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子质量控制(精选12篇)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1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作物, 常年播种面积接近2 000万hm2, 年需种量约9亿kg。因此, 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优劣, 关系着我国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 也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笔者从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全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入手, 阐述了控制玉米种子播种质量、品种质量和标识质量等3个要素的具体措施。
1 控制品种质量
控制品种质量就是要控制品种的纯度, 保证品种的真实性, 监控是否具有转基因成分。
1.1 亲本种子控制
亲本种子直接影响到生产种子的质量。因此, 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关是提高杂交玉米种子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玉米自交系原原种应从品种育种单位获取, 扩繁不超过三代。原原种扩繁应严格执行500 m的隔离距离, 扩繁期间按照自交系特征特性对单株进行全生育期严格选择, 逐行去杂4~6次, 单穗收获, 隔离加工, 分库贮藏, 从源头上保证杂交种质量。
1.2 杂交种子生产
1.2.1 选择适宜的制种基地
宜选择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隔离区安全、有水浇条件的地区。制种基地应选择海拔在1 100 m以下, 有效积温3 000℃以上, 无霜期150 d以上的地块。同时, 制种基地农户要有积极性, 经过相关技术培训, 具备一定的制种知识。
1.2.2 隔离条件
空间隔离要求品种之间、制种田与大田之间直线空间隔离不得少于300 m。采用天然隔离的如村庄 (集中连片) 、林带等, 宽度不少于200 m, 高度不低于8 m, 山梁高度不得低于50 m, 屏障隔离必须符合安全条件。一般不采用高秆作物和时间隔离。
1.2.3 精细整地
整地应做到早犁踏墒, 耙耢保墒, 镇压提墒, 在犁地的同时施足底肥, 一般每667 m2施优质农家肥5 000 kg, 纯氮10~15 kg, 五氧化二磷10~12 kg, 锌肥1 kg, 增施钾肥和微肥, 肥料要深施10~17 cm。有土传病害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撒生石灰或喷施药剂进行土壤处理。
1.2.4 播种
根据墒情和地温条件适时播种, 应选择在气温超过12℃, 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为宜。对自身花期不调的自交系也要进行错期播种。严格控制行比, 谨防混播、错播、漏播。根据地区生态条件、组合特征特性确定播种密度。播种深度一般在3~4 cm为宜, 墒情好略浅点, 墒情差则考虑深播。直行播种, 不种横头, 不间作套种, 不补苗。播种后制种农户要在制种田明显位置竖立牌子, 标明户名、地名、面积、联系方式等, 便于田间苗情和病虫害的调查。
1.2.5 去杂去劣
搞好去杂、去劣是提高玉米杂交种子纯度和产量的重要技术环节。首先, 在定苗期间, 技术人员指导和组织制种户根据幼苗长势及形态特征及时进行前期去杂, 使杂株、劣株在此期间去掉90%以上;第二, 在拔节期间, 结合追肥, 指导和组织制种户去掉长势强、形态特征不同的杂株以及劣株, 此期间去掉剩余杂株的90%左右;第三, 在抽雄前2~5 d由技术人员组成去杂小组, 统一进行检查, 彻底清除遗留的杂株、劣株, 使田间杂株率不超过0.1%, 保证父母本田间纯度达到99.9%以上。通过“三期”的去杂去劣, 不仅可以提高父母本的田间纯度, 还为提高制种纯度奠定了基础, 进而有效地提高制种田的产量。
1.2.6 去雄
去雄技术是保证玉米杂交种子制种纯度的关键。推行超前摸苞带叶去雄技术, 即60%雄穗大肚子至雄穗刚露尖时带1~3片叶, 一次性从最上节彻底抽除, 做到及时、干净、彻底, 不留侧枝、残枝。散粉母本植株数超过0.5%或母本散粉株率累计超过1%时, 报废种子田。同一隔离区内要集中制种农户力量, 统一去雄时间, 一鼓作气, 抽清为止。对花期不协调或母本高于父本的组合, 要及时采取提前抽雄、剪除苞叶, 或适时灌水、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 以提高授粉结实率。
1.2.7 割除父本
种子授粉结束后10 d内割除所有父本和母本行中的小苗、弱苗, 有利于制种田间通风透光, 减少父本与母本争肥争水, 加快种子成熟, 提高种子产量, 增加种子商品性。
1.2.8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 在霜前适时收获种子。在种子收获后, 及时进行穗选, 剔除杂穗、病穗及异形穗, 防止变异穗及病穗混入种子堆, 影响种子的质量和商品性。
2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质量指种子的发芽率、活力和生活力, 在种子收获后采取果穗烘干、脱粒、分级精选、质量检验等措施确保种子质量。收获后有果穗烘干设施条件的直接进行果穗烘干, 没有条件的采取专场晾晒, 果穗堆放厚度不得超过30 cm, 严防果穗发热、发霉、水浸和冻害。推荐采取搓揉式脱粒工艺, 防止籽粒机械损伤。对脱粒后的种子经分级精选至籽粒大小一致进行包衣包装, 执行《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质量检验, 合格种子入库, 不合格种子重新加工, 复检仍不合格作转商处理。
3 标识质量控制
经检测符合要求的种子要依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有关规定包装标识, 做到标签标注内容真实、合法、规范。标签必须标注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名称, 包括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二是与质量指标有关的信息, 包括质量指标 (特性+特性值) 、净含量、生产年月、分装日期、产地、杂草种子等;三是与质量责任有关的信息, 包括生产商、分装单位、进口商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此外, 涉及安全的说明, 如药剂处理种子和转基因种子必须标明警示标志。应重视种子批号、种子袋编码或防伪标识的标注, 增强种子的溯源管理。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2
正确标注种子标签减少种子质量纠纷农作物种子标签,不但是明示种子质量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明确种子质量责任的主要证据。《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的颁布和实施,除规范农作物种子标签的标注、制作与使用行为外,对于保护种子使用者、种子生产者和种子经营者(以下简称种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合格的种子标签,不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种子纠纷,而且能够在发生种子纠纷时明确种子质量责任,保护种子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不合格的种子标签,容易引起种子纠纷,不易明确种子质量责任,使种子经营者“含冤受屈”。《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颁布实施不久,部分种子经营者还未充分认识其作用,仍在生产、经营标签不合格的农作物种子,这不仅不利于明确种子质量责任,还会给种子经营者带来巨大风险。作者通过最近承办的一起种子纠纷群体诉讼案,谈谈规范种子标签对减少种子纠纷以及在纠纷发生后明确种子质量责任的重要性。
案情是:春天,住所地在山西省的某种子公司,委托河北省的一个体工商户在当地代销了“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110000kg。208月下旬,该玉米大量倒伏,造成严重减产。现已有2812户农民委托我诉至法院,要求某种子公司赔偿损失700余万元;另有部分农民仍在要求起诉。在该案审理过程中,作者发现,种子标签不正确,是致某种子公司承担责任的重要原因。
1种子标签标注的内容不合法,生产的种子被认定为假种子。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4.2规定,“种子标签标注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满足相应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某种子公司生产的“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其标签存在多处违法、违规。
1.1品种名称标注不合法。将“掖单22号”标注为“精品掖单22号”,属于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
《种子法》第十五条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审定。《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属于审定通过的品种,应当使用批准的名称。某种子公司在其生产、经营的“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外标签和内标签上,标注的是“掖单22号”玉米杂交种的品种审定编号;但在种子标签上,对“精品掖单22号”玉米主要性状描述与审定公告公告的“掖单22号”的主要性状相差悬殊,证明它们不是同一品种。即使某种子公司,在庭审中也不得不承认种子标签上标注的内容与“掖单22号”的审定公告不一致。
1.2生产商标注不合法。将他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标注在自己的种子标签上,属于以非种子冒充种子。
《种子法》第二十条规定,主要农作物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的标签上标注的生产商是某种子公司,标注的种子生产许可证号是(鲁)农种生字()第0006号,该证的合法持有人应是山东某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某种子公司将他人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编号标注在自己的种子标签上,证明其没有领取“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生产许可证,法律禁止其生产“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庭审时,原告据此指责某种子公司销售的不是“种子”,是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的假种子。某种子公司当庭辩称其是借用山东某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种子;即使真是如此,其也违反了《种子法》第二十二条关于“禁止伪造、变造、买卖、租借种子生产许可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证或者未按照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种子”的规定,该行为也是违法的。
1.3产地标注不合法。种子标签上标注的产地与种子实际产地不符,属于假种子。
某种子公司生产的“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标签上标注的产地是“山东”,标注的植物检疫证书编号为鲁(莱)植检登字(015)号,证明该种子是在山东省生产的。但是,某种子公司的住所地和经营范围是山西省,不应在山东省生产种子。某种子公司调运“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所附的植物检疫证书中载明的种子产地是山西“忻州”,证明该种子不是在山东省生产的。种子生产所在地隶属的行政区域与标签标注的产地不符,按《种子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应为假种子。
1.4标签标注的种子处理方法与种子实物不符。标签标注系包衣种子,实际种子并未经药剂处理,属于假种子。
《种子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标签标注的内容应当与销售的种子相符”。某种子公司生产的种子,其内、外标签上标注了药剂名称(种衣剂名称:黑虫双全),有效成分及含量(种衣剂有效成份:克百威7%+戊唑醇0.5%),并附红色骷髅警示标志,标注红色“有毒”字样,证明该种子是经药剂处理的包衣种子;但事实上该种子并未经药剂处理。该种子为内、外不符的假种子。
2品种特性标注不正确,导致丧失免责条件。
种植密度过大以及暴雨和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是造成农作物生育后期倒伏的重要原因,是种子经营者主张免责的重要理由。但是,如果种子标签标注某品种具有根系发达、抗倒伏的特性,或者对品种的适宜密度、千粒重、播量等标注不当,就会丧失该免责理由。
2.1特性标注不正确,丧失了不可抗力免责事由。
暴雨可使土壤松软,造成玉米根倒伏;大风能将玉米吹断,造成茎倒伏。暴雨和大风可是造成玉米倒伏的重要原因。河北省东光县的气象资料证明,年8月下旬,当地下了暴雨和雷暴雨,并伴有四级风。既然某种子公司在其标签上标注该玉米根系发达(抗根倒伏)、抗倒伏(抗茎倒伏)、适宜在河北省种植,在该玉米发生倒伏时,就不得再以雷雨和大风等不可抗力因素为由主张免责。
“掖单22号”的审定公告,并没有公告其具有抗倒伏的特性。如果某种子公司的品种说明与“掖单22号”的审定公告一致,不超出审定公告范围标注其有抗倒伏特性,就可以倒伏是因自然灾害所造成为由予以抗辩,主张免责。
2.2特征标注不正确,丧失了受害人过错免责事由。
种植密度过大,农作物植株生长过高、茎秆空软,容易造成倒伏。因种子使用者种植密度过大造成农作物倒伏,种子经营者不应担责。“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的标签上标注的是其“千粒重400g、合理密植每亩3500――4000株左右”。点播按每穴2――4粒种子、每亩3500――4000株计,需种子2.8――6.4kg;条播需种量更多。原告的平均亩播量是3――3.5kg,依此推算,玉米种植未超出合理密植的范围。种植密度过大,不再是种子经营者抗辩的理由。经田间现场测定,“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的.千粒重是320g。如果种子标签真实地标注了种子的千粒重,某种子公司就可以种子使用者的播种量推算出其种植密度过大,以种植密度过大是造成玉米倒伏的原因为由主张免责。
3产量性状标注不正确,遭受巨额索赔。
“掖单22号”玉米杂交种的审定公告注明其平均单产为7581kg/hm2――7701kg/hm2;某种子公司在其生产的“精品掖单22号”玉米种子标签上标注的平均单产为10012.5kg/hm2,()最高单产为12900kg/hm2以上;种子标签标注的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审定公告。经专家鉴定组田间现场测产,农民种植的“精品掖单22号”玉米平均单产是3994.5kg/hm2。原告依据某种子公司在种子标签上标注的平均单产(标注单产减去实测单产,等于单位面积的减产损失;单位面积的减产损失乘以受灾面积,等于总损失额),向某种子公司提出了巨额索赔。
呵护“种子”的质量 篇3
◆不再骑自行车
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代步工具,自行车一直倍受人们喜爱。
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也不用像公交车那样让人望眼欲穿。然而你可能还不知道,过多地骑车会影响你的生育能力。骑车时身体前倾,腰弯曲度增加,让你的睾丸、前列腺紧贴坐垫而受到挤压。长此以往,会出现缺血、水肿、发炎等症状,影响精子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精液的正常分泌。再则,骑车过程中身体不停的颠簸和震动,可导致阴囊受损,阻碍精子的酝酿。
调查显示,在55名爱好自行车运动的男性中,近90%的人体内生成的精子数量较少,阴囊呈现出反常的迹象。而在35名少有骑车的男性中,只有26%的人表现出此类症状。看来,骑车的确是孕育计划中一个不小的障碍。为了顺利达成当爸爸的愿望,你还是暂时委屈一下,多挤挤公交车吧!
◆不过频热水浴
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后泡个热水浴,顿时感到身心舒畅,疲劳不再,有时还久久不愿起身。但是注意哦,这种享受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让你和宝宝失之交臂。
精子的成长需要低温,不然就会夭亡。当睾丸的环境温度在34~35℃时,它才能顺利产生精子。即使你的精子密度原本正常,如果连续3天在43℃~44℃2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其密度就可下降到1000万/毫升以下,并持续3周如此。因此过频、过久的热水浴会降低精子的数量和成活率。
如果已做好当爸爸的打算,那么就应舍弃在浴缸中久泡的习惯,也别再洗桑拿,最好选用温水淋浴。
◆不穿紧身裤
如果你有穿紧身裤的习惯,现在可得改一改了。无论是你酷爱的牛仔裤,还是过紧的内裤,都会让你的睾丸透不过气来,无法保持凉爽。紧身裤还会把睾丸压向温度较高的腹股沟处,散热不畅,造成生精功能减退。所以,应尽早让自己脱离紧身裤的束缚,选择舒适宽松的裤子。
◆让运动“温柔”起来
生命在于运动,对准爸爸来说也同样如此。适当的运动能帮你提高身体素质,确保精子的质量。但是,如果你的运动过于粗鲁,就要好好注意了。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样品
本次实验样品为普通白菜样品, 由本中心质量负责人加入农药标液, 共4个蔬菜样品, 1个空白样品, 3个平行样品。每个样品均25 g。
1.2 仪器与试剂
气相色谱 (安捷伦7890A配备FPD检测器, 安捷伦6890N配备ECD检测器, 带自动进样器) 、HHS421-4电热恒温水浴锅 (上海华联环境试验设备公司) 、高速匀桨机 (IKA T-25) 、氮吹仪 (Dri-Block DB-3A) 。主要试剂:乙腈 (色谱纯) 、正已烷 (色谱纯) 、丙酮 (色谱纯) 和氯化钠 (分析纯) 。
1.3 实验方法
采用《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 (NY/T 761-2008) 进行检测。
1.4 标准溶液的配置
由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提供, 甲胺磷、甲拌磷、乐果、水胺硫磷、乙酰甲胺磷、氧乐果、毒死蜱、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三唑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百菌清、三唑酮、甲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异菌脲, 质量浓度均为100 μg/m L, 有机磷的标液用丙酮稀释至0.1~0.2 μg/m L, 有机氯的标液用正已烷稀释至0.1~0.2 μg/m L。
1.5 实验条件
有机磷检测条件色谱柱:DB-1701 (30 m×0.32mm×0.25 μm) ;温度:90℃保持0 min, 以20 ℃速度上升到200 ℃, 保持4 min, 再以25 ℃上升到260 ℃, 保持2.1min。进样体积:1 μL;不分流进样;检测器200 ℃;进样口温度:200 ℃;氮气流速:60 m L/min;柱压:25 psi;空气流速:100 m L/min;氢气流速75 m L/min。
有机氯的检测条件色谱柱:HP-5 (30 m×0.32mm×0.25 μm) ;温度:90 ℃保持0 min, 以15 ℃速度上升到280 ℃, 保持10.00 min。进样体积:1 μL;进样口:250 ℃, 不分流进样;检测器300 ℃;进样口温度:250℃, 氮气流速:60 m L/min;柱压:25 psi。
2 检测过程及结果
2.1 有机磷农残前处理
准确称取25.0 g样品放人匀浆机中, 加入50.0 m L乙腈, 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min后用滤纸过滤, 滤液收集到装有5~7 g氯化钠的100 m L具塞量筒中, 收集滤液40~50 m L, 盖上塞子, 剧烈震荡1min, 在室温下静止10min, 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 吸取10.00 m L乙腈溶液, 放入烧杯中, 在80 ℃水浴锅上加热, 并氮吹, 蒸发近干。加入2.0 m L丙酮, 盖上铝箔, 用约3 m L丙酮分3次冲洗烧杯, 并转移至离心管。定容至5.0 m L, 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过滤膜, 移入2 m L样品瓶中, 上气相测定。
2.2 有机氯农残前处理
将弗罗里析柱依次用5 . 0 m L丙酮+ 正已烷 (10+90) 、5.0 m L正已烷预淋洗, 条件化, 倒入上述净化溶液, 用15m L刻度离心管接收洗脱液, 用5 m L丙酮+正已烷 (10+90) 冲洗烧杯后淋洗弗罗里析柱, 并重复一次, 在水浴50 ℃条件下, 氮吹至小于5 m L, 用正已烷定容至5.0 m L, 混匀, 移入2 m L进样瓶中, 待测。
2.3 色谱图 (见图1、图2)
2.4 检测结果
最后在样品中检测到甲拌磷、异菌脲和氰戊菊酯, 定性准确, 定量回收率在80%~110%, 结果满意。
3 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分析探讨
3.1 检测中耗材及标液配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农残检测准备工作中, 要对所用的容量器具进行校验, 尽量使用色谱纯试剂, 并进行试剂空白试验, 确保无杂质峰出现。对于SPE小柱如弗罗里析柱等, 要使用同一厂家的同一批次的产品, 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柱流速不同, 并对于新购小柱进行回收率测定, 经确认回收率正常方可使用;标准样品一定要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并关注有效期。标准样品储存方法为-18~-20 ℃的冰箱中专人保管, 有效期通常为1 a, 配置上机使用的标样时, 不能直接稀释计算, 应先配置中间浓度的储备液, 如配成1 mg/L左右的多种农药混合中间标样, 这样既方便配置下一级标样, 又方便在0~5 ℃冰箱中保存, 保存期为2~3周。
3.2 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2.1 前处理提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样品称样进应先用样品匙混匀样品再称样, 匀浆时匀浆机从低速中速到高速匀浆, 并且每个速度时间一致, 匀浆后过滤时, 滤液倒入滤纸时要低于滤纸边沿2 cm, 防止滤液倒得太多, 溅在外面, 滤液要完全收集完。吸取10.00 m L乙腈提取液时, 用10 m L大肚吸管, 吸液前用该液润洗3次, 使液体充满吸管内壁, 吸取时刻度要准确。
3.2.2 浓缩净化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氮吹时, 气体流速快慢要尽量一致, 使平行样氮吹浓缩条件一致;氮吹近干的要求是小烧杯内潮潮的一层, 但不要吹干, 吹干会回收率低, 氮吹后加2 m L丙酮, 一定要加盖铝箔, 这一步在排风橱中操作, 如果不加盖铝箔, 丙酮散发得快, 会引起回收率高。在样品多时, 操作速度要快, 定容完一个立即进行下一个, 为防止时间过长, 丙酮挥发。
净化时淋洗弗罗里析柱时, 所用淋洗液5 m L要准确, 这样可使弗罗里析柱的淋洗条件一致, 液面不要干, 当溶剂液面到达柱吸附层表面时, 立即倒入上述待净化溶液, 如果柱子表面干了再倒入溶液, 农药会吸附在柱子上, 回收率降低。第二次50 ℃氮吹时, 要求氮吹至小于5 m L, 可吹得小于1 m L, 这样做的好处是溶液中丙酮量会减少, 用ECD检测时不会对ECD有损害。
3.3 仪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1 气源检查
如载气 (氮气) 、燃烧气 (氢气、空气) 用钢瓶, 一般要选择纯度达99.99%, 如用气源发生器要经常检查、更换干燥剂, 注意气源与仪器接口处是否有积水现象。最好配备气体过滤器, 避免鬼峰。
3.3.2 进样器检查
进样器和进样针要定期清洁并检查进样器是否灵活, 以减少积尘太多造成停止运行或者进样不重复性等。进样针可以选用两种不同的溶剂进行清洗;在进样后增加清洗次数;时间长了可取下用丙酮浸泡清洗进样针尾部等。
3.3.3 衬管检查
衬管对残留分析非常关键, 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氧化乐果、乐果等农药的出峰情况受衬管影响非常大。最好选经惰性处理的衬管, 当标样峰面积有明显下降时, 要及时清洗或更换衬, 更换后要获得理想的响应值需要用样品进行饱和。
3.3.4 色谱柱检查
色谱柱是组分分离的重要部分, 色谱柱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衡量柱子好坏不仅看柱效、还要考虑其流失和柱寿命等。一般当标样峰面积有明显下降时, 可以直接割去进样口0.5~1 m的色谱柱, 然后对柱子进行老化。
3.3.5 检测器维护上需要区别对待
ECD的检测池易污染, 安捷伦仪器基线一般在500Hz以下, 1 000 Hz以上进需高温过夜进行老化。FPD需调石英管的位置、氢气流量等, 安捷伦仪器基线一般在30p A以下, 基线高一般要调节氢气和空气的配比。
3.3.6 样品检测前还要进行预实验
气相色谱仪要选择最佳工作条件, 使多种农药能良好分离, 峰型尖锐。一般还要重复进样6针, 计算峰面积, 如RSD>10%, 初步确定是衬管或柱子受污染, 先从衬管排除, 更换新衬管、O型圈和进样垫, 再次进样品, 确保RSD<5%, 才可进行正常检测。
3.4 加标回收的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大多数农药的回收率会在70%~120%, 但是氧化乐果等强极性农药, 有较强的基质效应, 回收率会达160%以上, 解决的办法是同一样品的基质配标液, 例如找一空白样品, 按方法进行前处理, 最后定容至5 m L, 用这5 m L配制标液, 进气相测得峰面积, 用来计算样品回收率, 能力验证过程中也可用空白样中多余的丙酮定容液配制标液,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基质效应。能力验证中还要注意添加回收率试验, 在拿到盲样进行前处理时, 可自选一蔬菜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 蔬菜样品尽量选择与盲样样品基质一致的物质, 加标后的样品不能马上进行前处理, 等到样品充分吸收农药后方可进行, 以保证加标回收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难检组分的质量控制
难检组分指检测过程中添加回收太高或太低或回收率不稳定的一些农药组分。按不同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3.5.1 甲胺磷、氧化乐果、乐果
这些农药的共同特点是极性相对较强, 容易被衬管和玻璃棉吸附, 一旦衬管脏了, 标样峰面积下降特别明显。通过用样品加标作为标液来计算, 可以使它们的回收率变好。
3.5.2 甲拌磷
在做添加回收率时, 甲拌磷的回收率不稳定, 有时非常好90%左右, 但有时会非常低, 低于50%, 而甲拌磷标样出峰情况非常稳定, 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是氮吹环节的问题, 如果吹的太干, 甲拌磷回收率肯定低, 一定要近干, 或者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3.5.3 氰戊菊酯、氯氰菊酯
种子质量问题论 篇5
种子质量虽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标准即合格,但仍可能存在某种缺陷、瑕疵或缺点。因为不但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会受到当事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即便国家制订的有关种子质量标准也会受到现有的科技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难免出现虽种子质量符合标准但却存在瑕疵、缺陷或缺点等质量问题。在我国,固然法律对很多种子和性状指标规定了质量标准,但也有很多种子和性状指标没有或无法制定标准。法律不可能对各种种子,每种种子的各种性状都指标化、标准化。如果法律和合同没有规定某种子的质量标准,某种子就不存在所谓质量不合格问题,但仍可能存在瑕疵、缺陷或缺点等质量问题。例如,江苏苏北地区种植的武育粳3号水稻种子,播前经检发芽率符合国家标准,但播后出苗率极低或出苗后长不成植株;该批种子就属于不具备正常出苗、生长和发育性能的瑕疵种子。不能因为我国没有制定种子活力标准,无法判定该批种子为不合格种子,就否定其存在种子质量问题。
杉木种子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6
关键词:杉木;种子;质量
杉木,是我国南部特有的商品用树种,其生长迅速且材质致密,木材纹理通直,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且天然具有良好的抗虫耐腐蚀特征,因此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大,是当前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树种之一。由于其每年更新面积较大,因此对其种子需求量同样较大,因此对于杉木种子的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1 杉木树种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对于杉木以及很多树种而言,种子繁殖都是一条经济快捷的方式,而在这个繁殖方式中,种子自身的质量对于繁殖工作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针对杉木种子的状态和形成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力求能够在种子形成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条件,产出更为健康的杉木种子。
对于种子质量的考察,通常主要考察空籽率、涩籽率、健全籽率以及千粒籽重几个因素,这几个数据直接反映了种子的健康状态,并且直接影响到发芽率。通常将只有两层种皮而没有胚的种子定义为空籽;将虽然种子饱满但是其内部并无健康的胚组织,而只是存在有黑色物质的种子定义为涩籽,通常在剖开过程中有硬脆感;而健康的种子,应当具有完整的胚和胚乳,并且呈现出淡黄色或白色,质地均匀,易于剖开。
通过多年对于杉木繁殖过程有关数据的关注,可以发现其种子的形成主要受到如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1 气候因素
气候对于杉木的种子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通常而言,杉木散粉期通常聚集在3月,最盛时通常为3天,不同气候和地处环境以及树龄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杉木每年具体的散粉时间。通常散粉时间能够延续半个月左右,并且在第十天之后逐步进入鼎盛,维持3-4天后基本结束。对于杉木而言,散粉时间长短以及花粉总量直接影响到种子的成熟状况,然而这两项数据都直接收到树木健康状况的影响,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其生存环境的整体状况,雨水丰沛状况等因素。通过既往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降水天数、降水量以及相对湿度对于树木的花粉质量影响最为明显,其年差异可以达到12%。
1.2 生态因素
在杉木散粉授粉的过程中,花粉的数量直接决定了受精成功的机会,进一步影响着整体种子的质量。对于杉木类树木散粉过程的研究数据表明,进入珠孔的花粉粒平均应达到1.2以上,才能满足植物受精要求。但是对于杉木幼株而言,是很难达到这样的花粉密度的。根据杉木种子园的统计数据,通常杉木要长到6龄,其单株雄花量才能达到200个以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花粉基本保持在20-30kg/hm2的水平。以3年树龄的杉木园为例,平均每个胚珠所含花粉尚不足0.7粒,如果单独依靠自身育种,难以完成育种任务。同时注意,对于种子品质同样有着显著影响,与异交种子质量也存在很大差异。在一些数据的支持之下可以看出,自交所得到的健康籽率要比异交的低20%以上,涩籽率比异交提升40%以上,空子率并未发现明显相关。
2 提高杉木种子品质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杉木种子成长所受到的两个方面主要因素的影响方式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主要措施,借以改进杉木种子质量:
2.1 关注散粉季节气象信息
不仅仅散粉期间下雨会直接影响到花粉的传播,对于过大的空气湿度也会对花粉传播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可能遭遇天气问题,可以提前针对花粉比较盛的植株进行人工花粉采集,并且选择良好天气促进授粉。
2.2 合理安排种植布局
针对于不足6龄杉木花粉并不充足的问题,可以在种植的时候对不同树龄的树木交错安排,即在树种种植的时候,保持相邻区域之间的树龄差距在10年左右,这样旁边相对较为成熟的杉木可以对相对幼小的树苗从花粉角度实现补给,对于种子形成必然会起到积极作用。
2.3 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授粉对于提高健康种子的比率有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授粉会刻意避免自交现象的产生,因此对于种子千粒重种子整体进化都有好处,尤其是对于6年以下的低龄杉木而言更是如此。以2年杉木为例,单从千粒重角度看,有数据支持可以冲4.95g提升到5.74g,健全率则可以从不足30%提升到50%左右。
3 结论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7
关键词: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 我国在2013年的植物性食品年增长量约为60 193.5万t, 相比往年增长2.1%, 这表明我国对植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极大, 而且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为了追求丰收, 农药的施用是不可避免的, 植物性食物上农药残留的毒性会在动物体内进行累积, 再由食物链进行传播, 这样就会对人体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 进一步加强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控制迫在眉睫。
1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动向
我国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起步较晚, 传统分析法依旧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分析法, 使用范围存在局限, 且前期工作较为复杂, 在使用溶剂的提取上不仅费时费力, 而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 其存在检测灵敏度低、净化效率低、检测的工作量巨大等缺陷, 因此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 更不能达到国际限量要求, 这对食物出口检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给大批量的样品检测工作带来困难。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是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 简单来说,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分为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2个部分。
1.1 样品前处理
目前, 超临界流体提取、固微萃取、加速溶剂提取及分子印迹合成受体技术等是已被熟知或广泛应用的主要样品前处理技术。其共同特点是工作强度明显减轻, 工作时间大大减少, 且样品的用量和溶剂得到节省, 其提取率、净化率及自动化水平都得以明显提升。
1.1.1 超临界萃取法。
这种方式是以超临界状态的CO2或N2为淋洗剂, 其具有液体的分配作用和气体的渗透能力, 在常压下流出液中的CO2会挥发, 用溶剂溶解待测物后再对其进行分析。超临界萃取法不仅速度快而且使用范围广泛。超临界萃取法能有效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简化步骤, 省时省力, 而且在提取某些天然化合物中的热敏性物质上具有优势[1,2,3]。
1.1.2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
这种方式是将试样与适量的反向填料进行研磨和混匀, 将其制成半固态装柱、淋洗。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比较适合提取和净化各种分子结构及极性农药残留。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可以对样品直接处理, 对其快速分离, 较适合残留组织的快速分离和分析的自动化。这种方式浓缩传统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样品均化、组织细胞裂解、提取、净化等过程[1,2,4], 样品经过这种方式净化后可直接进行测定。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法目前在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已被广泛应用。
1.1.3 固相微萃取法。
固相微萃取法是将取样、萃取、富集及进样进行一体化的制样技术, 其不需要溶剂, 它是以固相萃取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萃取分离技术。当前, 我国的固相微萃取法还处在起步阶段, 而且真正用于农药检测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其萃取过程如下:在微量进样器的针头部分键合一层固定相或涂上一层固定液, 将其直接浸入样品液体中或样品的顶空, 经萃取和浓缩后直接插入GC等进样口进行加热, 脱去有机物质, 使被测物进入分析器。这种方式的萃取设备轻巧, 操作时间短, 且适合现场取样, 是我国目前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1.1.4 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是采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 将目标化合物与样品中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进行分离[1,2], 然后将其用洗脱液洗脱, 这个过程中的微型柱和淋洗剂的选用应根据待测农药的化学性质和样品种类进行选择, 从而将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与净化。固相萃取法具有高效、安全、便于前期处理等优势, 其可以将试剂用量降到原来的1/10, 甚至是1/100, 它是当前样品前处理的主要技术之一。
1.1.5 分子印迹合成受体技术。
这种技术是使聚合物单体或拟被印迹的分子键合, 再将聚合物单体交联, 随后从聚合物中提取出印迹分子, 这样被印迹分子的印迹就留在了聚合物的内部。由于这种技术需要合成被印迹分子衍生物, 但现实中无法对一些化合物的分子进行衍生化, 因此该项技术在当前的应用具有局限性。
1.1.6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是一种新型的自动化前处理技术, 其通过增温和增压, 利用溶剂萃取半固体、固体样品。其具有方法快捷安全、耗费的有机溶剂用量小及待测组分回收率高等优点[1,2]。在高温条件下, 待测物的溶解动力学过程加快, 缩短了提取时间, 减少了所需的溶剂用量。且在一定压力下, 提高了溶剂的沸点, 使溶剂保持液体状态[1,2,3,4], 保障萃取过程的安全。
1.2 农残检测新技术的发展
1.2.1 质谱检测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既要准确定量又要正确定性。质谱检测器是一种通用的色谱检测器, 不会受到基质的干扰。质谱仪可根据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可以定性确证不知道的农药化合物[1,2]。
1.2.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目前, 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可以测定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中的绝大多数杂环类有机杀菌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该方式比较适合分析分子量大且极性不同、受热容易分解、不易挥发、沸点高的有机化合物[1,2]。
1.2.3 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检测技术。
这种方式有可靠的使用性, 适合农药多残留的检测。在气相色谱仪上配备相同的检测器2个、极性不同的毛细管柱2个、双塔自动进样器1个[1,2,3,4]。在2个进样器中同时注入样品溶液, 这时极性不同的2根柱子将分离样品中的组分, 而2个检测器再对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另外, 可以将2个检测器进行串联或并联, 这样一次进样便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农药[1,2,3]。
1.2.4 酶联免疫技术。
这种技术是对抗体或抗原进行酶标记, 抗体和抗原之间会发生酶联免疫反应, 这样就可以通过比色对农药残留量进行确定。这种方式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适合现场分析, 因此已在农业、环境及医学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方式由于抗体的制备难度较大, 且抗体具有特异性, 因此其只适用于单一农药残留的检测, 而无法进行多残留的分析[1,2]。
2 蔬菜水果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2.1 影响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国农药年使用量在80万~100万t之间, 在世界上居于首位。而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的使用极其有限。当前, 我国大部分果园、蔬菜水果生产中都是采用化学农药, 正是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间不科学, 导致许多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1,2]。
由于我国蔬菜水果产区的病虫害种类比较多, 发生的危害度较为严重, 因此我国的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及用量都较多。在实际中, 我国蔬菜水果的年防害次数均在10次以上, 而且用药种类较多, 由此可见, 造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就是农药的过量施用, 这种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蔬菜水果产地环境。因此, 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不仅来源于农药的直接施用, 受污染的土地和水质也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
2.2 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控情况的总结
我国各级相关部门针对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比如农业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组织部级的质检中心对我国主要城市的蔬菜水果开展农药残留监测。省级及省级以下的农业部门也根据各地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了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控的力度。在监测过程中发现, 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但部分蔬菜水果中仍含有浓度较高的氧化乐果、甲基对硫磷等农药残留。
当前, 全国性的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还未全面落实, 蔬菜的质量安全已经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但人们对水果的质量安全重视度还不够, 这是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造成的。人们习惯认为水果剥掉皮再吃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但现实是部分水果的果肉中仍含有浓度较高的农药残留, 因此水果的质量安全也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3 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控制的具体对策
2.3.1 加强产地环境的监测, 对蔬菜水果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全面控制。
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1,2], 重点监测蔬菜水果主要生产基地的产地环境。相关部门应组织质检中心定期检测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土壤和水质中的有害成分, 全面普查蔬菜水果重点产区的产地环境, 切实掌握产区的产地环境;此外, 加强对从农田到餐桌的过程控制。制定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扶持政策, 切实为人们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2.3.2 多项措施并举, 加强源头控制。
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药销售和使用的管理, 严厉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销售, 对蔬菜水果采收期内及生产过程中农药的施用应重点加强控制和管理, 确保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的达标;另外, 还应重视解决“餐桌污染”, 而有效解决“餐桌污染”的关键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施用。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建设农业标准化的生产基地;在防虫防害上, 应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等手段, 尽量减少化学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 从而全面提高蔬菜水果的质量安全;除此之外, 还应加大蔬菜水果安全生产配套技术的推广, 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将农业标准化和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知识大力普及,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 从源头上有效控制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
2.3.3 强化蔬菜水果质量安全监测的力度, 建立蔬菜水果市场准入制度。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已引起关注, 农业部相继颁布了无公害绿色水果、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法规[2]。首先, 应从监管体制出发, 全面落实蔬菜水果市场准入制度, 严格把控生产源头和市场通道等环节的质量, 使消费者能够吃上放心的蔬菜水果。除了加强生产源头的监测, 相关部门还应在蔬菜水果的交易市场配备专业的检测仪和专职人员, 定期随机对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把好市场环节产品质量关;其次, 尽快制定出满足国内外实际需求的检测标准, 及时对滞后的检测标准进行更新。比如近些年蔬菜水果中常用的吡虫啉、代森锰锌等农药尚未被列入蔬菜水果的质量检测项目中, 针对这一现象, 相关部门在制定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 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 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直接影响着食品安全, 也关系着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启动水果蔬菜例行监测项目, 强化水果蔬菜质量安全监测, 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如《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规程》[1,2,3]等, 加强全国水果蔬菜质量安全普查力度, 切实做好水果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工作, 进一步提高蔬菜水果产品的质量安全[1,2,3,4]。
参考文献
[1]刘传德, 周先学, 王志新, 等.我国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动向和质量安全控制对策[J].北方园艺, 2010 (11) :210-213.
[2]张晓荣, 段敏.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 2009 (2) :114-117.
[3]肖艺.几种农药在设施草莓上的残留研究[D].北京:北京农学院, 2007.
蔬菜种子质量问题及检测技术简议 篇8
1 蔬菜种子的保质期
蔬菜种子有年限的要求, 种植时大部分蔬菜种子必须用新籽, 但像香菜、芹菜、雪里蕻的种子则必须存放1年后才能用。
(1) 辣椒种子:存放不能超过3年, 否则发芽率会降低。据试验, 新种子发芽率89%以上, 存放2年发芽率79.8%左右, 存放3年发芽率会降低到47%左右。新籽为金黄色, 陈籽为杏黄色, 如果变为褐色, 就不能做种子用了。
(2) 番茄种子:一般可存放3~4年, 最长不能超过4年, 如果超过4年出苗率会降低。新的番茄种子上有很多小茸毛, 而且有番茄味;陈的番茄种子外皮茸毛少或脱落, 气味也变小。
(3) 茄子种子:存放时间在6年以内的都可用, 但仍以用当年的新籽最好。新的茄子种子外皮有光亮, 呈乳黄色;陈的茄子种子表面暗红色, 无光亮。
(4) 黄瓜种子:最多存3年, 超过此期限, 其发芽率一般要降低20%~30%, 即使有的能出苗, 出苗后也往往无真叶, 不易成活。新的黄瓜种子为白色或乳白色, 表面光滑, 种子尖端的毛刺较尖;陈的黄瓜种子表面出现黄斑, 无光泽, 种子尖端毛刺变钝。
(5) 香菜种子:必须存放1年后才能用, 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年。新的香菜种子香菜气味浓厚, 陈的香菜种子香菜气味变小。
(6) 雪里蕻种子:可存放5年, 当年收获的种子当年不能用, 必须选用存放1年以上的种子种植。
(7) 芹菜种子:可存放5年, 当年种子不能用, 必须存放1年后才能用。
(8) 白菜种子:可存放2年。当年收获种子可当年播种, 但有效期超过2年, 出苗率一般要降低20%~27%, 且抗病力变低。新的白菜种子表面光滑, 陈的白菜种子表面发暗。压破后, 新的白菜子成饼不碎, 陈的白菜种子易碎且种皮易脱落。
(9) 葱和韭菜种子:必须用当年新种子, 若隔年则出苗率大大降低, 即使出了苗也易枯萎。另外, 夏天种的伏葱, 必须用当年春天新打的种子, 否则, 小葱长起来后就会结种子。葱和韭菜的种新种子, 表面皱褶, 有光泽, 种脐上有一个明显的小白点。贮藏1年以上, 种子表面会失去光泽, 并出现一层白霜, 种脐由白变黄。
(10) 甘蓝种子:贮藏寿命为3~4年, 4年以上发芽率显著降低。新种子表皮枣红色或褐红色, 有光泽, 压破后种皮与子叶相连, 不易破裂;陈种子表皮铁锈色或褐红色, 压破后子叶与种皮各自破裂成小块。
(11) 萝卜种子:使用年限3年。新的萝卜种子表面光滑, 陈的萝卜种子表面发暗。压破后, 新的萝卜种子成饼不碎, 陈的萝卜种子易碎且种皮易脱落。
2 蔬菜种子质量纠纷
蔬菜种子的质量纠纷是指可能由种子质量问题造成蔬菜生产减收或绝收等事故而产生的纠纷。因为需要对事故责任进行界定, 专业性较强, 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2.1 造成蔬菜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
品种不合格、造假、质量低劣。品种不合格指销售的品种未经专业机构审定 (登记) , 造假可细分为假冒、掺假、夸大产量品质, 质量低劣则特指虽未人为地造假, 但质量仍远低于标准。
2.2 蔬菜种子质量纠纷的处理
当发生蔬菜种子质量纠纷时, 作为应诉方应有积极应对的态度, 而不是一味地躲闪甚至耍赖皮;申诉方则必须做到及时地保存证据, 以利现场鉴定组作责任界定。
现场鉴定:按2003年7月8日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执行。由种子质量事故当事人提出申请, 田间现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站组织实施现场鉴定。
估算损失:种子侵权所造成的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明确哪些是种子的直接损失, 哪些是种子的间接损失后, 方能对种子的赔偿范围具体化。如当种子发芽率低时, 应以是否已播种为标准来判别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即没有播种的只负责种子的种价和一定的误工损失, 而不应赔偿其他的损失。细化种子赔偿, 可以减轻种子经营者和种植者的分歧, 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处理。
依法处理:种子质量事故发生后, 种植者和种子经营者应本着友好协商的原则进行调解。如双方坚持各自的观点, 调解无效时, 可请田间现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种子管理站调处, 也可请当地的镇政府或村委会出面协商解决。若当地行政部门无法解决, 再起诉到田间现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由人民法院判决。判决后, 败诉方不服判决者, 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3 蔬菜种子的检测技术
蔬菜种子质量检测一般包括净度、纯度、生活力、活力、抗逆性、损伤等方面, 除了采用常规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生体染色等方法以外, 在细胞学、形态学、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还有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 对于特定作物类型, 有时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检验效果。
3.1 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测定
“发芽率”是指在常规发芽试验中第7天时已发芽的粒数占总供试粒数的百分比, 即在第7天时100粒种子有多少粒出芽。“发芽势”指在发芽试验中第3天出芽的粒数占总粒数的百分比。发芽率能近似地反映出苗率, 发芽势表明种子的活力高低。发芽势高的种子, 其种子的活力高, 出苗齐而壮, 而发芽率高的种子出苗率高, 但苗不一定整齐, 也不一定粗壮。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了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标准检测程序。其关键在于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方法有滤纸法、毛巾法、沙盘法等。做发芽用的种子样本规定为200粒, 分4组, 每组50粒。
滤纸法:在培养皿中铺上二三层滤纸, 滴水使其湿润, 将种子摆在上面, 种子上面覆盖二三层滤纸, 滴水使其湿润, 将培养皿盖好, 放在恒温箱内, 保持25℃恒温。每天加水2次, 加水量控制在滤纸不干、培养皿内不积水即可。
毛巾法:将毛巾煮沸消毒, 种子摆在毛巾上, 卷成疏松的卷, 扎住两头, 放在恒温箱内, 保持25℃恒温, 以后经常喷水, 保持毛巾湿润。
沙盘法:在塑料盘中铺一层干净细沙, 将种子摆在上面, 再用细沙覆盖, 滴水使沙湿润, 放在恒温室内, 保持25℃恒温。
3.2 空心测定
该法主要用于豌豆、豇豆、菜豆等一些豆类种子活力的检测, 这类种子常由于缺锰或中央细胞坏死, 萌发时子叶内出现空心现象, 严重时子叶断裂。豆类种子空心率与其活力呈显著负相关, 而且其结果与田间出苗率很一致。检测时可将种子预先浸种24 h, 然后置于20~25℃条件下催芽, 4 d后逐粒割开种子子叶, 观察统计空心率。
3.3 纸上荧光团法
此法主要用于十字花科蔬菜种子。该类种子普遍含有各种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 并在紫外线的激发光下产生各种颜色的荧光现象。十字花科种子老化后, 膜系统受损, 会导致荧光物质外渗, 存留在吸水纸上的外渗物质待烘干浓缩后, 在紫外线的激发光下种子周围产生明亮的荧光团, 根据荧光团的面积和色泽深度即可判断种子生活力及活力水平。检测时将定量种子按一定距离整齐地排列在培养皿中浸湿的滤纸上, 加盖后保持在恒温条件下, 经数小时后, 将盖打开置鼓风干燥箱中烘干, 取出放在紫外灯下照射、观察、记录, 并进行照相比较。
3.4 化学染色法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9
而种子作为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源头, 是一种无法取代的基本农业生产资料。无论是在农业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 还是在现代化农业普及的今天, 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种子质量的检验
1.1 什么是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指的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品种的真实性、发芽能力、品种的纯度、生活力和加工时可以达到的净、干、饱、健、壮的程度。种子质量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单单其中一项指标都无法表明种子真正的质量。种子质量包括8项指标, 分别是真、纯、净、饱、壮、健、干和强。
种子质量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指的就是它的品种品质以及播种品质。科学家认为, 广义上的种子质量应该考虑其物理质量, 这包括净度、外观、适播性、水分4项指标, 还有其生理质量, 包括活力、发芽力、遗传强度、休眠等指标。另外, 应考虑它的遗传质量, 其中包括田间、室内鉴定指标;病理质量, 包括种子带虫或病等的指标;还有产品质量, 其中包括包装、外观、标签等指标。而狭义上来说, 种子质量主要指的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4项指标。
1.2 什么是合格的种子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规定, 凡种子的纯度、净度、水分和发芽率均不低于标签上标注指标的均值就视为达标种子, 反之则为不合格的种子。
1.3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严禁假劣种子下田
种子质量的管理是种子工作的核心内容, 质量的管理贯穿了种子生产、储藏、销售等的各个环节。而这其中的3项手段, 又很好地保证了种子质量。加强对各个经营种子大户的质量监督力度, 确保种子源头的质量;加强市场质量的抽样检查, 对于不合格的种子要严格处理;加强对种子的生产和销售等环节质量的监督, 重点抓好田间生产、收购及市场流通这3个环节的监督工作, 严格制定和遵循监督制度。
2 种子经营
2.1 什么是种子市场
种子市场就是种子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场所, 这个场所集中了大量的种子, 以便供给供求双方进行种子交易。从宏观上来看, 种子市场就是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下, 从事种子研究、种子生产以及经营推广的单位和种子用户间的交换关系之和。种子、种子使用者和种子供应者是种子市场的3要素。
2.2 种子市场有哪些特点
种子市场的特点决定了种子市场的构成要素。从交易对象, 也就是从种子本身来看, 种子市场的特点如下:
2.2.1 区域性
主要表现在不同的地区具有的生产某种子的区域优势, 方便形成专业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区性市场;种子还有着区域的适应性问题, 每一种种子都有最适宜其生存的区域环境。
2.2.2 复合性
种子是农业生产劳动的成果, 所以它是农产品市场的一部分。另外, 由于种植种子也要有相应的种植技术, 所以它又是科技商品市场的一部分。
2.2.3 周期性
种子市场与其他商品的市场相同, 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都会交替出现。然而不同的是, 其他的商品市场供求交替的现象很难预料, 变化多不成规则, 不过种子市场却有一定的规律, 一旦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 这样的状态至少会持续整个生产季节, 短期不会改变。
2.2.4 季节性
市场的季节性主要表现在收购种子和供应种子有着季节性的要求。而这就要求经营种子的企业合理配置种子购销在旺季和淡季的有效资源。
2.2.5 技术配套
种子品质的优良性除了与播种品质、品种品质有关, 还与自然条件以及种植、栽培技术关系密切。所以种子市场不仅要提供优良的种子, 还要提供相关的优秀配套技术。
2.2.6 供求的不稳定性
种子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巨大;种子的储存量和生活力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种子市场的容量变化。产销平衡是很难达到的。所以, 为了降低甚至化解种子经营的风险, 保证种子的供应, 以避免对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我国实行了种子储备制度。
3 规范种子市场秩序
重视市场规范, 实行主要推广品种制度, 使农民直接受益, 以提高他们的主观积极性。目前, 由于科技成果的日新月异, 种子品种过度使农民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实行主推品种制度, 能有利于经营者有选择性的经营, 以引导农民种植市场所需要的种子。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和认证。通过以上方法, 市场上的违规劣质种子会明显减少, 而科技含量高、符合市场要求的品种却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 避免了种植盲目性。
大力排查种子案件, 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按照《种子法》和《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对种子经营资质进行清理。对于不合格的经营者要严肃进行审核和清理, 使他们意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另外, 要对于种子市场进行清理, 重点检查经营者的经营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排查种子是否通过了审核, 标签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经营者的档案是否属实等。
4 结语
由于合格的种子质量、规范的种子市场都与我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而农业的发展又对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起着主导作用, 所以, 加强种子质量的监督, 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 这对国家的兴亡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爱青, 时侠清.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J].安徽科学技术, 2007 (10) .
[2]康玉凡, 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J].高等教育, 20011 (01) .
加强种子管理严把种子质量关 篇10
一、抓住时机、把握机遇, 建立全新的种子质量管理机构
2003年7月, 建平县种子管理站正式从原种子公司剥离出来, 本着政企分开的原则, 调整了编制, 配备了八名工作人员, 作为公益性事业安排专项经费, 将种子质量管理机构调整到位, 确保了建平县种子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并根据工作实际, 进行目标岗位考核, 坚决禁止参与种子生产和经营, 尽职尽责搞好种子管理工作。
二、狠抓全面质量监督, 实施全程质量监控
种子管理站在成立之初, 便积极筹措资金, 建立了种子检验室, 装备了检验仪器和设备, 能对种子的四项硬性指标, 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站里制定了统一的质量监督检验计划, 有计划地对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种子, 组织田间和实验室的抽样检验工作, 切实加强对生产用种质量的控制, 及时对不合格种子提出处理意见, 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种子的企业和基地按《种子法》规定, 进行必要的处罚, 使质量监督工作做到规范有序。为确保种子企业生产、供应的种子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 在每年春天, 站里针对建平县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 采取拉网式的检查, 不定期的抽检方式, 足迹遍布全县的各个经营网点, 抽取了50余个品种350份样品, 强化了对企业种子质量控制, 监督种子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意识, 确保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的种子质量达到国家种用标准要求, 杜绝了种子事故的发生, 为县里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另外对在建平县制种的单位和企业, 实行申报备案制, 从播种到收获, 进行全程质量监督, 对达不到国家种用标准的, 坚决予以报废处理, 按照规范化管理的程序进行制种, 保证了所繁种子的质量。
三、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
为提高广大种子经营业户的业务水平, 站里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 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和种子新技术应用学习培训班, 使广大经营户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能够做到依法经营。同时在春季种子质量检查工作中发放种子法规宣传图板、条例300余份, 并公布了市县两级种子质量监督举报电话, 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 并建立了种子质量信访制度, 及时调解和处理种子经营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纠纷。
四、积极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推进种子生产经营的有序竞争
提高玉米杂交种子质量的技术措施 篇11
[关键词] 玉米杂交制种;种子质量;技术措施
种子企业发展在于信誉,存亡在于质量。这句话高度概括了种子质量的重要性。根据笔者的多年生产实践经验,阐述一些提高玉米杂交种质量的技术措施。
一、播种前的技术措施
1.亲本种子质量
为了减少种子生产繁殖过程中出现生物学和机械混杂的机会,杂交制种所需亲本种子生产要控制繁殖代数,常常是一年繁殖多年使用,使用前最好进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如果不能进行种植鉴定,也要进行室内电泳检测,以确保投入制种使用的亲本种子纯度是合格的。同时,为了保证种子生产田的出苗整齐一致和有效密度,在亲本准备时分别对父、母本发芽情况进行检测,对陈种子要采用低温预测等方法进行活力测定,以防室内结果与田间出苗出现较大偏差。
2.隔离条件
(1)空间隔离。一般玉米杂交种子生产,要求与其他玉米花粉来源地相距300m以上,要对种子四周都进行隔离区划定,严格禁止300m以内有其他任何玉米种植,特别注意靠近村庄地块院子内的少量玉米种植。
(2)高杆作物隔离。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田一般用高粱或向日葵进行隔离,株高要高于制种田母本40cm以上,连续高杆作物带不少于150m,隔离带内不能混种其他矮秆作物。
(3)时间隔里。一般春玉米播种期错开40d以上,夏玉米播期错开30d以上,时间隔里只适于南方,在北方一季播种区不能使用。
3.选地
在选择基地时要充分考虑气候条件,根据生产品种的特性,重点考虑:有效积温、昼夜温差、无霜期、日照时间、光照条件、年降雨量、雨季分布及灌溉条件等因素。同时土壤肥沃、旱涝保收;地势平坦、集中连片、交通便利也很重要。
4.制定玉米杂交制种技术方案和管理办法
制种技术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播种时间:原则是适时早播。
(2)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合理密植,保证个体发育良好,最终实现籽粒饱满,商品性好。
(3)父、母本行比:不同品種父、母本行比,其田间质量控制标准不一样的,因此要杜绝随意扩大行比的行为,保证种子质量。
(4)花期调节:在生产安全的前提下,父本适当超前,促使农户及时抽雄,保证种子质量。
(5)各时期的质量要求:责、权、利明确,措施得力,工作业绩与经济效益挂钩。
另外对技术员、村组管理干部、制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二、生长过程的技术措施
1.播种期
(1)适时早播,深浅一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争早播,提前成熟。深浅一致,保证出苗整齐,缩短花期,促进早熟。
(2)行比。严格控制父、母本比例,保证花粉需求量和种子纯度。
(3)密度。严格按照单位面积数量要求,准确设定株行距,留足生长空间,保证种子生产质量和产量。
2.苗期
一是控制三类苗,杜绝一穴双株。二是做到及时间苗、定苗,保证合理密度。三是做好苗期去杂,要求根据品种熟期不同,选择杂株表现明显,高度适中的时期去杂,去杂时要在熟悉亲本特性的基础上仔细观察,准确判断,坚持宁可错判而不漏拔的原则。
3.花期
抽雄前准备 成立花期检查管理组织,该组织要充分发挥村组主要领导和驻点技术人员的作用,明确质量目标、各自的职责、奖惩办法。
坚持早、快、净的原则。早;摸苞带1~2片叶抽雄。快:第一次抽出80%,缩短抽雄时间,促早成熟。净:每天上、下午各抽1次,不折株,不留分枝,全过程不见母本雄穗。做到三个结合,即一为自查和督查相结合,种子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其他自查做到天天检查、时时检查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公司检查组,检查组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同时要做好监督抽查工作,监督抽查要做到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二为阶段性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突出关键环节的阶段性检查,增加动态检查频次和质量。三为田间检查和室内检查相结合,要相互利用信息,通过室内检验验证田间检查结果。
4.适时收获
防止早霜冻害,特别是活秆成熟的品种,不要只从外观判断是否成熟,而导致迟收受冻。
三、收货后的技术措施
1.隔离防混杂
不同品种在运输、存放、晾晒过中要严格隔离,防止机械混杂。
2. 网袋晾晒降水
(1)装袋前严格去除杂穗、病穗、秕穗。
(2)一般选用聚乙烯丙烯材料,网袋大小50cm×80cm,网眼大小视果穗而定,防止果穗滑出网袋。
(3)网袋不宜装的太满,约占总体积的70%~80%,以利于种子在袋内松动为宜。
(4)装好的网袋应离地晾晒,可以搭架放置,架低距地面不少于30cm。
(5)网袋可以叠层放置,层高以5~6为宜,袋与袋间相距10cm左右,垛与垛间相距1m以上。
(6)网袋以每隔7d翻动一次为宜。
3.场院检验
场院检验按户抽样检验,验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根据检验结果发放脱粒通知单。扦样结束后及时对各户种子袋进行封鍼标志,确保检验结果与种子批质量的一致性。基地收购时,公司和农户必须共同封存样品,保存一个生长周期。
4.种子入库、加工环节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 篇12
1 建立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的重要性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是确保种子质量, 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内容是否完整、管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 关系到种子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种子质量安全。
通过检查档案, 可掌握每一批种子产地来源、加工包装、贮藏运输、质量指标、销售去向等内容, 从而了解经营者的综合经营状况, 达到宏观指导一个地区种子市场的供需平衡;同时对检查档案中发现来源不清、数量不符、质量不好、去向不明的种子进行严肃查处。
2 明确档案的收集整理范围
《种子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商品种子生产者应当建立种子生产档案, 载明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内容;第三十六条规定, 种子经营者应当建立种子经营档案, 载明种子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
3 明确档案保管期限
《种子法》第三十六条规定, 一年生农作物种子的经营档案应当保存至种子销售后二年, 多年生农作物种子经营档案的保存期限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规定。虽无明确规定, 从理论上推算, 至少也应比作物生长周期多一年。
4 明确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种子生产、经营档案是建立种子质量可追溯制度的基础, 必须妥善保管和保持档案的连续性。种子经营单位需配备相对稳定、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同时, 根据工作需要配备档案库房或档案专柜及相应的设施设备, 切实做好防盗、防光、防虫蛀、防鼠咬、防潮、防火、防尘、防高温等工作, 确保档案安全。为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应当设立档案管理人员变动的档案移交程序, 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不再从事种子经营活动时, 应当依法将档案移交有关部门, 如原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机关。
5 明确档案的有效利用
【蔬菜种子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蔬菜种子08-02
蔬菜种子市场10-14
蔬菜种子的安全贮藏06-16
平罗县蔬菜种子产业化发展初探09-24
种子质量检测05-14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10-15
玉米种子质量提高技术08-17
蔬菜质量安全06-07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07-12
种子质量管理的重要性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