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构思与设置

2024-10-25

课程构思与设置(精选7篇)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1

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 推动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近几年来, 网络教育的普遍推广, 加快了“慕课”, “微课”的产生, 让传统的教学模式演化成简单, 易懂的视频或动画形式, 让学习者能更好理解, 并且很好应用到实践中去。微课程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 人们逐渐把这种短小而精炼的微型课程发展开来。很多学科都可以应用微课形式, 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分割出几大模块或者更小的单元, 以改善现在传统教育中的固有模式, 也让网络教育的资源更加丰富起来。那么对于数学这样的逻辑性思维比较强的学科, 是不是也可以应用微课的形式来传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微课, 一般来说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 (重点难点疑点) 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教学时长为5~8分钟左右, 用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小模块课程, 来展现一个知识点的讲述或者一个问题的解决, 既易于理解, 又满足学习需求。

一、数学微课的设计构思

目前很多学科, 都用“微课程”的形式, 将知识点碎片化, 然后再将小规模的课程, 有机结合在一起, 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数学在自然科学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知识, 系统整合, 也用微课程的形式, 结合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让学习者很好地掌握, 是很多数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课程的资源主要包括视频资源, 动画演示, 以及图片素材。根据讲授的具体知识点的不同可以采用相应的微课形式, 例如逻辑性比较强的定义, 定理等可以采取视频讲解的形式, 而有的公式或者图像, 属性等知识点可以采取动画, 图片形式展示, 当然, 这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对于有的定义来说, 如果是由某些实验得来的或者有某些历史故事作为背景的, 那么老师也可以灵活应用微课形式, 借助一些丰富有趣的动画形式, 或者语音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那么对于一些公式, 算法也未必都可以用动画的形式, 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数学本身是很严谨的学科, 既要把问题讲清楚, 能让学习者真正掌握好知识, 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又能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微课程的形式, 吸引学习者眼球, 激发求知欲望。对于数学微课的设计涉及到两点内容:

(一) 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数学知识中涉及到很多比较复杂的数学符号, 数学用语等在设计的过程要着重注意这些符号∪和U用语使用上的准确性, 这点尤为重要, 例如并集符号∪和大写字母U比较形似, 还有希腊字母的α, β, γ……大小写的一些书写和读法, 都要十分精准, 丝毫不能混淆。对于知识点的选取也要有针对性, 提炼知识的精髓, 并且能够将这个精髓模块化, 包括对它的分析, 讲解, 延伸、测试, 反馈, 和实际应用等等, 将一个问题由浅入深透彻而深刻地传授给学习者。

(二) 加强知识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大部分人觉得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用处很少, 不太清楚如何使用, 从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在微课中, 我们可以就某个知识点, 给出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让学习者真正看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它不单是理科学习中的必要工具, 更能开阔思路, 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 让更多的人能重新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二、数学微课的实际应用

大部分求学者都想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但是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学科在生活中能直观看到现象或者反应, 比如物理, 化学等常识, 而有的学科则像工具或者桥梁, 是要以别的学科作为载体来体现它的存在, 数学就是如此,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 如果在不出现数字的情况下, 很多人都会忽略它的存在, 而学习数学并非就是数字上的运算, 更多的是一种思维逻辑培养, 也是很多其他学科攀登顶峰的必修之课。数学微课的设计构思, 和一些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 下面就某一个知识点来具体设计一节微课。

(一) 选题。高等数学中有关一元函数微积分中有这样一个求函数极限的方法, 即洛必达法则, 这个知识点直观上看涉及到的计算比较多, 比较抽象, 我们可以选择趋向动画类的视频来进行讲解。

(二) 编写脚本。微课虽然是视频形式, 但是它包括教案, 讲稿, 图片, 语音等多方面的素材, 所以在制作微课之前, 要将这些资料都准备完全, 并且依照教学的主要目的, 方法, 总结等内容。

(三) 微课的制作。因为数学的抽象性, 所以在制作微课时候不必过于复杂, 重要的是保障知识的充分表达, 首先什么是洛必达法则:设函数f (x) , g (x) 在x0几个邻域内可导, 且

将洛必达法则主要用于求0/0和∞/∞型未定型极限的主体知识点讲述清楚, 可以采用对比形式, 另外对于衍生出来的其他未定型极限:∞-∞, 0·∞, ∞0, 00, 和1∞可以分别演示出它们怎么变成主要的未定型极限, 从而可以应用洛必达法则, 这个过程可以分别用动画演示, 在配有的语音讲解中, 在表述固有公式的同时可以略带些趣味性, 在严谨的中带有幽默, 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当然这需要在动画制作上的技术支持。

(四) 任务检验部分。任何学习形式都需要有知识检验和实践的部分, 对于微课来说也不例外, 由于受到时间长短和模块大小的限制, 所以一般检验学习成果的部分会放在微课的最后部分, 可以用实际应用的具体实例来说明这部分知识的用途, 比如在建筑, 工程方面, 凡是涉及到求极限的问题都有可能会用到洛必达法则, 也可以设计某种问答题的形式, 来判断哪种形式的求极限可以用到这个法则, 而哪种形式是不可用此法则的等等。

当然, 洛必达法则的微课, 想法上是多用动画技术设计成大众化, 更有活力的微课形式, 那么针对不同的碎片化的知识点, 也可以采用其他灵活的制作方式, 这也需要因题而异, 但无论怎么设计, 制作, 都需要恪守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准确性。

随着教育形式的多元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施教者, 更热衷于打破固有的教育模式, 让各学科内容, 更通俗易懂, 利用视频资源, 二维, 三维动画等图片素材, 制作不同形式的微课, 让知识碎片化, 小模块化, 尤其是针对像数学这样的抽象学科, 更需要有这样的媒介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深入了解数学微课程, 让更多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教育, 泛在学习, 将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都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摘要: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 将知识碎片化形成微课程是很多网络教育工作者极力推崇的教学模式, 设计好数学微课, 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让抽象理论更生动直观, 让数学知识更准确化, 系统化。

关键词:微课程,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李俊.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建设初探[J].科技视野, 2013, 24:138

[2]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经济管理, 2013, 10

[3]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外微课程的对比研究[J].开发教育研究, 2013, 2:65~72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2

课程设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科学、思品、微机、综合实践。1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本实施以“三主一线”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训练为主线,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总结形成符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教学改革

紧紧围绕新一轮课程改革科学教学。构建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中心,面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针对课堂效率不很高的现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活动。通过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寻找存在的问题的症结,积极构建有效的学科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局面,大多开始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和构建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同时,通过组织集体备课、组织好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抓好资源共享,智慧共享、强调了行动的全员化、多元化、提高了教师研讨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水平。每位教师按自身优势来选择合适的教学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寻找到了新的支撑点。

3教育科研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以师资促进持续发展。一是积极选派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获取先进的课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二是,狠抓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同科教师上好指导课、示范课和组织好集体备课;积极推举优秀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活动,打造名师;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4教学管理各种制度

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课程改革,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制定本制度。

由教学副校长领导学校教务处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管理范围包括所有学校的所有教学活动、教学工作和所有的教学人员。

一、教学工作常规

(一)备课:就是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深挖教材,把握学生,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学会学习方法。

1、备课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认真备课。

2、教师备课必须在熟悉教材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备课,深钻教材,挖掘教材潜力,充分了解学生,据学情统筹安排单元以及课时的知识重点。

3、教师备课必须写出授课教案,教案应包含问题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三个部分。

4、备课要坚持:了解——阅读——深钻——定点——理路。

5、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

6、教师要求超前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再补。

7、校级领导或是学校成立的环节检查组查阅教师的教学档案以及其它教学环节,通过查看教案和学生调查来落实备课检查。

(二)上课:

1、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因事需调课者,必须向学校主任请示、批准方可调课。

2、保证每节课40分钟的有效上课时间,准时上课,按时下课。

3、在课堂上,师生一律讲普通话。做到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生动、书写规范工整,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4、不在上课中随便出入教室、会客、接听电话;不与室外人员交谈。严禁携带手机等影响教学的物品上课;听课教师的手机也不能发出声响,课堂中不接打电话。禁止在课堂中上网玩电子游戏,不做与上本课无关的事情。

5、严格要求学生按小学生课堂常规去做,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要沉着宽容,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处理。对违纪学生不得叫出室外或停课处理;对违纪严重,已不能上课的学生要交主任或值班教师处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杜绝侮辱诋毁学生人格的言行。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6、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要坚持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的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场地、有指导教师,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上课采取听课、抽查、督查、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落实。

(三)作业与辅导

1、布置作业要明确,内容精选,设计精心,分量适当,难易适度,时间控制适当,提高作业的实效性,杜绝机械重复或惩罚性作业。

2、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富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作业要有弹性,形式要讲求多样化,除传统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外,还有自觉预习作业、收集处理信息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动手操作实验作业、探究性作业等。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

3、学生的课堂作业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在课内完成。教师要培养中高年级学生自主设计(选择、确定)作业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4、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的家庭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实行面批。

5、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正确,批改作业所使用的符号规范、统一。批注提倡运用短语加等级,尽可能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作业的反馈信息。要重视作业批改后的情况记载(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等)、及时分析原因讲评、查缺补漏。

6、课外学习辅导要采取个别小组辅导的方式进行。不得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不得将全班同学留下来加班加点补课。时间不宜太长,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7、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发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认真听取家长意见,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形成学校、家庭共同辅导孩子进步的合力。

(四)评价考核

1、课堂评价。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及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具准备,课堂纪律,活动表现,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给以指导评定,以口头评价为主,坚持正面评价,多用肯定指导式。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作业、单元练习、竞赛、检测等。

3、终结性评价。每学期末组织好期末考核和成绩评定工作,做好学期成绩总评。

(六)教学研究

1、教研组必须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填好活动记录,并加强对组员个人教研、教改的指导。

2、教研组活动要科学、规范,严格按照研究方案操作,带动全校的教研活动,真正达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目的。

3、学校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人员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教学工作常规由学校教导处定期检查和平时抽查、督查,结果落实到每月月考核。

二、教学质量管理

要把教学质量检测与教学工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以卷面测试的结果作为评定学校、教师和学生业绩的唯一依据。

1、学校各科教学质量管理由分管校长直接负责,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并具体落实到任课教师实施。教导处在学期初制订工作计划(包含教学质量督查内容)、安排课务,保证教学正常进行。

2、每学期初,教师应迅速熟悉所任班级学生的学科质量状况,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学科教学计划,交教导处审核。

3、教导处在期中和期末组织学科质量检测,并有任课教师写出试卷分析。分析应包括得分率分析,并作出定性判断,分析表交教导处。教导处对全校检测情况作及时分析报告。

4、教导处视情况对部分课程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及时报告检测分析结果,并根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诊断性研讨。

5、教师应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改变观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导处在期末对教师备课情况进行集中督查,并进行“推门课”“督查课”“指导课”的听课活动。

6、重视作业练习对学生巩固知识的意义,在严格遵守有关作业量限制和“减负”精神的前提下,抓好作业练习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应努力发挥创造力,在学生作业兴趣、认真程度和收阅率方面作文章,保证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作业练习质量,作业要精当、有效果。教导处不再采用静态监督方法,而是结合检测,随时跟踪成绩落后学生的作业练习情况,并将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一项指标。

7、教师应重视所任课程的辅差工作,要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和作业反馈,同时要注意情感的调控,提倡分层作业。教导处适时组织学习习惯调查、优秀作业展览和学科竞赛活动,并在期中和期末考核中突出辅差工作。

三、教学工作检查

1、教学检查定期进行,每学期中心学校全面检查两次,学校教学环节检查每月末进行一次。

2、教学工作检查采取查阅资料、学生问卷的形式进行。

3、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将结果纳入每月月常规考核。月常规考核重点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常规。

四、教学工作督查:

1、教学工作督查采取不定期、不定时的方式进行,在校办室的领导下,由教导室负责督查。

2、督查内容包括:

(1)督查各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常规检查是否按要求开展,常规检查是否全面、准确、具体。

(2)督查教风,随机听推门课、督查课,查课前准备、查学生负担、查作业批改、查培优辅差、查教师有无旷课、坐教、随意调课现象。(3)督查课改,课题组开展活动是否按计划开展、查实验教师课改日记、查集体备课是否开展、查过程、查记载、查实效、查兴趣小组活动,查各室规范管理和活动记载。

(4)督查学风,查各年级的学习风气,各班自习纪律,学习氛围、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学习效果、兴趣特长的发挥及成果。

3、督查中发现的有违学校制度的问题都作为教学事故记录,结果纳入考核中,并代入总结性考核。

5教学工作各项荣誉、奖励: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安全防范;传统健身;乐疗歌曲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体育越来越被现代人所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学校体育教改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人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需要。因此,应继续研究和扩大体育的教学范畴。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虽然对学生的教学安全有所重视,如把掷铅球换成了掷实心球,有些项目铺设了塑胶场地,设了围栏,增设了一些社会流行项目,如跆拳道、国标交际舞,但这些都是较狭隘的安全教育和课改。我们应该从宏观方面来看待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知识,让他们在社会的实际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真正学会躲避危险,保障安全,增进健康。应将《体育与健康》教课书中增加安全教育、医疗保健、乐疗歌曲等有效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安全的知识技能纳入体育课的教学中去,丰富与完善体育课的功能,切实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

体育与健康安全课程的设置应按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制定学制和开设学习项目,体育内容应本着由易到难、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巧,而且学会处置应急事件的方法和能力,这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应把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做为今后体育教学的宗旨和方向。

一、各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一)小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应以跑、跳、投项目和体操、跳皮筋、扔沙包、踢毽子、双扛、游戏、武术基本功及其套路为主,以球类、棋类为辅,也可以增加滑板,掌握这些项目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树立体育强身健体的理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置防煤气中毒,防雷电、防触电、防火、防震、交通安全教育与陌生人的交流与防范知识技能,掌握一些歌曲,突出校园特色和儿童、少年心理特征以及爱国主义歌曲,音乐教育由学校的音乐教师具体实施。

(二)初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应在跑、跳、投、武术基本功等简单基本技术上,增加难度技术的练习,棋类、舞蹈也可增加难度,同时应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球类基本技术的学习,武术套路和体操技巧的学习,增加跆拳道、剑道、柔道等。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学会易燃易爆的防范处置,学会防空知识、防洪知识、被毒蛇和狂犬咬伤的急救方法以及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自救和学会灾情报警的方法,乐疗应掌握几首优美动听、陶冶情操的校园歌曲和奥运歌曲。

(三)高中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应主要开设以球类为主(篮、排、足、乒、羽、网)的课程,让学生接受跑、跳、投的高新技术的学习,同时可以学习武术的器械、擒拿、散打等,也可增加台球、交际舞等。在安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应让学生学会保健、按摩、拔罐、刮痧、穴位理论等基本医疗技能,学会救护病人(脑中风、骨折、溺水、中暑)等技法,并且应该组织逃生演练,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另外,在高中阶段应继续提倡学习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可以演唱一些流行歌曲和民族歌曲。

(四)大学阶段的体育健康安全课程设置

大学阶段应主要让学生学习医疗气功、太极推手、养生保健、舞龙舞狮、武术器械、传统套路、健美操、《五禽戏》、《易筋经》以及球类的高难技术和实战战术、规则等。音乐方面应掌握乐疗歌曲和流行歌曲。安全教育方面应让学生学会预防艾滋病,学会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以及行车安全的知识。在教学方面,可以把应激事件和音乐医疗的预防制作成电子版的VCD,这样比较直观,容易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先让学生有直观的正面了解,初步掌握处置危险的方法技能。还可以在体育课上由体育教师详细介绍并演练,把每种情况应该运用什么的方法和怎样去解决运用到实处,让学生确实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从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三方面谈谈认识,从而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体育课程中加入这些元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体育与医疗、音乐、安全之间的关系

(一)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体育与医疗的终极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体育的目的在于强身防病,而医疗的作用在于治疗顽疾,使人健康,如果两者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那将对人类的健康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会对恢复病人的健康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其实,在我国有很多传统医疗保健方法值得继承和运用,比如医疗气功、医疗按摩等。这些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演练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人的健康作用却是非常明显而有益的。比如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道家“养生内丹功”,孙思邈创编的“六字决”少林秘籍《易筋经》另外,还有一些医疗保健操,比如目要常运、头要常梳、齿要常叩等等,这些小动作通过练习,往往均能起到良好的健身功效。这些医疗保健技能演练不仅简单,而且也不用购置器材。占用空间很小,有些原地就可以徒手练习,有些采用坐姿即可。想什么时候锻炼就什么时候锻炼,而且一旦学会将终生受益,即使毕业后也不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大力推广和普及这些易学易练不受场地和器材约束的保健医疗技能对于学生的终生身体健康将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些穴位的锻炼也能起到治病、防病或减轻痛苦的作用,比如按足底的涌泉穴对人的健康很有益,鸣天鼓可以增强记忆力,还有迎香穴对于治疗和预防感冒都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看起来简单朴实无华的穴位按摩手法对人的健康有非常大的益处,可谓小动作大健康,是对学校体育项目的有益补充。所以,在编排教程时,应该关注这些简单实用的手法、动作。

(二)体育与音乐的关系

体育能带给人健康,而现代健康观是指不仅要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还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而音乐的作用恰恰就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抚慰人的心灵,所以对于心理健康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治疗作用。比如在四川地震灾害中,有许多的歌手都为四川地震灾区谱写了很多的歌曲。在这些歌曲中有些是歌颂灾区救援人员的,给人以力量和鼓舞。还有的是鼓励灾区人民的,这些歌曲使人们有了生活信心,不再悲伤、消沉,使人民充满了希望和重建家园的勇气,所以对灾区人民的心灵创伤给予了很好的积极的治疗作用,对帮助灾区人民克服恐慌、建立自信,及早从灾难中解救出来,积极面对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音乐不仅有利于智力开发,还通过演唱可以增大人体的肺活量,锻炼肋间肌肉。另外音乐还就是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节奏,促使人体分泌有利健康的激素酶、乙酰胆碱,增强细胞活力,增强人的抗病能力,消除精神障碍,从而陶冶情操,祛病强身,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目的。

体育课程的音乐教育可以选择能提高自信的乐曲,如《步步高》、《命运进行曲》和集中注意力的巴赫的《恰空舞曲》、李斯特的《冥怨》、傅彪西的《月光》以及忘掉烦恼的歌曲《门德尔松》等。

(三)体育与安全教育的作用关系

体育的目的是使人健康,而如果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还能健康吗?所以人健康的前提是安全,如果没有安全,人也就没有了健康。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仅受到过紧急避险的集体演练,绝大多数学生在安全教育方面就是空白,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制约:①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认为安全教育用处不大;②学校组织困难,受制于学校的环境场地设施等因素困扰;③没有真正懂得紧急避险和救援知识的专业人士;④认为是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

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认识问题,即没有把安全教育放在至高无上的高度,心中存在漠视、侥幸和麻痹大意,没有把人的健康、安全放第一位。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中让我们失去了很多同胞,如果能在体育课中多交流开展避震救灾的方法和演练,也许就会把生命损失降到最低。

之所以把安全教育放到体育课上,这主要是由体育跟安全的结合最紧密,体育教师跟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另外,体育教师对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演练和调动队伍驾轻就熟,而且需要广阔的场地,体育老师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目前,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虽说比以前在安全教育方面有所重视,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安全教育的需求,应该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全方位、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和演练,应该让全国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避险抗灾的实用知识和方法,应该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功课贯穿在人的受教育过程中。在目前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普及安全教育的活动写进体育教科书,应该使《体育与健康》课变成《体育与健康安全》课,这样受益的人群才会是空前的。

笔者还认为应在大学本科阶段加大改革力度,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社会密切联系并且实用的体育项目,因为他们今后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如果学习内容不能切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需要,那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受到影响。不能把正确的实用的体育健康安全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就会造成浪费,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赵之心.运动养生精华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 吕韶钧.小动作大健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3] 张鸿懿.音乐疗法[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0,(1).

[4] 张华,袁爱民.学生身心疾病的音乐疗法[J].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9,(6).

[5]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灾后心理救助与心理重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4

1 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状态

现代学生体质较差,身体素质不高,特别是长期久坐,不常参与运动,对于身体很不好。

长期在学校里久坐,容易产生身体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在学习时,体育动作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应该多锻炼自己的能力, 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间接的让我们在锻炼时缩短工作时间和提高自身的健身效率,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帮助锻炼体型,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锻炼风格。但在以学校为梯队的发展中,体育课程在各级学校开展的状 况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 想,更多的是被动体 验学习,这样,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过高。因为,对于久不锻炼,身体素质较低的中学生来说,进度就需要较大的安排。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相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学更多的是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主要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师的口述讲解将教学的内容和课程标准,用固定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简单的体育知识及常识灌输,枯燥乏味,特别是大量的重复动作中,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学习心理,所以在体育课上体育教师争 取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一站 式完成教学任务 及目标。一体化一站式体育教学方式即是将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自主主动式学习和体育项目实际演练、锻炼相结合的方式。

2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创新构思的有关办法

2 . 1 保护高校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安全性

普通高校 的体育课 堂上需要 更加注重 学生身体 协调性的 培养,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整体调节,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每一节课开始, 这也是学好体育的 重要关键。在体育教学的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小组互助学习、组间竞争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效果肯定不差。例如练到一定的阶段时要做一下测试,提前进行热身,对于一些要求较高的动作,采取相应的简单化等,这些工作可以帮我们在软化身体时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各项体育活动,都源于生活,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实时处理每一项体育活动,都要向学生解释清楚,不要胡乱的做超出机能的运动,引起身体不适,反而不好。通过体育项目整合设计,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游戏的方式来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一些小游戏,活动动作比赛等环节,学习热情是自然地高涨起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提高了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如:学生本身身体机能、沟通能力、组织 和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团结 协作能力等。

老师可以把体育活动动作分为若干个模块,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这样,通过一个整体的学习,他们灵活应用身体的能力会逐步增强。注 意选择那些延续 性强、实用和健身价 值都较高的体育项 目,另外,要选择理论教材,从理论上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适当增加体育室内课程,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运动创伤的预防、运动中的医务救助、健身效果的评价方法等。

项目式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不断创新与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促进的同时,也在相互创新,带动了整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甚至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对于创造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使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价值与使用价值。

2 . 2 规范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师队伍

现如今,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所承载的实际价值不断的被挖掘与利用,大量的院校在开设相关体育课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各种体育的相关知识,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工作者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加全面,更加复杂,不仅是与健身有关的知识, 甚至于体育,营养学,心理学都要有所涉猎,略知皮毛,才能灵活的运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课程。

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老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多充实自己,高校方面多引进体育高水平人才,加强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职员的培训,重视体育教练员的科研状况与学历水平,加强学校师资力量,提高教练员整体水平。

学校多加重视体育课程开展,让体育在中学校园普及化是直接的体育课程开展方法,积极为体育课程选取系统化、直观化,全面化的简单明了的体育教材,让学生在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了解体育背景知识。教练员要组织好科学、提供相应的体育训练场地, 为学生创造优越的训练条件系统的环境,避免学生受伤,提高训练效率。

2 . 3 普通高校体育课的行业特殊性

我们一再说如今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具有独立化的特质,从大环境的角度具体剖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未来发展方向的动态,但对于其特点,并没有很具体的进行相关的具体探讨。在进 行普通高校体育课 程课堂教学时, 整体出现的单一 化,行业的特殊性,只能客观的说多次元的发展,在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行业的要求不断提升的同时,才能开拓新的局面。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工作必须要在这个需求较高的新环境中能标出自己的领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堂教学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多注重以学生的感受进行课程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 重视学生的自身个性需要与未来发展,不是只指望老师,体育课程不像传统的课程那样,多是理论上的知识,多是题海战术,体育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再是以传统的教育的单一模式,从硬塞性学习转向创造性学习,从简单的一次性体育教学转向连锁式的终身体育学习,从室内教学转向室外一体化教学,在必要的教学基础上,关心学生,对其体育的锻炼必须以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不要拉伤肌肉,对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学生,如减肥、练肌肉的,可单独进行相应的辅导。尊重学生感知感受,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体育素质教育良好发展成长。

4 结语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 篇5

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教 学 时 数 总 学 时 讲 课 学 时 实 践 学 时 30 上 机 学 时 1 13 一 2 16 3 16 开 课 学 期 二 4 16 5 16 三 6 1 5 课 程 名 称 必 修 必 修 公共基础课程 思想道德 体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语文 英语 礼仪 52 126 78 95 94 96 84 26 64 96 64 96 96 52 48 80 64 26 48 96 64 96 96 专业基础课程 素描 色彩 中外美术设计史 图案 装饰基础 图形创意 构成基础 字体与板式设计 专业及专业特色课程 VI设计 电脑室内设计 电脑广告设计 色彩构成 设计概论 手绘POP 卡通 手工 书法 摄影 1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军事训练 入学教育 工艺制作1 工艺制作2 风景写生 艺术考察 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6

一、强化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礼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是一种行为规范, 可将其列入道德范畴。礼仪简而言之就是“恭敬辞让”, 其本质就是尊重别人。也就是说礼仪是现代社会道德观念的化身, 是道德的具体体现。[1]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的教育较多, 对道德有着自己的认识, 但是传统教育一直弱化了道德教育, 尤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教育, 使得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因此, 怎样使得抽象的道德能够具体化, 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礼仪的内涵, 将其付诸于实践, 成为了当今社交礼仪课程的关键所在。

(二) 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越来越多的条条框框制约着现代生活, 而人们的日常社交就是通过礼仪来进行规范的。开展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礼仪对个人在社交中的行为提出了“举止不出格, 谈吐不失礼, 交往不失态”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 礼仪不仅能够提升一个人的外在气质, 也能够使其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气质,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 从而营造出和谐共处、彼此信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2]

(三) 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

高职院校除了要关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程度, 也应重视学生的文明程度, 将其道德素养和文化素质处于同一水平上。利益作为外向的表征, 能够表现一个人的内在的素养、情感, 并通过行为、服饰、语言、姿态、表情等最终具象化为直观的礼仪。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向高职院校学生传授行为规范, 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促进他们的全方位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措施

(一) 讲好第一堂课, 调整教学内容

礼仪是沟通技巧、行为规范的一种外在表现, 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改变。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心理出发, 深挖其内涵, 使其能够主动地融入到课堂中来。社交礼仪课程的第一课非常重要,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笔者认为, 第一堂课可以总结概括为八个字:“慎独、二勿、三省、四非”。这八字箴言能够强化学生自律自重的观念。除了要尊重他人, 更要获得别人的尊重, 只有强调尊重的相互性, 才能真正与他人和谐相处。这八个字容易记忆, 通俗易懂, 接受性强。虽表述简单, 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二) 调整课程设置, 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

首先, 高校应该开设专门的社交礼仪课程。第一, 对于文科院的学生应该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课。在所有专业学生的范围内开展社交礼仪教育, 使得全校师生都对道德礼仪有着充分的重视;第二, 增加社交礼仪公共选修课的人数容量, 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这门公共课, 使得道德礼仪规范在每个人心中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和通识;第三,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宣扬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可以开展礼仪知识讲座, 观看礼仪录像、表演, 小品, 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 也能够潜移默化给学生带来认识上的影响。礼仪的重点不应该放在教育上, 而是在渗透上, 学生将认知内化为自身的感悟,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实践。

(三) 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社交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如何让理论联系实践是每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首先就应从课堂教学着手, 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 调动课堂氛围, 培养实践能力。以服装礼仪为例, 关键知识点在于服装的三色原则、搭配原则等, 若只是纸上谈兵, 学生必定没有兴趣, 且与实践脱节, 导致所学知识只是空谈。为了加强理论的理解, 可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 进行服装搭配, 后由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 加深学习的印象。

社交礼仪课程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水平, 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存交往能力, 有助于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的良好形象。因此, 我们要讲好第一堂课, 调整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 提高礼仪课程的教学地位;增强礼仪教育的实践。

摘要:由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素质也得到提升, 礼仪文化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出一批批高质量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广泛, 良莠不齐, 因此社交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强化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作用,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的构思与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交礼仪,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何英, 詹晓娟.高校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

课程构思与设置 篇7

一、教师要真正领会新课程理念, 这是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原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必须要转变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树立教师主导地位观和学生主体地位观;要改变教学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 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努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在多样而开放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 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 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要树立发展性的教育评价观,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优化教学设计, 这是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基础

深入钻研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资源,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对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之前, 必须吃透教材、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围绕课程标准, 落实教学三维目标。同时做好教材资源的“加减法”, 如可以与初中历史教材接轨, 也可针对当前一标多本的实际情况, 做到对教材的详略处理。这样既拓宽视野, 增加教学资源, 又做到对教学重难点处理心中有数。因此, 教师在编写教学设计时,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哪些问题, 为学生创设哪些愉快的活动情境, 组织学生活动运用什么学习方式, 重难点是如何破解的等等, 都要体现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教学设计做到充分预设, 才能使教学活起来, 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开展校本教研, 将集体备课和教师自主备课相结合, 优化教学设计。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重点首先是准确把握教材中知识点的内涵, 弄清教材知识点之间、本节知识与其它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其次是商讨教材的处理和重难点的突出和突破。之后, 教师再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 符合任课班级的特点及水平, 并更好地体现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的特色。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提高历史课堂实效性的核心和关键

变革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授受”教学方法,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的“知识容器”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 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乐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 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的方式:

1、首先,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 但感情不能对立。老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最重要的秘诀是爱, 教师恰如其分的表扬、激励的话语,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益。

2、指导学生编写知识提纲、归纳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 借助他人 (教师与学生) 的帮助, 必要的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一理论的核心强调了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除了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外, 也经常为学生提供多种知识结构形式, 鼓励学生在理解和整合教材的基础上, 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和训练, 很多学生都能做得很好, 而且在编写提纲时, 通过对教材的思考、理解、分析、归纳、概括, 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课堂的实效自然得到了提高。

3、倡导合作意识和同伴引领, 通过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它不仅仅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 更是培养学生合作型人格, 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有效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我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每次上课的时候, 我都会将我设计好的情景和问题交给学生, 让他们每组成员都有任务, 进而小组成员之间针对学习任务讨论合作, 并进行展示、讲解或点评。可想而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调动了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而且生教生的方式, 学生愿意听, 也容易懂, 由此对于历史课堂有效性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

4、通过探究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现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 (或科学) 研究的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课堂上, 通过“学案”的探究题, 把学生大胆地推到探究性学习的第一线, 而把自己变成“研究者”、“指路者”,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 畅所欲言, 相互辩论。我想, 这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与探究中, 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就得以了体现和提高。

上一篇:创新务实开拓新局面下一篇:高校学报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