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学

2024-09-17

环保教学(精选12篇)

环保教学 篇1

活动

“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纪90年代五类水质就占到了80%,整个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条巨大的污水沟。1995年,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这意味着一边是9%的经济增长,一边是15%的损失率。

这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基本的素质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对待环保的意识问题和行为习惯问题,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在生物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等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高一生物教材讲到了细胞癌变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生活中建筑材料的安全性.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装修自己的房屋,并以此作为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标志。殊不知,装修房屋不但浪费了大量资源,而且把健康杀手带进了房间。让我们来看看在新装修的房屋中存在哪些危害健康的隐患:氡气———存在于建筑材料中,诱发肺癌;石棉———强致癌物质,存在于防火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制品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等,存在于装修材料、油漆、清漆和有机溶剂中,多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头疼、过敏、肝脏受损,甚至导致癌症。所以,我们应鼓励学生向家长宣传尽量使用环保建材,同时采用种养绿色植物、开窗通风等方式,减少室内污染,既保护了自己,又健康了别人。

如《生物必修3》中讲解“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时,可以问:你家洗衣服时是用肥皂还是洗衣粉?你知道用什么好吗?学生会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生物老师可让他们进行辩论,说出各自的理由,最后由老师来总结:肥皂是由天然原料———脂肪再加上碱制成的。肥皂使用后排放出去时,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所以相对来说,肥皂在生产和使用上,对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与肥皂相比,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合成洗涤剂的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又增添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含磷洗衣粉中的磷酸盐能刺激水藻的过分增长,水藻在死亡时会因其自身有机物质使水生态系统负荷过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被磷污染的水域含有供水藻生长的丰富肥料,水藻的过分生长又造成氧耗竭,以致水域里的鱼虾因为无力与水藻争氧而死亡。被磷污染的江河湖海中,都会形成“死亡带”,在生物中叫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为了尽量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我们大家都应该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以这样的方式授课,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既生动又能激发兴趣,印象至深,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当然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实例时,要注意体现常识性,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程度,适可而止。

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在不偏离教材和大纲要求的前提下,穿插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生物实验,特别是像研究二氧化硫的循环,试验结束后,应注意对多于气体的收集,加强对学生安全的教育,避免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入碱液(如Na OH溶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生物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蛋白质的鉴定的废液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性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到现场去教学,带领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污水处理厂、造纸厂等)。去看一看,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转化“三废”,还可以指出尚有哪些不足之处,让学生开动脑筋,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通过实地环保教育,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掌握一些实际的环保知识是有好处的。还可在学校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充分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环保教育实际上就是科技教育、人文教育、自然教育的综合,即把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自然环境完美地结合起来。

比喻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江苏省丹阳市第六中学,江苏丹阳

目前的高中生物教材不管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中图版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都注重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但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固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也容易产生疲惫感和厌倦感。对于理论性很强的高中生物知识,教师适当地运用比喻,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恰当处理,能够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

一、合理使用比喻可以将难懂的知识点通俗化。

当学生发觉某个知识点不能理解时,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感到压抑、厌倦,多数同学易产生逃避的念头,注意力变得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使这些知识变得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使它们变得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时候,适当地使用比喻,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如,在讲述细胞膜的功能时:将细胞膜比喻成学校的围墙,将大门口门卫的工作看成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这样设想:两个恋人相距甚远,好长时间没有见面了,平时都是通过有线电话或互联网这条线联系,即通过“胞间连丝”的形式进行交流。还有一种类似于快递或EMS的形式联系,即细胞—化学物质—靶细胞;有一天,两人终于见面了,高兴地又搂又抱,亲热得很,即交流形式;相邻细胞直接联系,就类似与精子见了卵细胞一样,很快地识别和结合。

又如,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比喻成蛋白质的冰山漂浮在磷脂双分子层的海洋之中,跳摇摆舞展示磷脂双分子层的运动状态;将自由扩散比喻成顺流运木块,将协助扩散比喻成顺流用船运铁块,将主动运输比喻成逆流用船运铁块;这种进行简单的比喻,使学生很容易正确理解了这一知识点。

二、适当的比喻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条式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呆板的教学气氛会压抑同学的学习热情,生动、条理、活跃的学习气氛会使同学焕发出高昂的学习情绪。课堂上适当使用一些生动的比喻可以活跃学生学习生物的气氛,使课堂变得更有趣、更生动、更有生机,更引人入胜。

如,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应用比喻导入课题:“咱们班有没有太监啊?”突然间,全班哄堂大笑。于是我便引导说,我们自己肯定存在肽健,因为我们身体里有蛋白质。于是就延伸到氨基酸,把氨基酸拟人化分出:头、手、脚。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巧妙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可以将豌豆比喻成人:“我是一株普普通通的豌豆。祖祖辈辈,我们循规蹈矩,花开花落,自生自灭。可是,我们是自然界最纯洁的植物,我们家规很严,从来不去拈花惹草,招蜂引蝶。我们世世代代都是纯种,秘诀就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同样,在一块大田里的还有一群我们的同类,可是他们长得那么猥亵,是地地道道的侏儒,顶多才30厘米高,而我们,连最矮的兄弟,也不会低于一米半。同样在一块地,做豌豆的差环保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出有科技专长、有积极思想、有自然意识的创造美好家园的劳动者。只有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我们瞧不上那些小个子,我们跟他们井水不犯河水,有谁会娶一个侏儒做自己的老婆呢?

可是有一天我竟然成了一个侏儒的老婆!有个叫孟德尔的修道士擅自做主,乱点鸳鸯谱,把我嫁给了那小个子!天哪!我在豌豆界可怎么混呢?!”听到这里学生一阵大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的比喻能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

一堂课上,新概念太多时,学生感觉繁乱,容易分心,不少同学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学得会不扎实,倘若利用太多的课余时间复习,又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才是真正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方法。适当地使用一些比喻可以帮助同学在较短时间内牢记较多的新概念,并且较长时间内不容易忘记,得以缓解烦躁情绪,进入正常学习的精神状态。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机化学的知识储备,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联想到那首幽默风趣的《回娘家》编入了歌诀:左手一只“鸡”(氨基),右手一只“鸡”(羧基),头上顶着个“大鸡冠”(R基)呀,跑细我两条腿(氢),嗨哟……学生在笑声中就牢牢记住了。至于蛋白质的功能,让学生联想:催狗运面条(催化、结构、运输、免疫、调节)。

例如,在学习“神经元”的知识时,学生对神经细胞的结构不理解,因为其不同于常见的细胞形态,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其结构,我让学生在自己的手掌心画一个圆圈表示细胞核,掌心代表细胞体,手指代表树突,胳膊比喻为轴突,衣袖为髓鞘,衣袖和胳膊合起来就组成了一条神经纤维。通过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学生很快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了这一知识。

四、适时适当的比喻还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

生物教学不仅仅是生物知识、技能的传播,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职责应该是育人,教会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而恰当地使用比喻有时能更好地以同学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而获得这方面的教育。

比如,“细胞增殖”一课中细胞周期的概念,书上说:“一般分裂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期占5%~10%。”因为细胞分裂间期是为细胞分裂期做准备的,所以我说:“正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十年’比喻为分裂间期,‘台上一分钟’比喻为分裂期。如同高中三年是分裂间期,高考三天是分裂期。高考成功者,觅得自己理想的大学,成了骄傲的天之骄子;而高考失意者,要么复读,要么从此离开学校步入社会。”

又如,学习“细胞是一个统一整体”这一内容,我说:“好比我们在座的同学,假如大家都珍惜集体荣誉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则可以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在家都只顾自己,想干什么就各自去干什么,既不为集体荣誉负责,又不为他人着想,这绝对不能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能算是一盘散沙。”这时候,通常都有同学很严肃、很认真地说:

摘要:“环保风暴”在中国内地刮起,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被国家环保总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属正部级单位的三峡总公司的三个项目。理由是,这些项目未经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未批先建的违法工程。环境恶化无路可退中国的环境问题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纪9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就已非常严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符合生物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教材,生物实验,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吉林人民出版社.

[2]曲格平.关注生态安全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安全的热门话题.

环保教学 篇2

出示练习纸:

任选一道题:

1、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练习写话)

师:谁写第一句的,先来交流一下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你就做回好人,饶了我吧,我还等着我的好朋友小鸟呢,你们砍了我,我就蝗不到鸟儿唱歌了。”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伐木工人,请饶了我吧,明年,那只美丽的小鸟要回来找我,要是找不到我,他一定会着急万分的。把我砍了,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水土流失,因为树有绿化能力。”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求求你,不要砍我,我的好朋友明年要来找我。我知道你是个善良的人。”

生:伐木工人要砍大树,大树对伐木工人说:“放了我吧,明年我的朋友小鸟会找不到我的,伐木人,你就做做好事,放了我吧。”

师:真是信守诺言,心系环保的大树啊!

师:谁写第二句的,来交流一下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你,我现在找着了,你却变成了灯火,你真是照亮别人而燃烧自己,我真悲伤。”

师:不是悲伤,应该说骄傲

生: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好像在说:“大树啊大树,我好不容易找到你,可是你已经做了火柴,你燃烧自己,却照亮别人,请你安息吧!”

(第三句)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我真为你高兴,为你自豪!”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可怜的大树,我要走了,请你安息吧!”

生:唱完歌,鸟儿又看了一会儿灯火,好像在说:“树啊,我会把你这位朋友牢牢地记在心中,每年的春天,我都会来看你的。”

师:化为灯火的大树又会怎么说?

„„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从你们的对话中,看出你闪读懂了课文,大树、小鸟都希望和我们人类一样创造一个富饶、和谐的世界!

师:我们再作一个电视节目--《对话》

请几个小朋友做主持人,可以提问;几个小朋友扮演作者,主持人要与你对话;还有小朋友当课文中的角色,主持人你们,你们要回答;有的当读者,交流自己的感受。你喜欢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要不要准备一下。

(生准备中)

(选好主持人,对话开始)

生问:伐木人,你为什么要把大树砍了,做成火柴?

生答:这时,人们没有灯火,就不能读书了,这是人类的需要。

生问:鸟儿去找树时,心情怎样?

生答:心情很着急。

生问:鸟儿找朋友时,碰到哪些伙伴?

师:这个问题,书上有,我们就别问了。

生问:大树,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鸟儿歌声好听,天天站着为我唱歌。

生问:鸟儿,你喜欢树吗?为什么?

生答:因为他给人们挡风挡雨,汽车过路的灰尘也能吸收,给人们作了许多贡献。

生问:作者,你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答:告诉大家要爱护树,写出友情的珍贵,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大家别乱折树枝,大树是可爱的,要植树造林。

师:谁当读者,想说就说。

生:我们要绿化祖国。

生:我们要信守诺言。

生: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样事物。

师:咱们人类能真正地跟树、鸟儿对话,和谐地相处,咱们这个地球该是多么美好啊!

让环保教育融入诗歌教学 篇3

【关键词】 环保教育 诗歌教学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7-01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首先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的先哲十分重视诗歌的学习,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说的就是读诗可以培养人的联想能力,提高观察能力,锻炼人的合群性,学得讽刺的方法。近,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服侍父母;远,可以用来事奉君上,而且还会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贴近自然。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应该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在诗歌的意境中感知环境。

诗人以有限的语词,传达出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自然和精神的境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德国人莱辛曾说过“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苏轼也有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论。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静谧,还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祥和,都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美的画境,所以在诗歌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调动学生去想象,去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美国自然活动家约瑟夫.康乃尔创造的通过五官感受自然的环境体验活动,被作为环境教育的积极有效方式引入学校教育活动之中。那么诗歌教学中的五官感受应该先从听觉开始。一些优美的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感受诗歌从朗读开始,有声有色的朗读,将诗人的意境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能渲染气氛,激发情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

其次,在诗歌的情景交融中理解环境。

一般说来,审美活动是从对事物中美的形象的初步感知开始的,如人在感受到悦耳的声音、美丽的色彩、优美的形象,并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时,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但对诗中自然景观的美,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感受,不能达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就很难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情感。因此必须于体会意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思考为什么古人能写出这些意境悠远的诗文。最早的文学,包含着大量的神话,西方的希腊神话,东方的印度故事,还有我国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弈射日、鹊桥相会……都叙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真是文艺的启蒙教师啊!自然也是这大好河山的物华天宝,孕育了诗人,滋养了作家。刘勰的《文心雕龙·明诗》云:“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以外,还要让学生懂得,在古诗文中,环境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重要对象,成了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缺少了自然环境,作者就无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无以激发创作激情和灵感: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无海则不能抒发作者“吞吐日月”、一统江山的豪情壮志;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没有那亭亭荷花,惊飞的鸥鹭,就不能表达她对生活那份执着的热爱;马致远独步“西风古道” 没有“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就不能抒发那天涯孤旅子之情……

而且,我们也知道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诗人总是把自然美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诗人主观色彩,写景的真正目的是表达诗人的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事实上在大量诗歌作品中,人类文明与关爱大自然的人之天性密不可分。

最后,在诗歌的鉴赏的审美情感中激发环境保护意识。

高尔基曾讲:“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的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桂林山水,神姿仙态;西子湖水,秀美多姿;黄山怪石,千奇万怪;日本樱花,烂漫如海……它们吸引了多少游客的浓兴逸致,使人们交口称誉,乐而忘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视听感官并用时,能入境、入情,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而学生在感受和鉴赏诗歌中的现实美和艺术美中,培养了情趣,陶冶情操,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从而也把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看来运用诗歌教学从事环境教育的功效、特点和长处,是其他学科所取代不了的。它可以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发展学生主动表达美的才能。学生长期接受诗歌美的熏陶和感染,就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表达美、歌颂美的愿望。优美的意境调整了学生的心态,陶治了学生的情操,健康的情感培养了健康的人格,唤醒了生态意识,于是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环境,号召周围的人们一同加入爱身边的人,爱人类,爱生命,爱大自然的行列中。

化学教学与环保意识教学 篇4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 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 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 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 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紧密联系实际。

例如, 学习了“煤的燃烧”的知识后, 介绍“酸雨”。

酸雨的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烧, 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事实及危害:上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 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 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 从而进入鱼、贝体中, 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 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还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

消除措施: (1) 减少污染源, 采用低硫的煤, 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2) 开辟新能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3) 优化产业结构, 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 提高回收利用率, 化害为益。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 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 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 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 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和挥发, 污染空气。在实验操作中, 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 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 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还要要求学生, 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 一定要在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随意倾倒。为了改进实验教学, 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 (气体、液体) 时, 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 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 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参与反应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 可用点燃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 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做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环保作文教学设计 篇5

师:同学们,“五松六路三丫水,洞梅花十二桥,岁岁菊花看不尽,诗坛酌酒赏花村”赞美的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小榄。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小榄人民以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的精神,使小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面貌焕然一新,看,(播放视频)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代替了黄泥小路,一幢幢高大的楼房更新了一所所古老的小屋……到处是一派繁荣、富强的景象。

生:哇!

师:是啊,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把小榄建设成为一个既适宜居住也适宜创业的城镇,这是每一具小榄人的愿望。可是,有部分人却背道而驰。同学们,请看(展示不环保行为的幻灯片)

生:哇!

生:哇!真缺德!

……

二、根据调查,寻找身边的不环保例子

师:看了这些图片,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有些人太缺公德心了!

生:有些人没有环保意识!

生:只顾着自己,不理其他人的感受!

师:根据你们自己的调查,在你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缺乏环保意思的行为?

生:我发现在我家附近的小河中,有一些人乱抛垃圾在小河里,污染了小河。

生:我发现学校操场边有两间工厂的烟囱排放了不少的黒烟,严重影响了那里的空气。

……

师:(根据学生讨论归纳板书:绿化、节约水电、垃圾管理、墙壁文明、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噪音污染……)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调查的内容比老师板书出来的还多,真是好样的!

师:先自我检讨,自己平时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生:没有。

三、说危害

师:你们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吗?

生:影响环境。

生; 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

师:(相机板书:影响健康。)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钱。

生:为了自己。

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 篇6

关键词: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学教育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当代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有效措施,因而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渗透是时代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人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一种无污染的化学。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中具有社会意义。

一、紧扣教材内容,剖析污染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学生在学习了空气的成分后了解到,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非常重要。可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改变了空气的成分,污染物数量超过其自身调节能力,出现了大气污染,被污染了的空气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分析粉尘和有害气体这两大类物质,有毒气体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CO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SO2会刺激人的咽喉、鼻,导致多种疾病,甚至死亡,还会溶于降雨形成酸雨,破坏农作物和建筑物。粉尘的污染一般使人从呼吸道吸入,在体内蓄积,发生重金属中毒等,轻者头晕,记忆衰退,重者死亡。鉴于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危害,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些知识贯穿于课本的许多章节,教学中要渗透这些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没有水就不可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同样给人类造成灾难。

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都会造成水的污染,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各种各样毒物或病菌,饮用后会使人中毒,致病。工农业生产中用了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甚至损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消除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好资源。教材中已开始渗透这方面知识,教学中要求学生树立关注水资源,爱惜水、保护水、节约水的意识。

教材科学探究部分也涉及环境教育,在空气中有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叫做臭氧。臭氧在空气含量少,但非常重要,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但近年来,氟氯烃等的超标排放,使其自身调节不能保持,臭氧层出现“空洞”,目前各国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分析研究,以防止臭氧层进一步遭到破坏,综合治理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二、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相结合

SO2、Cl2、CO等都是有毒气体,制备后往往污染教室,实验室,影响师生健康。怎样处理尾气呢?从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可用碱溶液吸收,对于氨气等物质可以用酸来吸收,有些有毒气体还可以转化为沉淀。如:H2S+CuSO4=CuS↓+H2SO4,CO可以利用其可燃性使其燃烧而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介绍一氧化碳的还原性装置设计中,隐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氧化铜是装在一个两端带有导气管和橡皮塞的玻璃管中,让一氧化碳通过这个密封的玻璃管,使反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未参加反应旳余气用气球收集或直接用酒精灯烧掉,这样避免了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从道理上说服了学生,使之有消除一氧化碳对空气污染的思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应从点滴做起。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更为广泛,燃烧带来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乱砍滥伐,过渡开垦都能使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聚集,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的变化,已经对人类构成威胁。人类已遭受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处罚。因此,我们不能只从表面去认识,还应积极种草植树,从源头去治理。同时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引入国内污染事件

报道一:山西长治苯胺泄漏导致河水污染事件

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境内的潞安天脊煤化工厂发生苯胺泄漏入河事件。事故报告时,泄漏苯胺已随河水流出省外。泄漏事件导致河北省邯郸市因此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的现象。

报道二:江西铜业排污祸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铜业在江西德兴市下属的多家矿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乐安河,祸及下游乐平市9个乡镇40多万群众。近20年来,江西乐平市名口镇戴村已故村民中有八成是因癌症去世,是外界谈之色变的“癌症村”。

这些悲剧的发生,不免有人会想到科学的发展是造成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根源,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关键在于科技的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四、结合本地实际,切实开展环境保护教育

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世界的环境状况、中国的环境状况,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感,似乎还有空谈之嫌。对此,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加入学生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无疑将会使之更切合实际,更能激起学生共鸣。就拿我省来说,现在我省大部分地方垃圾泛滥问题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我们经常看到垃圾堆积现象,村边、山边、河边四处是垃圾,拾荒者随意焚烧垃圾,垃圾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空气,但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关心,污染的加剧直接威胁到我省大部分江河的水质。最近报道的兰州市水污染事件,导致此次污染事件的原因是兰州威立雅水务公司两水厂之间的自流沟内水体受到了污染,并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初步判断,自流沟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原兰化公司一渣油罐曾于1987年12月28日8时50分发生物理爆破事故,有34吨渣油渗入地下;二是原兰化公司一出口总管曾于2002年4月3日发生开裂着火,泄漏的渣油(具体数量当时未统计)及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消防污水渗入地下。这些说明,这条自流沟早已受到了含油污水的污染。苯是一种石油化工基本原料,在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毒,也是一种致癌物质。通过了解身边这些情况,不仅会使学生了解保护水源的重要性、持久性,还会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利用课堂教育学生,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好途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学习了化学知识,了解了污染危害,也能主动地从自身出发,爱护地球。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我们应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化学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

[2]史瑜.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J].引进与咨询,2006(6).

环保教学 篇7

关键词:生物教学,环境污染,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是当前世界突出的问题, 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 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 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 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 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

生物教育是环保教育的平台, 生物与环保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课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稿) 》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 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 实验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中的作用, 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 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 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 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 我着重培养培养以下几个观点和意识。

1、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基本观点。

对环境污染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不胜枚举的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在初一学生入学之初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观点。在学习:“生物和生物圈”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 我是这样设计新课程导入的:首先, 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 告诉学生:在太空中我们看到的地球是一颗表面有许多颜色的美丽星球, 如果我们能够到太阳系以外看我们的地球它只不过是一颗不起眼的小行星, 但我们这颗星球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 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 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 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

2、让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保问题。

让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人类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对自然界认识不足, 过度放牧, 过度砍伐森林, 掠夺性开采资源, 随意捕杀野生动物, 不适当引入物种, 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 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人类也遭受到了自然的严厉惩罚。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我国科尔沁草原因为过度开荒变成沙漠, 近几年来的沙尘暴天气, 我国长江, 黄河中上游因为乱砍滥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许多野生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我国引入的水葫芦造成过量生长, 太空中垃圾不断增多以及噪声、光污染, 等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 将这些人类自己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 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 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 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 资源浪费惊人,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森林面积大量减少, 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 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他们真正具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3、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 差不多媒体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 如世界各国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当今社会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等方面的消息。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 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 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 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4、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点。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 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 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在日常生活像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废物, 不随地吐痰, 公共场所不喧哗, 垃圾分类放置等, 这些行为不过是举手之劳, 就是在进行保护环境的工作。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能够自觉地再行动上得以体现。只有这样, 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 才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 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与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从每一个行为出发, 真正保护生物圈, 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应该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可以结合不同的教育内容, 采用不同的形式。

1、利用教材已有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教育, 而且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在教材中有不少环境污染的例子,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而且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 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 而且篇幅也不够大, 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中“水域环境的保护”的内容。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 我除了讲清楚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之外, 还列举了现在我国水资源的严重形势,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 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 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 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110位, 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同时告诉学生如何节约用水, 如洗澡时尽量洗淋浴, 洗手时在打肥皂时应该将水龙头关掉, 用淘米水浇花, 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等等。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 又使学生知道了应该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节约水资源。

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 篇8

由于高考在高中教育中的指挥棒作用, 取得高分成了整个高中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教育大纲所要求的知识, 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各类考试题目成了教育的目的, 但显然这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世界、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 从而建立个人的价值观, 发掘自身的兴趣, 建立个人的发展规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通过和社会发展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我将以低碳社会与化学教育为主题进行讨论。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界。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 又是环境的创造者。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 能源结构的变化, 化学工业的发展, 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 化肥、农药的利用又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断地危害人类的健康, 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 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 所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如何将保护环境渗透到化学教育中, 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的角度体会到自己身边社会环境的变化, 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以及自身使命的认知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激发兴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举例子。教师应结合教育大纲, 将知识点与学生们可以接触的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比如, 一氧化碳的污染。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罐泄露, 大量一氧化碳释放在大气中, 导致25, 000人死亡, 50, 000人失明。对于这则事故, 除了对于死者的默哀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化合物一氧化碳能够造成人体中毒, 究竟是一氧化碳的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导致了它的毒性, 在帮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种氧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产生更深的了解, 同时, 如何应用化学知识防范和解决危机也是一个形成环境意识的契机。比如在讲解一氧化碳的诱毒机理的过程中就让学生了解到了一氧化碳吸入人体后会和人体的血红蛋白相结合, 从而使血红蛋白缺失了携带传输氧的功能, 最终导致人体缺氧从而死亡, 同时也正是由于一氧化碳的密度与空气相当这一物理性质, 使得一氧化碳不容易扩散, 所以在解救的过程中要将患者搬离污染区至空气清新的地区。

为了让学生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 可以在介绍了一氧化碳的例子之后进一步探讨关于二氧化碳的污染。通过对二者性质的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结构的奥妙和精细。同时随着全球变暖的加速, 作为元凶的二氧化碳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要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 让学生们在了解了二氧化碳物理、化学性质的同时也感受到它对于身边生活的影响, 从而拓宽到更广阔的领域。

寓环保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篇9

环境污染的防治和保护环境已被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由于我国对环境的治理起步较晚, 在法制上还不十分健全, 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很淡薄,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环保知识很多, 教师要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 如:二氧化硫、硫酸的制法、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原电池、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以及这种危害有多严重, 我们应如何采取措施去防止环境被破坏, 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又将如何去治理。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人类就必须保护环境。如在讲解二氧化硫时, 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二氧化硫为有毒气体, 与大气降水相结合会形成酸雨, 对人类、建筑物、森林、湖泊等造成危害。由此向学生提出在实验室中如何对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处理,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如何防止二氧化硫对人类及环境造成危害, 如何变废为宝, 充分利用原料及能源。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性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 (如NO、NO2可用Na OH溶液吸收) , 碱性物质一般可用酸性溶液来吸收 (如NH3用H2SO4吸收) , 有毒物质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 (如H2S可通入Cu SO4溶液中转化为Cu S沉淀, Cl2可通入Na OH溶液中转化为Na Cl和Na Cl O) , 这样既能消除污染, 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平时作业与单元测验, 在不偏离教材和考纲要求的前提下, 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排除杂质气体、提纯物质、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习题, 以巩固学生对环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在化学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 如验证SO2、Cl2等气体的性质的实验, 铜与硝酸和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会产生有毒气体, 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在做实验前教师应和学生分析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 如何去消除这些危害, 不同的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方法, 然后教师引导他们分析用哪些方法会效果更好, 最后总结:可将制备及性质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的有毒气体通过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吸收 (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 , 尽可能作化学处理, 以达到零污染。在进行化学实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环保、节约原料能源的角度, 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做浓/稀HNO3与铜反应时, 可将铜片改为铜丝, 不需反应时, 只要抽出铜丝, 反应即可停止。对于一些实验可采用微型实验。例如进行卤素离子的检验, 可利用点滴板进行实验, 这样可以节约药品。实验后的废液、废渣要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做银镜反应的废液要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 则应倒在指定的废液缸中, 以便集中处理。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注重环保教育, 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也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好处。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用什么样的设备、方法、原理来转换“三废”, 如何充分转换“三废”, 同时尚存在哪些不足,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变这些不足。这样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还能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不仅是不道德行为, 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综上所述, 保护、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是全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 我们只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同破坏环境的一切行为作坚决的斗争, 才能创造美好的家园, 拥有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地球。

参考文献

[1]化学 (第一册) 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年.

浅析化学教学中的环保 篇10

一、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当前, 环保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化学则是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作为教育者, 我们有责任把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学生, 让一代代人的思想都种上环保的小苗。我们中国在最近的二十多年, 工业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酸雨增多、水资源贫乏、臭氧层空洞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类一些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1.从六十年代到现在, 我国90%的森林消失了, 造成的后果难以估计。

2.迄今为止, 我国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24%, 鸟类有12%, 植物有14%。

3.2005年哈尔滨缺水, 就是由吉林石化爆炸所引起的, 整条松花江的水都受到了污染。

4.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它除了水污染问题没有解决, 还产生了干涸危机。

在幻灯和照片的展示下, 学生都很震撼,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避免环境出现重大问题, 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果, 学生都想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 环保意识就轻松地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结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与环保相关的, 教师要巧妙地将这些内容与环保联系起来, 在适当的时机, 遵循不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原则, 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

例如, 讲解生产氧气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特性以及在哪些方面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 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避免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不慎中毒, 应该怎样处理。结合二氧化硫的特性, 为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原理, 让学生明白这种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应该怎样避免, 如何治理。再如, 教师可以在讲解水这一章节时为学生扩展一下水体污染的问题;在学习煤和石油时可以介绍一下“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 它具有怎样的危害,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避免。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应该是偶尔进行, 而应该结合要学的知识适时进行。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找一些实例,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使他们对环保的印象更深刻, 视野更开阔。教师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环保和科技方面的先进成果, 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 让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更贴近实际。

三、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也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印象。进行实验时, 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试剂的储存知识和使用方法, 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这种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教育。如硝酸的储存, 因为它具有见光分解且容易挥发的特性, 必须用棕色的瓶子放在阴暗处, 以免对空气产生污染。再如储存液溴时, 要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 溴水现配现用, 以免溴蒸汽飘散到空气中, 对空气产生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 许多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的生成物是有毒的, 有的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对实验内容和仪器进行改进, 也可以对实验的形式进行一定的改进, 以尽量避免有毒有害物体的产生, 减少环境受到污染的几率。当然, 这种改进与变化要以不影响试验结果为前提, 也要便于学生观察, 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可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 进入碱溶液 (如氢氧化钠溶液) 来吸收。实验结束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收集起来, 放到废弃物回收处, 让学生从自身做起, 身体力行地贯彻环保措施。这样做, 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 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结合实际, 在第二课堂中培养环保意识

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状况, 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真实感受。对此, 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 无疑将会使之更切合实际, 更能激起学生共鸣。教师可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以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

例如, 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 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利用闲暇时间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 实地考察, 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及对其空气和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 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增加了参与意识。使学生能真正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 ,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 , 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篇11

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介绍一些实例来加深印象,拓宽视野。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实验室制氧气时,是选择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还是选择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呢?从环保的角度加以分析,学生就明白用双氧水制氧气不需加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上下一致,通力合作,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增强环保意识改进教学实验 篇12

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972年6月5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从此人类为保护环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我国环境问题堪忧, 环境污染直接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基础。我们在一切生产活动中, 要时刻树立环境的观点, 增强环保意识, 做到“人人动手, 保护环境”。

二、教学实验中的化学污染不容忽视

化工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 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教学实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因为它带来了令人厌恶的环境污染。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要接触一系列的化学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室实验、家庭实验、趣味实验等。走进实验室, 就等于进入了化学世界, 首先是复杂的化学药品味扑面而来。就是在有通风设备的情况下, 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与用具, 也难逃脱化学药品的腐蚀与污染。尤为严重的是, 师生在实验中几乎呼吸不到合格的空气。例如, 用反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含量的实验, 硝基苯的苦杏仁特殊气味就会笼罩整个实验室和邻近楼道走廊;一次有关苯酚含量的测定, 从苯酚的精制、称量、配制和标定, 再到完成测定, 苯酚在实验室中的含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类似的污染还有很多。教学实验中的污染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 也增加了环境的公害程度, 所以说, 教学实验中的化学污染不容忽视。

三、教学实验中污染产生的主要因素

实验中污染的产生, 不在于实验本身, 而在于实验技术的不完善, 实验条件的不完备, 实验方法的不完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有些化学实验, 由于实验技术不完善, 所需药品量比较大, 另外有些学生取用药品时不注意, 用量过多, 造成一部分药品流失。任何一种药品都是有用的, 但对其长期不恰当的使用或流失, 都会给环境带来危害。 (2) 有些实验在操作时, 必须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 实验方法又不够完美, 没有防治污染的措施, 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流失, 污染环境。 (3) 实验时又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例如产生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 而尾气吸收装置又不能将它们完全吸收, 造成有毒有害气体逸出, 污染了环境。

四、教学实验改进措施的探讨

消除化学污染, 是我们每个从事化学工作的人要努力的方向, 而最大限度地消除教学实验中的污染, 则是化学教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改进教学实验, 我的建议如下:

(1) 变毒性实验为无毒实验。实验前, 在满足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 选择无毒无害的实验方法。比如, 有机化学上的一个实验, 目的是训练水蒸气蒸馏操作, 书上是用硝基苯还原制苯胺。在这个实验中, 原料和产物都是毒性大的物质, 当空气中苯胺超标就可以引起人体中毒, 在实验室中操作危害更大。为此, 我们可以用“从白苏叶提取香精油”的实验来代替。这一改变, 既达到了实验目的, 又从实验中提取了有用的实用香精。

(2) 有原则地降低化学药品使用量。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度和方法仪器灵敏度的情况下, 采用减少样品的用量, 或选用较小容量仪器的方式进行实验。以此降低各种化学药品的投入量, 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排污量。例如:工业碳酸钠中铁的测定, 我们把100毫升容量瓶换成50毫升 (不影响显色测定结果) , 成倍地减少了试样和五种化学用品的用量, 也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3) 有效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毒性较大的实验, 不宜让学生操作, 可采用演示的方法, 精讲实验过程等手段进行。必须操作污染较严重的实验时, 最好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对有毒有害物质要及时有效地回收, 或者消除其毒性后, 再排出。如果在实验装置中, 直接加入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 那就更好了。例如, 我们在做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时, 就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在试管口加了一个带导管的胶塞,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入碱液后被吸收。此装置不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却排除了因二氧化氮的逸出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毒害, 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实验内容, 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学生加深了对环境的认识, 在实验中就不会随意抛撒和浪费实验药品, 做实验失误和重复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这样既能提高实验效率, 又能减少化学用品的污染。

(5) 完善和美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搞好环保工作的地方, 因为我们化学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出入。首先, 实验室中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要完善, 必要的设施应配备齐全;其次, 利用一些绿色植物来吸收大气和水中的有毒物质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它既弥补了人工方法措施的不足, 又减少了化学药品的消耗。所以, 在实验室里适量种植花草等绿色植物, 既有利于整治污染, 又能美化环境。

(6) 综合利用教学实验中的“三废”。在选定实验项目时, 要顾及相关课程的其他实验内容。比如:前一个实验中的产品或废物, 可用做下一个实验的样品或用药。这样既减少了废物, 又节约了开支。

(7) 编书、实验、治理相结合。编写实验教材时, 应增加污染物防止和治理的内容。只有坚持编书、实验、治理相结合, 才会避免检测污染物的实验又产生污染, 从而有效地控制新的污染源。

上一篇:商业艺术产品设计发展下一篇:菊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