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一体

2024-09-16

教、学、做一体(通用12篇)

教、学、做一体 篇1

一课程改革

新时期,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改进教学方式, 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点, 教、学、做合一。因此, 必须克服那种以教师为主体, 以教室为中心, 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的旧模式。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 做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手、口、脑并用的教学形式:课内与课外、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技能比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做、考、赛并举, 真正做到开放型教学。为此, 本人在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树木》和《插花艺术》课程改革中进行了大胆尝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调整课程内容和知识结构

以岗位需要的能力为依据, 在内容上摒弃课程体系的束缚, 紧紧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 以岗位能力和实际应用的经验学习为主, 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即以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其次, 在课程内容的序化结构上, 按照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能力展开课程内容排序。譬如在《园林树木》教学中, 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 课时由原来的92学时调整为60学时, 理论学时减少32学时, 实践教学增加15学时, 增加了现场教学次数, 强化了实践技能培训;新建成的教学大纲在内容选择及内容结构上更加接近岗位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及能力, 克服了原来体系的许多弊端, 促进了学生对本课程技能知识的全面掌握。根据目前园林行业所需要的高级绿化工知识, 结合绿化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对《园林树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 使之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衔接。从高级绿化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成绩上来看园林2 0 0 6级比园林2 0 0 4、2005级平均提高10%左右,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针对性、适用性和优越性, 也证明了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紧密相关的知识、能力, 才是最有用的知识。

二、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根据《园林树木学》和《插花艺术》的课程特点, 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课程学习与技能比武“五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做、考、赛并举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对比教学、模拟教学和操作示范教学等, 教学中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插花艺术》课程“礼仪花艺的设计制作”综合实训中, 先由教师引出2~3个插花主题思想, 然后由学生构思确定自己的插花主题、设计花型, 自己选择花器、采购花材, 作品完成后评分确定成绩, 并详细点评, 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式教学, 能真正做到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教、学、做合一。

三、实践教学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中, 应该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这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 实践教学应以职业岗位技能模拟训练为主。在《园林树木学》、《插花艺术》教学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原则, 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能力直接有关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 配合实践性教育环节及职业技能鉴定, 形成了教、学、观、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真正做到“生产教学合一、师傅教师合一、工人学生合一、作品作业合一”。

通过教、学、做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园林专业的教学发挥出多层次科研、社会效益, 由本人主持的《园林树木学》课程2006年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07年评为重庆市精品建设课程;《插花艺术》教学也取得了不错成绩, 2007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农业高职院校插花技能大赛上, 我院园林技术专业2006级学生获得二等奖两项。

教、学、做一体 篇2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电工技术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

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

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尤其是电气(电子)方面,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最先进的设备,这就要求生产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制约院校结合生产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

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多媒体、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讨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捆绑在一起,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其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法、引导法等),也包涵教学设备一体化、教材文件一体化等等,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工技术课程简介

《电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工科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涉及电机与电器、模具、机电一体化、焊接技术及其自动化、数控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组首先对企业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剖析。电工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电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按照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开发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体系,围绕任务编排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强调学生如何做以及如何做的更好,淡化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体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的快乐。课程组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并以活跃的教学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融入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先进性,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富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以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结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电工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电力行业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讨论,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电路功率因数概念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实际应用的情况,带学生到变电所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臵,讲到三相电路时,结合我校变电所和各教学楼的用电情况,讲授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学生易于接受。

3、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4、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组织集体备课。

5、合理选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既考虑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6、在实践教学方面,为配合《电工技术》这门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前考取电工上岗证和电工中级证打下基础,我们加强了电工技能实训。通过电工技能实训,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电工工具,掌握常用导线连接方法,熟练地进行室内照明电路的配线和接线操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电工技能实训后,直接可考取电工上岗证,也节省了师生的大量培训时间和支出费用。

五、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本课程以维修电工、电气试验工、电气装配工、电气检修工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电工职业岗位技能。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

2、能阅读简单电气原理图、电器平面布臵图和电气安装接线图;

3、具有查阅电工手册等工具书与产品说明书、设备铭牌等资料的能力;

4、具有常用电路的分析、设计、安装技能;

六、采取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为了有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2、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并编写了自编讲义,从内容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教、学、做一体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 数控编程与操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数控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职业职业院校列入教学计划。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只注重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达到相关企业需求,难以在社会立足。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模式。因此,职业院校《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亟需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通过对该课程长时间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现总结出来,以期共勉。

1 选用教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吕宜忠主编的《数控编程与操作》,该教材分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两条主线,理论知识部分深浅适度,操作技能部分特色鲜明。具体分析,该教材包括数控编程与操作基础、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编程与操等三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分为若干课题,每一个课题包括学习目标、任务展示、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思考与练习五个环节,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该教材以课题为教学单元,把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各个课题中,增强了目的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例如,在“轴类零件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中,首先列举了五条学习目标;然后列举了本课题的任务展示,是对一轴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在知识学习这一环节,介绍了进行轴类零件编程与加工中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知识;在技能训练这一环节,介绍了程序编写和机床操作的各个环节与步骤;在思考与练习这一环节,列举了对于这一课题的主要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方法的知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轴类零件的编程工艺、编程方法、操作技能,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过程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學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严格执行理论浅化、技能实用化,以能力为本位,在方法上、过程上严格按照企业需求,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首先,多渠道强化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训教学时间比例。结合《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其次,在理论教学中采用多种模式,特别是“情景型”模式,从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螺纹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①在一体化教室里,通过播放一个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课题所要学习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熟悉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本课题有一清晰认识。②讲授螺纹类零件编程过程所应用的各项指令,首先利用动画演示该指令的动作过程、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这些指令进行编程训练,并将这些所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检查,以检验是否准确。③将检验合格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工件,真正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 在实践中完成作业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做”是核心,教师在做中教、教中做,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教师角度来说,教与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学生角度来说,学与做紧密结合,相互影响。《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以教师、学生的“做”为平台。例如在“成形面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同学们通过工艺分析、编程指令学习、程序编写、计算机仿真检验、数控机床加工后,老师再将关于成形面类零件的专项任务安排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到企业进行调研。通过专项任务的实施,使学生更熟悉相关企业对于成形面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工艺分析、工艺处理、工艺应用、工艺方案的制定等方面能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成形面类零件的工艺能力。

4 实现工学结合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进行一些课题。这样做的效果,一是可以强化学生的做中学、学中做;二是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三是在学习、实践中增加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加快实现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角色转换。

当然,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我们无法解决,或者是无力解决的,比如如何更好地将该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的问题,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积极探索,争取有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

参考文献:

[1]杨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原因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2]王琴.试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趋势[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3).

教、学、做一体 篇4

关键词:高等职业,物业管理专业,应用人才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 面向就业岗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 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 是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对接的学习模式。将理论与技能培养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 形象、直观,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物业管理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1 物业管理专业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传统教学的课程结构是, 先基础文化课、后专业基础课、再专业课的模式, 其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 强调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模式上采取的是, 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是分开的。在实施的程序上, 理论课程在先, 实践课在后。在实践中, 人们发现,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教育的要求。高职高专从教学改革入手摸索出了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的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做法, 即在课堂上讲理论、在实践场所讲操作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造成理论学不精、实践学不会, 一到工作现场又重新摸索的情况。当今我国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高职高专教学理念要求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 边教边做、边学边做, 这样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做的过程, 教师教完了, 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 所学的理论得到印证了, 技术学会了, 技能也得到加强, 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

“教、学、做”一体化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如何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教、学、做”一体化, 就成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也做过多种探索, 如: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但就总体思路上都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平而不尖。不可否认上述几种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 但两者在时空上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脱节的, 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展“边教、边学、边做”是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一直致力于探索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教学计划等环节着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为了实现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培养物业管理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设计了三级实训模块课程体系,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即从学生入学贯穿到毕业, 形成了从低到高, 从基础到前沿, 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及顶岗能力逐级提高的模块化课程新体系, 每个模块都有各自主要实训内容, 各个模块之间又是有机统一, 互相支撑, 互相影响的, 如图1所示。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院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物业管理员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每级实训模块内容如下:

1) 基础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前四个学期进行, 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同时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素质, 并通过实践教学将素质转化成为专项基本技能。并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 取得各单项职业资格证。

2) 综合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进行, 通过一系列模块化的实训课程, 系统完整地对专业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强化, 实训周数达到8周以上, 初步形成了三种能力 (岗位基本能力、技术专项能力、综合岗位能力) 训练课程 (或项目) 。

3) 顶岗实训模块 这一模块在第五学期后半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 主要采用物业管理现场实践的方式。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物业环境中, 将已形成的专业综合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同时还将一些非专业的知识和素质转化成能力运用到实践中, 形成真正的职业能力;通过参加岗位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资格, 最终形成全面顶岗就业能力。

3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3.1 教学内容一体化

根据物业管理企业的职业岗位群, 参照物业管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本院物业管理专业以实训为中心构建了三级实训模块体系, 即基础实训模块、综合实训模块、顶岗实训模块, 根据各模块的要求综合教学内容, 组织课程, 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比基本为1∶1。各实训模块内容细化后对应的职业岗位、岗位核心能力及项目课程如图2所示。

3.2 教学场地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 要求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 再到实训室上实训课的分割模式。教学场地要求设计为教师和实训室一体化, 教学场地既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布置。物业管理综合实训室主要要包括中央空调系统、消防报警及灭火喷洒系统、电梯运行系统、闭路监控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住宅三表远传计量系统、可视对讲及住户报警系统、公共设备管理服务系统、教学演播系统、各类物业设备设施、各类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图示展板等, 除了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 还配备相关理论教学设备。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室或综合实训大楼进行, 学生通过这两个模块实训后具备了上岗能力, 顶岗实训直接在物业管理公司上岗实习。

3.3 师资队伍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 理论与实践均应非常过硬, 能够把理论讲解与实践指导结合在一起, 既要博学多能、经验丰富, 又要专业技术熟练、得心应手。在教学中最好由同一教师担任教学与实训、实践指导工作, 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理论或实践教学的进度及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本院物业管理专业教师队伍90%以上达到了双师型要求。

3.4 “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推出了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情境法、问题牵引法、任务拓展法等等。

多媒体教学法:目前拥有专用多媒体大教室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达25%。为满足教学需要, 购买了多部成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实践视频, 如物业管理的主要环节、物业管理的结构体系等等。然后直观讲授, 这样效果非常好。

项目教学法:将课程分成若干来自于物业管理实际的项目, 这些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理论、练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现场情境法:首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将物业管理现场搬进课堂, 然后再将课堂移到物业管理现场。这样一来一回, 学生基本达到了一线物业管理人员的要求。应用课程:《物业管理实务与案例分析》等。

问题牵引法:设置层次递进的问题, 每个问题相当于一扇门, 由学生推开, 牵引学生学习。例如《建筑制图与识图》有一部分内容是识读一套施工图, 学生面对十几张内容繁杂的图纸无从下手, 老师就给出上百道题, 学生看图做题, 题做完了图读完了, 内容学会了。

任务拓展法:结合课程设置层次衔接的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也就完成了课程的学习。《物业管理企业会计》课程最后要完成一套综合的模拟题, 学生完成了模拟题, 就基本掌握了物业管理企业会计。

这些方法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3.5 评价体系一体化

物业管理专业为达到“教、学、做”一体化, 积极致力于学生职业人品的塑造以及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考核方面, 根据各个模块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在基础实训模块, 将学生考勤、平时成绩、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及单项实训等纳入考核, 平时考核占30%或40%, 期末考核占70%或60%, 单项实训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能取得单项职业资格证的, 以通过相应的单项职业能力考试为标准考核。

在综合实训模块,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及完成实训作业情况考核, 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在顶岗实训模块, 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完成实训作业及毕业论文情况考核, 规定了详细的考核标准, 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4 结束语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学做是一件事, 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 在做上学。”由此可以理解,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 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联系生活实践, 学以致用。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边教边学, 边学边做, 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邱晓雅.素质教育“内化”意识略论[J].教育评论, 2007, 21 (5) :17-18.

[3]李娟, 李逸航.职业教育一体化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14 (2) :10-12.

[4]罗蔓, 莫薇, 宁文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21 (6) :15-18.

[5]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 2009, 21 (2) :47-48.

教、学、做一体 篇5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建筑工程职业岗位技能,也为了更好地为学生就业服务,课程教学团队对《建筑CAD》课程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筑CAD》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经过两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鉴定考核的需求

我国已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专家委员会,逐步制定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建立了健全的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考核和管理机构,每位上岗职工都必须取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还要参加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等级证书,由此可见鉴定考核贯穿于每位职工的职业生涯。

(二)现场的需求 各行各业都相继采用了世界相关科学和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和装备,采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越来越多。设备的淘汰越来越快,建筑行业亦是如此,一线技术工人接触的都是越来越先进的思想和设备,尤其在对一些大而重要的建筑施工项目上。这就要求施工一线的骨干、技术工人才不但要掌握超前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一体化”。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院校合作来满足建设需求,将新设备、新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三)教学的需求

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好的满足了上述需求,成为了当今职业院校首要的教学模式。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特点

一体化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实习车间、实训基地构成一体;学习主客体一体化,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教、学、做”融为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化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围绕已明确了的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集多媒体、活动教具、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等的综合运用于一体,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小组讨论为一体,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践捆绑在一起,教学方式灵活机动,淡化理论和实验环节的界限,将要讲授的内容通过教学仪器、配套设备,现场展示或演示出来。理论通过实验获得理解,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到领悟。课堂上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讲解直观、详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其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相当丰富,既包含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法、引导法等),也包涵教学设备一体化、教材文件一体化等等,只要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建筑CAD》课程简介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课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组首先对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施工员的要求进行调研分析,对两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度剖析。《建筑CAD》课程以培养学生建筑行业从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按照相关专业的职业岗位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开发与工作实际紧密相连的任务体系,围绕任务编排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以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新课程。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程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和技巧,强调学生如何做以及如何做的更好,淡化为什么这么做,理论知识以“实用、够用”为度,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体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成就感和探索的快乐。课程组不断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并以活跃的教学思想、锐意的改革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提出“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以此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进程的量化管理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融入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具有先进性,内容更加新颖,信息量增大,富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进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实施实验教学和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教学以指定题目与自拟题目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硬件搭建的实验平台与以软件构建的虚拟实验环境有机协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使教学体系立体化,教学环境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四、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理念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制图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坚持能力本位观,以模块(项目)为载体构建内部结构,以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内容结构,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建筑CAD》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思路如下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理一线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研究讨论,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基础施工制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工程实际应用的情况,带学生到施工工地现场参观建筑施工的实际图纸对照施工,讲到楼梯绘制时,结合我校教学楼各处楼梯的设臵情况,讲授楼梯平面的绘制和剖面图的绘制,学生易于接受,容易掌握。

3、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尽量减少数学推导过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简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4、采用项目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个别难点教学单元课程组组织集体备课。

5、合理选择实验、实训教学内容,既考虑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和基础知识的巩固,利用实验过程进一步化解教学难点。

6、在实践教学方面,为配合《建筑CAD》这门职业基础课的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毕业前考取国家CAD二级证书证和施工员,造价员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加强了建筑CAD实训。通过建筑CAD实训,正确使用常用计算机绘图软件,掌握常用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绘图操作操作,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经过建筑CAD实训后,对建筑形体的认识更加清晰,有利于后续课程师生间的相互交流。

五、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对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调研和学生就业情况反馈,本课程以施工员、造价员、绘图员、工程监理为工学结合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现场操作技能。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

(一)职业技能目标

1、会正确使用Auto CAD绘图软件;

2、能绘制简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详图并且可以阅读其内容;

3、具有查阅建筑行业展业图集的能力;

4、具有对简单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建筑详图的分析以及翻译能力;

六、采取的措施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确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训练、考核评价融为一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将实训教室与授课教室合为一体,从教学场所上保证“教、学、做、训、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2、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并编写了自编讲义,从内容上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一体化教材编写的原则及要求

一体化教材的开发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以往相比进行系统的改革。

教、学、做一体 篇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实施

电工基础与技能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往的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体,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训分离,教师先将课程相关知识传授于学生,然后按照前一阶段的授课内容布置实验、实训任务。两个阶段既不同时也不同地进行,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和理解课堂学习知识,且由于时间跨越较长,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学生无法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导致学生实际技能提高慢、教学效率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依托,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多元评价体系,按“教、学、做、评”四个阶段设计和组织实施教学,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项目评价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是教师提出任务要求,讲解知识技能要点,重点是向学生讲清楚要做什么;“学”是教师讲解、示范结束后,学生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是学生按照操作规范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实践,老师对每个小组进行观察,为后面评价做准备,同时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评”是在学生完成任务操作之后,对照学习目标,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方式进行学习评价、讨论和总结。

二、“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施

1.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依据。要遵循“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的课程建设思想,依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和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按照项目为载体、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训练带动知识学习的思路来设计教学项目,以8个典型电路安装为主线设计教材结构,以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线,采用“项目—任务”模块式结构,编写电工基础与技能校本教材。

2.建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

“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强调教学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要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要有与专业教学和规模相配套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的支持。要加大教室、专业教室的实训功能或增设实验室、实训场地的教学功能,建设既能满足电工基础与技能理论教学,又能保证实习实训的“理实一体化”教室。

3.编制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环节之一。电工基础与技能课程的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60%和结果性评价(期末考试、综合测试)40%两部分组成。采用项目实训及学习任务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的项目评价方式考核,根据每个学习项目的学习目标和特点编制可操作性较强的学习评价表及量化表。在电工基础与技能教材中,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由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组成的项目学习评价,使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或学习任务后能及时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发挥学习评价的及时性和激励性。

4.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实施“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根本保障。在“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重心由原来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生的 “会学、会做”。担任课程的 “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吃透知识技能要点,让学生掌握规范操作的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三、“教、学、做、评”教学改革的效果

1.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使学生在“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过程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2.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做、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双师型教师,提高了教师整体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做一体 篇7

国家教育部对职业高中学生的总体要求是: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一定的实际创新能力。职高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包括:一是指导学生从岗位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性格特点、了解市场社会需要;二是指导学生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三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掌握求职与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四是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核心能力。

常规的教学模式忽视基本理论,仅重视实践操作,导致学生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采取“填鸭式”理论教学法,不结合实践操作,导致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丝毫不感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职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这种创新主要不是指理论上的创新,而是指在工程实践中进行的实践性创新,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几点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对职业高中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提出“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教、学、做、创”教学模式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是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充分强调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先进性、综合性及实用型,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是这种教学模式除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之外,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增加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手脑并用,增加了自身发现创新机会的概率,增强了自身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简介

“教、学、做、创”一体化即教师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知行统一。“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训区,采取小班授课方式,由老师讲解基本理论,并且边讲边演示,学生立即进行学做,发现问题现场与老师沟通解决,在学会课堂老师演示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提出提高性的创新内容让学生完成,如课上时间不充足的话,可在课下结合所学自主完成。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接受新知识,使教学效果飞速提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课程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做来完成某一教学项目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突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全面性,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职业高中开展“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一)硬件环境的构建和保障。

采取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改造和构建现有实训环境,如在原实训区增设投影设备,布置环形分布的课桌椅等,比较有利于老师开展讲解和演示工作,这样就可以构建起在现场进行授课的环境,但需要学校加大资金投入。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采取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对原素材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的大胆改革,一方面增加“教、学、做、创”一体化主干核心课程的授课讲课学时,整合教学内容,将“基础和够用”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原则,将“实用和适度”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必要原则,指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从而使技能和理论教学实现同步推进,实现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而不是形式上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简化结合。采取项目驱动或案例教学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标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大部分中职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优于逻辑思维,对图形图像的记忆很强,对数字化的抽象的逻辑记忆比较差,动手实践学习强于被动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强于动脑能力。改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完全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状态,教师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则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项目教学法把理论寄于可见的实物上面,使同学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往往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有条件学校的应该组织教师编写应用型校本教材,以学习操作技能为目标,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突出学生操作技能技巧的训练,理论结合实践,编制一套完善的实用性一体化教材。这种课革难度往往是最大的,因为这对教师本身是一种巨大的自我挑战,教师已经适应了多年来所形成的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所以,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时应注意调动教师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打破惯有的思维,提出新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和模式。

(三)注重教学方法改革。

采取启发诱导式、演示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方式组织教学。启发诱导式教学是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观看等手段实施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教学案例引入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思考所得观点进行比对分析,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换位思考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再思考和探讨,顺理成章地切入正题;针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总结经验达到举一反三效成果。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其中的引导、启发、思考、感悟几个环节的合理掌控和把握却并非易事。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再好的教学模式和体系,最终都需要人来贯彻执行。对于“教、学、做、创”一体的教学模式而言,也急需要“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学习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他们一方面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要具备将技术、技能、知识相融合相转化的应用能力。因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如果教师本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很难想像他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双师型“师资培养方面,学校也应该制定一系列激励和保障措施,如采取竞赛、深入企业培训、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技能,使得教师深入了解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特点,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良好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做、创”一体化核心课程的考核,应更重视过程考核,这包含了平时考勤、案例分析与操作、总结报告的评分等。当然最后也应有闭卷考试环节,但该部分所占的比重不宜过大,笔者建议这两大部分的比重以70%和30%为宜,对于学生所完成的创新性的作品,应有鼓励性加分,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

四、结语

通过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结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及笔者工作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提出了“教、学、做、创”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因为要涉及到方方面面改革及多部门联动,所以具体推行起来建议不要遍地开花,以一到两门重点课程为试点,然后总结经验教训,再进行深入推行。

参考文献

[1]卫芳.中职学校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2]闫玉梅,杨晓华.商科类课程“教、学、做”一体化[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姚敏.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

教、学、做一体 篇8

所谓“教、学、做”三位一体, 简单来说就是变实训室、实验室为教室, 变教师为导师,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工作页或任务书为学材, 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进行的教学改革。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大多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在实践教学中, 学生往往学不到实践技能。现象及分析其原因如下:

2.1.1 实训基地 (硬件) 条件较为薄弱。

实训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因此需要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设备的构建。加之原材料、耗材成本高, 一些实训中不得不用木头、毛竹等来代替钢、铜等工件, 这就影响了实训效果, 同时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浪费现象, 因而也增加了实训成本。因此, 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是关键。

2.1.2 实训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目前, 各出版社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日趋市场化, 只重销量不重质量, 导致很多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甚至错误诸多。

2.1.3 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很多院校将“教、学、做”一体化操作为简单的把教室搬到实验室、实训室, 也就是传统的现场教学或者参观性实习, 严重地遏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1.4 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不健全。

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 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不重视。

2.1.5 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下。

大部分的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 也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操作, 因此在教学中办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版”。

2.1.6 实践教学组织上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进行, 对于学生单人计算, 浪费了学时;后者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集中上, 变成了参观性实践。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实训基地建设设计

3.1 实训基地硬件建设投入

第一,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 并持续投入设备维护、耗材专项资金。

第二,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 依靠企业捐赠来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

第三, 变消耗性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 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时产生效益, 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实训基地。

3.2 实训基地布置规划

第一, 按照企业的生产车间布置实践教学基地, 实现校内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第二,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备,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有的高职院校采在实训基地采用无线摄像头和投影技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可为学生提供清晰的观摩效果, 提高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3.3 完善实践教学软件建设

第一, 完善实验室、实训室管理制度。

第二, 加强过程考核, 以督促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从团队协调能力、工作严谨态度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 针对实验室、实训室设备设施和课程实践教学开展需要, 完善工作页、工程任务书、工艺卡、实验实训指导书等学材, 为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奠定必要基础。

第四,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 与企业联合开发教材。教材以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为纲目, 以企业的工作标准为考核标准, 以企业的实际任务单和工艺卡为学材。使教材符合行业企业工作实际, 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

3.4 科学组织安排实践教学

可采用多项目同时开展的方式, 避免实践教学组织上的浪费学时或者参观性实习。在此期间, 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 设置实训小先生辅助多项目同时教学。让先学会的同学, 带动后学的同学, 最终导致所有同学学会的目的。也有部分学校采用实训室开放的方式, 课上教师演示性操作, 课余时间学生分组练习, 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提高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可采用模块式教学方式, 或者超市性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

3.5 师资队伍配套建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是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 应该让专业课教师深入实训基地锻炼与培训学习, 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才能有效发挥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的作用

摘要:现在的高职教育已开始重视人才的能力培养, 改变“脱离实际、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的课程模式, 提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本人针对教育部十六号文, 结合针对高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提出了配套实训基地建设的设想与方案。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奎英.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5:49-50.

教、学、做一体 篇9

1 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畜牧兽医专业有许多临床操作技术需要学生掌握, 利用动物医院的动物尸体供学生练习尸体剖检技术、病理变化识别, 根据病理变化确诊疾病。例如, 鸡大肠杆菌病的包心包肝、猪瘟的扣状溃疡、副伤寒的糠麸样病变、犬细小病毒的小肠弥漫性出血等, 都能直观看到特征性病理变化, 通过这些典型病变, 向学生介绍病的诊断依据、预防措施、治疗药物, 同时介绍每种药物的作用原理、适应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二者形成完美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临床病例练习保定、消毒、诊断、治疗。遇到特殊病例教师全面检查后, 让学生分别进行全方位检查, 每个学生都要把所查结果记录下来, 最后一起讨论, 各抒己见, 对意见不一致的地方, 由老师最后解释并统一思想确定疾病, 提出治疗方案, 观察治疗效果, 使学生全程参与整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例如, 给药途径中静脉注射操作难度大, 对各个不同注射部位, 老师全面现场示范, 对注射的要求、要领分别介绍, 然后由学生操作, 课上利用实训动物练习, 课下利用门诊病例练习, 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考核, 既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技能。

2 结合病例组织教学内容

无论是专业课还是专业基础课, 教材都是按照知识系统编写的, 但门诊病例却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打破常规, 结合病例用到什么药讲什么药, 看到什么病讲什么病。例如, 新学期开始, 门诊来了患乳房炎的病牛, 按照计划这种病在学期末才讲, 但笔者结合病牛症状把牛的乳房炎提到前面来讲, 让学生亲自问诊, 了解发病原因、观察临床症状并参与治疗。又如, 抗过敏药应在药理学的最后讲, 学期中临床上有过敏性皮炎病例, 笔者就把这部分内容提前, 对照病例讲解并应用。这样, 学生既看到了过敏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又参与了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 同时也掌握了抗过敏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效果。有时特意把门诊病例安排到学生上课或自习课来, 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例如, 门诊来了一条患支气管肺炎的病犬, 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体温40.7 ℃, 听诊两侧肺部啰音明显, 结合此病例让学生分别听诊, 并与书本上的内容进行比较, 最后讨论并提出治疗方案, 同时观察治疗效果, 直至治愈。在学生参与诊断、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当场予以纠正。学生有实例作参照, 学习兴趣浓厚、记忆深刻、教学效果也好。

3 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又叫科研小组, 其活动围绕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动物医院进行。例如, 学院安排固定实习生5人、流动学生5人, 坚持值班制度, 以老带新、定期轮换。教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有严格要求: (1) 根据临床病例每周出1~2个专题,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 (2) 有病例时参与问诊、确诊、治疗, 没有病例时坚持自学、追访、书写病历; (3) 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临床病例撰写论文和科普文章, 如学生董忠仁写的犬膝盖骨上方脱位的治疗方法一文在《中国兽医杂志》发表, 对其他同学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4)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如学生参与的破伤风病一次用药与加强护理的研究、犬慢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研究、母猪产后不食的治疗研究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4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周边的饲料厂、动物医院、兽药经销店等单位都可作为学生的定点实习单位。学生利用节假日、自习课及课余时间去实习,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实习场所, 回来后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共同提高。例如, 组织在奶牛场实习的学生介绍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猪场实习的学生介绍猪病的防治, 在鸡场实习的学生介绍鸡病的防治等。同时聘请实习基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或主讲某些课程。实践证明, 凡是在学校期间参与实践较多的学生, 毕业后都能很快适应环境, 短期内就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

5 综合能力培养

除了对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外,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些学生社会知识缺乏, 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 对学生的各类问题任课老师应逐个分析, 找到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在这方面课程组采取了三项措施: (1) 给学生创造一切机会在众人面前讲话, 让学生自拟专题轮流上台演讲、辩论, 给每位同学不同章节、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讲解, 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锻炼自己。 (2) 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座谈,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比赛和娱乐活动。 (3) 抓住每个学生的亮点鼓励学生表现自己、推销自己, 树立自信心。

教、学、做一体 篇10

(一)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改革必然的发展方向。首先, 职业能力是指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内获得, 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则需通过理论传授、实践教学等多形式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做”一体化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 提高职业能力。其次, “教、学、做”一体化不仅可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 还可在多形式的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最后, 理论教学脱离实践会使学生不理解理论的应用价值, 造成职业学院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兴趣和动力不足。“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实例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挖掘个人体验, 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 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得到理解和升华, 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二) 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和特点

高职院校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学科教育中不够成功者, 他们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性知识的学习不太适应, 面对分散孤立的一门门课程知识, 不知道有多少是有用的, 以及如何应用, 因此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 但是这些学生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 他们更容易成为技能型、技术性、技艺性人才。因此, 相对来说, 这部分学生适于在做中学。

(三)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数控技术专业中, 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是核心课程。教学时, 注意观察学生的理解及承受能力, 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认真贯彻16号文件中关于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思路, 制订出适合本院实际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步骤:第一步:项目作品展示。第二步:任务分析。第三步:教师示范性的完成项目作品 (教) 。第四步:学生模仿性的完成练习作品 (学) 。第五步:数控车床上加工学生的练习作品 (做) 。第六步: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总结。

以SIEMENS-802S中, 毛坯切削循环指令LCYC95的教学为例。第一步项目作品展示会向学生展示所需加工的零件图样 (如图1) 与实物照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任务分析, 向学生介绍如何加工如图1所示的零件。首先应读图, 分析各项尺寸, 由此确定出加工所使用的机床、毛坯、刀具、夹具与量具;其次, 编写工艺, 确定出加工的先后次序及各项相关数据;最后, 使用仿真加工软件向学生演示图示零件的加工过程如图2, 在此, 会将仿真软件中显示刀具轨迹模式打开, 使学生对此零件的加工有一个清晰地、形象的认识, 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程序编写中各项参数的含义。第三步教师示范性的完成项目作品, 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教的部分。首先, 将仿真加工中的刀具轨迹图列出如图3, 向学生讲解LCYC95循环如何去除多余的金属并最终加工成所需零件的;其次, 根据刀具轨迹分析LCYC95循环中所使用的R105—R112各项参数的含义, 并结合此零件与学校机床情况确定各参数具体数值;最后, 编写程序并将其输入软件进行仿真加工, 在程序编写过程中注意强调程序格式的规范。第四步学生模仿性的完成练习作品, 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学的部分。仿照例题的思路与格式, 让学生完成练习中零件的加工, 教师先引导学生进行尺寸分析, 确定加工工艺与LCYC95中的各项参数,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程序的编写。将学生独立完成的程序进行仿真加工, 如加工出现问题则表明程序出错, 教师带领学生逐项检查并改错, 最终完成零件的加工。在此步骤中, 教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告诉学生如何做, 怎样做, 学生做过之后再一起检查所做的对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一项工作, 并对工作过程正确性的检验有一个清晰地思路。第五步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学生的练习作品, 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学生做的部分。将仿真软件验证无误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 使用工艺分析中确定的工夹量具进行零件加工。当实际的零件加工出来之后, 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对于所学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第六步学习效果的评价与总结, 通过对学生加工零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比较, 学生自己总结出是零件加工中哪些因素的变化造成零件间的差异, 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还可将此处易出错点强调学生注意。

教、学、做一体 篇11

【关键词】 中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01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是,理论课在先,实训课在后,一次完整的课拆成两个阶段进行。理论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将课程相关知识点以案例形式传授于学生;实训课安排在机房,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学生完成实训任务。理论课时学生只听不操作,不能及时掌握所学内容。到实训课时,需要教师重新进示范,这样一来,学生只能以临摹的方式完成实训任务,按部就班操作,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导致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慢、实训效率低。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更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毕业后自然不能很快胜任社会岗位。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突显出来,融理论与实训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普遍重视。

二、“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

什么是“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评”结合起来,也就是“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和组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1]。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让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步进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做中学,学中悟、悟中学、学中做”的乐趣,实现教、学、做、评合一[2]。

三、“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合作提供的真实案例,教、学、做、评四个环节层层相扣,交互进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教。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为导向,教师先向学展示该项目的最终效果,明确学习目标,再将该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确定教学单元。每次课教师布置好任务,讲清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自行完成实训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以下三个工作:

(1)督促指导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完成任务。

(2)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3)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当场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释,细化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应用知识到具体的项目上,使教学任务更接近工作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明显得到提高。

2、学。课程安排在理实一体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该堂课的教学案例、课件、范例教学录像、实训任务书、参考资料等通过教学软件“电子极域教室”发送到学生电脑上,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查阅资料,也可以小组讨论,还可以向老师求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教师的教学案例与项目尽可能的贴近真实工作过程,按照项目驱动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将学生分成多个创作小组,由组长分配实训任务,各行其职,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向老师提出问题,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助能力、沟通能力。

4、评。对小组设计的项目采取自评、师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打分。每堂课留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对作品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如此可拓宽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学生感觉较难入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堂课下来,真正系统理解掌握课程的学生不多。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克服单门专业课教学弊端。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通过“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实习实训,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使得教师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技术工人。

五、实施“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1、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职业学校必须加快高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实习费用必然增加,教学成本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短期内投入产出不成比例。

3、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模块化整合,并改变课时及授课方式。

综上所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通厌学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极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为今后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垫定了坚实的基础[3]。

参考文献:

[1]王现红.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实践[J].决策探索,2010(6):71-73

[2]胡晓凤.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102-106

教、学、做一体 篇12

随着近十年来中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居住品质要求的不断完美,促进了建筑装饰行业的繁荣发展。据数据统计在短短十年里装

饰行业的产值总额以每年约16%的速度增长。

1、建筑装饰行业毕业生的收入趋势统计及就业情况分析

我们根据每年毕业学生的回访,统计出下列数据

首先根据此数据分析说明该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社会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另外就业后的收入也呈现一种上涨的趋势。但为什么半年后的专业对口率会急剧下降。究其原因在于学不能完全致用或者学后未能深入。

2、专业课程的建设模式缺乏实践联系性

纵观现在的三年制高职院校在短短的两年半的大专课程的学习中,第一年的学习基本是被英语、高数等基础课程所占据,则学生真正学习能“学以致用”的专业课程只排到一年半的时间。这种短时间的专业皮毛学习导致了装饰行业的大量人才缺口和毕业生找不到对岗工作的这种矛盾现象。另外,由于建筑装饰专业是归属于土建大类的一个子学科,所以,在学校课程设置时一般是遵循理工课程的设置模式。即一周同样的课程只能设置四课时,而每次只能设置两课时连上,这时就出现了实践与理论课时脱轨,联系性被打断的情况。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就为教学质量大大打了折扣。

3、专业教师的匮乏与实践的脱轨现状

随着现在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越设越高,基本需要研究生以上学历。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书,优点是理论知识非常的扎实,但缺点也很明显即缺乏足够的一线工程实践经验。而实践较强的建筑装饰人才又因为理论知识不足不能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理论老师教不出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生,而实践性很强的老师又对教学理论匮乏,这种现状比比皆是。如何让二者更好的结合,各尽所长?必须从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入手。

二、创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具体做法

1、深化校企合作,导向课程体系与项目教学内容

首先了解建筑装饰行业在实际施工中的流程有哪些,针对这些流程来拟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在专业课程内容建设中我们就围绕这些工序来构建学生所学的课程体系。并对建筑装饰行业的工种需求做深入调查,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整合出了装饰设计、装饰施工、装饰报价预算这三个不同的专业工种。根据这三个专业工种制定出和学生就业相关的施工员、设计员、材料员、造价员、质检员、资料员等6种职业岗位。

在进行这些相关岗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从三个“三”入手。第一个“三”:抓紧“三”大职业岗位能力即建筑装饰设计与绘图能力、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装饰工程造价能力;第二个“三”:实现三线并进模式即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为核心;第三个“三”:实现三线不断模式即艺术训练不断线、计算机训练不断线、技能训练不断线。

2、建成“教.学.做”一体化建筑装饰课程建设模式

培养高职型人才的首要任务是既能“学”又能“做”。根据装饰行业的工程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5+3”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这里的“5”指的是5学期的校内教学环节,在校内教学环节里,我们通过课堂教学+课内实践+课程设计的组合模式进行教学。这里的“3”指的是第一学年寒暑假中安排的识岗实习(认识实习)、第二学年寒暑假中安排的跟岗实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寒假和第二学期的顶岗实习。通过这种既学又做的方式让同学能“学”以致“用”、及时在“用”中查找“学”的不足、通过学生在“用”时所表现不足的知识点在“教”中得到改进和补充。利用学校的资源建设专业实训室,让同学们在学校里就能得到“学”完就“做”的锻炼。

3、形成校企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真正毕业即上岗的目标,可以由学校与当地的装饰企业进行合作,聘请大量企业员工共同,授课弥补专任教师学历较高而实践脱轨的情况。在企业劳动力缺乏的时候也可以让有意愿且能力较强的学生先行到企业进行定岗。将企业员工与学校教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角色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灵活的转变。达到有效运行项目教学,实现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的目标。

三、小结

为了能尽快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业时迅速顶岗,缓解市场需求较大而学生就业尴尬的现状。就需要适时的调整教学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希望本文提出的课程设置理念能够为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调整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婷.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装饰专业建设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4

[2]张春华.建筑装饰专业特色建设的基本思路[J].高等建筑教育,2004

上一篇:房地产运营商下一篇:多含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