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课程

2024-10-09

联合课程(通用8篇)

联合课程 篇1

本次上课对象是大三下学期的同学, 所属专业有影视动画和数码影视制作。教学安排5个老师分组带领同学制作项目并集中点评, 一共176学时, 11周次, 每周16课时。联合创作分为横向的跨专业多人联合以及纵向的同一专业多人联合两种方式。笔者所带小组由数码影视制作专业的5名同学组成。其已经学习了视听语言、非线性编辑、影视广告策划创作、影视制作流程、DV影像、数字影视后期合成等课程。本次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带领同学们进行实际的商业项目制作。

一、课程与实际商业项目的切入点

1. 合作方式:健身企业公益资助+工作室创作 (企业宣传片)

2. 企业资助意义:

一方面健身企业资助教学这种行为本身就体现了其关注社会教育事业, 拥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体现其企业理念, 为品牌的推广打下良好的社会声誉, 获得社会的广大认可。另一方面谛零壹工作室也会针对健身行业的特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宣传, 帮助资助单位推广其产品和理念, 为提高其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积极行动起来。所以以公益的资助教学的方式必定能够为其目标群体 (学生) 所接受, 得到较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健身单位具体获益点:

在学校设立宣传点、服从学校管理、进行产品或理念宣传。

海报宣传:制作海报并在各大学张贴宣传。

广告宣传片可在人民公园的LED上免费播放。

课终成果汇报会:可邀请企业负责人发言、并现场宣传 (派发礼物、体验卡、海报) 、汇报会海报 (200人场次) 。

绵阳《800》栏目将跟踪报道。

二、《数字短片联合创作》课程教学过程

1. 短片赏析阶段:

第1-2周短片赏析, 介绍本次课程的具体安排。老师通过短片点评的方式, 对其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剖析讲解, 特别是实际项目制作方面的知识。并确认各老师所带专业方向。

2. 确定项目方向和小组成员阶段:

时间:第3周 (2012年4月15日) 中午、地点:教学楼D1-101教室、事件:确定项目制作方向为绵阳市某健身品牌制作2-3分钟的宣传片, 小组成员:贾志伟、杨玲、粱佩欣、刘雨婷、陈清艳、张翰文, 并在本周内作出健身单位宣传策划方案。

3. 市场调研阶段:

第4周对绵阳整个健身市场进行市场调研, 并初步寻找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先后对威特尔、穿越、奇迹、马力、健士盟、新大陆等健身单位进行了调研。绵阳的健身市场基本如下:奇迹靠着强大资金和联盟硬件和软件都不错, 器械和课操都比较成熟, 但是价格略微偏高达到1300元/年, 但也有促销价第二年续卡只需600元左右。据吴总介绍, 威特尔是本地创业其实力不能和奇迹相比较, 推行的就是价格战600元/年, 其占地面积也是绵阳最大的, 同时操课也是最多的, 总之一句话打得就是性价比这张牌。还有一个代表性的就是穿越健身房, 其有两家分店, 价格介于二者之间略比奇迹低, 软硬实力比威特尔高不亚于奇迹, 但品牌知名度不如奇迹。这三家基本能够代表绵阳健身品牌市场的现状。

4. 与客户谈判并确定拍摄方案:第5-6周 (2012年4月13日)

中午, 观摩参考样片商讨方案, 并与4月28日确定了谈判方案。本周内由老师带队谈了三家, 并由学生自行分两组谈了4家健身企业, 从而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绵阳市场的健身企业的具体情况。为了更好的教学, 我们把所有谈判过程都用DV拍摄下来了。最终我们与穿越达成了共识, 确定了宣传片的初步意向。确定了宣传片主要以表意为主, 突出健身企业给顾客带来的个人主观感受, 而不是叫卖式的宣传。

5. 宣传片创意构思:

第7周 (2012年5月9日) D1-308教室观摩样片, 并构思片子的整体框架以及转场方式、合成等。开篇以20-30个器械类特写快切镜头 (运用5D2拍摄) 为主, 最后以一个男生在跑步机上跑步演变为穿越健身房的标志。其后以三个操课为主, 主要以动作为转场方式。三人推门出课操房并接过客服的咖啡 (分屏处理) , 最后一个女生出来, 经过器械区 (展示整体环境) 走到休息区, 并看到户外运动区两男子打羽毛球。并以羽毛球飞到休息区, 并落在印有穿越健身房标志的杂志上, 最后黑屏标志出现。器械部分节奏快、操课每个部分由慢-快-慢组织交叉构成。休息区节奏由快-慢组成。包装部分有片头、健身人高科技数字网格演示、落版羽毛球等。

6. 确立拍摄分镜头:

2012年5月11日前往穿越茂业百货店体验。熟悉店面环境、并与客户经理、教练、健身者聊天熟悉了解穿越的具体情况。同时用相机进行了分镜拍摄。以及对电源等拍摄环境也进行了仔细的考察。当天回来后, 大家开会总结体验情况, 确定了制作具体分镜的分工任务。并在5月23日完成了分镜头图解稿。

7. 拍摄阶段:

第10周 (2012年5月30日、31日) 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拍摄工作。第一天完成了器械类、环境类等内容的拍摄工作。第二天完成了操课类、环境、室外场地等内容的拍摄工作。

8. 后期阶段:

完成拍摄工作以后, 分两个小组进行剪辑和包装任务。粗稿于三天后完成, 然后了7次反复的修改。终于在第11周周末前完成了最终的片子。

三、课程教学总结

本次课程通过真实的商业项目训练, 使得我们的教学模式, 以及同学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得到暴露和解决。现总结如下:

首先是对以前所开设课程的检测。总体看来以前的各项课程对最终的项目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让同学们具备了影视项目操作的基本技能。但由于缺乏深度的研究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并没有达到商业项目的实战水平。通过本次课程训练, 让同学的实战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故而应从深度上进一步的挖掘同学们的专业能力。

其次是对学生专业的引导以及从业心态等素质的培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1.把商业项目引进课程, 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市场情况, 并且开拓其眼界。2.在运行商业项目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取部分报酬, 形成一种物质吸引力。3.通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对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学院整体学习环境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产生耳须目染的影响。

最后对于本次课程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不论是纵向的还是横向的联合, 都应该从深度上着手。让联合深入化、专业化、避免流于形式。同时教师所带小组也可以联合, 让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立体式联合。同时课程评分应该偏重于指导老师的分数。

通过本次课程让同学们熟悉了本专业的市场情况, 了解到自身离市场需求还有多少差距, 开拓了眼界, 积攒下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作为一次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尝试, 达到了教学目标。当然本次课程教学模式也有不足之处, 这也正是我们努力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动力。为我院培养出新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联合课程 篇2

关键词:联合教学;课堂生态;创意;职业能力

广告策划与设计课是市场营销类课程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从教学历史发展上看,有多种教学模式被教师使用,如教师讲授式、案例教学式、学生自学式等,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些教学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整体过程进行创新改造,对教学的人员选择、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设计、创立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考核,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 教师人员的选择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荣忽视。教师选择得当,就会呈现活生生的课堂生态,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才能科学体现。

1.1 专业教师的选择

专任教师应具备对自身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能把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每年要有一段时间到广告公司、策划公司挂职调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有双师资格,还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能够运用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懂得高职教育的一般教育规律。专任教师应该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能够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在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课堂纪律的掌控上和教书育人的诸多方面都要有所提示和引领。

1.2 兼职教师的选择

要求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应为广告公司或策划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或业务骨干,能够胜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设计能力及较好的培训技巧和教学能力,能够把企业鲜活的案例和企业实际的操作过程翻转到学校的课堂上。兼职教师应该是企业中熟悉一线设计、创意、策划的人员,他们了解当今商品设计的最新潮流、趋势和动向,能够将这些最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无缝化衔接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

2 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设计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和步骤,并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本出发点。

专任教师在开设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之前,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根据教学进度使同学们带着问题事先在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库、信息中心获取进度内的相关信息资料,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初步理解进入课堂。专任教师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的教学组织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开课之初,应该提请大家注意利用一切手段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对学生产生吸引的内容应该和课程内容、时事、育人内容相一致,接着进行理论的阐述。理论的阐述应该是介绍这门课程的原则、规律、概念和方法,接着介绍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情况和商标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方法和表现方法。接着列举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同学们对列举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给同学们一定的思考和设计想象的时间。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演示和说明,请同学们对这种演示和说明提出优缺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兼任教师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进行实例分析,可以历次在全国广告策划与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实例分析,指出其中的创新点和构思。兼任教师可以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进行作业练习和组织开展课堂辅导。

兼任教师和专任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操作流程上有所不同。兼任教师主要是要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进行参观、考查和学习,将最新的、引领时尚和潮流的、被市场认可的设计和创意介绍给学生,同时要把这些符合时尚潮流获奖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源泉和设计过程向学生们进行深刻的剖析,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模仿,然后是创新,接着就是产生新的作品。兼职教师的这种引领作用主要是启发式和创新式的。

3 创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选择有利于教学的教学环境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兼任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公共场所的商标。采用照相、速记、素描和手画等手段记录商标的一般影像,根据调查结果,以审美、求实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新的商标设计或修改设计方案,使得项目课程取得良好成效。兼任教师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这门课程中应该将相当大的课时用于带领学生去企业现场、博物馆和展览馆进行参观,模拟一个真实的创作场景,描述创作人员在场景中的创作过程,如描述创作人员当时对于某一个创作产品的灵感、创作原则、时尚、创作需求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具体的物象进行产品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产品,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设计的灵感出现以后,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初步的描画,对设计产品的造型、色彩、形制进行初步的摹画,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是基于社会生活的积累,不断地完善,最后成型。优秀的作品一定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最后才能够完成全部的设计。这类的作品至少应该在某一项上有所突破。在这整个过程中,兼职老师应该进行深度的、宽幅的、细致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们创立和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4 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各种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工作能力应该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4.1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是指学生能够设计、创意一些产品和商品的能力。在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向学生们传达清楚。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兼任教师一定要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量的为学生布置各个类别的产品和商品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们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和商品进行设计、构思,以便提高动手能力。

4.2 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中,专任教师不仅仅是介绍这门课程的原理、原则、规则和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提示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有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求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单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必须多人集体合作,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产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应该具有多种能力,如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团队中每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奉献能力都要在团队合作中得以实现。

4.3 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要在广告策划与设计在这门课程中经过完整的学习能够创立、创新产品和商品,能够为企事业单位设计、构思、创意一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经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共同教学过程以后,学生长期大量地对社会进行考察,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和这些产品的设计原则、原理、方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产品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满足人民的基本物

质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色彩、造型、构思、创意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真正地创立和创新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产品和商品。

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不断地对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进行设计,并创作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深刻地理解工作环境中人员的创作过程,加大对创立过程的讲解深度和广度,同时在课程的设计上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珺霞.合作式教学法在高职课堂中的运用——以团队建设理论为基础[J].高教论坛,2013(10).

[2]崔刚,顾巍.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3]杨积凤.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现代教育理念下传统教学法优势的研究[J].职教研究,2011(3).

[4]晏玉荣.试论“主题合作式”教学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5]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张婷.以合作式教学法突破多媒体教学的瓶颈[J].考试周刊,2008(10).

[7]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

[9]曾振平,沈振锋.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10]李建英.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7).

联合课程 篇3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 土木工程中主要工种工程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卓越工程师计划”要求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上手快”的专业人才[3], 并且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及发展, 目前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调整和完善。。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已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 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目标, 积极主动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绝大多数毕业生进入施工企业。土木工程施工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 尤其需要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1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 教材内容陈旧。

当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日新月异, 并且由于出版周期的原因, 一部教材都很难反映当时的新技术、新工艺, 有的甚至还包含某些当时很新而实际上已经落后的技术, 往往是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当务之急是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2) 授课方式单一。

现阶段土木工程施工教学主要是利用ppt, flash等多媒体手段,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学生课后进行复习、作业的方式进行。虽然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 用多媒体放映图片和动画, 但是学生学习效果还不是太理想。因为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只靠讲解和部分图片动画, 不能完全掌握。而且部分章节内容彼此间的联系不太密切, 有些甚至是完全独立的, 学生真正掌握比较困难。

3) 实践环节较松散。

到工地去实习是土木工程施工课程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 但现在学生去工地实习大都走马观花, 简单参观。由于现在学生分散在各个工地, 教师不能每次去检查;实习时间也较短, 约为4周, 施工企业出于安全等原因参与指导的积极性不大等, 造成实习效果不佳。

4) 考核方式简单。

考核大多采用闭卷形式, 进行理论考试。传统的命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以及计算题, 学生通过突击记忆就能完成, 造成考试结束后很多知识点被忘记。

2 校企合作模式下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1) 及时补充讲义, 增加新技术。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与几家施工企业深入合作, 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工程师做导师, 合作建设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师与企业工程师讨论交流授课内容, 略讲课本中一些实际已经不使用的施工技术, 将最新的工程中实际使用的施工方法补充进讲义, 并由施工企业提供施工的方法和工程实例。充分利用施工企业的资料资源, 给教材配套典型的案例照片。

2) 采用多种形式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施工结构构造, 除了使用通常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外, 由笔者设计, 并参考施工企业的意见, 在学校图书馆地下室, 建造了模板脚手架展览室, 包括墙下条形基础模板、桩基承台、梁板柱结构和板式楼梯的钢筋绑扎与模板搭设、剪力墙模板、室外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墙下条形基础模板主要展示垫层、条基、基础墙的构造、模板搭设以及砖的砌筑方式。桩基承台主要展示承台钢筋布置、承台模板的搭设以及承台和桩的连接方式。梁板柱结构的展示主要包括板中受力钢筋、分布钢筋, 梁中受力钢筋、架立钢筋、箍筋, 柱中纵筋、箍筋的布置, 以及钢筋之间的锚固形式。另外, 还展示了梁的侧模、板的底模、柱子侧模的搭设和整个模板支架系统。板式楼梯的展示包括梯柱、梯梁、平台梁、平台板、梯段板中的钢筋布置和模板搭设, 还展示了整个模板支架的支撑系统。剪力墙模板展示包括剪力墙中钢筋的布置、大模板的安装和拆除, 特别是对拉螺栓的使用。室外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主要展示内外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扫地杆、剪刀撑、脚手板、密目安全网、连墙件以及脚手架的搭设要求。

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让学生参观学习, 教师结合实物讲解。采用案例教学法, 由某个具体的工程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选择施工方案。还可以邀请企业工程师授课, 讲授最新的施工案例。

3) 深入企业实习。利用暑假和第七学期的两个月时间, 安排学生去施工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安排工程师指导。由于实习时间长, 并且学生进入大四即将面临找工作, 实习积极性较高, 企业也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盐城工学院土木学院与赞学网公司合作, 要求实习学生及时上传每天的实习日志和图片到赞学网平台, 校内的指导老师可以登录网络平台进行评阅打分。

4) 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在考试形式上, 除了传统的闭卷的理论考试外, 可以尝试采用综合题开卷、口试、答辩、科技论文写作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文献阅读、市场调研等形式, 谈谈对某个具体施工方法的理解。这样不但能够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知识掌握的能力。

3 结语

文章进行了基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分析了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我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校企合作实践, 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法和建议, 培养满足企业、行业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摘要:为贯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措施, 适应当前社会对土木工程学生的需求, 分析了传统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校企合作实践, 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施工,校企联合,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5) :30-36.

联合课程 篇4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

机器人学是一门高度交叉的前沿学科, 是力学、机械学、设计学、电子学、信息论、控制论等许多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1]。《工业机器人》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 主要学习机器人本体机构、数学建模、控制和编程等内容,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重要作用。从近年来该院《工业机器人》课程改革的进程来看, 仍然存在影响课程教学质量和不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战略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抽象、理解困难;二是缺少贯穿各章节的课程主线;三是公式繁多、推导复杂;四是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验条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展示领域最新动态;二是将教学内容与国际接轨, 以中文教材为主、全英文教材为辅的双语授课模式;三是明确课程教学主线、提炼课程教学内容;四是结合机器人系统仿真案例分析, 帮助学生对运动学、动力学方程、轨迹规划和控制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该文重点针对“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验条件”的问题, 研究开发了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 虚拟运动仿真与控制动画演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机械臂的轨迹规划

设定单自由度机械臂绕旋转轴做加速、匀速和减速运动的作业任务要求, 该节讨论在关节空间中机器人运动的轨迹规划和轨迹生成方法。

1.1 作业任务要求

根据单自由度机械臂作业任务的要求, 设定机械臂末端在2.5 s内从起始点 (0.2, 0, 0) 绕z轴逆时针旋转一周回到起始点的运动轨迹。其中0~0.5 s、0.5~2.0 s、2.0~2.5 s区间分别进行加速、匀速和减速运动。要求保证机械臂在运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连续。机械臂作业任务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轨迹生成方法

根据机械臂作业任务的要求, 采用五次多项式和一次函数过渡的线性插值方法, 计算出预期的关节运动轨迹、关节速度和关节加速度[2]。其中, 加速和减速区间采用了五次多项式进行轨迹规划, 匀速区间采用了一次函数进行轨迹规划。

其中设五次多项式函数:

初始时刻t0的轨迹记为0、终止时刻tf的轨迹记为f, 初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的速度、加速度的边界条件为:

又根据中间路径点位置、速度、加速度连续的约束条件, 上述的边界条件可以唯一确定出五次多项式函数和一次函数。其中, 加速、匀速、减速区间的轨迹函数分别由式 (1) 、 (2) 、 (3) 决定。代入即得各速度区间函数为:

2 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

2.1 机械臂电气系统建模

电气系统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其中输入为v (s) ,  (s) 输出为T。

根据以上数学表达式, 在Simulink中构建了电气系统模块程序如图2所示。

值得说明的是, 为了减小高频信号的影响, 在求取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时采用了近似微分。θ` (s) , θ" (s) 近似微分是将微分 (s) 乘以系数得到的近似微分值, 其中η是近似微分系数, 因此, 可以把看作为微分算子。

2.2 PID控制器的模型建立

将实时关节角度与规划关节角度进行比较, 采用PID算法进行控制, 控制结果转化为关节的输入转矩并驱动关节运动, 进而期望获得更好的稳定性[4]。PID控制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PID控制器的数学模型为:

对上式取拉氏变换得到:

写出PID控制器的近似微分表达式:

PID控制器的逻辑图如图4所示。

2.3 ADAMS/Controls和MATLAB集成建模

在ADAMS软件中建立单自由度机械臂模型, 设置好模型物理量单位、连杆参数并添加约束, 具体如图5所示。

由于虚拟样机分析软件ADAMS只从机械学的角度提供机器人三维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5], 控制系统的建立还是需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箱完成, 通过ADAMS与MATLAB两者之间的接口ADAMS/Conrtrols模块, 搭建了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如图6所示。ADAMS中的输入量是关节力矩, 输出量是关节角和关节角速度。

3 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 显示了关节目标轨迹和实际轨迹。

结果表明, 在规定时间内机械臂的位移是连续的, 位移的范围是0~2π, 符合作业任务的要求。实际轨迹与目标值吻合, 证明PID控制器的有效性。

机械臂关节角速度的变化如图8所示。

结果表明, 机械臂在0~0.5 s内角速度由0平滑稳定的上升到3 m/s;在0.5~2 s内机械臂的角速度达到一定稳定值3 m/s;在2~2.5 s内角速度均匀平滑的降至0, 保证了角度、速度和加速度的连续性。

综上所述, 根据所建立机械臂目标轨迹函数模型、机械臂电气系统模型、PID控制系统模型和ADAMS/Control借口生成的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 来检测仿真结果。结果显示, 搭建的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控制系统, 实现了机械臂旋转运动的在线控制与调整, 机械臂关节角变化与期望值吻合, 能顺利实现先加速、匀速、做减速运动的设计要求, 达到了良好的跟踪效果。

4 结语

该文重点针对《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重理论学习、缺乏实验条件”的问题, 研究开发了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机器人进行关节轨迹规划和虚拟样机的实时控制和ADAMS软件对所建立的机器人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 有效地将轨迹规划、动力学、和机器人控制等基础知识进行了关联, 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仿真系统相结合, 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有伦, 唐立新, 丁汉, 等.机器人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2]蔡自兴.机器人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3]黄忠霖, 周向明.MATLAB控制系统及仿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张德峰, 周燕.MATLAB基础与工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联合课程 篇5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目标, 也是社会的需要, 我国在确立研究生教育之初, 其课程设置主要是模仿和借鉴国外课程设置的体系和模式。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 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为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也成为了改革研究生课程设计的重点。本文在分析现有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广西科技大学近年来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实践及教学特色等, 为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提供借鉴, 以提高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2 当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体系不合理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的规模扩大, 许多院校均进行了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由于经验的不足, 在课程的设置上面, 并未实现真正的转变。在开设的课程的科目上, 有些院校和企业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增设, 理论课以有什么样的老师开什么样的课, 而实践课程就已有的设备和环境来设置, 有些研究生专业完全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来调整和开设课程, 不考虑专业和学科的结构体系以及学科的长远发展。在课程内容上, 一些内容比较陈旧, 并且许多内容是与本科阶段重复。而在课程教学方法上, 也仍然以讲授为主, 调查研究为辅, 研究生不能真正参与到导师的前沿性研究中来, 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除此以外, 对专业课程设置过于狭窄, 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以及对综合课程的重视不够, 缺乏与其他不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等等。

2.2 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 缺乏校企合作特色

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能直接反应出不同培养层次、培养规格的目标要求, 但不少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搬硬套现象。我国现有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培养模式。前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 偏重理论和研究, 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后者以专业实践为导向, 重视实践和应用, 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因此, 两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 而对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 由于其培养的特殊性, 相应的课程设置亦应有所侧重, 但是有的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现不出不同的培养规格间的差异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偏重知识灌输, 忽视能力培养, 研究生课程的研究性和探讨特点不明显, 比如现在一些校企合作流于表面, 存在着走过场和喊口号的现象, 一些老师本来就把精力集中在本科和科研上面, 对于研究生的课程也是应付式的, 随意性大。

2.3 课程设置执行不力

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开始被大家所认同, 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 很多老师也是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最后出现高调开场低调收场的局面, 造成企业和高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也仅仅局限于形式, 更加不利于观念的转变, 甚至一些企业工程师、学校老师、家长包括学生都觉得校企合作没有多大意义, 还是传统的培养模式适合当代的社会。

3 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设置实践

研究生教育走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道路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广西科技大学经过几年实践, 逐渐完善了联合培养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其相关机制, 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水平进步显著。

3.1 培养课程设置的目标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 其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 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企业教育资源, 采用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和分模块分层次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3.2 设置的特点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 其课程设置要体现地缘优势及当地特色。广西科技大学地处广西柳州, 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 柳州是全国预应力机具积聚地, 同时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 城市建设发展迅猛, 广西科技大学与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已有多年合作基础, 在研究生培养课程设置上, 设有《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结构健康监测》等与预应力相关的课程, 同时还开设了《高等土木施工》、《边坡工程》、《地基加固技术》、《结构非破损检测技术》、《结构优化设计》等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课程, 以满足地方经济对高层次人才需求。

同时, 强化实践能力, 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加强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做了以下尝试:首先, 与联合培养的企业商定, 安排固定时间到企业进行较高层次的实习, 并给予相应的实践学分。对于研究生的实习, 应有别于本科生, 根据学习进度和研究需要, 在时间上灵活掌握。其次, 设置了若干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将许多大型企业已经解决或正在面临的工程难题作为课程教学、专题讲座, 部分由教师讲解, 部分由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 课后查阅资料、独立分析研究, 找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及方案, 强化了研究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也有助于深化校企合作, 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

此外, 课设设置考虑了不同学科方向间的交叉融合, 以便形成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知识结构。目前大多数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中, 研究生开展企业项目研究, 大多数以交叉学科知识作为研究基础, 而研究生开展研究要有所创新, 在交叉学科领域较容易做出创新成果, 因此广西科技大学开始了《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及检测技术》、《MATLAB原理与工程应用》等一系列交叉学科课程供研究生选择。

3.3 课程教学保证措施

为保证设置课程培养效果, 改革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 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以下几个主要措施:首先强化研究生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所有专业课程教师, 必须是高职称教师或者是博士教师, 有相关学科专长, 具备承担该专业课程的能力, 同时深化与企业合作, 委派相关教师深入合作企业共同承担课题研究和企业产品开发, 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方法上, 坚决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方法, 采用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重视和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教学方法, 由教师选择恰当的授课教材, 每次课前由任课教师拟定讨论题目, 研究生事前分组查阅相关资料, 在课堂上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在讨论中注意引导学生讨论重点, 总结有益的研究思路, 重点梳理研究生争论或者认识不清的部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从而使学生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主动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锻炼研究生查阅文献的能力, 而且也能够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培养效果

经过几年实践, 课程设置渐趋合理, 提高授课质量, 研究生主动性得到发挥, 增强了动手能力, 提高和激励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逐年提高。由于课程设置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与企业联合培养的研究生, 在合作企业开展课题能较快进入研究阶段, 思路活跃, 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指导下, 课题研究和毕业学位论文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创新成果。

4 结语

总之, 校企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课程设置的完善及其内容的丰富显得更为重要, 要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就要在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希望本文的研究和一些做法能够对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的优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云, 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 (3) :23-25.

[2]刘胜江.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0, (2) :55-58.

[3]史万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与东北振兴[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1 (2) :72-75.

[4]刘敏, 黄应平, 陈和春, 等.以区域特色建设省属高校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4) :178-179.

联合课程 篇6

加利福尼亚州的外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通过学习外语课程达到利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水平。对外语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使他们发现学习其他语言和文化的乐趣。阿凯迪亚联合学区 (Arcadi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根据加利福尼亚州外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州的《中文课程标准》, 它是对本州课程标准的细化和深化, 并将学区标准分为五个阶段, 第五阶段 (荣誉课程) 是最高等级。

一具体内容

第一, 参与会话, 提供并取得信息, 表达心情、情绪和交流看法。 (1) 与同学或讲中文的人士讨论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并表示赞同。 (2) 针对不同话题, 包括与学校和社区有关的问题以及有关中国文化的时事和过去事件的问题交换看法, 并进行讨论。 (3) 以小组形式讨论解决中文社区关系的问题。 (4) 分享对所选文学作品, 如诗歌、戏剧、故事和小说的个人看法。 (5) 与同学就当代和历史问题交换个人看法, 并交流和讨论这些看法。

第二, 用中文了解并解释关于各种题材的书面和口头语言。 (1) 理解、分析和解释所选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 (2) 逐渐了解中国文化的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 (3) 了解有关时事和历史事件话题的报纸及杂志上非小说类文章的主要元素。 (4) 分析真实文学作品中的主要情节、次要情节、人物、人物描述、角色和重要性。

第三, 向听众或读者介绍不同话题的信息、概念和看法。 (1) 阅读含有口语和书面语体的不同文章。 (2) 将编写的故事或剧本介绍给同学或社区。 (3) 分析并表达对中国故事、戏剧、诗歌、广播、电视节目、歌曲、电影或视觉艺术的看法。 (4) 从中美两国的文化视角研究、分析时事。 (5) 表演和 (或) 背诵著名诗人的诗歌。

第四, 了解中国文化习俗、观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1) 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2) 讨论文化观和社会认同的行为模式。 (3) 识别、讨论并分析中国文化情境下的行为模式或交流模式。 (4) 识别、讨论并分析中文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5) 识别、讨论并分析中国文化所表现出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比较和对比不同节日和食品的主题) 。 (6) 识别并分析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音乐、绘画、舞蹈、戏剧和中国烹饪) 。 (7) 阅读、收听、观看和表演中文戏剧与音乐。 (8) 讨论和分析各种中文文学作品和美术表现形式。

第五, 通过学习中文, 巩固和提高学生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 (1) 从所学的有关其他学科知识的中文材料中获取知识 (收集中文报纸上关于时事的信息) 。 (2) 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学习中文获取的知识来完成中文课上的活动。 (3) 利用中文讨论其他学科的话题 (就政治、历史和社会问题开展课堂讨论) 。

第六, 获取只有通过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才能获得的信息, 并认识到这种语言和文化带来的独特观点。 (1) 用中文或英文准备个人感兴趣话题的报告。 (2) 比较所得到的同样话题中的中文信息和英文信息的不同处。

第七, 通过比较中文和自己的母语了解语言的特性。了解中文书面正式语体和口语正式语体, 并比较二者与母语在这两方面的差别。

第八, 了解文化的概念。 (1) 比较中国文化与自己本国文化的文化观和传统习俗之间的关系。 (2) 识别并分析不同话题所反映出的文化观。 (3) 分析中国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音乐、礼堂艺术和不同的文学作品) 所蕴含的意义, 并将它们与自己文化的表现形式加以比较和对比。

第九, 在校内外使用中文。 (1) 向他人介绍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信息。 (2) 利用社区资源研究与中国语言和文化有关的问题。 (3) 阅读和欣赏古典中文小说的节选。

第十, 使用中文是为了个人享受和丰富个人生活, 并有可能成为终身语言学习者。

利用各种中文资源, 以取得有关个人兴趣话题的信息并利用各种真实材料收集信息。

二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的定位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 教学必须按课程标准展开,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 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 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同时课程标准也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目标。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被定位为语言发展中的一个专业阶段,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这一阶段的, 这一阶段的学生应能在目标文化框架中懂得并能说出或写出针对不同交流对象的大多数文体的扩展语言, 能应对与专业需要相关的所有情境下的所有话题;在听或读时, 学生能懂得与自己意见相反使用简练扩展语言交流者的意图;在讲话和写作时, 学生能理解与自己意见相反使用简练扩展语言的听众或读者的观点。这一阶段的学生能够理解所学语言文化中官方的观点, 并能为高层人士做翻译。此标准对本学区教师的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内容要求类似于中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

外语教学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外语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是对外语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从对我国外语教学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大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外语教育历来比较重视社会因素和学科因素, 强调外语教育对国家、社会发展的意义, 强调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 而在外语学习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英语已经在世界上成为最强势的语言, 为了改变我国传统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抛弃旧的教学观念及教法, 可以吸取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我所用。

三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给我们的启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定位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 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阶段的培养方向。该级目标总体描述为:能独立地规划并实施学习任务,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的主要内容, 能就国内外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环保、人口、和平与发展等) 用英语进行交谈, 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能做日常生活方面的口头翻译;能利用各种机会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借助词典阅读题材较为广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 并具有初步使用文献的能力;能自主开拓学习渠道, 丰富学习资源;能关注时事, 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通过中美外语课程标准最高等级的对比分析, 我们可得出结论:中国《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更加详细、具体, 包含了尽可能多的关于英语学习的内容, 相比而言,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更加灵活, 针对性强, 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用对比的方式来掌握语言、文化的特征, 给我们的启示如下:

第一,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提到“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中文巩固和提高其他学科的知识水平”, 并具体要求做到“从所学的有关其他学科知识的中文材料中获取知识”, 这体现了中文学习与其他知识体系的紧密联系。而在我国英语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中没有提到与其他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容, 这就割裂了英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忽略了英语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其他学科知识, 不利于将英语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中, 因此有必要在将来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增加这一点。

第二,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没有提出具体的时间要求, 对学生的写作也没有字数要求, 认为在这方面不应有上限, 既然是荣誉课程就应该水平越高越好。我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中要求学生经过准备就一些专题作5~10分钟演讲并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语或固定搭配, 这就可能使那些对英语特别感兴趣、有英语学习天赋的学生误以为达到这一要求就行了, 以致不再继续努力学习, 这与第九级的定位有些出入, 我们应鼓励学生学无止境, 不应受任何框框条条的限制。

第三,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提倡的是终身教育, 要求课堂外学生不断提高目标语言技能,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深文化理解, 通过语言技能的广泛应用获得继续进行语言学习的动力。我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对课堂外的英语重视不够, 标准中的内容几乎都是有关课堂内的活动, 这样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英语, 等于切断了英语学习的另一有效途径, 美国学生的汉语课堂内外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尝试把美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活动形式引入我国的英语课堂内外。

第四,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要求“从中美两国的文化视角研究、分析时事, 并了解中国文化习俗、观点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可见他们对学生文化上的要求相当高, 要知道阐述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习俗、观点之间的内在、本质的联系, 还要利用所学的文化知识来分析当前发生的事情。我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第九级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尊重文化的差异, 表现出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这样的规定略显偏低, 我们知道语言是反映文化、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符号并受文化的影响, 要学好语言一定要充分了解文化, 作为课程标准中的最高等级无论如何强调文化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第五,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强调要“通过比较中文和自己的母语了解语言的特性”, 在这一阶段他们引进了“比较”的观点, 他们认为要在中文学习的基础上同母语进行比较以此对语言的特征作更深刻的了解。同样都是外语课程标准的最高等级, 我国的课程标准对此只字未提, 只是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 将英语学习孤立起来, 学生不能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来理解语言的特征, 这种学习方法缺乏“大语言”的概念, 会导致学习方法的僵化, 因此有必要在将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适当添加这一部分内容。

四结束语

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所体现的新理念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中美外语课程标准异同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不断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或模仿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和做法, 而应结合我国英语教学实践吸收其精华之所在, 完善我国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

摘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凯迪亚联合学区《中文课程标准》阶段五是为本学区中文教学定下的最高要求, 该标准的内容及体现的理念对我国的英语课程标准及英语教学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课程标准,外语,启示

参考文献

联合课程 篇7

基于教学方法各有利弊的特点,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反思, 探讨多轨联合教学模式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 LBL教学法

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即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教学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叙述、讲解概念原理, 是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1.1 LBL教学法的特点

LBL教学法采用大班集中授课形式, 有助于节省教学资源。该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 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变得形象具体、浅显易懂, 可以避免学生求知过程中不必要的困难和曲折, 有助于学生全面、快速、准确地掌握知识点。此外, 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掌控, 可以照顾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但该教学法对知识传播量的注重, 反而忽视了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较长时间单向传播知识的模式下, 学生的学习热忱很快降低, 易产生倦怠心里。此外, 该教学法缺乏学生直接实践环节, 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及时反馈给教师, 最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性较差[2]。虽然LBL教学法存在一些不足, 但是其教学效率高、通用性强等特点是其他教学法所不能替代的。

1.2 L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书中对根的初生结构的介绍多以文字叙述, 名词和专业术语较多, 而能够直观展示的图片数量较少。若采用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会感到非常吃力, 而且浪费时间。将LBL教学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 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绘制图1并进行相关说明、分析, 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径向壁”、“横向壁”和“切向壁”这几个名词。同时, 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对根各部分初生结构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将知识深入浅出, 保证教学任务按期完成。

2 PBL教学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也称作问题式教学法, 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该方法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1969年首创, 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3]。

2.1 PBL教学法的特点

P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启发式教学。在一个轻松、主动的氛围中学习,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可以让原本分散、孤立的知识点横向串联在一起, 并锻炼学生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还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这些都为学生日后开展相关专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PBL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配合, 在前期利用时间较长查阅资料, 占用学生大量时间, 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 由于各小组间学生思维存在较大差异, 整体达不到一个较高水平, 这也就决定了所提问题的最初设计不能设定在较高的创新层次上[2]。可见, PBL教学法同LBL教学法一样, 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

2.2 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法偏重小组合作, 较少进行讲述, 是学生在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下, 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问题的提出、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例如, 学生在分别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叶后会发现, 其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存在很大差别, 这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环境造成的各器官间的高度分工。但植物的整体性表现出各器官间又是密切相连的。以此为例, 具体教学实施过程如下:教师提出问题“分析根、茎、叶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总结。采用PBL教学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营养器官间的联系主要是根茎初生维管束的连接、茎维管束与枝叶间的连接这一潜在知识。

3 CBL教学法

CBL (Case-Based Learning) 教学法即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该教学法是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 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1 CBL教学法的特点

CBL教学法的核心是“以案例为基础,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5]。由于CBL教学法由多环节组成, 在教学中, 学生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 有利于学生始终维持在最佳状态。该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语言表达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同时该教学法又克服了其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对学生实践知识运用的能力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CBL的缺点也与PBL类似, 包括耗时长、学生整体素质不均衡等问题。但相比于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应用具体的实例, 对学生来说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3.2 C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适合植物学教学的案例应该具有短小、容易理解的特点。如对植物的开花这一知识点设计教学如下: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名花, 并出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2) 提问“山上的桃花开花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 采用小组为单元开展课堂讨论。 (4)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 解释该现象存在的原因。 (5) 教师总结并进适当补充。通过以上各个环节让学生掌握绿色植物的开花习性, 同时还引申出对花朵的保护和利用措施。

4 结语

基于任意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缺陷,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根据授课内容、授课对象综合应用, 取长补短。从这一点考虑, 将LBL、PBL和CBL教学法三者联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应用LBL+PBL+CBL多轨联合教学模式, 既通过引入PBL和CBL教学法体现出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 又通过LBL教学法保证了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虽然LBL+PBL+CBL多轨联合教学模式有诸多优点, 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充实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总之, 教学法的多轨联合, 集各自之所长, 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性, 便于学生的自我发挥,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纪秀娥, 刘怀攀.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3 (2) :85-88.

[2]Neill PAO.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 2000, 34 (8) :608-613.

[3]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 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 2 (3) :98-100.

[4]龚双姣, 姜业芳, 刘世彪, 等.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 2006 (3) :104-107.

联合课程 篇8

从专业建设的角度而言, 传播学专业下设两个方向, 广播电视方向和新媒体方向, 涵盖了传播学技术、传播学原理和传播学效应, 广播电视方向的人才, 主要培养电视方面的制作编播人员;新媒体方向主要培养新媒介环境下的不同媒介表现形式制作和设计, 在共同课中, 则涉及到了媒介经营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方面内容的培养, 因此传播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目前微电影产业运作的雏形, 虽然比起专业的市场运作会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对于在校学生而言, 能够独立完成影片的编写、制作、发布、运营等全方位的锻炼, 不得不说是一件可以继续执行的一种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在影片创作的过程中, 有学生自行独立分组, 分工明确, 选择适合自己和自己主观意愿愿意承担的工作, 比如导演、编剧、摄像、灯光、宣传、制片、声音、化妆道具等等, 均是影片的主创人员, 责任落实到个人, 各司其职。导演承担的责任比较重, 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 就已经开始了创作工作, 在剧本题材的选择上, 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学习和生活相关熟悉的题材, 这样对于创作经验并不丰富的导演而言, 比较容易把控。例如, 《再见, 你好》的摄制组, 题材是大学生对于青春期爱情的读解, 用第一人称的方式, 戏内戏外跳出的手法表现, 影片的剧本改编自一段网络小说, 原作本身在故事结构上并不完善, 加之导演自身经验不足, 给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在剧本沟通阶段, 反复推敲, 经历了一个月之久, 才完成了仅仅9分钟的爱情故事的叙述。再创作初期, 由制片人在资金方面寻找出口, 求助社会资源, 通过自身的才能, 换取酬劳, 虽然过程比较辛苦, 但也让没有接触过社会的孩子了解到了社会就业压力和经济市场的法则, 再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的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看问题的角度, 能够从大局把握事件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微电影的创作是需要团队精神才能够完成的事情, 非个人利益的取舍, 再创作的过程中, 有任何一个人由于私人情感、个人得失而放弃影片, 都无法完成创作, 尤其的是主创人员, 导演不仅仅是要从影片制作的角度去创作, 同时还要协调剧组工作人员, 合理分配工作进度, 掌控创作节奏, 把握演员情绪, 因此有时, 对于导演的情商要求较高, 为期一个月的影片创作, 从前的剧本筹备、到中期的影片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制作, 环环相扣, 中间还要安排剧组的宣传工作, 对于大学生而言, 可为高压工作, 很多学生学会了担当, 能够牺牲小我, 成全剧组。如《再见, 你好》剧组在创作过程中, 由于导演是女孩, 自身性格比较温婉细腻, 与队员的沟通过程中, 会有拘谨的做事风格, 创作初期团队协作并不顺利, 工作人员不能按时到位, 摄像无法完成导演需要的拍摄画面, 而教师在此时发挥了引导作用, 调整全组工作人员的态度, 恩威并施,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加上导演自认坚韧执着的态度, 顺路完成了影片的创作, 再影片公映之时, 大家相拥而泣, 为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收获喜悦, 这种心理历程, 不仅仅是影片自身所带来的结果, 而是团队创作的魅力。

三、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微电影的联合创作, 不仅仅是停留在影片创作本身, 其中还包括影片的宣传和发布, 在创作结束之后, 专业会提供给学生展映的平台, 再影院小范围上映, 并举行展映礼, 而展映礼部分, 则是由下一届专业三年级的学生为其举办, 在举办的过程中, 所有的操作都是由学生完成, 模拟院线影片的运作模式, 从资金引入、冠名赞助、出品宣传、展映节目、主持、演出形式、展映现场的采编播全线流程, 都有学生独立承担并完成, 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辅助作用, 一年年传承下来, 带给没毕业学生的是一种希望,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是一种“成人礼”, 再这个过程中, 学生完成了与教师的沟通、与学校的沟通、与社会的沟通, 而且这种沟通是可以触摸到并见到成效的, 因此实现了学生的价值感、存在感, 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是一种模范和标杆。

四、教师和学生情感的桥梁

联合创作由于是集中实践, 教师和学生吃住在一起, 几乎为24小时, 为期一周左右的时间完成影片的前期拍摄, 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 极容易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师亲力亲为指导学生的创作,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之下, 尽力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投入心血, 学生为之动容, 往往影片创作完之后, 师生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朋友, 在今后学生的人生道路上, 影响深远, 多年回忆之后, 其师生情谊、朋友情义历历在目。

联合创作实践课程, 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 旨在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学科、多艺术门类、多媒体融合创作的课程实践体系。这对于传播学人才教育观念的改变有着创新意义, 符合时代对于教育的宗旨, 大学教育, 究其根本, 是育人, 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专业所能带来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走向社会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 因此, 对于联合创作这种学习模式, 不仅仅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实践总结, 更是对于学生的走向社会前的一种精神洗礼, 学生意识到,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储备, 而是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格储备, 这样的人才更加具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孟晶晶.现代电视传媒高级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李伟.借鉴、传承与发展——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综合大学影视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比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2 (03)

【联合课程】推荐阅读:

内科联合07-16

联合监管05-08

联合接种05-13

联合之路05-15

联合调控05-25

联合培养05-30

联合创新06-01

联合品牌06-04

联合切除06-07

联合体系06-14

上一篇:细化护理下一篇:高中生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