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序贯疗法

2024-10-01

抗生素序贯疗法(通用10篇)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1

小儿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也是儿童抗生素使用率最高、数量最大、品种最多的疾病。在基层医院,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所产生的副作用、耐药现象的日趋严重, 以及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如何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目前备受人们关注的是抗生素序贯疗法, 经临床验证抗生素序贯疗法合理有效, 并明显降低治疗费用, 节省开支, 深受患儿、家长及医务人员青睐,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概念[1]

序贯疗法是指同一种抗生素不同剂型间的转换, 即由静脉给药转换为口服的一种治疗方法, 近义词有“转换疗法”和“降级疗法”。用于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泌尿系、皮肤软组织损伤等感染, 在儿科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及泌尿系感染。

2 儿科施行抗生素序贯疗法的适应证

2.1 中重度急性感染患者适合应用序贯疗法。

急重症患儿由于发热、进食差不能口服药物, 加之病初感染病原不明确, 临床医生多凭经验选用抗菌药物, 并采用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 以使药物迅速到达感染部位并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来控制感染, 从而挽救生命。对于轻度患者门诊口服抗生素治疗即可。最常见是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小儿肺炎、小儿哮喘合并感染等, 其次是泌尿系急性感染, 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其他感染包括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

2.2 患者能够口服、胃肠吸收功能正常者, 适合应用序贯疗法。

对于意识不清、呕吐、腹泻患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显然不适合使用。

2.3 不适合应用序贯疗法的患儿包括感

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某些中枢系统感染的患者。因为这些疾病要求血药浓度较高, 需要长期静脉给药才能达到要求, 口服难以起效。

3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转换

序贯疗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静脉用药阶段:选择有效药物迅速控制感染;第二阶段是口服药物阶段:选择适当口服药物巩固治疗。故序贯疗法在控制严重感染中的应用主要应掌握合适的转换时机,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转换成口服药: (1) 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或消失; (2) 不存在感染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3) 24 h内体温正常; (3) 连续2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 C反应蛋白 (CRP) 正常; (4) 无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无药物过敏史, 无用药禁忌证。

4 序贯疗法的抗生素选择

4.1 在序贯疗法中抗生素的选择尤为重要, 是能否迅速

控制感染的关键环节, 一般根据病原菌的特点, 药物的动力学特性, 选择合理有效的抗生素。病初一般都是经验性用药, 采用是静脉给药, 等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再根据临床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敏感抗生素。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大部分是革兰阳性球菌, 多选用青霉素或红霉素, 泌尿系统感染和胃肠道感染大部分是革兰阴性杆菌, 多选氨苄青霉素、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2 口服药选用原则[2]:

(1) 口服抗生素与静脉用抗生素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大致相同或相似, 尤其是不同类抗生素之间转换, 更需强调抗菌谱一致性的问题; (2) 口服吸收良好, 体内代谢少, 有足够高的生物利用度, 口服后能达到或接近静脉用药的血药浓度, 继续起到杀菌的目的; (3) 选择半衰期 (T1/2) 比较长的药物, 可减少口服用药的次数,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且患儿有良好的耐受性。在序贯疗法中使用最广泛的口服药物包括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等。

4.3 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18岁以下的患儿不宜用喹诺酮类药, 7岁以下患儿不宜用四环素类, 6岁以下患儿不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 细菌的耐药性, 据资料表明, 细菌的耐药性呈逐年增多趋势; (3) 与其他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如钙、镁、铁、锌, 维生素, 奶制品与喹诺酮类合用可减少其胃肠道吸收。

临床实践资料证明[3], 通常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在门诊或住院静脉滴入抗生素治疗, 疗程10 d~14 d, 在病情好转、稳定5 d~7 d后用序贯疗法治疗, 改为口服药物, 与单用静滴同类抗菌药物12 d后的肺炎患儿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序贯疗法与单独静脉滴入抗生素治疗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 但前者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后者。

总之, 儿科实施抗生素序贯疗法具有以下优点: (1) 节省治疗费用。序贯疗法缩短了患儿平均住院日或在门诊治疗观察时间, 减轻了患儿家长经济负担。 (2) 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 (3) 减少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与静脉炎的发生。 (4) 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概率。 (5) 减少细菌耐药。 (6) 患儿早日出院,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壮, 张春妍.儿科也应提倡抗生素的序贯疗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3) :150-151.

[2]李光辉.应用抗生素序贯疗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 (4) :200.

[3]梁小辉.抗生素序贯疗法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06, 22 (10) :1482.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2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序贯疗法;三联疗法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66-02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癌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呈下降趋势,意大利学者首先提出10 d序贯疗法,给Hp根除带来了新的希望[1-2]。笔者于2010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与传统三联疗法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条件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1年6月消化內科门诊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70岁;(2)有上腹痛、腹胀、反酸、纳差等消化道症状;(3)入选前3~5 d内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病;(4)经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证实有Hp感染。(5)6个月内未使用抗生素,两周内未使用PPI类药物及H2受体拮抗剂[3]。排除标准:(1)有溃疡严重并发症(出血、穿孔、癌变等)史;(2)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4)孕妇或哺乳期妇女;(5)心、肝、肾功能异常;(6)正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皮质激素类药。

1.2 分组

符合入选条件者共89例,随机分为两组。序贯疗法组为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1±10.4)岁;标准三联疗法组为对照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4±11.6)岁。两组治疗前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4]

治疗组前5 d用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H20046379)20 mg+阿莫西林(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20003263)1 000 mg,每日两次口服,后5 d用埃索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上海雅培制药有限公司,H20033044)500 mg+替硝唑(山东鲁抗医药集团,H20033090)500 mg;每日两次口服。对照组(所用药物生产厂家与批准文号同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两次口服,疗程为7 d。治疗结束4周后经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尿素酶试验或病理检查,有两项阴性者为Hp根除。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治疗组Hp根除42例,根除率为93.3%(42/45);对照组Hp根除32例,根除率为72.7%(32/44);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P<0.01)。

2.2 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化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治疗组中轻度腹痛1例,恶心1例;对照组中腹泻1例,恶心2例,均未影响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根据1990~2002年我国21个省52个地区Hp流行病学调查资料,Hp感染率为34.52%~ 80.55%,多数地区人群感染率在50%左右,平均感染率达58.07%[5],属Hp高感染地区,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关系密切,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最主要因素,Hp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检出率为73%~100%[6]。抗感染药物的广泛应用使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导致传统的三联疗法Hp根除率呈下降趋势,延长疗程至10~14 d也只能轻度提高疗效,但经济负担及药物不良反也会增加。国外学者随机双盲研究报告10 d序贯疗法明显高于传统三联疗法Hp根除率[7]。与本组研究结果一致。

序贯疗法能够获得更高的Hp根除率的原因不明,国外初步研究提示可能有以下原因:细菌能够产生克拉霉素的流出通道,将药物快速转运出细胞外,阻止克拉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阿莫西林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流出道的形成[8-9]。细菌的高负荷也是Hp治疗失败的因素,序贯疗法前5 d的应用有效改善后续克拉霉素的疗效,同时也减轻了细菌的高负荷,改善了后续的三联治疗的疗效。

本研究表明,10 d序贯疗法有更高的Hp根除率,同时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同传统标准三联疗法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率,有望成为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邵淑维.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分析与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9):59.

[2] 乔日升.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91.

[3] 罗嘉俊,陈范嵘,杨蒲芳.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45-46.

[4] 邓家征,丁顺斌,邓宏.含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23-24.

[5] 李瑜元,胡品津.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M]//胡伏莲,周殿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与临床(修订版)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53.

[6] 刘文忠,施尧,戈之铮.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8-189.

[7] Vaira D,Zullo A,Vakil N, et al. Sequential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triple-drugtherapy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a ra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2007,146(8):556.

[8] Francesco V,Margiotta M, Zullo A, et al.Clarithromycin-resistant genotypes and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Ann Intern Med,2006,144(2):94-100.

[9] 赵太云,陆兴俊,嘉海燕.四联抗生素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3):49-50.

(收稿日期:2012-01-06)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3

关键词:肺部感染,老年,抗生素,序贯疗法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老年人肺实质的炎症, 其中多数为细菌感染, 是老年人常见疾病,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 其发生率随之增加[1], 有效、合理、安全地应用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是关键问题[2]。本文应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 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诊治8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畏寒发热, 肺部听诊干啰音和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升高;胸部CT或胸片检查显示斑点状, 小片状阴影, 男41例, 女43例, 年龄60~87岁, 年龄 (67.78±4.59) 岁。将84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序贯组与持续静脉滴注组两组, 每组各4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血常规、胸部CT或胸片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常规进行化痰、止咳、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措施。 (1) 持续静脉滴注组:经验性或者根据痰培养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 (2) 观察组:采用对照组方法选择相似同类抗生素, 静脉给药, 待临床症状改善、体温降至38.0℃以下至少8h、白细胞计数趋于正常时改为口服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转换措施 (静脉用药/口服药) :哌拉西林注射液/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菌素类注射液/头孢克洛分散片、注射左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1.3 观察指标

(1) 治疗效果[3]: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痊愈+显效+进步; (2) 症状改善时间; (3) 抗生素静滴时间; (4) 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 计资料数应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4.11±0.82) VS (4.21±0.85) d、咳嗽咳痰减轻时间 (3.76±1.34) VS (3.83±1.29) d、肺部啰音减少时间 (4.96±1.17) VS (4.64±1.40) 天,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3%VS97.62%%, 均无统计学差异 (t=0.15、0.18、0.21, χ2=0.33, P>0.05) 。序贯组抗生素静脉滴注时间 (4.34±1.11) d、药物不良反应14.29%低少于持续静脉滴注组的 (14.22±2.54) d、42.86%% (t=12.32、χ2=8.40 P<0.05) 。

3 讨论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正确使用抗感染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及早进行病原菌检查, 对明确致病菌的可选用特异窄谱抗菌药, 在明确致病菌前应选用有效的广谱抗菌素,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早期、足量, 针对致病菌选药, 尽量选用作用快、毒性小的药物, 重视全身综合治疗, 提高治愈率[4]。常规持续静脉滴注抗生素由于时间较长可导致耐药菌株的发生、混合感染及二重感染出现;再者老年人由于血浆蛋白水平较低, 药物与蛋白结合率下降, 同时老年人肾脏功能往往减退, 肌酐消除率下降因而在血浆内药物浓度常增高, 持续静脉滴注抗生素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5], 本文持续静脉滴注组抗生素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2.86%。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取决于抗生素抗菌活性, 在炎症部位的浓度及在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维持的时间[6], 近年来抗生素序贯疗法用于控制感染已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 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原理[7,8]:感染初始阶段, 感染部位细菌大量繁殖, 炎症反应剧烈, 静脉应用抗生素迅速有效地杀菌, 病情改善口服抗生素能够维持感染部位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 维持有效抗生素浓度, 继续起到杀菌作用达到治疗目的。老年肺部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初始阶段虽然临床症状可不稳定, 但除病情无明显恶化, 一般不更换抗生素, 多数患者治疗48~72h静脉给药抗生素迅速杀灭病原体, 异常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开始改善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抗生素序贯治疗起到继续杀菌的作用[9]。肺脏血液循环丰富, 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及左氧氟沙星组织穿透性好, 在肺泡和支气管上皮衬液中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 因此适合应用序贯疗法[10],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研究发展和完善, 各种剂型齐全, 也为实施序贯疗法创造了相应条件。本文两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以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4.11±0.82) VS (4.21±0.85) d、咳嗽咳痰减轻时间 (3.76±1.34) VS (3.83±1.29) 天、肺部啰音减少时间 (4.96±1.17) VS (4.64±1.40) d,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3%VS97.62%%, 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但序贯组抗生素静脉滴注时间 (4.34±1.11) d、药物不良反应14.29%低少于持续静脉滴注组的 (14.22±2.54) d、42.86%% (P<0.05) 。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4

【关键词】前列地尔;序贯疗法;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274-02

糖尿病肾病是患糖尿病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本院对确诊、接受治疗并入选研究的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前列地尔序贯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对结果进行如下的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确诊并自愿接受治疗的10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被纳入研究,均符合诊断标准[1],且根据Mogense糖尿病肾病分型标准诊断为Ⅲ期[2]。其中男性56例,女性48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71.48±3.69)岁,病程5~20年,平均病程(8.27±1.41)年。上述均排除其他原发性肾脏疾病、肝功能不全或者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造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具有药物禁忌症或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且采用随机、单盲法被分作两组,各为52例。而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得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资料科比。

1.2 治疗方法

纳入研究这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低盐、低脂、优质蛋白质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血压、血脂异常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降压、降血脂药物治疗。另外,对照组患者同时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后,继续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则前2周的治疗同对照组,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口服贝前列素钠片40μg/次,3次/d,连续使用2周。4周作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于入院第2d和疗程结束时,采集患者清晨空腹时静脉血,检测其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同时留取患者24h尿液,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1.4疗效判定[2]。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24h尿蛋白下降50%以上,肾功能恢复正常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24h尿蛋白下降30%~50%,肾功能明显改善为有效;24h尿蛋白下降30%以下,肾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建立数据库并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计算总有效率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两组间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临床疗效[n(%)]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5226141240(76.92)观察组523811349(94.23)a注:与对照组进行比较,aP<0.05。

2.2肾功能各项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SCr、BUN、UAER水平分别为(54.73±11.21)μmol/L、(5.12±0.68)mmol/L、(94.37±18.65)mg/24h,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肾功能各项指标( X±s)

组别例数时间SCr(μmol/L)BUN(mmol/L)UAER(mg/24h)对照组52治疗前98.45±16.377.76±1.15228.34±21.67 治疗后76.38±15.44b6.24±0.97b187.52±23.41b观察组52治疗前99.62±18.067.89±1.23226.89±24.83 治疗后54.73±11.21ab5.12±0.68ab94.37±18.65ab注: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比较,aP<0.05;与同一组治疗前进行比较,bP<0.05。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以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等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并发症,又被称为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临床上患者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其发展到后期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或死亡的主要原因。

DN患者的早期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高灌注、高血压、高滤过状态,进而导致肾小球肥大和毛细血管基底膜的增厚,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晚期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3]。蛋白尿的出现是DN患者肾小球受损的重要标志,对于早期患者会出现持续微量蛋白尿,此时是临床诊断和进行治疗的关键时期,如果不积极采取有效治疗,一但开始出现大量蛋白尿,则表明患者的肾功能将迅速恶化且不可逆转,导致其最终进入终末期肾病,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且难以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在DN早期对蛋白尿进行有效控制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损害的关键所在[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前列素钠序贯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前列地尔治疗的对照组,且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前列地尔为前列腺素E1(PGE1)的一种靶向制剂,可迅速、有效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并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肾血管阻力和毛细血管压力,改善肾小球的高灌注、高压力和高滤过状态,从而降低尿液中蛋白含量,起到改善患者肾功能的作用。但是前列地尔应用可能会对患者血管产生刺激,因而无法长期静脉注射,造成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无法跟进。贝前列素钠是一种口服的PGE1类似物,其药理作用与前列地尔具有类似性。患者在列地尔治疗基础上继续口服贝前列素钠片进行序贯治疗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尿蛋白,保护其肾功能[5]。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7(41):7-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233.

[3] 孫永艳,杨叶虹.前列地尔序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1):1262-1265.

[4] 张浩,罗丹.前列地尔序贯疗法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356-5358.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5

关键词:序贯治疗法,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

目前,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 的发病率已明显上升, 成为常见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类免疫力的下降, 尤其耐药菌株和新病原体的不断出现, CAP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很大变化, 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 为了寻找一种既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医疗费用的治疗方法, 该院采用了抗生素序贯疗法对62例CAP患者进行治疗, 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该科资料统计, 治疗的CAP患者有62例, 住院前5 d内均出现发热、咳嗽、中性粒细胞计数>72%, 外周血白细胞>12×109/L。排除其他肺部疾患, 且没有多系统病变的情况下, 将62个临床病例按随机原则划分为甲乙2组, 甲组30例 (序贯治疗组) , 乙组32例 (对照组) 。

1.2 治疗方法

甲乙两组CAP患者在坚持止咳、对症治疗的情况下, 甲组先采用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胞哌酮舒巴坦, 5 d左右后, 病情基本稳定, 达到序贯治疗的标准后接着用同类抗生素口服, 总疗程7~9 d;对照组需要持续进行静脉滴注头胞哌酮舒巴坦, 疗程8~10 d。

1.3 序贯治疗的纳入标准

(1) 静脉用药后, 病情好转或者稳定, 体温恢复正常; (2) 口服能耐受, 无胃肠功能紊乱或吸收障碍, 如呕吐及腹泻; (3) 无同时口服其他抗生素或能引起药物互相作用而影响吸收的药物; (4) 对口服药无过敏史。

1.4 疗效的诊断标准

1.4.1痊愈

发热、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 体温稳定, 咳嗽症状也有所缓解, 肺部罗音消失;无效:仍持续发热, 咳嗽无缓解或加重, 肺部体征明显。

1.5 统计方法

甲乙两组的疗效采用χ2检验, 其他如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的对比采用t检验。

2 结果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的比较, 见表1。

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 (含肺泡壁, 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 而在其住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感染CAP的主要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以及混合病原体, Barlett[1]分析北美15篇文献报道, 肺炎链球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目前治疗CAP比较有效的主要是抗生素序贯疗法, 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生素至体温恢复正常, 在临床症状消失后2~3 d, 总疗程1210 d。静脉滴注病情好转的同时, 可配合口服一定量的抗生素, 这就是在国内备受重视的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抗生素治疗药应尽早开始, 首剂治疗争取在诊断CAP后4 h内使用。

该文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显示, 抗生素的序贯治疗法有一定的优势。两组在总的治疗效果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序贯疗法组的住院时间 (8.26±1.03) d与静脉滴注的时间 (9.46±1.12) d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序贯疗法的总的治疗费用 (4 387±82) 元与静脉滴注的费用 (5 324±72) 元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该文结果表明序贯疗法的临床意义:在相同的疗效下, 节省了医疗资源和治疗经费, 最重要的是减轻了患者静脉滴注致感染疾病的痛苦, 缩短治疗病程, 也减少了院内的交叉感染机会, 提高健康生活质量。因而, 国内提倡抗生素的合理利用, 序贯治疗法也得到了大量的实施和推广。据有关资料显示, 因得肺炎住院的患者主要是通过静脉给药途径, 我国抗生素用药量占据了药物总金额的40%左右[2], 所以在序贯疗法普及应用时, 应当规范其使用方法和临床指标。

在运用抗生素的序贯疗法时, 并非所有的药物都可用于序贯疗法, 用来提供序贯疗法的药物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 (一般>50%) , 并在感染组织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 与静脉使用有相同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和同样的临床效果。另外, 使用序贯疗法时, 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实施, 考虑到口服药物的顺应性、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 以及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还有就是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问题[3]。

目前国内众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 抗生素序贯疗法的经济地位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理学资料也显示了口服抗生素有着很好的耐受性和生物利用度。尽管抗生素的贯疗法有很多优势, 但是也不能滥用、乱用, 在坚持治疗原则的前提下, 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 合理用药, 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Bart lett JG.IDCP guidelines: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J].Infect Dis Cl in Pract, 1996 (5) :147-167.

[2]徐君, 李大魁.头孢曲松头孢布烯序贯治疗中度及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 1999, 34 (9) :628.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我院儿科诊治的CAP患儿共280例,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及口服药物有困难者,并获得家长知情同意。280例患儿其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3],男150例,女130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年龄(5.8±2.1)岁;病程1~6d,平均(2.7±1.3)d。患儿均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咳嗽、气喘,或伴有发热,查体肺部可闻及固定湿性罗音,胸片可见斑片状阴影,并排除结核等其他肺部疾患。2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经验性(根据患儿肺炎严重程度、年龄、胸X线片特征以及本地细菌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等而选择抗生素)[4]给予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等)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等)持续静脉用药;治疗组采用SAT:根据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选择同类的抗生素,静脉给药3~5 d,待体温正常、外周血白细胞正常以及咳嗽减轻等病情明显改善后改为门诊转换同类药物口服。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5]:治愈:治疗3~5 d后体温正常,6~12 d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血常规正常;显效:治疗3~5 d后体温正常或明显下降,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基本正常,血常规基本正常;有效:治疗3~5 d后体温下降,症状、体征好转,血常规基本正常;无效:治疗5 d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平均住院时间。(3)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和霉菌性口腔炎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U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药物不良反应和医疗总费用比较

治疗组住院时间短(P<0.01)、药物不良反应少(P<0.05)、医疗总费用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肺炎是儿科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CAP占90%以上[6],其发病数、病死数均居小儿疾病之首。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细菌多于病毒,因此,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使用抗生素最多的是肺炎。以往习惯的治疗方法是抗生素经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用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总疗程10~14 d,这无疑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院内感染的机会;而且目前国内儿科普遍存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每天静脉滴注1次的情况,尤其是在门诊使用,不符合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效学。因为该类抗生素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为了达到最高细菌清除率,为了使其血清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之后持续的时间达到用药间隔时间的40%以上,就必须每6~8h使用1次。

SAT是指在感染初期阶段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2~3 d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口服抗生素。SAT实质是确保在抗感染疗效的前提下同种抗生素或抗菌谱相仿抗生素之间用药途径和剂型的及时转换[7]。其理论依据是在感染的早期阶段,感染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细菌数量多,炎症反应也剧烈,早期静脉给药可使感染部位较快地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并迅速杀灭病原体,当病情改善及稳定后,给予口服治疗量的药物,可维持炎症部位的药物浓度,起到继续杀菌的作用[8]。肺炎患儿早期症状重,病原体大量存在,早期静脉给药可使感染部位较快地获得有效药物浓度,并迅速杀灭病原体,当患儿的临床症状在短期内明显改善之后可改为口服治疗。一般除深部组织感染如细菌性脑膜炎、骨髓炎等以外,口服足量有效抗生素能进入大部分组织达到一定浓度控制炎症;另外肺部血供丰富,对抗生素的渗透性好,口服抗生素,生物利用度高,部分药物口服治疗和静脉给药可起到同样的效果[9],是SAT治疗小儿CAP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研究的发展和完善,其各种剂型齐全,也为实施SAT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疗效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平均住院天数(P<0.01)、药物不良反应(P<0.05)及医疗总费用(P<0.01)方面治疗组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使用SAT治疗小儿CAP与传统全程静脉用药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外,还可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减少长时间静脉输液造成的毒副作用以及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减少患儿留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机会。同时在我国当前,SAT可以减少每天1次静脉滴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头孢曲松外)的不妥当用法,更符合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原则,也是顺应医疗市场的举措,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生素,序贯疗法,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参考文献

[1]Stein R T,Marostica P J.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Paediatr Respir Rev,2006,7(1):136-137.

[2]钟振华.从序贯疗法到合理用药[J].中国处方药,2009,22(3):29.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9.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下部分)[J].中华儿科杂志,2001,6(39):379-383.

[5]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1-1181.

[6]李欣辉,姚臻.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14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22):1788-1789.

[7]熊明芳.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9):7.

[8]韩效伟,吕菁.小儿抗生素的序贯疗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0,31(12):9.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MPP诊断标准[3], 该研究中选取该儿科治疗的MPP患儿80例, 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所有患儿早期有刺激性干咳、气喘等症状, 后期出现白色粘液痰, 肺部有固定性干罗音, X片显示多例患儿肺门阴影增粗, 肺纹理增粗。排除有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史、先天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的患儿。观察组40例,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5个月~12岁, 平均 (6.4±2.9) 岁, 病程1~8 d, 平均 (3.7±1.1) d;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个月~13岁, 平均 (6.2±3.3) 岁, 病程2~7 d, 平均 (3.9±1.3) d。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 止咳化痰平喘, 雾化吸入, 必要时氧疗, 加强护理, 禁用实验所需抗生素外其他抗生素。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贯序疗法, 前4 d使用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150~200 m L静脉滴注 (东顺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20259) , 10 mg/ (kg·d) ;病情稳定后停止静注4 d, 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 (中美合资辉瑞制药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60167) , 10 mg/ (kg·d) , 连续服用3 d, 间隔4 d后为1个疗程结束, 持续2~3个疗程。观察组先给予乳糖酸红霉素 (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43020028) 静脉滴注, 30 mg/ (kg·d) , 1次/d, 连续静滴4~6 d。在静滴前30 min蒙脱石散口服2 g。体温下降之后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 10 mg/ (kg·d) , 连续服用3 d, 间隔4 d后为1个疗程结束, 持续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儿症状改变、不良反应情况、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及各系统功能。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肺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疗效指标[4]:治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消失, 胸片提示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改善, 胸片提示肺门阴影基本吸收;有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部分改善, 胸片提示肺门阴影局部吸收;无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用SAS 18.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平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仅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 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尤其学龄期儿童为易感人群, 以飞沫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 以发热、剧烈咳嗽为主要体征, X胸片有肺门增生性阴影, 血象偏高, 如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5]。肺炎支原体膜表面蛋白质 (P1蛋白) 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是其粘附致病的主要机制成分。目前临床上检查支原体感染最佳方式为血清学检查, 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出现表面有近期感染, 一般感染后一周作用阳性率较高。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因此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等抗生素敏感性低, 临床上常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支原体蛋白合成进行抑制[6], 机制为抑制支原体内部蛋白质合成和遗传物质复制。临床上选用何种治疗方案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红霉素是传统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应用广泛, 有首剂效应, 即首次使用红霉素可再血清中保持较高浓度, 对杀灭支原体, 控制感染有良好疗效。但长期应用红霉素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 停药后可发生病情反弹, 红霉素对静脉壁刺激性大, 静脉穿刺部位可发生静脉炎等, 一般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1%。另外代谢途径中有细胞色素P450参与反应, 应用时间较长后会产生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是红霉素A9-酮基脂化后经Becklman重排、扩环、还原和N-甲基化等反应得到的新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7], 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耐受酸性, 半衰期较长达70 h, 血药浓度较高, 可在体内广泛分布, 杀菌作用明显, 服药次数少, 患者依从性高。阿奇霉素对支原体P1蛋白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降低细胞膜穿透性。肺部血液供应较丰富, 有良好的的药物渗透性, 使用阿奇霉素时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可达到相似疗效。药代动力学上属于多房室模型, 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 有效达到病灶部位, 在炎症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为其他正常组织中六倍以上[8]。另外, 阿奇霉素耐酸性佳, 粪便排出时多为原形, 毒副反应小。贯序疗法是目前临床普遍开展的用药方法, 即病情初期选择静脉滴注用药, 控制和改善症状, 待好转后改为口服用药, 不但可持续疗效, 且降低静脉用药带来的医疗成本。小儿支原体感染后抗感染治疗一般需要维持4周以上, 故选择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既发病初期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血清浓度高, 抑制支原体蛋白合成, 控制感染, 病情好转后再用阿奇霉素口服组织中药物浓度高, 消除小儿肺部炎症, 达到减轻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和防止因单用阿奇霉素的价格昂贵所产生的费用。临床研究发现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同时, 加用以盐酸氨溴索为主要成分的沐舒坦, 可稀释支气管中的痰液, 改善肺泡通气, 清除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组胺等炎症因子, 与抗生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观察组有效率可达98.7%。

该例研究中, 为对比两方案治疗小儿MPP的效果和安全性, 选取80例MPP患儿进行分组对比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 用药1周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住院时间较短也不超过1周, 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5%, 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贯序治疗MPP疗效显著, 迅速缓解支原体血症, 控制感染, 安全性可靠, 容易被患者接受, 还减轻了医疗支出。

综上所述, 对小儿MPP使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互补两药不足, 疗效肯定, 症状改善快, 减少住院时间, 安全有效, 无明显毒副作用, 明显提高患儿的预后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 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于该院儿科治疗的MPP患儿80例, 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滴注, 观察组给予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滴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肺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结果 经随访观察记录,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高, 平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小儿MPP使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互补两药不足, 疗效肯定, 症状改善快, 减少住院时间, 安全有效, 无明显毒副作用, 明显提高患儿的预后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

参考文献

[1]刘天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5) :549-551.

[2]马静.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4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2z) :220-221.

[3]胡晓燕, 牛楚军, 张红涛.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21) :1702-1703.

[4]庞格加莆, 巴哈提努尔, 吴海燕.阿奇霉素口服与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06, 17 (1) :78, 25.

[5]Morozumi M, Takahashi T, Ubukata K.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pneumoniae: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s and clinical aspects of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J Infect Chemother, 2010, 16 (2) :78-86.

[6]曾兰芳, 陆伟蓉, 毛海荣, 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儿科临床杂志, 2002, 20 (3) :134.

[7]袁壮, 董宗祈, 胡仪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8) :449.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8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胃炎,序贯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2]。有研究报道,消化性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5%~10%[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H pylon)是消化系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4]。近20年来,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是胃肠病研究中的热点,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示幽门螺杆菌研究中的重点。已证实随着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发生率的上升,传统标准三联疗法对Hp根除率普遍下降[5,6]。笔者于2008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序贯疗法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12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0月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且经内镜检查、胃黏膜尿素酶试验检测示Hp阳性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三次庐山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制定的诊断标准[5];(2)患者有明显异常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3)经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法检测示Hp阳性。(4)排除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或合并有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5)无消化系大出血和幽门梗阻、穿孔等并发症;(6)4周内未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抗酸等药物治疗者;(7)未系统接受过根除Hp治疗,且无治疗药物过敏者或禁忌症者。共入组250例,其中男性154例,女性96例,年龄21~70岁,平均(46.8±8.5)岁;消化性溃疡102例,慢性胃炎148例。将入选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5例,两组在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序贯疗法,即:前5日采用阿莫西林(1.0克,每日2次口服)+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口服)治疗,后5日采用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口服)+替硝唑(0.5克,每日2次口服)+克拉霉素(0.5克,每日2次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即:阿莫西林(1.0克,每日2次口服)+奥美拉唑(20毫克,每日2次口服)+克拉霉素(0.5克,每日2次口服)+替硝唑(0.5克,每日2次口服)治疗,疗程为10日。

1.3 疗效判断标准

(1)治愈:Hp清除,溃疡消失或转为瘢痕期,上腹痛、泛酸及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消失。(2)显效:Hp清除,溃疡消失但周围仍有炎症,上腹痛、泛酸及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缓解。(3)有效:Hp清除,溃疡面积缩小在50%以上,上腹痛、泛酸及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基本缓解。(4)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Hp仍存在,临床症状未改善,病情加重。总有效率以治愈+显效+有效进行统计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

由表1可知,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PP数据集为89.60%、ITT数据集为85.60%,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PP数据集为78.40%、ITT数据集为75.20%,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两个数据集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χ2值(PP)=5.833,χ2值(ITT)=4.290,*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χ2值=4.290,*P<0.05

2.3 副反应及不良事件

治疗组有4例出现恶心,4例头晕,3例轻微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8.80%(11/125);对照组2例出现乏力,2例出现腹泻,1例出现皮疹,头晕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60%(7/125)。两组患者的副反应及不良反应均表现为轻中度不适,未进行特殊处理,患者均能够耐受,服药期间或疗程结束停药后不良反应症状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呈世界范围分布,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且有Hp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特点。已证实,Hp感染几乎全部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人体清除较为困难,进一步发展会转变为慢性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经济落后、居住环境差及不良卫生习惯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我国固定人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90%[7]。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自身的消化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8]。其中消化性溃疡主要是因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程度、消化道粘膜的损害、胃粘膜的保护等相关因素及患者自身防御失去平衡等因素所引起。有研究报道,在我国高达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5%以上的胃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9]。因此有效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治疗消化性溃疡、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的重要途径。

随着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率的上升,克耐药菌株的出现,拉霉素、阿莫西林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标准三联疗法的疗效开始逐年下降[10,11]。近年来,四联疗法规避标准三联疗法越来越被消化科医生重视。本组研究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四联疗法基础上抗生素服药顺序不同的序贯疗法,并与四联非序贯疗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PP数据集为89.60%、ITT数据集为85.60%,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PP数据集为78.40%、ITT数据集为75.20%,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两个数据集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推测序贯疗法过程中克阿莫西林与奥美拉唑联合后,克拉霉素与替硝唑更易接触幽门螺杆菌;此外,序贯疗法阿莫西林中5日诱导期可能增加细菌对以后克拉霉素的敏感性。可见,序贯和足疗程是解决Hp相关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有效方法,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深入探讨其确切机理。

参考文献

郭静尹.消化性溃疡复发相关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30~31

张静.256例消化性溃疡疾病患者诊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106~1107

余志刚.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9(14):30~32

文静,陈义华.10天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HP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3):427

李娜,李海玲,郝立然,等.餐后序贯与非序贯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1):806~807

胡伏莲.幽门螺杆菌耐药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7~12

胡伏莲.第三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若干问题共识报告[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8;6(3)13~18

赖荣昌.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1):13~14

武陵.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5):4

李娜,李海玲,郝立然,等.餐后序贯与非序贯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1):806~807

抗生素序贯疗法 篇9

【中图分类号】R656.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688-011病例资料

性别:男217,女163; 溃疡部位:十二指肠球部153,胃窦138,胃大弯89;溃疡大小:0.2cm-1cm 89,1cm-2cm152,2cm-4cm 74,4cm-5cm 45;单发270,多发110;年龄:12岁-25岁125,26岁-35岁 147 ,36岁-45岁 93,46岁-55岁 46,55岁以上 28;出血 174;无出血 206; 疼痛 317,无痛 63;反酸 197;便秘 173;Hp+ 380;腹胀 199;贫血186;食道炎 117。

2治疗方法

分组方法:随机分组

治疗组第一阶段:抗Hp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第二阶段:奥美拉唑/丽珠得乐+金双歧/乳酶生 3-5W。

对照组第一阶段:抗Hp 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第二阶段:奥美拉唑/丽珠得乐3-5W。

治愈标准:

3治疗结果

采用大便染色检查收集二阶段治疗前后有益菌种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致病菌大肠杆菌、消化链球菌的检出例数,选取第二阶段治疗前后细菌检出例数进行统计学处理。

P≤0.01

4经验总结

4.1文献报道抗幽门螺治疗的同时常使胃肠道正常菌群丧失殆尽,非消化道常生菌增多,治疗后大肠埃希氏菌、消化链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产气真杆菌等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特美丁等药耐药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P值<0.05);有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大量耐药金葡菌生长,其中2例金葡菌对所有抗生素耐药;1例治疗后出现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呈多重耐药。治疗后超广谱B一内酰氨酶阳性的消化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赛氏葡萄球菌、普氏梭杆菌、肺炎致病性链球菌群等分别增加了26.2% 、33.3% 、28.6% 、35.3% 、28.6%显示,肠道中原先无某种耐药菌株,由于正常菌群敏感株的杀灭,肠道对耐药菌株抗定植能力减弱,从外界摄入的耐药菌株则易于定植于肠道,即易于从无耐药状态转变为携带耐药菌株状态,并可大量繁植,而正常人群中庞大的耐药基因库是致病性耐药株流行的潜在危险 [1]。

同一文献显示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后益生菌肠杆菌、葡萄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消化链球菌、梭菌、乳杆菌、真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1],导致病人消化吸收不良,因此有必要在抗Hp治疗阶段结束后及时补充正常菌群,以促进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补充外源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对肠道厌氧菌有扶持作用,并能减少细菌移位,丽珠肠乐、堵菲康均含有双歧杆菌,培菲康还含有乳酸杆菌、肠球菌,体外研究证实:双歧杆菌通过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和分泌抑制因子来抑制大肠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文献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外源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使患者肠道内有益菌种量增加,产生明显的抑菌作用: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环境中的pH值,促使厌氧菌生长和繁殖,从而纠正了肠道菌群失调。H-RA或PPI加两种抗生素的方案,已是国际消化界公认和推荐的根陈Hp方案之一。在此基础上联用微生态制剂,可有效地防治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腹泻、腹痛等副作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经生物工程技术驯化的双歧杆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内毒素血症[3]。我们用医院普遍可以开展的简易方法检验证实了上述文献提出的现象,采用二阶段序贯疗法旨在提高对微生态的被动清除和主动重建恢复的认识和重视,把重建恢复纳入常规治疗方案中,从而完善了单纯抗Hp治疗的不足,更符合人体自然微生态的要求,防范了致病菌感染二次感染的机会。

4.2在医院覆盖的社区范围内抗Hp治疗有必要使用共同的初治方案和有效的复制方案,以避免滥用药物造成Hp菌株变异,耐药菌株和耐药率增加,本院在覆盖80万人口的区域内推荐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丽珠得乐 1-2W,以呋喃唑酮+甲硝唑作为备选方案,规范了治疗,减少了复发率。复制时易调整用药。

4.3抗Hp首选方案绝大部分人适应性好,无不良反应,部分出现轻微反应,劝其用满疗程,个别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严重时应换用新的治疗方案。

4.4对于反酸或饥饿感、食道反流、活动性出血病人应首选含质子泵抑制剂方案,反之没有上述表现者选用含丽珠得乐方案。

4.5必须坚持餐前30分钟-1小时用药。

4.6加強对症处理:上腹胀加用吗丁林,全腹胀加用西沙比利,便秘加用麻仁丸,腹痛加用654-2片/达喜。

4.7合理膳食,补充造血物质。

参考文献

[1]陈渝萍 梁玉环等,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临床内科杂志 2003年2月第20卷第2期J,69-71.

[2]叶玲梅,龚树良,微生态制剂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副作用的防治,Herald of Medicine Vo1.21 No.1 Ja.ua~-2002,44。

序贯疗法根治Hp的临床疗效分析 篇10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科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20例患者, 男60例, 女60例, 年龄18~60岁;其中消化性溃疡56例, 慢性胃炎6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经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或胃镜Hp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患者, 符合《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 具有Hp根治治疗的指征;首次接受Hp根治治疗;治疗前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生素等药物。

1.3 治疗方法

标准治疗组:奥美拉唑20 mg, Bid+阿莫西林1.0 g, Bid+克拉霉素0.5 g, Bid, 疗程7 d;序贯治疗组:前5 d:奥美拉唑20 mg, qd+阿莫西林1.0 g, Bid;后5 d:奥美拉唑20 mg, qd+克拉霉素0.5 g, Bid+甲硝唑0.5 g, Bid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均由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 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序贯治疗组60例, 复查Hp阴性患者50例, H.pylori根治率达83.3%;标准治疗组, 复查Hp阴性患者39例, H.pylori根治率达6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序贯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93.3%, 76.6%, 8.3%, 效果优于标准治疗组,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根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报告》推荐一线根除Hp的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 (PPI) 或雷尼替丁枸盐酸铋 (RBC) 为基础加两种抗生素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联合使用的经典7 d三联疗法。但近些年来, 大量的临床流行数据显示, 标准三联幽门螺杆菌根治率显著下降, Hp耐药率增高。有数据显示, 标准三联疗法Hp根治率由最初的80~96%下降至66.6%。因此寻求新的Hp根除率高避免其耐药率的治疗方案, 是国内外学者共同的目标。“序贯疗法”就是在此基础上作为经典的7 d三联疗法的补充与创新由意大利学者De Franceso首先提出的, 即前5 d予PPI联合阿莫西林二联用药, 后5 d予PPI, 克拉霉素及替硝唑三联用药的“10天序贯疗法”。有数据报道, 序贯疗法的Hp根除率高达98%[1]。

在我国, 有学者对序贯疗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证实, 序贯疗法对Hp的根治率显著。李红菊观察102例胃溃疡患者, 发现序贯疗法的疼痛缓解时间, 溃疡愈合率, 有效率优于标准三联疗法[2]。袁开胜[3], 乔日升[4], 黄晓曦[5]等亦有类似报道, 但蒋小猛[6]等研究发现虽然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高于治疗组,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采用10 d序贯疗法和标准三联对Hp感染阳性患者进行根治治疗, 对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分别为:93.3%, 83.3%, 76.6%, 8.3%, 上述指标序贯疗法的临床效果高于传统的标准三联疗法与文献报道一致。

摘要:目的 观察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 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消化科就诊的120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标准治疗组给予7d三联疗法, 序贯治疗组予10d序贯疗法, 比较两组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与标准治疗组比较, 序贯治疗组Hp根除率, 有效率, 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分别为:83.3%, 93.3%, 76.6%, 8.3%, 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标准治疗组, Hp根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10d序贯疗法在Hp根除率标优于准7d三联疗法, 但在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方面二者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序贯治疗,Hp根治,三联疗法,疗效

参考文献

[1]Zullo A, Rinaldl V, Winn S, et al.A new highly effcective short-ternthera-py schedul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Aliment Phar-macolTher, 2000, 14 (6) :715-718.

[2]李红菊.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对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93-94.

[3]袁开胜, 邹绍静.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17) :145-147.

[4]乔日升.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1 (4) :50-51.

[5]黄晓曦, 田慧, 江雪梅, 等.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 2011, 18 (2) :191-193.

上一篇:员工的离职下一篇:用户生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