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医疗价格

2024-08-06

规范医疗价格(精选9篇)

规范医疗价格 篇1

为统一规范全国各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及其价格管理, 2000年7月, 原国家计委和卫生部颁布了《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 (计价格[2000]962号) 。在此基础上, 2001年10月, 原国家计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试行) 2001年版》。2007年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颁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和修订项目 (因未对2001年版的基本内容和结构进行改动, 以下仍将修订后的规范简称“2001版《规范》”) 。此后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于2011年1月推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2010版) 征求意见稿, 经过1年多的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2012年5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发改价格[2012]1170号) , 推出《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2012年版) 》 (以下简称“2012版《规范》”) [1,2]。

2001年以来, 各地按照国家要求陆续开展原有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整理归并工作, 以实现与全国规范的良好对接, 可以说对统一全国各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设置、规范医疗服务价格行为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各地改革进展参差不齐, 新技术和新项目的不断引入, 再加上定价权设在地方等方面的因素, 地区之间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总量和设置结构以及相关管理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这是国家在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对地方指导和宏观管理面临的严峻考验, 2012版《规范》的推出既是对之前规范的改进, 也是对地方价格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带来的新挑战。因此, 系统比较新旧版规范,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旧版规范项目数量与分类比较

2012版《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总数为9 360项, 分综合、诊断、治疗、康复、辅助操作和中医6大类, 具体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病理学诊断、实验室诊断、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临床手术治疗、临床非手术治疗、临床物理治疗、康复医疗、辅助操作和中医医疗服务等11章。6大类项目数占比分别为1.5%、27.8%、65.4%、1.6%、0.2%、3.5%, 在所有11个章节中临床手术治疗是项目数最多的章节, 包含5 477个项目, 占比达到58.5% (表1) 。

从项目数量上看, 2001版《规范》经2007年新增和修订后, 共含医疗服务价格项目4 170项, 其中2001年试行版设置3 966项, 2007年新增204项、修订141项。2012版《规范》项目数量远多于2001版。造成新旧版本项目数量差别的主要原因并非2012版《规范》新增大量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而是由于为了配合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改革, 将许多原来打包在一起的子项目变为独立项目。以诊查费为例, 旧版中设有“专家门诊诊查费”项目, 并备注各地可根据实际设若干档次分别计价。2012版中将该项拆分, 分别设立“副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和“主任医师门诊诊察费”。

如表2所示, 新旧版规范的项目分类方法存在很大差别。2001版将项目按照综合医疗服务、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等4大类进行划分, 并进一步采用五级分类法, 其中第一级为大类, 每类下设第二至四级分类, 第五级为医疗服务价格终极项目。2012版则包含6大类, 康复和辅助操作成为独立的大类, 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更明确的划分。总体上看, 2012版与2001版在项目分类和分级方法的差别使在新旧版规范间实现对应的难度加大。

2 新旧版规范内容比较

2012版《规范》在规范内容上保持了与2001版相同的6个要素:项目编码、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计价说明 (旧版为“说明”, 但含义相同) , 但仍存在许多差别, 特别是在项目编码和项目内涵上有较大改变。

2001版项目编码由9位数字构成, 项目编码的第1位为—级分类码, 第2位为二级分类码, 第3~4位为三级分类码, 第5~6位为四级分类码, 第7~9位为项目顺序码。部分类别项目因分类简单, 无第三、四级分类, 分类编码记为“00”。而2012版中采用字母和数字共同组成8位码, 编码规则相对复杂。A (综合医疗服务) 、B (病理学诊断) 和N (辅助操作) 章中的项目编码第1~4位为字母, 分别代表1~4级分类;第5~8位为数字顺序码。F (临床诊断) 、H (临床手术治疗) 和K (临床非手术治疗) 章中的项目编码第2、3位为字母, 分别表示系统和部位;第4、5位表示基本操作或术式, 第6位为入路, 第7~8为顺序码。E (影像学诊断) 、L (临床物理治疗) 、M (康复医疗) 章中的项目编码第1~3位为字母进行分类 (其中影像学诊断的第3位字母以基本操作进行划分) , 第4位字母表示系统, 第5位字母或数字表示部位, 第6~8位为数字顺序码。C (实验室诊断) 章按亚类、分析物、标本、实验方法、顺序码分配编码, P (中医医疗服务) 章则按3个亚类和顺序码分配编码。以“血红蛋白 (Hb) 测定”为例, 2001版编码“250101001”, 2012版编码“CAEZ1000”, 各位编码的具体含义如表3所示。显然, 2012版《规范》的编码分类更为细致和明确。

2012版《规范》的项目内涵统一规范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操作过程中常规使用的设施、设备, 以及提供的技术服务内容 (包括操作过程、主要路径、方法或步骤) 。与2001版比较, 2012版《规范》对项目内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说明。2001版项目内涵界定了服务范围、内容、方式和手段, 但大部分项目没有详细的内涵说明;而2012版首先统一规范了操作中常规使用的设施、设备, 并且明确了具体操作过程、主要路径、方法或者步骤。以“普通门诊诊查费”为例, 2001版中项目内涵表述为“指医护人员提供 (技术劳务) 的诊疗服务”, 而2012版描述表述为“指主治及以下医师提供的普通门诊诊疗服务。挂号, 初建病历 (电子或纸质病历) , 核实就诊者信息, 就诊病历传送, 病案管理。询问病情, 听取主诉, 病史采集, 向患者或家属告知, 进行一般物理检查, 书写病历, 开具检查单, 根据病情提供治疗方案 (治疗单、处方) 等”。而且, 2012版《规范》公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终极项目, 不得以任何形式再进行分解, 对项目内涵的描述最大限度地囊括了实施诊疗项目的所有操作和操作中使用的一次性医用耗材 (如高压注射器、穿刺针、输液器) , 2012版《规范》对特殊设备辅助操作的项目也进行了统一规范, 项目内涵中已包括该设备所使用的全部耗材, 从而防止额外收取耗材费用, 例如经宫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不得再收取宫腔镜辅助操作费用。对另行收费的特殊缝线、止血材料、功能性敷料等耗材给予定义。

此外, 2012版《规范》对除外内容规定了3个条件, 即临床需要, 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使用数量和规格不可预先确定, 以及经审核可以单独收费的一次性医用耗材。这也比2001版更为具体。而且, 2012版《规范》按解剖结构对所有可以进行检查的部位予以量化 (通过在项目编码中设置专门的部位编码) , 如影像学诊断中的计价单位由2001版的“每个部位”改为目前的“次”。

3 讨论

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的项目依据, 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 取消药品加成后医疗机构的收入将更加倚重医疗服务收费, 与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相关的规范和管理重要性凸显。

2012版《规范》是在2001版《规范》和2007年新增修订的基础上, 结合各地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实施情况修订而成, 与2001版相比, 2012版《规范》比较系统地吸收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医学操作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ocedure in medicine, ICPM) 标准以及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分类体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 并进而发展成为2012版《规范》项目的分类与编码规则, 显示出比2001版《规范》更高程度的分类和编码水平, 项目内涵的描述也因此得到全面细化[3,4]。而且2012版《规范》的分类与2012年新版住院病案首页的医药费用分类和医疗机构财务分类编码相衔接, 从而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临床医疗服务操作项目、病案记录、以及收费清单最大程度地统一, 促进了对医疗服务机构收费行为的有效规范[5,6]。

其次, 2012版《规范》公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是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收取费用的终极项目, 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分解。这种源头控制将有可能解决在2001版《规范》颁布以来全国范围广泛存在的项目分解问题。新增项目也受到严格约束, 规定不得以新设备、新试剂、新方法等名义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并为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界定了不超过2年的试行期。各地在到2013年年底前完成本地区已实施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清理规范工作期间, 不得审核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第三, 2012版《规范》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具体内涵, 最大限度将一次性医用耗材纳入项目打包收费, 严格控制允许向患者单独收费的耗材品种和数量。这对促进医疗服务合理收费, 缓解“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事实上, 虽然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已达75%, 但由于报销目录外药品、耗材的使用未得到有效控制, 实际报销比例仅在约50%的水平, “看病贵”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7]。在未纳入项目内涵表述的情况下, 即使单独收费的辅助操作或一次性耗材在医疗保险目录内, 分解的收费形式仍会在客观上加重医疗保险基金的负担。

需要指出, 虽然2012版《规范》本身的规范水平较2001版有了大幅提升, 但在“中央管项目、地方订价格”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体制下, 地方要按照国家要求实现新旧规范衔接, 真正发挥新版规范的作用, 仍面临许多挑战。新旧规范的分类和编码规则以及项目数量大相径庭, 具体衔接工作耗时耗力。特别是在2012版《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为终极项目的要求下, 一系列需要清理规范的情形 (如需合并组合的项目、未列入2012版项目规范的项目、确需保留的项目、本地区尚无条件实施的2012版项目规范中的其他项目) 会层出不穷, 相应省级以及中央审核的后续压力也会陡增。除项目本身的新旧对接外, 2013年年底之前还需完成项目定价向社会公布, 如果再考虑业已存在的省及省以下价格项目管辖的安排问题, 地方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而且, 从2001版《规范》出台后各省执行的效率来看, 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清理规范工作难度很大, 部分发达地区进展尤为缓慢。此外, 虽然2012版《规范》文件提出各地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 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 降低大型设备检查价格, 但地方要完成的是所有项目价格的综合调整, 基础信息薄弱的瓶颈制约明显, 短期内要完成成本调查以及给出技术劳务价值评价难度颇大。事实上, 在2012版《规范》之前, 有文献报道的《规范》内容新增的“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技术劳务价值评价信息并未体现在最后颁布的2012版《规范》中。上述这些难点或挑战客观上都需要中央和地方谨慎应对, 以使2012版《规范》的科学价值能在政策实践中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EB/OL] (.2012-05-04) [2012-12-11].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2tz/t20120510_478583.htm.

[2]国家发展改革委,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2012年版) [EB/OL] (.2012-05-04) [2012-12-11].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2tz/t20120510_478583.htm.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procedure in medicine[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78.

[4]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疗服务操作项目分类与编码 (2010版) 征求意见稿[EB/OL][.2012-12-20].http://www.jswst.gov.cn/gb/jsswst/gzdt/bmdt/yzgl/userobject1ai25377.html.

[5]卫生部.卫生部关于修订住院病案首页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1]84号[EB/OL]. (2011-11-01) [2012-12-15].http://www.moh.gov.cn/mohyzs/s3585/201111/53492.shtml.

[6]沈艳玲, 刘才华, 斯琴.新版病案首页填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病案, 2012, 13 (7) :21-22.

[7]白剑峰.卫生部长承认看病难看病贵尚未根本解决[EB/OL]. (2013-01-08) [2013-01-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108/c1001-20124998.html.

规范医疗价格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院所有涉及医疗价格(医疗服务项目、特殊耗材、药品)的科室。

第二条 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一次性婴儿被服、资料费、邮寄费、复印费等)不能列入医疗收费价格管理体系。

第三条 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全院医疗价格管理,各科室设物价员,负责本科室医疗价格具体落实工作。

第二章 医疗价格管理

第四条 价格公示制度

1、医院实行医疗价格公示制度。通过在门诊部与住院部设立电子滚动屏、查询触摸屏、价格公示牌等形式,公示医院常用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药品价格,接受群众监督。

2、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制度各临床科室必须每日向住院病员提供费用一日清单,负责解释病员有关医疗收费的咨询、疑问。

第五条 价格检查监督

1、各科室必须严格执行物价相关文件规定和《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未经许可,任何科室或个人不能私自增加收费项目或变更收费价格。

2、医疗服务费用清单必须与病历记录相一致,无病历记录的收费按违规收费处理,科室收费要做到及时记费、据实收费。

3、在医疗服务活动中,为病员提供可收费的特殊卫生材料或特需医疗服务时,必须遵循病员自愿的原则,病员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

4、医院实行价格检查监督常态化机制,并纳入医护质量考评体系,违规收费不计入科室核算收入。

第六条 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报

为适应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科室可以在《陕西省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规定的项目之外,申报新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

1、新增项目条件

(1)从国外引进或国内新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包括新技术、新检查、新治疗手段或方法。

(2)经过临床研究取得成果并已经被推广和应用的医疗服务项目。

2、申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需要提供的材料

(1)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书面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医疗服务项目的规范名称(包括项目简称或英文缩写)、项目类别、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临床意义、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及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参考文献等相关资料。

(2)新增医疗服务项目所涉及的医用设备、试剂、辅助材料和卫生材料的批件、合格证、发票等复印件。

(3)陕西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请表。

(4)其他有关资料或需要说明的事项。

3、申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流程

(1)报医疗科进行技术认定。

(2)通过技术认定后,填写陕西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申请表。

(3)准备上述需要提供的材料,交卫生经济管理科统一汇总、上报申请。

4、需要申报新设备医疗价格,必须在购买前半年与卫生经济管理科研究解决收费价格问题。

第七条 特殊耗材价格管理

1、必须严格执行特殊耗材加价标准,严禁超标加价。

2、必须规范医疗耗材名称,严禁使用别名、俗名。

3、医疗耗材收费界定由卫生经济管理科确定,耗材招标前须报卫生经济管理科界定能否收费。

第八条 药品价格管理

1、药品价格由卫生经济管理科、药剂科实行分级管理。药剂科执行任何药品价格文件通知,必须报卫生经济管理科备案,院部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严格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文件对药品进行定价、加价、调价并做好存档工作,卫生经济管理科定期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

2、医院自制剂销售必须具有兰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批准文号及省物价局的价格批复。

3、药剂科负责日常药品价格库的维护,定期向卫生经济管理科上报维护记录。

第九条 医疗收费价格库管理与维护

医院收费信息系统价格库由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管理,信息科、设备科、药

剂科负责具体维护。

1、信息科负责价格库维护技术保障与指导。

2、任何对医疗服务项目与特殊耗材价格库的修改、新增、删除必须由卫生经济管理科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第十条 物价管理业务培训

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科室物价员的业务指导,每年定期对科室物价员进行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业务培训。

第三章 价格纠纷处理

第十一条 各科室应诚恳接待病员的物价查询,耐心解答病员对科室收费的疑问,发现收费差错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并上报卫生经济管理科。

第十二条 卫生经济管理科具体负责接待、处理病员对医疗价格方面的投诉,做好病员投诉登记工作。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医教部卫生经济管理科负责解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根据《关于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管理的原则意见》(陕卫农发[2005]495号)的文件精神和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陕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省级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我院就医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病员(简称参合病员)及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科室。

第三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工作,由医教部医疗保险办公室(医保办)具体负责。

第二章 就医管理

第四条 参合病员凭合疗证到挂号室挂号,持挂号单、门诊病历到门诊各科室就诊,医生复核后,根据病情诊治,并真实记载于门诊病历上。

第五条 需住院的参合病员,持住院证、合疗证、身份证或户口本到医保办

办理审核登记手续,并在住院证上加盖“合疗专用章”。

第六条 参合病员住院首次押金100元即可办理住院,以后根据病情及时续交。

第七条 节假日期间,参合病员需要急诊住院者,可凭合疗证直接办理入院登记手续,正常上班后病员或家属应及时持住院证、合疗证、身份证或户口本到医保办补办合疗审核手续,所在科室应予以指导和督促。

第八条 药品使用

1、参合病员住院期间,必须使用《陕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范围内的药品,因病情确需使用目录以外药品时,应向参合病员或其家属说明原因,在征得同意,并签订《医患协议书》后,方可使用。目录外用药不得超过病员本次住院总药费的10%。

2、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同类疗效相近的药物应首先选用最基本的品种,控制贵重药品的使用。

3、严格控制参合病员住院的药品费用,药品费用不得超过住院总费用的38%。

4、病员出院带药,一般病种限7天药量,慢性病不超过15天,患多种疾病或肿瘤病员不超过30天。

第九条 检查治疗

1、医生对病员应进行针对性检查,不做与本次疾病不相关的检查,不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2、治疗方案要科学、经济,尽量减少使用不必要的特殊耗材及贵重医疗器械,提供质优、价廉、便捷、规范的医疗服务。

3、CT、MRI、彩超等特殊检查阳性率不得低于75%。

第十条 加强出入院管理,保证参合病员转诊得到及时治疗,不诱导参合病员延长住院时间,或分解住院,也不得强行让未治愈的参合病员出院。

第十一条 参合病员门诊及住院所有费用,需个人自费,回当地合疗办报销。第十二条 实施报销直通车的合疗病员,出院后在我院直接报销。

第三章 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科室优先安排合疗病员住普通病床。

第十四条 住扶贫病房合疗病员,检查、手术费用优惠(减免10%)。

第十五条 免费为合疗病员提供住院费用每日清单(必要时提供合并单),以及住院病历的复印件。

第四章 质量保证

第十六条 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宣传,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第十七条 制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宣传栏、临床操作细则,为参合人员发放就医须知等。

第十八条 科室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参合病员,主动解决他们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处处体现医院对参合病员的关怀。

第十九条 建立参合人员意见投诉箱、并作满意度调查,了解参合人员就医情况。并利用院周会及时进行讲评。

第二十条 医保办随时监督并指导科室的合疗工作,每周检查一次,一是核对病员合疗身份,二是征求病员意见,三是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确保合疗工作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参合病员出院,确保当天复印病历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参合病员住院资料由医保办审核盖章并装封,交病员带回报销。

第五章 处罚

第二十三条 参合病员住院使用《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的药品,不打招呼、不签协议,由此造成医患矛盾者;自费药超标;出院带药超量;无适应症用药;做与本次疾病不相关的检查及重复检查;随意给病员办理出入院等现象,按照医护质量考核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帮助病员冒名顶替住院,套取合疗基金者,按病员住院费用的100%作为罚金,在当月的收入中予以扣除。

规范医疗价格 篇3

1 《规范》中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的特点

1. 1 中医项目数量增多

我国2001 年颁布的第一个《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中的项目共有3966项, 其中中医项目97 项。2007 年新增项目204 项, 其中中医项目27 项。至此, 2007 年全国的医疗服务项目共4170 项, 其中中医项目213 项、占3% 。

国家发改委在2001 年版、2007 年增补版的基础上修订成了2012 版《规范》, 分为综合、诊断、治疗、康复、辅助操作和中医六大类、11 大项、9360 项。中医的诊疗项目分列在综合、中医两大类中, 共337项, 占所有项目的3. 6% 。与2007 年版相比, 中医项目增加了213 项、约增加了1. 7倍, 且中医项目占总项目的比例也增长了0. 6 个百分点。可见2012 版《规范》的中医项目在数量上明显增加。虽然中医项目数量增加了, 但主要是对2007 版项目的拆分, 使每个医疗服务项目成为不可再分解的、无歧义解释的、唯一的项目[1], 增补的新项目并不多。据统计, 2012 版《规范》中的337 项中医项目中, 保留原项目97 项、拆分项目232 项、增补项目11 项、删除项目3 项。

1. 2 增加了中医特色明显的项目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在2012 版《规范》“综合医疗服务”部分, 中医辨证诊治、中医辨证论治会诊与西医诊察费、会诊费并列设置, 成为本版《规范》的一大亮点[2]。2007 年增补版《规范》在“中医综合”类中增加了“中医辨证论治”项目, 而2012 版是将“中医辨证论治”归入到“综合医疗服务”中, 且按不同职称和工作内容分列为10 项, 明确并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项目的重要性。2010 年江西、厦门等地已在尝试收取中医辨证论治费, 但真正意义的在全国范围内的施行则是在2012 版《规范》颁布之后。

另外, 中医临床个性化用药也是中医的特色之一, 是中药区别于西药的显著特征。中药调配具有临时调配处方的特点, 是祖国医学理、法、方、药理论和实践的辨证统一, 也是中药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2012 版《规范》设立的中药特殊调配项目共分为中药调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煎药、中药临方加工4 类16 项。与2001 版《规范》仅有的人工煎药、机械煎药2 项相比, 2012 版《规范》丰富和规范了中药特殊调配项目, 从医疗服务项目角度保留和继承了中药的传统技术与方法。

针灸是中医临床非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治疗疾病范围广泛、疗效显著、患者易于接受、价格低廉等特点, 深受患者的喜爱。2012 版《规范》针灸的项目从针刺方法上分为普通针刺、特殊穴位针刺、特殊手法针刺和针刺运动治疗4 项。特殊穴位针刺和特殊手法针刺是新增加的项目, 分类更加科学和准确。

还有一些中医特色明显的项目在此次《规范》中得到纳入且分类较为合理。

1. 3 项目框架中增加体现技术劳务的指标

2012 版《规范》的项目框架在原有项目名称、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计价单位、说明的基础上, 增加了“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内容, 突出了技术劳务价值, 为各地在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下, 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提供了依据[4]。

中医药服务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信息 ( 症状和体征) , 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 ( 八纲辨证) ,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5]。治疗方法分为药物和非药物, 药物疗法 ( 主要是草药) 是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对应古籍经方、配合随症加减而得出个性化中药处方; 非药物疗法是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使用针灸推拿等技术方法进行治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很少借助和使用医疗器械和医疗耗材, 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术水平, 同时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也决定了中医医生需要更漫长的临床经验积累的过程, 因此中医项目的技术劳务价值显得尤其突出。虽然目前中医诊断过程也需要结合检验、放射、超声等检查结果, 但主要还是凭借医生的中医知识水平和临床经验。所以, 体现技术劳务的指标对于中医药项目来说, 是突出中医特色的重要指标, 在制定中医药项目价格时应把握这些指标的权重, 使中医特色得以合理体现。

2 关于2012 版《规范》中的中医药项目的问题与建议

2. 1 中医项目的数量仍需补充

课题组共征集到北京地区19 家公立中医医院 ( 8 家三级医院, 11 家二级医院) 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823 项。经过各学科48 名中医药专家全面而科学的整理、筛选、论证, 最终确定了北京地区临床开展的485 项中医药服务项目。这一结果与《规范》337 项相比, 多148 项。由此可见, 即便是最新制定的《规范》, 依然未能将北京市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全部囊括。《规范》应当兼顾全国各地区中医医疗的现状, 将目前一大批临床有效、特色明显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进来, 满足广大患者治疗的需求, 且不禁锢中医医生治疗的手段。

2. 2 中医项目分类尚不完全

2012 版《规范 》的中医项目分类与2001 版相比, 除“综合医疗服务”中包含中医辨证论治项目, 将针刺、灸法合并为针刺与灸法类外, 基本没有变化, 没有增加新的分类。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 人类疾病谱在发生着转变, 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人们对心理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心理治疗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可归为情疗、心疗和意疗三大类。中医心理治疗有着独到的理论和特点, 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和患者群。但《规范》中仅有少数气功类项目, 无中医心理治疗项目, 建议《规范》中增加中医心理治疗项目。目前北京市中医局已从医疗技术角度审核准入了中医心理治疗的部分项目, 但尚无物价部门的收费标准。课题组整理归纳了73 项中医心理项目可作参考。

中医诊疗设备是应用中医理论研制的设备, 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来审批了200 多种中医诊疗设备, 这些设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规范》中只有少量的中医诊疗设备散在各专业项目中。课题组整理了目前北京市各中医医院已在使用的中医诊疗设备共26 种, 建议《规范》中增加中医诊疗设备项目。

2. 3 部分项目的内涵尚需修改

2012 版《规范》的项目内涵很详尽, 包括项目操作过程中常规使用的设施、设备、器械以及所提供的技术服务操作过程、主要路径、方法及步骤等, 是制定价格的参考依据, 重点体现出技术操作内容和设施、设备、器械消耗的价值[1], 相当于描述和表达该项目的“说明书”。中医项目使用设施、设备、器械等较少, 所以项目内涵重点描述技术操作过程、路径、方法和步骤, 突出各项目的技术特点。

通过课题组专家研究论证, 部分《规范》项目的内涵与临床实际有出入, 尚需斟酌、修改。例如中医推拿治疗中的颈椎病推拿治疗、寰枢关节失稳症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推拿治疗的项目内涵有重复, 这3 个项目都是广义的颈椎病推拿治疗, 但技术难度和方法不同, 应体现在内涵的表述中, 建议删除颈椎病推拿治疗内涵中难度较大的推拿手法。课题组共提出了10 项应修改内涵的项目, 在此不赘述。

2. 4 项目的命名方法有待相对统一

从《规范》的中医项目命名上看, 各专业的项目命名方法不一致。例如, 中医外治法项目以治疗方法命名, 如贴敷治疗、中药涂擦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等; 中医骨伤治疗项目以疾病名称加治疗方法来命名, 如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术、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整复术、踝关节骨折撬拨复位术等; 中医推拿治疗项目是根据疾病名称来命名; 针灸项目以针灸部位或针具名称等来命名。根据中医临床的特点或习惯, 用不同的命名方法来确定项目名称, 是目前中医项目的普遍现状。但是, 用什么命名方法既能保持中医特色、又能相对统一规范目前临床使用的中医方法、还能方便制定价格和临床使用等, 尚需进一步论证探讨。我们建议以中医治疗方法或技术命名中医项目, 能充分体现中医特色, 且能相对统一命名方法。

2. 5 项目与价格的关系问题需进一步探讨

从我们研究的结果看, 《规范》的中医项目基本是现行收费项目的分解, 一个基本项目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或疾病名称细化分解为若干项目, 新增项目较少。例如推拿, 北京目前收费项目中只有4 项主要收费项目 ( 颈椎病25 元/人次、腰椎间盘脱出症25 元/人次、按摩手法治疗10 分钟以内10 元/人次、按摩手法治疗10 分钟以上20 元/人次) 。《规范》中推拿治疗项目增加到67 项, 增加了近16 倍, 这些项目大都是以疾病名称来命名的, 由骨科、内科、儿科、妇科等系统疾病分解成为若干项目。本课题的成本核算组认为, 就推拿治疗的67 项而言, 运用计算项目价格的指标无法实现将所有项目一一区分并赋予价格。经咨询推拿专业专家, 目前北京市的推拿收费价格过低、项目种类过少, 无法体现中医医疗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专家认为推拿的价格主要与医生的技术 ( 职称) 、推拿时间、手法难易程度等相关, 建议推拿项目参考医生职称、推拿时间、技术难度 ( 手法难度) 、风险程度等指标来分类确定有关项目的价格。其他组别的项目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 如何确定项目价格, 是一项一价, 或是多项分类定价, 还是与原收费项目对接核价, 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文暂不讨论。

3 结语

随着2012 版《规范》在全国的推广实施, 各省市都在将本地的医疗收费项目情况与《规范》对接, 并构建本地的医疗收费价格体系。医疗价格的结构调整是医改的重要内容。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价格的调整势在必行, 如何保持和加强中医特色优势、保证中医药的传承动力, 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价格体系起着决定性和导向性的作用。所以, 我们应当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构建中医药服务项目和价格体系, 以此为杠杆, 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振忠, 陈增辉, 李敬伟.2012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修订原则及思路[J], 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2) :5-7.

[2]王志伟, 刘群峰.中医辨证论治价格项目设立的重要意义及实施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2) :23-25.

[3]王志伟.中药调配的特殊性及中药调配服务价格项目实施要点[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32 (2) :26-28.

[4]王玉洵, 朱佩慧.浅析2012年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J], 中国医疗保险, 2012, 7:24-25.

价格鉴定文书格式规范 篇4

价格鉴定文书是记录、描述或反映价格鉴定全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统称,是价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为此规范价格鉴定文书的使用也是做好价格鉴定工作的基矗

本次学习的内容包括有:必备文书与可选文书的使用范围,勘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各种文书的填写说明规范、部分文书的常用式样及示范文本等,自我鉴定《价格鉴定文书格式规范》。

通过本次学习,为进一步推动价格鉴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提高价格鉴定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促进价格鉴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来源:中牟县发改委 段二丽)。

为贯彻落实和细化国家发改委发改价239号文件精神,中牟县发改委组织价格认证中心全体人员对《价格鉴定文书格式规范》(2010年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

价格鉴定文书是记录、描述或反映价格鉴定全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统称,是价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为此规范价格鉴定文书的使用也是做好价格鉴定工作的基矗

本次学习的内容包括有:必备文书与可选文书的使用范围,勘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各种文书的填写说明规范、部分文书的常用式样及示范文本等。

通过本次学习,为进一步推动价格鉴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建设,提高价格鉴定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促进价格鉴定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来源:中牟县发改委 段二丽)

为贯彻落实和细化国家发改委发改价239号文件精神,中牟县发改委组织价格认证中心全体人员对《价格鉴定文书格式规范》(2010年版)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

价格鉴定文书是记录、描述或反映价格鉴定全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文件、资料的统称,是价格鉴定工作中的重要凭证和依据,为此规范价格鉴定文书的使用也是做好价格鉴定工作的基矗

本次学习的内容包括有:必备文书与可选文书的使用范围,勘验记录的主要内容,各种文书的填写说明规范、部分文书的常用式样及示范文本等。

医疗服务价格黏性分析 篇5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们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但医疗费用支出的上涨速度, 超过了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 医药卫生消费支出己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一大消费。据2008年七月《中国医药报》报导, 全国住院和门诊费用高达5千亿元, 人均年医疗费用近400元, 同时, 医疗费用每年还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其中医疗服务费用每年上涨的幅度达14%。医疗服务费用的大幅度上涨, 大大加重了贫困群体的经济负担。在我国目前的医疗费用的筹资结构中, 个人的直接付费部分仍然高达52%, 距离一个合理的医疗费用风险分担机制仍然相差很远。在过去的20年间, 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则急速攀升。居民卫生支出比例实际上是以平均每年接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上升。这就给居民就医造成很大压力。政府试图干预医疗服务定价等方面来减轻就医费用上涨的压力, 但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那么为什么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跌?

二、医疗服务价格黏性分析

价格黏性是指价格易升难降, 或者价格一旦上涨后,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慢回到原来的价格水平。对于医疗服务行业, 假设医疗服务定价没有外界强制性手段干预, 主要是依靠市场需求进行调整。由于医疗服务行业的特殊性, 会使医疗服务市场不同于其他的商品市场。

1、医疗服务市场的不完全性

医疗服务行业是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行业, 医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职业训练才能行医, 所以医疗领域的进入存在很强的专业技术壁垒, 这使得医疗行业天生就具有较强的垄断性。虽然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多种多样, 不同种类的医疗服务形成了不同的市场供求, 有各自相应的市场结构, 但是医疗服务的技术壁垒造成医疗服务垄断程度会逐步提高。根据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寡头市场的行动者是很难主动降价的, 而垄断市场的行动者可以自主定价, 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对于不同需求者, 可以做到实行一级价格歧视, 获得最大的消费者剩余。在这样的市场中, 价格机制失灵, 价格高度失真, 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在医疗服务市场, 信息不对称、技术垄断等多种原因使其成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即使有外界强制力量的干预, 也消除不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这种特性。因此, 由于垄断成份的存在意味着医院等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力量。从医疗机构追求利润角度说, 他们是没有意愿在控制价格的能力范围内选择下降的方向。

2、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1) 医疗服务需求心理、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 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消费需求具有及时性和不可预见性。作为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患者, 一般都是在已经生病的情况下才产生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在专业限制和生病非人为可控因素影响下, 一般会给患者心理形成暗示: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决定是否接受医疗服务, 也不可能像对其他商品一样, 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对医生的购买诱导进行数量修正甚至拒绝接受, 从而导致绝大部分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表现出很强的“黏性”。同时,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 消费者购买商品总存在着“价高质优”的心理。尤其在医疗服务市场中, 这种消费心理普遍存在, 主要是专业与信息高度不对称, 人们通常只能通过医疗服务价格判断医疗服务水平。因此, 这种扭曲的需求心理, 客观上支撑着医疗服务价格, 使医疗服务机构没有降低医疗服务价格的动机。

(2) 需求弹性分析。医疗需求是人们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医疗服务的需要。它包括人们有需要的欲望同时具有支付的能力。国外许多研究人员对消费者的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变化的反应做出研究。早期的研究得出了许多不同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弹性, 其绝对值大约在0.1-0.5之间。美国兰德 (Land) 公司,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进行了一个大型社会试验, 得出了一个大约为-0.2的医疗服务价格弹性, 即医疗服务价格上升10%会导致医疗服务的需求量下降2%。同时, 波利 (Pauly1986) 考察了许多实证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 当医疗服务的价格下降时, 需求量将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不大。这说明医疗服务价格的需求弹性很小。也就是说不论医疗服务价格上升或下降, 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变化不大。在现实世界中, 医疗资源是稀缺性的, 即医院和医生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医疗资源的供给是稀缺的, 而且医疗市场提供的产品具有异质性, 要根据不同的病人做出不同的治疗方案。在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中, 医疗服务价格就是这种稀缺程度的度量。因此, 医疗机构总是倾向于提价。那么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能给医疗服务机构增加收益呢?

在追求目标利润的条件下, 从医疗服务机构角度去研究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曲线, 如图1所示。假如, 医院对医疗服务价格提价, 在需求线上需求状态由B点到A点, 即价格由PB提高到PA, 需求量从QB降到QA, 以面积代表收益, 则收益由PB-BQBO变成PAAQAO。因为医疗服务价格缺乏弹性, 因此其弹性绝对值小于1, 从B、A两点间的弧弹性绝对值小于1,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

(4) 式用面积表示为:

从 (6) 式中可以看出QBQAEB围成的面积小于PAPBEA围成的面积, 最终得到PBBQBO围成的面积要小于PAAQAO围成的面积。这就是说对于医院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总收益是增加的。从上面的分析看, 医疗服务机构在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方面是没有动机的。这就使医疗服务作为弹性较小的商品, 其价格面对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易涨不易跌, 从而表现出很强的“黏性”。

3、医疗服务成本

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料价值和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具体包括医疗服务物力成本和医疗服务人力成本。医疗服务物力成本又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各医疗材料消耗, 如一次性注射器, 消毒剂等;医疗服务中的各医疗用建筑、医疗器材损耗折旧维修, 如诊室、CT机等固定资产的损耗;维持正常医疗活动所耗费的能源, 如水电费用等。医疗服务的人力成本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维持医务人员自身及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如医疗服务人员的工资、津贴和各类保险;二是为了使医务人员掌握一定医疗服务的专业技能所必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这些医疗服务成本在医疗机构的营运过程中必须得到补偿。首先补偿的来源就是医疗服务收费。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 物价等因素不断上涨, 客观上必然刺激医疗服务成本的上涨。医疗服务机构运营即使利润很低, 也是不能低于医疗服务成本运营, 因此医疗服务价格下降被封底。

三、结论

医疗领域的服务同普通商品最大的差异就是普遍存在着政府干预的广泛性、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但是, 这些活动并没有否定供求关系。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医疗服务价格具有很强的黏性。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医疗改革中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上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降的特性, 单纯控制医疗卫生费用上涨, 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医疗机构方面考察, 目前, 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收入占整个医疗机构收入的比例不到50%, 政府对医疗服务限价后, 从补偿医疗服务成本的角度, 他们会另辟蹊径去寻找收入来源。例如出现提高药价、诱导就医等, 医疗卫生费用总体上还是不能降低。

正是由于医疗服务市场存在上述特征, 因此, 矫正市场失灵并保障个体能够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政府应有的职责。医疗服务一方面要求政府的介入保证公平, 另一方面也要求减少资源浪费, 提高效率。因此, 要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 看病贵”的问题, 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要逐年增加。政府在建立健全初级医疗服务体系同时, 要充当医疗服务的购买者, 即购买超出居民承受能力部分的医疗服务费用。

摘要: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其中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医疗服务费用降至我国民众能够承担的范围内, 但实际情况是医疗服务费用仍在快速增长并且超过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探求其中原因是价格本身具有黏性, 而医疗服务价格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表现出极强的黏性, 从而使得医疗服务价格易涨不易跌。

关键词:医疗服务价格,黏性

参考文献

[1]李贺:医疗服务行业定价高的经济学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07 (10) .

[2]王根贤:关于医疗需求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研究, 2007 (5) .

[3]唐立健:农村合作医疗需求价格弹性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7 (4) .

规范医疗价格 篇6

一、相关概念

1、医疗服务价格。

医疗服务价格也被叫做医疗服务收费。在市场经济的今天, 医疗服务也也被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形式开始计价收费。它的本质是医疗服务价值的货币体现。众所周知, 无论在哪个国家, 医疗服务都是同其他公共服务一样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在我国, 是不允许私有企业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的, 我国采取的是政府管制的形式以此来对医疗服务进行定价。具体来说, 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分工管理权限和审批程序有计划的制定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为了使医疗服务也形成一种良性竞争, 所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统筹规划的形式制定医疗服务价格, 即不完全干预到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中, 这样有利于国内各医疗企业或者国有企业形成良性竞争这样有利于促使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在, 国内有两种医疗收费办法, 一种是自费医疗, 即仍采用原来的收费标准。另一种是公费医疗, 即是这是一种以实行调整后的新收费标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形式。但是, 由于对医疗服务收费形式的改革, 造成国内的医疗服务收费市场的混乱,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收费价格进行了调整, 但是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要想真正彻底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应当形成一套科学的医疗服务成本界定体系。只有解决了造成问题出现的根源, 才对彻底地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2、医疗服务成本。

医疗服务成本也被称为是医疗费用, 是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在整个医疗服务价值中, 医疗服务成本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 由于医疗服务收费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我国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混乱。基于此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成本的含义。美国一学者给成本下的定义是指一个公司在生产或分配商品和劳务, 或从事于这两活动时所形成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企业要想发展, 必须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国家相关医疗服务监督部门也要不断的通过立法以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疗服务成本市场的稳定。另外, 医疗服务成本的高低也关乎到普通大众的就医问题, 所以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的。医疗服务成本是患者就医费用的一项重要的方面, 国家应当加强对这方面成本的管理工作, 以减轻患者的就医费用压力。

二、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

1、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部门。

首先,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由有关部门进行制定的, 所以有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最大。我们这里所说的有关部门是指与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相关的财政部、物价部、卫生部以及医疗机构4大部门。首先是财政部, 财政部主要负责的是对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价格的高低。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来增加财政投入, 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就医经济压力。其次是物价部门, 物价部门主要负责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调控, 该部门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时, 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 科学合理的制定具有一定浮动范围的政府指导价, 根据社会成本与社会效益理论, 坚持效率、公平和稳定的原则, 从患者角度出发并且考虑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指导价。再者是卫生部门, 卫生部门作为医疗机构的行业主管部门, 主要负责的是医疗服务项目的审批工作。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的检查工作, 最为重要的是加大对医疗器械的检查工作。其次是做好患者就诊的整体环境的检查工作。最后是医疗机构, 医疗结构是医疗服务价格的直接影响部门。当患者在其内部进行就医时, 接诊医师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在对患者使用医疗服务价格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尊重患者的意愿, 不能够向患者推销类似于中医诊疗类、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等的过多的医疗服务类的项目。

2、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

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要素有很多, 这里我们只对医疗补偿机制以及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首先是医疗补偿机制, 医疗补偿机制是影响医疗服务价格的首要因素。因为政府有责任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问题。医疗机构多为国家负责兴办。例如公办医院等。患者在其中进行治疗时, 医生要遵守行医准则和服务标准, 在患者住院期间, 医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用药方面和对患者的治疗方面, 医生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不能够为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而向患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一种治疗服务项目。与此同时, 国家财政部要加大对医疗补助的投资, 这样有利于降低医疗服务价格。其次是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医疗资源的要素成本按医疗经济活动发生的费用来进行计算。其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人力成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材料成本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直接影响着医疗资源的成本高低, 只有逐个完善各个要素的价格标准, 通过各种形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可以很好的降低医疗服务价格。

三、医疗补偿机制与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 制定医疗服务价格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其次,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 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医疗服务的价格进行制定时只能进行宏观调控, 是根据市场变化来制定价格的, 所以对于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作用不大。虽然国家相关部门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干预, 但是就医难问题依旧突出, 居民的就医压力依旧很大。基于此, 国家相关部门在继续对医疗价格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开始着力建立健全医疗补偿机制, 通过对患者进行医疗补贴等形式来减轻患者的就医压力。目前, 政府正不断建立健全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服务管理制度, 力求从根本上减轻患者的就医经济压力。同时政府也在通过各种形式, 来促使医疗补偿机制与医疗服务价格形成互补的状态, 避免由于医疗补偿力度的增大带来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增加等问题。

四、总结

医疗机构是国家主导的利民事业, 是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组织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断增长给人民群众的就医增加了经济负担。国家相关部门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减轻人民群众的就医压力。通过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来规范医疗服务的价格市场;通过医疗补偿机制来对患者的就医费用进行经济补偿。随着国家对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干预以及医疗补偿机制的不断建立健全, 相信我国的看病贵问题会得到逐步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培育竞争市场,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宿迁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疗服务价格情况调查[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 (10)

[2]熊经肇, 王良钺, 何钟.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规范医疗机构收费行为——陕西省贯彻新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工作纪实[J].价格与市场.2003 (06)

依法治理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篇7

1. 以医生工资为标杆,建立工资定价机制和补偿机制。

一要建立定价机制。医生是人力资本最高、信息控制最强、职业风险最大的职业群体,理应占据工资市场的最高价位。以主治医生为例,应当比同地区同水平教授的工资水平高15%-20%,教授比同地区同水平公务员工资高15%-20%,由此形成公共部门的工资调查与定价机制。企业可以参照此种方法进行类推。二要建立补偿机制。建议以地方职工社会平均工资为公立医院医生的最低工资,约占医生工资的30%,由财政支付这笔人头费(地方社会平均工资×公立医院医生人头),顺势根据财政的预算能力建立公立医疗机构规模的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服务的绩效工资,约占医生工资的70%。应制定《基本医疗保险条例》,依法明确医保结算资金的70%用于补偿医疗服务,15%用于行政经费,15%用于发展基金,理顺医疗保险与公立医院发展之间的互补关系。此外,还应该制定《卫生法》,建立严格透明的公立医院财务制度和审计报告制度,严格禁止公立医疗机构向诊疗科室和医生分解利润指标,彻底根治医生对药品回扣的依赖性。

2. 强化医疗保险的评价和对话能力,建立药品协议定价机制。

四部委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篇8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卫计委、人社部、财政部发出《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到2020年基本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

《通知》规定,要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充分、个性化需求较强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落实市场调节价政策。

《通知》要求,各地要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筹考虑取消药品加成及当地政府补偿政策,重点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价格,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耗材等费用。要改革医疗服务项目管理和定价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收费数量,扩大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收费范围。要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和医药费用控制,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违规收费行为,确保区域内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民日报)

泰国政府规范鸡肉和猪肉的价格 篇9

泰国《国民报》的消息称, 泰国曼谷和中心地区的鸡肉零售价将为每千克65铢 (约2.2美元) , 比之前下降5铢 (约0.17美元) 。

为确保公平交易, 此前泰国商务部长提议鸡肉零售参考价格为80泰铢 (约2.7美元) 。市场供应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后, 商务部长希望交易者能够降低鸡肉价格。

商务部长将派遣监控小组到全国各个市场监控鸡肉价格。违反规定的商贩将被处以高达14万泰铢 (约4700美元) 的罚款或七年监禁。

随着消费旺季结束, 加上商务部对养猪产业的严格控制以及农民养猪热情的增加, 猪肉零售价格也会下降。

上一篇:草坪的养护与管理下一篇:临时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