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IP技术

2024-10-16

全IP技术(精选9篇)

全IP技术 篇1

1 引言

自2008年各运营商重组后,全业务运营已成为新组成的三大运营商的核心任务,然而成功的全业务运营绝非轻而易举,各大运营商面临的不仅有业务、网络的融合,还有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融合以及企业的战略转型、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业务的全方位转型等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电信运营商全业务的发展进程。

全业务运营对各类业务的承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种业务都向IP化方向发展,而新型业务从起点开始就是建立在IP基础上的,这必将推动网络主导业务类型的转变,IP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基础,藉此有望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和综合运维成本,提高网络质量和收益。

然而Everything over IP不简单等于承载网是一张端到端的IP网络,更不是简单地表述为网络分层模型的一、二、三层将被路由器组网所替代,须根据实际的组网技术、设备功能和业务的发展趋势科学地规划和建设面向IP实现高效传送的承载网络,从而满足全业务运营对可靠性、QoS、带宽效率、安全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的诸多要求。

2 业务驱动力的分析

2.1 全业务承载对IP网络的需求

全业务承载环境下,IP网络应能妥善应对以下3个方面的挑战:

(1)网络高速化的挑战。

在用户数和每用户带宽这两个方面增长的驱动下,网络高速化的特征日趋明显,网络流量增长迅猛,以各主要运营商的IP网络为例,年互联网流量增长幅度均达到了80%以上;另一方面,用户增长速率已趋缓,流量增长未减缓,随着流量基数越来越大,满足流量年增代价增大。应对这样的挑战,IP网络需通过扁平化和迁移/分流等措施,来提升流量转发效率和使流量分布与定位趋向更合理。

(2)精细化运营的挑战。

精细化运营的着眼点主要在于提升用户体验和流量价值,因此需要网络各个层面互相协调,为关键业务提供逻辑/物理上的独立和可靠/高速的承载能力;需要部署实施端到端的精确绑定、QoS、VLAN、VPN策略等;需要基于对用户流量/行为特征等的深入分析,通过各管理控制平台间和平台与网络间的联动,实现差异化经营和精细运作。

(3)业务融合的挑战。

需要实现统一接入,统一承载,实现泛在网络,有线、无线宽带无缝覆盖;固定、移动业务在IP承载网上实现统一承载。需实现统一的业务、资源控制,建设固定和移动融合的业务承载控制系统。需实现统一的认证和计费,在此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融合业务。

2.2 目前承载网络存在问题简析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IP承载网络整体上而言均由骨干网和城域网两级结构组成(与业务承载控制相关的用户行为分析系统、流量清洗系统等在本文中不作深入探讨),而骨干网基本都是双网运营,一张网定位于公共信息交换平台,承载基本的互联网业务,另一张网定位于承载有高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和自身的关键业务。而IP城域网是骨干网络的延伸,是业务的接入和汇聚平台。因此从层次结构和业务定位来看,主要运营商的IP网络其实是比较类似的,当然设备部署数量和档次有比较大的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全业务前的主营业务)。从应对前述三个方面的挑战而言,骨干网方面总的定位是比较清晰的,架构也比较合理,均通过MPLS/BGP技术建设了用于承载关键业务的第二张网,基本上通过扩容链路和设备的升级是可以满足全业务承载的需求的。

但是城域网层面,由于现有城域网主要是满足基本的互联网需求为主,辅以满足部分的大客户业务,而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以及视频类高带宽业务、大客户专线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原有IP城域网的单业务边缘的承载架构已无法满足全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的IP城域网需进行优化改造,使其具体以下能力:

·QoS能力、安全能力、可靠性;

·L2/L3 VPN能力;

·时钟同步;

·适度的轻载;

·保证互通性和可扩展性。

3 IP城域网优化演进的路径探讨

针对以上的业务驱动,考虑以下几种较为可能的IP城域网演进路径:

路径一:在城域网中建立两个以上的平面,分别用于承载公众上网等一般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以及3G移动业务和大客户VPN等高等级业务。

路径二:将IP/MPLS城域网定位在城域核心层,在接入和汇聚层面引入CE(电信级以太网)/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技术,实现固网和移动业务的统一承载。

路径三:用IP/MPLS城域网取代城域传送网,实现所有业务的统一承载。

这三种路径均有一定的可实现性,各有优缺点,简单定性比较如下:按路径三,承载网是一张端到端的IP网络,属于路由器组网,多业务承载能力强、多播效率高,但投资和对现网触动性都很大,且在一个城域网内节点比较多的情况下存在严重的路由收敛问题;而路径一、路径二在本质上并不矛盾,均是在现网基础上做改造,成本相对路径一较低,路径二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发展趋势,但是考虑到相关的建设时程和目前厂家的能够支持多业务的边缘设备的研发的滞后,为了适应目前一些关键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主要是移动数据业务和IPTV业务等),保障新业务的开通质量,在目前阶段下,采用路径一是较为适宜的。

路径一的出发点主要是通过一定时间阶段上的业务分流,实现互联网业务与高质量业务的分离,通过尽量少的投资和现网触动性实现对重要业务的质量保障,减轻网络复杂度,减轻管理和运维难度。

路径一的实现思路又有以下两类:

思路一:双平面。建设城域范围内的关键业务平面,形成相对于原有城域网的差异化承载,相当于骨干网双网运营思路在城域的延展。

关键业务平面仍保持综合承载模式。采用相对轻载+Diffserv的机制实现对业务保障。

思路二:多平面。按照业务类型维度,根据网络现状建设多张平面。如3个平面:互联网平面(基于现有城域网)、语音平面、视频平面(承载IPTV等视频应用,兼承载大客户专线)。

综合考虑业务需求、建网复杂度、网络成本等因素,双平面方案较为合适。

4 PTN技术的特性和适用性

4.1 PTN的技术特征简析

PTN技术具有面向连接的数据转发机制、多业务承载、较强的网络扩展性、丰富的OAM、严格的QoS机制以及50ms的网络保护等技术特征。

目前T-MPLS(Transport-MPLS)和PBT(Provider Backhual Transport)这两种主流技术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MPLS是在MPLS技术上结合传送网特性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组传送技术,PBT是在以太网技术上结合传送网特性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组传送技术。两种技术的差异性主要在于: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在电信级承载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在数据业务承载上成本相对较低;T-MPLS按照局部标签转发分组;PBT按照全局标签转发分组。

就目前而言,考虑到主要运营商都拥有IP/MPLS核心网,且目前T-MPLS已经完成了标准化,PBT标准化进度严重滞后,而主推该技术的北电企业经营状态不佳,已经处于破产保护之中,更是为PBT技术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总的来说在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的选择方面,T-MPLS要明显强于PBT,因此目前谈到PTN基本是以T-MPLS为代表。

4.2 PTN的适用性

总的来说,PTN作为具有分组和传送双重属性的综合传送网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分组交换、高可靠性、多业务、高QoS,还能够实现端到端的通道管理、端到端的OAM、传输线路的保护倒换、网络平台的同步和定时,更为重要的是达到了很低的每比特传送成本。PTN配合伪线仿真技术(PEW3),可实现2G、3G、大客户专线、视频业务等的统一传送,既实现了带宽的分组共享,又提供了多业务情况下的QoS保障。因此PTN技术非常利用于在全业务承载环境下的IP城域网中使用。

5 PTN技术在IP城域网优化演进中的应用场景和部署

5.1 PTN技术的应用场景分析

按照前述对IP城域网演进路径的探讨,PTN技术在IP城域网中的主要应用场景考虑如下:

场景一:作为宽带接入层面的二层汇聚网络,提供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承载。

场景二:作为关键业务平面(或该平面的一部分),提供高质量分组业务的传送。

从技术而言,PTN能满足这两种场景的需求,而在场景一中,在目前主要还是以普通互联网业务为主的条件下,与以太网交换机相比,PTN用于宽带接入层面在成本方面不具有优势,引入PTN的迫切性不是很强。暂时可以不考虑。

在场景二中,与IP路由器组网相比,PTN用于提供高质量分组业务在技术和成本两个方面均具有优势。

根据以上,在目前阶段,PTN技术应该定位于组建关键(或自营)业务平面,提供高质量分组业务的传送。

5.2 PTN技术的部署

PTN技术虽然有着种种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标准和运营还欠成熟,目前不支持L3路由和L3 VPN等业务、不具备三层多播能力等缺陷,同时考虑到如前面所分析,城域网关键业务平面,不仅需要支持移动业务及政企L2 VPN业务,也需考虑对视频业务、L3 VPN等业务的综合承载,因此从业务承载能力匹配、标准和技术成熟度、网络运维成熟度、可扩展性等诸多角度综合权衡,用PTN技术端到端组建关键平面暂时还不太可行。因此具体部署上,PTN和路由器相结合搭建关键平面应该是较为可行的,即骨干层面采用MPLS VPN组网,而汇聚层面则采用PTN技术,部署MPLS-TP技术和三层MPLS VPN技术。

按照这种思路一个可能的组网方案是利旧原有城域网核心设备,新建二层的宽带接入网汇聚层及业务边缘,可适当利旧原有城域网的业务边缘设备,并酌情新建。通过共享城域核心(也包括接入层的共享,有效降低了成本,而对现有业务、现有网络架构也基本没有触动。在此建设模式下,优化后的IP城域网架构示意如图1所示(相关分层结构和名称等仅为示意)。

6 结束语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完成,以及我国RAN IP化和IPTV等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明确,PTN产业链也将逐渐成熟,PTN技术将在我国城域网的优化演进中绽放出生命之花。

摘要:随着电信运营商全业务运营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域层面构建有QoS保障的综合业务传送网有其必要性,而在这样的进程中PTN技术以其固有的优势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分析构建全业务承载的IP城域网的相关驱动力、优化演进的路径等,探讨PTN技术的特性以及相关适用性,然后在上述基础上简析该技术在IP城域网优化演进中的应用场景和部署。

关键词:PTN技术,全业务,IP城域网,应用与部署

参考文献

[1]黄晓庆,李晗.PTN开启IP业务传送的未来.华为技术,2009,(40)

[2]王孝明.PTN技术的演进及其应用前景.电信技术,2009,(6)

[3]胡卫,张届新,马钰璐.PTN在3G传送网中的应用研究.电信科学,2009,(3)

[4]吴晓峰.PTN组网应用与部署.电信技术,2009,(6)

IP网络路由技术 篇2

一、IP网络路由技术

IP网络路由是以协议架构网络之间的技术。基于IP协议的Internet是当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占有最大的用户、规模和资源。

IP地址。IP网络中数据的传输需要IP地址,一个网络的连接需要一个IP地址,但是主机上的IP地址不可以有多种。在IP分组中,IP地址在网络连接的过程中是不会改变的。

IP地址格式。IP地址是用十进制表示的32位的地址。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唯一性,网络地址必须由Internet权利机构(InternetNIC)统一分配,其他单位机构或私人不能分配。主机地址不是唯一的,所以可以各个网络系统管理员分配。

保留地址。由于不同的保留地址在用途和安全上的不同,地址就分为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两种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公用地址,并且访问不受限制;私有地址在内部的网络中使用,私有地址单独无法访问,只能和代理服务器一起才能和Internet通信。

若想要连入Internet,首先要申请公用地址才可以连接Internet。在IP地址中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它们的区域范围如下:

而这些保留地址与其他网络不能连接,所以只能在内部通信。主要原因是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和其他网络互连的时候,路由设备在寻找路由时会出现问题。可以将内部网络的保留地址转换成公共地址,这样可以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这样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无类域路由(CIDR)

越来越多的主机连入Internet,Internet的B类地址(前两个字节为网络地址,后两个字节为主机地址。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比较缺乏,可能耗尽整个地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无类域路由这一解决方案,给Internet充分的时间等待诞生新一代IP协议。

根据CIDR内容,可以申请几个C类地址(第一个字节、第二个字节、第三个是网络地址,最后一个字节是主机地址,地址范围:192.0.0.1~223.255.255.255)来取代申请一个B类地址。分配的C类地址的最高位相同,是连续的C类地址,此路由表用一个表项来表示一组网络地址。

三、路由选择技术

路由寻址。路由功能指路由器寻找路径,这条路径是从源网络到目的网络,相互转发数据包。为了实现高性能通信需要路由选择路径。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源IP 地址和目的IP 地址都被数据包记录下来。数据包在路由器转发的过程中,目的IP 地址不会改变,但是每台路由器会把目的物理地址改成数据包所到达下一站或终点的物理地址,数据包发送到该物理地址的物理链路上。

路由分为两种。路由分为直连路由和非直连路由。直连路由在网络接口配置完成后可自动生成直连路由的IP 地址,接口通过这种方式直接通信。非直连路是由动态路由,人工配置静态路由或通过运行动态路由协议获得。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是在两个或多个路由器互连的网络之间需要通信的情况下使用。现今Internet的迅猛增长,促使IP 网络成为现代网络的标准,IP网络路由技术不只是为数据传输找一条通道,路由所选路径的传输容量和服务质量也需要考虑,并且还要对全网负荷做一个分析,为了使网络中各条通道的数据流量保持平衡。除此之外,还要求域内路由和域间路由的算法有高效的路由表查询技术,并且能快速收敛。

路由器的作用。基于IP协议建立网络,将各个IP子网相互连接起来,使用路由机制,把IP网关互相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网际网。

大量的主机构成了IP子网,多个IP子网组成了整个IP网络。通过路由器完成IP子网的主机之间通信。路由器接受主机发出的IP包,通过查询路由表,来确定下一个输出口,以便把IP包发送给下一台路由器,如此发送下去,直到IP报到达通信终点的主机。IP协议中,网络有多种层次:物理层、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集线器处理物理层,一台交换及处理链路层,路由器转发数据,因为网络层只有以太线路接口,所以网络层只能在以太网中。

IP网络路由是世界上最大规模,拥有最多资源的一个大型计算机网络。IP网络路由在当今网络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是现代网络发展的标准,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基础。

全IP组网播出架构探索 篇3

1983年, 广电行业实行“四级办广播电视”的政策, 使得最初的有线电视网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传输网四级, 出资主体分别为各级政府, 广电部门并没有一张全国性的网。而今, 随着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正式启动, 国家级广电网络公司的成立, 各地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步伐在不断加快。

如果说国家级和省级的网络整合更多的是行政层面的整合, 地市级和县级的网络整合则包含有更多的技术环节。因为国家级的国干网早已存在, 各省网络公司也大多拥有连接全省各地市的SDH网;而地市与辖区各县市之间, 网络互连的情况则较为复杂。

本文介绍的全IP组网播出架构, 主要应用在地市与各县市数字电视前端之间的信号互连, 可称之为同城分前端的全IP网络播出架构。所谓全IP组网播出架构, 就是在信源、编码、传输、接收、复用、调制等各环节均采用IP信号播出。IP播出主要使用组播技术。不同节目的IP信号依靠不同的组播地址来辨识。这种播出方式将信号源转变为IP信号, 并送入交换机进行数据交换, 信号调配方便, 可扩展性强。

本文主要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IP播出的基础知识, 包括组播、组播地址、组播协议;第二部分介绍全IP组网播出架构。

1 IP播出基础知识

1.1 组播 (Multicast)

组播传输定义为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一点对多点的网络连接。一个发送者同时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 只需复制一份相同数据包, 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 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相比之传统的广播以及单播的传输模式, 组播具有相当的优势。下面比较广播、单播及组播三种模式之间的异同。

1.广播模式

如图1所示, 主机T发送信号 (如编码器输出某套节目的组播IP流) , 如果以广播的模式, 则不管其他主机是否需要该信号, 主机T都会发送5路信号, 分别向主机A/B/C/D/E发送。

2.单播模式

如图2所示, 主机T发送信号, 如果网络中有A/B/D/E 4台主机需要该信号, 则主机T将发送4路信号, 分别传送给以上4台主机。

3.组播模式

如图3所示, 主机T发送信号, 如果网络中有A/B/C/D 4台主机需要该信号, 则主机T仅发送出一路信号, 由各路由器进行复制, 再传送给以上4台主机。

由以上三个图例,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 组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使用率, 能有效地避免网络出现拥塞。

1.2 组播地址

组播地址用于标识一个IP组播组。IANA (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 把D类地址空间分配给IP组播, 其范围是从224.0.0.0到239.255.255.255。在IP播出应用中, 一个组播IP地址即表示一套或多套节目。

1.3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MP用于在主机和与其直接相邻的组播交换机或其他设备之间建立、维护组播组成员关系。参与IP组播的主机可以在任意位置、任意时间、成员总数不受限制地加入或退出组播组。组播交换机不需要也不可能保存所有主机的成员关系, 它只是通过IGMP协议了解每个接口连接的网段上是否存在某个组播组的接收者, 即组成员, 而主机方只需要保存自己加入了哪些组播组。

简单的说, IGMP协议用来管理设备加入相关的组播组, 用于维护这样一套系统内各成员的关系。

2 全IP组网播出架构

在介绍应用于多地的全IP组网播出架构之前, 首先介绍下本地播出的全IP化播出链路。

2.1 本地全IP化播出链路

如图4所示, 我们以深圳卫视为例, 介绍本地全IP化播出链路。

1.卫星机接收卫星中频信号后, 将信号解调输出一路IP组播流。可通过设置卫星机, 将输出的组播地址设置为225.168.120.1, 该组播流即为深圳卫视的TS over IP信号。

2.将该组播流送入核心交换机, 编码器从核心交换机取得225.168.120.1组播信号后 (即加入225.168.120.1的组播组) , 对信号进行编码或转码, 以225.168.120.2为组播地址的组播流送回核心交换机。

3.复用器从核心交换机取得225.168.120.2以及其他编码器所输出的IP组播信号 (225.168.120.3等等) , 复用出一路组播流 (225.168.120.10) , 该组播流即为一路TSover IP流, 即一般意义上的包含6套电视节目的复用流。

4.调制器通过核心交换机取得225.168.120.10的复用流后, 将信号调制成RF射频信号。以上即是IP播出链路的全过程。

2.2 同城分前端IP化组网架构

以上介绍的是本地的全IP化播出链路。如果是多地播出, 即将信号传送至其他分前端, 则需要考虑光纤链路、路由情况等等问题。下面以深圳有线网络为例, 介绍同城分前端IP化组网架构。

IP化组网适用于地级市中心机房与辖区内各县市之间网络互连。以深圳为例, 深圳市区范围为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个区, 另有关外两个辖区, 即宝安区和龙岗区, 距市中心分别为40km和80km。深圳市区四个区的播出架构采用传统的HFC网络架构, 即由天威中心机房提供统一的射频信号, 由各分机房中转, 通过HFC网传送到各家各户。

而宝安及龙岗两区有各自的自办频道, 其播出节目列表与市区内有所不同。因此, 宝安及龙岗不仅仅是分机房的概念, 而是一个分前端。由天威中心机房提供部分信号源, 以IP组播方式传送至宝安及龙岗分前端, 和本地节目信号一起复用调制后再播出。

下面具体介绍同城分前端IP化组网方案。

1.总架构图

如图5所示, 采用同城分前端IP化组网方案, 天威中心机房提供编码后的IP组播信号源 (包括通过国干网接收的中央电视台节目, 通过SDH网接收的广东省省台节目以及通过卫星天线接收的各地省台节目及其他付费节目) , 通过核心路由器和光链路传送至宝安及龙岗机房。宝安及龙岗分前端将本地节目编码后, 也送入本地的核心路由器, 与天威中心机房提供的信号源一起, 通过复用调制器, 对信号进行复用调制, 形成本区的RF信号, 进入HFC网播出。

2.核心路由器

核心路由器采用思科7609路由器。天威、宝安及龙岗分别配置一主一备两台7609, 三地共六台7609。7609提供双电源冗余设计, 以保证供电安全。7609采用插槽式, 一台7609最多可配置9个模块。其中, 两个插槽用于安装一主一备两块引擎卡;三个插槽安装了千兆板卡, 用于连接本地各卫星机、编码器、复用器及调制器的推流口。一个插槽配置了万兆接口板卡, 用于安装光模块, 用于天威、宝安及龙岗三地的光纤互连。剩余两个插槽作为以后的扩展应用。

3. 光链路

天威与宝安及龙岗两地均采用主备两路光纤, 主备光纤采用不同的路由。六台7609之间互连情况如图6所示。

如此的组网模式, 做到了核心设备和核心光链路的1:1备份, 充分考虑了冗余备份, 保证在核心设备或光链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不影响节目的正常播出。

4. 其他系统

除了视音频的组播数据外, 诸如SIG系统、CA系统、SMS系统等系统的数据, 均可通过核心路由器及光链路进行数据交换。

3 结束语

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 篇4

文章介绍了几种主要的IP业务传送技术:ATM、POS、DWDM和以太网的实现方案,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进一步还介绍了弹性分组环、多协议标记交换等技术;最后指出了在向IP电信网演进的过程中上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IP电信网;传送技术;弹性分组环;多协议标记交换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s of main IP service transport technologies, such as ATM, POS and DWDM, are introduc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resilient packet ring (RPR) an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MPLS)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bove-mentioned technologies in the evolution to IP telecom networks is outlined.

Key words:

IP telecom network; Transport technology; Resilient packet ring; MPLS

1 IP电信网的基本特征

由于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电话、电视、会议电视以及多媒体等各种业务都可以通过IP网络提供,电信网络专家和计算机网络专家都相信未来网络是基于IP技术的网络,即IP电信网。作为电信级网络,提供等级服务、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应当是IP电信网基本的特征。

结合数据网络、Internet的发展,以及宽带IP业务的建设经验和对下一代网络(NGN)的研究成果,IP电信网可以分成用户接入和网关、传输和交换、网络控制以及业务等4个层面。接入和网关层主要完成网络用户的接入和必要的转换功能;传输和交换层主要完成网络业务的汇聚、交换和传输实现;控制功能实现网络的总体控制,主要是实现业务的接续控制,同时将网络业务控制和数据流相隔离,便于引入新的网络业务;而业务层主要是提供与具体的业务实现相关的功能。

本文主要讨论网络用户的接入、业务汇聚、交换和传输方面,即网络的传送技术,并就有关服务质量保证、可靠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2 IP传送技术

有关IP业务的传送,有多种解决方案。从提供电信服务的角度看,有使用ATM、POS、DWDM和以太网等几种实现方案。下面简要介绍各种方案的特点。

2.1 ATM实现方案

ATM传送IP业务,或者IP over ATM有多种解决方案。在千兆比路由器(GSR)发展、应用之前,IP骨干网络是通过ATM来实现的,ATM可以提供高速连接链路,同时通过ATM交换机可实现流量工程。而ATM上直接承载IP业务,包括ATM传送IP(IPoA)、局域网仿真(LANE)、ATM上的多协议(MPOA)、标志交换(Tag Switching)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等多种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淘汰,在大型网络应用方面,MPLS方案已经获得发展和应用,并将在网络的演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POS实现方案

POS(Packet over SDH)是另外一种IP传送方案,主要是通过高端路由器实现。它将IP包通过点到点协议(PPP)封装,高速数据链路(HDLC)定界/同步,然后通过SDH的有效载荷进行传输。

POS方案的出现和流行,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OC-48或2.5 Gbit/s POS 高速端口满足了Internet骨干网络流量的需求。

(2)通过SDH直接承载IP业务要比ATM承载IP业务效率高。

但POS在满足了基本的传输功能后,作为一种网络传送技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1)服务质量措施缺乏。

(2)难以实现流量工程。

(3)可靠性措施不力。

虽然,在技术上可以通过SDH实现APS,但与电信级设备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因此,不少厂家开发了专用技术,比较典型的有DPT等。标准化的RPR将使得可靠性问题获得解决。流量工程则是通过引入MPLS实现,特别是在运营商的大型骨干网络中。而服务质量方面已经有一些解决方案的模型和具体的实现,但总体而言,IP解决方案的QoS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2.3 DWDM实现方案

IP over DWDM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省去前述ATM和SDH方面的ATM和SDH设备的成本,同时可以减少IP业务经多层适配的开销,是目前看来IP传送的理想解决方案。从网络模型的角度看,有重叠模型和对等模型,两者各有优势。重叠模型IP网络部分和光网络可以独立存在,光网络根据IP业务层的需求动态地提供通路;对等模型可以减少网络的层次,对IP网络和光网络层面使用同一套协议,对两个网络层面的内容都了解。从目前的角度看,重叠模型更符合应用的需求。例如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和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在竞争全光网络的主流控制协议方面,使用重叠模型,对网络的发展就要主动得多。

目前的传送方案,无论是基于SDH或者DWDM的,一般都是通过手工配置网络链路。这要耗去大量的时间,并且影响网络业务的正常提供。而网络结构一般是根据行政区划以及业务量的经验值推算而设定的,随着业务的发展,或者由于特殊的原因,网络某些链路可能会过载,从而引起网络总体结构的改变和调整。有了自动光网络后,这个问题可以轻松解决,根据业务量的具体情况,通过GMPLS或者其他机制,可以动态调整、改变波长路由,实现全网的均衡运行。

2.4 以太网实现方案

以太网已经有接近30年的发展历史。以太网从最初的共享10 Mbit/s、交换式10 Mbit/s、100 Mbit/s (FE)、

1 000 Mbit/s (GE),发展至今天的十吉(10 Gbit/s)以太网。以太网因其成熟、价格低廉、易于使用和极好扩展等原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10G以太网的标准化以及通过光纤直接传输的距离已经达到40 km以上,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中大量应用已经成为可能。作为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以太网的问题在于:

(1)不能提供服务质量保证。

(2)多业务的支持欠缺。

(3)没有较好的网络可靠性方案。

有关服务质量的问题,有几个因素能促进其解决。其中包括:

(1) 802.1p的标准化。

(2)通过硬件实现一定数量的服务质量等级,例如3个服务等级。

(3)随着城域网应用的需要,MPLS将会被支持,MPLS QoS将引入和实用。

有关多业务的支持,不是以太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可以通过其他接入设备,或者网关解决。有关可靠性问题,将通过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提供解决方案。

3 进一步的技术探讨

ATM、POS、DWDM和以太网等几种实现方案,还不是理想的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对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3.1 有关网络演进的考虑

ATM技术作为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主要的缺陷是没有高端端口的支持。目前40 Gbit/s的POS端口由于业务发展和光网络选择走向等原因,尚未有见到开发成功的报道,因此,随着10 Gbit/s ATM端口的开发成功和实用化,ATM技术无论是在广域网和城域网内,都将和路由器展开竞争。由于ATM支持QoS,支持目前运营商收入主要来源的传统数据业务,加上ATM交换机的“Ships in the night”的实用化,可以很好地支持MPLS,满足未来IP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ATM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并有可能成为IP传送技术的优选方案。另一方面,由于MPLS和DiffServ结合的QoS策略的标准化的实现,IP的QoS问题将会获得解决。通过MPLS VPN技术,在核心IP网络的基础上,通过边缘接入设备的支持,可以提供传统的FR和ATM业务。这些,为采用传统的ATM网络技术体制的运营商和采用IP over SDH/DWDM的运营商实现统一的IP电信网提供了演进的方案,能够保护他们的网络投资和业务开展,并支持新兴业务。

3.2 弹性分组环技术

ATM技术的缺点是具有“信头税”而导致带宽的低效使用,路由器的缺点是要支持实时业务必须基于“带宽的过量供给”。虽然都是带宽的浪费,但ATM技术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网络控制功能,而路由器则没有体现任何价值。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可以在解决可靠性问题的同时提高传输资源的利用率。

RPR是一种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协议,环形连接上的各节点通过该协议实现信息的传输。节点设备的操作十分简单,包括信息的插入、转发和剥离。RPR在收发两个方向上可以同时传输信息,使得带宽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有关链路信号降级或发生光纤故障时,RPR节点会自动、快速(小于50 ms)地实现环回。RPR既提供了自愈保护、实现高可靠性,同时也解决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效率等问题。RPR的技术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连接的高可靠性;

*物理层的灵活性,支持SDH、DWDM或以太网物理层协议;

*节点间带宽分配的公平性;

*便于组播/广播业务的开展;

*可以实现QoS。

RPR支持高速接口,包括GE、10G以太网,以及2.5G/10G POS接口,环形链路上最大支持128个节点,可以满足目前高速网络建设的需求。

预计RPR 2003年3月将成为正式标准。届时以太网在城域网中的应用,以及基于高端路由器的IP网络的可靠性将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至少在城域网的范畴内,能进一步完善IP电信网的传送技术。

3.3 MPLS技术

多协议标记交换是90年代中后期ATM上支持IP业务以及IP交换的一种方法。MPLS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网络技术之一,它不仅解决了网络发展中遇到的众多问题,同时也为支持网络的演进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MPLS的一些重要功能和应用有:

(1)MPLS Fast Reroute功能。该功能使得LSP上的节点或链路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迂回或切换到新的LSP上,保证网络业务的不中断。

(2)实现流量工程(TE)。流量工程通过路由受限-标记分配协议(CR-LDP)设置有关节点,通过流量的检测,决定有关流量分流的情况。根据如何决定分流链路的方法,可以区分松散与精确的指定。

(3)实现虚拟专网(VPN)。VPN通过公用网络实现一个单位内部的网络。由于业务流量和网络覆盖的关系,早期VPN网络通过专线来实现,缺乏灵活性。在IP网络十分普及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网络设备直接支持VPN实现。MPLS 由于LSP的封装性,可以实现专线特性,保证安全性,不需要实现复杂的加密算法,而且具有极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实现IP QoS。通过对LSP设定有关特性来实现QoS,并能和DiffServ有机结合。

(5)支持多播功能,能够节省骨干网络的带宽和支持视频广播业务的开展。

(6)支持话音业务的开展。

(7)MPLS已经被扩展,用于光网络的控制。

4 结束语

光网络无疑会是IP传送网络的基础。从SDH、DWDM到ASON,随着技术的发展,统一的网络基础平台将被提供,并将足够灵活以满足网络业务开展的需求。在业务汇聚和交换方面,ATM多业务交换机和路由器以及以太网交换机等,虽面向应用不同,但功能将趋向融合。对MPLS的支持等将是必备的功能。对组播业务的支持和QoS保证,以及MPLS VPN的QoS保证将是基本的要求。各种传送技术将会并存,而ATM和MPLS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则有可能成为IP电信网的优选传送技术。□

收稿日期:2002-11-06

参考文献:

[1] 蒋林涛. IP电信网及其业务[J]. 中兴通讯技术, 2001,8(S0):10—12.

作者简介:

全IP技术 篇5

关键词:全IP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冗余备份,节目垫播

1 衢州新一代全IP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简介

衢州原数字电视平台于2005年搭建,采用ASI架构,结构复杂。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方便各区县节目的传输以及三网融合业务发展需要,衢州华数公司于2013年中对系统进行了挖掘和整合基础上,采用全IP技术架构建设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在系统设计之初,对原有部分设备进行了反复评估、挖据和整合,如预复用设备、卫星接收机、ASI-IP适配器等进行了二次利用,保护了系统设备投资。

2 系统备份策略

2.1 设备备份

系统中核心设备全部采用1:1热备份冗余模式,如核心处理平台Prostream1000,核心交换机WS-C3750G,QAM调制器BNSG9000。其中,Pmstream1000主备设备自动切换时间小于Is,BNSG9000主备设备自动切换时间小于2s,交换机无缝切换。

系统一般情况下由主路Prostream 1 000负责复用加扰工作,当主路复用加扰设备故障的时候,通过NMX网管系统虚拟逻辑机制预先配置实现设备自动切换,主用设备切换到备用设备,由备设备输出组播流无缝隙播出节目信号,实现秒以内自动切换。

系统交换部分采用虚拟交换技术部署,主路和备路核心交换机同时工作,设备主端口传输信号,备端口处于等待状态,当主交换机故障时,交换机设备自动切换到备端口,由备交换机进行节目信号的调度和传输,实现组播流无中断播出。

系统调制部分部署主备IPQAM,通常情况下主IPQAM设备在线运行,输出射频信号,设备处于等待状态,当主设备异常或故障时,通过NMX自动切换到备的一台BNSG9000,主设备停止输出信号,而备设备开始输出信号。

2.2 端口备份

系统中复用加扰以及调制设备都支持端口备份功能,通常都是主端口正常接收和发射信号。当主端口异常或者连接主端口的网线异常时,设备通过网管系统预先配置虚拟备份逻辑自动切换到备份端口进行通信。

2.3 组播备份

本系统设计采用本地接收自卫星信号源和浙江省华数公司备用组播流信号源双热备份策略。为了安全播出考虑,在系统中做了节目源的冗余备份(采用组播源备份的方式),系统复用加扰设备具备节目源不同组播的冗余备份功能,其中本地卫星接收节目作为主路信号,浙江省华数公司下传组播流作为备份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节目源组播备份机制,相当于从一个异地和一个本地机房采集节目源,这样即使本地卫星信号接收出故障,或者是浙江省华数公司下传链路受到影响,都有另外一路信号可以自动或手动切换,系统安全性能得到了极大提高。实践中,在2014年1月份衢州市雨雪天气导致本地卫星信号多次接收异常时都能自动切换到省公司信号源,未影响用户正常收看节目。

2.4 节目垫播备份

大多数节目都可以采用节目源组播备份模式,但组播备份也有局限,需要组播流里边的内容完全相同,即每个组播流里边的节目数量和视音频PID需要相同,才可以做到完全替换,所以对于有些比较特殊的节目,采用节目垫播备份的方式。

节目垫播对于内容没有要求,可以采用相同的节目垫播,也可采用不同的节目垫播,还可以采用一段视频、图片或者文字等内容;此外,采用IP信号互相垫播,采用ASI和IP信号互相垫播,非常方便灵活。

2.5 CCTV1备份

中央一套节目作为重点保障节目,其播出安全性的要求极高。在本系统中,采用3路信号源两级备份的策略对其进行备份。

首先,通过卫星接收1路CCTV-1信号,卫星接收机输出第1路ASI信号到一台二选一切换器;其次,通过SDH主干网接收1路CCTV-1信号,DS3-ASI适配器输出第2路ASI信号到二选一切换器,切换器对节目做二选一并输出I路ASI信号,经分配后分别送入到主备复用加扰设备作为系统的主信号源。ASI切换器具有PID检测以及三级错误检测功能,可有效保证信号的切换。

华数公司下传了1路IP信号到衢州公司机房,取其中CCTV-1的节目流(组播流)作为备份信号源也,送入复用加扰设备,在复用加扰设备配置ASI信号为主信号,华数下传组播信号为备份信号,配置相应的slate垫播,之后对节目进行复用加扰等处理。这样当卫星有故障的时候可以采用SDH网络下传的信号,当这二路信号都有问题的时候还可以采用华数IP信号进行下发,做到了比较完整的信号备份。

3 结语

全IP技术 篇6

一、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概述

在国家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使用过程中,其主要任务就是为人们提供业务联络服务、收费服务以及监控服务等,使高速公路能够建立多方面的自动化传输平台。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是由光线数字传输系统与数字化程序控制系统组成的,可以通过图像数据等显现出来,同时,有利于高速公路中紧急事故的解决,保证能够提升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

根据对高速公路网络规划问题的分析,发现在网络规划过程中,通信系统的管理体制可以分为省通信中心、分中心以及通信中心站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维护高速公路秩序,对其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

二、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设计情况

目前,很多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都是将华为、中兴等作为主要的通信设备,利用不同型号的产品对通道进行保护等,同时,还能形成数据传输平台,但是,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传输效率低的问题,对其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尤其在语音传输过程中,无法有效提升传输质量[1]。

三、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全IP通信设计措施

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工作职责加以重视,保证能够通过全IP通信的设计工作,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具体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

在设计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全IP通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在控制设计成本的基础上,对下一代网络形成趋势加以分析,保证能够为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提供专门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以及会议电视系统等,使其语音传输、图像传输、数据传输等速度有所提升。同时,还要对高速公路系统功能需求加以分析,进而设计出综合性较强的系统,为其发展奠定基础[2]。

3.2工业以太网传输设计

高速公路中的机电工程所传输的信息包括:收费、监控、办公等。目前,处理专门的电话系统之外,高速公路中其他的数据传输系统都是以光线数字传输网为主,其运行通道是以太网。同时,工业以太网具有传输速度快、数据自动优化的特点,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工业以太网对其进行设计,进而保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提升通信系统运行效率。在利用以太网对高速公路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要重视网络结构的可靠性,对整合系统的交换情况加以分析,保证能够在功能上满足设计要求,然后阶段性的执行升级工作,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在高速公路综合业务接入网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对电信级别系统加以重视,然后对数据传输以太网进行机组交换处理,进而提升传输可靠性,利用以太网结构,可以满足高速公路语音传输、设计传输等技术综合开放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网络构架的时候,要明确网络方向,以便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应用效率[3]。

3.3交换机组配置方案

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全IP通信设计人员在实施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交换机组配置方案的制定,可以将通信站作为承载系统,然后对业务加以延伸。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将每个交换机划分为一个独立的VLAN系统,保证能够通过此类系统的建立,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进而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对于VLAN系统,设计人员要重视安全性,可以设置一个访问权限,保证能够通过访问权限的设置,提升其安全性,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根据收费站以及指挥中心的实际情况,对可访问系统编制权限说明,然后利用路由器连接外部网络,使整个通信系统运行效率得以提升。

四、结语

在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全IP通信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要对新兴网络技术加以重视,不断完善通信系统运行机制,有利于高速公路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要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可以掌握先进技能,不断优化网络通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杨丽昆,叶伟.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全IP通信设计[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6(8):69.

[2]叶景福.全IP架构的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4(5):33-34.

全IP技术 篇7

3月21日-23日, 特艺集团携旗下有线电视全IP方案亮相CCBN2013。

特艺此次带来的有线电视全IP方案, 实现了接入层的IP化, 通过特艺所展示的TAS特艺多媒体业务管理平台、CMC、Cable网关、T-BOX高清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方案组合, 可以将广电网络的IP化一体贯通。展会现场提供了通过T-Box智能终端体验高清可视通话以及电视、手机、Pad三屏互动体验。在“下一代接入网技术发展论坛”上, 特艺中国技术总监于劲飞指出, 该方案具有的可管可控、支持家庭网络和多屏应用等特点, 不仅可以与现有的基础DVB电视系统并存, 而且支持广电运营商实现基于IP构架的三网融合, 在建设智能管道的同时, 完整地支持高清和标清直播电视、电视回看、点播电视、广告、视频通信、高速宽带数据接入以及绑定的OTT等业务。

全IP技术 篇8

根据中央关于高清电视发展的总体部署,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十二五”时期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要求中加快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有条件的地级市电视台节目制播高清化建设的要求, 同时根据青海广播电视台的战略目标要求, 推进青海广播电视台高清化建设是青海广播电视台事业发展和增强青海卫视节目在全国影响力的客观需要, 是利于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

青海卫视于1997年1月1日上星, 是青海省以及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电视媒体之一。青海卫视立足青海, 以青藏高原独有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打造自身地域品牌和文化个性, 已成为以新闻为主, 电视剧, 综艺、文化类节目为辅的全新频道, 是了解青海, 展示青藏高原经济发展的窗口。

本次青海卫视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的建设目标为实现青海卫视全IP化架构, 系统布线清晰, 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大大提高;实现青海卫视高清制作的需求, 实现高端视频制作、音频制作的同时, 完成青海卫视日常高清节目的制作任务, 同时有效实现演播室的播出及控制。

1 系统概述

青海卫视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的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 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快捷的数字化综合制作网络, 实现素材采集、资料存储、节目制作各环节中最优化的生产方式、最有效的资源整合、最精细的流程管理, 实现海量的节目生产能力, 实现节目低成本制作的总体要求, 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制作质量, 降低节目制作的平均成本, 满足青海卫视业务发展的需求。

本次青海卫视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的网络示意及设备布局组成见图1所示。

系统主要由中央存储平台、万兆IP基础网络平台、核心管理平台、节目制作平台、演播室部分、演播室应急平台6个部分组成。

主要完成功能包含:采集上载, 文件挑选上载, 编辑、较色、特效制作、打包合成等节目制作环节的功能, 同时通过对素材、成品节目、用户、网络存储进行管理, 并提供高性能存储系统。

2 高清制作业务流程设计

整个业务流程从节目采集开始, 或导入介质素材, 或从接受其他本地的历史素材。在制作时, 依托强大的制作能力完成剪辑及特效后, 加入字幕, 进行节目审核, 合成等多个环节, 最终通过演播室播出系统播出等。

采集阶段:采集的内容不仅包含了已有的历史素材、ENG的拍摄、演播室拍摄的内容和与第三方系统交互的内容, 无论是通过SDI信号采集还是文件传输, 进入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的文件统称为采集阶段。采集阶段为后期制作的过程提供了素材的支撑。为后续进入制作的环节做好了准备。制作阶段:制作环节需要对系统为制作准备的素材进行挑选, 挑选的素材将通过存储在指定的用户目录文件夹下, 然后通过上时间线进行编辑, 当在时间线上编辑完成, 编导则进行第一环节的时间线的审核, 进行内容和创意的审核。在这一环节同时完成字幕的制作然后打包合成。如果需要进行深度编辑, 则进入后期制作环节, 后期制作需要对其故事版文件进行重新素材上时间线的编辑, 通过后期的粗编或者精编完成, 进入审核阶段。审核阶段将完成节目的技术审核和内容审核环节, 审核通过后, 则送播出服务器备播。后期制作系统业务流程见图2所示。

3 高清一体化制播数据流向设计

系统数据流向比较清晰, 从素材的上载、节目制作到成品提交以及节目审核和最后的送播出过程, 都有统一的监控管理系统。首先从磁带、光盘等介质或者数字化文件格式的采集和接口传输, 从而完成整个后期制作的素材采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有文件进入存储, 通过管理系统为系统内的所有用户创建相应的用户素材管理。当文件流程进行到制作环节时, 后台服务器自动完成相应的数据迁移和素材准备工作, 为用户提供制作环境, 完成后期制作, 通过审核步骤, 审核不通过则回时间线重新制作, 审核通过则发送至播出服务器进行备播。整个过程实现了无带化、文件化、数字化、自动化的全业务流程。数据的流向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交互和传输。从而达到了本次青海卫视建设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的初衷, 对向高清制作、IT化、高水平化的制作流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结合本次青海卫视后期制作系统的特点, 设计了数据交互部分, 从而能够实现系统与台内现有的全台网各二级系统及大洋的媒资系统实现交互。从而保证了系统之间数据的共享性。同时在整个数据流向的过程中, 本次考虑了病毒对于系统的威胁, 部署了相应的防病毒措施, 对整个系统进行病毒防御保护, 定期的更新病毒库和自动杀毒清理, 保护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高清一体化制播数据流向见图3。

4 存储空间及带宽设计

高清制作系统的中央存储区是指直接为节目编辑制作提供在线访问支持的核心存储系统。本次方案设计采用2套高性能存储阵列。每台阵列提供400MB的高速、稳定的在线访问带宽, 总计可为本次制作网络提供800MB的在线访问带宽;每台阵列提供32TB的物理存储容量, 一共提供64TB的物理存储容量, 采用RAID5方式部署, 实际有效容量为48TB (表1和表2) 。

5 系统接口交互设计

本次青海卫视后期制作系统及演播室直播服务器系统需要与全台网及媒资系统实现数据交互, 针对本系统在交互接口设计上划分了包括全台网、媒资、其他二级系统在内的3个业务应用场景, 具体分析每个业务场景见图4和图5所示。

6 系统高新技术体现

1.核心存储可保证网内数据的分布式镜像保存, 每个数据碎片至少在存储中存有两份, 当其中一份素材出现问题时, 刀片存储管理服务器可以在后台自动启动数据重分配、自动镜像修复、屏蔽故障源等动作, 无需关闭或重启共享存储盘阵, 客户端无需下线, 继续当前的剪辑工作而不影响节目制作, 且在一个储存模块出现故障时, 可将故障刀片存储中的数据重新分发给其它储存模块, 并可以对该模块用Web方式进行故障排查和设置, 每一个刀片存储模块均具备自身的处理器、内存、操作系统。

2.本次系统整体网络架构采用IP化作为基础链路平台, 不但从根本简化了网络的复杂性, 方便了系统的部署、维护;而且避免了高额的链路成本及系统设备多样化。IP化网络架构满足了系统在访问时所需要的信息吞吐量。

3.新闻文稿子系统服务器基于Linux平台;系统稳定可靠, 且无病毒困扰, 系统平台满足7×24稳定运行要求, 采用冗余配置, 主备服务器可并发对外服务, 文稿客户端登录文稿服务器的机制采用后台强制自动均衡式登录, 避免任何一台服务器的登录负载过高, 影响系统稳定性, 两台服务器的数据信息后台实时同步, 可保证任何时候, 任何一台服务器中都存有最新的新闻文稿信息。

4.审片方面支持自动合成传送, 从审片确认、发送到播出服务器, 可做到5倍以上超实时合成及传送, 以满足新闻制播的高时效性要求。

5.文稿创作模块与演播室播出模块高效整合, 可实现新闻节目播出的全自动化, 而且可以实现整体新闻节目制播流程无纸化、无带化。

6.视频非编工作站与音频非编工作站紧耦合, 组成集高质量视频制作与高质量音频制作同步进行的全新协同工作模式。

7.安全隔离体系的设立, 可保障内网相关新闻制作域相对独立、节目生产更安全;针对高清非编制播网的多层级病毒实时监控体系, 对内外网交互文件进行病毒查杀和自动迁移。

7 总结

高清时代的到来, 标志着国内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青海卫视建造一套高清制播一体化系统, 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发展个性化服务, 开拓新市场。

该系统的全IP化无缝衔接, 大大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各子系统的模块化构架使得工作流程可按需定制, 也为全系统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实现手段。目前本系统运行安全稳定, 在新系统上投入制作和播出的各个节目也在安全有序地进行生产。

综上所述, 现青海卫视高清制播网其完善的系统功能、先进的技术、合理的布局、人性化的操作得到了广电同行的高度认可。

摘要:本文介绍青海广播电视台青海卫视高清制播系统的整体设计理念、系统设计方案、项目实施部署情况, 详细介绍了制作系统实现文件化送播的流程、以及系统链路全IP化,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了青海卫视节目的生产效率。

全IP技术 篇9

网络文学作品是以网络为载体, 发表的小说、散文、连载漫画等文学作品, 它包括但不限于通过互联网首次发表的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如1991年4月中国留美作家少君在网上发表了《奋斗与平等》, 这是第一篇属于中国的网络文学作品, 也说明国内网络文学是起源于留学生。直至2015年, 网络文学不仅在网络中掀起层层浪, 与影视剧、PC端网络游戏、移动端手机游戏相结合, 还正向着打造网络文学全产业链的方向前进。

一、当网络文学遇到商业

互联网的到来, 媒介载体、传播渠道的嬗变给文学作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盛。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及分享功能, 使网络文学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博客撰写;一类为网民自由撰写发至贴吧或文学网站。中南大学欧阳有权在其《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一文中提供了10年前的数字:“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个, 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个, 发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文学网站268个。”就微博、贴吧来说, 可以发布微博或帖子, 将作品分期展现给读者。因此, 网络文学作品无法完整统计, 更不用说登载的文学作品数量。

从前期的商业模式来看, 出现了“VIP”潮、出版潮、影视潮和游戏开发潮。最初网络文学是依照兴趣来选择作品消遣, 根据个人爱好在这个廉价的平台上进行创作。随着文学网站的可盈利渠道和出版商的加入, 网络写作不仅给创作者带来了收益, 还给作品所登载的网站带来了利益, 形成简单的商业化写作模式。

首先, 提出“VIP”概念的是“明扬全球中文品书网”, 通过热门作品引来会员注册。资料显示2003年6月, 广州召开了一次“传奇中国首届奇幻文学笔会”, 起点中文、幻剑书盟、龙的天空等人气旺盛的网站和数十位著名网络写手欢聚一堂, “起点”于同年10月开始运行VIP。VIP模式是利用了好奇心, 读者为了满足自身好奇心必须进行付费阅读。这种方式维护了作者与网站的利益, 拉近了网络文学与商业的距离。

再者, 出版商的介入让网络文学拥有了另一个商业价值。十多年前, 集聚超人气的玄幻武侠小说《诛仙》的出版, 掀起了一场玄幻小说的浪潮, 导致各种类别小说开始关注出版, 如树下野狐的古代神话小说《搜神记》, 在全国掀起一阵“搜神热”;再如, 痞子蔡的言情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一部连载小说将网络小说推向了高潮。但十几年后的今天, 他们开始开拓线下市场, 形成虚拟网络文学作品变实体的高峰阶段。各大小说网站把握机会, 纷纷与出版商联手, 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生产、稳定的销售渠道。有的网站通过举办多类型征文活动进行评比, 跟商业出版形成一股推动文化产业向前发展的巨大力量。

目前, 《搜神记》有一款同名flash动作游戏, 游戏目标是运用攻击, 打败对手。同时, 它也发展了一款手机网游, 2013年开启内测。而《第一次亲密接触》也开发了电玩版, 除了将小说中的主角呈现在画面上, 还特别加了许多新的角色, 不过整个故事的情节进行是与小说中一样的。网络小说将文学市场延伸至游戏开发市场。

二、从《花千骨》看热门“IP”变现模式

在2015年6月8日开幕的21届上海电视节上, “IP”热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现象。对时下的IP热潮,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阅文集团CEO吴文辉向媒体表示, 作为国内最大的IP输出方, “有时候我都觉得惊心动魄”。对于版权作品, “2013年以前是堆在那里没人买, 现在基本卖空了, 已经要向作家预购了”。至于具体版权价格, 他说大约是几百万一部, 但加上后续分成, 强IP的收入可以达到几千万, “现在属于快速增长阶段, 因为不仅仅是电视剧, 电影也在抢”。

2015年电视剧和网络剧市场上, 最火热的名字莫过于《花千骨》和《盗墓笔记》。电视剧《花千骨》由fresh果果的成名之作同名小说改编而来, 它通过电视、网络视频赢得受众欢心。自2015年6月9日《花千骨》在湖南卫视独播剧场开播以来, 收视率表现良好。尽管是周播剧, 但是丝毫不影响受众收看。从收视来说, 首播便取得第一、单集份额破10好成绩, 此后收视率还不断上升, 超过同时段很多黄金档的电视剧。如图1、图2所示:

《花千骨》开播不止电视收视率排行第一, 网络首播中取得了网播量破两亿的成绩, 创造了电视剧首播单日网播量的最高纪录 (如图3所示) 。截至6月28日, 网播总量已超30亿。其中市场份额较多的网站有爱奇艺、优酷等, 同时体现了网络中各大平台的竞争。

从图3可看出, 短短半个月左右, 网播量呈陡坡似的不断上升, 这与播放时间有没有关系?暑假悄悄临近, 大批学生将加入收看电视剧的队伍, 不论是电视还是网络, 又将迎来一轮收视纪录和网播量的刷新。

借着这股热潮, 利用IP开发《花千骨》漫画、《花千骨》手游、《花千骨》页游、《花千骨》PPS游戏、《花千骨》内部杂志等。当在网络平台上观看视频时, 页游以弹窗的形式出现;另外, 电视剧主题曲、插曲也备受观众及网友关注。

视频网站爱奇艺对其进行了深度挖掘, 着手剧集、游戏、电子商务等领域, 形成一条泛娱乐化的产业链。爱奇艺与上海视骊影视联合出品《花千骨》番外篇《花千骨2015》于2015年9月上线, 继续延续IP热潮。深度挖掘IP形成一种变现模式, 即“小说+电视剧+电影 (或网剧) +游戏 (音乐) ”。

近几年, 十多部IP影视剧在市场上收益非常可观。2011年, 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电影《失恋33天》票房突破3.5亿元, 成了年度票房市场的最大“黑马”。2012年, 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占据各大电视台收视率榜首, 随之而来的漫画、戏曲、电影、游戏也受到观众的欢迎。2015年《何以笙箫默》、《左耳》、《古剑奇谭》和《盗墓笔记》以及今年乐视热播的《太子妃升职记》等, 都大大加快了网络文学和游戏的变现进程。拿到强IP就意味着拿到了收视率、点击率。既然市场如此, 大多作家和文学网站将IP的版权费疯狂飙涨。

三、网络文学形成全产业链的基础

一旦网络文学想创造成为全产业链模式, 则需要进行全版权经营。所谓全版权经营也就是扩大分销, 可以理解为“一个产品的所有版权, 包括网上的电子版权, 线下的出版权, 手机上的电子版权, 影视和游戏的改编权, 以及一系列衍生产品的版权等, 以版权为核心, 在版权的所有渠道上扩张、销售, 包括阅读收费、无限阅读、影视改编、游戏改编、线下出版等多个领域的版权开发。”目前, 网络文学已形成一条产业链:线上生产文学作品;线下出版书物;拍摄成为电影、电视剧;回到线上做网游、手游。网络文学能否形成全产业链变现模式需要一定基础, 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 传播特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使手机、平板等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上网终端。除了网民数量增多, 同时, 通讯、电子商务等领域带来巨大便利及利润。基于互联网的发展, 文学依托的载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从传统文学的纸质印刷等物质性载体, 转变成数字化“比特”, 传播渠道的改变导致了传播速度及效果随之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 随处可使用移动终端阅读, 既迅速又便捷。例如, 在公交站、地铁站等候车时间可阅读网络小说,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携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受众的原有阅读习惯;对文学作品创作者来说, 网络平台具有海量存储文本、无限传播的功能。作者或网站工作人员可在页面中添加图片、音频等对作品进行听、视觉修饰。

因此,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 传播范围广, 受众具有选择权, 再也不是单向传播。

(二) 网络文学具有充分的变现基础

网络文学的变现值是指网络文学作品在现实中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变现能力。前文提到IP的变现模式:小说+电视剧+电影 (或网剧) +游戏 (音乐) 。通过目前一些网络测评来看, 游戏的玩家很大部分是小说粉丝, 但也不排除电视剧和电影的粉丝。去年热播的《花千骨》、《盗墓笔记》已经在实现全产业链的变现模式, IP持有方欢瑞世纪围绕《盗墓笔记》这个IP开发了三个重要项目:电影、季播剧、手游。目前, 很多通过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都呈现未映先火的现象, 巧妙地抓住了受众注意力。

阿兰·B·阿尔瓦兰提出研究网络效应在市场结构中的主要观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一种竞争性的产品拥有自身的独特的用户群而且产生正面的网络效应时, 那么拥有最大用户群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市场中的产品来说, 就有一个独立于它的技术特长以外的竞争优势。当存在着网络效应, 尽管从技术上比较, 少量用户群的产品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但因为网络效应大于产品优势。用户会理性地选择一个拥有较大量用户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拥有少量用户的竞争性产品。竞争性的产品拥有自身独特的用户群, 如《花千骨》、《盗墓笔记》拥有自己的文本、电视剧粉丝, 产生了一定的正面网络效应。虽说《花千骨》是偏向于纯爱篇, 可是剧情不仅只有爱恨情仇, 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励志篇。受众在理性选择产品的时候有可能是源于他人介绍推荐, 也可能是书粉对剧情的了解, 与朋友交流中对剧情产生的好奇。这些原因都可以说明上述拥有大量用户的产品会促使少部分人理性选择。由此可见, 当网络文学已有固定受众, 文学作品就存在部分变现值的能力,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 发展网络文学全产业链模式就已经存在一定的基础。

四、网络文学全产业链中受众的角色转变

据CNNIC最新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1.95亿人。庞大的受众群体, 促使网络文学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 受众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当传统文学的媒介载体停留于纸张, 受众扮演安静的读者;当互联网催生网络文学, 媒介有了质的变化, 受众从读者变成了用户;当网络文学变成版权出售, 与影视业相结合, 受众从用户转换成观众;当电视剧、电影等被改编成游戏, 受众从观众转变为玩家;当音乐以其命名, 带来新鲜感, 成为作品的附属品时, 受众立即变身为听众。受众在网络文学全产业链中的角色多彩而并不独立, 意味着这是一个整体。

五、网络文学IP前景预测

创造全产业链是网络文学发展的未来。网络文学产业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是最初的VIP模式, 从线上转到线下的图书出版来获得经济效益, 运用文学作品的创意和IP去扩展更多外延产品, 使得网络文学产业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

当网络文学炒热“IP”的同时, 2014年9月9日一个名叫“橙光游戏”的游戏平台大胆地进行了一次尝试。它既是网页游戏, 也是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平台里拥有《步步惊心》、《甄嬛传》、《宫》等宫斗题材同人游戏;少女时代、EXO、AKB48、TFboys等明星题材同人游戏等类型。游戏全部都是由《橙光文字游戏制作工具》的用户制作而成, 工具的基本功能就是制作出普通文字游戏, 而一些比较精通这款工具的作者就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如果以传统游戏类型分类橙光游戏中大部分作者比较喜欢做AVG (文字冒险) 、Galgame (美少女游戏) 以及类女性向游戏,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有《删号客栈》 (游戏同人AVG) 、《AKB48与我》 (明星同人Galgame) 、《彩虹的彼端》 (同人女性向游戏) 。截至2015年7月2日, 橙光游戏人气榜今日排行第一的是“花千骨之若为小骨”。

随着网络文学不断升级, 注入技术资源, 未来市场也许会出现文学作品中设定好的角色商品。受众可将其买回家, 对其进行性格和个性服装设置, 将作品中的人物带入生活。甚者,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受众还可以在家里安装全息投影设备, 在需要的时候调出来跟自己进行互动, 将最初的网络文学投入实际生活的人际交流上来。

摘要:近年来, “IP热”成为备受关注的行业现象。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学的背景阐述, 聚焦文化产业和市场, 对热门影视剧《花千骨》的IP开发进行分析, 试对网络文学IP创造全产业链模式及受众角色转换进行探索, 对网络文学IP进行前景预测。

上一篇:放飞青春的梦想下一篇:薪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