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

2024-09-11

探究环境(共12篇)

探究环境 篇1

摘要:小小绳世界,大大吸引力,幼儿对绳子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厚。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对课程资源“民间游戏乐翻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使得“创意绳世界”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意绳世界,环境创设,教学策略

民间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它焕发着智慧的光芒,是幼儿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是幼儿园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我们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充分挖掘集趣味性、创造性、 自主性为一体的游戏内容“ 创意绳世界”为活动载体。 在“ 创意绳世界”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 绳”的秘密,体验了“ 绳”的乐趣,一起走进了我们的“ 绳”世界。

一、绳之细品——主题墙生成

幼儿们将收集的各种废旧绳子制作成标签,自主分类,以便活动时随时取放。 幼儿们在与绳子的亲密接触中,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小小的绳子引发了他们大大的思考,问题被一一展示在问题墙上。 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探寻这些问题,并将自己的发现制作成亲子小报,绳子的起源、分类、用途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主题墙环境也逐步丰富,幼儿活动时的记录表、绘画、照片等被展示在了墙面上,教室里随处可见幼儿们的活动足迹。 亲子展示墙上,幼儿制作、亲子制作、集体合作的线绳作品更是琳琅满目,让人感受到小小绳子的无限魅力。 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对绳子的起源、种类、功能等有了深入的了解。 环境,为幼儿更深层次的探索行为提供了支架。

二、绳之妙用——空间环境创设

为充分体现环境创设的主题性、互动性、合理性原则,我们在教室顶部悬挂展示了不同形式的绳挂饰。 如教室前排, 绿色卡纸筒做成的绳帘以阶梯形式悬挂在两边,中间放置主题标志牌; 教室后排则用绿色镂空卡纸间隔挂上师生共同用报纸和麻绳制作的绳球,以高高低低低的形式进行展示。 教室两边则悬挂了白色绳帘和麻绳呼啦圈区域标志牌。 这些不同形式的绳挂饰不但体现了绳的艺术美, 也起到了区域隔断的效果, 给人清新、明快、愉悦之感。

三、绳之趣玩——游戏区域及环境

(1)智慧科探坊。一棵富有童趣的苹果树映入眼帘,原来这就是通往“ 智慧科探坊”游戏的大门。 在这里,幼儿们认真专注地探索小灯泡亮起来的奥秘;尝试用绳子做测量工具,记录各种物品的长短、粗细、距离;细细的绳子在幼儿们的手中一会变成降落伞,一会变成鱼网,一会变成五角星……而拉线玩具飞速旋转的哨声更是让幼儿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丰富的游戏材料、清晰的游戏步奏图,让幼儿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探索科学的奥秘,学会与同伴合作交往,发展了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阳光悦读坊。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我们为幼儿们创设了自由、宽松、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 舒适的小沙发、柔软的靠垫、平铺的坐垫让氛围轻松、惬意,书架上摆放的有关绳子的书籍吸引着幼儿们的目光。 在这里幼儿们可以以任何一种喜爱的姿态去阅读、交流。 绘本《 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形象地将绳子表现出一家人的有趣关系。 幼儿们还充分发挥想象, 以绘画的方式续编了各种有趣的情境,并以自制图书的形式展现出来。 幼儿们在这里分享自己续编的故事。 在这些有趣的书页里, 你可以看到每个幼儿对绘本的不同理解及表达方式。

(3)创意手工坊。创意手工坊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感受美、表现美的空间。 在这里幼儿们丰富了自身的审美经验,体验了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废旧的防滑垫变成了“ 穿线毯”, 编织墙上穿小的旧毛衣经过幼儿的拆绕, 又变成了可以循环使用的毛线团,真是一举两得。 包装绳被编成了美丽的具有热带风情的“ 草裙”,可爱的长发小女孩有了漂亮的小辫子,垫子上两个小伙伴正在忙活着编地毯。 随意黏贴的橡皮条让幼儿们尽情发挥想象……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在这里,幼儿体验了传统的拆、编、绕、穿等不同编织方法,尝试了剪、贴、粘等多种手工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坚持和专注想象与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

(4)绳艺展示坊。在绳艺展示坊内展示着各种精美的线绳制品,其中有幼儿作品、亲子作品,也有大家一起收集来的精美线绳工艺品。 展示坊内的墙面、桌面、窗户都被有效合理地利用起来, 线绳制品被分类展示在其中。 在这里,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有趣的镂空纸箱。 这些纸箱都是可活动的,幼儿可利用已有的建构经验自由摆放、垒高、组合,变化出的不同造型。 这些活动的纸箱中被幼儿放置了各种作品,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展示柜,也成为了班级环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在游戏中给幼儿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激发了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表现能力, 增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5)民间游戏坊。在这里,幼儿们可以任意挑选绳子,自由组合、摆放,创设出各种有趣的游戏情境,跳皮筋、踩小蛇 、跳格子……幼儿们欢呼着、跳跃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愉快而有趣的民间游戏,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发展了各种动 作技能 , 让幼儿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感受到了民间游戏的独特魅力。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应始终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从材料收集到作品展示。 同时, 我们要始终和幼儿们在一起“, 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 让环境成为课程搭建平台”,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给予他们自主表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林建华.创意绳世界(大班)[J].幼儿教育,2009(13).

[2]梅晔.在传承中创新——浅谈幼儿民间游戏的创新策略[J].成才之路,2010(25).

探究环境 篇2

【文章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对于我们已经越来越熟悉,互联网已经逐渐渗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而电子商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本文通过提出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营销的概念,分析了电子商务营销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根据作者的观点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

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营销

1 本文的写作背景

现如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随之而来的就是技术的变革。

聆听环境探究声音的奥秘 篇3

给孩子聆听声音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对声音更为敏感,刺激大脑听觉区域更好地发育。这个工作,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

听觉是宝宝发育最早的一种感觉,始于胎儿时期。一出生,婴儿对声音就有反应;3个月,婴儿已经能分辨妈妈的声音;4个月,婴儿的听力发育基本成熟,他的小耳朵变得越来越灵敏了。

所有这一切

来自环境的声音

实际上,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有心,处处都是契机。如,家人的日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走路声、关开门声、水龙头的流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各种电器发生的声音等,室外传来的声音——汽车鸣笛声、飞机飞过的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等,所有这一切来自环境的声音,只要不嘈杂,都可以为宝宝提供有益的刺激。有的家庭会刻意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生怕影响到他。实际上,这样对孩子无益,反而剥夺了他辨识声音的机会。而且,如果孩子从小就在这么安静的环境下长大,一旦进入一个不那么安静的环境,他就会很不适应。

此外,妈妈的心跳声(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时,他就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了这种声音,所以宝宝通常会喜欢)、婴儿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用吸管等朝水里吹气发出的声音(与宝宝在羊水中听到的声音类似),宝宝都会喜欢。将这些录制下来播放给他听,抱孩子时采取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听到我们的心跳声,这些都可以起到既刺激宝宝听觉发展,又安抚宝宝的作用。当然,给宝宝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音乐,多和宝宝说话,哼唱摇篮曲,跟宝宝玩耍时用玩具或其他器具偶尔制造一些声音,吸引他的关注等,都是刺激宝宝听觉发育的不错的方式。

跟宝宝玩一些制造声音的游戏

可以刺激宝宝的听力的游戏,等宝宝大一些,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跟他玩一些制造声音的游戏。如:

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摇摇瓶子,聆听瓶子发出的声音。调整水位,体验不同水位下摇动瓶子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若水位调整合适,甚至可以用它们演奏音乐。

在瓶子里装入黄豆、绿豆、大米、小麦、面粉、塑料小球、玻璃小球、金属小球等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的小物件,以不同的力度摇晃,感受瓶子发出的响声有什么不同之处。

准备不同口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瓶子,对着瓶口吹气,听听气流通过瓶子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再对着瓶子吹气,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对着不同水位的同一个瓶子吹气,声音有没有变化?

带孩子走出去

聆听户外的声音

如果我们嫌麻烦,懒得如此用心,或者没有时间去做这样的工作,那就带孩子走出去吧!

户外,孩子们打打闹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晚风吹动树梢,树叶沙沙作响;秋冬两季,小脚丫踩着枯干的树叶,那一声声脆响动人心弦;小溪淙淙,河水哗哗,海浪气势雄浑;对着远山喊上一句、唱上一曲,那来自山谷的回声悠远深邃;小鸟展翅,扑棱棱飞过树梢……这些声音,不都是刺激听觉的好素材吗?

若能录制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带孩子到户外聆听、寻找、比对,相信这会成为孩子们非常热衷的一项活动。

关于声音的游戏无处不在

以下活动,也不要错过哦:

下雨的日子打着雨伞穿着小靴子到户外听听雨水的声音,辨别雨水打在树叶上、水泥地面上、泥土地上、雨伞上、房顶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滴大小细密不同,声音又会有什么不同……

下雪时,去雪地上踩一踩,仔细辨别雪花飘落、冰凌突坠、积雪坍塌的声音,甚至燃烧的火柴靠近雪地发出的嗞嗞声……

用小棍敲敲水泥地、树干、铁皮等不同材质的东西。

与孩子一起,带着好奇的耳朵去聆听,关于声音的游戏随处都可以展开。

林怡育儿经验谈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莫扎特效应”吧。弗朗西斯·劳施和戈登·肖发现,听音乐与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呈正相关性。劳施和肖将大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聆听莫扎特奏鸣曲,一组听一些轻松的节拍,一组什么都不听,结果发现听莫扎特奏鸣曲不过几分钟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测试成绩上升了62%,而听轻松节拍和什么都不听的学生,其成绩只分别提高14%和11%。

这是很鼓舞人心的结论。从琛琛的身上,我发现音乐确实对强化他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琛琛有个习惯,喜欢听着音乐学习,而且动静不小。有一次,我很好奇地问他为何如此。他的答案居然是,听着音乐学习,可以帮助他记忆。因为他听到某个曲子,就会很自然地与当时听这个曲子时记忆的内容关联起来。也许这只是个特例,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但是,孩子们对音乐的热衷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何况,音乐还有疗愈的作用。很多情绪激动的孩子,只要听到舒缓或熟悉的音乐就会安定下来。一个被音乐安抚而变得情绪稳定的孩子,他学习时会更专注、更投入、更安心,而不是心情烦躁、心神不定,这或许也可以成为音乐可以提升学习效率的佐证吧。

环境监控存在的问题探究 篇4

1. 1 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设施

环境监测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起步早,当时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都还未出台,所以各地建设缺乏统一标准,无论是硬件配置还是软件平台都是各地自主实施,这样就造成各地发展不平衡,建设水准差异较大,给统一管理带来困难。一是现场端设备品牌众多,型号和检测方法不相同,性能良莠不齐; 二是软件平台和传输标准不统一,大多数不符合国家现有技术规范,亟须改造。

1. 2 环境信息基础设施

环境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存在问题是缺少一个完善的工作场所和业务环境,信息保障能力与安全防护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数据存储、网络交换、安全保密等方面距离国家华东省份信息标准化建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 集成展示和决策指挥系统不健全

2. 1 联合情况判断体系存在条块分割

随着环境监控系统的发展,不同管理性质、不同职能的监控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但不同系统分属不同监管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明显,联合情况判断所需要的信息同步获取,相互印证,态势描绘手段不成熟,缺少实时、同步、并行、互动的综合情况判断与处理的统一平台,效能优化、盲区互补的情报收集、联合管理体系不健全。

2. 2 联合监管决策体系科学性、时效性不高

联合监管决策体系不健全,使得当前各监管部门的部门职能和领导机关决策科学性和时效性不高,决策周期长、决策环节多,逐层决定、逐层下达环境监管决策的现象较突出,扁平化管理指挥体系不健全。

2. 3 缺少一体化通用态势展示系统

现有各类监控子系统已经部分的、独立的形成了基于WEB以及基于GIS的数据展示系统,但缺少一个总的通用态势展示系统,没有一个载体能够提供综合空间展示、功能区环境信息、地面与地貌信息以及数据综合展示。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的配套管理方式也未建成,一体化监控系统由谁构建、如何更新、如何发布尚未明确,监控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仍较为分散。

2. 4 缺少模拟仿真,监控与管理脱节

缺少模拟仿真系统,使得复合型环境问题,特别是典型的区域性环境污染难以得到有效监管。没有仿真模型,数据信息在应用上比较分散,功能上比较单一,不能从整体上、多方位、完整地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环境监管工作的总体状况,对环境质量预警、预报能力也不完善。

3 科学的数据资源体系未形成

3. 1 监控信息未能在时空管理上有机耦合

环保部门产生的环境监控信息几乎90% 以上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随时间而过程变化,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应急、污防、环境审批、信访、总量、规划等业务条线间更是有基于共同的环境监控信息进行协同监管、分别履责的内在需求。目前多数环境监控系统没有很好地对业务数据进行空间定位,没有解决测点与河流( 湖、库、海域) 、排污口与河流( 湖、库、海域) 的地理GIS关联。

3. 2 环境自动监控站点之间缺乏业务技术层面关联

在我国各地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中,目前还没有从区域或流域的环境容量出发,实现污染源监控系统集群网络各节点以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自适应、相互平衡的机制和功能,而这恰恰是我国环境污染减排考核、保障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最需要的环境自动监控功能。大量的环境监控中心,只是单一地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装置( 监控节点) 与监控中心端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状态数据的上传,以及中心端极其简单地对现场检测仪器、污染物处理设施控制指令的下发执行。

3. 3 技术体制和标准不够规范统一,缺少监控系统一体化设计和规划

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维护、运行尚无统一的规定,使得市、县、部门根据自己的需求建设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在设计上较少考虑与其他业务关联单位的数据共享、交换以及联动监管需求,缺少全局性的规划和统一的信息系统应用框架。另外监控技术与管理发展得较快,先前建立的建设系统逐渐不适应当下管理需求,先发的集成系统技术手段逐渐落后。

先发优势成为共享与兼容障碍。长期以来,业务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开发,自成体系,缺乏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缺乏归口管理机制,造成数出多门,数据多样,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不同标准体系的基础与业务数据,如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出于各自业务工作的需要,各业务部门陆续组织开发了不少信息化建设项目,使环境数据资源在为管理工作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及归口管理,各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与共享困难,不同系统间的数据难以对比、关联。

业务应用系统不能满足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缺少一体化监管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江苏省各地环保局结合自身管理业务的需求,各类环境业务管理应用系统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原有系统的功能已远不能满足全省环保系统环境监督管理业务一体化的动态需求;现有应用系统在兼容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方面较差,制约了环境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无法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辅助支持。

3. 4 监督机制体制缺乏,数据客观性准确性保障力度不足

在地区性和封闭的管理环境下,部分监控数据的准确性没有能够很好地保障,尽管省级主管部门采取多项质控措施,但很多监控系统没有能够统一联网,监控数据也未能得到有效审核,致使全省监控数据特别是地方建设的环境监控系统数据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 5 没有有效地界定信息产品的使用对象、服务层级数据利用率不高,监控系统为 “建”而建设

应将环境监控信息化划分为常态模式数据流和应急模式数据流。常态模式数据流是指环境质量处于稳定状态、符合功能要求时的自动监控数据,或污染源排放稳定、没有浓度超标或超总量时序进度的污染源在线监控数据,只要按常规在环境监控中心显示实时数据、自动存入数据库、按一定周期自动在后台生成统计报表即可。

4 管理不完善,系统缺乏有效保障

4. 1 管理,数据难共享

联网改造已成为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难点,目前国内外自动监测分析仪器仪表厂商没有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可共同遵守,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通信数据接口规范化程度较低,设备输出信号不规范,信号就无法广泛上传下达。环保部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 监测) 系统数据传输标准》的出台对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共享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4. 2 经费难以保障

自动监控系统需要大量的硬件、软件,安装一套现场设备需投入数十万到上百万元,每个监测点位每年的维护、运行费用也需几万元到十几万元,没有足够的经费保障是无法开展此项工作的。我省自动监控建设经费相对充足,但系统长期运行与维护管理的经费渠道不畅,往往需拖欠一年解决,严重影响自动监控系统效益的发挥,影响了地方建设维护的积极性。

4. 3 法律健全工作依据不完善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现场的监控仪器、设备都是污染治理设施的组成部分,作为污染治理设施,排污单位就有义务建设安装。但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支持,如企业故意切断设备电,使监控停止,在法律法规上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很容易导致在线监控系统形同虚设。要贯彻落实好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等法规,消除企业的抵触情绪,还必须考虑客观因素建立一系列的实施细则。

总之,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环境监控系统服务维护工作的先进性,不仅需要不断完善系统本身功能和提高维护管理水平,更需要落实相应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支持。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规模大小不等,设备种类、数量不同的网络设备机房广泛分布于用户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域,由于欠缺与运行网络的规模体系相对称的运维系统,无人值守机房的物理运行环境状况、动力配电状况、设备运行状况、人员活动状况以及消防状况的变化包括可能出现的危急状况,均无法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也就很难被有效预见、防范和避免。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探究 篇5

2.1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的第一步就是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在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进一步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环境宣传工作。此外,我国在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应当在农村地区,从政策体系和农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环境保护等角度出发,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进行大力的阐述与宣传,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让更多的农村人口和农民具有更加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我国在增强群众环保意识的过程中应当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引导农民采取环境有益的行为。例如我国可以通过加强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宣传来进一步的引导消费市场的需求,最终可而已促使农民采取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贯彻与执行。

2.2完善环保政策体系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还需要建立在完善环保政策体系的基础上。我国在完善环保政策体系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的加强农村环境政策的制度创新工作。例如我国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前的环境政策和工业污染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预防措施和控制手段。此外,我国在完善环保政策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对于现行的环境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的革新,例如我国可以选择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并且通过规划、立法、市场手段来进一步的促进下游地区与上游地区的环保联动,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生态补偿与城乡之间的补偿上升到整个区域,最终能够促进我国环保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与全面。

2.3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新形势下农村环境保护还能够起到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效果。我国在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深刻的了解到城市化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此外,我国在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将城镇化视为以土地为核心的自然生态系统改良,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减少农村环境超载现象的出现,并且对于加剧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处理。与此同时,我国在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的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的发展非农产业。例如可以合理的引导农村人口向二、三的产业和空间转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切实的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最终起到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破坏的目标。

3结束语

农村环境保护是当今环境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因此只有将新形势下大的环境背景带入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村发展的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对当前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14,02(90):23-25.

探究环境 篇6

要想把握好鼠妇教学中的实验课内容,有很多问题需要教师提前解决。首先的问题是实验动物鼠妇如何才能捕获。现代城市多高楼林立,受环境条件因素的制约,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经验去积累和总结在很短时间寻找到很多鼠妇的办法;教师往往也因为鼠妇样本的缺乏,常常在教学中放弃鼠妇实验教学的机会。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能满足全班学生分组实验需要的大量鼠妇呢?其次,如何按教程中提供的方法把鼠妇放在瓶子里呢?此前尽管教师按实验需要在放置鼠妇的瓶子的瓶盖和瓶身上都打了许多小孔,但结果发现第二天依然有一部分鼠妇死去了。那么如何存放才可以减少和避免实验所需的鼠妇死亡?另外,有的实验小组在把鼠妇放入培养皿中央后一半遮光,几秒钟后多数还在亮处的鼠妇就不再爬动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尤其是实验中鼠妇因为不适应实验的环境,很容易从培养皿中爬出来。学生在不断地反复捉回爬出来的鼠妇的同时,不仅增加了鼠妇的死亡率,而且也严重干扰了鼠妇对生存环境的正确选择,导致实验结论不准确,影响了实验课的有序进行。笔者通过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捕捉方法和教学环境,找到了解决和改善上述问题的具体办法和。

1 选择植被茂密的山坡或落叶覆盖的花园去捉鼠妇

观察发现:在夏秋季早晨8点~9点间,在依山傍水、林木茂密的山上,会有很多鼠妇爬出来觅食。在这一时间段,你很容易发现和捕捉到足够数量的鼠妇,通常不到1h便可以捉到六、七十只。在捕捉鼠妇时,可以拿一个一次性纸杯,纸杯口朝上依山势对着所要捕捉的鼠妇,用一片卷起的树叶轻轻的将其拨入纸杯,也可以顺其自然让它爬入其中,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捉鼠妇。这样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鼠妇的伤害,保证鼠妇的存活率。鼠妇大都喜欢群居生活,所以可以50~60只存放在一个纸杯中。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可以在花园里、地里寻找和捕捉鼠妇,一般可在树叶之下或石块下寻找到鼠妇。找到鼠妇后,首先用手挡在鼠妇的头前方,营造一个相对暗的环境,此时鼠妇就会停止逃窜、一动不动。捕捉人员必须戴上薄薄的塑料手套用手捉鼠妇,这时用拇指和食指从其身体中部两侧轻轻捉入杯中,千万避免用手捏其身体,以确保其旺盛的生命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实验前教师分发鼠妇时,只要一倾斜放置鼠妇的杯口,鼠妇就会自己爬出,所以实验课以按每组10只鼠妇分到各小组为宜。

2 放置鼠妇时,模拟鼠妇的原生活地环境,营造鼠妇适宜生活的条件

教师可选择一些鼠妇的原生活地范围内的植物叶片放人实验环境中,为其提供食物来源及营造相对暗的环境。因为在寻找鼠妇的过程中发现,在鼠妇出没的地方常有榆树的落叶,很多落叶上都有被鼠妇咬成的许多小洞,同时在鼠妇生活的山上有一种类似枸杞样的植物,在其根部常常能看到鼠妇成堆的粪便,推断它们可能也是鼠妇的食物之一。随后的实验中,笔者采集了这两种植物的叶片放到鼠妇集体存放的纸杯里,再在纸杯外放置一个比纸杯高一尺左右的盒里,中央用书本遮光,两侧留有足够的透气空隙。经过一夜后检查发现树叶上有了许多新的缺口,可见鼠妇的确摄食了这两种树叶。而且用同样方法放置了多天后,鼠妇没有出现被饿死、干死的现象,因此证实先前观察到的现象和为鼠妇营造与捕捉地相同的环境和提供一定的食物来源,就可以解决实验中鼠妇死亡率高的问题,为多个班学生同时能在不同时间内观察鼠妇提供了教学保障。

3 实验课前对各实验小组的鼠妇要遮光放置

教师如果不对各实验小组纸杯里的鼠妇遮光放置,鼠妇就会对光照有所适应。实验中如果将鼠妇倒入其他纸杯,鼠妇只要被惊吓,就会爬着一动不动,等它感到安全时,自然也就不爬动了。这样既失去了观察鼠妇明暗活动对照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也无法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4 改进后的实验设计方案

(1)按培养皿底部的面积大小把吸水纸剪成圆盘,并在水中沾湿后放置于培养皿中。切记不要将吸水纸浸泡,因为笔者观察发现含水量较高的环境,鼠妇也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死亡。

(2)将16K大小的牛皮纸对折,牛皮纸的一半放到培养皿底部的一半位置,另一半盖到培养皿上面一半的位置,使半个培养皿包在对折的牛皮纸中,这样避免了光从培养皿侧面射入培养皿,确保了培养皿中的环境有明与暗之分。

(3)只揭开一半牛皮纸,在培养皿的中央轻轻倒入10只鼠妇后,先盖下牛皮纸,再迅速盖下一张16K大小的透明塑料,把培养皿周沿用手压严实,以防鼠妇逃出。由于鼠妇小,消耗的氧气少,所以用塑料盖上几分钟对其没有什么影响。这样就避免了鼠妇到处乱爬的情况发生,使实验进行得有秩序、有效果。需特别强调的是:观察时一定不要随意移动培养皿,避免鼠妇受吵闹和其他外界因素干扰。事先要把放纸、放鼠妇、盖塑料、压边缘、计时、计数明确分工,放入鼠妇后仔细观察,数出并记录前5min内每间隔1min时明亮处的鼠妇个数,然后收回各组鼠妇。

(4)处理观察数据,得出科学合理的实验结论。

计算出5min内每间隔1min整时暗处的鼠妇个数,求出明亮处鼠妇的平均数、暗处鼠妇的平均数,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环境下的鼠妇数量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最后求出全班各实验小组明暗两处环境中的鼠妇平均数。通过三个班的实验显示:鼠妇在亮处3~4个,在暗处7~8个。实验课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在明亮环境少,在暗环境多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也说明前期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和教学环境摸索的经验有其科学的意义。

环境成本核算与管理探究 篇7

一、环境成本的概念

(一) 环境成本的含义

尽管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环境成本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但往往是从其各自特定的立足点或目标出发, 得到的环境成本定义也各不相同。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认为, 环境成本是“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管理企业的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的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笔者认为, 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而采取一系列措施的成本, 以及因为耗费自然资源或生态资源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二) 环境成本的特点

根据对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搜集概括, 环境成本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1.多样性。企业环境成本可能出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 其产生动因具有多样性。2.不均衡性。环境成本项目支出不像其他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那样均衡地发生在产品生产过程中, 其往往具有突发性或不可预见性, 比如, 企业在环保部门的检查中因环境问题被罚款等。3.滞后性。由于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承受、容纳能力, 同时企业当期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可能并不明显, 有时其形成的损失和危害是潜在的, 其所带来的影响, 可能一时难以完全掌握清楚。4.增长性。随着政府环境保护法规的纷纷出台, 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环境质量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所受的约束力逐渐增强, 企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的责任日益加大, 也使得企业的环境支出额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二、环境成本的核算

(一) 理论基础

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 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建立在如下理论基础之上。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为, 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协调, 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 资源和环境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必须反映在经济运行的价值核算体系中。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注重发展的状态和目标, 更强调发展潜力的培养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2. 总成本理论。

总成本理论认为, 产品成本的构成应当是物质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的总和。物质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耗费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劳动力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耗费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环境成本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耗费自然资源的价值和相关生态资源价值减少的货币表现。公式表示为:Y=C+V+E, 其中, Y为产品总成本, C为物质成本, V为劳动力成本, E为环境成本。

3.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边际机会成本 (MOC) 理论认为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成本代价, 不仅包括对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 也应包括由于其外部不经济而对自然所造成的代价。边际机会成本由边际生产成本 (MPC) 、边际使用成本 (MUC) 、边际外部成本 (MEC) 三部分组成, MPC是生产过程中所直接支付的生产费用;MUC是资源耗竭成本;MEC是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损失。

此外, 物质流平衡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也构成了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环境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也都构成了环境成本核算的支撑学科。

(二) 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环境成本确认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关键, 只有准确地确认企业的环境成本才能正确的核算企业的环境成本, 从而为环境成本管理提供基础。按照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 (ISAR) 的观点, 如果企业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通过以下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 则应当将其资本化:一是提高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 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效率;二是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环境保护。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1.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确已发生。在确定环境成本事项的发生时, 关键是看此项支出是否与环境相关, 并且, 此项支出能否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当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 就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 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 应作为费用记入当期损益。2.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环境成本的内容涉及较广, 如采矿企业所产生的矿渣及矿坑污染每年需支付相应的回填、覆土、绿化的费用就很容易确认和计量;而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的治理费用一时不能确切地予以计量, 对此可以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 予以合理地估计。

(三) 环境成本的计量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遵循一般的会计原则, 但是由于环境成本的特殊性, 环境成本的计量同时还应特别遵循经济与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在计量环境成本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即企业坚持共赢原则, 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 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同时企业环境成本在计量尺度的选择上具有多元性。由于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活动包含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既有商品性又不限于商品性。这就要求环境成本在计量尺度的选择上要超脱传统会计, 不仅要用货币作为计量尺度, 同时在企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过程中, 应辅以其它的计量单位, 适当考虑使用实物或与自然环境相关指标的计量尺度形式。

在计量方法上, 根据环境成本的含义和特点, 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方法。1.机会成本法。环境资源的使用存在互斥备选的方案, 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用途对人们都是一种获利的机会, 而这种机会所产生的获利量, 就是另一种机会的成本。2.重置成本法。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核算的前提是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无法得到有效治理时, 将环境质量恢复到标准状况所需的费用作为该企业的社会成本。3.预防支出法。是指人们为了避免环境危害而将预防性的支出作为环境危害的最小成本。4.人力资本法。是专门用于评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损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方法。

(四) 环境成本的披露

为了使利益相关者或信息需求者详细了解企业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企业还需以一定的形式对其进行披露, 才能使其做出有关环境信息的正确决策, 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才具有实际意义。与传统会计信息不同, 由于环境成本信息中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并存, 定量信息中货币信息与非货币信息并存, 所以可以将环境成本信息划分为货币性信息、非货币性信息以及记述性信息三类。货币性信息的核算是重点。只有货币信息核算才能把环境保护与企业利润相联系并统一起来。企业只有在环境保护和获得盈利相协调的条件下, 才能够持久地坚持进行环境保护活动。而非货币性信息和记述性信息, 可以采用附注说明的方式予以披露。

三、环境成本的管理

(一) 环境成本管理面临的难题

很多企业认识到了加强环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但要承认, 环境成本管理对很多企业来说却并不容易。究其原因, 在于目前进行环境成本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难题。1.环境因素和自然资源特别是诸如大气等自然资源很难进行产权认定, 这就无法使其商品化, 自然资源不能商品化, 会计就很难将其完全纳入计量范围。另外, 即使自然资源能够被量化, 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对有关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外部不经济”问题几乎无能为力。2.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落后, 所以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来就处于劣势。如果实行环境保护政策并进行环境成本管理, 把环境因素考虑进生产成本, 这无疑会提高产品的成本。但随着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 这一观点也逐渐在转变。3.环境成本核算在会计计量上不同于传统财务会计。环境会计不能或不容易用单一的货币统一的计量, 还必须广泛使用劳动量、实物量等其他计量形式。相应的必然导致经济考核指标不具有相关可比性, 最后导致环境成本管理的失效。

(二) 环境成本管理的措施

环境成本核算不是终点, 它的最终目的是对环境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从而使得企业的相关环境决策达到最优。从这个意义上讲, 环境成本管理是环境成本核算的延伸。即环境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所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 采用一定的方法, 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有关因素加以控制, 达到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最优目的的过程。

1. 尽快制定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会计准则。

虽然国际上有些会计组织已针对环境成本出台了一些会计准则, 但都只是建议性的, 并不是硬性规定, 从某种意义上讲仅仅是一个指南, 企业管理当局仍可能自由选择环境成本的确认方法。相同的环境成本,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 有的作为费用处理, 有的则可能被资本化。

2. 加深对环境成本资本化形成的环境资产的认识。

环境资产应该包括自然环境资产和人工环境资产。自然环境资产是指全人类及其后代共有的自然资源。由于自然环境资产的价值计量理论还不成熟, 因此在会计体系中核算自然环境资产还有困难。人工环境资产是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的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与环境相关的资产。很明显, 环境成本资本化形成的环境资产属于人工环境资产。

3. 政府要在环境保护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政府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职责, 应该鼓励什么、惩罚什么、引导什么。环境成本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政府不去考虑环境成本, 是不会有厂家主动考虑的, 即使有这种想法的企业也会因为得不到鼓励 (政府的扶持和消费者的购买) 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政府要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和手段控制环境成本, 制订更为严格和有效的环境会计准则来保证其实施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 是实现环境、社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只有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 不断完善环境成本的理论和相关法规, 提高社会与企业的环境意识, 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宁.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管理[J].会计之友, 2009 (9) .

[2]崔震宇, 宋毅.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研究[J].特区经济, 2008 (10) .

探究环境 篇8

1 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1.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迟迟未得到有效建设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也有所提高, 更多的人们开始关注环境监测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 能够更好的找出目前我国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可以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

目前,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在稳步的开展进行中, 而环境保护工作从建国以来就已经在逐步的进行中, 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 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已经成了社会发展中所必须要重视的工作。我国早在1991年国家环保局就下达过关于环境监测管理的文件, 明确了我国进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重心, 并且对管理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的考量, 完善了这方面的管理制度。在国家的规定中体现了环境监测的内容, 同时也推出建立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 比如说空气、水资源、食品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这些指标和规定并没有与社会相结合就已经脱离了实际, 跟不上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在的质量管理形式和之前的形式相比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 国家必须扩大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 及时更新质量检测考核的内容, 从而为环境监测提供有效的保障。

1.2 环境监测数据缺乏真实性

环境检测数据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 通过对环境检测数据的分析能够找出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更好的采取措施来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 因此环境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必须重视的内容。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质量、环境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以及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方面由于技术比较滞后、指标又不够明确等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数据和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失真, 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有很大的影响。

1.3 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

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很多地方部门往往只重视经济的发展, 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工作, 特别是一些环境检测机构往往都缺少足够的专业性。并且在环境检测人员和设备上也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这样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环境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环境监测机构, 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监测站条件一般都很差, 监测用房比较紧张, 仪器设备比较落后且不配套, 甚至有些比较常规的仪器都没有配全, 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监测信息其准确率偏差很大。

1.4 环境监测机构对质量管理的意识不强、认识又不高

在我国目前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在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评审获证以后, 便开始松懈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 不像评审以前那么认真对待了, 并且对待工作大为懒散, 缺乏主动管理的自觉性、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环境质量问题。有很多工作人员 (包括管理层的人员) 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更加没有将“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生命线”的理念深入脑海, 从而对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于忽视, 致使阻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

2 提高环境监测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全面及时的质控计划

质控工作涉及到监测工作的每个工作环节, 每年年初根据监测站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质控计划。这些计划包括:仪器设备检定计划, 仪器运检, 仪器核查计划, 人员培训计划, 使用标准物质计划, 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 质控考核计划等。质控工作单纯的对于工作量来说, 的确是任务量的增加, 但其作为监测工作的流程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承担着维系监测数据生命线的保障作用, 因此, 质控工作计划是顺利完成监测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要对监测任务, 受控的岗位及受控的工作环节了如指掌, 才能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计划和质控措施, 进而使质控工作顺利进行。

2.2 提高质量意识, 端正管理思维

我国环境监测经过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质量管理经验, 各单位在质量体系文件指导下, 全面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 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转化成为每个监测环节的自觉行动, 使质量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在各个工作领域得到贯彻落实。管理者应当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把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反对形式主义, 在从事质量检查和评审工作时不能走过场, 同时运用好常规的管理措施, 如现场空白、密码平行、加标回收、不定期监督检查等;质量管理员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中间环节, 应给予一定的权力, 配备相应的资源, 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其应有的质量管理效能;正确处理好管理、人员、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人员和任务发主冲突时, 质量管理措施仍然要执行到位, 不能由此形成管理时紧时松的坏习惯。

2.3 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的政府行为属性

因为环境监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 政府应该始终掌握能力建设的主导权。没有政府的重视, 无法解决能力建设资金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纳入财政预算, 从组织机构、应急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置、技术标准、科技进步、应急信息平台和应急综合指挥协调系统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尽快形成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政府行为属性也意味着要加强强制干预和管理, 从公权力的根本上构建实时的环境监测机制。

综上所述, 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准确、公正的重要基础, 只有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监测过程, 才能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水平, 才能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 环境监测机构应不断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密性、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技术支持。

摘要: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不断提高, 对于环境的检测工作也在稳步的开展, 环境检测质量管理是环境检测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也关系着环境检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环境检测机制以及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相关内容的分析, 来详细说明提高环境检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 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机制,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卢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思考, 2011.

企业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探究 篇9

一、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

我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 强化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知, 明确破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才能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 提高人员的环保意识, 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在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基础上, 渗透绿色宣传和培训, 强化企业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知, 明确环境保护在现代企业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 从而建立起创造良好的施工运行环境, 以此来推动环境保护施工施工技术的发展。例如:可以以企业为单位, 开展环境保护施工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 对企业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与此同时, 还要有效地发挥政府在环境会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科学的发展观教育, 在实践中支持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另外, 还要加强环境会计的宣传教育, 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 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会计的研究建设中来, 带动我国环境会计的不断发展。

二、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管理机构, 并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有些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环境会计机构, 一般说来都是指定由财务部门监管。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环境会计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企业环境会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和作用的最大发挥。要想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 首先要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管理机构, 并建立环境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设定有效专门的环境会计机构是提高企业环境会计的重要保证。在设定机构时, 要保证机构在整个会计管理工中都能发挥其领导、协调的作用, 在确定环境会计机构的工作人员时, 要充分考虑其领导能力和权威性, 确保环境会计工作在各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切实的贯彻。最后, 还应该注意, 在环境会计管理中, 要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通过岗位工作责任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在企业的环境会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 能够确保确保办理环境会计工作的不相容岗位之间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保证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 鼓励全员参与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

要想从更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工作, 就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 鼓励全员参与环境会计。环境会计应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各部门的低级和中级管理人员、全体员工都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企业可以实行一定的激烈政策, 从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并在企业环境会计中实行分明的奖惩制度, 让企业的员工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环境会计工作中来, 体现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重视, 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让环境会计工作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目标。同时, 在企业环境会计中, 通过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和法律教育, 从根本提高企业环境会计的有效性, 建立以具体的项目作为责任中心, 进行环境会计控制, 完善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更好地运用经理制度, 从管理人员到员工都必须积极参与到控制中来, 从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管理人员都必须落实管理责任, 明确职责, 促进参与, 提高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有效性。

四、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水平

要保证企业内部环境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 必须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水平, 进一步健全企业环境会计的管理控制系统。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第一, 提高企业环境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工作中, 企业环境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迫切需要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 现在国家为环境会计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要学会珍惜机会, 要努力学习, 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第二, 要加强继续环境会计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今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环境会计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 了解国内外环境会计管理理论的前沿动态, 使之能够高瞻远瞩的搞好对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另外, 还要促使继续教育的教师熟悉和了解环境会计财务管理实际, 加强调研工作。通过这些方法,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环境会计管理人员做出贡献, 进一步健全企业环境会计管理控制系统。

在中国, 有关企业环境会计的政策还没有正式出台, 但是,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的管理,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必须从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 设置专门的环境会计管理机构, 并建立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与考核措施, 鼓励全员参与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 加强对企业环境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提高企业的环境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共同努力, 提高企业环境会计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如燕, 隋英杰.关于我国环境会计计量与报告的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 (02) [1]王如燕, 隋英杰.关于我国环境会计计量与报告的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 (02)

[2]郭静娟.环境会计的计量与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 (10) [2]郭静娟.环境会计的计量与信息披露模式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3 (10)

[3]孟丽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 (09) [3]孟丽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 (09)

[4]李忠, 陈继东, 吴冬霞.关于企业环境会计要素计量的理论探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 (05) [4]李忠, 陈继东, 吴冬霞.关于企业环境会计要素计量的理论探讨[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 (05)

环境监测的相关问题探究 篇10

(一) 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的环境监测。

该阶段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项目的评价等级、经济条件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 选择适合的监测对象和环境因子, 确定适合的监测范围, 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 并制定一个较优的监测方案。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实用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 应作费用效益分析, 尽量做到既符合实际要求, 又节约费用。二是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的原则。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呈明显增加趋势, 对环境具有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三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进行监测, 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同时, 监测单位应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提供的监测方案进行监测, 在监测过程中最好有环境评价单位参与该项目监测方案制定的人员进行协助监测。当监测方案执行有困难时, 应及时与环境评价单位进行联系。监测采样时应注重对外界环境的观测, 严禁在监测采样技术导则所禁止的条件下进行工作;采样中遇到异常情况, 应在监测报告中予以说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应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以正确反映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

(二) 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

该阶段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 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二、环境监测的具体分类

(一) 监督性监测。

主要是针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 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包括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 (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等) 和环境质量监测 (所在地区的空气、水质、噪声、固体废物等监督监测) 。

(二) 竣工验收监测。

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检查、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应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的情况下进行, 监测污染因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 监测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三) 特定目的监测 (又称为特例监测) 。

根据特定的目的可分为以下四种:一是污染事故监测, 在发生污染事故, 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 往往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污染因子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控制的方式、方法;为控制和消除污染提供依据, 供管理者决策。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 (车、船等) 、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二是仲裁监测, 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仲裁监测应由国家指定的具有质量认证资质的部门进行, 以提供具有法律责任的数据 (公证数据) , 供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仲裁。三是考核验证监测, 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上岗培训考核;环境检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四是咨询服务监测, 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例如建设新企业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 需要按评价要求进行监测;政府或单位开发某地区时, 其环境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项目的一些环境因子对环境相容性提供数据供参考。

三、加强环境监测,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一)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 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 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 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下降, 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不断推进, 生态保护和治理得到加强, 核与辐射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 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明显提高, 我国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二) 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 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 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 酸雨污染加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 土壤污染面积扩大, 近岸海域污染加剧, 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生态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量大面广, 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 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危害群众健康, 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 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 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 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 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

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 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 投入不足, 历史欠账多, 污染治理进程缓慢, 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 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管能力薄弱, 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 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四) 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 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 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 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基础, 只有加强监测质量管理, 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持续改进,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 为政府决策和环境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 (2006) 114 号.2006, 7, 28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 (2009~2011年) .环境保护部 (环办[2009]56号) 2009, 5, 7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探究 篇11

关键词:环境权;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中图分类号:D9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49-02

通过对新民诉法、新环保法和《解释》研读,可以发现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并不完善,公民个人不具有原告资格,法律规定机关的原告主体资格认定问题亦是不明确,这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明显缺陷。因此,有必要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进一步探究,有效保护公民环境权益。

一、环境权和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权是20世纪伴随着人类社会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是集体权利和个体权利的汇合,是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的一种新型法权。国际社会已在《人类环境宣言》中经对环境权的内容做出了认定:人类有权在一种具有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受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护和改善这一代人和将来世世代代生存环境的庄严责任。生态环境是全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和资源,环境权就是人类共同享有和利用这一资源的权利,是人类基本权利之一。从享有该权利的主体的角度分类,环境权包括单独个人(含企业)享有的权利和国家享有的权利。 从该权利的主要内容的角度分类,环境权包括实体权利和程序权。

环境公益诉讼是指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于有关主体违反法律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环境的行为,使的公共环境可能或必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法律规定的主体为了公益而非私益,可以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请求法院处理的制度[1]。其立法目的是对于损害社会环境的行为,有关主体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请求法院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共环境利益。与传统诉讼模式相比,其最大特点就是不要求原告与环境损害事实有直接利益纠葛。

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主体资格现状分析

新民诉法第55条规定了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该条款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此有法可依。无疑,作为法律制度体系中重要部分,环境公益诉讼反映了时代需求,是我国法治进程的里程碑。随后颁行的新环保法第58条和《解释》则对有关组织的原告主体资格做了进一步规定,符合要求的组织必须具备四点:地级市以上民政部门登记、从事环保事业满五年、无违法记录,非营利机构。

如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经正式被我国法律所承认,该制度也摆脱了传统诉讼模式的束缚,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必再与案件具有直接的利益纠葛,但仍然存在原告主体资格立法层面不完善的问题:首先,诉讼中重要主体之一的公民个人被摒除在原告范围之外,这导致相关环境公益诉讼很难及时提起,以致某些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对法定机关原告主体资格缺乏具体规定,对于有权提起诉讼的机关的范围,应具有的资格和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均缺乏明确规定。这样就使得该制度在难以实现其立法目的,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以上这些缺陷表明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有必要深入探究该制度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三、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理论和立法经验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较突出的莫过于原告主体资格问题,即使是立法之前成功的环境诉讼案例也未能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获得共识。相对于我国,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比较完善。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深入研究和吸收借鉴,能促進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完善。目前国外主要理论有:一是环境权理论。环境权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一种全新的基本人权,亦被联合国所承认。二是私人检察官理论。源于美国纽约州工业联会诉伊可斯案。指为了保护公共环境,可以授权个体提起诉讼,该个体既可是检察长,也可是公民个人,而且不要求此个体与被诉损害公共环境行为有利害关系[2]。三是诉讼信托理论。由美国学者萨克斯创造,指生态环境系统是一种财产,属于全体人类,环境被公民委托给政府管理,在公民和政府之间,政府是受托人,公民是委托人[3]。环境公益诉讼在西方国家法治实践中也得到广泛适用。

(一)美国

美国法律最早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被称为“环境公民诉讼”,现已形成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体系。美国通过判例法形式突破了传统诉讼模式诉讼中对原告主体资格的限制,从而克服了成文法滞后缺陷,使无直接利害关系主体获得了原告资格[4]。

(二)英国

一般情况下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人,只能是检察官。特殊情况下,检察长官同意后公民个人可以获得起诉权,这称为“检举人诉讼”[5];一些特定的社团组织、国家机关、公务人员在检察官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环境公益诉讼的诉权。

(三)日本

日本法中不要求提起环境公益原告必须与损害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纠葛,原告可以以纳税人或其他与自己利益无关的身份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包括纳税人个人,有关组织,国家机关。

四、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机关的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虽然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了特定机关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但这条立法的缺陷显而易见,其规定过于抽象,缺乏操作性,对于哪些国家机关有权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可以作为原告主体的国家机关的范围和资格问题缺乏明确的规定,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因此,有必要对有关的特定国家机关原告主体资格进行进一步探究,明确条件,使之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使利害关系主体能通过该条款及时请求特定机关行使诉权。

(二)公民个人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现行法律只规定了法定机关和有关组织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而公民个人这一诉讼法的重要主体,却被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所排斥。作为环境权主体,公民应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通过向法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维护个人乃至社会公共环境权益。笔者认为,这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缺陷,否定公民原告资格是值得商榷的。公民个人是否应具有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值得我们做出进一步的探究。

五、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完善建议

(一)法定机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完善建议

1.赋予检察机关原告资格

我国检察院具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代表国家提起诉讼的职责。所以检察机关应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既符合法理又能为公众接受。当公共环境利益受损时,其应当提起诉讼。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前,已有多起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案例,且全部获得了胜诉,如2012年的福建省南靖县人民检察院诉沈某洪、沈某喜涉嫌非法采矿一案。可见,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具有巨大优势。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成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不仅有立法依据,也有现实上的例证。其合理性与优越性体现在:一是检察机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不仅符合法学理论,在实务中也具有应用性。二是检察机关肩负保护社会利益,代表民众反映诉求的职责。三是检察机关有丰富的诉讼经验,而且被民众普遍所信任,并且它拥有充分的搜集证据的能力,还可节约诉讼成本,充分体现诉讼经济的原则[6]。所以,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

2.环保机关原告资格之否定

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行政机关权力来自公民权利的让渡。西方国家环保行政机关是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这种资格来自于法律直接授权,而且具有法理上的依据,其理论依基础是“环境权托管人理论”。所以,环保行政机关成了公共环境权益的管理者和监督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前,我国有过环保机关提起环境诉讼的案例。笔者认为,现阶段环保机关不宜再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理由如下:一是行政权与起诉权在性质,范围,强制性,主体和对象等方面都不同,不应由同一机关享有和行使。二是环保机关行使环境管理权和环境执法权维护的是国家利益,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行使起诉权维护的是公共环境利益,两种利益虽有重叠但也有本质区别,不宜由一个机关代表。三是对于损害公共环境的行为,环保机关完全可以通过行使行政权,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并责令治理,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四是根据行政法理论,环保机关只具有行政执法权,不能代表国家和社会,而公益诉讼原告则代表社会公众[7]。综上,环保机关不宜具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

(二)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完善建议

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这是一项基本权利,而环境权正是其中一种,作为环境权主体,公民个人应当具有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当前,法定机关或有关组织都是官方或准官方性质团体,公民要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几乎完全依靠公权力,而这些团体面临地方保护主义,上级行政机关或其他各方面的压力,很难超脱束缚。造成公民申请不被理会或被拖延,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综上,对于公民个人这一重要诉讼主体,法律应赋予其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在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前,我国已有公民个人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案例,即2012年的蔡长海訴清镇市屋面防水胶厂案。同时,这种观点也有理论依托,据民权理念,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将自己的私权集体让渡给国家形成了公权力,若公权力未能合法合理行使以维护私权时,权利就应重新回到公民手中。综合法理和我国实际,笔者认为,法律应该赋予公民个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但应做出必要限制,避免滥权,以维护环境公益诉讼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德敏.环境法原理专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1.

[2]王曦.美国环境法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58.

[3]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137.

[4]崔华平.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环境保护,2008(24).

[5]别涛.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新起点—《民诉法》修改之评析与《环保法》修改之建议[J].法学评论,2013(1).

[6]姚翠霞.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幼儿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探究 篇12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小环境, 要爱护地球, 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因此, 教师可在园内开辟自然角、种植园、饲养区、生态体验场、操作长廊……经常带幼儿参与其中, 这样他们可在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玩一玩中了解自然, 从而激起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熏陶他们“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之情。”

二、寓教于乐, 将教学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 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1. 寓环保教育于各科教学中。

环保教育是近年来才兴起的, 尚未有一套与之相应的课程体系, 为此, 教师可将它渗透在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如, 在科学活动中, 可结合“水”、“声音”等内容, 让幼儿懂得干净的水和安静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 不在公共场所和家中大声喧哗;在音乐活动中, 可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 引导幼儿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在语言活动中, 可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等环保内容。

教师还要注意以专题环保教育为主, 将环保教育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及各种教学活动中。可以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 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 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如, 我们在大班开展“减少垃圾”的专题活动中, 开设了“废物从哪里来”、“废物多了会怎么样?”“动脑筋让废物变宝”等内容, 通过展览、绘画、利用废旧材料等让幼儿进行美工制作以及开展参观、谈话、小木偶表演、小实验、游戏等有趣的活动, 使幼儿了解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并懂得要管好垃圾、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 从自身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2. 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在游戏过程中, 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 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 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因此, 环境保护教育要寓于各种游戏之中, 教师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受教育。如, 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可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 利用纸盒、纸筒、饮料罐开展“咖啡屋”、“小卖部”、“娃娃家”等, 使幼儿在游戏中接受环保教育, 并懂得如何减少垃圾和利用废物, 以培养幼儿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 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商讨, 利用生活中无毒无害的纸盒、饮料罐、胶卷筒、纸板等废物, 制作游戏材料, 让幼儿懂得“废物的根本出路在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观点。

三、围绕环境保护教育, 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都是传统的环境教育日。教师可设计“做一个小小鸟专家”的活动, 引导幼儿认识鸟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或开展“护绿·爱绿”人人争做“绿色小天使”的行动;或开展“地球日”活动, 通过游戏、制作、参观、谈话、实验等形式, 对幼儿进行热爱自然、保护地球的教育, 使幼儿懂得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或开展节约用水的教育, 使幼儿初步了解水有什么用, 干净的水是怎么流到我们家里的, 并组织幼儿参观一些污水的照片, 知道这些污水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同时让幼儿知道节约用水和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导之以行, 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

四、家园结合共同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上一篇:输出结果下一篇:关节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