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模式(共12篇)
身体模式 篇1
前言
跳远是一项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 技术看似简单, 其实非常的复杂, 要求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跳远技术高度统一。身体素质主要有速度和力量, 助跑速度对于跳远运动员的成绩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跳远运动员的速度训练非常重要, 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绝对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力量训练是跳远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爆发力大小也决定着跳远的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跳远专业运动员15名, 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跳远专业运动员15名。
(二) 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和学院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 查阅与跳远相关文献资料, 在认真读研的基础上, 对其做综合性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不同的竞技能力训练的结构模型, 是实施身体素质模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不同训练模式区别各自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 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
(一) 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特点及专项速度训练模式
跳远是一个速度性项目, 速度对于跳远成绩起着决定作用, 主要包含助跑和平跑速度训练。要具备较高的平跑速度, 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 运动员本身必须具备很高的平跑速度能力, 在跳远的助跑过程中发挥最好的平跑速度, 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高本身的绝对速度。如果想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 首先学会放松自然快速跑, 逐步习惯后练习达到平跑速度。在这一模式下设计出了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
跳远运动员需具备跑的能力包含三个部分:绝对速度、放松自然快速跑的能力、助跑接近平跑速度。
1. 提高改善跳远运动员跑的能力练习方法设计。
50、100米加速跑练习;50、100米重复跑练习;100、200米变速跑练习;100、200米间歇跑练习;100、200米比赛跑练习。
2. 发展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练习方法设计。
40米站立式跑;行进间跑;在斜坡跑道上进行各种跑的练习;标记跑;各种比赛跑。
3.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接近平跑速度练习方法设计。
50米全程助跑练习;在50米跑道上标记半程助跑练习;在100跑道上采用标记全程助跑起跳;在跳远跑道上标记半程助跑;在跳远跑道上全程助跑。
4. 跳远运动员的放松助跑练习方法设计。大步跑练习;
小强度大步跑练习;中强度大步跑练习;大强度大步跑练习;平均强度跑练习。
(二) 提高跳远运动员跑的能力练习
1. 跳远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要求。
(1) 准确合理把握训练的时间, 间歇时间2~3分钟为宜, 间歇时间过长, 则达不到提高身体素质训练的目的, 间歇时间过短, 运动员身体机能不能正常恢复。 (2) 合理的训练强度, 通常要求80%的平均强度, 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跑的能力的目的。 (3) 变换练习方式, 通过在不同的场地环境和不同的训练手段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 防止过于单一使运动员产生厌倦, 达不到训练效果。
2. 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训练方式。
确定最适于运动员发展绝对速度的距离, 通常100米跑的练习分为四个阶段: (1) 起跑; (2) 起跑后的加速跑; (3) 途中跑; (4) 终点冲刺跑。我们就选择后三个阶段作为绝对速度练习的方式, 一般选择60~80米的距离作为跳远运动员绝对速度的最佳训练距离。
3. 锻炼跳远运动员放松自然跑的能力。
控制好跳远运动员的间歇时间和训练强度, 一般间隔3~5分钟, 心跳120次/分为宜。
(三) 完善加强跳远运动员专项训练模式的辅助手段
跳远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合理的技术和抗干扰能力, 才能创造优异成绩。
三、小结
速度和力量决定跳远运动员的成绩, 不同训练方式下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模式下对跳远运动员进行训练, 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能力, 也能为比赛中取胜增加几率, 教练员在训练提高跳远运动员跑的能力同时, 应该不断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 为提高跳远成绩打好基础。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 就青少年跳远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进行了分析。经研究, 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训练模式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绝对速度训练、放松跑训练与助跑接近平跑速度训练。关于这一训练模式三个方面, 就具体训练内容安排做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青少年,跳远,运动员速度,训练
参考文献
[1]魏涛, 王晏.试论项群训练理论[J].江西金融职业大学学报, 2006, 19 (1) :297-299.
[2]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 :145-148.
[3]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竺梅译.1997年世界最佳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分析[J].世界田径1998, 12 (63) .
[5]张绍英, 李闯.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利用[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4) :93.
身体模式 篇2
细读全书,确如作者所言,是身体美?研究领域难得的一部佳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为我们澄清了身体美?研究中的诸多误解,鲜明地指出身体美?研究的核心要旨——身体意识,更引人入胜的是,作者还立足于这一观点,展开了和现代西方一些哲?大家如福柯、梅洛一庞蒂、维特根斯坦、波伏娃、杜威、詹姆斯等的思想交锋,通过对这些思想家身体思想的个案性研究,清理和解释了20世纪哲?对身体意识的普遍忽视。这种自出机杼又勘比他人的研究思路,不但彰显了其在此研究领域深厚的?术涵养,而且为我们图绘了其身体美?研究独特的思想谱系。
就像人们对美?研究存在诸多“妖魔化”理解一样,身体美?也难逃此劫。在过去,受宗教观念和认识论思想的影响,往往把身体视为心灵的牢笼、丧志的玩物、罪恶的渊薮、堕落的祸首、通达真理的障碍。在当代,人们又把身体要么理解为帅哥、靓妹的自我妆饰的美体之?,要么理解为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前者体现为,在大众媒体诱导下,在坊间颇为火热的美容化妆、整容变性、塑身减肥等呵护身体的行为;者体现在,受媒体广告的撺掇,受众服用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或到健身场馆把自己型塑成阳刚威猛或窈窕多姿的俊男美女。但舒斯特曼认为,这都是身体美?的表面工程,并不代表身体美?的真正精神,其真正精神在于,要使我们感知外界门户的身体变得敏锐起来。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敏锐起来呢?舒斯特曼提出了身体意识这一重要的美?思想。
身体怎么会有意识呢?生理?、物理?的诸多知识不就告诉我们身体除了肉体之外空空如也吗?到医院就医,医生不正是根据身体的诸多生理指数来诊疗我们的身心疾患吗?如果你的指数是正常的,医生就会怀疑你的精神有毛病。事实不正是这样吗?但舒斯特曼告诉我们正是我们饱受这些陈腐观念的影响,才使得身体麻烦屡屡发生。其实,意识是身体的意识,身体也是意识的身体。而把身体和意识强行分离是根深蒂固的二元论意识美?从中作祟的结果。正是在这一点上,舒斯特曼告诉我们,其所研究的身体美?是“somaesthetics”而非“body beauty”。以便让人们明白他所主张的“身体美?”与流俗意义上人们所理解的“身体美?”迥然有别。因为美?本来就是一门感性(aesthetics)之?,是一门让我们感觉系统敏锐起来而拒斥感觉钝化的?科,这自然和我们的身体密不可分。不幸的是,当年创立美?的亚历山大鲍姆加登从意识哲?的层面定位美?,才导致今天身体在美?中的付诸阙如。为了说明这一点,舒斯特曼还从词源?上给我们做了一番细致的考证。我们知道英语中“麻醉”的英文词是“aneasthetic”,意指使人失去知觉意识,如果我们去掉该词的前缀“an”,剩余的“easthetic”恰好是“美?”的英文名称。这就说明美?的本来含义中就包含着身体的知觉意识,只不过我们后人由于其他原因将其遗失了。这样看来,舒斯特曼重提“身体美?”不过是在恢复美?的本来面目而已。
舒斯特曼所建立的身体美?其意大矣,当今时代,身体已经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以至于人的生命不是被驯化为“单向度的人”,就是被海德格尔意义上的“座架”所辖制,哪里还能实现马克思意义上全面发展的感性之人呢?而舒氏的深意就在通过提倡“身体美?”来救赎我们被美丽、被祛魅、被反身、被异化的身体,从而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敏感起来。
如何通过“身体美?”使我们身体变得灵光起来而不猥琐迟钝?舒氏基于实用主义美?思想,提倡通过身体实践来完成。由此,他的身体美?其实是一种“实践的身体美?”,他不但是这一理论的建树者,也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因他自己就是一个亚历山大技法、费尔登斯疗法等方面的专业身体训练师,从而使自己的身体美?理论和欧陆其他的?院派身体美?理论研究发生了根本分歧。
舒斯特曼认为福柯伟大之处在于,指出了身体是被规训的产物,是微观符号权力型塑和操控的结果。在这一点上他赞同福柯所认为的身体的被动状态,但是他又反对福柯以同性恋、吸毒的追求愉悦的方式来克服身体的被动态。认为这种物极必反的强度刺激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反而钝化和削弱我们身体意识的敏感性。梅洛一庞蒂继承了现象?的“面向事物本身”的基本精神。反对以传统的知识论态度来处理我们与源初世界的关系,认为这种知识论的态度把一个鲜活的、富有生机的世界弄成了一个凝固僵化的世界。他认为未经反思的、默会的身体是我们把握这个被给予的源初世界,恢复我们与世界的实际体验重要中介。因此通过身体而非意识来激活这种非现成性的外在世界,达到身体与世界之间的非现成性识度,成为梅洛一庞蒂努力的方向。舒斯特曼在认同梅洛一庞蒂的这一思想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身体美?思想所掩盖的致命性缺陷,已如福柯所言,身体是习惯养成的产物,好习惯自不待言,但不良习惯所形成的身体可能歪曲了我们通达源初事物的真理。正是在这一点上,舒斯特曼认为他的改良意义上的实践身体观可以弥补梅洛一庞蒂在身体问题上自然主义态度。因此,他认为梅洛一庞蒂的身体美?还只是一种“沉默跛脚的身体美?”。
对于女性主义思想家波伏娃而言,舒斯特曼认同波伏娃对于女性与老人的分析,也就是说,由于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劣势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上成为被关注的对象。但吊诡的是,女性对自己被压迫命运的反抗又会在无形之中陷入男权社会的陷阱,女性在反抗男权社会的统治时,又以取悦男性和迎合社会来型塑自己,所以女性通过身体实践来解放自我不过是一个危险的幻想。对于老人,波伏娃是有所顾忌的,她不认为老人能通过身体来改善自我,认为老人通过身体训练只会增强老人自我衰老的认识。舒斯特曼对波伏娃的这种担忧不以为然,虽然他也承认这种身体训练并不能确保女性或老人获得真正的解放,但是至少身体的感性培养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改善他们的状况。
和梅洛一庞蒂一样,维特根斯坦发现了身体的直觉性和无反思性,他认为艺术引发的感受必然会集中于身体之中,因此通过改善我们的身体感知能力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还可以改良我们的政治态度和伦理思想。虽然身体审美感觉系统不能解释我们的思想、情感和意志,但我们通过对身体条件的改善却可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并进而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身体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善着我们的生活和世界。威廉詹姆斯对于身体的关注贯穿其一生,但他的英雄主义理想、清教徒信念和大男子主义思想决定着他更愿意通过艰苦的肌肉运动来增强体力、自我治疗。但直到临死之前,詹姆斯才发现温和而宁静的身体训练也蕴含着巨大价值。最后展开论述的是实用主义大师约翰杜威。
由于杜威的思想深受亚历山大的影响,所以在更多程度上他接受了亚历山大的关于身体习惯的论述,认为人的身体习惯影响着人的行动和意志,倘若我们希望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通过抑制过程将自己从自发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也就是通过身体审美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来提高身体的行动能力,进而促进认知水平和道德涵养的日臻完善。但是由于杜威受亚氏在纠正不良身体习惯时理性主义追求的影响,对任何可以激发感情的行为心存芥蒂,甚至担心起美的艺术会导致认知与道德的败坏。这一点并不被舒氏所认同。
舒斯特曼的身体美?思想正是在对如上美?家的如数点评中,凸显了自己的特色。公允地说,舒斯特曼的身体基于实用主义立场,并不像其他美?家的身体思想那样剑走偏锋。相反,他的身体美?倒显得更为中庸而受用,这也是导致在众多的西方身体美?家中,舒氏思想倍受中国?人推崇的原因之所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美?由于向来缺乏西方知识论系统,其文化中的核心成分儒、道、禅思想更多地以“修身”为务,这也是舒斯特曼教授对东亚哲?充满浓厚兴趣之缘由。笔者近来在身体方面的研究也引起了其特别的关注,我们在此领域多有交流与合作。相信,舒斯特曼此书的面世,无疑将会加深我们对其身体美?思想的进一步理解,推进中国身体美?研究的深入发展。
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 篇3
——苏格拉底,摘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身体从第一次“认识你自己”开始,苏格拉底的哲学探索和灵感由此发端。身体作为体验这个世界的敏感主体,作为这个世界中被感知到的客体,都表达出了人类的不确定性。Soma(身体)这一术语源自于希腊表示“工具”的词汇,由于贵族化的倾向,身体被视为体力劳动的必需品。但随着柏拉图及其后学的出现,身体被视为激情、桃色和扰乱心灵的牢笼。身体成了灵魂的奴隶和工具,更被人鄙视为受控的服务阶级。为了寻求真理,随之而来的推测:身体必须完全与使用它的自我不同,真正的自我必然是心灵或灵魂。心灵的思考给灵魂带来了希冀、期盼、祈祷、抉择、磨练的德行,致使身体成了单纯的外在器械。
“身体”这个术语是一种活的生命和具有情感、灵敏感觉的身体,而不是被看做缺乏生命和感知的、单一的物质的肉体。“传统哲学崇拜、专注心灵而贬低身体;而今,身体意识难以抑制的汹涌巨浪甚至正在感染着哲学这个领域。”[1]双重审美性的身体美学强调知觉能力与自我欣赏和事物审美特性,身体的审美感觉由皮肤感知到的,它关心的身体部位互相关联定位感受身体的审美感觉。探索锤炼或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方法是身体美学这一课题的目标,其目的为了更好的使用我们的身体,获得知识,认识自己,追求德行、幸福和正义。
“感知” 是指感觉与知觉,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明确的区分了两个定义,“在感知的语义因素内部,明显可见一个更进一步的区分。因为感知可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感觉,另一方面为知觉。感觉与快乐相联系,属情感性质;另一方面知觉与客体相联系,属认知性质。主观的估量构成感觉的焦点,客观的确证构成知觉的范围。”[2]经验的身体美学的目的是,“通过培育对身体功能和经验的集中注意,通过把我们从身体习惯和妨碍我们感觉执行能力的缺陷中解放出来”,[3]改善我们的执行力和感觉敏锐度。但是,关注身体美学的“感觉”并不是绝对地感性,本体说是含有理性的因素,也需要有力的意志。
“美学”这个术语源自古希腊词汇“aisthesis”,它的意思是“感官的感知”;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学科其意为“感觉感知的科学”,其目的是补充逻辑学这门概念的科学。“美学”是具有的实践性目标的,是提高人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来满足人们的欣赏性和表演性;欣赏性和表演性不仅包括艺术与美的事物,而且还包含生活中的实践事物。身体美学“不仅将身体视为审美价值和审美创造的对象,而且将身体视为增进我们对其他所有审美对象的处理以及增进我们对非标准的审美事物的处理的至关重要的感觉媒介。”[4]由此可见,我们对身体美学的理解是广义广阔的的,是具有开放性、跨地域、跨文化、跨学科的全新领域。
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米歇尔福柯、威廉詹姆斯、约翰杜威、理查德舒斯特曼等对身体理论的研究产生巨大影响。福柯种种极端的身体练习,服用毒品和变态性行为,身体获利许多愉悦,麻木了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梅洛庞蒂论述的身体意向性及其发展中的根本作用。威廉詹姆斯认为身体最基本的内在自我感与各种身体感受在头脑中联系起来,通过身体自省,他觉察了头脑中的这种联系。约翰杜威勾勒出自我本质,自我是情境性的、由环境构造的、互动的。舒斯特曼把身体放入了美学关注的领域中,他通过一系列的方法用身体来调解生活和实践的关系、感觉和认知。我们没有理由摒弃我们的身体,并将我们的身体和意识变成无根的芦苇荡。理查德舒斯特曼将身体美学定义为,“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aisthesis)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5]
我们大多数日常身体愉悦被粗野地剥夺了、忽略了,就像我们无意识地忽略睡眠的愉悦一样。大众媒介所制造了的、传播的各种娱乐煽情的感觉主义和表现更极端的震撼的手法,致使我们的文化不断地依赖于它持续增长的刺激感。“如果身体敏感性的缺乏有助于解释依赖性的话,人造兴奋的种种方式就能够从相反的方向解释,我们感知习惯被改造,这些改造激发感知和满足刺激,逐渐削弱了我们保持安静、平稳和持续的注意力。”[6]
对于自我意识的文化修养形式,我们的文化通常是冷漠的。这种冷漠也表现在:哲学持续地漠视其重要性,即使那些捍卫身体的体验和认知中发挥重要功能的哲学家也不例外。舒斯特曼作为一个费尔登克拉斯技法的身体训练者,这种形式的身体训练能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使用,它能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识和身心和谐。象时下热门的瑜伽、太极拳、坐禅等等,都是很好的自我练习的方法。对于身体的自我意识的养成,不断关注身体的感觉,对于有效的思想和行动即是不必要的,又是适得其反的。这样,哲学家们不断斥责身体感受到的高端自我意识,排斥转移了我们全部的视线,阻碍了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妨碍了我们的道德实践,导致我们陷入无用的自我狂热。因此我们的注意力必须被全部导向身体之外,导向我们与外部世界的融合。不断反思性的改善自我身体意识,改善后身体意识不会中断于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感知与融合。不论任何具有反思性的敏锐身体的自我意识化,所感受到的总是超过其身体本身。自我是感知和行动的工具;通过不断地提高的自我运用性,身体意识就可以能够提高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力并促进我们共融。
即使是这样,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身体美学”的真实意义。恰当地鉴别、分析和矫正我们不良的身体习惯,使之更加适合我们不断变化的各种条件、各种工具和各种任务,使之与不断变化的各种需要更加和谐,从而使我们身体的基本装置更加健康。只要我们的未来还涉及身体使用和体验的转化,身体自我意识就应该在跟踪、指导和回应这些变化中发挥中心作用。(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2](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15。
[3](美)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M],彭锋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0。
[4](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5](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彭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美)Richard Shusterman 《Surface and Depth :Dialecctics of Criticism and Culture》 ,I 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
身体模式 篇4
视听-身体运动教育中的“视听”指视听通道的知识交流, 如语言 (文字、口头) 、视频、板书、幻灯片等, “身体运动”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学习界面互动时的手势、肢体动作, 如讲话时配合相应语义的手势。视听-身体运动教育的本质意义在于教与学的过程是视听通道传递与运动交互作用和整合的过程。一个简单的例子表明该模式有利于掌握完整的知识:学生认识并接触某种动物时, 大脑中储存的记忆, 不仅仅是动物的外形和颜色等视觉信息, 同时也存有动物的声音信息, 抚摸动物毛发的柔软和光滑等触觉信息。之后当学生们再次看到这个动物或其图片时, 有关的来自多个感觉通道的声音、触觉及动觉信息都相应在大脑中得到激活。然而, 目前绝大部分教学和学习方式仍以视听觉通道为主, 随意的运动伴随并不能真正将感觉和身体运动相融合。
一、视听-身体运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1.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着眼于知识的灌输, 轻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主动性和体验性, 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痕迹只涉及所听所见。 相比而言, 视听-身体运动教学强调学生在多通道结合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更可以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扩展和运用。
2.传统教学模式中, 师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互动主要依赖于语言表达。而视听-身体运动连接的教学过程中, 语言、手势、肢体相互结合, 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语义理解。
3.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随意的语言传递与身体运动的结合, 并不能系统性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视听-身体运动教学是将视听通道的知识语义与手势语义有机整合。学生对教师多通道的知识传递产生相应的主动性体验, 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视听—身体运动连接模式在多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 英语。视听-身体运动连接对语言形成起重要作用, 为语言提供了部分内容。在汉语和外语学习中, 大部分教育者主要强调学生的多读多听, 对视听与运动结合的益处缺乏了解。首先, 手势和身体姿势辅助可以改善语言学习的效果。比如, 在一项儿童教学活动中, 第一组学生单纯的重复所学单词, 第二组学生在重复单词的同时可以看到解释该单词的身势语, 第三组学生重复单词并模仿相对应的解释性身势。结果发现第三组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前两组, 这说明学生体验过的知识往往会成为他们印象最深的对象, 在事后回忆时也往往最多表达出来[1]。 类似地, 学生在学习外语短句的时候借助于相应语义的手势可以提高对短句的记忆。除了手势和身体体验, 具身动画 (涉及身体运动、手势和动作的想象) 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有效手段。例如, 学生在学习汉字时, 可以观看描述人类身体动作或能展示汉字语义和书写形式手势的视频。
(二) 数学。数学学习不仅仅是大脑的活动, 且涉及一系列视听- 身体运动的交互作用, 如动手计算、说、听、姿势和注视, 视听-身体运动连接的学习方式可以较为灵活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近年教学和学习开始关注身体动作的参与。首先, 在解决算数问题时, 学生通过实物操作 (如象征性道具) 进行计算, 并且实物操作的学习效果可以较好的迁移到其他类似情境中[2]。其次, 设计学生身体参与的数学游戏可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 学龄前儿童短期参加数字板游戏 (移动代币到指定数字的位置) 可以促进数字估计[3]。此外, 基于视听-身体运动交互作用的可触学习界面在数学学习中也显示出优越性[4]。
(三) 音乐。相对于外语和数学学习, 音乐学习 (如舞蹈、乐器演奏和唱歌) 更直接的涉及视听和运动的交互作用。例如, 学习弹奏乐器的过程往往包括视觉、声音反馈和运动反应。 国外Keebler等人采用Fretlight智能LED吉他探讨乐器的具身学习[5]。这种新的吉他学习系统通过位于吉他指板表面下的LED灯光告知学习者所放手指的位置。这种视觉—手部动作连接的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准确性, 且可以巩固长时记忆。此外, 国外有音乐教育者开发了将动作体验融入到唱歌的教学方式, 如达克罗氏音乐节奏教学法和费登奎斯运动课程, 这些方法强调动作体验对感受音乐、声音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并能够加深作为音乐概念理解的物理隐喻。
三、构建视听-身体运动教学的建议
目前国内教学以视听通道为主, 传统的离身教学仍占主导地位, 而身体或手部运动的辅助教学设计主要局限于理论和学习研究。因此, 如何在具体课堂教学和学习界面中设计视听-身体运动连接模式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多通道教学情境的创设。第一, 身体参与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要求学生借助手势或者身体运动而解决的问题, 促成视听—身体运动连接性的学习过程;第二, 身体参与的游戏情境。游戏可以让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身体运动的自然配合中掌握和理解知识。例如,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 一些故事性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表演来讲述;第三, 人机互动的界面情境。现当今计算机、可触平板电脑和可触电子书等设备成为学习工具。教学程序通过终端界面的呈现可以实现身体与视听界面的互动, 方便学生进行单独学习。
(二) 多通道体验的教学活动。对不同学科, 视听通道与手势/身体运动的最优连接方式存在差异。例如, 汉语和外语学习时, 大脑的视听感知适宜与语义性的手势/身体姿势相结合。而数学和音乐学习时, 身体与学习道具或设备的互动更为适合。教育者需要比较不同视听与运动方式的连接在具体学科学习中的效果, 把最优的学习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网络学习和学习软件的开发中。
(三) 多通道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者不仅仅承担传承知识的使命, 培养学生如何高效学习也是其重要任务。视听-身体运动学习方式的养成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着手。第一, 教育者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教师在讲授知识时的行为都被学生有意无意地模仿。为此, 教育者的语言性讲述配合相应的身体解释, 并引导学生身体进行相应的模仿并给予反馈;第二, 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学生采用多通道结合的方式完成记忆、 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有关学习内容;第三, 人机互动学习界面的结合。一些教育技术专家已经借助于可触平台开发出有关的学习程序, 以让学生在身体体验中增强其学习效率。因此也可以通过技术协助学生习惯于感知和身体运动的互动;第四, 系统的音乐教学如舞蹈或是弹奏乐器对学生手势和身体动作准确和熟练的表达有一定的训练效果, 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习场景中运用动作或身体进行理解和表达。
摘要:视听-身体运动教育强调视听通道知识与身体活动的意义连接对教与学的重要性。教育研究发现视听-身体运动的模式可以促进多学科的教与学。构建视听-身体运动的教与学需要创设多通道学习情境、设计多通道体验的教学活动和培养多通道学习的习惯等。
关键词:视听-身体运动连接,学习模式,具身化,学科
参考文献
[1]李悦.学前英语教学中身势语的实证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 2008 (S1) , 101.
身体模式 篇5
也许你要问了,那么什么是湿重呢?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判断我们的身体是处理湿重的状态呢?湿重都有哪些表现呢?湿重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呢。
夏季是最容易为湿所困,也最容易排出湿毒的季节,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你都可以和医生一起利用这个夏天抖落湿毒。
是什么导致我们身体的湿气重?
公安医院中医理疗科李岩博士解释,我们体内水的运化过程就像“烧开水”,水没开身体无法用,聚集在身体里成为“湿”;水烧开后变为水蒸气就能通行于身体上下、内外表里,真正滋养身体。
出现湿气重主要是下面的8个原因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的人通常活力不足。肌体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身体会比较低迷。
对策
保证睡眠时间,每天增加点体力消耗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运动少
出门坐车,上班坐在电脑前,没有体力消耗的身体代谢自然变慢,身体的运化能力随之降低,活力不足导致阳虚。
对策
运动生阳,尤其是能够让身体出汗的运动要把皮肤这扇“窗户”打开,借助运动产生的热量将湿气“蒸腾”出去。
3.办公室空调温度过低
由于夏季毛孔都是张开的,寒冷制造的一些寒湿会聚集在我们的身体里。
对策
把办公室空调的温度调节到25度以上,准备护腰和披肩,避免冷风侵袭身体。
4.肥甘油腻吃太多了
加之胃肠动力不足,就会阻塞经络成为能量垃圾。
对策
三餐从简甚至短期断食,多吃粗纤维,减少身体的运化负担。
5.便秘
最天然的排湿途径就是大小便,排出途径不畅会导致湿重。
对策
吃排湿食物,如薏米、红小豆、海带、紫菜等,绿豆汤也不错。
7.水喝得太多
可能表现为眼袋或腿肿,口渴还可能是心火。大量喝水增加肾脏负担,加重水肿。
对策
喝水的时候要小口小杯,可以用蔬菜水果等补水。
5个角度查看是否“湿气重”
1. 吃饭时,看食欲DD
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象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
专家点评: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自检脾胃功能,就能发现你是否脾湿。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我们吃到体内的各种食物和水液,把这些物质转化为能够被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大多数人在夏季湿热的环境中,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但也有一些人食欲不受影响,有较强的饥饿感,可是吃了东西后马上会有饱胀的感觉,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2. 清早洗漱时,看面色和舌苔DD
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态。健康人平时可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就可以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在夏季,脾湿的人常常感觉口内粘腻,面色晦暗,发黄。
3. 感觉一下,你的体态
饮食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明显增加?关节僵硬,起床时浑身酸痛?下肢水肿?
专家点评:湿气重的人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的人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4. 如厕时,看大便DD
大便稀烂不成形?大便基本成形但较软,而且大便完了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专家点评:确认是否脾湿,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大便。正常大便是香蕉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的大便就是脾湿的表现,说明身体消化功能异常。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白带量多,也是湿气的显现。
5. 工作时,看精神状态DD
是否有胸闷的感觉,想长呼一口气才舒服?感觉四肢或身体沉重甚至有浑身酸疼的感觉?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好象不灵活?有头昏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
身体模式 篇6
关键词:我校一、二年级学生;体能素质;体育;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31-02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隶属沈阳工业大学。该校现有学生近7 000人,学生生源主要以东北三省为主。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而学生的身体健康也备受国家教育部的关注。作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高等学校教育,要把关注学生的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完成学生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和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我国目前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学生的健康问题被广泛关注。因此,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探讨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改进今后的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一、二年级学生随机抽取400多人,每个年级各200多人,基本上男女对半,详细人数见表1。平均年龄20.4岁。
1.2研究方法
(1)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分别对男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和台阶测试;女生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和台阶测试。
(2)对所获取的数据依据《标准》中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电脑中进行常规处理。
2结果分析
抽样学生总得分分析:
(1)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根据测试最后得分评定等级,因而从抽样学生的总分平均成绩(表1)分析,抽取样本成绩显示成绩最高为97分,最低为54分(女生)。平均成绩79.6,整体处于良好等级(76分~85分为良好)。男女生成绩差异不明显。抽样学生成绩反映学生身体形态的身高标准体重值、身体机能中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指数、反映心功能的台阶试验成绩及身体素质中反映上肢力量的握力指数方面均处于“良好”水平。而身体素质中反映下肢力量、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全体学生仅处与“及格”水平,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下肢力量、爆发力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这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有密切关系。
(2)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及格率0.49 %,低于设计的比例以及全国平均值,同时也低于全国同龄人平均值,说明学生综合成绩较高,抽样男女生无差异。设计比例的及格率为23 %,而实测的比例为40.78 %,高出17.78 %,与全国总体值接近,女生比例高于男生,略高于同龄平均值。设计比例的良好率为50 %,而实测的比例为47.09 %,男生差距不大,女生略低。优秀率的设计比例为25 %,实测的比例仅仅为11.65 %,比设计比例少13.35 %,同时也低于全国总体平均值和全国同龄平均值,女生明显。抽样男、女生总平均成绩差不多,分别为77.63分和76.74分。男女生不及格率相等,良好率和优秀率男生均高于女生,男生已接近设计比例,而女生除及格率高于男生外,优秀率和良好率都低于男生。
表1抽样统计表
样本个数不及格率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平均数
设计比例2.002350.0025.00
全国学生总体12 208 9103.4440.4938.5817.45
全国男生6 445 0223.7742.5637.2116.46
全国女生5 763 8843.0838.2740.1118.54
全国同龄男生448 8932.1139.0144.9913.89
全国同龄女生389 4951.6236.446.615.38
抽样学生总体4000.4840.7847.0911.6577.18
抽样男生2000.4738.3549.0312.1477.63
抽样女生2000.4943.245.1511.1776.74
3措施与对策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学校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开足并上好体育课。积极推进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体育活动的安排上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校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的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体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修养、专业水平的提高,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优化体育课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兴趣,注意把运动强度大、体能消耗大的速度性、力量性、耐力性项目与技巧性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
(3)积极地与校团委、各学院、各学院学生会、团支部以及有体育爱好的老师、学生配合,利用他们的优势,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展丰富多彩地课外体育活动,使广大的学生自主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结束语
(1)本次调查测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掌握了学生体能素质的状况,为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2)对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学校各级领导应给予学校体育工作以足够的重视,加强督促和检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改善体育活动场所,学校也应该发动全校师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体育活动器材。
(3)体育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教法,更新教育观念,一切为学生着想。学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的管理培养,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Grade One and Two of Our School Student’s Health Shape ,
Physique Comparison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Zhang Yong
Abstract: This text is on the basis that investigate to grade one and two of our school student’s random sampling, carry on the test of physical stamina quality and statistics of the data index, analyse and research to its every index,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physical stamina quality, announce the present university student’s body question existing in the quality is developed, put forward the questio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in sports teaching in the future, offer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working reform of sports of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身体模式 篇7
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的原因众多, 包括缺少时间、缺乏动力、缺乏支持和指导不够、感觉尴尬、无助、缺少设施、便利身体活动的居住周围环境机会有限以及不了解身体活动的好处等。其中便利身体活动的居住周围环境机会跟城市规划的关系相当密切, 城市规划所形成的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 对此方面研究的现有成果也极少。
居住周边环境因素中, 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可造成广泛与深远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有住宅密度、民生设施便利性、公共设施可近性、街道连通性、步行与自行车的设施、美观、绿地等等, 这些普遍有助身体活动活跃的环境因子, 对于居住社区的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具有极大影响。如:Lida[1]在探讨建成环境与肥胖、身体活动之间关系的成果中, 发现街道连结性越高、或是更多的绿地有助于提升市民的身体活动量;Khl[2]发现公园旁土地使用越多样化, 对于身体活动的产生是越具有负面效益;Sandercock[3]认为住家附近有适合的健走场所可提升民众从事健走的意图……但国内以青少年为实证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 因而课题从现有成果的薄弱环节和热点出发, 以青少年为实证对象, 探讨居住周围环境对身体活动的影响, 其目的是为社会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规划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以洛阳、商丘、郑州、焦作城市12~17岁年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莫晓春提出的青少年定义, 2009) , 采取便利和立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 发放问卷316份, 收回291份, 有效问卷279份, 男163人, 女116人,
1.2 问卷的探索性分析
1.2.1 问卷的制定
参考陈丽玉[4]的研究问卷, 修订成研究所需要的《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 问卷有6个构面组成, 为住家附近活动设施 (包含2个条目)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 (包含6个条目)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 (包含3个条目) ;住家附近交通状况 (包含2个条目)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 (包含7个条目)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 (包含2个条目) 。研究区域以调研者居家为圆心, 半径为4公里的圆区域。
问卷每个条目按1~5级评分, 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
《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调研问卷》采用Robert[5]的研究问卷, 信、效度已被证实。主要了解青少年在过去七天内的身体活动情况, 分成休闲运动身体活动量 (休闲运动身体活动) 以及运输身体活动量 (步行与骑乘体力交通工具的体力活动) , 按1~5级评分。
1.2.2 问卷的信、效度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 经5位体育老师修订, 内容效度较高, 经SPSS20.0软件分析, Cronbach's Alpha为0.737, 信度达到统计学分析的要求[6]。
1.2.3 问卷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 经SPSS20.0软件主成分分析可知, KMO和Bartlett的检验值分别为0.817及P<0.001, 6个构面能联合解释变异量为64.832%, 22个因素负荷值都高于0.7 (建构效度较高) , 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
6个构面的负荷值及模型变量对应符号:住家附近活动设施 (F1) [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器材 (0.839) 、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地方 (0.816)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A1、A2。];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 (F2) [住家附近有很多绿色植被 (0.791) 、住家附近有许多有趣或美丽的事物 (0.789) 、住家附近空气较好 (0.743) 、住家附近很少垃圾 (0.794) 、住家附近人行道维护得很好 (0.711) 、住家附近街道维护得很好 (0.750) ,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B1、B2、B3、B4、B5、B6。];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 (F3) [住家附近有快捷方式可连结附近的街道 (0.770) 、住家附近有许多十字路口 (0.783) 、从住家附近走路到其它地方有很多不同路线可选择 (0.784) ,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K1、K2、K3。];住家附近交通状况 (F4) [有很多喜欢且可到达的地方 (0.829) 、住家附近交通很方便 (0.841) ,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W1、W2。];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 (F5) [住家附近步行或慢跑是安全的 (0.783) 、在住家附近运动我父母很放心 (0.768) 、住家周围的街道速限状况较好 (0.734) 、住家附近治安状况良好 (0.792) 、住家附近常看到许多人在运动 (0.800) 、住家附近很少有可怕的狗 (0.756) 、住家附近夜间照明良好 (0.820) ,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H1、H2、H3、H4、H5、H6、H7。];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 (F6) [住家附近有容易到达的公园、娱乐场所、电影院等休闲场所 (0.851) 、住家附近有容易到达的商城、便利店、餐馆等生活目的地 (0.879)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C1、C2。]。
身体活动量 (F7) :休闲运动身体活动量、运输身体活动量, 其代表符号分别为M1、M2。
1.2.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0.0和Amos20.0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式的拟合度
经统计分析可知:x2/df=1.278、RMR=0.054、RMSEA=0.032、GFI=0.917、AGFI=0.908、NFI=0.902、IFI=0.969、PNFI=0.777、PCFI=0.863, 表明模式的拟合度较好, 另外, 模式中数据也没有违反统计学估计。
2.2 住家附近活动设施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青少年住家附近的活动设施与其身体活动量有密切关系 (β=0.33, t=3.765) , 呈显著性影响, 表明青少年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多、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地方, 其身体活动量明显较运动设施少者高, 并且住家附近便利的活动设施也提高了青少年短时的身体活动频率, (根据访谈分析可知) , 此也说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能利用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或场地进行身体活动。董好杰[7]研究发现, 社区活动器材设备是影响青少年是否经常参与日常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 社区运动设施愈多, 环境运动场地愈多, 从事身体活动的时间也愈长。可见, 青少年家居附近活动场所的多寡会影响其身体活动的参与性, 同时也影响其进行身体活动的满意度, 适度数量的活动场地若能相配多样且功能良好的活动设备可提升其身体活动的参与意图[8]。
2.3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美化的周边环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 (β=0.35, t=4.856, 呈显著性影响) , 因为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 进而良性地影响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心理环境。根据调研可知:其一,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 为青少年呼朋引伴从事身体活动的行为创造了条件;其二,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 能增加居民休闲的频率, 也潜移默化的带动自家孩子伴随性的身体活动;其三, 青少年日常的短时休闲玩耍, 常选距家近的偏好环境, 其住家附近美观性的场所便是其首选。Ribro[9]指出住家附近优美的景观对居民身体活动有正向影响。Sallis[10]利用邻里绿化程度来探讨民众的身心健康, 结果发现绿化程度越高, 越会吸引人步行或骑乘自行车从事户外休闲活动, 因此绿化程度、美好的景观是促进人们从事身体活动的重要诱因。
2.4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交通状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交通状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有显着性影响 (β=0.30, t=3.752;β=0.27, t=2.779) 。根据调研可知:其一, 住家附近交通、街道的连通性愈高, 青少年愈便于联络运动伙伴, 进行身体运动;其二, 由于青少年属于求学阶段, 其日常生活范围均以住家范围以及学校为主要活动范围, 因此住家范围内以及学校周边交通如较便利, 也正增加了青少年运输性身体活动量;其三, 住家附近街道连通性及交通性较好, 越方便其到达日常生活、休闲或运动的目的地, 会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频率与时间。
2.5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呈显著性影响 (β=0.23, t=3.37) , 表明青少年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越高, 其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越大。根据调研可知, 父母很不支持自家孩子独自远离居家活动, 主要是考虑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性, 良好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 有助于父母支持自家孩子独自出门进行身体休闲活动, 另外,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越高, 其家庭性的身体活动频率也越高, 从深度访谈可知,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的运输身体活动量影响尤为明显, 因为良好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能增加青少年独自上、下学和做其它事宜的运输性身体活动量。黄晓霞、钱雯、尉敏琦等人[11]研究指出, 社区安全的环境有助于提升身体活动, 邻里环境治安良好、有安全方便的步道环境对居民从事身体活动有促进效果;Humpel[12]在研究中指出街道安全 (晚上有照明设备) 、住家附近步行或慢跑是安全的与成年女性身体活动有显著相关性, 介春阳[13]指出居民住家周围的街道限速状况较好, 有利于进行居民进行日常体力活动。
2.6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有密切关系 (β=0.24, t=2.526, 呈显著性影响) , 说明青少年住家附近民生设施越便利越能提升其身体活动量。Sarah[14]认为个人家庭与休闲设施的距离会影响身体活动, 休闲设施的使用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有锐减的现象, Kimy[15]访查191位青少年, 结果发现他们认为自家附近的休闲娱乐设施、公园、游乐场、商场等民生设施较多者, 会有较多规律性步行的行为。Nelson[16]研究发现, 控制个人背景变项后, 指出距离公园绿地或休闲设施越近, 会增加民众造访的机会且有效减少肥胖发生机率, 陈丽华[17]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研究, 发现住家附近民生场所越多, 越能促进中等费力的身体活动, 研究也显示81.64%的青少年徒步前往活动场所, 8.59%的青少年骑自行车前往, 可见民生场所的可近性与方便性, 会降低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障碍。
3 建议
(1) 把社区人口与休闲、运动设施的数量规划为合适的比例, 避免人口愈集中, 愈凸显相关设施的不足。然而目前我省学制采取学区制, 多数青少年就读于住家附近的学校, 因此通过与学校的合作, 建立小区型的运动中心, 可使在人口稠密集中的地区, 也能提供适当的休闲运动相关设施。
(2) 城市设计要包含好的街道便捷性、减少交通安全疑虑并且增加人行空间以及开放空间的留设, 建议未来的城市发展朝大街廓的基地发展, 留设适量的人行空间以及开放空间, 将开放空间提供为身体活动设施使用, 并且基地的地面层的部分, 划设人行及自行车道路穿梭于其中, 增加步行以及骑自行车的便利性。
(3) 建立环境优美的社区及美化城市道路, 目的是营造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环境因素。如, 增加绿地面积, 建立层次性绿树面积, 及时清理社区垃圾, 整洁人行道地面, 等等。以降低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障碍。
(4)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 是保障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议政府和社区共同而具体的治理社区安全环境。如街道速限、建立区域运动群体, 设置明亮的自觉街灯等。另外, 城市要规划到达民生设施的便捷途径。
(5) 对于需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身体活动目的地的青少年而言, 距离大众运输站越近, 越会促进青少年从事身体活动的机率, 因此增加大众运输站的设置, 增加青少年到达身体活动地方的便利性。或者配合土地使用部门的策略建立小区型运动中心, 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身体活动地点的需求, 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
(6) 由于青少年属于求学阶段, 其日常生活范围均以住家范围以及学校为主要活动范围, 因此住家范围内以及学校周边土地使用过于混合或混乱, 使得青少年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城市活动过于复杂, 会造成安全上的疑虑或进行身体活动的阻碍, 因此政府必须适时地检讨青少年住家周围以及学校周边土地使用项目, 删除或迁移不适当的使用项目。
摘要:为探索青少年家居周围环境对其身体活动量的影响力度, 运用问卷调研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279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住家附近的活动设施 (β=0.33, t=3.765)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 (β=0.35, t=4.856)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 (β=0.30, t=3.752) 、住家附近的交通状况 (β=0.27, t=2.779)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 (β=0.23, T=3.37)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 (β=0.24, T=2.526) 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有显著性影响。并针对土地使用部门、城市设计部门以及大众运输部门提出了城市规划策略。
身体模式 篇8
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脑梗死患者140例,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度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均经CT或MRI确诊。其中男87例,女53例,年龄65~81岁,平均(65.2±7.8)岁。病程5~21年,平均(10.2±5.1)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面对突如其来的重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特别是伴有肢体或语言障碍的患者,不良心理更明显。护士要察言观色,掌握好沟通技巧。比如可以根据患者的职业及年龄给予尊敬的称呼,让患者感到被尊重,满足其社会心理需求。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掌握好距离,控制好声音大小,勿让患者觉得被嫌弃、被忽视。勿过于频繁打断患者,勿表现不耐烦。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者,可让其通过书写或手势自我表达,与其沟通时更要耐心、更要细致,以免让其脆弱的心灵再次受伤。同时,要了解其个人经历、兴趣爱好、家庭情况、职业等,这样有利于沟通时投其所好,从而对医护人员信任。此外,要指导家属给予关爱及鼓励,莫让患者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而悲观消极。(2)健康教育: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根源在于对疾病认知的空白,因此要及时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发展、临床症状、危害、预防等,促使其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另可将相关知识做成小册子或视频发给患者,进一步加深患者的认识。对于文化程度低者,护士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别让患者“雾里看花”而更惶恐。(3)功能锻炼:近年来,康复训练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48 h后就可进行功能锻炼[2]。也有学者主张入院当天就进行功能锻炼,原因是越早锻炼肢体功能恢复越好[3]。我们的做法是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以免引发并发症。首先,指导患者摆放好良肢。让患者保持肩关节外展、外旋,前臂伸直,手指伸开。此姿势可对抗痉挛,且能保护肩关节和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其次,肢体活动训练。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肢进行轻柔的按摩及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防肌肉萎缩。协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将背部垫好软枕,髋关节屈曲90°,练习起做。侧卧时,根据侧卧在健侧还是患侧选择不同的肢体摆放方式。若健侧卧位,将偏瘫侧用软枕支撑在患者前面,健侧下肢前屈髋屈膝;若患侧卧位,患肩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上,健腿屈曲向前,患腿微曲在后。病情稳定且在医生同意后可进行下床活动,先进行步行后进行上下楼梯。注意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对患者的微小进步要给予鼓励,让患者看到希望。进行功能锻炼时必须要陪同。(4)语言锻炼:语言是人类表达自我的主要方式,当患者失语后会因别人无法准确理解自己而加重不良心理。研究表明,语言康复训练可恢复50%~60%的语言功能[4]。因此,护士要多与患者交谈,从简单的字开始耐心教,慢慢过渡到句、段。发音时让患者看口型模仿,多遍练习。练习过程要耐心,多鼓励,让患者逐步恢复信心。(5)饮食指导:脑梗死的发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近年来发病率增加的主要诱因。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限盐、限脂肪,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此外,可以为患者制定菜单,让家属有据可依。
相关指标:肢体功能采用NIHSS评分标准中关于上、下肢运动的标准,于护理前后进行评定,总分10分,得分越高障碍越严重;生活质量采用MBI指数评定,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证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强,于护理前后进行评定。
统计学处理:统计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上、下肢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相当,护理后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数存在肢体及(或)语言障碍。当疗效不明显时,他们内心波动更大,甚至排斥治疗。大量研究证实,适时、适宜的全面护理能够促使脑细胞复活,恢复一定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笔者认为出现以上结果与以下原因有关:(1)心理干预能够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这样可减少应激源,从而提高疗效;(2)健康教育能够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正确对待疾病,避免胡思乱想;(3)肢体及语言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尽早恢复,让其重塑信心;(4)饮食指导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诱因,维持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朱镛连.加强神经康复学的研究工作[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31(4):195.
[3]司惠芳.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13.
身体模式 篇9
大多数“肥胖型”大学生并不讨厌上体育课, 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其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 甚至不愿上体育课。一是生理上的原因:由于其自身身体的负担较大, 稍微体育活动就容易出现气乏无力或其他的不适现象, 因此“肥胖型”大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比较懒散;二是心理上的原因:大多数的肥胖生都有较强的心理自卑感, 害怕达不到老师对技术动作的要求而被其他的同学嘲笑, 所以表现出不想动或不愿动的现象。这样的“恶性循环”即导致了其身体素质及身体机能逐步下降。
二、“阶梯式教学模式”概念的界定
阶梯式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定几个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素质情况自主选择目标进行学习, 并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教学目标, 即由低难度目标向高难度目标递进的学习方式, 直到达到教师最终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阶梯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阶梯式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通过实现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有兴趣和无兴趣产生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感兴趣的活动, 学生可以持久集中注意力, 学习时积极主动, 即使碰到困难也会通过努力去克服。而没有兴趣则会使学生情绪低落, 注意力不集中, 感到厌倦。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 能否调动不同素质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成功体验, 是激发他们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阶梯式教学模式遵循这一规律, 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都能体验到实现目标的喜悦, 从而使肥胖生愿意参与体育运动, 喜欢上体育课, 进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四、我校阶梯式教学模式激发“肥胖型”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实践
1、实践对象及时间
针对吉林化工学院本科2010级、2011级学生进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从中筛选出“肥胖型”大学生, 进行分班教学, 配备单独的体育教师, 利用平时的普修课时间进行教学与指导。
2、实践内容
以50米加速跑、1000米 (男生) 或800米 (女生) 返复跑、台阶跳、仰卧起坐 (女生) 、俯卧撑 (男生) 、2分钟连续蛙跳、引体向上 (男生) , 推实心球、计时跳绳等组成的运动处方进行教学, 主要锻炼学生的速度、耐力、灵敏性、上下肢力量及腰腹力量。
3、实践方法
(1) 因材施教, 体验成功
阶梯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目标, 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根据自身素质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教学目标, 同时达到自身的学习目标并
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既解决了素质好的“吃不饱”和素质差的“消化不了”的矛盾, 又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这样通过不断尝试不同难度的练习目标, 肥胖生不仅提高了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及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体育运动的技能。
(2)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 阶梯式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需求和尊重学生的选择, 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进行学习,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都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同时避免了因无法达到目标而遭到其他同学嘲笑的尴尬, 因此所有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非常认真和投入。例如引体向上项目, 教师可给学生设立三个目标:目标一数量为3个、目标二数量为5个、目标三数量为7个。肥胖生可选择相对容易掌握的目标一先进行学习和练习, 通过自身的努力, 既避免了因无法达到较高难度的学习目标而被其他同学嘲笑的尴尬, 同时还让肥胖生体会到只要自身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能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 因此会激发肥胖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自信心。
(3) 激发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肥胖生来说, 他们的学习尤其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帮助。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肥胖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 学习态度消极, 这与体育教师对肥胖生关心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关系。阶梯式教学模式能调动不同素质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不同素质层次学生的兴趣, 让每个学生都愿学、乐学、会学, 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在愉快的氛围下展开,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五、总结
身体锻炼对高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 篇10
社会进步与发展唤醒了人的自尊意识,自尊是社会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1],很多具体研究表明,自尊对于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2]。因此,要想提高目前高中生整体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对高中生身体自尊现状了解和影响因素探讨研究是重要的突破口。
目前,国内对身体自尊的研究不少,但身体锻炼对高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研究却不多。因此研究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情况,对于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身体自尊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假设:
(1)不同性别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
(2)不同身体锻炼持续时间对高中生的身体自尊有显著影响。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35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25份(其中男75人,女50人),有效率为92.59%。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国内外相关身体自尊、身体自我概念的有关文章和期刊杂志,整理他人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
2.2.2 心理测量法
使用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调查中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该量表共包括70个题目,11个维度,采用六点制评分。该量表11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都比较理想,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通过主成分因素分析,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对问卷内题目与分量表之间的相关检验等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3]。
一次锻炼持续时间的调查是利用问卷目录调查(时间段1为小于30分钟,时间段2为大于等于30分钟且小于1小时,时间段3为大于等于1小时)。
2.2.3 数据收集与处理
问卷的施测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现场指导被试者填答问卷,被试者填好后当场回收。
本研究回收所有问卷数据均运用SPSS17.0、Excel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自尊各指标的性别差异分析
如表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身体自尊的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身体力量和身体耐力维度上,男女生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从均值比较可以看出,在身体自尊的身体协调、体育活动、身体肥胖、运动能力、整体身体、身体外表、身体力量、身体灵活、身体耐力和自尊等维度上,男生都高于女生,在身体健康维度上女生则略高于男生。总体来说男生的身体自尊整体水平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比男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不满。
这与薛林峰、徐金尧[4]及江玉华[5]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原因可能是,女生青春期发育比男生早且外形变化更明显,这让女生在心理上难以马上接受,甚至产生羞耻或抗拒的心态。另外社会对女性的身体外貌要求也比对男性的要求高,从而使女生更关注自己的身体且容易产生不满。传统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就是温柔、安静,所以部分女生会不自觉地朝这个方面去要求自己。多数女生只是在体育课时按老师的要求做一些运动,更有一些女同学连上体育课都向老师请假,以逃避做运动,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非常少。这些可能都是导致女生在以上几个维度评分偏低的原因。因本研究的结果男高中生与女高中生身体自尊差异显著,所以本文假设1成立。
注:P<0.05,显著,用*表示;P<0.01,非常显著,用**表示;下同。
3.2 身体自尊各维度与锻炼持续时间之间关系分析
表2是身体自尊各维度与一次锻炼持续时间的方差分析,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在身体自尊的身体健康、身体肥胖、整体身体、外表、自尊等维度上没有差异。在身体协调性、体育活动、运动能力、身体力量、身体灵活性、身体耐力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注:P<0.05;显著;P<0.01;极显著
如表3所示,通过一次锻炼持续时间段的多重比较发现,时间段2、3与1在身体协调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时间段2、3与1在体育活动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时间段1与3在运动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时间段1与3在力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时间段2、3与1在灵活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时间段2、3与1在耐力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且表现为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分值越大。已有研究表明长期持续的身体锻炼对身体自尊有显著影响[6],但对于一次性持续时间的研究尚未发现。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长短对学生的身体自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越长的学生,其愈热爱运动,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愈加自信,从而使自己的整体自尊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而反过来,学生通过增加锻炼时间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运动能力,而更加自信。但就个人而言,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不能过分勉强自己,因为并非一次锻炼持续的时间越长就一定越好,过长时间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运动损伤等,反而会使运动者精神萎靡、不够自信,从而不利于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因本研究的结果不同身体锻炼时间对身体自尊影响不同,所以本文假设2成立。
注:一次锻炼持续时间:1小于30分钟,2大于等于30分钟且小于1小时,3为大于等于1小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不同性别高中生身体自尊存在差异性,女生的身体自尊显著低于男生,女生比男生对自己的身体有更多不满。
2.高中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身体锻炼的持续时间长短等对学生的身体自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锻炼时间对高中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不同。
4.2 建议
1.增加健美舞蹈等塑身柔美的课程。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比男性承受着更多的来自身体外表方面的压力,她们对身体外表的不满普遍存在;同时,社会对女性强调的是外表美、形体美,而一般体育运动提高的仅仅是身体能力、身体素质等内在身体状况,而且经过一般体育锻炼后的健壮等往往与流行的“女性美”标准不符。而健美舞蹈等就不同了,通过练习可体现女性的柔美身型。
2.适当增加课外活动时间。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功课繁重,所以也减少了他们自主锻炼的时间。高中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自尊和认知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学生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趋于下降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对高中生的身体自尊和心理健康应加倍关注,体育课及活动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自尊的一大途径,教师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加教师的成功评价和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水平,并在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丰富的反馈信息,从而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学生身体自尊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身体锻炼对高中生身体自尊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中女生的身体自尊显著低于男生;不同锻炼时间对高中生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也不同。研究结果对改善高中生身体自尊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身体锻炼,自尊,身体自尊,高中生
参考文献
[1]张灵,郑雪,温娟娟,等.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23-130.
[2]Z HONG,P VEACH,F LAWRENZ.Psychosocial predictors of Tai-wanese secondary students’self-esteem[J].The Alberta Journal ofEducational Research,2004,4:430-446.
[3]杨剑.PSDQ的介绍与修订[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l):83-86.
[4]薛林峰,徐金尧.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916,917,920.
[5]江玉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与抑郁水平影响的调查[J].体育与科学,2009,(5):80-82.
直面“用身体写作” 篇11
采访人:本刊记者 老圈
时间:2003年9月12日
地点:庆阳市西峰区汪忖芝的家
汪忖芝,女,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邵家寺村人。13岁那年,父母离异,汪忖芝被迫辍学,边放羊边读书,自学成才。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两部。
关键词:身体写作 经验 真实
摘要:当写作越来越成为一种作秀时,有关女性写作,连同它的一切隐喻渐次浮出水面,“美女作家”“妓女作家”一时成为时髦。这种“裸露癖”与“窥私癖”勾结后形成的趣味导向抑制了读者的判断力。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无病呻吟”或者“假高潮”。对于长得还算不错的女作家汪忖芝来说,写作不论怎么说,还是一种经验,只有经验真实,才会抵达真正的真实。
谈话记录:
[农村女孩方雪琴八岁那年,受奶奶影响,对剪纸和刺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她的成长,这两样活计日渐成为她痴迷的艺术追求和谋生的手段。后来由于家庭贫困、母亲多病等原因,方雪琴不得不辍学,与一个叫黄东东的青年结了婚。黄东东的冷漠、无能和任性,让他无法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在黄东东因抢劫而入狱后,终获解脱的方雪琴又嫁给了有事业心的李占刚。本以为从此生活可以很美好,不料几年之后李占刚与一个美丽多情的富商之女陷入情网。为了自己的尊严,方雪琴还是毅然与丈夫离了婚。已为人母的方雪琴,为了抚养儿女,经人撮合与一个比她大17岁的男人认识了。那个男人向她说出了世界上最美好、最动听的语言,他们同居了。可这个靠一张嘴闯天下的男人,并没有给她带来生活的实惠,反而把她推进了监狱。方雪琴一次又一次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但在最最无助的时候,她依旧实施着她的伟大计划:办一个民俗艺术展;把儿子抚养成大学生。
方雪琴是汪忖芝长篇小说《黄土女女》的主人公。]
老圈:在采访您之前,对您的了解只有两条:一、知道您家的电话;二、知道您写了几蛇皮袋的小说底稿,其他的情况一概不知,您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汪忖芝:我叫汪忖芝……
[听着她有一搭没一搭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看着窗外斑斑驳驳洒落进来的阳光,老圈突然好像置身于“留声机 旧上海”的背景中,眼前渐次浮出几个画面。
画面一:有关逃跑。
字幕:汪忖芝13岁那年,父母离异,妈妈回了娘家,留下他们兄妹5人,和爸爸一道守着70多岁瘫痪在床的奶奶。一家人为吃饭发愁,爸爸想不出个更好的办法。
对白:
爸爸(愁眉紧锁。突然掐灭手中的烟,声色俱厉):从今天起,你就别上学了,回家来给我们做饭。
汪忖芝(收拾好书包正准备上学。听到爸爸的话,怔了一下,然后大哭):哇。
字幕:在这里,贫困是最让人揪心的事,这使汪忖芝从小就下定决心要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可父亲一声令下,小忖芝肝肠寸断啊。可她又怎么会甘心呢?
镜头1:(鸡叫头遍的时候,汪忖芝终于想清楚了一条出路:找妈妈去。在她年少的心里仍然埋藏着念书改变命运的梦想):汪忖芝悄悄地爬起来,轻轻地摇醒妹妹,带上书本,蹑手蹑脚地出门。
镜头2:星星,像睡意惺忪的眼睛;大山,黑巨人一样冷漠地肃立着。两个孩子,手牵手在画面深处独行着……一直到红日初升,再到暮色降临。
镜头3:星星又一次出现在天边的时候,她们终于扑到了妈妈的怀里,哭嚷着:妈妈,我要念书,我要念书。
画外音:可是,妈妈又有什么办法呢?可怜的小忖芝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逃跑后,不得不接受辍学这样一个现实。
画面二:有关读书。
镜头1:(镜头移动。画外音是朗朗读书声:羊,许多羊……女孩,小女孩……):
羊。许多羊。许多羊在山坡上吃草。
女孩,小女孩。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女孩坐在羊群附近看书。
镜头2:昏黄的煤油灯下,一个小女孩趴在土炕上看书,一不留神,煤油灯的火苗燃着了她额前的刘海,腾起一丝青烟。熟睡在一旁的奶奶显然被一种焦糊味弄醒了,她力图翻个身,但没有成功。她猛烈地咳了两下,颤颤巍巍地说:死丫头,煤油这么贵,快,快把灯熄了,造孽,你真是……
镜头3:黑暗,长时间的黑暗。
字幕:汪忖芝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尝试写作。
镜头4:舅舅翻看她的一沓沓“作品”,眼里噙满泪水。
画外音:自那以后,舅舅经常给她送一些书来,其中不乏中外文学名著。许多年后,当汪忖芝成为名重一方的作家时,她也会想起当初舅舅对她的帮助与鼓励。
画面三:有关写作,有关生活。
镜头1:白天,不同身份(用不同装扮表达)的汪忖芝依次闪动在农家大院、集贸市场、酒店的老板椅上、南国某市的站台、出租屋的楼下……
镜头2:黑夜,汪忖芝永远都在坚持读书、写作。无论是在煤油灯下、月光下、昏黄的电灯下,还是在日光灯下,精致的发出紫色光芒的小台灯下……
画外音:汪忖芝19岁那年就嫁为人妇。为了生计,她给人打过工,跟丈夫开过酒店,生意一度十分红火。不论生活经历几多变迁,惟一令汪忖芝放不下的就是:写作、写作、写作。正如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黄土女女》主人公方雪琴在不断的磨难中从剪纸和刺绣中找回慰藉一样,汪忖芝需要的也许只是一种排解方式写作。
老圈:(还没从故事中回过味来的老圈,语言多少显得有点生硬):为什么要和老公离婚?
汪忖芝:不合适。
老圈:一个人多长时间了?
汪忖芝:一个人?一个人什么意思?
老圈:一个人,一个人就是单身。
汪忖芝:2000年,01年,02年……快3年了吧。
老圈:还是再聊聊写作吧。如果硬要把你的《黄土女女》归个类,我看应该划入“乡土小说”。在流行“用身体写作”的今天,你觉得《黄土女女》的市场空间在哪里?
汪忖芝:市场空间?如果你指的是读者群,我觉得只要认真对待生活,而不仅仅是飘浮在生活表面的人都会喜欢我的小说。如果你指的是赚钱,我觉得还是路遥的一句话说得对:作家写稿赚钱,有如卖血。不论怎么说,在我这前半生的经历中,能赚钱的事也做过不少,但现在,你看看(自嘲地环顾四周,以示家贫)。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为了写作,放弃了好多事情,而放弃好多事情后,使我更加觉得离不开写作。
老圈:也就是说,写作已经不自觉地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汪忖芝:对。我欣赏路遥那样的作家。以前读《平凡的世界》,每读一遍,掉好几次眼泪。
老圈:生活已如此沉重,为什么还非要在心口上剜一刀,负重前行呢?
汪忖芝:写作过程本身是令人痛苦的,你想想,大热天,一个人闷在屋子里,而外面世界如此喧嚣,如此诱惑,何况同时我还要照顾我的两个儿子。但书写的同时又伴有强大的表达的快感,有点“痛并快乐着”的意思。
老圈:谈谈“用身体写作”。
汪忖芝:写作说到底还是一种经验,阅读就是用经验寻找经验的过程。“用身体写作”我觉得本身也是一种力图使经验抵达真实的尝试。一件事,你经历了,而要让读者觉得这是真的,这很容易;而一种情绪、一种生命状态你经历了,要让读者觉得这是真的就需要你的真诚。为什么呢?一、读者没那种情绪经验,你说出来了他也不大明白;二,情绪是作者生造出来的,比如说“人生如梦”这句话,谁都说,但真正体悟到“人生如梦”的并不多。我有一次,那时我开的酒店快要破产了,与丈夫也处于离婚的边缘,可谓事业、婚姻遭受到双重的失败,我就哀叹“人生如梦”,可吞了好多安眠药片后又不想死了,所幸被人发现救下来了。事后想想很可笑,如果真想透了人生,你就不会死了。
“用身体写作”,这“美女作家”,那“妓女作家”,许多作品犹如女大学生写作文,一张口就“噢,别捏我,疼”,在他们眼里,什么都可以“造”出来,什么都成了易碎品。
老圈:“无病呻吟”或者“假高潮”的意思。
汪忖芝:有点。
如何提高身体柔韧性和身体协调性 篇12
一、腿髋部柔韧性的训练方法
(一) 正压腿
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的柔韧性。
具体方法:面对横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 一腿提起, 把脚跟放在横木上, 脚尖勾紧;两手扶按在膝关节上, 两腿伸直, 腰背挺直髋关节摆正, 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两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都要伸直;上体向前、向下压振时腰背要直。压振时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颌触及脚尖。
(二) 侧压腿
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内侧肌肉的柔韧性。
具体方法:侧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 一脚支撑, 另一脚抬起, 腿跟放在横木上, 脚尖勾紧;两腿伸直, 腰背保持直立, 髋关节对前方, 然后上体向放在横木的腿侧倾倒压振。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直立向侧、向下压振;压振幅度逐渐加大, 髋关节一直正对前方。
(三) 后压腿
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前侧肌肉的柔韧性。
具体方法:背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 一腿支撑, 另一腿后举起, 脚背放在横木上, 腿和脚背都要伸直, 上体直立、髋关节正对前方, 上体向后仰并做压振动作, 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 支撑腿直立且全脚着地站稳;挺胸、展髋、腰后屈;后压振幅度逐渐加大。
(四) 前压腿
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和髋关节的柔韧性。
具体方法:练习者一腿屈膝支撑, 另一腿向前伸直, 脚跟触地, 脚尖勾紧上翘, 踝关节紧屈;两手抓紧前伸的脚, 上体前俯;两臂屈肘, 两手用力后拉, 同时上体尽力屈髋前俯, 用头顶和下颌触及脚尖。略停片刻后上身直起, 略放松后接着做下一次。两脚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挺胸直背, 塌腰前俯;挺膝坐胯, 屈髋触脚。
(五) 仆步压腿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内侧和髋关节柔韧性。
具体方法:两脚左右开立, 左腿屈膝全蹲, 全脚着地;右腿挺膝伸直, 脚尖内扣, 尽量远伸。然后, 上体不起来;将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 成另一侧的仆步。可一手扶, 另一手按另—膝, 向下压振。亦可两手分别抓住左右脚, 做向下压振和左右移换身体重心的动作。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 下振时逐渐用力, 左右移动时要低稳缓慢。开胯沉髋, 挺胸下压, 使臀部和腿内侧尽量贴近地面移动。
(六) 竖叉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前后侧和髋部柔韧性。
具体方法:两腿前后分开成一条直线, 前腿的脚后跟、小腿腓肠肌和大腿后群肌压紧地面, 脚尖勾紧上翘, 正对上方;后腿的脚背、膝盖和股四头肌压紧地面, 脚尖指向正后方;髋关节摆正与两腿垂直, 臀部压紧地面。上体正直。可做上体前俯, 压紧前面腿的前俯压振动作、亦可做上体后屈的向后压振动作, 增大动作难度和拉抻幅度, 动作幅度由小到大, 逐渐用力。
动作要点:挺腰直背, 沉髋挺膝;前俯勾脚, 后屈伸踝。
(七) 横叉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内后侧和胯关节柔韧性。
具体方法:两腿左右一字伸开, 两手可辅助支撑;两小腿的后侧着地, 压紧地面, 两脚的脚跟着地, 两脚尖向左右侧伸展或勾紧胯充分打开, 成—字形。可上体前俯拉长腿后侧肌肉并充分开胯;亦可上体向左右侧倒, 充分拉长大腿内后侧肌肉并增大胯的活动幅度。
动作要点:挺腰立背, 开胯沉髋;挺膝勾脚, 前俯倾倒。
二、腰部柔韧性的练习方法
(一) 前俯腰
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
具体方法:并步站立, 两腿挺膝夹紧, 两手十指交叉, 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及腰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 髋关节屈紧, 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 使胸部贴紧双腿, 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 用两手心触及两脚外侧的地面, 增大腰部伸展时左右转动的柔韧性。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直立, 挺胸塌腰, 充分伸展腰背部, 胸部与双腿贴紧。
(二) 后甩腰
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后运动的柔韧性。
具体方法:并步站立, 练习时一腿支撑, 另一腿向后上直腿摆动。同时, 两臂伸直, 随上体向后屈做向后的摆振动作, 使腰背部充分压紧, 腰椎前面充分伸展。
动作要点:后摆腿和上体后屈振摆同时进行;支撑腿, 膝伸直, 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
(三) 腰旋转
主要用来练习腰部的左右旋转幅度。
具体方法;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 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以髋关节为轴体前俯, 然后以腰为轴, 使上体自前向右 (左) 、向上再向左 (右) , 做顺时针 (或逆时针) 旋转;同时, 双臂随上体做顺时针 (或逆时针) 的环绕动作, 以增加腰部旋转的幅度和力度。
动作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 速度由慢到快, 使腰椎关节完全得到活动、伸展。
三、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
第一, 腿部和髋部的主要练习方法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扳腿, 让同伴握紧自己的脚, 做正扳、侧扳、后扳等助力拉伸动作, 也可采用各种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进行横叉或竖叉练习时, 同伴或教练员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 助其用力, 达到伸拉的目的。
第二, 腰部的被动练习法主要是利用压桥法。同伴或教练员用自己的双脚顶住或踩住练习者的双脚, 用双手拉住练习者双臂或双肩, 用力使练习者的双肩后部尽量靠近两脚跟, 使练习者的腰椎关节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缩, 增强腰部的柔韧性。
协调性训练由于是一种强化训练, 所以在准备期与锻炼期中必须打好基础, 在调整期与比赛期中就没有专项的协调性训练。以训练强度70%频率每星期三次为宜, 如:
1. 纵跳。
2. 前后跳。
3. 侧跳。
4. 方形跳。
5. 转向跳。
6. 跳跃转向。
7. 侧向交叉步。
8. 手脚反向动作。
9. 站蹲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