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用能企业

2024-07-28

重点用能企业(共7篇)

重点用能企业 篇1

3月7日, 工信部发布《2016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 (以下简称《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指出, 开展2016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依法推进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 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强调:2016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 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节能法规、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和重大政策, 协调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依法开展节能工作,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突出抓好重点用能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节能监管, 实施重大工业节能监察专项任务。

《工作计划》明确了四个方面的专项监察任务:一是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在钢铁、化工、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电石、铁合金等行业, 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有关要求以及国家现行能耗限额标准, 对工业企业执行能耗限额标准情况进行专项监察。按照《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贯彻实施方案》 (工信部联节〔2014〕78号) 要求, 对2015年度电石、铁合金行业能耗限额标准专项监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 对整改不到位的, 要采取纠正措施, 予以处理。

二是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3〕2530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解铝企业电耗核查手册的通知》》 (工信厅节〔2015〕65号) 要求, 对电解铝企业落实阶梯电价政策情况进行专项监察。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4〕880号) 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水泥企业用电实行阶梯电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6〕75号) 要求, 对水泥企业落实阶梯电价政策情况进行预警监察。

三是电机、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各地区要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关于组织实施电机能效提升计划 (2013-2015年) 的通知》 (工信部联节〔2013〕226号) 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配电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 (2015-2017年) 的通知》 (工信部联节〔2015〕269号) 要求, 对照在用低效电机淘汰路线图、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年度淘汰计划,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对生产和使用企业实施监察, 核查落后设备淘汰情况, 督导企业按要求完成停止生产和淘汰的任务。

四是燃煤工业锅炉能效提升专项监察。各地区要对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办发〔2014〕23号) 、七部委《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发改环资〔2014〕2451号) 要求, 会同有关部门核实锅炉能源利用效率及落后锅炉淘汰任务完成情况。

《工作计划》还就依法履行职能, 持续做好日常节能监察, 创新工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 以及具体开展工作要求等作了部署。

重点用能企业 篇2

第7号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现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盛华仁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日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委员会、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下同)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含5000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企业。

第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发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公报。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

实施分级管理的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节能篇(章)提出评价意见;

(二)监督检查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三)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八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第三章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标准。

第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接受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其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1月底前向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能源购入、能源加工转换与消费、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和节能经济效益分析、预测能源消费等。

第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先进、合理的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纳入经济责任制。

第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的能源管理人员应熟悉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有节能知识、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职称,并报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备案。

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奖 惩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或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或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或所聘能源管理人员不符合要求的,由主管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其及有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重点用能企业 篇3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及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 国家工信部决定开展2011年度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 (产品) 淘汰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工作分为企业自查、地方监察、国家抽查三个阶段进行。现就我市做好工信部监督检查迎检工作通知如下:

(一) 企业自查。各区县、集团节能主管部门要组织所辖、所属重点用能企业按照22项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 (产品) 淘汰目录 (第一批) 》及《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等有关要求 (可登陆天津节能网www.tjjnw.gov.cn下载) 进行自查, 并于8月15日前将企业自查情况报市经信委节能与综合利用处。

(二) 现场核查。8月15日至9月20日间, 我市将组织节能监测机构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现场核查, 主要程序有听取汇报、查阅基础资料和现场查看等。具体联络工作由各节能监测机构按照分组情况和企业分别落实。

(三) 国家抽查。10月份, 工信部将组织督查组对我市进行现场督查, 并选取3-4家重点用能企业和1-2家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 (产品) 使用企业进行实地抽查。

请各区县、集团节能主管部门督促本区域、本系统重点用能企业认真开展自查, 同时协助做好现场核查安排。请各有关企业严格进行自查, 积极配合节能监测机构进行现场核查, 对存在问题认真整改落实, 同时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

重点用能企业 篇4

(2008年2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1万吨,下同)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千吨以上(含5千吨,下同)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第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本办法的规定,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四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国务院统计、质量技术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质量技术监督、国有资产监管、建设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制定重点用能单位分级管理方案并报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六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家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名单,并定期发布其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第七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同级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所管辖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并报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备案;定期发布所管辖范围内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千吨标准煤以上、不足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第八条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当对重点用能单位报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

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实施强制性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整改要求,限期整改。

第九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针对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并严格实施。对于列入重点用能单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将能耗指标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第十条 对没有完成节能目标的重点用能单位,或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措施不落实的重点用能单位,应强制实行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

受委托进行能源审计的单位名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向社会公布。

能源审计所需费用由被审计单位自行支付。

第十一条 国务院统计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制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指导和规范节能工作。

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能够反映能耗水平、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的节能统计体系,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统计,充实必要的人员,完善统计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建立并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

第十二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会同同级统计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工作。

第十三条 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制定和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主导高耗能产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加强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会同同级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检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十五条 国务院及各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监督检查重点用能单位的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系统能源利用状况,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第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推动重点用能单位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的对标活动,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应组织对重点用能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严格控制重点用能单位的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国务院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对重点用能单位的搬迁改造实施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和停止供电,属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

第十九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以委托具有培训条件的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培训。

节能培训可交由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培训场所和必需设备、仪器、教材的单位承担。申请承担节能培训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交书面材料,经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组织审查符合条件的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在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义务保守重点用能单位的商业秘密。

第三章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

第二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接受本行政区域内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或其委托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对本单位的用能状况、设计单位执行节能规范和有关节能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实施节能技术进步措施,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按期或提前完成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重污染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节能工作责任制和经济激励机制。明确节能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岗位责任制、经济激励机制和能耗定额管理等形式将能源使用管理制度化、落实到人,并加强监督检查,纳入经济考核范畴。第二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应安排一定数额资金用于节能科研开发、节能技术改造、能效水平对标和节能宣传与培训。

第二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积极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明确活动组织机构和职责,制订对标阶段性目标,及时提出阶段性的改进要求;定期召开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时向行业协会和所在行政区域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指标数据、指标分析报告和最佳节能实践。

第二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规定的国家标准。

第二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信息自动化建设,提高能源管理信息的处理效率。

第二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重点用能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以确保能源统计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和可靠。

第三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所在行政区域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一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同时抄送所在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察等相关机构。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由能源利用状况报表和相关说明材料构成,能源利用报表的格式和填写要求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组织制订,企业填写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时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企业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二)节能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节能管理体系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能源计量、统计状况;

(三)能源消费和节能目标情况,包括:具体能源消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能耗指标变化及说明、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等;

(四)能源平衡状况,包括:各种能源的购入量、库存增减量、二次能源生产量、余能利用量、外供量和自耗量;自耗的各种能源在各主要生产部门、产品、工艺以及辅助部门的分配去向和亏损量;

(五)主要耗能设备状况,包括:主要耗能设备名称、技术水平、运行负荷、大修与故障情况及淘汰更新情况等;

(六)节能技改计划及完成情况,包括:技改项目名称、主要技改内容、项目总投资、项目实施时间、节能效益分析及项目变更情况等;

(七)所在行政区域内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布置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根据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对各主要耗能产品、工序和设备制定先进、合理的本单位能耗限额,定期对限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奖罚措施相结合,实行能源消耗成本管理。

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节能规划,制订节能目标,提出节能措施。

第三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第三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

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第三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新机制。

第四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术进步中取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节能资金应当优先用于支持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科研开发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优先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重点用能单位的重大节能项目和示范工程。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节能技术产业化的示范和推广。实施节能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的重点用能单位,推广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技术。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多元化、多渠道投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投资人可以按协议分享节能改造所获得的收益。

第四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安排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对节能工作中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按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者报告内容不实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整改要求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予以公开批评,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未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或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的,由主管的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对其及有关负责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能源消费统计资料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重点用能企业 篇5

一、“动、静”结合,切实掌握用能单位基本信息

萧山区能源监察中心对全区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54家重点用能单位逐家建立了节能档案,档案内容既包括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机构、生产装置与生产工艺、每年能耗量等基本情况,还汇总了最近两年区能源监察中心对各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察审计和电平衡测试过程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在静态档案的基础上,为强化对用能单位的动态管理,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建立了覆盖全区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469家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信息网络,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填报率达到100%。通过静态的节能档案和动态的能源管理信息网络,萧山区能源监察中心摸清了用能单位的基本信息,也发现了开展节能监察审计的线索。

二、深入现场开展节能监察审计

在跟踪掌握用能单位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开展了现场监察审计工作。自2011年以来累计对185家用能单位开展了节能监察审计,现场检查重点用能设备10800台(套),检测测试重点用能设备1220台(套),提出强制性整改意见406条,一般性整改建议810条。整改后,预计可节约标煤约4万吨。其中,经监察发现各类淘汰落后设备980台(套),通过限期整改淘汰更新892台(套),整改率达91%左右。2014年以来已经对72家能耗超标用能单位进行了现场督查。

萧山区节能监察中心还借助媒体,对现场监察审计发现的违法使 用淘汰设备、能耗超标的单位予以曝光,提高节能监察的影响力。2014年节能宣传周期间,中心对本地4个高耗能行业的主要产品单耗进行了排序,并在《萧山日报》上通报了高耗能行业能耗“红黑榜”,督促企业加快整改,并为节能监察执法营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力度强化技术推广与企业能管员培训

重点用能企业 篇6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节能中长期规划》要求, 北京市率先启动推广使用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示范项目工程。按照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要求, 根据我市实际情况, 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 (电机、配电变压器) 进行更新改造, 鼓励使用高效、超高效电机和节能变压器 (如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等) , 并给予资金补贴。

2009年10月, 示范项目正式启动, 北京市拟更换淘汰电机、变压器设备单位网上申报系统开通;北京市还专门召开推进工作会, 为166家重点用能单位代表解读项目补贴政策、项目流程及网上申报系统程序;经过对节能变压器、高效电机企业进行招标和评审, 确定中兆培基 (北京) 电气有限公司、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中标一期示范项目, 将为1 8家重点用能单位提供节能变压器和高效电机。

重点用能企业 篇7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企业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 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企业能源工作的使命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自身节能, 而是要通过节能建立新的生产函数, 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为社会构筑节能体系,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1 用能系统现状分析

能源审计是对一个工厂的能源利用和损失的综合调查, 也就是对工厂能源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统计、计量、计测、计算及评审。能源审计这种方法在欧美已实行多年。在1982年的中国—欧洲经济共同体节能技术学习班上首次将能源审计这一名词介绍给了中国[1]。

东北制药总厂作为沈阳市能源消耗大户, 每年都需支付高额的能源费用。要强化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建立能量管理目标和评定能源使用情况就要借助能源审计方法, 开展企业自身的能源审计工作。通过能源审计, 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厂的能源消费构成。并根据产品的过程特征分析, 显示出生物发酵产品即维生素C是主要耗能产品, 占全厂能耗的60%以上。因此改变维生素C产品的用能现状, 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将是提高全厂用能水平的关键。

同时通过能源审计还发现了原用能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如发酵压缩空气的有效利用率及大量的工艺用水回收利用度不高,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高耗能设备往往根据习惯运行, 缺少科学指导, 部分热交换系统设计不完善, 余热利用度不高等。

2 用能系统的过程集成与流程再造

2.1 压缩空气系统的非结构控制模型

环隙气升式反应器 (AALR) 作为一种节能型反应器由于具有较高的体积氧传递系数和优良的消泡作用而更适用于微生物发酵, 目前在国内的维生素C生产中, 多采用气升式发酵罐。向发酵罐中输送的无菌压缩空气, 一方面用于满足细菌生长的代谢需要, 另一方面为发酵液的搅拌提供动力。

根据维生素C一步发酵和二步发酵过程中细菌生长代谢的曲线变化以及边界通气量的基本要求, 实现对压缩空气供入量的前置控制;通过排气含氧量的监测对压缩空气供入系统的操作参数进行修正, 实现对压缩空气供入量的反馈控制, 从而建立了新的非结构模型, 改变传统的固有操作模式 (见图1) 。非结构模型的建立提高了压缩空气的有效利用率, 大幅度降低压缩空气的供入总量。单位时间内压缩空气消耗与发酵液体积比分别降为原来的39%和30.7%。

2.2 冷却系统的调优

为了保持细菌生长、代谢的适宜环境, 发酵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细菌代谢产生的热量带走。正常的气候条件下, 普通循环水足以满足热交换需要。但是在夏季, 由于气温较高, 加之长期以来的生产习惯以及缺少足够的气象参数和有效分析, 所以以往每年夏季都要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简称溴冷机组) 制取低温冷却水来满足发酵生产的需要。由于溴冷机组高额的运行费用, 使得夏季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为科学调整冷冻系统的运行, 收集沈阳市近10年的气象资料, 对6~9月份气象参数加以整理分析, 总结地区气候特征, 分析对生产的可能影响。根据现有设备及工艺配置下生产过程系统热力学分析, 确定过程传热温差, 与地区气候特征结合, 制定气象参数指导生产用能操作的方案。实践中根据当日、当时的气象参数及节能速查图表资料, 与确定的用能操作控制标准匹配, 以此调整溴冷机组、凉水塔的启停时间及运行方式, 实现了冷却系统的科学运行 (见图2) 。

2.3 压缩空气除湿系统设计

压缩空气除湿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除菌;二是为了防止湿空气的水分打湿高效滤芯, 影响过滤效果。传统工艺流程先将压缩空气经过循环水一级冷却, 降温至t1, 再用冷冻水 (0℃以下的盐水) 冷却至露点后除湿, 最后用蒸汽加热至温度t2, 经过滤进入发酵罐。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盲目性很大, 科学性不强。低温冷媒水常使压缩空气温降过低, 再用蒸汽加热, 就造成冷量和热量的双重损失。而用冷冻盐水对热空气进行降温, 同时存在高品位能源的严重浪费。

针对上述情况, 改变系统结构参数, 采用新型气液换热设备即内展翅片空气冷却器[2], 取代原有列管换热器, 通过增加空气侧传热面积, 提高了气液交换的总传热系数, 实现常温循环水代替低温冷冻盐水的目标。

2.4 工艺水的回收利用

维生素C发酵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工艺用水, 而这些工艺用水要经过三效蒸发器进行浓缩, 产生的冷凝废水日均量就有1600t左右。在以前的过程系统中三效凝结废水通常选择直接排放, 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而且由于三效凝结废水的pH值较低, 并且含有较高的COD, 给环保的废水处理增加了大量的负荷。

通过对三效凝结废水采样、化验和分析, 确定其主要指标范围。水中除含有一定量发酵副产的小分子有机酸, 严重影响pH、COD及电导率等指标外, 其他指标均较好。通过试验证明, 将三效凝结水简单处理后用于树脂柱再生, 对树脂交换容量、产品收率等指标基本没有影响, 完全可以替代纯水使用。为此, 在基本没有投入的前提下, 将三效凝结水单元与树脂柱再生单元进行集成, 不仅充分发挥了其二次价值的有效利用, 而且日减少纯水用量1400t左右, 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整合。

2.5 其他

根据能源审计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如确定最佳供冷温度及供冷边界曲线, 减少用冷却度过剩情况;对空调系统等用电设备, 根据负荷变化采用变频器控制;对于频繁启停的离心机, 采用电能回馈装置等, 有效降低能耗。

3 技术平移与经验推广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 为在全厂范围内开展系统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成功的经验和系统节能技术不仅适用于生物发酵产品, 对于合成原料药及制剂产品同样有着广泛的可借鉴性。项目实施及推广的三年间, 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增长, 能源消耗却基本保持不变, 三年万元产值能耗下降了24.58%;产品单位能耗环比累计节能创效6000多万元, 折合标准煤12.41万t, 取得了较好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

4 结语与展望

工业企业用能系统的优化与流程再造项目的实施, 降低了产品成本, 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为企业再发展赢得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 因产品用能水平的提升, 节约了能源消耗, 减少了环保废物产生, 在能源日益紧张、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 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

对以生物工程为主的原料药生产企业, 能源成本在其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 当前医药市场竞争激烈, 提高医药产品节能降耗水平对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原料药药品生产, 工艺过程虽不完全相同, 但是消耗能源种类相同, 主要用能设备、用能工序类似, 产品间用能操作控制方法彼此相通, 因此系统节能技术具有广泛的可借鉴性和可扩散性。

参考文献

[1]唐克嶂.工厂能源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上一篇:经腹、经直肠超声下一篇:分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