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诉程序

2024-08-05

申诉程序(精选4篇)

申诉程序 篇1

申诉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错误的、违法的决定或判决或者因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而遭受侵害时, 公民有向有关机关申述理由, 要求重新作出决定或处理的权利[1]。目前, 我国高校学生申诉可以分为校内申诉和教育行政申诉两种类型。校内申诉是指学生认为学校给予的处理、处分决定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认为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而向学校提起的申诉, 是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程序问题是整个申诉制度最关键的环节[2]。2005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对校内申诉程序作了规定, 但仍存在一些缺漏。目前, 校内申诉机制在救济和保障学生合法权利中实际发挥的作用还相当有限, 学生的校内申诉权存在着“虚置”的问题[3]。因而, 探究其程序缺漏, 提出程序完善的建议,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从程序法治视角审视, 还存在一些缺漏, 有待深入研究。

(一) 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尚不规范

《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但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还是挂靠在其他部门的临时机构, 《规定》语焉不详, 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一, 能否保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值得怀疑。因而, 校内申诉机构的合理设置有待深入研究。

(二) 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值得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以下简称《教育法》) 第四十二条指出, 受教育者有权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 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从《教育法》的规定看, 可以提起申诉的范围较为广泛。但《规定》第六十条对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对学生影响较大, 均须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对上述决定不服, 向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起申诉, 能否起到复查的效果, 值得商榷。

(三) 校内申诉的复查程序尚需完善

《规定》第六十二条指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 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 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 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但对复查的具体程序缺乏明确规定。负责申诉处理的利害关系人是否需要回避?复查是书面审理抑或进行听证, 复查程序规定不明确, 影响了校内申诉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的建议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存在的缺漏, 本文遵照法治原则和理念, 提出完善程序制度的建议, 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制度的效益, 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一) 完善高校学生校内申诉机构的设置

目前, 各高校均设立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申诉。申诉委员会应当尽可能地摆脱其对学校的行政依附关系及其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行政关联性, 以更多地保持其自身作为“裁判者”的独立性和中立性[4]。对于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设置, 较为理想的状态是成立相对独立的机构, 避免其与行政职能部门的依附关系, 这样才能尽可能保持中立性。但目前高校考虑到经费、人员等问题, 将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设置为独立机构的较少, 挂靠在高校内部其他部门的较多, 且挂靠部门不一, 有校长办公室 (简称“校办”) 、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监察处等多种部门。挂靠单位虽然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不享有直接领导权, 但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有指导权。因而, 挂靠的部门也存在相对合适的问题。

校办是学校的综合行政办事机构, 与学校行政领导具有较为密切的工作关系。对学生的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直接由校长会议决定, 若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 难以避免自己当自己案件法官的嫌疑。团委在性质上作为党委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 主要负责团员的组织、管理以及学生团体的管理等工作。从校办和团委的性质和职责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校办或团委, 均不合适。

教务处、学生处是具体负责学生处理、处分的主要部门,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若挂靠在教务处、学生处, 存在既当球员又当裁判的不公正情形, 非议较大。因此,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在教务处抑或学生处更为不合适。

监察部门作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的部门, 同时处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的申诉处理工作。从监察部门的性质和职权职责来分析, 学校监察处具有指导学生申诉委员会处理申诉工作的能力, 负有对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职权、职责。笔者认为,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挂靠校监察处相对合适, 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校内申诉的公正, 更好地发挥申诉作用。

(二) 明确高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

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和《规定》第五条看, 对于学校给予的处分、处理以及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 均可以提起校内申诉。《规定》第六十条指出,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 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处分的申诉。该条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作了限制性规定, 与《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第五条相冲突, 与当前注重权利保障的法治原则相违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受案范围应当是较为广泛的, 学籍管理、奖励资助、纪律处分、学位授予、民事侵权等诸多方面纠纷都可以提起申诉。

从申诉的实际效果分析,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的复查是否具有实际效果, 值得商榷。因为退学处理和开除学籍处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作为校内处理学生申诉的机构, 对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的处理处分的复查效果令人置疑。学生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提起校内申诉, 很难得到有效救济, 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救济程序, 降低了救济的效率。因而, 将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案件, 列入校内申诉的受案范围, 缺乏实际意义。笔者认为, 对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不服, 应当规定直接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起教育行政申诉, 至少应当赋予学生对校内申诉和教育行政申诉的选择权。

(三) 完善校内申诉复查程序, 实现程序公正

《规定》仅对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时效等问题作了规定。校内申诉制度在回避制度、听证程序等多个方面亟须构建和完善。

校内申诉复查要实行回避制度。法律上的回避制度源于人类对应受公平对待的自然本性[5]。在申诉过程中, 为了保证申诉的公正性, 作出原处理、处分决定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不能作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参与申诉。申诉处理委员会委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应当自行回避, 学生也有权申请回避, 从而保证申诉机构的中立立场和申诉决定的客观公正。申诉处理委员会处理学生申诉时实行回避制度, 能为公正处理申诉案件提供保障。

校内申诉复查须引入听证程序。听证程序是正当程序原则的核心, 在申诉过程中设立听证程序, 对于保障申诉学生的知情、陈述、申辩等权利具有重要价值, 使权力与权利相制衡, 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听证是正当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当程序条款并非一成不变, 它至少规定在剥夺生命、自由或财产之前, 必须给予通知与听证的机会[6]。按照正当程序原则, 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处理、处分等决定不服, 例如, 对较大数额的奖励与资助、不授予学历学位证书、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开除学籍处分等, 提起申诉时要引入听证程序。通过听证程序, 保障学生以及相关关系人的参与权, 允许申诉人或其代理人现场陈述意见或当场进行申辩, 申诉学生可以聘请律师等代理人予以协助, 给予学生与处理处分部门进行辩论和对质的权利和机会, 从而保障学生的正当程序权利, 使高校的处理处分行为更加审慎, 更加合理, 即使经过申诉仍然维持原决定, 但让受处理处分学生充分表达了意见和观点, 使处理、处分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被接受, 也减少以后进一步寻求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可能性, 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教育法》和《规定》对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进行了基本架构, 但还存在一些缺漏, 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见。但为了规范学生申诉制度, 更好地发挥校内申诉的实效, 建议由教育部制定统一的学生申诉制度, 细化和明确有关程序规定, 使申诉制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进一步促进依法治校。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存在一些缺漏之处, 秉承法治原则和理念, 对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程序制度进行完善, 以充分发挥校内申诉的制度效益, 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申诉制度,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宪法、行政法学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409.

[2]湛中乐.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内申诉制度研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7, (5) .

[3][4]尹晓敏.论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功能的失落与复归[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 .

[5]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131-132.

[6]秦梦群.美国教育法与判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302.

申诉程序 篇2

党章规定,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如果本人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 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其处理党员申诉的具体程序如下:

(1)党组织接到受处分党员的申诉以后,一般由决定或批准处分的组织受理。进行复 查,复议。原组织已撤销的,应由申诉人所在单位党组织受理,由县或相当县以上的党组 织进行复查、复议。重要的案件上级纪委可以直接或指定有关的党委或纪委复查、复议。

(2)经复查、复议,需改变原处分决定的,应经原批准处分的党组织或相应的党组织 批准。

(3)经复查、复议,原处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无需改变结论,可由原批准处分的党组织批准结案,并通知本人和上报上级备查。

(4)申请人对复查、复议结论仍然不服,应将本人申诉和复查、复议材料一并报告批 准处分党组织的上一级党委或纪委审查决定。

申诉程序 篇3

在处理此类申诉举报案件过程中我们发现, 此类申诉举报基本集中在食品标签上, 几乎涵盖标签标注的全部内容。如食品添加剂名称与国家标准不一致, 营养成分表的修约间隔值“0”错误地标为“0.0”等等。究其原因, 是企业没有很好地学习标准, 认识不到位。“职业申诉举报”人或者大量购买以提高十倍赔偿金额基数, 或者少量购买产品以精神损失、误工等名义抬高索赔金额, 通过申诉、举报等方式, 向企业施加压力, 达到索赔目的。并且职业申诉举报人具备一定的法律法规运用能力, 如果质监部门作出不利于职业申诉举报人的决定, 他们通常会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或者不断向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多方信访等形式向办案部门及办案人员施加压力。

而此类案件的存在在客观上对办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我们不断思考如何提高办案质量。

目前质监部门办理申诉举报的依据为国家质检总局1998年发布《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 此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有些规定不是特别明确, 在处理日益突出的“职业申诉举报”的工作中显得比较简单。

近年来, 四川省局、市局陆续组织召开了业务交流会议, 出台了相关业务指导文件。如何在“职业申诉举报”数量激增的情况下规范对申诉举报案件的处理, 真正做到履职尽责, 杜绝因工作上的疏漏造成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被撤销等极大地损坏部门形象事件, 需要基层质监部门进行更多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认为, 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强化:

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在处理申诉举报的过程中, 工作人员发现, 在以往的处理中执法人员存在重实体轻程序的做法, 而程序性的差错, 往往是最容易被复议和诉讼的。在工作中, 为克服这一问题, 首先要解决执法人员的认识问题。为此, 新都区质监局先后组织了多次以案说法的培训, 除重新学习《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外, 还有针对性地结合信访工作学习了《信访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相关规定, 理顺了申诉举报工作要求, 强调时间节点, 并形成固定的操作模式。

另外, 为提高办案质量, 质监局明确表示, 在新食品安全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后, 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同时固定时间对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权威部门的解释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学习讨论。

提升案件办理质量是处理申诉举报案件的关键

申诉举报案件的存在, 在客观上对办案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案件办理过程中, 质监局强调执法人员要“知其然, 更要知其所以然”, 要加强与相关技术人员的联系。充分考虑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由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的特点, 积极换位思考, 高度重视证据的收集, 提升案件办理质量。

实践中, 案件情况千变万化, 各种规定、相关标准的解释非常多。听取检验部门、甚至是标准起草单位的意见, 对质监局妥善处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正确的指导。在案审会听取案情介绍时, 质监局要求执法人员说明出现不符合指标的技术原因或依据, 并且及时、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纠正。这一规定对规范企业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 也使得对申诉举报人的回复更加有说服力。

明确申诉举报处理程序, 形成操作模板

因为申诉举报人一般是既有申诉要求又涉及举报, 有的还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因此, 要求执法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不能遗漏每一个诉求。质监局明确执法人员接到“职业申诉举报”案件首先处理举报部分, 对举报的问题严格按照办案程序依法办理。对举报问题进行初步核实后, 告知企业申诉人的申诉要求, 同时要求企业及时作出书面答复。执法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向申诉举报人进行复函。同时为规范使用答复文书格式, 提高答复质量, 我局制作了复函的模板, 明确了需要告知对方的内容:1.是否受理申诉举报;2.告知举报的办理情况;3.告知申诉人企业是否愿意就申诉问题进行调解;4.如果企业愿意调解, 告知现场调解时间, 或申诉人不愿现场调解需要补充提供的说明;5.一次性要求申诉举报人补充提供调解需要的材料。

明确各部门职能职责

为使申诉举报处理工作不留死角, 质监局出台了相关制度, 明确了各部门职能职责。要求局办公室对全局的申诉举报统一进行登记、督办;领导批办后法规科再次对涉及“职业申诉举报”案件进行登记分发, 并提醒执法人员注意时间节点, 负责对所有回复函件进行审核把关, 对案件办理进行全程指导, 实现全程监督。案审会适时进行集体讨论, 形成案件办理的指导意见;执法人员具体负责举报案件的办理, 案卷材料的整理成册, 并负责具体的调解工作及起草与申诉举报人的往来函件。

加强内部监督、协调

根据实际情况, 将原本在案件办理中后期才召开的案审会适时提前召开, 对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指导、监督案件的办理, 对案件的正确定性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避免在工作量特别大的情况下出现差错, 法规科加强对整个案件办理以及调解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 局办公室则负责对案件回复时限进行监督。双重监督, 给申诉举报案件的办理程序、实体的合法性提供了双重保障。

加加强强与与相相关关部部门门的的联联系系

申诉举报案件的处理不是单一的, 在没达到申诉举报人要求时, 他们通常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向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进行信访。因此,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 质监局要求法规科负责将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跟区法制办、区法院、区检察院、市局、执业律师等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不断沟通, 坦诚交流, 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 在他们的指导下处理履职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使质监部门的工作得到他们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另外还通过参加庭审旁听等方式, 提升办案质量, 熟悉司法程序和规则, 对可能会应对的行政诉讼做到心中有数。

刑事申诉书写作格式及办理程序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及本院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经审查驳回再审申请或再审改判后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是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刑事案件申诉立案条件:申诉人必须是案件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必须是我院终审或是向基层法院提出申诉,被书面驳回的案件;已向我院申诉过并被驳回的,没有新的事实及理由再次申诉的,我院不受理。

立案所需材料:

1、申诉状一份(按起诉状格式书写,当事人为申诉人),须有申诉人亲笔签名或盖章。

2、申诉人是自然人的,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是单位的,须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证明书;

3、如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立案,须提供授权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一、二审判决(裁定)书复印件;如是基层法院生效的,还须提交基层法院作出的《驳回申请再审通知书》复印件。

5、新的证据。

上一篇:初等证明下一篇:关联方认定的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