的方式,认真阅读了《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等相关会议精神,从中感觉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有许多地方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更好的服务群众,提高对群众工作的认识水平,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促进群众观点教育的开展,我针对自己实际情况,认真反思,努力整改,下面是我的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一、认真学习和掌握群众观点教育工作要领 在深刻学习掌握群众观点教育的相关内容之后,对“如何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开展群众观点教育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是克服无视群众声音、群众利益、脱离群众的粗放型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使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群众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坚持走群众路线,深 1
入了解基层民意,才能有效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做好群众工作,了解民意,就要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
一是要树立基层至上、群众第一的思想,真正把群众满 意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出发点。坚持工作思路向 下,工作重心向下,工作任务向下,做任何工作,都要想一 想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要把群众呼 声作为第一信号,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自 己决策工作的根本依据。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就是要把群 众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任务,群众高兴不高兴作为工作始 终,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请群众来评判自己的工 作,从群众的意见中来反思改进工作,真正使群众满意成为 自己工作最大的追求。
二是要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在一 起。干部与群众是鱼水关系,离开了群众,就一无所有。走 到群众中进行面对面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这才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受群众欢迎的。只有下到基层去,走到群众中间 去,才能吸收到机关里所得不到的养分,才能制定出有效地 工作方法,才能真正把工作决策落到实处。
三是要多办实事、多解难事,努力做一个群众离不开的 贴心人。群众认干不认说,要心里装着群众、真心为群众办实事,甘心为群众服务,群众就会支持、就会拥护、就和满
意。如果光说不做,群众就会疏远你、抛弃你、忘记你。焦 裕禄、杨善洲等党的好干部,之所以能在人民群众中树起永 远的丰碑,是他们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官一任、造福一 方,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才是我们工作的最高境 界,也是我们最大的奖赏。
二、深刻分析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
通过学习,本人在思想认识上虽有一定提高,在思想境 界上有所提升,但对照群众观点教育的要求,还有不足的方面:一是没有解决好密切联系群众的认识问题,对群众面临 的实际问题不够了解。自己认为在基层乡镇工作,群众工作做得很多了,自认为很了解群众的疾苦,放松了在思想上贴近群众,感情上亲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二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待加强。认为自己虽然是一名镇长,但能力有限,职位有限。在工作中对群众有一定的感情,但为民服务的思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始终与群众心贴心,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三是没有实现好干部认识有新深化,形象有新提升,关系有新改进的要求。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开创新意识不够强,在工作中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思想不活跃,意识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总是习惯按传统的思想来想问题;说话的幽默趣味性不强,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工作环境。
三、努力改进,促进群众观点教育不断深入
为促进群众观点教育深入开展,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我决定按照县委的要求,通过群众观点教育工作,明确努力方向,改进存在的不足,保障群众观点教育取得实效。
(一)加强理论文化知识的学习。理论作为解决实际问 题的基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的学习。认真领会“七一”讲话精神,不断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
(二)关注民意、倾听民声。进一步了解群众想什么、需要什么,尽可能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面对 我镇环境卫生脏、乱、差的现象,深入开展“四清四化”活动,为全镇居民创造一个舒适、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结合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工作进村蹲点指导,真情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以赴进村入户调查民情,体察民意,为群众的疑题难题想办法出主意,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群众分析 篇6
关键词:文化建设;基层群众;现状;对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发展目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存在巨大的不足,不仅仅难以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破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已是刻不容缓。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民族,而基层群众文化又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所在。新的时期,在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形成
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直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非常贫乏,这对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而言极为不利。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夯实基础,毕竟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构建是由一个个群体的文化组成。
(二)有利于基层群众文化素养提升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基层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这些年来,在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因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滞后,导致基层群众的价值观出现了异化,黄、赌、毒在基层有了抬头的趋势,基层群众的文化素养呈现出直线下降的态势。在此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有力开展,可以帮助基层群众提升文化素养,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杜绝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已经成为社会不和谐的主要源头,这客观上需要通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施来减少各种不和谐因素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基层文化建设来让群众在文化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自觉的形成良好的理念,通过理念层面的变化影响到行为层面的变化,从而将各种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是很好,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于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基层文化建设离不开巨大的投入,目前我国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不足,在投入方面还不能够满足文化建设开展的需要,举例而言,虽然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已经开始有了书屋、文娱中心等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此类机构几乎不见踪影。很多农村的群众就是靠打牌、喝酒来消遣生活,由此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的贫瘠。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很大原因就是政府不愿意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进行投入,导致文化基础设施的匮乏。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建设不足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不足是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又一因素,基层文化建设队伍的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量层面,即基层文化建设人员匮乏,没有足够的文化建设人员充实到基层中去;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质量层面,即现有的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能力不高,不能够胜任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最终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的推动实施,然而因为队伍建设的不足,难以给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流于形式是很多基层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一个印象,虽然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但是很多政府管理者都将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应景之作,无论是在形式层面,还是在内容层面,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都没有照顾到基层群众的诉求,由此导致文化建设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意义重大,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着手来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一)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筹措资金来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支出力度,投入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内容供给两个方面着手。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通过投入建立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给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平台,让群众有文化活动的场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加强文化内容的供给,政府可以加大投入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来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文化需求。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对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基层群众文化队伍建设而言应从数量以及质量层面加以解决。在数量层面,应进一步壮大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规模,在现有的编制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充分发动基层社区的文化建设积极分子,让这部分人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在质量层面,应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队伍能力的提升,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实效性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理念,无论是文化建设内容,还是文化建设的形式都应充分考虑到群众的基本诉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增强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在具体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发挥群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去,从而实现实效性的最大幅度提升。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观念层面应高度重视,在具体措施层面应综合从队伍建设、加大投入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实效性等方面着手,从而开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群众合唱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篇7
合唱在中国的起源, 应该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清末, 由西方传入。从早期的“学堂乐歌”, 经过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 有着它很清晰的发展脉络。让人十分欣喜的是, 伴随着合唱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群众合唱自始至终都在红红火火, 蓬蓬勃勃地发展着, 不论从规模上, 还是艺术水准上, 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与提高。
一、群众合唱的发展
群众合唱, 投资少, 组织快, 易操作, 普及广, 意义大。可以启迪人的心智, 净化人的心灵;可以增强人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弘扬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思潮的推动, 对社会的稳定建设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 群众合唱的兴起
合唱艺术, 离不开音乐艺术的良好环境。二十世纪初的清朝政府, 虽然大厦将倾, 却依然封建腐朽。当时的留学生以学习政治居多, 学习科学的次之, 而学习音乐的几乎少之又少。尽管这样, 一批有远见的有识之士, 冲破种种阻力, 在学习主业的同时, 大胆坚持学习音乐艺术, 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合唱这个中国音乐领域里最年轻的家族, 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沈心工、李叔同、赵元任等为代表的音乐家, 以《春游》《送别》《海韵》等为代表作品的早期音乐学派, 中国的合唱也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二) 群众合唱的发展
1. 走出小我, 投入抗日救亡浪潮
二十世纪30、40年代, 中华民族进入了多灾多难, 抵抗外族侵略的苦难岁月。人民需要宣泄心中的痛苦与激愤, 需要给世人以警醒, 作为上层建筑的音乐艺术也必然放弃原有的闲情逸致, 卿卿我我, 选择了合唱这种可以激发斗志, 凝聚人心和力量的艺术形式, 勇敢地承担起抗日救亡的历史性任务。这一时期, 先后出现了以聂耳、冼星海、黄自等为代表的大批音乐家, 作品有《旗正飘飘》《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音乐家黄自先生在1933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要算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了, 而冼星海先生的《黄河大合唱》则真实地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坚强决心, 并且超越了时代一直延续至今, 久唱不衰, 极大地鼓舞了各个时期的民族士气。
2. 满怀豪情, 歌唱社会社会主义建设
合唱是最高级的声乐艺术形式, 也就是说它的发展应该有很好的环境和土壤。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心情舒畅, 满怀无限的热情,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当中, 那种当家作主人的满足感、幸福感、骄傲感溢于言表, 不纵情歌唱不足以表达那个时代人民的精神风貌。这时先后出现了以肖白、王久芳、刘炽、瞿希贤、田丰、晨耕、唐柯、生茂、遇秋等为代表的音乐家, 出现了以《祖国颂》《幸福大合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长征组歌》《忆秦娥娄山关》《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的合唱作品。人民高唱着《祖国颂》《歌唱祖国》建起了中国史无前例的长江大桥, 放飞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中国人民在这样的歌声中挺起了脊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样的歌声中树立了世界的崭新形象。
3. 服务时代, 充当政治的代言人
即便是在极左路线肆虐横行的文革时期, 尽管当时全国的文化事业百花凋零, 各种艺术形式都被当做“封、资、修”来批判, 但是, 群众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由于恰好可以为当时执政者所利用, 所以得以更广泛、更普及地发展, 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组织、社区、军营、机关、厂矿、学校都兴起了跳“忠字舞”大唱革命歌曲的浪潮, 先后出现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社会主义好》《满怀激情迎九大》《青春献给伟大的党》《大海航行靠舵手》等许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合唱作品, 虽然内容有些极左, 但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群众合唱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4. 改革开放, 群众合唱空前繁荣
群众合唱的繁荣应该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众所周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代, 国家的工作中心也从阶级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上, 一切极左的做法得到了纠正, 一切不合实际的做法都渐渐归于客观真实,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们国家先后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代党的领导人领导, 社会经历了经济建设,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廉洁勤政多个发展阶段。而在这每个阶段里, 群众合唱无不伴随着幸福的节拍在纵情歌唱着我们党改革开放的正确领导, 歌唱着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歌唱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崛起, 歌唱着我们社会的祥和安宁。以陆在易、孟庆云、施光南、印青、徐沛东、王佑贵、孟卫东等为代表的音乐家, 紧跟时代步伐, 紧贴时代脉搏, 先后创作出了以《在希望的田野上》《雨后彩虹》《走进新时代》《旗帜颂》《在灿烂的阳光下》《爱我中华》《春天的故事》《心中的太阳》等为代表的大批优秀合唱作品。
二、群众合唱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今天的群众合唱, 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各地机关、厂矿、学校的群众合唱组织风起云涌, 波澜壮阔。童声、青年、中年、老年合唱团纷纷成立, 大唱红色革命歌曲, 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群众合唱的繁荣局面。
(一) 群众合唱组织纷纷建立
在文化部的积极领导下, 在中国合唱协会的大力倡导与组织下, 在各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 群众对合唱的概念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群众合唱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全国各省市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合唱协会和合唱联盟, 成立了有以中央乐团合唱团、总政合唱团为代表的专业合唱团;有以银河少儿合唱团为代表的少儿合唱团;还有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为代表的大学院校合唱团;更有全国各地机关、学校、厂矿组成的群众合唱团不下几百个, 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单位一个合唱团, 一个系统多个合唱团的良好局面。其中许多的大学生合唱团, 甚至个别企业合唱团都已经走出国门, 在国际的合唱舞台上有了很好艺术展示, 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二) 群众合唱活动广泛开展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央精神的指导下, 中央各宣传媒体贴近百姓生活, 反映百姓心声, 先后开播了“激情广场”“心连心慰问团”“歌声与微笑”“梦想合唱团”等群众积极参与的栏目。文化部、中国合唱协会对我国的合唱事业做了大量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中国国际合唱节, 八届金钟奖合唱比赛, 两年一届的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也曾经将合唱纳入大赛中, 至于多年来全国各省举办的各种类似“海峡两岸合唱节”“深圳合唱节”“三晋之春合唱节”“北京合唱节”“紫金合唱节”等更是比比皆是, 不胜枚举。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带动了全国群众合唱的发展, 为群众合唱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保障。
(三) 群众合唱水平亟待提高
群众合唱的发展与繁荣值得我们欣慰, 然而, 群众合唱直到今天, 依然存在着起点低, 素质低, 以及如何从群众合唱 (群众歌咏) 向真正意义上的“合唱”转变等问题。这个涅槃的过程是艰难而痛苦的, 也一定是曲折漫长的。群众合唱从规模上讲是有了, 但从艺术上讲是缺少深度和高度的。大学院校的合唱团还好点, 团员都是学生, 艺术素质相对比较高, 程度也比较平均, 他们正在努力向专业合唱的艺术标准靠近。可机关、厂矿的群众合唱团就差了, 他们依旧停留在只追求“喊、叫、加表演”的阶段, 广大的群众合唱队员, 很多连谱子都不识, 所唱的歌曲还得排练者一句一句地教, 能做到把音唱准不跑调已经很不错了, 怎么可能对艺术作品有更好的表现呢?对音色的统一, 声部的平衡, 声音的控制及力度的强弱等合唱要求很难做到。我们知道, 合唱是包含着同声、混声、轮唱、领唱、重唱及和声的、支声的、复调的、有指挥的、有伴奏、无伴奏的一种复杂的集体歌唱艺术。有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及有男声女声同时演唱的混声合唱。一个相对成熟的合唱团, 应该追求各声部间音量的相对平衡, 音色的高度统一。女高音 (Soprano) 明朗而轻柔, 女低音 (Alto) 充沛、坚实而圆润, 男高音 (Tenore) 坚实而明朗, 男低音 (Bass) 有力、充沛而宽厚。在声音上, 努力做到强而不炸, 弱而不虚, 高而不挤, 低而不压。好的合唱团一般应该有三个半至四个八度的音域;应该有很丰富的声音色彩, 能够演唱类似戏剧、抒情等多种类型的艺术作品;应该有从极弱 (PPP) 至极强 (fff) 的个体演唱者所无法媲美的力度表现;应该能够展示多层次、多声部、多种性质和弦的音响效果;还应该有展示主调、复调音乐, 多民族、多历史时期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能力。这些, 都是我们对专业合唱团的要求, 我们对群众合唱不能急于求成。合唱艺术本身就是一个高雅而复杂的艺术, 对每个演唱者的艺术素质要求是很高的, 这是一个全民艺术素质急待提高的问题。一个人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 最基本的识谱问题是应该解决的, 关键是我们的教育机构, 根本就没有真实有效地对受教育者完成这种基础音乐教育。群众合唱是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时候了!政府要支持, 要有所投入;媒体要引导, 多提供展示舞台;各地合唱协会要经常举办活动, 并派专业人员对比较固定的院校、机关、厂矿合唱团进行基础培训, 提高群众合唱团指挥及团员的整体素质;而我们学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实在应该扎扎实实地抓起来。
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 一定是有艺术氛围的社会, 也一定是要求国民具有艺术素养的社会。群众合唱是一个国家合唱事业发展的基础, 是全民艺术素质提高的一个良好手段, 是一个民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对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夙愿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喻意志.中国音乐史.
[2]徐武冠.合唱与指挥.
[3]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
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分析 篇8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对于文化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多,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其建设的效果仍然不是特别理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建设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群众文化建设中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不够
基层文化建设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 尤其是对于基层文化建设, 更是需要加大投入, 但是当前我国对于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工作还是不足, 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需要。比如当前在很多城市的社区中, 逐渐加强了书屋、文娱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但是在农村地区, 尤其是偏远的乡村, 这类设施几乎是没有的, 很多农村的群众找不到文化的寄托, 没有文化资源的充实, 导致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瘠。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的投入不够。
(二) 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存在一定的问题
群众文化建设, 离不开相应的队伍作保证。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 队伍的数量以及质量方面的缺陷, 是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一方面, 当前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的数量不够, 比如基层文化建设的人员十分紧缺, 没有充足的文化建设队员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 导致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另一方面, 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质量存在问题。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能够完全适应文化建设的各种具体的任务。群众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 与队伍的数量以及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存在的问题, 对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阻碍。
(三) 群众文化建设没有落到实处
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 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因此没有实现真正的效果。虽然近年来逐渐强调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而言, 重视的程度仍然不足其他工作的高。无论是在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还是形式上,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完全考虑到群众的文化需求, 将群众的文化需求落到实处, 是当前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二、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一) 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 需要对群众文化的形式进行改变, 进行多样式的群众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工作不能固步自封, 对外来的文化要不断进行吸收, 吸收其中的精华部分, 促进自身文化内涵的提升。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根据整体的文化建设思路, 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变更, 加入各地的文化特色, 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表演来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比如传统的戏剧表演、皮影戏的表演等, 都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传播。在群众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对于一些外来文化不能盲目抵制, 应该进行有选择的接纳, 对于那些先进的文化思想可以加以利用, 使其转变成为有助于我们传统文化发展的优势。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 群众文化建设也应该紧跟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与步子, 开展多种现代形式的文化建设, 比如各种城乡社区文化、公园街头文、老年广场文化等, 都是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这些文化建设不仅要保证其内容的丰富, 而且要保证形式上生动活泼, 发挥文化的先进性以及活力, 才能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 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二) 营造良好的文化建设环境
文化建设的环境好坏, 是文化建设成果高低的决定因素。为了不断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的场地。比如在各地要加强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 加强各种文化馆、艺术馆等方面的建设, 多组织各种群众文化建设活动, 积极发挥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 要加强群众的文化知识的宣传, 以群众活动这个有效的载体, 提高群众文化知识能力。各个地区要定期加强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比如以青少年、妇女、农民工、老年人等群体为主体的各种群众文化以及文娱活动的有效开展, 有助于在群众生活的周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得群众在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最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提升文化素养水平。
(三) 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
群众文化建设是一项全民的事业, 不仅在城市中要加强文化建设, 对于乡村的文化建设工作更是要加强。当前很多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山区, 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的障碍, 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的投入, 将这些投入深入到基层去, 力求在每个地区都能有群众文化建设的条件。在城市中具有进行文化建设各种完善的条件, 如各种基础设施、各种文化表演等,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 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 也要将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到乡村去, 将各种文艺演出、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到乡村去。比如在乡村建设文化书屋、定期放映电影、举办文艺演出等, 带动相对落后地区的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久而久之, 使得村民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 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不断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以及效率。
(四) 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培养
群众文化建设队伍是保证群众文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当前群众文化建设队伍的问题, 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要不断充实队伍的力量, 针对当前从事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 要加强各种文化建设人才的招募, 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 吸收各种具有创新能力的文化建设工作者, 共同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群众文化建设队伍质量的提升。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队伍质量不高, 是影响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加强对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的培养, 不断对他们进行充电, 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 才能促进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要对现有的文化建设队伍成员进行培养, 在充实文化建设队伍的过程中, 也要对其综合能力素养水平进行考核, 满足条件的成员才能够担任具体的工作。此外, 要加强各种专业型以及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招聘, 不仅能够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指导, 还能对各种文化事务进行管理, 促进群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五) 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建设
对于我国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要不断进行创新, 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群众文化建设应该要紧跟时代的脚步, 不能一味地守旧。比如有的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比较单一, 大多只是演出、各种文化培训等, 长期举行同类的文化活动, 会导致群众产生一种审美疲劳, 对文化建设提不起兴趣。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该要对文化建设工作不断进行创新, 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开展文化建设互动, 比如民间草根艺术的演出、游园活动、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文化竞赛等, 都是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 应该要不断完善内容和形式, 使得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三、结语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文明不断发展的关键, 也是提高我国民众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当前的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仍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解决, 提高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蒙昌梅.对做好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2 (09) .
[2]王岩.浅谈基层文化建设现状及完善对策[J].青年文学家, 2012 (05) .
[3]陈志文.浅谈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改革与开放, 2011 (10) .
群众舞蹈的社会影响及作用分析 篇9
1.1 具备医疗和保健作用
群众舞蹈的开展能够对参与其中的人员起到强身健体、舒展身心的有效作用, 因此可以说在某个层面上具备一定的医疗和保健的社会功能。并且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老龄化的问题开始出现, 并且逐渐趋向于严重化发展, 直接促使舞蹈的健身和医疗作用在人民群众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另外, 经过相应的医学调查也充分表明, 舞蹈的进行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充分说明人们能够通过群众舞蹈来刺激其自身的脑部神经, 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提升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而且舞蹈的开展能够舒缓人体骨骼, 有效的锻炼人的身体机能, 真正保障群众舞蹈参与者的身体健康。特别是中老年群体, 参与到群众舞蹈当中能够缓解老人脑萎缩, 保障其思维的灵活性, 降低一系列老年病症的发生几率。
1.2 带有休闲娱乐功能
群众舞蹈的出现, 最直接和最本质的目的还是为了能够休闲娱乐, 人们希望借助音乐和舞蹈来充分的激发自身独特的感性以及理性的思维, 对于维护社会和谐来说, 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城市群众舞蹈都是通过组织及开展相应的舞蹈文化节、舞蹈音乐会以及社区舞蹈比赛等多种形式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文化需求, 不但极大的提升了群众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也促使群众们的身心获得真正的放松。并且, 所有参与其中的群众们在舞蹈的过程中也能充分发现、认知以及展示自我, 很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可, 极大的增强了自信心, 促进了群众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3 具备互动交际的凝聚力
群众舞蹈发展至今其本质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互动和交际的行为方式, 主要是借助社会流行主题的演唱和表演来实现。整个过程中, 形成一种独特的、无形的社会精神, 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化发展。因此可以看出群众舞蹈的进行能够有效的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素养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群众舞蹈是需要群体参与的活动, 具有很强的群体性, 因此必须要处理其中的人际关系。由于人在社会中所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都是借助相应的社会情感及道德来展现, 因此群众舞蹈能够将众多的参与者凝聚起来, 有效的维持了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
1.4 具有相应的经济作用
群众舞蹈的进行也具备相应的经济作用, 很多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舞蹈者都可以据此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 因此就直接促使群众舞蹈者在社会的发展及运行过程中发挥出了有效的经济作用。然而随着如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直接促使群众舞蹈演变成为和社会发展共同进步的一种精神产物。比如有很多群众舞蹈团队在进行表演时, 相关单位都会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 很多舞蹈团队通常情况下都是开展义务演出, 其本身属于一种盈利的行为, 但是和邀请参演的机构间存在商业行为, 因此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5 能够提升群众的审美水平
帮助群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 群众舞蹈当中所包含的多种形态和一些舞蹈动作等都直接对社会大众, 甚至是青少年的成长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能够真正陶冶人们的情操, 促使其变得更加的豁达。在这种背景下, 群众舞蹈很快演变成为一种群众文化,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其二, 多数人们在参与到群众舞蹈的过程当中, 通常可以充分的体验和了解到各种形式的舞蹈, 从而拓展了人们的眼界, 强化了舞蹈者们的审美体验。
2 群众舞蹈对社会的影响
舞蹈本身属于舞台表演, 如今舞蹈发展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直接成为社会生活当中最普通, 但是最活跃的一种群众舞蹈文化。这种群众舞蹈文化的形式存在一定的多样性, 其实质也是社会中各个阶层的人们对舞蹈的向往, 从而积极的参与其中, 形成当今的群众舞蹈文化。因此可以说群众舞蹈本身是一种心理转换为实际生活形式的具体反映, 最终也将发展成为众多艺术家们相对舞台而言的一个更加巨大的平台, 从而充分的展现出社会文明发展风貌。如今群众舞蹈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群体精神, 同时也是人民群众互相之间的关照和关心, 真正形成了一种互为依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促使其在这个社会发展的大家庭当中, 彼此形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最终促使其完美的融合到社会的娱乐性及文化性中, 最终给群众舞蹈参与人员一种全新的舞蹈审美体验。
3 结语
群众舞蹈的衍生有效地发挥出了舞蹈艺术功能所具备的社会价值, 真正推动了文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借助艺术的功能实现舞蹈服务于人的目的, 最终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群众舞蹈的具体作用, 探讨了群众舞蹈对社会的影响, 以期真正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借助艺术的功能实现舞蹈服务于人的目的, 最终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维护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社会影响,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1]魏星月.群众舞蹈的社会功能及作用[J].戏剧之家 (上半月) , 2013, (07) :213.
[2]蔡朝阳.让群众舞蹈跳出生活的精彩——浅谈群众舞蹈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J].黄河之声, 2014, (20) :90-91.
群众文化社会功能与价值分析 篇10
对群众文化的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信息理念等各方面的传播都比较方便。 只有明确群众文化的建设方向和正确的理解群众文化,才能呈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价值。
二、群众文化的主要内涵与重要性简述
群众文化贯穿人类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对于群众来说意义较为普遍,同时也能够彰显民族特色。群众文化的文化建设层面是中国民族特色的象征,是不能替代的文化类别,群众文化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事业,基础就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从文化现象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通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生活,群众文化能够反映和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也是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1]群众文化的主体是社会生活中广大人民群众,在我国的文化建设背景下,充分重视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才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三、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价值分析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
群众文化有着鲜明的社会功能,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要将群众文化作为文化的分支看待。群众文化的仪式及团结的功能层面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需要多样化仪式,所以民间世俗生活中的一些仪式就对其生活多样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仪式当中需要群众性文化活动改善其活动单调性,从而达到娱人以及娱身目的,而在群众性的歌舞以及游戏层面也有着比较特殊的含义,所以这使得仪式更加的严肃和正式。群众文化能够将社会成员聚集,有效增强社会的团结性。[2]
另外从娱乐交流的功能体现层面来看,当前社会的繁荣发展虽然使得人们逐渐摆脱了经济问题,但社会竞争力的加强使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愈来愈少,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相应的娱乐活动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娱乐活动的多样式下能有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就为人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良好平台。
除此之外,群众文化功能还体现在遗产保护以及发现人才层面。在遗产保护功能层面主要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人们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就体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同时,在群众文化活动也能够发现各种人才。
(二)群众文化的价值体现
从群众文化的机制层面来看主要体现在对文化的主导价值上,群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发展以及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深化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价值观,而通过群众文化就能够对群众的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使其能够具备正确主流的价值观。将主流文化和传统的文化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能促进群众更深的了解主流文化。
群众文化也对精英文化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精英文化和群众文化是我国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两种文化形式。从群众文化层面来看,其涉及面较为广泛,产生的作用也最大, 所以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能够对精英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两者的联系层面来看,看似有着不同,其实两者的联系比较紧密,精英文化必须依托着群众文化才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才能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目标的快速实现。[3]
群众文化对文化产业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建设主要由文化事业建设以及文化产业建设构成,而文化事业是以公益为目的,文化产业则以营利为目的。文化市场的发展就需要群众文化艺术消费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支撑,只有在群众文化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今后要充分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积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提升群众文化的传播效率。只有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就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上进行简要分析,希望促进群众文化的实际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萍,孙连红.城市群众文化的发展趋向[J].理论观察,2013(06).
[2]许大文,杨秀礼.谫论群众文化品牌的建设[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4(04).
群众分析 篇11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文化活动;活动组织;活动策划
群众文化活动是有效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明显社会文化属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也给予了重视,近些年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入,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许多学者研究重要内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既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因此,应加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使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建设职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意义
群众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是社会性文化直观表现,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对促进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社会精神财富积累有重要意义,具有:参与性、自娱性、群众性、倾向性,不仅能发挥精神调节作用与宣传作用,更能促进民族意识团结,凝聚人民群众,促进物质文明进步,更能够改变人们生活空间和交往方式,影响传统文化价值观转变。显然群众文化活动是生活最直接的反映,与社会间有着紧密联系,不仅能反映社会现状,更能作用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同。通过对群众文化活动组织,还能有效减少社会上危害活动的发生,如果群众将闲暇时间都参与到文化活动中,例如:赌博、迷信活动等有害活动自然会减少。且参与过程中能促进身体健康,受到文化熏陶,养成文化素养,使生活态度更加积极向上,有效缓解精神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大[1]。因此,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应积极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显然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方式,能有效缓解人们各种压力,促进社会文化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且群众文化活动更能拉动文化经济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建设,激发人们生活热情[2]。但想要想要使群众文化活动社会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加强组织与策划工作,推广民间文化,积累群众文化知识财富。具体群众文化活动组织与策划过程中,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坚持弘扬与传播民族文化,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应以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与自豪感,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为活动目标。虽然群众文化活动大多是自发性,但也有很多时候是有组织的活动,而且有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社会性更强。因此,有必要在基层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全面负责群众文化活动,在每次组织与策划文化活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与策略,有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另一方面,应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基金,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建立群众文化活动资金保障制度,确保活动能正常运作。此外,要充分利用人才,把群众文化活动办的有声有色,要贴近群众生活、接地气,要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力量,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因此,组织者和策划者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艺术人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更能够得到群众认可,易于群众接受,而且参与性更强,群众参与热情更高,同时又促进了地方文化发展与传承。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群众,所以组织与策划过程中,要突出社会性与参与性,着眼于人们群众需求,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提高活动社会影响力,体现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由于群众文化活动涉及内容多,自由度高,想要确保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要制定科学方法,不同过于随意和盲目。在活动方案确定中,要明确活动主题、形式、规模,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争取多方力量支持,落实创作、编排、灯光、舞美、造型、化妆等人员,落实活动具体项目时间,落实活动整体进度,加强活动组织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员多,不确定性强,时常会发生很大突发事件,所以应做好应急预案,从而应对突发事件,应对临场变动问题的发生,避免突发事件对整体活动效果的影响,确保活动安全和顺利,尽量采取有效保障措施消除或解决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使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群众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三、结语
现如今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重视,积极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能缓解压力,丰富业余生活,提升文化素养。另外,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能团结民族意识,促进社会文化传承。但想要确保群众文化活动顺利开展及职能发挥,必须加强组织和策划,确保群众文化活动有序性,真正发挥活动职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徐梅玉.协同学理论视阈下的大型活动组织研究——以上海市大型活动组织为案例的研究[J].湖北工程技术学院,2012,10(11):119-124.
[2]李力旺.浅议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组织好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J].浙江现代职业技术工程学院,2011,11(14):132-136.
温州市区群众文化社团调查分析 篇12
关键词:文化,社团,调查
为丰富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 温州市文化馆大力展开群众文化社团建设。目前, 温州市本级已有群众文化社团:京剧团、民乐团、艺术摄影、合唱团、流行乐团、朗诵团等多个社团。这些社团, 组织健全、活动频繁, 成为温州群众文化的生力军, 为温州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同时, 这些社团举办的多种公益性演出也支持了文艺下乡活动, 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资源帮助。
目前各个社团的运营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社团成员对文化馆有哪些建议和评估?成员对公益性演出或者其他活动的展开有哪些建议?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个社团的运行状况和实际存在的问题, 笔者作为温州市文化馆社团建设的负责人, 组织了业务专职成员, 以市区为主要范围, 对市本级文化社团以问卷形式为主、访谈形式为辅展开了调研, 进而能够更有序、有效地推进文化社团的健康建设。
一、调查背景
调查时间:2013年7月10日——2013年7月25日。
调查地点: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
调查人:温州市文化馆工作人员。
调查方式:主要通过走访及调查问卷, 辅之以访谈的形式。
调查内容:各个社团的运行状况;社团成员对社团、文化馆的建议与评价以及社团开展方式和建设重点等。
调查对象:社团成员。
调查问卷:京剧团有效问卷18份;艺术摄影有效问卷20份;民乐团有效问卷30份;合唱团有效问卷43份;流行乐团有效问卷26份;朗诵团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为100%。
统计方法:逐个统计, 精确数值, 最终以图文相辅的形式呈现出来。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一) 社团成员的基本情况
首先, 从性别构成来看, 如图一所示:总体上, 社团成员大多都是男多女少的状况, 这可能和目前市区的人口比例构成有很大关系。但从图中可以看出合唱团是个例外, 可见女性对合唱团参与的热情度还是比较高的。
图一:
注:1.民乐团2.合唱团3.艺术摄影团4.流行乐团5.朗诵团6.京剧团
其次, 从年龄构成上看, 如图二所示:
图二:
注:1.民乐团2.合唱团3.艺术摄影团4.流行乐团5.朗诵团6.京剧团
从图中可以看出, 参与社团的人们, 年龄大多都处于20-44岁之间, 其次较多的就是45-59岁此年龄段, 由此可见, 目前参与社团活动的以中年人居多, 其次是老年人。20岁以下的数值几乎为0, 可知青年人或由于工作、求学等原因尚未加入到社团活动中。社团中活跃的人群以中老年为主, 这也就为社团的存在增添了其存在的意义:中老年人群可以充分利用其空暇时间, 丰富其精神生活。
再次, 关于成员的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大多数人表示, 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的参与社团活动, 其次是为了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另外一些人则是单单地出于兴趣、结交朋友拓展交际而参与社团活动。参与人员目的的多元性也增强了社团组织的意义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因此, 他们对社团要多多开展活动有着强烈的欲望。
(二) 成员对社团建设的评价
在对社团活动评价方面, 据问卷调查显示, 每社团每年平均有6-9次集体活动。对此大多社团成员认为还需开发社团潜在的组织能力, 应该每年举办9次以上。尤其是京剧团, 他们当中84%的人认为应该每年举办9次以上的社团演出, 这样做不仅可以扩大京剧社团在整个社团群体中的影响力, 满足老年人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而且还可以培养中青年人对京剧的了解和兴趣, 促进传统文化事业的传承。
对于文化馆业务指导方面, 大部分社团虽然对文化馆的业务指导尚还满意, 但认为还是需要业务指导老师, 最好能做到文化馆和专业业务指导老师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对于文化馆硬件设备方面, 如图三所示:
图三:
注:1.民乐团2.合唱团3.艺术摄影团4.流行乐团5.朗诵团6.京剧团
大部分成员对硬件的评价只是一般, 还有几个社团中的一部分人对硬件设施还存在不满, 诸如合唱团、艺术摄影团、朗诵团等, 接下来可以针对各个社团的所需, 对这些社团的硬件设施进行重置或改善。
(三) 成员对社团建设的建议
首先, 是经费问题。各个社团都普遍存在着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 且希望文化馆能够给予支持。
其次, 是对文化馆服务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如图四:
图四:
注:1.民乐团2.合唱团3.艺术摄影团4.流行乐团5.朗诵团6.京剧团
在文化馆服务管理方面, 成员对后勤服务方面比较满意, 但在其他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比如还需要政府给社团提供更多的公益演示机会;给社团提供商业活动机会;给社团增加演员演出补贴等。从上图可以看出, 尤其是民乐团、艺术摄影团、朗诵团, 尚需更多的展示机会和商业演出机会。
关于社团举办活动的形式方面。不同社团主要根据自己的演出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民乐团认为要多举办一些大型集中的展演并且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电视录播。同时要求, 最好有专业的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而艺术摄影团队39%成员认为自身活动的展开, 一方面要有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另一方面要面向大众, 举办形式多样的村街、社区文化活动, 并适当举办一些大型集中的展演。京剧团成员则各抒己见, 不甚统一。25%的人希望活动的展开应面向大众, 给大众带来精彩纷呈的节目;23%认为要有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21%认为要举办大型展演活动, 18%认为针对群众的文化活动则可进行电视录播, 还有14%的人认为为了活跃活动气氛, 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刺激大家的参与热情, 如:开展有奖竞赛活动等。
三、总结和建议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社团的成立一方面调节了人们充裕的物质生活, 让人们在纷扰的物质之外, 寻求到自己精神的寄托。另一方面, 文化社团已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精神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在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文化社团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 社团对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团, 他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 由归属感到认同感, 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 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京剧社, 成员不仅从中发展了兴趣, 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的活动和演出, 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社团为人们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人们通过加入某一类社团, 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 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 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 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 增强自信心, 更容易去捕捉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3. 社团为人们创新意识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文化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 以及内部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 具备不断更新、创新的特性。同时社团活动还成为成员们空间聚合的“创新场所”, 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相互碰撞, 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 创新的动力也越强, 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
(二) 文化社团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社团活动单调, 没有吸引力
首先, 很多时候并不是社团没有活动而是部分社团活动比较单调社员参加一两次以后就没有兴趣了。诸如, 合唱团和京剧团如果经常都是一两首单调的曲目, 没有创新, 没有新的元素加入, 就容易造成成员审美的疲劳。
2. 资金不足, 有心无力
在问卷的分析过程中, 笔者发现大部分社团都提到资金不足, 需要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以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进行。
3. 实力不足, 艺术性不强
如在第二部分中的分析那样, 许多社团成员都要求有专业、规范、定期的文化指导, 渴望自己所在的社团能够有一定的专业性和较强的艺术性。
(三) 做好文化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完善社团的制度建设
除了制定社团管理章程、管理条例, 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 对新成立的社团进行登记审批注册外, 社团还要明确规定负责人由成员选举产生, 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社团内部分工负责, 定期举行会议, 讨论活动安排等, 使得社团运作井然有序, 进一步推动社团的规范化发展。
2. 利用社会资源, 多渠道筹集资金, 以保障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
活动经费的缺乏,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为社团创造多种筹集资金渠道, 不失为解决资金缺乏的一个好的措施。如增加公演机会, 联系一些公司企业单位, 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 获得企业公司的经费支持等。
3. 投入人力资源
文化馆要善于引进与各个社团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定期展开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讲座, 对社团的活动进行指导, 来保证现有的文化设施能够有效地运转, 以吸引更多群众的参与。
4. 改变社团自身运行方式
现有文化社团的活动范围和内容要由自我封闭循环的方式转变为走向社会、面向大众。这一方面需要文化馆在服务管理方面给予支持, 给社团提供更多的公益展示机会或商业活动演出机会;另一方面需要各个团体要有集体合作意识, 能够积极参与到社团举行的公益性演出或者其他活动中。
【群众分析】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群众视角分析07-01
群众路线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分析07-18
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07-06
践行群众路线服务群众健康08-13
群众路线活动总结:列车上开展群众路线10-10
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到时代新水平06-05
2024-4-29践行群众路线 提升服务群众工作能力08-29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主题活动09-13
群众体质10-15
群众动员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