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运动能力

2024-09-21

身体运动能力(精选11篇)

身体运动能力 篇1

现代足球攻防对抗中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多, 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占得优势的。由于足球运动有着场地大、运动量大、动作复杂多变等特征, 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障。

一、攻防对抗中身体接触的重要性

身体接触在足球比赛中是很常见的现象, 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头, 肩膀, 四肢以及躯干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对手有着身体接触。根据《足球竞赛规则》的内容, 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身体接触。如果总是被动地去与对手进行身体接触, 那么就会出现被压迫着踢球, 失去场上的主动性。在欧洲一些国家, 很多教练员要求自己的队员主动去和对手身体接触, 当然这种主动的身体接触是在合理范围内的。他们就是利用自身良好的身体素质, 崇尚“压迫式”的打法, 在全场进行大范围的身体接触。

二、身体素质对身体对抗能力的影响

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 在比赛中身体对抗的合理运用也是在比赛中取得主动权的战术之一。身体对抗能力的实施又与身体素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而身体素质又包括速度、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爆发力、弹性和耐力几个项目。身体素质与人体完成各项活动、适应外界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是掌握运动技术、实施身体对抗的基础。

(一) 速度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速度是大场地足球比赛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在防守对方反击和自己反击的时候, 速度快的球员同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反击时一个长传过去, 因为是反击所以对方的后场肯定有大片的开阔地, 传球的人可以尽量地高一些深一些, 球也更容易过对方后卫的顶, 因为有速度快的人, 传球即使传大了他也可以追上, 而且也不用顾及球员是否能拿到球而因此冒着被对方后卫头球拦截的危险, 可以放心大胆地让自己的球员和对方后卫拼速度, 而对方会因为对手有速度狂人, 在进攻的时候会有所顾及, 因此有一个速度奇快的攻击手, 无形中也会减轻自己的防守压力。

(二) 力量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力量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一般包括最大力量 (单纯力量、绝对力量) 、速度性力量 (爆发力) 、耐久性力量 (力量耐力) 等。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来提高不同形式的力量。当然这个力量可以分很多, 比如腿部力量, 腰部力量, 上身的力量等等。不同肌肉群的力量和协调性是不一样的。没有足够的射门力量, 就会使得球速不足, 即使角度再刁钻也会被门将接到, 比如大多数业余球员面对一个职业的守门员的话, 在禁区外射门可以说是没有可能进球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力量不足, 导致球速过慢。而对抗时候身体的力量是绝对重要的, 很多球可能你的位置会稍微好一些, 但是由于身体的对抗不足, 还是会导致你失去控球权。而腰部力量可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对于射门、对抗、弹跳等, 都是必须的。

(三) 柔韧性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身体的柔韧性直接关系到你做动作的舒展程度, 以及你对于球的控制力。身体柔韧可以让身体充分打开, 而且关节也特别灵活, 这样就使得你在拿球和控球的时候要比一般人更加游刃有余, 对于弹跳, 拼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很多可能别人碰不到球的位置, 或者做不出的动作你都可以完成。比如齐丹, 他的身体柔韧性是特别突出的, 所以他对于球的驾驭能力要比一般人强, 动作也会做得很舒展潇洒。

(四) 协调性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在足球运动中, 协调性是非常重要的, 他会影响球员对球的驾驭能力, 主要是人球结合的好坏和协调性有相当大的关系, 如果你的协调性好, 那么你在控球, 接球的时候动作就不会显得很僵硬, 接球以后的调整也会很迅速, 如果你的协调性不好, 你做的动作会比别人慢。就像平时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样, 有些人处理球的能力很强, 而且速率和动作很快很协调, 但有些人的动作和身体姿势怎么看都觉得别扭。同样协调性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你的跑动速度和弹跳高度。

(五) 爆发力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在这一项目上最突出的运动员莫过于罗那尔多了, 即使是原地启动都要比很多人跑动中的加速还快, 他的瞬间加速能力比谁都强, 而比赛的时候遇到这样的对手, 可以说是一场恶梦, 因为根本就不能用常规的方式去防守。

(六) 弹性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这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弹跳的时候, 有的人连续跳跃的能力非常突出, 他们甚至没有什么膝盖的弯曲就能跳很高, 这些人的肌肉群的柔韧性, 协调性和爆发力要比一般人好, 特别是黑人。

(七) 耐力对对抗能力的影响

耐力是机体长时间工作克服疲劳的能力。耐力是相对疲劳而言的, 运动中的疲劳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感觉的、心理的和运动器官的疲劳等, 不过, 所有疲劳最终与机体能量供应系统和与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有关。所以耐力的培养, 首先应以运动所需的能源储备与供应为基础, 提高心肺功能, 提高耐乳酸等抗疲劳的能力。对于青少年的耐力训练应注意全面打好基础, 从有氧耐力入手, 根据其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 众所周知, 九十分钟的比赛, 耐力越好那么对于后阶段比赛的控制越有力, 耐力不好的话, 即使技术再好, 到了下半场时动作质量也会降低, 失误增多。

以上简单论述了现代足球运动中的身体对抗能力。通过对身体素质中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爆发力、弹性、耐力的结合, 分析了足球比赛中身体对抗的重要性, 实用性以及对身体对抗技术的运用, 使大家在足球比赛频繁的身体接触中学会合理地使用身体进行对抗。

身体运动能力 篇2

长跑运动员身体形态

通过对许多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及资料观察表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身高与体重比值偏小。一般中跑运动员男身高1.75一1.82m,女1.65一1.70m;长跑运动员男身高1.68一l.72m,女1.60一1.65m。中跑运动员的身高略高于长跑运动员,体重两者相似,男子基本上在55一65kg,女子在52一60kg。我们从儿童、少年中选拔运动员,一般是:身体比较修长,匀称,肩宽胸厚,骨盆较窄,膝关节和躁关节围度较小,足弓弯曲度较大,小腿比大腿略长,肌肉纤维细长,而且线条清晰并富有弹性。

春季运动长身体 篇3

春季运动好处多

增强免疫力:春天户外锻炼,可吸入更多的氧气和负离子,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明显减少一年中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

排毒:出几身臭汗,把攒了一冬的毒素都排排,顿时觉得浑身轻快啊!

长高:春天啥都开始长,咱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呢!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春季长得最快了。春天孩子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也多,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也最高,能促使维生素D被人体吸收哦!所以,春季多出去活动,孩子也能“拔拔节”。

找到适合孩子的运动

快走:跟孩子一起快步行走,一起呼吸新鲜空气,放飞收藏了一冬的心情,更是亲子交流的好时光!

骑单车:孩子小,就在后面加个座,带着孩子骑;孩子稍大些,可以一起骑。踩着脚踏车,穿越像画卷一样美妙的风景,这不仅是一种健身运动,更是一种心灵放逐的愉悦!而且,紧握车把用力蹬单车时,实际上也在穴位按摩呢!

登山:山中的空气异常新鲜,可以增强肺活量和心脏的收缩能力。山间道路坎坷不平,对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增强四肢的协调性都很有好处,尤其是爬没有台阶的路,可锻炼孩子的肢体灵活度。

放风筝:带上风筝,跟孩子一起去郊外放飞吧!舒展筋骨、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最重要的,看着风筝放飞直向天,孩子会兴奋地蹦起来!

踢毽子:可以一家人围成圈互踢,也可单独踢。踢毽子是你的绝活?那还不快给孩子展现一下!爱上踢毽子,会让孩子变得身轻如燕、灵敏如兔!

身体运动能力 篇4

关键词:音乐律动,身体运动能力

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健康发展与儿童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以往对儿童健康的理念, 主要是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的“健康状况”。随着时代的进步, 儿童的健康标准并不只是依据单纯的身体形态的发育指标来衡量, 而是包含了儿童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 心理发育水平等多方面内容。城市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下降, 将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的基本素质。本文通过音乐律动活动, 对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述。

音乐律动是指儿童在音乐伴随下, 有规律地做出富有节奏感和美感的身体动作。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 还能使儿童身心得以和谐的发展和健康的成长。音乐律动最早是由著名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提出。1900年前后, 他任日内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教授期间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 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体系 (1) 。他强调从音乐入手, 引导儿童通过身体去感受理解音乐的各个要素, 并且主张音乐教育应通过儿童身心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儿童不仅学习用听去感受音乐, 同时学习用整个肢体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特点、音乐的起伏变化。

一、通过音乐律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意义

热爱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律动是在音乐伴随下的韵律活动, 动作一般应该合乎音乐的节拍、节奏和艺术的美感。律动可以没有情节内容, 律动音乐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特点要和动作的节拍、节奏和情绪特点相符合。律动通过人的身体动作的不断产生与发展, 使人不断了解自身, 使自身的生理运动器官与心理产生互动, 使身心和谐的到最大限度的实现。简单来说, 音乐律动首先要学会用肢体对音响做出快速反应;其次要学会身体各部分的有效配合;再次学会身体的紧张与放松。具体来说就是音乐律动可以培养儿童眼睛、耳朵、身体和大脑之间进行快速交流的能力。由于儿童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 他们必须学会用耳朵接受音响信息, 用眼睛快速视谱同时把这些对音乐的理解、反应迅速传回到大脑, 经大脑快速加工编辑, 再把这些信息通过运动着的肢体反映出, 即在肢体与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持续而紧密的联系。音乐律动就是通过训练, 加快了眼睛、耳朵、身体和大脑四者之间相互联络的速度, 使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迅速, 提高了大脑与身体之间合作的效率, 加强了身体对音乐进行快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二、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的区别

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的共同点在于音乐与动作都是两项活动中的具体内容;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中的音乐与动作紧密相关,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音乐律动活动与舞蹈活动也有一定的区别, 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 音乐律动活动是舞蹈活动的基础。

音乐律动和舞蹈都是身体的运动活动。表面看来都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运动, 其实不然, 音乐律动中的“动作”, 不像舞蹈活动中的“动作”那样事先明确规定, 律动中的“动作”主要强调配合着音乐即时做出“动作反应”。律动相对舞蹈来说只是单纯的运动身体, 舞蹈则是一种具体的身体表现。但要学习舞蹈, 就必须先进行身体律动的体验与学习, 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乐感等能力, 还可以对孩子的肌肉发展、平衡能力、身体协调能力都起到一定的锻炼, 所以音乐律动是学习舞蹈的基础。

2. 音乐律动必须以“音乐”为主体。

舞蹈活动与音乐律动活动中的“音乐”都很重要, 两项活动都离不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舞蹈活动是必须以“动作”为中心, 音乐只是陪衬或伴奏, 音乐是为了动作的需要而存在的。音乐律动则相反, 它必须以“音乐”为主体, 在律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关注音乐的变化, 并要依据音乐的强弱、快慢的不同变化做出“动作反应”。舞蹈是舞者依据编导事前的编排, 用具有美感的动作和姿态来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律动则是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出动作反应, 用身体的协调动作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三、通过音乐律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方法要点

音乐律动把人的身体看作一个“小乐队”, 它包含了多种乐器, 如手、手指、手臂、脚、脚趾、脚跟、腿和头等。这些乐器可以分开演奏, 也能一起合奏。音乐律动就是运用这些乐器结合音乐中的自然节奏、快慢强弱, 通过走、跑、跳、摇摆等身体动作把音乐表现反应出来。音乐律动就是通过这一过程, 训练身体各部分之间的配合, 头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 动作的控制与反应, 肌肉的紧张与放松。

音乐律动通常有二十二个基本练习项目 (2) , 分别是:肌肉放松和呼吸练习;拍和重音;拍律的记忆;通过视觉和听觉形成拍律概念;通过肌肉感觉获得节奏概念;协调自发力和意志力的练习;意识集中的练习, 发展节奏的想象力;保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连续性;迅速转换节奏的练习;准确时值的练习;时值的细分;用身体动作再现音乐节奏;肢体的分离性配合练习;运动的中断或抑制;成倍加快或放慢时值的练习;对位节奏和复合节奏的练习;音乐的艺术性处理与弹性速度;节奏记谱练习;即兴创造联系;节奏变化的指挥与表演;体态律动的组合表演。音乐律动在训练过程中有以下要点:

1. 通过聆听音乐, 引导儿童积极参与音乐律动活动

音乐律动教学应该从音乐本身入手, 先让儿童聆听音乐, 再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律动活动。比如, 让儿童在行进运动中听见强音立即模仿狗熊、狮子等大型动物, 听到弱音就模仿小鸟、小白兔等小动物, 通过这种体验活动, 孩子对音的强弱有了初步的印象。进行律动练习时, 始终要调动起孩子们继续“玩”下去的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去听音乐, 加强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提高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音乐律动教学最终并不单是用耳朵来听音乐, 而是要调动启发儿童用身体的各个部分来感受表现音乐。

2. 在音乐律动过程中, 务必做到儿童身心的全面协调。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人们已认识到, 音乐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学前教育是人生最初的教育, 是今后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 而音乐教育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音乐律动又是音乐教育的有效方法, 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音乐能力, 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而且更能促使儿童的左右脑得以协调发展。所谓协调是指身体各部分和器官配合自然顺畅的状态。人是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 (也就是接受听觉、视觉等信息) , 然后传递到大脑, 经大脑的编辑加工后发出指令, 再由肢体表现反应出来。音乐律动可以全面促进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 促进通过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从而全面提高儿童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音乐律动就是培养儿童眼睛、耳朵、身体 (肢体) 和大脑之间进行快速交流的能力。由于儿童参与律动活动, 他们必须学会听音乐、看乐谱, 同时把这些对音乐的反应瞬间传回大脑, 经大脑整合后再用身体表现出来, 即在身体与大脑之间建立起一种持续而紧密的联系。音乐律动就是通过感受表现音乐, 使听觉、视觉、运动觉与大脑机能全面协调起来。

3.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 做到科学合理、因材施教。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 应注意从儿童的实际能力水平出发进行教学。由于儿童在他的年龄阶段, 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教师要选择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音乐进行律动活动。注意教学做到循序渐进, 应从儿童常见的生活事物出发, 从直观的事物入手, 通过启发引导教学再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教学当中。另外, 每个孩子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水平都有所差异, 所以教师更应关注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实际能力水平,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合理引导教学, 能力好的孩子应相应的多提供自主创编律动动作的机会, 能力稍差一些的孩子, 教师除要加强自身示范作用以外, 还应充分鼓励提倡能力好的孩子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最好能逐步的在儿童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4.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 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仅仅是培养一种能力也是培养儿童的一种素质, 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是儿童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品质。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音乐律动, 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创造力。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养成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具备了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思维能力, 而且还可以辐射到其它领域的创造性活动中, 这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律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应引导儿童在编创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 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与表现的能力。因为音乐律动的动作与舞蹈活动的动作有些不同, 音乐律动的动作要求儿童通过身体 (肢体) 动作, 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的速度、力度、时值长短变化, 而不像舞蹈动作追求的是形体动作的美感。在律动过程中, 应鼓励儿童进行动作创造, 即使儿童的有些律动创作完全凭自己的感觉进行, 按照成人的思考方式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教师都应根据儿童接受音乐的心理状态, 不能以各种规定加以限制, 应保护儿童单纯的音乐情感, 多加鼓励和赞赏并给予积极地评价肯定。

总之, 音乐律动活动的创造力培养, 不仅能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和借助肢体动作感受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 还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音乐律动的创造力培养更是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对音乐进行探索的需要和对音乐创造性表现的需要以及为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提供必需的保证。

综上所述, 在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 家长教师更应该关注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更积极、更愉快的茁壮成长。另外, 各种体育活动和器乐学习、音乐游戏、自制乐器等音乐活动的实施开展对儿童身体运动操作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和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本文旨在针对音乐律动活动对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发展的促进及其分析, 所以笔者对上述其他活动领域暂不做论述。

注释

1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第61页.

运动中身体的警告信号 篇5

饥饿难耐 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头晕目眩 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的检查。

头痛心慌 在所有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发生头痛感觉。发生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精神疲惫 是肾虚的表现,同时要考虑肝脏受损。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因此肝病患者应减少运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四肢无力 健身活动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表明是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思饮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

喘息气粗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正常生理现象。若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主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停止活动,侧重呼吸系统检查、诊疗。

胸部大汗 运动一般会出汗,如果运动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是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因为汗为心之液,此时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肌肉酸痛 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而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于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已,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身体运动能力 篇6

关键词:艺术体操,TRX训练,体能,平衡能力

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先生于1998年主编的《项群训练理论》中阐述到:根据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将竞技运动项目分为技能类主导项目和体能类主导项目[1]。根据项目特点,艺术体操属于典型的技能类表现型难美运动项群。艺术体操以往的训练方式主要以增强艺术体操运动员的竞技技术水平,然而随着当今国际日益激烈的竞技水平竞争,艺术体操运动员若想在竞技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仅凭竞技水平是不够的,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体能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制胜的关键。

身体平衡能力是运动员体能素质“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良好的身体平衡性是竞技体育运动员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由此可见,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科学训练显得尤为重要[2]。核心力量训练是发展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方法,其肩负着发展核心肌肉群并传到力量、稳定重心、增强身体肌肉控制能力等方面的作用[3]。TRX是Total Resistance Exercise的英文缩写,即“全身抗阻性力量训练”,起源于美国海豹突击队,其训练手段是将一种高密度纤维制成的悬吊带固定在牢固的物体上,突击队员进行各种向心或离心收缩的肌肉训练,以达到发展肌肉力量、灵活性、平衡能力和核心稳定性的作用。

洪小平[4]的研究指出,从艺术体操不断修改的规格中不难发现,当今的艺术体操的比赛惊险性更高、成套动作频率加快、规定动作增多,由此,在比赛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运动员想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则对参赛者的身体机能水平(尤其是体能素质) 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饶燕等[5]的研究指出,舞姿造型和平衡是艺术体操运动中的一个动作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但平衡是为了舞姿的造型,同时舞姿造型恰好是运动员身体平衡能力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戴晓敏等[6]的研究指出,艺术体操的平衡动作更多反映的是运动员在运动中对自身的身体控制力方面,即动态平衡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动态平衡能力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周小琴[7]的研究指出,艺术体操要求运动员具有杰出的身体控制能力或是稳定的平衡能力,这是运动员完成转体动作时的关键体能素质。王卫星[8]的研究表明,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增强竞技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且该训练手段的效果优于传统的力量训练的效果。TRX是发展身体控制能力或强化机体平衡能力的一种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其独特的非稳定平面的设计理念,对提高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具有科学的、显著的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以30名女性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对其实施8周的TRX训练干预,探究这种干预有段能否有效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这将为我国艺术体操备战各大国际赛事期间的体能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30名女性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8±2.14岁,平均身高为163±4.58cm,平均体重为56± 3.15kg。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整理TRX训练与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素质中身体平衡能力训练相关的资料后发现,艺术体操是一项难美类竞技运动项目,体能素质中的平衡能力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核心力量训练是国际上专业竞技运动员强化身体平衡能力的科学化的训练手段,已成为提高难美类竞技项目运动员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有效训练手段。同时TRX训练以其独特的训练手段和显著的训练效果,已成为难美类竞技项目运动员最为新颖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由此,我们以艺术体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TRX训练对其体能素质中的平衡能力的影响,为我国艺术体操运动中体能训练手段的创新及其在大赛中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2.2实验法

我们于实验干预前根据艺术体操运动员的BMI指数随机选取15名研究对象为对照组、15名研究对象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8周的传统力量训练,实验组实施8周的TRX训练。实验干预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体能素质中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试, 即分别测定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指数(D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 (DAPSI) 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 (DMLSI),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 (优势脚) 的总体稳定指数 (S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SAPSI)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SMLSI),以及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指数(D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DAPSI)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DMLSI),动态闭眼状态下单脚(优势脚) 的总体稳定指数(SSI)、前后方向稳定指数 (SAPSI)和左右方向稳定指数(SMLSI)。

2.3数据统计法

我们对实验干预后测得的动态平衡能力指标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究8周TRX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平衡性。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来表示。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差异显著性以P值来表示, P<0.05表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3结果

3.1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平衡能力的变化

3.1.1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平衡能力的变化

8周传统力量训练后(见表1),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0.764±0.213、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0.566±0.137、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0.578±0.145;8周TRX训练后,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0.611±0.18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水平;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0.431±0.08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前后方向的稳定水平;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0.441±0.10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双脚的左右方向的稳定水平。

注:* 表示 P<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 表示 P<0.01,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下同)。

3.1.2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平衡能力的变化

8周传统力量训练后(见表2),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1.982±0.137、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1.202±0.144、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1.279±0.103;8周TRX训练后,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1.484±0.1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水平;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1.118±0.0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前后方向的稳定水平;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1.011±0.05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左右方向的稳定水平。

3.2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闭眼状态下平衡能力的变化

3.2.1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平衡能力的变化

8周传统力量训练后(见表3),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3.682±0.187、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1.702±0.191、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1.579±0.136;8周TRX训练后,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2.581±0.11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的总体稳定水平;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1.508±0.14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的前后方向的稳定水平;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1.406±0.0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双脚的左右方向的稳定水平。

3.2.2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闭眼状态下单脚平衡能力的变化

由表4可知,8周传统力量训练后,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4.312±0.225、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3.607±0.241、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2.026±0.203;8周TRX训练后,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指数为4.089±0.21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单脚的总体稳定水平;前后方向稳定指数为3.134±0.27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单脚的前后方向的稳定水平;左右方向稳定指数为1.818±0.1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显著的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身体动态闭眼状态下单脚的左右方向的稳定水平。

4分析与讨论

4.1 8周TRX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睁眼状态下平衡能力的影响

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屈伸、摆动、绕环、跳步、转体等动作时,就要求其在运动过程中对自身的姿态拥有较强的身体控制能力,因此良好的身体动态平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8、9]。对于竞技运动员而言,核心力量训练将通过激发运动员身体核心区域深层次的肌肉来募集更多的更多的能量,并供给肌肉,维持运动员在运动中对身体的控制能力[10]。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见图1), 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8周TRX训练能够显著的增强艺术体操女运动员在睁眼状态下的双脚和单脚的动态平衡能力,这将为运动员在比赛中稳定舞姿,取得优异比赛成绩提供体能素质支撑。

4.2 8周TRX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闭眼状态下平衡能力的影响

艺术体操运动是一项空中转体较多的运动项目,周小琴[5] 的研究发现,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空中转体动作时,时常会出现提踵不高、转体不稳等现象,这也是我国落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所在。为此,为了寻求强化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完成空中转体动作的稳定性,我们探究TRX训练能够强化艺术体操运动员在闭眼状态下的身体平衡能力。我们的研究表明(见图2),与传统力量相比,8周的TRX训练能够有效地强化艺术体操女运动员在闭眼状态下的双脚或单脚的平衡能力,这将为运动员在完成转体动作时额外提供更为的能量,来进一步强化运动员在空中转体时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起到稳定舞姿,提高成套动作完成的成功率。

5结语

身体运动能力 篇7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湖南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大学生57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女性为27人, 男性为30人, 年龄在19~22岁之间。男性身高 (175.63±5.54) cm, 体重 (71.53±9.50) kg, 女性身高 (162.00±5.06) cm, 体重 (54.93±4.93) kg。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数据库中, 检索“身体成份”或“运动能力”和“相关性研究”等关键词, 获相关文献22篇。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为该研究积累理论依据。

注:*表示在0.05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表示在0.01水平 (双侧) 上显著相关。

1.2.2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所测试出的各项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取平均数±标准差;身体成分指标与运动能力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显著性水平分析。

2结果分析与讨论

2.1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与有氧运动能力的相关性

表1显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男性体重、肌肉量、蛋白质量、体内水分与有氧运动能力呈正相关, 且极其显著 (P<0.01) ;身体脂肪量、身体指数 (BMI) 、体脂百分比与有氧运动能力负相关且极其显著 (P<0.01) 。

说明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体重、肌肉量、蛋白质量和体内水分, 有氧运动能力强;但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过多会降低他们的有氧摄入量, 导致其有氧运动能力降低。

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的各项身体成分与有氧运动能力呈正负相关关系, 且非常显著。唯独身体指数一项与有氧运动能力负相关, 关系不显著 (P>0.05) 。可见, 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锻炼程度明显不足。

2.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与无氧运动能力的相关性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男生的体重、肌肉量、蛋白质和体内水分与无氧运动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且非常显著 (P<0.05) 。可见, 体育教育专业男性学生拥有较重的体重、强健的骨骼和肌肉、较高的体内水分和蛋白质量。这些因素使其在运动过程中展示出更强的耐力、速度和爆发力, 并增大身体的无氧供能代谢。说明人体的肌肉量是影响无氧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

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的身体脂肪量、BMI、体脂百分比等指标与无氧运动能力呈显著负相关 (P<0.05) , 揭示了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等是限制最大做功能力和运动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肥胖度指标越高, 最大做功能力和无氧运动能力就越差。因为体脂过多将降低运动速度, 增加能量消耗, 进而影响人体的肌力、爆发力、灵敏性及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 增加在运动过程中耗氧量。

体育教育专业女性学生的体重、肌肉量、蛋白质和体内水分与无氧运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且非常显著 (P<0.05) ;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女大学生拥有较高的体内水分、蛋白质量、矿物质和去脂肪量含量, 无氧运动能力强。但其身体脂肪量、体脂百分比、身体指数等指标与无氧运动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且非常显著 (P<0.05) 。可见, 过多的脂肪是运动过程中的负担 (虽然适量的脂肪可增强内脏器官的缓冲, 减少运动损伤) , 影响力量、速度和耐力, 进而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 增加在运动过程中耗氧量。

3结论

(1) 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的体重、肌肉量、蛋白质、体内水分和身体指数等身体成分指标测试值明显高于女大学生;但是男大学生的脂肪含量和体脂百分比等身体成分指标测试值要低于女大学生。

(2)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男生的最大摄氧量和无氧功率明显高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女生。

(3) 体育教育专业男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中, 体重、体内水分、蛋白质、肌肉量等与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脂肪含量、身体指数、体脂百分比身体成分指标与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摘要: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与无氧功率自行车测试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 测试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男女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各项身体成分指标与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P<0.05;P>0.05) ;其中女生身体指数与运动能力相关性不明显 (P>0.05) 。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身体成分,无氧能力,有氧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宝葆.浅谈小肌肉群训练对运动能力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5) :44-45.

[2]曲峰, 李良林, 仰红慧, 等.肌肉的红、白肌纤维成分与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动作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关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3) :342-344.

身体运动能力 篇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名8~12岁自由泳水平相当动作技术相对稳定的游泳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12名, 女运动员8名。把这20名运动员平均分为2组, 一组为实验组, 一组为对照组。目前我国大部分游泳训练机构和组织在对少年儿童进行的训练中常常忽视核心力量的练习。本文针对8~12岁年龄段的小运动员进行实验, 以求达到更为明显的实验效果, 并为核心力量的练习从游泳运动员少年时期开始就应融入于其训练内容之中提供依据。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能训练、核心力量以及游泳训练的相关资料为本文获得可靠的理论依据。

实验对比法: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 实验后通过对比得出实验数据。

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得出的数据作常规统计处理后进行分析。

1.2.1 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2年4月10日至2012年6月10日, 实验开始时对每位运动员的4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的成绩进行测试, 并对实验组各运动员的水中平衡能力进行测试, 记录测试结果, 实验期间两组运动员都进行每周5次的游泳训练, 实验组在每周的第1、3、5次常规训练前先进行20min左右的陆上核心力量练习, 并在每次常规练习时加大水上平衡能力训练的比重。而对照组每次只完成常规的训练任务。经过两个月的练习之后, 再测试这两组队员5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的成绩及实验组水中平衡能力的情况, 最后加以比较和分析。

1.2.2 陆上训练方法

陆上训练采用有助于增加身体平衡控制力的核心力量训练, 以静力练习为主, 动力练习为辅。因实验对象的年龄较小, 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承载能力还较低, 因此实验中将两个月的训练时间分成3个阶段。这3个阶段的训练密度和强度逐渐增加, 以确保训练既在小运动员的能力承受范围内, 不受伤害, 又对他们核心力量的增长产生有效刺激。主要的训练内容包括浮桥、左右侧桥、仰卧交叉摆腿和仰卧起坐背起4项内容。

1.2.3 水上训练方法

在水上训练中增加水中平衡能力练习的比重, 强调平衡能力的重要性。水上练习与陆上练习是密不可分的, 陆上练习是为了直观的提高运动员的平衡控制能力, 而水中练习则是将陆上练习的成果转化成为适应游泳运动的水中平衡能力的唯一途径。所以陆上练习后的水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两者要结合进行。此次实验采用的水中训练方法是针对自由泳而制定的, 目的是使运动员通过训练后在自由泳的游进中获得更好的身体位置、精准的技术动作和稳定的动作节奏, 以提高运动成绩。水上训练的内容包括徒手踢腿、侧身踢腿、单臂划手、夹板划手等4项内容。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前对两组运动员的400米自由泳和50米自由泳成绩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检验结果为P>0.05, 证明两组运动员成绩无明显差异。经过2个月的实验后, 实验组大多数队员的水中身体平衡能力得到提高。其中6名队员的水中平衡能力提高了一个标准, 3名队员提高了2个标准。实验后测试两组运动员的5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 两组队员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对两组运动员成绩增长的数值进行t检验, 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的5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成绩增长幅度都高于对照组, 400米自由泳尤为明显。 (实验数据及t检验结果见表1~4)

表1和表2分别为实验组实验前和实验后50米自由泳、400米自由泳和水中平衡能力测试情况。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每位运动员在长短两个自由泳项目的成绩上都有了明显提高。水中平衡能力大部分队员有所提高, 其中王昊天提高了1个标准, 张开朗提高了1个标准, 张敬然提高了2个标准, 石轩提高了2个标准, 滕艺博提高了1个标准, 郭逍遥提高了1个标准, 封晴提高了1个标准, 岳曼琳提高了2个标准, 李欣怡提高了1个标准。

表3和表4分别为对照组实验前和实验后50米自由泳和400米自由泳测试情况。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每位运动员在长短两个自由泳项目的成绩上都有了一定提高。对照组没有进行稳定性核心力量的训练, 只是完成常规的训练任务, 虽然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都有提高, 但是提高的幅度较小。

t检验结果:原假设实验组400米自由泳成绩增长幅度不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27,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 拒绝原假设。固实验组成绩增长高于对照组。 (400米自由泳检验中, 显著性水平为常用值0.05)

原假设实验组50米自由泳成绩增长幅度不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77, 小于显著性水平0.1, 拒绝原假设。固实验组成绩增长高于对照组。 (50米自由泳距离较短, 成绩增长相对困难, 固显著性水平定为0.1)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核心力量练习有助于水中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 (2) 水中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自由泳成绩的提高。 (3) 自由泳身体平衡能力对长距离自由泳项目尤为重要。

3.2 建议

(1) 核心力量的练习应贯穿于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游泳训练中。 (2) 核心力量练习要采用腹、背、侧交替进行, 动力和静力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局部肌肉不疲劳, 从而达到最佳练习效果。 (3) 核心力量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强度和密度的确定应遵循运动员的年龄阶段特征和自身基础条件。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4) 不同泳式应采用不同的核心力量练习方法, 四种泳式对核心力量的需求各有侧重。 (5) 对于游泳运动而言, 陆上素质练习要与水中练习相结合, 以将陆上练习的成果更充分的利用于水中。在进行提高身体平衡能力的核心力量练习后, 应进行相应的水中身体平衡能力练习。

参考文献

[1]董若允.游泳力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2.

[2]肖龙.浅谈游泳力学原理与节奏在蝶泳技术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3) .

[3]马吉光, 等.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4]纪逊.论自由泳技术中的身体核心力量练习[J].游泳, 1998 (3) .

[5]罗端芬.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

[6]张莉嘉.浅谈现代游泳训练技术[J].

[7]林洪, 阎超, 等.游泳运动技术优化与创新的研究[J].体育科学, 2006 (4) .

[8]周正武.骨龄在选材和训练中的作用[J].游泳季刊, 2007 (3) .

[9]陈团结.游泳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游泳, 2009 (2) .

身体运动能力 篇9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中学60 名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 将其随机均分为AE组、HIIT组和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身体形态学测量, 并测定运动能力。测试结束48h后, AE组和HIIT组参加运动处方干预, 对照组保持日常习惯不变。末次运动48 h后再次测定。

运动处方为期6 周, 每周3 次, 每次包含10 min准备活动、40min正式训练和10 min整理运动。AE组受试者正式训练为有氧运动 (跑台) , 以60%HRmax强度运动40 min;HIIT组为高强间歇训练 ( 跑台) , 先以强度90%-95%HRmax运动4 min, 紧接着以70%HRmax运动4 min, 4 组, 组间歇为2min。

1.1、观察指标

形态学指标测定:身高, 体重, BMI和体脂百分比 (percent of body fat, BF%) 。运动能力测定: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记录最大摄氧量 (maximal oxgen uptake, VO2max) , 力竭时间 (exhaust time, ET) 和最大功率 (maximal power, MP) 。

1.2、统计分析

将指标数据用SPSS20.0予以分析, 用 (±S) 表示。试验前后对比用配对t检验, 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结果

试验前, 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6 周的训练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和BF%均显著下降 (P<0.01) , AE组VO2max、ET和MP升高 (P<0.05) , 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均显著升高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AE组和HIIT组的体重、BMI和BF%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 AE组VO2max、ET和MP升高 (P <0.05) , 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均显著升高 (P <0.01) ;与AE组比较, HIIT组形态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但VO2max和MP升高 (P<0.05) , 详见表1。

3、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运动减肥宜采用中低强度持续有氧运动, 对HIIT的减肥效果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 HIIT减肥效果己初步得到证实。 本研究结果显示: 6 周的训练之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和BF%均显著下降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AE组和HIIT组的体重、BMI和BF%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提示AE和HIIT均有明显的减脂减重效果。与AE组比较, HIIT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提示两种方法的减脂效果相当。不同运动处方干预后, AE组和HIIT组VO2max、ET和MP均升高, 但HIIT组受试者VO2max、ET和MP升高的更显著;与AE组比较, HIIT组受试者VO2max和MP升高 (P<0.05) 。提示两种方法均可提高运动能力, 但HIIT效果更加突出。

4、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明显改善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并提高运动能力, 在提高运动能力方面, HIIT效果更好。

摘要:探讨分析有氧运动 (AE) 、高强度间歇训练 (HIIT) 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试验前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6周训练后, AE组和HIIT组受试者体重、BMI、BF%均下降, 但AE组的VO2max、ET和MP升高, 而HIIT组的VO2max、ET和MP显著升高。与AE组比较, HIIT组受试者VO2max和MP升高。结论:2种运动均可改善男性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成分和提高运动能力, 且HIIT的效果更优。

关键词:HIIT,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NIKLAS P, LI W, JENS W, et al.Mitochondrial gene expressi-on in elite cyclists;Effects o1 high-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J].Eur J Appl Physiol, 2010, 110 (3) .

[2]Ingul CB, Tjonna AE, Stolen TO, et al.Impaired cardiac functio-n among obese adolescents:effect of 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10, 164 (9) .

[3]Tjonna AE, Stolen TO, Bye A, et al.Aerobic interval training reduces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more than a multitreatment approach in overweight adolescents.Clin Sci (Lond) , 2009, 116 (4) .

运动:让身体防御机制更强大 篇10

“经常运动的孩子,抗病毒的能力更强,消化吸收也更好。”

孩子经常在户外活动,经历风吹日晒,对周围环境的抵抗力自然就会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强,即使偶尔受凉,也不容易患上感冒。

运动能提高身体免疫力,是因为运动可使体内的中性粒细胞急剧升高,细胞中的干扰素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和T 淋巴细胞的活力,而这些细胞可以吞噬病毒。在运动时,干扰素的分泌比平时要增加一倍。而且,适当运动具有养胃健脾的功效,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还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孩子的体力活动与他们对活动的天然需要有很大差距。”

有的家长经常说:“我的孩子在家一刻也闲不下来,运动量足够了。”其实,孩子的体力活动与他们对活动的天然需要有很大差距,即使爱走、爱跑、爱玩和爱活动的孩子,运动量也不一定够。运动量不够,会使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协调,而且身体的抵抗力也受到影响。

孩子的运动量不足,心血管系统和呼吸器官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以后孩子更容易疲劳,对致病微生物和温度变化的抵抗力也会降低。

“从小养成孩子爱运动的习惯,将每天运动看成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那么,怎么让孩子动起来呢?不同的年龄,需要不同的方法。

1 岁以内是孩子的感觉运动期,各种感觉与相应动作结合,用动作来反映各种感觉。这时候的身体活动主要是在父母帮助下的被动活动,比如给他做做婴儿体操,拉拉他的小手让他抓握。等孩子大一些,帮助他慢慢学爬、学站、学走。每天活动三四次,总共5 ~ 10 分钟就可以了。

6 岁以前的孩子骨骼硬度较小,但弹性大,可塑性强,所以要让他做全身性的运动,而不要做单侧运动,而且时间不要过长。运动强度过大或运动持续时间过长,不仅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运动时间一般在20 ~ 30 分钟左右,运动量以孩子不感到疲劳为宜。

最重要的是,要从小养成孩子爱运动的习惯,将每天运动看成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我想告诉你

身体运动能力 篇11

1 身体形态

1.1 身高

身高在武术运动员一般情况下并无严格的要求,因为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可以选不同的武术项目,或根据自身条件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近几年来,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一般来说,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求身高一般要适中,所以在选材中预测武术运动员的身高显得非常重要。下面介绍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1.1.1 利用父母身高和长相预测

身高在所有体态特征中遗传系数最大,根据有关专家研究,高达75%,有人研究超过90%。因此参照父母的身高可以预测子女未来身高的趋向。还有人根据数理统计的原理,将子女和父母的身高关系总结为下列的预测公式:儿子身高=56.699+0.419×父高+0.265×母高;女儿身高=40.089+0.306×父高+0.431×母高。也有人认为父母出生地相距甚远,子女的平均身高就越高。还有人认为利用父母的长相可以预测子女未来的身高。如果被测者的长相像父亲,那么他的身高就可能接近其父亲;如果被测者的长相像母亲,那么他的身高就可能接近其母亲。

1.1.2 利用本人的脚长来预测其身高

因为青春期成长最快的是脚,然后才是躯干和四肢。通过多次研究表明,青少年脚越长未来身高越高。

1.2 外形

武术运动员要求:五官端正,身体匀称,颈部略长,锁骨、肩胛骨平正,不端肩、扣胸;臂要直,肘不过伸或外翻;两腿要直,无明显“o”或“x”型腿;脊柱应有正常的生理弯曲。

1.3 臂长

两臂的长短直接影响动作幅度的大小,因此要求武术运动员两臂要长,这样才能在动作演练中舒展大方,挺拔奔放。在我们选材时要测两手之间的距离,一般来说臂的长度大于身高,但有人对7-10岁的男女儿童所测的大量数据中,发现这个年龄段,由于身高发育阶段的特征,往往身高大于臂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比例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个年龄选材时要注意。

1.4 髋宽和臀形

髋宽(即骨盆宽)距离要小,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此指标过大会影响以下肢为运动项目的成绩。武术运动员在运动中下肢要求负担很大,且要弹跳力要好,所以选材时必须要选拨髋窄的运动员。这项指标往往是以骨盆除以身高指数进行评价。这个指数女比男大(女子10岁以后开始增大),所以我们在女运动员选材时尽量选拔指数较小的运动员。此外,臀部形状对运动能力影响也较大,臀形圆而向上翘的,属于短臀型,则爆发力较强;反之,臀部肌肉松弛而外形下垂的,显得臀部很长,属于长臀形,则爆发力较差。因此在武术选材时要注意选拨那些髋部窄小,臀部肌肉向上紧缩的运动员。

1.5 踝围与足弓

对下肢各部分的围度要求是:大腿围、小腿围大些,而膝部和踝部围应小些。尤其是踝围与跑跳及爆发力相关系数大。踝围小跟腱粗且长而清晰的运动员往往能善跑,爆发力好。足弓的好坏对跳跃及速度影响极大,一般以“凹脚心”,及足弓高的为好,判断足弓高低可用肉眼观察,也可以脚印判断。

1.6 眼神

武术套路运动十分讲究内在气质,做到“手眼身法步”与“精气神”完美协调统一。眼神是演练技巧中必不可少的内在东西,所以我们选材时要选拨那些眼睛大而有神的运动员。再选时,不仅可采取那种凝视目标的方法,而且还应根据武术动作来观察其眼神是否能做到“随”与“定”,就能做到手眼相随,定睛时能否凝神专注,表现攻防意识。

2 身体素质

武术套路运动要求运动员身体素质比较全面,对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和耐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相对速度、协调性、爆发力、弹跳力要求更高,谁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谁就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2.1 速度

速度是一种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对武术项目至关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可通过某段距离的时间表示。速度素质的发展敏感期较早,大约在10-13岁。一般男、女13岁已分别发展了86%和97%。这一时期的男女运动员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再选时比初选要求高些。60米跑要求分别达到男9秒、女9秒5属于优,100米跑要求分别达到男15秒5、女16秒4属于优。此外还要看专项速度,如看10秒冲拳多少次、正踢腿多少次、乌龙拍打多少次等等。

2.2 柔韧

柔韧性是指一定的关节或关节联合活动范围及肌肉伸展性的表现。动作完成和质量还取决于某些关节(如肩关节、髋关节、腰、踝关节)的柔韧性功能的程度,同时还能够防止肌肉的损伤。而武术运动项目要求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所以柔韧性是武术运动重要的素质之一。

2.2.1 肩关节

肩关节可做转肩练习,看握距及动作协调自如程度。另结合武术专项做乌龙拍打等动作,检查肩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2.2.2 髋关节

髋关节可通过踢腿来观察寸劲,进行定性评价,另可通过劈叉,以前后腿蹬直后看臀部与地面之间有无间距。

2.2.3 腰

可以下腰来评定腰髋与肩的柔韧性。同时可结合专项做翻腰、涮腰、弹腰力观察腰部的柔韧性。

2.2.4 踝关节

武术下蹲动作多,有歇步、仆步、虚步、丁步等,如果踝关节活动小易出现掀跟等毛病。评定时可以让受试者两手抱头,两脚并拢,全脚掌着地,然后屈膝全蹲,以脚跟不起踵、上体不后倒为好。

2.3 力量

力量是肌肉紧张和收缩时所表现的对抗力和克服自身重量的做功能力,武术运动的起伏转折、窜蹦跳跃、跌扑翻滚都要靠力量,练器件还要克服器件重量,这些都需要力量素质,所以力量素质是武术运动项目重要的素质之一。

2.3.1 爆发力

武术运动中很多动作靠一瞬间发力完成,因此爆发力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在现在武术竞赛中要求更高,如旋风脚720度、摆莲720度、旋子转体720度没有弹跳高度就不能完成。评定时可以在跑跳过程中或者在专项中踢腿、跳跃和连续的拦拿扎表现出来。爆发好的运动员启动快、腾得高、富于弹性而且轻巧。

2.3.2 弹跳力

弹跳力在现在武术竞赛中要求更高,如旋风脚720度、摆莲720度、旋子转体720度,没有弹跳、高度就不能完成。所以它是武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原地双脚向上连续纵跳10-15次,观察离地的高度和弹性,可连续做几组来观察弹跳内力。二是测立定跳远,立定单足五级跳远来观察弹跳力。另外可通过做二起脚、旋风脚、空中摆莲、旋子来观察专项弹跳力。

2.4 灵敏

灵敏是运动员在运动技能的集中表现,与反应及协调紧密相关。简单测试方法有:背向给信号,让被测试者做转身跑,看其协调性;教一些简单武术动作,看其协调性;10秒钟的立卧撑,看其次数。

2.5 耐力

耐力是指运动员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一般采取女子800米,男子1500米的成绩来衡量。

摘要:早期科学的选材是将具有从事武术专项运动特殊能力的儿童挑选出来,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使其先天的武术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取得高水平的竞技水平,提高武术人才的培养效益和速度。

关键词:选材,身体形态,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编写组.中国体育教练员(武术套路)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上一篇:企业会计核算下一篇: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