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共12篇)
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 篇1
20世纪80年代以来, 选煤厂生产控制系统经历了继电器系统、无触点分离逻辑元件系统和小规模集成元件系统的发展, 虽然也满足了当时应用的需要, 但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 应用效果很差。随着工业计算机控制系统 (PLC) 的研发成功, 由于其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方便灵活的可编程性能等特点, 被工程中普遍采用, 并取得了应用的成功, 占据了选煤厂生产控制系统的绝大部分市场。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选煤厂生产系统控制现状, 提出现有生产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预期未来选煤厂生产系统控制发展的趋势。
1 系统概况
目前, 国内选煤厂以PLC为基础的控制系统, 多以主站—分站结构模式装备新建厂和老厂技改工程, 其基本模式有二个, 一是PLC+AA+OPC+RCU;二是PLC+RIO+AA+OPC+RCU+IPC。
第一种模式多见于建设较早的选煤厂或中型选煤厂。PLC完成设备的运行状态控制, 其功能模块通过电缆线路与控制对象和现场控制开关相连。操作人员通过AA (模拟屏) 监视, 对OPC (控制台) 上的主令器件实施操作;RCU (调控装置) 设于生产现场, 由现场人员通过主令器件对工艺参数或PID的给定实施调节。
第二种模式是目前较为通用的配置模式, 它以PLC为基础, 以设于控制室的本地站扩展框架方式或与通信网络 (常用GENIUS BUS, MODBUS, CCM等) 相连的设于MCC的RIO方式组成系统, 除可完成设备运行控制外, 还以4~20 mA的形式采集工艺数据。其操作方式和RCU的设置与第一种模式相同。IPC (工业计算机) 主要对经PLC本地站或RIO采集的工艺数据和设备运行信息进行处理、显示、储存等。这些工艺数据主要包括入选原煤量、产品煤量和灰分, 主要储仓的料位和水池液位, 不小于55 kW的电机和主要工艺设备的工作电流, 单位作业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水量以及RCU的主要参数等。此外IPC可经上一级网络 (一般为ETHER NET或NOWELL NET) , 将上述工艺数据连同设备运行信息传至管理级, 并形成可视化人机操作界面, 从而实现生产的数量化管理。
上述控制系统结构模式虽然取得了应用的成功, 满足了企业一时应用的需要, 但目前进入我国市场的PLC品牌太多, 比较常用的就有:美国GE公司的90-70系列;西门子公司的S系列;美国施耐德公司的Quantum-984系列;美国AB公司PLC5系列以及日本东芝、三菱、富士、光洋、OMRON等公司的产品等, 就连专门从事DCS系统的Honeywell公司, 也与AB公司合作开发出I/O产品, 抢占中国市场。由于众多PLC操作系统、编程方法、通信协议等兼容性差, 特别是控制系统中使用的检测仪表、执行器和调节器等往往不支持PLC的通信协议等, 因此使得以PLC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存在下列问题:
(1) 配置模式多为控制装置+调控装置+仪表箱+按钮控制箱等, 不仅使控制系统结构复杂, 柜、箱数量多, 缆线用量大, 工程投资高, 可集成性差, 而且由于设备间的缆线连接都要经过转接端子或端子分线箱, 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 设计、安装周期长, 调试复杂。
(2) 控制主机与监测仪表、调控装置、执行器等以4-20 mA标准信号交换信息, 导致系统采集的信息量有限, 如检测仪表、控制器、执行器等的运行、故障诊断、报警等信息无法采集, 也很难完成调控装置的远程参数设定、修改等参数化功能;甚至控制系统中出现“信息孤岛”, 使控制系统显现的直接经济效益较低。
(3) 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性能满足不了企业集约型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由于系统的结构复杂, 中间环节多, 信息流通不畅 (或为信息孤岛) 等, 使系统的整体柔性低, 产品质量、作业能耗难以控制, 制约了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国外自80年代以来建立的选煤厂, 多采用以工业计算机系统 (PLC及其他控制装置) 实现设备运行状态控制及主要作业环节的工艺参数调控, 主要工艺数据由在线检测仪表检测;现场人员工作制度为巡检制;设中央控制室, 操作人员在中央控制室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艺参数的调控实施集中操作。目前尚未见到采用全厂综合信息智能调控系统的有关信息。
2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 为未来选煤厂控制系统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实现选煤厂的全厂综合自动调控已成为可能。
高速现场总线的作用是联系现场控制级和调度监控级。监控主机不但可以读取系统工艺参数, 而且能诊断仪表的工作状态, 灰分仪﹑胶带秤﹑液位计和电动执行器等仪表由支持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直接挂网。各个单机系统, 如重介质密度控制系统、跳汰系统、浮选系统等均与上位监控主机双向通讯, 不仅可以把调控参数及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上传给上位监控计算机, 还可设定自动化装置调控量及给定量。调度监控级和管理监控级之间的路由则由调度监控服务器 (SERVER) 来担任, 这是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 技术在自动化领域应用的扩展。调度监控服务器 (SERVER) 提供了一套标准的OLE接口, 采用此接口, 所有的客户应用都可以用统一的方式与现场设备通信。对现场控制级来讲, SERVER可以作为一个现场信息的收发处理站;工业计算机 (IPC) 是工艺流程显示, 参数显示, MMI或系统组态及维护工程师站的分站;对于管理监控级, 其结构形式虽无变化, 但随着全厂控制系统集成度的提高, 由其处理的信息量会更大, 因此要求其使用更高速的通讯网——以太网 (ETHER NET) 。
在控制系统的功能及软件方面, 必须包含选煤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及专家调度系统。选煤专家系统要安装在管理监控系统级的服务器处, 除原有功能外, 还要包括以下部分:一是离线模拟, 根据原煤资料及用户需求, 完成重介质分选作业的效果评定, 绘制分配曲线, 对煤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绘制出粒度分布曲线和原煤可选性曲线, 对分选指标进行预测和优化, 对选煤工艺流程进行计算, 对不同产品方案及生产指标进行模拟, 为用户提出最优产品结构方案;二是在线工艺模拟, 在选煤厂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根据调度监控级采集的工艺数据及规定的产品指标, 对全厂生产进行动态模拟, 分析各环节的动态工艺数据, 同时与采集的实时工艺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原因, 实时修正工艺数据, 并下达给调度监控系统, 从而实现全选煤厂的自动调控;三是根据离线和在线工艺模拟情况, 综合分析备品、备件、销售等环节, 制订出全厂最佳、综合效益最高的设备﹑人事及相关部门的实际管理方案。
在调度监控级服务器处设置故障诊断及调度专家系统, 主要功能:一是根据选煤厂工艺设备的运行工况自动列出检修计划表;二是接收管理监控级下达的工艺参数调控指标及修正要求, 并直接由控制器操作;三是利用专家系统诊断所有需要现场检测的电气﹑设备及仪表等, 并分析其是否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工作。若超出, 则以声光或语音进行报警, 并根据故障原因做出对策提示。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 目前已开发出可支持现场总线的电子胶带秤、电磁流量计、电动执行器等装置和仪表。对选煤厂大型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诊断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应用于选煤厂微机监控管理及控制系统, 尤其是开发和研究专家系统, 将是今后选煤厂发展的重要方向, 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及企业应密切配合, 尽快推动我国选煤厂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全厂智能综合信息调控体系, 使选煤厂的集中控制技术达到新水平。
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 篇2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厂共有班组长70名,从年龄结构分析,35岁以下25人,占班组长总数的36%;35—45岁33人,占班组长总数的47%;45岁以上12人,占班组长总数的17%。从文化程度分析,高中以下16人,占班组长总数的23%,高中以上(含中专及技校)46人,占班组长总数的66%;大专及大专以上8人,占班组长总人数的11%。从从事班组管理工作年限分析,2—3年6人,占班组长总数的9%;3—5年22人,占班组长总数的31%;5年以上42人,占班组长总数的60%。从政治面貌分析,党员23人,占班组长总数的33%;非党员47人,占班组长总数的67%。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厂班组长平均年龄偏大(35岁以上的班组长占总数的64%);文化程度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总数的11%);工作经验丰富(从事班组管理工作3年以上人员占总数的91%,从事班组管理工作5年以上人员占总数的60%);班组长党员比例较低(班组长中党员比例仅为33%)。
一段时期以来,这个厂班组长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从机电设备到人员,因班组长责任心不强引起的零打碎敲事故不断,甚至发生了工伤事故,曾一度使矿、厂安全生产工作陷入被动局面,也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自今年以来,这个厂对班组长队伍进行重新调整,厂党政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职工群众,及时召开班组长会、民主生活会、职代会等会议,并与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相结合,积极吸取群众意见,进行了全面调研,探索出了一些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扭转了一度时期内班组长工作被动局面,截止九月份,创出了设备完好率100%,开机率98%,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建厂以来最好成绩。班组长干劲足、作风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培训,正确引导。严格按照上级安排,抓好对班组长的班组管理培训和安全培训工作,切实把教育培训当做增强班组长责任意识,提高班组管理能力的重要方法,认真抓细抓实抓好。一是编制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周四政治学习日、周二安全学习日等学习活动时间,采取集中学和业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班组长按时学习“充电”的习惯。二是制定详细丰富的学习内容,如“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学习材料、“班组长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安全'双基'建设管理制度”、“班组安全管理必读”、“两本书”等。三是定期进行考试、考核,每15天进行一次班组长安全管理知识闭卷考试,成绩不合格者不准上岗,并把成绩纳入月底考核。通过卓有成效的培训方式加以取材丰富的学习内容,不但有效提高了班组长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而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服务大局、积极奉献的劳动热情。
(二)以人为本,以情带教。这个厂党政立足班组长队伍平均年龄偏大,班组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实际,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从细节入手,对班组长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帮助,为班组长创建出一个温馨、和谐、轻松并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一是在工作中充分尊重班组长的意见,虚心听取班组长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对有利用价值的建议给予一定奖励。由于“说了有用”,班组长在感觉到“自我实现”的同时,就会乐于想问题,热于提意见,今年以来,厂征集的合理化建议中,由班组长提出的平均每月有33条,其中可利用并对工作现场安全生产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占总体利用率的50%以上。二是正确对待一些工作能力差,业务技能不高而又有一定潜力的班组长,以鼓励为主,采取正面激励与多培养、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比如说现车间仓前生产班班长蒋广明,他从一个集体工干起,只有初中文化,有一段时间因业务能力不强,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一些失误,甚至致使有些组员闹起情绪,但是在车间多年来的帮助和培养下,他现已成长为一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班组长并在今年被发展为预备党员。三是关心班组长身体状况,针对病理实际给予一定照顾,比如车间重介生产班班组长丁小忠,在患上肾衰竭后,车间对他进行走访慰问并送去救助金,回班后,又把他调入了工作量相对较轻的后勤班工作。通过“亲情传递”,使其他班组长也看到了组织的关怀和厚爱,从心里激发出他们回报集体的劳动热情。四是通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定期慰问家庭生活困难的班组长,厂、车间党政通过走访、慰问,深入班组长生活,了解他们生活的难处和实际困难并进行救济。通过以上举措,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的内涵,以爱搭桥,以情助教,用真情实感进行感化教育,潜移默化中让他们在工作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三)任人唯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是在选拔和任用班组长上,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把实际能力放在评选标准首位,通过班子成员走访调查和民主测评,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人员,对其选拔和任用。破除“论资排辈”陈旧观念,形成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选人用人模式。二是在班组长正副职搭配中,明确正职抓安全,负职抓生产的责任,组合安排上在坚持“自由组合”原则的同时,注重符合人员个性。三是根据个人差异,合理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立足实际,因才定岗,人岗相适,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和优势,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四)实行民主集中制,破除独断专行。以提高班组长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给予班组长的职权,就放手让他们去干,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摒弃领导一人说了算的格局,同时,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包括班组长)经常交心通气,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2010年以来,班组长服从上级安排,各项指示精神贯彻到位。
(五)讲团结,比奉献,创建和谐求发展。讲团结可以凝聚力量,比奉献可以激励人心,站在大局高度,齐抓共管,注重整体协作,始终把班组长队伍凝成一股绳开展工作,用整体合力提升班组长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开展。
三、存在问题
(一)年龄结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低学历文化层次在职工中比重较大,班组长队伍以中技学历为主,占总体的66%以上,高学历者所占比例较少,还有少数人是小学文化,开展工作凭经验,理论水平不高,适应工作能力偏低。
(二)规章制度落实乏力。个别班组长对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意识不浓。许多理应坚持的班组制度常被中心工作冲淡,时常出现“特事特办”,结果导致“有章不循”。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检查工作不务实。检查工作不务实。一是部分干部,对班组长疏于管理、缺乏监督;二是缺乏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造成在班组长的监督上,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管、失之于罚;三是相互监督不利,“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认真”。
(四)教育激励手段弱化。班组长教育方面,正面宣传太多,必要的批评与惩罚太少。物质激励方面,举措不多,形式单一,效果欠佳;精神激励宣传不到位,大都停留在“一锤子”买卖,通报一次或广播一次就了事
四、建议与思考
(一)加强培训,深化教育,全面提高班组长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一是利用党课、讨论、座谈等形式开展培训学习和讨论交流,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身价值和位置有着正确定位,进一步摆正心态,努力工作;二是利用学习日时间,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让他们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其现场管理水平;三是创造条件让班组长参与外出学习、考察等活动,使他们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能力,激发工作热情。
(二)招贤纳才,优化结构,抓好班组建设。一是把那些处在生产第一线、人品好、威望高,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年纪轻又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通过合理民主程序选为班组长,并有目的、有意识地将他们作为厂后备党员来加以重点培养。二是畅通人才流通渠道,对思想僵化、没有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弱又不思进取的人,给与撤换,以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强化日常监督。一是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逐步形成以“立体、宽带、刚性”为特征的监督管理工作新格局;二是从激发内在活力、规范外在行为着眼,以正面引导为主,不断拓展整体队伍行为和个人行为监督的新视野;三是以增强合力为重点,积极探索班组长监督管理工作的新制度;四是行职权,让他们产生工作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 篇3
【关键词】选煤方法;分类;选煤机理;选煤设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由于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结果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这些年随着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选煤方法,取得了很大发展,发展选煤技术就是要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但如何选择合理的选煤方法,以及购置配套的选煤设备需要人们去探讨。
1.选煤方法分类
选煤是通过各种方法把原煤中的矿物质去除,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各种煤炭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选煤技术首先要选择合理的选煤方法,因为原煤中含有的矿物质及有害成分随产地及采煤煤层不同而不同,各地区、各煤层适合不同的选煤方法。按选煤方法的不同,选煤可以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
1.1物理选煤
根据物料的某种物理性质(如粒度、密度、形状、硬度、颜色、光泽、磁性及电性等)的差别,采用物理的方法来实现对原煤的加工处理。在实际应用中物理选煤主要是指重力选煤,同时还包括电磁选煤及古老的拣选等。重力选煤主要有跳汰选煤、重介质选煤、空气重介质流化厂干法选煤、风力选煤、斜槽和摇床选煤等。
1.2物理化学选煤——浮游选煤(简称浮选)
它依据矿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进行分选的方法。浮选包括泡沫浮选、浮选柱、油团浮选、表层浮选和选择性絮凝等。由于实际上常用的是泡沫浮选分选细粒的物料,所以通常所说的浮选主要是指泡沫浮选。
1.3化学选煤
借助化学反应使煤中的有用成分富集或除去杂质和有害成分的工艺过程。化学选煤主要有氢氟酸法、烧熔碱法、氧化法和溶剂萃取法等。
1.4微生物选煤
它是利用某些自养性和异养性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其代谢产物从煤中溶浸硫达到脱硫的目的。在现有阶段有发展前途的有以下三种:堆积浸滤法、空气搅拌浸出法和表面氧化法。
2.主要选煤方法及选煤设备
一般要根据原煤特性、现有的技术水平、矿区地理特征等实际情况来选取选煤方法。由于各国技术能力不同,选取选煤方法也各有侧重。
2.1跳汰选煤
跳汰是各种密度、粒度及形状的物料在不断变化的流体中作用下的运动过程,是最复杂的重选分选过程,迄今为止关于跳汰分层机理的观点都只能反映跳汰的某个侧面,不能全面地描述在跳汰过程中矿粒按密度分层的物理实质。跳汰分层机理假说可以概括为两种:静力学观点和动力学观点。
2.1.1静力学观点
静力学假说主要有跳汰能量理论、跳汰概率统计模型及跳汰浮选模型三种。
(1)能量理论。1947年德国学者迈耶尔首先提出,有物理学理论可知:对一个系统来说稳定态的能量最低,当系统中各组元之间的约束较弱时,系统可自发的从非稳态向稳态转移;当组员之间的约束较强时,系统只有在外力作用下才能实现从非稳态向稳态转移。对于跳汰层系统,在未按密度分层时,床层的重力势能较高,在脉动水流的作用下,床层的重力势能减少,直至最低,最终床层将按密度分层。能量模型只是对分层前和分层后的两个状态点的状态进行分析,不能反映分层的过程。
(2)跳汰悬浮模型。该模型把床层看作是由物料和介质组成的准均匀重悬浮体,轻、重物料按准均匀重悬浮体的物理密度进行分层。
2.1.2动力学观点
动力学假说主要有1867年奥地利学者雷廷智提出的床层按自由沉降末速分层假说,1888年美国学者门罗改进了末速分层假说,提出了干扰沉降末速分层假说。该假说考虑了矿粒间的相互作用。1908—1909年查兹提出吸附作用分层假说;高登等人1939年提出的初加速度分层假说。
2.1.3跳汰设备
按压缩空气室和跳汰机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无活塞式跳汰机分为两类:筛侧空气室跳汰机和筛下空气室跳汰机。其中我国常用的是筛侧空气室跳汰机,目前我国生产的筛侧跳汰机主要由LTG型、LTW型、BM型和CTW型。
2.2重介质选煤
2.2.1重介质选煤机理
重介质选煤是用密度介于煤与矸石之间的重液和悬浮液作为分选介质的选煤方法。重液由于价格昂贵,回收复杂、困难,在工业上没有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磁铁矿粉与水配制的悬浮液作为选煤的分选介质。重介质选煤具有分选效率高、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适应性强、分选粒度宽等优点。主要用于排矸、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煤。重介质分选的机理是依据物理学上的阿基米德原理。当颗粒在悬浮液中运动时,颗粒不仅受到浮力作用外,还受到悬浮液的阻力作用。对于最初相对于悬浮液作加速运动的颗粒,最终将以一个末速度在悬浮液中相对于悬浮液静止运动。一般来说,重介质选煤是在重介质旋流器中完成的,此时,重力相对惯性离心力可以忽略。在重介质旋流器重中,颗粒所受到的离心力为。
2.2.2重介质选煤设备
重介质选煤设备主要有分选大于6mm或13mm的块煤斜轮重介质分选机和立轮重介质分选机以及分选末煤的重介质旋流器。其中立轮重介质分选机的类型较多,国内外应用也比较广泛。常用的有德国的太司卡型、波兰的DISA型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JL型立轮分选机。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荷兰D.S.M重介质旋流器为代表的圆锥形重介质旋流器;另一类是以美国D.W.P为代表的圆筒形重介质旋流器。
2.3浮选选煤
浮选选煤是利用煤和矿物质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及对水呈现不同湿润性,分选细粒煤的选煤方法。
2.3.1浮选机理
煤的表面是非极性的,矿物质表面主要是极性的,因此煤表面显现出极强的疏水性,而矿物质表面有极强的亲水性。由于矿浆中煤粒和矿物质的不同湿润性,当煤粒和气泡发生碰撞时,气泡易于排开其表面薄且容易破裂的水化膜,使煤粒粘附到气泡的表面;而矿物质颗粒表面的水化膜很难破裂,气泡很难把其粘附到气泡上,所以就留在矿浆中。为了提高煤可浮性、扩大煤与矿物质湿润性的差别、提高浮选效果,在浮选过程中一般要加入一些药剂,按药剂的作用可分为捕收剂、起泡剂和调整剂。
2.3.2浮选设备
浮选机按充气方式可以分为机械搅拌式浮选机和非机械搅拌式浮选机。我国选煤厂应用最广泛的是XJM型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参考文献】
[1]薛维东等.选煤设备应用与市场营销[M].煤炭工业出版社.
[2]王敦普.今年我国选煤科技状况及发展建议[J].选煤技术,1997(2).
[3]孙玉波.重力选矿.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2.1-4.
[4]王淀佐,胡岳华.浮选溶液化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9.
浅析选煤厂浮选工艺现状 篇4
1 浮选工艺原理
浮选是细颗粒煤分选的重要方法。从地壳内任何矿床所开采的矿物原料, 往往都是多种固体相的极不均匀的混合物, 当矿物组分得到充分解离后, 原料中所含有价成分的经济回收, 很大程度取决于分离和富集方法与工艺。而实际分选过程不可能实现原料各组分的充分解离, 有价组分与其他组分相互浸染, 就存在复合颗粒, 这些颗粒的分选可能性就会随分选条件不同而不同。浮选过程是在固、液、气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含三种单元作业: (1) 颗粒界面性质的调节, 如润湿性、表面电性、吸附特性的调节; (2) 利用颗粒之间作用的变化, 调节并控制颗粒体系的分散和聚团状态; (3) 通过适当的物理场作用在相界面 (气/液界面, 液/液界面) 实现颗粒分选。
2 浮选药剂
2.1 浮选药剂的种类及作用。
浮选药剂的种类有很多, 既有有机化合物又有无机化合物, 即有酸和碱, 又有不同的盐类等。根据药剂的用途分类, 通常分为:捕收剂、起泡剂、调整剂。浮选药剂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煤表面疏水性和煤在气泡上粘着的牢固度, 在矿浆中形成大量气泡, 防止气泡兼并和改善泡沫的稳定性, 使煤粒有选择性的粘着气泡而上浮。因此在调节煤与矿物杂质的表面性质, 提高煤的浮选速度和选择性等方面, 浮选药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浮选药剂作用效果的意义。
浮选药剂的使用率低下, 给选矿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2.2.1使得分选成本提高。2.2.2大量药剂被细粒物料吸附优先浮出后, 使得粗矿粒的浮选过程药剂不足, 加剧了粗粒煤的跑粗损失。鉴于浮选药剂使用效率低, 各国专家都积极研究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 解决粗粒煤跑粗、提高细粒级煤的选择性的主要手段有:a.改善充气方式。实际上是增加矿粒与浮选载体的碰撞接触机率。目前, 常用的产生气泡的方法有3种:机械搅拌作用将空气流粉碎形成气泡;空气通过多孔介质的细小孔眼形成气泡;气体从矿浆中析出形成微泡。但充气方式的改变, 使工艺更为复杂。b.增加浮选药剂与煤粒的接触机率。这就要求浮选药剂在矿浆中具有较高的分散度。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叶轮搅拌器, 使浮选药剂分散成较小的液滴。尽管这种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剂的分散度, 减少药剂用量, 但是仍然不能有效解决药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煤油为例, 它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高达40dyn/cm2 (1dyn=10-5N) , 即使用物理手段 (如搅拌桶、矿浆准备器) 将捕收剂强制分散于矿浆中, 由于水、油之间表面张力的存在, 也会导致捕收剂小液滴在几秒钟内迅速聚集成较大颗粒的油滴, 致使捕收剂在矿浆中的分散度降低。增加药剂用量可改善粗矿粒的浮选, 但会恶化细矿粒浮选, 增加成本。因此, 要使浮选药剂发挥高效率, 应该满足以下几点:a.药剂在矿浆中有较高的分散度, 增加矿粒与药剂的碰撞机率。b.煤粒吸附捕收剂的量要适宜。c.选择性要好。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表明, 对浮选药剂进行预处理, 尤其是乳化处理能够满足上述要求。乳化是加强药剂分散度, 提高药剂效能的重要途径, 而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絮凝剂, 通过高分子基团的吸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疏水颗粒选择性聚团, 改善浮选效果。
3 煤炭浮选中存在的问题
浮选是继重选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选矿技术。随着矿产资源越来越贫杂, 有用矿物在矿石中分布越来越细、越来越杂, 加之材料和化工行业对细粒、超细粒物料分选的要求和精度越来越高, 浮选方法越来越显示出优越于其他选矿方法的特点, 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最有前途的选矿方法。尽管如此, 浮选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目前广泛使用的浮选药剂分散方式是叶轮搅拌式, 其能量耗散率低, 油滴破碎粒度较大, 绝大多数油滴粒度在100微米以上, 使得浮选药剂在矿浆中的分散度较低, 而且随着直接浮选工艺的推行, 入浮煤泥水的浓度较低, 使得矿浆量与浮选药剂量的比率增大, 药剂与矿浆难以充分混合, 从而降低了浮选药剂的作用效果, 使得浮选效果较差;另一方面, 我国煤炭浮选入料绝大多数细粒级含量较大, 灰分较高。现在选煤厂采用的工艺流程基本上都是<0.5mm级煤泥浮选。由于粗粒级和细粒级分选特性上的差异, 现行工艺条件达不到既满足粗粒级又满足细粒级的分选要求。例如:某选煤厂浮选精煤中0.1~0mm灰分比0.5~0.1mm的灰分高出2%以上;矸石泥化程度严重的某选煤厂, 0.1~0mm浮选精煤灰分比0.5~0.1mm的浮选精煤灰分高3%~4%以上。这些数据都说明, 细粒级的分选效果不理想, 浮选精煤受到的污染非常严重。一般来说, 灰分低的煤含杂质少, 强度比较小, 容易碎成细粒, 也就是说, 从细粒级中选出的浮选精煤灰分应该比从粗粒中选出的浮选精煤的浮选精煤灰分低。而实际生产中, 有时却相反, 其原因就是浮选矿浆中的泥质矿物对浮选精煤产生了污染。研究结果表明, 细粒煤的浮选选择性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煤粒要粘于气泡上必须克服煤粒表面的水化层和气泡表面的环流效应, 而细颗粒质量小造成疏水性矿粒难于粘附于气泡表面形成矿化气泡。细颗粒脉石受水介质粘滞作用大, 一旦粘附于气泡又很难脱落, “二次富集”作用减弱, 非常容易夹杂于矿化气泡之间上升进入泡沫层形成夹带;这就使应该进入泡沫层的精矿没有全部进入泡沫层, 而不应该进入泡沫层的泥质高灰分矿物进入了泡沫层, 造成精煤质量降低, 即浮选的选择性差。b.表面能高造成脉石矿粒与有用矿粒之间非选择性团聚严重、表面亲水性增强、吸附能力增加、选择性相应降低。这是细粒矿物浮选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c.由于非选择性附着的大量存在, 泥质矿物附着在气泡表面, 使泡沫的粘度增大稳定性提高, 不仅“二次富集”作用减弱, 细粒精煤灰分升高, 浮选选择性变差, 而且给下一步产品的脱水造成一定困难。d.煤炭浮选通常采用非极性捕收剂, 如煤油轻柴油等。由于油类捕收剂表面有较强的疏水性, 使捕收剂在调浆筒中分散性能不好, 不能形成细小的分散相, 从而使油类捕收剂与矿粒接触的机率减少, 降低了矿粒矿化程度。
4 结论
浮选是依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矿物能否上浮, 主要取决于矿物表面的润湿性。自然界大部分矿物其可浮性均较差, 单纯依靠矿物之间润湿性的差别是不能将矿物顺利有效分离的。因此, 必须在浮选过程中加入浮选药剂, 扩大矿物之间润湿性的差别。浮选效果的好与坏, 主要取决于浮选药剂的性能。通常, 浮选药剂应该具有合适的选择性和较好的分散度等性质。药剂的选择性是由药剂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 药剂的分散度是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改变的。通过对浮选药剂进行乳化处理, 可以大大提高药剂在矿浆中的分散度, 这不但可以节省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还能改善浮选效果、减少尾矿的排放。
参考文献
[1]李振, 刘炯天, 王永田, 曹亦俊.浮选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金属矿山, 2008 (1) :1-6.
[2]丁立亲等.浮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7 (1) :74.
[3]王淀佐.浮选理论的新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79~147.
选煤厂安全 篇5
为规范选煤厂的安全生产,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环境保护法》,制定本规程。从事选煤生产和选煤厂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选煤厂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具备法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实现安全生产。
选煤厂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和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选煤厂厂长是本厂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对本厂安全工作负技术责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车间主任、班组长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直接负责。矿务局(集团公司)局长(经理)、矿长必须监督选煤厂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投入,并对选煤厂的安全生产承担相关责任。
选煤厂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装备。必须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层层分解指标。安全生产内容必须纳入经济承包责任中,并定期检查考核。必须经常组织安全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有关负责人应当组织职能机构制定安全措施,限期整改。在编制生产建设长远发展规划和生产建设计划的同时,必须编制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措施所需费用必须列入企业财务、供应计划,不得挪作他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设计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不符合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要求的设计,不得批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工程,不得验收投产。必须编制防洪、防火、防雷、防爆、防冻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组织实施。
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发生事故后,矿长(矿井型选煤厂)和选煤厂厂长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如实上报。
工业厂区:厂区车行道、人行道和救护线路应当平坦畅通,夜间应当有足够的照明。在道路和轨道交叉处,必须有明显和统一的交通标志、信号装置或者落杆。生产所需的坑、井、壕、池必须设置固定盖板或围栏。在危险处必须设警示牌。夜间必须设置警告红灯。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厂房结构应当无倾斜、裂纹、风化、下塌现象。
作业场所: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平台、走桥必须加设栏杆(高度105cm)。进出口处,栏杆应当拆卸方便,使用后可以及时恢复。严禁从高处向下乱扔物品。厂房内井、孔、沟的盖板必须与地面齐平。确因安装检修需要在楼板打孔时,必须经有关技术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施工。施工结束后,应当恢复原状。电缆及管道不得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厂房内悬挂的溜槽、管道及电缆的高度不得低于2m。厂房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1.5m,次要通道不得小于0.7m。凡跨越机器的部位,应当设置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应当防滑。作业场所的光线应当充足,采光部位不得遮蔽。通道、走廊和作业场所的照明必须符合操作要求。
冰冻期间,室外管道应当包扎。自卸车应当添加防冻剂。冰冻作业场所应当铺垫防滑材料。高层建筑的冰溜应当清除或在人行过道处设置遮掩防护。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必须安设可靠的防护装置。网状防护装置的网孔不得大于50mm×50mm。各种传动输送带选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安装松紧适度。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必须停机处理。检修设备或进入机内清理杂物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并设专人监护。清扫作业场所时,不得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信号线路以及设备传动部件。不得用水淋浇轴瓦降温。严禁任何人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行人横过铁路应当走安全道或安全桥。确因工作需要穿越铁路时,必须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严禁爬车、钻车或从两车之间通过。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应当盘入帽内。禁止穿裙子、穿短裤、戴围巾、穿高跟鞋、穿拖鞋和赤脚在现场作业。在进入工作场所作业时,必须戴安全帽。防火、防水、防爆和防雷。厂区、生产厂房及仓库必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干燥、浮选、干选、原煤准备车间及各类煤仓、油脂库、氧气库、汽车库、机车库、配电室、集控室等重
点防火区,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消防栓、水龙带、灭火器、砂箱及其他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消防器材和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并定期检查和更换。各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立群众义务消防队或者义务消防员。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必须符合安全和防爆、防火要求。禁止在作业场所储存易燃、易爆物品。少量润滑油及日常用的油脂、油枪必须存放在专用的隔离房间。重点防火区,禁止明火及吸烟。确因维修或其他工作需要进行电、气焊接时,必须经防火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后,方可施工。煤仓和原煤准备、干选、干燥车间等煤尘比较集中的地点,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定期清理地面和设备,防止煤尘堆积。
2)电气设备必须防爆或采取防爆措施。
3)不得明火作业(特殊情况,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和吸烟。
4)空气中煤尘含量不得超过10mg/m3。
瓦斯量大的煤仓(原煤仓、精煤仓和缓冲仓)及与其相通的房间和走廊,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建立巡回检查制度,制定检查图表。
2)煤仓设置高出房顶的瓦斯排放口。
3)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机电设备和照明。
4)煤仓内瓦斯浓度达到1.5%时,附近20m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立即停止运转。
5)房间和走廊内瓦斯浓度达到0.5%时,立即切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含照明电源)。
严禁任何人将易燃、易爆物带入车间或混入煤料。一旦发现煤中混有雷管和炸药,必须立即谨慎取出,并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选煤厂的设计浅析 篇6
【关键词】选煤厂设计;选煤工艺;工艺布置;自动化控制
1.煤炭在我国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煤炭资源为5.6万亿吨,占一次能源储量的90%。未来几十年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改变。气候变化,煤炭洗选是节能减排的首选方案。而选煤厂设计是选煤厂能否正常生产的决定性因素。目前选煤厂设计的趋势是:高效率、高效益、高品质、产品灵活,并实现清洁生产。
2.中国选煤厂设计的发展
我国选煤厂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学习、合作、自主设计及创新过程。20世纪50~60年代是向前苏联学习的阶段。主要是采用跳汰选。典型的工艺跳汰主再选-联合浮选流程。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自主设计的初级阶段,通过学习自主设计了若干大型选煤厂。本时期建立的选煤厂有:大屯、平顶山八矿、田庄等大型选煤厂。部分选煤厂采用跳汰-直接浮选新工艺的选煤厂,在简化工艺流程的同时降低了洗水浓度,提高了选煤效果。
20世纪80年代我国与美国、德国、波兰等国家合作。工艺上多采用跳汰粗选、重介旋流精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等先进技术。这时期我国选煤厂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很快,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0世纪90年代,国家对选煤工业发展更加重视,行业发展迅猛。出现了一些新兴工艺如:水介旋流分选工艺、动筛跳汰分选工艺、干法分选工艺等。
21世纪,我国选煤设计行业经历了近半世纪的发展,在不断学习国外领先技术、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设计符合我国煤质、市场特点的新型高效选煤厂。
3.目前选煤厂的特点
目前,煤炭基本建设是以目标市场为导向,以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为手段,以建设项目周期短、资金投入低、效益好为目标。
近几年大型高效设备及耐磨新材料的的研制与成功为选煤行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保证。如大型跳汰机、重介浅槽、重介质旋流器、分级筛、脱水脱介筛、离心脱水机、浮选机、加压过滤机、高效浓缩机、快速隔膜压滤机、耐磨泵、耐磨阀门、耐磨管材及衬里等。一套块煤重介浅槽年处理能力能达到4.00Mt左右,这些设备的应用精简了选煤厂设备数量,简化了物料加工流程,降低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选煤厂整体效率。
4.选煤厂设计
4.1近几年选煤厂的一些设计弊病
(1)受分选工艺模式化影响,忽略煤的多样性、差异性,致使系统应变能力差,生产管理被动。
(2)产品定位不准确,忽视原煤内在质量,致使动力煤选煤厂趋向全级入洗。基建投资居高不下,生产成本高,副产品滞销,洗矸量大增,而且矸石热量低综合利用价值小、需占用大量场地、处置费用高。
(3)过分强调系统简单化,忽视原煤备煤系统的作用(包括毛煤的均质化、入洗原煤给煤量稳定、入洗原煤粒度上下限的控制、可见矸石的预处理、除杂等必要环节的设置),影响主洗系统连续正常运转。
(4)忽略煤泥水回收系统工艺合理性及设备的处理能力,影响主洗系统连续正常运转。
4.2煤质分析与产品的定位
首先要了解开采煤层的结构特点、赋存特点和采煤方法、井下工艺布置情况等,必要的了解有利于更完善的调整试验资料,分析煤质资料。
选煤厂产品首先以煤种来定位。肥煤、焦煤、瘦煤的洗精煤主要作为炼焦用煤;无烟煤的洗块煤作煤化工用煤,洗末煤用作高炉喷吹煤、烧结煤或电煤;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做发电用煤,与CO2反应性较好的产品煤也可作化工原料;气煤、贫煤、1/3焦煤既可作动力煤,也可作炼焦配煤,贫煤的洗精煤也可用作高炉喷吹煤。此外,煤质特征、可选性、交通运输条件及高端用户的需求情况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内在灰分高或者硫分高的贫煤、气煤、1/3焦煤,不宜生产低灰炼焦配煤,而是以生产动力煤为主;对于一些内在灰分高或内在水分高的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粘煤,其产品发热量定位不宜过高;对于一些区外运输条件差的动力煤,其产品定位只需满足区内用户即可。合理的产品定位可减少基建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业主投资风险。
4.3选煤厂工艺系统
选煤工艺设计时选煤厂设计的灵魂。在确定选煤厂工艺前首先应充分考虑原料煤性质,原煤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生产工艺及产品定位。另外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同样不能忽略,产品定位应适应性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好的选煤厂工艺设计应该是先进、实用、高效的。
通常,根据煤质特征,产品结構可初步确定是块煤入选还是全级入选,是生产两种产品还是三种产品。对于块煤入选,需先确定入选下限,再确定分选设备是采用动筛跳汰还是浅槽;对于全级入选,需论证是采用分级入选还是混煤入选,若分级入选还是确定最佳分级粒度。
4.4工艺布置形式
如果条件允许,选煤厂原煤准备车间应与主厂房分开布置,各车间布置应连贯、紧凑。在保证满足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设备之间高差,厂房高度。个环节尽量采用单台设备以简化工艺布置,减少工艺环节,提高设备利用率,方便管理及维护,实现选煤厂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4.5以人为本的设计
先进、实用型高效选煤厂最终体现人性化设计。具体表现如下:安全性高,从硬件设计上避免危险发生的可能。设备布置方便人员操作、检修,便于生产组织和管理;系统机械化程度高,在线监测、计量手段先进,降低公认劳动强度;主要设备“大厅式”集中布置,便于公认操作和设备检修;原煤和产品煤封闭式储存,副产品综合利用率高,改善公认工作和生活环境;整体配置完善,可操作性、实用性强,保证选煤厂高产、高效运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结束语
近几年选煤厂设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选煤设计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知识的同时切忌思想模式化,结合实际情况,工艺上做到:先进、合理、简单。工艺布置上做到:高效、节能、社会效益好,自动化程度高。思想上做到:勇于创新、突破思维。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国选煤事业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焕铜.高效选煤厂的设计讨论 [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0,(2).
[2]王政军.动力煤选煤厂常见的几种常见选煤工艺浅析[J].煤炭工程.2006,(5).
[3]符福存.对选煤厂设计的几点看法 [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3,(6).
[4]王政军.先进、实用型高效选煤厂的设计理念[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6,(3).
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 篇7
组织信息化是指组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效率和水平, 从而提高组织经济效益和组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通俗地说, 就是利用信息技术, 使组织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要善于利用信息的共享性、可加工性、时效性、高速传输性、安全长期贮存性、可动态更新性等特点, 对信息进行管理和应用, 利用和开发其价值, 为安全管理和生产经营服务。
2 城郊选煤厂组织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1 城郊选煤厂概况
城郊选煤厂属矿井型选煤厂, 隶属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永煤公司, 现有员工541人。2003年5月建成投产, 原设计能力为2.4Mt/a, 2006年7月进行末精煤系统扩建改造, 2009年5月增加了TBS分选系统, 使整个系统处理能力达5.0 Mt/a。通过不断深化管理和技术改造, 各项工艺指标达到了行业一流水平。
城郊选煤厂选煤工艺为块煤斜轮排矸, 末煤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和煤泥浮选联合工艺, 工艺灵活, 技术设备先进, 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系统实现全电脑集中控制, 采用IFIX组态软件进行画面组态, 对生产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产品结构多元化, 主要生产高炉喷吹精煤、洗大块、洗中块、洗小块、粒子煤、末原煤等多个品种, 产品畅销苏、鲁、豫、皖、沪、浙等省。
2.2 城郊选煤厂组织现状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信息化专业技术及技术管理人才
组织业务科室职能机构规模小, 缺乏高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 没有自己的IT队伍, 内部没有既懂得IT技术又懂得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于信息化的建设, 只能采用外包方式将信息化系统交给外部的软件公司去做, 由于开发实施人员不清楚组织内部的具体情况, 特别是业务和职能架构之间的联系以及彼此制衡关系, 管理信息沟通难的问题导致组织的信息化建设不能“量体裁衣”, 严重制约了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2.2.2 对信息化认识不清楚
(1) 因为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 组织的领导层、管理层, 对用信息技术改造组织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 对信息化所产生的效果估计不足。
(2) 外部市场优势突出, 组织经营内部突破的压力小, 组织平时关心最多的是怎样扩大产能, 应对安全生产, 对于信息化建设根本无暇顾及, 可以说, 组织在某方面的快速推进和提升往往削弱了管理上的改革和创新, 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2.3 缺乏整体规划
前期信息化建设依托内部市场化建设有局部的应用, 但没有完善的整体规划, 市场化信息系统带有很强的急用性, 而且只是整个组织信息建设的一个子系统, 组织内部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职能科室业务相对独立, 各人自扫门前雪, 成果共享性仍借助内部OA办公系统, 容量有限, 缺乏速度和效率。另外存在车间与科室功能重叠, 资源冲突, 导致信息流条块分割, 形成信息孤岛与壁垒, 为后续系统的融合与集成带来很大的困难。
2.2.4 管理制度尚待改进
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流程运作制度, 机构人员配置因为人员能力不都与业务匹配, 职能功能不强, 工作流程不清晰, 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依然存在。若不改进管理制度即推行信息化建设, 相当于把一些落后的组织管理方式用信息化手段重新包装和固化下来, 导致信息化建设“新瓶装旧酒”, 形同虚设。
2.3 城郊选煤厂信息现状分析
2.3.1 选煤厂信息系统的来源
选煤厂整个运作过程中, 始终存在着“物质流”和“信息流”, 物质流主要是煤流、介质流、水流、材料 (配件) 等加工煤炭的原材料和产品。
伴随着生产过程, 产生大量的数据、资料等信息, 如原煤的质量, 电耗、水耗、介耗、药耗等能源消耗量, 设备的开停时间、生产事故影响时间、员工出勤情况、销售收入和利润、成本控制等情况, 这些情况就形成了选煤厂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这些都属于内部信息;另一方面, 在整个选煤厂生产经营过程中, 要与铁路运输处、销售处、矿井、供应部门、安全督查检查部门、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环保部门等其他外部单位发生业务来往, 形成了信息交流、互换等信息处理业务过程, 属于外部信息。大部分内部信息还需要向外部单位提供、交换, 接受管理和考核, 外部信息总是影响内部管理过程, 促使内部运作过程不断调整, 形成新的内部信息。这些信息常常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和互相制约, 各条分支信息构成信息流网络, 形成选煤厂的“信息系统”。所以选煤厂信息系统既相对独立, 同时和外界发生着很多联系, 管理起来相对复杂。
2.3.2 选煤厂信息系统组成
选煤厂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与销售信息、经济信息、人员信息、设备信息、管理信息等。
生产技术信息主要涵盖原煤信息、产品信息、生产组织信息、月综合指标信息、单机检查及技术检查信息、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信息等。
市场和客户对产品需求, 以及对产品数质量的要求, 以及产品价格变化信息。原材料市场信息和信用管理信息等。
经济信息主要是指选煤厂成本构成、加工费、销售收入和利润信息, 资金周转情况等经济指标, 还包括生产效率, 全员工效, 原料煤市场和价格以及供应情况, 其他材料价格, 同行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情况等。
人员信息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年龄、性别、学历、技术熟练情况、工作态度、出勤、培训学习等情况。
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管理、设备维修、设备购置、设备完好率、各种配件消耗周期和库存信息, 机电设备事故信息等。
管理信息包括安全制度管理、生产制度管理、质量制度管理、技术制度管理、企业制度管理、创新文化和企业文化管理以及各种制度建设执行情况等信息。
2.3.3 城郊选煤厂目前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3.3. 1 信息的获取
城郊选煤厂各类信息的获取主要有4个途径:
(1) 依靠在线监测设备, 如核子秤、灰分仪、摄像头、探头、悬浮液密度计、轨道衡、天平、压力仪表、电话、电脑等仪器设备。 (2) 依靠岗位员工的日常检查、机电工的岗位巡查、技术检查, 如快灰、快浮、月综合试验以及单机检查资料等。 (3) 依靠会议传达和各类台账如调度台账、岗位SQ卡、化验台账、车间值班记录等。 (4) 还可以依赖传媒工具和互联网, 电视台、板报, 以及从公司内部网络和外部Internet获取相关必须的信息。
2.3.3. 2 信息的管理
生产技术信息主要以调度室统计、反馈和处理, 以及各车间早调度会反馈后经厂领导指示安排后处理。
经营信息主要以企管科计划、统计、结算、考核等形成内部市场信息, 以内部市场化信息管理为平台进行管理。
安全信息以安检科检查、汇总、报告、处理、反馈, 形成安全双基管理和考核体系进行管理。纳入内部市场信息化管理系统。
设备信息以设备台账、设备计划、设备维修、设备购置模式进行管理, 比较松散, 基于设备信息管理的技术因素, 没有形成大范围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
其他信息管理以会议传达、下制度、发通知、定期考核和公告等形式进行管理。和生产技术信息一样, 其他业务信息管理还没有专业的信息软件平台支持。
3 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培养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 既懂管理又懂IT的人才是根本。组织除了采取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 同时建立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建立一支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 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一般职工也要进行信息化培训, 提高信息理论知识和创新意识。
3.2 加强宣传与学习, 增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提高组织信息化意识, 特别是组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首先, 应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员工对于组织信息化的认识。同时, 加强对经营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其次, 必须从更高层次认识信息化。组织信息化是保持组织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机制, 信息化被视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措施”。
3.3 成立机构, 全面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覆盖组织的方方面面, 没有完善的整体规划, 必然带来冲突。首先, 设专门机构和专职领导推行信息化建设。其次, 积极投入资金,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再次, 确定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
3.4 深入推进内部市场化, 强化组织的基础管理
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组织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组织信息化的过程, 也是引进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的过程。推进组织信息化建设, 要从强化基础管理这一源头抓起, 要尽快完善组织的基础数据的标准和规范。城郊选煤厂内部市场化建设强化了标准化管理、定额管理等管理方法, 规范了基础数据, 夯实了组织的基础管理工作, 为组织信息化做好了准备。
3.5 发挥信息化的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功能
对各类可公开的信息在适合的位置进行在线输出, 一方面指导生产, 另一方面实现全员共享。通过引进高精度监控和自动报警系统设备, 有选择地实现无人值守。提高设备运转效率和精准度, 节约人工劳动, 解放生产力, 提高安全保障系数。譬如可以实现仓下返洗的自动给煤以保证均衡生产, 降低因人工反馈的时间差影响的生产效率。
选煤自动化的发展趋势是传感器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虚拟化, 同时要对自动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改进及优化。由于选煤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它包含了过程控制中许多难以处理的复杂特性, 如大时滞、多变量、耦合、时变、非线性、不确定性和随机扰动, 为了消除影响, 就对控制器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随着智能控制技术不断地发展进步, 将会有更多更先进的智能控制技术运用到选煤生产过程中。
3.6 加强与开发方的联系与沟通
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系统的相关数据接口, 便于系统间数据的相互渗透、共享, 使各项相关系统能并行运行。另外尽可能争取让组织信息化建设人员直接参与开发商的项目, 了解和掌握项目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 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减轻对开发方的依赖性心理。
3.7 选择优秀的信息化服务伙伴
结合实际情况, 组织要想顺利、高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 选择优秀的服务伙伴是至关重要的。选择服务伙伴时, 要多方了解, 选择有经验的服务商, 可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
4 对组织信息化的几点思考
4.1 组织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信息化建设要求领导班子一定要有“大信息”的观念和超前思维, 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组织革命性的变革, 愿意在信息化上做相应的投入。同时, 各级管理人员要有眼光和勇气做出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改革。在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 各级“一把手”应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对信息化建设予以全力支持, 以便充分调动组织各种资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组织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推进的过程
为了规避组织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组织信息化不能一蹴而就。组织应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组织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坚持“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重点突破, 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从重点领域起步, 稳步推进, 逐渐深化。
4.3 组织信息化必须夯实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操作平台。扎实的基础管理工作, 可以保证组织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对组织而言, 前期大力推行的内部市场化项目建设, 使其基础管理工作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 信息化是基础管理的发展与延伸, 对基础管理起到一种明显的放大和加速效应。众多成功经验表明, 只有将基础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 城郊选煤厂组织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信息化成为全球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管理和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方向和趋势, 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本文介绍城郊选煤厂组织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建议及实施办法。
关键词:信息化,复合人才,管理提升
参考文献
[1]路迈西.选煤厂技术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5.
选煤厂发展现状论文 篇8
1.1 选煤工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选煤大国。
进入21世纪,我国选煤工业发展迅速。据资料统计,2000年至2007年,我国选煤厂入选原煤能力由52 199万吨/年增加到125 000万吨/年,平均每年增加选煤能力约1亿吨。
1.2 我国选煤工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6%,煤炭资源总量为5.6×1012t,其中已探明储量约1×1012t,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1%。
1.3 选煤设备齐全。
随着国家对选煤科研开发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相继成功研制了系列浮选机、系列跳汰机、重介旋流器和集中控制的元器件与仪表等。重介旋流器、动筛跳汰机、喷射式浮选机、精煤压滤机、加压过滤机、高效浓缩机等先进设备在选煤厂得到了推广和普遍应用,从而大大提高了选煤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率。
2 制约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选煤厂规模较小,效率低。
目前,我国选煤厂仍以中小型为主,平均规模在60万吨/年左右。地方煤矿,尤其是乡镇煤矿单厂规模小,装备水平相对较差,原煤入选比例低;炼焦精煤灰分偏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洗选效率都较低。
2.2 选煤设备处理能力低,可靠性差。
我国选煤设备处理能力大都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动筛跳汰机处理能力为40~60t/(m2·h),而国际先进国家指标为100t/(m2·h);单槽16m3浮选机处理能力为300m3/h,而国际先进水平为500m3/h;设备可靠性差,平均可靠性仅为70%,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洗选效率低。
2.3 选煤技术研发能力不足。
国内科研机构普遍开发经费不足,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研发能力不足,因而生产与研发相分离,造成我国选煤技术及设备整体研发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选煤工业的发展。
2.4 环保意识差,副产品利用率低。煤炭洗选总量和副产品产量与环境容量不平衡,节约能源和资源有效回收利用意识有待提高。
3 我国选煤的方法
3.1 跳汰选煤法。
跳汰选煤法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能力大、维护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分选极易选和易选性煤可以获得较高的数量效率。在处理一般可选性煤时,也能达到较好的工艺指标,因此,在选煤厂设计中普遍采用。跳汰选煤法的适应性强,分选粒级宽,分选上限可达50~100mm,下限为0.3~0.5mm,既可以分级入选,也可以不分级入选。跳汰选煤法的分选效率受给料性质影响较大,在细粒物料多、可选性差的条件下,分选效率会显著下降。跳汰机对于易选煤的分选精度与重介质选相当,但是,在要求出低灰精煤产品时,如果分选密度低于1.40g/cm3时,可能由于可选性变难,造成跳汰机难以操作,无法保证正常分选效果。跳汰机排矸不受分选密度高的限制,但是对于原煤中块矸含量很多,特别是矸石易于泥化条件下,采用动筛跳汰机排矸也是选煤设计的特点,这样可以将泥岩矸石尽早从系统中排出,对后续主选工艺非常有利。
3.2 重介质选煤法。
重介质选煤法是重力选煤方法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适宜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煤,它的分选粒级宽。目前,在重力场中分选时,块煤重介质分选粒度上限一般为300mm,最大可达1000mm,下限为3~6mm。如果在离心力场中(如重介质旋流器内)分选,分选粒度下限为0.15~0.2mm,甚至更小些。给料的粒度上限,主要由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管直径决定,目前,末煤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粒度上限为13~25mm,大直径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粒度上限可达50~80mm。
重介质分选可实现稳定的低密度分选,分选精度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煤并得到较好的分选指标。重介质分选易于实现自动控制,人为操作因素小,块煤分选机分选效率可达95%,重介质旋流器约达90%左右。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无论是作为选矸还是作为主要分选设备,在我国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块煤重介质分选机在排矸分选密度大于1.80g/cm3时,重介质悬浮液难以配制,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单段跳汰机。
重介质旋流器随着技术发展,入选粒度上限已扩大到38~80mm,已在更多的选煤厂设计中得到应用。当要求出块煤产品时,采用有压人料重介旋流器不利于保护块煤产品,但有效分选下限较低。三产品无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特点是能以单一低密度重介质悬浮液系统一次分选出质量合格的精煤、中煤和矸石产品,相对有压人料重介质旋流器能够减少矸石泥化,省略了一套高密度重介质悬浮液的制备、循环、回收系统,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三产品无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技术已在炼焦煤选煤厂应用。
3.3 煤泥浮选法。
浮选既是煤泥分选方法,也是洗水净化的有效方法。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矿开采深度加大,原煤中<0.5mm的粉煤量也越来越多,一般可达20%以上,因而回收这部分精煤更加重要,浮选作为煤泥分选的惟一有效方法也就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3.4 摇床选煤法。
摇床能够处理13mm以下的易选末煤和煤泥,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操作、分选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分选下限可达200网目,由于摇床对细粒煤分选效果好,对于硫铁矿含量高的高硫煤脱硫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因此,在我国煤炭含硫量较高的西南地区选煤厂中得到一些应用。从高硫煤中回收硫铁矿,既可以减少高硫煤使用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可以向化工、化肥等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因此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应用。摇床的主要缺点是单层摇床单位面积处理能力低,占地面积大。多层悬挂式摇床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普通摇床的缺点,而双头离心摇床则有效地降低了分选下限,提高了对煤中硫铁矿的脱除能力。摇床也作为从洗矸中脱硫的主要设备。
3.5 水介质旋流器选煤法。
水介质旋流器的突出优点是去掉了介质回收与净化工艺过程,与其他高效分选设备配合使用,可以减少主要分选设备的人选量,可用来处理易选末煤或粗煤泥。与其他末煤或粗煤泥的分选设备相比,它的处理能力大,但是它只能保证一种产物的质量合格,因此水介质旋流器的使用应当考虑两段选及联合流程,一般将水介质旋流器用做初选设备。水介质旋流器本身没有运动部件,系统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其分选效率不高。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现状概况,分析了制约我国选煤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了跳汰、重介质、煤尼浮选、摇床选煤等方法。
重介质选煤工艺分析及发展研究 篇9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 市场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呈现上升趋势, 因此也就对精煤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如何简化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进一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是本文要研究的重要内容[1]。对于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分析, 首先应明确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各个流程, 掌握相应技术措施, 以确保技术措施不断成熟, 同时明确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发展趋势, 以实现先进工艺技术的持续进步。
1 重介质选煤工艺
重介质选煤工艺主要是指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选密度处于矸石和净煤之间重介质悬浮液的一种方法[2]。此种选煤工艺只能在具有一定特性的介质中进行分选处理, 而对于介质的选定则需进行人工制备, 因此也属于一种消耗性资源, 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并污染环境。对此, 要应用重介质选煤工艺, 就必须合理选择分选设备, 并合理制备介质, 建立相应的回收复用流程, 以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3]。
在重介质选煤工艺的生产过程中, 首先需要保证重介质的密度, 并将重介质与入料一起放入分选机中, 根据密度划分出重产物和轻产物, 然后通过喷水洗涤方式将所需介质从产品中脱离并回收, 以实现介质的回收与循环利用[4]。在介质循环系统中, 同时会配备相应的重介质特性测控系统, 以确保在不同生产条件下促进重介质特性的稳定与合理使用。
1.1 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a) 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此种分选工艺主要是在大型洗煤厂选择合适的重介质分选机进行分选处理, 这样煤泥含量比较大, 矸石容易出现泥化情况, 因此对于有特殊用途的煤产品, 可先将其通过分选设备分选出来。但此种方法对于选煤工艺介质回收有较大困难, 不仅管理困难, 同时也难以确保资源节约, 导致选煤不够精细, 质量也比较差,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艺成本[5];b) 末煤重介质旋流器分选工艺。此种选煤工艺相对于第一种选煤工艺充分发挥了其自身优势, 即分选成本低、一次性处理量大、分选精度高等, 但此种选煤工艺属于初选型工艺, 只能应用在块煤可选性强及末煤可选性差的煤厂内, 具有较大局限性, 也难以对精煤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c) 重介质旋流器两次分选工艺。此种工艺具有分选效率高的特点, 不仅能保证精煤的生产率, 还能提升精煤的生产质量, 属于一种较为先进的选煤工艺。但此种工艺运行成本较高, 选煤工艺流程非常复杂, 对于重介质的回收也有较大困难, 因此需要2套回收系统, 由此也就增加了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还加大了管理难度。由于管理困难、成本高的影响, 此种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应用也就无法推广开来;d) 先进的重介质选煤工艺。此种选煤工艺能在单一低密度的悬浮液中一次性分选出矸石、精煤及中煤三种质量较高的煤产品。与前几种重介质选煤相比, 其具有成本低、质量高的特点, 不仅能省去麻烦的制备、回收系统, 同时还能实现有压与无压给料, 从而将煤泥量降到最少, 确保选煤厂生产效益提升。当前, 此种选煤工艺开始在越来越多选煤厂推广应用。
1.2 重介质选煤注意事项
重介质选煤工艺的优势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 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由于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受煤质状况影响, 导致重介质工艺效果提升受到影响, 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因此, 要想保证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应用, 就必须分析重介质选煤中的各个流程, 并明确相应注意事项。
a) 如果块煤中的矸石含量比较高, 则应采用动筛跳汰机或排矸跳汰机进行预排矸处理, 而不能采取直接分选的工艺流程;b) 如果重介质选煤工艺中煤泥量非常大, 则应先进行脱泥处理, 尤其是对于易选煤的分选, 则更应注重提升分选精度, 并适当降低分选成本, 确保选煤工艺顺利进行;c) 当重介质选煤工艺的排矸密度比较大时, 重介质中的悬浮液就无法被适当分离, 这样也就无法凸显跳汰机的应用优势;d) 如果是在私营性质的选煤厂中应用重介质选煤工艺, 会存在煤源不稳定情况, 如果仅采用传统的、最为简单的一种重介质选煤工艺, 可能会由于矸石量及煤泥量影响而导致分选工艺无法顺利进行, 且也会同时消耗大量重介质, 造成资源浪费, 生产成本升高, 难以保证选煤厂生产效益。除此之外, 如果选煤厂采用预脱泥技术或预排矸技术, 则会大大增加选煤工艺复杂性, 难以确保系统维护的合理性, 也会进一步增加基础投资。
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发展在中国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煤炭生产效率, 降低选煤厂生产成本, 提升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应明确煤炭生产各个流程, 掌握相应生产技术, 并加强各个流程的维护与管理, 必然能更好地满足重介质选煤工艺发展水平, 这对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2 重介质选煤技术发展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与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化, 促使煤炭行业的选煤技术不断成熟, 重介质选煤工艺在煤泥分选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重介质选煤技术在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广阔前景, 因此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发展也表现得更加成熟。在本文的研究中, 根据对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分析可知, 煤炭生产中重介质选煤工艺发展表现为以下几方面:a) 煤炭重介质选煤工艺的设备更加先进, 成本更加低廉, 重介质选煤工艺应研发更加大型、高效的三有产品, 尽量应用符合煤炭生产的重介质选煤机, 代替当前分选精度较差的块煤分选设备, 以确保煤炭分选精度提升。这样不仅能解决大型煤炭选煤厂缺少分选设备的问题, 同时还能确保煤炭重介质选煤工艺水平提升, 以更好满足选煤厂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b) 重介质选煤工艺效率不断提升。在选煤生产过程中, 对于重介质选煤工艺的应用, 可提升单机处理量, 同时还能确保生产工艺高效性, 以确保设备可靠性提升, 并进一步增加加工深度。同时, 选煤厂还应努力提升重介质旋流器的入料上限, 尽量简化选煤厂重介质选煤工艺流程, 以确保选煤厂投资降低, 并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益;c) 实现分选介质的飞跃化发展。重介质选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 因此, 其也呈现出新型分选介质, 如重液、磁流体等, 这势必会给重介质选煤工艺带来质的发展。
重介质选煤工艺是选煤生产发展的一大进步, 其在未来的发展也表现出广阔前景与发展潜力。要想确保重介质选煤工艺进一步发展, 就必须掌握相应核心技术, 确保生产工艺过程顺利进行, 从而不断提升重介质选煤工艺水平, 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
3 结语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中国国民经济进步速度会不断加快, 对于煤炭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 如不能及时解决重介质选煤工艺问题, 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危及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因此,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政府应重视洁净煤技术与基础选煤技术的发展, 逐步提升重介质选煤所占比例, 以确保选煤生产效益提升, 也进一步提高精煤的生产效率, 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峰, 钱爱军, 郭秀军.重介质旋流器流场湍流数值计算模型的选择[J].煤炭学报, 2011, 14 (03) :145-146.
[2]王兆申.旋流器高耐磨衬里的研究与开发[J].选煤技术, 2012, 10 (03) :125-126.
[3]刘峰, 钱爱军.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J].选煤技术, 2012, 10 (05) :147-148.
[4]刘峰.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的现状及在我国的新发展[J].选煤技术, 2012, 22 (04) :257-258.
中国选煤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篇10
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煤炭洗选的要求, 推动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加强国内外选煤技术交流与合作, 2014年5月7日,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中国选煤发展论坛。来自有关矿业集团公司主管选煤领导、选煤厂管理或技术负责人, 有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选煤设备制造企业等单位的110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马剑副理事长出席了论坛, 并作了关于2013年以来我国煤炭发展形势的报告。报告中阐述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总结了2012年以来行业发生的主要变化, 分析了发生变化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煤炭行业发展机遇与前景, 展望了中长期煤炭市场供需形势, 提出了开发布局、结构调整、期货市场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等目前行业急需关注的六大问题。他还指出, 煤炭洗选工作者不能局限于一隅, 要从多方面学习了解煤化工、期货相关方面的知识, 紧跟政策调整步伐, 为煤炭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做贡献。
为配合论坛举办, 协会还组织编辑出版了论文集, 共收录79篇文章, 并从中挑选了11篇在论坛进行演讲交流, 主要内容涵盖了选煤发展规划、选煤工艺设备、选煤厂节能降耗、选煤厂经营与管理、选煤厂自动化与信息化、型煤与配煤、产品结构调整和煤质管理等多个方面。
基于PLC选煤厂电气控制研究 篇11
关键词:PLC;选煤厂;电气控制
前言
当前,虽然基于PLC选煤厂的集中控制技术在选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利用价值也相当可观,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该系统也会对选煤厂中的电气设备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呈现出越来越矛盾的趋势,有一部分甚至已经影响到选煤厂中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如果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选煤事业的发展与集中控制技术的推广。
1.基于PLC选煤厂集控系统的特点及组成
1.1特点
选煤厂的集中控制技术主要分为控制层与工作控制机监控层。其中,控制层是整个集控系统的核心,一般运用PLC,也就是一种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中枢装置,该装置能够以控制需求为依托,科学合理的进行开关以及模拟控制量的选择,其主要作用于选矿机械,对干扰选矿的信号进行屏蔽,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工作控制机监控层[1]。而工作控制机监控层则主要由控制机装置,显示装置以及PC机软件三部分组成,将控制层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出来,以便于工作人员惊醒接下来的操作。
1.2组成部分
选煤厂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连续性与系统性,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品较多,在选矿时,相关应用设备的布局也相对分散,因此,需要对整个选煤流程的工艺进行合理安排,尽可能的提升每台设备单独的控制水平,并对联机的多台设备进行控制与协调,以便使整个控制过程更将系统化与智能化。选煤厂在布置设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在运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可以根据这种规律,运用分布式的形式,将集中控制与仪表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之PLC的控制技术与强大功能,能够使系统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利于运行。
2.基于PLC选煤厂的集控对电气的主要干扰
虽然基于PLC的集中控制系统在选煤厂中有很大的应用优势,但在一定时间内的运用过程中,仍然显露出一定的技术缺陷,当前,对电气系统的干扰便是该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的干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电源的干扰
选煤厂中的集中控制系统对电源的干扰主要来源于功率相对较大的变频器,其中以泵类为主,另外便是功率相对较大的电焊机。这两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高次谐波,且比较不稳定,而这种高次谐波便是刺激电网进而使电网崩溃的关键。当前很多选煤厂运用在变频器前方设置滤波器或电抗器,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仍然无法彻底消除大功率装置对电源的干扰。
2.2对射频的干扰
与电源干扰产生的原因相同,较大功率的变频器与电焊机也会对选煤厂的射频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这种干扰主要来源于变频器或电焊机在运行过程中动力电缆所产生的干扰,在一般情况下,仪器仪表或通讯调度等设备的电缆需要单独信号,但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动力电缆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信号会对上述设备的电缆产生影响,进而发生信号失真、通讯不稳、掺杂噪音等现象[2]。另外,在电焊机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对其周围其他的电气设备发出射频干扰,进而导致PLC的终止或执行机构瘫痪的现象。
2.3对设备的干扰
除对电源以及射频的干扰之外,集中控制系统对电气的干扰还包括对相关机械设备的干扰。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造成相关机械设备的不正常震动,或发出一些非正常噪音等,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机械仪表通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3.如何对干扰之后的电气设备进行维修
在选煤厂中的电气设备受到集中控制系统影响之后,需要对其及时进行维修,主要的维修方式包括以下三种:
3.1对相关资料进行完善
在电气设备受到干扰之后,首先要做的便是对电气设备的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对相关设备的资料进行横纵两个方向的比较与分析,还要求将每台设备的资料进行系统整合与完善,制作出相应的技术档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该设备的出厂检验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设备的安装过程以及交接资料、设备的改进与施工记录等[3]。
3.2对设备状态综合分析
在电气设备受到干扰后,相关人员在系统掌握设备情况后,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与判断,之后制定出详细完整的设备检验报告,并给出相应的维修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被干扰的设备进行异常与趋势分析,并及时向上级报告,还需要总结场内设备在各种状态下的运行状况,并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进行总结和汇报,在最大限度内控制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对监测设备合理配置
在电气设备受到干扰之后,还需要运用先进手段,对相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不仅要保证运用先进手段对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收集与整合,还需要保证设备所收集到的信息能够被合理利用,以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合理分析及准确判断。
4.结论
在选煤厂中,虽然基于PLC的集中控制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对电气设备电源、射频以及设备的干扰影响仍然不可忽视,在选煤厂未来的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对被集中控制技术干扰过的设备进行及时维修,不仅要对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对设备状态综合分析,还要对监测设备合理配置,才能保障选煤厂的生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洪涛,石兵,秦红波.基于PLC控制的矿井提升机调速系统研究与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2(20):206-207.
[2]李媛.KHT12矿井提升机综合后备保护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8(25):224-225.
选煤机械维修现状与新趋势分析 篇12
1 选煤机械的种类与特点
1.1 选煤机械的种类
选煤厂进行选煤加工时除了建筑物及厂房之外的一切有形的固定资产就是选煤机械, 包括加压过滤机、浓缩机、重介旋流器和浮选机等等。由于在选煤的生产过程中, 不同的选煤机械的用途、性能、大小、形状也不同, 所以选煤厂需要对选煤机械实施分类管理, 方便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从生产过程和作用方面来分, 选煤机械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 试验研究机械设备, 包括测绘仪和核子秤等。
2) 做维修管理用途的机械设备, 包括用于生产经营的所有计算机等。
3) 辅助生产机械, 包括皮带运输机、水泵、刮板等给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机械设备。
4) 选煤生产工艺机械设备, 也就是直接用于选煤生产的机械设备, 包括浓缩机、重介旋流器和悬浮机等等。
1.2 选煤机械的特点
1) 高速化:只有选煤机械实现了高速加工, 才能实现选煤机械的高产量化, 逐渐适应煤炭行业激烈的竞争。
2) 自动化:只有使用自动化的机械来替代落后的操作方式, 选煤生产才能适应选煤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实现更快的生产。
3) 精密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选煤产品质量逐渐提高的要求, 选煤厂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科学的选煤机械来进行选煤生产。
4) 连续性:选煤机械的连续性可以保证选煤厂在生产时不发生洗煤过程的中断, 实现选煤生产加工的连续性。
2 选煤机械的维修现状
2.1 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 还没有一个机械维修业方面健全的法律法规, 造成了当选煤厂维修业处理维修问题的时候, 经常会出现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状况。这样的局面极大地限制了选煤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没有统一的维修管理部门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维修管理部门来管理选煤厂机械的维修工作, 这对选煤厂生产过程中选煤机械的发展与运行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并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国家部委等几个部门共同对选煤厂机械维修业进行管理, 在政策上经常很难统一协调, 责任不清, 权力分散, 造成了我们国家选煤厂机械维修业混乱的管理局面。
2.3 分不清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选煤机械维修的主要矛盾就是自主维修, 次要矛盾就是依靠选煤厂机械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服务。当前选煤厂进行实际生产时, 经常分不清机械维修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重点。选煤厂必须同时抓住选煤机械维修的主要矛盾, 做好次要矛盾, 才能保障其正常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3 提高选煤机械维修性的措施
3.1 更换模件级
生产过程中当部件出现故障时, 不能采用零件级更换, 而是要使用模件级更换。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快速修理机械故障, 还能把更换下的部件带到机修厂拆卸和修理, 修理好之后把此模件存放到模件库, 方便下次使用。因此, 在节约了更换新件的资源与资金的同时, 也具有非常好的绿色性和经济性。
3.2 对选煤厂的机械结构进行简化
使用简化设计的机械不仅简单、可靠、维修方便, 还能够保障产品的正常使用功能。为了方便在井下使用的选煤厂机械的维修作业, 降低对其进行维修的工作量, 可在对产品进行详细的功能分析的前提下, 简化选煤厂机械的外形设计, 淡化美观功能, 注重使用功能。
3.3 要有好的维修可达性
在修理、维护设备的时候, 工人能够方便的接近要维修部位, 顺畅的实施修理作业的性质就是机械设备的可达性。机械的可达性良好, 维修工作人员能够在进行维修作业时保持舒适愉快的心情, 并且操作十分方便。这样可以降低维修差错数、提高维修的效率、减少更换部件时的影响。
4 选煤机械维修发展的新趋势
4.1 使用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
维修业中的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实现了其快速的发展, 技术越来越精湛。以可靠性为维修中心思想的预防性维修和事后维修, 具有限定的适用范围, 可在规定的某些机械机型或者维修单位中使用, 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 通常只能使用一种确定的维修方式, 这样不仅很难达到维修要求, 还很难符合实际。当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技术在选煤企业, 特别是选煤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之后, 选煤装备机电一体化的故障诊断和在线自动监测等仪器设备通过选煤机械实现了有效的结合与综合利用, 使我国的选煤机械的可靠性维修性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4.2 使用创新性修理工艺
恢复性维修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维修, 这样的维修不能使机械设备达到完全恢复的效果, 只是能够保证在对机电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维修之后, 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能够接近原有的机电设备的性能, 且恢复性维修的技术含量也比较低, 并没有包括多少专业的维修技术因素。而创新性修理工艺是一种以高新技术为前提的维修工艺, 它以一种新材料或者是新装置为前提施行创新性维修管理, 使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机电设备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性能与状态。
4.3 建立智能的选煤机械网络维修服务系统
将发达的网络技术应用到选煤机械的维修之中, 能够超越时空、地区与国家的限制, 将选煤厂机械的使用单位、科研机构、维修厂家和生产厂家实现有机的结合与协调, 以达到提供优质、快速、全方位服务的目的。生产厂家将这样的服务作为售后服务的主要手段, 要和选煤厂机械配套设备的维修服务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相衔接, 间接或者是直接的从选煤厂获得信息, 保证依据最佳时效完成机械设备的售后服务工作。
4.4 推广绿色维修技术
现代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新兴技术与理论就是绿色维修技术。因为选煤厂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员工的文化素质也不高, 所以选煤厂的机械维修业存在一些污染源、污染物以及其他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容易出现急性事故的同时, 也会对选煤厂造成非常大的近期危害和远期不良影响。综上可知, 要想防护并治理选煤厂机械设备维修作业的污染物, 保障维修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实现对维修更换或者是拆卸所产生的废旧零部件的再次利用, 就必须在选煤厂开展绿色机械维修的研究, 推广使用成熟的绿色维修技术。
5 结语
在选煤厂的固定资产中占有较大比例的固定资产便是选煤厂的机械设备, 所以, 应当强化选煤厂的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尤其是选煤机械的维修工作, 保证选煤厂实现安全、高效的生产, 提高其生产利用率, 以使选煤厂企业得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摘要:选煤厂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到其机械设备稳定运行程度的影响, 而机械设备稳定运行又靠机械设备的维修来保障。所以选煤机械的维修是选煤厂机械设备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煤厂必须对其高度重视。文章对选煤机械的种类与特点、维修现状、提高维修性的措施以及发展新趋势进行介绍。
关键词:选煤机械,维修现状,新趋势
参考文献
[1]薛正春, 陈秀莲.选煤技术的现状与机械维修业发展[J].科技创业家, 2012, 11 (9) :132-134.
[2]时东波, 陈建中, 沈丽娟, 等.我国选煤厂给料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矿山机械, 2011, 9 (6)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