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2025-01-26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精选11篇)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篇1

作为危重症新生儿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新生儿低血糖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严重损伤患儿神经系统, 增加患儿痛苦, 进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1]。当前, 有研究认为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新生儿中的应用, 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提升抢救成功率[2]。基于此, 本研究以100例并发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探讨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并发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干预组男32例, 女18例;日龄10 min~14 d, 体重1150~2500 g;原发疾病:14例伴新生儿窒息, 10例新生儿肺炎, 8例高胆红素血症, 7例合并心功能不全, 4例败血症, 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 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2例早产, 18例足月产。对照组男30例, 女20例;日龄10 min~13 d, 体重1150~2500 g;原发疾病:15例伴新生儿窒息, 10例新生儿肺炎, 8例高胆红素血症, 6例合并心功能不全, 4例败血症, 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 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33例早产, 17例足月产。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 干预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日常护理:定时对患儿病房进行清洁, 调整室温, 以23~28℃为最佳, 确保湿度在60%左右, 通风频率为2~3次/d, 进行60 min/d的紫外线消毒, 为患儿营造安静、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每隔3~4 h对患儿进行体温测量, 密切观察患儿临床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处理;②密切观察低血糖的临床症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脸色苍白、出冷汗、末梢微凉并发绀、口鼻周发青等症状;新生儿眼睑反复抽动、呼吸暂停或吸吮动作暂停等, 也提示可能出现低血糖。③静脉输注葡萄糖护理:通常先进行葡萄糖注射, 注射前确保葡萄糖无渗漏, 控制注射速度, 以1 ml/min为最佳;高糖静脉注射后, 以10%葡萄糖进行输注, 确保输注速度为6~8 mg/ (kg·min) ;葡萄糖输注过程中, 每隔1 h对患儿血糖进行检测, 按照患儿具体情况, 对输注速度进行调整, 使患儿血糖控制在2.3~6.1 mmol/L。④营养支持护理:针对出生后4 h无症状患儿, 可尽早喂奶或经口喂糖水, 并对血糖浓度进行检测, 若患儿未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 可实施母乳喂养;针对早产儿或吸吮能力差的患儿可实施鼻饲喂养;针对足月儿、吸吮能力好的患儿可实施经口喂养;针对出现喂养耐受的患儿可按照患儿具体情况, 为其实施静脉营养支持。

1.3疗效评定标准[3]以患儿治疗、护理后, 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病情得到控制为痊愈;以患儿治疗、护理后,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糖水平略有变化, 病情有所好转为好转;以患儿治疗、护理后, 临床症状、血糖水平无变化, 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 (痊愈+好转)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讨论

作为新生儿期的一种常见疾病,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率较高, 该病常见于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窒息、糖尿病母亲婴儿感染败血症等[4]。若患儿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 都易导致其低血糖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 造成中枢神经病变, 使患儿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后遗症, 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 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对危重症新生儿的护理干预, 以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提升治疗效果, 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治疗合并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环节是早期喂养和静脉营养, 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促使患儿康复[5,6,7,8]。本研究对干预组患儿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干预, 并以同期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患儿作为对照。结果表明, 早期喂养和静脉营养能提升合并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本组患儿中, 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 (P<0.05) 。提示, 临床上加强对合并低血糖的危重症新生儿的常规动态血糖检测, 及时按照患儿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营养支持护理, 对低血糖进行纠正, 能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生活质量[9,10]。

综上所述, 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中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春华, 陈锦秀, 胡腊先.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5) :37-39.

[2]朱倩.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中国保健营养, 2012, 12 (22) :4874.

[3]吕舒曼.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3) :123-124.

[4]欧阳晓红, 何如, 江新娣.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策略探讨.海南医学, 2012, 23 (9) :145-147.

[5]裴小瑜.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观察及护理.吉林医学, 2015, 36 (9) :1910-1911.

[6]胡晨红.新生儿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进展.临床护理杂志, 2012, 11 (2) :53-56.

[7]汪秀凤.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内蒙古中医药, 2014, 7 (20) :159.

[8]黄丽亚.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及其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当代医学, 2015, 21 (9) :116-117.

[9]覃敏捷.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护理干预进展.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2) :109-111.

[10]王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29) :227-228.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篇2

来源:创新医学网

作者:朱春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启东,226211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低血糖的病因、临床治疗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本院31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讨论。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病原因主要是未按时进食、胰岛素过量、感染、腹泻及大量饮酒等。结论 医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糖尿病低血糖的临床知识和护理要点,从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用药、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护理,以减少和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临床护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1]。而低血糖则是糖尿病病人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极为凶险。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提高,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在临床也呈上升趋势。低血糖是因多种疾病因素导致的血糖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一种临床症状,一般认为有低血糖症状,且血糖值﹤2.8m m ol/L则诊断为低血糖。目前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以因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过量引起的的糖尿病低血糖症状最为常见,特别以老年糖尿病和病程时间较长的患者多见。为了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糖尿病低血糖的认识和预防,对我院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31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于我院内科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 2型糖尿病患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8.1±10.3)岁,糖尿病史4个月~23年,平均病史为(18.9±6.3)个月。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 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1例均为正在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治疗中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和/或中枢神经抑制症状,血糖﹤2.8m m o l/L。临床主要表现为出虚汗,心跳加快,四肢无力,饥饿感,头晕头疼,颤动,焦虑不安,烦躁甚至于视力障碍及昏迷。31例中81.2%的患者存在诱发低血糖的因素,其中11例未能按时进食,7例存在合并感染,3例伴有腹泻,5例有过量使用降糖药和大量饮酒,1例因剧烈运动出现低血糖。夜间发病者有2例。

2.方法。对于中度低血糖患者,首先给予10%葡萄糖静脉注射,继之10%葡萄糖静脉滴入。重度低血糖则先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待血糖恢复至3.0以上时改为5%葡萄糖静脉加入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同时适当补充钾盐或给予极化液,尤其是药物或胰岛素性低血糖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再发。因此在处理过低血糖后,嘱咐患者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

3.结果。本组31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有23例经过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7例于4~5天后恢复,治愈率为96.8%;1例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为3.2%。

二、护理

1.饮食教育。饮食治疗是糖尿病一切治疗的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至关重要。①控制全天食物的总摄入量,主食尽量以粗制米面为主,少食精制米面;②控制蛋白质的量,提高优质蛋白的比例;③限制脂肪与胆固醇的摄入量,减少盐的摄入;④服降糖药期间须禁烟酒;⑤服降糖药期间如出现食欲差,纳入少的情况时,也须适当减少降糖药的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控制饮食不等同于饥饿疗法,糖尿病病人尤其要按时进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有夜间低血糖的病人在睡前可适当加餐,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量。

2.运动指导。运动锻炼是糖尿病治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原则上以定时定量,运动后稍感疲劳为宜。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为防止低血糖意外的发生,运动不宜在空腹时进行,运动时需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同时注意补充水分,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3.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低血糖的反应意识,更换降糖药或增加剂量时,要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及时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处置。

4.做好疾病的宣教。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加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告知其低血糖的危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多交流与沟通,确立他们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告知低血糖的常见症状,简单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救治,督促他们正确服药和定期监测血糖,增强他们对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不断增高,对人民健康已经造成巨大冲击。本研究对收集的3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因胰岛素过量者有5例,可能与注射时胰岛素笔使用不当,造成重复用药或注射入肌肉致吸收过快有关;因未按时进食而发生低血糖者11例占35.4%;夜间发生低血糖者有3例占9.6%。持续的低血糖对于患者智力损害较大,还会增加脑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即使抢救过来,很可能并发精神异常,痴呆抢救等[2]。临床实践中一旦发生糖尿病低血糖症状,作为医护人员应该及时进行血糖检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积极对症治疗,纠正血液电解质紊乱,立即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对于休克、昏迷患者还应该加注地塞米松,在低血糖纠正后的短时间内应将血糖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建议患者或其家属学会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自行监测日常血糖,当患者怀疑发生低血糖时,只需一滴血就可知现时的血糖值,为及时治疗提供方便。若无条件立即检测血糖,但低血糖症状明显者亦需及时治疗。同时,防重于治,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充分了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切勿盲目加量,经常咨询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 篇3

我的一位朋友最近做了妈妈,但她在高兴之余也,有不少麻烦,因为她的小宝宝患上了低血糖。现在,我也计划在近期内怀孕,所以很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请问,怎样才能预防新生儿发生低血糖呢?

云南魏莹

魏莹读者:

血糖就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血糖值则表示人体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它是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尤其是脑细胞所消耗的能量,绝大部分都是由血液中的葡萄糖供应的。所以,人体血糖水平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脑、肝脏等重要器官的生理活动。

由于正常新生儿的血糖水平很低,肝糖原的贮备也不足,因此,新生儿血液中的葡萄糖在出生后12小时左右就会消耗殆尽。而新生儿处在大脑的快速发育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如果这时葡萄糖的来源不足或发生了葡萄糖生成障碍,那么新生儿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如果新生儿发生了低血糖又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轻者智力发育迟缓,重者可出现智力低下,甚至发生脑瘫等。而且,血糖的浓度越低,新生儿的脑损伤程度就越重。因此,预防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是个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问题。

新生儿低血糖在发病的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是这种低血糖状态如果持续下去,便可引起新生儿的脑损伤。所以,在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必须加强血糖监测。一般情况下,在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即应进行血糖监测,随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其出生后的第1、2、4、6小时各检查血糖值一次,如发现新生儿的血糖值低于2.2毫摩尔/升,就应及时采取措施调节血糖,如给新生儿喂葡萄糖或白糖水等。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那么,怎样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呢?目前,临床医生普遍认为产妇的合理进食是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自然分娩的产妇,应在生产前后适当进食,并应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藕粉冲液、果汁、稀面条、稀饭等,但需少量多餐。当产妇因情绪紧张、焦虑而缺乏食欲或畏惧进食时,可在产程中给其静脉滴注5%~10%的葡萄糖溶液。经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比经阴道娩出的新生儿更易发生低血糖,这与产妇的禁食时间较长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所以,对需进行剖宫术的产妇应在术前给其静脉滴注5%~10%的葡萄糖溶液,这样可提高产妇生产时的血糖浓度,有利于满足宝宝对葡萄糖的需求。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3年2月—2013年4月出生的433例新生儿, 其中自然分娩178例, 男婴92例, 女婴86例;足月儿165例, 出生体重2 250g~4 350g, 1min阿氏 (Apgar) 评分8分~10分;早产儿13例, 胎龄32周~36+6周, 出生体重1510g~3 200g, 1min Apgar评分10分。剖宫产出生255例, 男婴155例, 女婴100例;足月儿237例, 出生体重2800g~45 00g, 1min Apgar评分8分~10分;早产儿18例, 17例胎龄33周~36+4周, 出生体重2 150g~3 900g, 1分钟Apgar评分9分~10分;1例胎龄29+6周, 出生体重1 380g, 1min Apgar评分4分~7分。

1.2 方法

将新生儿置高危儿室常规观察2h, 于生后30min监测末梢血糖, 采用罗氏快速血糖测定仪和配套血糖试纸条, 用75%乙醇消毒足跟内侧或外侧, 彻底清洁并晾干采血部位后, 选用28G型采血针刺足跟内侧或外侧, 深度为1.8mm, 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 取第二滴血, 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均采用自然流出法进行末梢采血, 护士操作均按同一方法, 同一标准, 并使用同一血糖仪。对血糖<3.2mmol/L者遵医嘱口服10%葡萄糖。将10%葡萄糖放置于50℃~60℃的热水中隔水加热5min~10min, 水温38℃~40℃或以前臂掌侧试温, 按体重5mL/kg~10mL/kg喂服, 并给予保暖。口服10%葡萄糖后1h复查血糖, 血糖≥3.2mmol/L, 腋温≥36℃送回母婴同室。对孕周<34周、出生体重<2 000g者, 出生后即转入儿童医院。

2 结果

178例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儿, 血糖<3.2mmol/L 12例, 其中足月儿9例, 早产儿3例;255例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 血糖<3.2mmol/L 92例, 其中足月儿86例, 早产儿6例;104例血糖<3.2mmol/L的新生儿经口服10%葡萄糖后血糖均≥3.2mmol/L。

3 讨论

3.1 新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

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浓度有一自然下降继而上升的过程, 并且许多低血糖的新生儿并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因此长期以来低血糖的定义一直为全血血糖<2.2mmol/L[1]。近些年新生儿低血糖定义逐渐修正, 通过对新生儿低血糖与神经系统损伤关系的研究发现血糖<2.6mmol/L, 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2]。为积极预防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 故对血糖<3.2mmol/L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观察, 新生儿低血糖不仅多见于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 更多见于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 其发生原因与剖宫产术前禁食有关, 饥饿对产妇比非产妇更易引起血糖浓度的下降, 若术前长时间禁食可进一步加速产妇的饥饿状态, 使产妇及新生儿发生低血糖。

3.2 早期喂养可有效防治新生儿低血糖

正常新生儿提倡尽早喂养, 一般产后30 min开始哺乳。糖尿病孕妇所生的新生儿, 为防止低血糖, 出生后30min开始口服10%葡萄糖, 多数新生儿在生后6h内血糖均可恢复至正常值[3]。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 10%葡萄糖注射液经口服后迅速吸收, 每1g葡萄糖可产生16.7kJ热量, 由于口服操作简单且安全有效, 可治疗低血糖。口服高渗液可引起胃肠道不适, 尤其是对消化系统功能低下的新生儿, 可致肠出血、肠坏死[4]。本组干预均采用10%葡萄糖并严格按照体重5mL/kg~10mL/kg服用, 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3.3 低体温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 皮下脂肪较薄, 体表面积较大, 容易散热。新生儿出生后1h内体温可降2.5℃[5], 低体温易诱发低血糖。新生儿断脐后将其置于辐射台保暖, 用无菌纱布蘸消毒液状石蜡擦浴, 可有效减少散热, 具有保温作用。擦浴后用温暖的包被包裹, 使其处于“适中温度”下, 如保暖措施得当, 新生儿生后2h腋温可升至≥36℃。适中温度系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 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 蒸发散热量最少, 新陈代谢最低[5]。

综上所述, 对生后2h的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 重视早期筛查, 重视早期喂养, 重视保暖, 可有效防治新生儿低血糖。

摘要:[目的]纠正新生儿低血糖, 预防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方法]将433例新生儿于生后30min监测末梢血糖, 血糖<3.2mmol/L者按体重5mL/kg10mL/kg喂服10%葡萄糖。[结果]178例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儿12例血糖<3.2mmol/L;255例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92例血糖<3.2mmol/L;104例血糖<3.2mmol/L的新生儿经口服10%葡萄糖后血糖均≥3.2mmol/L。[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沈晓明, 王卫平[M].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36-137.

[2]薛辛东, 杜立中, 毛萌.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46.

[3]张新宇.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54.

[4]张昆珍, 韦琴, 李小容, 等.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疼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 :40.

新生儿高血糖的相关因素分析 篇5

【关键词】新生儿;高血糖症;因素分析

高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与多种新生儿期疾病有关,可引起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对24例新生儿高血糖症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临床中引起新生儿高血糖的高危因素,以期减少和避免高血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遗症、提高危重新生儿成活率。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高血糖症24例。

病例纳入标准: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新生儿高血糖症的诊断标准[1]。24例中男15例,女9例。<37周9例,≥37周15例。出生体重<1500g2例,~2500g8例,~4000g12例,≥4000g2例,入院日龄1-3天。

方法:患儿入院后立即采血检测血糖,同时检测尿糖、尿酮体。24例新生儿微量血糖值为7.1~18.2mmol/L,平均(11.2±2.8)mmol/L。尿糖(+~++)6例,尿酮体均阴性。

治疗:确诊为高血糖症后,补液限制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治疗原发病,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经治疗血糖恢复正常时间:<6小时17例,~12小时6例,~24小时1例。转归:痊愈、好转23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

2 结果

24例高血糖患儿中窒息15例(62%),其中轻度窒息6例(40%),重度窒息9例(60%);严重感染6例(25%);早产儿8例(33%);低出生体重儿9(37%);溶血症2例(8%)。

3 讨论

高血糖导致的血液高渗状态及细胞毒性作用可引起多脏器功能受损。高血糖可直接损害血脑屏障,增加氧自由基,引起腦损伤[2];高血糖引起的高渗血症可发生强的渗透性利尿,使尿液大量排出,细胞外液减少,更易发生循环衰竭;高血糖可削弱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3]。新生儿高血糖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中与应激、早产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应激状态下,如处于窒息、感染的新生儿易发生高血糖。应激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出现过度释放,这些激素直接刺激糖原分解,导致或加重高血糖;在应激状态下,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处于激活状态,许多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得以释放,从而启动全身炎性反应,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的分泌,产生高血糖等。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不仅有升糖激素水平的异常升高,而且存在拮抗正常胰岛素的作用,即胰岛素抵抗。因此应激早期,血糖的增高主要与糖原分解、糖原异生增加有关。应激后期,在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增加的基础上,组织胰岛素拮抗起关键作用。本组24例高血糖患儿中窒息病例15例占62%,感染病例6例占25%。

早产、低出生体重也是引起高血糖症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与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对糖耐受力低有关。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应,与胰岛素β细胞功能不完善、对输入葡萄糖反应不灵敏和胰岛素的活性较差有关,因而葡萄糖清除率较低。本组本组24例高血糖患儿中早产病例8例占33%,低出生体重儿病例9例占37%。

由于新生儿高血糖症常无特异临床表现,因此临床中应注意血糖检测,尤其是危重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要严格控制葡萄糖输入浓度及速度,及时治疗高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以减少因高血糖引起的内脏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761-762.

[2] 吴旭,卢刚,王卫余,等.高血糖对动脉瘤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3):313.

42例低血糖新生儿护理体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低血糖新生患儿中,顺产30 例,剖宫产12例。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大多无明显症状,其中有临床症状体征者表现为体温不升、多汗、面色苍白、喂养困难、嗜睡、青紫、阵发性发绀、呼吸暂停、哭声异常、颤抖、震颤、甚至惊厥等非特异性症状。

1.2 判断标准

入院后即刻测定血糖,以全血血糖<2.2mmol/L指标作为诊断标准,不考虑胎龄、出生体重、日龄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和SPSS 19.0等进行综合分析。

2 病因分析

根据护理时的症状,可以分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和症状性低血糖,根据发病的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暂时性低血糖和持续性低血糖。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现的具体原因见表1。

3 护理干预

3.1 围生期护理

孕妇的合理饮食即保证孕妇血糖正常是新生儿低血糖预防的关键措施。自然分娩的产妇在产程前后应适当进食,少食多餐,以富含热量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如果汁、藕粉、稀面条、稀饭等。产妇因故不能进食时,应给予5%~10%葡萄糖静脉注射。剖腹产儿较自然分娩的宝宝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可能和孕妇禁食和术中补盐多于补糖有关。对此,术前给孕妇注射5% ~10%葡萄糖液,可提高其产时血糖浓度,有利于改善婴儿对糖的需求。此外,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的产妇,都应及早开奶,尽可能在产后30分钟就给孩子喂奶,同时产妇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尽早进食,以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

3.2 新生儿血糖测定

低血糖高危患儿出生后4 小时内应反复监测血糖,然后每隔4 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由于试纸法检测简便、快速、无创的特点,可作为低血糖症的粗略筛查标准,期间密切观察新生儿肤色及吸吮能力,新生儿低血糖按症状分为无症状性和有症状性两种。无症状低血糖多无明显临床表现;有症状型的低血糖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体温低、精神差、嗜睡、惊厥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表现。因此,在临床护理上,应动态、全面地观察病情,出生24小时内的新生儿,4 小时记录生命体征1 次,加强喂养指导。

3.3 新生儿的合理养护

对早产、围手术期有败血症、休克、缺氧等应激、低体重及母亲有糖代谢异常疾病等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从出生1~2 小时内开始喂母乳,对于母乳不足的,在母乳充足之前根据情况适当加喂婴儿配方奶,对于吸吮能力太差的早产儿可采用逐次递增鼻饲法。新生儿刚出生时体温因体表水分蒸发而迅速下降但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故对体温的调节能力较弱,从而体温无法及时的调节来适应环境,从而寒冷刺激使得新生儿患后天环境因素诱导性低血糖,故需要调节室内温度,保持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的环境,必要时将新生儿置于暖箱保暖,以避免环境因素诱导新生儿出现后天性低血糖症。

4 讨论

正常情况下胎儿大部分能量来源于由母亲通过脐带供给的葡萄糖,胎儿出生后,则通过已储存的肝糖原分解、糖异生途径及外界营养供给来维持血糖水平的动态平衡,从而满足自身能量需求。而当胎儿期糖原储存不足或葡萄糖利用增加则出现低血糖新生儿。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低血糖的较多,其可能是因为胎龄小,在妊娠后期储存的肝糖原较少;其次为围手术期有败血症、休克、缺氧等应激状态,使得糖原分解和无氧糖酵解等相应增多;对于母亲为糖尿病者胰岛素处于高水平状态,从而使葡萄糖利用增加。我们通过对42例低血糖患儿的病因总结分析,观察后认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新生儿低血糖,并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及治疗,对纠正新生儿低血糖、防止持续低血糖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保证小儿的健康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且易受忽视。临床护理上应加强监护,即时根据病情做出调整。密切关注患妊娠糖尿病的产妇所生婴儿,定时进行血糖检测。对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败血症、肺炎等疾病的婴幼儿,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外,也应注意低血糖的发生。对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表现者,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性,但这些症状非低血糖所特有,仍需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其实并不复杂,但却容易忽视,对有可能低血糖的新生儿都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或者监测,进行有效治疗及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徐琦新.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2):109-110.

[2]俞君.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6):559-561.

[3]王瑾,王奕珊.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8,5(4):90.

[4]于习靖,宋雁,刁敬君.新生儿低血糖141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6):2331.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篇7

1 病例介绍

患儿, 男, 出生3 d, 于2011年4月6日11:00入院。主因“反应差, 低体温4 h , 测指尖血糖1.2 mmol/L”。考虑“新生儿低血糖症”收入我科。首测体温35 ℃, 心率123/min, 呼吸38/min, 反应差, 哭声微弱, 面色红润, 皮肤轻度黄染。给予报病危、一级护理、保暖 (入暖箱33 ℃~34 ℃ ) , 14:10测指尖血糖2.4 mmol/L。即遵医嘱予25%葡萄糖5 mL静推纠正低血糖后给予10%葡萄糖12 mL/h输液泵持续泵入, 00:30交接班查看输液部位 (右足大隐静脉) , 因其应用套管针, 胶布缠绕不好观察, 撕开针头上方暴露针头部位, 确定在血管内, 周围皮肤完好。02:00又再次看输液部位, 皮肤完好无红肿。夜间巡视病房时患儿安静睡眠, 未再打开包被观察输液部位。次晨08:00指尖血糖4.6 mmol/L遵医嘱拔针, 打开包被发现患儿整个右足并延伸至膝关节下方局部组织肿胀, 皮肤潮红, 触之即哭, 立即拔除针头, 局部用干棉球按压, 直至无血液渗出, 用2%碘酊严格消毒局部肿胀皮肤后用棉签轻压穿刺处, 以25%硫酸镁无菌纱布湿敷肿胀处, 2 h后右小腿皮肤稍变软, 6 h 后基本吸收, 足背也变软, 10 h 后只剩下穿刺针内踝处肿胀, 16 h后肿胀基本消失, 4月8日晨肿胀完全消退, 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患儿于4月9日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护士方面

护士交接班时认真检查了输液部位, 但夜间巡视病房还不到位, 有过分依赖家长的心理。认为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会精心照料, 患儿有异常会马上通知护士, 思想上有疏忽。

2.2 新生儿方面

由于新生儿血管特点, 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与血管内径的大小成反比, 与连续输液持续时间成正比, 还与液体的pH值、渗透压有关[1]。该新生儿为低血糖症、反应差, 即使液体外渗也无反应。

2.3 静脉留置针方面

静脉留置针期间, 家长给患儿喂奶、换尿布等原因, 易造成牵拉输液器使留置针从血管中慢慢脱出, 为牢固固定留置针, 透明敷贴外缠绕了布胶布, 既影响穿刺皮肤的观察, 也使局部静脉内压力增高及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强。

2.4 输液仪器方面

输液泵长时间持续泵入静脉营养液, 致新生儿血管得不到休息。护士依赖和相信输液泵, 认为液体输入一旦有故障, 输液泵会报警, 而当天输液泵并未报警。

2.5 药物方面

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具有渗透能力, 当药液外漏或外渗到皮下组织时, 其渗透压增加, 使血管内的水分渗透到皮下组织, 因而在短暂的时间内形成高度水肿, 使局部血管及神经受压迫而引起暂时性的缺血、缺氧而使液体外渗。

3 护理

3.1 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和静脉输液护理

早期输液外渗难于发现, 尤其对意识障碍、年龄小、病情重的患儿 (特别是新生儿) , 皮肤敏感度低、表皮痛觉反应差, 液体渗漏的早期表现容易被忽视, 固定的胶布及包被的遮盖, 使护士观察的难度加大。因此, 护士应加强责任心, 定时认真的巡视, 经常观察输液情况、输液仪器状况和检查输液部位, 及早发现液体外渗的早期征象。

3.2 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预防意识

与患儿家长沟通, 做好宣教, 认真交代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保护留置针的方法, 尤其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儿家长说明药物外渗后导致的后果。给家长讲解输液泵使用的简单原理和注意事项, 特别是在给患儿喂奶或其他动作时勿牵拉夹在输液泵中的输液器, 并指导家长学会自我观察, 疑有异常及时报告护士。

3.3 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妥善固定

加强护士穿刺基本功训练, 争取一针见血, 在不影响小儿输液速度情况下, 尽量选小号针头, 以减少穿刺造成的血管床上及液体外渗。一般选择弹性较好、部位适当、较直的静脉有利于穿刺。对穿刺部位妥善固定, 避免穿刺针脱出刺破血管, 引起药液外渗, 小儿手背、足背内踝部大隐静脉穿刺时, 除胶布固定外, 还可选择合适的夹板固定, 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

3.4 正确合理给药

护士要掌握药物作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说明书合理配制, 对有刺激性的药物, 给药时要掌握浓度给予充分溶解并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可减缓药物对血管刺激, 避免液体渗漏发生。

4 小结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 一旦发生, 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 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此例患儿在发生输液外渗后及时使用硫酸镁湿敷, 效果明显。硫酸镁为输液外渗的传统用药, 其高渗性和药理作用可缓解局部肿胀, 解除血管痉挛和改善微循环,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迅速减轻局部肿胀。护士要了解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给予有效的防治方法, 最大限度减轻和解除静脉外渗后给患儿造成的痛苦。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 防止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低血糖,外渗,10%葡萄糖液,新生儿,护理

参考文献

治疗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临床研究 篇8

关键词:新生儿,早期低血糖,诊断,治疗

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临床定义,实际上是症状性低血糖的临床定义。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应低下、喂养困难、嗜睡、苍白、呼吸暂停、阵发性紫绀、易激惹、多汗、眼球异常运动、震颤及惊厥等[1]。但上述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也常可见于其他疾病,因此,临床定义症状性低血糖必须符合Whipple三要素[2],即临床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经可靠方法测得血糖低于正常值;当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后,低血糖症状及体征随后消失。新生儿早期低血糖是新生儿中很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若不及时发现及纠正,可能会引起永久性脑损伤。婴儿出生后前几天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糖,而胎儿期肝储备糖原较少,尤其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如果分娩后末及早进食或补充葡萄糖,很容易发生低血糖,其他疾病如围生期窒息、硬肿症、感染、喂养困难及糖尿病母亲娩出的婴儿也易发生低血糖,且常被原发病掩盖而延误治疗。现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新生儿早期低血糖发生的因素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低血糖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28例;体重<1000 g者1例,<1500g者5例,<2500 g者34例,≥2500 g者22例,>4000 g者8例;胎龄<37周者38例,胎龄>37周者31例,胎龄>42周者1例;单胎64例,双胎6例;正常产25例,剖宫产43例,臀位助产2例。足月儿40例,早产儿29例,过期产儿1例。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新生儿低血糖无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症状明显。轻者表现为吸吮力差、呼吸暂停、嗜睡、反应差、易激惹。重症患儿表现为紫绀、尖叫、肌张力低、震颤或抽搐等非特异性症状。本组病例中表情淡漠22例,吸吮力差20例,反应低下14例,发绀14例,肌张力低下9例,体温不升5例,呼吸暂停4例,抽搐3例,震颤2例,6例无明显症状。

1.3 诊断标准

无论胎龄大小及出生体质量,凡出生后24 h内血糖低于2.2 mmol/L,24 h后血糖低于2.8 mmol/L,即诊断为低血糖症。

1.4 方法

每例患儿入院后均需用微量血糖仪进行血糖筛查,同时抽取股静脉血液作对照,对低血糖者进行动态微量血糖监测,必要时可进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糖。

1.4.1 无明显症状的患儿

如果患儿可进食,则可口服10%葡萄糖液,用量5~10 ml/kg,2~3 h一次,并严密监测血糖是否恢复。对于低血糖不能恢复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用药量1~2 ml/kg。如果是静脉滴注10%葡萄糖,速率为6~8 mg/(kg·min),每4~6 h测血糖一次,调整输注速度,维持24 h后,改口服糖水1 d,对于能进食者哺母乳或鼻饲配方奶。

1.4.2 有症状的低血糖患儿

缓慢静脉推注10%葡萄糖2~4 ml/kg,开始时1 ml/min静脉推注,过一段时间后改用10%~12.5%葡萄糖静脉滴注,用药量8~10 mg/(kg·min),监测血糖,稳定后逐渐下调泵速、减量、尽早开奶。

1.4.3 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患儿

如治疗3 d后患儿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则加氢化考的松静脉滴注,用药量5 mg/kg,每12 h一次,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 h停止。激素疗法可连续用3~5 d,可诱导糖异生酶活性增高,同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 结果

收集新生儿低血糖患儿70例。其中单纯早产儿15例,占21.4%,足月小样儿11例,占15.7%,感染败血症及硬肿症8例,占11.4%,围生期窒息儿19例,占27.1%,母亲患糖尿病4例占5.7%,喂养困难者13例,18.7%。57例患儿在24 h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10例在48 h内恢复正常,3例在治疗后血糖不稳定,反复发作,经用激素后24~48 h内血糖恢复正常。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并且多数与其他疾病一起出现。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同时也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能量的唯一来源[3],而脑组织中糖原的储存量很少而能量需要却极大。新生儿代谢非常活跃,脑细胞占身体细胞总量13%,需要的能量也更多,所以容易出现低血糖,特别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体内糖原储存较少,出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得不到满足。

3.1 常见引起低血糖的原因

糖原储存主要发生在妊娠后期,因此胎龄越小,糖原储存也就越少,而且在小胎龄儿中,糖异生途径中的酶活力比较较低,导致糖异生障碍。新生儿机体在窒息、寒冷、感染、损伤等状态下,血液中皮质醇、茶酚胺、胰岛素等增高[4],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营养的摄入会减少,代谢增却是加快的,因此消耗葡萄糖增加导致低血糖。患有糖尿病的孕妇的高血糖使胎儿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分娩后来自母体的血中断,易引起低血糖,40%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可发生低血糖。

3.2 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措施

本研究发现,经血糖测定血糖值低于2.2 mmol/L的新生儿,无论其有无明显低血糖症状,都应该根据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及时补充血糖,以达到机体活动所需能量需求。对低血糖症状轻微患儿,首先应考虑采用口服补充血糖的方法,这样大部分情况下能及时纠正低血糖。对不能进食的患儿应用静脉点滴方式补充血糖,并在点滴中运用精密仪器定期测量其血糖值,使血糖值维持在4.16~5.55 mmol/L,一定要防止补充过多形成高血糖。对于血糖反复不稳和持续不升的患儿,则加用泼尼松(泼尼松是强的松但常用的是氢化可的松)以用来提高糖原的再生作用。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即使1~2次监测血糖值不低者也不可忽视,嘱咐母亲及早开奶,勤喂哺。特别是对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要特别加强护理和监测,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赵雪清,马英.104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分析.吉林医学,2010,31 (19):3124-3125.

[2]林果,刘秀婵,范美兰.64例GDM新生儿早期低血糖的干预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30-31.

[3]唐义丽,白红丽,李晶.新生儿低血糖6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77-78.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8例患有低血糖的新生儿,均符合新生儿低血糖标准。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3]:血糖<2.2 mmol/L,而<2.6 mmol/L作为临床需要处理的临界值,不考虑孕周和出生休重。其中早产儿20例,足月儿28例;超低出生体重儿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9例,低出生体重儿10例,正常出生体重儿21例,巨大儿3例。新生儿低血糖大多无症状,部分有症状者,轻者表现为吸吮力差、反应差、嗜睡、呼吸暂停、易激惹;重者表现为发绀、震颤、尖叫、肌张力低或抽摔,新生儿高血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4]。本组患儿中,无症状者20例(41.67%),吸吮力差11例(22.92%),嗜睡9例(18.75%),发绀5例(10.42%),抽搐3例(6.25%)。将48例低血糖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3例,女11例,出生时间3~27 d,平均出生时间为(17.5±3.5)d;实验组中,男14例,女10例,出生时间4~28 d,平均出生时间为(15.7±4.5)d。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出生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采用喂奶治疗方法。对低血糖新生儿采用经口喂奶法进行喂奶,增加新生儿的喂奶次数,保持每2小时喂1次奶的频率进行喂奶。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采用葡萄糖静脉滴注法进行治疗。采用葡萄糖静脉滴注法治疗是在喂奶治疗法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医疗人员应该每2小时对新生儿进行喂奶,并且在此基础上对血糖<2.2 mmol/L的新生儿滴注浓度为10%的葡萄糖6~8 mg/(kg·min),如血糖<1.6 mmol/L应给10%葡萄糖8~10 mg/(kg·min)静脉滴注,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如发生惊厥应立即给予25%葡萄糖2~4 ml/kg[早产儿用10%葡萄糖(2 ml/kg)]静脉滴注,速度为1 ml/min。注意对新生儿注射的葡萄糖液体浓度不能过高,不然可能会引起反作用,让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5]。并且在滴注葡萄糖液体的过程中,对新生儿的血糖值进行密切的监测,不能掉以轻心。在滴注的第1个小时中,滴注速度可以稍快,当>1 h后,应对葡萄糖滴注速度进行调节,并且在滴注24 h后停止。

1.3 疗效评判标准[6]

当患有低血糖新生儿在经过24 h的治疗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标准时,即为治愈;当患有低血糖新生儿在经过24 h的治疗后,血糖有明显的提升改善,即为有效;当患有低血糖新生儿在经过24 h的治疗后,血糖没有上升,或者出现继续降低现象,即为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因分析

在本次所选的48例低血糖新生儿中,18例患病原因为早产儿,9例患病原因为小于胎龄儿,5例患病原因为新生儿窒息,16例患病原因为母亲遗传婴儿。原因几率分别为:早产儿原因率为37.50%,小于胎龄儿原因率为18.75%,新生儿窒息原因率为10.42%,母亲遗传原因率为33.33%。

2.2 治疗效果

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中,8例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中,12例治愈,11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对于新生儿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新生儿所应有的肝糖原主要是从母亲的体内获得,因此,当新生儿是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不是正常时间出生的,患有低血糖的几率就会很高。因为患儿没有能够从母亲的体内获得充足的肝糖原,不能进行正常的糖代谢[7]。除此之外,倘若母亲患有糖尿病,那么所生的孩子患有低血糖的几率会更高。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使得新生儿患有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有早产、小于胎龄以及母亲遗传等原因,与理论结果一致。而由于葡萄糖对于新生儿的大脑生长是极其重要的,当新生儿患有低血糖时,就很有可能会使得大脑所需葡萄糖不够,导致大脑有一定程度的损伤[8,9,10]。因此,必须对患有低血糖的新生儿进行积极的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本次所选的48例低血糖新生儿中,18例患病原因为早产儿,9例患病原因为小于胎龄儿,5例患病原因为新生儿窒息,16例患病原因为母亲遗传婴儿。原因几率分别为:早产儿原因率为37.50%,小于胎龄儿原因率为18.75%,新生儿窒息原因率为10.42%,母亲遗传原因率为33.33%。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对照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中,8例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的24例低血糖新生儿中,12例治愈,11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有低血糖的新生儿采用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更加有效,能够更好的避免新生儿由于低血糖造成脑部损伤,影响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应当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上,为新生儿的健康做出保障。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 48例低血糖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喂奶治疗方法 ,实验组新生儿在喂奶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48例低血糖新生儿中,18例(37.50%)患病原因为早产儿,9例(18.75%)患病原因为小于胎龄儿,5例(10.42%)患病原因为新生儿窒息,16例(33.33%)患病原因为母亲遗传婴儿。治疗后,对照组中,8例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中,12例治愈,11例有效,1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新生儿低血糖的新生儿,应当积极对其进行血糖值的监测,防止新生儿由于低血糖而造成脑部损伤等不良后遗症,采取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法治疗新生儿低血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法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分析,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惠琴.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析与治疗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06-2807.

[2]覃月和.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析及治疗.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3):50-51.

[3]王岩.新生儿低血糖80例临床及病因分析.糖尿病新世界,2015,45(24):114-116.

[4]余小红.新生儿低血糖病因分析及治疗.中国校医,2013,27(12):919.

[5]龚华.215例新生儿低血糖症病因及临床分析.四川医学,2013,34(11):1751-1752.

[6]冯敏.新生儿低血糖症215例病因分析及临床防治.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3):69-71.

[7]刘红梅,刘淑萍,周晓梅.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0):50.

[8]符明凤,吴明赴,郁春,等.新生儿低血糖53例病因分析及其防治.实用医技杂志,2011,18(6):639-640.

[9]李学军.新生儿低血糖76例病因分析及防治.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7):6705-6706.

老年性低血糖的护理 篇10

相关因素

低血糖并发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低血糖引起生理性应激,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致脑血管痉挛、缺血,继而出现肢体瘫痪、失语等精神症状。②脑组织中几乎无葡萄糖储存,加之老年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一旦出现低血糖,首先影响脑细胞功能而表现各种神经症状和体征。

本病的发生与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同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排泄慢有关;与进食差或运动量增加而未及时减少药量有关。葡萄糖为脑组织主要能源,但脑组织糖储量有限,仅能维持脑细胞活动数分种,故脑组织代谢与糖供应有密切联系。如果脑组织低血糖时间较长,则会引起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出现严重的低血糖昏迷,亦称低血糖性脑病。若低血糖昏迷持续6小时,病人往往处于不可逆昏迷状态而引起死亡。即使血糖恢复正常也遗留痴呆症。脑组织的能量供应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故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自立神经和脑组织。

诊断标准

(1)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

(2)伴有或不伴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手足颤抖、饥饿等低血糖症状。

(3)供糖后低血糖症状迅速缓解。

护 理

加强心理护理:因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甚至发生昏迷,这种突发性意识障碍,在患者及其家属心理上造成一种恐惧。所以在护理上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体贴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告之患者低血糖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如何采取防范措施。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要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如患者神志和活动情况,有无脸色苍白、乏力等。

加强血糖监测:餐前餐后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前后不同时间进行血糖监测,应用胰岛素抽取剂量要准确,同时采用多部位轮流注射,注射时要抽取回血,勿注入皮下血管内,注射后检查病人的进食情况,是否定时定量,以保证热量摄入。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教会患者及家属使用可携式血糖仪。每日监测血糖,特别应重视夜间血糖变化。因夜间低血糖发作,可表现为次晨空腹高血糖。若继续降糖,易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于发作前如能少量加餐,常可有效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对肝肾功能不全、体弱消瘦、年龄过大者,要高度警惕以上情况易引起低血糖的发生,甚至死亡。

让患者善于观察不自觉低血糖反应,认识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少量糖果、饼干、应急食物并灵活运用缓冲饮食。以备发生低血糖时食用,或运动时应适量加餐。因故延迟进食或伴有腹泻、呕吐者应减药量或停药。体力活动增加,运动量增大时,需及时加餐。外出时应携带卡片,写明患者姓名、地址、联系人、所患疾病名称、应急处理措施等以备急用。

老年人易发生低血症,是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并发症,多药物在体内代谢缓慢,容易积蓄而导致低血糖。因此我们要慎重护理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虽然客观存在导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但由于有些老年人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对血糖的认识不足,许多老年患者用降糖药物时,未被告知如何防治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后浑然不觉、贻误治疗时机。故临床应用降糖药物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防治低血糖症,做好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饮食指导,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一旦确定了病人发生了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口服易于吸收有碳水化合物食物,严重者遵医嘱立即静滴高渗葡萄糖。

在低血糖发作时,能及时发现及救治。针对患者糖尿病知识贫乏的原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教育,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及行为。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即使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等情况,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通过进行药物的选择、血糖的监测、进餐时间安排的调节能明显降低患者低血糖的发病次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是终生疾病,需对病人进行不断教育,使病人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将低血糖知识传授给患者及家属,加强他们对低血糖的自我识别、自我急救能力,帮助病人建立血糖记录本,为医生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资料。

讨 论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反应不如其他年龄患者敏感,因此,预防老年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发生是很重要的。预防方法除了上述所涉及的以外,还必须掌握以下预防措施:①老年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要适当,不要过分限制。②对老年患者的治疗,应首先采取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尽量不用胰岛素。③当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胃肠炎时,应减少降糖药剂量,及时查血糖、尿糖。④有的老年患者需用β-受体阻滞剂时,最好用有选择性 β1受体阻滞剂如美多心安,不要用不良反应较多的心得安,以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⑤晚上加服降糖药时须特别慎重,因低血糖多在夜间或凌晨空腹时发生。⑥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注意降糖药可能在体内积蓄的作用,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⑦老年患者的血糖指标可适当放宽,24小时尿糖定量10~20g,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有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⑧对于老年患者,尤其生活不能自理者,应照顾好药物的服用,加强药物的管理,防止错服。

C肽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研究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300例,其中男148例,女152例,体质量<2500g的患儿98例,2500~400g的患儿105例,>4000g的患儿97例。经《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诊断,符合新生儿低血糖标准的新生儿69例,其中男42例,女27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29例,妊娠期高血压24例,血糖范围1.41~2.45(2.09±0.67)mmol/l。新生儿血糖正常ftj者231例,其中男126例,女105例,母亲妊娠期糖尿病27例,妊娠期高血压47例,血糖范围2.36~6.19(4.85±1.13)mmol/L。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新生儿学》[6]第3版诊断标准,有临床症状时以2.5 mmol/L(45 mg/dl)为诊断标准,无症状时血糖﹤2.2 mmol/L为诊断标准,﹤2.2 mmol/L(40 mg/dl)为低血糖界值。C肽(0 min)正常参考值为0.52~4.38 ng/ml,胰岛素(0 min)正常参考值为0.86~11.30 u IU/ml。

1.3纳入和排除标准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以下入组标准:符合新生儿低血糖诊断标准;患儿没有其他各类系统的严重疾病;患儿家属依从性好,并能配合完成本临床研究。出现以下情况予以排除:血糖监测不符合标准的新生儿;先天性糖尿病、死亡、自动出院;持续性低血糖(包括内分泌疾病、先天性代谢疾病、高胰岛素血症);临床资料不完整、有躯体性疾病或者其他系统疾病。

1.4方法入院后采用试纸法应用日本泰尔茂(TERUMO)血糖仪对每例患儿立即采足跟的末梢血测定微量血糖,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对抽取采集的静脉检测其血C肽水平、胰岛素。

1.5统计学处理所有采集的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全部数据建立数据文件,通过分析低血糖的表达值高低与新生儿相关因素分析以逐步回归法筛选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对临床低血糖之间的实验室指标等风险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方差齐,采用LSD法,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法;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法进行两两数据之间比较。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低血糖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低血糖的表达值与新生儿的性别、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儿的母亲合并有妊娠糖尿病、母亲合并有妊娠高血压与低血糖的表达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低血糖的表达值与相关因素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的表达值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低血糖的表达值的与C肽水平、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时间、胰岛素水平具有相关性,与C肽水平调整之后风险的OR=5.05,95%CI为1.14-23.45,P=0.02。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严重的低血糖会导致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并可遗留认知障碍、视觉障碍、枕叶癫痫、脑瘫等严重后遗症。文献报道低血糖的程度、持续时间与低血糖脑损伤发生有关[7]。早期发现低血糖,及时纠正低血糖,才能预防低血糖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多数发现低血糖的新生儿是因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出生后对新生儿进行微量血糖或静脉血糖检查发现,相对被动[8]。许多孕妇在产前未进行正规的孕前保健,未能及时发现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生产时不能提供相应病史,致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及时得到血糖的筛查,易漏诊,且不易估计低血糖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所以对新生儿进行C肽水平的监测非常必要,且对临床的指导意义重大。

Wayenberg等[9]研究指出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内在因素有C肽、胰岛素等,而血C肽水平可用于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间接了解体内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这些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均可引起糖代谢紊乱,低血糖发生时C肽、胰岛素水平多较正常增高。C肽由胰岛B细胞分泌,由于C肽几乎不被肝脏摄取,其代谢清除率比胰岛素小得多,所以外周血中C肽水平比胰岛素水平更高更稳定,同时胰岛素抗体及患儿是否使用胰岛素都不影响C肽的测量,因此测定外周血中C肽浓度可正确地反映内源性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0,11,12]。成人C肽水平可用于评价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间接了解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新生儿胰岛素水平与C肽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呈正相关。提示新生儿也可以通过检测C肽水平反应胰岛素水平,且不受临床应用葡萄糖治疗的干扰,比监测胰岛素更准确[13]。不同的病因引起低血糖的病生理机制也不同。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这类疾病导致的低血糖与胰岛素、C肽的关系不大;耗糖过多这一类疾病导致的低血糖与胰岛素、C肽的关系更密切。新生儿低血糖时,胰岛素、C肽不一定升高;胰岛素、C肽升高时,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比率非常高。提示胰岛素与C肽分泌过多只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之一[14]。胰岛素与C肽在新生儿期增高时作用与成人相同,也会引起血糖的明显降低,故胰岛素与C肽升高时一定要密切监测血糖,即使新生儿出生时检测血糖正常,如果胰岛素或C肽明显升高,也应动态监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持续性或顽固性低血糖的病例,从而减少漏诊的概率,可使之得到及时治疗,大大降低血糖并发症[15]。

本研究纳入300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入院后采用试纸法应用血糖仪对每例患儿立即采足跟的末梢血测定微量血糖,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同时应用化学发光法对抽取采集的静脉检测其血C肽水平、胰岛素。C肽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程度、持续时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临床防治,探讨两者之间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低血糖的表达值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没有统计学差异;而患儿母亲合并有妊娠糖尿病、母亲合并有妊娠高血压与低血糖的表达值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表达值的高低与临床实验指标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新生儿低血糖的与C肽具有相关性,调整之后风险的OR=5.05,95%CI为1.14~23.45,P=0.02。C肽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数值呈负相关,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数值呈负相关,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由于新生儿低血糖数值越低,则低血糖程度越重,因此新生儿低血糖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与C肽水平、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通过临床早期检测胰岛素与C肽水平,就可以预测低血糖的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并从一定程度上提示临床筛查出无症状型低血糖,为指导临床积极治疗提供依据。

上一篇:企业成本控制的途径下一篇:加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