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系结构模式

2024-12-29

体系结构模式(共12篇)

体系结构模式 篇1

1. 引言

模式是软件体系结构的一种方式。当设计一个软件系统时,它们可以进行形象描述。模式支持采用定义属性来构造软件,它提供一个功能行为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实现应用程序的功能。本文系统概述了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模式,以及对模式进行了一个全面深入的探讨。

2. 模式

2.1 什么是模式

软件模式的概念由来已久,软件中的模式起源于建筑,正如Gangof Four在《设计模式》中所说:“尽管Alexander所指的是城市和建筑模式,但他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面向对象设计模式。只是在面向对象的解决方案里,我们用对象和接口代替了墙壁和门窗。两者的核心都在于提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1]。”

当系统设计师求解一个特殊问题时,他们一般不会发明一种和已有解决方案完全不同的方案来处理这个问题。他们往往会借鉴已解决过的相似问题,并重用其解法的精华部分来解决新的问题。简单而言,是一种针对某一特定的、反复出现的问题的成功的解决方案。就问题本身而言,可以是任意领域和范畴的。可见我们在分析软件系统时,必须考虑问题的可重用性。

在软件领域中,模式被以一种约定的文档形式来表现出来,以便于记录、学习和交流。经验丰富的程序员,可以将他们的知识,通过模式这种更形式化的表述,传递给别人。因而,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具体化的、文档化的经验和知识。一个模式是描述一个在我们周围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核心。这样,你就能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该解决方案而不必做重复劳动。每个模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描述特定环境(语境)、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关系。简单的说,没有一个模式是独立的实体,每个模式都存在着相互支持,但支持的程度不同:抽象度高的模式可以嵌套抽象度小的模式,同等层次的模式并列存在,而小的模式被嵌入到大的模式之中。

总结来说,一个软件系统结构的模式是描述了一个出现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的再现设计问题,并为它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经过充分验证的通用图式。解决方案图式通过描述其组成组件、它们的责任和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协作方式来具体指定。

2.2 模式的分类

随着模式的增多,我们可以在多个领域内定义模式,有些模式有助于把一个软件系统分解成子系统,另一些模式有助于实现特定编程语言中的特殊设计方面。为了细化我们的分类,因此我们把模式分成三种类型:体系结构模式,设计模式和惯用法。下面对这三类模式进行说明。

(1)体系结构模式表示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化组织图式。根据一些整体构建原理来建立可行的软件体系结构,我们可以用软件体系结构模式来描述这些原理。它提供一套预定义的子系统,规定它们的职责,并包含用于组织它们之间关系的规则和指南。体系结构模式可作为具体软件体系结构的模板。它们规定一个应用的系统范围的结构特性,以及对其子系统的体系结构施加的影响。所以体系结构模式的选择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时的基本设计决策。模型--视图--控制器(MVC)模式是体系结构模式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2)设计模式提供一个用于细化软件系统的子系统或组件,或它们之间关系的图式。软件体系结构是描述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通常由几个更小的体系结构单元构成。我们用设计模式来描述它们。

它描述通信组件的公共再现结构,通信组件可以解决特定语境中的一个一般设计问题。设计模式是中等规模的模式。设计模式的应用对软件系统的基础结构没有影响,但可能对子系统的体系结构有较大影响。

(3)惯用法是具体针对一种编程语言的低层模式。惯用法描述如何使用给定语言的特征实现组件的特殊方面或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们关注设计和实现方面。大多数惯用法是针对于具体语言--它们捕获现有的编程经验。

这种对模式的分类有助于我们为给定的设计问题预先选定潜在有用的模式。体系结构模式可以用在大粒度设计的开始,设计模式可以用在整个设计阶段,惯用法可以用在实现阶段。

3. 模式和软件体系结构

3.1 软件体系结构

软件体系结构的提出源于程序复用的概念,可以说体系结构的复用是最高级别的复用形式。我们将使用软件体系结构的下列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3]。

3.2 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模式

为什么要在软件体系结构中引入模式呢?在组建体系结构过程中,许多被人们广泛采用的体系结构模式如管道和过滤器、层次结构、代理者等,常被用户按照自己的理解并以不同的方式应用到系统开发中。其结果通常是,系统设计人员无法就软件的体系结构达成共识,因而也就无法对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选择与交流,难以指导系统的组建和实现。模式的总结和发展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利用软件工程专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积累的成功设计经验来指导设计实践。

我们的模式建立在设计者和程序员近三四十年来在软件开发中得到的极其广泛的实际经验基础之上的。我们描述的模式都不是人工构造出来的,它们既不是我们也不是别人构造的———它们是随着时间演化而得到的。软件开发者认识到:使用某个特定方法解决一个问题要比使用其它方法好,因此它们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解决方法。

模式同样也明确建立在为结构化程序设计而开发出的许多原理基础之上,模式并非仅致力于对象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许多程序设计原理构成了我们的模式基础。模式的另一个目标是使用可预测的非功能属性建造软件系统,因此模式建造也就基于这样的原则:为重用进行软件开发并且使用重用开发软件,为变更而设计。

4. 结束语

模式为开发具有已定义属性的软件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它们把现有的设计知识文档化,有助于我们为设计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模式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规模和抽象之中,并覆盖软件开发的许多不同的和重要的领域。模式彼此交织--我们可以用它们来细化其它较大规模的模式,并且可以将它们组合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我们关注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方面并对现有技术和方法进行补充。总之模式提供了一个“宝盒”来帮组我们构造应用程序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软件。

摘要:主要阐述了模式的概念、原理和常用模式的分类,重点研究了软件体系结构中的模式。模式是总结软件开发中现存的、被证明良好的经验,再用来促进好的设计实践,每个模式都是处理一个软件系统的设计或实现一种特定类型的重复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模式,软件体系结构,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1]Frank Buschmann,Regine Meunier,Hans Rohnert,Peter Sommer-lad,Michael Stal.Pattern-Orien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 Volume1:A System of Pattern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Jeffrey L.Whitten,Lonnie D.Bentley,Kevin C.Dittman.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友生.软件体系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体系结构模式 篇2

近年高考语文,由于不少考生一味模仿部分高分作文,片面追求形式上“创新”,致使考场中上出现大量的“四不象”作文;有些考生忽视常规作文的结构训练,缺乏快速架构作文的能力,所写作文思维紊乱、残缺不全、颠三倒

四、主次不分,不能让阅卷人在快速审读中迅速把握其思维逻辑,自然只能得到较低分数。

考场作文就写作主体来讲,是急就章,要在不超过6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就阅卷主体来讲,是浏览者,高速运作的机制决定了阅卷人只能在最多两分钟内(有些十几秒)浏览完毕并作出判断给出分数。这二者都决定了考场作文在结构上的一些特殊要求。首先是结构必须有头有尾,层次清楚,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其次是结构应有一定的模式特征;近年的高分作文中,不少就是按常规体式和模式结构获得的。熟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并经过长期操练使之了然于胸,必将提升同学们快速架构文章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档次。上一专项我们重点介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本专项重点介绍高考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一、时序顺进式

即选取生活流程中的某一片断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模式如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作文一 :

鹅与猫的决斗(提要)

去年秋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目睹了一场罕见的鹅与猫的决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至今使我难以忘怀。(开头:引出故事。“罕见”、“障心动魄”、“难以忘怀”点出故事特点,吸引读者。)

那天一我刚放学回家,轻轻推开院门,只见一只母鹅警惕地瞪着一只野猫。刚出世不久的一群小鹅在母鹅的身后惊恐地围成一堆。地上散布着一些白色的鹅毛。显然,鹅猫决斗已经开始一会了。突然,母鹅伸长脖子,压低鹅头,紧贴地面,像离弦之箭一样冲了过去,将漫不经心地盯着小鹅的野猫狠狠地啄了一口,一撮灰色的猫毛被母鹅摔在地。野猫一个翻滚从地上跃起,翘起胡子,双目圆瞪„„(描写具体决斗过程)。母鹅艰难地抵挡着野猫的攻击,笨拙的身体成了幼鹅的掩体。

(故事主体部分:描写鹅猫决斗的情景,突出母鹅舍身护幼的精神,为结尾的议论做准备。)

我被母鹅这种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赶紧轰开了野猫。精疲力竭的母鹅趴在地上,用翅膀护住幼鹅。我来到母鹅身旁,轻轻地抚摸着它,安慰着它:一股暖流从我心中冉冉升起„„

(结尾:扣住“母爱”描写自己的感受或发表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二、平列展开式

选取不同角度的几个生活片断或将同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基本模式是:

材料 ①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材料 ②→结尾(抒情、议论)

材料 ③

作文二 :

看风筝(提要)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场玩。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各种各样的风筝点缀在一望无垠的蓝天上,煞是美丽。(开头:引出材料,交待时间、季节、事由,突出“美丽”)

材料①:这边是一位快乐的老者在放“猪八戒吃西瓜”。„„(具体描写)材料②:那边是两个小姑娘在放“蜻蜓戏水”。„„(具体描写)

材料③:另一边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位机灵的小男孩在放“米老鼠”。他们好像遇到了一些麻烦,正在请教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忍不住走了过去„„(具体描写)

(主体部分描写放风筝的几个片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材料变化)

放风筝是一个看上去简单而有趣的游戏,然而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

(结尾: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议论,深化文章主题。)

三、对比映照式

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为:

正面材料

开头(引出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反面材料

说明: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作文三:

我的母亲(提要)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儿行千里母担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从俗语到古诗,歌颂这一伟大主题的名言名句多不胜数,而且脍炙人口。然而,我是女孩,母亲的女儿。我曾经憎恨我的母亲,坚决地否定母爱。(开头以对比的方式引出材料,吸引读者)

那是2001年8月底,我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母亲坚决反对我上高中„„(描写我与母亲的冲突或父亲与母亲的冲突及我的心理活动)

快三年了,我很少搭理我的母亲,甚至很少回家。每当我从母亲的眼中读出痛苦与无奈时,我心中甚至生出一丝莫名的快意。

然而我错了!大错特错!(以上两段过渡)

2004年5月15日,星期六,晚上11点15分。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我终身愧疚的日子,一个让我谢天谢地的日子。因为从那一刻起,我读懂了我的母亲,终结了可能的终身遗憾。

5月15日,学校难得地放了一天假,让我们回家和父母商量填报志愿的事。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没说什么。晚上是照例的看书。11点15分,我去客厅喝水,经过父母的房间,无意中听到了一段对话„„(描写对话内容)(对比材料要写得震撼人心,方能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我如遭雷击一般立在饮水机旁。我的脑中一片空白。只觉得天旋地转,客厅里的家具像在空气中飘浮起来一样。忽然,“砰”的一声,我手中的水杯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扶着饮水机,总算没有倒下。母亲从房间里冲出来抱住我,拼命地问我“怎么了”。“没事,妈妈——”我大叫一声,紧紧地抱住母亲,恨不得钻进母亲怀里。

母爱,是伟大的。没错!

(结尾:着力描写自己的感受,不可用太多的议论或抒情破坏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若描写不到位,则可增加抒情或议论。)

四、穿插回放式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其模式为:

开头(交待物象,引出材料①)→发展(引出材料②)→高潮(引出材料③„„)→结尾 抒情、议论)记叙文模式作文例析。

作文四:

钢笔人生

走进考场,我首先将一个精致的钢笔盒子放在座位的右上角。望着它,我思维的野马在记忆的原野上奔驰„„

以前,妈妈经常自豪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说我“抓周”的时候抓的就是钢笔。从此,父母对我的前程便充满了憧憬。“钢笔”便注定与我的一生结下渊缘。(交待物象及与“我”的人生关系,是故事的开头)

带着幸福的憧憬,父母亲高兴了好多年。从幼儿园到小学,我的成绩在智力正常的孩子中还算不错。我还会时不时地抓着钢笔做刻苦学习状,引得父母那带点虚荣的希冀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进入小(五),我开始恨钢笔了。因为像山一样的作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钢笔不再给我带来快乐。我的成绩随着小学毕业的临近而从优秀降到中等,再降到中下。感谢《九年义务教育法》让我顺利地进入初中。然而成绩却丝毫没有起色。为了我,父母的争吵愈来愈多、愈演愈烈:那种伤心明明是看着一位神童毁灭或天才堕落的伤心。我无暇顾及父母的伤心,因为我正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网络游戏可比钢笔有趣得多啦!

初中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虽然没有坏到哪里去,但自然也不是父母骄傲的“神童”。其间,我常常不自觉地用精彩的游戏镜头驱赶父母失望甚至痛苦的眼神。我知道父母每年在我生日的时候都会给我买一支精致的高级钢笔——它们正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父亲略显空荡的书架上。但我却不敢正眼看它们,甚至尽量不去父亲的书房。

在父亲失落的目光中,我以“择校生”的身份走进了一所“全封闭管理”的学校。“全封闭管理”,这意味着我每五天半才能和我心爱的网络游戏幽会一次。果然,不到三天,我对游戏的渴望就像犯了毒瘾一样难以控制。更为恼人的是,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要我们用钢笔书写,还说出了一大堆理由——虽然我一句也没记住。

然而,改变我的也是一支钢笔。(注意这一段转折性过渡)

那应该是开学后一个多月了。对陌生环境的新鲜慢慢散去,压抑在心底的顽

劣就冒出来了。看班主任那憨厚的模样,应该不难骗倒他吧!我随便编了个理由去请假,他却随手就给我签了字。第二天.我按时回了校,却因为通宵熬夜实在打不起精神,以至语文课我都听得“摇头晃脑”。晚自修放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叫去了。我迅速制订了“低调”应对的策略。但老师的话却让我大吃一惊。“你昨晚去网吧了吧!”我哆嗦了一下。“你喜欢电脑,很好。我拜你为师,以后犯瘾了就去我家上。”他语气平和得让我感觉像是在布置一场阴谋。接着他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递给我。“这是我的拜师礼物,因为你是全班唯一还在用圆珠笔的人。”我的小聪明让我根本来不及反应,他就握住我的手——分明是狠狠地握了一下,一股热流迅速传遍了我的全身,等我抬起头,想说什么时,老师已经不见了。

那一晚,我又没睡。但第二天却精神饱满!

谁说毒瘾戒不掉呢?只是人们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已。

(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要写得跌宕起伏,尽量减少繁琐的叙述,突出感人的细节)

三年过去了,我的学习成绩已经远远超出了我玩游戏的水平。

今天,我第一次使用老师送给我的钢笔,我要用这支笔换一张中山大学的通知书送给我的老师。明天,我还要用这支笔创造更多的财富送给社会。钢笔,果然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结尾要铿锵有力,寓意深刻,还要注意照应开头)

国外行政层级结构模式 篇3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三级行政区划的国家最为常见,有68个国家,其次是二级,有60个国家,一级有32个国家。这些层级较少的制度设计和实践与我国叠床架屋的多级制形成了强烈反差。

行政管理的扩大幅度和减少层级是相辅相成的。国外管理幅度一般较大,如法国20世纪50年代合并镇,设专区;德国20世纪60~70年代对市县进行调整,仅1968~1978年10年间,原西德境内县从420个降为237个,市从139个降为91个,乡镇从24000个降为8500个左右;日本通过法律将町村从9800个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表二是中国与主要国家行政区管理幅度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省级政区平均管理幅度10个地级单位,而地级政区平均管辖8.6个县级单位。这种多层次小幅度的管理模式与国外形成强烈反差。

根据国际市制发展的经验和一般规律,市是一种城市型行政建制,县是广域型行政建制。如德国和美国州以下的县市都是各自独立的自治实体,在美国的3040个县(1992年统计数据)覆盖了每一寸国土,实行富有乡村特色的自治政策。日本的县作为广域型的一级政区下辖市、町、村,二级政区单位的市、町、村相互之间无隶属关系,而是各自成立地方公共自治团体来管辖本地区的事务。因此,县是面,市镇则是面上的点。同时,市还是一种基层而不是中间层的行政建制,市下面一般不再有其他政府建制(少数大城市除外)。市和县的性质不同,主要任务也不同。市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自治,而自治则必须市制适域化而非广域化。

浅谈软件的体系结构与模式 篇4

关键词:体系结构模式,设计模式,惯用法,层次结构,Java

体系结构的概念存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桥梁设计中, 有拱形、板式支撑、吊索、斜拉索等;在计算机硬件体系的设计中, 有单处理器、多处理器、并行计算、网络计算等等。对于软件的体系结构, 目前可供选择的各种结构形态也很多, 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层次式、交互式、解释器等等。软件工程专家从这些结构中总结和抽象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 这就是软件的模式。在软件应用开发过程中, 如果能够有意识的遵循这些模式将使我们能够更有效而出色地解决设计问题。由于软件不过是近半个世纪的新生物, 软件的很多思想都源自人类其他行业的知识, 人们对模式的狂热追求, 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规律的向往和崇拜。人们往往从具体的现象出发, 总结出抽象的规律, 然后又将规律应用到现实中去指导实践。软件行业也同样具有这样的规律性, 因此, 研究软件的模式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 面向模式的软件体系结构

从三个不同的粒度层次将软件的模式分为三大类, 即体系结构模式 (Architecture Patterns) 、设计模式 (Design Patterns) 和惯用法 (Idioms) 。

1.1 体系结构模式

体系结构模式代表了模式系统中最高等级模式。一个特定的软件体系结构可能包含多个模式的应用, 它们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框架, 具体的细化和实现工作还需要设计模式以及惯用法的支持。

1.2 设计模式

总结目前的设计模式中最经典的23种设计模式, 将它们分类为创建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和行为模式。在系统开发阶段强调这种机制的优势在于:它能使所生成的体系结构更加精巧、简洁和易于理解, 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未使用模式的体系结构。确实, 体系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命运。而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建立有效的、出色的体系结构。Java语言的简洁性有助于快速掌握设计模式的原理。

1.3 惯用法

惯用法是特定程序设计语言中的低层模式。它主要描述如何在特定语言中解决具体的实现问题。一些基本的数据结构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最底层的模式, 如堆栈和队列的实现等等。

2 体系结构的层次

一个系统的设计是由许多层次构成的。层次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而治之 (Divide and Conquer) ”的思想, 即将一个粒度由小到大连续的空间分为不同粒度范围类的层次空间。软件的设计同样是层次性的。可分为:结构级, 代码级和执行级。

从软件体系结构的层次性概念出发, 将软件体系结构划分为五个大的层次:软件的硬件层、基础控制描述层、资源级管理调度层、系统结构模式层和领域应用层。

3 以Java为例浅谈其体系结构

J ava语言拥有三大特征:平台无关性、网络移动性和安全性, 而J ava体系结构对这三大特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保证, 下面着重介绍J ava体系结构对支持信息安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1 Java的体系结构

首先Java的源代码Java文件由编译器编译成Java的二进制字节码class文件, 然后由Java虚拟机中的类装载器进行加载, 同时类装载器还会加载Java的原始APIClass文件, 类加载器主要负责加载、连接和初始化这些class文件以后, 就交给虚拟机中的执行引擎运行, 执行引擎将class文件中的Java指令解释成具体的本地操作系统方法来执行, 而安全管理器则将在执行过程中根据设置的安全策略控制指令对外部资源进行访问。

J ava的执行方式不是编译执行而是解释执行, “先编译, 后解释, 再执行”三步走的方式使得Java实现了“一次编写, 到处运行”, 如果Java的应用使用的是100%标准的Java API并且没有直接调用本地方法, 那就可以不加修改地运用在多种平台上, 这样的平台无关性使得在异构的网络环境或者嵌入式方面的应用更方便和现实。Java的网络移动性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软件模式, 在分布式处理模式的基础之上, 可以将软件和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到客户端去, 这样确保了客户端有必备的软件来浏览和操纵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 Java体系结构支持把单一的执行文件切割成小的二进制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 而这些文件可以按照应用的需要动态连接、动态扩展。

3.2 Java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 并且互联网其本身独特的资源共享性, 因此能够按照用户需求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应用对用户而言就相当重要, 这也是Java得以迅速发展和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但同时网络也提供了一条攻击接入计算机的潜在途径, 特别是当用户下载网络软件在本地运行, 这就要求Java能够对病毒/木马的问题加以防范, 对信息以及本地环境进行保护。比如:我们浏览一个网页的时候, 如果没有Java体系结构提供的安全机制, 就很有可能引入了一个怀有敌意的程序造成信息丢失、资料泄密等未知的严重后果。

3.3 Java语言本身安全性

J ava语言的设计者们是在C++的基础上设计出来J ava的, 因此与C++相比它的语法更加简单清晰, 运算符重载、虚拟基础类等在J ava中都没有采用, 并且取消了多重继承而采用实现多个接口的方式。这样能降低开发人员犯错误的机率, 帮助他们写出更安全的代码。

J ava中去除了C++语言中的令人费解、容易出错的“指针”, 用列表、堆、哈希表等结构来代替, 避免了任何不安全的结构。Java也没有索引核查的数组访问, 因为这往往会导致不定的、不可预测的程序操作, 它所有的数组访问都必须先检查是否越界。Java要求所有的变量在初始化以前不能使用,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变量都会自动地赋给某个初始值, 避免了未初始化变量获取内存信息。所有这些都使得程序不能访问任意的内存地址, 对于内存中的实体信息只能通过有权限的对象进行访问, 而不会出现象C++那样把类型指针强制转换成内存的指针, 然后通过内存查找的方法找到私有的变量。

J ava分配内存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透明的, 开发人员使用ne w方法新建对象, 这时虚拟机就会从堆内存中找到合适的内存空间, 开发人员不需要也不能够进行干预。而对于内存的回收, Java避免了开发人员明确干预对象的回收, 比如C的free或C++的delete命令, 避免了开发人员无意间对内存的破坏。Java采用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机制来实现内存自动管理, 释放不再被使用的内存资源。Java的内存回收器目的就是找到不再引用的对象, 释放内存空间, 并且需要整理内存的碎片空间, 尽量避免出现"内存不足"的情况。

4 结论

城市空间结构三大模式 篇5

同心圆模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以不同用途的土地环绕单一核心,有规则地从内岛外扩展,形成圈层式结构,当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城市区域扩展时,每一个内环地带必然延伸并向外挪动,入侵相邻外环地带,诞生土地使用的演替,但并不改变圈层分布的顺序。城市空间结构的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自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五个环带依次为中心商业区、过渡地带、工人住宅区、良好住宅带和通勤带。

扇形模式

扇形理论是霍姆·霍伊特通过对美国64个中小城市及纽约、芝加哥等闻名城市的住宅区分析后于1939年创立的。霍伊特用经济学家的眼光,关注住房市场是怎样根据美国政府的抵押政策的建议而运行的。他利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住宅用地趋向于沿着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心模式

“联赛模式”打造超女狂热体系 篇6

超级女声是一场典型的“联赛模式”,选手们投资巨大,来赌博金字塔顶端的高回报,不问概率。

如果说2005年的超级女声带来是意料之外的震撼和狂热,那么2006年的超女更多是嘈杂声和吵闹声。超女在“众目睽睽”之下的路走得不如去年一帆风顺,媒体对比赛和选手的关注不像去年那么高了,相反,一些八卦的消息总是见诸报端,赛制问题也引来无数争议,黑幕爆料不断是这届比赛的一大特点。

其中有一条爆料受关注度颇高:《张美娜母亲爆超女惊天大黑幕:家有超女是一场浩劫》,大概是说长沙唱区第四名张美娜的母亲赛后表示,此次女儿参加超女总共花费11万余元,其中有4.5万元花在买手机号码投票(按照主办方规则,一个手机号码只能发出15个短信投票),慰劳粉丝团花了近2万元,另外还有请湖南卫视工作人员游玩,印传单、做海报等费用。

这种投入不是个别现象。早在上届超女,一些晋级到决赛的选手就已经表示花费不菲。许多人已经把超女的热度当成理所当然的现象,把选手的金钱投入也当做狂热的表象。然而在一切表象背后都有隐藏的事实,让我们来算算超女选手的投资回报,解释狂热背后的“联赛体制”。

超女选手的成本核算

以下是一个一路晋级至超女分赛区三强的选手的成本核算:

1.20强以前,超女自己的衣食住行费用,2000元

2.进入20强,天娱公司解决住食问题,自己还得出置装费,如找专家设计造型,买高档演出服装等,3000元

3.亲友团粉丝拉票海报,50元×100张=5000元

4.短信投票,以3000张卡算,每张卡15票,每条短信1元,45000票=45000元

5.新投票方式,以QQ、固话和手机WAP,以买30万Q币计算,每个Q币0.6元,30万Q币:180000元

6.杂费:20000元(生活费、雇人投票、服装费、应酬费、交通费)

共计:25.5万元

这样,一个进入到分赛区三强的选手,诸如服装费、生活费、造型费等基本费用(不可避免的花销)约为1.5万元以上,如果要参与买票、投票的话则需至少10万~25万元的费用。

对于一个普通参赛者而言,这种投入是很大的。那么他们投入之后得到的回报呢?

回报几何

以去年的冠军李宇春为例,在中国品牌研究院发布《2006中国个人品牌价值百强榜》上,她以9620万元的个人品牌价值排在总榜的第三位。可口可乐、夏新手机、佳洁士矛膏、神舟电脑、Swatch手表、蒙牛酸酸乳、跳跳龙糖果……众多品牌出现在其代言名单上,总计应该超过千万,再加上各种出场费用、秘密转签太合麦田的费用,即使按照原来天娱与李宇春的六四开分成来算,其个人收入也应该超千万。其他成功者诸如何洁、周笔畅、张靓影的纯个人收入应该也达几百万。

由此可见,即使需要付出20多万元的“比赛”费用,但是一旦成为了明星,获得的回报将会是上百倍乃至上千倍。

但成功的几率有多大呢?这个我们算不出,谁也算不出。其实,对于众多参赛者来说,能走到如李宇春、尚雯婕、张靓影这步的人少之有少,可能只比彩票的中奖几率高一点。那么,有一个问题现实而有趣:面对这种眼见的概率和未卜的前途,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超女们及其家人自愿投入如此巨资,耗时耗力地投入比赛?

成功建立“联赛模式”

这是一种典型的“联赛模式”,在经济学家史蒂芬·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的《魔鬼经济学》一书中多有描述。参加超女的女孩们的心态与从威斯康辛乡下跑到好莱坞的女孩们,还有愿意早晨5点钟起床做运动的高中橄榄球候补运动员,甚至拿着微薄收入冒着巨大风险的纽约黑帮底层小兵来说,心态有些相似。他们都希望在充满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取得成功,而且一旦成为行业顶级人士,就能发大财(此外还有随之而来的荣耀与权力)。

联赛的规则非常明确。任何人都必须从最底层开始。就好像大牌球星必须从小联赛开始,你必须愿意在报酬很低(甚至还要投入成本)的情况下忍受长时间的艰辛。想要在不同的联赛规则中晋级,你必须证明你的能力。最后,一旦意识到自己不可能爬到高层的位置,你就会主动或被动地退出比赛。

在张美娜的母亲发表怨言后,一个网友跟帖质疑:“超女又不是主办方逼你参加的,也不是逼你投入的。”这个“联赛模式”在当今这个世界其实很常见,只是对于超女的参赛者来说,主动退出很难实现。由于前期的投入就像“滚雪球”,逐渐累积并且逐步扩大,面对前方晋级的一线生机和身后已经产生的种种投入,很多选手及其家人都会竭尽自己的能力(物质和精力)继续投入。在他们看来,继续投入还有博得巨大收益的机会,一旦停止(拉票或投票),之前的投入都会打水漂。正因为这种原因,只有在他们PK下台、被动中止后,才会有抱怨和后悔。

正因如此,今年尚雯婕一夜平步青云,取得冠军,甚至让笔者怀疑这是湖南卫视的巧妙安排。被Fans们称呼为“尚三”的尚雯婕有着特殊经历,辗转三个赛区:一开始参加杭州海选都没有通过,一个月之后,她再次出现在了成都海选现场,依然被淘汰;后来她又转战广州赛区,最后似乎才算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是这样一个分赛区海选都没过的女孩最后登上冠军的宝座,不但给了媒体“灰姑娘”、“坚韧不拔”、“当代大长今”的谈资,相信也会让更多的超女、超男们有了“坐标”,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

模式受益者

毫无疑问,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是超女的最大受益者。在每一场成功联赛中,组织方总是受益者,这是规律。而湖南卫视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正确的利用和策划、“煽动”了人们的心理,把超女变成了真正的“联赛”。

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投入和“领头羊”的收入达不到一定的比例时,人们参与“联赛”的热情就会锐减。就像当公司底层职员发现自己忍受极低的报酬,但是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升职,或是升职后薪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他就会考虑跳槽的问题。在手机短信投票作弊疯狂的时期,这种金钱的影响远远大于选手能力对比赛的左右时,这个联赛体制就有些不稳。

湖南卫视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主办方,及时地发现了这种趋势,在今年总决赛中取消了手机短信投票。不过作为一种竞争,新的作弊手段总会随着竞争的加剧而出现,这也是考验收益方能力的一方面。

体系结构模式 篇7

1、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创新模式

1.1 政府引导模式

政府从宏观上把握体系的框架和发展方向,并起主导作用和监督作用。政府引导模式在物流体系创新中,一是发挥营造环境的作用,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对新体系的创建进行宣传与知识灌输,让改革深入人心;二是制定相关的引导政策,通过政策吸引创新的主体来参与物流创新体系的构建;三是解决一些体制上的矛盾,在体系出现运作上的矛盾时,可以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解决很多本来由于利益冲突或部门封闭产生的组织上的矛盾。

1.2 市场拉动模式

这种创新模式是以市场需求拉动物流科研、合作、经营的方向,求得组织上的突破并推向市场,依据市场需求决定创新的资源配置。这种模式目的明确,是以利益驱动为动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获得与市场的走向,及时灵敏地做出反应,并形成一定的体制与组织。在这种模式下,要全面贯彻竞争、评价、激励、监督四个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军民融合物流体制改革。在这种模式下,还要大胆地进行一系列制度上的创新,为营造充满活力的市场氛围创造条件。这些制度创新包括: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物流企业逐步进入军民融合物流市场。考虑出台物流民企准入国防物流科研生产资格确认规定;扩大物流科研项目招投标范围;给民用物流企业公平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修订军品保密制度;研究修改军用标准问题,尽量做到军民通用,逐步把国标变为军品主体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监管制度。

1.3 以点带面模式

在进行军民融合物流创新体系的构建时,可以参考法国于2005年提出的一项关于振兴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的“竞争点计划”,印度在其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时也是采用了这一基本理念,由优势产业带动全面发展。由于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索过程就要有风险,这就有必要先在某一个军民合作发展比较成熟的领域或某一个区域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然后再尝试着推广。在这种模式下,国家相关部门要设立具有军民两用性质的重大物流科技专项,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重大军民两用预研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支持参与军民融合企业发展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4 集成创新模式

在建设军民融合物流体系中,要充分应用集成创新的思路,用系统论的方法来进行探讨,把军队和社会上的相关物流组织集中起来,形成新的经营实体,创造出新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增长点。

2. 创新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从创新模式形成的历史来看,是经历了从线性创新到非线性创新的历程。在以上四种模式中,政府引导模式和市场拉动模式从本质上讲都属于线性创新范畴,不能完全适应于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创新过程,但是它所蕴含的引导功能却不可或缺。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行为,它要求充分发挥政府的决策规划作用,统筹军民双方的有关政策,能使成熟的经验和作法得到快速地推广,并可以投入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由于其命令性、计划性的特点,所以有时候会陷入片面化、僵硬化的局面,不能很好地适应并做出反应。市场拉动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其以最终用户和利益为根本目的,其运作方式复杂,涉及面广,结果具有不可预知性,但它却是整个体系创新的末梢,也可以称之为创新的萌芽状态。

对于以点带面模式来说,它也是一种形成的机制,不能完全概括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创新的科学模式。以点带面的创新模式,其本身具有了集成的功能,但它只是构成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形成中间的一个部分或者环节,并具有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地概括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集成性。而集成创新模式以系统论的思想以总揽全局的高度提出的创新模式更接近于最新的创新模式。这里所说的集成创新模式强调其网络性特点和系统性特点,它是综合了政府引导模式、市场拉动模式和以点带面模式而形成一种网络创新模式。

3. 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蛛网”结构

在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创新中,要综合这几种创新模式,充分调动这几种模式的创造力,才能完成最终的目标。在以上几种模式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军民融合物流创新体系的“蜘蛛网”框架结构,如图3-1所示。

3.1“蛛网”结构的组成

此“蛛网”的中心,就是军事融合物流体系的整体规划,也就是所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或者说军民融合的蓝本的实现体现在“蜘蛛网”中,就是其网线和节点。由于军民融合的主动性要把握在军事物流实体手中,又因为和民用物流实体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运营上,都不如民用物流实体铺开的面大,所以可以把军事物流实体放在“蜘蛛网”的第一环上,这些军事物流实体用第一环的网线连接,这些节点形成一个联盟。相应地,民用物流实体规模大、灵活性强,在市场中相对比较散乱,在军民融合物流体系中可以处在民用物流实体的外环,它也用本环的网线相连接,形成关联网。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民用物流实体可以对应很多民用物流实体,也就是说,越向外,涉及的部门数量越多,如民用物流实体还可以向外接网,把很多小的物流实体也“网”进来。

在军事物流实体和民用物流实体中间“穿针引线”的则是市场拉动和政府引导,二者缺一不可。这关系到军事物流实体和民用物流实体之间“须线”的韧度。这根“须线”就是创新的关键环节,如何使这根“须线”从“若有若无”到“韧劲十足”,就是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了。这里既包括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也包括市场规律的运作,科研合作的强度等等。

3.2“蛛网”创新的理论源缘

“蛛网”结构的优点体现其理论源缘中,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创新思想:

(1)仿生学思想。“仿生学是研究以模仿生物系统的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工作的系统的科学。”(斯蒂尔·1960)仿生学一个重要的应用范围就是信息与控制仿生,那么在军民融合物流体系中构建“蛛网”结构,就体现了这方面的优点。蛛网所具有优点是一有猎物飞到网中任何一个地方,会快速引起蜘蛛的注意,也就是说其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当然在军民融合这个物流体系中,就是要有信息的伴随。另外就是,蜘蛛网的韧性强,各通道间紧密联系,即使一个通道断掉,还有另外通路。

体系结构模式 篇8

在卫生体系的组织中,简单的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必须同时发挥作用。Enhoven[1]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利用市场竞争提高效率,同时利用政府干预弥补市场失灵的卫生体系组织模式,也就是“管理竞争”(Managed Competition)的模式。管理竞争的模式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一种理论上完美的模式,然而这种组织模式同时也需要高度的组织管理水平。近30年来,荷兰、瑞士、以色列、包括德国,都在试图实施管理竞争的模式。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荷兰近30年来的卫生体系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其成功和不足之处,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经验。

一、荷兰社会经济以及卫生服务概况

荷兰王国位于西欧北海沿岸,与德国、比利时接壤,国土面积41 532 km2,领海7643km2,2007年人口总数为1636万人。

2004年荷兰卫生总费用为5957.9亿欧元,其中公立来源费用4037.6亿欧元(67.77%),商业保险公司来源费用847亿欧元(14.22%),其他来源费用1073.3亿欧元(18.01%),人均卫生费用3661欧元。2004年荷兰卫生总费用占GDP的百分比为12.8%。

据最新的国家健康状况报告,van Oers总结,荷兰的大部分人口享受着较高的主观健康状况[2]。2002年荷兰的人均期望寿命为男性76.0岁,女性80.7岁。主要的致死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肿瘤。

荷兰的卫生服务机构起源于一些志愿团体和慈善团体组织的医院。目前几乎所有的荷兰医院都是私立非营利性机构。虽然医院绝大多数是私立的,荷兰政府仍然有能力通过各种法规对其拥有强有力的管理。医疗服务供应法(the Hospital Provision Act;Wet Ziekenhuisvoorzieningen,WZV)严格控制和规范了医院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任何医院的建设和大型医疗器械的购买都需要得到政府批准,从而使荷兰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能力掌握在政府的管理之中。

1966年开始,荷兰开始实施《疾病基金法》(the Sickness Fund Act;Ziekenfondswet,ZFW),所有被雇佣人员和老年人被强制要求参加健康保险,从那时起,健康保险被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确定下来。荷兰全国存在多个健康保险组织,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法律规定,有些保险组织拥有选择被保人群的权利,结果这些保险组织的风险选择行为盛行。同时,法律规定的那些不得拒绝老年人的健康保险计划则财务状况问题严重。该项法律最终于1986年被修改。随之出台的《健康保险可及法》(Health Insurance Access Act,WTZ)规定了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不可选择参保人群,同时规定了基本健康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金。在那个阶段,荷兰政府并没有将个人收入和保金联系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荷兰政府针对不同收入人群的健康保险可及性以及保金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至2000年1月,几经修订的《疾病基金法》(ZFW)规定,荷兰所有公民,包括雇员、依靠政府补贴生活的失业者和老年人、学生,以及自雇人员都被要求参加法定的强制健康保险

二、荷兰健康保险组织方式

荷兰的健康保险制度由3个层次的健康保险计划组成(见图1):第一个层次为国家提供的高额医疗费用保障。这个保险计划强制性地覆盖全部荷兰公民,由《高额医疗费用保障法》(the Exceptional Medical Expenses Act,AWBZ)保证其实施;第二个层次为私立保险公司提供的基本健康保险,该计划也是强制性的,由疾病基金法(ZFW)保证其实施;第三个层次为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的补充健康保险。

从2006年开始,疾病基金提供的健康保险在荷兰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私立的健康保险公司。所有的健康保险公司是独立并且承担财务风险的,并被要求在同样的规则之下进行竞争。

在荷兰合法生活和工作的民众,可以从全国几十家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中自由选择承保的组织,被选择的保险公司必须同时承保,并且保险公司不能对参保人进行选择。这种组织方式旨在通过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提高效率和对客户的响应度。并且,根据ZFW的规定,每家健康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基本健康保险产品”必须一样,并且各省实行社区保金**。尽管如此,健康保险公司仍然可以通过各种隐匿手段“拒绝”高风险客户,进行风险选择。因此,自2000年以来,政府在减小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的动机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荷兰政府用于减小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的主要措施是建立“风险调整体系”。该体系由一个中央“风险调整基金”,强制执行的与收入相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金”,各种风险调整因子,以及中央风险调整基金和各私立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组成(见图2)。个人支付给中央风险调整基金的风险调整金和个人的收入相关;中央风险调整基金支付给各家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和由风险因子评价得出的个人风险等级相关。这样的机制带来的好处是,参保人为健康保险支付的费用(包括个人支付的风险调整金和保险金)与收入相关,而无论保险公司承保了什么样的风险,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都由风险调整金中和,从而在保证公平性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举例来说,一个收入高而健康状况好的参保人,他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金是全省统一的社区保金,向风险调整基金缴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金和他的高收入直接挂钩,是较高的;而由于他的健康状况好,风险调整基金针对这个参保人支付给他的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就会较少,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并不能通过吸引了这个较好的“风险”而获得高于平常的利润。反之,收入低的参保人缴纳的个人支付风险调整基金就较少,如果其健康状况较差,中央风险调整基金支付给保险公司的风险调整金就较多,如此一来,保险公司拒绝这个参保人的动机也就减少了。

2006年,个人支付的风险调整金共占整个保险金的50%。同时,在这个风险调整体系中,合理的风险调整因子的设定至为关键。2000~2006年之间,荷兰的风险调整因子从比较简单的“年龄”、“性别”、“是否城镇居民”,以及是否残疾,逐渐增加了“药物费用组”(Pharmacybased cost groups)、“诊断组”(Diagnostic cost groups)。经过这些调整,用风险调整因子预测个人医疗费用的决定因子(R2)从2000年的0.06提高到2004年的0.17[3]。

在参保人选择了健康保险公司之后,有效率地购买合适的医疗服务就成为保险公司的职责。在竞争的保险市场中,财务自主的私立保险公司有动力通过有效购买医疗服务降低保险金,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保人。荷兰政府也为确保保险公司的自由购买医疗服务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1992年1月之前,所有疾病基金(目前私立健康保险公司的前身)不得拒绝愿意签订服务合同的合法卫生服务提供者。然而,为了进一步激励保险公司选择高效率的卫生服务提供方,1992年1月之后,保险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卫生服务提供方之间签订合同。合同最终由保险公司和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协商签订。

三、荷兰卫生服务提供方的组织方式

和很多西方国家一样,荷兰的卫生服务由公共卫生服务机构(GGD)、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GP)以及医院共同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全体民众提供预防接种、疾病普查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资金由政府专项税支出。

家庭医生诊所由一个或者几个医生独立执业或者合伙执业,提供普通疾病和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慢性疾病的门诊治疗。1970年,90%以上的家庭医生是独立执业的,这一比例在30年以来有所降低,到2 00 0年只有4 3%的家庭医生选择独立执业,更多的家庭医生倾向于合伙执业(Groenewegen and Gress 2003)。家庭医生没有权力收住患者住院治疗,但是拥有推荐患者去医院进行器械检查的权利,进行必须血液检查和一些影像学检查等。专科医生在医院中提供有严重并发症患者的门诊服务和住院服务。在荷兰,患者没有自由直接在专科医生处就诊。患者必须持有家庭医生出具的推荐信才可以去医院就诊,因此家庭医生也被称为“守门人”。除了在大学附属医院中工作的专科医生之外,荷兰的大多数专科医生都是独立执业的医生,他们和医院之间没有雇佣关系,而是合同约束下的医生租用医院的场地和器械的关系。

超过90%的荷兰医院是私立非营利性质的,其余医院是公立医院(大学的教学医院),共有8所大学教学医院分散在荷兰各个地方。医院的经营和管理由专业的经理人负责,近年来,医院经理人有医疗和管理专业融合的倾向,医护人员也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

家庭医生的服务原则上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由于私立保险公司的干预,现在也有很多家庭医生的收费方式转变为按照人头收费。2000年荷兰家庭医生的平均登记患者数为2300人[4]。在这个竞争的市场上,家庭医生的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保险公司的制约。专科医生的服务实行按服务项目收费,同时政府通过调整各专科的收费标准达到平衡各个不同专科之间医生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医院普遍实行年度预算制,年度预算由医院和保险公司之间根据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所在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医院的设备配置以及估算的医疗服务量协商决定。医院中单项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地区卫生服务价格委员会(Board for Health Care Tariffs;CTG)决定的。

除了在偏远地区,药房由具有药师资格的人员开业,与独立开业的医生、专科医生以及医院的经营分开。

四、荷兰的药品市场

荷兰的药品政策由卫生、社会保障和体育部在“安全”和“可支付”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和实施。药品被消费者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上市、被列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被医生和药师推荐几个步骤。根据1958年制定的《药品供应法》(the Provision of Pharmaceuticals Act;WGV),荷兰药物评价委员会在药物上市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估,并以此决定药品能否上市。药品能否被列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取决于该药品是否比同类药品疗效好,并且价格没有超过清单中的同样疗效的药品。近15年来,药品需要通过经济学评估才可以进入健康保险偿付的药品清单。

近年来荷兰的药品费用呈上升趋势,为了控制药品费用的上升,保险机构使用了参保人共付机制,同时,政府规定了每一个处方的药品额度,并且给予药师用较为便宜然而疗效相同的药品取代医生处方中昂贵的品牌药品的权力,这两者的差价可以部分被药师作为利润。根据药品定价法(the Pharmaceutical Pricing Act;WGP)的规定,健康保险公司通过药品偿付系统对药品进行偿付。WGP规定,患者使用某种药品时,保险公司只偿付具有同样疗效的药品组的平均价格,超出的差价由患者自付。

为了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患者协会、消费者协会、家庭医生协会、药师协会以及各级政府,向消费者公布药品的相关信息,这对于消费者合理选择药品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重要的措施是由政府资助的消费者药品信息热线,全荷兰每年平均有40000名消费者通过拨打这条免费热线获得有关某种药品的信息。

五、结论

(一)荷兰卫生体系的特点

1. 各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

作为财务上独立核算且自负盈亏的私立健康保险公司,荷兰的健康保险公司存在彼此竞争的动机。同时,由于荷兰政府授予健康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选择性购买的权力,如此一来,为健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创造了重要条件。另外,在参保人的交费构成中,向中央风险调整基金缴纳的个人风险调整金与其收入相关,向保险公司缴纳的保险金与保险公司能否有效进行管理,以及保险公司能否高效进行医疗服务的购买活动直接相关。因此,各个健康保险公司实际上拥有一定程度的“定价权力”。这样,健康保险市场具备了可以竞争的关键条件,低效率的健康保险公司必然被市场所淘汰。

2. 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在医疗市场中,作为信息弱势方的患者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从而达到和医生信息对称的状态。然而,健康保险公司更加有可能通过雇佣医学专业人才的方式,达到和医生信息对称的状态,因此,健康保险方有条件在患者购买医疗服务时作为代理人,而不仅仅是传统上的“第三方付费方”。荷兰的卫生体系通过促进健康保险方之间的竞争,间接地促进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健康保险方通过各种付费方式和质量管理手段,对医疗服务提供者进行了财务上的约束和质量监控,从而部分实现了代理人的功能。然而,由于历史上荷兰的医疗服务是由政府定价的,目前医疗服务的定价尚未完全由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自主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3. 政府管理下的竞争。

在这个健康保险公司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双重竞争的卫生市场上,荷兰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根据Enthoven在“管理竞争的理论实践”中的定义,荷兰政府在卫生市场上扮演了“主导者”(Sponsor)的角色。首先,在健康保险市场中,由政府组织的风险调整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民众健康支出的公平性,逐渐完善的风险调整体系降低了竞争中的健康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选择的动机。其次,荷兰政府通过制定规范统一的基本健康保险合同,规范了健康保险市场上的“产品”,从而降低了健康保险公司进行风险选择的能力。第三,荷兰政府通过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一系列规范,例如医院对高端设备和基础建设的投入必须经过卫生部批准等,有效地完成了对卫生市场的资源配置,避免了医疗设备竞赛的现象。最后,荷兰的公共卫生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避免了公共产品供少于求的问题。

4. 绝大多数的规则用法律的方式得以确定。

(二)荷兰实施“管理竞争”模式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通过在卫生体系中实施管理竞争模式,荷兰的健康保险市场中形成了有效的竞争。通过风险调整体系的运行,健康保险市场中市场失灵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彼此竞争的健康保险公司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选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管理竞争这一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Enthoven提出理论模型至今,在荷兰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需要逐步完善的方面。首先,荷兰健康保险的风险调整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荷兰的风险调整体系预测,参保人当年医疗费用的R2大约是0.17~0.18,学界普遍认为,R2达到0.2的风险调整体系才能有效减少健康保险公司的风险选择动机。第二,荷兰的医疗服务价格大部分仍然由政府定价,这个传统是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有效竞争的巨大阻碍。第三,荷兰的医院目前多数实行总额预算制,然而医院不是完全的自负盈亏的组织,每一财政年度结束之后,政府对那些花费超出预算的医院会有一定的补贴,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竞争的动机。

摘要:“管理竞争”模式是在医疗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同时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一种模型。本文介绍了荷兰卫生体系的管理竞争实践,包括机制设计、法律规范,以及实践的成功之处和缺陷等。

关键词:管理竞争,荷兰,卫生体系组织,健康保险

参考文献

[1]Enthoven,A.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naged Competition in Health Care Finance.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V., 1988.

[2]van Oers,J.Health on Course?The 2002 Dutch Public Health Status and Forecasts Report.Bilthoven,2003.

[3]van de Ven,W.P.M.M.,K.Beck,et al.Risk Adjustment and Risk Selection in Europe:6 years later.Heahh Policy 82(2-3),2007. p162-179.

[4]De Wereld Verandert en de husarts verandert mee.Utrecht, Dutch Association of Family Physicians,2000.

[5]Provisional Figures on Costs and Financing of Care,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eik,the Netherlands.2004

[6]Population,Key figures,Centraal Bureau voor de Statisteik,the Netherlands.2007

[7]den Exter,A.,H.Hermans,et al.Health Care System in Transition:Netherlands.R.Busse.Copenhage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Observatory on Health Systems and Policies,2004:p162.

体系结构模式 篇9

句子作为交际单位, 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因此, 对句子的研究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青睐。句子的结构模式和句子的语义结构反映了同一语言符号的两个方面, 即句子的形式与意义。从形态角度看, 句子形式方面的符号就是句子的结构模式;从语义角度看, 句子内容方面的符号就是句子的语义结构。

一、句子结构模式与语义结构

句子结构模式是一种抽象样板, 它由造句所必需的最小数量的成素组成。«80年语法»认为, “述语性基础 (предикативнаяоснова) 也叫结构模式 (структурнаясхемапредложения) , 指有形式结构与语言意义的句法模式。它是从无数具体句子抽象出的, 又是造非扩展 (最基本的) 句子的依据。 (信德麟, 张会森, 华劭2000:493) 句子结构模式是对句子形态组织描写的一种新形式, 是从形态角度对句子进行的抽象。如:Отецслушаетмузыку.可抽象为:名词第一格+行为动词+补语。句子的语义结构是从语义方面对句子信息内容类型的概括, 注意到了句子中词的词汇意义, 具有概括的类型意义, 上述句子可概括为主体的动作。

1. 不同的结构模式可表示相同的语义结构。如:

Тишина.其结构模式为N1 (静词句) ;Стоиттишина.其结构模式为N1—Vf (主谓句) 。它们的语义结构都表示存在着某种事物表现的状态。

类似的情况还有:Егоневидать.结构模式为Inf (不定式句) ;Егоневидно.其结构模式为Praed (副词句) 。

2. 同一个结构模式可能有几个不同的语义结构。如:

结构模式为Inf (不定式句) 可表示四种不同的语义结构。

(1) 表示希望出现某种状态的意义。如:Хорошетьнашемугороду![我们的城市定会日臻美好!]

(2) 表示主观上认为是合理的、及时的。如:Ещёразувидетьеё![顶好能再一次见到她!]

(3) 表示生理上的感觉, 理性上的领悟、认知。没有必然先决的意义, 而有性质评价鉴定的因素。如:Этомуконцаневидать.[这事没头儿。]

(4) 表示客观动作、状态的同时, 兼含主观态度与评价。如:СтранныелюдиэтиКрессе!Сказатьпримальчишкетакуювещь! (Булг.) [这些克列谢真是怪人!竟当着孩子说这样的事!]

二、句子结构模式的语义 (模式意义) 和句子的语义结构

语义结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语言意义, 与模式意义相比, 较具体, 明确。如:

(1) Поездидёт.[火车在行驶。]

(2) Ребёноквеселится.[小孩高兴。]

(3) Собакикусаются.[狗咬人。]

上述三句中共同模式意义是“主体及其特征 (动作与过程状态) 之间的关系。由于各句子中词汇意义不同, 其语义结构分别表示“主体及其动作”, “主体及其状态”, “主体及其性能”。

三、语义结构决定结构模式

从理论上讲, 句子的语义结构应决定结构模式。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即前者是第一性的, 后者是第二性的, 是从前者派生的。但在80年«语法»中没能解决好这一关系。如:

Явстретилего.按80年«语法»只能归纳到N1-Vf的结构模式中Явстретил。由此可看出, 语义结构似乎是由结构模式决定的, 这样, 在实践上必然无法生成信息完整的句子, 在理论上颠倒了句子语义结构与其结构模式的派生关系。

结语

在一般情况下, 结构模式和句子的语义结构二者是对等的, 即每个结构模式总是有其相应的语义结构。但有时二者又往往不对等。这也说明意义与形式都具有无限性和它们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一意义可以有多种的表现形式, 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或容纳不同的意义。

参考文献

[1]Русска яграмматика, АН СССР, М., 1980.

[2]信德麟, 张会森, 华劭, 苏联科学院1980年《俄语语法》简编[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90-493.

[3]程雨民, 《语言系统及其运作》[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3-8.

[4]宁琦, 《现代俄语简单句的结构模式、语义结构及模型》[J], 《中国俄语教学》1998年第4期.

体系结构模式 篇10

一、企业盈利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

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存在多种见解与主张。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1)大多数对企业盈利模式的认识是从企业商业(或业务)角度出发,将企业盈利模式混同于企业商业(或商务)模式,而不是从企业盈利本身来认识企业盈利模式。此种代表性观点有:Linder和Cantrell(2001)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Schneider(2004)将盈利模式定义为一系列用于识别客户,开发客户,最终向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流程的集合;栗学思(2003)认为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帮助企业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

(2)由于对盈利模式认识视角的偏差,造成对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的认识同样集中于企业商业(或业务)系统,而不是企业盈利系统本身。这种代表性的研究有: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认为盈利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包括核心战略、客户界面、战略资源和价值网络四方面要素;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文卡特曼和亨德森(1998)认为一个完整的盈利模式包括:顾客(企业)互动、资源配置、知识杠三方面要素;国内研究者原磊(2008)将盈利模式分为八个组成要素:目标顾客、价值内容、网络形态、业务定位、伙伴关系、隔绝机制、收入模式、成本管理。

(3)有些对于盈利模式要素的认识尽管体现了盈利模式本质特征,但关键要素缺失或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仍有待完善。例如,栗学思(2003)认为盈利模式的设计有五个要素: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这种对盈利模式要素的认识符合盈利模式本质及其特征要求,但缺乏一个具有统领性的核心要素,因此无法很好的解释为什么必须是这五个要素,而不是“四个要素”或“六个要素”,同时诸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仍有待完善。

二、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盈利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

对企业盈利模式的认识应从企业盈利模式本质属性的角度出发来认识,企业盈利模式的本质属性就是要回答并实现“企业的盈利从哪里来”和“企业的盈利如何来”两个基本命题。从这个观点出发,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相对准确的是琼·马格雷塔。琼·马格雷塔(2002)认为一个好的盈利模式应当应够回答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的四个基本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顾客重视的价值是什么?我们怎么从这项生意中赚钱?我们以适当的成本向顾客提供价值的内在经济逻辑是什么?基于这种观点,琼·马格雷塔(2002)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琼·马格雷塔(2002)对盈利模式定义相对完善的解决了盈利模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即“企业的盈利从哪里来”和“企业的盈利如何来”,但是有点复杂,更为简明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在栗学思(2003)盈利模式“五要素”,即“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障和利润家”的基础上,可以新增“顾客价值”、“盈利环境”两个要素,并且与盈利模式称谓相统一,形成由“盈利环境、顾客价值、盈利源、盈利点、盈利杠杆、盈利屏障和盈利家”这七个要素的盈利模式要素体系,“盈利模式七要素”同要素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起共同组成了企业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

在这个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中增加了“顾客价值”这一关键要素,并且这一关键要素在整个要素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整个企业盈利模式结构的基础性与决定性要素。“顾客价值”之所以在整个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之中处于核心地位,并作为整个盈利模式的基础,其原因在于“顾客价值”在整个企业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性“。顾客价值”在整个企业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顾客价值”是企业盈利重要的来源,甚至可以说是“唯一”来源。企业盈利来源于顾客为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所支付对价中超出企业付出的部分,即“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而顾客之所以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并乐于支付对价,原因在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由此可见,企业只有能够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企业才可能有盈利,“顾客价值”因此就成为企业盈利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同样,也只有包含“顾客价值”的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才是完整的理论结构体系。

另一方面,“顾客价值”在整个盈利模式处于基础性和决定性影响地位。在盈利模式的诸要素中,首先发生变化是的盈利环境,但是这种变化仅是一种客观变化,只会对其它要素产生一定影响的,并不起决定性影响。当盈利环境要素这种客观变化发生时,首先是顾客价值主动感知到这种变化,并且进行适应性变化,进而对盈利模式的其他关键要素产生决定性影响,当其它关键要素能够适应于顾客价值的变化并且进行相应积极调整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水平就会增强。相反,当其它关键要素不能够适应于顾客价值的这种这变化并且进行积极性调整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水平就会削弱,甚至出现亏损或破产。

三、基于“顾客价值”的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

基于“顾客价值”的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是由“盈利环境、顾客价值、盈利源、盈利点、盈利杠杆、盈利屏障和盈利家”七个关键要素及这些关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共同组成。该理论结构体系的诸要素及其逻辑具体表述如下:

(1)盈利环境:“顾客价值”的客观性影响性要素。盈利环境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盈利活动过程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以及条件的总和。盈利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企业外部的宏观盈利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微观盈利经济。具体到对企业盈利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来讲,企业外部的宏观盈利环境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宏观盈利环境主要构成要素有经济、政治与法律、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等因素组成。宏观盈利环境因素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有可能对顾客价值产生影响,进而对企业盈利模式其他要素产生影响。例如,随着当代互联网技术、及时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兴起,游客在旅游消费过程中对旅游消费的“便利性、及时性和私人定制性”价值需求日益重视,由此催生了一批以“在线旅游盈利模式”为代表在线旅游企业,如携程、艺龙等。

尽管盈利环境会对顾客价值产生影响,但是它在整个盈利模式中并不起决定性和基础性作用。原因在于盈利环境中诸因素和条件的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并不必然对企业盈利模式产生影响,其中只有与顾客价值有关,并为顾客价值所感知的环境因素变化才会对企业盈利模式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是通过顾客价值要素产生间接性的影响。因此,在整个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中,“顾客价值”才是处于基础性和决策性要素。

(2)顾客价值:“盈利模式”的基础性和决定性要素。顾客价值是顾客根据自身价值需求,在拥有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所感知到的利益与获取该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成本进行权衡后,对该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顾客价值根据产生和实现过程,可以划分为顾客价值需求、顾客价值实现、顾客价值评价三个组成部分。其中顾客价值需求是最关键部分。因为不管何种赢利模式,其本质要求都是一样的:在满足顾客价值需求的同时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在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顾客价值”在盈利模式诸要素中处于“基础性和决定性”地位,主要原因在于在企业盈利模式的其它要素“盈利源、盈利点、盈利杠杆、盈利屏障和盈利家”是由围绕顾客价值要素实现而展开的。顾客价值需求的多样性和企业资源(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特定的企业不可能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价值需求”,由此生产了顾客价值细分和定位,这正是盈利模式中“盈利点”要素所考虑的内容;满足具体顾客(或顾客群)抽象性的价值需求可能存在众多种方式或手段,企业必须从众多手段或方式中选择(或设计)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即确定企业具体的产品或服务),这正是盈利模式中“盈利点”要素所涉及的内容;企业要用特定的方式和手段(即企业具体的产品或服务)“低成本、高效益”地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就要进行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营销,这是盈利模式中“盈利杠杆”所包括内容;顾客价值需求的短期相对稳定性和市场竞争的不可避免性,决定了企业必须充分维护自身盈利模式和盈利水平的稳定性,这是盈利模式中“盈利屏障”要素所涵盖的内容;顾客价值需求的长期绝对变化性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性,决定了企业必须适时地对自身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这是盈利模式中“盈利家”要素所涉及的内容。

(3)盈利源:“顾客价值”的细分与定位。盈利源指的是目标市场中购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顾客群,他们是企业利润最主要来源。但是,顾客价值需求存在多样化与个性化现象。例如,有些顾客最关注产品或服务功能的完善性,有些顾客更关注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有些顾客更在意产品或服务价格的经济性。在市场的竞争中,试图满足所有顾客的所有价值需求不仅难以实现,同时企业还将为此支付高昂的成本与代价。因此,任何一种企业盈利模式都将无法满足市场中的全体顾客的价值需求,也无法真正为全部顾客创造价值。

于是,企业就需要根据顾客的价值需求特征,通过价值需求细分,并结合据企业资源(能力)状况与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群体,作为企业盈利模式中的盈利源。在尽可能为这些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利润。这样,盈利源作为实现盈利模式中“顾客价值细分与定位”功能的关键要素,成为企业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

(4)盈利点:“顾客价值”的实现手段与方式。盈利点是企业向盈利源(即目标顾客群)提供的、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能够帮助企业获得盈利的产品和服务,它是企业满足顾客价值需求,实现企业盈利的手段与方式。在确定了企业盈利模式中的盈利源(即“顾客价值”的细分与定位)之后,就需要确定为满足这些特定顾客的价值需求所应采用的手段与方式。顾客价值大小是顾客对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愿意支付的价值。顾客价值的大小由顾客决定,而不由企业自身决定。顾客愿意支付的价值,即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如果超过企业了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花费,即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那么企业就会创造盈利,否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因此,盈利点的选择也成为企业盈利模式设计与创新中的重要一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满足顾客特定价值需求的手段与方式在快速地演变与进步。例如,在满足人类信息沟通的手段与方式方面,经历了纸质邮件、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或方式,适应于不同盈利点的手段与方式,催生出不同类型的盈利模式和代表性企业。因此,企业要随着关注盈利环境中科学技术因素的变革,通过盈利点的创新来创新自身的盈利模式,获得长期的生存、发展与盈利。这样,盈利源作为实现盈利模式中“顾客价值的实现手段与方式”的关键要素,成为企业盈利模式理论结构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

(5)盈利杠杆:“顾客价值”的实现生产与营销。盈利杠杆是指企业生产、营销产品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盈利杠杆可以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效果。在确定了企业的盈利点(即顾客价值的实现手段与方式)后,企业需要考虑就是如何充足利用自身的资源(或能力),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与供应链、企业外部价值链与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企业,通过有效的生产方式,“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通过有效的营销策略,“低成本、高效益”的营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为企业赢得利润。

(6)盈利屏障:“顾客价值”的保障与维护。盈利屏障是指企业为保护自身市场和利润不受侵蚀,而采取的采种各种防范措施。它与盈利杠杆的相同之处在于同样表现为企业资源投入与消耗,不同之处在于盈利杠杆是企业为创造或提高利润而做出的各种努力,盈利屏障是企业为保护企市场和利润不被消弱或侵蚀而采取各种措施。

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出现与形成,通常是该模式能够为顾客高效率地创造独特的价值,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存在和盈利环境的变化,从长期来看,任何一种盈利模式都有可能陈旧、过时,或者被其它企业所模仿甚至超越,从而使该企业的市场和利润受到消弱或侵蚀。为了保护企业既有的市场和利润,企业应该有意识的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即营造自身的盈利屏障,通过对“顾客价值”的保障与维护来巩固自身市场和利润。企业盈造盈利屏障的措施通常包括企业为维护和保证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员工满意与员工忠诚、企业品牌与企业形象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7)盈利家:“顾客价值”的发现、盈利模式的设计与创新要素。盈利家是能够发现顾客价值需求及其变化,并为实现这种需要及变化而设计与创新企业盈利模式的个人或团队。盈利家通常是具有极强的市场预见性、远大抱负、创新与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个人或创业团队。一种新的盈利模式的产生与形成,往往是某个企业家个人或创业团队首先通过对当前盈利环境的深入地观察与思考,发现当前市场存在一些既有市场无法满足、但又客观存在、并且现有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某些顾客价值需求,其次为实现这些价值需求设计出新的盈利模式,进而推动新企业的产生或既有企业的复兴。正如乔布斯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回归苹果公司后,发现当前电子产品高端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存在“工艺精致、操作简洁、体验非凡”的价值需求,围绕这一价值需求的实现,重构了苹果的盈利模式,实现了苹果公司的再次强盛。

四、结论

班级自主管理结构模式探析 篇11

一、当前班级管理的组织形式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结构模式仍是传统的直线职能型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体现为在班主任与其他教师的领导下,在班级中设立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等职位,其结构特征表现为一种以班主任为核心,以班级正式组织为框架的层级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强调整体意识与高度统一,即班主任发号施令,班干部贯彻执行,学生俯首昕令,在这种体系之下,班主任常常以学生听话、班级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与管住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得意。这种理念支配着班主任的管理行为,一旦班上某方面出了问题,班主任的第一反应便是权威当头,加强班级管理。这种直线职能型结构分为四层管理,学校领导与班主任,班长,其他班干部,班上普通同学。这种班级管理结构模式多数隋况下是有效的,但也与现代社会倡导下的教育理念产生矛盾,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1没有全面体现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是当前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它实际上包含“教育民主”与“民主教育”,前者是“民主”外延的扩大,即把政治的民主扩大展到教育领域;后者是“教育”内涵的更新,既把专制的、不民主的、不充分民主的教育改造成为适合公平和民主原则的教育。这种稳定统一的层级化管理结构,之所以没有全面体现教育民主化,其原因在于:班级组织与管理工作相对固定于少数的班级成员,班干部被看成是一种荣誉、信任。拥有管理别人的权利,在地位上高人一等,多数学生则处于被管理、服从管理的地位,这种被动地位往往造成其缺乏班级主人感,班级成员之间地位上的差异,班级小集团化与班级的分裂。同肘,由于历史上官本位思想和社会上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从小便学会了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拉选票当班干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民主化的进程。

2没有全面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关键,教育机会均等作为教育平等的一个重要内容。之所以把教育机会均等作为一个方面来看待,是因为它对于实施教育民主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每个人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均等的对待,即有均等的入学机会、均等的学业成功机会和均等的发展机会。学生干部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可以锻炼其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可以培养其潜在的各方面能力。但直线职能结构模式客观上只要少数班干部,为了维护班级统一与稳定,有的同学小学是班干部,中学也是班干部,而有的同学则一直是普通学生。在这种班委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下,造成了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和组织中去,使得他们潜在的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这必然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虽然有的班级实行了班干部轮换制度,希望通过这种措施来锻炼更多的学生,但由于存在班级统一与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因此,这种制度的安排是形式化的,在功能上也是低效的。

3没有全面体现教育本质教育质的规定性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资源,在教育过程中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等,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但是,这种模式过分强调班级统一与稳定,过分强调教师权威与控制主义,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容易造成个人与集体的对立,师生关系的紧张。此外,忽视学生自主性地位,忽略学生的情感、需要、愿望和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班级管理现状的审视,将有助于确立新的班级管理理念,推动班级管理改革。

二、班级自主管理结构模式的提出

班级自主管理也叫班级自治,20世纪初,自动主义教育思潮在中国盛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专门论述了学生自主管理问题,当时的提法叫“学生自治”。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强调:“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程度应允许他有越来越多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以及在什么地方学习与受训。”当前,教育领域与学校内部处处在强调要体现学生的主体陛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许多中小学经常使用的口号。然而,要实现这一口号并非易事。如今,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探索目标。强调教师权威的控制主义的管理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是开发学生潜能、展示学生个性与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一项资源优势。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自主管理呢?关于这方面的论述,理论性的内容比较多,操作性的比较少,且都是抽象性的论述,缺乏具体性。基于前面的分析,实施班级自主管理必须构建班级结构模式,模式的构建是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在众多的模式中,学生全员、全程、全域的班级结构形式给笔者以深刻的启示。然而,模式也有其缺点,如结构比较复杂,分工模糊不清,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学生的身心健康等等。为解决上述诸种问题,笔者设计出了班级自主管理1+1结构模式。

三、班级自主管理1+1结构模式探讨

特定的结构模式是由相应的教育理念和管理观念所决定的,它的运行机制又必须体现这种教育理念和管理观念。以此为前提,设计了1+1班级自主管理模型(即模式1和模式2)。模式1是按照班级的座次顺序编制而成的,把班级按“排”和“列”数进行编制,横向的叫排(分别叫一排、二排、三排……),纵向的叫列(分别叫一列、二列、三列……),“●”和“■”是指班级的学生,这是为了以后班级座次的有序流动而使之相互区别,便于操作。模式如此设定是考虑到学生的健康与发展的需要。为了使学生的视力与听力适应不同的位置,长期坐在班级中的一个固定位置不利于学生的视力与听力的健康,易造成视觉与听觉上的某些问题,流动的班级座次顺序有利于学生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班级座次顺序是设定模式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班级座次应实行流动式,每个学生都可以坐到班级中的每一个位置。班级的初始座位应按照互补原则进行编排,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互补,学生个性与人格互补,这种编排方式实现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横向的“排”实行日轮换制,即每过一天,第一排的成员坐到第二排,第二排的坐到第三排,如此类推……,第七排的成员又坐到第一排。纵向的“列”实行周轮换制,即每过一周,第一列的成员坐到第二列,第二列的同学坐到第三列,同样类推……,第八列的又坐到第一列。根据学生的特殊性,如身高、爱好、学习习惯等,可以在班上依实际情况实行小范围的座次轮流制,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作一些调整。纵横有序编制班级座次的模式,使班级形成有机的、有活力的组织网络,生机与活

力是其最为明显的特点,为班级成员之间创立了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为了保证班级座次的有序轮换及班级各项临时事务的顺利开展,模式要求设立一个值日班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执政”一天,负责班级一天的所有日常事务,如纪律管理、卫生监督,作业收发等。值日班长不是摆设,而是实权人物,享有班主任享有的班级管理权力,如果班主任不在,值日班长可以在常务委员的支持下召开有关班级管理的会议,其他班级成员要积极支持值日班长的工作,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使决策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保班级管理策略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如果班级管理经过评比获“优秀”,当天的值日班长可以加分。经综合评选,整学期执政获“优秀”的值日班长,是参与学期结束时评优的必要条件。在模式1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班主任要为学生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注重引导与启发,要相信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相信学生具备交往、合作能力,具备自主管理的能力。模式2是在模式1的基础上设定,是对班级自主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升华,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设置五个常任委员(健康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宣传委员、劳动委员),五个常任委员由班级成员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应是那些具有全局意识、群众基础比较好,热心团体活动,正直公正的班级成员,每届任期半年。设置专项活动负责人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也可以训练自己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例如,学生A有一项专长或业余爱好,他就可以组织一项活动,但首先得向五个常任委员提出申请,递交具体方案,经五个常任委员讨论后通过,“通过”实行“过半通过原则”。如果方案通过,该学生就可以在五个常任委员与全班大会的支持下,根据需要组织活动小组,进行该项活动的组织筹划工作。专项活动负责人是临时性的,产生于活动开始,终结于活动结束。每个学期如果班级能有几次这样的活动,则班级的气氛一定会很活跃和热烈。学生既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增加了感情,又得到了交往、训练和提高,同时又促进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和指导作用。班级是学生自主生活的场所,“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班级自主管理倡导的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生活环境,其中,协调的人际关系、成功的班级活动是创造自由、平等、民主环境的两大基本平台”。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平等与民主的生活环境,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精神生活空间。班主任不是班级的核心,不是权威人物,也不是控制人物,他只是一个服务人员,为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提供政策和思想方法,为学生自主管理创造条件和机会。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1+1结构模式尽管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权力分配问题,在班级活动中,值日班长与专项活动负责人会共同负责班级的活动,可能会由于制度和机制的不够健全、或者没有安排好活动的细节而产生相应的矛盾和冲突。(2)班主任在1+1结构模式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才能有效地维持班级自主管理的公平公正,模式是死的,而人是活的,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实施1+1模式,这本身就是对班主任的一种考验和挑战。(3)1+l结构模式是依班级教学制而设定的,现代教学改革的多种性可能会使模式在特定环境下失去作用。(4)设置模式的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与进步,模式1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模式2则是自愿的。因此,个别学生由于存在惰性,而不愿在模式2中发挥作用。

体系结构模式 篇12

关键词:软件体系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1. 前言

软件体系结构作为从软件设计抽象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把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 为了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 不少高校进行了相关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但由于该课程的特殊性, 实践效果不够明显, 无法明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而如何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 是该课程任课教师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

2.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近年来, 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 概念繁多, 内容太抽象, 没有什么与实际相联系的东西, 难以体会软件体系结构在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解决软件维护问题方面的作用, 无法真正理解软件体系结构的重要性, 从而对该课程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具体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教学枯燥乏味

在传统的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中, 课堂上主要以教师的理论教学为主, 仅仅讲授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这种“填鸭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死记硬背, 枯燥乏味,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近年来, 随着业界人士的研究探讨, 这种情况有所改观, 但并没有真正解决师生互动的问题。

(2) 课程教材更新缓慢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课下自学的主要依据。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 往往采用单一的软件体系结构教材, 存在可用性差、更新缓慢、信息量不足等问题, 不能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认知工具。此外, 当前软件体系结构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 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及时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

(3) 实践教学条件欠缺

大多数高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践条件, 尤其不能做到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和实验设备对学生的真正开放, 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性差、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性差, 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 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

(1) 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

针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过程的弊端, 讲课教师要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运用, 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 以更加整齐、美观、生动和可重现等方式展现课程内容, 在讲授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际案例, 对重点内容, 采用“精讲多练”, 引入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 提高学生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理论教学效果。

(2) 案例驱动实践教学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以下三个主要步骤来进行。

首先是课程设计前的任务布置, 在课程设计之前两周布置课程设计的题目, 将学生提前分好小组, 要求按组完成布置的题目, 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 进行方案论证, 并写出设计思想与工作步骤、选材原则等等。

其次是课程设计中实战, 要求每组每名学生都必须参与从设计、制作、调试和改进的全过程, 由学生自行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 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 在完成题目设计的同时, 强调合作学习, 强调集体“合作”而非个体“单干”,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就是负责辅导、答疑, 回答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最后是课程设计总结, 在课程设计结束前, 对设计内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答辩时主要采用学生讲解、演示调试过程、老师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 以便深入了解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掌握情况, 评判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3) 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密切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 每一章节都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案例, 并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易学习性, 使学生可以轻松地将软件体系结构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在课堂上精讲多练,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跟进教学模式改进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 努力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平台上。

(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

重视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与在教学中运用, 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的优势, 以更加整齐、美观、生动和可重现等方式展现课程内容, 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使学生加深了对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效率, 提升了教学效果。

(2) 创造先进的实践条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 为学生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基础实验、选作实验与开放实验, 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形成了立体化的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课堂, 扩展了学生知识视野,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 增进师生交流沟通, 加强课后教学辅导

在课前和课后, 增进和学生的交流沟通, 了解学生的需求, 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教学辅导。除了课间答疑、课后答疑外, 每周还单独安排了答疑课;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个人主页进行答疑、讨论、发布资料, 以及采用E-mail、QQ等多种方式, 使教师辅导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参考文献

[1] (美国) 肖.软件体系结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六步导学法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