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2024-09-16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精选12篇)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1

现在社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而我们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都是理论水平很高,实践能力一般,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的岗位需求是一个要求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岗位,传统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是以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设置,有的课程与岗位能力衔接不好,因此根据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实践技能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旅游企业需要的高级旅游英语的实用型人才。

最近几年,世界金融危机有所好转,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在人们旅游都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个人的旅游视野都非常开阔,大家都习惯出国旅游。现在旅游企业基本都需要实用型旅游英语的高级人才。这是一个实践能力强的岗位。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有所改变,以技能锻炼为主,突出实践能力,强调学生的就业质量。经过实践调研,高等教育要改变原有的课程设置模式,以用人企业的需要为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科学合理的进行专业设置,以学生工作岗位需求与课程设置结合起来,动态的进行更改,用来满足旅游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节,为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科学性,提供一定指导,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一、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盲目贪大求全,专业人才目标定位不明

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展以后,学生上大学的数量年年增加,同时私立的高度教育院校也是与日俱增,更促进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学生数量增加了,但学生素质一天不如一天,各个高等院校开设很多新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就是其中一个,现在企业需要这方面人才,各个高等院校都开设改专业,很多课程设置都有一些成型本科院校延续下来,成型的本科院校旅游英语专业都经过很多年的沉淀,实验实训都有一定条件,但新型的旅游专业院校实力不能满足条件,课程设置有时候也是根据教师的能力设置,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为依据进行设置,因此现在很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都存在很多问题,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培养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很少能适应现代旅游英语专业企业对高级人才要求,创新能力不强。

(二)专业技能培训与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有机融合

旅游英语属于ESP,每一个学习者学习目的非常明确,经过ESP标准专门化训练后,能够熟练应用行业专业英语,很多院校不能针对行业特点,尤其是不能及时研究行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方向。对人才定位不明确,又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课程设置方面不能将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更不能让外语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协调。专业设置突出外语课程,增设旅游专业课程,或者以旅游专业课程为主,增设英语课程,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与专业技能提升脱节,英语不能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专业学习。造成学生孤立地学习英语,学习感到枯燥,兴趣不高,人才岗位意识不强,综合能力较差。现在很多院校对一些课程的实验条件不能满足,专业技能培训不科学,不合理、不能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三)未能与企业深度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流于形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基本都采用一条途径,校企合作,校企共同搭建课程设置,进行实验课程设置模拟,但这都是以文件形式或协议形式存在,真正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的高等院校很少,多数高等院校都是以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进行招生应用,学生进到学校一直到毕业,都没有与企业进行见面,这样的校企合作在很多高校都是存在的,这样模式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也不被企业认可,也不能满足工作岗位需求,是一个不合格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要培养企业需要的旅游英语高级人才,必须深化校企合作,真正以企业需要进行课程整合,课程设置,培养出实用型旅游英语专业高级人才,为旅游行业作出重要贡献。

二、旅游英语专业基于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一)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明确而又严格的要求,学生的知识要全面,能力要突出,综合素质要高,每个旅游服务人员必须熟练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知识,能够运用英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优质导游服务,还应熟悉旅游政策法规,能够做好各种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企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要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崇高的职业道德,并且他们应该有着非常强烈的服务旅客意识。

(二)旅游英语专业的定位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必须定位准确,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旅游是一个服务行业,必须以服务意识为第一位,具有为游客服务的意识,具有服务的能力,以培养学生能就业,能就好业为目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能为旅游行业服务,能成为旅游行业的精英,学生就业好,反过来能促进高等教育更好的招生,社会的认可度提高。

(三)将旅游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有机统一

高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授的知识,要让学生转化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进职业能力,让学生知道学到的知识,在工作岗位上能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需要解决的能力。最后,综合知识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能力。

总之,传统的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发展需要。现在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整合专业课程设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级人才,为旅游行业作出贡献。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2

《旅游英语》是已经完成非英语专业的第一至第三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学期)选修的一门后续课程。

《旅游英语》课程涉及旅游学的基础理论和旅游产业的“行、住、吃、游、购、娱”的行业服务内容,以及21世纪国际旅游业的一些最新成就和发展态势。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旅游英语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工作原理,增加旅游知识和扩大旅游英语词汇,加强英语技能的培养,并能用于表达和交流。本课程重视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点和要点,并能用英语进行笔头和口头的表达。要求学生在听课和课堂练习及实践的基础上,能基本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旅游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3.具有运用旅游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有针对性的重点了解和掌握旅游中的英语常用词汇,具有旅游英语业务会话、基本的书写与翻译能力。

5.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有一定的导游能力和旅行社、酒店管理能力。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3

关键词: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1位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4位的旅游客源地国家。随着我国国际旅游交流的逐渐深入,对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从能力拓展的角度尝试推进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新时期面临的必然选择。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英语课程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方法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其教学质量。综观我国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普遍存在着课程门类较少、课时数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突出问题。为了有效提升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刻不容缓。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是拓展学生能力的需要

面向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方向,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日益强调“宽口径”、“强能力”的背景下,开展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形成“一专多能”,使其能够广泛适应旅游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其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一)注重夯实基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学习必须遵从“循序渐进”的规律,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在设计安排上首先要注重夯实基础,适当增加课程门类与教学强度,加大课时量,系统地开展“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强化训练,同时还要将课堂讲授、讨论与课后练习、复习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二)体现专业特色

教育部2012年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由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二级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类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饭店管理和会展服务与管理三个二级学科。此外,社会上热门的邮轮、高尔夫、会所、俱乐部等行业领域的专门人才也多由旅游院校输送。可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还必须体现出对接多行业的专业特色,为学生的就业铺路。

(三)强化实践能力

强化实践是旅游业人才培养和英语学习的共同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应该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准则,有意识地增强英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采取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具体来说,就是要再造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要贴近现实,能够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侧重于提高学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优化调整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优化调整的目的,就是通过英语课程群的有序教学,为学生建立起具有一定基础性和专业性的英语能力。在课程选择和时间安排上要综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规律,符合专业发展趋势。该课程群包括基础英语课程模块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两者相辅相成。

(一)基础英语课程模块

基础英语课程是指为全方位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保障其达到国家大学英语基本水平要求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英汉翻译”等课程。从教学流程上讲,“英语口语”和“英语听力”两门课程适宜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英语精读”、“英语泛读”两门课程适宜安排在大学期间的前两个学年,“英语语法”、“英语写作”和“英语翻译”三门课程则适宜依次分别安排在大学期间的前三个学期。

(二)专业英语课程模块

专业英语课程是指为提高学生从事涉外旅游业务所需的专业英语交际能力,拓宽学生就业口径而开设的课程。该模块的课程由旅游院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设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课程,如“旅游交际英语”、“饭店情景英语”、“导游英语”、“会展专业英语”、“邮轮基础知识”、“英美国家社会与习俗”、“实用礼仪英语”等,这些课程一般从大学期间的第二学年开始安排。需要指出的是,专业英语课程旨在将旅游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因而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手段,科学性与先进性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要力求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以语言的实际运用为导向,着力于对学生旅游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情景体验法

情景体验法强调学生如何在模拟环境中扮演成实际工作的角色进行旅游英语实践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中、校园里或学校配建的模拟客房、餐厅等实训设施内开展情景体验学习。如《饭店情景英语》课程的模拟教学,教师可事先设定一次涉外酒店前台接待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客人、门童、行李员、大堂经理、前台接待员等角色,全程用专业英语对话的形式完成接待程序。

(二)视听观摩法

视听观摩法是运用幻灯片、录像机、投影仪、媒体播放器等声像设备,通过视觉和听觉向学生传输旅游专业英语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趣味性,易于让学生所接受,同时视听媒介传递给学生的都是标准化服务的音像,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纯正的英语对话,明确地把握服务规范,因而是一种学习速度快、收效大的教学方法。

(三)讨论辩论法

讨论辩论法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思辨性。开展课堂讨论和辩论是使学生在旅游专业英语课上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要求教师事先布置好课堂讨论的内容和辩论的主题,让学生在课下做好充足的准备,上课时通过有效的组织课堂活跃气氛,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把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的经典案例搬到讲台上,让学生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注重启发和挖掘学生分析判断与决策的能力。这里要求选取的案例应有代表性、普遍性和实用性,在分析过程中一般应遵循以下步骤来考虑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what),出现问题的原因(why),谁的责任(who),解决问题的办法(how),在此案例中吸取的教训(what lessons)。

(五)岗位实战法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4

一、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 旅游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旅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一些教师认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 这样才能满足岗位需求;而另一些教师则认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应该是训练学生的职业素质;还有的教师则认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适应一线岗位需要。意见的分歧导致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内容设置不能协调。

2. 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契合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在安排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时, 参考的是本科生的课程模式, 这与旅游市场对岗位人才的需求相差较远。由于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并不是由企业、专家和学校共同安排和设置, 所以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科学分析不够充分。旅游类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不能达到旅游市场对销售型和管理型外语人才的要求。

3. 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结构不合理

该专业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作为交流工具, 为旅游行业服务。当前,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将英语类与旅游类两种课程很好地融合到一起。英语类专业设置的课程缺点就是口语、听力课时不够。而旅游类专业的缺点则是课程资源不充分, 对于导游资格证的课程只开设了四门, 知识面比较狭窄, 公共课的总课时安排有点多, 专业课课时偏少;大部分学生到了大三才有机会去实业实习, 学习没有和实践挂钩, 因此, 专业实践课程与实践联系不足, 课程结构不合理。

二、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策略

1.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旅游英语专业课程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应定位于培养社会亟须的岗位一线应用型旅游英语人才, 建立起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课程实践内容的安排应侧重使学生的语言学习与旅游知识相联系, 重点表现出“英语+旅游+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特色, 侧重语言能力的训练, 加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锻炼, 合理安排选修与必修课程, 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旅游技能, 突出能力教育的培养思想。

2. 基于岗位需求设置教学课程, 培养职业能力

旅游英语专业在安排学生的课程时, 最好由旅游企业和学校合作进行, 并可以邀请该领域相关专家对岗位进行职业分析和实践指导。根据分析意见,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按照岗位系统化要求, 科学制订和设置教学课程, 以适应岗位需求和工作环境, 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使学生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相符。

3. 基于职业发展安排课程培养职业岗位迁移能力

职业迁移能力并不是一种专业技能, 它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对岗位的长期训练而形成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由此可见,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在安排课程内容时, 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加强校企合作, 开发旅游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高校, 应当多与旅游企业尤其是涉外旅游企业开展交流。涉外旅游企业的经营模式、改革方案及发展现状, 与学生未来的实践和就业息息相关, 因此, 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基础上, 应当对涉外旅游企业发展现状多加关注, 及时为企业提供实习人员, 加强与涉外旅游企业的合作。

摘要:本文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等方面对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 进而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设置课程, 以就业需求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职业迁移能力以及注重旅游英语实践课程等方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设置,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姝绘.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 (成都) , 2008, (3) :78-81.

[2]张芬, 张晓青.基于岗位需求的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3) :26-30.

旅游英语课程小结2篇 篇5

旅游英语课虽然只是我所学课程里的一名选修课程,但是在这半个多学期以来的学习中,本人的确开拓了眼界,可谓受益匪浅。

以前总是很羡慕那些导游,特别是那些给外国人做导游的,佩服他们的胆识与口才,敬仰他们的见多识广;而自身对旅游业也了解得少之又少。但是,这半个多学期以来,我们开始接触到旅游业的方方面面,了解了旅游其实并不是自己先前所认为的单独一个“玩”字,而是牵涉到了住宿,购物等一系列相关的环节。

课堂上老师展示的那些景点图片,让我们大开眼界,想到世界之大无奇不

有,那美景……吸引着我,我暗自下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亲临其境,想必那肯定是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而课堂上所学的那些对景点和各种旅游设施的英语表达法,更拓展了自己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方面的知识。由之前的对最简单的欢迎词和欢送词的模棱两可,到如今的易如反掌,用之自如,难道这不就是一种进步吗?

诚然,自己有时也会不够重视开点小差,这当然是应该改正的。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希望老师对我们要求再高一点,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把这一名课程当做必修课程来予以重视,相信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它的更多美妙之处,也许有朝一日你会发现你也是在为自己的成功之路增砖添瓦呢?那么还犹豫什么呢?一起加油!!

旅游英语课程小结:

我院于去年开始开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由各系骨干教师演示解说本系课程设计,并由戴士弘

戴教授做一一指点,当时我系专职任课教师全程聆听了课改研讨。

在两周的色彩图式语言的课程之

后,开始了为期四周的色彩课程的学习.色彩课程的练习主要是在对静物的写生中开展的,目的是深化对色彩图式语言的理解,熟练对图式语言中的各个要素的把握和运用,重点的是在对图式语言对色彩中色像,明度,纯度要素的协调运用,对物体的颜色,光影,透视和图案的构成的表现的基础上,丰富整个画面,使画面更加完整.所以说画面的完整性是这四周的色彩课程的主要训练目标.在四周的色彩课程中,我总共完成了13幅色彩作业.在课程的第一周,我只要进行了对机器静物的写生练习,由于造型能力有限,色彩感觉不太好,写生的作品比较失败,画面缺乏完整性,对静物色彩的把握也不好,往往只有简单的明度对比,仅仅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了所看到静物的素描关系.在课程的第二周,我尝试了按照莫兰迪画面上的感觉,试图将其把看上去简单其实却很丰富的色彩用在对陶罐静物的写生中,所以我自己摆了一组很简单的

静物,在一个黄色的桌子上就只有一个褐色的陶罐,用了两天的时间去对这个对象进行写生,最后的效果还是不好,画面上依然只有简单的素描明暗关系,也还是用单调的色彩画出的素描静物.在第二周的课外作业中我用水分颜料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临摹了凡高的《星月夜》,尝试了凡高那种特有的笔触,虽然最后完成的作品中颜色和原作中有比较大的出入,一方面是由于我选择的临本本身的印刷问题,整个画面色调偏绿,而我在临摹的过程中也由于经验和技术上的问题,调不出临本上的颜色,所以,画面气氛比原作要少很多,但是经过对这幅《星月夜》的临摹,我一方面体会到了凡高的画并不是一时意气之作,他的画面都是经过精心安排,仔细构图的,比如《星月夜》这幅油画,凡高先是用钢笔做了张草图,然后再用油画颜料画在画布上,而画面中高大的贯穿整个画面的深色的丝柏正好分割了整个天空,阻挡了天空的流动,使画面更加沉稳;然而更重要 的是我在对《星月夜》的临摹过程中稍稍体会到了用色的一些方法。在临摹完《星月夜》之后完成的另外一张课外作业中,默写了学校宿舍后面一排平房晚上停电时,一半自己发电亮着灯,而另一半点着蜡烛的场景,在这幅画中模仿了凡高的笔触描绘天空,整张画虽然还是缺乏完整性,但是色彩的丰富程度大有提高。

在课程的第三周和最后一周,我尝试运用了油画颜料这一种新的工具,对蓝色桌布上的一束花写生,感受了油画颜料和我一贯运用的水粉颜料的不同,而画出来的效果也比水粉画更好。我在继续丰富画面的色彩的同时,加长完成作业的时间,以提高作业的完整性。在完成长期作业的过程之中,也穿插了小尺幅的短期作业,快速表现场景和静物制作草稿,以训练在构图上的安排和对整个画面色调和气氛的控制。在最后一周时间中主要完成考试作业结束和总结课程学习。

在色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一共组织了两次大课,讲解欣赏学生优秀作品和大师范画,这对我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的学习中,老师也细心帮我讲解,也促进了我的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继续努力,提高绘画水平。

色彩课程小结:

xx年4月12日我和另外三名志愿者来到了永丰实验小学开始我们色彩小教室的第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在西校区乘坐512路公共汽车去实验小学的路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感觉自己离繁华的都市越来越远,高楼大厦在视线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青翠的树木,浅浅的小河。一路上因紧张而忐忑不安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下了车,经过一段长长的不算宽广的道路,我们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永丰实验小学。

校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极大地欢迎,也极力的配合我们的工作。在林主任的办公室将每个班的彩笔分配好,上课前拿到教室发给学生。一路上好多

孩子围在我们周围,不断地发出欢呼声:哇,好多彩笔啊!被他们的笑脸感染,不自觉地露出笑意。上课前,美术老师郭老师对小朋友们训话,让他们上课遵守纪律,听助教老师的话,听着孩子们整齐的回答,心里竟然溢满了感动。曾几何时,我也曾坐在那样的教室,没有高高的楼房,只有一排紧挨着的平房教室,没有宽阔的操场,只有一片可以自由活动的小小的空间。我也曾在上课前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等着上课铃声响起,等待老师到来,等待一天的课程结束,等待放学回家后的动画电视!那曾经地无忧忧虑地时光!

上课开始,同学们端坐在座位上,将分到的彩笔小心翼翼地放在书桌的一角,脸上都浮现着灿烂的微笑!老师上课,同学们积极配合,争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开始作画时,每个人拿出自己的画画本和铅笔,认真的画画。对不太满意的地方,用橡皮擦了再改,不满意了再改,直至自己比较满意了为止!画出

轮廓,他们会小心的打开彩笔盒,认真的挑选颜色,然后趴在桌子上仔细的涂色。画的较快的,会在画完时愉快的举起手告诉老师画好了,老师几句表扬的话,会让他们露出大大的笑脸!看着那一个个趴在桌子上认真作画的身影,看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彩笔盒挑选颜色,看着他们纯真的笑脸,讲课时紧张的情绪慢慢平复,心会随着他们的画笔游走,看着他们认真思索如何下笔,也会不由地皱起眉头,看着他们露出笑脸,嘴角也会不由地轻轻上扬!

一节课40分钟,下课时仍有好多同学没有画完,我们所准备的评选最好的画和对画进行点评没有时间来进行。为了配合我们,小郭老师要求他们利用午休的时间来完成作画,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作为经验,下次课程要掌握好时间,老师讲的时间要缩短一些,留出充足时间来让他们作画,尽量不占用其他时间。小郭老师教他们作画有四部,同学们有些并没有按要求来作画,而我

们并不是很了解,在巡视过程中也没有指出,只是表扬他们有些地方画的不错,导致有些同学会受到小郭老师的批评,对此感到非常抱歉。虽然没有学过画画,也可以查一些简单的常识,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课程结束,走出教室,仍有很多同学见到我们称呼我们老师,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喜悦。这次的志愿之旅让我收获很多,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感谢星光计划给孩子们带来的喜悦,也让我们有机会和这些纯真的孩子接触!祝福星光计划顺利进行,祝福色彩小教室一次比一次精彩!

《普通话》课程小结

本学期学院2014级广告与会展班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该课程总课时数为32课时,其中理论课20课时,实践12课时。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解:

1.普通话基本知识;2.普通话的考

核方法和评分要点;3.各种生母的发音方法;4.韵母的发音方法;5.朗读作品的方法;6.学习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使用普通话。

开设实践:

1.将在课堂中学到的发音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中;2.参加安徽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并取得二级以上水平。

二、教、学情况分析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践不独立设课。教学有部分和实际密切联系的例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灌输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发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互动。

05广告与会展班学生有较好的学习风气,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

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是:具体到改正各种发音的错误,发音理论难与实践相结合。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上机测试的考核方式。考核以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为重点,试题的覆盖面较宽。考核结果:05广告与会展班接近期望值。

四、改进与建议:

1.改进基本理论的讲述方式,并用通俗形象的语言具体描述。

2.加强基本发音方法的训练,适当增加发音演示,耐心讲授具体思路。

3.对基础差的学生分别采取多关注、多提问、多督促的方法,帮助其提高成绩。

高职法律英语课程设置初探 篇6

关键词:法律英语;理念和思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0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0.008

我院在进行了两个学期的实用英语教学后,为适应法律系、司法事务系、刑事执行系和刑事侦查系学生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以及日后的就业和发展,特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并在总结其他院校法律英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自编了法律英语教材,使专业英语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适应职业要求,突出交际性原则。

一、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

法律英语是法律科学与英语语言学间的交叉学科,因此其教学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按照法律的观点、方法以及法律规范、法律文书的特殊需要来研究英语在法学理论及实践中的运用;二,运用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法律科学和法律实践中的英语语言特点。在内容设计安排上,坚持既重视基础性又兼顾时代性和前沿性,既重视知识性,又兼顾实践性和功能性。

法律英语课程的设置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课堂讲授,二是实践教学。课堂讲授部分主要介绍英美法律制度。这部分课程的涵盖面非常广,既要介绍英美法律制度和法院系统,又要涉及各部门法,如宪法、刑法、诉讼法、合同法、侵权法、财产法等。实践教学则是在讲解介绍法律制度的同时,结合英美法系所具有的判例法特征,与学生一起分析案例,并配以适当的电影教学,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法律英语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有效地掌握法律英语。

在实训实习环境方面,学院有数字语音室两间,全部教室都设有先进的投影设备,使得学生有充足的条件能够进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法庭模拟等活动得到充分实施;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法律英语大家秀、最佳辩手等为学生展示英文风采搭建平台;还成立了英语协会,对各项英语类活动进行组织,充分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组织交流的积极性。

二、学生的学情分析和学习要求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好,高中阶段基本上都不是班里的佼佼者,所以自信心普遍不足,对英语课程的兴趣也很难提上来。所以多组织课内外活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在投入活动中有所收获,渐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能力,恢复自信和斗志,是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设计课堂活动的重中之重。

自2006年我们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以来,研究了课题《高职院校法律英语教学的探讨与完善》《高职高专任务型外语教学模式探究》《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模式探究》等,撰写论文数篇,旨在研究学生的学情,改进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研结合。

根据对学生的《英语课程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讲练结合,希望课堂教学形式丰富,盼望着能在大学期间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弥补中学学习的不足。所以,我们将与法律有关的影片带入课堂,让学生欣赏精彩片段,分角色扮演,在熟悉重点片段的过程中学会一些词汇、句法、语言和法律知识,再通过文化背景和法律知识的介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用

由于我院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不能灌输太多太深的专业知识,法律英语教学宜以学生为中心,从词义、句法、语篇等方面,介绍法律英语的独特性和规律性。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状况和具体需要而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法,比如展示法:展示公证书、卷宗封皮、法庭的布局等,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用得较多的还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我们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进行课程讲授。

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所以应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听说领先,具体体现在影片精彩片段的视听和角色扮演上。在此过程中,明确具体词句的语音和语调,案件的法庭审理和辩论, 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情景相融,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法庭审判的程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影片精彩对话和角色扮演来熟悉法律词汇和语句,了解具体法律词汇的应用,在对话的学习过程中了解相关文化背景,进行中外文化对比和比较,探讨其差异,为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积累从业经验,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高职院校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很深的法律功底,所以阅读材料的选择首先来源于课本中的精选课文,其次是影片台词。通过了解外国的法律知识并与中国的进行对比和比较,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认识,有利于学生学活法律,学活英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侧重应用文写作,以工作需要为前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英语的学习主要是能够看懂法律文卷,包括卷宗归档、定制封皮、公证书的写作。法律文书的书写有严格的要求,语篇结构高度程式化,基本用语固定化。教师主要介绍和讲解法律文书的常用句型和词汇,批改学生的作文。学生练习扎实的写作功底,务必做到求真务实,既注重书写格式,又做到用词精确。

四、课程设置的时间和学时

法律英语课是我院的选修课,第三学期开设,每周两学时,教授内容少,学生练得也少,很多任务都留到课后去完成,学生的负担较重。没有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很多学生懈怠了,其负面影响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和效果。

建议高职专业英语的学习从第一学期开始,持续三个学期。高中阶段普及了英语的基础教育,到了高职阶段,改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则会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都是从头开始,基础强弱之分不很明显,只需努力就可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这种心理暗示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上来讲,现在高职课本的教学内容已低于学生的心理和实际年龄,如果换用法律话题,他们会面对挑战、迎接挑战、享受挑战带来的乐趣。在这个交际过程中难免也会用到那些日常交际话题,但那是顺便带上的,不是刻意练习的,所以意义大不相同。所以建议学院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坚持专业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总之,培养合格的复合型人才是我们英语教师的努力目标。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不断改进与完善。专业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1]    王建芬.高职法律英语专业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分析[J].河北广

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2] 曾维彪,蒋旻.高职法律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J].湖南广播电视

大学学报,2010(2).

A Study on the Legal English Curriculum Desig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AN Xiao-yan, XU Yan-qiu

(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 Handan Hebei, 056004, China)

Abstract: Law English classes have been opened for a few years successively in our college. The curriculum design is further studied in line with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and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ost perfect way for the study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legal English; ideas and thoughts; teaching mode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7

宁夏作为少数民族地区, 其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底蕴丰厚。经过不断的民族融合与民族交往, 宁夏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回族为主体, 汉族居多数, 有蒙古、满、东乡等35个民族成分组成的自治区。宁夏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丝路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沙漠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2012年9月, 国务院批复的《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规划》明确提出, 将宁夏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这为宁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促进民俗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宁夏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

一、宁夏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宁夏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决定》, 确立了“宁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和“将宁夏打造成为西部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 决定》也同时指出“, 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但在发展中还存在文化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产业融合不深, 资源整合不够, 品牌不精不强, 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目前, 宁夏亟需加强对自身优势资源的挖掘, 体现在高校旅游专业规划中, 一方面, 要将地方民俗文化知识作为课程设置的重要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促进课内外的有机融合, 培养适合旅游产业当前发展趋势的实践性人才。

根据宁夏旅游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2015年上半年, 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685.80万人次, 同比增长13.8%,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0.58亿元, 同比增长18.6%。游客感兴趣的旅游资源:被调查的游客中, 对民俗民情感兴趣的占48.8%, 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占42.6%, 对文物古迹感兴趣的占38.8%, 对大漠黄河感兴趣的占33.7%, 对饮食烹调感兴趣的占29.0%, 对山水风光感兴趣的占27.8%, 购买纪念品及手工艺品占40.6%。外来游客希望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宁夏在全国的知名度, 让更多的外地游客来亲身体验宁夏风情, 本区游客希望进一步加强旅游景点的维护、游乐设施的扩建和新项目的开发。

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现状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07年设立旅游专业, 2016年3月该专业在籍生总人数为261人 (其中酒店管理方向41人, 旅游管理方向220人) , 占总在籍生人数 (32 659人) 的0.8%。全区26个教学点有7个教学点设有旅游专业, 其中6个教学点有旅游管理方向。

对旅游专业的在籍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 67%的学生认为目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旅游专业设置宁夏民俗文化相关课程;73%的学生认为宁夏民俗文化相关课程应设置在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程中;9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邀请地方民俗旅游业界专家为学生讲授行业发展的新态势;91%的学生认为毕业实践应在自己感兴趣的旅游行业;87%的学生认为, 如有机会择业, 会选择旅行社和旅游景区;62%的学生认为专科毕业后再读旅游专业本科要看实际情况。

(二)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陈旧。广播电视大学专业课程设置有其特殊之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国家开放大学 (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设置;通识课、专业拓展课、综合实践可由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设置。整体而言,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课程设置近10年间无变化, 课程设置较为陈旧, 缺乏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及区域旅游资源方面的任何课程。课程设置陈旧导致旅游专业缺乏区域特色性, 内容局限于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传统的领域, 一些旅游业涉及到的新兴领域在课程中没能体现, 未能适应地方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同时, 课程设置雷同化、单一化、陈旧化等问题的客观存在, 导致办学特色不突出, 不能满足宁夏旅游产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2.专业拓展课程缺乏区域特色。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拓展课程涉及面广 (见表1) , 但就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来看, 没能体现出地方高校旅游专业该凸显的文化特色, 是一种泛化的设置。仅从民俗区域优势而言,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生源有着明显的区域性,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国家开放大学为防止生源恶性竞争, 明文规定不许跨省招生, 该专业90%以上为宁夏生源;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为本地在职在岗人员, 这也成为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特色之一。但是, 目前该专业没有充分利用此优势, 专业拓展课设置脱离区域旅游行业实际发展需要, 培养的学生服务于宁夏旅游市场较为困难 (这是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

3.师资团队专业化程度较低。就目前旅游专业面授师资构成来看, 相当一部分专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旅游不对口, 既缺乏系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 又缺乏行业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经历, 难以完成高质量的课程设置任务。外聘教师 (较多为宁夏旅游学校教师) 虽然具有旅游相关专业学历, 但因是兼职, 和学生交流时间较少且不熟悉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情况, 致使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处于停滞不前的一种状态。因此, 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制约着人才培养, 从而使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特色专业更显理想化。

4.实践环节薄弱。实践环节也是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很多宁夏本土旅游行业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没能很好地引用到实践环节中。同时, 旅游教育结合市场导向低, 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的意识较弱, 使其与行业实践密切结合的距离较远。从旅游实际运行情况而言, 该专业的实践环节所呈现的是单一、陈旧、无新意, 使旅游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形成一种难以推进、创新的“范式”。

5.专业拓展空间狭小。国家开放大学对旅游管理方向的专业设置为“旅游管理方向:在能胜任旅游行业企业有关业务及各职能岗位的初中级管理人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旅行社导游;旅行社职能部门的初中级管理人员;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目前旅游专业仅有专科层次, 且课程设置不能满足专业培养要求。从行业发展、学校转型实际出发,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结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教学和科研活动, 切实加大旅游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对宁夏广播电视大学而言存在一定困难。同时, 因国家开放大学未设立旅游专业本科, 所以提升层次成为全国各地电大共同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方向

(一) 突出“非统设”课程的地方文化特色

非统设课一般也称“省开课”“自开课”, 即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开设的课程, 不在国家开放大学统设课程范围之内。旅游作为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课程设置应为动态化,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 调整课程设置, 使学生真正可以学有所用。同时, 利用区域文化资源, 突出课程特色, 是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专业特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培养适应地方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人才, 掌握本地区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以回族民俗文化为例, 其饮食、宗教信仰、社交礼仪、服饰等成为近年来宁夏旅游市场中被旅游者较为青睐的一项旅游活动。2016年“宁夏首届金牌旅游小吃评选暨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宁夏区评选活动”中参评的特色小吃大多数为清真食品, 并将作为宁夏旅游“金名片”展现在广大旅游者的面前。因此, 顺应宁夏旅游市场发展,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在非统设课模块里, 应开设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 丰富课程资源, 见表2。

(二) 实施“引进来, 走出去”的课程设置

作为应用性较强的旅游专业, “引进来, 走出去”的课程设置, 较为满足该专业学生实际运用中的需求。所谓“引进来”就是通过和宁夏旅游企业合作, 邀请企业精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牌导游等将地方旅游热点、民间艺术绝活、导游职业心得体会等带到课堂, 和学生共同探讨宁夏旅游特色、旅游优势及旅游发展趋势;从实际工作需要提出对旅游人才的实际要求, 使学生和学校都能认识到教学和市场之间的差距, 从而制定较好的解决措施。所谓“走出去”, 一是让旅游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顶岗学习, 让书本上的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真正了解旅游及旅游行业;二是让学生到旅游企业中参观、学习, 为综合实践环节做好准备。

镇北堡西部影视城作为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 同时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实验基地, 是较能说明“走出去, 引进来”课程设置的典型个案。该旅游景区将地方民俗文化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目前已有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展演, 导游的讲解词中穿插着与宁夏相关的传说、故事, 使整体解说生动不呆板。该企业也顺应整个旅游市场需求, 不断更新旅游产品, 丰富旅游活动。所以动态的课程设置, 让学生在不断的互动当中, 吸取最有营养的资源, 不断充实、提升自己。

(三) 灵活开展实践环节

根据每位学生自身需求灵活开展实践环节。推荐从未涉猎过旅游行业的学生, 根据自身喜好、特点到旅游景点、旅行社等企业实习;从事导游多年的学生, 基层经验较为丰富, 鼓励并推荐他们在旅行社的管理层或旅游文化公司等单位实习;已是旅游行业管理者的学生, 参加国内外较高层次培训、行业交流活动等也可视为综合实践。灵活开展实践环节, 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 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职位, 得到更好发展。从而让旅游专业真正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旅游人才, 让这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呈动态化。

(四) 突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就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教书育人要以人为本, 对于旅游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通过学习有一份较好的工作和收入。目前, 我区共有导游人员3 186名, 远不能满足宁夏旅游市场对专业导游的需求。一层是对广大旅游者而言。从心理层面来说希望获得较高的体验感。一名同质的导游激发不了旅游者的兴趣, 旅游过程也就相对静态和平面化。因此, 对旅游专业学生需做专业的地方旅游文化培训 (如在解说过程中如何适当穿插地方方言、笑话、典故等) , 激发旅游者广泛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真正发挥导游的作用。

广播电视大学推行国家倡导的“双证并轨”制度,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旅游专业需不断强化这一制度, 重点以导游证为主。在专业拓展课模块专门开设《导游证考试模拟课堂》课程, 系统培训学生如何考取导游证。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报名、考试, 保证每位需要该证书的学生都可参与其中, 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能取得资格证书。

四、结语

2020年我国将建成创新型国家, 而“创新型国家”应具有的较高的创新资源综合投入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扩散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活动影响表现能力这四大特点, 无一不是以人才为背景的。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也应顺应需求, 结合地方民俗旅游, 一方面可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历史掌故、神话传说、民间文学艺术和其它各种技艺技巧等文化现象进行传播, 使民俗文化既能得到保护又能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利用区域民俗文化资源, 突出课程特色, 为学校转型做好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文化学发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 (5) .

[2]温锦英.文化, 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 1997 (3) .

[3]杨利慧.遗产旅游语境中的神话主义——以导游词底本和导游的叙事表演为中心[J].民俗研究, 2014 (1) .

[4]王通讯.全面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20) .

[5]杨继国.中国民俗大系宁夏民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3.

[6]吴忠军.民俗旅游学的几个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1) .

[7]西敬亭, 叶涛.民俗旅游: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J].民间文艺季刊, 1990 (3) .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8

随着社会对医学英语人才需求的增加, 各医学院校从2000年开始相继开设了英语专业, 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新乡医学院等。医科大学开设英语专业, 为了突显其优势及特色, 几乎所有医科大学的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中都会加入医学元素, 诸如开设一些医学课程及医学英语相关课程。笔者在各类数据库上进行广泛查阅, 结果发现关于医学生医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章非常多, 但关于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的却寥寥无几。笔者在中国知网 (www.cnki.net) 搜索到关于医学英语课程的文章有378篇, 但关于英语专业的只有45篇, 而针对医学院校英语专业医学英语相关课程设置的研究就更少了。

据了解, 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开设的医学英语相关课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医学英语术语学 (或医学英语词汇学) 、医学英语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医学英语翻译理论、医学英语视听说等。笔者所在的南京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原本的课程设置中医学英语相关课程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 医学英语词汇在大三下学期开设, 另外两门课在大四上学期开设。这种课程设置虽然在兄弟院校中也有类似的, 但根据我们对往届毕业生召开座谈会了解到, 对这样的课程设置他们觉得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接触医学英语时间太晚, 第六学期才开设医学英语词汇, 好多同学虽然对医学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一学期结束后就进入大四了, 同学们又要忙着去考研、找工作了, 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研究医学英语;二是目前医学英语只有词汇、文献阅读和写作, 缺乏视听说和翻译课程;三是目前医学英语课程的总课时太少, 三门课 (每门课36课时) 总学时才108。就业时有单位面试要求懂医学英语, 很多学生都觉得没底, 甚至不敢去参加面试, 这与我们当初的培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1 课程设置改革

Hutchinson&Walters提出了三种课程设置模式:以语言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和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模式[1]。在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中, 我们从教学效果及毕业需求考虑, 经过反复的调研与考察, 结合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 对英语专业的医学英语相关课程设置作出以下调整:在第二学期增设了科普性的医学英语阅读, 将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文献阅读一起放在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则开设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医学英语视听说, 单门课程的学时均为36。

从语言习得角度来讲, 词汇和阅读属于输入 (input) , 而写作和口语属于输出 (output) , 通常有了一定量的输入后才会有输出。词汇与阅读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 “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2]Laufer认为既然母语词汇的大多数都是附带习得的, 那么广泛阅读对于词汇增长确有帮助[3]。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输入假说”认为, 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取决于能否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4]。课程安排时, 我们也遵循了这些语言习得的规律。

第一阶段, 在大一下学期增设的医学英语阅读, 这是一门医学英语的导入性课程, 教学内容主要选择一些医学科普性文章, 文章的选择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 让学生在刚入学就对医学英语有所了解。课程开设以来, 9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对自己医学英语学习是有帮助的。

第二阶段,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医学课程 (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等) 后, 在大三下学期同时开设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术语学采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英语术语学及应用》, 而医学文献阅读则是根据术语学所讲内容, 选择相应系统的文章阅读, 文章的选择尽量兼顾多样化, 有从经典医学教材中选择的关于系统介绍、疾病介绍, 也有从权威期刊上选择的社论、观点、病例报告、研究论文等。

第三阶段, 大四上学期开设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医学英语视听说采用的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而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采用的是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医学英语写作》。这两门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基础后才能进行, 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面对就业。

2 改革效果

新的课程设置实施两年以来,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回访, 并就课程改革的效果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5%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

大一开设的医学英语阅读能让学生尽早接触医学英语, 培养对医学英语的兴趣, 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规划未来的学习目标。

大三时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文献阅读结合上课, 学生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兴趣明显提高, 所学词汇在文献阅读课上有了用武之地, 学习医学英语词汇有成就感。随着词汇量的快速增加, 学生对医学术语的习得能力增强, 在文献阅读时也更得心应手。由于文献阅读中的词汇障碍已通过医学英语术语学扫除, 学生阅读文献过程就比较愉快, 也更乐意去读更多的文献, 不知不觉中又通过文献的阅读巩固了所学词汇, 甚至能增加词汇量。

大四开设的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都属于综合应用性课程, 学生在具备医学英语词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医学英语应用到医疗背景下, 有利于就业。

从毕业时的就业来看, 新的课程设置下, 因为有了更坚实的医学英语背景, 学生的就业面更宽广了, 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3 结语

新的课程设置是合理的, 符合教学规律及市场需求的。医学英语阅读在学生刚入学时就将他们引入到医学英语的学习氛围中来, 医学英语术语学和医学文献阅读将学生带人专业的医学英语学习中, 全面认识医学英语, 医学英语视听说和医学英语写作与编辑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培养学生。三个阶段的医学英语学习有机结合, 缺一不可。实践证明, 新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对于医学院校中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用的, 值得在医学院校中推广。

摘要:目前很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 为了突显其优势及特色, 他们都会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医学英语相关课程。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明显差异, 但究竟怎样的课程设置才是最合理最有效的, 本文就南京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医学英语相关课程设置所做的调整进行研究, 发现新的课程设置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Wilkins, D.A.LinguisticsinLanguageTeaching[M].London:Arnold, 1977.

[3]Laufer, B&Hulstijin, J.H.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 load[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 (1) :1-26.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9

一、两类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比较

(一) 培养方案比较

传统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能在教育、经贸、外事、科研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掌握与国际商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贸易、商务管理、金融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二者相比较可知, 传统英语专业较看重学生: (1)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 (3) 有一定的阅读和分析鉴赏各种体裁的英语原著的能力; (4) 了解我国国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现状; (5) 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而商务英语专业则更注重学生: (1) 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专业能力; (2) 熟悉和掌握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 (3) 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事国际贸易、商法、金融、营销、电商等工作。

(二) 核心课程比较

以浙江工商大学2014级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培养计划为参考, 其低年级 (一、二年级) 的核心课程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 与英语教学大纲相匹配, 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两专业共同核心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语音实践、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语语法实践等。有所区别的是, 商务英语专业更侧重于学生对基础商务知识的掌握, 口语与阅读均为商务方面, 并增设了综合商务英语课程。

不同于低年级对英语基础技能的培养, 两专业高年级 (三、四年级) 核心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涉及英语文化、语言学的深层次课程, 二是专门用途英语。传统英语专业更注重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学的掌握, 而商务英语专业偏向商务方向的专门用途英语, 二者核心课程的设置存在的不同主要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设置。如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导论等课程偏重于学生对于文化、文学类知识的掌握, 这类必修课在商务英语专业则为选修。反之, 国际营销英语、国际物流英语则是典型的商务方向英语, 在传统英语专业则为选修。在实践类课程方面, 商务英语专业对实践类课程更为重视, 而传统英语专业则更多地注重语言文学能力。二者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也均与其培养目标相一致。

(三) 侧重能力比较

在低年级教学中, 二者均采用通用英语 (EGP) 培养模式, 即开设课程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课为主,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专业基础能力。而在高年级教学中, 两专业采用专门用途英语 (ESP) 培养模式, 其所测重的学生能力培养则有较大差异。传统英语专业侧重于英语语言文学方向课程, 旨在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英语国家语言文化, 偏重于学术。而商务英语专业则以商务方向英语为主, 如商贸、物流等, 更注重学生对于商务方面知识的熟练运用。

二、结论与建议

分析传统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难发现, 传统英语专业主要是基础能力的反复锻炼与文学知识的培养, 而对其他专业知识涉及甚少。传统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有较强的语言基础能力, 但是由于缺少对商贸、金融、财会等专业知识的了解, 在就业市场上仍是“弱势群体”。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可以借鉴Williams和Burden在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上的观点, 通用英语 (EGP) 与专门用途英语 (ESP) 嫁接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 (Williams.M.&R.L.Burden, 1997) 。除了开设以听说读写为主的基础课程外, 根据学生的不同就业方向开设其他的专业课程,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而相比传统英语专业的学生,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在课程设置中, 商务英语在基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 还涉及了相关的商务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可以说是英语专业发展以来比较成功的案例, 有利于让学生成为21世纪优秀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实现“全人教育”。但是,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和能力;在重视商务理论知识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实践应用能力, 真正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融合及经济的发展, 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的传统英语专业受到组合型专业的挑战。本文对传统英语专业和组合型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模式及核心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前景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英语,商务英语,核心课程

参考文献

[1]Williams.M.&R.L.Burden.Psychol ogy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10

旅游英语是指在具备一定的通用英语知识储备基础上专门研究旅游领域中相关的术语及句式等特有的表达方式, 并用英语流利的描述跟旅游相关的文化内容, 和外籍游客无障碍的沟通及处理涉外旅游中突发状况的语言能力, 属于ESP的一个分支领域。由于其与ESP的归属关系, 旅游英语一定具备ESP课程的共性特点, 即“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的教学目标”和“凸显真实语境的教学氛围”。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要求, 以提高教学效果, 这也是ESP区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

正如秦秀白的观点, ESP具备三个教学指导原则:1需求分析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也是旅游英语课程必然遵循的基本三原则。

笔者2014年在吉林化工学院开设面对全院学生的旅游英语选修课, 学习周期为一学期, 共计24学时。所选教材为《跟老外学旅游英语》 (世界图书出版社) 和《游世界练口语》 (中国宇航出版社) , 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将海量的国内外旅游图片和视频有机的结合, 旨在给予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入门的引导, 对于本领域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怀着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或拓宽人文知识的视野, 或为要从事涉外旅游事业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

开课前, 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 与其他教授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师沟通研究, 发现在当前的旅游英语课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教学目标模糊, 学术性强, 实用性差;教材选用欠佳, 理论性强, 实践性差;教学方法陈旧, 老师讲写, 学生听记, 课堂氛围沉闷;教师复合能力弱, 英语专业教师单挑, 专业教师缺席。分析以上传统旅游英语课程中的缺失, 笔者调整教学思路, 设计出符合ESP课程设计理论的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 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笔者将整个课程设计为八个系列专题 (Before Arriving, Service in Hotel, Service in Restaurant, Transportation, Service during Tou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Getting Rid of Troubles, Returning) , 并在每个专题中加入国内外著名景点的介绍, 配合精心制作的PPT课件, 课堂上自由热烈的的师生讨论,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鉴于旅游英语学术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 务必要处理好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关系。理论学时太少, 专业知识储备欠缺, 实践学时太少, 脱离了实用性原则。只有科学合理的分配两者关系, 才能发挥旅游英语课程真正的教学意义。因此, 笔者将理论与实践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 (两者各占12学时) 使学术教学与实践活动平分秋色, 具体操作如下:

1. 理论环节

1.1 专业术语的讲解

专业术语的习得和研究是任何ESP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专术语积累过程的ESP课程学习是不切实际的。旅游英语的学习也必然要建立在对专业术语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为了克服专业术语学习中的乏味性, 笔者将专业术语的学习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例如在旅游出发前相关手续的办理, 飞机上必要的交流, 酒店的入住退房, 旅游过程中的沟通, 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配合相关图片的讲解和生动例证的引用, 使学生们在鲜活生动的情景下掌握枯燥乏味的旅游英语专业术语, 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率。

1.2 文化因子的输入

旅游英语不同于其他ESP的特殊之处在于除了专业学术性之外, 还融合了历史, 政治, 地理, 宗教, 风俗, 建筑等海量的多元文化因子, 是个地地道道的“大杂烩”。可以说脱离了这些文化因子的旅游英语毫无意义, 肯本不能构成ESP最有活力的分支之一。文化因子的输入是与专业术语的学习并重的必要环节。笔者在课程设计上加大了文化因子输入的力度, 在著名景观, 尤其是国外知名景点的介绍中侧重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进行英语的介绍, 将旅游英语的学术性和唯美性有机糅合, 使学生们感受到旅游英语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 文化底蕴厚重的学科, 该环节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参与度很强。

2. 实践环节

2.1 教师—学生互动讨论

任何脱离了实践环节的ESP课程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旅游英语本身突出的操作性更加离不开实践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真实涉外旅游案例, 以假设性身份 (导游或游客身份) 多角度进行案例分析, 同时向学生介绍贴近生活, 贴近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鼓励学生们深度思考, 直抒胸臆, 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真实旅游情景再现和还原下的师生互动讨论做到了“如临其境, 触景生情”。

2.2 学生—学生合作学习

在旅游英语课堂上,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彼此之间的语言学习互动环节是充分体现其实践性的必要环节, 达到“使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参与到理解, 处理, 输出和互动之中” (戴维, 努南) 的教学目的。旅游英语的学习是建立在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基础上的, 专业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是学好旅游英语的重要前提。这一点与通用英语及ESP所属其他领域的教学目标极大的切合。选择旅游英语课程学习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 多年的学习使他们形成了稳定的认知方式金额思维模式, 同时对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渴求, 因此, 应该在保护他们这种正向学习动机的同时, 鼓励学生们间的互动, 合理利用图书馆, 互联网合作学习, 尝试角色扮演, 导游中英文模拟讲解等多种合作型学习放式完成专业知识的积淀。

3.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完善

本学期课程结束后, 笔者对于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做了总结和反思, 根据实际教学环节开展的情况, 量化教学成效, 对比之下发现不足, 期待在今后旅游英语教学中改进提高。

3.1 教学效果评价

在整个教学中, 笔者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本课程中的学习需求, 经常与他们够沟通交流, 尤其是在结课后。希望了解学生们真实的学习目的和未来职业规划愿景, 从而调整课堂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真正使旅游英语成为“有用, 实用, 可用”的工具学科。在此过程中, 笔者发现实践环节的设计是学生们学习该课程的首要目的。

3.2 强化实践的环节

3.2.1 交际教学法 (Functional-Notional Approach)

交际教学法是旅游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方法。旅游英语中的交际能力不仅是对于英语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 还指对于在何时何地, 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是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它包括运用语言手段 (口头语或书面语) 和副语言手段 (肢体语) 。对于以交际为主的旅游英语而言, 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在课堂中设置真实情景, 鼓励学生敢于用专业英语交际, 才能获得扎实的专业技能。

3.2.2 角色扮演法 (Role-play Approach)

角色扮演是旅游英语学习中最真实有用的方法, 学生们可以在某假定的旅游环境中扮演不同的旅游角色进行仿真的沟通交流, 从而达到提高听说能力的目的。学生们可以扮演导游, 游客, 餐厅侍者, 酒店接待, 空乘人员, 商场导购等等众多的不同社会角色, 了解他们的职业术语在旅游英语中特定表达方式。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参与度, 巩固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潘惠霞.旅游英语 (上, 下册) [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 .

[2]魏江波.谈旅游英语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24卷第11期.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程尽能, 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5]金惠康.跨文化旅游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11

关键词: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云南师范大学;市场需求

【作者简介】阳志兰(1981—)女,云南西畴县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研究;李 伟(1964—)男,河北省人,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旅游系主任,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开发、管理、民族旅游等研究。

【基金项目】自然基金项目《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及其扰动机理研究——以云南旅游地为例》(项目编号:41061012)阶段性成果。

如何将旅游这一学科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市场需求的人才?这是国内开设旅游专业教育的所有高校都在进行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为例,对旅游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提出思考。

1.云南高校旅游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A.云南高校旅游教育专业的现状分析

a.开办旅游专业的状况

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开设有关旅游专业的学校有8所,包括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学院、大理学院和玉溪师范学院。各院校的旅游专业都是依托于其他学科,形成了二级分科或者三级分科,但也各具特色。

b.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制状况

在云南省的8所旅游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如云南大学的旅游专业属于工商管理专业下的分支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是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开设的特色专业。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专业(本学位下设有有两方向:旅游与休闲管理和旅游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分两个方向:旅游教育(师范类)和旅游策划与规划(非师范类)]四个方向。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下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追踪国内外旅游研究动态与应用前沿,以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强省为依托,充分应用多学科综合集成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对各具特色的旅游地规划、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等进行研究,努力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旅游学、区域规划、旅游规划等學科理论、方法和技能等,能在旅游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人才。而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旅游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旅游教育、旅游规划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中等旅游学校、旅游职业学校从事旅游教学、旅游教育研究及相关教育管理工作;可在旅游管理部门从事旅游规划、旅游信息系统技术、旅游管理等工作。可在旅行社、景区、旅游公司等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导游、市场营销以及旅游项目创意与宣传等工作;可在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社区等从事休闲管理工作。

各高校本科学制均为四年,专科一般三年,研究生学制三年。本科生、硕士生毕业时符合条件者分别授予管理学学士、硕士学位。

c.课程设置状况

1997年,国家教委将旅游学科归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纵观我省高校的旅游专业,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旅游专业目录开设课程。如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

主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旅游地学、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规划等基本理论类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听说、旅游英语、旅游信息系统等语言类与信息类课程;并开展系统的旅游区(点)、旅游企业、休闲企业实习实践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旅游教育方向主要课程:旅游美学、旅游策划学、旅游文化学、旅游电子商务及旅行社、酒店、客房及餐饮服务等经营与管理类课程外,尚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课件制作以及教学实习等。

休闲管理方向主要课程:旅游广告策划、休闲管理、休闲设计、休闲资源开发与规划、休闲产业市场营销、主题公园规划与设计、旅游电子商务等课程。

虽然全国旅游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人才的输出数量和输出质量却令人担忧。

B.云南省高校旅游专业存在的问题

a.实践目标不够明确

学生们在没有充分了解专业情况,清楚专业方向之前,学习无目的,实践无方向,这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实践能力差,同时也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专业失去兴趣。另外,经过了十几年应试教育的培养,有的学生本身对实践课程不感兴趣,只求在理论课程上获取高分,这样即使学校设置了实践课程,他们也不会真正的融入实践。其次,在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即使开展了实践活动,学生们也会因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使实践盲目、低效。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与市场相结合。

b.实践环节投入力度不够

从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来看,教育一直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实践培养的态度上,高校方面通常只是迫于统一教学计划的压力,部分学校安排只有2~3个月的实习时间,甚至更短;各级旅游高等教育机构对实践课程的重视不够,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课程在旅游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实践环节对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际作用。旅游实践的意识还不够深刻。另外旅游专业下各个方向在教育实习中内容一样,并未按所学的方向进行合理安排[1]。

据调查:我国所有的学校都要求必须实习,其中要求学生实习时间超过半年的院校比例为56.7%,3~6个月的院校比例为32.8%,3个月以内的为31.04%。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达到了旅游企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教学中大量引入实践的做法在我国还并未成为主要的方法。这也是目前我国旅游专业教育的问题所在。

c.选修课时所占比例小

从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虽然课程的开设上具有特色,但是不管是哪个方向开设的基础理论课时在课程中的比例都很大,而选修课所占的课时比例却很少。在研究生阶段,专业选修课更少,基本上到研二就是跟着导师做课题。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向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吸取经验,比如日本的立教大学,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来选择或者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来深入,总共有124学分,专业选修课专业选择科目30学分,占了总学分的24%①。

d.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足

旅游教育既是高层次的,又是应用性的,在确立培养方向和目标时,要在坚持旅游教育与旅游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重视理论体系学习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随着就业观念、人才供需和企业用人的变化,职业道德和职业养成类的课程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予以安排,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学生的学习观转到“社会承认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过什么”上来,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学生,才能在旅游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

2.云南高校旅游专业的对策分析

A.明确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旅游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培养的学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决定着高校所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是否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云南本科院校开设的旅游专业来看,各具特色。但是在培养目标上仍是较模糊,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所需脱节,并未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旅游高等教育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体现自身功能和特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专业设置工作的中心环节就是专业结构要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相适应[2]。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编制教学计划,进行课程设置,可考虑通过设置不同选修组课或设置不同档次课程进行组合等办法达到使同一专业有不同培养模式的目的[3]。

B.理论学习、实践环节并重从学生到老师,从基层到管理者,从学校到部门,都应该重视旅游教育实践课程的开展

从领导思想和老师态度上要进行根本的改变,出台一系列的管理条文和教学规定来规范老师们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意识。并配以科学的教学计划来贯彻实施,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来重视旅游实践教育,把它当作振兴旅游教育、振兴旅游业的大事来抓,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环境和實践条件。

C.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

现代旅游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就业竞争的激烈,因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结合学生兴趣,在课程上也要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4]。如云南师范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分出四个方向,即旅游与休闲管理方向、旅游经济管理方向、旅游教育(师范类)方向和旅游策划与规划(非师范类)四个方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后劲。另外,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大选修课的量,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这也是拓宽口径的一个方面。

D.突出特色,注重能力培养

旅游行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行业,对于从业人员有特殊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的课程设置中,首先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如旅游礼仪、旅游外语、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旅游地理学等特色课程不可缺少,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其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将能力培养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竞争实力[5]。

E.重视职业素质的教育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批的旅游行业人才。但是,在一些调查中,旅游企业在评价旅游人才时,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其职业素养都不甚满意。为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首先,可以开设职业道德、职业生涯或是职业指导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理性、全面地看待旅游业。其次,教师要积极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手段,逐步建立起学生的专业感情,培养职业素养,奠定其以后事业成功的基石。

旅游教育既是高层次的,又是应用性的,在确立培养方向和目标时,要在坚持旅游教育与旅游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在重视理论体系学习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5]。随着就业观念、人才供需和企业用人的变化,职业道德和职业养成类的课程要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予以安排,给予高度的重视,应将学生的学习观转到“社会承认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过什么”上来,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职业的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和职业能力。实践证明,只有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学生,才能在旅游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

注 释

①王鹏飞,傅 桦.日本高等旅游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以立教大学旅游学部为例.旅游学刊和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

参考文献:

[1]蔡靖方,文 超,邓莹莹.旅游高等教育实践课程设置新思路[J]华中师范大学.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2]王 越.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等旅游专业人才[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05

[3]卢华语.关于高校旅游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学科建设与旅游教育增刊.1999.10

[4]徐红罡,张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较分析与启示[J]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旅游学刊.2004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 篇12

医药类院校研究生教育专业性很强,英语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十分重要。从文献看,医药类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研究还不多,本文通过面向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学习问卷调查,提出建立以学术英语为核心的研究生英语课程群,探讨了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

1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需求分析

作者曾经就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需求进行了两个层次的问卷调查。

研究生学习需求:对广州地区不同办学层次的医药院校(中山大学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研究生英语学习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药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在“目前或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对英语的需求”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用英语查阅医药类文献或数据库”(77%),其次是“能够用英语做学术演讲和学术讨论”(56%),以及“能够用英语撰写专业实验报告、摘要和学术论文等”(37%)。在问及研究生阶段是否有必要开设医药学术英语,所调查的3所学校的学生几乎都认为“有必要”(97%)。这些数据跟其他学者的调查基本相似,说明研究生对学术英语需求是共性的。

用人单位目标需求:在作者调查的20多所医药科研院所、企业中,绝大多数认为“英语能力是医药复合型人才较为重要的技能”(67%),英语主要用途分布在“阅读医药文献”、“SCI论文写作”、“双语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医药学术(贸易)交流”、以及有关国际医药认证。

2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群建设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统筹建设“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简称EGP)课程、ESP课程和EAP课程,把英语语言基础、专业英语知识和英语学术能力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不同课程群,构成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其中以学术英语课程为核心,这样研究生英语不就是一门英语课,而是一个课程体系,当然不同学科背景下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也不尽相同。以医药院校 研究生英 语课程为 例,EGP、ESP和EAP(包括“特殊用途学术英语”简称ESAP)三大类课程的关系以及课程设置如图1。

3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体系

3.1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基础

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来看,EGP和ESP都属于英语公共课程,前者关于英语语言知识,后者关于特定学科的专门用途英语知识,它们的主要差别还在语言层面上,即语法词汇和篇章特点上,ESP同EGP一样都属于研究生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王蓓蕾对同济大学ESP的教学情况进行的调查也证实这一点[7]。

就医药院校而言,如图1所示,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中,EGP是ESP和ESAP的基础,同时ESP又是ESAP的基础,没有EGP和ESP的ESAP是没有意义的,研究生基础英语能力和专业语言实用能力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他们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体现出英语的“基础性”、“专业性”和“学术性”,最终实现英语的“工具性”。

3.2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组成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平均90%的学生在问及“研究生学习医药学术英语最大的难处是什么?”时,回答是“缺乏专业术语”,这说明学生对于学术英语的了解还是十分片面,没有搞清楚ESP和ESAP的区别。在前文提到研究生阶段的ESAP不应是一门英语课程而是一个课程体系,它应该由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组成,除了EGP和ESP所组成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专门用途英语知识和实用技能以外,ESAP本身也由多种知识和技 能组成。由于 篇幅所限,本文不讨 论EGP和ESP在研究生英语教学课程体现中课程设置及其作用和教学方法,这方面的讨论也比较多,而是重点谈谈对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中关于学术语课程的设置。

医药学术英语语篇类课程:从内容上看,医药学不同于人文、财经、法律、农学等,医药学英语具有其特定的学科特点,学生应该了解医药文献语篇方面的知识。从形式上看,ESAP有书面学术语和口头学术语,前者包括专业文献阅读和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等,后者包括专业学术讲座、专业会议交流等。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医药学术英语自有其独特的语篇特征,这些都是医药院校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因此医药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就应包括:1不同语境(Context)下医药英语语篇体裁 (Genre)、语篇结构 (Genricstructure)知识以及医药学术英语语篇中的语言问题,如:时态用法与时态组合、语态特征、语法隐喻、名词化、作者观点表达语言特征等;2从专业词汇的认知到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翻译中的策略;3学术陈述/学术讲座中的各种能力和技巧,如:记笔记、提问和回答、讨论和辩论、学术交流步骤和策略,以及如何参与或主持学术专题小组讨论、PPT专业专题展示、组织会议讨论等;4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和技巧,如:英语论文摘要、英语学术文体、学术选题、研究资料收集和整理、学术图表说明、学术英语规范等。

医学伦理知识类课程:医药学研究除了设备、材料、方法等以外,还涉及到研究对象,医药学研究的对象大多是实验动物或者病人,这种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医药学研究及论文撰写中还要遵循医学伦理学的原则。王亚娜等认为在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涉及医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涉及人体乃至动物研究时,作者应获取研究对象(人类)的知情同意,得到其所在研究机构的伦理委员会的监督和审查批准”、“有关研究的利益冲突”等方面[8]。认为医学伦理也应该是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

医药学英语论文学术素养与规范类课程:除了学术知识和技能、医学伦理以外,认为学术素养和学术规范也是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组成。在作者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在回答比如“能否识别学术文章中是否存在剽窃”、“在学术论文中如何正确引用别人观点”、“在引用别人观点时是否在参考文献中标注出来”等问题时,答案是飘忽不定,模棱两可,表明学生在学术规范、学术素养方面训练不够。医药院校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设置不是片面追求学术而学术化,而是综合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能力。以上提到的课程和知识除了由课堂教学实现以外,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学术讨论或者学术实践等多种形式来实现。

医药学英语论文学术交流实践:认为研究生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语言实践,学术英语实践要占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大部分。教师布置学生选择专业相关的医药话 题做课堂 展示 (Presentation)、学术讨论、模拟学术会议、撰写学术论文(包括摘要),让学生在学术实践中,掌握不同形式的学术语篇体裁结构,通过输出驱动,提高学生口头学术英语和书面学术英语表达能力,在学术实践中学会学术英语知识,提高学术英语能力。

4结语

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增加或者减少课时(或学分)的问题,医药院校研究生课程设置也有其本身学科的特点,以学术英语为中心,把基础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统筹起来,加强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Curriculum)建设,以改变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是有效提高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摘要:对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通用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重点讨论了以学术英语课程为中心的医药院校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的组成及实践等。

上一篇:问题的优化设计下一篇:220kV隔离开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