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2024-07-02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精选12篇)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篇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化学污染物对环境、对人类健康、对社会发展的危害, 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为此, 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学化学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 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环保法制的教育, 已显得特别重要。为了教育学生, 强化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进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 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 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的道理, 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 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 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 使化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紧密联系实际。

例如, 学习了“煤的燃烧”的知识后, 介绍“酸雨”。

酸雨的形成:含硫、氮燃料的燃烧, 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

事实及危害:上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城市伦敦的“酸雨”, 50年代美国某工业城市的“酸雨”。80年代以来我国南方重庆、贵阳等工业城市大面积的“酸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 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 从而进入鱼、贝体中, 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 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还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

消除措施: (1) 减少污染源, 采用低硫的煤, 或者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2) 开辟新能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3) 优化产业结构, 对工业废气进行综合处理, 提高回收利用率, 化害为益。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 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 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 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 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和挥发, 污染空气。在实验操作中, 要教育学生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防止学生一味追求趣味而乱动手摆弄。要求学生在制取有毒气体时, 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 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还要要求学生, 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 一定要在指定处倾倒或回收。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随意倾倒。为了改进实验教学, 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 (气体、液体) 时, 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 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 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如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参与反应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 可用点燃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 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做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 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地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保护教育, 只有上下一致, 通力合作, 从小抓起, 从我做起,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人人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 防止环境污染, 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篇2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三废”排放量逐渐呈现上升趋势。由此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与作共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环保教育也是其主要目的之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一般的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环保意识,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生活健康和谐。

一、教育学生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财富而不合理的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就以此现象为主题,来讨论这一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分析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来感受环境问题时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促进我们的生活和谐每个人要树立起“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地理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必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族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教给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如在讲述水与环境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生成,水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并且要对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逐步提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各种措施和途径,使学生们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从而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三、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并且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内蒙古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地下河沟、乡村生活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恶臭的死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水、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在教学时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环境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环境意识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情感意志等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崭新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在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评价,使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以环境保护内容为主的主题班会和知识竞赛,使学生的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还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同学进行社会调查,参观一些环保工作比较差的和比较好的单位,工厂等。我们还可以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和态度。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要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3

现行的地理教材,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追求暂时的财富而不合理地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发。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就以此现象为主题,来讨论这一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分析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来感受环境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也是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为了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促进我们的生活和谐,每个人都要树立起“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地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环保事业。

通过地理教育,一方面要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要让学生懂得人类是地球大家族中的组成成员之一,和动物、植物一样共同享用地球环境及自然资源,如果人类违背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自然界就会用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来惩罚人类。

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有关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让学生树立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篇4

关键词:地理教学,绿色学校,环保意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 如何使学生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培养利于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 加强环保教育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综合学科。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 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习惯。比如, 笔者在教学七年级《地理》下册“东南亚”一节时, 以“保护红猩猩, 少吃方便面”为题, 组织一次讨论会。首先让学生阅读“方便面与红猩猩的故事”, 通过对生产方便面与保护红猩猩的生态环境之间有何矛盾的分析, 探讨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保护, 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活动将直接威胁到野生动物的生存, 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讲授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内容时, 通过对亚马逊热带雨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雨林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对热带雨林减少将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并且与在学生学习“东南亚”时开展的“保护红猩猩, 少吃方便面”主题活动相呼应, 增强学生保护热带雨林的意识,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从而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行为和观念。总之, 地理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所包含的环保教育内容, 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出发, 把环保深入课堂, 以达到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行为的教育目的。

二、抓住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 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学校首先是一个传播文化的特定学习场所, 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 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承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约占学生每天生活的1/3, 校园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在继续优化校园环境的基础上, 以创建绿色学校为目标, 把发展绿色教育、弘扬绿色文化、培养绿色人才,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教育过程中。

我抓住学校创建绿色学校的契机, 一方面,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关于环保的讲座, 如太湖蓝藻事件、人口普查、城市雾霾等等。并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环保专题片”使每位学生都充分认识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向人们发出了危险的信号, 保护自然, 刻不容缓, 从而使学生产生责任感、紧迫感, 并能加深教师的负重感, 提高教师的整体绿色素质。另一方面,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有十二位学生分别获得了全国“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初中组一等奖和二等奖, 更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加深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以及加大了投入到绿色学校建设中的激情。

三、充分利用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资源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课外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受教育者有直接动手的机会, 在其亲自参与、组织、设计的各项实践中, 获得了实际知识, 提高了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 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发展。我们可以把环境保护实验与实践引进课外活动中, 以这种环境保护的实验与实践, 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深化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四、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是环保意识教育的成果

增强幼儿环保意识的教学探索 篇5

内容摘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因此,环护教育的时间定位一定要从“未来”前移到“现在”,重点要从幼儿教育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案,培养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环境意识的“绿色小卫士”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幼儿 环保 教育

在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今天,科技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在有些地方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发展经济和改善成为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追求的双效益目标。但是,现在的环保教育侧重于探索环境的长期影响,易使人们产生环境保护离我们还远,是将来之事的错觉,往往被误认为环保是超前的“奢侈品”而造成观念上的滞后。因此,在环保问题上,只有观念转变才会有行动实践。“十五”前期环保教育的关键应在于环保思想的宣传和环保理念的树立。尤为重要的是,环境教育的时间定位一定要从“未来”前移到“现在”,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环境意识和行为将决定将来我国环境的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程。作为承担幼儿教育重任的我们则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教育下一代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小卫士”。近两年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探索,将环保教育全面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案。

一、教学实践

(一)制定明确目标,保证环保教育的长效性

环保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志,在于受教育者实际上的环保行为和影响。而取得成功的前提必须有一套扎实可行的.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于是我们展开调查和分析,制定了幼儿环保教育的目标和实施计划,目标就是:(1)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情感和责任感;(2)教育幼儿具备基本的环保知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3)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理念。

那么如何将预期目标转化成实施计划呢?我们认为:一要必须使环保教育目标的确定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单一走向多层次。环保教育的对象是具体而不同特征的人群,因此,要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仅有抽象的大目标是不够的,应在统一大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分层次细化目标。比如,幼儿的环保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根深蒂固的环保意识。二要相应改进环保教育的方法。除了目前“为了环境的教育”外,还必须坚持“在环境中教育”,改变传统说教式、空讲大道理的教育方式,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要我做”的想法升华为“我要做”的良好品质,增强幼儿环保的自觉性。同时,为了更好地共绘我们绿色的家园,作为指导者的我们必须具有较丰富、系统的环保知识及较高的环保意识,才能积极投入并承担起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重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其它活动中自觉建立起环保反应机制,并创造性地不断开拓环保实践的新内容,达到环保教育长效性的目的。

(二)完善教育内容,保证环保教育的层次感

有了教学目标,但缺少教育内容怎么办?于是我们就编写环保方面的教育材料,使环保教育在幼儿园的各科教学中、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和劳动中得到贯彻和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贯彻新《纲要》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精神,尽量体现“浅”和“近”的基本原则,从幼儿接触的家庭环境、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环境讲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认识环境、保护环境。

1、特色课程

我们将环保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艺术教学等五大领域中进行。例如在语言教学中,通过看图讲述《一条陌生的鱼哭子》、《小猫的理想》,故事《小鸟搬家》、《大风刮起来了》,儿歌《水》、《大树音乐会》等活动,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在社会教学中,通过《吸烟有害人》、《你喜欢什么昆虫》、《除四害讲卫生》等活动,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在艺术教学中,则通过活动歌曲《柳树姑娘》、《爱护小树苗》,找击乐《雨中的故事》,舞蹈《金孔雀》,绘画《小鸟的家》、《大树》,手工《变变变》等活动教育幼儿,并开展了区域活动,在各个区域中投放大量的废旧物品并将其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到废物是可以再利用的。通过以上活动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剪剪贴贴画画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个成员,逐渐明白人与大自然应当和谐相处的道理。

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以上各个学科的同时,我们还设计了综合性环保课程。如:《可怕的废电池》,我们先通过一节课让幼儿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开展了一次废旧电池回收宣传活动。对于这次环保宣传活动,全体幼儿都非常积极、重视,纷纷从家中收集并带来大量的废旧电池交给我们回收统一处理,师生共同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并将废旧电池的危害告诉自己周边的人们,使班级性活动带动全园性活动,为保护环境尽了自己的力量,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废旧电池对环保的危害,明白应该统一回收处理的道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2、特色活动

我们除了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之外,特别在国际国内一些主要的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里,更积极地开展环保专题教育活动。

例如:在植树节(3月12日)我们一方面让幼儿知道树的相关知识和植树造林的好处,另一方面则结合我园“走向大自然”的特色活动,成功地组织了幼儿及其家长“小手牵大手,共同植树护树”活动。

在爱鸟周那天我们则带着孩子们将关在笼中的小鸟重新放回了大自然的怀抱中,激发了幼儿爱护小鸟的情感,并让幼儿们知道小鸟是我们的朋友。

世界环境日(6月5日),我们在幼儿园及市环保局的支持下,将6月5日所在周定为环保周,并设计了一系列的环保宣传活动。尤其在“6.5”那一天,每个幼儿身披绿色环保礼仪带向行人发传单,宣传有关的环保知识,还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取得很好效果。

同时我们还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无烟日(5月1日)、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等纪念日组织专题性活动,将有关的环保内容,通过做游戏、画图画、讲故事唱歌跳舞等各种形式将幼儿学到的知识表现出来,既教育了幼儿也教育了家长。

3、随机教育

幼儿教育由于其特殊性,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必须以游戏为主,将多种教育有机地渗透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以切实地保证教育工作的落实。我们在开展环保教育中坚持了科学性、整体性、游戏性、渗透性、探索性、直观性、持久性、家园一致性的原则,教育内容有空气、水资源、动物、植物、噪音、垃圾、环境节日教育等方面,教育的途径有专题性的活动,有渗透性的活动,也有随机性的活动。

随机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环境习惯,使幼儿的一举一动符合现代人、文明人的要求,教育幼儿都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如:一次手工活动结束后,我们发现满地的纸屑无人理睬,我们就抓住这一现象进行随机教育。首先我们给幼儿上一节有关的“纸”的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及造纸的原理,同时了解浪费纸是一种污染环境的行为,大家必须要节约用纸。在如何节约用纸中我们还设计了游戏《我和报纸一起玩》,通过游戏让幼儿知道许多废纸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我们还特别设计了一个纸篓箱让幼儿将废纸都放进纸篓,统计比较一天班级浪费的纸张数量。所以现在班内处处干净、整洁,哪儿有纸屑幼儿都会主动捡起,自来水漏水会跑去关紧,离开教室,教师会随手关灯,每天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会为自然角的绿化浇水。我们还在班级中开展劳动课:如,带幼儿到户外拣去草地上的杂物,擦洗幼儿园的栏杆、瓷砖。所有这些活动,既是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个方面,又对幼儿进行了劳动观念的培养。我们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春游秋游前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路上发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说必须带两个清洁袋,一个让自己坐,一个放废物,使幼儿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为了使教育内容进一步深化、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活动形式进一步游戏化,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每一次活动安排都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被幼儿所喜欢。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这两年环境教育的能力得到了增强,教育效果也明显提高。

4、日常教育

(1)尽可能绿化周边环境。在教室外平台及走廊上放置盆花、种植鲜花,将要绿化的地方都绿了起来,创建美丽舒适的绿色小天地。窗明几净,卫生达标,教室内一切井然在序、整洁。

(2)让幼儿参与 “绿色环境”的创设。平时,我们要求幼儿一起利用废物材料布置教室,还设计了一些富有情趣的环保标志语,如“花儿好看我不摘”“嘘!轻点儿”“小鱼说:请爱护我们的家”“不乱丢纸屑”“请节约每一滴水”等内容的字画,有针对性地挂在教室及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时时刻刻提醒幼儿。当然这对教师和家长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不但美化了环境,也进行了环保宣传。

二、效果实绩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教育与不教育是大不相同的。我们的孩子们在接受环保教育后,对环保的意识及行为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我们班的孙泽维小朋友,卫生意识特别强,自己不乱扔果皮纸屑,看到别人乱摘花草,不讲卫生,会说那是不应该的,他在马路上行走也非常注意卫生,有一次他来园的时候,看见街上有一个垃圾袋,于是他就将其扔入垃圾箱,但是周围并没有垃圾箱,他将手中的垃圾袋一直拿到幼儿园里,才将其扔进了园内的垃圾箱中。试问一个没有受过环保教育的幼儿能做到这一点吗?

为了解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有效,我们选择了一个对照班从环保知识、意识和行为三方面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具有环保意识的“绿色小卫士”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

内 容 本班幼儿 对照班幼儿

知道地球只有一个 100% 80%

区别乐意和噪音 85% 70%

知道环城河变黑是污染所至的 98%45%

认识各种环保标志 80% 30%

不乱丢垃圾 95% 35%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85% 60%

知道树木的好处 78% 55%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把环保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身上是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的。对于下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力图按照“纵向深化,横向拓展”的原则将环保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在新世纪展现新的风采。纵向深化,是在取得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将以我们的实际情况为着眼点,立足于未来,扎扎实实做到以园为本,大力开展环保研究和环保课程的开发。横向拓展,就是利用一些途径方法,继续对我们的小朋友及其周围的人群发挥辐射作用,让更多的人、组织纳入环保教育的阵营,让更多的孩子从环保教育中受益,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培养幼儿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初步养成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使幼儿初步养成探求精神、全球意识、主人翁意识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续长期、细致地工作。

参与文献:

1、《人与自然》人民出版社

2、《热爱我们共有的家园》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武志同编著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篇6

关键词:地理教学;科学的人口观;科学的资源观;科学的环境观

【分类号】G633.55

21世纪以来,中国成了万人瞩目的焦点,我国抓住了大好发展机遇,全国人民立下“雄心壮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的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样的地位,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投资8万亿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鼓舞人心,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并从自己做起,为形成文明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尽责出力。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地理环境,地理课的不少章节都渗透着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多渠道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一、加强人口教育,树立“数量不等于质量”的科学人口观,提高环保意识

人口膨胀是目前人们最关注的一个问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突破300亿,而地球人口容量为100亿,我们也不得不再次去正视中国的人口状况:拥有13亿的底基,每年净增人口近500万,试问在包容近四分之一世界人口的鸡形领土上,还能再装下多少个500万,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低、资源贫乏、环境污染等现状,切断了社会生活这个摩天轮的正常运转,有专家预言:2030年中国人口将攀升到16亿高峰,你想一下,960万平方千米,16亿?我们能在摩肩接踵的现实中做些什么?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只要有人类活动,就必定有污染”,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不相协调,就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如:人均资源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人口过多,必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压力过大,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家宝总理讲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看来,解决人口问题刻不容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口资源优势是我们的一项基本国策,作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状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充分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坚决贯彻我国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政策的自觉执行者和宣传者。

二、加强资源国情教育,树立的科学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

如在讲“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的国家时,要让学生知道这些国家对资源过度消耗,使环境严重污染,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在自然界,有些自然资源,例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而有的自然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等,总是用一些就会少一些,如果人类无节制盲目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严重,就会导致某些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恶化,因此,合理利用与开发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地理教师通过地理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家底,加强资源国情教育很有必要。

不少人说: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等,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可是却不能让学生忽视了下半句——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人均资源少,仅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拿森林资源来说,日本绿化面积达60%以上,而我国才仅仅12%,仅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再煞费苦心让自然臣服于我们,还有——大自然百年孕育的物种,我们可以让它在几十年内消失,一颗百年老树,我们只花3分钟便可让它倒下,一片茫茫森林,我们会不到一个月让它变成灰土等等,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残缺无不在泣血控诉着我们的恶行,我们能否醒悟了呢?党中央英明决策:党的十八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渗透环保意识学好初中地理 篇7

一、结合课本内容, 渗透环保教育

地理是一门研究环境的科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立足地理教材, 围绕教材内容, 把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知识把环保教育贯穿起来。例如:在教学“世界的气候”一课时, 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当前世界环保的共同话题———“温室效应”, 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谈“温室效应”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极大危害, 同时给学生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低碳生活”来减少“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又如在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时, 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了很多滥砍滥伐、资源浪费、水污染等图片资料。同时, 让学生了解我国资源严重缺乏的现状, 从这些资料中加深了学生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实践证明, 地理教学要紧紧围绕着课本, 把课本中的知识与环境保护理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不仅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也有利于我们对环保意识的渗透。

二、渗透环保意识, 激发环境危机感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之外, 还应设法让学生充分了解环境状况, 认识环境问题。首先,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环境危机意识, 初步树立环保方面的意识;其次, 要让学生体验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 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的责任感;最后, 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环境问题的所见所闻, 向其他同学描述自己周围的真实现象, 特别是这其中的哪些现象特别严重, 甚至对自己的生活已经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使学生产生急切想要改善环境质量的愿望, 此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要实现上述课堂教学目的,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让死板的教材文字内容变成可以听、可以看的影像或教学录像。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破坏生态环境会引发一系列灾难时, 教师可以播放泥石流、滑坡等现象的模拟视频, 并让学生明白这都是由于人类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而使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导致的, 以此给学生以视觉冲击, 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让学生更切身地产生保护自身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意识。

三、认识破坏危害, 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利用教材中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 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 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教材中有“泥沙掩埋了古文明”资料, 讲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 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 就发明了楔形文字, 创立了数学、天文和历法等,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然而, 由于人们长期滥伐森林, 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最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洪水横流, 田园荒芜, 古巴比伦完全被掩埋在泥沙之下。通过这一事例, 让学生认识到了破坏环境足以导致丧家亡国。再如, 我国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 看上去千沟万壑、满目疮痍、情景凄凉。然而在历史上, 它曾是“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长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受严重破坏, 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 生态环境恶化, 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还有现在常常危害我们的沙尘暴、酸雨等, 这一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而得到大自然的“报复”。通过这一个个历史的和现实的事例, 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后果, 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从而使他们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创新教学方法, 开展体验教学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 需要大量真实的资料和数据, 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 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亲身感知的作用是室内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 有必要把学生从教室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科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 使其在环境中有所体悟, 在环境中有所提高, 在环境中有所收获。在学生开始进入大自然体验环境之前, 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 例如:水资源质量如何, 有无污染现象?河流附近有哪些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和垃圾?布置了这些易于探寻答案并且能让学生迅速了解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课题后, 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有针对性地进行亲身体验和社会调查。在目睹大量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现状之后, 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 深刻感受到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从而切实做好环保工作。如学生们为了使自己喝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的, 一定会从自己做起, 甚至劝说其他人来共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 就会担负起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和谐的责任。

增强环保意识改进教学实验 篇8

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972年6月5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从此人类为保护环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我国环境问题堪忧, 环境污染直接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基础。我们在一切生产活动中, 要时刻树立环境的观点, 增强环保意识, 做到“人人动手, 保护环境”。

二、教学实验中的化学污染不容忽视

化工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点在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实践证明, 教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教学实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因为它带来了令人厌恶的环境污染。化工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要接触一系列的化学实验, 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验室实验、家庭实验、趣味实验等。走进实验室, 就等于进入了化学世界, 首先是复杂的化学药品味扑面而来。就是在有通风设备的情况下, 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与用具, 也难逃脱化学药品的腐蚀与污染。尤为严重的是, 师生在实验中几乎呼吸不到合格的空气。例如, 用反滴定法测定氯化物的含量的实验, 硝基苯的苦杏仁特殊气味就会笼罩整个实验室和邻近楼道走廊;一次有关苯酚含量的测定, 从苯酚的精制、称量、配制和标定, 再到完成测定, 苯酚在实验室中的含量严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类似的污染还有很多。教学实验中的污染直接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同时, 也增加了环境的公害程度, 所以说, 教学实验中的化学污染不容忽视。

三、教学实验中污染产生的主要因素

实验中污染的产生, 不在于实验本身, 而在于实验技术的不完善, 实验条件的不完备, 实验方法的不完美。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有些化学实验, 由于实验技术不完善, 所需药品量比较大, 另外有些学生取用药品时不注意, 用量过多, 造成一部分药品流失。任何一种药品都是有用的, 但对其长期不恰当的使用或流失, 都会给环境带来危害。 (2) 有些实验在操作时, 必须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药品, 实验方法又不够完美, 没有防治污染的措施, 造成有毒有害物质流失, 污染环境。 (3) 实验时又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例如产生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气体, 而尾气吸收装置又不能将它们完全吸收, 造成有毒有害气体逸出, 污染了环境。

四、教学实验改进措施的探讨

消除化学污染, 是我们每个从事化学工作的人要努力的方向, 而最大限度地消除教学实验中的污染, 则是化学教师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改进教学实验, 我的建议如下:

(1) 变毒性实验为无毒实验。实验前, 在满足实验要求、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 选择无毒无害的实验方法。比如, 有机化学上的一个实验, 目的是训练水蒸气蒸馏操作, 书上是用硝基苯还原制苯胺。在这个实验中, 原料和产物都是毒性大的物质, 当空气中苯胺超标就可以引起人体中毒, 在实验室中操作危害更大。为此, 我们可以用“从白苏叶提取香精油”的实验来代替。这一改变, 既达到了实验目的, 又从实验中提取了有用的实用香精。

(2) 有原则地降低化学药品使用量。在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度和方法仪器灵敏度的情况下, 采用减少样品的用量, 或选用较小容量仪器的方式进行实验。以此降低各种化学药品的投入量, 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排污量。例如:工业碳酸钠中铁的测定, 我们把100毫升容量瓶换成50毫升 (不影响显色测定结果) , 成倍地减少了试样和五种化学用品的用量, 也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3) 有效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于毒性较大的实验, 不宜让学生操作, 可采用演示的方法, 精讲实验过程等手段进行。必须操作污染较严重的实验时, 最好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对有毒有害物质要及时有效地回收, 或者消除其毒性后, 再排出。如果在实验装置中, 直接加入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 那就更好了。例如, 我们在做浓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时, 就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在试管口加了一个带导管的胶塞,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入碱液后被吸收。此装置不影响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却排除了因二氧化氮的逸出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毒害, 很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4)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实验内容, 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保护大自然的感情。学生加深了对环境的认识, 在实验中就不会随意抛撒和浪费实验药品, 做实验失误和重复的现象也会大大减少。这样既能提高实验效率, 又能减少化学用品的污染。

(5) 完善和美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搞好环保工作的地方, 因为我们化学教师和学生要经常出入。首先, 实验室中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要完善, 必要的设施应配备齐全;其次, 利用一些绿色植物来吸收大气和水中的有毒物质也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它既弥补了人工方法措施的不足, 又减少了化学药品的消耗。所以, 在实验室里适量种植花草等绿色植物, 既有利于整治污染, 又能美化环境。

(6) 综合利用教学实验中的“三废”。在选定实验项目时, 要顾及相关课程的其他实验内容。比如:前一个实验中的产品或废物, 可用做下一个实验的样品或用药。这样既减少了废物, 又节约了开支。

(7) 编书、实验、治理相结合。编写实验教材时, 应增加污染物防止和治理的内容。只有坚持编书、实验、治理相结合, 才会避免检测污染物的实验又产生污染, 从而有效地控制新的污染源。

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9

一、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在化学、化工的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很多污染物, 针对这一情况, 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化学角度出发, 说明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危害, 使学生顺其自然地认识到化学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如何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同时可以从杜绝或减少污染物的来源来考虑。例如, 在教材的第一章节中, 在讲到“空气成分的发现”时, 可以借由空气的组成让学生认识空气中的污染物, 首先从日常空气质量日报开始, 结合日趋严重的雾霾天气, 这些学生都是深有体会的, 同时对可吸入颗粒和NO、CO、SO2这些有害气体的危害也可以做相关介绍, 像汽车尾气的排放, 工业废气的排放,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都和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接受起来也会感觉很亲切。而像二氧化硫会带来酸雨的影响, 如果教师在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图片, 就可以更形象生动地传播这一知识。只有充分认识其危害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进而解决如何减少其排放以及可以用哪些措施减少排放, 也可以考虑变废为宝。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归纳总结后如果可以安排相应练习, 那么, 既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 又能拓宽其知识面, 能够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又如, 在讲到“金属的防护和回收”时, 对于废弃金属的处理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强调, 废弃金属带来的环境污染是一个国际性问题, 废金属被随意丢弃后会造成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以废电池为例, 因废电池中含有大量汞、镉、锰、铅等重金属, 如果是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土壤里, 可以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价值; 而一个扣钮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通过这些例子 , 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做好金属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在实验中培养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实验的方法也很多, 无论是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或是家庭实验, 都可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下面我就课堂中的几个实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实 验 室 模 拟 工业 炼 铁

这个实验中, 对于CO的使用 , 在教学过 程中 , 我通常用“早出晚归 ”进行概括 , 很显然 , 学生能很快认识到CO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其使用量远远大于理论用量。所以, 联系CO作为一种有剧毒的气体, 能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的功能, 大量吸入后, 人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因此, 对于实验过程产生的大量尾气, 就必须进行处理, 通常用点燃的方法, 但是直接燃烧也是能量浪费。改进后, 可以用一根直导管引向酒精喷灯加热处再点燃, 这样燃烧产生的热量就直接用于加热了, 当然还可以考虑用气球收集或者是排水法收集, 都是从变肥为宝、节省资源的角度考虑的。

2.硫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因为S燃烧生成的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SO2, 所以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我先给学生观察集气瓶中的少量水, 让学生观察完实验, 得出生成物的结论之后, 再交流讨论水的作用, 而学生在学习完了“空气的成分”后已经知道了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会随着降雨形成酸雨, 所以这个实验中的水就是用来吸收生成的SO2的, 这样就避免了直接排放造成污染。

3.加 热 氯 酸钾 制 氧 气

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很多, 在了解了常见的三种方法后, 当演示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就可以引入所用发生装置相同的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一般情况下, 若氯酸钾固体中混有可燃性杂质, 则加热时极可能发生爆炸, 而且利用此方法制得的氧气往往含有一种有毒的杂质气体—氯气, 所以, 无论是从实验的安全性, 还是从生成物的无污染考虑, 学生都更能了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优点。

三、做好环保知识的普及工作

为了使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环境保护观念, 我认为需在学校工作中把环保教育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例如:可利用晨会课、班会课等时间, 宣传环保知识, 还可以通过墙报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 这些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而在生活中, 我们应提倡学生节约用电, 因为电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的, 也是学习生活离不开的。在我国发电主要依靠燃煤, 煤中的一些元素燃烧后的生成物都会形成酸雨, 从而腐蚀建筑物, 使土壤和水质酸化, 导致粮食减产鱼虾死亡。所以节约用电, 就是节约用煤, 就是减少大气污染。同时由于煤燃烧的主要产物是CO2, 而空气中CO含量的增加, 会使全球气温升高, 进而出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现象, 因此提倡低碳生活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措施, 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出行尽量步行, 多植树造林, 家用电器不用时应关掉电源开关, 把空调设定在符合实际的温度范围, 改用节能型照明灯, 使用可降解的环保袋, 丢弃塑料袋, 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这些都是可以从身边做起的环保行为。

加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保意识

科学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改变着我们的文化, 但是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重视环境保护, 治理环境污染, 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社会各界对环境保护的呼声日趋高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在2006年6月5日透露, 我国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其中2005年达到2388亿元人民币, 占GDP的1.31%。目前全世界每年因沙尘暴损失480亿美元, 我国损失也达65亿美元。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与时俱进, 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 让学生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从而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看法。

一、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最突出问题之一, 也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 白色污染, 酸雨的产生, 天然水体的污染, 甚至地下水的污染, 沙尘爆天气的频繁出现等等都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创伤, 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 对环保意识的淡薄。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 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义不容辞。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我们的粮仓、能源库, 最终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无论社会如何进步, 时代如何发展, 我们都不能用环境的恶化作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因为那将导致一切人类文明化为乌有。

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关环保教育的素材很多, 平常要科学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一定要保护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比如对于刚刚接触到化学的九年级学生, 尽可能多举些实例, 增加可信度, 适时地进行环保教育, 借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 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还举一些实例和数据, 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等知名污染事件。还有我国的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 指出空调等的使用, 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 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 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 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讲《水的净化》时, 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发生于1986年11月1日, 瑞士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 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顺流而下150公里内, 60多万条鱼被毒死, 500公里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 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 啤酒厂停产。 (1) 2006年4月7日发现甘肃省徽县水阳乡一名儿童血铅超标以来, 截至9月7日, 共发现368人血铅超标 (100μg/L以上) , 其中列入诊断观察对象以上的7人, 诊断轻度中毒以上的1人。截至9月11日, 住院人数共179人, 其中儿童171人, 成人8人。从全球来看, 淡水资源短缺, 分布又不均匀, 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 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在讲述金属的回收利用时, 教育学生不要随意丢弃电池,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废旧的电池中的“铅”和“酸”溶液, 中毒而死的有11.8万人。一节废旧电池长期在地表积蓄, 能污染60万升水和40万平方米土壤。让学生树立科学处理废旧电池意识、爱护生存环境。通过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 既能对学生拓宽知识面, 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环保教育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据了解, 按教学大纲要求, 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 其中常会有毒物质参与或生成, 若处理不当, 对环境必然造成污染, 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的农村学校没有废水回收装置, 所以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则显得优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 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操作, 正确地闻气体、按节约的原则取用药品。虽然学生实验毒性不大, 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 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装置, 对收集的 (下转第31页) 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对于课本上有关有毒物质的实验进行改进, 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的排放, 例如针对模拟酸雨的危害实验, 使用插有燃烧匙的单孔塞, 向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 一块大理石, 一片打磨过的小铝片, 一片树叶, 将燃烧匙内的硫磺点燃后伸入集气瓶, 塞紧橡皮塞, 观察实验现象, 火焰熄灭后振荡, 观察到大理石、铝片表面有少量气泡冒出, 树叶发黄, 此实验不仅模拟酸雨的形成和危害, 而且消除了污染, 渗入了环保从点滴做起。让学生明白可以对课本实验步骤的改进和优化, 培养学生遇到事件进行挑战和创新。

四、环保教育应与身边的环境相结合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课堂内容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外, 还可紧密联系本地实际情况, 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 工业状况, 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 靖江交通业的迅速发展引起的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 导致了空气的污染。学校附近的化工厂废水, 废弃的排放, 这些耳闻目染的环境现状让学生明白环保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看得见、听得到的实例, 使学生更加增强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五、开展第二课堂, 加强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宣传环保知识, 例如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 让学生利用假期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厂进行参观访问, 实地考察, 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 分析化验, 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还可以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 利用橱窗、黑板报、宣传册等可用渠道进行宣传和展览等, 寓环保教育于社会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增强了参与意识。

总而言之, 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 保护环境!著名演员濮存昕在公益广告宣传环保知识中说的那样, 如果每个人都迈出一小步, 社会就会迈出一大步。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就是尽自己一份责任, 也是宣传环保的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环保意识地理教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环境教育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要求。重视和加强我国环境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党政干部的环境教育;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体系中的师生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环境教育;三是面对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尤其是对广大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更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是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坏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境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境教育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認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正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本前四单元以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环境取代了传统的四大圈层;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苦果。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操作

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中学的各门学科中地理学科非常直接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因此,做好环境教育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成为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为此,必须向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防范和制止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发生。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地理教学中还应该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口观,并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党的人口政策。因为人口的无限制增加,势必导致盲目地、无节制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如果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破坏,就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且自觉地宣传和执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小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达到具有理性的环境行为。一方面,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人类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主动地去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努力促成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作法

环境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搞好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须经过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育才能完成。“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使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四、环境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初中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篇12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目前我们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形式, 课堂教学在整个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 我们要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定要抓紧课堂教学这个重要机会,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环保意识.例如, 我在讲到“化石燃料的利用”时就会给学生介绍一些由于碳排放造成的二氧化碳, 从而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以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对于空气的污染等, 而在讲到化肥磷酸盐的时候, 就会给学生介绍一些由于磷酸盐的过度排放而造成的水质富营养化等问题.

二、理论联系实际, 从生活实际中入手进行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中, 有很多的知识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例如, 化学中所学习的空气、水、碳的化合物、各种燃料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这些东西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到, 并且对他们非常熟悉.因此,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就要注意把化学理论知识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从学生们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去进行环保教育, 例如, 我在化学课上就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活动, 像是在我国的过年过节时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为什么我们现在倡导使用无磷洗衣粉?我们的国家为什么每年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对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进行治理?学生通过对于这些发生在身边事物的讨论和思考, 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适当开展一些环保专题讲座,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除了可以结合中教材和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 我们也可以在一些比较特别的时间举办一些专题讲座, 例如, 我们可以在3月12日植树节这天给学生讲一讲水土流失的问题, 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给学生开设一些关于大气污染的专题讲座等.与平时的渗透式教育不同, 这种专题式的环保讲座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并且以这种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也可以丰富化学教学活动的形式, 开拓学生的眼界, 激发他们对于环保以及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在实验教学中加强环保教育

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都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 实验教学也就成为了我们开展环保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与其他的环保教育不同,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践行环境保护,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

1.合理控制实验药品的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 我们会用到各种实验药品, 而如果我们在使用药品的时候用量过大, 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环保的行为.因此, 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要让学生学会合理的利用实验药品, 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情况下, 要把实验药品的用量控制在最小化, 这样的实验显然会更加环保.当然, 我们也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等手段来降低实验药品的用量.

2.对实验素材进行循环利用

在化学实验中, 有很多的实验素材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因此, 我们在处理实验垃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垃圾分类整理好.例如, 把金属、塑料、纸等分类存放, 这样便于在以后的实验中把这些实验素材进行循环利用, 这样既减少了污染, 又节约了实验成本,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对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 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实验药品和产物, 而这些产物中有很多是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有害的, 而这些物质又很难被循环利用, 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把这些实验药品和产物随意丢弃, 而是要对其进行无害处理.例如, 我们可以用熟石灰中和残留的酸, 然后把其掩埋, 又或者我们对于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用高锰酸钾溶液处理等, 通过这些无害处理, 本来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物质就不会存在了, 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环境污染.同时, 这种对有害物进行处理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的增强.

上一篇:引导与培育下一篇:家畜化脓性外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