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环保教学

2024-07-12

化学中的环保教学(精选12篇)

化学中的环保教学 篇1

在生活中, 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比如水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以及垃圾回收等。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很少会考虑到身边的环境。但是, 随着工业的发展, 我们的环境问题已经遇到了新的挑战。工业的大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文明, 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工业三废和各种污染。它使我们的能源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污染了我们的地球, 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我国一直将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目的就是要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让人类能够繁衍生息。环境保护问题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深入而引起人们更多的重视。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化学学习与社会和环境紧密相连, 那些关于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实验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 都是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化学学习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这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与教学的要求, 还是化学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那么, 在初中教学中,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当前, 环保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化学则是与环保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作为教育者, 我们有责任把环保的意识传递给学生, 让一代代人的思想都种上环保的小苗。我们中国在最近的二十多年, 工业发展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如酸雨增多、水资源贫乏、臭氧层空洞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为学生展示类一些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1.从六十年代到现在, 我国90%的森林消失了, 造成的后果难以估计。

2.迄今为止, 我国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24%, 鸟类有12%, 植物有14%。

3.2005年哈尔滨缺水, 就是由吉林石化爆炸所引起的, 整条松花江的水都受到了污染。

4.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也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它除了水污染问题没有解决, 还产生了干涸危机。

在幻灯和照片的展示下, 学生都很震撼,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避免环境出现重大问题, 造成难以弥补的恶果, 学生都想为环保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样, 环保意识就轻松地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结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与环保相关的, 教师要巧妙地将这些内容与环保联系起来, 在适当的时机, 遵循不超出学生理解能力的原则, 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

例如, 讲解生产氧气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特性以及在哪些方面会对人类产生危害。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 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避免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中毒, 如果不慎中毒, 应该怎样处理。结合二氧化硫的特性, 为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原理, 让学生明白这种污染是怎样产生的, 应该怎样避免, 如何治理。再如, 教师可以在讲解水这一章节时为学生扩展一下水体污染的问题;在学习煤和石油时可以介绍一下“温室效应”是怎样产生的, 它具有怎样的危害, 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避免。

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应该是偶尔进行, 而应该结合要学的知识适时进行。教师可以多为学生找一些实例,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使他们对环保的印象更深刻, 视野更开阔。教师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环保和科技方面的先进成果, 逐步渗透到教学中去, 让化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紧密, 更贴近实际。

三、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环保意识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也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在进行实验教学时,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印象。进行实验时, 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试剂的储存知识和使用方法, 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这种言传身教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直接的教育。如硝酸的储存, 因为它具有见光分解且容易挥发的特性, 必须用棕色的瓶子放在阴暗处, 以免对空气产生污染。再如储存液溴时, 要用水加封液面和用蜡封瓶口, 溴水现配现用, 以免溴蒸汽飘散到空气中, 对空气产生污染。

在化学实验中, 许多气体、液体或者固体的生成物是有毒的, 有的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针对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对实验内容和仪器进行改进, 也可以对实验的形式进行一定的改进, 以尽量避免有毒有害物体的产生, 减少环境受到污染的几率。当然, 这种改进与变化要以不影响试验结果为前提, 也要便于学生观察, 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氯气等有毒气体时, 对其尾气的处理可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 进入碱溶液 (如氢氧化钠溶液) 来吸收。实验结束后,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收集起来, 放到废弃物回收处, 让学生从自身做起, 身体力行地贯彻环保措施。这样做, 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 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结合实际, 在第二课堂中培养环保意识

仅仅在化学教学中讲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状况, 有时还不能使学生有真实感受。对此, 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加入本地特色, 无疑将会使之更切合实际, 更能激起学生共鸣。教师可把环保意识的培养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 以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

例如, 结合课本中环境保护的内容, 教师可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利用闲暇时间到附近工厂进行参观访问, 实地考察, 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及对其空气和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 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 另一方面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增加了参与意识。使学生能真正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时刻牢记环保使命, 充分利用节约能源 (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 , 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 (如电池回收、不乱倒污水等) , 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 (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 , 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总之, 相比其他学科, 化学教学在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作为化学教师, 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优势, 为了美好的环境, 为了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培养出众多的“环保小卫士”, 用我们的知识来保护这个美丽的星球, 给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

化学中的环保教学 篇2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环保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的宣传教育,我们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都需要使用到化学,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化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环保课题是我们化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其意义远比教会学生配平化学方程式来的重要!当然学习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实践,没有好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我们化学教育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把环保概念融入进去,把理论教学、环保实践结合一起。

关键词:环保意识;化学;教育教学;渗透;策略;探析

一、现状

环境保护教育非常重要。如何科学的保护环境就需要对学生进行环保化学教育,了解其原理才能补救和保护。我们要在化学的课堂里、活动课里和实践课中不断研究如何使用化学知识以保护好环境,提高学生环境保护能力与意识[1]。

二、具体措施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包括空气污染、酸雨、温室效应、土壤沙漠化这些问题与化学都息息相关,从污染物成分来看百分之九十其实都是化学物质,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污染问题,必然要采用化学手段[2]。那么我们化学课程设置里就应该把环保知识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让学生重视化学对于环保的重要

经济、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比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排放过多,出现酸雨,酸雨又让土壤酸化,植物存活率降低,植被面积减少,二氧化碳不能及时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分解,这又造成温室效应。全球气温上升,又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全球气候失调等,一个环境因素被破坏往往会导致出一系列的问题,让人类、动物、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先让学生理解学好化学才能正确的保护环境。

(三)利用环保知识在高考中及平时教学中的习题进行教育

教师应该利用好平时的教学习题,将环保知识与考试和作业联系起来,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让学生能关注环保、关注自然。教师鼓励学生去了解环保常识、知识,把理论与环保实践结合起来。

(四)多开展环保课外活动

比如说在一些环保日,像植树节,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去森林里知识,顺便讲解植物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随后可以讲解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知识,让学生明白这些化学知识也能理解植物在人类生态环境中有多重要,引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结合当地区污染实况,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城市污染很严重,几乎每一座城市会有工厂,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染地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环境污染有多可怕,才能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环保问题,并讲解污染原理,与学生讨论,制定环保策略,进行深入的环教育,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想要保护好环境,就好有强大知识储备,让学生能更用心的学习化学。

三、结语

虽然我们化学教学的.环保内容与考试的联系不大,但是保护环境,人类才能更好的生存,这不是一场考试可以决定的,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保护教育力度必修加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才能让世界未来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何晶.浅析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247-248.

[2]郭艳涛.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21-122.

[3]许元明,韦友欢.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的途径探讨[J].科技信息,2013,04:49+51.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教学探究      化学实验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因为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保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水平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就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中学生来说,正值青春年少,充满活力,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在我们中学化学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把握课本知识内容,讲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物质与污染环境有关,如硫的氧化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这些污染物多来源于作为能源的煤、柴油、汽油的燃烧以及化工和医药生产等行业。一方面,这些物质的吸入可引起人类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甚至中毒死亡;另一方面,如硫的氧化物过多的逸散到空气中,则会形成酸雨,可造成金属腐蚀、建筑物的毁坏、土地酸化、森林植被破坏死亡和涵养水分的功能丧失,如此等等。这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根据污染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来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教师再给予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新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得有用的化工产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溶液吸收或制成相应的化工产品(如NO、NO2可用NaOH溶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通常就用酸液来吸收(如NH3用浓H2SO4吸收)。某些有毒物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H2S可通入CuSO4溶液中转化为CuS沉淀)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使他们明白,既要消除污染,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会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如多余的氯气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了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结合实际生活,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提高学生的环境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的环境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确信环境污染已经逼近我们,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紧迫感,提高其参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如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任何生化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已造成自然水域的污染,若不采取措施,这一现象会更加严重;在农业上,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的使用,对农作物的增产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可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洗涤剂、洗衣粉、喷发胶、修正液等都会给环境带来污染。而这些都与化学有关,又贴近生活,对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极大的好处,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积极提供课外环保读物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是笔者认为,仅仅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教师在课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内容来帮助学生加强环保知识的累积。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供一些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世界观引导作用。比如在《臭氧》一文中,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对氟氯烃的介绍,可以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对臭氧造成的危害,而形成的臭氧层空洞,则是造成地球上生态变化的主要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认识到保护臭氧层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对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来说,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当作一项基础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绿色的种子。

【参考文献】

[1]何平.浅议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文理导航(上旬),2010(04).

[2]曹亚玲.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06).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4

一、结合教材内容, 在课堂上进行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有的以专题形式出现, 有的夹杂在教学内容之中, 有的则需要教师挖掘。这些内容既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同时还兼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怎样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在教学过程中,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介绍酸雨危害时, 可通过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了解其危害性, 面对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 唤起学生对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 唤醒学生心灵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家园的向往。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 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代世界的社会问题, 只有全体公民共同关注和参与,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结合化学实验,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 能让学生更加客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 有的学生惟恐现象不明显, 或好奇心驱使, 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 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性检查, 在实验过程中, 气体泄漏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 实验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对此情景,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 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 以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 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 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 一则可消除污染又能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条件下不能回收的,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倾倒, 然后统一处理, 严禁乱扔废渣, 乱倒废液以造成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 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场所, 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县河周围, 干河上下, 自己村边的水环境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污染→瓜果蔬菜污染→粮食污染→威胁人类健康。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 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 办展览和小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认识到破坏环境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是一种违法行为。

四、结合中考复习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中考复习题中涉及到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有关环境问题, 波及范围之广, 造成后果之严重令人为之震惊, 铁证如山。一篇篇活生生的教材, 又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化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有效开展 篇5

【摘要】: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提高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帮助我们了解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常识和现象。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环境中许多污染都是由化工生产和化学物质所造成,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在化学学习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关键词】:化学学习、环境保护、化学污染、有效开展

全球性环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我国的环境状况也不容乐观。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困扰着我们。最近几年,见诸报端的相关事件更是连续不断。例如: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2006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2008年奶制品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上千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以及雾霾天气等,其中多是由化工生产污染引起的,后果已是触目惊心。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二、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的意义

“环保”是21世纪的首要课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球环境与人类的生存问题密切相关,如今环境保护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环境保护与化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蕴含着化学知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三、化学教育中学生环境意识的有效开展

1、加强课堂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环保基础知识。

课堂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化学教师要在课堂中逐点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一些涉及环境问题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是他们学习环境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努力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真实、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和落实环境教育。例如在教学碳的氧化物时,可同时介绍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当讲解硫的氧化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和危害;当讨论到有机物时,教师则可结合烃类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引起的几次污染事件、由乙烯聚合反应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的危害等。

2、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充分贯彻环保理念。

在化学实验中,同样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教师可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机会,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的教师示范、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就开始落实环境保护意识。

(1)、合适方法、药品的选用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环保的实验方法,并且选用一些无毒无危害的材料。比如自燃实验,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都采用的是白磷来给大家做实验,但是白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物质,而且白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发挥的有毒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可以用其他一些无毒的物质或者材料来代替白磷,比如碳粉等。

(2)、控制药品用量

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减量、减费“的环保意识,力求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尽量减少废弃物排放。改进实验设备时一个可行的办法,例如在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中,可用注射器来代替试管进行试验。注射器装置属于封闭体系,更易于对比观察,而且药品用量比改进前少得多,同时能防止有毒气体NO生成NO2的泄漏而污染空气。(2)循环回收利用

在做实验时,尽量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有毒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也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对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金属、纸、塑料等均可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放在规定的地方,统一清理存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无害化处理

在化学实验中,有时会产生有害物质。为防止污染要对这些有害的实验产物做无害化处理。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放出的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又如在做硫粉和氧气燃烧的实验时,可在集气瓶里倒入少量碱溶液,让二氧化硫气体大部分被碱溶液吸收,尽量减少二氧化硫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这样不仅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而且强化了环保意识。

(4)、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对“减量、减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或者改造,。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节省资源的观念,带领或者指导学生对化学教材中的实验、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设计一条生产工艺流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也让学生对环保有了更多的认识。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好要将环境保护教育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和兴趣等,有计划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1)开展课外兴趣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保课题调查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检测大气污染物的体积分数或者质量分数,测定附近河水的酸碱度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化工厂,实地考察周边水质环境。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一方面,教师在可以学校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查找有关环保法规。如《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物处理办法》,《水污染法》等,学生通过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增进学生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老师可我借助各种“纪念日”,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宣传。例如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让学生们在宣传中了解我国有关这方面的规定和常识,以提高学生在环境管理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3)及时向学生传播环境科学的动态。

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时俱进。

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 篇6

一、紧扣教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

在教学进程中,当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我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我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空洞现象”。臭氧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因其有特殊的气味而得名。臭氧在大气中非常稀薄,但它对地球表面生物体的保护却是很重要的,因为臭氧可吸收紫外线。如果臭氧层大量损耗,使紫外线明显增强,人们受到较强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氟里昂,它在大气中把臭氧催化成氧气,使之失去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氟里昂广泛存在于空调、冰箱等使用的制冷剂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做一名爱护臭氧层的家庭小主人,使用无氟冰箱。

在学习“煤和石油”时,我结合二氧化碳的循环特点,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就会产生“温室效应”,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极地冰川融化,海平线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因此,要开发新型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积极参与到绿化工程中去防止全球变暖。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理念,如:(1)及时关电脑。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消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在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2)多乘公交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和植树,因为消耗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树木。

在学习“燃烧和燃料”时,我向学生介绍有关“酸雨”的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淡烟疏雨在杜甫眼中美不胜收,然而现在世界许多地区飘飘洒洒的,不是滋润万物的甘露,而是危害环境的酸雨。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腐蚀建筑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那么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含有硫元素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有害气体在气象因素的作用下氧化,逐渐变成硫酸、硝酸,随雨飘落,就形成酸雨。因此对家庭取暖的燃煤进行脱硫燃烧,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等新型能源可有效防止酸雨的形成。

二、结合化学实验,增强环保体验

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多收集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气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此外,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的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在实验操作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让学生体验环保。

三、利用课外活动,组织环保行动

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的观点,我举办了“家庭生活与环保污染”讲座。实际研究表明,工业污染占环境污染的41%左右,家庭污染占59%左右。有关专家统计发现,一个人一天平均要制造0.9千克垃圾、5个不可降解的塑料袋、2~3个一次性饭盒;一个人因洗发、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制造的约200升废水在污染着河流、大海和土壤。可见环保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减少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环保要从自身做起,从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做起。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7

一、结合教材内容, 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中, 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 渗透环保教育。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过程中介绍一些与污染相关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针对物质自身的性质引出环保讨论话题, 如怎样避免实验室、工业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教师还可挖掘教材中与环保相关的知识, 通过渗透的形式, 在介绍物质或者操作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 引导学生掌握环保知识。例如, 在讲解 “氮与氧化物”的内容时, 教师在介绍氮氧化物的产生时就可引入与其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某些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而某些化工生产过程, 如氮肥、炸药等的生产过程也会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吸烟也会产生氮氧化物污染。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后, 最终会形成硝酸, 硝酸是酸雨的成因之一;氮氧化物与其他污染物在特定的条件下还会产生化学烟雾污染。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结构, 如何安装排气催化装置等, 做到学以致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利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应用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手段。因此, 教师在开展化学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时, 就应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环保问题, 培养环保意识。在教学中, 教师还可开展探究实验, 让学生收集不同杂志上刊登的与改进实验有关的资料, 对高中化学实验的方案进行改进。这样既能够优化实验效果, 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例如, 课本中的氧气制备实验, 其方法太过繁琐, 而且会有一些反应物被废弃, 产生资源浪费。此时教师就可带领学生优化实验, 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氧气。通过实验启发、引导学生简化反应, 提升实验效能, 减少污染,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 “蔗糖与浓硫酸”的炭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的刺激性气体, 对空气会造成一定的污染, 人们吸入该气体后会咳嗽不止。在教学中, 教师可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制定改进实验的方案, 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进 (如下图所示) 。

此实验装置不仅能够让学生观察到蔗糖炭化的现象, 还能够避免实验产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三、开展课外活动,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外, 课外活动也是化学教学的组成部分, 是课堂的拓展与延伸。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环保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外开展环保教育, 能够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 使学生深刻感受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在课外, 教师可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协助学生成立不同的环保兴趣小组, 如废旧电池与废旧塑料回收小组、水质跟踪测量小组、空气污染监测小组等。定期开展环保活动, 使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由此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到造纸厂、污水处理厂、发电厂等进行参观, 了解工业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与防治的情况, 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此外, 教师还可邀请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辅导员, 可针对“酸雨的形成”等环保专题展开互动讨论, 强化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地实施环保教育, 每位教师都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的兴趣特点, 收集教材中的环保素材, 引导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培养环保意识和习惯。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既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 又能够让学生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因此, 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 渗透环保教育;利用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习惯;开展课外活动,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最终实现“绿色化学”的教育目标。

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8

一、增强环保意识, 备好实验课

在旧教育界观念支配下, 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教育, 轻视能力培养, 忽视素质教育。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不备课或只作简单备课;备的课中主要对知识考虑较多, 而对环境教育不考虑或考虑的较少。因此在利用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境教育, 就必须增强环境意识, 要有意识地从环境教育的观点出发备好实验课。备课时, 既要设计好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 更要设计好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特别是有毒气体实验中毒气泄漏的预防、处理、吸收及停止实验的方法设计, 实验中废弃物的处理、回收与再利用的方法设计等, 消除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比如, 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中, 对于尾气的处理有多种实验方案, 可以用气球回收尾气, 可以燃烧尾气等, 教师在准备实验时应设计好一种较理想的尾气处理方法, 以防止实验中一氧化碳泄露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二、以身作则, 规范实验操作

1. 实验过程中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要经常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 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在棕色瓶子并避光保存, 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试剂量的取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 增强感性认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 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 获取最佳实验效果, 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切实可行的。我们的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实验, 只要能够证明相应的实验就可以了, 因此, 我们在使用药品的时候一定要本着节约的原则。例如, 我们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否则, 一氧化碳将会对我们空气造成污染;再如我们在做铜和浓硝酸反应时, 可以采取用注射器加入药品, 这样既能很好的观察到实验现象, 还能防止二氧化氮造成的污染。

2. 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 废渣、废水的排放日益增加, 环境恶化, 严重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我们国家的燃料仍然是以煤为主要能源, 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酸性污染物与雨滴形成酸雨, 对人的危害比二氧化硫高10倍, 能引起肺水肿, 使水体酸化, 可以使鱼类绝迹。因此,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试剂, 减少废弃物, 同时要学会对其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决不能随意乱到。有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还原氧化铁的时候尾气可以收集起来, 或者直接转到正在加热的酒精灯的地方, 让这个尾气得以充分的利用。学生做实验后很容易将药品随意倾倒, 我们必须要强调注意, 同时准备好废液桶, 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这样可以减少污染。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 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 又能利用废物。有的废酸可用于第二课堂活动。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 用以消除酸气。对实验药物的回收综合利用, 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另外也应教育学生自觉地实行。例如在演示实验中不忘在这方面留下示范, 在分组实验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药物。鼓励学生利用废物, 处理废物。教育学生不可因事小而不为, 这样做是一种精神文明的行为。持之以恒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

3.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和身体力行。

教师要善于恰当地处理教材, 要在实验中有机地把环境科学知识渗透与其中, 深挖教材和学生实际, 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平时做环境教育的有心人, 努力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典型科技成果, 把与教材有关、受学生欢迎的资料收集起来, 使孕育着丰富环境知识的化学教材生动活泼。做到渗透自然, 联系实际, 使学生亲切地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环保应随时重视, 才能做到保护环境, 控制污染, 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除了必备的科学研究等基本素质外, 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献身精神。作为教师, 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积极宣传渗透环保知识外, 还应身体力行地在化学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十分重视环境意识的培养, 师生共同从自身做起, 严格要求。对有些有毒有害物质不能乱抛乱倒, 学会妥善处理, 决不能边讲环境保护, 边做污染环境的事。教师要做环境保护的热心人, 要身体力行, 积极实践, 做学生的表率。

三、努力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专业修养上要有高的要求, 在专业的研究上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在知道学生实验时候, 能够举一反三, 对不同的实验能够进行合理的改进。尤其是在有毒物质参加或有有毒物是生成的反应时, 要在装置上及药品的用量上以污染最小化为要求, 在最小的污染范围内达到实验的效果。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意识培养 篇9

一、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社会面临环境日益恶化、能源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涉及许多学科的综合问题,其中许多与化学有关,而中学阶段的教育又是开展全程性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环节,对中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化学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和如何防治,等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二、在化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使整个社会对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新的正确的理解和态度,使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激发人们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 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科学探究作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其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化学实验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实验探究作为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方式和重要的学习内容,应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但是,由于进行化学实验活动本身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也容易造成污染情况,因此,如何通过“控污减排”教育,即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控制或减少学生做化学实验时产生的污染物,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和走上社会参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学生刚学化学实验时是一张白纸,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抓好学生实验的常规教育,重视学生实验的养成教育,环境保护的意识就能深入学生心田。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教师可以以环境污染物为实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另一方面,教师在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实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放出的实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又可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3.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

(1)通过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例如:让学生通过测定水源的颜色(与自来水参照比较)浊度气味、p H值,了解简易测定水质污染的方法,进一步加深了解酸雨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从而认识到控制SO2、NO2等有害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2)举办专题报告会,阐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以及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等知识,着重介绍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发展与治理同样并重的方针,让保护生态环境、防治“三废”污染在生产生活中得到真正落实。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0

一、加强环保宣传

教育和引导学生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如提倡使用布袋, 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 不燃放烟花爆竹, 使用节约型水具, 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不焚烧秸秆, 不在野外烧荒, 垃圾分类回收, 回收废纸、废电池、废金属、废玻璃, 不滥烧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品, 自己不吸烟, 奉劝别人少吸烟, 不向江河湖海中倾倒垃圾等。

在教学中, 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 如工厂的烟囱冒黑烟, 工厂的污水排入河流, 河流上浮满垃圾, 土地板结断裂等。告诉学生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 让学生自己上网搜集人类破坏环境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对自己寻找到的资料往往更加相信, 印象更加深刻。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片、录像等分发一些资料让学生从这些触目惊心的资料中产生这样的意识——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保护环境, 应该从自身做起, 从小事做起。在教学中应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环境的情感。

二、结合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习初中教材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时, “保护空气”一节中说到“随着工业的发展, 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农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有关。”同时, 第30页左图以发人深省的幽默漫画为主线索, 引出了温室效应、臭氧的困境、酸雨、汽车尾气等多个专题的学习, 同学们知道了污染清洁空气的原因是什么?它是由于人类的活动, 特别是近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工业的蓬勃兴起,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而没有重视环保问题, 使各种废气昼夜不停地排放到空气中, 因而大气中增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物质。例如发电厂、农药化肥工厂和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 以及千家万户的家庭用煤的燃烧等产生的废气烟尘大量排放到空气中, 使空气中含有了大量的硫氧化物、灰尘和各种挥发性物质, 从而造成空气的污染;改变了空气的组成, 臭氧层处于困境;温室效应逐步增加;“香烟”导致了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产生。

在初中化学教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4“爱护水资源”的学习中, 对中国水资源特点、全球水资源概况与分布、水污染、水的自净等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对有关“水”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例如草原的开垦、森林的砍伐, 使植被遭到破坏, 造成水土流失。越来越多的有机物排放到水中, 这些有机物易使水“营养化”, 使水中的藻类和水生植物生长茂盛, 从而过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造成水中缺氧, 使水中鱼类等因缺氧死亡。

三、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在教学实验室药品的使用后应将药品放在指定的位置, 不能乱丢乱倒乱放, 也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中时, 一部分学生对此无法理解, 我们可以把学生用过的药品取一小部分溶于水, 看到水变色后, 他们认为这已经不能用于另外的实验了, 水已经被污染了;这时要求学生总结, 经过讨论之后的结论是:“使用过的药品要回收利用或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环境问题: (1) 认识“三废” (废水、废气和废渣) 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 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4)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四、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 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 走向实践, 成为保护环境、创造人类美好环境的文明使者。

总之, 环境保护教育, 从小抓起, 从我做起,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 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摘要:初中化学教材中, 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是一门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 在化学课教学中, 对学生适当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的环保教育 篇11

关键词:环境关注;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2-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57

经济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环境做依托,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环境科学知识也应该成为组成每个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灌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现代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诱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偶像和榜样,在教育学生之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表里如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中。

如果见到地上的纸屑、果皮,或者是讲台上的一抹粉尘,我们能够不动神色地自然而然地捡起或擦掉,这比任何的教育语言都有力度,学生也会将这种事情当做自己份内的工作,自觉去践行。

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环保教育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化学教材在注重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能体现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空气的组成”这一节,学生不仅要了解空气、氧气对人类、动物、植物的重要作用,还要了解不同地域的空气成分可能有差别。

我在讲解这个问题时结合本地实际,让同学们比较:教室内的空气与操场上的空气的区别;雨过天晴后的空气与多日晴天的空气的区别;化工厂附近的空气与南湖公园的空气的区别。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空气会被污染,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让学生六人一组进行讨论,例举本地空气污染的情况。学生兴趣高涨,5分钟内找出本地许多污染空气的现象:

1.山丹煤矿的鸟都是黑的、大白粉厂的柏油马路是白的。面粉厂工作的阿姨眉毛是白的……

2.化工厂附近很难闻、汽车走过去时很难闻、屠宰场门口看着很干净却很臭……

让学生寻找有关资料了解这些气体和粉尘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恶果,使学生树立保护空气的意识。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容易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如果我们放任不管,就会产生污水乱流、毒气乱冒的现象。此时正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化学实验教学要力求用最少的药品,获取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

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对于硫粉的取用量必须限制,硫粉太少,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学生很难观察仔细;硫粉太多,又会产生较多的有毒气体S02,如果扩散到实验室中,就会对师生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时在瓶底先放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以达到吸收有毒气体S02之目的。

(二)正确处理废弃物,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适当选取药品以减少废弃物,更要对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正确的处理,有的还可以再重新利用。例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物可做钾的焰色反应,或用于花、草、树木的良好肥料,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第二课堂中的环保教育

生活的外延与教学的外延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带学生到环保第一线去。

如在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后,我们组织学生对雨水、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得出被污染的水很难净化。

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每个家庭、学校、城市街道进行排污调查。针对我县白色污染的主要品种、产生量、有哪些危害、如何清运、对本地生态有什么影响、回收价值如何、回收情况如何等进行重点调查。做完之后,让学生以 “给环保局长的一封信”为题写出书面报告上交,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结合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环保教育

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用破环当地的生态环境换来的。国家现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整改举措,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该从教育入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影响,形成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才能更好地做好今后的环保工作。

我们在介绍一氧化碳的毒害时。强调用CO还原CuO时,过量的CO应以点燃的方式及时除去,或将尾气收集后处理,也可将尾气用导管再引入CO还原CuO的反应容器中,循环使用。同时利用我们本地发生的煤气中毒事件警示大家让学生切实体会到CO的危害性,尽量减少CO的产生量。

学习了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后提出了保护臭氧层的措施: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肆意排放。

六、通过社会活动和法律法规的学习进行环保教育

我国政府和许多国际组织都规定了许多与环保活动相关的纪念日,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节水日”、4月7日的“世界无烟日”等,我们通过这些纪念日活动向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讲述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让学生更加了解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总之,教育的目的并不是教师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全盘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观唤醒。因此,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和环保教育,让中学生正视我们的社会环境,促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获得环保知识,直接或者间接地为改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够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并且把创造美好的家园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参考文献:

[1] 王国柱.初级中学教学工作中的环保教育初探[J].新课程学习:上,2012(4).

[2] 陈卫国.化学教学应渗透环境保护意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8).

[3] 王军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进行环境保护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4] 周帼雄.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教育[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5).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篇12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污染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因此, 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践行环保措施。

一、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我通过认真研究九年级化学课本和《化学课程标准》, 将这些内容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适时、适当、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如下是我总结的“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渗透点一览表:

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从折桥中学实际出发, 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基础, 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科学地确立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以“学生自主行动”和“师生联动”两种不同层面的活动形式, 有效地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一: 学生自助活动———“爱我家乡河”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由组建活动小组, 要求在家长监护下开展活动。首先让孩子们上网查询大夏河的原貌和历史; 然后家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大夏河, 了解今天的大夏河……从中, 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河的命运, 自觉走上了保护家乡河的环保道路。

活动二: 师生联动———“城市护卫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分配城市护卫队的小组, 小组成员跟随老师到城郊、市区、学校附近等地, 一边采访当地群众, 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 一边到“临夏皮革交易市场”“临夏水泥厂”进行调查, 返校后, 小组成员讨论, 写出了调查报告,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书面建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对环保的理解不止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 而是自发的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萌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小公民道德感。

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体会环保的紧迫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列举环境污染事件,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例如, 在生活中, 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 大街上, 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 森林里, 人们不断的砍伐树木, 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平地……人类的一些行为, 使清清的河水变成垃圾河、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天空、使可再生资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再这样下去, 人类就会灭亡。通过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污染事件及危害, 学生一定会感觉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四、联系生活实际, 践行环保措施

第一, 让学生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把废弃物扔到垃圾桶或者指定容器内, 特别不要乱扔废电池。第二, 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 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第三, 吃完的口香糖和泡泡糖, 用纸包裹, 然后再将它扔到垃圾箱内。第四, 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破坏校园内绿化, 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第五, 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 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六, 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第七, 告知家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第八, 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绿色出行。第九, 尽量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 减少水体污染。第十, 不然放烟花爆竹。第十一, 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总之,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 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随处发芽, 随处开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 .

[2]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 .

[3]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下一篇:沟通无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