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与安排

2024-09-26

课程设置与安排(共12篇)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1

摘要:语音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交际能力的前提。本文通过安排韵母、声母的先后顺序以及设置发音方法、跟读、单字释例、例子、语音比较这一体例来进一步阐释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质量。

关键词:声调,单韵母,声母,儿化

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 语音教学是一项重要而棘手的内容。在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中, 我们会发现语音教学这部分总会把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杂糅在一起。本文按照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进行设置, 即按照单韵母、声母、复韵母、鼻韵母、儿化这一顺序进行教学。每个部分举一个例子进行论述, 并按照发音方法、跟读、单字释例、例子以及语音比较的体例来进行的。跟读部分没有按照传统的阴阳上去这样的顺利进行, 因为学生已经习惯这样的顺序, 放在一起可以很顺利的读出, 可分开读时却经常出错。按照阴上阳去这种顺利可以给学生一种提示, 使学生有意识地读正确。

1、单韵母

汉语8个单元音韵母及声调:8个单韵母即a o e i uüêer。

A[A]a是舌面、央、低、不圆唇单韵母, 发音要口大开, 舌位低, 舌头居中央。

跟读:ā (啊) ǎ (啊) á (啊) à (啊) 。

单字释例:“妈”是由两个部件“女”和“马”组成的, 繁体字写法为“媽”。

例子:“八达岭长城 (bā[p A]调值55) ”, “妈祖庙 (mā[m A]调值55) ”。

语音比较:英语里面的[]发音时舌后部的前部分稍抬起, 舌尖和舌端两侧触下齿, 只需要把舌位稍稍后缩到中央位置即可得到汉语 (32) 。日语里面的“あ”开口最大, 舌位最低, 发音时双唇自然张开, 比发汉语[A]略小振动声带, 声音洪亮, 日本学生按假名发音基本可以得到汉语音 (32) 。

2、声母

声母按照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外加一个零声母这一传统顺序进行教学。

q[ʨ]是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软腭上升, 堵塞鼻腔通路, 声带不颤动, 较强的气流把舌面前部的阻碍冲开一道窄缝, 并从中挤出, 摩擦成声。q[[ʨ]]的舌位比c[ts]靠后一点儿, 比ch[tʂ]靠前一点儿, j[ʨ]跟q[ʨ]的区别是前者不送气, 后者送气。

跟读:qī (七) qǐ (起) qí (奇) qì (气) 。

单字释例:“气”是一个象形字, 繁体字写法是“氣”, 像是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

例子:“七仙女 (qī[ʨi]调值55) ”, “气功 (qì[ʨi]调值51) ”。

语音比较:英语里面[ʧ]发音时舌尖舌端抬起贴住上齿龈后部, 形成阻碍, 气流冲破阻碍, 舌尖舌端离开上齿龈后部, 但舌与上齿龈间须保持一个缝隙, 发出摩擦的声音。汉语语里面的声母q[ʨ]发音部位稍微靠后, 可通过把英语里面的发音部位由上齿龈后缩到硬腭前部完成发音。日语里面ち这个假名的罗马字母是qi, 由辅音[ʧ]和あ行元音「い」拼合而成, 发[ʧi]音。发[ʧ]音时, 声带不振动, 调音点不在齿龈, 而在硬腭处, 可通过舌位后缩完成发音。

3、复韵母

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按主要元音的位置可以分为前响 ( (32) i ei (32) o ou) 、中响 (i (32) o iou u (32) i uei) 和后响三类 (i (32) u (32) uo ieüe) 。

ei[ei]是前响复韵母, 由元音e[e]向元音i[i]滑动形成, ei的开口度要比 (32) i的开口度小。

跟读:lēi (勒) lěi (磊) léi (雷) lèi (泪) 。

单字释例:“贝”是一个象形独体字, 繁体字的写法为“貝”。

例子:“雷公 (léi[lei]调值35) ”, “泪流满面 (lèi[lei]调值51) ”。

语音比较:英语里面有/ei/, 发音时口形由/e/向/i/滑动, 同时下颚向上合拢, 舌位随之抬高, 完成发音。汉语里面的/e/发音部位舌面前半高, 比英语里面的/e/发音部位要高一些, 但在与后面的/i/连读发音后, 区别并不是很明显, 但英语发音过渡特征更加明显, 而汉语读音中两个单元音的合音有些像一个整体的音, 比如英语里面的“shade”、“late”等单词中的字母a, 发的音全是英语里面的/ei/, 可以感觉到比汉语里面的“黑色”里面的“黑”发音时间更长, 语音更圆润。

4、鼻韵母

鼻韵母由元音加辅音韵尾 (即鼻辅音) -n或–ng构成, 是在元音发音的基础上加上鼻音色彩, 包括以-n (非声母n) 为韵尾的前鼻音韵母和以–ng为韵尾的后鼻音韵母。

(32) n[an]是一个前鼻音韵母, 由元音[a]过渡到前鼻辅音[n]完成发音。

跟读:ān (安) ǎn (俺) ánàn (岸)

单字释例:“安”是一个会意字, 繁体字同简体相同为“安”, “女”在“宀”下, 表示无危险。

例子:“天安门 (ān[an]调值55) ”, “喊叫 (hǎn[x an]调值214) ”。

语音比较:日语学生只需要注意从“あ”发音的过渡, 鼻辅音-n类似于日语里面的ん, 罗马音是“n”, 也容易掌握。

5、儿化

儿化是指在韵母后面加上一个卷舌动作, 使它加上r带上卷舌色彩, 用汉字“儿”来表示, 在汉语中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

跟读:fāyár (发芽儿) liǎng xiàr (两下儿)

语音比较:在美国英语发音里, /r/发音基本可以等同于汉语里面的儿音, 卷舌色彩浓重很好把握, 但除此之外的英语里面 (包括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 大部分存在的是平舌音, 需要通过舌头上翘慢慢练习。我们可以提供顺口溜供学生有趣味的学习、练习, 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进行练习。

教材关于教案的制定原则, 还是应当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主。并应针对自己的学生团体制定教案, 根据实践教学修改教材, 使教案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潮流, 思路展现全新理念, 教学方式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以适应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需要, 在满足他们对汉语基本学习的同时, 积极传播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7月

[2]何平:汉语语音教程 (基础篇)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

[3]人民教育出版社、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4月

[4]叶军: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初探[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3年9月, 第4期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2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熟悉当前培训课程制作流程,出去后能够更好的胜任行业岗位,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方向,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来开展该课程项目实践。

实践目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够完成教育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实践时间安排:12周至18周,学时12学时

实践场地:N8-c509

实践内容:

作品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设计的思想,制作一本教师信息技术

与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课程的教师手册。

2、具体制作要求:(1)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需求分析调查报告;(2)利用专业的概念图工具,设计完成培训课程结构框架;(3)应用课程设计理论,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课程大纲及知识模块设计;(4)制作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教师手册。

3、作品要有原创性,不能抄袭;

作品提交要求:

1、每位同学的作业包括:1个教师手册文件doc文件、课程结构框架jpg文件,一个课程

大纲及知识模块doc文件(设计方案),并把这3个文件以及使用到的素材一起放在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不按要求的同学作业成绩按0分处理)。通过202.114.219.117网站提交给我。

浅析学校课程的逻辑安排 篇3

【关键词】课程 安排 教育

一、教育目的与课程安排

教育目的是一种与社会理想相联系的教育理想,它受社会理想的制约。比如说,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教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统治能力的统治者,课程的安排也就多偏重于治人之道。而在古希腊的雅典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教育的目的在于将奴隶主贵族的子弟培养成为自由人,要求身体、道德、智力和美感各方面平衡地、和谐地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因此我国的课程安排应以此为方向,使之能更好地得到实现。

可以这么说,教育目的是地基和房顶,教育理论是房梁,课程安排则是砖瓦。这三者紧密连接构成了一个教育系统,彼此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改变,教育目的也在随之不断改变,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正是基于这些改变而发生的。

二、学校教育的作用与课程安排

学校教育是经过细致的安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学生灌输各种知识,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的一种手段。Mortimer Adler曾指出基础教育的作用包含三方面:首先,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其次,使所有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纪后都可以成为合格的具有选择权和其它政治责任的公民。最后,这些孩子长大后都能够从事某种行业谋生。也可以这么说学校教育要就是要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能更加适应未来的生活,在未来的生活能中更加科学与文明、更加幸福和美满。学校教育作用的实现和学校课程安排是密不可分的。学校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来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促进学生的身心的正常发展,使学校的作用得到最直接的体现。

三、课程中学科安排应注意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课程的安排与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的作用都是密不可分的。課程的安排一方面必须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的人。另一方面又必须将学习者与文化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不仅要使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要有助于他们适应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此,我认为课程的安排有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的安排应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而不应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教授。要科学的安排好各种弹性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他们的个性。这一点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里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在我国,不论是老师,家长,还是课程的安排者都普遍认为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所以怎样尽可能多的教给孩子们知识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而学生的个性发展被严重忽略了。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弊端。哈金斯认为,从哲学上说,人是具有理性、道德和精神的生物。对人的提高也就意味着全面发展他们的理性、道德和精神力量,所以对孩子知识的传授与道德的培养是同样重要的。我们的课程安排不应安排过多的文化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还应合理安排发展孩子道德情操的课程,如美术、音乐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大限度的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其次,课程的安排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避免造成课程安排过紧,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Katherine Camp Mayhew和Anna Camp Edward在其文章中提到了“成长原则”。他们认为学校教育是一个培育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心都应得到发展,以助于他们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成长。但在我过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下,学生的负担一直是有增无减,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长和学校给学生不断加压加负实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们的生命权和自由权。这就无异于将孩子变成了奴仆,变成了我们可以任意摆布的玩偶。这样做不论是从道德还是哲学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都是既不合理的。此外,在课程安排中要实行三个区别对待的原则,即初中与高中区别对待;起始年级(初一,高一)与其他年级区别对待;毕业年级与非毕业年级区别对待。总之,课程安排中要兼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好的促进学 生的发展。

再次,课程的安排还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添加社会发展所需的课程和删减那些过时的课程。Mortimer Adler 认为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培养成为理想的社会成员。他说任何教育都趋向于将其受教育的对象社会化。课程是以科学知识作为主要内容的,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结构或课程,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及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正如前面我所提到过的,课程的安排是以教育目的的实现为前提的,而教育目的又是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课程的安排应该联系社会的发展需求。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为他们毕业后在社会上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课程的安排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这也是近几年来课程安排实行改革的一个因素。饶汉昌,顾振彪,崔峦和卢江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的课程改革”一文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

课程的学科逻辑安排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做出合理的设置。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既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又要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体上来说,我国现行的课程设置尽管较过去而言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将其完善。

参考文献:

[1]Fred SchultzSources Notable Selections in Education[M]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2]饶汉昌,顾振彪,崔峦,卢江东南亚地区华人社会的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研究资料 [J]1993年第11期54-56

[3]王平中,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教学管理 [J]1994年 24-25

浅析大学教室课程安排实现与应用 篇4

1系统主要功能

1) 排课系统资源的设置与维护: (1) 基本的院系、专业设置管理与维护, 包括系类、系部、专业设置情况。 (2) 课程任务的设置与维护, 课程包含课程号、课程名和该课程所属的开课院系。 (3) 教师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包含教师身份证、教师名、教师所属院系。 (4) 场地资源的管理与维护, 包括教室所在教学楼、教室编号、教室容量、教室的类型和约束, 如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 以及教室只限在白天使用。 (5) 班级信息设置与维护, 包含班级编号、班级人数等基本信息。

2) 教学进程设置:教学进程表是用来反映本学期每个专业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试等的教学进度安排。

3) 教学任务的设置与维护:将课程任务书下放到各系部后, 各系部根据教师情况填报教学任务书。教学任务书反映本学期教学任务的基本情况, 包括任课教师、课程名称、授课班级、课程进度, 以及教学任务的一些约束等, 如是否需要多媒体教室、是否要指定上课时间、是否需要单元课等等。

4) 查询、统计功能:排课结束后, 要能够查询各种课程表, 包括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教室课程表的查询以及对使用情况的统计。

5) 输出、打印功能根据需要能够打印各种课程表。

6) 数据备份与数据恢复功能将相关数据备份, 恢复误删除数据等。

尽量做到排课效率高、课程表分布合理、教师课程安排科学、排课运行速度快。另外, 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界面美观、具有能兼顾本、专科多层次教学的特点。

2遵循的相关规则

为使排课结果更加合理, 排课过程应遵循如下一些规则。

1) 一个教室不能同时被两个以上 (含两个) 的班级使用 (合班上课除外) ;

2) 一个教师不能同时给两个以上 (含两个) 的班级上课 (合班上课除外) ;

3) 一个班级不能同时上两门课;

4) 一个班级同一课程一天内上课不超过3学时;

5) 一周内教师任课学时应尽量小于18学时, 否则不利于教学效果;

6) 一周内班级上课学时应尽量小于24学时, 否则不利于学生学习;

7) 一周内超过4学时的课程应尽量隔天安排;

8) 体育课不排在上午1、2节;

9) 应尽量保证优先级高的课程安排在上午。

3建立数据库

教师、课程、班级、场地、时间、院系是影响排课系统设计的几个最基本的因素。处理好上述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是设计数据库的关键, 同时也是排课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依据转化规则将所得到的数据模型进行优化, 最后可得如下关系模型 (关系的码用下划线表示) :

院系 (编号, 名称)

教师 (编号, 姓名, 所在院系)

班级 (编号, 班级名称, 人数, 所在院系)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优先级, 课程类型, 所需场地类型, 开课单位)

场地 (编号, 场地类型, 座位数)

时间 (编号, 时间段, 可否上课)

教师任课 (教师编号, 课程编号)

班级开课 (班级编号, 课程编号, 课程总学时, 周学时, 课程周数)

班级编号, 课程编号, 教师编号, 场地编号, 时间编号, 合上编号, S11, … …, S74)

其中, S11, … …, S74分别代表从周一上午12节课至周日晚上78节课的时间段。第一位数字表示星期 (周一到周日) ;第二位数字表示一天中四节课 (12, 34, 56, 78节) 中某一节。

4系统实现

4.1设计思路

首先, 解决班级、课程与教师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例如当出现多个班级上同一门课而该课程由多个教师任教时, 课程是否合上, 由那几个班级合上、那位教师任教的问题。解决上述关系后, 应满足可手动调整的要求。然后, 取出全部班级, 求出班级所上课程的优先级总和, 按优先级高低排定班级顺序, 按此顺序且遵照排课规则为每一个班级的每一门课程安排上课时间与地点。

4.2课程安排算法实现

首先, 要进行预排课处理。预排课处理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 班级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即合班上课的问题;2) 课程与教师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即为每门课程安排任课教师。

在预排课处理完成后, 以班级作为外部大循环、以课程作为内部小循环进行正式的排课处理, 即先取一个班级, 为该班级所上课程按优先级由高到低排定顺序, 再按优先级由高到低取一门课程, 为该课程安排时间与场地, 依此类推, 直到全部班级的全部课程排完。排课处理的目的是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1) 课程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2) 班级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3) 教师与时间、场地之间的一对一关系。

4.3网络查询功能实现

安装Personal Web Server, 打开个人Web管理器建立个人网站 (虚拟目录) 。使用Visual InterDev 6.0设计界面并进行查询功能的编辑。

5结束语

以上对排课问题的探究, 以把约束条件进行优先级分类为基础, 借助于人们自然思维的习惯, 把排课问题简单化, 该系统已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 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系统以Visual Basic 6.0作为开发工具, 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以及运行稳定高效等特点。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教室排课现状的分析, 提出并实现了教室课程安排系统的程序设计方法, 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关键词:教室课程安排系统,数据库,课程安排算法

参考文献

[1]韩承双, 张春梅, 王开友.自动排课系统迭代算法设计与实现[J].合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15 (3) :52-56.

[2]郑中华, 赵卫东, 简伟平.高校排课问题的模型与求解[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4, 23 (4) :111-114.

[3]黄梯云, 李一军.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Houston H.Carr.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Link Ages.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2004, (1) :32-39.

[5]程学先, 蒋慧婷.异构数据源集成实现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 17 (8) :86-87.

[6]尚明华, 秦磊磊.异构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及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19 (11) :70-72.

[7]高玉军.XML在数据集成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8]王宁, 王能斌.异构数据源集成系统查询分解和优化的实现[J].软件学报, 2004, 15 (2) :222-228.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5

各院、系:

现将《关于大学英语课程分级考试与教学安排》发给你们,请在2006级本科学生班(中外合作班及英、日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学生除外)落实。

一、关于新生分级考试

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切实提高我校本科生的英语水平,我校从2003级本科生中开始实施分级教学新模式,效果良好。2006级本科生继续实施分级教学新模式。新生入校即需参加分级考试,分成三个不同起点的等级(A级、B级、C级)进行大学英语教学。A级针对英语基础优秀的学生,B级针对英语基础良好及一般的学生,C级针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务处及外语系每年将根据学生水平及师资情况确定各级学生的比例。学生可以上网(教务处或外语系网页)了解有关情况。

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共分三大类:综合英语、听说、限选课。A级学生前两个学期上综合英语课,后两个学期每学期各上两门传授和培养专门语言知识、通识方向或基础技能的英语限选课。B级学生前三个学期上综合英语课,第四学期上两门传授和培养专门语言知识、通识方向或基础技能的英语限选课,C级学生四个学期均为综合英语课。本方案对A级学生有较高要求,他们必须在较快的教学进度下于两个学期内学完综合英语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然后增加限选课学习。

二、分级考试安排

1.2006级新生的分级考试安排在2006年9月19日下午2:00-3:30举行。届时,请2006级新生务必带好:(1)身份证;(2)随身听(或带调频功能的收音机);(3)2B铅笔;

(4)钢笔、圆珠笔等文具,并请记住自己的学号(考试时需要填涂),前往指定教室参加分级考试。

2.考试结果将于考试结束后一周内张贴于教务处公告栏(教学行政楼2楼)。请2006级学生前往教务处查看自己的成绩,到公告栏内通知的班级去上课。

三、关于大学英语学分的计算办法

根据学校规定,我校本科生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4个学期必须修满17学分(第一学期6课时5学分,其余三个学期4学分)。无论在哪一级学习,只要每学期所修课程合格,就可以完成学分。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1.综合英语:

A级学生:第一、二学期综合英语(4学时/周),考试合格,记4学分/学期;

B级学生:第一、二、三学期综合英语(4学时/周),考试合格,记4学分/学期;

C级学生:第一、二、三、四学期综合英语(4学时/周),考试合格,记4学分/学期;

2.听说课程:

A、B、C级:第一学期听说课(2学时/周),考试合格,记1学分/学期。

3.限选课:

A级学生:第三、四学期每学期限选课2门(4学时/周),考试合格,记4学分/学期;B级学生:第四学期限选课2门(4学时/周),考试合格,记4学分/学期;

C级学生:无限选课

四、关于考试和期末成绩计算办法

考试内容原则上既包括课堂所学,也涉及平时的课外学习要求以及语言能力要求。

1.综合英语:每学期有期中、期末各一次年级统一考试,综合英语成绩以学期总评计分。缺课三分之一及以上者取消考试资格。

2.英语听说课:考试随堂进行,以学期总评计分。

3.限选课:以学期总评计分。

五、关于升降级的具体条件与要求

综合英语开始试行升降级制度,定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进行。具体内容如下:

1.升级:考分名列前茅 + 任课教师推荐 + 本人申请;

升级的程序

有关考试前两周——学生向任课教师递交升级申请;

考试后一周内——外语系提出升降级名单,交任课老师确认;

同时——任课老师通知学生本人下学期可以升级;

下学期——学生本人在开学一周内上网再次确认。

2.降级:考分列于末位 + 任课教师同意(无须学生本人意见)

降级的程序

考试后一周内——外语系提出升降级名单,交任课老师;

同时——任课老师即通知学生本人下学期必须降级;

下学期——学生本人在开学一周内上网再次确认。

3.升降名额的限定:各级别升降总数暂定为全年级总选课人数的1%~2%,今后根据学生整体水平及教务处系统处理能力作相应浮动。A级无升级。

4.保持原级:考分位于升、降者之间,包括及格与不及格者。

5.网上选课过程中,如有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操作者,一经查出,立即停课,并作相应处罚,待修正后再恢复听课。

六、分级教学的意义

根据以上原则,尽管不同级别的学生所得学分相同,但是所修英语课的门数和内容今后将向用人单位显示学生在英语方面上接受的训练不同,以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差异。

教务处、外语系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6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材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方法。一般来说,它必须从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课程导学能为学生学习建立清晰的学习导航;课程助学可以采用梯度教学方法,促进实践带动教学,帮助学生将教、学、练融为一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帮助;课程促学有助于强化学习时间管理,帮助学生形成简洁的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动态网页制作”课程采用了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课程教学;动态网页制作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45—06

一、“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

支持服务范式的构建基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迅猛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课程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各种专业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已经成为现代远程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自己通过网络寻找学习资源,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依靠自己的能力快捷地找到需要的资源,充分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将教、学、练融为一体进行学习具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尝试采用了“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远程教学支持服务方法。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在学校的远程在线学习平台上增加了“推荐学习安排”功能,并逐步创建了与之相配套的远程学习环境。在这个网络远程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以“周”为教学组织单元,设计和安排相对完整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资源,按周次逐步将学习安排与学习资源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引导学生充分、合理地利用网上学习资源,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达到 “教”与“学”相融合的学习效果。推荐学习安排的时间周期,一定要符合成人学生的工作与休息时间规律,如果时间周期过长,比如是一个月或一学期,这对于自律能力不强、缺乏时间管理[1]能力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松散、紊乱的学习节奏,不利于他们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在职人员一般以一个星期为单位进行工作和休息的轮回,因此,如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就会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时间管理,形成简洁的学习节奏,起到提醒和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决定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率先应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方法。

二、“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

支持服务范式的设计思路

远程教育教学中,师生相隔两地,时空分离,学生一般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平台进行远程自主学习。为此,如何在“教学分离”的现实情况下,引导、帮助和督促学生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就成为远程教学支持服务需考虑的关键问题[2]。对此,我们设想在“动态网页制作”这门课的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中,从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3]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优化与安排。

首先,课程导学是为学生建立的学习导航,在“动态网页制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中,设计了开篇导学和过程导学[4],目的是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全面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内容,了解课程教学资源,了解课程教学安排。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以周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将教、学、练各个教学环节有机融为一体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其次,课程助学是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支持他们随时随地进行有效自主学习。“动态网页制作”课程实践性很强,其课程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态网站开发和维护能力。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按周推荐材料的学习安排,带动远程教学支持服务向纵深发展,并借此促进和带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以最大限度推动学生实现教、学、练的有机融合。为了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梯度教学方法,从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扩展到知识面,通过各梯度的实践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最后,课程促学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的有效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形成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主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远程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设计“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以不影响学生的本职工作为前提。与此同时,在提供周学习材料的时候,注意根据学生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双重需要,为学生选择恰当有益的学习材料,以促使学生自觉实现学习内容和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互动。

当然,从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教学设计与应用实践,并非十全十美。由于材料选择和编写水平的认知差异,通常会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终效果,因此,在为学生选择周学习材料时,有必要通过课程组中专业教师、教学设计专家、学生代表等人的集思广益和研讨论证,形成最佳的学习材料,从而保障按周推荐学习安排远程教学支持服务,在课程导学、助学和促学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导航服务,实现教、学、练教学过程的完美融合,达到显著提高学生课程自主学习效率的目标。

三、“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

服务范式的任务规划与过程导航

在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当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的平台优势,通过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对学生实施阶段性课程导学,灵活把握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推动他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课程学习任务,达到既定教学目的,实现课程的发展目标。在课程材料等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的前提下,课程导学功能的加强,有助于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航指路,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任务规划和过程导航,从而引领学生进行有序的自主学习,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了解自己的学习内容,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对课程实施全局性的学习把握,避免课程学习迷航现象的出现或发生。

1.“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开篇导学

所谓开篇导学,就是在学生开始学习课程时设计的导学。以“动态网页制作”课程的开篇导学为例,我们在实施这门课程的开篇导学过程中,建立了如下的任务规划结构与过程导航机制:

首先,设定的课程第一个开篇导学任务,就是通过编制好的课程自主学习视频节目,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课程的具体特点、学习目标及知识体系,为学生顺利进入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提供前期知识储备与准备,使学生通过这个视频节目,掌握教材、CAI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的具体使用方法;结合实施细则给定的“推荐学习安排规划表”全面了解课程每周教学内容及教学具体安排。如表1样例所示,其他周次的学习内容均按此样式安排。

其次,我们设定的课程第二个开篇导学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课程知识结构导图,这不仅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就清楚地了解课程的内容与知识结构,而且对学生各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具有很好的学习过程导航及助学作用,同时非常有利于学生在每个教学单元(本课程将每一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文中不再区分章和单元)学习之后,通过导图唤起学习记忆,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具体知识内容,达到一种类似于“过电影”的学习效果。当然,借助课程知识结构导图,还有利于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之后,系统梳理课程的全部学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我们设计开发的“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

再次,我们设定的课程第三个开篇导学任务,是通过课程的流媒体课堂导图,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向纵深发展。通过流媒体课堂,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课程内容学习,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借助流媒体课堂导图非常清晰地了解课程各教学单元的学习内容,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如图2所示。

最后,我们设定的课程第四个开篇导学任务,是绘制课程的实训任务汇总图。针对“动态网页制作”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根据课程的教学单元,我们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具体明确的实训任务。实训任务汇总图,能够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实训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如图3所示。

2. “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过程导学

所谓过程导学,就是引领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自主学习。具体讲,就是在每周推荐的学习材料中,适时增加学习建议、学习目标、知识地图等相关导学内容,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逐步导引出概念和相关原理,然后再通过回顾思考、实践练习、温故知新、综合训练、实践巩固等学习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教、学、练诸环节的贯通,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力求通过课程知识地图的具体运用,详尽展示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和全部学习流程,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一周的自主学习任务以及自主学习步骤,督促他们准确把握自主学习环节,圆满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任务。之后,我们再要求学生通过知识地图导航,对照检查自己的自主学习效果。与此同时,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效果,我们通过“本周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比较详尽的、可以参考借鉴的自主学习活动安排计划。另外,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导学设计中,我们针对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学与练的结合,着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的课程的知识地图范例如图4所示。

四、“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

服务范式的实践支持与助学服务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方法的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但是,到底应该如何持久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使他们善始善终,顺利走完自主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保证课程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呢?我们考虑,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增加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支持与助学服务功能。我们根据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和网络教学的需要,采用以实践带动教学的梯度教学方法,开发能实现学与练相融合的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课程自主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促进课程教与学的融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到位的实践支持与助学服务。具体讲,我们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 采用梯度教学方法,以实践带动教学

在设计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我们采用以实践带动教学的梯度教学方法,将课程的实践内容依照难易程度分成三个梯度,并依次融入课程教学、课程练习及综合实训当中。其中,“课程教学”位列梯度之一,即通过课程实例,导引学生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课程练习”位居梯度之二,亦即通过案例辅导学生学习,通过交互练习、自检自测,实现对课程重点、难点、疑点以及其他综合知识点的练习与回顾;“综合实训”位列梯度之三,即通过实训任务,指导学生按照教学单元进行综合性的实践练习,与此同时,针对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设计一些可以选做的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完成全部课程内容的综合实践训练。综上所述,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程教学都是通过实践带动的,通过从点到面、从易到难,形成了一个多梯度的立体教学方式。我们所设计的“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梯度教学方法结构图如图5所示。

2.合理资源配置,推动教、学、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设计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我们发现,实现以实践带动教学的梯度教学方法,离不开与这门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的支持服务保障。为此,我们着力做了三方面资源配套开发工作:一是按照单元整合教学内容,每个教学单元内容按周次推荐,整体呈现了教学单元的学习内容;二是将实践内容融入各教学单元,设置了课程练习、综合实训、自检自测等多个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环相扣、相互融合;三是优化课程教学方法,保持各教学单元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资源配置的一致性,培养学生自主的、可持续的学习意识。

3. 丰富交互性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的再度融合

在远程网络教学环境下,由于教与学的分离,需要通过交互性的教学活动促进教与学的再度融合[4],使交互性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中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有求必应”的保证;成为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帮助,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唯因如此,我们在设计“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时,十分注重交互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强调利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优势,密切围绕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之目的性强,主题鲜明,内容集中,利于实现远程教学中教与学的融合[5]。

五、“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

服务范式的应用调查和效果评价

“动态网页制作”课程采用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真实教学效果究竟怎样呢,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特针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度参加“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参加此次网络问卷调查的学生共计170名,其中男生12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4.12%;女生44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88%。根据被调查学生的年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之间,总数为132人,占总人数的77.64%;20岁以下的学生共计20人,占总人数的11.76%;31~40岁之间的学生共计17人,占总人数的10%;40 岁以上人数最少,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0.59%。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实施效果的第一手数据。

1.“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方法认同

通过调查发现,75.88%的学生认为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对于课程导学具有很好的作用,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充分肯定了按周推荐学习安排对于他们自主学习的促进效果,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学生对于按周推荐学习安排中的“学习建议”环节的赞同率高达70%,对于“学习目标”和“课程导学”环节的赞同率也分别达到了59.41%。当然,后两个环节的认同率虽然过半,但比例并不是很高,这说明,“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学习目标”环节尚需继续增强,“课程导学”功能还需进一步改进。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对于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知识地图”环节的认可度最低,只有41.76%的学生认为这个设计不错,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此项设计仍需在通俗性、形象性、生动性、导航性上下工夫。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2. “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学习督促作用

网络远程教学与面授教学不同。面授教学中,课堂讨论时间与完成作业时间都有严格的时间管理,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网络远程教学的时间管理则具有相当大的弹性,一般都由学生自己把握。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足,很难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时间管理,所以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导和督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网络教学支持服务环境,能够对他们的课程自主学习起到明显的督促作用。

3. “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教、学、练融合

在“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这门课程实践性很强,我们根据这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进行了个性化的按周推荐学习安排设计,注重了教、学、练的融合。当然,这里所谓的学,主要指学生的自主学习,亦即通过文字教材、流媒体课件等多媒体教材支持,帮助学生获取课程的知识内容,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任务,并通过相关的学习辅导支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内容。这里所谓的教,是指教师的具体教学辅导,亦即通过教师的课堂面授辅导或网络交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准确掌握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这里所谓的练,是指课后练习,亦即通过对课程教学案例的课后交互练习、综合实训练习,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记忆,推动学生采用温故知新的方法,消化有关课程知识内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学、练等多种课程教学环节要素的融合,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良好课程教学支持服务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是满意的,认为课程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达到了教、学、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效果。

4.“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范式的交互性教学支持

网络远程教学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网络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学习问题,很容易分神,或产生学习的厌倦心理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通过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交互性教学支持服务功能设计,及时有效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态度向积极方向转化,并激励他们完成整个自主学习过程。通过问卷调查可知,绝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课程论坛、电话交流等交互性学习支持服务方法,具体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六、结语

“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教学支持服务范式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更为高效的网络远程自主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设计安排,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帮助学生灵活掌握自主学习节奏,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适应性。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动态网页制作”课程按周推荐学习安排活动业已证明,按周推荐课程学习材料,能够通过网络课程教学支持服务中的实践性课程梯度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教、学、练各教学环节融为一体,顺利实现预先设计的网络远程教学支持服务“教”与“学”的目标,促进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加强学生与资源的互动和交流。希望本研究有助于引发我国开放大学教师更多关于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方法讨论,充分挖掘按周推荐学习安排的网络远程教学支持服务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远程教学支持服务优势,为我国远程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眼参考文献?演

[1] 闫寒冰,潘思强. 远程教学的时间管理:弹性多一些还是严格多一

些[J]. 开放教育研究,2011,(6):106-112.

[2] 闫彬彬,刘璐,陈丽. 网络教育中教学过程缺失现象及保障措施建

议[J].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6-32.

[3] 孙龙国. 远程网络课程“导学 +助学 +促学”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

构建及应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6):28-30.

[4] “《建筑材料》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组. 网络课程“导学”

实践初探[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15-17.

[5] 黄勇. 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 现代教育技

术,2008,(2):61-63.

收稿日期: 2012-03-15

作者简介:郭明,硕士,副教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理工部软

件工程与电子工程教研室主任(100081)。

王凤禄,硕士,副教授,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与

资产处处长(100081)。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7

虚拟仪器是基于通用计算机平台的仪器及测量技术。它突破传统电子仪器以硬件为主体的模式, 让用户可以在计算机平台上根据需求定义和设计仪器的测试功能, 使得使用者在操作计算机时, 如同是在操作一台自己设计的测试仪器。虚拟仪器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虚拟仪器中硬件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外界的被测试信号, 而所获得的信号则需要通过软件的控制来实现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 并将其集成到命令环境中。因此, 测试软件是虚拟仪器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用户在虚拟仪器开发环境下,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仪器和系统, 实现“软件就是仪器”。

Labview (L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 workbench) 是NI公司于1986年推出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图形化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 至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Labview作为数据采集和仪器控制软件的标准, 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性实验室, 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之一。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任务, 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的提示下编制不同的测试软件, 实现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值分析及数据显示等多种复杂的任务。Labview适用于Windows、UNIX、Mac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可以增强用户构建自己的科学和工程系统的能力, 提供实现仪器编程的便捷途径。

Labview作为一种程序开发环境, 可以实现与一般计算机语言相似的功能, 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即其他计算机语言一般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的方式, 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的编辑语言即G语言来编写程序, 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作为NI设计平台的核心语言, Labview一般用于开发测量或控制系统。该环境可以集成、快速构建各种应用所需的所有工具, 能够在不需要记忆语句结构的前提下快速地进行编程, 有助于工程师和科学家提高生产效率和不断创新。在很多理工科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中, 都会安排Labview语言的专业课程, 但由于该课程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 相关的教学讨论也较为缺乏, 因此笔者仅就Labview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积累的部分经验做一些探讨。

二、Labview课程的教材选择

本课程选用陈锡辉编著的《Labview 8.2入门与精通》, 作为本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与其他Labview教材相比有几个优点:首先, 它由浅入深、较为全面地讲述了Labview的相关知识点。该书分为“基础篇”和“高级篇”两部分, 适应教学的需要。由于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只有32个学时, 而真正的授课时间只有16个学时, 仅能讲授比较基础的部分。该书的“基础篇”共有14章, 包括从编程界面介绍到子VI的调用等内容, 在授课时应以前11章的内容为主, 让学生明确要掌握的知识。其次, 该教材在知识点的安排上有一定的侧重点, 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知识点的全面, 而是有重点地讲授一些比较常用的知识点, 其他不太常用的知识点则采用相对较少的篇幅。作为授课教材来说, 其性价比较高。

三、Labview课程的教学安排

作为一门可视化的编程语言, Labview除传统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类型、运算符、变量、常量等基本量之外, 控件的操作占了很大的比重, 这也是其与传统的C语言等程序设计语言的区别与优势。作为一门专业课, 总学时数为32个, 考虑到要给学生安排上机时间, 所以一般课堂上的教学学时为16~18个。整体学时数偏少, 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将一门语言的所有内容学完, 因此在教学时主要偏重于基础部分的讲授。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大学基础课的教育中, 他们大多接触过C语言的基本的程序设计, 具有一定的基础, 培养了一些编程的思想, 因此, 在教学时, 除了讲授Labview的基础知识,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Labview与传统语言的一些区别, 可以运用实例做讲解。在实例的选取方面, 第一节课可以选用一些较为经典的案例,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如教材第一章中, 作者选择性地介绍一个曾经参与过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谱仪慢控制系统。该系统拥有丰富的主界面元素, 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通过介绍这一系统, 让学生对Labview有个初步的了解。当然, 由于该例子是Labview在高新科研项目方面的应用, 学生可能没有切身的感受。故可以引入与学生学习生活较为密切的一些实例, 如科学计算器等, 丰富他们对Labview的认识。

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C语言编程的基础, 而在Labview的教学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用到C语言。举例来说, 教材第五章讲到公式节点文本编程语言的实现, 而公式节点的文本编程语言的语法就与C语言非常接近, 如会用到C语言里常用的变量声明赋值语句、结构语句等。在讲授这一章时, 可以将Labview与C语言配合起来进行讲解, 通过比较同一程序的两种不同表达形式, 总结两者的优缺点。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领会到G语言图形编程不同于文本语言的特点:采用数据流的形式可以直观地表达整个程序的结构, 但在实现复杂算法方面却不如文本编程语言简洁易懂。

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 Labview中控件种类比较繁杂, 函数种类也很多, 应用较为灵活。在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后, 可以通过PPT演示, 其优点是信息量较大, 可省去板书时间, 但同时由于展示的内容较多, 演示速度较快, 容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难以消化教学内容。因此, 在讲授各种控件和函数时, 必须有所侧重。

四、Labview课程的上机教学

在上机时, 遵循“一人一机”的原则, 可采用以学生上机练习为主、教师演示操作为辅的授课模式。学生在温习知识点的同时, 能够把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加快课程内容的消化。一门计算机语言课, 学生只凭听和看不可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重点是上机和课后的演练。只有通过多练习, 才有可能掌握课程内容。

在实际的上机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Labview课程容易遇到下列一些问题: (1) 不同格式的数据输入端和控件输出端连在一起, 导致连线错误。遇到这样的问题, 应引导学生将Labview的数据格式用控件接线端颜色来区分, 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控件帮助中的数据格式说明。 (2) 输入控件与输出控件的混淆。这说明学生对输入和输出的控件属性不太熟悉, 须强调输入和输出控件在形式上的区别, 强调通过程序面板上控件接线端子的箭头指向来区分输入和输出属性, 并举出相应的错误例子以做示例和讲解。 (3) 找不到所需的控件。这样问题的出现表明学生对前面板和后面板的控件不熟悉, 需要多加练习来更正和提高编程速度。

在上机教学过程中, 还需要注意不同电脑里安装的Labview版本有可能不一致, 这会给学生操作时带来一些困扰。如在调用子VI部分, 在Labview 2012版本中, 子VI连接端子和图标是并列显示在前面板右上角的, 而在Labview 8.2版本中, 子VI的连接端子需要右击前面板上右上角的图标, 选择“显示连接端子”才能显示出来。在课堂演示时, 一般均采用Labview 2012版本。但无论在课堂讲授或是在上机教学时, 都不应忽视版本问题可能给学生上机操作带来的困难。在课堂讲授相应的部分时, 应该经常提醒学生8.2版本与2012版本存在的区别, 在上机时注意区分, 以适应不同版本的编程环境。

五、Labview课程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是一门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应结合平时成绩和上机考试两部分来进行考评, 这样最终成绩才能综合性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一般来说, 平时成绩占30%, 主要考查学生的出勤率, 以及在平时的上机课程中是否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期末上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以及用所学知识独立编程的能力。

六、总结

教学方式的探讨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总结、交流, 以有所提高。目前我们主要以课堂讲授与上机互动相结合,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他们学会编写核心程序的步骤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各种实例来调动学习主动性, 激发学生对Labview编程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培养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期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摘要:Labview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语言的虚拟仪器开发环境, 广泛地被工业界、学术界和研究实验室接受。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的编辑语言, 即G语言来编写程序, 能够有效地提高编程效率, 因此逐渐地被各大理工科高校列为可选修的专业课之一。本文从课程介绍、教材选择、教学安排、课程考核等方面入手, 针对labview语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做了一定的探讨, 阐述实际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希望可以对Labview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Labview,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解明芳, 王鸿钰.虚拟仪器[J].仪表技术, 1998, (5) .

[2]陈思, 黄亚宇.虚拟仪器技术概述[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7, (3) :51-53.

[3]许其贞.虚拟仪器的现状与展望[J].电子世界, 2000, (8) .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8

(一) 基于轻工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特色

作为一所以发酵、食品、设计以及纺织等轻工类学科著称的综合性院校, 江南大学一直秉承“彰显轻工特色, 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 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宗旨。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起源于1983年建立的无锡轻工业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 1995年获得环境工程硕士授予权, 并于2000年秋招收了第一届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 2003年7月获环境工程博士授予权, 在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原则指导下, 2007年12月, 江南大学以无锡太湖水污染事件为契机, 通过整合学校资源, 由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土木工程系合并组建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从而为环境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的发展营造极大空间。2008年, 江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此外, 与无锡市政府共建有“无锡太湖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无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两个常设研究机构。

(二) 江南大学短学期学制的由来

环境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 先后承担40多项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其它国家级、部省级科研项目, 获国家发明专利28项,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40多篇;同时, 环境工程专业还完成了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中粮长城葡萄酒 (烟台) 有限公司、河南仰韶就业有限公司等轻工企业的废水治理工程项目近40项, 为淮河、太湖和长江流域的污染物限期达标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在江苏省以及无锡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联合无锡南洋农畜业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建成年处理3万吨蓝藻的沼电联产示范工程, 从而为减轻太湖污染及解决打捞后蓝藻的资源化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江南大学于2007年制定了《江南大学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其中将“适当压缩课堂学习时数, 精练教学内容, 加强课外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 强化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指导思想, 并从2007年开始将“短学期”学制列入教学计划。短学期安排在每学年的第二个学期结束后, 一般为4周。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学校安排, 对环境工程专业三个年级学生的短学期课程设置做了相应安排, 如表1。

由表1可知,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不同年级特点, 分别在短学期安排中分设由认知实习-科研培训-生产实习三阶段递进的设置方案, 并辅以相应学习阶段的理论课程的实践环节, 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着手,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 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短学期认知实践环境创新与探索

2008年暑期为江南大学短学期学制实施后的第一个学期。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头一年课程安排较紧, 而且多为基础通识课程, 几乎没有专业课程安排, 很多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对本专业到底能到学到什么还不清楚等特点, 在短学期认知实践环节中设置了教授讲座以及现场考察两个单元, 如表2。

由表2可知, 在教授报告单元中, 通过安排本专业教授讲座, 使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相关领域及其应用前景有初步认识;在认知实习环节中, 通过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周边相关环保企业及环境监测机构和环境研究机构, 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的认知度和归属感。最后,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针对废水处理技术、蓝藻资源化、生态旅游等主题查阅资料, 准备幻灯片, 并进行了演讲比赛。根据学生在认识实践环节中的配合程度和演讲比赛的表现, 大多数同学表示本次认识实践环节不仅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对院系的归属感, 还有助于同学们未来的职业规划。2008年11月, 根据上述内容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三届大学环境类报告论坛》上做了分组报告, 整个认识实践环节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9

一、“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刘翔110米栏夺金情景。

参照画面, 提问:决赛时, 刘翔将自己身上手表、项链等东西都摘了下来, 穿上最轻的跑鞋, 这样做有何原因?

结论:质量越小, 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 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 物体获得的加速度就越大。

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实例, 创设物理情境,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大胆提问, 进行推理

提问:与物体加速度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去分析和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时, 提供图片 (如身材都比较苗条、瘦小的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图片;战斗机着陆航空母舰时打开降落伞的图片) , 设置情景, 进行启发。

3. 设置生活情景, 分析各种关系

(1) 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

(1) 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有关。例如, 骑自行车用力刹车时, 用的力越大, 车越容易停下来, 即阻力越大, 自行车减速的加速度越大。

(2) 与物体受到的外力无关。例如,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 推不动, 运动状态不变, 加速度为零。

(3) 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关。例如, 用大小不一样的力推大石头, 推不动, 是因为大石头同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所受合外力为零, 因此加速度也为零。

(2) 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例如, 人分别用相同的力推自行车和摩托车时, 自行车比较容易加速启动, 而摩托车则较难。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情况下, 质量较小的自行车获得的加速度较大。

(3) 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1) 与物体的速度有关。例如, 速度大的物体较不容易停止运动, 而速度小的物体较容易停下来。

(2) 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例如,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 加速度都为零。

(3) 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从公式可知, 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无关。引导学生推测:物体的加速度a只与它所受合外力F和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二、“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的实验安排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研究方案。包含实验器材的选用、操作流程、数据计算和采集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要严谨而规整, 教师可以就每一组不同情况作针对性指导。择优选取代表性设计方案, 并派代表上台介绍设计思路并进行演示, 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互相启发, 互相补充, 集思广益, 完善方案。

1. 小车运动典型案例

器材:小车;纸带;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细线;刻度尺;钩码;小桶;长木板;砝码;天平;垫木。

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状态, 分析原因。

流程:用天平分别测出小车的质量M, 测出小桶的质量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m1, 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1g当作小车受到的拉力F, 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测量并算出Δs, 由Δs=aT2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2. 滑块运动典型案例

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气源;滑块;两个光电门;滑片;细线;砝码;小桶;刻度尺;天平。

目的:探究滑块运动状态, 分析原因。

流程:用天平测出滑块和滑片的质量M, 测出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质量m1, 把小桶与小桶中砝码的总重力m1g当作滑块受到的拉力F, 用光电门和数字计时器自动测出滑块运动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的速度v0、v1, 以及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t, 再通过公式a=tvt-v0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

3. 特殊说明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整理采集, 引导学生从实验误差、实验操作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两种方案的差别。在教师引导下, 共同确定用“滑块运动案例”进行实验研究, 教师要利用课件着重讲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得出结论:滑块运动方案误差较小。

三、结语

如何安排课程设计的内容 篇10

关键词:课程设计,专业知识,知识运用

一、引言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来的信息, 而是在个人原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互动, 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新经验和新知识;因此, 教师安排的课程设计十分重要,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 主动地建构经验和知识体系。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 课程设计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 又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普遍性要求。因此, 课程设计理念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 使相关课程成为学生喜爱并终身受益的一门课。在安排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把握“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够用”即理论上不必过于看重“高、深、全”, 讲清基本理论就行;“会用”则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会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通过安排相关科目的课程设计, 可以使学生熟知相关科目要素的最系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通过学习有组织的题材体系, 学生就能有效而经济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并且, 课程设计的安排使得学生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增添了“活动与探究建议”,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科目或专业知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和辩论等都是积极的学习方式。这些活动本身也是课程设计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就将以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这一课程谈谈关于如何安排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课程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 能源越来越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能源短缺也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迫在眉睫, 而太阳能的利用是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众多的工科院校都设置有热能与动力工程这一专业, 并开设有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对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大领域进行了叙述; 包括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干燥、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制冷与空调、太阳能热发电及光伏发电系统等, 对上述内容分别从原理、类型、结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国内外典型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而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设计内容的安排

优秀的课程设计内容的安排, 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更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任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认为, 优秀的课程设计内容的安排,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是相关课程的一个总结新的教育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相关选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教训。在整个教学计划中, 它也起着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不同于平时的作业, 在设计中学要学生自己做出决策, 即自己确定方案, 选择流程, 查取资料, 进行过程和设备计算, 并要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论证和核算, 经过反复的分析比较, 择优选定最理想的方案和合理的设计。所以, 课程设计时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实践。

通过课程设计, 学生应该注重以下几个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 查阅资料, 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 ( 包括从已发表的文献中河从生产现场中搜集) 的能力;

(2) 树立既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与可行性, 又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这种设计思想的指导下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迅速准确的进行工程计算的能力;

(4) 用简洁的文字, 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

(5) 团队协作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对于不同的课程, 其课程设计任务的安排也不相同, 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 那就是要求相关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地运动本专业的知识和相关的工具软件以及查阅相关的文献质料, 学会优秀的团队合作来完成布置的课程设计任务。而在高校工科的课程设计中, 其任务大体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进行数值计算, 确定所需的设备和方案的布置, 进行小组讨论, 拟定可行的系统或者方案;

(2) 利用相关软件 ( CAD, Solidwork等) 画出系统图;

(3) 简要介绍设备的名称、用途、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及工艺过程;

(4) 运动部件的动作顺序、各动作要求和控制要求;

(5) 对设计的方案或系统进行效益评估;

(6) 编制说明书。

在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的课程设计中,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组进行, 第一组课题为太阳能浴室热水系统的设计, 其中第一组的设计要求: 进行系统热负荷计算, 确定太阳能集热器规格、数量和布置方案, 确定管路的布置方案, 进行管路选型设计和阻力计算, 确定储热水箱、水泵、喷头等的选型设计, 进行辅助热源的选型计算, 进行管路的保温设计, 对系统的节能效益进行评估。要求编制设计说明书, 绘制该浴室热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图和集热器的摆放布置方案图。

3.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设计的书面总结, 也是后续设计工作的主要依据, 通过说明书, 可以清晰地反映本次课程设计的工作量和成果以及参数等的准确性, 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封面 ( 课程设计题目、班级、姓名、指导教师、时间) ;

(2) 目录;

(3) 设计任务书;

(4) 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和系统设计。

在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的课程设计第一组课题中, 相关参数的设计包括:工程概况、热水系统负荷计算、集热系统的设计、辅助热源设计、管网设计、保温设计、热水系统节能效益评估、系统设计方案图和集热器摆放布置图、参考资料。

4. 课程设计的步骤

在中国高校的工科教育教学中, 课程设计的步骤主要可以概括为: 动员和布置任务, 阅读指导书和查阅资料, 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说明书, 考核和答辩。一般工科的课程整个设计是由论述、计算和绘图三部分组成, 论述应该条理清晰, 观点明确; 计算要求方法正确, 误差小于设计要求, 计算公式和所用数据必须注明出处;图表应能简要表达计算的后果。设计后期的答辩, 及时了解学生能力的补充过程, 也是提高设计水平、交流心得和扩大收获的重要过程。

5. 课程设计时间要求

鉴于好多高校的课程设计教育教学这一模块都安排在学期的期末部分, 考虑到高校的期末考试等诸多因素, 因此课程设计的安排者应该根据课程设计的难度和学生的时间做出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和调整, 课程设计期间其时间段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启动、中期检查 ( 分组进行) 、上交课程设计报告和答辩考核四个时间段。

四、课程设计注意事项

在课程设计的安排过程中, 指导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思考有关信息, 兴趣与课题相结合

课程规划工作者在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领域时, 需要思考社会的目标和需求、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知识要求等信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他们同样需求思考这些信息。在掌握和了解这些宏观的信息的基础上, 课程规划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集中掌握和了解有关某一课程领域和某一学生群体的专门信息。例如, 学校教师把“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作为一项主要的课程目标, 于是, 教师们就要进一步思考下列问题: 我们这个学生群体已经具备了哪些特殊兴趣? 在已有的和可能形成的特殊兴趣中, 哪些特殊兴趣可能影响学生未来的学术性向、就业方向或休闲方式? 在我们的学校和社会中, 哪些特殊兴趣可能得到发展? 因此, 老师必须把学生的兴趣、课程设计的题目以及课题的社会实用性相结合起来安排课程设计课题。

2. 确定课合适的程设计方案

课程规划工作者首先要熟悉各种课程设计方案, 其次才能确定恰当的课程设计方案。在确定课程方案时, 课程规划工作者不应该只考虑和选择一种课程设计方案, 因为任何一种课程设计方案都不可能涵盖广泛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以“太阳能及其利用技术”为例, 课程规划工作者必然制定许多与此有关的次要目标和课程类型, 因此要针对性地确定若干恰当的课程设计方案。

3. 及时了解课程设计进度, 正确指导的督促

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以前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没有见过的困难, 而有一些他们往往不能依靠自己来解决, 这不仅仅会影响课程设计的进度, 还会打击学生课程设计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因此老师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和学生进行沟通, 发现问题所在, 并帮助解决。另外,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态度不端正, 依赖其他的小组成员, 甚至出现只挂名不参与的情况, 因此, 老师的及时抽查也能督促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 减少消除以上不良的行为。

五、结束语

课程设计是理论学习的补充环节, 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 也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好实践时机。通过课程设计, 接触社会, 深入实际, 亲自动手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去分析、研究、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增强实际工作能力, 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李雁冰.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2]吕立杰.课程设计的范式与方法[D].黑龙江:东北师范大学, 2004.

[3]张磊.科学课程设计的认识论考察[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2013.

[4]王斌华.课程设计的步骤、方案和选择[J].外国教育资料, 2004, (5) :20-25.

离婚与再婚的财务安排 篇11

离婚后配偶的赡养费、子女的抚养费和教育费用一般由双方协商解决。如果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者可以通过法院来判决。婚姻法对配偶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都有明文规定。对此一旦形成协议或判决,如果一方拒付,法院可以强制执行,甚至可以直接从相关人的薪金中扣除。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配偶赡养费和子女抚养费一般是固定的,同时这又往往涉及一个很长的时间跨度,通货膨胀对其购买力的腐蚀就不可忽视,因此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应当把这种付费和通胀率挂钩,以免今后生活水准下降。

离婚后,接受赡养费的一方不能指望另一方长期支付赡养费,通常是安排一次性付款或有限的几年赡养较好。而且,赡养费的支付一般在原配偶死亡或再婚后停止。但子女抚养费则仍当继续支付,直到他们成年为止。配偶瞻养费和子女抚养费是严格的法律责任,拖欠或者拒绝支付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关于财产分配,如双方的财产不多,无必要请律师拟定离婚协议。双方自拟离婚协议时,要坦诚地把自己的收入和财产统统摊在台面上,才谈得上达成一个公平的协议。否则,隐瞒财产或转移财产的离婚协议,迟早会发生法律问题。

为了做到公平起见,双方有必要先了解财产的市价。有价证券的市价打开报纸就能找到,但房地产或自办企业的价值则需请专家评估。

对收入低的一方来说,拿到财产比拿赡养费可靠。因为再婚后,赡养费即会停止,而财产一到手,则永远属于自己。只要管理得当,可以成为收入的一个来源。

公平分配财产不等于平均分配。婚前财产固不在分配之列,但婚后添置积累的财产,即使是一方所支付,也将被视为双方共同的贡献,理所当然地属于离婚时划分的范围。一方在婚前收到的馈赠或遗产,虽然不在离婚时分配之列,但它们在婚后的增值可能属于分配的范围。

如果婚姻关系不顺,双方不应以共同名义借债。否则,即使借来的钱仅一方使用,另一力仍在法律上有责任。

离婚后一切财务策划的内容,如银行账户、信用卡账户、保险、退休金计划、遗嘱、信托等等,都需要重新审阅,加以修正,以反映离婚带来的变化。

离婚当事人如果离婚之前制订有综合理财规划,离婚后因为财务状况和生活方式和目标的变化当然也一定要重新制订。其中一个重要而常常被忽视的内容是人寿保险的受益人,离婚后当然要考虑更改。但通常只有保险购买者(支付保险费者)才有权利改变保险受益人。

遗产的安排当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来反映其现在的社会关系的愿望。

再婚时因为涉及到前婚子女,所以财务问题尤其复杂。这时婚前协议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一方较富,一方较穷,或双方都富有,势必涉及财产继承权的问题。如果双方都不太富裕,则双方前婚子女和现婚子女的生活安排和教育支出常常就是导致婚姻不和谐的原因所在。

再婚一方对配偶前婚所生子女,一般在法律上不承担义务。再婚者可以通过婚前协议的方式限制再婚配偶对遗产的继承权,以保护前婚所生子女的权利。一般的安排是万一再婚发生离异,一方同意给另一方一笔财产,另一方则放弃其他要求。一方身故后留给再婚配偶的遗产也如此处理。这样,前婚生子女不再担心继父母侵犯自己应得的一份财产,而这些顾虑说不定也正是继父母的思想包袱或者是子女反对离异或丧偶父母再婚的主要原因。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课程设置与安排 篇12

基础教育的好坏关乎教学质量的好坏, 也是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的好坏, 在这里的基础教学, 就是基础知识的教学, 对某个专业来说就是专业知识的教学。比如建筑装饰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表现图、建筑装饰预算、建筑装饰施工、建筑装饰材料, 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房屋建筑学、建筑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建筑基础等等, 这些分量比较重的课程在建筑装饰专业和建筑专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来设置这种课程时它的课时的数量都应该占有主要的地位, 在比例分配上也应该是比较大的, 例如室内设计与表现图, 建筑施工技术、建筑装饰材料应同时开课, 并且学习的时间为一年、每周的课时也应为6课时, 建筑装饰预算、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开课时间处在它们之后, 所占的课时数比例也要稍大, 所以应该体现出这种基础课程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和它们的地位。第二就是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课的必要安排, 不要盲目删除, 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专业科目学习之前必须来学习基础课程知识, 绘画、平面造型基础、建筑初步、计算机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 这些课程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的。现在有些技工学校的专业的学制较乱, 为盲目的竞争生源把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 这一定会给学生的正常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往往采用盲目缩短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 这给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 造成一种突兀, 前后没有衔接的感觉, 理解能力相对较差, 这无疑就给本来基础就差的中专学生导致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正确设置专业课程, 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对中专教育意义重大。

二、掌握好基础教学的课上环节, 引导学生深入学好基础课程

这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精的过程, 也是他们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一个关键过程。也是重视基础课程的方法和手段。把握基础课的课上环节就要做到精心教学, 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第一、采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用一种引导型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习兴趣。同样一个问题用多向思维形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建筑装饰专业中的室内设计与装饰构造一门课中, 关于如何把设计的思路讲明讲透, 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关键, 我们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这种多媒体教学模式, 做一些课件这种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教学模式, 通过对好的室内设计作品的直观展示, 来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用引导型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能够朝向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面发展, 并引导学生提高其他的课程的学习兴趣, 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多向思维。

三、走出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专业教学的唯一手段的误区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 并不是唯一手段;计算机也算是基础教学, 但不是主要课程。认为课件制作的好坏也能影响到学生的能力和上课的效果。往往制作课件的人员并不全是专业的人员, 课件制作的水平也与制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专业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是专业的可能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课本的简单罗列。这就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当然这不能排除好的课件。所以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课件教学上和计算机教学上, 应多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比如安排实习时间、多去实习场地、多进行实习实际操作、多参加培训、多熟悉材料, 这都能够帮助学生的本身的实践能力。

四、理安排辅助课程的课时量, 为基础课程创造学习空间

在中职教育学校中为能提高学习兴趣, 就盲目的删减基础教学的课程, 专业课程的课时量, 这样的结果使老师教的东西少了, 学生学起来也非常的吃力, 因此学生对上课豪无兴趣, 上课气氛不活跃, 睡觉, 打闹。并且学校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又增加计算机课程的课时量, 用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因此冗长的课时、课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形式, 一种机器, 就走入了一种误区。专业基础课程虽然是比较乏味的, 但也应该合理安排课时量, 即科学的安排课时量, 除了采用教科书当中的课时分配之外, 还应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下, 对重要的、应该掌握的知识、内容就适当延长, 合理分配, 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来教学。计算机课程并不是不重要, 但是对于学习时间很短, 课时很短的情形下, 应该重视专业课程教学, 适当安排课余时间进行计算机培训等手段, 在加上课上的学习应充分够用, 这也能体现计算机的辅助功用。

调整课程结构, 改善课程的合理性, 是中职技工学校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这也关系到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高程度, 所以我们要加大专业教学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力度, 作好辅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模式, 才能充分显示中职技工学校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技工教育现状下一篇:城区水污染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