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合作

2024-07-16

学术科研合作(精选12篇)

学术科研合作 篇1

1 网络论坛及其发展

网络论坛, 也叫网络社区 (Network Community) 、虚拟社区 (Virtual Community) 或在线社区 (online Community) 。1993年瑞格尔德 (Haward Rheingold) 在《网络社区》 (The Virtual Community, 1993) 一书中最先提出网络社区定义[1], 将其界定为:一群主要媒介为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 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 所形成的团体。甚至每个成员皆在社群中具有身份, 并具有某种规范的共识。目前网络社区的表现形式有论坛/讨论组、即时通讯 (QQ学术群、MSN讨论群) 、电子邮件、新闻群组、网上校友录、博客、网络聊天室、个人主页空间、交友/社区俱乐部等[2]。

斯米思 (Smith, 1999) 认为, 网络社区是通过电讯传播网络, 显著地发生在与经由计算机所连接起来的一组进行中的许多方面的互动。P.库伯斯 (Pricewaterhouse Coopers) 提出, 网上社区应以“会员之间的归属感”为中心, 并由以下几大要素来强化:对品牌的认同;对其他会员具有强烈的志同道合的感觉;可以藉由网站产生会员之间彼此的互动;对该网络社区的发展有参与的机会;会员之间能借由该网络社区产生并拥有共同利益。Haward Rheingold将网络社区界定为:一群主要媒介为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 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 所形成的团体[3]。本文主要讨论学术性比较浓的网络学术论坛。

史密斯[4]认为, “一个网络社区是通过电讯传播网络, 显著地发生在经由计算机所连接起来的一组人进行的许多方面的互动”。要成立一个社区由下列四个条件构成:A、要有联络的手段, 要保障网络社区会员可以畅通有效地进行在线交流 (技术层面) ;B、要有主题, 然后根据这些主题, 进一步地讨论和互动 (技术层面) ;C、要建立会员之问的忠诚度, 并在情感、心理、兴趣上产生交流, 彼此联系在一起 (精神层面) ;D、必须要建立规范 (精神层面) 。本文则以小木虫论坛为例对网络论坛中的科研合作行为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论坛中参与者的科研合作诉求、科研合作行为、科研合作效果、科研合作保障机制等内容。

2 网络学术论坛中的科研行为分析

合作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 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或各自利益而进行的相互协调的活动, 也是为共享利益或各得其利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互动过程[5]。合作的结果是共享其利或各得其利。从总体上看, 合作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 合作是一种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第二, 合作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行为, 是合作各方为达到共同目的或各自利益而采取的一种相互配合的活动。第三, 合作的本质是共享其利或各得其益[6]。而科研合作就是科学工作者为了达到生产新的科学知识这一共同目的或实现各自的科研目标而进行的协同互助的科学活动。科研合作贯穿于科研活动诸要素之间。

当前, 网络学术论坛已经成为学术思想汇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以小木虫学术论坛为例来分析这种学术论坛中的科研合作行为及运行机制, 为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提供帮助。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 成立于2001年3月1日, 是一个独立、纯学术、非经营性的免费个人论坛。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学术前沿站点, 为中国学术研究提供免费动力, 倡导学术的交流与共享。访问域名是:emuch.net。小木虫论坛已发展成为拥有会员近30万, 日访问量将近30万流量, 涵盖化学、化工、医药、生物、材料、食品、理工、信息、经管、外语等10个学科门类的专业性学术科研交流合法论坛 (京ICP备05001187号) 。会员主要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博硕士研究生, 企业研发人员, 这里拥有旺盛的人气、良好的交流氛围及广阔的交流空间, 已成为聚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资源、经验交流平台[7]。目前共有论坛94个, 主题数约62万多, 帖子数约65万, 平均每个主题被回复次数9.28, 平均每日新增帖子数3166, 注册会员588234个[8]。

2.1 科研合作诉求

网络学术论坛的主要参与者是科研用户, 主要来自国内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博硕士研究生, 企业研发人员。这些用户大多具有较高学历, 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各种涉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他们主要是利用论坛中的各种资源作为他们研究的素材或对象, 这关系到他们在科研方面的成本和研究的进程。他们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内容的专业性:科研用户需求满足研究专业性和针对性的资源, 需要更深入的内涵与性质揭示;第二, 服务的及时性。获取资源与服务的时间要求苛刻, 所需的资源、信息与本身从事的专业和研究课题密切相关, 是实现其价值的必然选择, 为此, 在时间节点上有严格要求, 往往和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的时间节点重合;第三, 需求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科研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从继承、累积和探索的角度系统地掌握完整的资源信息;第四, 需求的连续性和针对性:伴随着科研项目, 及对资源的研究的进展而产生对资源与服务的需求, 往往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在诸如小木虫这样的网络学术论坛中, 参与者的需求更是呈现出多元化信息的需求, 包括资料、文献、工具、软件、消息等方面的需求;由国家、地区性的书目情报需求转向对全球信息需求;对文献的需求转向对浓缩的、序化的学术信息特别是一些非正式信息的需求, 例如小木虫论坛中的科研经验版面, 主要为分析、评论性二次文献, 会使参与者感到共鸣;另外分出、催化、环境、有机、化工、晶体、高分子、材料、纳米、物理、药学、医学、生物、食品、理工、信息、经济、理财、管理、地学等专门学科的专题服务, 并提供学术求助、翻译求助的咨询服务等;小木虫论坛参与者的关注点比较集中, 例如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博硕士论文、科研报告等方面的各种信息需求。

2.2 科研合作契约

网络社区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失真和迷失, 特别是目前网络社区管理基本源于个体的社会道德, 学术论坛中则主要靠参与者的学术道德和科研诚信, 没有有效的法制手段。网络学术社区的健康发展需要参与者之间真实、有效的网络心理契约。契约最初是合约、合意, 双方都同意在未来的这件事情上要这样做, 不能那样做。而网络心理契约是非正式的、含蓄的、具有默契的。网络心理契约是一种参与者行为规则的彼此认同和可预测性程度, 这显然对于网络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事情。网络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成员间在心理层面共享的、比较一致的互动行为规则。这些规则表现在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过程中。只有网络社区成员之间, 以及网络社区会员之间以及不同的网络社区之间建立了良好健康的网络心理契约, 才能使一个网络社区有效地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9]。

网络社区成员之间契约的形成关键点在于有共同的信念和追求, 准确把握参与者的心理状态, 使其在网络社区中科研活动的角色较为固定, 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科研合力。在小木虫论坛中, 科研合作契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共同的科研兴趣。参与者都期望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某一方向或某一内容做出科研成果;第二, 自由式表达。语言风格不限、发布时间和区域不限[10];第三, 角色之间的认同。所有参与者在科研合作方面有着相同的价值观、相互认同。第四, 主题突出。知识点高度聚类, 并形成知识库供利用, 这样知识和信息得以共享与传承。而且通过热点置顶、难点搜索、主题与分类相结合、讨论小组设置的切入点满足各个学科、各种身份、科研人员不同的需求。

2.3 科研合作规范

网络论坛的规则主要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坛运行的必要基础。即由国家颁布的关于互联网使用的法律法规。如小木虫论坛遵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第二部分是论坛内部的规范, 是由小木虫论坛本身依照上述法律、法规而制定的专门适用于各自论坛的相关规则。其中, 参与者角色及其权限显得尤为重要, 是基础性的合作规范, 管理员、版主、游客等在论坛中有不同的权限, 针对管理员有《管理员管理规定》, 针对斑竹有《斑竹管理规定》, 针对社区一般成员有《处罚规定》等。此外还有《金币制度》、《通行币制度》、《版主制度》、《社区删帖标准》、《ID管理制度》等规则。

金币, 作为小木虫论坛的一种虚拟参数, 拥有金币可以查看被限制的资源 (金币数越多, 用户在论坛查看帖子受到的限制越少) 、换取超级通行币 (查看限制级别的帖子) 、论坛求助 (在求助版发布帖子, 用户必须要支付金币给回答者。用户支付的金币数目越多, 用户的问题被别人回答的可能性就越大, 越快的被解决) 、获取下载流量 (金币来购买流量) 。而金币的获取是免费的, 但是却需要用户参与论坛讨论或者提供其他用户可能需要的资源:例如点击广告、论坛每日派送红包、参与论坛活动及讨论、回复别人提问帖帮助解答问题, 发布好的资源帖。

2.4 科研合作保障机制

2.4.1 斑竹的导航与监督机制

小木虫论坛采用斑竹控制式管理 (expert control) 。在类似的学术论坛中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成本越来越低, 而处理信息的成本 (例如“时间”) 占了越来越大的比重, 信息的费用超过一定限度时, “雇佣”比较专业的斑竹成为合理的选择, 这就要求斑竹具有相当强的专业知识水平、文化层次、操作技巧、人格魅力等。他们专门将专业知识与其它类别的信息适当整合 (做合集、删贴子等) 的工作以应付参与者的大众需求, 达到深层次的知识共享与科研合作。

2.4.2 版规的约束机制

规定了发表内容与本讨论区主题不符、张贴广告、重复发帖、大量转贴等违例行为。凡属违例行为, 管理员或版主有权编辑、转移、锁定甚至删除帖子, 并视情节轻重扣除个人金币, 以示警告。屡屡违规者, 管理员将注销其注册名并阻止其登录IP。

2.4.3 和谐轻松的互助氛围

小木虫鼓励各种学术探讨, 提问获得解答后, 在帖子最后注明问题已解决, 并鼓励获得帮助的用户对资源提供用户表示感谢, 使互相之间的气氛更加和谐。而即使是参与者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也可以将该帖“顶”起来, 从而使得该帖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尽早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2.5 科研合作效果

2.5.1 资源利用方面

主要表现为:

(1) 资源提供与资源获取的互动方式。新用户注册约72小时后可以在论坛发帖。随着其他用户关注的好帖的发布, 用户的金币在增加, 同时用户的级别也在上升 (虫子级别与金币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 级别的升高, 用户在论坛的权限 (论坛权限) 也在变大, 一些较低金币限制的资源, 不用通行币也能看了。对于文件上传基本没有限制, 可以通过分卷压缩的方法将一个较大 (<10M) 文件变成几个连续的小文件 (符合相应的上传权限) 后依次上传。大于10M的文件可以通过G宝盘、网络储藏室等方法与虫友分享, 同时用户可以到其他用户提供的共享方式中分享其提供的资源。

(2) 避免资源重复, 保证了共享信息资源的质量。发贴前可以对小木虫站内的资源, 进行全面详细的全文搜索, 避免发重复帖。从而可以维护论坛讨论主题的学术性和纯洁性, 使广大参与者的讨论在一种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有效阻止泥沙俱下的局面。

(3) 资源的聚类和累积效果。相关主题的帖子最好发在同一个话题之中, 可以使用编辑功能, 也可以以跟帖的形式发表, 以方便查询与整理。

(4) 严格的发帖格式使得发贴提问和帮别人回答问题时都尽量详细。能够清楚表达各个用户之间的资源获取和利用诉求。各版又细分出许多小的板块, 例如基金申请下又分出标书共享、学术信息、经验体会、基金快讯等几个小版面的讨论选题, 也很受参与者的欢迎与热捧。

(5) 序化的帖子保证查询者能够快速进行检索。可根据发帖时间、发帖主题等进行排序。

(6) 资源利用只有通过积累金币来实现, 体现了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而没有金币的话可以在资源利用时间上进行一些调整, 即在每天24点到7点之间进行资源下载, 既保证使用者能够得到确实需要的资源, 又保证了在工作时间 (早8点到晚8点) 高峰时间广大高级虫友 (对论坛资源贡献多) 的网络畅通。

2.5.2 参与者方面

主要表现为参与者提出问题后:

(1) 问题符合程度。实际上是指参与者在获得论坛中各种资源后, 与其最初的科研需要进行比较, 如果完全符合 (consistency) , 在论坛中发布科研求助信息者会给出相应的跟贴, 表示问题解决, 以减少别的浏览者为本问题所作的工作。如果不是很符合, 则会有更多的“知情者”参与问题解决或者讨论, 直到与需求一致。

(2) 资源导向 (navigation) 作用。通过交叉参考 (cross-reference) , 即每一参与者的陈述都以其他结点的陈述为注解或前提。每个参与者都是一个具有平等地位的个体。每一个页面都可以做别人的链接, 作为自己的参照。每个页面也都有同样的概率被别人链接, 作为别人的参照。独立延伸 (genetice independence) , 每一参与者的对同一问题的陈述都是独立的、从其个人知识传统抽取的一个片断构成的。

(3) 心理满足程度。主要是参与者在需求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 (feedback) 。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推动该参与者为论坛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 从而促进论坛的良性循环。

3 网络学术论坛的发展及其对科研的影响

3.1 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对于创新思维的迸发

网络论坛中科研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知识共享的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种行动当中: (1) 参与者与他人知识的共享:参与者获得自己不能够完全拥有以及没有必要拥有的知识, 通过与他人特定的交互情景获取。 (2) 参与者发现自己的隐性知识:参与者在某种情况下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所拥有的知识。通过与自己知识量相当的参与者的交流, 对自己的知识储备进行整合, 从而获得新的思维或新的想法。 (3) 参与者共享整个论坛累积的知识:参与者定期不定期地发布有关基金申请、论文写作、科研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心得体会、研究过程及阶段性成果, 这些知识除了以上述第一种方式共享外, 还作为知识源储存在论坛的知识库中, 备参与者查询。

小木虫论坛这种简单的规则、可互相理解的网络语言、松散的结构、对所有科研人员开放、既严肃又活泼、匿名性等表现出松散式的合作方式;可以自由选择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科研信息合作交流, 改变在非网络环境下科研人员以学术刊物为主媒体、学术会议为辅的科学交流模式;登录网络论坛的读者可隐匿白己的真实身份和背景使得参与者在进行讨论时比较容易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便于科研人员平等地沟通和情感交流, 能调动读者参与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学术论坛这种自由、充分、松散式的交流, 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迸发, 有利于从别的参与者的只言片语当中充分挖掘和得到自己、别人的显性、隐性知识, 提升科研能力。

3.2 无时空限制的合作对于创新灵感的捕捉

主要表现为参与讨论和交流的各成员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各种非有意的结果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对于论坛中各个讨论话题而言, 每一个参与者有自己的独立时空 (relativity of time-space) , 而每一发言者只对自己感兴趣或者有判断力的上一发言者进行评论, 但每个参与者发言又与他人言论、观点相融合, 形成整体知识, 而这种整体知识的获取需要参与者对论坛讨论交流的方式比较熟悉, 能够从错综复杂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兴奋点, 这个兴奋点可能是自己观点的延续, 也可能是别人观点的延续。

因此, 具体知识共享的过程中, 同一讨论话题的各个参与者总是有因果性联系。但从总体来看, 知识的边界早已模糊经过时间的推移不断融合融合。

3.3 马太效应

1968年, 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 (Robert K.Merton) 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 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同样地, 在同一个项目上, 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后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主要表示一种趋同效应。在小木虫论坛中科研合作的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对下列内容的关注:

(1) 热点科研问题。即大多数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都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对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等的申请申报;资料、文献、工具、专利等的获取都是热点问题, 从而相应的版面关注度则比较高, 信息量大。

(2) 高产作者/发帖者。高级用户作为论坛主体的代表, 发帖数量较大, 影响力较强, 其发贴的受关注程度 (如点击数和回复数) 很高, 即所谓的热贴。这一传播过程启示我们, 如果能从帖子点击数 (或回复数) 所形成的时间序列进行网络论坛话题的热度趋势预测, 判断哪些帖子是热帖, 则可以根据预测挖掘潜在的高级用户, 进而通过对高级用户的分析实现对网络论坛的管理和分析[11]。

(3) 热帖。其中上述高产作者发布的帖子是其重要组成部门。还有一部分热贴比较偶然, 可能是在科研活动的经验总结, 也可能是对某一科研过程的描述, 还有可能是其他内容, 但他们获得的关注越高, 则会从论坛各个版面中抽提出来放到显著位置, 从而产生马太效应。

4 网络学术论坛的发展趋势

在看到网络学术社区对科研合作的共享之处, 还必须看到, 目前网络学术论坛数量庞大、精品较少、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 今后还应在构建自身特色方面努力 (或资料、信息的权威性;或涵盖内容的全面性, 或满足各类科研用户的需求, 进一步按学科、用户身份细分论坛, 使主题更加集中) , 并努力打造和积累自己的优势资源, 另外, 在版面中进行交流与讨论时, 有时会产生时滞, 实时交流功能有待完善。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网络论坛管理也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研究方向。网络论坛话题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是在互动性的作用下, 由少数人向多数人传播的过程, 即高级用户 (各级管理者等) 牵头——中级用户反馈——普通用户点击、浏览。根据点击相关分析、链接相关分析、主题分析、关键词分析、帖子耦合、引用现象分析, 进行网络论坛内容的深度开发, 优化议题、参与方式等的设置, 从而为科研人员提高主动推送服务。

摘要:阐述了网络论坛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以小木虫论坛为例对网络论坛中的科研合作行为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论坛中参与者的科研合作诉求、科研合作行为、科研合作效果、科研合作保障机制等内容, 并讨论这种网络环境中的科研合作行为对科研活动及科技创新的影响, 最后提出学术网络论坛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网络学术论坛,科研合作,创新

参考文献

[1]Howard Rheingold.The Virtual Community[EB/OL].http://www.rheingold.com/vc/book/intro.html, 2008-09-15.

[2]陈远.网络社区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 2008 (3) :70-75.

[3]王欢, 郭玉锦.网络社区及其交往特点[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19-21.

[4]李佳纯, 郑君良.虚拟社区介绍[EB/OL].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12/12_5.htm, [2008/9/12].

[5]谈蔓延.关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哲学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 2000 (4) :71.

[6]谢彩霞, 刘则渊.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1) :99-102.

[7]小木虫论坛[EB/OL].http://emuch.net/bbs/.

[8]小木虫论坛[EB/OL].http://emuch.net/bbs/stats.php.

[9]李云鹃.试论网络社区发展的自发性[J].太原大学学报, 2007 (3) :27-29.

[10]佟立军.浅析网络社区语言与文化[J].长春大学学报, 2007 (4) :55-57.

[11]张虹.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论坛话题热度趋势预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 (31) :159-162.

学术科研合作 篇2

合 作 协 议

甲方:**林业科学研究所 乙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为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和企业的资金资源优势,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林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甲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期望在合作中实现一批林业科技项目的成功完成、产生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不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创新,而且在经济效益上取得成效,带动双方共同发展。

双方本着发展科研和技术合作的愿望,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就开展林业科技领域合作的有关事项达成如下战略合作协议:

一、合作目的

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双方将结合**市林业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特点,重点开展合作研究和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同时,将以**市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为牵引,共同做一些前瞻性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其次,在林业企业人才培养尤其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双方将在名优花卉的组织培养、脱毒培养及其它花木的种植、繁育领域开展合作,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

展方略,初步构建起名优花木的组培快繁体系、脱毒苗繁育体系、标准化栽培种植体系、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四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计划筹备建设组培实验楼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二、合作领域

双方同意成立由各自领导层参加的战略合作组织,紧密围绕我市林业和花木产业发展需要,推进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市政府各相关业务部门的政策关系。初步构建一批在市林业技术发展领域的社会服务、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平台;同时,在聚集人才和项目,培育人才和成果,提高科研水平和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1.在科技研究方面,甲方根据当前我国、省、市林业科技需求,协助乙方进行项目申报、技术攻关、技术开发、技术推广,为林业技术应用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智力支持。

2.组建组培实验楼。组培实验楼是进行植物组培快繁和脱毒培养的必备设施,高品质实验楼的建立是进行科研研究、成果转化和科技合作的基础。

3.在合作机制方面,双方约定建立领导沟通联系、部门衔接落实、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的机制,方便及时、有效沟通。

4.在基地建设,员工培训方面,由乙方出资,双方协商建立组培实验楼及其它配套实验基地;甲方根据研究和生产需要对乙方进行必要的员工技能培训及其它社会培训。

5.技术指导。甲方对乙方在生产或其它环节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三、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

1.为乙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花卉苗木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乙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协助乙方进行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3.帮助乙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问题,把甲方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联合乙方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登记。

5.协助乙方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技术咨询、技术培训。

6、在此协议框架下,与甲方协商,签署其它合作协议。

(二)乙方

根据林业及花木产业的发展需求,为甲方合作人员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提供场所和服务。

1.投资组建组培实验楼及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建设组培车间及其它辅助实验室,其中组培车间必须满足生产(或实验)准备(器皿的洗涤与存放、培养基制备和无菌操作、用具的灭菌)、无菌操作和控制培养三项最基本需要;并配置相关仪器设备、药品物品;组培实验楼面积不少于

1800m,温室面积不少于2亩,简易塑料大棚面积不少于5亩,生产示范试验地不少于200亩,所有权归乙方。2.配合甲方共建科研、生产示范基地。

3.接受甲方技术人员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甲方合作人员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承担组培实验楼和各种设施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和管理工作。5.配合甲方完成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登记工作。6.在此协议框架下,与甲方协商,签署其它合作协议。

四、协议变更

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由甲乙双方协商,并以书面形式确定。甲乙双方达成的协议,如发生不可抗拒的原因,致使本协议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双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五、其他事项

成果分配:合作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归乙方;形成的论文、专著归甲方;专利及其它成果双方共享,另一方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制、修改和转让。

侵权:双方理解并同意,除本协议一方明确授权外,任何未经所有权持有方书面授权同意,而进行的知识产权的复制、更改或提供给第三方参考等行为均构成侵权。

保密:双方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具有保密责任,不得公开或向外泄露应属保密的成果内容、数据或其他有关资料。

违约:若一方发生违约行为,受害方可自行决定终止本协议,并有权做出如下处理:撤销其合作伙伴资格。

六、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

七、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生效,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协作关系。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林业科学研究所

代表人签字:

日期:

****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代表人签字:

日期:

科研引领强体魄 合作健身筑梦想 篇3

近日,海淀区图强二小召开了别开生面的“合作杯”趣味运动会,学校本着全员参与、合作进取的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增强体质。此次合作杯趣味运动会设置了多个团体合作类项目,如小青虫接力赛需要青虫上的几个同学齐心协力,步伐一致,融体力、智力于其中。我们知道,在体育教学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仅仅是培养“有需要”的、简单的合作,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合作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的合作。在羊角球接力赛中有一个小同学由于动作不熟练、自身协调性欠佳,速度明显比其他同学慢许多,但在终点处等候的同学一直为她加油呐喊,班主任老师对偶尔表现出抱怨的同学进行教导,教育孩子们学会体谅,学会团结。

学校采取“1+X”体育工作思路,1是结合体育课程标准,把课课练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X是结合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化繁为简,化整为零,根据孩子们的天性,丰富活动的内容,拓展课课练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人人有项目、天天有竞赛,学生的锻炼风气浓了,锻炼兴趣提高了,体质增强了,真正改变了过去“要我练”的被动状态,形成了“我要练”的良好风气。学校通过立足体育课堂主阵地,提高了学生运动兴趣,培养了运动习惯,增强了运动技能。学校从多年的实践效果看,学生近视率、肥胖率逐年下降,学生的体能、耐受力、柔韧性等体质健康指标持续上升。

2014年,学校加入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的创新研究”课题组,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体育老师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开展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紧紧抓住青少年体能素质“课课练”这个平台把群体工作作为落脚点,在体育科研的引领下,“课课练”延伸成“天天练”。体育科研为学校的体育工作带来欣喜的变化,学校被评为海淀区阳光体育特色校、海淀区课间操创编操比赛一等奖。课课练丰富了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内容,提高了同学们的锻炼兴趣与热情。通过体育游戏活动,孩子们保持了对锻炼的热情、激情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从小练就强健的体魄,为自己的幸福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篇4

高校几乎都属于事业单位, 其科研经费和日常费用均由财政承担, 因此, 高校在经费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压力, 这种体制上的设计使高校在很大程度上不须考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事宜, 这也是阻碍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企业过分地关注自身的商业利润, 对教育发展和改革缺少足够的热情。同时,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属于生产加工型, 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不需要高校的科研成果的参与, 而且其也难以为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应有的设备、技术和场所等。因此, 广大中小型企业不具有足够的创新意识, 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也难以进行足够的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我国高校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缺乏充足的科研队伍, 从而从根本上难以保证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但是,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有效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缺少充足的科研成果, 那么势必会极大地影响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性。目前, 我国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一般仅仅限于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基地或者为高校代为生产某种产品等等, 难以在更深层次上实现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变。政府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而在政策层面上影响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进一步合作, 甚至有时候地方政府的部分政策条文会阻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层次合作。

二、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进度

我国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最佳的历史时机, 校企合作的开展不但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 而且也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变, 为知识指导实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纵观中国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首先, 初级阶段。企业为高校提供各种专业所需用的实习基地, 组建社会实习就业指导委员会, 并且聘请企业中的专家和工程师等作为社会实习就业指导委员会中的骨干成员, 学校通过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来形成产学研的联合体。同时, 该阶段的校企合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人才的需求状况, 实现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和就业实习的一体化。

其次, 中级阶段。高等院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本校的师资来为其进行技术咨询服务、企业人员培训服务等。高校对企业进行资金投入并作为企业股东的一方, 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体的建立, 成为相关企业成为多元化的投资对象,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高校与企业战略性合作计划的实施, 使双方在更深层次上建立的互信合作关系, 从而提高了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的效率, 高校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科研优势为相关企业培养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性人才, 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

再次, 高级阶段。在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 高校与企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高校科研人员针对企业的现实需要定向进行技术攻关, 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智力方面的支持。企业相对于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也更加积极主动, 与高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共享关系, 真正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和融会贯通。由于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因此高校在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管理等服务的过程中也获得了社会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 为高校的理论研究和科研教学提供了生动而又现实的案例, 使实践与理论也可以实现深层次的结合, 对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的若干建议

1、更新校企合作理念

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 在这个大背景下高校不仅仅应该承担传统的教学任务, 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 积极地将理论创新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真正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是知识经济对高校发展改革的客观要求, 也是高等院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进行自身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传统的高等教育限于纯粹的课堂理论教学, 导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难以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若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 应当从教育理念方面入手, 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校企合作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为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制度方面的重要保障。

2、构建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

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和基础。高等院校所负担的任务繁重, 既要进行教学工作, 又要进行科研工作, 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社会服务任务。如何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 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就成为了高校和企业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合作机制可以从制度层次上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 让合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 高等院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并对校企合作提供全程评估和指导, 积极协调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使合作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之中。另一方面, 企业要积极地为高校提供包括资金支持在内的各种帮助, 高度重视高校科研成果对促进自身发展的作用, 并创造各种机会将高校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3、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

现阶段, 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和科研能力普遍不高, 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高等院校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科研活动实施计划, 很多教师进行科研活动仅仅是为了晋升职务或者评职称, 基于这种动机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往往是被动的和片面的。二是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不高, 这将直接导致科研成果的产出率低下, 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 高等院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提升本校相关人员的创新能力, 提供更多的和质量更高的科研成果, 为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开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校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 而企业则是实现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主要场所, 因此, 将两者结合起来必将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高校和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努力为校企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探索更加高效的合作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重要性,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少华、张立:《关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若干思考职教论坛》, 《江西教育科研》, 2007, (11) 。

校企科研合作协议-0 篇5

甲方:大学

乙方:公司

鉴于甲方为在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学术与研究水平、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高等学府,乙方为具有生产合法资质和生产条件、并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现代化企业;甲乙双方经友好沟通,在加快推进的产业化方面形成共识,就合作开发达成一致,签署本协议,以资共同遵守。

1、内容与目标

1.1 内容:合作开展以及其交联、改性材料为主要原料的开发,包括。

1.2 目标:在合作期内,乙方根据市场需求,提出需要合作开发的具体产品,双方合作完成产品的注册申报。

2、时间与经费

2.1 本协议合作时间暂定为三年,期间乙方根据每个项目向甲方提供相应的研发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及相关技术支持工作,具体协议另签。

2.2 本协议期满后,双方可根据需要另行商订新的合作协议。

3、双方职责与义务

3.1 甲方职责与义务

(1)负责材料的基础研究工作,如结构表征、物理和化学性能、生物学评价实验、用于医疗用品的风险评估等,并形成技术资料,使其具有申报医疗用品的基本条件。

(2)负责材料的实验室小生产与检验的技术开发和培训,如材料的纯化、交联、改性、灭菌处理等,并培训乙方技术人员,使乙方掌握相关技术,以具备相应的生产和检验能力。材料的中试和产业化的技术指导等培训合同另签。

(3)对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特性进行持续的改进研究,以保持双方合作开

发的产品在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领先地位。

3.2 乙方职责与义务

(1)按本协议约定的要求向甲方提供合作研发经费。

(2)负责产品的注册申报,在甲方协助下组织产品注册材料,取得注册证。

(3)负责建立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场地、生产与检验设施设备、人员等;形成产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能力,组织实施产品生产。

(4)负责产品的营销策划,执行营销管理,组建销售和市场推广队伍,实现产品的产业化。

4、双方权利及利益分配

4.1 合作前双方已有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

4.2 合作过程中新产生的所有技术秘密及专利归甲乙双方共同拥有,双方均有单独或共同使用的权利;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能将共有技术及专利擅自转让、许可或与第三方合作使用。

4.3 双方合作过程中涉及和了解到的所有技术秘密,不得向外泄密或转让。

4.4 根据国家对高科技项目及产学研结合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双方联合申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相关基金。由甲方牵头申报的,国家和地方政府下拨资金的70%归甲方,30%归乙方;由乙方牵头申报的,资金的70%归乙方,30%归甲方。

4.5 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双方合作开发产品的注册证归乙方所有。乙方自取得注册证之日起年内,提取该产品实际销售额的%,作为甲方的收益。

5、约定事项

5.1 双方合作开发产品时,应共同进行技术与市场评估,商定工作进程,制定工作进度表,并及时沟通,以便按时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5.2 无论共有或双方各自拥有的专利,已使用于双方合作开发产品的,不得再独家许可或独家转让给第三方使用。

5.3 甲方提供的技术及开发的产品,应不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5.4 本协议执行过程中,任何一方如有违约,对方可要求修订或终止本协议;违约方应赔偿对方相关损失。

6、其他

6.1 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后可签署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有同等效力。

6.2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经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大学乙方:公司

代表:

日期:

学术科研合作 篇6

关键词:高校 校外科研机构 合作机制

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主要是指高校与校外的一些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这些机构主要有两类:政府科研机构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如约翰·皮尔斯实验室。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是美国高校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体现。当前,美国高校和校外科研机构合作机制很成熟,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拟从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目的、原则、类型、路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探究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并对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合作得出相应的启示。

合作目的与合作原则

当前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目的一般有三个,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1.人才培养。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第一个目的是人才培养。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联合项目副总裁詹姆斯·尤德无不自豪地说:“2008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已授予800名学生硕士和博士学位。”[1]

2.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按照内容可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指以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如明尼苏达州立大学、莱斯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和贝尔实验室共同开展研究负电阻值检验研究。应用研究是指运用基础研究的成果和有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等技术基础所进行的定向研究,其成果有实用价值,如芝加哥大学外科系和阿贡国家实验室联手研制内窥镜检查的新技术。[2]

3.社会服务。从广义上来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间接服务于社会的表现。从狭义上来讲,首先服务社会指为国家服务,如新墨西哥大学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就国家和国际安全相关领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合作;其次,服务社会指为公民服务,如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医学院及其4所附属医院与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联合创建了达纳—法伯/哈佛癌症中心[3],共同为癌症患者提供各种医疗服务。

合作原则

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和合双荣”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战略性合作。

1.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指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在课程、师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共享。例如,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联合建立了研究所,田纳西大学有完善的实验室设备,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也有高端的实验设施和装置,双方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在联合研究所开展合作研究。

2.优势互补。科研机构可以借助高校充实其自身的研究力量,在高校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高校可以借助科研院所的先进仪器设备和科技信息等条件开展科研活动。如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很多来自橡树岭联合大学,同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为橡树岭联合大学提供了一流的实验室设施设备,实现了资源的优势互补。

3.强强联合。强强联合是指一些知名高校与校外著名的科研机构为了研发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提升各自的国际竞争力而进行的合作。如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合作开展大气和海洋科学项目。该项目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研究成果已被国际认可。[4]

4.和合双荣。和合双荣是指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通过平等的合作来实现共同发展。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和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通过协议的形式,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海洋——应用海洋科学与工程方面进行了平等的合作,提升了双方在海洋学科方面的国际竞争力。[5]

合作类型

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类型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

1.全面合作与局部合作。从合作内容的不同划分为全面合作与局部合作。全面合作是指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在人事、教务、财务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局部合作指高校和校外科研机构只在某一方面进行合作。局部合作可以是同一学科方面的合作,如杜克大学与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海洋哺乳类动物科学研究;也可以是不同学科方面的合作,如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生物技术学、中子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局部合作还表现在教师与研究人员的流动上,如约翰·皮尔斯实验室的科学家在耶鲁大学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活动,耶鲁大学的教师也在皮尔斯实验室里有专门的职务。

2.一对一合作与一对多合作。根据合作对象的多少分为一对一合作和一对多合作。一对一合作即一所高校与一个校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一对多合作即一所高校与多个校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一对多合作还指一个校外科研机构与多所高校进行合作。

3.紧密式合作与松散式合作。根据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是否共同建立研究所,划分为紧密式合作与松散式合作。紧密式合作即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基于二者的合作关系,建立一个联合机构。松散式合作即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只是根据合作协议各自完成工作,而不专门设立联合机构,如耶鲁大学与皮尔斯实验室签订联合任命和共用设施的协议。[6]

4.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根据合作对象是否跨国分为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国际合作就是高校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如美国杜克大学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基督教医疗中心的合作。国内合作根据地域远近又可以划分为跨地区合作和就近原则合作。跨地区合作指不同地区之间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在美国,大部分高校都与校外科研机构进行跨地区合作;就近原则合作指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在地域上相邻或相近而进行的合作,如哥伦比亚大学和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都位于纽约市,两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合作路径

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路径一般有如下几种:

1.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联合聘任。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可以到高校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或指导研究生的任务,大学教师也可以到校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如芝加哥大学是与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合作的活跃伙伴,其中芝加哥大学120多名教职工和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在阿贡国家实验室任职。[7]

2.开展双学位项目。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通过开展双学位项目联合培养人才。如康乃尔大学、洛克菲勒大学、斯隆-凯特林研究所联合开展医学——理学双博士学位项目。截至2011年7月,已有300名研究生获得了博士学位。[8]

3.共同研究某一课题。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还通过研发某个课题或共同承担某个项目进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如圣母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与阿贡国家实验室协作研究星球能源更新换代及超新星触发事件发生的过程,并承担天体物理环境中重金属元素合成的分析。[9]

4.高校为校外科研机构提供人力资源和教学基地,校外科研机构为高校提供实验室及其仪器设备。高校通过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能够为校外科研机构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高校又可以借助校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及其先进的仪器设备、良好的研究工作基础和科技信息等实验条件,共同开展科研活动。

5.成立联合委员会。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合作双方成立了联合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相关政策,对合作办学中的人事、财务和教务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定期进行互动与交流。例如,2010年3月,芝加哥大学与阿贡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国家实验室推出联合论坛。该论坛每年拟举行两次,对合作效果进行讨论分析,以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而分析研究相关对策,总结相关经验,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11]

启示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资源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对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有如下启示:

第一,从合作目的来看,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一般还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上,而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目的是多维的。我国高校应借鉴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经验,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这两个方面也要与校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

第二,从合作原则来看,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二者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强强联合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二者和谐平等的交流与协作也能够统一办学理念,促进进一步合作。而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比较少,所以应借鉴美国,打破学科分割和院校壁垒,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合作。

第三,从合作类型来看,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类型多种多样,而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类型通常都是一所高校与一个校外科研机构进行局部合作。我国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借鉴美国,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进行合作。如加强一所高校与多个校外科研机构或多所高校与一个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国外著名的校外科研机构合作交流、根据地缘优势进行合作等。

第四,从合作路径来看,我国高校由于经费短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置、更新、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无法保证。从美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路径看,我国高校应加强与校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科研院所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共同开展科研活动。同时,校外科研机构实验室的开发也会吸收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充实自身的科研力量,而且研究人员不同的创意和思想能够促进校外科研机构与外部的学术交流。另外,我国高校与校外科研机构合作的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成立联合委员会,确保合作的实效;二者还应该定期进行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合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同时能够总结出成功的合作经验,为下一步的合作提供各方面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 A match made in academia[EB/OL].http://mit.whoi.edu/history/2011-8-15.

[2] 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uc_anl_centers.shtml/2011-9-1.

[3] http://www.dana-farber.org/About-Us/Partners-and-Affiliates.aspx/2011-7-3.

[4] The Program i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AOS) [EB/OL] . http://www.princeton.edu/aos/2011-7-25.

[5] A match made in academia[EB/OL].http://mit.whoi.edu/history/2011-7-29.

[6] http://www.jbpierce.org/YaleUniversity.html/2011-

8-15.

[7] Joint Appointments[EB/OL].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leadership.shtml/2011-8-6.

[8] http://weill.cornell.edu/mdphd/programs/index.html/2011-8-25.

[9] 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uc_anl_centers.shtml/2011-7-15.

[10] Academic Council Special Committee on Lab Issues (ACSCOLI)[EB/OL]. http://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 senate/committees/acscoli/2011-8-15.

[11]UChicago/Argonne/Fermilab Joint Speaker Series [EB/OL]. http://www.uchicago.edu/research/leadership.shtml/2011-9-1.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江苏: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物联网 篇7

目前双方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 正制定“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 力争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 他们要建“物联网”产业园, 同时还要把无锡打造成一个“传感网”的示范城市。

“物联网”已被江苏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这个省教育部门近日也召集省内的重点高校, 专题研讨“物联网”的建设。

学术科研合作 篇8

上海海洋大学爱恩学业的英语的小英课 (学名学术英语教学) 有十年历史了。从简单的手抄, 油印教材到现在的课本, 打印资料加上PPT课件, 我们经历了不一般的十年路程。EAP教学还没有起步, 全国各地就已经要改革了, 那么改革是需要基础的。这点上来说, 我们走在了前面, 我们摸着石头过河, 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国, 即完善的学术英语EAP教学体系, 和学术英语EAP学习体系。

1.1 爱恩完善的EAP教学体系

完善的学术英语EAP教学体系建立是个复杂的过程, 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进行一定的整合。包含对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进行整合。从教学内容上来说, 爱恩的特色是设计既要符合国内学生对雅思考试有独特要求的教学素材又要设计符合学术英语要求的教学内容。内容安排遵循从易到难原则。第一学期, 段落写作, 议论问写作以及一篇500字的有关城市的小论文。第二学期, 图表题, 过程图描述, 议论文 (平衡性) , 并且安排了一篇2000字的学期论文写作。所以写作都突出一些要素:结构, 功能, 语言及学术规范。特别是爱恩英语非常重视学术写作规范, 具体体现在文体上, 以及在论文写作时的引用上, 学术论文引用哈佛大学论文引用规范要求。教学法, 我们采用是团队合作互动教学法, Alvin (1991) 和Stoerger (2008) 都明确表示团队合作学习模式对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维培养大有益处。爱恩拥有十个中外教合作教学, 一个班一般配备2个至3个外教。每个班都能接触到不同国家的口音, 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英语发音, 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另一好处是, 通过合作教学模式, 可以使不同的教师互相督促, 多增加交流。当然也有互相监督的作用, 有益于教学质量。再者, 合作教学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相得益彰 (Harding-Smith1993) , 形成有效的教学体系。该教学法是合作与互动为脊髓骨干, 那么互动教学法着重于与学生建立交流互动关系, 摈弃说教法。但是互动教学如果没有合作教学模式 (Alvin 1991) 为前提的话, 就形同虚设。所以爱恩在设计教学法时不是单一的教学法, 而是采用复合教学法, 起真正目的是控制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的设计, 也颇具心思。爱恩独有的SF2或PLOP过程教学也贯彻整个学期。对教授的所有包括写作与口语都全过程的强化SF2结构, SF2就是STRUCTURE, FUNCTION AND FEATURE的缩写。议论文, 论文也好, 集体演讲也好都要严格按照SF2来操作。这种一致性教学,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也利于各类技巧间的互通。PLOP是PLACING LAN-GUAGE OF THE PAGE的缩写, 着重强调活学活用。我们的EAP教学非常具有活力和灵活性, 这是爱恩学术英语的另一特色。教学结果的评价, 爱恩结合多种形式的考试考核, 例如听力阅读, 采用选项题的被动接受型考试。但是分数占比较少。口语和写作考试形式较多, 口语包括结构对话, 团体演讲, 面试等形式。写作包括命题作文与论文写作, 当场考核与阶段考核结合。特别是还有一个环节, 是一年EAP结业后的一个写作精选辑也作为写作考核之一。与其他国内的评价体系有着巨大区别还有, 我们严密的考前作文批改协调教研会, 集中所有外教将事先准备好的样文分发给各位教师, 进行批改, 然后大家比对, 最后要达成一致分数。这个过程经常要持续2个小时, 大家意见不一致时还要争论的面红耳赤, 各不相让。但是一旦达成一致都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对学生作文的批改, 给出分数。协调所有EAP教师的法宝是一套完整的写作平分标准含盖4大项, 20小项, 涉及任务完整性, 结构, 语法及词汇等内容。

我们的教学评估体系也与众不同, 比如写作考试分2次进行, 每个学生都有2次机会获得考试通过。第一次考完, 学生的试卷要经过至少2名EAP教师的评判, 得出最后分数。然后第2次考完, 才给出最后的写作得分。这样的设计最大化的保证了重教学过程而非结果。

写作考试的重头戏是学期论文, 要求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话题, 通过5周的基础研究, 找到更细分的研究范围, 另外用5周时间对缩小话题进行研究探讨。最后通过每周的阅读概要写作, 重点引用语句重述, 提交一份CALL报告。这个报告占整个研究的1/4比重。如果CALL报告不合格的话, 论文也不能通过, 这个设计又侧重过程而非结果的又一例证。CALL报告的重视另有目的为保证论文不涉及抄袭, 这个报告所含盖的重述, 和引用细节都是对最后结果的有利监督。口语考试更是花样繁多, 有一对一的面试, 有小组结构对话测试, 有小组演讲测试。通过不同形式的测试, 全面评判学生灵活应用语言的能力, 而不是死记硬背。

口语面试还涉及一项内容是, 检验论文是否抄袭, 教师会根据论文的不同侧重点提一些问题, 来发现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 有例子显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我们曾经就是通过此法发现了抄袭论文现象。所有的考核设计, 原则上都不是单一考核, 我们注重的是技能之间的配合和转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流于形式, 流于表面而更重视多方面的训练, 灵活掌握知识。让形式充分了解语言是用来应用的而不是用来背诵的。

2 爱恩独特的教学法

有了独特的教学体系, 只是迈向成功的开始。实施这样的行之有效的体系需要独特的教学法。

传统的科技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 或者EAP教学都基本采用一个老师带一个或几个班级。爱恩的最大特色是几个EAP教师带一个班级。其次, 传统的教学法也注入新活力, 既互动式EAP教学及”以学生为中心” (陈艺2000, 李培根2011) 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

2.1 Peer-editing (写作同伴纠错编辑)

互动法教学体现在写作课主要是学生完成写作后, 通过老师指导进行错误纠正, 集体进行改正。这种模式比传统方法好处在于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错误分析和改正, 主动地从失败中指导正确的方向。其次, 学生也可以学会国际通行的揪错符号和惯例, 对将来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的PEER-EDITING不是说教式的, 也充满了互动性, 分步骤完成, 将学习任务变得有趣而有更高效的产出。更充分地将教师从统治地位变为指导地位, 而学生却由被统领地位到自由支配地位。

2.2 Jigsaw Listening and Reading (锯齿式听力和阅读)

这种听力和阅读教学法, 也是充分调动了让学生充分互动为前提的教学法。传统听力阅读训练, 老师放什么, 让读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读什么, 完全没有自由。那我们的爱恩特点是什么呢?就是最大化地让学生能支配, 和互动。比如听力, 就使用分配小组, 和材料不对称来完成听力训练。具体做法是, 将一段内容分成若干段, 将学生也分成几个小组, 让不同小组听不同内容, 然后交换所听内容。这样就让互动发生。在各自听的过程中, 学生被要求写下笔记 (而非句子) , 这样就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对大意而细节的把握。再拿阅读来说, 锯齿式阅读, 要求学生分步骤完成。阅读大意, 阅读主题句, 阅读结尾, 阅读题目, 不同小组完成不同任务。在此基础上, 学生互相交流所读。每次不管听还是读都注重交流。这就构成了我们爱恩英语的特色互动式教学。

2.3 Multi-functional Speaking Training (多样性口语教学)

我们爱恩英语的另一个特色是口语教学的多样性, 有对话训练, 小品训练, 讲演训练, 辩论训练以及结构性对话等。我们每周都会安排至少90分钟的对话训练, 或小品训练。每个学期有至少一次的班级间辩论课, 还有一次大规模的小组演讲考试。辩论课由每个班级开始辩论, 然后进行拆班, 进行班级间辩论。话题也是全球最新的话题。小组演讲给学生5周准备时间, 包括材料收集归类, 整理, 互相交流。并且制作海报。最后一周进行集体的演讲。而这个演讲也是作为考试算成绩的。是爱恩学生的最大盛事。学生通过这种灵活教学模式, 不仅学会了语言, 也学会了语言之外的知识。比如多国文化现象, 沟通能力以及讲演能力。这个是单独实施英语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2.4 Multi-cultural Input (多文化输入)

每个班级配备2到3位外教, 每个学生都可以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 可以熟悉他们的口音和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信息。每个老师之间也需要通过互动来带给学生信息, 那就是我们的学习都充满了互动和交流。更重要的是对于教学管理来说也是一个创新, 可以减少互相推委, 又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可谓是一举几得。比如我们聘用的11位老师分别来自美国, 英国,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南非, 尼日利亚, 菲律宾, 加拿大, 印度和中国, 可谓是真正的联合国。每个外教都带了各自不同的文化讯息, 不同风格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这些都使得目标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爱恩特具魅力。而文化的冲撞也提供了不仅是学生而且是老师间学会如何沟通, 如何增进人际关系的磨和, 而沟通技巧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副产品, 而这种副产品也是一般教学法所无法带来的 (比如是单一教师, 不存在沟通, 一带到底。或者是有些学校只招英国, 美国或澳大利亚的, 就缺少了多样性) 。

3 结束语

回顾爱恩学术英语经历的11年, 虽然说不上我们开设了国内最好的EAP课程, 但是我们对学习过程的重视,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视, 使得爱恩英语自成一体, 造就了独特的EAP教学体系。另外, 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较为独特, 其独特就是能让所有参与者动起来, 而不是上面一个人讲, 下面低头看手机的普遍英语课现象。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 (jigsaw reading and listening) , 以及各种写作和口语活动, 并融入文化内涵, 让每个同学都参与教学, 才能更好的上好学术英语EAP课程, 使这门课活起来。而爱恩学术英语之所以能够十年不败的另一重要理由是, 教学强调互动性及合作性, 也只有让学生处于互动与合作学习模式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也是我们教学应该达到的高度。

摘要:中澳合作办学的爱恩学院开设的学术英语, 已经积累了11年的经验了。文章主要介绍爱恩学术英语的特点, SF2, PLOP理念, 针对学生从学中用, 从用中巩固语言习得。爱恩学院学术英语教学还突出, 学生为中心理念, , 通过PEEREDITING, 强化英语写作技能训练。通过JIGSAW-READING和JIGSAW LISTENING训练, 使得听和读事半功倍, 而且使得学习兴趣和效率大大提高。给学生灌输SF2结构, 强化写作与口语技能。学院还利用种澳两国文化的交流优势, 进行跨文化的语言教学, 使得学生掌握第一手语言资料和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 通过多种途径 (CALL和Face-to-face) , 控制了论文的抄袭率, 使得学生自觉养成写论文需引用的习惯。

关键词:SF2,plop,peer-editing,jigsaw reading and listening

参考文献

[1]陈艺.自助式动态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J].湘潭大学学报, 2000 (5) .

[2]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3) .

[3]Harding-Smith, Learning Together:an Introduction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M].New York, NY: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cations, 1993.

学术科研合作 篇9

专业人才全球流动的趋势分析快速的科技发展与信息流通是本世纪的重要特色, 这项特色引发知识爆炸与科技革命的全球化现象。经济的发展仰赖全球性的共同开发与相互支持, 人才的需求与作用的发挥因而扩展至全球各国。越是融入国际化的国家对于外籍员工的聘雇越形明显, 例如澳大利亚与荷兰。国际合作的趋势与专业人才全球化流动的现象, 显示出以下挑战与趋势: (1) 现今及未来社会中, 人才培养的能力内涵势必朝向国际接轨的需求, 方能因应国际化的社会与产业发展趋势; (2) 企业界对于专业人才的聘任已跨越国界的藩篱, 势将形成人才在国家间的竞争; (3) 专业人才所需之职能势必跨越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 而迈向全球化的多元文化与国际性的竞争环境; (4) 教育的内涵势必需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及专业知能在全球化社群的发展能力, 以便积极而适当地涉足国际性专业舞台。

国际学术合作人才的培养内涵各国基于学术发展的需要及产业竞争力的全球化趋势, 纷纷致力于培养足以与国际舞台接轨的专业人才, 因此, 国际学术合作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国际学术合作的效益成败, 奠基于具备宏观而健全的理念、完善而全方位的人员培养及配套制度等等, 如此才能将他国文化精髓吸收、筛选并融入本国的学术及社会环境之中。因此, 国际观的重要性一直受到当前教育界与企业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关于国际观的具体内涵, 学者们曾定义如下: (1) 能了解国际事务与活动对于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影响; (2) 能够了解自己社会的现象及发展与国际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交互影响; (3) 能以适当的沟通策略增进自己与他国的社会关系; (4) 能描述影响国际事务及活动的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政治等因素; (5) 能描述在大环境因素中与自己及国际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互动议题; (6) 能解释国际事件与自己应变措施的功能与重要性; (7) 能应用自己的专业智能于国际事务及环境中; (8) 能了解国际环境中的发展机会; (9) 能够了解国际事务发生与演变的因素及影响; (10) 能具备相对价值观与多元价值的素养。

全球化趋势对于高等技职院校教育的省思学术国际化强调的是知识分子对全球性议题的敏感度与接轨能力, 使学校教育能掌握国际讯息, 并将全球化国际观融入专业能力及思维之中。为营造一个培育全球性专业能力的教育环境, 学者们曾针对高等技职院校提出以下四项具体措施: (1) 建立课程内涵与国际就业环境相互接轨的机制; (2) 增设具备世界观的课程, 以建立多元的讨论系统与不同的解决方式; (3) 鼓励大学教授关注全球性的议题; (4) 推动学生国外交换计划或专业实习, 体验异国的思维模式、社会文化及具体的工作环境, 以助其扩展国际性视野。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成效需相关的配套措施, 包括: (1) 学校在国际合作方面的远景; (2) 专责人员素质的培养; (3) 师生国际视野与本土思维的融合及世界性专业信息的掌握。值得关注的议题是, 学校面对国际学术合作的趋势, 应采取何种具体推动策略?执行现象的背后显示着何种潜在的涵义?

研究目的笔者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台湾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策略与具体作为, 借以了解职业技术学院对于国际学术合作的认知、背后潜在的涵义与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研究目的, 本文设定以下三项研究问题: (1) 目前台湾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具体表现与推动面向为何? (2) 目前台湾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上主要采取了哪些策略? (3) 在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现象中, 潜在着何种涵义?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基于研究目的和特质, 本研究采用针对实质经验而分析的文件分析法, 并辅以专家座谈法诠释与评析这些策略与经验的涵义。

1.文件分析法。本研究的资料主要来自于2007年度参与评鉴之20所职业技术学院所提供之校务发展数据文件, 这些文件主要是职业技术学院校务发展评鉴基本数据表。在职业技术学院所填写的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数据表中, 学校均针对国际化的指标, 提供了学校努力完成的措施与记录。

2.专家座谈法。在本研究中, 先以文件分析法搜集与分析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现象, 借以了解这些学校的背景、推动国际合作的具体模式与记录, 然后整理出研究者初步的见解、结论与观点。为使这些见解与结论获得进一步的证实与完善, 乃将此初步见解请教于专家学者, 以获得进一步的证实和更深一层周详而完备的论点与崭新的思维。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台湾的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研究的实效性与资料取得的完整性, 以参与2007学年度职业技术学院评鉴的20所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样本。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为了解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合作的具体现象, 包括推动的面向与内容、合作对象与内容的分析及各校所普遍采取的推动模式等, 针对学校的文件资料, 依据研究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同样地, 亦针对专家座谈会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

文件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先针对每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分析整理有关该校推行国际学术合作的工作项目与具体成就表现, 再针对全部学校所进行的国际合作活动项目, 进行逐项归类与综合分析。完成这20所职业技术学院个别成就与表现的归纳汇整之后, 乃综合分析与归纳这20所职业技术学院有关国际学术合作的推动项目与具体的成就表现。经过综合分析与归纳, 这些职业技术学院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的主要项目与成就表现如下: (1) 签订合作备忘录; (2) 举办学生游学团互访; (3) 推动教师交换授课; (4) 提供学生进修名额; (5) 办理专题参访或共同学术研讨会; (6) 参与共同学术研究的国际合作。

专家座谈的分析与归纳在专家座谈会中, 学者们依据其实地参访的观察心得记录, 提出各自的观点及职业技术学院基本数据表中的国际合作事迹, 相互讨论。对座谈会上的各项结论大致归纳如下: (1) 各学校普遍认识到国际学术合作的重要性, 亦成立了专责单位 (如国际合作处等) , 配备了相关人员, 以负责推动相关业务; (2) 就学校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项目内容而言, 大多集中在签署合作备忘录、暑假游学、参访演讲等方面, 宜在这些合作意愿的基础上, 配合学校的专业特色与发展方针, 务实推动具体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方案, 力求深一层的实质性学术研究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学校基于国际化的时代趋势, 设定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毕业门槛; (4) 学校既已重视国际学术合作, 宜将此理念落实在各系、所的发展方针中, 包括学校经费预算的编列、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合作研究的互动与互补、网络课程的分享及学术成就与学习成就的国际接轨等等。

结论与建议

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台湾职业技术学院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策略与现状, 经过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及相对欧盟学术机构合作方案的讨论, 最终获致以下结论:

1.职业技术学院已普遍重视国际学术合作的推动, 并且已付诸具体行动, 成为学校的重要办学绩效指标;

2.台湾技职院校所推动的国际学术合作, 多倾向于国际事务的联系与师生的互动交谊, 然却未必相对积极地思考国际学术合作的本质与对于职业技术学院的意义;

3.高等技职院校对于推动国际学术合作的人才普遍缺少完善的专业职能培育, 多以一般性业务处理;

4.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上普遍仰赖“教育部”或“国科会”等部门的专款或补助款, 而缺乏稳定可期的校务预算专款;

5.国际学术合作的推动似乎多流于各校甚至个别单位单独对外行动的形式, 缺乏整合多校专业与资源的联盟策略;

6.技职院校普遍体认国际学术合作交流信息网站对于实际效益的裨益效能, 然却未能实际建置。

建议在文件数据分析完成, 对比于学者专家的观点及职业技术学院的现状之后, 值得深入省思的是:在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学生成为职场专业人士的宗旨下, 所要强调的国际学术合作的主要精神与成就指标为何?当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之时, 学校、教师及学生分别有哪些受益?在国际交流已成必然趋势之今日, 教授们学术研究的质量及学生学习成就的与国际接轨, 应是国际学术合作的初衷, 也应是期待完成的目标。因此, 笔者最后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1.在技职院校推动国际合作方兴未艾之际, 宜厘析更完整而明确的国际学术合作之目的与期待愿景。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化的趋势下, 宜冷静分析与规划历年来台湾及欧美国家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之实务经验, 归纳其合作理念、具体合作模式上的实施情形及有关校务制度之配套措施, 以明确兼具本土思维与国际视野的国际学术合作愿景。

2.在成立国际学术合作专责单位的同时, 更须强调自身国际学术合作之目的与发展远景。国际学术合作单位是学校的专责单位, 负责制定国际学术合作的目标, 并规划与推动国际交流事务, 以提升学术成就之水平。

3.在确立国际学术合作理念之际, 务须培养参与成员之国际事务沟通与协商合作的能力。具体言之, 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业务的成员应具备以下知能: (1) 具有跨文化的沟通技巧; (2) 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并维持良好而富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3) 在跨文化情境中适时地发挥所长, 并具备在国际社会中折冲应变之能力; (4) 具备介绍与利用国际学术交流相关资源的能力; (5) 具备分析国际学术合作的实例与经验, 并根据现行校务制度采取策略的洞察力与规划力; (6) 研拟各技职院校共同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之联盟策略的能力; (7) 研拟各技职院校结合教授团队共同进行国际学术研发之具体做法的能力。

4.培养对外籍学生进行生活照顾与咨商辅导的服务人员, 强化学校人员与志愿者家庭对于外籍学生社会适应与心灵照顾之辅导咨商能力, 尤其应注重: (1) 国际交流与外籍学生事务相关法规与协办事项与方式; (2) 世界观与多元文化之处世态度与应对能力; (3) 外籍学生在台留学之文化差异与社会适应问题; (4) 介绍当前国际学术交流的相关资源。

5.建置国际学术合作信息网站, 以持续搜集与分析国际间有效推动国际学术合作之理念与实务经验。这些信息网站可包括以下信息专区: (1) 国际文化与社经环境研究信息专区, 旨在长期搜集国际间之文化、政治、经济、社会与技职教育相互关系之信息, 以利进行分析与研究, 提供国际学术合作与发展之基础功能; (2) 国际学术合作资源专区, 旨在长期搜集并分析国际性的学术发展经验与研究成果, 建立数据库, 以供各机构后续研究之用; (3) 国际合作支持中心, 旨在统筹与规划各院校之教学与研究资源, 整合国际间学术合作的机制, 并且奠定日后扩大国际学术合作的支持服务职能。

摘要:对台湾20所职业技术学院, 采取文件分析法和专家座谈法, 实证分析国际学术合作的具体措施, 以检讨其效益, 资料分析的结果发现, 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学术合作, 纷纷成立专责单位, 办理多元化的活动项目, 已蔚为风气。但是, 职业技术学院普遍缺少深思国际学术合作的真意及彰显学校特色应有的配套措施, 尤其是普遍疏于国际合作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此可提供一些具体建议。

关键词:台湾,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术合作,策略

参考文献

[1]Noorbakhsh, F., Paloni, A., &Youssef, A.Human Capital and FDI In-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Em-pirical Evidence[J].World Development, 2001, (29) .

[2]台湾省“行政院内政部统计处”.行政院内政部统计处统计资料.[OL].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3]Lee, E.&Vivarelli, M.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Employ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M].Basingstoke and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4.

[4]巫铭昌, 戴剑锋, 郑美君.国际学术合作的准备与省思[J].科技学刊, 2003, (6) .

[5]Lee, E., &Vivarelli, M.Under-standing Globalization, Employ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M].Basingstoke and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4.

学术科研合作 篇10

一、培养团队意识, 形成科研合力

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 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的个体, 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

1. 共同愿景

在科研有效前行的路途中, 团队合作一定是建立在教师科研团队的基础之上,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 以共同学习、研究、研讨为形式, 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合作活动方式。团队所拥有的共同愿景, 将为团队成员导航, 大家知道要向何处去, 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2. 角色定位

在具备了共同愿景的条件下, 团队中的成员还应该有自我的角色定位, 这是教师把握自己、成就自我的关键, 也是有效发挥团队精神, 形成科研合力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了解, 同时不断强化自我超越的紧迫感, 才能从团队的成就感和价值实现感中体验幸福感, 譬如我们让老师们制定的个人三年规划, 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分析、现状分析、发展目标、具体措施等。大家便是从各自的起点开始为自己打造, 未来的所需所求自己一目了然, 有了这样的方向感, 必然会促进他的团队意识, 在团队中找到适合的位置、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也必然会有适合的到达。

二、优化团队效能, 增强科研活力

我们过去经常讲“人多力量大”, 但事实也未必, 只有当教师融入到一个个具体的团队里并释放着自己的智慧时, 这样的团队力量才更大。但在一个学校中, 团队有大有小, 学校集体可以称为团队。学校里, 每个年级组是一个团队, 学科教研组是一个团队, “青蓝工程”的师徒对子是团队, 负责一个班级教学任务的老师也是团队, 另外还存在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教师组成的非行政团队。围绕科研有效前行, 我们试着组建相应的团队, 并在工作中逐步优化团队功能。

1. 围绕学科的研究型团队

NOC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简称, 其中有一个赛项叫“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许多学校曾有某学科的三人组合最终脱颖而出, 荣获NOC活动的最高奖项———“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闪光的背后当然离不开三位老师自身优秀的素质。但面对这一奖牌, 我们更多的是在感叹着这支团队“志同道合”的力量!教育科研一定是立足于一线的学科教学, 围绕相同的学科, 组建相应的研究型团队, 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 老师们就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开诚布公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团队互动中受益, 在团队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

2. 围绕专题的学术性团队

一个人干, 能力有限, 组成一个个团队, 梯队作战, 学术研究上的优势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现在每个学校都有本校的集体课题, 在相应的科研研究项目的支撑下, 围绕主方向, 我们需要一个完整的研究团队, 但在立足于教师个体的兴趣点或擅长点, 也可组建不同专题的小型研究团队, 有关于主题理念的深度思考、现状调查分析、具体的实施策略、多元的评价机制等等。由点成面, 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真实的具体的研究中不断思考、总结, 这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便是有效科研的蔚蓝湖海。

三、创新团队行为, 提升科研实力

教育科研实力的提升需要理论的支撑、个人的独立思考、同伴之间的切磋, 让教师在科研团队的创新式研修中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倡五个关注:

1. 关注引领

团队合作的领军人物是学校某学科的一面旗帜, 是某一学术研究领域的先行者、向导与指挥者。在团队创建过程中, 团队领军人物的个人感召力、影响力和创造力会对团队文化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甚至影响整个团队的文化风格与发展趋向。某校校长是一位知名特级教师, 但能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 了解师生们的心声, 给予鼓励支持;经常走进教室, 体验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给予帮助指导……这样的专业引领, 必定可以提升所有教师科研的实力, 在科研上掌握方法, 领悟真谛。

2. 关注阅读

我们在科研团队的建设中, 学习不仅需要强调自身的阅读, 阅读经典, 与教育家对话是教育者获取智慧的主要渠道, 同时也可以是团队共读, 我们需要有个性化的体验, 也要有阅读后的分享。在阅读中寻求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答案, 在科研工作中寻求阅读的结合点。

3. 关注心灵

教育是一项指向人心灵的事业, 这句话不仅是对被教育者来说的, 也是对教育者本身而言的, 教师科研培训只有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 关注他们的精神成长, 引领教师建设心灵家园, 用心体验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成长。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创造氛围, 倡导教师科研团队自由一些、更有活力一些, 既可“关心脚下”又能“仰望星空”, 促使教师不断从现实进步中主动汲取未来的力量。譬如有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二, 将团队老师聚在一起, 大家分享经验、分享经历、分享成功, 每一位轮流做主持, 主角也是每一位, 精彩生活与科研发展美妙地融为一体, 收获的是一种自然而生的幸福成长。

4. 关注课堂

教育科研不是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活动, 而是应该实实在在地把主要研究精力聚焦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我们曾组织大多为科研带头人的团队老师共听一节课, 然后开展分组体验沙龙, 在集中研讨环节, 大家围绕课堂展开研讨, 谈及学生的学、老师的教;谈及课堂的有效导入、小组合作、多元评价……无论宏观、微观, 都紧密联系着课堂教学, 而这样的思维碰撞必定会带来团队里每位老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动上的改变。当然关注课堂的方式会有很多, 譬如一课多研、同课异上等等。

5. 关注网络

将网络作为学校团队构建的便捷通道, 旨在通过这一便捷的交流窗口, 使团队里的老师以自己身边发生的真实的教育故事、教学案例和由此引发的感想、感动抑或是困惑等为切入点, 记下我们工作当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这些工作画面展现我们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状态、成长轨迹。同时通过彼此间在网上的及时点评互动, 使大家能进行更直接、更深刻的交流, 从而提高我们的教科研意识, 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我们共同成长。有的学校要求团队开设主题论坛, 团队成员要有个人博客, 并定期上传稿件, 形成互动效应, 经常维护更新。论坛与博客扩大了成员之间包括成员之外人群的交流空间。而这些随感随想自然成了团队成员的科研成果, 也应该是老师自身发展的动力与财富。

四、完善团队评价, 凝聚科研魅力

1. 情感激励

评价是社会过程, 是共同讨论和合作的过程。在科研团队建设中如没有有效的沟通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就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科研团队。因此加强对话和交流是情感激励的主要途径。当老师取得成功时, 予以肯定和鼓励, 当老师遇到失败时, 予以理解和支持。

2. 团体激励

学术科研合作 篇11

关键词 中外合作大学 文献计量 科研概况

分类号 G252.8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Academic Output of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Universities

Yang Liping, Jiang Xin, Bi Xin

Abstract Adopting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examines the profile of three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universities (namely, 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 China and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from 2006 to 2013 in terms of publication output. The assessments of the publication output of Nanjing University and Soochow University were provided as reference. It comprehensively presents the sino-foreign university’s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Keywords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 university. Bibliometric. Research profile.

中外合作大学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新型国际大学[1]。2004年5月,国内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由教育部正式批准;2005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①在珠海成立;2006年5月,西交利物浦大学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中外合作大学经历了近10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整合国际教育资源,探索和实践全球化发展的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值此中外合作大学正式成立10年到来之际,非常有必要全面地分析中外合作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进步,展现中外合作大学科研文献产出的整体框架。

就现阶段的整体而言,中外合作大学和中国优秀大学相比,在学术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因此只有比较清晰地了解其差距、挖掘潜在的发展优势,才能较全面地呈现目前中外合作大学科研发展态势及科研概况。为此,本文选取国内两所百年名校——“985工程”的南京大学和“211工程”的苏州大学的学术论文产出作为参考。南京大学是江苏省内最杰出的综合型大学,而苏州大学在苏州也极具代表性。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对于一个科研机构来说,其发表的论文承载了其大部分科研成果。文献计量学是信息管理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分支学科,在图书馆的管理、科研管理与评价、科学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文献计量分析是在学术研究成果评估中除同行评审之外的一个必需元素[3],它为评估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论文产出提供了客观和透明的数据。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从多个引文数据库中收集数据。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Web of Science(WoS)三大引文索引库: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SSCI)和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A&HCI)。Web of Science收录了12 000多种经过同行评审的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物医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领域,最早回溯至1900年,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是文献计量分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工具。

1.3 检索策略的制定

采用Web of Science(WoS)专业检索功能,选取的时间段为2006—2013年。为避免中外合作大学和其合作方母校之间的混淆,在制定检索策略时,特别运用了搜索运算符SAME结合作者单位的邮政编码。表1为采用的检索策略。

表1 Web of Science中的检索策略

2 数据分析及讨论

本节重点对各大学收录在WoS中论文的多个测量指标进行评估,包括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份、研究领域或学科领域、被引次数、论文来源和作者、资金资助机构,可以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该机构的总体科研能力、当前研究的热点、重点、趋势[4]。

2.1 论文的数量及发表年份

2006至2013年间,WoS的三大索引中作者地址为西交利物浦的论文共有236篇,宁波诺丁汉和联合国际学院各有199篇和125篇。具体论文年份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括号内的数值从左到右分别是收录在SSCI和A&HCI论文数。

中外合作大学基本上是在其建校后两年,学者发表的论文开始陆续收录在WoS。宁波诺丁汉大学在2006年有1篇论文收录于WoS;联合国际学院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分别在2007和2008年有论文收录于WoS。从WoS收录的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份的统计结果(见图1),可以得知:近5年来,中外合作大学的论文收录量增幅明显,特别是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年近5年的平均增幅分别是114.6%和84.6%,远远高于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从机构的SSCI、A&HCI论文比例来看,三所中外合作大学(XJTLU,UNNC,UIC)的SSCI数值依次为16.9%、58.8%和17.6%,A&HCI数值依次为10.2%、7.0%和1.6%;而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的SSCI的论文比例分别为2.8%和1.6%,A&HCI的论文比例为0.4%和0.3%。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大学在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宁波诺丁汉大学表现突出。这可能和中外合作大学的学科倾向、校内英语教学和交流、学者有很强的国际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使得中外合作大学的学者更容易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其艺术及人文社科的学术成果。

表2 选定大学的论文产量

图1 论文数量及发表年份

和国内优秀大学相比,中外合作大学在WoS的收录论文数量非常低,仅为苏州大学1.5%,不到南京大学的0.5%,这足见新兴的国际大学在科研上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探索成为研究导向型国际大学的旅程中,需要借助自身和两所母体学校的优势,制定符合自身科研行动纲领,努力创造良好的科研硬件条件和良好的研究文化环境[5]。

2.2 学科领域

表3呈现了三所中外合作大学在三大引文库的期刊和出版物中所发表论文的学科领域及相应的论文数。这两所大学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物理学上都非常具有优势。

表3 WoS论文按研究领域前10名分布情况

2.3 国家/地区

迈克尔·巴伯、凯特琳·唐纳利、萨阿德·里兹维在《雪崩即将来临:高等教育及其面临的变革》报告中提到:随着科研工作的成本不断上涨,实际上提及次数多、表现突出科研项目几乎都是国际合作而非某一所大学的成果,“只有在科研合作上实现全球化,大学才能具备全球化的影响力”[6]。通过分析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的分布,可以了解该机构的国际合作情况。如表4所示,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合作较多,联合国际学院则是与美国的研究者有较多的交流。

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的前10位在表4列出,以作比较。这两所大学和美国及亚洲国家有频繁合作。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这两所中英合作大学来说,研究人员应拓宽和北美及其他亚洲国家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表4 WoS论文按作者所属国家/地区前10名

分布情况

2.4 被引次数及H指数

论文被引频次反映出论文的学术价值,它是用来测度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H指数是由J. E. 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将科学家学术论文的产出量和质量结合为一个指标,这样可以方便地对该指数进行计算和比较,综合评价科学家的学术成就。根据J.E.Hirsch关于H指数的定义,假设某一机构发表论文n篇,其中有m篇论文每篇至少被引用了m次,剩下的n-m篇论文每篇被引用的次数均小于m次,则m为该机构的H指数。

本文运用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及机构H指数来对所选定的大学进行考察。如表5所示,截至2013年,联合国际学院在论文篇均被引次数指标方面比其他两所大学数值都要高,反映出其发表的论文质量和影响力相对较强。结合H指数,综合考量论文产出和质量,宁波诺丁汉在三所大学中略胜。

表5 WoS论文(2006—2013)引用情况统计

注:苏州大学与南京大学2006-2013年收录论文数超过10 000,无法通过WoS获得H指数;引用总次数按年累加计算得到。

WoS检索到的南京大学2005年之后收录的论文被引总量为284 279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6.74次。苏州大学2005年之后发表的论文共被引用67 515次,其平均被引次数为5.85。因为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论文的数量均超过了10 000份,WoS无法计算H指数。由此可以看出,无论在论文数量、质量上,中外合作大学和国内优秀大学都有很大差距。

2.5 基金资助机构分析

Web of Science对收录文献的基金资助机构信息进行了标注,通过检索发现中外合作大学的论文基金资助机构样本多达上百个,基金资助机构分布广泛。有的基金资助机构名称表达不规范,不统一,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出现了多个不同的表达,有XI AN JIAOTONG LIVERPOOL UNIVE-RSITY RESEARCH DEVELOPMENT FUND CHINA、XJTLU RESEARCH DEVELOPMENT FUND、RDF OF XJTLU、XTJLU research fund、XJTLU。通过对照合并后,统计出三所大学前10位基金资助机构的状况,如表6所示。

表6 WoS论文基金资助机构前10名分布

根据表6可以知道,从发表文献的基金资助机构上看,中外合作大学的科研项目资金来源主要以中国国家级基金为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所有基金赞助机构中排在第一位。三所大学都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凭借此优势争取当地省级和地方科研项目资金。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有超过24篇论文的基金资助机构来自浙江省与宁波市。在争取国际基金方面,毫无疑问这是中外合作大学的优势所在。但是,每所中外合作大学在获得国际科研基金时又有所不同,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大部分国际基金来源于英国或欧盟,而联合国际学院的境外科研基金资助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美国。

另外,表6显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论文资助有5篇来源于高校级别的科研基金——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位列该校基金资助机构的第8位。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发展基金(Xi’an Jiaotong-Liverpool University Research Development Fund)创建于2010年,年总经费设置500万元人民币。学校研究发展基金的设立,不仅仅是学校的一项科研机制,更多的是通过学校严格的、匿名的、外部评审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研究人员项目资金申请、运作的能力,争取更多的外部科研基金资助。

3 结语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常用工具Web of Science三大引文库,综合分析三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合作大学2006至2013年学术文献产出的各项指标,即收录的论文数量、研究领域、论文引用状况、论文作者国家/地区、资金资助机构状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中外合作大学2006至2013年学术文献产出快速增长。虽然目前中外合作大学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是借助自身和两所母体学校的力量,以及打造研究导向型国际大学的高定位,学术产出快速增长,其增长幅度远高于所参照的国内知名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2006至2013年收录的论文数远远低于所参照的国内知名大学。这一方面说明,中外合作大学建校时间短,建设科研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科研硬件条件需要有大量研究经费的投入与积累。另一方面,这三所大学办学规模小,都以本科教育为起点。宁波诺丁汉大学目前注册学生6341名,其中包括549名研究生,教职员工约600名[7];西交利物浦大学注册学生7000余名,研究生百余名,教职员工500余名[8];联合国际学院的注册学生数约4400名[9]。这与所参照的两所国内大学形成鲜明的差别,如:苏州大学本科生25 450名,各类研究生14 249名,教职工5047名[10];南京大学南京三个校区各类学生总计50 000余名,而且存在研究生多于本科生的“本研倒挂”现象[11]。综合中外合作大学注重学生体验的办学理念,根据制定的办学规模,在学术论文的数量上是无法和国内知名大学相比的。

中外合作大学在社会科学、艺术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国际影响力。中外合作大学发表收录在Web of Science社会科学、艺术及人文科学方面论文数量所占比例高于所参照的两所国内综合性大学。

中外合作大学科研合作国际化,学者更加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这主要得益于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向全球按世界知名大学招聘和引进高水平的国际师资。科研项目基金资助机构分布广泛,有国家级基金、省部地方级基金、国际基金。特别是西交西交利物浦大学早在2010年开始设立了学校研究发展基金,推进学校科研的发展。

总之,中外合作大学经历了将近10年发展,正在展示其科研实力和潜力。新的一批已获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外合作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已经开始招生。中外合作大学在学术研究、研究创新方面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 1 ] 顾美玲.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基于两所中外合作大学的案例分析[C]//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长春:中国教育学会,2012.

[ 2 ] 蒋颖.1995—2004年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共词分析[J].情报学报,2006,25(4):504-512.

[ 3 ] van Raan A F J. The use of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 research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of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developments [J/OL].Tech-

nology Assessment,Theory and Practice,2003,1(12):20-29[2014-01-24].http://www.itas.fzk.de/tatup/031/raan03a.htm.

[ 4 ] 毛刚,李琳,孙琳.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科技信息机构科研现状分析[J].情报探索,2013(2):1-7.

[ 5 ] 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战略[EB/OL].[2014-01-24].http://www.xjtlu.edu.cn/cn/research-zh.html.

[ 6 ] Barer M, Donnelly K, Rizvil S. An avalanche is coming: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revolution ahead[R].London:IPPR,2013.

[ 7 ] 宁波诺丁汉大学介绍[EB/OL].[2014-01-24].http://www.nottingham.edu.cn/cn/about/index.aspx.

[ 8 ] 西交利物浦大学简介[EB/OL].[2014-01-24].http://www.xjtlu.edu.cn/cn/about-us-zh/introducing-xjtlu-zh.html.

[ 9 ] 联合国际学院简介[EB/OL].[2014-01-24].http://uic.edu.hk/en/about-uic/introduction.

[10] 苏州大学概况[EB/OL].[2014-01-24].http://www.suda.edu.cn/general_situation/sdjj.shtml.

[11] 彭龙富.学生比树少的大学[J].中外管理.2012(9):72.

杨丽萍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1届硕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

学术科研合作 篇12

1 科学训练中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意义

古人曰:用众人之力, 则无不胜也。团队不仅体现出一种力量, 还表现在精神追求上, 而且团队合作精神是集体一致观念、协调合作意识和主动服务精神的结合。导师录取研究生时, 除了考查学生的坚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外, 还重点观察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的素养。因为导师清楚, 高校多数科研任务的完成, 离不开研究生的辛勤汗水, 并且目前科学研究正朝向多学科交叉发展, 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空前重视, 科学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也日益频繁[2], 要想使学生在未来能创新和创造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就必须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和层次。在科学训练中, 导师着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氛围, 提高研究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建立良好互助和谐的团队关系, 加大团队工作持续建设力度, 促使团队合作精神的价值发挥到极佳状态。多数高校实验室是研究生主要实验和学习的场所, 课堂上共同学习时间少, 平时生活比较单调平淡, 参与集体或团体活动更是少之又少, 每天行程从宿舍到食堂, 再到实验室, 且大部分的时间在做实验。在这种情况下, 实验室成了研究生团体生活主要的地方, 所以应重点抓好科学训练时的团体合作精神培养。导师还需明白, 自己不单单是教会研究生怎样查文献、设计课题、做实验、写文章发表等, 更重要的是教他如何做人, 要让研究生在科学实验中知道, 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基础, 互相照应、互相配合是要件, 使个人愿望和共同目标相统一, 形成完成科研任务的强大聚合力。同时, 团队合作实验氛围也有助于增强研究生自觉学习知识和能力的主动性, 认清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内涵, 还有助于发现问题、讨论分歧、找出解决路径。团队成员互相指正不足与缺点、互相鼓励长处与优点、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合力解决, 还可以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的要求和原理、实验步骤操作, 更重要的是在科研实验过程中, 学生们知道只有互相团结、互相合作、相互关爱, 才能取得共同进步的道理以及真正体会到科学实验的乐趣, 具有更大的工作动力和持久力。

2 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

某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3], 研究生对团队合作理念如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大局观念比较认同, 并对团队合作精神的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控制功能的认识有较深刻理解, 多数研究生能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价值;但仍有部分研究生认为科研实验主要依靠个人的新颖思路和独立作战的能力, 团队合作看似重要, 但不起作用, 可以被忽略。有的研究生虽然对团队合作精神比较认可, 但是对团队合作精神较为悲观, 而且有的对团体精神培养的现状认为一般或不太好甚至有的认为很糟糕, 甚至多数认为高校对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效果表示否定, 可谓是差强人意。例如, 研究生在面对导师给予的科研任务将近一半认为要靠自己独立完成, 只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要靠与同学合作完成, 这说明研究生对团队合作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的差距, 甚至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在完成艰难的研究任务时主要是靠自己而不是团体, 也有相当多的研究生在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 优先选择是个人利益。根据以上存在的各种现象显示研究生的集体观念还很淡薄, 个体趋向性明显, 团队意识观念与行为选择混乱和矛盾, 这可能与研究生接受的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参加集体活动、学习空间、交往范围、沟通交流有限和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等因素有关, 进而导致团队合作精神的表现不尽人意。对高校研究生教育起到警示, 同时也说明研究生群体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工作还有很大空间, 有很多工作亟需改进和完善。目前很多高校仍是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机制, 如以科研工作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 而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有的导师则过度重视学生的实验结果, 得出数据量的多少, 而且研究生各种荣誉、奖学金的获得也是与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相关, 导致研究生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互猜疑、过分计较个人得失”, 团队与合作更无从谈起。所以高校要切实提高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并产生实效, 创造更大的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价值, 才能有更显著的科研产出, 结出硕果累累的科研成果。

3 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目前研究生团结合作精神在与他人沟通能力、主动配合担当意识、为人修养等方面亟待提升, 甚至有的研究生在即将毕业时仍存有人际交流、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等不足[4]。从研究生自身来讲, 很多研究生坚守以自我为中心, 在内心深处往往更注重从自身眼前需求和利益出发, 甚至采取不正当手段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 主要表现在:有的研究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为达到个人私利和欲望, 不惜损害或牺牲集体利益;有的研究生拥有一些消极错误观念如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有的研究生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 唯我独尊, 主动学习交流的积极性差, 与人交往主动性不强;有的研究生3 年没有参加过国内大型学术会议更别谈国际型会议, 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实验任务重或积极性不高连本校组织的学术型会议也少有参加, 这些现象在客观上都影响了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现状也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有关, 目前, 高校对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导师负责制, 导师帮助决定研究生的选课科目, 课程学完后, 学生开始参与导师课题研究, 然后将所得结果去撰写学位论文, 再通过毕业答辩。这种过程导致研究生只是跟自己的导师形成了一种狭隘的“学术门户”关系, 师生间交流和学生间交流也局限于同门, 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科研训练过程中, 导师过分强调科研成果数据, 用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流程, 要求学生按顺序去做, 而且每个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都写得一一俱全, 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做就可以了, 完全忽略研究生主观能力的培养, 淡化科学实验中“过程的学习与方法的掌握”以及忽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有的导师甚至就是天天催学生多做实验, 天天要结果。这样, 学生无全面认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也就提不出创新的问题, 更不会推测怀疑, 自然也就没有自主设计课题的经历, 他们甚至像个机器人一样每天重复性地操作仪器或实验流程, 久而久之, 形成了以导师为主体, 而学生却没有主观思维, 失去了科研训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有的毕业研究生, 并没有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当他们谈论到几年的科研生活时, 很多人会说自己做自己的, 同学间很少有沟通交流, 感觉只有单调、枯燥、乏味, 没有什么科研乐趣而言, 科研的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甚至有的认为几年实验室生活熬完了, 只是混了个文凭而已, 其余并没有得到什么, 反而使他们丧失了斗志和梦想, 磨灭了使他们本来对科研充满的激情, 甚至成为痛苦的经历。所以研究生素质教育的完善势在必行, 而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 在科学训练中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路径

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当代社会对研究生人才认定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 高校要顺应时代需要, 认清当代社会与市场亟需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科学文化知识外, 还要培养研究生与他人分工合作、分享成果的素养, 使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任务之一, 促进更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生人才涌现。

4.1 提倡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组建团队。团队合作精神是为了共同的价值理念、科研目标、感兴趣理论和实践问题而组成的群体, 他们主动结合在一起, 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研究生经历本科阶段, 具有主动学习、一定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而他们本身并不希望像课堂那样老师手把手的教式教学, 而更希望的是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和讨论式的学习, 所以基于项目的学习而组成的研究生团队是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研究生团队成员之间互通有无、方法技能互补、相互学习讨论, 这样的过程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在科研实验过程中, 可将科研任务的分配、实验流程的分工、科研资料的整理、实验问题的解决让他们自己去处理, 他们可以通过团队的力量密切配合、团结互助、集思广益, 通过彼此的友爱和奉献将科研任务更有效率地顺利完成。例如, 大家一起将各自的课题方向进行背景介绍, 如何开展进行理论展示、需要用的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 一起进行相关课题资料的调查研究、实例分析等, 最后将自己所取得的成果向大家做分析报告, 让大家提出建议或评论, 更好地完善课题研究。所以这样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 不仅使团队成员知识水平、个人能力得以提高, 而且使整个团队合作效能得以增强。

在科研训练过程中, 导师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通过积极带动与引导, 团队管理将更加高效。团队还可以选出组长, 调动成员积极性, 积极沟通, 了解个人对问题认识和取向、个人所长、价值观、人生观, 使组内的学习氛围、团队意识、合作效率大大提高。团队也要有组织、有纪律, 有团队文化, 这样可以激励督促成员间主动行动配合, 为团队共同一致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优势与能力, 齐心协力完成既定目标, 真正让他们在科学实验中找到科研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乐趣。此外, 团队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与不同学校间、不同国家间优秀的学子或团队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 可以是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 实现有效合作互动, 互通有无, 取得共同进步。通过研究生团队的建立, 也让他们学会了沟通技巧、聆听意见、尊重他人、无私奉献, 同时也获得了无比珍贵的友谊。

4.2 提倡以导师为主导, 作为团队的推动者、组织者和协助者。导师对研究生的理解能力、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习重点、难点、技巧的点拨具有重要作用, 师生间良性互动是一条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路径, 但这种方式要避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重视个别培养、轻视合作交流的倾向。大多数研究生更愿意选择问题研讨式方式, 也就是基于问题共同进行探讨的学习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是最受研究生喜爱的, 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有利于激发集体力量和智慧, 推动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和养成。所以要突破旧的不合时宜的“师门”观念, 真正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可以通过构建团队如利用项目调研、资料分析、学术讨论、研究生学术沙龙等学习方式, 师生、学生、导师之间保持互动沟通, 每个成员都具有共同的目标, 基于一定平台共同学习, 分享先进科研资源和智慧, 交流彼此工作中的想法、情感和经验, 时刻保持互动沟通进而促进成员自身和团队的专业成长, 促进共同协作完成科研任务, 甚至进行科研攻关, 共同解决科研前沿问题。导师将团队合作精神的理念教育贯穿于科学实验过程当中, 既要教育学生在科研实验中互帮互助, 还要教育学生在科研实验中要有集体感、责任感和大局意识, 并在科研实验中要灌输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 让学生知道受益的不仅是自己, 更是整个团队。因此, 在科研训练过程中, 要改进模式, 导师可以给出研究的方向, 不用事无巨细地负责整个实验流程的设计和管理, 而是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在这种模式下, 研究生不再是简单的实验操作者, 而是课题构思和设计的参与者甚至是主导者, 真正实验过程的操纵者和控制者。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 研究生可以凭借他们的经验、已学过的知识或技术方法, 依靠自愿或指导组成的团队共同协作来完成, 既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也能满足他们的求知和创新好奇心和欲望, 使学生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积极完成科研任务。所以, 研究生导师一定要重视和把握科研训练的过程是培养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契机。导师首先要信任、尊重他们, 多提供研究生参与科研课题设计研究的机会, 不能让学生只学会简单地操纵实验仪器, 只会实验方法, 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灵魂、主动性的机器人。当然, 研究生所在学系或研究所也要为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提供平台和便利, 让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得以更充分地发挥。此外, 研究生以导师的课题为平台, 师生双方可以通过课题设计进行调查研究或预实验, 研究生可以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 得到导师的指教可能会事半功倍, 同时师生双方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而且研究生在这样的科研训练中可以锻炼人际沟通能力, 激发其积极地去为维持和谐的团队关系而努力, 可以促进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发育。而导师的作用在这个团队是推动者、协助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导师可给出建议, 帮助研究生团队开展课题设计、课题讨论、课题探究方式、方法等, 这样既改变原有单纯的师门关系, 也改变指导与被指导、培养与被培养的师生关系。

4.3 学校各级领导和部门要主动提供服务并积极配合。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采取优化措施积极推动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如改进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尽量让学生感受到科研的乐趣, 尽量在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上下工夫。学校可将高水平的导师、有科研热情的优秀研究生和一流的科研项目集合在一起, 注重培养研究生综合能力, 而不仅仅是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了促进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学校、导师都有责任为研究生提供跨越不同学科专业、不同部门或学校甚至不同国家来进行科研交流和科研合作的机会。学校自己也要积极组织跨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流, 为不同学科的导师、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的交流提供机会和互动场所, 多组织学术会议, 多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 鼓励他们上台演讲, 让他们的付出得以展现, 更要对团队合作的成果和奉献进行鼓励支持或奖励, 多鼓励与国外知名的学术科研机构、业界或知名企业进行广泛交流。每年, 学校或导师也可有计划地选派和带领优秀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或做学术报告等, 使研究生科研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总之, 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不仅需要进行研究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同培养, 还需要有学校的支持、导师教育、自我养成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 共同推进研究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实现研究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陶金.团队建设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9-16.

[2]夏青, 李妍, 张秀敏.创新网络视角下的高校医学科研团队构建策略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4) :324-327.

[3]何华宇.构建合作式互动机制培养研究生团队精神[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4) :28-33.

上一篇:公共接入平台下一篇:理论与实训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