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究

2024-06-09

微探究(共12篇)

微探究 篇1

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 一种新型的公益活动形式随之兴起, 不求每个人做出巨大贡献, 但求人人参与的“微公益”形式逐渐深入人心。只要有人注册, 网站就捐助大米;从一支铅笔换起, 最后换出一栋校舍的款项;甚至转发、加关注就能带来捐款等等创意十足的“微公益”方式吸引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微公益”形式灵活、互动性强、效率高, 富于创意, 在高校中得以迅猛发展。然而“微公益”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背后, 有着怎样独特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特征, 这种传播特征又带来了怎样的传播效果, 都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新兴现象进行比较深入的探析。

一、高校“微公益”的内涵

什么是“微公益”?大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最常见的回答是:微小的公益行为。作为一个新近被创造出来的流行词汇, “微公益”的完整内涵常常被人们揣测:是指力量之微?是指发起者地位之微?还是指公益影响之微?要想给“微公益”一个比较确切的内涵或定义, 首先就要分析了解它的特征和本质。本人认为, “微公益”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微公益”之“草根性”。“微公益”是一个突出个体的公益形式, 与传统的公益区别就在于强调个体而不是整体效应。所以“微公益”是人人可以参与的广义的公益, 而不是单纯定位在扶危济困上。比如说, “微笑公益”, 就是当你和陌生人目光滑过或有人想你寻求帮助的时候, 给他一个善意的微笑。再比如说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过真正的低碳生活、真正的节约用水等等。像这些公益活动, 即使我们不是国家意志的代言人、商界大亨、慈善事业家, 我们依然能够以“草根”的身份, 践行公益。

“微公益”之“细无声”。在大公益时代, 通常只有社会名流和慈善机构才是公益的主体, 普通人只能充当公益围观者。然而, 在“微公益”时代, 人人都可以是公益主体, 随时都能在网络上发起一场公益救援。“微公益”是一种零门槛、零负担、追求创意的慈善公益方式, 不仅仅是捐款捐物,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参与方式, 就像上面列举的例子一样, 公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微公益”倡导普通人从身边小事做起, 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改变社会生态。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只注意到“微公益”的组织形式与外在表现, 却常常忽略了“微公益”的本质。他们看到的仅仅是1篇微博=1粒米、用2支铅笔换了一所学校、他们看到电视上各种公益的活动, 希望能成为活动中的一员, 可又不知道怎么去参加。每当这个时候, 我就想他们肯定是忽略了身边的公益, 而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公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多少人在使用一次性的筷子?有多少人去超市会带购物袋?有多少人会让座?有多少人愿意为过马路的老人、盲人或孩子主动援手?有多少人看到盗窃行为而挺身而出?有多少人会真正的过低碳环保的生活?有多少人会真正意义的节约用水?……而这些公益才是真正的公益。因此, “微公益”的本质就是传播公益的意识。所以在大家注意形态的时候, 也切勿忽略了它的本质。

综上所述, 本人认为“微公益”就是人们具有公益的意识, 做微小的公益行为。

二、高校“微公益”的困境

1、人员流动频繁, 持续发展成问题

尽管高校“微公益”获得大学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 每个项目表面上都办得有声有色, 但人员流动频繁, 是高校“微公益”发展的一大难题。这其中的难处只有高校“微公益”负责人最清楚。在高校“微公益”实践中, 由于不存在必须行善的压力, 每个人的举手之劳都多少带了几分随意, 有钱出钱, 有力出力, 无钱无力则不必勉强。这对于组织者来说, 团队的不断解构与重组意味着很大的运行成本, 成员管理成了“微公益”社团的一大心病。徐艺峰说:“我知道以前很多院系都有支教活动, 但大多没有坚持下来, 其实还是一个如何持续下去的问题”。

2、宣传渠道不畅, 推广效果不如意

除了持续性的问题, “微公益”社团还面临着宣传与推广的困境。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 公益项目的负责人无不使出浑身解数, 扩大活动的覆盖范围, 但效果常不尽如人意。“小题大做”创始人王琛说:“项目一开始宣传得比较猛, 会很有新意, 朋友们也会帮着扩散。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 扩散的能力肯定会变弱, 所以现在我们要找到更好的方式。”为了找到效果更持久的宣传渠道, 王琛想过很多方法, 比如写软文、拍纪录片、接受采访和跟媒体合作等, 但他最推崇的还是近来流行的微博。微博传播成本低、速度快, 但也存在问题。你用什么方式能扩散出去?不是每个东西都有病毒营销的特质。所以我们怎么样能扩散出我们这个圈子?从大学生这个圈子冲出去其实很难。”

3、创新突破难寻, 参与热情缺活力

宣传之外, 找到“微公益”活动的创新突破口也是一个困难。北京大学爱心社“收衣服”活动负责人于瀛说:“收衣服的活动已经比较成熟了, 一个个负责人就这样接下来、做下去, 但是不知道能有什么创新, 似乎陷入了僵局。”

“变则活, 不变则死”, 对于“微公益”活动亦然。找到公益项目的突破口, 是高校“微公益”获得更多关注和参与的源头活水, 但是受制于高校大学生在经济条件、活动范围、知识结构和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 高校“微公益”的创新便显得步履维艰了。

三、高校“微公益”的未来

1、信息透明开放, 赢取公众信任

与官办机构相比, 公开透明的特点让民间公益组织更具公信力。据笔者了解, 迄今为止运作得较为成功的是“免费午餐”计划。“免费午餐”在对受助学校善款使用的监管上, 主张学校开微博, 将每天的菜单、花销等数据连带照片、视频公布到网上, 接受捐赠人和网友的监督。在“免费午餐”官方微博主页上, 目前公布有约20个受助学校的微博链接。除了网络, 为了实现多方位的监督, “免费午餐”团队会随时对受助学校进行探访、抽查, 并要求学校在每个学期结束后提供相关报表。

2、打造支持平台, 吸引公众目光

“微公益”究竟需不需要平台的支持?如果没有平台的支持, “微公益”还能不能坚持下去?许多大学生和徐艺峰的看法一致, 认为“微公益”不应该掺杂运营的元素, 平台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微公益”的内核。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 “微公益”似乎借助平台的一臂之力获得了更广泛的参与和关注。

“小题大做”就是高校学生在“微公益”中“走出去”的典型案例。“小题大做”的运营模式可以总结为:网民做题、企业资助、平台沟通。在这个过程中, 网民们通过回答一定数量的题目, 使企业兑现自己的公益承诺, 而平台作为活动的中介, 既帮助网民们实现“微公益”的理想, 又协助企业进行公司宣传, 可谓一举两得。

3、扎根学生群体, 培育责任担当

与“小题大做”项目的初衷不同, 郑州大学“筑梦基金”的“拾荒队”和北京大学爱心社“收衣服”活动一开始就将目标群体设为高校学生。

高校“微公益”扎根广大学生群体, 一方面可以培育更多的大学生奉献爱心, 收获感动, 做一个“公益人”;另一方面,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让他们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 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的善与美, 理解“责任”与“担当”, 并以一己之力努力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4、完善工作机制, 规范学生行为

2011年, 在西北师范大学校园内, 微公益活动蔚然成风, “快门三秒钟”公益团队、“倡导节能减排, 共创碧水蓝天”、“烛光关爱行动”、“爱心姐姐”、“暖春支教行动”、“温暖水杯”受到全校学生追捧。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西北师范大学, 学校将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和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渠道,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 把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 学校还设立了专项经费, 并通过实施《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认证管理办法》, 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必修学分的方式加以规范。学校各级团组织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 长期坚持开展“志愿服务月”等活动, 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完善、工作活跃、影响广泛, 基本实现全校学生“人人都是注册青年志愿者, 每年服务48小时”。定期开展“优秀学生社团”、“优秀青年志愿者”评选表彰活动, 并通过“校园明星优秀大学生”评选等活动, 选拔树立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典型。所有这些, 都为校园公益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浓郁的氛围和肥沃的土壤, 也必将培育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公益人”, 奉献爱心, 收获感动, 学会担当!

四、结语

在微公益时代, 无论是公益专家、演艺人士、媒体人、还是普通百姓, 都在关注着微公益, 支持着微公益, 并通过转发来助力微公益, 由此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引领微公益的浪潮。目前, 高校大学生在“微公益”上的热情已超乎社会的想象, 他们行善却不愿拔高自己, “微公益”在他们那里不过是爱与同情的本能。在实践的过程中, 他们成长、成熟, 挥着汗水, 也流过泪水。高校“微公益”的点滴, 令人动容也发人深省。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口号:“微公益”, 爱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1]曹恒涛, 沈洪波.高校校园微公益活动的实证探索与思考[M].科教导刊, 2012 (3) .

微探究 篇2

1、成人英语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高等成人教育中,英语学习一直是无法攻克的难关。对于成人教育而言英语教育十分重要,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工作必备,都需要找到一种便捷的途径进行英语学习。由于成人教育中的生源不同,英语水平也各不相同,造成了英语教育的困难,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工学难以协调。成人英语课程的参加者来自社会各界,而大部分都是在岗员工,他们因工作原因无法与学习时间进行适配,而每个职业的工作时间也无法完全统一,造成了学习时间难以一致。其二,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存在差异,且学习自控力较低;英语水平各不相同,有的是在高中毕业后没有接触英语,而有的则是初中毕业。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面对同样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其三,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参加成人教育的学习者中,大部分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接受过课堂教育,同时,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也已身心疲劳;在英语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因为各种事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成人英语学习的困难。

2、微课程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应用特点

在现阶段的成人教育中,英语学习成为其中最大的难题。英语学科并不应该是以互动性或讨论性为主的学科,更应该倾向于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或者描述。例如:在介绍词汇类型、语法结构、某种类型的作文写作方法等内容时,微课的制作应与其实际需求相结合,与精准的学习内容相比较而言,微课可以适当添加较为合适的内容,例如:需要多次讲解的知识内容、在英语中需要不断重复的知识结构、基本确定的学习方法以及特有的语法结构,对这些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不断在微课程中加强训练,巩固知识的掌握。由上文对于成人英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可知,传统的英语教育无法满足成人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而微课的产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微课程具有内容精简、学习内容不受限、学习地点多样等特点,能有效提高成人英语的学习效率。

2.1随时性――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微课程、小型视频是其主要的教学载体。对于成人英语教育而言,微课程的形式主要是将成人英语学习中所涉及的英语重难点进行归纳总结,集合成为线上网络视频进行教学。既然是“微”课程,那“时间短”就是其主要特点。一节微课的时间大约控制在5~10分钟内,由于时间短、内容集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成人无法长时间学习的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多个知识点的集合,以及高效的注意力,能够帮助成人学生随时进行学习,无论是午休时间亦或者是工作间歇都可以进行观看,十分符合成年人对于学习时间的要求。例如:对于一名公司中的基层员工而言,起早贪黑地工作,私人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所占用,但成人教育的上课时间基本是在工作日,且课程安排较为杂乱,无法有效集中学习,导致该名员工虽然有心学习提升自己,但因为多种因素无法参加课程,导致实际学习缺乏时间。而微课程的出现有效地帮助员工解决该问题。无论是在午间休息时,还是上下班在电梯或地铁中,都可以打开移动设备进行观看学习。

2.2随意性――多种教学内容以供选择。“内容精”是微课的另一优点。微课的教学内容十分精简,作为网络线上媒体播放形式,其资源容量小,所有教学内容都是经过专家设计,能够帮助成人有效获取知识内容。与传统的教学课堂不同,微课中包含大量知识内容的视频,成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观看,不用担心听不懂,不用担心跟不上,更不用担心遗漏。在遇到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环节可以选择快进,对于难以理解的可以多次重复观看。例如:在学习从句时,学生在课堂中因为自身水平有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从句之间的关系,在课后,可以自己通过微课进行二次学习。在微课教学中,对于每一种从句形式讲解十分详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例如从句倒装的应用,可以将这段内容进行标记,多次观看直到真正理解。在下次课堂中,学生不会因为上节课的知识没有掌握而对这次的`课堂学习造成阻碍。微课主要是通过对单一知识点进行切片形成单位视频,围绕中心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与研究,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进行分析,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更能够帮助学生对自身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3随地性――将课堂带入生活。“容量小”是其最为人性化的特点。现在市面上的英语学习教材和工具较为丰富,但普遍涉及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不具针对性,而且书本无法随身携带。而微课的“小”,是其较为人性化的设计特色。作为一种网络在线播放媒体,其容量小,不占移动设备空间,无论是与电脑、平板,还是手机结合都十分便捷。而手机作为随身携带的现代工具,更是满足了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例如:成人英语的涉及教材过多且内容繁琐,大多学生都是工薪阶层,并没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翻阅,而且每个人的真实水平不同,一本教材无法适应所有人的需求。而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微课的观看地点不受场所限制,无论是公司、地铁、家中,只要打开就可以进行观看。因此,微课不受场所限制的随地性特点十分人性化。总之,微课的“短小精”三个特点有效帮助学习者解决了在英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把知识内容通过视频融合,将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与简化,通过与移动设备的巧妙结合,使英语学习不再受限制。对于工作中的学习者而言,通过微课进行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

3、结语

结合现阶段成人英语学习的现状,利用微课程对成人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建立以微课为教育基础的成人英语教学课堂,不仅摒弃了传统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英语教学对成人教育所造成的困难,更有助于成人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实现通过微课程的有效促进,不断推动我国成人英语教育的持续发展与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晓琳,潘丽娜.论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微媒体运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6):108-111,116.

[2]石雪,姚鹏飞.论微课教学对成人英语教学的适用性[J].青年学报,2015(2):89-91.

[3]宋晓星.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成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6(2):50-52,60.

高中政治微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 微课程 教学实践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55

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在生活中的融入,俨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课程作为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也逐步进入我们日常教学。

一、扎根现实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笔者针对微课程的特点和高中政治学科要求,设计和制作了政治生活中《和平与发展》相关知识点的微课程,并且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如下。

(一)课堂前15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微课程资源,学生自主学习

1.话题导入

播放微视频《反日游行示威》,视频展示了因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当时各地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上的矛盾日益激化。

展示本课话题讨论:有媒体推测中日双方会为钓鱼岛问题开战,你认为该不该开战?

2.学习资源展示

微视频一:《残酷的战争》。内容概要:一战二战视频片段,死伤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互动思考问题:一问打不打。

微视频二:《经济全球化:你中有我》。内容概要:经济发展对和平的影响,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动思考问题:二问打不打。

微视频三:《第三国插足》。内容概要: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插足。互动思考问题:三问打不打。

(二)课堂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三个微视频资源的问题

全班分成三个小组,各组选出一个小组长。每组就一个微视频的内容在教师指导下讨论思考。学生自主学习后就本组分到的微视频内容进行讨论,组长记录小组成员的意见,整理后班级汇报。教师指导分组,巡视课堂,提供必要帮助和整体把控。

(三)课堂15分钟,学生成果展示

第一组的结论:不打。理由:1.战争很残酷,和平更可贵;2.核武器的威慑;3.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第二组的结论:不打。理由:1.经济全球化抑制世界战争爆发;2.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我们渴望和平,成为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第三组的结论:不打。理由:1.国与国的争端,经常会有第三国插足;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教师总结: 是不是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使用武力呢?打仗不是最好的手段,而是最后的手段。日本如果在领土问题上变本加厉,我们也不惧怕使用战争手段,维护和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四)课堂最后5分钟,教师总结点评

“三问打不打”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历史告诉我们, 战争没有赢家,地球没有替身!我们要珍惜和平。战争不是解决钓鱼岛争端的最好办法。

二、假期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远程指导

微课程作为课堂的延伸,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和自主学习。高中生平时学习时间长,强度大,课后课业负担重,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因此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可安排在假期,以时间最长的寒暑假为主。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采用了“不一样的暑假作业”,清单如下。1.在班级QQ群资源共享中选取三个微课程资源主题包学习,并完成配套练习。2.就微课程学习的困难疑问或者经验在QQ空间发表日志等,或者对同学的日记留言讨论。3.围绕某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制作一个微资源,制作完成后传给教师,在教师在指导下进行修改。(要求:以小见大,关注生活,形式不限,PPT、视频拍摄均可)

(一)暑假微课程实施的前期工作。1.让班级成员注册QQ,互加好友,教师建立QQ群。2.将微课程融入日常教学,向学生介绍微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尝试微课程资源的制作。3.教师制作完成一定量的微课程资源,包括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类和下学期相关知识的背景铺垫类。

(二)具体实施。1.暑假放假之前布置作业,并对学生的假期作业提出要求:认真学习,按时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暑假期间教师观察群共享中的微课程学习包下载情况,根据下载情况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3.观察学生空间动态,针对学生的疑问先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互相讨论,必要时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和纠正。4.指导学生制作微课程,包括选题把关、主线明晰、制作指导、修改完善等。

(三)评价。1.根据三个微课程资源的练习完成情况,给予优、良、中的等级评定。2.就学习过程的疑惑或经验发表日志,回复超过20条的成为五星日志,根据五星日记数量和讨论参与度给予优、良、中的等级评定。

3.微课程资源制作时,选取优秀的作品若干添加到QQ群共享,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评选,根据评选的结果给予优、良、中的等级评定。4.根据三项作品综合评定,获得一个“优”得10分,一个“良”得5分,一个“中”得3分。三项作品相加为总分。根据分数高低设一等奖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5人,颁发奖状和文具奖品。

三、实践反思

笔者的两种尝试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变化和学生的变化,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条件限制,无法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微课程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观看微视频——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总结。通过微视频的介入,学生在短小的视频中获取信息,答疑解惑,合作探究,还课堂给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住宿学校,因此日常教学中很难尝试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具体的实践中,只能把应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的微视频,放在课堂上播放,没有达到预习和先自学的效果。微课程融入日常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怎样区别于平时的PPT?如何在日常教学中突出微课程的优势?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深入研究。

2.难易不同,微课程不适合所有内容

由于课堂上观看微视频资源导致时间紧迫,学生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减少,因此微课程进入日常的课堂只能选择教学内容相对少的课题。而微课程片段式的特点也并不适合政治课所有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复杂的内容都不太适合,内容的选取应仔细斟酌。另外把微课程引入课堂还要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衔接。如何进一步发挥微课程在高中政治课中的作用,如何利用好微课程资源,这些方面都有待研究和完善。

3.长效运行,微课程实施需网络平台

笔者布置的暑假作业利用了社交工具QQ,虽然学生可以在群共享中下载微课程学习资源,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临时性的少量微课程资源,而不能成为长期和有效的方式。微课程要真正实施要有一个专业的网络平台,而这个网路平台的建设光靠教师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专业的制作团队。

4.名师讲授,教师角色需重新定位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在讲解难点时让学生观看名师解读知识重难点的微视频,名师对于难点的解读到位、仔细,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个别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消化的,课后可以再看再理解,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学生可以在网络获取名师的课堂讲解,名师的讲解又比一般教师的讲解更到位透彻,那么我们一般的教师的作用又该如何定位呢?这对一般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和挑战。在这样的危机下,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重新定位和寻找自身的价值。当教师不再拥有课堂绝对话语权,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我们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和辅导者。

微探究 篇4

关键词:“微探究”,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渗透

在数学课堂上, 探究性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是教师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是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 从而获得一种探究知识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探究学习活动内容多、步骤多、过程繁、用时长, 再加上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知识储备量少以及农村教学条件弱, 教师难以在课堂上用大量时间来实施。因此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上, 探究性学习很难顺利地开展完成。而与“微博”相对应的“微探究”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它是探究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正好弥补了以上的不足之处。所谓“微探究”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学情, 围绕一个知识点或某一问题, 制定一到两个探究内容, 用5~10 分钟, 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就可完成。它具有容量小、用时短、操作易、参与广、认知快的特点, 很适合在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上运用。它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途径。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就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渗透“微探究”, 谈谈自身的做法与体会, 供大家参考。

一、“微探究”导入, 感知新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疑为思之源, 思为智之本”。课堂导入是成功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微探究”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调动积极性, 达到酝酿情绪, 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从而快速进入角色。

案例1.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法 (一) ”的教学片段:

创设探究, 复习导新

1.计算:

① (-5) + (-5)

② (-5) + (-5) + (-5)

③ (-5) + (-5) + (-5) + (-5)

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想想你是怎么得出的?

(-5) ×2; (-5) ×3; (-5) ×4;

3.两个有理数相乘有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本次微探究时间约为6 分钟, 其过程是“计算———观察思考——归纳结论”。通过创设探究, 回顾复习以前的相关知识, 以便形成知识迁移, 同时感知新知, 出示负数与正数相乘的乘法引出新课。以给学生造成“心求通而未能得, 口预言而未能说”的情形,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新的探索活动中。

二、“微探究”释例, 获取新知

古人云:“疑乃觉悟之机,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新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利用“微探究”进行教学, 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 从而使学生在探究中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理解新知, 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案例2.北师大《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一次函数图像”的教学片段:

例2.请填表, 并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填表:

2.观察与思考:

(1) 正比例函数y=kx图像必过___点, 因此, 作图像时只要再确定___个点, 就可与___点画直线即可。

(2) 正比例函数y=2x和y=3x中, 图像位于什么位置?随着x值的增大, y的值如何变化?

(3) 正比例函数y=-4x和中, 图像位于什么位置?随着x值的增大, y的值如何变化?

(4) 结论:在正比例函数y=kx中,

当k>0 时, 图像位于第___ 象限, 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___;

当k<0 时, 图像位于第___ 象限, 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___。

设计意图:本次微探究时间约为10分钟。本例是以问题串的形式, 通过“观察——归纳”获得新知。本例是在学生完成例2 体会作图过程, 掌握作一个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和总结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画法及特征后进一步探究。例2 中的第1题作图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2 题由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研学完成。这样既能强化正比例函数的作图又能规范作图意识, 让学生掌握利用两点 (过原点) 画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方法, 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图像性质, 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问题的本质, 真正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这样的处理方式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为学生研究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作铺垫。

三、“微探究”练习, 应用新知

俗话说“熟能生巧, 巧能生妙”。当堂检测练习是数学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如何检测一节课的学习成效, 最直接有效的检测方式就是设计探究性练习题。它给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以及应用新知、巩固新知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微探究”, 也是提高高效课堂的途径之一。

案例3.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第1课时) ”的教学片段:

1.如图, ∠AOC=∠APQ=∠CFE=46°, 可得到哪些平行线?为什么?

2.如图, (1) ∵a⊥b, c⊥a (已知)

∴∠1=∠2=_____ (垂直的定义)

∴____∥____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 用一句精炼的话总结 (1) 所包含的规律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次微探究时间约为6分钟。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内容较多, 通过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练习, 培养识图能力和几何语言表述能力, 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的平行”的知识点。

四、“微探究”作业, 拓展新知

“微探究”作业设计应具有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可动手操作、可独立完成、可合作完成、比较完整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留下课本上需动手操作完成、可自主探究的内容作为作业, 作业的内容可以是多样化的, 如:合作型、实验型、操作型、调查内容等。

案例4.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设计: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 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呢?

(1) 在全班进行调查, 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它们是什么?

(2) 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 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3) 通过查资料的方式, 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致吗?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本节课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全班同学、对全校同学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调查。这样既巩固本节知识, 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及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 微探究可以运用在农村中学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 运用微探究组织教学时,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 设计合理的探究性问题,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微探究教学,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让学生在获取新知中感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 实现自我知识建构, 从而使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焕发新活力, 使学生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3年版) 解读

[2]陈锋、薛莺.从课堂“微探究”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2013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3]顾大全“.微探究”为数学课堂教学增色.2014年第5期.中学数学教学

关于微课建设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 篇5

一、建设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的意义

(一)教师层面

1.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目前普遍的音乐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只要使用PPT中的基本功能来制作教学课件即可满足教学需求,而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则需要运用Flash、camtasiastudio、GoldWave等日常教学中不常用的软件,教师如果能通过集中培训或自学的方式,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技能,再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电化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手段。2.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

微课是对某个单一知识点进行学习的课程,教师在选择微课内容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既可以选取课本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也可以选取课本外相关拓展性知识点制成微课,二者相辅相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3.有利于教学模式改革

微课是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要求学生预习、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更加灵活地安排教学节奏,增强师生互动,并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二)学生层面 1.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能动性

学生在课后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主动选取自己未理解或感兴趣的知识点,巩固和丰富学习内容。2.有利于差异化学习

在传统的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向所有学生传授知识,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学习问题,但教师通过课后的微课辅助教学可以弥补此项不足。如在视唱练耳课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音程、和弦、节奏、旋律听辨的不同掌握程度,分别制作独立的各听力性的微课供学生课后练习;在乐理课程中,针对音值组合这个教学难点,可以要求在课堂上未掌握的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此知识点微课以加深理解。

(三)学科层面

音乐学科的理论课程是整个音乐学科的基石,是音乐实践课程(如声乐、器乐、合唱指挥等)的基础,在研究、制作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各课程微课的设计、制作、应用、反馈等方面,不仅能总结这其中的理论经验与成果,还能为本学科其它课程的微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持,从而促进整个音乐学科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二、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的制作方案

(一)确定各课程微课的主题类型 微课类型丰富,大体可分为讲授型、演示型、练习型、讨论型等,教师应结合音乐学专业各理论课程的不同知识特点,选择不同的微课形式,如音乐史类的课程适合于讲授型,乐理、作曲课程适合于练习型等。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用于微课教学的教案和讲稿

微课是基于网络,将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程教学相通又相异,相通之处在于二者都包含了完整的教学过程,相异之处则是微课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进行面对面的师生互动交流,并且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时间限制和网络语言的特点,因此,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内容,教案和讲稿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微课教案时,教师应以陈述式、问题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而讲稿作为联系各教学环节的语言纽带,在微课中也体现为不同于传统教案讲稿的两种形式,即有画外音和没有画外音。在需要运用到画外音的微课中,讲稿成为了微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既不能对着教学课件照本宣科,也不能如蜻蜓点水般带过,既要和教学环节相结合,又要考虑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要设计出兼具妙趣性和知识性的微课讲稿。在不需要运用画外音的微课中,提示文字的出现方式和背景音乐的选择则是教师要思考的重点,如在音乐的选择上,要选择不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并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的背景音乐。以中西方音乐史课程为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务必简单明了的陈述或提出知识点,然后运用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展开教学,对知识点进行阐述,在这过程中,教师既可以用文字配合背景音乐的方式贯穿整个微课,也可以用教师的语言进行讲授。

(三)第三要设计、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学课件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对课件的内容和制作形式要求不高,只要能配合完成教学即可,但在微课中,教学课件则是承担了教学的所有任务,是微课教学的主体,不仅在内容上要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在制作形式上还要灵活多样,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内容的进入、退出,重点、难点的体现,均要通过不同的字体样式、颜色或动作路径等加以体现和区别,要让学生能看、会看、想看。要想建立完善系统的高校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需要所有音乐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上仅仅是对音乐学专业理论课程微课建设的初步理论思考,对其在实践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本人将在日后的微课实践中展开,以供同行们探讨、批评与指正。

作者:张贯壹

初中语文微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在发生了变化,在加上新课改的实施,对于新时期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微课堂就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产物,通过借助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使得现代的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而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优良人格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初中学校已经将微课堂教学方式引入到了语文教学工作当中,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微课堂及其特点

(一)概念。所谓的微课堂主要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当中,视频是微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微课堂的制作过程当中,一般要围绕着教学的内容进行开展,并适当地做一些知识的扩展。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堂所占用的时间较短,但是教学的内容往往极具针对性,往往会针对某一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充分领悟知识点的内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特点。首先,微课堂具有先进性,这主要是由于微课堂的开展必须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前提条件,表明微课堂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具有显著的先进性;其次,微课堂具有针对性,微课堂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其所用的时间都能够有效的控制在一个较短的区间之内,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是针对某一个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好相关知识;最后,微课堂具有灵活性,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微课堂的应用不仅仅能够辅导好新课的教学工作,也能够使得学生借助微课堂视频在课下做好及时的预习或者是复习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微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既包含了基础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含有人文方面的知识,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增强是非的判断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关注着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微课堂教学方式的出现及应用,能够使得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深化讲解,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现实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的时候,由于文章是一篇较为难懂的文言文,而这也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的学习,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好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师在微课堂的学习中可以向学生播放有关“三峡”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在心中对三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既可以提高文章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山水景观。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学习信心。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有着难易之分,初中语文也不例外,而重难点知识往往也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讲解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加强对教材中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由于微课堂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过程中,能够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制作微课视频课件,对其机芯详细的讲解,以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突出主次,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解九年级下册《变色龙》这篇文章之时,《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科夫著名的一篇讽刺类型的小说,对人物形象以及性格的分析是这篇文章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在微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制作PPT课件,根据小说剧情的发展,梳理线索,向学生展示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心理变化,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微课堂课件,总结奥楚蔑洛夫在文中的形象及其自身的性格特点,从而降低文章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文的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工作当中的难点所在,学生往往对作文写作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通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致使写作教学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微课堂教学的应用,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内容灵活的选取材料,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增强对写作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兴趣。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出现,而微课堂作为现代教育的产物,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堂的应用,能够深化教材的内容,突出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利用丰富的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语文知识学习的信心,从而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立钢.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

2015,(3):42.

[2] 覃燕.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发挥微课“点化”作用[J].广西教

育A(小教版),2015,(9):99.

[3] 赵世波.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

初中生物微实验的应用探究 篇7

一、明确实验目标, 激发动力

与课堂教学不同, 课堂外学生学习的自由性比较大, 而且更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使得大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 这与学生的自制力有非常大的关系。微实验易于操作, 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实验目标易于实现。实现初中生物教学与微实验的有效结合, 让微实验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教师必须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明确实验目标, 利用目标驱使学生参与实验, 激发学生的动力, 逐步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

现以苏教版初中生物“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例, 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充分展现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求学生围绕“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进行探讨, 经过探讨出现了维生素、蛋白质等答案。各种各样的答案让学生争论不休, 有学生坚持蛋白质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物质, 也有人认为维生素才是人体最需要的营养物质。教师没有对学生的争论给出总结性答案, 而是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 然后找答案, 使得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课堂结束后, 教师将课外的时间利用起来, 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鉴定维生素C”的微实验。因为是占用学生课外时间进行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的动力, 让学生对探究实验充满动力, 教师设定趣味性目标———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食物里的维生素C受哪些因素影响。由于实验目标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欲望。

由此可见, 实验目标在无形中赋予了学生责任, 强制学生必须完成的目的。在目标的驱使下,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动力。所以,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微实验, 拓展课程资源, 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明确实验目标, 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从而为微实验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明确实验注意事项, 细化要点

微实验是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完成的实验, 由于实验过程缺乏教师的指导, 更容易出现问题和失误, 导致实验失败。为此,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 必须在实验前明确注意事项, 细化实验要点, 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要求, 从而为学生顺利进行微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以“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先明确了实验目标———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 然后根据实验需要, 向学生详细介绍微实验各事项。例如, 选用的实验材料可以为常见的蔬菜水果如青菜、苹果、黄瓜, 以及各种果汁, 实验器材选用厨房常用器具如榨汁机、研钵、纱布等。为了让学生微实验呈现更好的实验效果, 教师需要特别明确注意事项。为防止维生素氧化, 在过滤汁液的时候应该以简单、迅速为主。在教师详细介绍微实验各事项之后,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补充意见和看法, 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实验, 确保学生都真正理解和掌握微实验的注意事项, 为学生进行微实验提供充分的保障。

由此可见, 实验中有非常多的干扰因素, 常常会使实验结果不理想, 甚至导致实验失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外的微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 教师必须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前, 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 向学生详细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三、回顾实验过程, 拓展探究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微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加深学生对生物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因此, 在组织学生开展微实验之后,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开展微实验的结果的回顾总结, 端正学生对微实验的态度,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获得成就感。

再以“验证食物里含有维生素C”微实验为例, 在实验结束之后, 教师根据微实验内容, 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 果汁饮料和鲜榨果汁的维生素含量哪种更高?生蔬菜和煮熟的蔬菜哪一种维生素含量更高?加盐对蔬菜中的维生素会不会产生影响?长时间放置蔬菜会使维生素含量降低吗?等等, 学生对探究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 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回答。炒菜时加的盐越多、炒菜时间越长、蔬菜水果储存的时间越长, 其维生素含量越低。通过微实验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拓展, 让学生探究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生活中蕴藏的知识的理解, 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

网络剧、微电影广告植入探究 篇8

微电影的收入主要来自网络广告和用户付费。根据艾瑞咨询集团提供数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 中国网络剧的视频覆盖人数则呈迅速增长态势, 由2013年1月的1314.4万人增长至2014年10月的5171.3万人, 增长幅度高达293.4%。2014年新媒体影视行业发展呈爆发性增涨态势, 行业收入大幅度增长、广告营销价值大幅提升。数据显示, 2012年微电影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而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逾700亿元, 较2012年增长了6倍。微电影广告收入2014年可达450亿元, 较2010年增长9-10倍[1]。移动客户端的数据增长明显, 至2014年6月底, 我国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4.8亿, 相比2013年2月增长了1.5亿, 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91.1%, 智能手机成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2]。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761.6亿元, 同比增长111.8%, 环比增长4.0%。另外, 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硬件的更新发展以及游戏、广告在移动端不断创新应用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2 行业管理

网络剧微电影市场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于2012年7月和2014年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针对网络剧、微电影的制作、审查、监管、市场准入等方面做了规范化管理。

通知规定从事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播出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须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从事生产制作并在本网站播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 须同时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相应许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且对网络剧、微电影的内容审核、监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播出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机构制作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上网播出前应完成节目信息备案;上网播出后, 群众举报或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发现节目内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 要立即下线。视频网站今后运作的每部网络剧或微电影需有3人以上审核通过后才可播出, 制作团队也需持证运营。

3 品牌植入方式多样化

传统媒体时代, “广告赞助”长期被认为是媒体的核心商业模式。而新媒体时代, 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媒体掀起了一场“免费+参与的”革命。由于准入门槛较低微电影、网络剧的投资、拍摄, 制作已呈现出了井喷状态, 社交网站、视频网站、传统企业等都在跃跃欲试。其植入方式更是呈现多样化发展, 依托剧情将品牌产品功能、服务内容与理念等融汇于剧情当中, 让受众更为自然的接受, 而不产生距离与隔阂感。植入形式逐渐进行理念升级, 从早期的标识植入如LOGO产品曝光给观众, 或者直接使用产品作为道具。到剧情中进行体验式植入如台词、场景中将产品的功能属性优势特点传递给观众, 到深层次的传达品牌理念与生活方式。

在微电影、网络剧植入多样化的今天一些优秀作品也不断涌现, 例如新百伦青春治愈爱情微电影《伤心料理》, 总是赤脚的料理店老板为有过感情伤痕的客人烹制治愈系料理。影片通过新奇的菜色系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温情故事, 引发大家对爱情的感悟。该片上线当天, 就收获了千万点击量。影片整体风格温情治愈, 延续了“青春永不褪色”的话题, 对新百伦产品574三原色的宣传十分自然, 故事本身也容易引发青年消费者的讨论和关注。用润物细无声的表现手法将品牌意识进行了表达,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天猫网站连续多天占据首页位置, 带动了该品牌产品的销售和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4 存在行业问题

4.1“泛低俗化”明显

微电影、网络剧因制片质量要求、制作成本相对较低, 生产数量逐年增多, 已经成为影视公司和专业从事互联网视频制作公司的重要收益来源。目前, 微电影收入来源的70%至80%来自于客户定制, 可说是广告定制剧支撑着这个产业的发展。但收入回报毕竟有限, 部分影片的制作方和播出方打起情色“擦边球”, 还对低俗情色的内容大肆宣传。自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以来已有多部涉嫌违规微电影、网络剧做下线处理。如微电影《猎天》描写的校园生活缺乏学习气氛, 多处情节展现群体玩电子游戏、打架、逃课、泡妞、抽烟等不良行为, 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微电影《上位》影片描述了5个混迹于各个片场将近毕业的艺术院校女生, 为得到演出机会, 不惜出卖肉体, 甘愿被导演“潜规则”的故事。以上两部微电影其植入品牌均出自网络游戏类。微电影、网络剧的低俗化已将触角伸向了校园, 呈现出收看群体低龄化的趋势。“泛低俗化”对于品牌的提升毫无助推作用, 其忽视社会责任, 在网民和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4.2 过度植入

微电影、网络剧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方式相对于企业传统的广告片有着更为轻松和宽广的传播途径, 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视频网站迫切的内容需求, 与广告商们强烈的营销需要不谋而合。但企业为宣传特定产品而打造的微电影、网络剧, 如果单纯的以计算暴露产品Logo频次和反复强调商品呈现为目的话, 反而会降低该产品的大众接受指数弱化产品传播价值, 沦为加长版的广告片。当今网友可以有选择性的观看自己喜欢的微电影与网络剧, 洗脑式的广告营销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网络发展需要。如果网友不能接受此类营销方式, 影片不被广泛关注与转载, 企业的投入也就付之东流成为无效的营销。所以适度真正提升到重视传递企业核心价值, 以企业品牌精神为核心, 达到艺术表现与品牌传达的和谐统一, 才能做到打动人的营销。

5 结论

传播, 分享是一种信息生活方式。微电影、网络剧符合现代人的碎片化时间承受能力, 参与分享为广告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宣传途径, 大数据的应用使影片的推送更加精准, 强烈的参与交互性更填补了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空白。许多视频网站已经将弹幕作为更贴近网友增加参与感的一种方式。为广告厂商量身定制专属影片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与认可。随着行业的逐渐规范与成熟, 广告商日趋理性的投资推广, 锁定目标客户群的消费方式及生活方式网络化更加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品牌营销。微电影、网络剧跨越了电影和商业的界限, 打造社交互动的新模式确实值得人去借鉴和研究。

参考文献

[1]2015版中国微电影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2015-2020) .

探究我国微博广告传播效果 篇9

微博广告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微博广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模式不清晰

我国的微博事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其网站建设以及各种软硬件服务的发展还不成熟。微博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盈利模式的不清晰性,在客观上制约了微博广告的发展,影响了广告主的投资热情,难以拥有较大的资本来支持微博广告完成营销、管理的系统化和程序化建设。

2.相关的技术发展滞后

(1)缺乏微博广告人才

网络广告技术人才、网络广告营销人才的教育体系尚未成熟,对于广告人才的培养多停留在传统的广告技术和营销理念上,对网络广告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不明显。

(2)微博广告的表现力还不够丰富

目前,微博广告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网络广告模式之中——夸张的广告词,另类的广告图画。这种类型的广告模式与传统的广告并无差别,没有结合微博信息传播的特点,很难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评价体系不健全

评价微博的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就是其粉丝数量,同时还包括微博的被评论数、被转发数。在微博“粉丝”数量不断攀升的背后,“僵尸粉”大量存在,假粉丝、假转发、粉丝买卖等现象在微博中司空见惯。不实的“粉丝”人数不会产生实际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户的信誉、使用体验。这不利于微博商业价值的发展,还会对微博广告的传播效果的测评产生消极的影响。

微博广告的传播策略

在微博的广告传播价值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就有必要在广告传播过程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实现广告传播效果最优化,广告价值最大化。

1.微博广告的信息设置策略

在社会化媒体发展的今天,微博对个人新的社会关系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广告传播形式对受众的消费意识更加难以掌握:平民化的传播形式、快捷便利的检索,让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方便。比如,在话题、图片和视频等中植入对产品的描述、商业性宣传内容或商标元素。借助于微博不断增多的应用模式,不断提升微博的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2.微博广告的互动性策略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互动营销——消费者在线上领取优惠券,在线下领取产品的方式,带动其他产品的销售。并且这个过程是消费者线上线下的个人行为,乐在其中。通过网络口碑营销的手段,利用“意见领袖”的舆论价值,带动品牌销售。

3.微博广告的创意性策略

在微博广告的设计中,要增加广告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不局限于传统的文案广告的框架之中,通过多种渠道并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广告的创意性,增加广告的喜闻乐见性,使广告信息得到有效的和广泛的传播。

4.微博广告的真实性策略

在微博这个平台,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广告信息的真实性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受众再也不是在信息闭塞时期的受广告影响之深的消费者,畅通的信息接收渠道,使得受众能更好的判断商品的属性,而虚假的广告信息不仅会被消费者自然屏蔽,还会让消费者产生厌恶感,最终影响到企业形象。

5.微博广告的人性化策略

广告主可以借助微博设计的人性化特点,根据用户的自主化的选择,按照微博用户的位置、爱好、身份等特征实时更新用户分类,并人性化的结合用户喜好,对目标用户进行独特的广告投放,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以获得超额回报,实现效益和利益的最大化。

6.微博广告的多渠道策略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以手机微博为平台发布的广告将成为新的网络时代所需的广告模式。结合手机私人化、个性化的特点,立足手机和微博新媒体的特点和传播优势,整合优化二者所具有的优势资源,结合目标用户的不同特征,对产品和品牌的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市场定位,提供定制内容服务,将广告投放给用户中的特定人群,实现精准化、专业化的广告投放方式。

目前我国微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微博传播的特点优势使微博广告具备了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在学习西方广告模式和创新理念的情况下,还要根据我国广告市场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广告模式。

高校微课作品制作技巧探究 篇10

本论述针对高校微课制作中的内容选择、视频录制、后期编辑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予以探究, 以求对广大教师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有所启示和帮助。

1“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全称“微型视频课程”, 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学科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简短、完整的教学过程, 是“解惑”而非“授业”主要特点是“小 (微) 而精”。面向中小学的微课在5-8min, 面向大学的微课在10-20min。

“微课”也属于视频公开课, 是视频公开课的重要补充。“微课”与视频公开课的相同之处是“视频、公开”,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微”, 是微小的视频公开课, 视频公开课呈现的是“课程或专题”, 而微课呈现的只是“知识点”。比起视频公开课微课制作周期短, 更容易实现。本论述中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1]。

2“微课”的意义

现代社会, 人们追求快节奏高效率, 大学生更是如此, 冗长的课程视频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课程多, 疑问多, 如果每门课只拍成一个视频, 那么时间就显得过长, 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完, 那就更难找到他想要了解的知识点, 最后这个视频也很难达到所想要发挥的作用。但是把每个疑问每个知识点拍成一微课,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知识点疑点看完, 微课程所需要时间不长, 十几分钟足够讲透一个小知识点, 否则要么是讲的太泛, 要么是讲的太啰嗦。而十几分钟的时间, 学生是完全可以很充裕地看完,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对知识点有一定的领悟。

微型学习作为一种非正式化的学习方式,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其解释不尽相同, 但都主要强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相对“短小的、松散连接的、永处于动态重组中”[2]的信息片段;是一种可随时随地使用零碎时间的学习方式。迄今为止, 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在全国尚处于创始期, 在此背景下, 以微课学习资源建设为突破口, 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探索形成微课的建设与一体化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有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中的普及和引领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3]。本研究以制作方便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微型学习资源为目的, 研究如何制作微课作品。学习者通过再按自己的个性需求进行“碎片”自适应组合, 实现互动定制视频学习内容的功能。

3“微课”的组成

“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 (教学视频片段) , 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 (教学设计) 、“微课件” (教学课件) 、“微习题” (练习测试题) 、“微反思” (教学反思) 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为10~20min。“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

4“微课”的类型

讲授类: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 授课形式多样, 不局限于课堂讲授;

解题类: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 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

答疑类: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实验类: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

其它类: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 均可归为此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微课, 可以采取不同的制作方法, 如

(1) 摄像机拍摄 (DV录像机/数码手机+白板) ;这种方法比较传统, 特别适合于讲授型、讲题类和答疑类的微课的制作。

(2) 录屏软件录制 (屏幕录制软件+PPT) ;这种适合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实验类或者计算机软件学习的微课的制作。

(3) 可汗学院模式 (录屏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这种方法制作比较简单, 便捷, 适合用于常用简笔画图示来讲解的课程, 如数学、物理等课程的公式推导、美术课程等。

5“微课”的制作

微课制作过程包括选人 (选择主讲教师) 、选题 (选择教学内容) 、设计 (教学方案、策略、组织、特色等构思设计) 、准备 (准备教学课件、实验设备器材等准备) 、摄像 (教学过程视频摄像) 、编制 (后期编辑制作) 、审核 (审核修改) 、发布 (上传网络公开发布) 等环节。

5.1 选人

主讲微课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教学效果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具有良好的教师风采、个性风格和课堂感染力;发音标准,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 表述准确、简明, 声音洪亮、有节奏感, 富有感染力;教师仪表得当, 严守职业规范, 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原则上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在职教师, 年龄和职称不限。

5.2 选题

选取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实验活动作为选题, 选题尽量“小而精”, 围绕某个具体的点, 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 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学内容严谨充实, 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 能理论联系实际, 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5.3 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围绕选题, 主线清晰、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逻辑性强, 明了易懂。教学目的明确, 教学思路清晰,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方法手段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正确,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 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教学媒体, 教学辅助效果好。

组织编排设计:教学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逻辑性强, 明了易懂;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

教学特色设计:教学形式新颖,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 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

5.4 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教学方案设计Word文稿、教学课件PPT、练习题、实验准备等。

Word格式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 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 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教学课件及其他材料:教学课件是PPT格式, 要求围绕教学目标, 反映主要教学内容, 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 单独提交。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材料也可单独提交, 格式符合网站上传要求。

另外应该准备好需要的练习题, 若是实验类微课应该准备好实验场地、设备、器材、物品等, 并进行排练, 以保证顺利录像。

5.5 摄像

拍摄场地根据需要和条件, 可以选择录播课室、虚拟演播室、会议室、实验/实训室、普通教室等。

由于微课作品中对人物拍摄的要求不高, 拍摄的设备可以使用专业级或家用类型的摄像机, 这取决于微课作品的类型和人物出像的大小要求。摄像的基本要求是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 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 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单位。视频时长10~20min。

5.6 编制

根据片子的不同性质, 可以采取不同的编制软件进行后期的声画同步及知识点编排处理。常见的编辑软件有绘声绘影, Promiere等。无论使用何种编辑软件, 主要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 将主讲教师的讲解录像、PPT、屏幕操作录像及相关的视音频素材有序的组织到一起, 形成完整的视频结构。片子编辑组成结构是:封面+知识点说明+各知识点的讲解或展示+封底。

封面页一般在3~8s左右, 主要介绍微课的题目, 主讲人及单位等简短的介绍信息, 可以配简短舒缓的背景音乐。

知识点说明为该微课的导航页, 通常以目录或者概念图的形式展示即将要讲解的内容的结构, 以便观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各知识点的讲解或展示是微课的核心内容。由主讲教师围绕一个到几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插入相应的PPT, 或者操作录像和视频, 以达到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示知识, 达到更好的知识传播。

封底页一般在3~5s, 一般由制作单位及日期等版权说明信息组成。

5.7 审核

编辑制作完成后, 要进行全面的审核, 主要是画面和唱词两个方面。

首先, 审核画面, 有无黑屏、摇晃镜头画面、整体视频中各画面的色调、色温要基本保持一致, 若采用主讲画面和屏幕录象同时出现的时候, 要合理安排主讲的画面, 画面大小和在屏幕中的位置, 达到美观合理的展示效果。

然后, 审核唱词, 对唱词的基本要求是, 每屏只有一行唱词;每行不超过15个字 (4:3) 或20个字 (16:9) ;只有书名号及书名号中的标点、外国人名中点、特指意义的引号可以出现在唱词中;长句根据语气语意断开;对过于琐碎、口语化的进行删除或修改。

最后, 审核片头片尾字幕是否有错别字, 字体字号选择是否美观匹配。

5.8 发布

经过审核后的微课, 可以通过编辑软件生成mp4或者flv格式的流媒体视频文件, 这些文件都有压缩比例大, 容量小的特点以便于在网络中学习和分享。作品先在校园网发布, 根据微课的点击率、投票率、用户评价、作者与用户互动情况、收藏次数、分享次数、讨论热度等综合评价结果选送参赛, 或报送省级资源库, 在更大的范围内公开, 让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 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作品, 就应该重视做好选人、选题、设计、准备、摄像、编制、审核、发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选人要合适, 选题要精致, 设计要合理, 准备要充分, 摄像要清晰, 编制要科学, 审核要仔细, 发布要规范。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2-63.

[2]David Weinberger.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M].New York:Perusers Books Group, 2002.

历史微课教学探究与反思 篇11

摘 要 从微课开发与运用的角度出发,对其引导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进行一定的探究与反思。

关键词 微课;历史教学;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27-02

1 前言

微课是指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以媒体的形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展现出来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环节开展的部分课堂教学活动或相对较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对微课的开发与运用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将对其在引导高中历史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方面进行相关探究与反思。

2 微课探究

微课既与单一的传统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有区别,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既有历史课堂教学的视频,也包含了与该历史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的历史素材,包括相应的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的一系列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创建出一个主题式的、半结构化的实用“小环境”。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微课应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通过录制某个历史教学片段来表现历史教师对历史教材的处理特点,对某个历史教学重点的教学处理,或者对某个历史教学难点的突破技巧;另一种是有相对完整的历史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只是没有学生的参与或者学生的参与不充分,目的是展现高中历史教师对某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理念、教学观念等。这种方式有点儿类似于平日的说课,但又比历史说课更具体、更真实,也更能反映出一位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如在“新航路的开辟”的教学中,在微课的形式上,可以应用第一种教师教学、学生表现完全真实,但只是展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如教师依据学生预习情况选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设计和引导。“新航路的开辟”教学中重点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或者是就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本课中的重要概念如新航路、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等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微课,进行重点讲解。有教学全过程的设计。课前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先搜集相关资料。

另一种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分层制作预习学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效果,制作有针对性的微课,主要反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如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学生学案中出现的其他问题。

当然,对于这节课的导入的设计(如出示两幅地图,一张15世纪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一张17世纪欧洲人认识的世界地图→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的差别→教师设问以及动态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等教学环节仍然有所涉及,实际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相对完整,但是没有学生参与,也没有师生互动,只是由此观摩一位历史教师对“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的优缺点、对教学技术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基本教学素质。

不管是哪一种微课,与原来的完整历史课堂展示,最大的变化在于时间少,教学目标更集中,更具有针对性。

3 微课反思

有效性 将微课应用于历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提升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实效性。教师可以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也可以有教学的过程,通过微技术将一节课的内容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历史教学更具实效性。因为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时有学生的调查参与,因而在教师授课时会更具针对性,使历史课堂更具实效性,进而有效增强课堂效果。

2)应用性。历史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动画等,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实现随时学习,对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一定会有很大帮助,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了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

3)多样性。微课以历史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传统历史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件)、历史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以及历史教師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相关历史教学资源,通过微课的整合营造出一个真实地“微历史教学资源环境”。广大历史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化、案例化的教与学情境中实现历史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并实现历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格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提升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反思 对教师而言,微课的出现,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也为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自我诊断方式,更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学习途径。但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往往使历史教师更在乎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微课往往没有还原或者表现真实的教学过程,特别是因缺乏学生的参与,看不到学生的教学表现,因而也就不能完整地反映教学效果。片段式的微课由于离开了整体,离开了各环节之间的照应和衔接,也就更容易造成松散、支离破碎。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微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功能,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微课在实际运用中的简单化、片面化,是下一步要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历史教学研究需要常态,更需要真实,相信这也是历史教师的一个专业成长方向。

对学生而言,微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是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有选择的学习。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科教学可能不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开相应的网站或视频,只需要解决某一个很小很具体的问题,而不必通览整节课。这种学习方式的出现更能够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既能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对传统历史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但对于历史学科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等随之暴露出的问题的思考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完善。

4 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需要转变,微课也在这种“微”教学模式中兴起了。在微技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必将在教育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学生角度来看,微课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历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和按需选择学习的需要,特别是随着移动产品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等方式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也必将成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教师教学模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重要支撑。

从教师角度来看,微课将革新传统的历史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历史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使历史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历史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将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 篇12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 企业类型按其规模由原来的大、中、小企业变为大、中、小、微。间接融资方面, 2010年末, 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 (含票据贴现) 10.13万亿元, 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7.55万亿元;2011年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1.77万亿元, 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76万亿元;2012年末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1.58万亿元, 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28.6%;2013年末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3.21万亿元, 占所有企业贷款余额29.4%。直接融资方面, 虽然直接上市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 但是由于公司规模、治理结构、会计制度和征信体系等一系列限制, 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并不顺畅。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板于2004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 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开板启动, 到2014年9月底已有724家公司完成了在中小企业板的公开发行, 397家公司完成了在创业板的公开发行。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主要服务于大型成熟企业的主板市场中发行A股的有1589家公司, 发行B股的有50家公司, 发行A+B股的有399家公司;在上海交易所发行A股的公司有969家, 发行B股的有53家。与主要针对大企业的A、B、H股票市场相比, 不论企业数量还是融资规模, 中小企业板都很弱小。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1. 资本市场层次较为单一、结构不合理

中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中小板、创业板是其做强的基础, 完善的债权市场是其做大的保障, 风险投资是将技术、资金与管理相结合的投资理念, 是推动其前进的动力,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 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由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柜台市场等以金字塔状组成;而我国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三板市场却呈“倒金字塔”状, 资本市场集中服务于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 导致资本市场层次和结构失衡, 使得广大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1]。

2. 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

随着信息化深入发展, 金融业务对信息技术依赖性增强。信息就其基本属性可分为“硬信息”、“软信息”两类。“硬信息”指能数量化、容易储存和以非人员方式进行传递, 而且内容独立于信息收集过程的信息, 如财务报表信息、可抵押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信息。而“软信息”很难以数量化的方式传递, 收集过程必须通过专人亲自收集, 信息收集人本身就是信息内容的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管理层级少、财务报表不规范等原因, 在其日常经营活动中获取和传递的信息偏重于“软信息”。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体系中大量使用信用评级方式对客户的资金需求做出接受或拒绝的决策, 那么商业银行对“硬信息”缺乏的中小微企业产生金融供给排斥就不难理解了。

3. 中小微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

生产经营方面, 由于生产设备的数量和性能与大型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 有些小微企业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产品成本偏高, 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差, 经营风险大;人力资源方面, 中小微企业治理结构简单, 存在家族企业现象, 从业人员技能的专业性难以保障;财务管理方面,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财务操作制度不规范, 财务报表等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4. 我国投资担保机构规模有限, 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

一方面我国目前担保机构融资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短期融资方面;另一方面再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风险始终难以分散到外部, 风险过量使担保机构抑制的代偿能力受到抑制。这些原因造成担保机构不愿意给中小微企业做担保进行融资。

5. 信贷市场不规范

首先,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抽贷现象, 即银行贷款给企业, 在未到还款期限时, 若银行认为企业经营出现问题, 就要提前收回贷款, 这会加剧中小微企业资金链紧张。其次, 信贷市场寻租环节多, 造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必须通过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的转贷获得银行贷款, 这其间的介绍费、手续费等无疑会增加融资成本。再次, 国有大企业融资能力强, 部分信贷资源会通过大企业委托贷款的形式再分配, 以这种形式进入融资的中小微企业将付出高于银行利率几倍的代价[2]。

三、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对策分析

1. 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债券市场上应该完善信用评级制度, 通过专门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 减轻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股票市场上, 应该打造一个信息透明、竞争机制公平的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市场, 提供风险退出机制, 让投资价值高、成长潜力大的中小微企业获得更多金融支持。鉴于我国居民的高储蓄现状, 我们可以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基金, 由政府部门、相关科研机构和大中型金融机构共同建立专门化投资基金, 吸收民间资本, 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2. 发展社区银行等专业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建立

社区银行即区域型小型商业银行, 其中的“社区”并不是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 既可以指一个省、市、县, 也可以指城市或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它主要通过获取特定客户专有信息进行投资, 并针对同一客户长期的多重互动进行盈利性评估, 之后提供金融服务。在这种经营模式下, 社区银行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中小微企业的相关信息, 从不同角度去接触中小微企业、供应商、客户和政府部门, 并在提供服务中积累申请贷款的企业“软信息”, 将这些信息反映在信贷合同中, 以达到控制融资风险、削减信息成本的目的[3]。此外, 中小微企业具有区域性特征, 这些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实行差异化的政策, 为中小微企业更好地服务。

3. 加强中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技术方面, 要加强与大型企业的合作, 大型企业通过转包或外包将业务流程转移到中小微企业, 实现生产者的转移, 同时向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融资、贷款担保等方面的支持, 实现互利共赢;人力资源方面, 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考核, 并形成量化考核制度;财务管理方面, 鼓励会计从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营造廉洁自律的工作环境。

4. 利用保险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担保难

保险公司作为从事风险控制及管理的专业化部门, 可以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和财产保障等风险控制服务。开展适用于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保险模式可以缓解其担保难。比如, 保银结合业务是中小微企业购买贷款保证保险, 若其借款后违约不能按期偿还本息, 就由保险公司负责向银行赔偿。保贸结合业务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权益为标的, 由保险公司承保, 如果投保企业的买方拖欠账款, 保险公司就按照合同约定赔偿损失[4]。

5. 鼓励金融创新, 规范信贷市场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吸收、利用民间资本的P2P (peer to peer lending) 小额借贷模式, 它可以将小规模资金聚集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 目前在我国蓬勃发展。2012年我国网贷平台已达到2000余家, 据不完全统计, 仅该年国内含线下放贷的网贷平台全年交易额已超百亿, 其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相关部门应在政策上鼓励金融创新, 在行动上拓宽中小微企业贷款渠道。

参考文献

[1]赵亚明, 张, 彤, 卫红江.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2, (6) .

[2]刘桔林, 罗能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基于东南亚国家经验[J].理论学刊, 2012, (5) .

[3]何德旭, 饶明.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新解与出路——银行经营模式定位视角[J].当代经济科学, 2008, 30 (6) .

【微探究】推荐阅读:

应用探究07-18

电学探究05-18

直观探究05-20

教法探究05-20

定量探究05-21

综合探究05-25

指导探究05-25

伪探究05-27

探究05-31

改造探究06-01

上一篇:卫生改革措施下一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