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诊断(精选11篇)
关节镜诊断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与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价值分析。方法 134例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7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检测膝关节的损伤, 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关节镜检测膝关节的损伤。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出前交叉韧带42例, 检出后交叉韧带22例, 未检出3例, 总检出64例 (95.5%) ;对照组患者检出前交叉韧带34例, 检出后交叉韧带23例, 未检出10例, 总检出57例 (85.1%)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检出完好3例, 损伤46例, 撕裂18例, 总损伤率为95.5%, 对照组检出完好10例, 损伤35例, 撕裂22例, 总损伤率为85.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磁共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较关节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关节镜,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是最易损伤的关节, 急性损伤时韧带轻者损伤, 重者当即撕裂, 然而其恢复较慢, 往往需要>6 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1]。目前临床检查主要有关节镜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方法。相关研究显示, 采用磁共振能够有效及时的发现损伤部位, 且能够更好的帮助治疗,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为提高临床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 探讨磁共振与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价值分析, 本研究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 分别采用磁共振和关节镜检测, 取得不错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9 月~2015 年9 月本院治疗的134 例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7 例。实验组中男36 例, 女31 例, 年龄21~43 岁, 平均年龄 (26.3±4.2) 岁, 手术时间为伤后1~3 d, 平均受伤时间为 (2.1±1.3) d ;对照组中男34 例, 女33 例, 年龄20~44 岁, 平均年龄 (26.4±3.6) 岁, 手术时间为伤后1~3 d, 平均受伤时间为 (2.2±1.4)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检测方法, 检查仪器采用超导性磁共振仪和线圈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 按矢状位, 冠状位顺序进行加权成像, 脂肪抑制等。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关节镜检测方法, 采用关节镜全套手术设施, 麻醉后, 使患者处于平卧位, 并使其膝关节呈90°屈曲, 在髌下内外侧建立通道并插入关节镜, 灌注生理盐水后探查各部位的损伤程度。探查结束后,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止血包扎。
1. 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损伤的准确度, 以及患者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检出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韧带损伤程度。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检出前交叉韧带42 例 (62.7%) , 检出后交叉韧带22 例 (32.8%) , 未检出3 例 (4.5%) , 总检出64 例 (95.5%) ;对照组患者检出前交叉韧带34 例 (50.7%) , 检出后交叉韧带23 例 (34.3%) , 未检出10 例 (14.9%) , 总检出57 例 (85.1%)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检出完好3 例 (4.5%) , 损伤46 例 (68.7%) , 撕裂18 例 (26.9%) , 总损伤率为95.5% ;对照组检出完好10 例 (14.9%) , 损伤35 例 (52.2%) , 撕裂22 例 (32.8%) , 总损伤率为85.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关节容易损伤, 而韧带是关节活动的关键部位, 其损伤将直接影响关节的活动, 因此对关节的保护尤为重要。关节是一个动态的器官, 是身体活动的重要环节。而膝关节则是全身关节中关节面最不吻合的关节, 由于运动或长期受到过大的压力, 膝关节是最容易损伤的关节之一。然而由于形态相似的半月板存在从而弥补了因关节面不吻合而造成的空隙, 增加了关节面的稳定性。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以股骨内侧腂在胫骨上坏绕运动构成, 因此交叉韧带损伤容易出现, 其中尤以前交叉韧带损伤多见[2]。治疗膝关节韧带损伤时, 临床上常常采用传统的关节镜手术进行检查, 主要采用“三角操作技术”, 其主要是在髌下内外侧进入通道并插入关节镜, 灌注生理盐水后探查各部位的损伤程度。其准确性和安全性一直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 采用MRI检测则具有安全性高、检出率高、检测准确的优点。其MRI韧带挫伤主要表现为韧带增粗、模糊, T2WI见局限性不规则高信号, 仍可见连续的纤维束;完全撕裂则表现为韧带明显增粗, 边缘不规则, T2WI出现局限或弥漫性高信号, 韧带连续性中断[3]。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总检出64 例 (95.5%) , 对照组患者总检57 例 (85.1%)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验组检出完好3 例 (4.5%) , 损伤46 例 (68.7%) , 撕裂18例 (26.9%) , 总损伤率为95.5%, 对照组检出完好10 例 (4.47%) , 损伤35 例 (52.2%) , 撕裂22 例 (32.8%) , 总损伤率为85.1%,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磁共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比较传统的关节镜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洁, 梁碧玲, 钟镜联, 等.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比较研究.当代医学, 2010, 16 (19) :112-113.
[2]郑雷, 刘禄明, 孙百胜, 等.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撕裂的MRI表现及临床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 30 (6) :384-388.
[3]郑雷, 孙百胜, 刘禄明, 等.MRI诊断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临床应用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9, 25 (11) :1625-1628.
关节镜诊断 篇2
3.X线的应用:X线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X线摄影,高电压摄影),造影检查
4.X线机的构造:X线管装置,高压发生装置,控制装置,透视用影像装置,机械辅助装置。
5.X线透视与摄片的优缺点 :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检查费用较低。透视的主要缺点有: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少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X线摄影: 与透视的优缺点正好相反,其优点是:能使人体较厚、较薄的部位清晰地显示在X线照片上 ;病人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要小于透视、低于CT检查。X线摄影的缺点是:不能动态观察,检查费用高于透视。
6.CR与DR优缺点(CR是数字X线摄影DR是计算机X线摄影)
:CR优点是可与床边机配合进行诊室床边摄影;缺点是工作效率低,增加摄影成本,对影像的分辨力及清晰度提高不多。
DR优点是成像速度快,有高的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缺点是部分产品相对较贵。7.摄片基本要求:骨盆正位片,一侧桡、尺骨正位片及同侧胫、腓骨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摄胸部和腰椎正位片。摄片质量要求:摄片位置准确,对比度良好,直接曝光区呈黑色,软组织是灰色,层次分明,皮质和骨小梁显示清晰。
8.儿童的骨骼特点:骨骼最初以软骨的形式出现,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 :长骨骨端有骨垢,为了生长发育,一个是红骨髓含量高,处于造血活跃期
9.儿童骨折包括:靑枝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10.骨折: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骨质疏松 :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均减少,而比例仍正常。
11.骨折愈合的标志:以骨痂多少及骨折线是否清晰为标准,如果骨折线模糊,有骨痂生长了就开始愈合了。
12.脊椎骨折的特点: 脊椎骨折不需要较大外力作用即可发生,60~70岁患者发病率最高,可发生在一个或多个椎体,主要发生在胸腰椎。脊椎骨折X线表现为椎体水平骨小梁减少,椎体前缘皮质厚度减低,终板厚度改变,呈双凹形或楔形改变。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包括腰背及四肢关节酸痛、乏力等
13.关节脱位包括: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
15.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
(1)生长情况 : 良性是生长缓慢,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 ;恶性是生长迅速,易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可有转移。
(2)局部骨质变化 :良性是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恶性是呈侵润性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
(3)骨膜增生 :良性是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恶性是可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且多不成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
(4)周围软组织变化 :良性是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恶性是长入软组织形成肿快,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16.转移性骨肿瘤:主要通过血液途径转移。
(1)成骨型 X线表现:病变为高密度影,居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密度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多发生在腰椎与骨盆。常多发,境界不清。椎体不压缩、变扁。
(2)溶骨型X线表现:
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病变发展,破坏融合扩大,形成大片溶骨性骨质破坏区,骨皮质也被破坏,但一般无骨膜增生。
17.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特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累及全身任何能活动的关节以四肢关节尤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为主最常受累的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庶趾关节其次腕、肘、膝、肩、踝、胸锁、髋、寰枢椎关节也可被累及。此外额颌关节、环构关节及其他颈椎偶可受累。18.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骶髋关节的改变,脊柱的改变,周围关节的改变
19.退行性变与骨质增生的区别:骨质增生是退行性改变的表现之一。骨质增生: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质数量增多,变致密的现象而言。是骨的基本影像学表现。
踝关节扭伤的自身诊断治疗 篇3
一,自身诊断
1,骨折。局部随即明显疼痛、肿胀、皮肤青紫,不能行走,压痛明显,踝关节活动受限,手压有骨擦音,严重者则出现畸形。有以上情况的,要去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2,无骨折:躁关节扭伤后,局部无明显疼痛,无明显肿胀压痛,皮肤膏紫不显,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手压无明显的骨擦音,诸症均轻,属这等情况的,可进行自身治疗,效果满意。
二,自身治疗
在扭伤的48小时内,可用下列两法连贯性地进行治疗:
1,浸泡与冷敷:用自来水或井水放入盆桶内,将患肢踝部放入水中浸泡,一般将水淹至踝上8~5寸,或用湿毛巾浸透凉水置于局部,8~5分钟更换一次,每次浸泡或湿擞20分钟,每六小时治疗一次。可达到冷缩血管、止痛消肿的目的。
2,自身按摩;紧接上法,将患肢抬高,置于相应的桌凳上,用轻手法在患处慢慢按摩。先用两手自足骨挤捏至踝部,然后自躁部挤捏至踝上5寸左右处;继则用手微握拳,用小鱼际采用刮法,自足背轻轻往躁都刮,反复8~5饮,约进行10~15分钟,手法要求轻而缓慢。以上两法共治时间约30分钟。
在扭伤的中后期,可用
熏洗热敷:用开水放置盆内,将受伤踝关节先熏、后洗、再泡,有条件者可用中药活血化淤之品或用樟木树皮4~6两煮水熏洗,每次熏洗10~20分钟,每日1~2次,注意勿烫伤皮肤。
医疗练功。先行伸,屈膝,踝关节锻炼,反复进行20次,每日2~8次,8~5天后,以踝关节活动为主,其法:足尖自下往左向上至右里圆形转动,反复进行20次,然后用一根长一尺左右的木棍或酒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用脚底来回搓动20次,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
关节镜诊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 年1 月—2015 年5 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韧带损伤患者100 例。 男62 例, 女38 例;年龄12~70 岁, 平均 (37.8±8.2) 岁;共累计117 个受损膝关节, 右膝关节55 例, 左膝关节62 例。 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 受伤主要原因为车祸、扭伤、跌伤。 均于伤后72 h内入院行MRI检查。 主要临床症状为活动受限、关节绞锁、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等。 MRI、手术及关节镜诊断的对象均为该研究纳入的100 例患者。
1.2 方法
MRI检查: 使用GE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 膝关节专用线圈, 对患膝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 必要时加横轴位扫描。 矢状位FSE T2WI (TE 85 ms;TR 3500ms) 、FSE T1WI (TE10 ms;TR500 ms) 、PD (TE 35 ms;TR2 200 ms) 序列; 冠状位参数同矢状位。 冠状位层距1mm, 层厚4 mm;矢状位层厚3 mm, 层距取1 mm;矩阵256×256, FOV16×16[2]。 MRI诊断:两位放射科诊断医生对MRI图像进行分析, 其中一名为高级职称, 负责观察并分析图像, 最终评价时取两位医师一致意见。 关节镜检查:两位骨科医师操作, 于关节镜下确诊韧带损伤, 之后给予手术治疗, 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间隔时间必须在15 d以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100 例膝关节MRI、关节镜及手术诊断结果, 韧带损伤类型;观察MRI下韧带损伤具体表现。
2 结果
2.1 该组100 例患者MRI与手术诊断结果对比
100 例患者中经关节镜或手术确诊多发性韧带损伤66 例, 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 (MCL) 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ACL) 共37 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 (LCL) 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共8 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 (PCL) 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共16 例, 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共5 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7 例, 后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共3 例, 同时合并内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损伤共2 例。 MRI于手术及关节镜结果比较, 共有假阳性8 例, 共有199例符合, 总符合率高达95.98%。
2.2 MRI膝关节韧带损伤表现
交叉韧带损伤: 交叉韧带损伤在MRI检查中矢状位T2WI显示最佳。 后交叉韧带损伤中完全撕裂在MRI下可见韧带呈连续性中断和断段肿胀; 部分撕裂伤主要表现呈局部肿胀、增粗, 高信号, 但可见连续的纤维低信号。 侧副韧带损伤:MRI下完全撕裂伤出现韧带连续性中断或肿胀增粗, T2WI为高信号; 部分韧带断裂在MRI中可见波浪形改变。
3 讨论
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前后交叉韧带、 腓侧副韧带、 胫侧副韧带维持。 前交叉韧带有着特殊解剖位置, 是最易损伤的。 膝关节韧带损伤多数是多发性的, 以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内侧副损伤最常见。 成功治疗多发性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前提是早期确诊, 早期任何不明显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韧带损伤均可能进展为晚期膝关节不稳定, 后期修复工作难度增加, 效果不如早期修复效果好, 但是医学界目前仍然未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修复最佳时机上达成统一看法, 可以肯定是未及时确诊的患者远期预后不理想[3,4]。 因此早期做出明确诊断十分重要。
关节镜虽然可诊治膝关节韧带损伤, 但是有创检查, 而MRI则是无创性的, 减少不必要的痛苦。 该研究发现MRI诊断膝关节韧带并分型后, 与手术及关节镜结果十分接近, 符合率高达95.98%, 这与其他研究报道的结果相似[5,6]。 由此可见MRI能较准确的确诊膝关节韧带损伤, 并判断损伤部位, 指导治疗。 当ACL部分损伤后, MRI图像呈现明显的T2WI及T1WI高信号, 但纤维束仍然是连续完整的[7]。 当ACL全部撕裂后, MRI提示ACL呈连续性中断, 韧带呈扭曲的波浪形或变粗, 各序列无正常交叉韧带, 韧带附着处有团块影, 这是韧带全部断裂后出现挛缩造成的[8]。 该研究中侧副韧带完全损伤在MRI的主要征象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或肿胀增粗, 高信号, T1WI呈中等信号或低信号, T2WI为高信号;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在MRI下可见韧带波浪形改变。
韧带主要组成物质为胶原纤维, 其中氢原子固定于多肽组成的网架上, 无法被激励, 因此呈现低信号。当韧带受损, 多肽网架被破坏, T2WI呈现高信号, 局部液体聚积, 内部渗出, 损伤部位异常高信号。 此外根据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是否出现水肿可判断该韧带损伤是慢性损伤还是急性损伤, 慢性损伤通常水肿已消退。 通过观察损伤, 对韧带及周围解剖结构、信号明确判断, 确认韧带损伤, 之后判断是完全撕裂还是部分撕裂。MRI诊断ACL是否撕裂会有假阳性情况, 该研究中共3 例ACL假阳性, 推测假阳性原因是韧带内有黏液样变性或嗜伊红变性, 因此MRI下呈现异常增高信号。 其他研究者也有MRI诊断膝关节韧带假阳性发现, 一些是矢状面成像因素未能很好显示正常韧带引起的, 一些是韧带与韧带周围脂肪组织或股骨外侧髁的后内侧面产生容积效应引起[9]。
综上所述, 在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影像诊断方法中普通X线与CT不能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 而关节镜是有创检查, 所以MRI凭借其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及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该研究发现MRI能准确判断膝关节是否韧带损伤, 并且能观察具体损伤情况, 可用于韧带损伤筛查, 并指导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为今后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前诊断手段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 行磁共振成像技术 (MRI) 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与关节镜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结果提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共119处, 侧副损伤共88处, 无1例假阴性, 共8例假阳性, 与手术及关节镜结果符合率高达95.89%。结论 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正确率高, 且无创伤, 是膝关节韧带术前检查重要手段, 对手术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关节镜,磁共振成像技术,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
参考文献
[1]王洪震, 郝彦明, 贾正平, 等.关节镜结合C型臂机下用LARS人工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 2013, 53 (17) :87-88, 98.
[2]邵银初, 邹鸿星, 单记春, 等.关节镜下股骨双隧道“Y”形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后交叉韧带[J].中华创伤杂志, 2012, 28 (2) :155-159.
[3]李卫平, 陈仲, 宋斌, 等.关节镜下横杆式固定重建膝前十字韧带的中期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 2013, 33 (8) :820-825.
[4]叶俊星, 沈光思, 周海斌, 等.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J].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6) :526-531.
[5]杨希宝, 江海燕, 郑业锟, 等.关节镜与MRI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对照研究[J].临床骨科杂志, 2014, 17 (3) :302-304.
[6]张洁, 梁碧玲, 钟镜联, 等.磁共振和关节镜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比较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19) :112-113.
[7]杨敏.急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MRI直接征象及其价值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3, 41 (8) :60-61.
[8]权红军.关于普通骑行者膝关节耐受性的MRI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11 (4) :14-17.
鸡病毒性关节炎病诊断体会 篇5
1.发病情况:2009年2月21日,我县两肉鸡养殖户从内蒙古某公司购进肉用雏鸡8010只,起初饲养一切正常,待喂养到30日龄以后,鸡群开始陆续出现站立不稳,反应迟钝,有些鸡出现跛行、生长停滞、消瘦,继而发展到关节肿大、卧地不起等症状,截至4月21日,几乎全群发病,死亡1791只,死亡率22.4%。
2.流行特点:病毒性关节炎又称为病毒性腱鞘炎,是一种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和火鸡的病毒性传染病。本次发生的病毒性关节炎主要以发生关节肿胀、腱鞘炎、跛行及生长停滞为主要特征。病毒在鸡群中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水平传播,感染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多见于30日龄以后出现症状。
3.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鸡主要表现为不愿走动、行动迟缓、蹲伏现象;中后期消瘦、关节肿大、跛行、生长缓慢或停滞症状。个别鸡关节出现硬化、变形,跖骨歪斜,趾向后屈曲等症状。
4.病理变化:病死鸡剖检可见跗关节上下周围肿胀,关节囊及腱鞘水肿、囊膜有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含有少量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物。个别鸡单侧或双侧腓肠肌腱断裂。
5.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特点,在临诊中可对该病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从肿胀的腱鞘、跗关节的关节液、气管和支气管、肠内容物及脾脏等取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采用5~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内接种,鸡胚应来自SPF或没有Reo感染的种鸡群。接种后3~5天,鸡胚死亡,胚体出血,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胚体呈淡紫色。如种蛋带有Reo母源抗体,或者病料含毒量低,则鸡胚死亡的时间会推迟,也可能有部分鸡胚会孵出。如将含病毒材料接种于CAM上,接种后的胚胎死亡规律和胚体变化与卵黄囊接种的结果基本相同,特征变化是绒毛尿囊膜增厚,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痘斑样病变,CAM细胞内可见到胞浆内包含体,确诊为鸡病毒性关节炎。
我们经严格采集病料样品,委托宁夏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国家参考实验室进行了确诊。
6.控制措施:接到疫情报告后,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我们立即采取了隔离、监控措施,限制家禽移动及产品的流动。
因本县以前未发生过该病,为尽快确诊,以便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我们及时采集病料委托上级业务部门进行送检。
确诊后,我们立即启动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对感染发病的6219只鸡全部采取焚烧、深埋等处理;粪便、排泄物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经严格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禽舍、用具、院落、运载车辆进行严格消毒。
7.体会:提高疾病防控意识,杜绝外来疫病的传入。建议养殖户严把购雏关,严禁从有发病史鸡场购进种蛋和雏鸡,购入时严格检查,购入后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本次在我县发生的鸡病毒性关节炎,属外来性传染病,给我县养禽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经与养殖户沟通后采取了严格的控制措施,消除了在我县扩散流行的隐患,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3~4月份正值季节交替,气候多变时节,容易引发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由于养殖户鸡舍内采用火墙取暖,温度较难控制,加之北方气候较凉,通风换气不良,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所在。
关节镜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CT检查室接诊的1 000例出现腰痛或腰痛联合下肢麻木疼痛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性456例, 女性544例, 年龄为24~80岁, 平均年龄54.1岁。患者纳入的具体标准:①存在慢性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性疼痛;②腰椎关节突关节存在固定性压痛;③通过影像学检查指导腰椎关节突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出现了一定的变化;④以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为准, 排除患有腰椎肿瘤、骨质疏松、内分泌及先天异常等疾病的患者。
1.2 观察和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GE16排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 然后进行图像重建, 设备设置条件为:120 k V、250 Ma、层厚3.75 mm, 节段是T12~S1。对窗位实行观察后获得骨窗轴位像。窗宽经过测量后为2056 HU, 窗位250 HU。实行1 000名患者CT资料3次随机编号1~1 000, 一共形成3份资料, 初、中、高级职称3名医师独立开展PACS系统阅片, 对全部患者L1/2~L5/S15阶段实行观察。10 d后, 进行分级系统训练, 讲述典型病例, 再次处理CT资料, 实行3次编号, 3名医师再一次实行各组阅片、分级。
1.3 分级标准
依据CT骨窗轴位关节间隙、骨赘情况和骨质变化的严重状况划分成4等级, 分别赋予0~3分的值。以三个征象的总分为依据对LFJOA实行四级划分:0级:0分;I级:1~3分;II级:4~6分;III级:7~9分。通过Kappa分析方法针对各个观察者和观察者不同时间段的分级情况进行一致评价。Kappa系数接收范围标准:①极差:<0;②微弱:0~0.20;③一致性弱:0.21~0.40;④中度:0.41~0.60;⑤高度:0.61~0.80;⑥强:0.81~1.00。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实现对患者的VAS评分、O-DI、年龄平均分级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同医师前后分级一致性Kappa值是0.773~0.833;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性Kappa值是0.756~0.827, 存在高度一致性。
1 000名患者VAS评分为1.3~9.3分, 平均分是 (4.89±2.07) 分;ODI为15%~95%, 平均值为 (53.85±19.31) %;LFJOA平均分级为0.1~2.6级, 均值为 (1.28±0.61) 级。实现对VAS评分和平均LFJOA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后, 相关性系数为0.187, P=0.063, 相关性不显著。ODI和平均LFJOA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为0.192, P=0.55, 相关性不显著。年龄以及平均LFJOA分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为0.557, P<0.05, 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3 讨论
腰椎不稳定是由于多种腰椎疾病引发的, 同时还是腰椎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两边的关节突关节及相应的椎间盘对腰椎的稳定性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3]。
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CT影像诊断的1 000人进行研究, 观察CT影象反映的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状况和分级。VAS评分和平均LFJOA相关性不显著;ODI和平均LFJOA相关性不显著;年龄以及平均LFJOA分级存在显著相关性。
随着腰椎关节角矢状位置角度的增大, 腰椎的不对称程度也会增大, 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表现会更为严重。运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征象, 同时还能测量关节突关节的角度, 而关节角角度的增大是引起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个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柳万国, 唐成林, 孙莉, 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 21 (12) :981-986.
[2]朱永东, 许连光, 王清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与关节角关系的CT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2) :263-264.
关节镜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有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我院采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其中男25例, 女28例。年龄41~78 (63.1±17.3) 岁。其中右侧膝关节21例, 左侧膝关节28例, 双侧膝关节14例, 共77膝。患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关节疼痛、晨僵、肿胀、行走障碍、关节压痛的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X线分期标准:初期表现为骨硬化或者骨赘, 没有明显的关节间隙狭窄;中期出现关节间隙狭窄或者关节间隙消失, 晚期表现为胫骨负重骨面出现磨损或者缺损。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 21膝未见明显异常, 56膝为骨性关节炎表现, 其中初期22膝, 中期20膝, 晚期14膝。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麻醉成功后,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标准入口, 按顺序采用关节镜进行检查, 并采集滑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在关节镜下清理增生的滑膜, 去除剥离的软骨, 切除骨赘、去除关节内的游离体、修整关节面、修整半月板。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灌注冲洗。术后记录关节镜下观察到的征象。术后按顺序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项目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关节镜下的表现, 统计病变的位置, 根据骨蜕变的程度进行分度。分度标准:Ⅰ度关节镜下见关节软骨软化, 表面少量纤维化, 软骨闭合性分离及泡状改变;Ⅱ度大量关节软骨呈纤维束样改变;Ⅲ度软骨坏死并脱落, 骨外露, 并表现出“象牙化”。术后随访6个月, 根据关节有无休息痛及运动痛及程度、有无肿胀及程度、有无压痛及程度、活动情况及行走距离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其中0~2分为优, 3~5分为良, 6~10分为可, ≥11分为差。评价不同临床分度随访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镜下表现
77膝关节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软骨退变, 可见滑膜充血、变厚、绒毛呈结节样变化或者增粗, 半月板出现磨损或者破裂。根据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分度, Ⅰ度9例, Ⅱ度43例, Ⅲ度25例。根据病变部位分型。见表1。
2.2 不同分型临床疗效
随访6个月, 可见髌骨关节和胫骨内侧关节、胫骨外侧关节的优良比例较高, 全胫骨关节和全膝关节的优良比例较低, 4中分型间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注:不同类型临床效果比较, χ2=18.942, P<0.01
2.3 不同分期临床疗效
随访6个月, 比较不同分型的临床疗效。Ⅰ度患者的优良比例最高, 其次为Ⅱ度, Ⅲ度的优良比例最低。三个分期临床疗效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不同分期临床效果比较, χ2=4.806, P<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关节结构发生广泛退行性改变的一种中老年常见病, 包括关节软骨的剥脱、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滑膜炎等一系列改变, 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50岁以上的人群中50%患有关节炎, 也可发生青年人, 可单侧发病, 也可双侧发病。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病理特点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 软骨下骨质变密 (硬化) , 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病因主要有慢性劳损、肥胖、骨密度下降、外伤和力的承受态下的关节、遗传因素等。症状主要有疼痛, 多为活动多时疼痛加重, 休息减轻, 关节扭伤、着凉、过劳常可诱发或加重关节疼痛, 关节肿胀, 关节活动时有磨擦感或弹响, 行走中膝关节突然发软, 欲跪倒或摔倒的现象, 可伴有剧痛, “胶着”现象, 绞锁现象, 关节功能障碍。诊断主要根据反复劳损或创伤史, 临床症状、体征、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但X线片有局限性,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改变, 本文有21膝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关节镜治疗是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2]。
关节镜是一种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直径5mm左右的棒状光学器械, 20世纪初起源于日本, 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等国家得到长足的发展。关节镜可以看到关节内几乎所有的部位, 比切开关节看的更全面, 由于图像经过放大, 因而看的更准确, 对关节疑难病症的确诊有独特的优势。关节镜不仅用于疾病的诊断, 而且已经广泛用于关节疾病的治疗, 对困扰患者多年的关节伤痛的治疗, 关节镜手术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通过关节镜可以对关节内结构进行全面观察, 较切开手术更加细微, 许多关节内的结构和病变可以得到直接观察和治疗[3]。本文患者在关节镜下均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病变, 根据病变部位可以对病变进行分型, 而根据病变的情况对疾病进行分度, 本文Ⅱ度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关节镜手术具有切口小, 美观、痛苦小、术后恢复快、避免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基本不影响关节周围肌肉结构、可以在近乎生理环境下对关节内病变进行观察和检查、提高了诊断能力、可施行开放性手术难以完成的手术等优点。本文患者均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但是随访对不同分型疗效进行比较, 髌骨关节和胫骨内侧关节、胫骨外侧关节的优良比例较高, 对不同分期进行比较, Ⅰ度患者的优良比例最高。
综上所述, 关节镜能够更准确地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同时用于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微创、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不同的临床分型和分度对预后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洪保, 张曦, 吕正祥.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J].中医药导报, 2012, 18 (2) :87-89.
[2]刘俊才, 李忠, 王治, 等.关节镜手术与康复训练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 27 (1) :66-68.
关节镜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2004-01—2008-12,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9例踝关节结核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9例,女10例,年龄3~73岁,平均32.35岁。病史2月~2 a,左踝关节结核9例,右踝关节结核10例。单纯滑膜结核4例,滑膜结核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共6例,全关节结核9例,其中2例合并有肺结核,1例合并距下关节结核。伴窦道形成1例。
1.2 磁共振成像技术
采用意大利百胜公司0.18T(Artoscan C)四肢关节专用扫描系统,行矢状位:自旋回波(spin echo,SE),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TSE)和短Tau反转恢复(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STIR)扫描,冠状位梯度回波(GE)及横断位SE或多回波的质子密度加权序列扫描
2 结果
2.1 滑膜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19例踝关节结核全部为弥漫型滑膜增生。在T1加权像上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中等偏低信号;在T2加权像表现为中高低混杂信号,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高信号的液体渗出信号可分布于混杂信号间,并可见液体信号积聚于结节状团块间;在矢状位及横断位可见增生的滑膜充填于踝关节前方及后方关节腔;在梯度回波序列中,滑膜混杂信号略高于质子密度加权像而低于T2加权图像(见图1)。在9例全关节结核中,滑膜信号的混杂程度均较早期单纯滑膜结核明显,并且都可见低信号的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
2.2 骨质病变的磁共振表现
骨质异常表现为骨皮质中断,正常骨髓高信号为异常的骨髓水肿及骨质破坏信号所取代。在STIR中,骨质破坏在T1加权像表现为骨质中较均一的低信号阴影,在T2加权像表现为骨质内高中低的混杂信号。骨髓水肿在T1加权像表现为稍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近于骨髓信号的片状模糊影,在脂肪抑制图像尤为明显[6](见图2)。本组病例中9例踝关节结核为全关节结核,1例仅累及软骨下骨,8例可见明显的骨质虫蚀样破坏。
2.3 其他关节结构的磁共振表现
2.3.1 关节腔积液
在TSE上积液表现为高信号影。19例踝关节结核均可见关节腔积液,其中1例可见前踝大量积液,其余19例积液混杂于增生的滑膜组织中。
2.3.2 关节软骨、韧带病变
在TSE及GE梯度回波序列中,19例中3例软骨无明显破坏,出现关节软骨表面毛糙不平有4例,软骨局部缺损、变薄有3例,软骨全层缺失及大面积剥脱9例。术中证实,2例软骨无明显破坏,出现关节软骨表面毛糙不平有4例,软骨局部缺损、变薄有5例,软骨全层缺失及大面积剥脱9例。6例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显示不良,韧带周围滑膜组织大量增生。
2.3.3 踝周冷脓肿、窦道形成
有1例合并踝周冷脓肿及窦道形成,踝周冷脓肿在T1加权图像上表现为较为均一的低信号;在质子密度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中低信号混杂图像;在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中高低混杂信号,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见图3)。
3 讨论
3.1 早期滑膜结核病变
当踝关节结核发生时,关节内大量滑膜肥厚增生,并伴有关节腔积液,表现为关节腔肿胀[7]。在本组19例踝关节结核中,有9例全关节结核,滑膜信号的混杂程度均较早期结核明显。19踝关节结核中,2例可见全关节明显大量积液而滑膜增生较轻,其余病例可见低信号增生滑膜中包裹积液[8]。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中根据疾病不同时期可分为炎性、纤维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其MRI信号也相应不同[9]。目前尚无关于踝关节结核病理与MRI表现的相关研究,因此推断MRI中滑膜的信号混杂程度及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的多少与滑膜病变严重程度有关,渗出期的滑膜增生MRI表现较均一,混杂程度较轻,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较少;而增殖期及干酪样变性期MRI表现混杂程度较重,不规则结节或团块影较多。
3.2 关节软骨破坏
在MRI图像中,软骨损伤最早期的变化是层次模糊消失和信号改变。病理研究认为滑膜结核多从软骨边缘侵蚀软骨最终致软骨全层剥脱,软骨下骨暴露,进而破坏骨质[10]。本组病例经手术证实,有17例踝关节结核合并不同程度的软骨损伤,其中软骨深层损伤、大面积缺损及全层剥脱有9例,与上述观点相符合。
3.3 骨质异常
本组中9例为全踝关节结核,8例有典型的关节结核骨质伴有虫蚀样改变,均可见软骨大面积剥脱。踝关节结核多从滑膜结核进展而来,逐层侵蚀软骨、软骨下骨及骨质。
3.4 踝关节结核MRI特征对治疗方式的指导
MRI可以优良显示踝关节结核病变范围及破坏程度:对于早期以渗出为主的病变,多表现为全关节积液,滑膜增生相对轻,韧带、软骨及骨质未见明显破坏,可给予关节腔注射抗结核药物[11];对于以滑膜弥漫增生、MRI信号混杂并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条状、突起状结节或团块影而骨质无明显破坏的病变,可行关节镜下或开放下关节镜病灶清除术;而对于骨质破坏严重、大量死骨形成甚至发生关节强直的病变,可行关节融合、成形等治疗;对于并发的踝周冷脓肿及窦道,可予以手术清除。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踝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关节镜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完整的19例踝关节结核,左踝关节结核9例,右踝关节结核10例。全部病例行踝关节磁共振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扫描。结果:单纯滑膜结核4例,滑膜结核合并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共6例,全关节结核9例,伴窦道形成1例,合并距下关节结核1例。滑膜增生MRI在T1WI上呈较为均一中低信号表现,T2WI上呈中高低信号混杂表现。骨质的破坏以及骨髓水肿等改变在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可见关节液及滑膜浸入,骨髓水肿可见骨髓内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高信号。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明确病的范围和程度,以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踝关节,结核,磁共振成像
参考文献
[1]刘淑坤,黄德坊.踝关节结核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86例分析)[J].四川医学,1993,14(3):146-147.
[2]Mandeep S,Dhillon M S,Onkar N.Tuberculosis of the foot and ankle[J].Clin Orthop Rel Res,2002,398(1):107-l13.
[3]Iagnocco A,Coari G,Buzzi 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peripheral osteoarticular tuberculosis compared with sonography and standard radiographs[J].Rheumatol-Int,2003,23(4):195-197.
[4]Bari V,Murad M.Accuracy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knee[J].J Coll Physicians Surg Pak,2003,13(7):408-411.
[5]马丽萍,初乃惠.结核病的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5):7-9.
[6]文亚名,陈伟.低场强磁共振梯度回波脂肪抑制在踝关节骨挫伤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5,20(6):514-516.
[7]郑素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核病的发病与流行[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5):6-7.
[8]林羽.对“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问题的解答[J].中国医刊,2007,42(1):70-72.
[9]Stoller D W,Martin C,Crues J V,et al.Menicous tears:pathologic correlation with MR imaging[J].Radiology,1987,163(3):731-735.
[10]Recht M P,Goodwin D W,Winalski C S,et al.MRI of articular carti-lage:revisiting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J].AJR Am J Roentgenol,2005,185(4):899-914.
山羊关节炎-脑炎的诊断 篇9
1 病理学诊断
(1)病理剖检变化。除最严重病例可见到脑软化外,一般病羊的中枢神经系统看不到肉眼变化。关节病变经常可见腕部水囊瘤、关节囊增厚和周围软组织水肿,关节腔滑膜不均匀地增厚,呈淡棕色,伴有出血点。滑膜常与关节软骨粘连。关节腔增大,充满黄色或粉红色液体,其中悬浮着纤维蛋白或凝血块。慢性病后期的软骨损坏非常严重,在筋腱、韧带与骨的附着处出现断裂,关节周围结缔组织钙化。肺脏轻度肿大,质地坚实,表面散在小米粒或高粱米大灰色小点,颗粒中心稍有凹陷,被膜增厚并有多量纤维素沉着,致使肺与胸膜发生粘连。切面可见大叶性或斑块状实变区。乳腺除乳腺炎外,乳房结构基本正常,个别羊只可触摸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切面上有灰白色的比较致密的结缔组织。肾脏轻度肿大,质地较软,颜色稍淡,切面可见皮质部呈放射状的、黄白色条纹之间有针尖大的红色小点。有的肾表面有粟粒大至米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斑点,这些斑点深入到皮质深层。肝脏不同程度肿大,质地较软,呈槟榔状花纹或暗红色背景上出现黄褐色斑块。切面轻度外翻,结构不清,有的肝表面有纤维素附着,形成灰白色斑纹。
(2)病理组织学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主要是大脑白质和脊髓颈部有非化脓性炎症变化,可见淋巴细胞型的单核细胞严重浸润和脱髓鞘的变化。神经细胞呈散在性的变性坏死,或表现为尼氏小体溶解、胞浆流失、核淡染,或表现为细胞浓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结构不清。关节病变为肥大性慢性滑膜炎。滑膜下结缔组织疏松,毛细血管充血,内皮细胞增生,突向管腔。乳腺在感染初期血管、乳导管周围及腺叶间有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随后出现大量浆细胞。间质常发生局灶性坏死。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并有少量腺泡上皮形成绒毛状结构,腺泡内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并可见有灶状坏死。肾脏呈广泛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呈不同程度肿大,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生,并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多量的红色细小颗粒,有时胞浆流失,胞核溶解或上皮细胞从基膜上脱落,跌入管腔,管腔狭窄或堵塞。间质毛细血管扩张、淤血或出血,有很多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血管腔变小甚至闭塞。肝脏无特征性病变。脾窦扩张,含有多量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淋巴结可见淋巴窦扩张,尤其是髓质淋巴窦内有多量巨噬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淋巴小结发生中心扩大,有的结构不清。心肌着色不均,心肌纤维出现多少不一的红色细小颗粒,横纹消失或模糊不清,小血管扩张出血,心内膜下和邻近心肌间质出血,并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2 病原学诊断
(1)病料的采集和处理。可用注射器穿刺可疑动物的感染关节腔或采集关节滑液囊的渗出液,必要时可杀死感染动物,采集病变关节的软骨和滑膜。也可采集乳汁、血液白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2)分离培养。无菌取关节滑液囊内渗出液或病羊乳汁等接种于山羊关节滑膜细胞单层培养,也可用山羊睾丸细胞、山羊胎肺细胞、山羊角膜细胞和蝙蝠肺细胞等进行培养。所有的培养物应每2~4周传代1次,直至细胞单层上出现多核巨细胞,或对培养物上清液进行检测,证明是否有病毒存在。
(3)电子显微镜检查。取病山羊的关节滑膜或接种分离病毒的细胞培养物制作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发现病毒颗粒,直径约为80~100nm。
3 临床诊断要点
(1)脑脊髓炎型。主要发生于2~6月龄山羊羔,病初羊精神沉郁,跛行,随即四肢僵硬,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些病羊眼球震颤,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做圈行运动,有时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症状。病程半月至数年,最终死亡。尸体剖检可见小脑和脊髓的白质有数毫米大小的棕红色病灶。
(2)关节炎型。多发生于1岁以上的成年山羊,多见腕关节或膝关节肿大、跛行。发炎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发热,疼痛敏感,活动不便,常见前肢跪地膝行。个别病羊肩前淋巴结肿大,发病羊多因长期卧地、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病程较长,l~3年不等。
关节镜诊断 篇10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10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为观察的对象,对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并采用回顾分析法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经过MRI诊断韧带损伤32例,有骨质改变16例,半月板损伤39例,关节腔积液29例,均通过临床检查和关节镜以及手术后证实。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很高。结论:膝关节核磁共振检查是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并且属于无创检查方法,可有效帮助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还可以显示膝关节组织变化及病理变化,并且准确知晓病变程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诊断;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20-0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在这些年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让我国人民得到更好的医疗环境,我国人民对医疗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我国的医学模式也在日益发展,很多诊断方式也在不断进步。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屈曲关节,受到较强的杠杆作用,易导致其出现各种损伤。在以往的膝关节诊断治疗中,通常采用采用X线片、CT等辅助检查进行判断和确诊,但是X线和CT又有明显的局限性,X线片只能有效诊断明显的骨折,CT可以判断属于什么类型的骨折,两者不能做到多方位的成像,组织分辨率低,所以有很大的局限性。相比而言,核磁共振就具有更多的优勢,具有视野广,多方位,多参数成像,没有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随机抽样116例膝关节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的116例膝关节患者均为2014年6~10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患者66例,女患者50例,年龄23~69岁,有43例患者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伤,重物挤压受伤35例,坠落伤23例,踩踏伤15例。核磁共振检查前,均进行了膝关节正位和侧位的X线检查。全部病例进行手术、临床检查、关节镜检查无误。
1.2方法:本次检查所使用的设备是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于所有患者进行检查,采用常规矢状面STIR、冠状面T1W1及横断面T1W1,T2W1,层距为1mm,层厚为4mm。患者的膝关节拉直,并根据患者膝关节的受伤程度和部位进行微调,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后,若患者被确诊为膝关节损伤,再根据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关节镜的检查。医生根据检查,对患者有了初步了解后,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判断,并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结果
经过MRI诊断韧带损伤32例,有骨质改变16例,半月板损伤39例(其中Ⅰ度9例,Ⅱ度16例,Ⅲ度14例),关节腔积液29例,均通过临床检查和关节镜以及手术后证实,准确率100%。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的确诊率很高。核磁共振的表现形式是边缘模糊或者是波浪状,信号异常。
3讨论
膝关节属于人体当中一个活动最多、最大且最为复杂的屈曲关节,对于机体的运动与负重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膝关节的特殊生理结构,当其遭遇外部暴力时极易发生各类损伤。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日益提高,交通意外所引发的膝关节损伤发生率也是逐年攀升。X线与CT检查膝关节临床检查中的常用手段,但X线与CT检查仅能够对骨折与关节脱位进行明确诊断,对于内、外侧副韧带,交叉韧带,软骨骨折以及半月板的损伤诊断较困难。关节镜可以对膝关节内部的损伤情况进行直观的观察并且可同时进行治疗与修复,但因其属于有创性检查,并且操作复杂无法作为常规检查手段使用。
膝关节发生损伤后因压力作用可使局部组织液出现渗出,关节软骨多出现水肿与变形,软骨当中的胶原蛋白出现降解。MRI对于软组织的不同信号更为敏感,分辨率高;MRI能够在多平面下经多参数成像,所得图像的对比度高且清晰,能够准确的显示出半月板损伤、软骨骨折、韧带损伤以及隐性骨折等膝关节病变,还能够对关节损伤的严重程度作出准确判断。因此MRI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3.1膝关节损伤的表现。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韧带损伤、骨质改变、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腔积液等。
3.1.1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核磁共振表现。核磁共振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是非常有效果的。在这116例病例中,共有32例患者出现韧带损伤。若韧带处于正常状态,核磁共振序列上就会呈现低信号,如果韧带出现损伤,水肿的出现,核磁共振序列T2WI上就会出现高信号,韧带肿胀超过正常,在核磁共振序列T2WI上就会出现不规则高信号和韧带增粗,与外界模糊不清,外形不规则。核磁共振不仅仅显示损伤韧带的形态、部位,而且还能能进行分级,对临床治疗起到很大的作用。
3.1.2骨质改变核磁共振诊断表现。骨挫伤还有骨折在X线和CT不能显示细微的断裂迹象,骨髓内的变化,核磁共振也能够准确的发现,可以明确部位,并且在早期就对损伤部位进行准确无误的诊断,还可以准确的知道病变程度和病变的范围。在116例病例中,有16例病例出现膝关节损伤中的骨质改变。骨质改变在核磁共振信号中,往往呈现的是信号异常,骨髓内会出现地图样变化。T1WI表现为低信号,边界多不清,可在内部发现小型的高信号影,T2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较轻微的出血或者水肿,就会出现高信号。
3.1.3半月板损伤核磁共振诊断。半月板损伤在核磁共振中通常表现为T2WI高信号,半月板区内会出现线状信号或者不规则高信号。核磁共振还可以进一步将半月板的损伤分为三个度,半月板内有不规则或者球状高信号,没有涉及关节面为Ⅰ度;半月板内出现线性样高信号,到达半月板关节囊的边缘为Ⅱ度;如果半月板内高信号达到关节面的边缘,就为Ⅲ度。本组中共伴半月板损伤39例,以Ⅱ、Ⅲ度居多,其中Ⅰ度9例,Ⅱ度16例,Ⅲ度14例。
3.1.4关节腔积液的核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损伤时,周围的关节软组织会出现疼痛和肿胀的现象,直接导致关节囊内的积液和积血。在116例病例中,有29例患者出现了关节腔积液或积血的症状。关节损伤导致的关节腔积液核磁共振通常的表现是T1WI出现低信号,T2WI出现高信号,一些病例中会出现积液的分层情况。当膝关节损伤出现积液时,也就会说明韧带和关节囊也出现了损伤。在核磁共振序列上,T1WI呈现低信号,T2WI也会呈现高信号,出现出血时,会呈现高信号,部分病例会出现分层现象。
参考文献
[1]包呼日查.内、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完全撕裂对膝关节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林伟.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31:91-92.
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及治疗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51 例骶髂关节结核, 其中男17 例, 女34 例;年龄15~47 岁, 平均31.5 岁。20~35 岁以上占65%。发病到本次就诊时间1个月~3年, 平均8.5个月。获得随访28 例, 随访时间3~18个月, 平均随访10个月, 随访时均为临床治愈。51 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中维吾尔族25名, 哈萨克族10名, 汉族9名, 其他民族7名。所有患者术前均详细查体及询问病史, 行血沉、X线片、CT等检查明确诊断。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皆有臀部疼痛, 左27 例, 右23 例, 双侧1 例;下腰部疼痛48 例, 伴同侧下肢放射痛39 例;低热盗汗史14 例, 伴肺结核22 例。查体:臀部肿胀10 例;窦道形成并流脓1 例;局部叩痛及压痛51 例;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4”字试验、Gaenslen征阳性48 例;血沉术前在35~85 mm/h之间。
1.2 影像学及分型
Kim根据影像学表现将骶髂关节结核分四型[2], Ⅰ型:关节间隙增宽, 边缘模糊;Ⅱ型:关节面侵蚀性改变;Ⅲ型:关节破坏严重, 髂骨或骶骨囊性变或边缘硬化;Ⅳ型:脓肿形成或伴其他椎体结核。本组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及CT等检查, 根据影像学结果Ⅰ型5 例, Ⅱ型11 例, Ⅲ型15 例, Ⅳ型20 例。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根据Kim分型[3]来指导临床治疗, Kim分型Ⅰ、Ⅱ型进行药物加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本研究共16 例患者;Kim分型Ⅲ、Ⅳ型进行手术治疗, 本研究共35 例患者。所有接受手术患者术前至少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 待血沉下降至40 mm/h以下, 贫血改善,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方可接受手术。如患者血沉高于40 mm/h, 但患者影像学有脓肿形成或伴其他椎体结核, 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时也可手术治疗。本研究中有7 例患者血沉接受正规抗痨后仍然高于40 mm/h时也接受了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患者接受抗结核药物 (三联或四联) 12~18个月, 药物为: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片+链霉素7 d肌注, 同时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手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有前后两种途径, 通常都采用后路途径。骶髂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时, 应吸净脓液, 刮除肉芽组织、死骨块及病椎和相邻椎间盘, 彻底清除破坏的结核灶, 直到正常骨质为准。应行彻底病灶清除及骶骼关节植骨融合术。本组33 例行后路手术, 2 例行前路加后路手术。根据术中情况术后至少平卧4~6周, 复诊拍片后再考虑下床活动, 以防止结核复发及骶髂关节分离等并发症发生。
1.4 治疗效果的评价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35 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随访, 获得随访28 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 JOA) 评分标准及平林法 (Hirabayashi) 恢复率评定[2], 分别将术前、术后患者情况进行评分及评定恢复率, 将患者的术前与术后JOA评分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治愈标准按天津医院骨科标准进行评定, 其标准为:a) 全身状况良好, 食欲尚佳, 血沉正常。b) 局部疼痛肿胀消失、钙化。c) X线示软组织影不宽, 无死骨, 脓肿消失、钙化。d) 起床活动1年或参加工作半年后仍保持以上3个条件者。
评定恢复率大于75%为优, 50%~74%为良, 25%~49%为中, 小于24%为差。
2 结 果
本组研究术前JOA评分7~20分, 平均11分。术后随访3~18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术后JOA评分为15~25分, 平均19分。Hirabayashi恢复率评定:优8 例, 良13 例, 中5 例, 差2 例, 优良率为80%。获得随访28 例, 随访时均为临床治愈。通过统计学分析28 例骶髂关节结核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平均增加8分, 增加值达到术前JOA评分的72.4%。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统计学结果显示:术前JOA评分比术后有明显改善,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t=-18.56, P<0.001) 。
3 讨 论
骶髂关节属真性关节, 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致使骶髂关节结核主要发生在骶髂关节滑膜部[4], 且病变累及骶髂关节前下部髂骨侧常较骶骨侧为重[5]。临床表现主要为患侧臀部疼痛不适, 周围软组织形成较大冷脓肿时才可触及包块。本研究中早期症状皆有臀部疼痛, 左27 例, 右23 例, 双侧1 例;查体有臀部肿胀, 但未查及包块。这与国外学者Richter[6]报道在症状上以下腰及臀部疼痛不适最多见 (约70%~80%) , 体征方面则极少出现臀部包块基本一致。这也提示我们在遇到下腰痛及臀部疼痛患者时不能忽略骶髂关节的问题。骶髂关节结核X线摄片可做左右骶髂关节的对比观察, 即使患者处于仰卧位, 患侧臀抬起15°, 以充分显示骶髂关节面。早期可显示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面模糊;晚期可显示骨质破坏、死骨、硬化、甚至囊性变。CT早期能显示滑膜增厚及周围较小的圆形或楔形骨质破坏, 双侧对比能显示关节间隙轻微增宽, 提高早期诊断水平[7,8]。骶髂关节结核的治疗与脊柱结核治疗方案一致, 本研究根据Kim分型来指导临床治疗, Kim分型Ⅰ、Ⅱ型共16 例患者进行抗结核药物加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Kim分型Ⅲ、Ⅳ型共35 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抗结核药物加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休息、营养、一般支持疗法) 、局部制动、药物化疗等。抗结核化疗应遵循从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用的原则并强调全程督导。手术治疗:应行彻底病灶清除及骶骼关节植骨融合术。骶髂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有前后两种途径, 通常都采用后路途径, 本组33 例行后路手术, 2 例行前路加后路手术。骶髂关节结核行病灶清除时, 应吸净脓液, 刮除肉芽组织、死骨块及病椎和相邻椎间盘, 彻底清除破坏的结核灶, 直到正常骨质为准。如病灶清除后骨质缺损较大时一般给予自体髂骨植骨, 缝合周围组织固定骨块, 术后用多头带加压捆扎骨盆3周。根据术中情况术后至少平卧4~6周, 复诊拍片后再考虑下床活动。本研究获得随访28 例, 随访时均为临床治愈。本研究中男性患者为17 例 (33.3%) , 而女性患者为34 例 (66.7%) , 患者平均年龄31.5 岁, 20~35 岁以上占65%, 是否存在女性患病率比男性高、青年好发等需要进一步大样本量流行病学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Afzal A, Osman, Shunmugam Govender.SepticSacroiliitis[J].Clin Orthop, 1995 (313) :214-219.
[2]Hirabayashi K.Operative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progression of ossific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ossification of cervical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Spine, 1981, 6 (6) :354.
[3]Kim NH, Lee HM, Yoo JD, et al.Sacroiliac jointtuberculosis.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J].ClinOrthop, 1999 (358) :215-222.
[4]黄永火, 孙向前, 欧阳祖彬, 等.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的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1, 17 (4) :327.
[5]李润根, 倪晓, 郑鑫.骶髂关节结核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2) :182-183.
[6]Richter R, Nubling W, Kobler G, et al.Tuberculosisof the iliosacral joints.Treatment, results, prognosis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German[J].Z Orthop IhreGrenzgeb, 1983, 121 (4) :564-570.
[7]Vinod A, Patgaonkar R.Tuberculosis of spine[J].Journal of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and Spine, 2010, 1 (2) :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