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海报

2024-10-11

校园海报(精选8篇)

校园海报 篇1

校园海报是一种文化载体, 同时也是一种信息媒介, 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校内外信息的途径。其内容丰富多样, 包括学术活动、招募信息、赛会通知、寻物启事、失物招领、公告信息、网站宣传以及文艺活动等。然而, 校园海报在设计方面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如能体现学校风格的不多, 海报的设计缺少理论的支持, 有的甚至制作粗糙, 出现格式紊乱、字迹不工整的状况。对高校校园海报的设计进行研究, 不仅对设计思路的拓展有利, 而且可以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理论和客观两方面的依据。

一校园海报设计的常见问题

1. 设计效果问题

校园海报的设计中, 千篇一律的现象非常严重, 设计者大多利用前人留下的版式作为模板, 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改, 缺乏创新设计。此外, 部分校园海报的设计只注重功能性, 不看重美观性, 文字排版混乱无序, 这大大抑制了设计效果的发挥。

2. 设计制作问题

各个高校的校园海报设计工作往往由相应的学生团队自行负责, 独立性比较强, 而校方也对海报设计缺乏重视, 不仅划拨的经费较少, 而且没有配置辅导人员。这导致校园海报的设计呈现出一种松散、混乱的状态, 部分高校的海报设计团队甚至没有必需的设计绘图工具。这不仅降低了学生设计海报的积极性, 而且降低了海报的设计制作速度。

3. 张贴环境问题

校园海报是一种需要张贴才能发挥效果的文化工具, 因此张贴环境的设计安排与海报最终效果的发挥有很大关系。但许多高校忽视了这一环节, 没有为校园海报准备合适的张贴环境, 使得辛苦设计出的海报乏人问津。如有些高校的海报张贴栏位于少有人迹的角落, 学生根本不知道那里还有海报张贴;还有些高校的海报张贴处完全外露, 一旦遭遇雨雪, 纸质的海报会迅速损毁, 不仅无法发挥能效, 更是一种资源浪费。

4. 设计人员问题

校园海报的设计者大多是学生团队, 这些学生虽然有较高的设计热情,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 所以设计水平有限, 兼之学校没有建立海报制作的培训机制, 因此学生的设计水平的提高也相当缓慢。另外, 校园海报设计目前在许多高校仍被视为学生活动而非学校工作, 这令设计海报的学生不敢花费太多时间在海报设计上, 原本就偏低的海报设计水平更难提高了。

二校园海报的设计方法

1. 从构成要素看校园海报的设计方法

校园海报是由三类要素构成的, 分别是文字要素、色彩要素和图形要素。其中文字要素在表达力上非常明确, 适于发挥海报的功能性, 但表现张力相对薄弱;色彩要素虽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但能发挥的功能比较有限;图形要素在表现力和表达能力上都非常优秀, 但制作和应用比较费时。因此, 只有将三种要素合理搭配才能令海报在总体设计上完善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设计能效。

2. 从版式设计看校园海报的设计方法

版式设计虽然在海报设计中相当重要, 但该设计模块的专业性也比较强, 学生受限于个人水平很难将其运用自如。因此, 学生在设计校园海报版式时, 一方面要尝试积极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另一方面不能把版式设计的要求定位得太高。要避免对高级版式设计的拙劣模仿, 选择自己能驾驭的版式设计方法, 将设计能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三校园海报设计的辅助系统开发

针对校园海报设计所开发的辅助系统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用于辅助海报设计人员的学习和培训, 第二类用于直接辅助海报的设计工作。这两类系统都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建立。

第一类辅助系统的开发重点在于海报设计相关网站的建立, 通过建立专门的设计教学网站, 让设计人员自行依靠网站学习校园海报的设计理论, 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网站上应提供较为全面、科学的设计理论知识, 还要提供一些优秀的设计经验。此外, 网站还可以建立交流平台, 由有经验者直接为新人答疑解惑, 通过跨空间的交流, 迅速提升设计团队的设计水平。

第二类辅助系统的开发重点在于各种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 比如模板构建软件、电子排版软件等, 主要功能是提高实际的设计效率。该类系统的开发要求较高, 需要传媒设计、软件设计相关专业的辅助, 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学校可以尝试与有条件的学校合作进行开发设计。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校园海报设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势必将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 针对海报设计进行优化会成为一项相对长期的工作, 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的设计辅助系统也能发挥出更高的应用价值, 提高校园海报的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 使其在高校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摘要:校园海报是一种常见的校园文化载体, 具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特点, 在大学校园中非常受欢迎, 已经渗透进学生的生活中, 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因此, 有必要针对其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优化设计理念, 开发辅助系统, 以减少设计上的不足, 提高设计能效, 使校园海报的功能性、娱乐性、文化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校园海报,设计方法,辅助系统,设计优化

参考文献

[1]李久亮.校园海报设计的研究及其辅助系统的开发[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

校园海报 篇2

美丽的校园孕育了外资学子绚烂多姿的校园生活,日新月异的校园环境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思想情操。感受校园文化内涵、领略校园风情是每个爱校师生的共同愿望。如今,恰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雷锋精神洋溢人心的时刻,我们身边有太多值得珍藏的一幕,停下脚步,用手机拍摄品味,珍藏那一瞬间的美。

主题:美丽校园拍出精彩

活动时间:2012年3月20日—4月1日

参赛对象:全校所有师生

作品要求:

1、必须用手机拍摄,不能经电脑等途径加工,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2、作品规格为640*480(30万)以上像素,格式为jpg,大小不得小于100KB,每人交作品不得超过五幅。

3、作品上交一律以附件形式发送到邮箱:sjsyds2012@sina.com(“手机摄影大赛”拼音首字母)并注明作者信息,作品解说(100字以内)。

4、参赛作品要符合大赛主题,需健康向上,不得侵犯他人隐私。

评奖办法:所有作品由举办方初评后,入围者将采用打印及网上公示办法,由民意投票产生获奖作品。

高中生校园贴海报呼吁挽救诗歌 篇3

据中国校园文学网消息, 日前, 在山西某中学的校园里, 高二学生孙浩东贴出了一张海报, 上面印有一篇《以青春为名》的文章。黑底白字, 色彩鲜明, 语句激昂:“我们的诗歌怎么了?从高一刚开始的激情澎湃到之后面对现实的失望乃至绝望;我们的文学社怎么了?我们曾经热爱文学的写作者怎么了……?”这张海报在校园里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师生争相传阅。说起那张海报, 看到它的老师同学都异口同声地称“被震撼”。时隔多日, 不少同学还对它记忆犹新, “这张海报, 让我震惊了好一阵子, 它让我突然想起了, 自己原来也是有诗歌梦、文学梦的。”该校一位老师说, 看完海报的刹那, 自己也忍不住想问问, 能不能用自己当年做学生时写的诗歌去投稿。记者就此采访了该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曹老师, 曹老师对这个学生的举动赞赏有加, 并且非常支持他的行为, 他说, “语文就是要让人学得开心。其实学生爱读, 就让他读, 他爱写, 就让他写。年轻人写诗, 总像有千言万语要倾诉, 诗歌是饱含情感的东西, 最有活力的东西, 无论如何我希望他能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这是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校园海报POP讲座活动策划 篇4

POP讲座

活 动 策 划 书

主办:********(协会)部

承办:*********学生会宣传部 特邀请:水派手绘POP画室专业老师----李艳辉

10月15日

一、活动目的、意义:

让校园海报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进一步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到海报的魅力,让更多人能够得到更专业老师的指点,让更多人知道水派画室。

二、活动时间:

展览: 月 日至 月 日 每天 点至 点 讲座:月 日 点。

三、活动地点:

展览地点: 讲座地点:

(注:提前3天拿到批条,和门卫、校巡警打好招呼)

四、活动流程:

第一部分

1、与校园负责人联系约定时间。

2、申请带领部员到画室进行学习,同时每人事先想好要做的主题,

来画室制做前期宣传海报。(具体几点,几人,几张海报)

3、确定所拿作品的数量/条幅。当从画室拿出作品的那一刻应签署

具体看护合约。

第二部分

1、在人流多的地方做一次水派作品展出,(须附作品看护表,包括人

员和联系方式)同时派送主办方的宣传专题讲座的请柬。(周几在什么地点讲座的信息)

2、在各学院教学楼楼下、图书馆及各食堂信息栏张贴本次讲座信

息的海报。

3、提前3天在校园网站或论坛公布展览和讲座信息。

4、从展览之日起在院广播站以及校广播站进行宣传(附――广播

稿…),至少每天2遍。(提前3天与广播站联系、要到广播站的联系人电话)

5、从展览之日起在校园内部挂条幅进行宣传(画室可提供2个条

幅:教你一门好玩的艺术――水派快乐手绘POP,手绘POP专家李艳辉老师现场指导期待你的到来)(提前3天申请确定地点和收挂时间/确定收挂条幅负责人及电话)

6、讲座地点的申请(几百人的座位数目/ 点到 点/条件-多媒体设

施 /负责开门人电话)

7、校报的宣传:邀请校内有影响力的报纸记者拍照和撰稿,把本

次展览和讲座的.事在校报发表。

第二部分 后期宣传

8、电话通知或由主要负责人递呈请柬给各个学院的宣传部和部分

协会,以让更多人了解知道此次讲座。(提供各院宣传部和协会联系方式一份)

9、讲座当天将把水派的作品贴于教室的四周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

了解水派和POP海报。(当天几点完成/当天开门负责人电话/

会场布置负责人电话) 10、邀请函的准备(必须打印稿)。

第三部分 专业讲座

前期准备阶段:

11、各种所需物品的采集,准备工作。(海报纸,毛笔,墨汁,胶带,

双面胶,路标指引等)(负责人电话)

12、进行讲座现场布置、现场礼仪的安排和音响测试人员安排。(负

责人/负责人联系方式)

13、会场秩序维持人员的安排。(迎宾、灯光控制、专业电脑课件播

放)

14、照相的人员安排。(负责人电话)

15、讲座过程为李老师和互动同学准备工具和纸张的人员安排(贴

纸、揭纸―四开浅色彩纸4张/墨汁和毛笔-2开浅黄、蓝、绿色纸2张/粗油性马克笔和一盒12色有水的马克笔) 16、主持人的安排(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老师和水派。

再介绍一下到场的同学/欢迎大家的到来/中间互动环节的控制/整个程序和水派校园负责人提前沟通好,必须明确)

讲座阶段:

17、负责人用幻灯片放作品,并同时播放水派系列音乐 18、主持人上台,宣布讲座开始。 19、李老师讲座(讲座内容由老师决定)

现场交流会

20、(由水派教主或堂主给有需要写名字的同学写上名字。)现场设

计签名。

集体合影留念

如有需要,留在讲座现场继续与老师进行交流。

五、经费预算(eg:东师商学院):

六、结束语:

近来POP海报已成为校园宣传的主要形式,但大家在宣传校园海报方面多少存在着一些不足,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对POP海报这种艺术形式没有很深的了解,而且学校类似的一些讲座未能满足对于POP海报爱好者的需求,从而我们决定让更多人了解POP,让更多人会制做

POP,把这样一门好玩的艺术让更多人知道。我们都很期待这种新形式的POP讲座。

附表(展览时的宣传语,建议打印发给现场工作人员) POP的意义

水派开辟了新一代POP艺术设计风格,追求时尚的水派把POP称为玩出来的艺术 水派一直倡导以教育培训、文化传播为主旨,将有亲和力的这种POP艺术形式和每一个喜欢创造美的人分享,水派手绘POP画室,结合东西方文化全面阐释POP文化内涵,提升设计师品位(设计自己生活的点滴,如服饰搭配,自己手绘t恤等),雕塑人格魅力,

李艳辉老师简介

水派创始人

一起出版了14本手绘POP专著

他的POP字被日本设计师、收藏家高价订购 6月新出版POP专著《pop一点通》 省美学协会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水派pop市场价格

出口价格:手绘POP字体设计作品被日本设计师以50元/字订购 英文pop作品100元起

大型POP作品:1.5万元/组(亚细亚百货,老昌食品,欧亚商都,高丽王朝等大

型企业设计作品)

Pop的优势

A.POP可帮助你制作就业简历封面―找工作的敲门砖。

B.增加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提高自身的生活品位,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设计自己生活的点滴,如服饰搭配,自己手绘t恤等)

C.平时日记、情书、婚庆生日贺词,贺卡等,无论是写给自己,还是送给朋友,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D.北京作为一个校园海报POP讲座活动策划(模板)POP设计师可拿到7000元月薪。 E. POP童心童趣,好玩易学,生活乐趣,尽在其中。

F. POP艺术发掘每个人的创造潜力,和艺术才华,让平淡的生活充满创意和乐趣。

校园海报 篇5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 因此, 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一般认为, 语言符号是指人物语言、画外音和文字, (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再现和延伸, 所以也将他们并称为语言符号体系, 非语言符号则包含体态符号, 如动作、表情、图形、颜色、姿势等, 物化、仪式化、活动化的符号和语言符号的伴生符, 如声音的高低, 速度快慢等。不论两者怎样划分, 他们能指与所指之间的意义关系对于建构电影海报的意义更加多元化和深层次。

在电影海报中, 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介绍电影内容的文字和影片的字体设计, 将影片的主题升华, 起到了解释说明的目的, 在观者头脑中形成比较稳固的思维模式;非语言符号所起的作用是形成脑海里具体的形象思维, 引发观者的想象, 可以营造出特定的传播环境, 对语言符号进行补充, 海报中的图形、颜色等可以用来填补、增加、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 也可起到强调作用。正如霍克斯所说, “非语言符号比语言符号同样具备着重要的传播功能, 除具备符号搭载着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外, 其还可以证实语言符号的真实性和进行补充。”

二、《鬼妈妈》电影海报中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文字在海报中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在电影《鬼妈妈》中文字包括片名Coraline, 编剧和一句介绍词“An adventure too weird for words”, Coraline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 这部由Henry Selick制作的定格动画电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为了营救自己的父母开启的一场怪异和刺激的冒险之旅。

一个视觉符号的成功设计, 起码必须经历不断深化的两个层次。首先, 它必须是一个可视的图像符号。人们对它具有直觉的感知, 通过其形象就可以辨认出来。更为重要的是, 它必须是一个象征符号。这是一个由图像符号至象征符号, 其程度不断深化, 信息含量更加广泛的过程。在《鬼妈妈》的海报文字中就做到了这一点, 其片名中O和L分别使用了纽扣和猫来替代, 纽扣和猫就是这部影片一个重要的象征符号:鬼妈妈用纽扣做人的眼睛为了操控和把人们留在这个虚假的幻境中, 人们抵抗不住诱惑, 宁可答应鬼妈妈缝上纽扣眼睛以摆脱无聊的现实世界从而生活在甜言蜜语的幻境中, 纽扣的形象在这里就被重新阐释了, 它代表了虚假的、没有生命力的、被操控的意义。而那只猫是与Coraline一起经历冒险的唯一一个没有被鬼妈妈控制的人物, 猫在这里也被赋予了抵抗住诱惑, 勇敢的正面形象。所以观者在对海报解码的过程中又赋予了事物以流动的意义, 所以重视语言符号的意义要与特定的语境 (context) 相结合, 文化不是孤立的, 它始终取决于特定的语境。

三、《鬼妈妈》电影海报中非语言符号及其意指实践

(一) 图形

图形表现形式的通俗、简洁, 不仅突破语言传递信息的不足, 而且将海报所要传递的主题思想以生动的画面加以表现, 更容易被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电影海报《鬼妈妈》中分别有人物和自然景物两种类型。人物包括主人公Coraline和猫, 三个已被鬼妈妈剥夺了眼睛的鬼孩子, 他们漂浮在空中满脸的恐惧和无奈。这两者形成了完美的对比, 从主人公脸上得意的表情和眼神能看出他们取得了胜利, 三个鬼孩子代表了被鬼妈妈控制的所有人的象征符号。鬼妈妈形象的表现是这张海报的精妙之处, 自然景物中大环境是主人公生活的粉红宫殿和花园, 鬼妈妈的形象就被抽象地嵌入到了这个环境中:树枝以鬼妈妈铁爪的造型张牙舞爪地伸向了主人公, 被粉红宫殿遮挡住的半个“纽扣型月亮”也在默默、狡黠地注视着危险的发生, 再配以鬼孩子的惊恐, 向我们传达了危险的气息。这里的种种图形都作为了影片的符号, 设计者通过重构符号的意义, 观者通过解构的过程, 影片的意义得到部分阐释和理解。

(二) 色调

在视觉形式的要素中, 色彩和光影是最富于感官刺激的形式语言。海报设计的色彩“在巧不在多”, 用色高度简洁明快的海报会让人印象深刻, 展现影片的主题色调。《鬼妈妈》海报中最强烈的就是色调的反差:海报一分为二的色调, 左半部分是在“纽扣月亮”和鬼妈妈铁爪笼罩下的暗色调, 树木枯萎萎靡, 右半部分是蓝天白云的亮色调, 树木旺盛, 黄色郁金香鲜艳美丽。这一左一右的对比, 渲染了影片的气氛, 暗示了在鬼妈妈控制下的黑暗和危险无处不在。在这里, 是美好驱赶了黑暗, 还是黑暗最终吞噬美好, 就靠观者自己的阐释了。伽达默尔说:“对具体情形的判断, 并不是简单地运用了它据此而发生的普遍事物的准则, 而是这判断一同规定了这准则, 充实和表达了这准则。”由此出发, 艺术经验的理解活动必然具备一种创造性的功能, “理解”活动能够充实和修正对象。

电影海报中, 设计者通过运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相互组合, 通过对表征系统的把握, 将影片中的视觉元素赋予意义, 观者透过符号的功能, 以主观的认知对其进行解读。其实海报的制作和现场的过程, 就是设计者编码和观者解码的过程的统一。因此, 好的电影海报可以给影片锦上添花, 有效扩大电影的声势和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校园海报 篇6

多模态是语篇分析中的新词, 它是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社会符号的统称。随着交际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人类交际的方式不断多样化, 这样就到导致了多模态交际方式的产生, 那么对多模态话语的分析就势在必行。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开始了广泛的探索, 其中在此领域取得较大成果的是克瑞斯和勒文 (1996/2006) , 他们提出了第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影视海报是一种由图像和文字等符号组成多模态文本形式, 是各种社会符号有机构成的, 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和视觉效果, 因此运用视觉语法对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具有现实可能性。本文将以功能语言学理论和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电影《功夫熊猫》的一张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试图在视觉语法的框架内分析其构图意义的构成, 主要在信息价值、取景和显著性三个方面进行多模态分析, 同时对构成该海报的各种模态进行综合分析, 旨在发现模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协作构成整个图像。

二.理论基础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 M.A.K. (1978) 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Halliday认为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纯理功能, 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在其《功能语法导论》中所说的, 他创建功能语法的目的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 这个框架可以用来分析英语中任何口头或书面语篇。事实证明, 这种将语言看作产生意义的社会符号, 从语言与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关系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理论是一种比其他理论更适合于语篇分析, 且可操作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的语篇分析理论, 因此功能语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语篇的分析。

Kress ﹠ Van Leeuwen (2003) 认为视觉图像和语言文字一样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是人们解读意义的资源;图像中的视觉符号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 而且可以体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 与此同时视觉符号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连贯的整体, 它们可以互相作用, 协调合作共同构建视觉图像的整体意义。据此, 他们认为完全可以根据Halliday的元语言功能理论的三大纯理论, 以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 创造出与元功能理论具有同样功能并且适用于分析图片等视觉符号的视觉语法理论。视觉语法把视觉符号的语义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具有再现、互动和构图三种功能。本文将运用视觉语法构图功能对电影《功夫熊猫》 的一张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并且对构成海报的各种模态进行综合分析, 探索他们之间的关系, 探讨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构成图像的整体意义以达到宣传海报的功能。

三.《功夫熊猫》海报构图意义的多模态分析

影视海报是多模态构建意义的典型视觉文本, 它本身的制作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 因此一幅海报的制作是否成功, 能否达到其预期效果就要看它所利用的社会符号资源是否得当, 各种符号系统在画面中是否得到合理分配。下面我们就根据视觉语法框架的构图功能对以下的海报进行多模态分析。

Kress &Van Leeuwen (2006) 指出构图功能就是通过图像的布局体现出来的, 它是通过三个同步原则实现的, 即信息价值、突出和框架。信息价值就是图像所展现给读者的信息量;突出就是图像所重点强调的信息;框架就是图像的整体布局, 包括它展现给读者全部信息。

(一) 信息价值分析

Kress &Van Leeuwen (2006) 认为语篇里各种成分所占位置不同, 价值也会不同, 左边的往往是已知信息, 右边的是新信息;被置于上方的信息是“理想”的, 而下方的则是 “真实”的。“理想的是指信息理想化或概括性, 因此它也是信息的显著部分。“真实”指更具体的信息, 如细节, 因此, 图像语篇的上下、左右、中间和边缘结构分别传递出不同的信息价值。所选电影《功夫熊猫》海报采用的是一个上下结构的布局。根据Kress &Van Leeuwen的区分, 海报的下半部分展示的是真实的信息, 的信息是真实的, 它罗列出人物的主要角色, 在视觉上给读者提供了真实的人物信息;海报的上半部分是艺术化了的电影名称, 它把电影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理想化或者概括化了, 在形式上是信息的显著部分, 是海报的理想化信息。在电影名称和人物图像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中间的空白信息表明他们之间是对等的地位。

(二) 突显信息分析

Kress &Van Leeuwen (2006) 指出构图功能决定成分的位置以及不同位置如何赋予成分不同的信息价值, 但是图像或文本的构图情况还涉及到成分突显度不同的问题。同一成分在不同位置的信息价值不同, 但某一成分不论放在什么位置, 都会有突显的变化, 从而影响到它的重要性与被关注的程度。影响突显度的因素有:尺寸大小、亮度、色彩比较、 视野的深度、视角的选取与特意文化因素等。根绝信息价值原则, 该海报的电影主角和电影名称在形式上是对等的位置关系。但是在内容上突出了电影主角, 因为人物形象比文字更具表现力。海报的下半部分大幅度地展现每一个电影主角的形象, 生动地展现出他们的角色特点, 特别是熊猫阿波的形象特别大, 体现了它的主角角色, 这就体现了突显原则。 海报突出电影人物旨在使人们更加了解电影的主角, 更好的宣传电影。电影的名称《功夫熊猫》采用中英双语, 意在表明电影语言采用中英双语字幕帮助没有英文背景的观众顺利获取信息。电影名称大胆的采用大红色, 目的就是为了使之更加醒目;同时采用艺术字体达到了美化篇幅的目的。虽然形式和内容的突显度不一样, 但是电影题目和图像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幅海报也充分体现了电影是中西方文化的多文化载体, 首先它的电影名称采用中英双字体;其次它的电影题材取自中国文化的“功夫”和“熊猫”, 而拍摄和配音则是西方文化的体现,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是该部影片的最大特色。

(三) 框架分析

框架就是图像的整体布局。构图功能通过对多模态语篇的整体或部分作出限制来实现, 这种限制既包括对图像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 也包括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 (Kress&Van Leeuwen, 1996:182) 多模态文本成分之间的关系多种多言, 一般而言, 相连的成分被视为连续的或互补的信息, 而相离的信息被视为分割的, 不相邻的信息。 (Kress &Van Leeuwen, 2001:2) 成分之间的空间位置越紧密, 越能说明它们是属于同一信息块的内容, 反之说明不是同一信息块。 这幅电影海报是上下结构布局的, 在上下部的信息中间有明显的空白信息, 说明上下部的信息块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不是很紧密。但是他们在形式上是对应关系, 即上半部的电影名称对应下半部的电影人物之间。上半部分是下半部分的概念性解释, 下半部分是上半部分的具体体现。就整个图片而言, 海报被分为连个对等的彼此分离的两个信息块。但是每个信息块里的各个成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海报的上半部分表达的是理想的信息, 由艺术化的中英双语电影名称构成。在这个信息块里, 中英双语电影名称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电影名称”这一信息块;海报的先把部分显示的是已知的信息, 它是由电影的主要人物构成。在这个信息块里, 电影的人物联系紧密, 在空间上有种紧凑感, 这说明它们也是同一个信息块的。所以, 在同一张海报里, 我们既可以看到互相分离的信息块, 也可以看到相互联系的成分。从整体上看, 图像的上下部分的信息块是互相对应的, 在意义上互补的, 即互相补充说明对方的信息。由此可见, 一张成功的电影海报必须是图像和文字的充分结合体。

四.《功夫熊猫》宣传海报的多模态意义的综合分析

以上的分析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对电影《功夫熊猫》宣传海报的构图意义进行多模态分析, 要了解整个图片语篇的意义构建, 必须综合分析图像语篇的各种意义资源, 探讨各种符号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中协调合作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我们将从图像的颜色、文字以及文字的印刷版式和电影的背景文化等方面解读这张海报。

首先, 这张宣传海报是由文字名称和图像人物组成的。海报的上半部信息是由艺术字化的《功夫熊猫》GONGFU PANDA和副标题LEGENDS OF NEWSOMENESS“盖世英雄”构成, 体现出标题内容的喜剧性, 传递给读者轻松愉悦的感觉。它由三种颜色构成, 主要的颜色是醒目的大红色, 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得标题醒目大方, 更多的是把电影的主题思想传达给读者, 体现了喜剧的主要特征, 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看此剧会给您的生活带来乐趣。

其次, 海报上展示的人物栩栩如生, 从穿着打扮, 身势动作到面部表情都极具吸引力, 在视觉上给读者很强的视觉效果。在这些穿着形象各异的电影人物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欲知详情, 请购买电影票。

再次,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作喜剧电影, 海报中的人物穿着打扮和动作都充满中国元素, 但是从海报的电影名称中, 读者会知道, 这是一部由西方国家拍摄的一部以中国文化为题材的电影, 那么在电影会展现什么样的故事?中西方结合的电影会产生什么样的喜剧效果呢?期待这一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盛宴吗?那就来看电影吧!

五.结语

本文在视觉语法的理论框架下对电影《功夫熊猫》的一张海报的构图意义进行多模态分析, 说明在系统功能理论的指导下所建立的视觉语法理论能够适用于电影图像文本的分析。对构成电影海报的各种模态进行综合分析对全面了解海报的构图意义有重要意义。由此可知, 对电影海报的多模态分析能够提高读者对电影海报图像的理解, 从而提高读者对观看新电影的欲望, 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摘要:影视海报是一种多模态文本形式, 它由图片和文字等符号组成, 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本文以功能语言学和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电影《功夫熊猫》的一张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 试图在视觉语法的框架内分析其构图意义的构成, 并对其构成模态进行综合分析。对这幅影视海报进行多模态意义分析, 旨在表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影视图像的制作和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电影海报构图意义的多模态分析能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同时它为观众赏析此电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在提高观众对此电影的欣赏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模态,影视海报,构图意义,功能语法,视觉语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Hasan, R.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Geelong, Vic.: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2]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 1978.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 1994.

[4]Kress, G.and 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C].London:Routledge, 1996.

[5]Kress, G.&van Leeuwen, 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C].London:Arnold, 2001.

[6]张德禄.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9.

浅谈海报的设计 篇7

关键词:海报设计,图形,艺术色彩

一、引言

海报又名“招贴画”或“宣传画”, 是户外广告的一种表现式。这些宣传画分布在各大城市的街道、商品展销会、电影院、商业区、地铁站、火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宣传海报是一个企业对外营销展示的必要手段, 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 它展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追求的目标、经营理念, 以视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海报宣传画相比其它宣传形式具有文字信息广泛、画面鲜明、色彩表现丰富、视觉效果强烈的特点。让其表达的内涵文化与设计理念相结合, 构建出独特的思维元素多元化设计理念, 具有审美风格的创新文化价值。在塑造一个企业团队的过程中, 需要用强烈的视觉感来感受创意设计理念, 用图形图像和文字把信息传达给人们, 让人们通过这些信息元素了解创意和设计理念。它所形成的鲜明品牌形象, 使市场与企业沟通更直接有效, 加强市场感染力, 从而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和宣传效果。

二、海报的整体设计

1、明确主题, 搜集素材图片

确定一个主题, 将设计的作品既能感染顾客又可引起顾客的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 明确设计作品需要传达什么主题信息, 标准字体用什么颜色, 采用的背景颜色及图片, 在设计作品表现的具体环境中如何准确、一目了然地传达你所要传达的信息。

2、绘制设计草图

在设计前, 仔细规划出协调一致、节奏感及黄金分割比例的一些设计手法。要考虑图像的颜色、大小、位置、色相等因素。组织海报中各个不同的元素及对象, 重新组合一些元素及对象的排列, 要确定哪些是主要要表现的部分, 这部分设计如何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 如何使传达的信息主次分明, 并注意画面构成要素的比例、图像大小、位置、色彩等。一般要标示出标题、副标题、信息内容、插图等大致位置, 正文用划直线的方式代表所写文字, 这种图样被称之为设计草图。

3、确定文字类型

海报设计如果通过一些艺术字体表现出来的话, 必然会以其艺术字体独特的设计方式展现出海报的视觉效果。经过特殊设计的标准字体与宋体、楷体等字体外观造型设计不同, 更重要的是设计本身是根据企业或者产品个性而设计的, 是对基本字体的形状、笔画粗细、字间的图形设计连接艺术化后的造型设计。设计出不同形状的特别文字在海报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 对于设计者的发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代设计都可以借鉴书法等艺术形式拓宽现代设计领域, 使之达到听觉和视觉同步传达信息的效果。

4、确定配色方案

色相、饱和度、明度是色彩的三个要素, 是研究色彩方面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一幅画面的色彩构成:主要色约占70%, 辅助色约占25%, 点缀色约占5%。色彩的个性特点与产品的特点能够相通, 用色要做到简洁明快, 纯色系用色要比混色系用色其对比度强烈, 画面效果显得有冲击力, 给人与众不同的效果, 才能体现出海报整个画面的展示效果和远近距离上的视觉效果。图形的形状、各个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和颜色区别都是通过不同色彩区别和明暗关系得到展现的, 而视觉的第一感觉是对色彩的感觉较强烈一些。例如各大酒店、公司, 从员工的制服穿着、使用物品、标志等都带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殊的商品需以公司自身特定的色彩加以标识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 并其认识到是本公司特有的性质。

5、确定图形图像方案

图形设计是海报的一种表现形式, 具有一种视觉美感的艺术造型形式。海报设计通过多种插图设计手法来表现海报的特殊效果, 包括能起到美化作用的辅助图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图案体现出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的哲理, 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而灯笼图形和圆圆的元宵插图最能形象生动表现出节日的效果。迪斯尼乐园的宣传海报以可爱、机灵的米老鼠图案来做为海报的主体图形, 深受儿童喜爱。这些海报形象的将图文设计运用得极具现代感, 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互相结合互相融为一体。

6、软件制作

根据设计草图, 用AI、PS、Core等软件工具有条理、分步骤的描绘出所需要绘制的图形图像。然后进行图形、背景和文字色调的制作, 使整个画面的主色调、辅色调给人干净、专业、高尚、专注的感觉。将图形、文字、色彩等设计元素制作完成后, 再进行整体色彩、文字间距等审视, 找出其不协调的地方, 进行修改校正, 最后形成出设计作品效果。

7、修改定稿

个人主观上的设计不能代表群众和企业的观点, 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 同时考虑委托方和他人的共同意见, 做出一些必要的修改, 制定出最终设计效果图。

三、海报设计的注意事项

对于海报设计, 无论是否是以商业为目的, 还是以宣传为目的, 都是将所要展现的内容以人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要准确的反映所表达的信息含义。其地点、时间信息要放在显眼的位置, 标题要鲜明夺目, 叫人一目了然。应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准确。要能准确且有说服力的传达所需信息。2.构思新颖。要用创新的思维理念去理解问题, 设计出特别的设计效果。3.构图统一。要用最能体现内容的图形及文字表达所需表达的信息, 引起人们的关注。4.色彩鲜明。色彩运用做到能吸引人们眼球的效果。5.要运用色彩所体现出的心理效应, 传达事物色彩的信息。

四、结论

海报设计要通过文字、图形和色彩三种之间的相互协调, 设计效果才能达到大众的视觉传达效果。如何表现出海报中商品的重要信息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 设计理念中既要体现出画面的美感, 又要达到一种宣传效果。因此, 对海报的理念创新设计而言, 做到图形和文字的统一, 颜色和视觉效果的统一, 设计出具有视觉冲击力、感染力的海报才是最好的海报。

参考文献

[1]杨慧.平面设计法则[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年

[2]靳埭强.中国平面设计海报设计[M].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年

[3]朱琪颖.海报设计 (第二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4]陈澜.海报的世界[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10年

灾难主题海报研究述评 篇8

灾难海报作为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是公益海报众多主题的一种, 是与灾难抗争的视觉力量武器, 除具有公益海报宣传、教育、引导价值观念等作用外, 还具有灾难海报本身的社会功能性特征, 即抗灾救灾、恢复重建、预防冲突、化解危机、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等社会作用。将灾难主题海报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艺术形式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 能更好地发挥灾难主题海报的视觉能动性作用, 更好地实现灾难海报的社会功能性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国内外灾难性海报的相关文献, 立足于“述”“评”, 阐述灾难主题海报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从功能性和创意性两方面论述和评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指出灾难主题海报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灾难主题海报研究概述

灾难, 是指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的,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 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新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转型、经济的发展, 全球进入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时期, 重大灾难事故也呈现愈发频繁之势。2010—2011近十年间发生的重大灾难事件就有“911事件”“非典疫情”“印度洋海啸”“卡塔琳娜飓风”“汶川地震”“云南干旱”“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灾难事件频发, 其所具有的破坏性、恐怖性、公共性、突发性如悬在灾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此情况下, 受困于人力、物力、财力及灾民受创心灵, 仅靠灾民自救和政府救助已远远不够。借助一定的艺术传播形式, 诸如电台、收音机等传播媒介, 报道灾难的发生情况, 宣传抗灾救灾知识, 动员全民参与共克灾难成为一种必要。

为分析近几年“灾难”的研究情况, 笔者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CNKI) 的文献检索中, 分学科地将“灾难”作为主题、题名和关键词进行初级检索, 并以近十年的文献资料为例进行分析 (取自2011年5月10日的检索结果) , 检索得出文献资料历年的变化情况如表 (1) 所示:

由表 (1) 可以看出, 首先从文献资料的数量及年份上来看, 自2000年到2007年间, 相关的文献研究呈逐年递增趋势, 2008年至2009年, 整体趋势稍有回落, 2010年之后又恢复其迅猛增加的势头, 达至近十年相关文献资料数量的最高峰。文献年份数量上的波动变化, 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灾难”主题的研究是与特定时期内灾难事件的发生紧密联系的, 并呈现逐步深入的趋势。再者从灾难研究的学科领域来说, 更多地集中在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伦理学等领域, 并逐步成为一种潮流。如《考验灾难性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的“八种能力”》 (高峰, 2010) 、《灾难性报道舆论控制中的尺度研究》 (景秀红, 2010) 、《灾难报道的“堵”与“疏”》 (吴琪, 2003) 等。

由表 (1) 的分析可知, 以“灾难”为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且学科领域也呈现多元化趋势, 但对视觉传达领域内将灾难与海报设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研究并不多见。新闻虽然可以其快速、准确、真实地报道灾难现场为己任, 借助图像、声音等传播媒介, 真实再现灾难的发生、发展及灾民受灾情况, 发动和鼓舞着受灾民众积极自救及非受灾民众伸出援助之手, 但大量事实表明, 由于技术条件、灾难现场恶劣条件的限制, 往往使得灾难报道不能深入到灾区的各个角落, 传播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 新闻报道以事实说话、讲究客观性, 这就决定灾难报道时情感的运用不可随意, 不能将主观感情强加于报道, 应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 避免煽情。可见灾难报道在人情味上有着一定“度”的限制, 对受众情感诉求的影响不那么强烈。再次, 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 灾难发生时众多媒体蜂拥而至, 灾难过后, 又悄无声息, 其时间范围内的影响是短暂而有限的。心理学角度的灾难研究, 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对灾民受创心灵慰藉和治疗的手段, 更多地体现在灾后恢复重建上, 企图通过灾难心理干预, 使受灾民众通过情感宣泄、适当放松、自我激励、相互鼓励和精神转移等方法, 共度灾难心理创伤期, 重唤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其不足之处为, 心理学所指的受众群体在数量和范围上均有限, 心理学家也不可能深入灾区每一个角落对灾民进行心理辅导, 因而灾难的心理救助需与其他方面的工作合作, 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性作用。而灾难主题海报作为视觉传达领域中艺术化的信息传递方式, 借助于海报媒介形式, 通过卓越的创意, 生动的画面, 丰富的色彩, 多变的艺术手段, 能够更直观地进行信息传递, 给灾民和非灾区人民造成一种视觉的冲击和情感的慰籍, 继而鼓舞受众心灵, 在灾难现场和灾后重建等方面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灾难海报, 是指以灾难事件为主题的海报设计, 是公益海报众多主题中的一种, 除具有公益海报在宣传教育、引导价值观念等方面的作用外, 还具有灾难海报本身的社会功能性特征, 即抗灾救灾、恢复重建、预防冲突、化解危机、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等社会作用。”[2]2灾难海报以其生动的画面、独特的创意、艺术化的表现手法向灾区民众宣传、普及救灾常识及技巧, 在精神层面上鼓舞受众士气, 激励更多的非灾区人民行动起来应对灾难、抗击灾难。灾难海报的价值在于:凝聚民族力量, 倡导扶危济困精神, 为社会抗灾、救灾服务。因而, 进行系统的灾难海报研究,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灾难海报的社会功能, 扩大灾难主题海报的社会影响力。

灾难主题海报设计作为海报的一个特殊领域, 具有鲜明的宣传特性, 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性作用, 但却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 对商业海报和公益海报两大类主题的研究较多, 单独把灾难海报作为一个学科门类进行研究的则相对较少。从已出版和公开发表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数量也可以窥见一斑。在目前商业海报、公益海报研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隶属公益海报主题范畴的灾难海报研究大多散见于海报著作的某一章节, 与灾难海报相关的学术专著和文献记载很少。截至目前, 有关灾难海报的独立学术专著并未出现一本, 除庄恩岳, 张献华所著的《抗灾心理处方》、吴建华著《让心理震撼的视觉体验—招贴设计》、高萍的《公益广告初探》等几本专著简略地提到外, 有关灾难海报研究的学术论文也很少。

虽然学界对灾难主题海报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但还是积累有一些理论成果。笔者拟从灾难主题海报的功能、灾难海报的设计创意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评述。

(一) 灾难主题海报功能性研究

灾难主题海报作为公益海报众多主题的一种, 虽是一种观念广告, 但还是源于实践, 最终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从笔者所收集的灾难海报相关文献来看, 功能性研究是较早引起学术界重视的一个议题。有研究者从宏观角度论述灾难海报的社会性功能, 即抗灾救灾、恢复重建、预防冲突、化解危机、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作用。有研究者则从具体角度对其功能性进行积极的探讨, 如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灾难海报设计对其社会性功能作用的影响;从设计伦理学角度传达“希望通过灾难海报研究, 让设计者更多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设计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感角度表达“灾难无情人有情”。“灾难海报的设计就是以灾难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关注受众的情感需求, 结合艺术设计的手法以海报设计的方式进行特定的信息传达, 关怀受众, 继而触动受众的心灵, 引起共鸣, 体现人文关怀。”[3]37有的指出, “设计师在公益海报题材内容选择上倾向社会的道德面貌、环境保护, 以及人们的信念、觉悟、情操等, 借用象征意味的视觉符号营造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 形成一种特别有震撼力和特别温馨的画面, 海报被赋予更深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内涵。”[4]

从灾难主题海报的功能性研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灾难海报关注的学科领域越来越广, 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以人为本”, 从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关注社会和谐、伦理道德的同时, 也更加关注灾民的心理健康情况。在灾难海报研究的初始阶段, 海报设计的功能性研究主要针对抗灾救灾的社会层面展开, 在社会道德文化的许可范围内, 借助一定的传播载体, 通过图形化的视觉语言, 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受众在思想上、情感上达到共鸣, 起到了倡导同舟共济、重建家园的社会性作用。当下, 灾难海报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其功能性的探讨也更多地将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介入, 更好地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基于社会学理论, 对灾难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定位, 根据受灾群体亲历灾难级别的不同、受众年龄的不同和受众其他差异的角度进行设计定位, 使海报所传递的信息能更好地被受众所理解并接受;从灾难心理学的角度对灾难海报的心理干预进行探讨, 以认知干预为主, 情感干预为辅进行艺术化的灾难研究, 从而使受灾民众更快地走出灾难阴霾, 重拾对美好未来的信心。灾难主题海报设计的人文关怀性主要体现在, 实现对灾区民众的尊重、关心和爱护上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二) 灾难主题海报创意性研究

“创意事实上就是经过创造性思维产生出来的想法”,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 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 以灵活、新颖的方式和多维的角度探求实物运动的内部机理的思维活动。”[5]46“艺术必须坚守在感受的范围之内” (恩格斯) 。“从某种意义上说, 艺术的本质实际上是艺术感受的一种视觉传达方式, 而这种感受正是通过视觉思维形式来完成。”[5]44在现代灾难海报的设计中, 创意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者提出:“广告的社会效果成效, 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告创意制作的水准, 取决于它的表现手法。”[6]“公益广告构思的主干就是创意, 创意是一则广告的中心, 构思活动就是围绕创意进行的。”[7]没有创意的海报, 就如大卫·奥格威所说:“就像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全篇没有核心与闪光点。

创意在灾难海报设计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而, 诸多研究者也对其创意进行积极探讨。如有研究者从灾难海报创意的社会作用、心理干预、人文关怀角度进行研究, 也有学者从灾难海报设计特征、情感诉求、故事化表现进行探讨。如“灾难主题海报设计创意特征源自突发事件的特征, 与灾难突发事件的特征大致保持一致, 即突发性、破坏性、慰藉性和记录性。”[3]12从情感诉求的角度进行研究, “灾难主题海报设计的诉求是要使广大社会公众知晓、认同灾难海报倡导的观念, 并自觉贯彻到抗灾救灾行为中去。灾难海报以情感诉求见长, 共分为尊重生命价值诉求, 倡导扶危济困诉求, 宣扬坚强力量诉求和描绘希望未来诉求。”[3]15心理干预的设计创意研究, 主要着眼于在灾难发生后, 受灾群体如果在心理上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缓解, 很容易在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并造成社会混乱。因而, 对于受灾群体的心理救援便成为处理灾难性事件、给受灾群体提供有效援助与支持的必要手段。从灾难主题海报的创意性研究状况可以看出, 学者纷纷从社会作用、心理援助、情感诉求、人文关怀等角度对灾难海报的创意进行积极探讨。在笔者看来, 灾难海报的设计创意应基于社会学的范畴, 将创意的情感原则作为其最重要原则。海报设计不同于新闻报道, 应以情感见长, 通过生动的画面, 煽情的广告语, 以情动人, 使受众最敏感的情感神经得以触动, 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更好地实现灾难海报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诉求。海报的创意过程, 实则上就是一个如何透过灾难的残酷无情与其巨大破坏性, 借助艺术化的表现手法, 实现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情”关爱的进程。灾难海报创意不单是运用全新的创意思维、创意制作表现技法以及媒体传达, 更要要加强创作情感因素的投入, 关心人性、关注社会、保持一份朴素的感情和一种真诚的态度, 宣扬一种“大爱”, 首先感动自己, 最终感动受众。灾难主题海报的创意应立足于主题, 切合受众心理;发挥榜样激励的独特魅力;寻求感情切入共同点;增强沟通趣味性为原则, 进行海报创意, 提升灾难海报的社会功能性效应。

二、灾难主题海报研究存在的不足

综观灾难主题海报的功能性和创意性, 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一) 灾难海报的功能性:

海报的抗灾救灾的社会性功能;灾难海报心理干预的社会性功能;灾难海报设计伦理及人文关怀的社会功能等。

(二) 灾难海报的创意性: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灾难海报的创意研究进行探讨, 如根据灾难发生的不同阶段进行创意, 针对亲历灾难发生的不同受众群体进行创意, 就灾难受众的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创意等。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梳理, 大致了解灾难主题海报研究的现状。给我们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也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这需要我们对以往研究加以总结, 定位我们研究的起点。

总体来说, 笔者认为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 相关的理论研究深度还不够。灾难海报属于公益海报, 是公益海报众多主题的一种。国内相关的研究, 其理论成果更多集中于公益海报, 专门对灾难海报进行研究的理论很少。在此情况下, 对灾难海报的指导只能从公益海报整体理论上“共同”展开。对灾难海报而言, 就缺乏“合体”的深入理论指导。因而, 应加强其理论研究力度, 并实现逐步深入。从另一个层面上说, 灾难海报的深入研究也是对公益海报研究的深化。

(二) 缺乏从受众角度对灾难海报进行研究。灾难海报是视觉传达领域中的艺术形式, 海报的传播效果需要通过受众来检验。灾难海报的创作与理论研究, 应重视海报在受众身上所引起的态度、心理及行为的变化。

(三) 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灾难海报创作的主体大多是非灾区的设计师, 缺乏灾区体验, 海报过多注意效果、流于形式, 缺乏感染力;其创作时间短, 略显粗制滥造, 难出海报精品;在校学生积极参与, 但缺乏理论修养, 仅凭个人主观的灾难情感宣泄创作, 因此在灾难海报作品展览中出现良莠不齐的状况, 设计的水平有待提高, 应多出“大创作”。

三、灾难主题海报研究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灾难海报的创作是一项纯公益性的社会行为, 肩负着国家灾后救助与重建的社会责任。因而, 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 以下几点是灾难海报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 新媒体环境下灾难海报的发展问题。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 媒介技术的进步带动着广告业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 新媒体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这也为海报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载体, 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灾难海报如何与新媒体联姻等, 都是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探讨的。

(二) 灾难海报的传播效果问题。

灾难海报作为人类与灾难抗争的视觉化武器, 其效果问题理应引起学术界更多的关注。但现实的情况是关注这方面问题的国内学者几乎没有, 对于灾难海报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 目前也是一片空白。

(三) 中外灾难海报的比较研究问题。

由于受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灾难海报在不同社会和国家中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 各个国家的灾难海报发展也存在差异。因此, 对中外灾难海报进行比较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通过客观地审视灾难海报的发展情况及经过比较而了解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 有助于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灾难主题海报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述评, 并对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以期更好地实现灾难海报的宣传、教育作用, 从而更好地实现同心协力、抗击灾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EB/OL].http://www.gov.cn/flfg/2007-08/30/content_732593.htm, 2007-08-30.

[2]熊逸越.灾难主题海报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 2009.

[3]武乐.灾难性事件海报设计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 2010.

[4]张敏.从“5.12”抗震救灾公益海报看设计师的社会责任[J].包装世界, 2009, (02) :90-91.

[5]张永年.现代招贴广告设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

[6]程士安, 陈文轩.对我国公益广告现状的一点思考[J].新闻大学, 1997, (03) :89-91.

上一篇:温湿环境下一篇:三电平变频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