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共12篇)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1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主要是白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新知识的讲解, 学生晚上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少对知识实践应用的练习掌握;教学方法上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形式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学生还是一知半解, 兴趣缺乏,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 难以令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 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是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培养胜任会计岗位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考虑高职院校适合开设的课程科目, 并利用互联网络提供的便利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设计。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设置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主动性差, 独立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对抽象理论知识的接受理解力较差的特点, 对他们的教学更应注重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如何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 最终实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运用的教学目标。从就业来看,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服务于大量的中小型企业, 从事的岗位以会计基础岗位为主, 涉及的工作内容也是具体的会计处理事务, 比如出纳、成本核算、总账会计、资金核算、税务会计等。中小企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 他们愿意招聘的是能立刻胜任工作、独立处理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 而不是需要企业培训后才能上岗的人员。例如, 很多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只有一个或两个, 因此, 首先对他们职业的资格有要求, 要求必须要有上岗证;同时, 对会计人员综合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要求很高, 要求会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能力, 能独立处理全盘会计账务, 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核算成本、编制报表、纳税申报都能独立完成;此外, 要有很强的社会沟通交往能力, 能协调处理好与工商、税务、银行等各个外部主要部门的关系, 同时也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鉴于此, 高职院校应该着重培养的是能熟练会计基础岗位工作, 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立足会计岗位开发会计课程。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三大模块。其中, 专业基础课开设的课程主要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一致, 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知识有初步全面认知, 能了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般流程, 为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证考试打下基础。具体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会计电算化、财政与金融、经济学原理等。专业方向课是核心课程,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岗位工作, 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具体开设出纳实务、资金核算实务、往来会计实务、资产核算实务、成本核算实务、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电算化-供应链知识、企业财务管理、审计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专业拓展课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了解就业行业, 增加学生的技能, 提高社会竞争力, 可开设房地产行业会计、银行会计、预算会计等课程。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网上的知识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随着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 学生的学习来源、学习地点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因此, 出现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方式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教师事先做好微课或幕课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 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学空间, 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看教学视频, 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实现对新知识的基本学习;而白天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 主要以学生为主体, 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如通过讨论或布置新任务、做作业等方式实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及内化吸收, 此时教师主要发挥着指导与督促的作用。据圣何塞州立大学与教育在线于2012年秋季的测验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大大好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鉴于此, 高职会计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点, 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将理论与基本操作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课堂上则根据会计课程的特点,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以实践课程为主进行学习。
三、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方法设计
网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 大大扩展了学习的空间, 改变了学习的途径, 学生可以课前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的45分钟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 实现知识的内化成为教学关键。
其中, 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实验课程为主, 教学地点为计算机房。教学上可采用项目案例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即任务驱动法。先由教师引入案例, 然后分解成一个个项目, 根据项目完成相应的任务。教师可以先通过电脑软件进行示范讲解, 然后由学生进行上机练习;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提供的同步功能, 教师边演示, 学生边根据教师演示同步进行上机操作练习。
其他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内容与会计岗位工作一致, 可按照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可模拟工作场所, 设为对应的会计岗位, 课堂教学过程可以模拟工作过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事先, 教师根据微课设计的要求做好相关的微课,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 突出讲解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 时间10分钟左右, 教学内容精简、精炼, 深刻, 微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任务单, 微视频、微课件、进阶作业等内容, 要求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一般为通过观看微视频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包括理论知识与基础操作, 然后完成进阶作业, 初步实现对新知识的学习。白天教师在课堂上以实验课的形式组织教学, 模拟企业实际工作环境, 将学生6—8人为一组, 根据教学要求分别安排会计角色, 如分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记账会计等, 然后模仿企业的实际情境, 引入与会计实践密切相关的案例后, 发放对应实验相关的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账簿资料等原始资料, 由学生自己完成各个角色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 学生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重复观看微视频, 或者与其他学生、老师讨论完成;一轮完毕, 再进行角色轮换, 直至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本节课每一个岗位的工作为止。在每一教学任务完成后, 安排一次测试, 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的加强或调整。同样,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开设学习讨论互动区, 学生可将不懂或有疑问的问题向老师求教或提出讨论, 教师可在线答疑。这样, 就会进一步将学习由课堂上延伸至课堂外,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督促学生课外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时间, 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前教师可以慕课或微课的方式要求学生先自学掌握基础知识理论;课堂上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 教师先准备好案例, 在课堂上模拟企业情境, 进行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讨论回答,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是采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把项目分解成一个个任务, 要求学生完成, 或是两者结合。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其口头表达力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摘要:如何提高高职会计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效果, 从而使之熟悉会计岗位工作, 一直是会计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络环境下, 出现了微课、慕课等教学形式, 从而出现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反的“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高职会计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 将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会计课程,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姚振飞.财务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10 (17) :110.
[2]陆晓萍.项目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11) :222-223.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2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教育课之一,是一门需要掌握技术的专业技能课。学前教育声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及基本的声乐技巧,学生要掌握基础的唱歌知识,了解最基本的歌唱技巧。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课程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它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技能多,应用熟练。学生不只要掌握学前教育所教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歌,跳舞,绘画,钢琴等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些之中,唱歌所占比重较大,而声乐课则是唱歌的基础,所以学好学前声乐这一门课程十分重要。
(一)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音乐课的一门附属课程,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如何使幼儿从音乐中收到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和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此课程“幼教”特色鲜明,为了学好这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学好理论,多多联系,熟练处理各种场景下的幼儿教育。
(二)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掌握构建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教授学生内容要符合幼儿教育发展所需要。让学生能开口唱,会演唱,会边弹边唱。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的发生,如何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有感情的演唱,感染小孩。
(三)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支撑,在掌握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就可以你进行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声乐课的教学设计顺序是声乐基础,儿歌代词练习,儿歌表演,儿歌自弹自唱,逐步展开教学计划。课程的重点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知识及器官运用,还有唱歌的姿势,科学发声。课程的难点是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理解歌曲所含思想,有感情的演唱。
二、教学内容
(一)声乐基础
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声乐基础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所以我将声乐基础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安排20%的课时,重点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发声技巧,识谱等,在此模块内选曲要选择简单通俗,适合专业的歌曲,并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尽量选曲中外少儿歌曲。在内容上,要教学生认识发声器生理构造及作用,学会发声技巧及如何保护嗓音的知识,懂得歌唱的缓吸缓呼,急吸缓呼两种呼吸方法,学会连音,颤音的发声方式。进行唱时姿势正确,精神饱满的声音练习,正确唱出单韵母和歌名,掌握歌唱的呼吸,有意识的控制和运用呼吸开更好的发声,做到中声区发生自然。
(二)儿歌代词练习
儿歌代词练习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音准,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有在发音时保证吐字灵活,清晰。同时结合专业是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联系,一举多得。在儿歌代词练习这一模块,我们安排20%的课时,这一模块的要求就是学生将词唱对,吐字清晰,掌握个别复杂的节奏的演唱,灵活运用气息,使声音统一,自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正确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的歌曲。
(三)儿歌表演
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幼儿唱跳结合,在儿歌表演唱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力,能够引导幼儿跟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能够唱跳结合,与舞蹈课的韵律结合,唱演同时进行,可以较好的表演歌曲同时引领学生。
(四)儿歌自弹自唱
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唱二合一,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所以此模块安排30%的课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会一点,而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声乐课专业的学生,有关音乐的都要涉及一些。会弹会唱,还得能将二者结合。这一教学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知道儿歌的音谱,并且边弹边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同时进行运转,所以操作较难,这一模块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对于音谱,乐器都要十分熟悉。
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声乐课的课程设置,这个安排是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了将来就业的需要,同其他课业配合,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安排。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是创造情景,重点探究,多多合作,获取知识,分享运用。老师为学生提供进行联系的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下进行练习,重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更好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出缺点不足之处,从彼此身上获取知识,同学之间分享各自心得,并将其总结运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将教与学统一,运用于实践。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是较为书面的,学生们之间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许多课堂没有教授的经验。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方法手段
学前教育声乐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譬如,声乐专业不同于其他,但是理论教学还不够,需要实践需要练习。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法,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的结合。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学以致用。通过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应变能力,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幼儿教育。在学生表演结束后,一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去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声,如何表演较为顺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学习。并总结得出结论。
四、总结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3
一、公共基础学习领域
(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47学时,4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养,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3学时,4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三)职业生涯规划(25学时,2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指导学生通过审慎的选择走上一条既符合社会发 展需要,又适合自己发展的成功之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心 理素质、知识结构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职业;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职业道德 和基本职业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体育(47学时,4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主要开设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内容。通过学习锻炼,使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保证学习顺利进行,并为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五)实用英语(94 学时,6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英语的方法,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一般的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对话,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提高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该课程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及实际应用能力。
(六)应用数学(75学时,5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主要讲授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和积分变换等内容,各模块各有侧重。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计算机应用基础(44学时,3学分)
教学内容与目标:具有计算机的初步知识;掌握微机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操作系统的有关知识及使用能力;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初步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 的使用;了解计算机病毒知识及处理方法;具有计算机网络的初步知识。
二、专业基本学习领域
(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66学时、5学分)
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常用工具(如电烙铁、螺丝刀、镊子、钳子、钻头、锉刀等)的使用;能够对单元电路、整机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及初步设计;会阅读及编制电子产品说明书。
(二)机械制图(116学时、6学分)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掌握零部件的一般测绘方法;能够正确地绘图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视图3~4个,尺寸30个左右)和装配图(非标准件10件以上);会查阅有关手册和标准;初步掌握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三)机械设计(102学时、7学分)
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并能够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会求解平面力系、轮轴类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能够进行质点及刚体的基本运动的运动及动力分析;会进行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轻度、刚度计算;会进行压杆稳定性、动应力和交变应力的简要分析;理解材料常用机械性能指标
的含义,会进行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的测定;能合理选择常见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加工方法;能正确合理的确定简单零件的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能进行螺纹连接、键联接、带传动、齿轮传动、轴、轴承的设计计算;能进行简单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够进行简单机构的运动分析。
(四)钳工实训(1周,1.5学分)
通过项目的实践训练,了解钳工的的工艺范围、应用及安全技术;能够正确使用钳工常用的工具、量具,掌握钳工的一般操作方法,能够按图纸独立加工形状简单的零件或成品;了解钳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并能定时按要求维护保养设备。
(五)车铣实训(3周,4.5学分)
通过项目的实践训练,了解机械加工各类机床的规格、型号、结构、加工工艺的特点及应用,学会车削加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 学会使用常用的刀具及量具,能加工简单的零件。了解机械加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并能定时按要求维护保养设备。
(六)制图测绘(1周,1.5学分)
通过制图测绘,掌握正投影法的基础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画法。能正确地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使用仪器和徒手作图的技能。能绘制和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清晰,结构完整。会查阅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和有关的国家标准;能严格遵守执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懂得零件结构和尺寸标注要符合生产实际。掌握零部件测绘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
(1)机电一体化技术(2)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3)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4)液压与气动技术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分组教学、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趣味性、实效性。同时开发第二课堂,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专业特长,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就业需要。在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主动学习的甜头。
五、改革教學评价体系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4
1 公安院校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公安院校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看,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其一, 在校生欲获得学位顺利毕业, 就必须撰写毕业论文或学位论文。这就需要系统学习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二, 公安院校学生毕业后, 大部分进入公安队伍, 成为人民警察。为了完成公安机关的各类调研任务或为了提升自己的职务、职称, 他们也会在日常工作中撰写类似于学术论文的调研文章或向期刊编辑部投稿学术论文以求发表。这也需要运用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三, 若公安院校本科生继续就读硕士研究生, 在硕士学习阶段, 撰写学术论文是研究生课程考核的内容之一。欲获得硕士学位, 他们还需要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这同样需要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作用来看, 该课程能够传授学术知识, 养成尊重学术规范的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①学生通过该门课程, 可以端正写作态度, 构建学术道德, 掌握写作规范, 提高写作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②具体而言, 在学习之初, 学生将深刻认识学术论文写作的必要性和严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将熟练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技巧, 其写作能力较之过去获得提升;在学习完毕后, 学生能够遵从学术道德, 独立完成学术论文的写作工作, 并提交一篇具有较高学术质量和符合一定学术规范的学术论文。
从公安院校课程的基本设置要求来看, 公安院校的课程以警务实践为导向, 也十分注重学生公安理论研究水平的提升。这就决定了公安院校的课程既具有实战性, 也具有学术性, 往往采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也符合这样的设置思路:与公安实务结合紧密的论文选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警务实践, 了解一线动态;与学术规范严格符合的论文写作又可以迫使学生从理论高度抽象实战经验, 寻找共性, 形成机制。此外, 公安院校往往会在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安排学生参与警务实习。这正是讲授学术论文写作并立即将所学知识予以运用的最好时间。该课程的设置与公安教学的整体设计并不冲突, 反而十分吻合。
2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主要内容
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应着重要求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 了解写作流程, 学习写作格式等, 为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做好准备。③由于本课程没有指定的参考书目, 本文以陈瑞华等所著的《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料检索》一书为例, 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安排列为表1。
第一, 写作准备与具体结构。本部分主要围绕学术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和具体写作结构展开。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生能够对学术论文的概念和形式形成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明确学术论文选题的确定步骤和方法, 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情况选定论文选题, 并对拟研究的内容和论文的重点, 甚至创新之处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
第二, 学术 (法学) 研究方法。本部分主要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展开。通过本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学术论文的众多研究方法, 并根据自己的选题, 选定自己撰写学术论文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 论文内涵与写作步骤。本部分主要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论文内涵和写作步骤展开。通过本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够具备明确的问题意识, 知道撰写学术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和拟实现的目标, 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 形成研究成果。此外, 学生还应具有清晰的逻辑脉络和研究层次, 能够对该选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 使研究活动朝纵深方向发展。
第四, 文献资料检索技巧。本部分主要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各类文献资料检索活动展开。通过本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和技巧, 并结合不同的选题迅速高效检索出所需信息, 以供写作使用。同时, 学生能够清晰辨明各类文献信息的有效程度, 选择利用价值较大和需求程度最高的信息, 以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第五, 文献资料一般规范。本部分主要围绕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和写作技术规范展开。通过本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上述规范的基本内涵和意义, 并在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上述规范。本部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和写作范式, 使之注重文献来源出处, 注意学术论文的创新性, 尊重知识产权和其他人的创造性劳动,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氛围。
3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
3.1 课程性质安排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程序和格式要求, 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④结合公安院校的课程安排, 建议将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设置为任意选修课。若条件允许, 针对专科和本科阶段的学生设置为学术论文写作讲座, 可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针对毕业生设置为学术论文写作课, 可指导学生撰写学位论文。
3.2 教学形式安排
对于学术讲座形式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可采取课堂讲授形式, 辅以PPT等方式进行解释说明。对于任意选修课形式的学术论文写作课, 可采取课堂讲授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使学生既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 又能够掌握文献资料的查找方法。一般的公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相关课程, 学校也设有计算机教室。可利用学校的相关资源, 组织学生上机操作, 指导其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检索相关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论文,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大型数据库查阅、复制、下载、打印所需资料。此外, 还可引导学生查询期刊信息, 特别是编辑部信息和投稿信息, 对有兴趣投稿的学生进行论文投稿与发表方面的指导。
3.3 教学方法改革
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⑤讲授法主要指的是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和指导, 尤其是写作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具体的写作实例。讨论法主要指的是引导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自学, 并以讨论的方式答疑解惑。此外, 还有学者提出采取自主教学法, ⑥通过实现教师知识的自主性、教师情感的自主性和教学目标的设置, 达到学生自觉获取新知识并加以运用的目的。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都要注意六个结合:理论方法讲授与学生实际训练相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案例分析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启发与传授相结合;讨论与交流相结合;过程训练与结果把关相结合。⑦
3.4 课程考核安排
应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设置课程考核指标。对于学术讲座形式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因讲座为开放式的, 无成绩录入要求, 故不设考核环节。但在讲座进行过程中, 应鼓励有兴趣的同学选定论文选题, 撰写学术论文, 并可以学生提交的论文为范例进行讲解, 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对于任意选修课形式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应根据课程的进展情况布置两次随堂作业, 并结合平时的考勤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具体而言, 第一次随堂作业应安排在学习期中间阶段, 作业内容为学术论文题目的选定和文献综述;第二次随堂作业应安排在学习期末阶段, 作业内容为完整的学术论文。教师最后按照平时考勤成绩30%、两次作业成绩35%和35%的比例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
4 结语
学术论文写作是公安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应结合公安院校教学的特点和课程的设置,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 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和周密计划,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公安教育的基本目标。
注释
115陈遵平.论成人高等教育《论文写作》课程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1) :150-151.
22 王建青.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 2008 (4) :315-317.
33 聂影.关于环艺系“论文写作”课程的思考[J].装饰, 2009 (4) :87.
44 谢宏全, 张永彬, 李小光.开设测绘科技论文写作课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124.
56 自主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 让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引导为辅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参见潘英慧.自主教学法在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科教文汇, 2009 (4) :91.
小学水墨画教学课程设置 篇5
设计者:黄舒青
第一节课:
班会课:选举班长,成立班委.拓展眼界--国画大师的画(齐白石等),现代国画家的适合孩子欣赏的画作,现代儿童国画作品。动态国画非常有趣,可以让孩子观赏国画的同时感受动画的快乐。
第二节课:
以提起孩子兴趣为主,先示范一张(内容为可爱的小动物,如小兔,小猴,小狗,或熊猫),再展示毛笔和墨水,教会如何洗笔,换水,握笔知识。让孩子尝试焦墨,淡墨,水的不同效果。小游戏:用吹墨法画一张画<蒲公英>。
第三节课:
启发课—让孩子在纸上尝试笔墨的感觉,半节课后,老师选几张有墨点的画,加上一些笔触,大变身为一张有趣的国画。孩子在惊叹之余,开发了想象力,提高了兴趣。
第四节课:
学画可爱的小蝌蚪--可边讲蝌蚪的故事。给孩子们看蝌蚪的水墨动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水墨画的魅力。告诉孩子,这些蝌蚪还没长大,过段时间它们长大了,老师再教你们怎样画青蛙。(青蛙有一定难度需有一定基础才能接受)
第五节课:
小刺猬真是很勇敢,就连狼来了也不怕,讲一个刺猬和狼勇敢斗争的故事,再给孩子看刺猬的真实图片,示范画法。
第六节课:
冰天冻地的北极,好多动物都冬眠了,只有企鹅还坚守在自己的家园。给孩子们讲企鹅的生活习性,看企鹅的图片,孩子非常喜欢企鹅,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企鹅。最后示范画法,希望孩子们完成一张企鹅一家的作品。
第七节课:
在水里面小蝌蚪最喜欢躲哪去啊?对了,是荷叶下面。荷叶上长出荷花仙子来了,多么美啊,我们一起欣赏吧。示范画法,鼓励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彩墨。
第八节课:
创作课—让孩子把上面学过的画在一个画面里,可以教师叙述一个场景引导孩子,边说边画,也可让孩子自己想象一个故事场景,因为这是创作课,随心所欲的绘画才能施展孩子的才能,应该毫不犹豫的鼓励任何一个孩子画出来的作品。
第九节课:
让孩子们看葫芦娃的动画,同学们兴致高昂时,示范葫芦的画法,画彩葫芦.第十节课: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此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学会比较不同的鱼,可教画鲸鱼,讲鲸鱼的习性和饮食习惯。接受能力快的话,可以考虑再教画海豚。并把海豚表演的图片展示给孩子看。孩子画到这,肯定兴致昂然,教师可在课程快结束时询问孩子希望老师教会他们画什么。都用笔记下,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安排。
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永远是教学成功的动力。
以下课程内容可依据上节课孩子想学的内容,现在没有具体数据,仅仅做一个模拟:
第十一节课
画小鸡。可先听小鸡的音乐或歌谣,让孩子在音乐中学小鸡走路,啄米,整理羽毛,等等。示范小鸡的画法,整理成有趣的口诀教会孩子。看小鸡的视频和各种姿态的图片。让孩子在详细的了解后画出生动的小鸡。
第十二节课:
瓶花。
教孩子画花,叶子,和花瓶。告诉孩子,花的美丽是因为叶子的支持,就象你们,是爸爸妈妈的花朵,爸爸妈妈就象树叶和枝干,始终支持着你们。他们带着感情去画叶子会很不一样。
第十三节课:
花开完后会长出果子。什么水果是孩子们经常吃的啊?先画简单的苹果和梨。画时需放置真的苹果和梨。有时间再学学香蕉。
第十四节课:
用打比方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构图的疏密——就像小朋友们一样,熟悉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不熟悉的就坐得远一点,水果也是这样的啊。学画葡萄,或琵琶。
第十五节课:
前几节课我们学了画鲸鱼,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这节课我们还画金鱼,只是这种金鱼比大鲸鱼可是小多了。(现场放置一个鱼缸,里面有好多条红色的金鱼,说到金鱼时把盖在金鱼缸上的布拿掉)老师示范,画几条不一样的金鱼。两大一小,再画其中的水草。让孩子也发挥想象,画一个大家庭,鱼爸爸,鱼妈妈,小小鱼,或者还有鱼奶奶,鱼爷爷。
第十六节课:
一上课,就问孩子,听说过北极吗?我们这里冬天会很冷,夏天就热,北极可是一年四季都冷的。你们吃过冰棒吗?我们把冰棒放在冰箱里,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北极就象一个超级冰箱,水一落到地上就变成了冰。在这么冷的地方,有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来看,这是什么?(看企鹅的短片,然后模仿企鹅走路,老师示范各种姿势的企鹅。)告诉小朋友,无论怎样的冷,企鹅都不怕,它非常非常的坚强。
第十七节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企鹅怎么画,我想问问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和企鹅很象,胖胖的,身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对了,熊猫!看熊猫的动画,看到熊猫吃竹子时停住,画一张吃竹子的熊猫,让
小朋友发挥想象,画一个熊猫家族。
第十八节课:
我们的熊猫是国宝,有时候会做为礼物送给别的国家。这时,需要用到的就是我们每天见到的交通工具。小朋友们,你们能说出几种车呢?孩子踊跃发言……对了,你们好棒。想不想学习怎样画?示范小汽车,公交车,轮船,飞机等的画法。让孩子画一个大马路或飞机场的场景。
第十九节课:
平常小朋友们喜欢吃什么菜呢?看看,老师这里有好多蔬菜的图片,你们都能说得出它们的名字吗?(让孩子辨认白菜,蘑菇,南瓜,冬瓜,葫芦卜,辣椒等,并一一示范,示范完后的画挂起来)。现在我们画一个大圆,代表家里的桌子,我们今天帮妈妈买菜,你们想买点什么回家给妈妈呢?让孩子画他喜欢的蔬菜上去。不会画的提醒孩子举手问老师,老师给予详细的笔墨上的指导。
第二十节课:
曾经有一个小姑娘,她最喜欢在秋天的时候,去她奶奶的农场,在一大片的苹果园中玩,帮她奶奶摘苹果,帮她奶奶做家务。苹果熟了,红通通的,好漂亮啊。好多好多的苹果树,老师画一些,你们也画一些。好吗?先给孩子看秋天的图片,再讲讲秋天的美丽,最后可以边示范边让孩子跟着一起画,画好主体物后,用点墨法画黄色的叶子。
第二十一节课:
一上课,先画一些水波,再在水波上画一只可爱的小鸭。让孩子猜那是什么,也许有孩子猜对了,也许有孩子猜是小鸡。先不说是什么,给孩子看小鸭的视频,再把小鸭和小鸡的区别告诉孩子,放上小鸭和小鸡的真实图片和小鸭小鸡的国画图片,让孩子们学会比较,学会自己分析,画出不同于小鸡的小鸭。
第二十二课
打雷了,下雨了,乌龟背着鼓来了,你敲敲,我敲敲,敲得乌龟不动了。画画小乌龟好不好啊? 还有什么比乌龟爬得更慢的?最慢最慢的,小朋友们动脑筋想想,对了,蜗牛!我们再来学习画画蜗牛。
以下课程中内容将更加贴近孩子无穷的想象力,可根据故事设置情境,启发孩子们自由创作。其间,当孩子遇到难题时,给予技法上的指导。
第二十三节课:
小兔子们正在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大雨,它们到处找避雨的地方,这个情景被大蘑菇看见了,它立刻喊大家赶快过来避雨,多么善良而有爱心的大蘑菇啊!老师示范画蘑菇和小兔子,让孩子组合在一起,画面可以添加任何孩子想画的东西。
第二十四节课:
蜗牛正一步一步往葡萄架上爬,树上一只黄鹂鸟,嘻嘻哈哈在笑它,葡萄成熟还早得很那,现在你上来干什么?蜗牛蜗牛你不要笑,等我爬上来,葡萄就成熟了……
放这首音乐,示范黄鹂鸟怎么画。再加上葡萄架和葡萄。启发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这个场景。
猴子捞月……给孩子们听猴子捞月的故事,看童话故事的图片,然后示范猴子的画法和大树的画法,不必示范整个场景,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画完整张。必要时再给予技法上的指导。
第二十五节课:
猫捉老鼠……给孩子们看猫和老鼠的图片,有很多种场景:猫在老鼠洞等待老鼠,猫已经捉到了老鼠,或者反其道行之,来一张猫和老鼠变成好朋友的图片。示范猫和老鼠的画法,其它让孩子自己画,画时给予技法指导。
第二十六节课: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多好的诗啊,是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写的。……解释诗的意境,再示范鹅的画法,可以附加柳树的画法,河边石头的画法。讲丑小鸭的故事,让孩子画一副丑小鸭看着白天鹅非常羡慕的画。告诉孩子,你们是没有长大的天鹅,爸爸妈妈们能够做很多你们不会的事情,你们以后长大了也可以……
第二十七节课
以前我们画过的蝌蚪都长大了吧,他们都变成青蛙,又有了自己的宝宝了。有一天,池塘里来了几只漂亮的金鱼,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一起欢迎它们。(示范青蛙和荷花荷叶的画法)
第二十八节课:
学习怎样画人象。画女孩和男孩,让孩子在一张好大的纸上画自己或同学,所有人都一起画。
第二十九节课:
关于梦想。让孩子展开想象,画自己的梦想,无论大的还是小的梦想,都给予鼓励。中间可以讲讲老师小时候自己的梦想。不会画的东西可以问老师。在画之前可以欣赏一些孩子的画。
第二十九节课:
可以适当安排写生课。具体内容再议。
第三十一节课:
主题创作:我爱石城
第三十二节课: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
1.引言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注重传授英语技能和得分技巧的应试教育,旨在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英语成绩。致使大部分学生一旦脱离了学校教学并投入到社会应用时,其英语能力的发挥就显得力不从心、大打折扣。故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的今天,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所谓新课程改革,就是将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根据行之有效的教学原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将英语综合水平的提高投入到实践中,学以致用。
2.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的方向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良好的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形成良性循环;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革新教師职能,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重点,以习题为方向。教师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及安排才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因此,这种缺少互动与交流的教学模式弊端不浅。新课革下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摒除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方式的主体,教师只是连接、维系学生学习活动的客体。通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纽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提高。
新课程英语教学改革下也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既要在教授基本英语课程的同时,对教学内容里面的单词、句式、语法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也应当结合欧美国家的风土人情、说话方式等相关内容对其进行说明,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初中的英语课堂,不能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应当形成一种教育学习互动的模式。对教学内容当中有关联的章节,可以进行关联式讲解。将这些章节的内容形成情节对话,学生通过课本上所学的基本内容,对情景对话进行演绎,同时还可以延拓西方文化及俚语、英语谚语等,让学生在学习基本课程的同时练习自己的口语及英语思维方式,从根本上理解英语。
4.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新课程英语改革下,不仅要将课程内的英语教学做好,同时应当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必然要求着教师对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首先,教师不仅要对课本上所涉及的英语知识了如指掌,对课本知识所涉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如西方历史发展、思维模式等也应做进一步的了解,并在讲课过程当中,有意识的传递给学生。其次,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的制作上,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及时下流行的英语素材,使学生在有兴趣学习英语的同时也紧跟时代的潮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增加。除此以外,英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如在课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诗歌大赛等,并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不仅是口语及语法的不足,还应充分结合西方人的说话方式及思维模式进行评析,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具有足够的英语文学功底,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情感变化,寓教于乐,使不再枯燥的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5.不断学习进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在于推陈出新,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实施课改的直接执行者,对教师的革新不可避免。当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奋斗于课程教授前线的英语教师们勤于教学,难以抽身开展在职学习,无法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知识水平;二是囿于现有的教学经验,固步自封,致使理论知识水平止步不前。因此,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见诸弊端。它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学习进取,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可持续发展。
英语教师的继续学习体现在融合教育经验,将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根据教学经验调整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探索;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路,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提高教学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种不断进取学习的过程也会提高英语教学的先进性,为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注入活力。英语教师必须要有殷实的理论知识、不断完善自我的进步性、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由此可见,终身学习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6.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广大英语教师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只有革新教师职能、创新教学方式,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进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迎合新世纪的教育浪潮,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纪梅.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梁承峰,张丹.初中英语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7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重要考核内容。近年来, 我校口腔医学专业通过对我市及周边地区人才需求的调研, 进一步明确了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即培养面向基层、农村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口腔助理医师。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组成员对该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教学改革。
1 改革背景
国内大多医学院校的口腔修复教学一直由传统的课堂讲授、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实习3个部分组成。传统的口腔修复学教学模式及方法很难适应口腔修复学的现状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要求, 因此必须尝试对修复学理论及临床前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课时少而内容多, 课时安排不合理;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手段落后, 教学效率低下;实训课时不足, 实践内容不能体现新形势下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等。针对以上这些现象, 我系从2009年开始对口腔修复学课程进行改革, 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培养目标, 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 同时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以提高教学质量。
2 改革内容与设想
2.1 转变教学模式及教学理念
以往的课堂讲授采用板书或者投影的方式, 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部分授课教师虽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但仍然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学生无法理解和消化教师教授的内容, 因此, 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当我们学习可摘局部义齿设计时,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向学生说明整个课程的内容、过程和要求, 教师讲解病例题干, 重点提示题干中的一些重要信息。学生分组讨论病例资料, 教师到各小组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每组派1名代表到讲台上讲述所在小组对病例分析的结果, 允许本小组成员补充, 其他小组也可以发表不同意见。然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 并能够应用多种修复方法对病例进行分析, 在充分论证各种修复方法特点和适应证的同时, 提出最佳的修复方法, 提高学生对复杂病例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让学生在“以病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引导”的模式下, 全面掌握本章节所涉及的重点内容, 提高对复杂病例的分析及处理能力。
2.2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
紧紧围绕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制订适合岗位需要的培养方案, 根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优化课程结构、不减少总教学时数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学科前沿内容, 同时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2.2.1 删繁化简、突出重点
加强专业基础和临床前实验技能教育。通过专家论证并结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 我们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优化。如在牙体缺损修复中, 根据统编教材内容, 分为部分冠、金属全冠、烤瓷熔附金属冠、全瓷冠、桩核冠等。逐一讲授需要大量课时, 且各章节之间有大量内容重复。优化后的内容则主要是牙体缺损修复原则、各种修复体适应证, 同时, 根据培养目标选取、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加强口腔基础知识讲授, 并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 适当增加了学时数, 如删除了树脂冠、部分冠等内容, 增加了粘结修复以及覆盖义齿修复等内容。
2.2.2 调整课程顺序 (牙体缺损修复[3]) 课程原来顺序为:牙体
预备和软组织处理→印模与模型技术→暂时性修复→嵌体与部分管→状冠和桩核冠→铸造金属全冠→金瓷冠→全瓷冠。
调整后顺序:牙体预备和软组织 (只讲牙体预备原则, 各种修复体如何进行牙体预备和软组织处理将在各个修复体中讲解) →印模与模型技术→嵌体→铸造金属全冠→暂时性修复→金瓷冠→全瓷冠→桩冠和桩核冠。课程顺序按照牙体缺损程度由小到大进行调整。逻辑上选择修复方法应遵循如下顺序:嵌体→高嵌体→部分冠→全冠→桩冠, 这使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2.2.3 严格要求教学人员
本课程依托行业, 开展校企合作, 聘请行业专家定期对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进行指导, 聘请行业能工巧匠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辅导工作。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 (1) 理论与实践结合。 (2) 加强规范化操作。 (3) 加强临床前实验训练。同时教研室还要求每个教学小组做到: (1) 教学人员由不同级别的教师组成, 便于培养年轻教师和知识传承。 (2) 主讲教师集中示教, 统一示教标准。由多位讲师、助教负责学生的分组实践, 便于辅导每位学生。
2.2.4 合理设置课程
建立临床见习-理论讲授-实训室操作-生产实习交互渗透式教学方式。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将课堂讲授-实训室操作-临床见习-生产实习结合在一起, 将实训室作为第二教室, 操作前完善理论课内容,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使理论内容直观化、形象化。
2.3 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恰当的教学手段
在口腔修复学课堂讲授过程中, 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 这将显著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我们广泛应用立体化、多载体的教学方法, 包括模型演示系统、CAI教学课件制作和应用以及牙科临床模拟实习系统[4]。
2.3.1 完善模型演示系统
通过购买和制作的方法, 完善、修复模型库, 此模型库包括几乎所有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缺失的模型和修复方式及修复步骤, 学生通过这些模型可以掌握所学内容。如“修复体的制作”这个教学项目, 我们恰当地运用了教学模型, 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了模拟演示, 力求“讲”和“演”有机结合, 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
2.3.2 应用牙科临床模拟实习系统
我校口腔实训室在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基地。现有牙科临床模拟实习系统90台, 足以满足学生操作, 牙科临床模拟实习系统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完全模仿真实临床的操作训练环境[5]。头模部分能够提供给学生病人的口腔环境和操作训练时所需要的各种点、平面和角度。头模内可以安装各种含有离体牙的模型, 供学生进行龋齿的充填、口腔正畸粘接托槽, 也可以进行烤瓷牙的牙体预备, 降低学生实习时所产生的恐惧感。
2.3.3 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多次深入社区、学校、医院、幼儿园, 开展口腔检查、卫生宣教及学生家长培训等活动,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我校都举办一至两次校内口腔技能大赛, 认真组织学生刻苦训练, 选拔优秀学生, 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快速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也大大加强。
3 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我校教学专家组检查了多次口腔修复学教学授课, 他们对教学内容设置、教研组成员结构、教学模型和教学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考核方法以及授课质量等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修复学的改革效果感到满意。此外, 我们通过调查表的形式, 对我校两届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96.7%的学生认为课程讲授内容基本涵盖了临床实际情况;97.0%的学生认为教学模型、教具与实习手册配套, 符合高职高专培养目标要求;85.2%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系统可以实现课后的自主学习。在对带教教师的问卷调查中, 96.0%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应对能力较往届有明显提高。口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2%以上, 但认为毕业生的社会人文知识, 组织管理、教学、科研和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继续努力, 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 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能适应未来医学技术发展的口腔专业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袁瑾, 张志愿, 曹霞, 等.国内外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比较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4) :403-405.
[2]孙宏晨, 张颖丽.多层面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 2003, 11 (1) :38-39.
[3]姚江武.口腔修复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周永胜, 江泳, 张苹, 等.口腔修复学临床前期教学的初步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6 (6) :673-677.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8
1 学科现状及存在问题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最近几年经历了信息爆炸式的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大大增加对细胞生命活动过程的理解,这对于细胞生物学的教育工作者是极大的挑战。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涉及越来越多学科交叉领域,往往需要熟练掌握一系列传统学科,如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进化生物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物物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新兴领域学科[3]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讲授。
江南大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细胞生物学目前的课程设置已结合专业的特点[2],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精简,注重反映学科新成就,但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欠缺。分析原因有:(1)教学内容较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细胞生物学的内容较多,从细胞形态、结构到功能,从亚显微、显微到宏观结构,从分子、细胞到整体水平,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需要全面介绍相关内容,造成了课程负担相对较重,信息量太大,学生无法完全消化理解的局面。(2)实验课比重较低。目前实验课内容主要为肿瘤细胞的培养,受场地条件等的限制,往往分小组进行实验,且开课时间一般是处于学期末,在理论课结束后,这样一方面与相关的理论课衔接不紧密,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考试复习而忽略实验课。(3)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差,往往只是被动的吸收知识。为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我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逐步开展教改研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2 改革教学方法的设想
2.1 课程设置的改革
2.1.1 合理分配课程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对于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骨架等较为简单,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可少分配些课时,或是提出关键问题要求学生自学;对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分化等涉及面广、较为灵活的章节,需重点阐述,避免内容过多,便于学生掌握主线。如细胞分化要涉及到细胞分裂、发育生物学、形态学、遗传学等领域,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近年来在干细胞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如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cells),其最初报导是2006年日本人山中申弥(Shinya Yamanaka)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同时转入分化的体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4]。随后世界各地不同科学家陆续发现其他方法同样也可以制造这种细胞。iPS细胞被科学家们视为最有希望运用到再生医学及新药开发的重要资源,为人类各种遗传性及功能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而在人们过去的认知中,终末分化的体细胞是丧失分裂能力的,更无法进行细胞分化。诱导多能干细胞打破了固有的认知,细胞生物学就是这样一门充满了探索与魅力的学科,理论的大胆创新以及新的技术手段的突破往往会推翻旧的知识理论。
2.1.2 提高实验课教学比重,注意与相应理论课的衔接
所有自然科学包括细胞生物学的基础在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行为,许多新知识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获得的。生物制药工程专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在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在理论课教学中内容新,实验课设置也必须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要有较高的起点。细胞培养是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实验,它是细胞周期鉴定、细胞活体染色、细胞凋亡评价等实验的重要前提, 并且细胞培养在药理学及医学研究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6]。作为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细胞培养技术能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如在细胞传代培养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细胞生长过程中培养基颜色及细胞状态的变化,并详细记录细胞从胰酶消化后的悬浮状态至贴壁,再到分裂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培养过程中出现问题要鼓励学生自我查找原因,教师在实验课中随时纠正学生操作出现的错误,规范实验操作。学生从自己培养的细胞中认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更能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目前细胞实验多数比较陈旧,这样的实验一方面造成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和新鲜感,另一方面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有必要根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课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如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设计性实验是指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加以实现的实验。设计性实验能够让学生在理解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按照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可以自主变动实验条件观察出现的不同结果。通过多种结果的对比,发现其中的规律。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不具备开设条件的实验,如细胞的放射自显影、荧光漂白恢复技术、电镜等实验,可通过给学生看视频操作或动画演示,使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具有一定的直观概念,便于对理论课知识点的理解。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2.1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交流细胞生物学中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借鉴国外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成果[7],结合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的特点,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在细胞转导的章节中,让每组同学承担一种信号转导途径的讲解,由同学们自己制作课件,讲解内容要求分为细胞外配体、跨膜受体、细胞内信号激活过程及信号通路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等四部分。课堂上讲解完毕后,其他组同学可以把没有听懂或者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向讲课同学进行提问,同学们之间也同时展开积极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总结。讲解效果的好坏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各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因此每位同学都应该能够按照计划完各自的学习任务,查找资料,设计课件,使每位同学都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并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2.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及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具有提供信息量大、界面美观等优点,但多媒体在细胞生物学教育领域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细胞生物学中许多过程如信号转导缺乏制作精美的动画。事实上,多媒体传授细胞生物学知识的手段远远落后于如娱乐使用等其它领域。国外知名高校等已意识到这一问题[8],如BioVisions(http://multimedia.mcb.harvard.edu/)是Robert A. Lue博士创立,并由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教师、学生和多媒体专业人士共同创作,得到了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的慷慨和持续的支持。BioVisions将特定的生命活动过程用科学论证过的模型经由高水准的多媒体呈现,是视觉乃至听觉的一大盛宴。其中将细胞内的生命活动,如线粒体的活动等表现的形象直观,并有优美的配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是视听的一大享受。这样可以通过在课堂播放这些视频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细胞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网易公开课精选了国内“985工程”高校和国外知名高校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5000多集课程(http://open.163.com/),内容包括人文、社会、艺术、金融、心理学、计算机等领域。如耶鲁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探索》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范围方面的基本概念,其作为一种基础科学和基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工程学介绍,涉及细胞培养工程、细胞通讯和免疫学,材料和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等内容。W. Mark Saltzman教授讲课的语言和方式直白有趣,把很多生涩的专业术语都解释的很通俗易懂,可以将它作为细胞生物学的课外辅导工具,形象生动,更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2.2.3 尝试采用双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从开展双语教学的广度来看,目前国内已有许多高校在进行细胞生物学双语或全英文授课的尝试和研究[9,10]。但由于双语教学目前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循,国内还没有英文版的《细胞生物学》教材。并且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极高,不仅要有较好的英语口语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缺乏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大“瓶颈”。但是双语教学必然是一大趋势,国外的英文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新颖程度、深入程度、课程体系编排等要优于国内的教材,并且目前细胞生物学最前沿的理论、知识、技术等都是发表在国际知名的英文期刊上,如《细胞》(Cell),《自然》(Nature)等。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能会查找并阅读懂第一手的文献资料,双语教学也是必须的。对于制药工程的学生,双语教学细胞生物学一定要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首先要花大力气强化细胞生物学中的基本词汇和背景知识,授课的时候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板书和课件,逐步换至全英文,课堂讲解可用中文,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及课堂信息量,注意观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力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方面的中英文用语,有利于学生今后查阅英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综上所述,细胞生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能适应时代需要,有助于学生对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的掌握,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也是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针对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性、实验课比重较低等教学现状,不断对课程配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提高课程的整体性、参与性与趣味性,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制药工程
参考文献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5.
[2]李英,许正宏,许泓俞,等.制药工程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4),401-403.
[3]Howard D.R.,Miskowski J.A.Using a Module-based Laboratory ToIncorporate Inquiry into a Large Cell Biology Course[J].Cell BiologyEducation,2005,4:249-260.
[4]Takahashi K,Yamanaka S.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J].Cell,2006,126(4),663-76.
[5]李莉,杨建一,崔永萍,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3):295-296.
[6]李小燕,刘江东,郑凌,等.深化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116-142.
[7]Robin Wright,James Boggs.Learning Cell Biology as a Team:A Pro-ject-Based Approach to Upper-Division Cell Biology[J].Cell Biolo-gy Education,2002,1:145-153.
[8]Bradley J.Stith.Use of Animation in Teaching Cell Biology[J].CellBiology Education,2004,3:181-188.
[9]徐振平.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改进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118-119.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9
1859年美国的乔治·F·吉尔曼和乔治·亨廷顿·哈特福特成功创办第一家连锁店“太平洋与大西洋茶叶公司”, 此后不久, 连锁经营迅速发展并取得了普遍成功。经过100多年的发展, 商业连锁经营企业已经成为分布于全球许多国家的全球化企业, 它们不但对全球零售业, 也对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连锁经营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商业模式, 被誉为商业界的又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商业的发展。近年来, 我国连锁经营行为发展突飞猛进, 涌现出一批大型连锁经营业态, 对国内的经济增长和消费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连锁经营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连锁企业门店是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连锁经营新型业态, 消费者在门店购物已经成为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方式之一。门店的日常营运结果直接决定着连锁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 加强连锁企业门店的营运与管理是发展连锁企业的关键点。
二、教学现状
(一) 连锁门店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 许多高校将连锁门店管理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或者辅修课程, 该课程在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并不明显。但许多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连锁门店管理课程的重要性, 纷纷开设该课程并将其定位为职业技能课, 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设置教学内容, 探索全新教学模式。
(二) 课程在独立学院受重视不够
独立学院的生源既不同于普通高校, 又有别于高职院校。其独特性决定了在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既要区别于母体高校, 又要不同于高职院校。目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与母体高校一样, 为偏营销理论研究。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培养出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又有一定的后续发展潜力, 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 增设连锁经营类课程, 是适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独立学院本科教学模式。我校基于此考虑, 在市场营销专业中增设了连锁经营模块课。
三、《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体系构建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是连锁经营模块课的核心课程, 它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连锁门店服务与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熟悉连锁企业门店各岗位的作业规范和岗位技能, 掌握连锁企业门店营运各岗位的职责、营运标准、营运作业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比如卖场布局、商品陈列、理货作业、防损作业、收银、客服、促销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经调研, 某连锁零售门店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需求状况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看出, 商品陈列、门店促销、商品采购、收银等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多, 属于重要岗位, 其他岗位人员需求相对较少。基于此, 笔者构建了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项目课程体系 (见表2) 。该课程体系包括十三个分类教学课程项目, 每一个分类教学课程项目均包含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两方面内容, 共54课时。实训课程项目主要在校内实习基地轮岗实习。
四、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以行为引导为主, 使用任务驱动、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操作, 培养学生的门店管理的方式方法, 锻炼门店营运的收银技能、理货技能、商品陈列技能等等。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工作任务, 进行目标陈述, 知识点讲解, 然后做出示范。学生按工作任务要求在指导中练习, 最后师生交流总结。以教学模块导入任务, 通过营业员培训、收银员培训、商品采购、商品入库、商品盘点、安全管理、店长培训等教学模块, 导入相应的任务给学生, 指导学生按质按量的完成既定的任务。同时进行“任务为导向”实训, 此实训是在一个真实的平台上构建的, 真正让学生按照门店运营管理全过程的需要进行门店实体的管理。比如学生在校内教育超市中, 先是担任营业员、收银员、采购员、仓库保管员、防损员、助理, 最后是店长。该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门店管理技能。
(二) 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在模拟情境下实施的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一种是在真实情境下实施的正式角色扮演教学法。教学中运用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可要求学生掌握各岗位作业流程、每日作业安排、作业规范及作业要领,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然后由学生扮演岗位角色模拟操作相关作业, 最后学生和教师点评总结。如商品陈列模块教学实训中, 模拟制作超市货架商品配置表;理货作业模块中, 由学生扮演理货员角色, 按门店的仓库管理和商品发货规定模拟操作完成领货作业, 模拟操作由总部配送商品的收货作业和由供应商配送商品的收货作业;收银模块中, 由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顾客服务模块中模拟顾客投诉情境下如何处理好顾客投诉等等。
正式角色扮演教学法以真实的零售超市为载体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训超市, 让学生真正参与门店的整个营运管理。学生也可在校外实习基地分组进行真实职场环境下的正式角色化训练。教师布置实训任务与目标, 学生按实习企业员工的岗位要求, 正式扮演理货员、收银员、采购员、促销员、防损员、卖场管理员、店长等角色, 进行顶岗实习。
(三) 小组活动教学法
小组活动教学法就是由教师提出教学任务, 由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围绕任务或去连锁企业进行调研, 或上相关网站收集资料, 或是进行具体项目操作, 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然后由各组选派代表上台主讲, 回答教师和同学的发问, 最后由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通过小组项目实践、项目演讲等活动共同完成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展学生个性, 互相取长补短,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 “外脑”经验交流教学法
所谓“外脑”即有丰富经验的门店运营管理者。教学中可聘请与学校有实训合作的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比如邀请东风悦达起亚门店店长就如何进行展厅布局、顾客服务、产品促销方面谈经验;邀请苏果超市门店管理者就商品陈列、节日促销、超市日常管理等方面发表见解等。外脑经验交流有助于学生跳出平时学习、生活社交圈, 了解更全面的连锁门店营运与管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周颖.关于提高《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05) .
[2]田志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报, 2008, (04) .
[3]孔美多.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7) .
[4]兰丽娟.高职院校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课程以“任务为导向”实践教学研究[J].科教纵横, 2012, (04) .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校教育体系也逐渐趋于完善, 设计专业的教学也逐渐走入民众的实现, 尤其是近几年来, 环境设计专业逐渐发展当前较为热门的专业。面对新形势, 各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本着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环境设计人才的办学宗旨, 环境设计专业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改革措施, 结合专业的特点和社会要求致力于建设一个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学科。
一、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审美要求, 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改进。以往的教学模式中, 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然而学生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这些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设计中[1]。新形势下, 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知识结构进行了优化, 对教学体系进行了完善, 并精简了教学内容, 使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囊括了建筑、美术、装饰材料等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涉及的设计面也十分广泛, 大到公共事业设施小到人居环境, 无一不在环境设计的范畴。因此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根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和企业的需求在精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增设了一些实践课, 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新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理念
我国高等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基础知识扎实, 专业水平高, 设计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优化过程中, 只有与社会和企业加强沟通, 不断改革教学理念, 完善教学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实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
1. 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环境设计专业对学生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设计工作中, 单一的美术功底是远远不够的, 在扎实的美术功底基础上更要有创新的设计理念和较强的设计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 应全面考虑环境设计专业所涉及到的各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 同时加强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的培养, 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设计思维片面的现象。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的今天, 许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忽略了手绘能力的培养。手绘制图是设计师一种独特的语言, 能够快速的帮助设计师抓住稍纵即逝的设计灵感, 同时手绘表现技法的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水平, 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 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者应注重手绘能力的培养, 增加手绘知识的积累。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我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 在这片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华夏文明。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不但要吸纳国外的先进文明, 更要继承传统的文化和美德。在课程设置上应将中国民间艺术, 民俗风情, 园林鉴赏等课程纳入学生学习的范围,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2]。同时要重视环境设计中的地理因素, 将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完美结合, 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设计理念更加新颖, 设计方法更加灵活。
三、新形势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1. 课程设置遵循社会要求。
高校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去糟粕, 取精华, 将环境设计专业建设成为专业覆盖面广、专业能力强、教学体系完善的综合学科。
2. 注重教学实践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在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降低。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例如在建筑结构的教学方面, 课程安排学生跟随教师离开教师走进社会, 对古典民居和现代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和鉴赏分析, 在考察过程中, 学生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变为生动有趣的户外课,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3. 加强校企互动。
新形势下, 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 将学生从象牙塔带到真正的企业中, 由学生独立完成一些项目设计, 不但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 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作素养, 为以后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 高校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不断的邀请一些一线的设计师为学生讲课、指导, 给学生带来时下最为主流的设计理念, 并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除此之外, 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在学生中发展一些优秀人才, 对自身发展有很大的助益, 同时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结论
综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机制应及时作出改进,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形势下,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应该与时俱进, 应对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功能性要求。在不断完善自身教育体系的情况下, 以为社会提供优秀环境设计人才为办学宗旨,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新形势下, 高校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 为社会输送更加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当前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 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设计,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克让.高校转型发展形势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1:157-158.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体育;教学设计
一、关于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有两个概念,一是大学里的一个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另一个是对教学客户层方案的研究,并设计一个方法、制订一个教学计划。这里我们取第二种意思。
二、设计学习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前提,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课程。传统模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品质。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知道课程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这种技术,进而促进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一切都是以学生为本体完成的,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的发展是一切的前提,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学生一些知识,真正怎么运用还是一个问题,而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就是将健康与体育结合在一起,告诉学生怎样运用体育才会对自己的身心有最大的帮助。教学的时候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一项运动的目标是什么,那么会有很多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习。
三、设计价值内容
新课标中以目标为基本前提,内容附后,当确定一个目标时,要选取适当的内容去教学,同时还要充分地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的行为,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如学习跳高,会进行身体训练、弹跳训练、力量训练、协调性训练、心理训练、恢复训练、腹滚式训练等,这些训练组合在一起都是为更好地跳高做准备,但是就意义来讲对身体的健康还是很有好处的,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弹跳能力、腿部力量、身体协调性等。
四、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一直是一个难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喜欢的项目,那要怎样设计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来进行,包括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度、教学的氛围、教学的方法等等来进行。如学习排球的传球,一般如果让学生私下去练习,很大部分学生不会去做,但是如果采用游戏或者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就可以调动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有就是开展主题式课程,就是每节课都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如锻炼反应能力,就可以选择几个相关的体育项目,在规定的场地、时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然后进行训练,老师要做的就是巡回指导,这样达到的目的更好一些,既完成了目标,又调动了积极性,使学生更喜欢体育课。
五、设计效果评价系统
在传统的效果评价系统中,分数是一切的说明,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效果评价的方法会是多元化的。学生的个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要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最后得到的就是学生所需要的。
六、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存在的必要就是要思考以前所用的方法是否正确。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一节体育课的教学框架已经呈现出来,但就差最后一步。在真正上完一节体育课后,就必须进行反思,
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设计的课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是否适用,是否能完成预期目标、是否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七、小结
新课程的提出适时地让体育走出传统的“自由活动”的教学模式,从而转战到“有目的性”的教学模式中。地区、学校、体育教学科研室等要结合地方、学校、教室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课堂教学计划,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体育文化,提高自己身心的素质。教师就应该配合教学,积极参与改革,结合实践来修正教学计划,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在行动后思考,使教学设计再次升华,最后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小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体育师友,2012(2).
[2]林碧珍.教学设计三境界[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篇12
国内多数高校将操作系统的实验部分作为操作系统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校的层次不同偏重方向也不一样。虽然很多人提出设计一个小的操作系统是理想的目标,但是现在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使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完成。目前实践环节的实验类型可分为模拟验证型、实际验证型、剖析验证型、替换设计型、扩展设计型实验[2]。如何设计适合教学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是目前的操作系统教学中的难题。
国外操作系统教学非常重视实践环节[3],许多高校对实验要求非常严格并且要求都很高,如Princeton University要求学生必须实现一个完整的微型操作系统。实验涉及面也很广,如Cornell University实验中就包括扩展网络包为可靠传送,在线程包上实现虚拟文件系统等实验。课程分化更为详细,CC2005将操作系统课程分为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操作系统使用和配置。实验评分标准也很严格,对实验成绩很重视有的学校甚至只有实验成绩。实验教材多采用公认的教材,其中多数已经被翻译成中文。目前国内操作系统教学也在逐渐向国外学习,逐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2 操作系统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和组织
操作系统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入理解操作系统运行机制和原理的重要环节。如上所述目前国内某些一流大学教学采用一些实际简单操作系统进行修改,这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实现难度较大。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计对操作系统内核的算法进行模拟,如我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包括进程调度模拟,内存管理分配等,和具体操作系统无关。学生经过实验后并不能对操作系统建立深入的认识,不少学生在实验后甚至不能建立线程的概念。为了更好地将操作系统应用于实际程序设计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设计开发能力。在软件开发专业的操作系统理论课程结束的下一学期开设了操作系统实践,作为操作系统的后继课程。
如何设计操作系统实践类实验是当前讨论比较多的问题。目前依然没有比较理想的方案。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前对操作系统理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并且做过一些简单的课程设计,能够对操作系统有整体性的了解。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院校课程实验设置安排,依据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和实验平台,操作系统实践课程内容安排了进程同步、虚拟存储器管理、设备驱动程序和文件管理系统四个基本实验。实验环境依照当前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实际应用范围,采用了Windows+Linux双实验平台同步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在对具体操作系统涉及的相关技术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课程设计。具体实验内容安排如表1。
不同于普通的操作系统课程上机实验,实践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前驱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选择不同难度的实验内容是首要面对的问题,根据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分别细化为多线程设计,同步实验,虚拟内存访问,无路由网络协议驱动程序packet的分析与改进,以及文件管理。在进行实验前教师对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并给出实验中需要API和系统调用,实验要求分基本要求和高级要求,基本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求达到,较高要求由学生组队进行合作。避免少学同学在实验中依靠其他同学不动手的情况。
在具体实验中,如实验一,首先在课堂复习操作系统线程和同步的概念给出几种同步的例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哲学家进餐问题。然后给出具体操作系统对应API或系统调用,如Windows下线程创建函数CreateThread(),创建信号量CreateSemaphore(),以及实现PV操作的WaitForSingleObject()和ReleaseSemaphore()等函数进行说明和简单例子的演示。由学生在此基础上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通过该实验不仅能理解实际多线程的执行情况,也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同步直观的显示出来。在Windows驱动程序实验部分由于实验涉及Windows系统结构,NDIS网络驱动接口规范以及DDK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包等,实验难度大,很多学生都是首次接触到这些知识。所以在课程安排中首先对这该部分进行理论教学,在教学中重点对NDIS协议驱动程序的结构和主要数据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Winodws下驱动程序的组成部分和工作流程。然后指导学生使用DDK和帮助,要求学生阅读理解windows DDK2000的一个具体协议驱动packet给出该驱动程序的流程分析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该驱动程序无缓冲能力的不足。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具体驱动的结构,加深对Windows系统的理解,也认识到实际工程设计的严谨性。同样在Linux环境下的实验也进行类似的安排和指导,如在小型文件系统实验前由教师分析Linux的VFS机制,Linux文件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接口,让学生能在具体操作系统上深入认识,加快实验步伐。
最后,由于目前流行通用操作系统主要为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课程实验采用了双平台,Windows环境下的实验,基本以VC为开发工具。Linux环境学生相对生疏可以使用gcc进行,学生任选实验平台。
3 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及效果
3.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建立现代课堂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学生来开展,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创造实践条件,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上机实践环节中,要求所有同学都动手进行实验,防止在实验中存在的部分同学挂名不做的情况。所以实验源自当前新技术使学生能体会到前沿和工程应用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部分难度较大的理论进行教学之外,大部分资料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数据库,期刊等自己搜索。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要加强实践性环节,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在前文中阐述了内容设置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学生学习过一个学期的操作系统,但是对其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如进程并发、同步等不能准确理解,甚至有些学生概念很模糊。而这是目前程序开发常用的技术之一。因此对这些薄弱的环节进行强调显得非常重要。对关键技术理论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在课堂教学或实验时,对某些的技术问题,让部分学生演示并向其他学生解说,使学生产生解决技术问题的兴趣,提高自信心。对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驱动法,对难度大的实验给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进度。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进度修正或提高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结束后选取部分实验优秀的学生实验报告,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许多同学反映通过实验真正理解了操作系统许多概念。
3.3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目前国内操作系统实践教学也开始向国外先进模式发展,协作开发成为学生必修内容。在复杂实验中,对学生进行分组,组队进行实践。由学生自我组合,每组总数不超过4人,每次课都通报实验进度。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强,这样的队伍能够很快完成。由于实践课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实验的完成进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进度。对少数水平高的组合给扩展的实验或者自选要求较高的实验,如2003级同学就在虚拟机上实现了保护模式下的微型操作系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习热情。
4 结束语
随着国内计算机教学向国外先进模式学习,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已经成为计算机教育必然趋势。在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准确评价,采取适合学生的难度的实践内容值得探讨。在实践环节中对学生的准确引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雷.国外操作系统课程分析[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8(5):85-87.
[2]任爱华.操作系统实验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娄久.操作系统实验课教学内容与模式探讨[J].北京:计算机教育,2007(1):45-47.
【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课程设置生态化方法05-13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09-27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简版)05-13
小学部国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05-22
扫盲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材料编写指导纲要05-21
课程及课程群设置11-28
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07-30
合理设置课程06-05
课程目标设置11-21
数学课程设置10-19