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身体素质

2024-10-06

学生身体素质(通用12篇)

学生身体素质 篇1

军队院校的创办旨在培养大量优秀的军事人才, 从而不断加强我国国防建设。军校学员的身体素质状况是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同时也是衡量军队院校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

1. 提升学员身体素质的意义

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军校学生作为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 必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提高军校学生身体素质使其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是各大军事院校首要考虑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在某武警部队指挥院校与某专业技术院校随机抽取学员400名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体育锻炼标准》 (简称《军标》) 和“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中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及标准, 结合实际情况, 对研究对象进行100米、5000米、立定三级跳远、手榴弹投远、400米障碍及器械等项目的实地测试。

运用SPSSl0.0软件对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指挥院校与专业技术院校学员、从地方招收入校的本科学员与从部队招收的大专学员以及各个年级大专学员的身体素质状况, 以样本推测整体的特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员毕业军体考试达标成绩分析

从表3-1和表3-2的结果可以看出, 技术院校学员的军体达标成绩总体上比指挥院校学员略差, 手榴弹项目、器械项目成绩更是与指挥院校学员相差甚远。从达标等级分布上看, 指挥院校学员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技术院校学员, 但及格率略低于技术院校学员。

调查中发现, 技术院校与指挥院校在器械方面的训练有很大差异。指挥院校在学员军体毕业考试中, 必须参加单、双杠基础练习以及木马部分练习的考试, 而技术院校学员凭个人意愿参加器械加分项的练习, 这也就不难解释指挥院校学员器械项目的成绩远远高于技术院校学员。此外, 指挥院校对军体考试不及格学员的处理方式是原则上不允许毕业, 大多数技术院校实际办学中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出现技术院校学员虽然军体达标成绩的优良率不如指挥院校, 而不及格率反而高于指挥院校的现象。

3.2不同层次学员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

对比大专学员和本科学员各单项项目成绩, 结果如下表。

从表3-3可以看出, 从地方招收入校的本科学员和从部队招收入校的大专学员相比, 本科学员的l00m成绩与大专学员没有太大差异, 而本科学员的投弹、400m障碍和器械等项目的成绩低于大专学员, 并具有显著性差异。上述三个项目是难度较大的军事体育项目, 在部队体育训练中受到很大的重视, 并且训练投入相对较大, 大专学员是从部队上招收的, 在入军校之前就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 经过在军校期间的正规学习和训练后, 上述项目的成绩明显优于本科学员。

4. 研究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4.1 指挥院校学员身体素质总体优于技术院校学员, 且在部分项目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4.2 指挥院校与技术院校学员军体达标及格率无统计学差异, 但优良率明显高于技术院校。

4.3 从部队招收的大专学员投弹、400m障碍和器械等项目的成绩显著优于从地方招收的本科学员。

4.4 通过严格的复试提高生源质量, 加大对从地方入校学员的手榴弹、器械及障碍等项目的训练力度。

摘要:本文指出了提高军校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意义, 采用对比、统计等方法研究军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为军校开展科学化训练提高参考资料。

关键词:军校学生,身体素质,现状,意义

参考文献

[1]程橙.结合实际, 重在创新--论如何做好军事体育教学工作[J].时代教育, 2014, (3) :174-174.

学生身体素质 篇2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我校积极开展该项活动,此项活动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测试工作定在9—10份进行。

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时,通过召开体育老师、卫生保健老师及班主任会议强调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性。通过班主任传达,让学生了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的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阳光体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篇3

关键词:阳光体育;冬季长跑;趣味游戏

国家、社会和家庭对于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都投以高度关注,而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自然也是各方面关心的问题。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少,还没有形成体育运动意识,没有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素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冬季长跑,有效提高素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学校要鼓励学生走向操场和大自然,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在冬季这样气温较低、室外环境较为恶劣的季节,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冬季长跑的项目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使学生养成坚强的品格。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设定每天长跑的标准,如小学男生可以跑1000米,而女生则可以跑800米。另外还可以给冬季长跑项目设定目标或者是口号,例如可以将“慢跑马拉松”作为目标,每天跑一定的距离,看看在多少天中能够完成一个马拉松跑的距离,完成一个马拉松距离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又或者可以进行“跑遍全中国”的活动,将长跑模拟成从居住地跑向其他周边旅游景点,看看谁能够在一学期中完成更多的长跑路线。教师还可以将冬季长跑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结合起来,每天在校园网上及时更新全校学生的长跑总距离,并发布一些在冬季长跑时必须要注意的健康或安全方面的问题,以供学生参考。这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长跑兴趣,让他们能够抵御严寒,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长跑锻炼中,越跑越健康。

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参加冬季长跑的活动来使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体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设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

二、趣味游戏,快乐投入锻炼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到大课间体育活动和各种特色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体育素质锻炼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快乐地投入到锻炼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身心,促进体质的提高。

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游戏融入体育锻炼中去,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例如教师了解到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收看一档名为《奔跑吧,兄弟》的综艺节目,就可以将其中的信息融入体育锻炼中。在班级里展开“奔跑吧,同学”的游戏,和追逐跑的锻炼方式融合在一起,前面的学生先跑,后面的学生每隔一定距离起跑,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贴上一张白纸,手中拿上一个印章,当超过前方某学生的时候,就在其背后的白纸上盖章,最后看谁能够超过更多的学生。这个活动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节目和体育锻炼融合在一起,改良了体育锻炼的形式,可以引发学生更大的锻炼兴趣。还有很多游戏都适合融入素质锻炼中去,例如可以让学生一人拉住跳绳的一头,进行“扯牛”游戏,看看谁的力气大,能够将对方拉离原地。

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方法的优化是必不可少的,将游戏和体育锻炼融合在一起,就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良措施,它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的激情,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三、科学测评,了解自身素质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测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法,给学生建立身体素质卡,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试,

看看学生是否有进步。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体能评测的时候要选择相对科学的标准,例如,可以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相关内容来给学生进行科学测试。随后给每一个学生建立身体素质卡,将测试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定课后体育锻炼的内容。如给某学生测试5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等测试项目,然后分析其身体情况,发现其在耐力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但是在速度方面有所不足,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为其量身定做课余体育锻炼标准,如每天跑一个50米,做一分钟原地高抬腿跑,做一分钟快速跳绳等。学生每天完成锻炼内容后,就在身体素质卡后做一个标记,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下一次测试,看看学生是否有了进步。教师可以采取家校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家长了解身体素质卡的内容,并对学生在家中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监

督,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锻炼中。

建立身体素质卡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参考身体素质卡的内容来及时调整对学生的锻炼要求,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情况。

要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敏捷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就要采取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相互结合等全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并促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最终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贾艳萍.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考试与评价,2013(7).

[2]云颖,贺昆,李日昌.浅谈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J].当代体育科技,2015(7).

[3]黄强.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体育素质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2).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因素分析 篇4

关键词:常规,开展,重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在食物等营养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保障,按照道理学生的身体素质应该有长足的进步,身体应该更加健硕,但事实上事与愿 违。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良好条件下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下滑呢?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对一所学校的初一学生进行统计调查,并针对数据整合分析,不难发现: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基础上,体育教学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战略地位,在学校、家长甚至是学生面前已经完全不再重要,身体素质的锻炼也成为可有可无的内容。

一、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

(一)体育常态化无法保障

1.俗话说得好,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新鲜,对于生命个体各个功能组织器官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内在部位的发展,不仅对于学生的身体,甚至对于学生的头脑意识、智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但遗憾的是,在影视教育下,学生的时间紧迫,可贵的早锻炼时间被大量的背诵和机械的作业所替代,学生体质每况愈下也就在所难免了。

2.随着社会各界 对体育教 学的高度 重视,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 后,全民健身 的热潮已 经逐渐兴起,学校教育业纷纷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快乐一辈子”的口号。但这也仅仅停留于形式上,更多的时间一直被各种作业与练习所占据。即便是有所锻炼,也只是仅仅针对体育加试的几个项目,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学生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有效锻炼。考试内容简单容易,只要进行短暂的集训,许多学生都可以轻松取得满分,而这也违背了国家想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本意。

3.体育课得不到保证,可能许多体育教师都有被借课的经历,主科教师有事的话很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借体育课。所以许多教师都喜欢向体育教师借课,而体育教师也大都爽快地答应,可是这一答应的话,学生一天就缺少了四十五分钟的锻炼时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损失的时间越来越多,再加上天气的影响,几乎每个学年体育教师都会有许多节课被损耗掉。

(二)共同性体育实践相对匮乏

当前学校教育开展的体育活动和项目呈现出较 强的功利性色彩,纵观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策略的活动,其数量不可谓不多,其内容也不可谓不丰富。但在教学活动中,这些项目只涉及较少的人员参与,培养的也仅仅是每个项目的精英选手,学生的参与面受到严格控制,绝大部分学生沦为这些项目和活动的看客。

例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冬季三项赛”,无论在实施的项目上还是器材上要求都很简单,也有利于农村中小学开展,这项活动若持久地坚持下去,学生的体育素质会有大幅提高,效果会更好。这一系列的活动要求简单,易于操作,但很多学校始终将这一关乎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活动视为可有可无的活动,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在很多人的意识中,这些活动纯属浪费 时间,并不能给学校带来根本性的利益,最终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无法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得到根本性扭转与治愈。

(三)家庭教育重视不够

由于应试教育的成才观未能转变,因而绝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的体质训练,或将体质训练以增加营养来代替,直接导致孩子的体质下降。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增强社会意识

体育考试内容简单容易,只要进行 短暂的集 训,许多学生都可以轻松取得满分,而这也违背了国家想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本意。所以我认为如果想要让学生能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中考体育科目的难度,并且能和中考其他科目一样用成绩说话,成绩不好的学生即便是扣成零分也未尝不可。只有加大力度才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考试项目的难度提高才能让学生知道体育考试并不是白白送分。

(二)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

这一点就完全需要班主任和所有任课教师共同 努力,现在教师最喜欢做的事情可能就是拖堂了,有的教师几乎是每节课都要拖堂,而且几乎都是拖满十分钟,这样一来学生就没有多余的时间了,哪怕是去卫生间也很紧张。只要学生能渐渐将那些零散的锻炼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我相信他 们的身体 素质会得 到一个质 的飞跃。

(三)启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可以说是一切原动力,如果想要让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那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启发学生,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原因 篇5

多数体育工作者认为,运动能力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可能对体育活动终身不感兴趣。通过研究发现,学习运动机能的最好时期是6-10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很好的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并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身体素质。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体验成就感逐步养成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要从娃娃抓起,为孩子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体育意识

定期在校内举办体育与健康讲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校方、家长以及学生的的体育意识。突出体育的重要地位,形成体育锻炼对学习有益、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的体育价值观。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讲座普及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把运动技能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使家长了解体质健康内涵和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使家长全力支持配合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紧迫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使学生愿意自觉地、独立自主的参加身体锻炼。树立终身健身的体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三)更新体育课内容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育部规定的教学大纲为主,主要课程有田径、球类、武术、操类等项目,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这些项目,他们感到厌倦、枯燥。学校应尝试开设更多有趣、能提高学生集体意识的项目,向竞技与娱乐健身并存的方向发展,如轮滑、攀岩、斗鸡、定向越野、拓展运动等项目。这些项目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锻炼热情,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有利。以往的体育课缺乏体育理论的学习,因此应在每学期至少开设4课时的体育理论课,通过理论课向学生传授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损伤的防治及科学营养膳食等理论知识。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身体素质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此,应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多运用竞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体育氛围。从而增进师生友谊,拉近彼此关系。使教师的传授者身份向引导者、激励者和帮助者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丰富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身体素质 篇6

就拿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说,每况愈下的体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共同担忧。据教育部等部门2010年对近35万名7至22岁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调查的结果,自1985年以来,我国的学生除了柔韧素质外,爆发力、力量、耐力水平仍继续呈持续下降的态势。还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2011年10月,俄罗斯少年足球队先后和北京的地坛小学队、南湖东园小学校队踢友谊赛,分别以11比0和7比3取胜,北京小学的两支球队个个人高马大,但上场不足20分钟就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早晨的太阳,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如此不能经受风雨,又如何能够承担起建设祖国、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每个家庭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每个学校都有为国家培育有用之材的目标,但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弱不禁风,那我们的美好梦想岂不都是镜中花、水中月?老一辈人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虽然有点儿“土”,但非常实在,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身体力行。那么,我们又应当怎样从娃娃抓起,把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上去呢?这个命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真正实行起来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责任。笔者认为,需要家校合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家庭入手,养成良好习惯

实际上,青少年体质锻炼是全世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英国的学者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孩子身体素质的好坏与父母的锻炼情况呈现相关性。如果父母不喜欢锻炼,那么孩子的身体素质更容易不达标。那些几乎不锻炼的父母,他们的身体素质不达标的概率要比其他孩子高50%。更有趣的是,他们的研究认为,女孩受父母锻炼习惯的影响更大,父亲的锻炼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至于这项研究的科学程度有多高暂且不论,我们平时所坚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理念却是无可争议的,从这个角度同样可以证明父母对孩子身体锻炼活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孩子的健康,做父母的再也不能偷懒了,这样不仅懒坏了我们自己的身体,还会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发育。那么,作为父母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要重视运动。家财万贯也不如身体健康,我们平时总喜欢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孩子的衣服,在这些方面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接下来应该在有意识地给孩子购置一些运动器材上多想想办法了。把家里的阳台、房间布置上跑步机,或者购置一些简易的运动器材,让孩子们一回到家里就能够感受到运动氛围,激发起运动兴趣。

第二,要带头运动。作为家长,不仅自己要热爱运动,关键是要带上孩子一起去运动,如去野外骑骑自行车、去游泳、去爬山、去打球等,通过不同的方式走出家门、走进自然。在与孩子一起运动的时候,要循序渐进,要当好老师,按照孩子的喜好、接受程度加强指导,且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第三,要养成习惯。有的家长容易头脑发热,想起来就运动,想不起来就不去运动,这样对孩子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没有好处。要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尽量地按照计划带着孩子去运动。从小孩子的角度来看,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也很枯燥,他们很希望跟父母一起出去透透气,如果你的运动计划总是那么具有不确定性,就会失去吸引力,慢慢地没有了锻炼身体的兴趣。而一旦形成了习惯,加之孩子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那么,他就会热爱上运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局面。

作为家长,当然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也非常繁忙,甚至非常辛苦,但更应该想到,繁忙、辛苦的目的是什么?很大成分不就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么?因此,一定要把家庭运动切实地搞起来,相信很快就能够见到效果。

二、从学校入手,丰富活动内容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角度来说,学校理所当然地应当承担起“主阵地”、“主渠道”的责任,切实把这项任务抓紧抓好。具体来说,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重视体育课。体育课是帮助和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课程,而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同学们的运动才会有乐趣,才会养成运动的习惯。因此,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非常迫切而且必要的。近年来,由于学校和家庭对升学成绩的过度关注,也有不少学校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甚至有些即将毕业的班级取消了体育课,或者把体育课当成了选修课。尽管中招考试已经将体育成绩计入总分,但不少学校都把体育课当成了应试课,只是针对考试科目实施体育教学,丝毫没有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为体育成绩而上体育课,背离了体育运动的本质。而一旦体育测试结束之后,体育课就完全从学生的视野中消失了。这些都是对体育课程不重视的突出表现。为了学生身体素质这个百年大计的使命,从学校管理者到体育老师,都应当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体育课程理念,真正把体育课程安排好,认认真真地把每一节体育课上好。

第二,要完善硬件设施。应该说,随着国家对学校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学校的硬件建设都较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场地更加宽。但受资金限制,往往有漂亮的外表,器材并不丰富,没有办法发挥作用。例如,有的学校建设了一个漂亮的室内游泳馆,却常年没有水,或者不具备冬季游泳的条件;有的学校甚至把场馆和器材当摆设,不允许学生自由使用;有的学校羽毛球场地没有球网,乒乓球台也没有球网,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背弃了场馆建设的初衷。作为学校,应当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开放体育场地,吸引学生开展体育运动。

第三,要丰富课外活动。要实现学生体质的改善,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支持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为他们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举办一些运动会倡导学生加强平时的训练等。在课外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要重视引导,学校多开发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项目。例如,有所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把武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传统的基本功、技术动作、套路练习向趣味性和文化性以及攻防技巧进行转变,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开展个性化的自主探究学习,深受学生喜欢。

学校对于学生体质改善有着重要责任,一定要摒弃那种只注重升学率,只注重学习成绩的错误做法,脚踏实地地回到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上来,重视学生体育运动,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

三、从教师入手,增强活动吸引力

要想让学生热爱运动,需要教师引好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也只有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运动才会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够成为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动力。古人云:“爱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就感的时候,我们的最终目标也就实现了。

第一,教师要有正确认识。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服务学生成长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不仅要把体育运动的技能教给学生,还要把运动精神、运动理念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墨守成规,否则,我们的课程就不会有吸引力,就不能得到学生的热爱。面对性格不同、体质不同、兴趣不同、经历不同的学生,如果统一采取一种教学方法,就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要主动突破教材定式与习惯性的框框,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最终目的。

第三,教师要有好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常规的你做他学,必须想方设法地寻找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应当融入更多的游戏的理念,突出多样性、趣味性,有的老师在游戏“钻山洞”中,通过改变山洞的大小、高低、跑的路线等改变练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穿过小树林”中,把树林设成直线式、曲形、圆形等进行游戏,变换方式让学生多动脑筋,鼓励学生根据游戏规则要求进行自主改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中学生而言,可以采取组织小组活动、组织比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身体素质 篇7

五年级共有270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0人, 占0%, 良好的有28人, 占10.4%, 合格的93人, 占34.4%, 不合格的149人, 占55.2%。

六年级共有264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人, 占0.4%, 良好的有37人, 占14.0%, 合格的83人, 占31.4%, 不合格的143人, 占54.2%。

一、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与理想的原因

显然, 以上测试数据反应出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是很不理想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和家长在思想上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虽然近年来政府、教育部门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 学生的观念上还停留在体育课就是一门副科, 成绩好差并不影响升学和评优。

2. 独生子女的原因也间接造成了体育成绩普遍下降。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使他们的惰性越来越强, 体育课上碰到有一定难度和强度的运动, 他们就想办法逃避。

3. 平时锻炼机会减少。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 学生上学放学都有小车接送, 平时运动锻炼机会大大减少。此外, 放学后的静校和周末学校运动场所的关闭都是对学生参加锻炼机会的压缩。

4. 责任负责不明确。

在课堂中, 一但出现课堂教学意外, 主要责任由教师、学校担当, 所以在体育课时教师也都不愿意上一些运动强度高、对抗激烈、真正有锻炼意义的课程, 以致造成现在体育课内容单调,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5. 体育竞赛、活动缺少。

体育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但是普遍来讲, 现在学生的体育竞赛过少, 而且大多数活动比赛都只是一些体育能力强的学生参加, 而真正需要体育锻炼的学生却没有机会参与。

二、对策

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必须有计划地进行锻炼。通过数据的反馈, 可以使我们的训练计划更加有针对性, 体育授课更加有的放矢。

1. 针对学生耐力如何增强方面。

长跑负荷所引起的氧债, 容易让人出现的极点现象, 但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延缓极点的出现是我们要做的。从2008学年开始我们学校就借助北京奥运会契机, 启动全校学生冬秋季长跑练习。在每年的国庆节后, 到第二年五一前。每天大课间活动期间, 由班主任在前面带队, 全校以班级为单位排成方阵跟随音乐进行长跑练习, 经过五年的努力, 学生耐力素质明显有显著提高。

2. 针对学生柔韧性和爆发力如何增强方面, 从2008学年开始, 我们采取了基本素质拓展, 在体育课的最后五分钟开展天天练。天天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提高学生柔韧性, 每次上课, 在慢跑后, 做一些静力性的拉伸, 如坐位体前屈, 跨栏坐, 两人一组的织布机游戏等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第二阶段每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一分钟的高抬腿练习和比赛, 提高学生的腿部力量和爆发力。第三阶段进行仰卧起坐和仰卧举腿练习和比赛, 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课课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和腰腹肌力量, 对学生成绩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坚持了五年后, 学生在坐位体前驱这个柔韧性项目上取得了飞跃性的提高, 在短跑的爆发力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3. 针对学生体育活动不丰富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体育课不重视这一现象, 我校由学校校长办公会议牵头, 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上半年踢毽子, 下半年跳绳的全校达标, 并坚持把这两个项目做成了学校特色, 并且在政策上对全班达标的班机给予模范生名额奖励, 提高学生和班主任的锻炼热情, 并在每个学期期末举行比赛, 并把比赛成绩纳入班级评优中。跳绳项目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耐力素质和协调性, 踢毽子项目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对我们今年学生在体质测试中优异的表现打下了基础。

4. 每次测试后都及时把各项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反馈给学生, 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以及今后该努力的方向。以前我们都直接把学生的最后成绩反馈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只知道自己今年的成绩是优秀、良好、及格或是不及格。现在有了国家体质健康测试软件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反馈, 学生到底在哪些素质方面拖了后腿, 在哪些素质上面通过训练之后自己较前次有了较大提高。哪些是最薄弱的环节, 有最大的提升空间。教师也可以对比前几次的数据,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身体素质的转变

以上措施进行五年后, 我们再对2013学年五、六年级的学生做了身体素质测试, 具体数据如下:

五年级共有277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3人, 占4.7%, 良好的有107人, 占38.6%, 合格的93人, 占48.0%, 不合格的24人, 占8.7%。

六年级共有272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其中总评达到优秀的有15人, 占5.5%, 良好的有102人, 占37.5%, 合格的128人, 占47.1%, 不合格的143人, 占9.9%。

通过两个数据对比,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不仅是总评, 柔韧项目、速度项目和耐力项目的优秀、良好、及格指标比例都大幅度提升, 不合格指标比例明显下降。五年前对数据的分析和响应策略的制定对现在学生体质的大幅度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

因此, 我们认为, 认真解读体质健康测试数据,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为我们提高学生体质制定合理有效的途径, 通过数据对比也让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能力, 为每个学生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提供了依据, 也为我们对如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指明了方向。

摘要:今年是我校全面开展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第五个年头。我们把今年学生体测的数据和五年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再回顾这五年我们在提高学生体质方面所走的途径, 为今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体质摸索方法。

务实两个基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篇8

这项工作必须长期不懈地进行。当前我把这个练习叫做“课课练” (“课课练”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性练习或转移性练习和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 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提高身体训练水平) , 这个练习放在基本部分的首要内容;其次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本校的实际教学条件选择一两项体育项目作为自己在体育课或其他业余时间的活动内容。这个内容长期坚持, 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终身体育要求每个学生一生中必须掌握一两项体育项目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最终达到每天快快乐乐锻炼一小时, 高高兴兴工作一辈子, 健健康康生活一辈子。

一、“课课练”

“课课练”始于20世纪80年代, 那是在大纲时代的精神所指引下开展的。新课改至今, 人们逐步淡化技能教学和轻松体能训练, 因此“课课练”又进入大家的视线。而今天能够结合新课改的精神, 重新提起这个话题非常有意义。因为“课课练”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 关键是我们如何科学安排和合理有针对性地运用它提高学生相应的素质。

为了改变每位学生当前的身体现状, 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配合国家搞好这项健身工程, 把学生的体质锻炼上去。我是这样做的:每节课体育教师必须根据不同主、客观条件在总训练思路的前提下对学生分阶段、分类型进行加强体质的练习。学生必定是未成年人, 有懒惰现象。我为了使这个练习在尽可能短的教学时间内在学生身上见效果, 练习时间都选在体育课中, 并且在我的严格指导与监督下来实践。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行以前觉得枯燥无味的身体素质练习 (组织形式主要是:游戏和比赛) 。具体到一节课中教师如何使用, 必须根据不同季节、天气、场地器材、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近阶段学校体育活动安排情况灵活调整应用 (一般需要8分钟~10分钟左右的时间) 。在秋季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 教师必须节节加入全面恢复身体机能的各项练习, 运动量不能加的太快, 要有个适应过程, 否则不仅不能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锻炼效果, 反而有损健康, 甚至造成身体损伤。每节课多进行恢复心血管系统的练习 (一般情况下女子的耐力是男子的一半) 以及柔韧性练习。柔韧练习必须在准备活动充分做开、身体发热的情况下循序渐进, 逐渐加大动作幅度, 且与力量素质练习相结合。同一个柔韧练习动作不能少于5~10次。静力性柔软练习一次性不能超过5分钟~6分钟。这个内容练下来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要见汗, 10秒心率达到23次。

恢复心血管系统的练习一般采用2分钟~4分钟的直续练习, 或5分钟~20分钟跑和“分钟间歇跑” (跑1分钟间歇1分钟, 跑2分钟间歇2分钟, 直到跑完5分钟为一组) 。恢复心血管的练习有两三节课就足够了, 而柔韧的练习不能立刻停下来, 还得以后节节练习, 每节课的内容不能多、练习时间不能长。

开学后的第二个阶段多进行短跑项目的练习。这个练习必须掌握两方面的要求。第一, 跑的长度一般情况下不能长于该项目的总长度。100米多进行30米~40米加速跑或6秒钟加速跑。第二, 下一次或下一节课的练习必须在前一次或前一节课的练习之后学生身体机能恢复的情况下进行。练习间隔时间大约为2分钟~3分钟, 不能超过5分钟。短跑项目的练习主要采用重复练习法和大强度间歇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用80%~90%的强度重复1~5次, 要求快速进行2~5组。间歇练习法用50~80%的强度重复5~10次, 要求爆发性速度进行4~6组。短跑练习用5周~7周时间。在进行速度练习时还应该注意男女区别对待、上下肢搭配练习进行效果更好。

体育锻炼能消耗体能、身体出现的代谢不平衡, 因而机体需要补充、合成新的物质, 使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 并使机体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是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的生理过程和理论依据。我为了稳住短期内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幅度不再下滑, 必须还得对身体进行长期有计划的锻炼, 即进行终身体育运动 (体能消退规律:10周1次, 1/3的消退;2周1次, 可以保持) 。

二、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上世纪末国家要求的比较紧。它要求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掌握一两项体育运动作为强身健体的手段和内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都处于并列关系。选择某几项运动让学生学习既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也没有必要每个项目都让学生去尝试。在终身体育的练习中, 学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场地器材情况, 有目的地选择一两项练习就可以了。

在体育课上, 有练习篮球的、乒乓球的、羽毛球的、跳绳的、单杠的、双杠的, 甚至在学校运动会前期有练习长跑的。学生不论练习何种运动项目都比较投入和尽力, 甚至在课结束部分集合时, 教师鸣了好几次哨音都叫不过来, 学生仍然在抢时间活动。学生活动时, 教师只是逐点巡回进行指导或者和学生一起活动。

在乒乓球练习点, 学生最常出现的问题有三点。 (1) 学生不会站位。学生应站在案后距左端三分之一处。 (2) 学生不会发球。学生不知道声东击西, 眼盯着哪儿有球就向哪儿发球。 (3) 学生不会推挡。学生不知道对方来的什么性能的球, 用什么方法推挡回去, 况且更不晓得自己拦过去的球让对方处理时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困难。

经过前面两个基础的练习, 七年级学生到九年级毕业时体质有了明显的增强, 身心健康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原来安静时的心跳频率每分钟为75次左右, 到毕业时基本上是60次左右, 课堂上再也没有大面积请假见习的现象 (除个别特殊病号) 。可以说, 学校体育真正实践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学生身体素质 篇9

1 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20人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身体柔韧素质指标主要有立位腰后屈、俯卧抬臂、坐位体前屈、纵劈叉的百分比;身体形态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大腿围、小腿围。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法

以南京体育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20人为研究对象。年龄18~23周岁。持续9周的习练, 每周2节课, 共计18学时, 每堂课时间为90分钟。瑜伽课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的。上课时间在上午十点正常授课时间进行, 每次课分4个部分, 第1部分以瑜伽调息、热身、活动关节为主的动作进行习练20min, 第2部分以瑜伽朝见太阳的拜日十二式为主的习练15min, 第3部分以瑜伽的体位法动作习练为主5 0 m i n, 习练基本动作 (树形的姿势、向前弯曲的姿势、舒展胸部的姿势、麸子形的姿势、蝙蝠形的姿势、鸽子形的姿势、蛇形的姿势、蚱蜢形的姿势、弓形的姿势、犁形的姿势、鱼形的姿势、用肩部立起的姿势) ;习练健身美体动作 (健胸式动作有:丰满式、金刚座后仰式、扩胸呼吸式、骆驼式、仰天式、英雄式;瘦腰式动作有:三角伸展式、加强三角伸展式、扫地式、横月式、腰躯转动式、转躯触趾式;紧腹式动作有:上起坐式、上伸腿式、船式、蹬车式、弹簧式、船头式、推展式、十字摆腿式;美腿式动作有:单腿伸展式、开腿式、单腿旋转式、细腿式、鹭鸶式、“V”字平衡式、蹲式、天鹅式) , 第4部分以瑜伽休息术为主的习练5min, 习练前后分别对参加瑜伽习练的男性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柔韧素质的主要指标按体育测量与评价中规定的方法和细则进行测定。

1.3.2

运用对比评价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

2 结果与分析

(1) 瑜伽对男性大学生身体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 男性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9次课18学时的瑜伽体位法课程锻炼后, 18学时的课程前与整个课程结束后分别对受测者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被测者的体重、体脂百分比和体脂重量等身体成分均在不同程度发生了变化 (表1) :体重平均下降1.5kg, 体脂百分比平均减少2.3%, 体脂重量平均减少1.7kg。由此可见, 瑜伽运动是一种科学的有氧运动, 不仅能调节全身, 还能增进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体位法是在呼吸的配合下, 通过拉、伸、弯、扭、叠、折、仰、屈、提、压、倒立等各种动作, 有效地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 带动内脏的扭动和挤压, 产生对脂肪、肌肉和内脏的深度按摩、刺激和激活, 由内而外强化身体各部位功能。舒压消疲、缓解疼痛、唤醒脊椎、强壮内脏、改善体质、消除多余脂肪, 调节内分泌, 加快脂肪的摩擦燃烧及加强体内新陈代谢的速度, 从而产生减肥减脂的效果。

(2) 瑜伽对人类身体形态美的影响主要是指人体外形, 四肢、躯干的匀称、和谐和健美。这种理想的美好形态不仅是女生们的追求, 也逐渐成为了男性选择瑜伽运动的直接动机。实践证明, 瑜伽体位法是塑造形体的有效手段之一, 具有对整体和身体局部目标的明确针对性。处在18~23岁这一年龄段的男性, 身体基本定型, 正是塑造形体的最佳阶段。然而, 这一时期的男性身体形态比例失调, 上肢单薄、下肢粗短, 主要表现在肩窄、胸廓小、腹部和大腿脂肪层堆积、臀部宽厚。所以对男性大学生来说, 塑造一个健康、健美的形体是极具吸引力的。体位法练习是瑜伽运动中十分重要的手段, 它不但能通过拉、伸、挤、拧、倒立等各种姿势, 起到对内脏器官的自我按摩作用, 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良好运行, 调节人体内分泌, 强化人体生理机能, 美体塑形, 延缓机体衰老和保持靓丽的容颜。在瑜伽课程中, 作者选择了体位法, 针对性地对胸部、腰部、腹部和腿部进行了的动作体位法习练 (见表2) 。体位法锻炼后的大学男性学生的形体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绝大部分指标比训练前有显著差异 (P<0.01) 。胸围平均增加1 cm, 腰围平均减少1.5cm, 大腿围平均减少0.5cm, 小腿围平均减少0.5 cm。这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瑜伽习练, 有效防止了男性大学生腰、腹、大腿、小腿4围的体脂增加。还有效矫正了男性大学生不正确站、立、行、走的身体姿态, 培养了自然展胸立腰、端庄挺拔的身形。胸、腰、腹部是男性展现形体美的重要部位, 瑜伽锻炼可使男性塑造健美的体形和举止风度。

(3) 瑜伽对男性大学生身体柔韧素质的影响表3显示, 经过9周瑜伽体位法锻炼后, 男性大学生的身体柔韧素质各项指标都要好于习练前, 尤其是立位腰后屈向后弯曲平均增加了23度达到35度、俯卧抬臂平均增加了16度达到26度、坐位体前屈平均增加了9度达到了17度, 这三个方面均有了显著性提高。分析表明, 身体的每块肌肉、每个骨节及内脏器官都可以通过瑜伽中的牵拉、伸展、挤压、拧转等动作姿势得到完全地锻炼;其次, 练习者的力量 (尤其是腿部和腰腹力量) 和身体控制性的有氧耐力都可以通过瑜伽练习中注重呼吸、力量和动作的配合、动态与静止的控制得到提高, 由此可见, 通过瑜伽的习练不仅能提高人体的柔韧素质, 还能共同提高其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因此, 经常进行瑜伽锻炼可以对身体的各项素质有良好提高及健壮体格的作用。

3 结论

(1) 经过瑜伽习练, 体脂百分比和体脂重量等身体成分均发生了变化, 体现在体重下降, 体脂百分比减少, 体脂重量减少, 尤其是在胸、腹部脂肪燃烧上较为明显、因此瑜伽运动对于减少男性大学生的体重和体脂等有促进作用。

(2) 瑜伽对于人体形态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在瑜伽的习练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力量瑜伽动作, 可以有效地提高了人体肌肉的含量, 从而达到增强胸部的肌肉含量和腰部消脂作用。

(3) 瑜伽习练中还有许多拉伸延展性的动作, 这些动作可以使得人体的柔韧性得以加强, 特别腰部弯屈、肩部伸展性等动作, 通过持续习练, 身体柔韧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总之, 瑜伽能使身体的成分更加合理, 身体平衡性、身体控制能力等身体综合素质更好, 更有效的促进人类的健康。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20名男性大学生参加瑜伽课习练前和习练后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柔韧素质状况, 证实瑜伽运动可以改善男性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柔韧素质, 促进生长发育, 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瑜伽,男性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柔韧素质

参考文献

[1]何倩倩.健身美体瑜伽[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 2003, 7.

[2]马荣.12~16岁优秀女游泳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分析[J].游泳季刊, 2007 (2) .

[3]瘦身美体瑜伽训练[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4 (35) .

[4]廖玫.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 26 (3) .

[5]张蕙蓝, 白忠言.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6]王曼.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7 (4) .

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探讨 篇10

高校学生体质现状的阐述

1.身体素质的阐述

百度词条对身体素质的阐述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 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五大基本素质。身体素质经常潜在地表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中, 自然也表现在体育锻炼方面。1997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中指出:身体素质是指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 运动时肌肉活动所表现的能力, 这种能力分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2000年出版的《运动解剖、运动医学大辞典》中指出:身体素质是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固有能力, 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尽管各领域对于身体素质的阐述有所不同, 但是其中都包含了五大基本素质,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五大素质的好坏直接反映出其身体素质的好坏, 当然这不但与后天的锻炼、饮食、睡眠以及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也与先天的遗传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因此在谈论身体素质的时候, 应该兼顾先天和后天的因素, 结合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法以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2.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几乎在很多高校都得到顺利的开展和推进, 这个测试是学生身体素质的一个监控和反馈, 它很好地反映了当代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所面临的问题, 也是一张未来国民身体素质的晴雨表。经过近几年的大学生健康体质达标测试发现,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年下滑, 尤其是2010年大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 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 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 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学生或者过重或者过瘦;近视率近90%, 另外坐位体前屈、握力、台阶试验的各项数据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出, 高校学生的五大身体素质面临着全面的下滑, 逐渐走向羸弱的边缘。

这种情况不但出现在高年级的学生身上, 甚至连刚入大一的新生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近年来, 各个高校的军训在不断的调整着方案, 原因就是在高校新生的军训中不断有学生晕倒, 疾病更是经常发生。北大新闻中心曾经给出一组新生军期间就诊的数据;3 500名学生累计看病6 000次, 总就诊人数为5 649, 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晒伤、中暑、外伤、痛经、胃肠道不适、口腔发炎等成为了军训期间最为常见的疾病。更为严重地是有的学生在高校的军训中猝死, 2010年9月, 武汉一所高校的女生在军训中突然死亡, 事过两天, 湖北经济学院的新生也在军训中猝死, 三天的新生军训竟然有两名学生猝死。高校运动会上, 一些长跑项目也慢慢地退出了学校舞台, 取而代之为趣味生动的游戏项目。高校体育课上, 经常被用作准备活动的慢跑, 多数学生表现吃力, 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情愿跑, 也不情愿利用体育课去锻炼身体, 这使得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缺少了体育课的锻炼平台, 学生的体质更加难以保证, 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那么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综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

影响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原因探析

1.中小学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目前以考分为主要评价体系的中小学教学,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身锻炼习惯。在这种教学体制下, 中小学学生的书包越来越沉, 锻炼时间越来越少。教育部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的不足率分别达到了56.5%、76%。这项数据充分地反映了中小学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课堂上, 中小学的体育课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教学模式, 很多的学校的体育课形同虚设, 即使能正常教学的, 基本上都是以放羊式教育为主, 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往往用几个球就能解决问题, 根本谈不上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 更有甚者, 很多小学的体育课直接由理论课的教师代替, 整个过程缺乏完整的教学和评价体系。课堂外, 学生用于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非常少, 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课间操, 在有课间操的学校, 很多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走为主, 根本没有起到锻炼的效果。另外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 基本上不支持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即使周六、日, 家长也会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 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很少有家长把精力过多的放在孩子的体质锻炼上。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学生进入了高校学习, 也很难改变长期养成的不运动的习惯。这也间接导致了大一新生军训时所表现的各种体质问题。

2.不良的生活习惯, 缺乏健康意识

高校五彩缤纷的生活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中小学一直被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而身体锻炼在这个时候根本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习之外的生活多被网络、游戏、逛街、恋爱、抽烟、喝酒等因素充斥着, 通宵熬夜在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 作息时间出现了严重地不规律, 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饮食习惯, 很多学生几乎很少吃早餐, 晚上还经常吃夜宵, 而夜宵大多以方便面、膨化小吃等不健康的食品为主, 这也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缺乏健康意识, 对于睡眠、饮食缺乏合理的计划和调配, 对于饮食的种类缺乏科学的判断, 久而久之, 很多学生都出现了精神不振、身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干燥、头痛等症状, 这不但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课堂学习, 而且也使学生的体质慢慢地走向了下坡路。

3.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

高校的体育课虽然可选择项目有所增加, 但是课时却少得可怜,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每周只有一节, 这使学生在课上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 即便如此, 很多学生也并不珍惜这一节课的时间, 他们上课多数为了应付考试和学分, 对于上体育课也有很多的借口, 热天的时候怕太阳晒, 冷的时候又怕寒风, 总之在一学年之间没有他们愿意出来活动的时候。课堂上尚且如此, 课下更难以保证必要的锻炼, 他们对于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和爱好,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明显不高。有的学生反映, 他们好不容易有一项比较喜爱的运功项目, 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必要场地设施而只好作罢, 有的场馆也多以收费为主, 从而降低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课上课外, 学生都没有得到必要的运动锻炼, 因此, 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变得尤为的艰难。

4.高校体育课项目的缺失

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目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原因就是近年来各个高校不断出现了学生在跑步中猝死的情况, 导致田径成为了学生不喜欢、家长担心、学校害怕的一个体育项目。多数高校都取消了田径长跑的项目, 难道罪责真的要算到长跑头上吗?其实不然, 田径运动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是最有益处的, 尤其是长跑对于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身体的五大基本素质来说, 耐力素质是最基本的, 它反映了学生心肺机能的好坏, 学生在跑步中的不断猝死, 正是说明了当代学生的心肺功能难以支撑这个耐力水平, 从而更直接地说明了学生自小缺乏必要的耐力锻炼, 以致为猝死的结果埋下了隐患。而出现状况就取消项目的做法确实不太可取, 高校体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锻炼身体, 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课对于项目的选择和利用是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定的, 取消了提高耐力素质的好项目, 相当于放弃了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 利害关系还要从实践中去印证, 切莫要讳疾忌医。

建议

1.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系统的运动锻炼习惯, 延长中小学体育课锻炼的时间, 合理的加强强度, 做好课外锻炼的组织和执行, 使学生切实的养成锻炼的习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学好理论课程的同时, 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课外运动锻炼的时间。

2.强化高校学生的健康意识, 增开健康、养生的课程, 多举办生理、心理健康的讲座, 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规范作息制度、提高宿舍管理的严度和强度, 使学生的生活走向规律化。

3.提高高校体育课的课时, 由一节课两课时提高到两节课四课时, 增多学生在课上锻炼的时间。多组织一些体育项目的比赛, 比赛项目应针对男女生的广泛参与,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应加大体育场馆投入力度, 尽量做到无偿开放。

浅淡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 篇11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意识;健康饮食;生活习惯

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多种体育项目和运动卫生保健学,其目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身健体以及预防和治疗运动疾病。目前就读的在校学生身体状况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学习压力普遍较大,自身对体育运动的意识不够,缺少锻炼。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意识是对体育锻炼的自觉反应,是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体育锻炼不积极,身体素质较差的现状,提高他们体育锻炼主动性的和目的性,而不只是应付老师,应付考试。

二、加强学生体育理论教育的学习

当代高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体育基础,但是缺乏科学方法和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高职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应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全面系统的认识体育运动,掌握正确的体育战术、技术,和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此外,进行体育理论教育也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知识面的扩展。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构建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设施等方面的配备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起到很大的影响。有不少同学热爱体育运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却因为身边没有合适的运动器材或运动场地而使喜爱的运动无法进行。这样也严重打击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是他们失去了原本的兴趣。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高身体素质提供物质基础。

(二)大力开展体育课,为学生创造可以自主选择的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选择性

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和锻炼中体会到体育无穷的魅力和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合理安排学习与体育锻炼

目前高职校的学生身体状况普遍为亚健康状态。学习、作息、饮食不规律,很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除了上体育课运动时,别的时间都不愿意自己去运动运,在这样的长期的恶性循环中,体质严重下降。导致一有病就得吃药打针,甚至康复很缓慢。我建议在校高职学生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训练体当前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锻炼项目与锻炼强度,也可结合自己的喜好。这样的锻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凭自己的喜好想去就去,心情不好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样反而会更大程度的伤害自己的身体。还可以定期的去医疗机构体检,这样便可以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不会身体稍有不适就惊慌失措,小病当大病医,因为据可靠资料显示滥用抗生素会大大的降低自身免疫力。

五、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素质的促进

据《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5月第31卷第3期《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实证研究》对常见的五种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不同项目对大学生体质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和网球在促进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方面各有千秋,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要针对大学生体质的特点选取适合的体育项目,以达到针对性增强体质的效果;第二,篮球、足球、健美操和网球项目具有减少脂肪、控制体重的作用,对提高肺活量和下肢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健美操具有减少大腿围度、提高人体柔韧性、塑造健美体形的效果;第三,武术项目对大学生的柔韧性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篮球、足球、网球能够有效的降低大学生的安静心率;篮球、足球、健美操、武术和网球项目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腰腹肌力量和耐力,对躯干形态的矫正和保持具有很好的作用。

六、科学搭配,营养膳食

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脱离不了长期的体育锻炼,但是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同样很重要。在中国人看来,尤其是我们的父辈们,只要认为吃饱了,不饿了身体就很棒了。也许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吃饱饭已经是了不起的奢望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这样的思想已经显得多少有些落后了。如今的社会,大部分人早都脱离了吃不饱饭的生活,那样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已经深深的烙在了他们的内心深处,甚至影响到了我们这一代。健康这个词对于中国人来说似乎有点奢侈了,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思想,要将健康的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染周围的人。饮食的搭配往往也影响着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有专家认为健康的饮食习惯能左右一个人心情。在这里并不是说越贵的东西就对身体越好。食物的营养性与价格并不成正比关系。所以要注重搭配,而不是注重价格。有些人认为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就能是自己健康无比,其实未必。富贵病的诞生就是因为这样的谬论产生的。病从口入,这一点取决于自己,要是能合理进膳食,营养搭配。自然也会健康从口入了。

七、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有因素,我们应对加强自身体质制定一套科学、长期、健康的生活习惯。除了平时的体育运动和饮食习惯要符合以上原则以外。作息时间、个人卫生等一系列习惯都应注重平时的培养,只有养成习惯才能从容不迫的投身于正常的生活中。使自己的大学生活在精神和体质方面获得双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育素质与健康,学校应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加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为祖国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邓飞.篮球赛的发展状况及我国的现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4).

浅谈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 篇12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以及锻炼原则的论述,引起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对科学发展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该文通过中国知网从小学生体质现状、小学生身体素质两个方面收集论文28篇,用来了解我国小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现状。后又分别收集关于小学生耐力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协调素质有关的论文70余篇,其中硕士论文5篇,参看相关著作5部,对有关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以及锻炼原则进行了综述。

2.2 访谈法

依据上述有关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特点和锻炼原则的综述结果对我省6名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对文献综述的结果进行了完善。

3 结果与分析

3.1 身体素质锻炼的意义

身体素质锻炼主要指的是对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协调素质的锻炼,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其身体素质锻炼的内容、方法、手段有别于成年人,科学的身体素质锻炼将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首先,力量和速度的锻炼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帮助小学生形成和保持健美的体型。

第二,耐力素质的锻炼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心肺功能,降低肥胖比率,提升学习能力,增强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三,柔韧素质锻炼可以使小学生形成优美的体型,并减少在运动中受伤的几率。

第四,灵敏和协调素质的锻炼可以发展小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大脑对身体精确控制的能力,提升少儿智力水平。

上述四方面意义均是在科学地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前提下实现。身体素质锻炼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锻炼的原则。

3.2 小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2.1 小学生力量素质发展的特点

8岁以后,男女孩力量开始显露差别,男孩绝对力量自然增长的敏感期为11~13岁,而后,绝对力量增长速度缓慢。女孩10~13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很快。三年中总的绝对力量可提高46%,13~15岁绝对力量增长速度下降。小学生速度力量发展比绝对力量发展早一些,7~13岁是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区,而力量耐力自然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可见无论是绝对力量还是速度力量其发展的敏感期均在小学阶段,因此我们应重视小学生力量素质的培养。

3.2.2 小学生力量素质锻炼

(1)避免进行最大力量练习,以轻负重或不负重的手段进行力量练习。

小学生一般是7到12岁的儿童,这个时期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中有机物含量较成人高,骨骼硬度小、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是容易变形,因此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要避免最大力量或负重练习,以免影响小学生骨骼发育。另外,小学生肌肉的增长以长度为主而非维度,肌肉细嫩,水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少,较成人收缩力弱。大力量练习可能导致肌肉的损伤。

(2)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锻炼手段为主兼顾绝对力量的发展。

小学生刚好处在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另外小学生神经系统兴奋占优势,应该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多进行一些速度力量有关的练习,多以各种克服自身重量跳跃的方式来锻炼。另外在这个年龄段,力量耐力也在自然增长,但是与成人相比儿童耐力差、恢复快,可以用强度不大,次数较多的练习来促进其力量耐力的发展。以发展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为手段使得绝对力量、最大力量有相应的发展。

(3)以动力性锻炼手段来发展力量素质,适当进行静力性的力量锻炼,尽量避免憋气情况。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可以多安排动力性的锻炼手段。另外,小学生躯干肌肉发展先于四肢,可以借助与核心稳定性有关的静力性练习发展躯干以及周围的肌肉,有助于小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型。

(4)力量锻炼手段要多样而且要多变。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力量锻炼的手段应该多样而且多变,才能够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小学生力量锻炼的手段应该以克服自身重量,对抗拉力,对抗同伴的阻力或对抗自然界阻力的方式来进行。

3.3 小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3.1 小学生速度素质发展的特点

在六项身体素质中,速度素质最先发展,在6—12岁期间,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个高峰点,另外步频和动作速度从7岁起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可见在小学阶段是进行速度素质练习的最佳时期。

3.3.2 小学生速度素质锻炼

(1)全面提升各种感受器的灵敏性,进而提升反应速度。

神经系统是发育最早也是最快的器官。在这个年龄段可以通过运用各种信号刺激小学生各种感觉器官来提升反应速度,例如:用听觉信号、触觉信号、视觉信号或综合运用这些信号让小学生身体迅速做出应答。不仅可以提升反应速度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发展。

(2)短时间、较大强度、间歇充分的高频练习来提升动作速度。

小学生肌纤维较细、能源储备量少,大脑皮层工作耐力差,这些因素导致小学生容易疲劳,因此要求练习时间要短,保证在磷酸盐系统供能为主的范围内进行练习。提高速度素质的练习必定强度要较大些,通过运用速度游戏或小学生感兴趣的锻炼手段,充分利用小学生兴奋性过程占优势的特点,使其积极的参与到速度锻炼中去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强度。虽然,小学生易疲劳,但是其合成代谢迅速,疲劳恢复也快,因此要多间歇,保证恢复充分的前提下进行下一次练习。

(3)短距离、较大强度、间歇充分的练习来提升位移速度。

位移速度的练习要距离短,间歇充分,通过充分调动小学生积极性和兴奋性达到较高强度。因此位移速度练习多以追逐跑、接力跑、速度游戏等手段来进行。

3.4 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4.1 小学生耐力素质发展的特点

耐力素质在男孩10岁、女孩9岁时首次出现明显增加的高峰,多项研究表明,这一年龄以后,在合理安排负荷的前提下可以对小学生进行耐力素质的训练。另外由于小学生能源储备少,肌肉产生乳酸和糖酵解的能力较差,无论是肌肉组织还是神经组织耐受乳酸的能力都较差,应较少的采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无氧耐力锻炼。

3.4.2 小学生耐力素质锻炼

(1)有氧耐力练习为主,少用强度大的无氧耐力练习。

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各项指标的绝对值大多低于成人,但是相对值与成人差别不大,因此可以适度的进行有氧耐力练习。另一方面,小学生各个内脏器官发育尚不成熟,糖酵解能力差,长时间、大强度的锻炼会产生一些不良效应,会影响小学生正常地生长发育。

(2)耐力练习的强度小,量度适中,锻炼时间较成人短,间歇次数多。

小学生虽然可以进行耐力锻炼,但是一定要注意他们这个年龄段的特点:首先,小学生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均低于成人;第二、小学生心肌纤维交织较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第三,小学生的胸廓狭小,气道较狭窄,呼吸时的弹性阻力和气道阻力都大,而呼吸肌力量又弱,所以每次呼吸的深度不及成人,肺活量较小;第四,能源储备不足;第五,小学生神经元的工作能力较低,工作持续时间短,易疲劳。但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元的物质代谢旺盛,合成速度快,所以疲劳后恢复也较快。鉴于以上特点,耐力练习要遵循强度小,量度适中,锻炼时间短,间歇次数多的原则。

(3)耐力练习的手段要多样而且要多变。

小学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占明显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耐力训练要用多样、多变的手段进行。可以采用匀速跑、变速跑、小强度间歇跑、法特莱克跑、耐久跑游戏、定向越野等方式进行锻炼。

3.5 小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5.1 小学生柔韧素质发展的特点

一般来讲,要抓紧在7岁之前进行柔韧性练习,力争在12岁之前使柔韧性得到较好的发展,到13~16岁之间,由于生长发育较快,身高、体重明显增加等原因将导致柔韧性下降。多位学者认为在小学时期开始训练是发展柔韧素质最主要的方法。

3.5.2 小学生柔韧素质锻炼

(1)发展柔韧性的同时注意发展关节的牢固性。

小学生关节面的软骨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因此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都较容易发展,但是牢固性差,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脱臼。因此在进行柔韧性练习时,也要辅以力量性练习(适当的静力性力量练习)来增加关节的牢固性。

(2)小学生的柔韧性练习应多用“缓慢式”和“主动”拉伸练习。

小学生关节牢固性差,骨骼易弯曲变形,长时间用力掰、压等容易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和骨骼的变形,不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以“缓慢式”和“主动”拉伸练习为主,辅以静力性拉伸练习。拉伸力量的大小应以略有痛感为限。柔韧素质练习与放松练习交替进行,防止肌肉因持续性拉长而失去弹性。

(3)柔韧素质练习手段要多样且多变。

根据小学生特点,练习形式的多样化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练习形式可以单人练习、双人合作练习、多人配合练习等,练习的部位可以经常变换,练习的手段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可以用常规的方式,也可以配以音乐使小学生在发展柔韧素质的同时陶冶情操。

3.6 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6.1 小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特点

灵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下,将身体各种能力,包括力量、速度、协调、柔韧等综合地表现出来。神经系统是人体发育最早和最快的系统,7~12岁孩子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6~12岁孩子节奏感较好,7~11岁具有良好的空间定向能力等等这些都为发展灵敏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有研究表明灵敏素质是控制动作的力量、时间、空间参数的能力。灵敏素质的表现之一是在空间精确定向。而对空间的分化能力7~10岁增长最快,10~12岁比较稳定,在13~14岁前通过训练来发展灵敏素质可以取得较大效果。

3.6.2 小学生灵敏素质锻炼

(1)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下进行练习。

该原则有两层意思,首先,灵敏素质的锻炼对神经系统要求较高,多半安排在课的前半段;第二,灵敏素质锻炼的时间不能过长,长时间灵敏素质锻炼将降低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导致锻炼效果不佳。

(2)采用多种手段或综合多种刺激信号来锻炼灵敏素质。

贯彻这一原则是灵敏素质锻炼本身特性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要求。可以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信号刺激,要求学生迅速做出应答(改变自己运动的方向或身体的位置)。可以利用追逐性游戏、应答式游戏、躲闪性游戏等手段来锻炼灵敏素质。

3.7 小学生协调素质发展的特点及其锻炼

3.7.1 小学生协调素质发展的特点

研究表明7~13岁是发展协调能力的最佳时期,其中7~9岁可以多选择较为简单的协调性练习进行锻炼。9~13岁可进行复杂、高难的协调性练习。

3.7.2 小学生协调素质锻炼

(1)循序渐进发展小学生协调素质。

小学生在7岁时(一年级),皮质抑制过程弱,分化能力较差,应该以简单的协调性练习为主,8岁时神经细胞的分化已基本完成,大脑额叶迅速增长,9岁时皮质细胞的分化能力与成人无异,到13岁皮质抑制达到一定强度,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协调练习,但是由于小肌肉群发育较晚的影响,还不能较好地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协调性练习,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协调性。

(2)利用多样多变的手段,全面综合地发展小学生协调性。

锻炼小学生协调性,主要是锻炼大脑对肢体精确控制的能力。可以采用体育游戏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韵律操或节奏感强、全身多肌肉群参与的身体练习手段进行练习,如果适当配合音乐将会更好的提升小学生协调素质的锻炼效果。

4 结论

总之,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无论进行什么样的身体素质训练都应该采用多样且多变的手段;另外,科学的营养和恢复是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小学阶段并非发展专项技术的最佳阶段,而是发展各项身体素质的最佳阶段,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除耐力素质以外,其他5项身体素质的敏感期均出现在小学阶段,如果在这一时期未能科学的进行练习将会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发展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利东.1991年-2005年山西省7—18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动态分析及对策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邵月.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探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6).

[3]杨再辉.吉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变化的因素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所示论文,2006.

[4]王君.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中国会议]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5]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区域跨越下一篇: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